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2024-04-24

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精选8篇)

篇1: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我是子良乡的一名招商引资专干,近年来,子良乡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大力向外推介本土水电、旅游资源,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可喜成果。在工作中也收获了一些心得体会,深刻认识到,在推进县域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招商引资是一条好路子,对我县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就如何走出去、请进来、稳得住,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谈几点体会:

一、打造优良思想环境,解放思想、敢为人先

县委县政府在大会小会上常常强调:思路决定出路。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干部群众的思想,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强化人人思商的机遇意识。我们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要“打造四个中心”为契机,继续扩大招商引资,努力取得发展先机,争取减少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力争形成人人讲开放、人人谋招商的浓厚氛围。二是强化人人招商的争先意识。破除封闭保守、消极无为的心态,树立放眼四海、兼收并蓄的理念;破除小富即安、不图大业的保守意识,树立不进则退、无功是过的理念;破除怕别人赚钱自己吃亏的心态,树立“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破除“说尽好话招商,关起门来敲诈”的心态,树立诚信待人、公平发展的理念;对招商引资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和指导,形成干部个个带头、企业

家家主动、群众人人参与的争先发展意识。三是强化人人亲商的合作意识。树立“引资者是功臣”、“投资者是上帝”、“纳税人是衣食父母”的开放发展理念,对外来投资者高看一眼,对外来创业者厚爱三分。通过招商引资合作双赢受益,使大家真正理解只有让别人兴业,我们才能就业;让别人发财,我们才能发展,营造出“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环境。

二、打造优惠政策环境,互利共赢、让利于商

一是放宽准入领域。在招商引资中树立 “法律没有明确禁止即放开”的思想,在不违犯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只要能创造财富,增加税收,安排就业,就给予政策优惠,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在用地、信贷、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和支持。二是保护客商利益。要注重保护外来企业和客商的利益,积极为外来企业排忧解难,涉及投资者的纠纷案件,执法机关主动介入,依法处理,坚决保护客商的合法权益。同时,严格规定各执法部门到企业检查时,不得干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不得索拿卡要,设立举报电话,若查实以检查为名收取企业费用的,严厉打击。三是鼓励以商招商。千方百计为现有企业创造好的环境,以实际行动赢得企业的信赖,让他们成为帮助我们招商的“红娘”。对那些不仅自己在城区投资,而且积极穿针引线,带动其他客商来投资的,我们特别注重与他们保持联系,建立友情,增进感情,发挥外地客

商特殊的作用。

三、打造优质服务环境,规范有序、快捷高效

招商引资,贴心服务必不可少。要注重健全“三个体系”:一是健全项目审批的“一站式”服务体系。简化审批环节和办事手续,做到服务规范、主动、超前、全方位,区行政服务中心将服务台前移,改“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变前置审批为后置审批,不拖、不等、不推、不让,切实为投资者提供快速、高效、便捷的服务;相关单位都应安排专人跟进招商引资项目,在程序卡壳时及时排忧解难。二是健全项目建设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项目信息库,实行项目从招商、签约、审批到建设的全方位服务。对选准的招商对象,派出精干人员主动上门“找对象”、“谈恋爱”,做争取工作,一旦发现好的项目线索,贴身跟进,咬住不放,积极商洽,项目一天不落实,工作一天不放松。对重点项目由一名或多名领导负责,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项目落地,谈成一个,引进一个,见效一个,提高引资成功率、合同签约率、资金到位率。三是健全项目开工建成后的跟踪服务体系。对已经引进的企业,认真做好后续服务工作,认真解决他们在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创造条件促使其增资扩股或介绍、引进新的外资项目,努力形成“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联动效应。

篇2: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大会主持词

同志们:

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今天召开全县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招商引资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全面总结我县新型工业化、招商引资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经验,找准差距,加速推进,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各乡镇党委书记、分管工业和招商引资的负责人、企业办主任以及企业代表,县直正科级单位一把手、分管工业和招商引资的负责人,以及相关执纪执法单位股室、队所负责人,县直独立副科级单位一把手,县直单位抽调办“联手帮扶产业发展升级”联系点干部,县直规模以上企业厂长、经理、办公室主任,共约500人。

今天的会议会期半天,共有五项议程。

下面进行第一项议程:请**作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招商引资工作讲话。

……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作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讲话。-1-

……

下面进行第三项议程:请**宣读表彰通报。

……

下面进行第四项议程:大会授奖。

……

下面进行第五项议程:请**作重要讲话。大家欢迎!

……

同志们,今天的会议议程已全部结束。刚才,大会对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分别就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招商引资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作了很好的工作报告,**最后作了十分重要的讲话。大家一定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

为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第一,要高度重视,迅速组织传达学习。这次会议,是我县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招商引资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誓师会,也是明确目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的动员会。大家回去以后,要迅速组织传达学习,认真研究部署,特别是要深刻领会**重要讲话精神,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招商引资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要紧密联系实际,多出实招、新招。

第二,要严格要求,切实抓好贯彻落实。通过这次会议,应该说我县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招商引资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思路已经十分清晰,目标和任务已经非常明确,下一步关键-2-

就是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更新理念,切实把新型工业化、招商引资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战略性、全局性工作加以重视,成立相应领导班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配备得力骨干,出台过硬措施。要认真调查研究,立足本单位实际,抓紧制定实施细则,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篇3:关于优化招商引资发展环境的调查

一、基本情况

(一) 重视程度明显提高

近年来, 为优化招商引资发展环境, 微山县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了多次会议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考核奖励办法及实施细则, 公开处理了几起“三乱”案件, 产生了良好的效果。适应形势需要, 建立了行政审批中心, 对审批、收费实行“开放式办公、一站式服务”, 社会各界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实行县级领导包重点项目责任制, 对项目进展情况实施有力的监督, 有效地制止了干扰企业发展的不法行为。各镇街领导也经济深入企业一线, 调查研究, 掌握情况, 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二) 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多数部门能识大体、顾大局, 以服务发展、推动发展为工作出发点, 严格办事程序, 公开服务承诺, 制订了一系列服务措施, “三乱”行为大大减少。县行政审批中心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 各驻入单位实行挂牌服务, 把办事程序、条件、时限及收费标准向被服务人公开。明确了由专门银行进驻代收, 避免了坐收坐支、乱收乱支现象, 实行行政审批事项分类管理, 明确办理时限, 简化审批程序, 减少了中间环节, 缩短了审批周期。

(三) 收费项目明显精简

微山县县政府加大了对审批收费项目的清理力度, 行政审批项目由原来的505项压减为229项, 压减率达54.65%。286个执收单位中54个被停止收费。512个收费项目取消53项、暂停12项、合并12项、减少14.45%。2315个收费标准降低803个, 比原来减少34.68%, 仅此两项, 每年可减轻企业负担近3000万元。

(四) 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结合严打整治关键斗争, 对“三乱”、“四霸”和一批黑恶势力, 进行了公开处理或集中公开审判, 严厉打击了不法分子嚣张气焰, 净化了社会风气, 市场秩序明显好转。环境的优化, 推动了招商引资的深入发展。两年来, 全县合同引进项目195个, 合同利用外资53.5亿元, 实际到位资金38.8亿元, 已有180多个项目开工建设。煤炭、化纤、电子、制药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 对全县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存在问题

(一) 思想认识方面

尽管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的大气候已初步形成, 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没有充分认识优化发展环境的重大意义。有的对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措施支持不力, 配合不紧, 落实不到位;有的存有小富即安、“靓女不愁嫁”思想, 对个别招商引资项目看不上眼、上不了心、贴不上身。尤其个别具体执法执纪人员和园区周边村庄的群众, 不能正确处理好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关系, 服务意识差, 只“管理”不服务, 效率低下, “吃、拿、卡、要、报”问题严重, 甚至有的强装强卸、画地为牢, 公然干扰、阻挠、破坏工程建设项目, 没有形成重视、关心、支持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

(二) 政策方面

一是政策落实不力。个别部门受部门利益驱动, 一些过时的政策规定, 明明已经宣布废止, 但是由于跟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 在实际工作中仍起作用。二是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优惠政策难落实, 奖励比例过高难兑现。有的政策没有跟着项目走, 尤其是在土地使用、收费标准上还存在门槛过高, 办事程序繁琐的现象。

(三) 服务方面

虽然部门负责人对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向社会提出了公开承诺, 但仍有极少数单位对下属人员疏于教育、管理、监督, 造成单位内部上下不合拍, “两张皮”现象严重, 使服务承诺流于形式。有的部门缺乏“放水养鱼, 养鸡下蛋”的意识, 受利益驱动、返还比例的影响, 觉得能“多收多得”, 部门之间不协调, 相互掣肘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 资金方面

一是融资渠道不畅。一些招商项目由于原始积累少, 受资金的制约, 仅满足于“小步快跑”。加上目前还没有一个成形的民营企业担保公司或商会组织, 有的金融部门也存有嫌贫爱富心理, 阻碍了项目的膨胀发展。二是招商引资后续财力不足。在项目跟踪服务上, 也普遍受资金制约, 为一个项目安家落户, 各项投入都不少, 为了不让客商觉得“小气”, 就连最基本的办公经费也要按月算计着花, 唯恐入不敷出, 超出预算。

(五) 行政审批方面

一是行政审批中心现为常设临时机构, 不利于加强对入驻部门的管理。管理人员和窗口工作人员也存在选派不固定的现象。二是个别职能部门抱着部门权利不放, 对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执行不力, 有的部门未能将所有项目移入审批中心公开办理, 不执行最低收费标准, 该免收的不免收, 致使一些优惠政策出现梗阻、棚架。窗口服务人员大都是派驻单位的普通人员, “定盘子”的在原单位, 审批大厅又没有派驻单位的审批专用章, 在受理审批项目后, 还要回原单位办理, 造成盖章、请示“两头跑”。三是办公设施不配套、场所拥挤, 制约了审批项目进入。由于大多数项目审批手续靠微机管理, 有的还要查阅一些档案材料, 由于设施不配套, 这些工作目前只能在原单位办理。

三、几点建议

(一) 广泛宣传发动,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和宣传画册、资料、大型标牌等宣传工具, 向社会特别是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项目周边的干部群众, 加大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的宣传力度, 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 事事关系招商引资和“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观念, 积极营造良好的招商氛围。

(二) 完善政策规定, 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在用足用好上级优惠政策的同时, 进一步完善在土地、税收及配套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抓紧修订完善地方配套政策规定, 使其符合上级的有关政策、WTO规则和本地实际, 增强可操作性。对引进的项目在收费、用地、产权转让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 对引进技术、资金、人才的有功单位和人员给予奖励。并把所有优惠政策、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以及各部门的服务承诺, 集结成册, 下发到各部门、有关企业、镇街及村 (居) , 接受社会的监督。

(三) 转变工作作风, 创造优质的服务环境

不断完善提高行政审批中心的服务功能, 把一时不能进入“中心”的审批项目, 通过微机联网, 实行远程监控, 纳入“中心”管理。实行行政审批中心专用章, 按照服务承诺, 实行一条龙办公, 一站式服务, 大力推行政务公开, 简化行政审批程序, 实行限时办理, 减少收费项目, 降低收费标准, 做到多指导不干预, 多服务不设卡, 多帮忙不添乱, 多协调不扯皮。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 严格实行票款分离、罚缴分设、收支两条线管理, 降低或取消按比例返还的做法, 避免坐收坐支、乱收乱支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四) 成立贷款担保公司, 积极改善融资环境

随着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意识的增强, 对企业贷款审批更加严格, 手续更加完备, 加上金融部门也普遍存在“近富者宽、近贫者严”的心理, 融资难成为制约外来企业发展的“瓶颈”。由财政、法人、自然人共同出资, 成立企业贷款担保有限责任公司, 实行股份制运作方式, 实行一级法人管理。

(五) 抓好载体建设, 不断提升硬环境

以道路建设为突破口, 继续保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强劲态势, 年年都搞几个新项目, 不断提升城市化水平。抓好工业园区建设, 加快园区路、电、水、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形成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布局科学合理、聚集优势明显的园区经济群体。按照城市商贸成线, 专业市场连片, 农村集市为网的市场格局, 打造招商引资的有效载体。

(六) 坚持打霸治乱, 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

篇4: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多年来,甲山镇依靠丰富的资源优势招商引资,为企业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大力发展镇域经济。该镇招商金引资、固定资产投资始终保持全县第一位,镇班子连续6年被承德县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实绩突出班子集体”,2006年财政收入突破千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348元,百姓生活质量确实得到提高,社会达到和谐进步。

优化经济环境 搭建发展平台

甲山镇镇党委、党政府始终坚持“抓环境就是抓发展、就是抓生产力”的工作理念,下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从体制环境、政务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才环境入手,狠抓环境建设。通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改善服务质量。

成立专门的环境治理办公室,对企业周边乱堆、乱排、乱放的问题进行环境专项整治,成功引进兴怀承加气轻质砌块砖项目,使境内废石浆得到再利用。治理企业周边环境,依法治理整顿治安隐患,依法打击阻碍企业正常生产行为,彻底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问题。

加强硬环境建设,解决瓶颈制约。全镇投资1200多万元完成12个村、54公里的水泥硬化工作,解决了矿山荒料运输难题。加快电力设施建设,完成了投资850万元的35KV变电站及线路配套工程,康达水泥投资11KV变电站已竣工,解决了电力供应不足的制约。宽松的环境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实现了全镇经济的跨越发展。

招商引资为地区经济带来新契机

甲山镇以“石材、灰石、服装”为三大主导产业,该镇围绕中心、立足优势、挖掘潜力、招商引资,不断培植经济增长点和财政增长源。

正桥矿业在2005年基础上,又投资6000万元,开发二期建设,不仅实现了白灰资源科学合理开发,而且解决了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问题。高时集团资源匹配问题迈出了可喜步伐,二期扩建项目完成投资2000万元,引进组合及薄生产线,生产能力大大得到提高。康达水泥厂设备安装紧张进行,亿财服装已挤进50强。

“十一五”期间,甲山立足石材资源优势,引进中国北方石材资源,拓展国际市场,打造“承德绿”品牌,走规模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之路,引进大企业支撑、发展小企业补充,建造中国北方最大的花岗岩加工出口基地。

篇5: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招商引资就很难见成效。下面,我就从如何理解和把握市纪委监委出台的助力招商引资八条措施,结合大家所关心的实际问题,给大家做一个解答,八条措施综合起来,主要就是要把握好三种关系。

一、把握好“错”与“为”的关系

什么是错?什么样的错可容错纠错,这是一个标准把握的问题。现在很多同志感叹“为官不易”。易与不易,这是理解的问题,为官也应该不易,权利和责任一定是对等的。现在从严治党只能是越来越严。怎么把握既干事、又不出事,最基本、最硬的标准就是“无私”。只要是为了工作需要,不是为了个人私利,大家都不要担心。市纪委监委出台的八条措施里,其中提到鼓励支持地方党委、政府从接待、差旅、奖励、补助等方面给予招商引资专项政策。接待、差旅、补助等这些都是小问题,大家没必要在这方面纠结。如:招待问题。市里招商引资关于接待过去也有个专门的办法,不是不让接待,是不让借机搞大吃大喝,不能借着招商之名无原则接待。今天全县各级的领导都在,为了招商,谁招待谁吃几次饭,我们县哪个干部为此被问责过?有的同志担心县纪委不问,又代表不了上级纪委,尤其怕巡视,去年自治区党委对我们的巡视,凡是查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要求我们追责的,有一件是因为招商而被问责的吗?别把精力放在这上面,要看结果,最重要的是能不能招来,来了能不能顺利落地,我们除了拼优惠政策外,很重要一个方面是拼服务。企业来了,需要遇到立项、规划、土地、环保等审批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到企业走访,有的企业提出过能否边干边批,这是最大的难题。部门有部门的法规,现实有现实的问题,发展有发展的急需,理想和现实之间一定会有差距,如果确实是企业所需,不承诺企业就不来了,不批就可能耽误项目落地了,县里如果有专项政策,纪委首先要执行。市纪委要求县纪委要精准把握“敢为”与“乱为”、“主观”与“客观”的界限,我们会划定容错免责界限,将无心与有意,失误与失职、敢为与乱为、为公与谋私区分开来,依纪依法大胆容错减责免责。但需要提醒大家,前提是不能“乱为”,“容错免责”不是“纪律松绑”和“法外施恩”。今年县纪委查处的案件里也出现过这样的事情,过去县里为了招商引资,出台过人防建设费减免的规定,但有的干部不按县里的优惠政策来,任意乱为,给县里造成了重大损失,被自治区巡视移交了线索,纪委审查调查后移交了司法机关。还有的项目,不提前研究好“怎么干”,事后研究“怎么办”,去灭火,这是主观还是客观?是失误还是失职?所以说,什么是“错”?不要混淆概念,只要为了发展,为了招商,无私就无错,可以大胆去干,纪检监察机关首先要担当,不能让人流汗又流泪。

什么是“为”,反过来讲,不干才是最大的错,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不作为了。八条措施中的第一条就是要求我们要强化监督,纠正落实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不作为。不作为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标准,我想第一是看你努力干了没有,这是态度;

二是看你干成了没有,这是能力。这个“为”是为谁而“为”,大家要清楚,是为我们自己的饭碗而为。市纪委提出鼓励有关部门采用多种方式帮助企业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换个角度讲,这是给我们自己去争取项目去了。有的领导和我讲,想让有的部门去上级争取项目资金不去了;

有的项目来了,分管领导召集开个协调会,协调不了了。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前些天张书记让我牵头研究优化营商环境的评价办法,我们反复征求各方意见,出台了二十四条措施。把你干不干、对你满意不满意的评判权交给谁?就交给你的服务对象。这个办法县委常委会已通过,如果xx真正把这二十四条落实好,投资的“软环境”就好了,不用多,抓好落实就行了。中央的八项规定就八条,就xxx余字,就能深刻地改变中国的党风政风。“硬条件”里面没涉及,比如道路、排污、园区建设、包括税费减免返还等,那是县里主观想为而客观上无能力为的问题。无能力为的,可以有计划地量力而为,有能力为的,必须无条件的尽力而为,“错”与“为”的关系就是,无为就有错,有为就无错。

二、把握好“放”与“活”的关系

“放管服”改革工作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窗口,改革的一个关键就是“放”,这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初在研究设计改革方案时,我的想法是要解决好能干而不想干的问题,而不是想干而不能干的问题,也就是既要解决思想,更要实事求是,不能不顾实际搞一刀切。改革前要“反复商量”,方案确定后,落实中不能“重复商量”。现在看,取得了大多数部门的支持,但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我前些天利用一下午时间搞了一次“体验式”督查,有的部门还是“前店后厂”,有的柜台空无一人,有的一问三不知。我们提出“三集中、三到位”,集中进驻大厅办公是形式,关键是要服务到位,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否则就是形式主义。我们反对形式主义,领导是个火车头,但各部门还在自己的轨道上跑车,客观上还并不了轨,“多规合一”在现有体制下还做不到,部门之间的规与规、规与法还存在着缝隙,规划方法、技术标准、规划期限和范围还存在很大差异,这不能怪地方部门,改革应该是自上而下的,而不是自下而上的,现在这种大气候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推进“放管服”改革既要解放思想,更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活”,不是不顾实际搞改革。上级没放的要求县级部门放,也没要求大家这样做,不用进大厅的非得迫于压力进大厅,设个窗口一年也办不了几件事,这不是形式主义吗?事少的让他们回去,可设个综合窗口,放权不是放手,管活不是管死。另外,优化营商环境不是在政务服务大厅就设置一个窗口而已,更多的功夫要下在“窗外”。政务服务局还要进一步实现从“店小二”向“外卖小哥儿”的转变,只要你能来,剩下的都是我来办,这才是把改革搞“活”。现在,政务服务局又在重新梳理各部门的职能职责,请各部门和乡镇给予支持和配合,改到什么程度,就是我开始说的,解决好能干而不想干的问题,而不是想干而不能干的问题。

三、把握好“无微不至”与“无微不治”的关系

这是两个词,两个意思,第一个“无微不至”是关心关爱。一是要切实做到关爱党员干部,理直气壮为干事者撑腰。做为纪检监察机关,我们将准确处理涉及招商引资和涉企服务的举报、控告,对明显的恶意举报,直接予以了结,不进行初核和函询,这个市纪委出台的第三条里规定的很明确。个别人想用八分钱一张邮票、一个电话就随便泄私愤,我们不能给这种歪风斜气提供生存的空间。对于真正干事创业的干部,纪委监委会认真甄别涉及干部和涉企服务的来访、来信,尤其是一些匿名的、重复的信访件,判断是恶意举报的,我们就直接了结了。对多次恶意举报的,如果一经查实,将对诬告陷害者严厉打击、绝不姑息。二是要无微不至地关心关爱企业,构建新型的“亲”、“清”关系。“亲”是要求,是份内职责,不能楚河汉界,不相往来。县纪委也开展了和企业的“双走近”活动,我们也将按市纪委要求,开展班子成员常态化包联活动。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维护企业生产经营秩序也是纪委的职责,人家拿着血汗钱来投资,因为我们的原因让人家亏到这,我们还讲良心吗?“清”是不能违法乱纪。这是交往的红线和底线,这个红线和底线我想基本的有两条标准,一是不能给国家造成损失;

二是不能侵犯群众利益。过去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凡是与企业交往倒下的,都是给国家造成了损失,没有一个是因为招商吃几顿饭、为了招商而审批签字倒下的。企业如果行不法行为,我们肯定不能支持,更不能参与,还要坚决制止,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就是最基本的“清”。

篇6: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内容提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发展环境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和吸引投资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代表一个地方的对外形象和发展潜力,对于一个地方科学发展、突破发展、和谐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结合实际,深入分析了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出发,提出了针对性、科学性、政策性、操作性很强的建议和对策。[关键词]发展环境优化调查建议经济发展环境是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点。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直接反映了一个地方思想解放的深度、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和行政执法水平,直接影响着地方经济建设的速度、对外开放的广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就进一步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推动上津科学发展、突破发展、和谐发展,我进行了一些调查与思考。

一、现状透视近年来,上津县委、县政府积极实施“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求发展”的开放带动战略,始终坚持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采取一系列措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通过全县上下的齐心努力,经济发展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上津的形象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全县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等方面原因的影响,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滞后,特别是经济发展环境依然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发展环境不尽人意的地方仍很突出。其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领导干部认识不足。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经济发展环境的竞争,资金、技术、人才都是从环境差、效益低的地方流向环境好、效益好的地方,改革开放初期,大量人才、资金、技术流向沿海开放程度较高地区,“孔雀东南飞”现象,就是人们追求事业最大发展空间和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突出表现,这是一个社会规律,也是人们思想的普遍反映,然而,一些领导干部对此认识不足。有的单位和部门特别是一些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共服务部门心中无全局,只有部门的一亩三分地,把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只要触及到本单位、本部门的利益,便斤斤计较、寸步不让、工作难以推动。有的部门和单位的领导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表里不

一、阳奉阴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局部利益,闹得是非不断,矛盾突出,没有企业想企业,没有投资想投资,有了企业宰企业,有了投资就设卡,动不动就堵门断路,完全是一幅“地头蛇”的架式,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二是少数单位部门风气不正。一是服务意识淡薄。个别部门工作人员本末倒置,高高在上,重管理轻服务,把党和政府授予的权力作为刁难企业、单位创收、个人谋利,为难群众的工具,重人情、轻原则,门难进、脸难看,工作疲沓,甚至有吃、拿、卡、要的恶劣现象。二是机械执法。一些执法部门把部门利益摆在第一位,不是一切从有利于发展出发。而是变着法子为部门着想,墨守成规,履行职责时上推下卸,有利可图时就你争我抢,从来没有想过要如何去规范管理、如何去服务社会。结果执法部门是得了点好处,却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伤了企业的感情,损坏了上津的形象。三是一些基层单位和干部做事不讲规矩。一些基层干部,置县委、县政府的三令五申于不顾,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政策措施置入脑后,你开你的“绿灯”,他亮他的“红牌”,目的就是想谋取私利。造成“领导表态都很好,实际办事却太难”的局面,也就是人常说的“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三是个别执法人员滥用职权。突出表现为乱作为、不作为和慢作为。个别执法人把检查变成了找茬,执法变成了治人,想吃谁就吃谁,想查谁就查谁,想罚多少就罚多少,把服务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少数服务单位成为企业头上的一座座大山,加重了客商、企业负担。有些人占据了一个很好的位置,手中握着人民给予的权力,不是好好地珍惜,而是为所欲为,把职权变成特权,变成拉关系、捞好处的工具,到处谋私利、捞好处。

篇7:加强招商引资优化发展环境

楚村镇白云飞

结合“蒙城崛起大讨论”活动,如何加强招商引资,建设好、维护好、营造好良好的招商氛围,我谈几点个人的思考意见。

一、加强招商引资

1、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县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一把手工程,一切服从服务于招商引资工作。各乡镇党委书记、县直各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是招商引资的第一责任人,集中精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确保各乡镇、县直各单位把60%以上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招商引资上。建立招商引资述职制度,即每季度的第一个月的上旬,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的招商引资第一责任人向县委、县政府述职,招商引资实绩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2、鼓励乡镇相互引进企业和县直单位帮助乡镇引进企业。凡乡镇之间相互引进落户的企业,按比例和贡献大小分成。

3、突出快工强县的主体地位,把工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加大工业项目在招商引资目标考核中的比重。

4、建立联动招商机制。加强乡镇、部门、园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力量整合。对来我县投资项目,首次洽谈实行“县分管领导牵头、包联领导参与、意向落户乡镇负责、县直有关部门配合、招商局备案”的联动招商工作机制。

5、加大招商引资项目的推进力度。建立县、乡镇 领导与企业定期联系制度、园区项目建设现场办公制度。实行一个重点项目(超千万元的工业项目),一名县级领导包联,一个工作组跟踪服务,一次

现场办公的“四个一”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及时与投资商沟通,解决项目办证、开工、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6、加大招商引资考核奖惩力度,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采取每月一通报,每季一调度,半年一小结,年终一总评的考评办法。对完成当年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给予奖励;对未能完成当年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当年单位不能评为先进,单位党政主要领导一年内不能提拔,班子成员不能评先、受奖;

7、充分调动全社会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对引荐生产经营性项目落户我县的中介单位和个人,在企业投产经营后,给予重奖。其中,对引进的工业项目,按其固定资产投入的一定比例奖励;

8、努力打造环境品牌。对投资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和客商,由县人民政府颁发“一牌两卡”(企业合法权益保护牌、企业收费监督卡、客商身份卡)予以重点服务。

二、优化发展环境

1、不准违反工作程序,未经县政务中心审批,擅自到企业进行各种检查;经政务服务中心批准的检查,坚持由企业所在地的乡镇 一个漏斗向下,统一有序安排,不得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确需实施重大处罚的,必须注明处罚依据和标准,报经县委、县政府分管政务服务的领导同意,并送县政务服务中心备案。

2、不准未经县政法机关主要领导批准同意,传唤、扣押企业法人代表(包括委托代理人)和对出示客商身份的外来客商进行人身、车辆、住宿等检查。

3、不准擅自决定、出台收费和罚没项目,不准设置办件前置条件,不准提高收费和罚款标准,不准强行向企业收费。

4、不准要求企业接受指定性服务、参加不必要的会议和培训,强行要企业集资摊派、赞助、捐赠财物、征订报刊杂志、购买有价证券、推销商品等。

5、不准投诉受理机构或承办单位对企业投诉推诿、扯皮,查处结果不反馈。

6、不准擅自到企业开展评比达标、联谊等活动,或借达标升级之机强制企业出钱出物,干扰、破坏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7、不准搞虚假承诺,或截留县委、县政府对投资者和企业的优惠政策。各项补助资金由财税部门在次年第一季度予以兑现,费用优惠由县政务服务中心在办证、办照时当即予以兑现。

8、不准冷淡、怠慢、刁难企业办事人员,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秩序。

篇8:辽宁省县域招商引资环境建设研究

(一) 研究的背景

招商引资环境也称投资环境, 张敦富 (1998) 把投资环境定义为“围绕投资主体存在和变化发展的并足以影响或制约投资活动及其结果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与一定投资项目相关的政治、经济、自然、社会等诸方面的因素, 是这些因素相互交织、作用、影响和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辽宁省管辖14个市, 100个县 (市) , 属于广义县域经济范畴的74个, 其中县级市17个、县19个、自治县8个和涉农区30个。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期间, 省政府创造性地开展了主题概念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产业集群招商, 在引进和培养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 但与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相比, 依然存在很大差距。因此, 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辽宁省县域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主要瓶颈不是工作思路和方法问题, 主要是招商引资环境。如何进一步改善招商引资环境, 拓宽投资领域, 如何规避招商引资工作中的恶性竞争, 如何提高效率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等问题, 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

(二) 对辽宁县域招商引资环境进行科学建设的重要意义

县域作为我国经济体系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 联结着农村与城市。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对缓解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县域招商引资环境与国际间的投资是一样的, 需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吸引各方面投资, 以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 繁荣本地区经济。目前辽宁省的县域经济建设虽取得一些成绩, 但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实力差距大等问题依然存在, 县域经济上的相对滞后掣肘着辽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 对辽宁省县域招商引资环境建设的研究, 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辽宁县域招商引资环境建设的内容

县域招商引资环境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县域投资环境竞争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投资要素流入的速度与程度, 并且是衡量县域发展能力的主要参考指标。因此, 加强招商引资环境建设刻不容缓。建设内容应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进行展开, 具体见下表。

三、辽宁县域招商引资环境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 优势分析

1. 地处枢纽要地, 承接辐射区位优势明显

辽宁位于东北地区的前沿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 面向经济活跃的环渤海地区, 是日、韩、朝等国通往蒙古、俄罗斯的主要陆路通道。这种区位, 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新科技对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需求。同时也是欧亚地区通往太平洋的重要“大陆桥”之一, 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从地理空间看, 辽宁县域大部分地区的海岸带的海洋资源丰富, 劳动力充足。农业基础深厚, 重工业地区与轻工业地区并存, 各种经济要素应有尽有, 而且落差很大, 这就决定了辽宁县域各地区与周围地区具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 便于地区间的资金、技术、人才、资源得到更合理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2. 海陆空和地下管道齐备, 交通与运输布局合理

辽宁县域各地区普遍有铁路、高速公路, 一些地区还有港口、机场、管道等现代化的交通设施, 立体交通网络布局合理。便利的交通优势为各个地区之间的物资流通提供了桥梁和纽带, 也是今后辽宁县域经济崛起和振兴的重要客观载体。简言之, 辽宁县域的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优势明显。

3. 政策优势突出, 发展机遇难得

推进辽宁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是国家深化东北大振兴, 推动形成东北、华北、环渤海地区良性互动和东北亚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重大战略举措。为加快发展, 辽宁省政府量身定制多种政策。因此, 为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政策, 相关政府部门通过专家、学者量化, 编制招商引资手册, 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有了外部资金的注入, 一些大项目落户辽宁, 反映出辽宁各县区已从政策中获得真正的支持与实惠, 这些将极大地提升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4. 劳动力资源丰富, 科技优势突出

对投资环境而言, 一个进出有序、方便快捷的劳动力市场环境十分重要。而影响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重要因素就是用工制度和政策。县域内有非常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劳动力技术水平也很高。在科技方面, 辽宁本科高校、独立设置的高职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很多, 人才储备丰富, 科研成果众多, 具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科技优势。这些都为辽宁县域招商引资环境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和劳动力资源。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是以人才资源和科研优势为依托的。有了人才库和科研优势, 其投资环境必将大为改观。

(二) 问题分析

1. 体制机制问题较多, 思想观念落后

人的思想观念对经济发展起着导向和制约的作用。先进科学的理念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落后陈旧的观念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 思想观念的问题是影响招商引资环境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尽管辽宁县域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的大气候已初步形成, 但在辽宁县域经济区域的建设中, 现存最大的障碍是思想观念落后。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发展过程中忽视区域整体利益, 画地为牢、以邻为壑的陈旧观念依然存在;二是缺乏开放的理念和思维, 内陆山区意识、封闭保守意识依然存在;三是等上级指示、靠上级支持、要上级政策的思维方式依然存在。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 是发展辽宁县域经济的绊脚石。这些不良思想的存在, 主要源于现有的体制机制。一方面, 协调机制不健全, 政府各部门过多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情形很多, 轻视企业制度、市场机制, 成为生产要素流动和企业跨地区发展的障碍;另一方面, 市场机制不健全。虽然目前行政性区际关系在不断削弱, 但仍存在地方行政主体过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导致资源优化配置及经济融合难以实现。

2. 支柱产业形式多样, 但落后县市农业产业化基础薄弱

为确保辽宁县域的顺利发展, 科学合理利用周边环境功能, 省市两级政府已确立了科学的产业开发布局。但辽宁县域内产业基础薄弱, 实力不强, 缺乏带动力等问题还很突出。由于忽视农业发展, 不重视农业结构的调整, 各级政府对县域经济农业的投入又少, 特别是落后县市尚未形成专业化生产格局, 以特色产品为核心的“一县一品”“一县一业”的生产专业化、区域化尚未形成。

3. 政务程序繁琐、办事效率不高

在现行管理体制下, 政府与经济活动的联系是较为紧密和频繁的, 投资者对政务环境的感受是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应该说, 在辽宁县域的政务环境非常一般。政务服务中心简化程序、强制压缩审批时限、实施联合审批、简化审批环节、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改革进度较慢, 审批形式单一, 行政审批精简工作尚未全面铺开。

4. 市场信息不畅通, 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市场信息在农产品市场营销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缺乏市场信息是辽宁欠发达县域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之一。在辽宁, 一些落后县市对农业信息网的建设不够重视, 内容单一, 更新不及时, 甚至有的县市供求信息空白。再加上缺乏对农民的科学引导, 农业信息系统的利用率较低。

四、优化辽宁县域招商引资环境的对策

(一) 优化投资硬环境, 重视区域建设, 提高辽宁县域招商引资环境的整体竞争力

投资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投资硬环境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等因素。辽宁县域在硬环境建设上应突出2个方面:一是探索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合作的新机制, 加快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全面带动辽宁落后县 (市) 区整体融入辽宁的开发格局中。二是加快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广泛吸引投资者, 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金属冶炼、海水养殖、风力发电、滨海旅游和商贸物流业, 建设县区特色产业。为此, 需要打破地区封锁, 健全市场机制与合作机制, 合理配置资源, 强化互动, 搞好产业配套, 通过分工协作实现“双赢”和“多赢”, 充分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和运作的一致性, 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

(二) 关注投资软环境, 重视求实创新, 提高辽宁县域软实力

辽宁县域在软环境建设方面, 重点放在营造保持竞争力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物质、文化、社会环境。因此, 必须脚踏实地, 在创新环境上下功夫。首先应该是观念创新, 改变那种“一大二公, 求全求大”的思维定势, 改变传统的“等、靠、要”的思想藩篱。应该看到, 目前国家的优惠政策已经发生改变, 由直接给项目、投资金, 向提供税收、贷款、土地使用以及相关权利方面的优惠政策转变。因此, 这就需要辽宁县域内的各级政府必须解放思想, 树立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的理念。并能清醒意识到只有敢干敢为, 以创新求发展, 才能从政策中获取红利。其次是创新政府服务, 以优质服务提升招商软环境。应该提倡“有限政府、无限服务”的理念, 推行“阳光行政”, 强化“一站式”服务功能, 为客商提供项目审批时的全过程代理。真正转变政府职能, 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经营模式。再次是创新机制。随着“一县一品”“一县一业”等政策的实施, 各县区在机制创新上已取得一定成果。再次是创新资金支持系统, 积极鼓励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到县域的开发中来。花大力气在搭建银企对接平台, 搞好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着力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上下功夫。增强资本市场融资功能, 加快商业银行、中信铁合金、阳光能源等企业上市进程。积极吸引外资银行入驻锦州湾, 引导保险行业诚信服务和保险市场健康发展。鼓励中介机构拓展视野, 重视规模发展, 提升业务能力。再次, 加强网站建设, 利用辽宁县域经济网这个媒介平台, 建立从村镇到县域的信息采集发布更新快速通道, 加强各地之间经验交流, 加强经济信息传播, 实现网上农产品的交易和配送, 提高我省县域农产品营销能力。最后是创新文化环境。积极营造一种全民亲商、敬商、尊敬财富创造者的文化氛围, 摒弃那种被动型的文化观念。鼓励敢想敢干的行为, 给人以试错的机会, 给自主创业提供文化支撑。

参考文献

[1]马春光, 赵喜艳.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2)

[2]苏东日.加快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2

[3]王晓玲.辽宁县域经济发展阻滞因素及对策选择[J].地方财政研究, 2010 (11)

上一篇:社区法制安全教育讲座下一篇:八、我的动物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