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初级》教案设计

2024-05-01

《算法初级》教案设计(精选8篇)

篇1:《算法初级》教案设计

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 http:///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设计【初级版】

文章来源:http:///

说明:对外汉语教案的设计,需考虑不同授课对象情况,以下是一个关于面对初级班全职太太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基本情况

1、教授对象:初级班全职太太

2、课程类型:I级,总校团课

3、教学时间:120分钟

4、教具准备:PRONONCIATION(pinyin),PREMIERS DIALOGUES,字典杂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初步了解现代汉语构成(拼音,边旁部首,汉字)基本掌握PY一到三页的拼读方法及简单词汇 熟悉PD的U1某些词汇句型 能简单自我介绍(三句话)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由于授课对象是初级班,所以对外汉语教案设计时需注意:过程尽量慢,节奏要舒缓,积极鼓励信心,切忌过于放松

重点在发音,极少量语法,但所授知识必须精准

根据各人情况简单反复举例,由文学或生活或爱好角度传授TRUC,扎实求质不求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 http:/// 热情感染,耐心细致,友好和谐,互动互通,给人信心,使人信任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PY:

1.标声调位置方法,解释第五声,着重进行四声的辨识,多以图解,实物,手势辅助教学

2.纠正发音时的技巧,舒缓清晰,耐心含蓄,循序渐进,多给胡萝卜 3.T,P的发音TRUC,反复区别D,B 4.关于i的发音保留意见 PD:

1.汉语动词,名词,形容词的特征 2.姓,叫,名叫 3.国名,国民,国籍

4.疑问句,否定句型的基本规律

四、教学理念 1 鼓励开口 2 发音准确 3 交际为主 4 耐心细致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

1、师生问好,寒暄,查勤,了解情况

2、介绍课程设置,介绍拼音使用,首先通过课本,然后出示字典,而后通过报

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 http:/// 纸杂志

(二)拼音教学,纠音认字,组词说句(三)讲解生词,讲解课文(四)讲解重点语法项目(五)巩固练习,安排对话(六)总结(七)布置作业

最后要说的是,在设计对外汉语教案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做到随机应变。

篇2:《算法初级》教案设计

【摘要】:有研究表明,在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中,汉字基础程度比较好学生,汉语水平可持续性提高的可能性高,而汉字基础比较不好的学生,在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过后,他们的汉语水平提高速度就会显著下降。对外汉语中的汉字教学对于整个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而言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与此同时也是一个比较显著的困难点。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成绩,但是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教学方法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当然,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汉字教学。所以建立一套完整的汉字教案是十分有必要的。这篇论文主要针对现阶段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初级汉字的教学难点展开,通过对汉语初级阶段汉字进行分类整理,以教案的形式,用清晰的结构、朴素的语言、丰富的图片完成基础汉字教学。本教案从汉字最基础的笔画入手,到汉字的造字结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再到汉字的偏旁部首,系统地对常用汉字逐一进行详细讲解。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示,使学生达到对汉字简便、系统的识记,提高外国留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与此同时,本篇论文也为对外汉语教师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指导,以教案的形式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关键词】: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初级汉字教案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95.3 【目录】:中文摘要6-7ABSTRACT7-8第一章绪论8-10第二章汉字的基础笔画10-21第一课:汉字的笔画(一)10-12第二课:汉字的笔画(二)12-16第三课:汉字的笔画(三)16-21第三章汉字的形体结构:独体字(象形字、指事字)21-47第四课:象形字(一)21-26第五课:象形字(二)26-31第六课:象形字(三)31-40第七课:指事字;汉字的形状、数目、位置40-47第四章汉字的形体结构:合体字(会意字、形声字)47-57第八课:会意字47-50第九课:形声字(一)50-54第十课:形声字(二)54-57参考文献57-58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8-59致谢59-60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60-62

篇3:《算法初级》教案设计

一、影响初级阶段汉字认读教学的因素

1. 汉字本身的因素。

汉字形、音、义兼备, 相对于拼音文字, 汉字不仅形体结构、笔画顺序复杂, 还有一字多音、多字同音现象;另外, 初级阶段的学生掌握的汉字数量不多, 还不能利用形声的特点对接触到的汉字进行归纳记忆, 这些都给母语为拼音文字的学生认读汉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很容易对汉字产生畏难情绪, 认为汉字难认、难写、难记。

2. 课程设置的因素。

当前, 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中占据主流的是“语文并进”“认写同步”的模式。从具体课型上来看, 国内大多数教学单位一般开设的课程为综合课 (或称精读课) 、口语课、听力课、阅读课、写作课 (初级阶段一般不开此课) 等必修课和汉字课、文化体验课等选修课。初级阶段的汉字教学主要集中在必修课中的阅读课、选修课中的汉字课, 分散在综合、口语等其他课程里。这种教学安排明显对汉字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

二、影响初级汉语合课中汉字认读教学的因素

1. 教材的因素。

一是汉字的出现顺序。前文提到, 目前汉语教学的主流模式是“语文并进”模式, 大部分初级阶段的综合课教材都是遵循“随文识字”的原则编写的。李培元、任远 (1986) 指出这种编排对汉字教学存在不利因素:汉字的出现完全从属于课文、生词, 不能够根据汉字本身的系统, 按先独体后合体、先易后难的学习规律出现。如, 因为要学习汉语的基本表达“谢谢”, 学生一开始就要学“谢”这样的合体字, 但是, 作为组成“谢”的独体字“言、身、寸”却不可能出现在“谢”字之前。二是汉字的拼音编注。考虑到汉语的语言特点, 基本上所有面向零起点、初级阶段留学生的综合课教材都给课文中的汉字一一加注拼音。以现在国内各教学机构应用较广的一套汉语教材———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对外汉语本科系列主干教材《汉语教程》为例, 该教材共三册, 其中, 第一册的上下两本 (全套教材的三分之一) 的所有课文部分都加注了拼音。这种做法的本意是好的, 可以帮助初学者熟悉汉语特点, 逐渐适应汉语学习, 但也存在负面影响:由于对阅读内容趋易避难的本能选择, 很多初级阶段的学生往往把注意力放在拼音上, 这会影响其汉字认读训练。

2. 教学设计的因素。

综合课, 作为汉语教学的主干课, 其任务设定为汉语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训练, 而初级阶段综合课的中心任务, 一般侧重在“听、说”。 (岑玉珍2001) 所以, 传统的初级阶段综合课的教学设计重在汉语“听、说”技能的训练, 课堂上汉字教学所占的比重很小, 大部分教师把汉字的认读和书写布置成作业。这就给汉字的教学效果带来了不确定性, 少数不努力的学生不仅不会书写每课的基本汉字, 就连认读也有很大的困难。

三、加强汉字认读的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设计

汉语综合课上要着重处理的内容主要有生词和课文两部分, 所以, 我们主要从加强汉字认读教学的角度, 讨论初级汉语综合课的生词教学和课文教学这两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设计。

1. 生词的教学设计。

一般的生词教学设计为: (1) 示范读 (或学生试读, 有拼音) ; (2) 领读 (有拼音) ; (3) 学生认读 (纠正发音, 有拼音) ; (4) 讲解 (了解生词的意义, 练习词语的使用和搭配, 有拼音) 。这种设计的每个环节都带有拼音, 学生读的时候往往是读拼音而非汉字, 认读方面的训练重点落在了拼音而非汉字上。加强汉字认读的生词教学设计为: (1) 示范读 (或学生试读, 有拼音) ; (2) 领读 (有拼音) ; (3) 学生认读 (纠正发音, 有拼音) ; (4) 讲解 (了解生词的意义, 练习词语的使用和搭配, 无拼音) ; (5) 再领读 (带例句, 无拼音) ; (6) 汉字联系 (联系生字与学过的汉字) ; (7) 学生再认读 (无拼音) 。本设计的前三个环节与一般的生词教学设计一致, 不同的是, 增加了“再领读”、“学生再认读”、“汉字联系”三个环节, 并且从“讲解”环节开始, 就隐去了拼音。具体来看, “讲解”“再领读”过程中, 没有了拼音, 听觉上, 学生会多次从教师那里接收到所学生词的语音信息, 而视觉上, 学生只能看相对应的汉字, 从而在宏观上加深学生对汉字整体结构的印象;“汉字联系”环节, 教师可以结合以往所学的汉字, 从微观上熟悉汉字的构造。如, 学到“数”字的时候, 教师可以指出里面包含之前学过的“米、女”等字;最后的“学生再认读”环节, 则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生词的认读情况。这几个环节所用的时间不长, 但却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上加深学生对汉字的印象和认识, 增加汉字认读的训练。另外, 环节多了, 学生“听”的技能训练也多了, 并且“再领读”的时候, 包括“讲解”环节的例句, 还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生词用法和搭配的记忆, 有利于学生“听、说”的技能的训练。可见, 这种加强汉字认读教学的生词教学设计, 不仅没有影响反而还加强了“听、说”技能的训练。

2. 课文的教学设计。

一般的课文教学设计为: (1) 示范读 (或学生试读, 有拼音) ; (2) 领读 (有拼音) ; (3) 学生认读 (有拼音) ; (4) 综合提问 (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课文) ; (5) 重点练习 (重点词语、句型结构、篇章情景表演等) 。这种设计主要训练了学生的“读”和“说”。并且, “读”的过程中, 所读的文本均有拼音, 特别是汉字认读不好的学生, 其注意力很可能全放在拼音上。加强汉字认读的课文教学设计为: (1) 示范读 (或学生试读, 无拼音) ; (2) 领读 (多遍, 不同语速, 无拼音) ; (3) 学生认读 (无拼音) ; (4) 综合提问 (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课文) ; (5) 学生再认读 (多遍, 词语逐渐隐去, 无拼音) ; (6) 重点练习 (重点词语、句型结构、篇章情景表演等) 。与一般课文教学环节相比, 本设计多了一个“学生再认读”环节, 而且从一开始就隐去了拼音, 所读的内容均为汉字, 还增加了“读”的次数:在“领读”环节, 教师以不同的语速多次领读 (一般可以是2~3遍) ;增加了“学生再认读”环节。这样学生认读汉字的机会大大增多, 有利于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再来看“学生再认读”环节, 具体做法是:每一遍都会隐去一些词语 (大致的隐去顺序可以是:名词→代词→形容词→动词、连词等, 本文这里不多讨论) , 并且为所隐去的词语留出相应的固定的占位空间, 然后让学生一遍一遍 (可以3~5遍) 认读。虽然隐去的词语已经不再出现在阅读文本中了, 但是, 学生不仅会对留下的汉字文本印象深刻, 还会对课文中的语言结构等更加了解, 更利于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和口语技能的训练。这样多遍读下来, 对于篇幅不长的课文, 学生当时就可以达到会说、会背的程度。所增加的环节用时也都不长, 但却可以大大增加学生认读的机会, 并且多次的“领读”用的是不同的语速, 学生多次的“认读”读的是显示不尽一致的文本, 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 这种教学设计下,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理解了课文的意义, 反复诵读之下, 基本上可以背说课文, 对课文中的语言结构、重点词语的使用也非常有帮助。

汉字教学, 要像语音教学一样, 贯穿于初级汉语教学的始终, 除了从汉字本身的微观研究加强汉字教学以外, 还可以从宏观上, 从横向的课型上研究加强汉字教学的方法。本文的设计同样适用于初级阶段口语课堂教学。汉字教学包括认读和书写两部分的教学, 汉语综合课的教学模式、方法多样, 本设计的侧重点在加强汉字认读上, 至于汉字的书写教学、更好的综合课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等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另外, 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例如:较为便捷的隐去拼音、词语的方式, 课文教学的“学生再认读”环节中较为科学的隐去词语的先后顺序等。

摘要: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但初级汉语教学中存在一些影响汉字认读教学的因素。本文从生词教学和课文教学两个方面, 探讨在不影响“听说”技能训练的前提下, 加强汉字认读教学的初级汉语综合课的教学设计, 其特点是:拼音汉字分离、多读。

关键词:初级综合,汉字认读,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王汉卫.精读课框架内相对独立的汉字教学模式初探[J].汉语学习, 2007, (1) .

篇4:《算法初级》教案设计

【摘 要】初级指挥生长干部学员的学习动力是由主客观因素综合决定的一种主动力。为了全面系统了解指挥类学员学习动力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设计应综合考虑影响学习动力的主客观因素。除学员基本信息之外,应将主观认识、行为、外部环境和激励机制等包括进去。

【关键词】初级指挥生长干部学员 学习动力 调查问卷设计

初级指挥生长干部学员是军队指挥军官的主要来源,其学习动力高低是影响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质量最关键最直接的因素之一。激发初级指挥生长干部学员内在学习动力,进而提高培养质量,是军队院校初级指挥生长干部学员培养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实际调研,了解初级指挥生长干部学员学习动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是解决这一课题的前提条件,而调查问卷设计的科学与否将直接影响调查效果。由于学习动力是由主客观因素综合决定的一种主动动机,因此,关于学习动机的调查问卷设计应综合考虑影响学习动力的主客观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学员的基本信息以及表现行为等因素。据此,一个较为完整的调查问卷应包括基本信息、动机、行为、外部环境和激励机制等多个模块。

一、基本信息模块

基本信息模块主要包括学员的年级、专业、性别、籍贯、入学类别、家庭收入、政治面貌、担任骨干情况、家庭户籍性质、当前学习成绩排名和目前自评学习动力情况等基本状态信息。通过对基本信息的调查,掌握学员自身及家庭基本条件对学员学习动力的影响,以便于不同类别学员学习动力的横向比较。

【Q1】年级: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Q2】专业:

【Q3】性别:A.男 B.女

【Q4】籍贯: 省(市/自治区)

【Q5】您家庭的年收入:A.0万元—5万元(含5万元,以下同) B.5万元—10万元 C.10万元—20万元 D.20万元—50万元 E.50万元以上

【Q6】入学类别:A.指挥类战士学员 B.指挥类青年学员 C.技术类青年学员 D.“2+2”学员

【Q7】政治面貌:A.正式党员 B.预备党员 C.共青团员 D.群众

【Q8】担任骨干(选历任最高职务):A.学员旅机关任职 B.连级 C.排级 D.班级 E.无

【Q9】您入伍前的户籍:A.农业户籍 B.非农业户籍

【Q10】您目前在本专业学习成绩排名:

A.前10% B.前10%—30% C.前30%—70% D.后10%—30% E.后10%

【Q11】您认为您的学习动力: A.充足 B.比较充足 C.不太充足 D.不充足

二、学习动机模块

学习动机模块,主要包括入学目的、献身国防信念、毕业分配政策认知、课程设置认知、专业认知、学习动力自我认知等主观性判断题目,主要调查学员入学入伍动机、军人职业认同以及在校学习的基本动机,以便于分析学员入学以及学习动机对学习动力的影响。

【Q12】您报考军校目的(可多选):A. 希望成为一名军人 B. 军校氛围更锻炼人 C.将来就业容易 D.减轻家庭负担 E.父母意愿 F.其他

【Q13】您觉得您献身国防的理想信念:A.坚定 B.比较坚定 C.不太坚定 D.不坚定

【Q14】目前,您对学员毕业分配政策: A.了解 B.比较了解 C.不太了解 D.不了解

【Q15】您认为当前的课程设置与未来军人的职业发展需求:A.匹配 B.比较匹配 C.不太匹配 D.不匹配

【Q16】您认为哪类课程对您未来职业发展最有帮助:A.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 B.人文与社会科学类 C.体育类 D.军事类 E.政治理论类

【Q17】您认为您的专业在地方是否容易找工作:A.容易 B.比较容易 C.不太容易 D.不容易

【Q18】您目前的专业是:A.自愿报考第一专业 B.自愿报考第二专业 C.自愿报考第三专业 D.调剂

【Q19】您是否喜欢目前所学的专业:A.喜欢 B.比较喜欢 C.不太喜欢 D.不喜欢

【Q20】您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不超过三项): A.未来任职需要 B.同学间竞争 C.队干部督促 D.同学帮助 E.教员引导 F.兴趣 G.退役后就业更容易 H.其他

三、学习行为模块

学习行为模块,主要包括学员课外学习、课堂学习、课外娱乐等具体行为的方面选项,用以分析学习动力与学习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习行为是学习动力的外在表现,也是衡量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要客观掌握学员学习动力,对学习行为的刻画和分析十分重要。学习行为既有很多外在的能够观察到的表现,也有很多无法观察的内容,比如,学习时间与学习效率的问题等等。为了使问题简化,抓住主要矛盾,主要设计了一些便于观察和测量的项目来反映指挥类学员的学习行为。

【Q21】除课堂教学外,您每天学习的时间: A.0—1小时(含1小时,以下同) B.1—2小时 C.2—3小时 D.3—4小时 E.4—5小时 F.5小时以上

【Q22】您是否经常去图书馆:A.不去 B.很少去 C.比较多 D.经常去

【Q23】您是否经常与教师或同学进行学习讨论:A.没有 B.很少 C.比较多 D.经常

【Q24】您觉得现在的课堂学习:A.愉快 B.比较愉快 C.不太愉快 D.不愉快

【Q25】您是否玩電脑游戏:A.从来不玩 B.很少玩 C.比较多 D.经常玩

【Q26】您对自己的学习成绩:A.满意 B.比较满意 C.不太满意 D.不满意

四、外部环境模块

外部环境模块,主要包括课程设置、互联网、手机等信息化手段、教师、队干部、同学、学校以及学员队氛围等外部因素内容,主要分析与学员学习动力的关系。如前所述,学习动力是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外部环境就是影响学习动力的客观因素之一。在外部环境的客观因素中,课程设置、信息化学习手段、社会人际交往是影响学员学习行为和动力的主要方面。因此,在问卷设计中予以重点反映。

【Q27】您觉得现在的课程设置:A.合理 B.比较合理 C.不太合理 D.不合理

【Q28】您觉得互联网对您学习的影响:A.很大的负面影响 B.有些负面影响 C.基本没影响 D.有些帮助 E.很有帮助

【Q29】您觉得军网对您学习的影响:A.很大的负面影响 B.有些负面影响 C.基本没影响 D.有些帮助 E.很有帮助

【Q30】您觉得手机对您学习的影响:A.很大的负面影响 B.有些负面影响 C.基本没影响 D.有些帮助 E.很有帮助

【Q31】您觉得教师对您学习的影响:A.没有 B.基本没有 C.有一些 D.较大 E.很大

【Q32】您觉得队干部对您学习的影响:A.没有 B.基本没有 C.有一些 D.较大 E.很大

【Q33】您觉得同学对您学习的影响:A.没有 B.基本没有 C.有一些 D.较大 E.很大

【Q34】您觉得家庭对您学习的影响:A.没有 B.基本没有 C.有一些 D.较大 E.很大

【Q35】您觉得学员营(队)的学习氛围是否浓厚:

A.浓厚 B.比较浓厚 C.不太浓厚 D.不浓厚

【Q36】您觉得学员营(队)学习氛围对您学习的影响:

A.没有 B.基本没有 C.有一些 D.较大 E.很大

【Q37】您最喜欢去自习的地方: A.图书馆 B.教室 C.队自习室 D.其他

【Q38】您是否适应军校的学习生活:A.适应 B.比较适应 C.不太适应 D.不适应

【Q39】您觉得军校学员的学习竞争:A.激烈 B.比较激烈 C.不太激烈 D.不激烈

【Q40】您觉得队干部对学员的学习:A.关心 B.比较关心 C.不太关心 D.不关心

五、激励机制模块

人是社会性动物,也是激励型动物。精神和物质激励是影响学员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问卷设计中专门设置了激励机制模块,主要包括学习成绩、学习奖励和学习考核机制方面的选项,用以分析正反两方面的激励机制对学员学习动力的影响。

【Q41】您觉得自己的学习成绩主要会影响(不超过3项):A.入党 B. 骨干选拔 C.立功评奖 D.顺利毕业 E.毕业分配单位好差 F.未来职业发展 G.其他 H.都没影响

【Q42】您获得过的学习奖励(可多选):A.嘉奖 B.院级优秀学员 C.校级优秀学员 D.光华奖学金 E.三等功 F.其他奖励 G.没有获得过奖励

【Q43】您觉得学习奖励对您学习动力的影响:A.没有 B.基本没有 C.有一些 D.较大 E. 很大

【Q44】您有过几门课程不及格:A.无 B.1—2门 C.3—4门 D.5—6门 E.7门以上

六、开放式模块

不论多么全面的问卷也难以覆盖所有因素,因此问卷还设计2道开放式题目,主要包括问卷中没有涉及,有可能影响学员学習动力的因素。

【Q45】您认为还有哪些因素影响您的学习积极性:

【Q46】您认为如果要出台一项政策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最有效的政策是:

七、结束语

篇5:算法描述与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什么是;算法,知道算法的多样性

2.能够对设计的算法做简装的评价

3.学会利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来描述算法

教学内容

1.了解什么是算法及其特征 2.学习三种描述算法语言

教学重点:通过例子设计算法

教学难点:三种描述算法语言的使用

课时数:1课时

正课讲解

一、算法是“灵魂”

1.算法存在于人们生活中,如:上街购物、顾客付款、营业员(主)找银等。

2.“韩信点兵问题”有不同的求解过程,就有不同的算法。

有N个人,除以3,5,7,分别余2,3,2,求N。

3.算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算法是尼克劳斯.沃斯(N.Writh)提出的,他指出:算法+数据结构=程序。

(即算法不能单独构成程序,它必须和数据结构合二为一)

4.算法的发现

时间: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500年 地点:巴比伦

巴比伦人求解“算法”的过程:先用解代数方法,再计算实际数目,最后写上一句短句“这就是一个过程”。

5.算法的特征

我们曾在必须修课中提过一点算法,如:冒泡排序法。

例:计算1+2+3+„„+100=?

分析:这个算法有限制范围,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这是算法的第一个特征:有穷性。计算此算法可以用纸笔、算盘、运算器

和计算机来完成,且计算过程是多样的,但结果是唯一的。这就是算法的可行性、确定性。

计算方法:

⑴把这100个数按顺序相加。

⑵用凑数法:1+99=100,2+98=100,3+97=100,„„,49+51,最后只剩下50和100。

⑶令S=0,使1≤n≤100,先执行S=S+n ⑴,再执行n=n+1 ⑵

n=1,S=0时,S(0)=1 n=2,S=1时,S(0)=3 n=3,S=3时,S(0)=6

n=4,S=6时,S(0)=10 n=5,S=10时,S(0)=15 n=6,S=15时,S(0)=21„„

算法的另外一个特征:输入、输出。

练习:水仙花数问题,如153=1^3+5^3+3^3,分析它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用此方法?

二、如何描述算法

1.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⑴自然语言——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

⑵此种语言的特点:通俗语易懂,缺乏直观性和简洁,且易产生歧义。

使用此种语言的注意事项:描述要求尽可能精确,详尽。

例:用自然语言描述凯撒密码的原理

第1步:输入26个英文字母,它们分别对应1~26个数学。

第2步:令a=1,k=3,n=26。

第3步:使a的取值范围为1≤a≤26,F(a)=(a+k)mod n,转第5步。

第4步:a=a+1,转第3步。

第5步:输出F(a)相对应的数字。

第6步:把数学转化成相当的字母,输出字母。

第7步:累计字母出现顺序,转第4步。

练习:现有一串字母“PROGRAM”给它加密,请设计算法,用自然语言描述。

2.用流程图描述算法

⑴特点:描述算法形象、直观,容易理解。

⑵流程图符号

3.用伪代码描述算法

特点:描述的算法简、易懂,修改容易,容易转化为程序语言代码。

例:分析课本经9页算法描述

第一个条件:y mod 4=0

判断闰年的条件:⑴y不能被100整除;⑵y能被400整除且y能被400整除。

判断不是闰年的条件:⑴y mod 4=0 且y mod 100=0,但y不能被400整除;⑵y不能被4整除。

表示条件判断语句 表示循环处理语句:

IF 条件 THEN 执行语句一 Do While 条件循环语句

ELSE执行语句二 Loop

END IF

条件语句中可以包含多个子语句

篇6:教案算法与程序设计思想

【课标要求】

(一)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1)结合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2)经历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或伪代码等方法描述算法的过程。

(4)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编辑程序、编译程序、连接程序以及程序开发环境等基本知识。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已有了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知识的储备。因此,对于如何将解决问题的思路画成流程图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可能还不很熟练,尤其对刚学过的循环结构,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此处说“已有了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知识的储备”,应该是指在必修部分对“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已有所体验与了解,或是指已学习过数学中相关模块的知识,这是本案例教学得以实施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建立求一批数据中最大值的算法设计思想,并将算法的设计思想用流程图表示出来。2.过程与方法:

利用现实生活中比较身高的活动,以及对武术比赛中“打擂台”流程的逐步梳理,让学生学会从此类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求最大值的思想方法,即算法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在面对问题时能梳理出解决问题的清晰思路,进而设计出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有限步骤,从而理解计算机是如何解决、处理某种问题的。

『在过程上,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总结“求最大值”的算法思想。过程的实现关键在于实例引用是否贴切,是否有利于学生向抽象结论的构建。本案例的实例选择是符合这一要求的。在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能力,再次体验与理解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为后面更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积累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积极与同伴合作交流,进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并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营造一个可以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民主和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放飞思维、潜心研究、快乐创造。

『本案例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更多的是试图建立一个活跃、民主、快乐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乐学好学、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条件。如果真能实现这样一个环境,营造出理想状态中的学习氛围,无疑会使学生在学到“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收获到更多的东西——合作、分享、成就。而且如果能够结合教学内容来描述目标,则会使目标显得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求一批数据中最大值的算法设计思想,并将此算法设计思想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教学难点:上述重点问题同样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另外,如何把人解决问题的思路、步骤用计算机语言描述出来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建议,此处可添加关于教学重、难点的确立依据,以及解决教学难点的关键方法方面的描述。同一段知识内容的教学重、难点对于同类教师基本上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与处理方法。应该说,对教学重、难点认识的越深刻就越有可能找到更好的处理方法。』

【教学思路】

利用现实生活中比较一组学生身高这一事件,引导学生去发现求最大值的一种方法。如何设计求一批数据中最大值的算法?我认为让学生自己去经历整个探究过程,要比直接把现成的算法告诉学生有意义得多。它能迅速、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程序设计思想。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循循善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找出一批数据中的最大者,从表面上来看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在比较数的过程中,人因为动用了眼睛,比较大小的思维过程一闪而过,所以能很快求出一批数据中的最大值。而计算机与人不同,它对这些数据看不见、摸不着,怎么来完成这一任务呢?其实,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把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用计算机语言描述出来,即为大脑思维的每一步“拍照”。这是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和训练学生,使学生逐渐学会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本案例运用生活中“打擂台”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求最大值的方法,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逐步引出求最大值的算法设计思想。

『作者在此处点出了解决教学难点的方法,即采用“逐步引导和训练”的方法。其意图就是希望学生经历整个过程,从而锻炼、提升探究能力,领悟、理解其中的思想,实现授人以渔的目的。』

【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___________如何建立支架的? 师(提问): 今天在第一排就座的有10 多位同学,谁是我们第一排在座各位中的最高者呢? 师(引导): 大家思考,通常这个任务我们是怎样去完成的? 教师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往古时候比武时常常采用的“打擂台”的方式上想,提示学生可参考电视上经常播放的“挑战主持人”节目。师生: 打擂的过程可以描述为:

(1)确定一个擂主(讨论第一个擂主是如何确定的);

(2)挑战者上台;

(3)擂主和挑战者比较;

(4)挑战者胜的话,挑战者做擂主,否则擂主卫冕;

(5)重复执行(2)~(4)步骤,直到最后一个挑战者。

师: 在打擂的过程中,我们看到(2)~(4)步骤是要重复做的,所以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 需要循环结构来实现。师: 这几个步骤序列重复到什么时候结束呢?由学生讨论结束的办法,很显然,需要在最后加上一个能判断什么时候结束的判断框。

根据讨论的步骤,最后师生共同得出打擂台的算法和流程图(如图1)。

『作者的引导可以总结为:比身高(学生的回答可能多种多样,也可能偏离预设方向)——比武、“打擂台”(将学生发散出去的思考往预设方向上牵引)——“挑战主持人”节目(进一步将学生的思考引到其头脑中已有的认识上,前提是学生要看过该节目)——用自然语言的方式整理出比赛的规则(即算法的自然语言描述)——得到表示算法的流程图。应该说,这样的引导方式完全可以达到作者的预设目标。』 2.求一般情况下的最大值的算法 师(引导): 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堆数据,现在希望我们求出这一堆数据中的最大值该怎么办?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分析,把问题进一步细化为:

(1)从第一个数据开始看起;

(2)把第一个数据的值在变量中记下来;

(3)再取一个数据;

(4)比较这个数据与变量中记下的数据的值;

(5)如果这个数据的值比记下的数据的值大,则去掉变量中原来那个数据,记下新数据的值;

(6)重复执行(2)~(4),继续比较,直到最后一个数据。

也就是说,计算机的变量始终记着当前比较过数据中的最大者(我们不妨用X 表示它),当取完最后一个数据时,X 中留下的也就是最大值了。求最大值的算法设计思想用下图表示。

『教学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再做进一步的深入,即扩大数据的比较范围,讨论一般的情况。由于学生已经经历了上一环节的思考过程,因此,再次思考一般性问题的解决方案就变得容易多了,这又是另一维度的“逐步引导和训练”,即具体到一般的过渡。这是作者对教学策略设计的准确实现。』 注意:

a.再次让学生讨论变量的意义,弄清赋值语句的意义。b.一些物理量用变量表达的意义。如X 表示最大值,X 表示输入的一个值,且每次循环时都用同一个变量X。

c.为了控制循环结束,必须加入一个控制循环次数的计数器I,当I 达到一定的次数后,循环工作结束。

『除了对教学目标宏观上的关注与设计之外,也注意到了教学内容细节上的把握。作者在此处提出的三点注意都是编程语言细节上的问题,应该说,这“三点注意”是作者多年或是本案例实践过后总结的教学经验,当然也可能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预先设想的教学问题。这些要“注意的点”正是教学实践或设计中的精华所在,也是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内容之一。』

3. 回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算法设计的过程,就是将大脑思维的每一步都记录下来,并且用计算机能达到的功能来实现人解决问题的思路。

篇7:《算法初级》教案设计

(一)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加上或者减去接近整百、整十数的简便算法。

(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简便算法的算理。

难点:明确要加的数或要减的数是接近哪个整百、整十数;加上或减去整百、整十数,多加了或多减了多少。

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下面的数各接近几百、几十?比接近的几百、几十多还是少?多多少或少多少?

79 58 198 397 401

2.在□里填合适的数。

80=78+□ 100=89+□300=297+□

90=87+□ 200=198+□100=101-□

3.口算下面各题。

574+200 476-300 247+20

352-200 615+300 113+60

(二)学习新课

1.导入:利用复习中的口算最后一道题113+60。

教师叙述:同学们会很快地计算出113+60的得数,因为60是一个整十数。那么,怎样很快计算出113+59的得数呢?今天我们要研究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板书课题: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2.教学例1:113+59=?

提问:你能用简便算法很快地口算出这道题吗?(相邻的两位同学讨论一下,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113+59=113+60-1=172

提问:

(1)为什么加60,你是怎样想的?

(2)为什么减去1?

根据同学的发言,教师小结:

加一个接近整十的数,可以先按整十算,然后多加了几就减去几。这样直接用口算,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2.教学例2:276+98=?

提问:

(1)哪个数接近整百数?

(2)把98看作多少?

(3)加100多加了几,怎么办?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76+98=276+100-2=374

练一练

(1)156+87=156+90○□=□

(2)86+97=86+100○□=□

(3)127+59=127+□○□=□

(4)99+46=100+□○□=□

(5)74+198=□+□○□=□

全体学生在本上做,指名学生在投影片上做,以便反馈订正。

3.教学例3:165-97=?

先做一个模拟买东西找钱的游戏。

妈妈带了165元,其中有一张百元纸币,到商店买了97元的商品,妈妈怎样付钱呢?售货员怎样找钱?

由一个学生扮妈妈,另一个学生扮售货员,妈妈拿出100元给售货员,售货员找给妈妈3元,妈妈把3元和65元合在一起。

提问:

(1)买97元的商品,为什么妈妈拿出100元给售货员?(因为零钱65元不够,97元接近100元。)

(2)为什么售货员找给妈妈3元?(100元比97元多3元,多减了3就要再加上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65-97=165-100+3=68

引导学生小结,减去一个接近整十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最后教师明确:减去一个接近整十的数,可以先按整十算,然后多减了几,就加上几。

练一练

(1)132-98=132-100○□=□

(2)121-89=121-□○□=□

(3)243-198=243-□○□=□

(4)376-199=□-□○□=□

全体学生在本上做,指名学生在投影片上做,以便反馈订正。

4.引导学生小结。

提问:

(1)在计算加法时,如果加数是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进行简便计算?引导学生回答:把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的数,然后多加了几就要减去几。(2)在计算减法时,如果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进行简便计算?

引导学生回答:把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的数,然后多减了几就加上几。

(3)加法和减法的简便算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得出:相同点是把加数或减数都看作整十、整百数进行加减。不同点是计算加法时,多加了几就要减去几;计算减法时,多减了几就要加上几。

(三)巩固反馈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3页。

2.用简便方法口算下面各题,口述简便过程。

156+97325+199 98+25

156-97325-199 184-98

3.下面各题有不同的简便算法吗?

197+98 98+299

(由相邻的两位同学讨论,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得出:

197+98=197+100-2=295

197+98=200+98-3=295

197+98=200+100-2-3=295

引导学生得出:

98+299=98+300-1=397

98+299=100+299-2=397

98+299=100+300-1-2=397

4.课后练习:

练习十第2,4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介绍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十数的简便算法。一个数加、减整百、整十数可以口算,因此,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十的数看作整百、整十数,然后多加了几再减去几,多减了几再加上几。

要想正确掌握这一简便算法,首先必须明确要加的数或要减的数是接近哪个整百、整十数,多加了或多减了多少,还要有口算的基础,因此,新课之前复习了以上有关内容。

新课的引入是通过一个数加上整十数113+60引出一个数加上接近整十数113+59,这样安排,便于启发学生自己想出简便算法。

新课部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得出加上接近整十、整百数的简便算法;第二层次为了避免与加法简便算法混淆,先通过做买卖游戏付整找零的活动,引导学生得出减去接近整十、整百数的简便算法;第三层次加法和减法进行对比。

在组织练习时,配合新课各阶段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并突出简便算法的关键部分:“多加了几要减去几,多减了几要加上几”,采用填空的形式进行练习,然后组织对比性的综合练习和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灵活练习。这样由浅入深地组织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简便算法,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多加1就要减去1)

(多加2就要减去2)

篇8:《算法初级》教案设计

(1 教材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2 年级:高中一年级

(3 所用教材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4 所属的章节: 第二章第三节(5 课时数:2课时 【内容分析】

选择结构是VB程序设计三个基本结构之一。是学生学习VB程序入门,掌握程序语言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

1、掌握条件逻辑表达式的构成

2、掌握简单IF语句的格式及其含义

技能

1、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编写程序,让学生掌握简单if语句 的语法格式和使用方法。

情感

1、形成良好的程序程序书写格式。

2、学会自主学习和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分析】

县级城市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80%以上的学生在学校没有受到正规的计算机入门教育,大部分学生对编程一无所知,还有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特差,但通过一个学期的信息技术必修课学习后对电脑简单操作有一定认识,因为选择结构是程序设计基础中的一节重要内容,所以本节课分二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主要讲IF语句的简单结构和标准结构,第二课时讲多重分支与多重选择语句。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简单选择结构和标准选择结构的语法和逻辑运算。难点:选择结构算法的实现。【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5分钟

活动1:给出特定关键词“小学生、公共汽车”,要求学生用“如果…… 就……”句型造句;活动2:要求学生用以上关键词,使 用“如果……就……否则就……”句型造 句;活动3:由于现在公共汽车都是无人

售票,公交公司想要设计一款自动检票的 设备,该设备能够自动测出身高并确定是 否需要买票。假定机器自动测出乘客的身 高为H,请大家想想计算机该怎么判断乘 客需要买什么票?用你自己的语言说出 判断过程。并试着翻译成英语。学生思考并积 极回答 大部分学生会 造句:如果小 学生身高小于 1.2米,就不用 买票.如果H<1.2米 就不用买票, 否则就要买 票.通过使用学生熟 悉的常识,引起学生积

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想像力和继续探 讨的热情和期待。新课 教学 20分钟

1.师生一起画出活动3的流程图 2.探究学习:写出该程序

学生自己看书学习IF语句的语法 并试着写出该程序

3.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并小结IF语句 的简单格式。(有的同学可能用简单格式 有的可能用标准格式,这里一起讲评 4.完善作品

(提醒学生程序的书写格式 5.小结IF语句语法格式

1、IF 条件 THAN 语句块 END IF

2、IF 条件 THAN 语句块1

ELSE 语句块2 END IF 学生一起画 学生自学教材 并试着写出程 序

找两位做得最 好的同学上台 讲解他的程序 并介绍选择实 现的方法 未做完的或程 序有错误的同 学进一步完善 作品,已经完 成的同学作为 小老师指导其 他同学。

请两位同学上 台小结IF语句 的格式。在学生使用“如 果……就……否则 就……”造句,并翻译 成英语的基础上学生 很快会形成“IF…… THEN……ELSE……”概 念,通过自己学习教材 的IF语句语法格式从 而将模糊的想法转化 成严格的程序语句定 义,再通过程序实践、老师点评、小结和自己 改正、完善作品从而内 化为自己的知识。

课堂 任务

1、书64页课本例题填空。完成

全部学生必须

通过二个任务强化IF语句的练习,并 练习12分钟

任务

2、会考后老师要把会考成绩转 化成是否合格,凡是60分及以上的就“合 格”,低于60分的就“不合格”,请你帮 老师写一个电脑自动判断的程序。任务

3、在任务2中如果还想增加一 档超过85分的给“优秀”评价,该怎么 做?如果再分细一点,比如40分以下, 40—59,60—70,71—80,81—90,91以 上,又该怎么做呢? 全体学生要求 完成

在完成前面二 个任务的基础 上思考并试一 试

通过扩展任务引起同 学们的思考,并引出下

节课要讲的内容。

学生 作品 展示 5分钟 在课堂练习开始后几分钟就会有学 生上交作品,老师可以开始对学生作品进 行评价。力争评价所有作品,学生看到老 师在点评学生作品会激发他们做好作业 的激情。

展示部分有特色、有代表性的学生作 品。

在评价阶段如 果有做得好的 学生提醒其他 同学向其学习。

学生自己展示 并解说,老师 适当点评 通过投影不断展 示已经交作业的同学 作品,激发其他同学的

热情。学生把上台展示 自己的作品当成一种 荣耀每节课选择尽量 多的同学上台展示能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 总结 3分钟 请一位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老师提醒学生注意IF语句的书写格式和 逻辑表达式的构成。同时提示要解决任务 3有二种方式。学生总结IF语 句的语法和使 用方法

课后作业看书上多重选择结构并试着完成任务3。提出问题为下节 课上课做准备。【教学反思】

1、通过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大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教学内容。

上一篇:(研究性学习论文)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下一篇:网络有利也有弊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