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在基层调研报告

2024-04-28

根在基层调研报告(精选5篇)

篇1:根在基层调研报告

在“中央国家机关青年五四奖章”表彰会 暨“根在基层·走进一线”调研实践活动

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 马 凯

(2012年5月3日)

青年朋友们、同志们:

在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国共青团成立90周年之际,中央国家机关工委隆重举行“中央国家机关青年五四奖章”表彰会暨“根在基层〃走进一线”调研实践活动启动仪式,表彰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先进模范,组织青年干部深入一线学习实践,很有意义。在此,我谨向受到表彰的青年同志们表示热烈祝贺,向广大团员青年致以节日的问候,并预祝调研实践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青年干部是中央国家机关干部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力量。长期以来,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及各部门的中心任务,大力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始终保持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坚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务实作风,爱岗敬业、履职尽责,扎实工作、不负重托,为中央国家机关完成各项任务、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受到表彰的五四奖章获得者,就是中央国家机关及所属单位23万多名青年干部的模范代表。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各自取得 了骄人的成绩,集中体现了新时期青年干部的先进形象,展示了广大机关青年的优秀品质。中央国家机关的青年同志都要以受到表彰的同志为榜样,特别要学习他们不怕困难、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忠于职守、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不计得失、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立足本职岗位争当先进、创造优秀,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同时,希望受到表彰的青年干部倍加珍惜荣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新的起点上再接再厉、再立新功。

青年团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十分繁重,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风险,需要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接挑战、攻坚克难中实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中央国家机关的青年干部要努力作青年的表率,带头树立远大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自觉承担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带头强化宗旨意识,竭诚服务人民,矢志报效祖国,把个人的事业同人民群众的需要结合起来;带头掌握真才实学,努力学习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真正成为既学识广博又能干实事的新一代人才;带头勇挑重担,到现代化建设第一线、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经风雨、见世面,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期望和要求。

党中央对青年关怀备至,对青年工作高度重视,始终把培养造就 千千万万优秀青年作为重要任务,放在重要位臵上。近年来,中央从党的建设全局出发,多次对干部下基层提出要求,作出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七一”讲话中强调,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中央创先争优领导小组还专门印发了深入基层为民服务的指导意见。这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也是从战略高度加强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积极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组织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深入基层,创先争优。去年组织开展了“百村调研”、“走出机关、服务基层”活动,一些部门还开展了“百乡万户调查”、“学基层学业务”等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今年,工委又将开展“根在基层〃走进一线”调研实践活动。希望广大青年干部积极参加这项活动,走进部门行业一线单位,了解基层工作,学习先进模范,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履职能力。特别要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增进群众感情、提高过硬本领、锤炼意志作风等几个方面上下功夫。

首先,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灯塔。一个人要有理想,否则就不可能有长远的追求;一个社会要有共同的理想,否则就不会有一致的行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我们共同的理想。这个共同的理想,植根于我们党和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植根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我们要通过深入基层、走进一线活动,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过去和现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深刻体会改革开放给我们每一个地区、每一 个部门、每一个单位以至每一个县城、每一个村庄、每一个人带来的变化,深刻体会人民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真心拥护和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无比热情,深刻体会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不同的地方执行的好与不好所带来的差别。要通过在基层的实践和历练,不断深化对国情、党情、社情、民情的认识,努力从历史、现实、理论的角度充分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肩负的责任,筑牢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忠诚履职的信仰基础。

第二,要在增进群众感情上下功夫。人民群众是力量的源泉。青年干部下基层,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增强宗旨观念、增进与群众感情的重要实践。正是基层千千万万普通的干部群众,用辛勤的双手和汗水,一砖一瓦地铸造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厦,这种伟大的力量值得我们敬重。基层很多干部一辈子就只是个科级干部或者当个村官,他们扎根基层,默默奉献,无怨无悔,这种高尚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基层是智慧的沃土,人民群众充满了创新的动力,他们勇于开拓,不断丰富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这里无穷的智慧值得我们汲取。中央国家机关的青年干部要通过深入基层、走进一线活动,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要学会和群众打成一片,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从人民群众那里汲取智慧、汲取力量、改进工作。要自觉把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努力把执政为民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多讲奉献,多干实事,踏踏实实为群众服务、为百姓谋利,做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第三,要在增强过硬本领上下功夫。基层是增强本领的大课堂。基层工作面对的情况纷繁复杂,各项工作千头万绪,挑战大、考验多,通过基层锻炼能够学到真本领、硬功夫。机关青年干部下基层时间不长,要珍惜锻炼机会,结合工作实际,针对自身不足,主动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困难多、任务重的地方,感受体验、经受磨炼、增强本领。要注重锻炼调查研究的能力,把调查研究作为分析思考的重要基础、锻炼提高的重要途径、推动工作的重要方式,善于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取得实效。要注重锻炼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利用下基层的各种机会,多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街道社区走访和接触群众,与他们谈心交心做朋友。要主动服务群众,学习群众语言,深入浅出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信息和资源优势,力所能及地解决基层和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实际行动使群众发自内心地拥护党和政府。要多向基层同志求教,学习他们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方式方法,培养系统思考、统筹兼顾的素质,使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第四,要在锤炼意志作风上下功夫。实践是锤炼作风、磨练意志的熔炉。培养良好作风,就要走出机关,投身到火热的实践中去,在基层工作、生活中直面问题和矛盾,砥砺品质,考验意志。要着力锤炼求真务实的作风,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要求,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善于敏锐发现经济社会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科学可行的思路建议,真抓实干,不断取得工作实效。要着力锤炼艰苦奋斗的作风。改革开放新时期成长起来的青年干部,环境相对宽 松,物质条件比较充裕,没有经历过艰苦环境的摔打磨练。相对中央国家机关的工作环境,基层的条件要差很多,青年干部通过实地感受和体验农村、边远地区的艰苦生活和工作环境,能够更好地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要着力锤炼廉洁自律的作风,严格遵守各项纪律,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言行举止,不给基层和群众增加负担,不怕苦不叫苦不搞特殊化,充分展现扎实深入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自觉维护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的良好形象。

青年干部下基层,是从战略高度培养青年干部的重要举措。各部门党组织(党委)和领导干部要切实把青年干部下基层作为加强部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研究部署,积极推动落实。机关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贯彻部门党组(党委)关于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研究制订干部直接联系服务基层的意见制度,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机关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党支部书记作为支部推动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基层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起责任来,妥善安排好青年干部下基层工作。同时,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带头深入基层,带头服务群众,高标准做好直接联系服务基层工作,努力走在前、作表率。

青年同志们,你们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光荣属于你们!希望你们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创先争优的优异成绩,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青春和才智,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谱写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篇2:根在基层调研报告

灾难突发而至

汶川发生强烈地震

长江,被撕裂一道创口

江水和着血泪滚滚直下

生命遭遇天崩地裂

颤抖着,哀号着

此刻,真挚浓情汇聚

抢救争分夺秒

心灵的烛火

迅速点亮灾难笼罩的大地

残垣断壁下

襁褓中的婴儿

或是年迈老人

在他们的四周

伸出无数拯救的双手

生命不断出现奇迹

搜索的眸子

不放弃任何一个角落

因为他们深深知道

我们都扎根在共和国的大地

在为她的崛起努力

这种共同存在的信念

在遭遇灾难的.那一刻

所有人都会不遗余力

在抗震救灾的人群之中

有着许多优秀的中华儿女

令人感动的事迹无数

篇3:根在基层 走进一线

本次活动是国家林业局机关党委和局青联“根在基层,走进一线——三进三同三提升”的部署落实,调研组一行12人来自10个单位,工作各不相同。尤其是青年人的实践经验比较欠缺,有些人还缺少林业知识。为此,调研组组长国家林业局经研中心副主任周少舟特别强调要做好吃苦的心里准备,要虚心向基层学习。

调研组一行乘坐火车,又转乘汽车经过近30个小时奔波到达了黔南州独山县。6月20日一早,大家与黔南州林业局和独山县国有林场的干部职工一起在田地里开始了挖郁金香种球的劳动。在林场老师的示范下,组员们一个个小心翼翼,好像是在寻宝一样,生怕锄头弄破了种球,逐渐大家掌握了要领,劳动进度加快了。劳动结束时,一边擦着汗水,一边看着筐里的郁金香种球,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尽管劳动很简单,但是大家都体验到了林业劳动的快乐,增加了对林业的认识和热爱。

6月23日,天气阴。调研组一行从长顺县城出发,经过2个小时的山路,到达了文明全国的“背篼干部”所在地敦操乡。在与乡干部职工座谈中,大家了解了当地贫困的面貌,同时也感受到了当地干部千方百计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工作精神。敦操乡的干部每周四利用下乡工作,无偿为老百姓捎去生产生活物资,不管山高路陡,风雨无阻。“背篼干部”装的是民生,背的是民心,“背篼精神”感染了每一个调研组成员。座谈会后,调研组和当地乡干部冒着小雨,也背着背篼,装着油、盐等生活用品,到敦操村的松腾组走访农户,给贫困农户送去温暖,真切感受了贫困农民的生活状况。有人在日记中写到“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家徒四壁”,“瘦弱的肩膀就要挑起一家的重担”……在城市化、工业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减少,儿童、老人无人照顾,生产困难怎么解决等问题在组员心中不断回响,也引发了深深的思考。

6月20日集体劳动后,调研组与黔南州林业局、独山县林业局和独山县国有林场的干部职工进行了座谈。了解到几代林业人的艰辛劳动,把荒山变青山。在国有林场改革的大背景下,他们又披荆斩棘,在坚持生态建设不放松的前提下,主动转变发展方式。最近几年,通过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发展花卉产业、森林旅游业和林产品加工业等,使林场职工收入达到了当地平均水平。尽管林场还面临着退休职工养老难,林地纠纷等问题,但林场干部职工还是对改革充满了信心,充满了干劲。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刚刚开始,只要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林业干部职工的主体作用,国有林场的发展必定会实现新跨越。

6月22日,下着小雨,调研组先后考察了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的刺梨种植示范点和长顺县丹索亚酒庄有限公司。刺梨示范基地是2000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时种下的,当时只有两三千亩,目前茶香村已经发展起了近万亩的刺梨。据介绍,刺梨的果实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并且是贵州的乡土树种。最初,老百姓种植刺梨只能发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不高。但最近几年,刺梨价格逐渐走高,老百姓种植积极性高涨,当地林业部门也积极规划,计划到2015年,发展10万亩刺梨,努力把刺梨打造成为石漠化地区脱贫与生态建设的典型产业。大家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回家开始发展刺梨种植。当地刺梨加工业的发展也大大带动了种植面积的扩大。刺梨产品主要有刺梨酒、刺梨果干、刺梨果醋等。从刺梨产业的发展中,我们不难看出,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可以很好结合的,生态与产业可以并重。只有充分考虑到林农利益的工程政策,才有生命力,才能被实践接受。

在调研结束的当天晚上,全体成员围坐一圈,每个人谈自己的调研体会。朴实无华的语言,真情实感的流露,有对背篼干部的敬佩,有对刺梨产业的思考,有对林业科技的建议,有对农村教育和养老的担忧……每个人发言结束后,都赢得了热烈掌声,这不仅是对发言者的鼓励,更像是大家的一种自我激励。

虽然调研结束了,但我们每个人都坚信,当带着一份感动,带着一份责任回到工作岗位上时,我们会以更加蓬勃的精神状态,更加勤奋务实的工作干劲做好本职工作。

篇4:论文:文化繁荣根在自信

摘要:文化是孕育梦想的精神家园,是民族强盛的重要支撑。习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本文从我国文化发展的环境与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坚持文化自信,弘扬发展我们的文化来进行论述,旨在明确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关键词:文化;发展;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继续前行”,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还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当前我国文化发展的环境与现状

(一)国外文化的多样化输入

21世纪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化输入中国,越来越多的国人喜欢外来文化,而不注重我国原有的文化。同时我国也对外输出我国的文化,但相对于国外输入我国的文化比较,我国输出的文化确实单薄了些。当我们看着许多人举着爆米花兴高采烈地看外国电影,轻松愉悦地议论邻国的电视剧,在平安夜圣诞节里狂欢庆祝时,总能听到有人忧心忡忡地提醒国人警惕来自西方的“文化侵略”。

用“文化侵略”这个词的确有些过了,尤其是随着改革开发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文化在国外也越来越受到追捧。我们看到了西方社会对春节的好感和兴趣也在与日俱增。在美国,总统每年都要在中国的农历春节向全美华人表示节日的祝福,美国的纽约州把春节那一天定为全州的法定节日。不仅中国的春节越来越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接纳,中国的汉语、传统文化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现在全世界已经有了数百家孔子学院;而“中华饮食征服了全世界的胃”更不必说。

文化的吐故纳新和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相互交融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式。[

]若我们无法摆脱文化上的自卑心态和弱国心态的控制,自困于“文化侵略论”的藩篱,反而不利于中华文化的复兴与发展。其实,就中华文化五千年乃至更长的发展历程中,封闭的时间远比开放的时间短,所以中华文化才能够一直发展至今。中华文化本身就是中原黄河文化海纳百川的产物,没有各少数民族文化与域外文化的滋养,怎能成就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们虽不必过分担忧外来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冲击,但我们必须看到我们在文化发展和文化宣传中的不足所在。就拿同属东亚文化圈的韩国来说,韩流的兴起对于国内文化的冲突曾一度让国人深感担忧。“韩流”一词源于围棋,后用以指代韩国文化在其他地区的影响力。广义的韩流包括韩国服饰、饮食等等;狭义的韩流则通常指韩国电视剧、电影、音乐等娱乐事物的地区性影响。“韩流”一词最早由中国媒体提出,后被韩国媒体及学术界广泛使用,用以指代本国文化产业的输出。韩流现象在亚洲许多国家普遍存在,在亚洲以外的地区亦逐渐发展。

我们可以从“韩流”为何会在中国发展的原因中,来探索我国发展和宣扬自己的文化可借鉴的经验。[

]首先,相同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相邻,相比于欧美西方文化,更容易被中国观众所接受;其次,韩国政府的文化发展政策的高度支持。韩国政府一向重视发展本国的民族文化,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本土文化的输出。然后,韩国的文化创作是不断的推陈出新,而不是墨守成规吃老本。从最初癌症、车祸、治不好的韩剧套路,逐步发展演化,关注的群体更加广泛,题材也更新颖,更重要的是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当然,韩剧的俊男美女以及演员的敬业和演技也是其得以不断发展的依赖。

(二)国内文化传播的多样发展

在文化的传播上,最直接和受众最广泛的方式就是影视。好的剧本、好的演员、精良的制作,能够传播正能量的影视剧,能够推动我们的文化更好的发展。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类资本相继进入影视行业,影视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电影票房迅猛增长,二级市场估值不断提高,投资价值逐步显现。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产业一直是文化产业政策关注的焦点领域之一。国家先后出台过融资、版权保护、放映等各方面相关政策,全方位、深层次对产业发展提出政策帮助与指导。

2012年国家电影专资办先后颁布了《关于对国产高新技术格式影片创作生产进行补贴的通知》、《关于“对新建影院实行先征后返政策”的补充通知》、《关于对安装数字放映设备补贴的补充通知》和《关于返还放映国产影片上缴电影专项资金的通知》。鼓励国产电影影片制作,鼓励电影院线放映国产影片,加大对国产影片的扶持力度。

目前我国影视行业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一是产业链条延伸优化收入结构。即以作品创作为源头,涉及文化产业、制造业、工业、服务业等各个行业形态。

二是未来行业并购将会风起云涌。中国影视行业自2012年迈开了海外并购重要的一步,通过收购、控股、技术引进和直接投资等形式,电影产业正在互相渗透,更多的国外电影公司开始参与到中国电影产业的制作环节。未来行业并购将会风起云涌,但是并购之后能否有效文化融合、实现效益值得关注。

三是大数据与内容创作相结合。整个视频行业大数据有三方面:用户大数据、内容大数据、渠道大数据。在互联网时代,这三大数据将融合在一起。现在由点击量很高的原创网络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剧本,已经被证明有比较好的收视率,这是简单的商业模式。为了取得更好票房,获得更高收益,互联网公司、院线、电影制作公司甚至是通讯公司都开始了“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但是需注意的是,大数据不能代替创作者创作出好的影视作品,因此如何在利用大数据精准预测与分析的基础上奉献给观众高质量的影视作品才是影视制作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是合拍片将增强海外市场票房竞争力。随着国产电影的海外票房不断探寻,国产电影将不断通过合拍片形式进入海外市场,借助合作伙伴先进的影片制作技术、具有全球票房号召力的演员及社会风俗、观影偏好等优势,增强海外市场的票房竞争力。

五是新媒体将助推影视业版权交易与营销发展。由于新媒体视频不受播放时间限制,对内容提供商来说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文化类综艺节目,用创意盘活传统文化。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央视推出的《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诗歌之王》等文化类综艺节目,不仅收获高收视率,还多次登上微博热门话题。当综艺与传统文化碰撞,便引来众多观众竟相追捧。

文化有自信,荧屏多清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2017年年初,《见字如面》这档被公认为“综艺清流”的节目刷爆了朋友圈。网友评论《见字如面》是“一档能够给人带来静谧的节目”。《我在故宫修文物》它讲述“文物医生”和他们的“文物复活术”,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部成体系拍摄故宫稀世文物修复故事的大型纪录片。这些一个个原创的,结合我们传统文化,融合当今时代思想号召的优质节目,让我们静下来去感悟一些东西,去思考一些事情,让我们在浮躁的快节奏生活中,能够感到内心的沉稳。

二、我国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张维为认为,“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中国文化业开始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复兴时代。”如今,西方文化由于面临金融危机、环境问题等各种危机而受到质疑,与此相反,中国文化的发展进入了战略机遇时期。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加上文化的特殊性、长期性,决定了我国文化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文化体制改革滞后抵消了我国文化领域进入战略机遇期的潜在价值

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是文化创新得以实施的制度环境和先决条件。国家实施文化创新战略的基本目标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升国家的文化国力。30年来,由于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渐进性道路的限制,使文化体制改革呈现出“非均衡”的特征:文化行业的外层制度改革和基层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是改革的主流,但这种外层制度改革和基层文化单位的改革都只是一种技术层面上的“改良”,都只是一种“边缘突破”。

文化领域的改革并没有发展到用整体制度创新来替代文化体制中的核心制度框架。国有文化单位的体制缺陷和能力缺陷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如资源配置非竞争性与约束软化,机构的激励机制、效率机制缺失,文化单位运营成本扭曲。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总体上仍然处于一个初中级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30多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所形成的基础环境,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历时性战略机遇期。然而,我国文化发展从长期的“短缺经济”体制中解放出来后,具有“恢复性增长”或“补偿性增长”的特征,文化行业领域出自行业本身的、具有“内生发展”特点的文化发展模式尚未普遍出现。

行政化的公共文化管理体制,既使得有效财政投入不足,又垄断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不合理地限制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区域分布和行业发展不平衡,文化市场体制分割、文化市场建设滞后、公权力进入文化市场并形成新的垄断等体制性因素正在诱发企业对政府的“不良博弈”,使我国文化行业无法把握战略机遇期的潜在价值,在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竞争中处于整体劣势,我国传统的文化发展模式和管理体制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二)文化政策目标弹性与政策工具所导致的“不良博弈”问题值得重视

政府通过提供政策成为文化创新的决定性力量。党和政府通过提高基本文化和经济政策,掌握了文化体制改革的领导和控制力量,并将文化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国家文化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了强劲的推动力,国家相关部门为此制定出台了一批激励文化创新的政策。但是,由于我国地区差异、行业差异及层级差异持续扩大,使得中央政府武打在全国统一管理,需要保持一定的“制度

弹性”。国家层面的政策目标不得不实现弹性目标,反映在政策目标选择上,就是具体改革目标的可变性;政策路径需要多样化;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需要中央放松管制、鼓励地方发挥主动性、探求地方改革道路的实验,然而,这又从另一个方面导致了地方与中央政府“博弈”的产生。

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转移文化支出责任;地方利用不对称信息,按照地方领导偏好而不是政策目标安排使用国家公共文化资源;强调地方文化的特殊性,要求国家提供更多的公共政策资源,推动公共资源的地方、部门化等。更深层的原因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中存在着意识形态领导模式要求全力集中于文化市场发展要求全力分散的结构性矛盾。文化体制改革的内容包含了“文化业务管理模式”和“意识形态领导模式”的双重调整,不仅涉及到各级行政机构、各部委与地方之间行政能力的划分,还涉及作为独立核算单位的文化机构的权利、责任、法人地位以及他们同国家的关系问题,即产权以及附着在产权至上的文化单位经济利益、行业利益格局和意识形态安全等问题,有国外学者指出,“虽然创意产业被视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仍然保留着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

我国文化产业政策上缺乏制定有效的具体“限定性”政策,只有评价性政策。

这使文化政策目标弹性与政策工具所导致的“不良博弈”问题更加困难。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在各个层面上展开,地方政府利用文化体制改革的高度复杂性与中央政府进行“不良博弈”,使文化体制改革进展艰难,并需要政府支付越来越大的改革成本。

(三)文化产业整体较弱,创新能力不足,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相比西方国家,我国文化产业整体较弱。西方国家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通常在8%以上,美国创意经济占GDP的14%,英国占12%,就业率均达到5%左右,而日本创意产业已上升为国家第二大产业。而我国大陆地区只有4%。

据联合国统计标准,2006年全球核心文化贸易超过900亿美元,相关文化产品贸易达3300亿美元,目前部分文化产业市场规模已接近或超过许多重要的制造业。

美国把视听产品作为第二大换汇产品,仅次于航天航空。2010年,日本音像出口几乎占日本总出口的10%,海外利润达到120亿美元。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很多国家都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战略,日本把文化产业与燃料电池、机器人、信息家电并列为21世纪四大尖端产业。韩国文化产业财政预算占的比重超过了1%。目前,发达国家占据了文化市场的主导地位,仅仅日本、德国、美国、英国这几大国家出口的文化产品占到全球文化产品出口总额一半以上。文化的进口也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美国、西欧、日本的一些跨国公司囊括了全球文化贸易的2/3以上,当前全球最大的50家媒体、娱乐公司就占据了全球95%的娱乐方面的文化市场。

我国文化贸易近年来有所增长,但总体出口规模有限,国际竞争力不强。2006年中国的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规模有所扩大,年增长率达到了23%,进出口总额达到了

103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了9倍。在文化服务出口方面按国际收支原则统计,2006年中国的文化服务进出口总额是26.5亿美元,比上一年也增长了20%以上。中国整个服务贸易出口当中,主要是运输和旅游,这两项比例达61%,而电影、音像包括广告宣传,还不到1%,国际竞争力有限。目前图书版权进口和出口的比例约为10:1,商业演出也以单个项目为海外剧团打工居多,杂技往往像机器被拆成零部件意义去演出,杂技演员的收入是30美元。我国还很少形成品牌的文化产品,如美国的《狮子王》、爱尔兰的《大河之舞》等,享誉世界,这与国外比还有很大差距。

中国的文化建设不是制度的形式而是制度的实质在起作用。尽管制度能够提供必要的技能、激励、价值和过程,但我们不能期望短期就可以建成这样的制度。无论是在公共领域还是私人领域,都无法逃脱制度建设的漫长摸索过程。有学者在《中国、印度和创意产业》一文中分析:英国创意产业的前景不仅依赖于英国自身条件,而且依赖于广阔的全球竞争环境。中国和印度的比较优势仍然是在低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方面。即使在亚洲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创意产业仍然不占据经济活动的较大比例。新加坡创意产业只占GDP的2.8%-3.2%。日本创意产业总产出也低于GDP的3.3%。在香港,创意产业达到GDP的2.5%。

麦肯锡咨询公司指出了中国和印度经济中迫在眉睫的人才短缺,例如,中国160万工程毕业生中只有16万人适于在跨国公司工作。制作创意内容并将其商业化,依赖于一个支持性的制度环境。

除了制度的磨砺过程,中国文化产业所面临的困境是缺乏真正的创新。我国文化产业已通过“全球服务外包”被纳入全球文化产业分工体系,基本被“锁定”在低端加工环节。一方面,我国已成为国际文化产业制造大国,一方面仍为文化产业内容原创小国,在全球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态势中的劣势局面已经形成。

我国的电影电视剧、图书、报刊等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缺乏创新,全球影响力微弱。目前,我国法制环境不完善、平台建设不到位、创意人才缺乏,创意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依然不足。国家公共文化投入连年增长,但中央和地方文化事业费投入在各自财政总支出中的比例仍然较低。中央财政2005年的文化事业费只占整个支出的0.39%;而1985年这个比例是0.52%,1995年是0.49%。同样,2004年文化事业基本建设投资37.12亿元,是历史最高值,但即便如此它在国家基建投资总额中只占0.09%。国家在文化方面的投入跟不上,因此上游的文化原创供给不足难以形成真正的创新。尽管我国目前出现了类似YouTube的网站有土豆和优酷网,社会网络网站有豆瓣和QQ,此外还有博客,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向上的强劲驱动力。然而,盗版和缺乏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造成了目前创意产品的模仿多于真正的创新。此外,更多的挑战还来自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完善和文化制度的创新。

三、文化兴盛关键在于坚持文化自信

首先,文化自信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精神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完整地展现出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方略。其次,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源动力。一个民族要充满生机活力、实现繁荣富强,必须充分发挥我们民族文化强大的自信力量。[

]最后,文化自信是扩大对外交流的重要前提。习总书记非常重视运用中国文化向世界各国阐释中国的主张和智慧,赢得了众多国家的赞赏,塑造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使我国的对外交流获得强大的文化力量。

坚持文化自信,需要我们准确认识存在的问题,遵循科学的客观规律和指导思想,把文化自信的要求落到实处。

第一,深度阐释传统文化内涵和更具时代价值的内容。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比如,可以对中国文化优秀典籍根据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进行再整理、再加工、再提炼,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文化自信,成为传播和弘扬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第二,以创新的方式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习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因此,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第三,树立和强化正确的文化心态。当前,坚持文化自信,还应该注意和防止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和心态。如有的人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照抄照搬西方模式和文化;有的人封闭保守,墨守成规,坚持强烈的文化保守主义等。这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文化的教育,树立起正确的文化心态,昂首阔步地推进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四,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推进文化交流。当前,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中国文化也只有通过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才能显示出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不断繁荣发展。

文化自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和民众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敬畏与信仰。我们坚持和倡导文化自信,就是要对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持自信,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保持自信,对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保持自信,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进中国文化创新发展、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篇5:责任教育根在父母(读后感)

——《责任教育——勇于承担的孩子最优

秀》读后感

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最优秀的。既然养育了孩子,就希望他能够在这个社会上更好地生活,成为对这个社会有用的人才。因为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已成为自己生命的延续。但是目前很多父母不知道对孩子教育的重点到底是什么?父母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生活、幸福的人生,最终往往演变成了孩子如何在这个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如何立足或生存。多数家庭不惜代价,耗资耗时为自己的孩子在课外报名参加了各种技能培训班。而想想孩子也够可怜的,好容易等到放学放假了,又被父母推到下一个课堂中。为了让孩子安心上课,父母基本上包揽了孩子上课以外所有的事情,认为这样能够让孩子专心学习,在各方面都变得优秀。但是事实好像不是那么水到渠成,不知不觉地,孩子在自身的性格方面以及人际交往方面都出现不少问题,父母说轻了没有效果,说重了又引起孩子剧烈的反弹,到这个时候父母开始抓狂:到底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呢?

最近看到了这本书——《责任教育——勇于承担的孩子最优秀》。在第一章作者就举了这个例子,并开宗明义地提到了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特别强调责任是孩子成长中的“维生素”。指出当下父母教育的误区,就是把孩子的学习能力当做第一能力来着重培养。同时全家全力以赴为孩子的学习“服务”。结果就是孩子习惯于被照顾,成了”小皇帝”,长大以后不会照顾自己,更不会照顾他人。作者指出,这些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始终都不明白,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出人头地还是为了混口饭吃?事实上,“教育孩子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包括“对家庭的、社会的、对自己的、对父母的”。全书分为八个章节,作者用了整整第一章节来说明责任心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包括让孩子“管住”自己、让孩子学会坚持、学会面对挫折、更加自信主动、充满爱心、直至找到人生的目标。通过责任心的培养,以小见大,点滴做起,一级一级地提升孩子的品质,升华孩子的人格。作者强调父母必须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心,否则,即使有了超级学习能力,也很少能够达到成功的目标。作者引用了意大利诗人但丁的话:“一个人的责任心常常能填补他在智慧上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责任心上的缺陷。”

作者在另外七章,运用了心理学理论和大量的事例,就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一一作了说明。作者特别强调了父母的作用,指出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包括父母的心态,父母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爱的给予。父母作为成年人,一言一行直接影响了孩子,一个宽容的有爱心的父母,在夫妻之间,邻里之间,以及面对社会关系事务,都能够做到从容宽厚,对人对己都是负责任的。这势必会给孩子营造出良好的心理氛围,对孩子的责任心培养是极其有利的。这一章节,与其说是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不如说是培养父母如何先培养自己的责任感,试想,一个说话做事都不负责任的父母,又怎么能指望赢得孩子的尊重呢?孩子又如何能从你们的身上学到什么?

下面的章节,在细节性展开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第三章《明星效应,榜样的作用》、第四章《关注细节,小事做起》、第五章《谆谆诱导,养成好习惯》、第六章《敢于放手,相信孩子》,第七章《勇敢承担,不做逃兵》,都是不错的内容,但仔细观察,对父母的要求也

是很高的。

第八章是《避免责任教育的误区》,我认为是非常好的,就是说父母不要因为孩子的不足,所采取的方法步入歧途。比如说,不要专横武断、不要经常责备孩子、不要那孩子和别人比,不要情绪化的处理孩子的错误(这一节是专门教训当父母的)等等。都是常见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读来令人觉得眼熟手熟,殊不知这都是打击伤害孩子非常有效的方式,为人父母者,当引以为戒。有两个章节我非常感兴趣,《不要盲目赞美自己的孩子》和《不要贿赂孩子》。我想无条件的赞美孩子和物质奖励还能有什么错,为什么叫盲目赞美和贿赂?看完才知道,原来赞美和奖励孩子,里面也是有道道的。比如用物质奖励,稍一不慎,孩子就成了物质的奴隶。没有物质的动力,孩子拿什么去努力?而众所周知,一个健全人格,是靠物质是培养不出来的。父母的良苦用心,却成了误导了孩子的工具。看来,细节上的不注意,就会导致目的和期望的南辕北辙。这是每一个父母都不愿意看到的。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教育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父母陪伴的影子。如果父母就是这样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你能指望孩子可以学习他身上没有的东西吗?如果父母不愿意静下心来,不带功利和浮躁的阅读这样的一本书,他们又能如何把握得住孩子成长的步伐呢?如果父母不愿意陪伴孩子,又愿意为孩子付出多少的爱呢?

上一篇:磋商函响应承诺书下一篇:电气工程概论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