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面向全体

2024-05-04

英语教学面向全体(共12篇)

篇1:英语教学面向全体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之心得体会

在小学教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是摆在每个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素质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现在负责,还要对学生将来负责。因此,要落实素质教育,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关键。

那么,如何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要牢牢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

1、每一个学生,包括后进生,即学习困难生,都是教师培养的对象,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应是每一位教师崇高的职责。教育是教师终身从事的一种事业,而不是一时谋生的职业,因而要忠诚于教育事业,树立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思想。坚信每个学生都有成材的资格和可能,即使没有一个聪明的脑袋,有一双灵巧的手,照样是人才。教师是为了明天工作的,是塑造未来的,要教育每个学生,为自己设计规划美好的前景,并全力以赴去实施。

2、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教师要有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并将它落实到每期,每天,每节课的具体工作中,要了解理解学生,承认个性差别,尊重信任学生,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严格要求学生,对每个学生负责。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教育思想是否端正的试金石。

3、教师要提高业务能力。

教师要接受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培养学生如何生存,如何学习、如何办事、如何创造、如何进行观察、如何有效地思考等等。

二、在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应以“纲要”为依据,运用教育规律,树立“提升层次,增加信任,适度超前”的管理理念。畅通双向沟通渠道,帮助教师端正思想,使他们迸发出巨大的热情和潜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正确地进行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使全体教师的敬业精神得以提高,人人都能注重形成良好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这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完成好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注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抓两头促中间——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

在管理要求上,根据计划制定必要、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保障教学秩序的有效运转,坚持常规训练,开展评比,持(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 原文地址http:///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2201)之以恒,养成习惯。

在管理内容上,着力抓好“六认真”落实工作,提倡功在课前,杜绝上无准备的课,实行年级组长签案制。切实抓好课堂40分钟,保证做到六不——不缺课,不随意调课,不迟到,不早离,不拖堂,不处理与本堂课无关的问题。作业批改做到批改及时无误,做好记录,即时反馈,提倡面批,随时补救。

在管理操作上,加强督促检查。做好一日“三看”:一看教师到校情况,看教师是否按时到校,是否参加“三操”,是否进班指导学生学习;二看学生到校情况,看学生是否按时到校,是否认真读书(学习),是否有打闹现象;三看各班教学情况,看教师是否做好课前准备,是否认真上课,看学生是否认真听课。一月“三查”:一查教师备课情况;二查作业批改情况;三查辅导转化情况。一期“三抓”:期初抓计划制定;期中抓师生考查;期末抓总结。一年“三评”:一评优秀教师;二评优秀学生;三评优秀教科研成果。

1、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作为教育的落脚点,要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实际水平的基础上主动地充分发展和提高。

2、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待学生学习上的不足,用各种方式对他们给予鼓励,要千方百计地为后进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一次次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身心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尊重、偏爱、认真指导学习困难生,并善于发现、挖掘其学习与发展潜力,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3、在课堂教学中要以真才实学,真情实感培养专业能力,训练科学思维,教会学习策略。课前精心设计,课上精心施教,教师要多学习,多想办法,在对学生教育中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有效教育。因此,争做合格教师,优秀教师,理想教师,应该分别成为教师素质的基本目标,较高目标,最佳目标。

一个人民的教师,要有高尚的追求。没有追求,就没有进步,没有追求,就没有发展。只有真诚地热爱生活,向往祖国和人民美好未来的教师,才能全心全意地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呕心沥血地培养、教育每一个学生,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全部知识,奉献给每一个学生,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篇2:英语教学面向全体

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如何面向全体学生

发布者: 刘娟娟(发布时间: 2012-10-26 12:31:24)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要遵循面向全体,意味着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在教学活动组织中要兼顾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学生水平,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特别要面向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时关注尖子生的发展和提高,提倡多作个别辅导,多作学习方法上的辅导.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分层备课,精简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表现的机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发展各自不同的观点。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努力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思维而不是让学生沿着教师的思路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让每个学生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对错误进行自我纠正,从而构建全新的认知体系。在作业的设计上,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不同学生的需求,尽量留一些发散和开放性的题目,为不同的学生留有余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这样可以给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学留有充分的空间。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各得其所;使每个学生都能体现成功的喜悦。具体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将指导预习分层; 将问题设计和课堂任务分层;将练习作业分层。

篇3:面向全体学生优化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境, 做到“先声夺人”

成功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全体学生以饱满的热情, 愉快的心情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探究中去。我们不难预想到一个好的开头无疑会给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开辟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 然而没有味道的开头会怎样呢?那些好学生根本不必担心, 因为他们在老师与同学的“众星捧月”下已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可是其他的学生呢?我想与前者比较势必会大打折扣, 甚至于无心听课。

二、全员参与, 把独立思考和探究的空间交给每一位学生

课堂上我们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不能急于求成。我听过一位老师的课, 每次让学生回答问题时, 总是先叫起某一位学生, 然后再说出问题, 给人的感觉好像问题只属于这位学生。对于学生, 教师的提问是出其不意的, 学生不知道什么时候, 要面临老师的什么问题, 是否更多担心自己会“出丑”呢?在这样的心态下, 思索的过程和结果能得多少分呢?还记得一位数学老师做过这样一节课, 教师意图是全员参与,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体现合作学习。所以当老师出示例题后, 马上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些题都用哪些方法化简。可是事与愿违, 各位同学并没有合作讨论的意思, 或是凝神, 或是动笔, 在老师的一再催促下, 学生应付性地扭过头开始讨论。课后, 老师议论学生配合不好, 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我却认为并不是这样, 而是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时机不当, 他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就让学生小组交流, 当头脑中没有自己的答案与见解时又怎样进行合作交流呢?如果硬是合作讨论, 也不过是优等生的独角戏罢了, 又怎能做到全员参与呢?

三、分层设问, 做到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

伸出五指有长短之分, 更何况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那怎样才能照顾到参差不齐的全体呢?这就必须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应注特别意鼓励后进生积极参与。一般情况下, 后进生的基础薄弱, 消化知识时间长, 逻辑思维较其他学生慢一些, 因此课堂发言的机会容易被反应快的学生捷足先登, 从而成为课堂的旁观者。我在课堂提问时, 一般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 尤其是复习课。当然, 那些“好表现”的学生面对暂时的“冷落”难免会有一些不满的情绪, 这时可以将简单的问题拓展延伸, 为这些“斗战士”提供挑战的机会。如我曾提问一名后进生“什么是互相平行”, 这名学生站起来, 迟迟说不出答案, 于是我建议他查一查书, 在答案被揭晓时, 那些优等生早已等得不耐烦。这时我立刻追问“谁能说出在哪些情况下, 会出现两线平行的关系呢?”这样既照顾到了后进生, 又给其他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另外我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时, 通常鼓励优等生以提问的形式和后进生进行交流, 这样就使后进生也参与到了课堂讨论中, 做到了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

四、教学评价做到齐头并进

人人都渴望得到认肯, 被人欣赏, 品尝成功的喜悦, 优等生如是, 学困生尤甚。所以我们应该在同一时期, 让每个学生都不同程度的得到表扬, 当然, 要特别注意不能为了表扬而表扬, 要抓住时机, 做出适当的评价。要利用多种评价方式, 激励学生上进。在课上, 我时刻关注后进生, 当他们回答对了问题, 当他们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哪怕极其微小, 当他们充满信心的参与教学活动时, 我都会及时点评, 用赞赏的微笑, 鼓励的眼神, 轻抚的动作, 温馨的评语, 让他们发现自己能行。同时还采取自评、互评的形式,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 也能正确面对自己的不足, 如“你对你的表现满意吗?”“说说这节课你最欣赏谁”等, 这样使每位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培养创新精神。

五、巧设练习, 振奋全体学生精神

我们在课堂上设计的每一个练习, 全体学生都在想, 都在练, 表面上是面向全体。可细细品味, 不难发现基础性的问题是面向比较差的学生, 一些发展性的练习题是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当讲解基础性的习题时, 优等生早已轻车熟路, 所以就没有再听一遍的必要了, 而讲解发展性题时, 差生又似雾里看花, 因此班里的学生总有一部分身在曹营心在汉。为了改变这种局面, 我尝试了这样去做。第一, 开展分层练习。在设计练习时, 可以设计多套, 每套题之间没有明显的过度拔高, 这样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做。在讲解订正时, 可以让基础差的学生讲, 优等生评价, 优等生讲解, 基础差的学生学习, 教师在旁边适时指导,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 逐渐缩短差距。其二, 设计开放性、具有弹性的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怎样更好的面向全体, 仍旧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 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教育公平, 必须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 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集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真正使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全体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要在教育教学中实现教育公平, 必须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 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集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真正使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篇4: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质量;学生主体;活动情景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所以,教师要因材施教,使学生获得更大空间的发展。

一、凸显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个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强调要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空间。所以,我们可将先学后教模式引入课堂,充分展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学习“What would you do?”时,我选择的是让学生先自学,之后再由教师进行讲解。同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总结出来,交给教师,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创设活动情景,体验学习过程

活动情景对于抽象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他们喜欢轻松愉快的课堂,所以,教师可以将活动情景创设于英语课堂中,消除他们因为缺乏语言环境而产生的畏难情绪,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还能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进而,为实现高效的英语课堂奠定基础。

如,学习“Rainy days make me sad”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景:

A:What is your hobby?

B:I like reading.

A:Why?

B:Because it is interesting.

A:So it makes you interested.

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的重点句型(make sb.+adj./make sb.+do)进行自由对话,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英语的价值,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价值,这对实现全体性的英语课堂起到了推动作用。

总之,授课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英语的魅力,使英语课堂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篇5:英语教学面向全体

舒兰十九中 赵艳玲

“面向全体学生”的含义是指学校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无论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家庭出身如何,教师都应该赋予他们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在学校都能接受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在学校都能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我们所在的中学地处偏远山区,所教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大部分学习基础差,甚至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制能力差,对学习不感兴趣,有的已经失去学习信心。平时真正能学进去的孩子进占三分之一。要想给这些孩子上好生物课,实属不易。

因为尖子生很少,如果只照顾少数尖子生,除了对待学困生的不公平以外,也会把大部分孩子会被远远甩在队伍的后面,其后果可想而知:大面积学生厌学,不听课,捣乱,课堂失控,教学任务无法进行下去,也耽误了学习的孩子。所以,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农村中学生物教学质量,减少城乡的差距,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尤为重要。

农村教师都要面临这种困局,怎么解决呢?下面我谈谈几点粗浅的经验同大家一起分享。

“严”字当先,只有严格要求学生,从纪律上抓起,让自由散漫的学生,能够慢慢养 成自我约束的好习惯习惯。这话说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很难,教师每一节课都不能放任自由。我的学校一位老师,每天对在对犯错误的学生说教,可是一直不起什么作用,老师在说教,学生在一边笑,上课依然乱哄哄,班级不但纪律差,学习成绩也不好。所以要想教好课低一点必须要“严”。有好的纪律作为保障,教学任务才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才能达到。

“慈”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俗话说的好“严慈相济”一味的板着面孔的老师是不受欢迎的,作为英明合格的教师一,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不是一下子就会改好的,这得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教师要一点一点的坚持,因为这些孩子收到的批评太多了,老师更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发现学生纪律有一点点进步,马上就得表扬,让他们觉得我也可以成为一名好学生。有时候你会发现淘气的孩子,除了学习的吃力外,在课下表现蛮好的,甚至表现出很多尖子生不具备的优点,我们做老师的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且使它扩大化。这样孩子才能向好的方向发展。多给学困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在学习上屡遭失败,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他们是学习的失败者,从新树立这些孩子的自信心尤为重要,我曾经教过一名男孩,平时一副玩世不恭的架势,那是因为几乎每个科任教师上课都批评他,他对所有的老师都心存偏见,老师都瞧不起他,看不上他。我第一次给他上课,发现这个孩子在新来老师面前表现非常好,上课不捣乱,听课的时很认真,我就在学习新课时给他发言的机会,这个孩子显得很激动,尽管回答不是很完整,我还是表扬了他,并且让全班同学掌声鼓励,从那以后,这个孩子学习更有劲头了,而且一下课就主动帮助我送教学模型,上课时,有时还会提出很有价值的问题呢,我发现这孩子的课外知识懂得还真不少!仅仅两个月,在期中考试中,这孩子由原来一位数字,一下子就达到了优秀!连我也觉得不可思议。

这只是教学中一个小小的案例,平时上课要和更多的学困生进行沟通,交流,比如上课时走到这些孩子中间,问问哪里还不明白,需不需要老师在讲一下,一句小小的询问,一个关心的眼神,都会给孩子莫大的鼓舞,激起他们学习的愿望,引领孩子走上学习正轨!

篇6:英语教学面向全体

首先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了实现语文的工具性,杨惠老师花了足够的时间对本课的字词进行讲解,并对“嫣”字进行了书写训练。这是值得学习的。

语文是有情的,优美的文字形体,潜在的语言内涵,无不包含着一个“情”字。在教学中杨慧老师根据课文内容在情感上的感染,介绍季羡林老人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对课文主题有一个基本的理解,精心预设,精心准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读,感悟课文内涵,体会课文语言的魅力,从而触动学生心灵。

学生有感情朗读,离不开老师的有情引导,激发朗读,引起阅读兴趣。因此杨慧老师以情导入,引导学生进入阅读角色。重点语句,通过课件感染学生,引 导学生体会语言丰富的内涵,体味语言的感情色彩。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式读课文,有指名读,自由读,齐读,引导接读等。做到读中有体验,读中有所悟,使学生在课堂上大有收获。

其次,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中,杨老师善于引导学 生提出疑问,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先让学生自己设疑,就课文内容 寻找问题,在学生提出了和课文主要内容相关的几个问题后,究竟先研究哪个 问题比较合适?引导学生直奔本课重点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 族”进行研读,抓住对重点词“奇丽”、“奇特”的理解,既帮助学生理解了文章的中心,又使学生落实了本单元训练的重点。

篇7:关爱学生,面向全体

黄梅县刘佐乡中学

控流防辍工作事关学校的兴衰,事关千百个家庭的教育梦想。对学校而言,流失一名学生,也许是几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一,而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则是百分之百,千分之千。控流防辍工作要求学校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刘佐中学地处偏僻,规模小,生源少,学生流失一直以来是我们这样薄弱学校永远的痛。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我们而言,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教育现实的需要,更是生存的需要。一. 思想碰撞,催生教师文化要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的关键在教师,怎样实现教师队伍的思想统一? 我们通过暑假集训会,开展教师大讨论:刘佐教育如何做到小而不弱?有的认为要大力培优,多考取几个一中正线生,就一好遮百丑;也有一种声音,培优固然重要,但更要重视整体。大家最后形成的共识是:刘佐乡小,优质生源少,比拼优秀生不是我们的优势,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突出整体提高,才有机会做强刘佐教育。

我们还通过激发广大教师的爱校情感,引导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刘佐中学处在周边一些教育航母的夹缝中艰难生存,每年都有一些优秀生源流失,我们教师发出了“让转出去的学生后悔”的誓言。悉心培养每一个学生,用他们的成长成功证明我们教师队伍的优秀。面向全体学生,已经成为我们的教师文化,已开始内化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二. 管理约束,催逼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坚持查课制度。我们按照课程标准,开启开足所有课程,尤其是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和阅览课,实验教学做到常态化。为落实全面开课工作,我们加强了课堂巡查力度。一是安排专人查课,节节课查到,严查不按课表上课,私自换课,迟到、早退以及空堂现象。二是查课结果一周一公布。三是学校领导不定时“走课”,发现教师上课只顾及少数学生,而不顾整体,出现有学生上课睡觉不管的,有学生不听讲听之任之的,及时予以指正。

坚持周练批改公示制度。教师对所有学生的周练都要全批全改,改完后交由年级主任审核,年级主任审核无误后方登记公示。我们每个年级办公室都张贴有“周练批改统计表”,大家互相监督,未能全批全改的则不能算数。周练全批全改的次数于期末汇总,作为教学常规检查的一项重要指标。

改革考试评价制度。过去我们评价考试不仅关心学生人平分、及格个数,更关注高分个数,现在一律用人平分来衡量,此举重在促使教师面向全体,教师只有关注了学困生,才有可能提高人平分。

改进中考奖励制度。我们取消了黄高奖,增设了整体奖,量化指标指向了普高过线率,中考目标指向了夺取中考优秀奖牌。

跟踪新教师上好过关课。我们学校现有超过四分之一的新教师,他们的专业成长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兴衰。评价新教师过关课的硬指标是学生是否都听懂了,是否都会做了。通过课堂巡视、课后调查,看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面向了全体学生。对未能过关的教师,我们的 办法是:领导跟踪听课,每周二节;老教师跟踪辅导,每周一节;教研组赛课活动每期一次。催逼他们尽快成长,适应教学需要。三. 榜样示范,激励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大力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在学校分班、教师配备均衡的前提下,鼓励教师在教学上平等竞争。我们反对假日补课、推销教辅、取消体育课等不尊重教育规律,破坏教育生态的表现。但同时,我们强调精神立校,突出弘扬教师队伍的正能量,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我们发明了“结对帮扶”的办法:每位教师与三到四个学生结对,跟踪帮扶,做到每周谈一次话,每月一次家访。特别对学困生、留守学生、贫困生、残障学生等四类学生重点帮扶。

帮扶学困生的典型是***老师。她有两招:一是知识过关表,她将班上学困生编成一个学习小组,要背诵的外语知识亲自检查,节节过关,知识过关表上每一个红勾勾都代表了学困生的进步;二是个性化辅导,她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用心用情转化学困生。

帮助留守学生的典型是***、***两位老师。学生**,父亲病逝,母亲在外打工,哥哥在外地读书,双休日回家孤苦伶仃。两位老师轮流将学生接到家中,让自己的家人照顾饮食,两位老师则义务辅导**的学习,确保了该生没有失学,很好地完成了学业。

帮扶残障学生的典型是***。学生***、**腿都有残疾,上下楼不方便。学校在住房紧张的情况下拨出一间房来给他们居住,***老师则经常为他们打饭提水,被学生亲热地称为“寒爷爷”。榜样的示范激励更多的教师加入到关爱学生的队伍当中:学生病了,有老师骑车把学生送到医院,送到学生家中;贫困生生活有困难了,有老师主动掏钱为学生生活买单;晚上就寝学生被子落了,值班教师像学生父母一样细心为他们盖上„„ 四. 活动引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规范阳光体育活动。晨练以体操和跑步为主,大课间则有四项内容:竹竿舞、校园集体舞、踢毽子、跳绳。活动由政教处统一安排,分年级定时间、定场地、定内容,班主任具体组织。

坚持书香校园活动。督促语文老师上好阅读交流课,督促图书管理员组织好学生假日借阅工作:周五中午以班为单位集中借阅,学生返校后再集中归还。

作文展示活动。语文教研组组织教师把学生作文竞赛和平时作文中的优秀习作,定于每周五晨会时在全校展读,老师轮流做庄点评。

文明礼仪活动。每周推举一名文明学生,将其先进事迹在全校讲演,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坚持组建葫芦丝乐队。葫芦丝演奏是我校的传统,每年新生入学,随其志愿加入葫芦丝乐队。乐队有专业音乐教师定时传授,每个大课间,都能听到悠扬的葫芦丝乐声。至今我们学校能熟练吹奏葫芦丝的学生已经有三届学生,达上百人。

坚持“校园之星评比活动”。我们注重多元评价学生,除了评选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外,突出了“校园之星评比活动”。即文明之星、学习之星、德育之星、体育之星、劳动之星、进步之星,让每 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都成为一个灿烂的明星。

面向全体学生,带给刘佐中学的是生源的稳定,质量的提升。以2014届毕业生为例,2011年秋新生入学人数是162,2014年毕业人数是157,三年巩固率达到96.8℅,普高过线率达到64℅,创下我们学校有史以来最好成绩。

篇8:面向全体的教学怎样落到实处

提问要有开放性。要善于从学生角度出发,问得活,答案不唯一。同时,问题要有一定难度,直白的提问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课堂气氛的要求。应努力创造民主、自由、平等、安全、合作的气氛。所谓自由,是指所有的学生都在活动中,人人都参与,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所谓民主,是指允许每一个学生充分发言,不压制任何一个学生的发展;所谓平等,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互相尊重,教者不要以人师自居,不轻视任何一个孩子;所谓安全,是指教者对学生的任何回答都不指责,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他们才能一吐为快,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所谓合作,是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配合积极、默契,教师真正地俯下身、蹲下来和学生推心置腹地讨论、研究,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结构的要求。一方面要讲究课堂结构的严谨性,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从全面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入手,有放有收,张弛适中。例如,语文阅读教学的结构,要从创设情境入手,将学生带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使全体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接下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指导及导学释疑,将课文内容设计二到三个知识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学汇报,教师控制学习节奏,指导朗读、适时置疑点拨、适量插叙与课文知识点有密切关系的知识,最后拓展延伸,让学生利用学会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在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中,较差的学生智力得到发展,较好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教材处理上的要求。要让每一层次学生都“动”起来。如同样是说话训练,对差生可要求准确、简单地说;对中等生可要求较为详细、具体地说;对上等生可要求除了达到以上要求,还要形象、生动。这样尊重差异,分层训练,既有基本性练习,又有发展性和提高性练习,全班同学积极参与,畅所欲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课堂组织形式上的要求。课堂教学应大力倡导小组学习的形式,学生也可以采取分组而坐的形式,将学优生及学困生组合起来,进行帮扶,以便于创造民主气氛,有利于学生共同学习。

篇9: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关键词】面向全体 素质教育 分类指导 分层教学

众所周知,初中学段面临的突出困难就是学生学习成绩分化严重。小学毕业直升初中,原有的差异随着初中学科的增加,学习内容的加深、学时的延长而进一步扩大,形成教无信心,学无兴趣,学无所得的不良局面。笔者曾对全班56名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做过调查,结果是:

1、认为授课内容简单,有时显得无所事事,“吃不饱”的有14人,占25%。

2、认为课堂容量适中,有些内容学起来容易,有些内容学起来困难的有26人,占46.4%。

3、认为课堂上听不懂,或注意力不集中,理解不好的有16人,占28.6%。

以上结果表明,多数数学教师在实施义务教育中,面对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和学习行为习惯差异较大的新情况困惑无策。此时在教学中忽视这种差异,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不明智的,不但不能提高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反而会加快两极分化,使部分学生掉队,丧失信心,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进行素质教学极为不利。而且当代中学生自尊心极强,不认为自己是弱者,并且对每一个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发现感和荣誉感,故而提出了数学课堂尝试分层教学的设想,分类指导,实施异步教学是实现群体“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统一的必由之路。

一、实施的依据

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素质教育中的面向全体,正是面向着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正视学生智力、能力、情感、创造力、创新意识等多方面的差异性,解决初中教育的普及性与学生个体差异性的矛盾。分类指导、分层施教是贯彻因材施教的一个有效途径。分层教学的依据就是承认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对学生实行几个尺度并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长足发展。因材施教最充分的体现是对学生进行个别教学,但现行的班级集体教学形式显然是不可能很好的实现个别教学的。分层施教把“面”的教学划分成了“片”,使教学更具有了针对性,有利于教师最大限度地进行个别教学,使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得到了有机统一,实现了两者的优势互补,从而在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的结合上找到了契合点。

二、实施步骤:

分类指导、分层施教就是教师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根据不同学习基础水平,分成A、B、C三组,在教学过程中对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拟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程序,从而使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该扶一把的扶一把,使优秀生提高冒尖,大部分学生正常发挥,稳步提高,差生得到转化,努力赶队。

1、搞好分组:⑴根据每个学生几次测验成绩的平均值排定他们在班级中的名次(应重点考虑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智能和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⑵在这个名次中确定一个中间学生。⑶以这个中间学生为准,往前和往后共排出约26名学生(以每班56名学生计算),把他们划为一组,即中等水平的B组,高于B组的前15名属于优秀水平的A组,低于B组的后15名属于水平较低的C组。随着学习成绩的升降,三个组的成员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变化的结果应是差生组的不断“解体”,中等组和优秀组的不断壮大。这应适时根据他们的测试成绩来调整组别或升或降,适当引入竞争机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进取心。

2、通过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类补缺,落实分类指导,面向全体。

⑴分层备课:在教学中,学习借鉴布鲁姆教学理论,除研制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外,更注重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考虑三类学生不同接受能力,对C类学生提出基本要求,对A、B类学生提出较高要求。同时配置相应的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其目的就是使全体学生在达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让中、上等学生能有所提高,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

⑵分层授课:坚持“进度一致,程序不同,分层施教”的原则。做到不同授课内容区别对待,搞好分层提问、分层练习和分类指导。应在基础知识课中同步不同速,鼓励A、B类学生通过增大练习量熟练掌握;辅导C类学生达到基本掌握,对综合性较强的课,着眼于B类学生,实行中速推进,对C类降低难度,对A类学生提高要求。

三、要充分注意统分结合

在实施分层教学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不能把课堂任意割裂成支离破碎的若干个板块,这样会影响课堂的整体效果,如果运用不当,甚至会加剧学生之间的差距。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学生的共性,注意既要有分层指导,也要有统一的讲解和点评,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彼此之间的相互融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即在分组时,不一定严格按学生的程度来划分,可以在每组中有不同程度的学生,使各组之间的水平相当,这样每组之间充满对抗和比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篇10: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理解

“面向全体学生”是指学校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无论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家庭出身如何、不管他们生在农村还是生在城市、是否有残疾、也不管他对生命科学是否有兴趣、教师都应该赋予他们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在学校都能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中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即使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整个劳动大众的素质提高,对社会的进步无疑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更何况在现在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成为社会的主导性资源,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成为生产力增长的几乎全部因素,整个社会生活都将知识化、智能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进步、国家之间的竞争、综合国力的强弱将取决于整个国民素质的高低。而国民素质的提高就要从关键的教育着手,即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而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在我国“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点我们做得实在是不够。首先,我们的各种资源的分配都是倾斜式的,比如我国在制度上长期采取重点学校,重点班甚至重点培养对象的做法,师资、资金、指导教师都是有选择地进行分配的。其次,因为不同的学生受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道路、禀赋性格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在思维方式、日常行为和学习成绩上,也必然呈现出千姿百态的个体差异和良莠不齐的复杂状况。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有的学习成绩差;在日常行为上,有的表现良好,也有的表现较差。而我们的教师是怎样对待这些差异的呢,在我国的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的学校)都有这样的老师:他们青睐、关爱成绩好的学生,冷落、歧视成绩差的学生,对个别品行出轨、麻烦不断的后进生,甚至想把他们逐出教室而后快,从而导致好的愈好,差的愈差,形成两极分化。一些学生受家庭变故的打击,内心自卑,精神痛苦,在得不到及时帮助和有效疏导的情况下,会自暴自弃,行为失范。还有极个别学生受社会上不良分子的教唆和引诱,厌学逃学,混迹社会,成为迷途羔羊。这些学生如不及时转化,一旦进入社会,不仅为他们个人的前途命运担忧,同时也会给社会埋下不安定的隐患。再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习惯于排名次列榜,公开评价,习惯于依靠评先进、树典型、树榜样产生刺激来激励先进、鼓励中低层次的学生上进,这是很不公平的,这只会伤害大多数的学生。要是再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国民素质将得不到整体的提高,两极分化只会越来越严重,而社会的进步就确实很念人担忧。

要想使我们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资源的分配必须得公平。但责任最重大的应该是教师,起关键作用的也是教师。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认识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尽管我们不可能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优秀,但却应该要求学生人人品行端正;我们不期望每个学生都成为专家学者、社会名流,但却应该努力使他们都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至少不能成为一个危害别人、危害社会的人。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需要转变原来的教学观念,需要责任和良知、勇气和决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要实行平等教育。教师对所有的学生要一视同仁,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性、人格、人权,不能只关爱学习好的学生,歧视学习差的学生,应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先了解学生,然后实行学生分层,做到因人而教。因为每个学生的自身智力水平和所学科目的综合素质是不同的,教师不可能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每个学生,为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师必须做到因人而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2)课程的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做到因材施教。一个班的学生可能来自各不同的家庭、阶层、民族,他们所具有的文化背景和经验都各不相同。即使是有着相同家庭和社会背景的学生,也会因个性差异、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动机和需求的不同,而表现出学习风格上的差别。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进程中应尽可能使教学内容呈现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因为只有多样化的课程内容才能很好地适应和满足多样化的学生需要。教师可以通过实行目标分层,做到激活思维。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具体适当的学习要求,使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才能能激发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3)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必须公正。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不能对学生带有任何偏见、不能受先入为主的观念的影响,评价工作应该在不同的情景下进行,应该让具有不同兴趣和精力的学生参与,评价的方式和内容应该多样化, 尽量不采用排名次列榜的评价方式,以便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不同方面的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实行评价分层,做到增强信心,有些学生如果自始至终其表现都得不到教师合理的评价,长期下去,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参考文献

【1】福山,05/2003.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理解.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王国林,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是一个原则问题.河南教育

【3】曹玲,7/2008.实施分层教学 面向全体学生.《安徽教育》月刊 【4】景义林等,2000.关于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思考.安阳师专学报 【5】沈祝春,10/2006.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长讲坛

篇11:多元智能理论与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既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原则,也是全面推行义务教育的要求。但是,所谓面向全体学生,在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它不再是面向经过挑选后的、学习成绩相差无几的学生。而是面向全体有差异的学生,甚至是学习成绩差异很大的学生。如何对待学生差异的问题,便是能否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要求的关键。传统智能理论仅仅以人的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为依据,构建了与传统考试方式一致的智商(IQ)测试方法。它关注的是“你的智能有多高?”,是用典型的线性思维方式来审视学生的,“低能儿”理所当然应当被学校教育所淘汰。“多元智能”则不同,它认为每个人除了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以外至少还有其他5种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肢体—运动智能”等。我们将这种多元化的智能理论完全融入到了考易通里,以平板电脑的形式呈现出来。它关注的问题是“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学生的智能无高低之分,只有智能倾向的不同和结构的差别。它承认差异,不承认“差生”。“考易通”主张,评价一个学生应该从多元的角度,发现学生的智能所长,通过适当的训练强化他的长处,促进各种智能协调发展,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多元智能”的创始人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这就沟通了人才教育与大众教育,“考易通”对开发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的人力资源,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十分切合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普遍要求。

多元智能理论十分肯定地指出,它公开反对“精英主义”,认为“人才”绝不仅指少数的精英,“能够成功地解决复杂问题的人”都是人才。今天,我们国家的教育要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考易通”这样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够使每一名学生——无论是所谓“聪明”的还是“愚笨”的,无论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都能获得可以尽情施展其才能的机会;要由“发现和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转变为“创造适合每一名学生的教育”。“考易通”恰恰在这一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一些实用的教学策略,例如,有的农村学校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为高考落榜的学生设置了适合他们发展的班级,“搭建了学生成才的立交桥”;有的培智学校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用扬长避短的教学策略,使高度脑瘫的儿童踏进了大学之门,得到深造……总之,考易通为我们实践“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提供了实践的支持。

篇12:怎样面向全体学生因才施教

政务公开学校建设教师之窗

一、研究概况

研究主题:小学数学课堂怎样面向全体学生因才施教主要形式:课例研究

参与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二、研究过程

(一)主题生成我校数学教师共同商议并确定研究活动内容,我把收集到的教师教学中常见的疑难困惑提供给大家,我们发现,许多教师都有同样的困惑:课堂中,教师难以兼顾全体,照顾了后进生,优生吃不饱,学习兴趣低迷,照顾了优生,后进学生又跟不上。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大家相互讨论后,认为有必要把它作为教研的主要议题。

(二)理论学习

在明确研究主题后,我们数学组的几个同志开始围绕主题自由学习、讨论。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及小组讨论,大家认为提倡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程度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途径。

(三)课例研究

我们认为,要使研究达到一定的深度,必须要在教学中实践提炼,在课堂中总结经验、得失。因此,我决定上一堂分层教学的研究课,围绕课例展开研究。研究共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课前研讨

围绕王玉飞老师将要执教的《圆柱体的表面积》一课,我们展开了充分讨论,提出了基本的教学设想:

1、学生分层 将执教班级的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教师将同一层次的学生安排在一起,组成若干个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

2、目标分层

知识与技能目标上,后进生只要求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而中等生和优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解决较难的求圆柱表面积的实际问题。(如“求无盖圆柱水桶表面积”等类型习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上,后进生只要求在教师的讲解、演示下理解圆柱体表面积计算方法,中等生要求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下理解计算方法,而优生则主要通过自主探究和拼拆图形的方式理解与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要求每一位学生均能积极、愉快地参与。

3、分层练习将课堂中的练习题、课后的作业题分成必做题与选做题,让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练习。

4、在分层教学中要继续贯彻好新课程理念。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提倡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方式理解掌握。活动中,应倡导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第二步:课堂观察

围绕如何促进面向全面、分层施教这一主题,参与教研的老师从不同视角对王老师的教研课进行观察与记录。

1、学生参与程度的观察

2、分层施教在课堂教学程序中的基本体现

第三步:课后调查

让参与研究的老师与学生谈话,对学生当堂作业进行抽查,设计学生学习水平问卷,调查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四步:研讨分析

教研组召集参与教研的老师,通过观察及调查资料分析,评价本堂数学课的得失,探讨数学分层教学方式如何运用。下面是研讨分析的实录概括:

李强功老师:

王老师的这堂数学课,较好地贯彻了分层教学的理念,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设计乃至教学实施过程都渗透了个性差异教学。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教师对优生、中等生、后进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即使是简单的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的由来。老师在教学中都赋予了不同的层次要求。后进生重在掌握,中等生重在理解,优生重在探究。让他们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极大程度地激发了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中,复习题、练习题、作业题以不同星号的形式出示,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自主选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教师对后进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让他们有机会答问、上台板演,教师的评价体现了对他们的关心与激励。教师的下组辅导后进学生的做法值得提倡。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体现了

“教、扶、放”的艺术,肯定了学生的差异,做到了因材施教。刘俊强老师:

学习这堂分层教学研讨课后,我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首先可以肯定,这种教学模式是受学生欢迎的。在与三个层面的9位学生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学生认为这种练习与学习的方式很新颖,他们愿意自己选择练习题、作业题。

其次对圆柱体表面积公式的理解与运用的调查中来看:我共出了三个不同梯度的练习题。第一个给出圆柱的半径和高求它的表面积只有一个学生出现了错误,还是得数做错了。第二个求圆柱体零件的应用题只有两名学生不会做。第三个求无盖的水桶的表面积有五名学生不会,只占12%,可见大部分学生一节课中能理解并准确运用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以我多年教学这一内容的经验来看,教学效果是相当不错的。

于琪老师:

我留心观察了这堂课的教学流程。基本可以概括为复旧引新→探究实践→总结归纳→巩固运用→布置作业五个步骤。复旧引新、总结归纳是合的部分。探究实践、巩固运用、布置作业是分的部分。五步中有分有合,有合有分,体现了老师成功驾驭课堂,进行有效指导的教学艺术。这五步教学流程,我们可以把它提炼成数学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本堂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开展,我认为并不十分成功。场面虽然比较热闹,但收场过早,学生状态还没有完

全进入。而且我发现在后进生的小组中,讨论不够热烈,有几位坐在那儿不出声,不发表任何意见,这些学生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这样大大阻碍了他们的发展、提高。所以,我认为,分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多关注后进生组,而且合作时必须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把握恰当的时机,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张忠远老师:

我在课堂中重点观察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参与情况。从发言情况来看,优生举手答问的人数要多,而后进生明显信心不足,举手答问人数较少。熊老师本堂课共提问23个,后进生答问9次,优生答问8次,中等生答问6次。小组合作交流时,优生组讨论积极,能自主探究面积由来。后进生组有4人未积极参与。本堂课上共有3人注意力不太集中,其中优生1人,后进生2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如何让后进生在分层教学中积极参与,是我们大家值得研究的问题。第五步:领导指导

刘建民校长对本次课例研究做了专题指导。

刘校长:我认为,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是十分成功的,具体的说:

1、形式好。以课例研究为基本方式,以课堂为主阵地,训练、研究、培训相结合,使校本教研落到了实处。

2、课堂好。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差异,练习、答问、学生板演照顾了各个层面的学生,促进了全面发展。

3、内容好。分层教学虽然并不是什么新颖的主题。但研究价值

很大。

4、效果好。整理出了分层教学基本模式,学习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分层教学理论,对老师必定有大的收获。

建议:

1、分层教学实施中要强化反馈,及时了解各层面学生的学习情况。

2、加强训练,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不能流于形式。

3、要重视分层评价,对每个层面学生的要求不尽相同。(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4、将分层教学运用于工作实践。

三、反思

1、主题要鲜明。本次研究问题的生成来源于教师教学中的疑惑,研究主题有较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对于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研究过程中,教师能紧紧围绕分层教学这一主题展开学习、研究、讨论,对教师的思想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系统的洗礼,比漫无目的、走马观花式的听课、评课效果好得多。

上一篇:李白《将进酒》导学案下一篇:小区保洁绿化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