快速掌握八年级历史重要知识点

2024-04-12

快速掌握八年级历史重要知识点(通用6篇)

篇1:快速掌握八年级历史重要知识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年

2.目的:为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权益

3.经过: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西摩尔率领下发动侵华战争。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列强第二次洗劫、焚烧北京)

4.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与列强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①《辛丑条约》主要内容: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赔款最多的一次),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②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是怎样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

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

列强通过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不断扩大侵略特权,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政府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

4.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主张(口号):师夷长技(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6.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

④兴办新式学堂(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7.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8.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9.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10.评价: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戊戌变法(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表现为:《马关条约》签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时间: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旧历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篇2:快速掌握八年级历史重要知识点

八年级上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一、背景:

〈1〉罪恶的鸦片贸易: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2〉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

从鸦片的危害给我们的启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3〉虎门禁烟: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评价林则徐:是我国的民族英雄,领导了虎门硝烟并取得胜利,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悲壮诗句。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4〉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二.战争经过: 三.(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爱国官员:关天培——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关天培虎门之战,壮烈牺牲,是民族英雄。

四、结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五.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六.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启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从此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事实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只有发愤努力,振兴中华,才能使我国屹立于世界之林。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2)时间 1956年10月——1960年10月(3)主凶 英、法(4)帮凶 俄、美

2、列强的罪行:(1)英法——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

启示:这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一次浩劫。充分暴露了侵略者野蛮、凶残的本质,有力的驳斥了所谓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是“野蛮人”的谬论。(2)沙俄——趁火打劫,强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3、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八年级上历史复习提纲

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建立与清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具有反帝斗争的性质。太平军将领李秀成抗击洋枪队,在慈溪之战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4.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这样写道:“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请问,雨果说的两个强盗是:英法联军。“抢劫和付诸一炬”指的是火烧圆明园

第3课 收复新疆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首诗歌颂扬了19世纪70年代中期,钦差大臣左宗棠率领将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是我国西北的门户。

2、新疆危机:(1)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2)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伪政权,妄图分裂新疆。

3、“海防”与“塞防” 之争。

李鸿章主张放弃西北塞防,保东南海防;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主张“海防”与“塞防” 并重。力主收复新疆。

4、左宗棠收复新疆。

(1)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2)战略方针“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3)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新疆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5、怎样加强对新疆的管理?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时间?原因? 历史意义:巩固了祖国的西北塞防,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

(2)主要战役:a.黄海大战:此战后,日本舰队控制了黄海制海权。b.旅顺战役:旅顺陷落,日本对旅顺和平居民进行野蛮大屠杀。c.威海卫战役:威海卫溃败,李鸿章—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邓世昌勇撞敌舰,壮烈牺牲。

2、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1)签订时间;1895年。(2)双方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3)内容:a.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d增辟通商口岸等。(4)影响:a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B,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用史实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是怎样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的?

答:a.《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大量领土,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b.2亿两白银的赔款,加重了祖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加剧了中国的贫穷和落后。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d.增辟通商口岸,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总结:《马关条约》后,日本轻易从中国捞到这么多好处,则直接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朝,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年级上历史复习提纲

启示: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为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挑起的,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落后是中国一次次挨打的主要原因。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震撼与刺激,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奋起。唯有不断变革、自强、自立,才能使自己的祖国屹立于民族之林,受到世界的尊重。

4.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说?指:台湾被割让,而中国的头头脑脑,却又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说明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的投降派苟且贪安的卖国嘴脸,说明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

(1)原因;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2)斗争对象:帝国主义侵略势力。(3)运动中心:京津地区。(4)主要战役:廊坊战役。(5)结果: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6)性质及意义: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爆发:1900年,西摩尔率领英,发,俄,德,意,日,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2)主要侵略罪行:a攻占天津,北京(第二次遭受洗劫)b镇压义和团运动(3)结果:清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

a赔款白银4.5亿两。b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拆毁大沽炮台派兵驻扎要地。d,划定使馆界。(4)影响:,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帝国主义四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是哪四次?()给我们的教训是:让我们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只有发愤努力,振兴中华,才能使我国屹立于世界之林。

★注意:重要问题

1、《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最沉重的枷锁,请你结合《辛丑条约》主要内容,谈一谈该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a.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的勒索,为支付这笔巨额赔款,清政府一方面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萧条;另一方面大量举借外债,便利列强通过贷款控制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b.清政府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使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帝国主义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d.在北京设“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各国公使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

2、《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八年级上历史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目的: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1、背景: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清政府的统治是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90 年代

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既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

4、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6、洋务运动主要活动:

(1)前期“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目的:武装军队(2)后期“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目的:辅助军事工业)(3)筹划海防,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科技人才。→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奕訢创立的,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5)设立翻译馆,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7、洋务运动的破产: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8、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9、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派没有认识到,不触动封建制度,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是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

第7课 戊戌变法

1、维新思想的传播:

(1)背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和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主要领导:康有为、梁启超。

(3)公车上书: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4)维新派政治团体:强学会。机关报《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2、百日维新:

(1)时间 1898年6-9月(2)内容:

A,政治: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官吏,打击封建官僚,任用维新人士,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八年级上历史复习提纲

B,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文化:兴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传播维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3)性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4)影响: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资本主义改良运动。它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所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却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反响,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思索救国救民之路,因此,客观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它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3、戊戌政变:

(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2)戊戌六君子: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杨锐、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六人遭清政府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4.启示: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5.试题:阅读谭嗣同的绝命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请回答:(1)“有心杀贼”的贼指的是谁?(2)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3)我们应该向谭嗣同学习什么?

答:(1)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2)主观方面:a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维新派软弱妥协。b.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c.维新派没有掌握军队d.缺乏群众基础。客观方面:顽固派力量强大,掌握着清王朝实权,同时掌握着武装力量。(3)学习他为进步事业,为挽救国家命运而不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

第8课 辛亥革命

一、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1.创立时间:1894年 2.地点:美国檀香山 3.创立人:孙中山

二、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1.时间:1905年8月 2.地点:日本东京 3.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即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5.作用: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6.机关报:《民报》

三、辛亥革命的经过

1.兴起: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2.发展:孙中山创立同盟会,开展武装起义

3.高潮: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和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日,南京,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4.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四、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八年级上历史复习提纲

性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意义:辛亥革命是近代历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五、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吗?

答:说它是成功的,是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说它失败死因为: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他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六、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破坏,他们的力量过于强大。

2.主观原因: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充分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

七、教训: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能走西方的老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同时,也说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革命的领导重任必然落到无产阶级肩上。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

(2)袁世凯定“孔教”为国教,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3)要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4、旗帜:“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

5、内容:

(1)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四提倡四反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2)后期,宣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新世纪的曙光”指的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来颂扬十月革命.。为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6.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性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绝对的否定或绝对的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局限性)

八年级上历史复习提纲

复习1.材料一

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共和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尽管期间遭遇过种种挫折扣失败,但中国社会的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迭相递进,由学习西方的军事思想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改编自华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写出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历史事件。(洋务运动)(2)洋务派在福州创办的军事工业是什么?(福州船政局)

(3)辛亥革命的厉史意义是什么?(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根据材料二,说说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目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有什么特点?(由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呈现出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

2、阅读下列有关“中国近代化探索”方面的材料

材料一: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材料三:见右图。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事”是指李鸿章参与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何地位?(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材料二中的“三民主义”是哪一次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材料三中这份刊物的诞生标志着什么运动的兴起?(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3)回首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你有何感悟?(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也说明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斗争精神。)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

材料二 福州船政局 北洋军舰等

材料三 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世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材料四 2008年5月26日,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27日上午拜谒了中山陵,缅怀孙中山先生。

八年级上历史复习提纲

材料五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洋务运动。自强和求富,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2)材料三中所提的戊戌变法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

(3)材料四中提到的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说他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成立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以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4)根据材料五回答,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什么?(民主和科学)

(5)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推进,对此你有何启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斗争精神)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经过:

〈1〉爆发: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主力军是北京大学生,(后期转到上海,主力军成为工人)。〈2〉发展:全国各地学生支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3〉高潮: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来支援北京学生的斗争。(3)口号: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b“废除二十一条”;c“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等

(4)结果:取得三大初步胜利: a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 b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c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什么是“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是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爱国主义的精神。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是追求科学、民主的精神,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5)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

〈1〉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3〉五四运动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起了重要作用,不久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时间: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2)地点:上海(嘉兴南湖的一 艘游船上)

八年级上历史复习提纲

(3)参加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4)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内容:

a.通过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b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c.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5)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的历史意义:

〈1〉标志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在一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略的命运?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北洋政府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在中国仍然享有许多特权。中国仍没有摆脱贫穷和落后,中国的综合国力仍然很弱。所以,即便是战胜国,中国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略的命运。

第11课 北伐战争

1、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

(1)时间:1924年5月(2)地点:广州黄埔。(3)人物: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4)办学宗旨: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培养军事政治人才。(5)办学原因:孙中山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过去革命依靠的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这也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6)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北伐战争:

(1)北伐目的:为了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2)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3)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北伐先锋:叶挺独立团(4)主战场:湖南、湖北。(5)经过:

(6)结果:北伐胜利进军(北伐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7)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1〉建立黄埔军校,创建国民革命军。

〈2〉国共合作,成功有力推动北伐战争的进行。〈3〉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英勇善战,冲锋在前。

(8)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也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在4月,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它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9)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发动反革命政变(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

第12课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1、南昌起义:

(1)背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对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进行血腥屠杀。

八年级上历史复习提纲

(2)时间:1927年8月1日。(3)领导:周恩来,贺龙,朱德等。(4)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秋收起义:(1)背景:“八七“会议后,党中央派毛泽东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2)地点:湘赣边界。

(3)经过:

(4)意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5)井冈山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是中国革命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6)三湾改编树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7)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意义:

a.是中国光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b.是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得到的教训是:必须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入农村。

第十三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1、红军长征的开始:

(1)原因:博古等人的错误领导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2)出发地: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

(3)结果;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人员损失过半,革命处于生死关头,毛泽东有了一个重大决策;放弃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2、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

目的:解决博古等到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1)内容(60页):集中全力解决李德,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指挥错误,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的胜利:

(1)经过:江西瑞金——渡过湘江——强度乌江,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经甘肃到达陕北吴起镇(1935年10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2)长征胜利的意义:

八年级上历史复习提纲

a,红军长征是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b.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c.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长征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大无畏精神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十四课 难忘九一八

1、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加剧:(1)九一八事变:???

→影响:a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陷。b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2)伪满洲国建立。(3)华北局势危急。

(4)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起抗日义勇军,中国共产党也派()在东北组织游击队,进行游击战争。(5)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2、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性质:爱国“兵谏 ”(1)背景:???

(2)目的:逼蒋联共抗日。

(3)结果“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从中调停,蒋介石被迫接受“ ”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3)和平解决的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需要团结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评价张杨二人: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敢于“兵谏”,具有正义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千古功臣,民族英雄)

第十五课 “宁为战死鬼 不作亡国奴”

1、宁为战死鬼:(1)卢沟桥事变:

A时间:1937年7月7日,又称七七事变。

B卢沟桥战略位置:处于平汉铁路上的卢沟桥,成为北平通往南方及其他地方的唯一通道,成为中日必争之地。C事变影响:标志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八年级上历史复习提纲

D英雄壮举: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在指挥作战中壮烈殉国。(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背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成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3)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占南京之前,为逼国民政府投降,日军发动了“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1937年12月底,日军占领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占领南京六周内,屠杀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2.南京大屠杀给人类怎样的启示,当今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真相的目的是什么?作为中国人应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①启示:战争残酷,应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警惕战争,争取和平;刻苦努力,保卫祖国。②目的:这种行为表明他们不但没有诚意反省战争罪恶,而且企图是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③他们这种歪曲,否定历史的行经,严重伤害了被侵略国人民的感情,不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应引起我们对军国主义复活的高度警惕。

3.列举日本的侵华罪行,最能反映日本军国主义野蛮暴行的事件是什么?(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等。最残酷野蛮的暴行是南京大屠杀)

第十六课 血肉筑长城

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三次重要战役:

(1)平型关大捷:太原会战中,山西平型关,共产党领导的,由林彪指挥 八路军一一五师——是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2)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中,山东台儿庄,国民党领导,由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最重大的胜利。(3)百团大战:指挥-彭德怀,共产党领导

A原因: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增强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B简单经过: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猛烈攻击,取得辉煌的战绩。

C意义;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2、中共“七大”的召开:

(1)主要内容: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明确抗战胜利后中国走向何处等问题,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③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八年级上历史复习提纲

(2)意义: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3、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八年抗战取得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抗战胜利的原因: A 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华民族实行团结抗战。

B中国共产党坚持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中国共产党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对抗战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C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对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方针,牵制日军起了作用。

D中国人民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国际上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E 得到了爱国华侨和国际友人的大力援助。★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A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扭转了屡战屡败的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B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牵制了日军大部分陆军和大量空军,使其不能北攻苏联,又大大减轻了太平洋战场美英的压力,有力的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以,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十七课 内战烽火

1、重庆谈判:

(1)蒋介石邀请毛泽东重庆谈判的目的:A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B为了欺骗人民。(2)毛泽东谈判的目的:A为了争取国内和平。B也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3)谈判的结果:国共双方签定了《双十协定》,又称《会谈纪要》。

2、转战陕北:1947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在毛泽东,周恩来领导下,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取得了清化砭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3、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意义: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严重的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第十八课 战略大决战

1.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率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占锦州,截断敌人向关内的退路。

八年级上历史复习提纲

→作用:解放了东北全境。

(2)淮海战役: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率领华东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作用: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3)平津战役:华北和东北人民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作用: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4)三大战役的意义是什么???

2、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

(1)意义:A埋藏了蒋家王朝。B它捍卫了国家领土和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的统一。(2)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统治的垮台。

3.毛泽东的“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反映的是________战役。4..渡江战役的时间.目的.结果.意义及影响。5..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________。6.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A中共中央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B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C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杀敌。如中共的正确战略战术:首先在辽沈打响,为平津战役做准备;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淮海战役为渡江战役作铺垫。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甲午中日战争后,首先提出“实业救国”口号并创办大生纱厂的实业家是________。“实业救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2.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是________。3.简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4.简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5.课后练一练。

社会生活的变化

1________.初,西方发明了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的出现,使________。这类便捷的交通工具还极大地________。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出现的通讯手段是________。3.照相和电影的传入,________,________。

4.1897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和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还出现了中文报纸,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5.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表现.结果.局限性。6.课后练一练。

八年级上历史复习提纲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1.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________。这条铁路于________年全线通车,它的设计和建造者是________,他为确保行车安全,克服陡坡困难,设计出________。

2.中国第一个发明制碱方法的科学家是________,他撰出的《________》,揭开了制碱的奥秘。这种制碱方法被命名为“________”。1926年,中国的“________”,闯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

3.魏源有哪些思想主张?他编成的《海国图志》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他编写的目的是什么?他的思想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情况? 4.严复翻译了大量外国著作,以什么影响最大?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什么进步观点?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5.今天的你怎样面对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 6.课后练一练.22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二)1.清朝学校以为________教材,国家通过________选拔人才。

2.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________时期创办的________。3.提出废除科举制度,普遍兴办学校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

4.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是________,建立起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学程。5.从五四爱国运动开始,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________成为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

6..给后人留下“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一警示名言的杰出画家是________,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_,他以画________著称。7.20世纪初,为________需要,郭沫若创作了________等历史剧。

篇3:分析重要考点掌握有机知识

考点一简单有机物的结构

考点解读此考点主要考查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的空间构型,两种模型:比例模型与球棍模型的书写、判断与识别等.

例1图1表示4个碳原子相互结合的方式.小球表示碳原子,小棍表示化学键,假如碳原子上其余的化学键都是与氢结合.

(1) 图中属于烷烃的是________ (填字母) .

(2) 在图1的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不仅可以形成共价单键,还可以形成________和________;不仅可以形成________,还可以形成碳环.

(3) 图1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与________;B与________;D与________ (填字母) .

答案: (1) (A) 、 (C) (2) 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碳链 (3) C E、F、H G

点评:通过对两种模型的了解可以清楚地认识有机物的结构,结构决定性质,理解结构可以很好地学习有机物的性质,而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使用结构简式,因此必须弄清几种表示方法的区别联系.

考点二有机物的性质

考点解读:此考点主要考查利用有机物的物理性质进行物质的鉴别与检验等;直接考查有机物的化学性质或根据结构判断有机物的化学性质等.

例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CCl4可由CH4制得,可萃取碘水中的碘

(B) 等物质的量的乙醇和乙烯完全燃烧时所需氧气的质量相等

(C) 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

(D) 苯不能使KMnO4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解析: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可生成CCl4, CCl4与水不相溶且对碘的溶解度比水大得多,可以萃取碘水中的碘, (A) 正确;乙醇分子式为C2H6O,乙烯分子式为C2H4,等物质的量的C2H6O和C2H4完全燃烧时,消耗的O2量相同, (B) 正确;乙醇与Na2CO3溶液互溶,乙酸能使Na2CO3溶液生成CO2气体,乙酸乙酯与Na2CO3溶液不相溶,可分层, (C) 正确;苯虽不能使KMnO4溶液褪色,但可以燃烧,能被氧化, (D) 错误.

答案: (D)

点评:化学性质主要由它们的结构决定,结构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要能根据官能团理解掌握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特别要注意官能团不同,有机物的性质也不同.本题易错点是忽视燃烧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而错选.

考点三有机物的反应类型

考点解读:此考点主要考查反应类型的判断,出题方式可以直接判断反应类型,也可能结合有机物的推断考查反应的类型.

例3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 )

(A) 由乙酸乙酯水解制乙醇;由乙烯与水反应制乙醇

(B) 由苯硝化制硝基苯;苯发生燃烧

(C) 由乙烯制聚乙烯;由乙烯与溴反应制1, 2—二溴乙烷

(D) 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甲烷制一氯甲烷

解析: (A) 中前者发生取代反应,后者发生加成反应; (B) 中前者发生取代反应,后者发生氧化反应; (C) 中前者发生加聚反应,后者发生加成反应; (D) 中两者都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 (D)

点评:不同有机物具有不同的结构,它们所发生的反应类型也有所不同.有机反应类型通常包括氧化反应 (包括燃烧、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 、取代反应 (包括卤代、硝化、酯化、水解等) 、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等.

考点四同分异构现象与同系物

考点解读:此考点主要考查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书写,或给出一种物质判断其某种同分异构体的种类等.

例4与乙烯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但与乙烯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 )

(A) 环丙烷 (C3H6) (B) 乙烷 (C) 甲烷

(D) 丙烯 (CH3CH=CH2)

解析:环丙烷分子式C3H6与乙烯 (C2H4) 均具有相同的最简式CH2, 前者结构为后者为CH2=CH2, 二者既不是同系物, 又不是同分异构体, (A) 正确;乙烷、甲烷属于烷烃, 与乙烯中C、H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同, (B) 、 (C) 错误;丙烯与乙烯互为同系物, (D) 错误.

答案: (A)

点评:同分异构体判定的原则是: (1) 分子式相同; (2) 主碳链 (或碳环) 结构或官能团位置不同; (3) 可以同类也可以不同类,故其强调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同系物判定的原则是: (1) 物质类别相同; (2) 官能团数目相同; (3) 结构相似,分子式相差n个—CH2—基团.

考点五有机物的检验、鉴别与提纯

考点解读:此考点主要考查有机物官能团的鉴定、物质的鉴别,有机物的除杂,其实质是考查有机物性质的应用,因此必须熟练掌握并能应用有机物的性质.

例5下列除去杂质 (括号内物质为少量杂质) 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 乙烷 (乙烯) :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B) 乙酸乙酯 (乙酸) :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C) CO2 (SO2) :气体通过盛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D) 乙醇 (乙酸) :加足量浓硫酸,蒸馏

解析:光照条件下通入Cl2,乙烷与Cl2发生取代反应, (A) 错误,除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可反应掉乙酸,因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可经分液、干燥、蒸馏分离出来, (B) 正确,因为CO2、SO2都能被Na OH溶液反应掉, (C) 错误,除乙醇中的乙酸若加足量的浓H2SO4蒸馏,并不能把乙酸全除尽,且能引入新的杂质, (D) 错误.

答案: (B)

篇4:快速掌握八年级历史重要知识点

【摘要】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依然是学生语言熟练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历年八级考试中,有关英美文化知识点的考题比例不在少数。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掌握情况如何?掌握情况和考试成绩的关系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做了一项问卷调查。分析了获得的数据。得出一些相关性的讨论结果。希望对文化知识点的教学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文化知识点 专八考试 问卷调查

自2005年起,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开始出现一种新题型人文知识题(General knowledge)。新题型的测试目的与要求是:

“人文知识”这部分为客观题,多项选择题形式,共10题,分数比重为10%,考试时间为10分钟。这部分试题由三大板块组成,分别所占的比例为,文学30%,语言学30%,史地文化知识40%。

根据新大纲要求,人文知识题的测试范围包括,1)主要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知识;2)英语文学知识;3)英语语言学知识。同时,新大纲对专八考生有如下要求:1)能基本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现状和文化传统等;2)能初步具备英语文学知识;3)能初步具备英语语言学知识;4)考试时间为10分钟。测试形式为多项选择题。要求考生从每道题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共10道题。测试目的为:“测试学生对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语文学与英语语言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更重要的是,英美文化知识点已经不只是局限在人文知识题目当中,而是已经渗透到了其他题项,比如听力,阅读,翻译甚至是听写。已经有许多学者做过相关研究(徐姗姗,2009);带着语言与文化相关性的认识,带着文化知识点弥漫在专八考试题目当中的认识,我们认真审阅了历年专八真题,从中挑出了我们认为是考查英美文化知识点的试题,然后形成了一份英美文化专项试题。再分发给两个熟练水平段的学生,试图找出两个学习组别的差异。试图发现学生对于英美文化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找出英美文化知识点与专八成绩的相关性。

一、研究背景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对两者关系归纳很好的是美国语言学家C.Kramsch: “1.语言表达文化现实,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用词造句都是为了表达一种共同的经验。2.语言体现文化现实。一个文化社区的成员不仅仅用语言来表达共同经验,同时他们也通过语言来创造经验。3.语言象征文化现实。说话人通过使用他们的语言来区分非属于他们同意社区的人。”

钟帆(2003)认为,“离开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必须了解产生、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坚持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当中,坚持第二文化的习得。否则,真正掌握好外语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著名学者何兆熊认为: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方面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的要求:较高的英语语言技能,较丰富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和较高的文学修养,较宽的相关知识面。其中提到的文学修养就包括英语语言、文学、英语国家文化方面的知识。

鉴于专八考試中文化、文学、语言学的知识点的较大比重,我们把本项研究中的文化知识点定义为有关英语文化、文学、语言学三个方面的知识考点。

二、调查情况

我们首先对TEM—8历年考试试卷中涉及的文化点、文学点、语言点进行提炼,然后把提炼出来的知识点按文化、文学、语言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分类。最后,再次筛选试题中的文化考点,选出易于出题的知识点进行调查问卷设计。

问卷试题采用百分制共50题,其中,文化题共13题,占总卷面分的26%;文学题共18题,占总卷面分的36%;语言学题共19题,占总卷面分的38%。

我们向南京邮电大学英语专业大二、大四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共发放120份;收回111份,其中,低年级组54份,高年级组57份),然后对大四学生进行了座谈访问。

三、数据分析

1.问卷的分析与处理

(1)对问卷进行批改,分别统计出低年级组、高年级组受调查者的成绩情况;如下:

低年级组在文化、文学、语言学三个方面考点的错误率分别是 14.53%、20.38%和22.38%;高年级组在对应的考点错误率是7.75%、11.30%和14%。其中,低年级组共错选项1518,高年级共错942,两组的共错占总比分别是27.6%和17.12%。在每组的错误选项里,文化、文学、语言学的错误比率分别是25.37%,35.58%和39.07%(低年级组),和 23.45%、33.37%和42.36%(高年级组)。

(2)将每位受调查者按照年级、得分等在SPSS软件上进行数据编辑形成‘统测成绩数据源.sav

(3)运用SPSS Statistics 20软件对‘统测成绩数据源.sav进行具体的数据分析与收集,包括比率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列联表分析、频数分析、多个独立样本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数据探索等。

2.对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分析

(1)通过问卷成绩的直观比较,

①整体上,高年级组的错误比率17.12%明显低于低年级组的错误比率27.6%;

②其中,在文化、文学、语言学三个方面:

a.低年级组错误比率最高的是语言学22.38%,其次为文学20.38%;

b.高年级年级错误比率最高也为语言学14%,其次为文学11.30%;

由此可以看出两个年级对语言学掌握情况最差、其次为文学。

c.两个年级三方面错误比率差值分别为2.99%、4.05%、3.53%;

由此可以看出,两个年级在文学方面的掌握情况相差悬殊,低年级组对文学知识的掌握绝对弱于高年级组。

(2)通过SPSS数据实验分析,

①数据探索实验结论

根据两组受试组的成绩数据的直方图,可以看到低年级组学生的成绩分布左右不均匀,与正态分布的图形差距较大;而高年级组学生的成绩分布左右比较平均,比较接近正态分布。

②比率统计析实验结

统计量计算结果,比率均值、比率中位数等都反映出大二组、大四组大;符合知识掌握程度影响成绩的规律。

③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结论

低年级与高年级的成绩有显著的差异,高年级组的成绩比较高,因为高年级组的成绩均值(33.28)高于低年级组的成绩均值(18.80)。

组统计量

年级N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

成绩高年级

低年级5733.288.3081.100

5418.805.767.785

④两变量相关分析实验结论。两组成绩的皮尔逊相关数据矩阵及相关性检验的结果,例如低年级组成绩与高年级组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37、两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说明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Correlations

大二大四

低年级Pearson Correlation

【Person相关性】1-.037

Sig.(2-tailed)

【显著性(双侧)】 .792

Sum of Squares and Cross-products

【平方与叉积的和】1762.759-94.778

Covariance【协方差】33.260-1.788

N5454

高年级Pearson Correlation-.0371

Sig.(2-tailed).792

Sum of Squares and Cross-products-94.7783865.509

Covariance-1.78869.027

N5457

⑤多个独立样本的检验实验结论

Frequencies图示中,每一个组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大于中位数,另一部分小于或等于中位数。从中可以看出,在低年级组中,这组中在中位数以上的人数明显小于在中位数以下的人数;而对于高年级组中,在中位数以上的人占了绝大多数。所以从直观来看至少可以判断,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是明显的。

Frequencies

年级

1大二3大四

成绩> Median06048

<= Median04809

卡方统计量的值为59.313,df表示的是自由度,在这里就是1,最后一行的渐进显著性水平表示我们期望的卡方统计量的值大于59.313的概率,这个概率就表示这俩年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的概率,在这里这个概率值为0,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两年级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且高年级组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较好。

Test Statisticsa

成绩

N111

Median26.00

Chi-Square59.313b

df1

Asymp.Sig.0.000

a.Grouping Variable: 年级

b.0 cells (0.0%) have expected frequencies less than 5.The minimum expected cell frequency is 26.3.

3.对数据分析的结果讨论

根据以上数据结果,得出造成该种现象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低年级学生还未学习文化、文学、语言学相关的知识,高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文化、文学、语言学相关的知识,但是并未完全掌握、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2)传统学习与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学习多侧重于对听说读写译等英语语言学习技能的练习和提高;教师教学时多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学习技能进行强化训练。

(3)学习者和教育者没能正确把握语言学科学习真谛、最终目标。

4.文化知识点调查对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

专八考试对于英语专业的教学反拨效应是巨大的明显的。英语教育者和学习者都应该有意识地利用专八考试中透露出的重要信息,了解到文化知识点所占的巨大比重,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文化知识点内容的输入。具体来说,对英语学习者而言,从低年级开始,就应该重视对文化、文学、语言学方面相关知识的学习,多阅读英美文化方面的相关书籍,扩展视野,增加输入,而不是等到相关课程开课以后再被动输入。对英语教学者来说,在低年级的技能训练中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灌输与训练,有意识的切入一些文化内容的介绍和讨论;到了高年级相关文化课程开课以后,重点介绍相关知识点并与技能考试挂钩,进一步強化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在最后的专八考试中获得良好的表现。

参考文献:

[1]邹申.对考试效应的认识与对策—兼谈高校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大纲的修订原则与方案[J].外语界,2005,(5).

[2]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修订小组.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2004新版)[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钟帆.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探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

[4]徐姗姗.从英语专业八级英译汉试题看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企业家天地,2009,(7).

篇5:快速掌握八年级历史重要知识点

1、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国庆节)下午3时,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 篇章。

3、土地改革运动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主要内容是: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度。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4、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年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任务是集中主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一五计划期间的建设成就P21图

5、1954年颁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7、“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八大二次会议。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主要标志是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与此同时,全国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在“大跃进”高潮中,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办起了人民公社,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一大是规模大,二公是公有化程度高。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的严重失误。由于全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的认识不足,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加上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了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启示。

8、“”

1966年5月——1976年10月,在中国大地上发生过一场浩劫,历史上称之为“”。在“”中形成了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他们制造全面内乱,阴谋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刘少奇被迫害致死,这是“”中最大的冤案)

“”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此期间,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全国大批工矿交通企业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受到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1955年4月,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我国政府派周恩来总理率代表团出席会议。这次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在会议面临危机时,周恩来及时而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从而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11、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12、中美建交(“小球转动大球”)

(1)1971年,中国政府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打开了中美两国友好交往的大门,这就是举世瞩目的“乒乓外交”。

(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这一周被西方新闻界称作“改变世界的一周”。)尼克松访问中国和上海《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3)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

13、两弹一星

1)1964年10月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胜利地掌握了核技术。

2)1966年10月,我国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实现了导弹与原子弹的结合。

篇6:快速掌握八年级历史重要知识点

《全日制小学历史教学大纲》指出:“历史教学中,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开发学 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要着重训练学生的记忆力,记牢必要的历史事件,朝代名称和顺序,以及必要的 人名、地名、年代、月日等。”然而,小学历史知识取材于不同的时代,单一性强,逻辑性差。学生理解和记 忆都有困难,常会产生张冠李戴、知识混淆的现象。如何引导学生牢固记忆历史知识呢?我根据小学高年级学 生有意识记能力已开始占优势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复述历史课文,就是要求学生在老师讲解和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不看课本,把课文中历史事件的主要过程,历史人物的主要业绩,历史上某种事物的主要状况,以及有关的朝代、年月、地点、人物等简要地述说一遍。这种复述并不是背诵课文,而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对课文内容进行选择和概括,用自己的话像讲故事一样地 讲出来。

由于复述课文需要较多的时间,所以不必要求学生复述全篇课文。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指定课 文中要求掌握或记住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复述。例如《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这篇课文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主要是介绍圆明园的概况、规模及园中收藏的无价之宝;第二部分(第四、五自 然段)着重描写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罪恶活动;第三部分(第六自然段)介绍圆明园的现状及教育意义。其 中第二部分写出了帝国主义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反映旧中国落后挨打的悲惨历史,是课文的重点。让学 生了解并掌握这部分内容,可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学生不忘屈辱,奋发图强。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能把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经过简要复述出来就行了。有的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喜欢穿插一些从课外见闻中得来的历史故事情节。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复述课文的 兴趣,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但必须帮助学生弄清这是否是史实,而且所穿插的内容要紧扣 课文,防止扯得太多太远。

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要在老师的指导和训练中慢慢形成。一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抓起:

1.复述要在学生熟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通过教师的讲授,在学生对课文初步理解之后,让学生反 复熟读课文,再提出复述课文的任务和要求。第一次读可慢一些,重在分析和理解课文。可要求学生把课文分 成几个意义段,编出提纲,并找出重点词、句或形象作为记忆依据。第二次可读得快些,以便更好地记住。第 三次读是为了更好地巩固,可一边尝试复述,一边对照原文检查错误或遗漏。通过这样三次朗读,学生在复述 时就能做到胸有成竹了。

2.从帮到放,逐步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学生刚开始复述课文,往往不能顺利进行:或者抓不住要点,或者东一句,西一句,意思不全面,不连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复述的要领,在熟读课文之后,教师要引导 学生讨论哪些东西一定要讲出来,哪些地方要详讲,哪些地方可略讲,按怎样的顺序讲,并做些必要的示范。

在复述的过程中,为了唤起学生的记忆,使复述得以顺利进行,教师一般可采用下面一些方法进行启发:

①编制复述提纲。在指导学生复述的初始阶段,教师可拟出详细的复述提纲,让学生对照提纲复述。到学 生较为熟练之后,就让学生自己编写提纲。

②按教师板书提供的词语复述。如要求学生复述商朝时奴隶主是怎样对待奴隶的内容时,可根据教师板书 时内容复述:

用心爱心专心 1

白天:种田 做工

夜晚:土牢 木枷

奴隶主活着:伺候

奴隶主死后:陪葬

残酷的刑罚:走铜柱

③看挂图复述。例如可以让学生看着“北京人”的挂图,说说北京人长得和现代人有什么不同;根据历代 长城示意图,说出秦、汉、明等朝代修筑长城的规模、起讫地点、长城上几大险关的位置和名称。

④做填空题式的复述。例如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可做如下填空式引导:

1937年春以后,____不断在华北挑起事端。又在北平西南卢沟桥地区举行____。这一年__月_ _日晚,日军借故____。中国守军____。结果____。这就是____事变,也称____事变。从此以后中国革命进入____时期。

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启发引导,在学生逐步掌握了复述课文的方法后,就可以让他们自己围绕中心组织材料,选择词语,对课文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取舍,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中的内容。

3.激发兴趣,长期坚持。复述历史课文要长期坚持,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来抓,抓出实效来。学生都崇尚能说会道的人,一个学生能有声有色地复述课文,必然会受到大家的敬佩,也是对其他同学的一 个激励。对每个学生的复述,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评价,看其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声音是否宏亮,语言是否准确 生动,指出优点,肯定长处。学生有了成就感,他们的兴趣也就来了。

复述课文是一种有意记忆的心理现象,是需要多种感官参与的一种劳动。抓了复述课文,把学生的听、读、思、记都带动起来了。给学生一个复述课文的任务,让他们在听课和读书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产生有意识 记的自觉性,能口脑并用,扎扎实实地学。特别是读课文,要复述得好,学生就要一字一句地看,口诵心惟地 读。这样,不仅能很快记住课文中主要的历史知识,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有助于纠正那种泛泛而读,印象 不深的不良学风。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复述课文这一环节,不但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当堂学习的历史知识,而且 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上一篇:我种下的蒜瓣作文300字下一篇:知识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