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用演讲技巧

2024-05-09

如何应用演讲技巧(精选6篇)

篇1:如何应用演讲技巧

适度采用设问、反问、连续追问等法可直击听众心灵,达到激起兴趣、引发思考引起共鸣的效果。

③ 悬念设计

在演讲的开头或过程中有意设一些悬念,可激发听众的好奇心,引导听众耐心听下去

④ 适当的连续排比

排比句是非常煽情的,在演讲的高潮部适度加入排比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⑤ 运用情景描述、比喻、类比等手法

用自己描述性的语言将听众带入一种场景,使大家在一个共同的场景和氛围中感受演讲内容,而比喻、类比能将复杂的观点简单化、形象化,帮助听众更直观地理解演讲内容,(***就很擅长这个手法),使听众更容易引起共鸣。

⑥ 语言的渲染力

演讲是要达到煽情的效果。语言的渲染力主要靠日常语言习惯养成,但也可以进行设计。同样的语意,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设计时是可以选择的。

三.常见的语境

不同内容和目的的演讲,需营造的语境也不同,继而所使用的语言和技巧不同。在设计演讲时应先关注该进入怎样的语境,这是一个成功演讲的底色。

1.幽默的语境:

常用于就职演讲、开幕式、总结演讲、化解危机、演讲等场合。

2. 激情的语境:

常用于一个行动开始之前、表达对一个事件的激烈观点时、对一个人或纪念日表达感情时。

3. 神圣的语境:

如布道演讲,或激发听众对某类事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此时经常站在时代的高度和历史的深度,或多引用圣哲的语句,或直问人群的灵魂深处。

四.其它关注事项

1.进入“自我催眠”境地。

进入演讲状态的,首先要相信(或坚信)自己所讲的内容,然后应深入到自己所营造的语境和场景中,此时应该有适度的“无视听众”的错觉,这样才能排除现场干扰,克服紧张等负面情绪,完整地把自己预先的想法表达出来。

2.演讲中“场”的沟通。

在场地布置上就应尽量避免在演讲者和听众间摆放障碍物,这样双方的交流更直接。演讲中要想象自己凭一股气场笼罩住了全场,这时会有控制全局的感觉。而眼神与听众的不断交流,也能形成一种即时的来回反馈,形成和谐的、融为一体的现场氛围。

3.腹式呼吸法。

为使自己的声音更具穿透力,应平时多练习腹式呼吸和腹式发声,用腹部、而不是胸部的气流,(更不是单凭嗓子),将每一个发音送到最后一排听众的耳中,同时又显得轻松自如。

五.常犯的错误

1.产生紧张的原因

① 首次演讲,患有恐惧听众症。

② 对讲的东西不熟悉。

③ 对讲的结果不自信。

④ 考虑了很多与演讲无关的因素。

2.使用“你们”、“我”等带隔阂式的词 汇。

3.不适当的拖音或口头禅。

4.念稿、背稿(不要死记硬背讲稿)。

5.演讲者自身缺乏激情或过于激情。没有认清演讲的目的和意义,把演讲和讲课、聊天或诗歌朗诵混为一谈。

六、演讲中的16个经验

1. 演讲的前一晚必须睡眠充足,使喉 咙获得良好的休息。

2. 穿着合宜得体的服装。领带、皮鞋、衬衣等。

3. 在演讲前,熟悉听众。如果有机会与听众打成一片,应该把握住,与听众握握手,对他们微笑,或打个招呼。增加信任度和感知度。

4. 心理上、情绪上、精神上保持放松,预先假设可能发生的事,但不要被它困扰。

5. 在讲台上,要轻松自在地站好。可以左右走动,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

6.最应该注意的当然是演讲的内容。

在做引言时,应先将重点主题陈述出来,然后在主文中,将主题一一剖析,并且赋予新的观点。试着多讲一些词藻丰富的话。可能的话,最好掺入一些故事、寓言、笑话,提高听众的兴趣。注意强调重点,戏剧性地把它们说出来。吸引观众他们的注意力。

7. 准备周全的题材,并且做充分的预备和练习。大声试讲四次。

8. 演讲前不要进食。乳制品尤应禁止,因为它可能使你的喉咙充满粘液。

9. 演讲前对自己说:“我很棒!我最优秀!!我一定能讲好!!!” 要充满自信的发挥。

10. 上台前做几次张大嘴巴的动作,当然,大笑也可以,这样你的下颚会变得柔韧舒服。

11. 要开始说话时,保持微笑环视所有听众,然后做一次深呼吸。

12. 头几句要轻松一点,引领听众不由得发笑。

13. 在听众人群中找一两张快乐友善的脸,经常望望他们,这会令你觉得自己被重视。

14. 仔细听一听麦克风传来的自己的声音,以确定自己的嘴巴是应靠麦克风近一点,还是远一些。

15. 多用一些肢体语言,借此帮助你吸引听众的注意。

16 手边放一杯冰水,喉咙干燥时就啜一口。保证演讲声音洪亮。

篇2:如何应用演讲技巧

来源:考试大【考试大——我选择,我喜欢】2007年2月2日

1.演讲前的准备准备是搞好演讲的前提。首先是要确立一个题目或一个话题。一般演讲赛都分为命题演讲和即兴演讲。如要进行演讲比赛则必须对各个方面加以准备: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找好立意点,拟定题目,如政治方面的演讲主题:WTO、统一、和平与发展、机遇与挑战;经济方面演讲主题:西部大开发、农村经济、再就业;教育方面演讲方题:中西方教育的不同、远程教育、终身教育、枪手;文化方面演讲主题: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校园文化;环保方面演讲主题:man and nature;科技方面演讲主题:网络、克隆、基因;卫生方面演讲主题:keep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healthy;体育方面演讲主题:Olympics„„有些方面题目太大,可从多角度和多侧面思考,找好切入点,将题目细化和具体化,写出演讲稿的提纲,构思和组织演讲稿结构。

拟定好话题后的第二步就是演讲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有计划地阅读大量的英语原文以及各类英语报刊杂志,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英语思维的过程,对提高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利用有关资源与材料(如图书、报刊、杂志或网络资源等)收集所需的内容。然后对材料加以整理或进行梳理,舍弃不太重要的内容或用不上的材料,准备写演讲稿。

2演讲稿的写作演讲稿首先开头要开门见山,既要一下子抓住听众又要提出你的观点,中间要用各种方法和所准备的材料说明、支持你的论点,感染听众,然后在结尾加强说明论点或得出结论,结束演讲。

演讲稿的写作有严格的要求,就内容而言要主题鲜明,表达完整;就文章组织结构而言要思维清晰,逻辑性强;就语言而言要有感染力、形象生动。写作时可根据需要有效、正确地使用英语写作方法和技巧,如恰当地运用明喻、暗喻、夸张等各种修辞方法,用词要准确,尽量避免使用生僻、模糊、晦涩的字词。总之,要考虑听众对象,注意演讲的措辞,但又要简明扼要、有理有力、结构紧凑。许多著名的演说家的不朽之作都有振奋人心、扭转乾坤般的力量。从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美国总统林肯所作的著名的盖茨堡演说,到克林顿在北大的演说,不少句子都成为不朽的佳句,值得认真研读。

3进行演讲具备演讲的知识和技巧,演讲稿的完成只是演讲的序幕,要进行成功的演讲则要进行严格的训练。训练时,分析演讲要领,训练演讲技巧和姿势语,观看CCTV杯和爱立信杯等英语演讲的录像,了解并按照比赛评分标准进行严格的模拟训练,观察演讲过程是否具备以下特点:主题鲜明,表达完整(演讲内容);思维清晰,逻辑性强(文章组织结构);感情充沛,富有表现力(演讲气势);发音正确,语音语调标准(英语语音);反应敏捷,回答准确(心理素质);着装整洁,仪态大方等等。

除此之外,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多进行模拟演讲,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表现自己,取得演讲的良好效果。有的同学能讲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语,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而怯场,甚至在比赛中紧张得说不出话来或有一些不良的举止而被淘汰出局。

有了充分的准备,进行演讲就不太难了。在演讲的整个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演讲的要领

与技巧,如演讲者与听众目光的接触(eye contact),声音的抑扬顿挫(vocal variety),和肢体语言的配合(hand gestures and body language)等等,但要恰当,不要太多,否则会喧宾夺主,影响演讲效果。

掌握了这些要领,有了充分的知识储备,再加上良好的心理素质,一定会成功的。

演讲技巧

No,nos in public speaking演讲切忌

Talking too rapidly;

语速太快;

Speaking in a monotone;

声音单调;

Using too high a vocal pitch;

声音尖细;

Talking and not saying much;

“谈”得太多,说得太少;

Presenting without enough emotion or passion;

感情不充分;

Talking down to the audience;

对观众采取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

Using too many“big”words;

夸张的词语使用得太多;

Using abstractions without giving concrete examples;

使用抽象概念而不给出事例加以说明;

Using unfamiliar technical jargon;

使用别人不熟悉的技术术语;

Using slang or profanity;

使用俚语或粗俗语;

Disorganized and rambling performance;

演讲无组织,散乱无序;

Indirect communication i.e.beating around the bush;

篇3:如何应用演讲技巧

1. 新闻采访中语言表达的要求

笔者经过长期实践发现, 良好的语言表达方式是新闻采访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因此新闻采访人员必须要学会语言表达技巧, 为自己的新闻采访加分。新闻采访对语言表达的具体要求如下:

首先, 既要做到规范性, 也要做到准确性, 这是对新闻采访人员最基本的要求。新闻采访人员应该能够根据采访对象的不同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 这既是对采访者的尊重, 同时也能够体现出采访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种规范性以及准确性要求的不是循规蹈矩, 而是能够以新闻采访的角度, 依据采访对象的不同, 灵活地运用语言来表达。其次, 既要具有可感性, 同时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互动性。新闻采访是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交流的过程, 采访人员在组织语言时, 应该尽量表现出亲和力, 使被采访者愿意与自己交流, 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能通过语言表达形成良性互动, 说明这是一次成功的采访。再次, 既要真实, 又要表达出自己鲜明的态度。采访者在采访前应该首先表明自己的态度, 而后认真观察被采访者的反应, 尤其是采访争议性比较大的人物或者探讨争议性话题时, 采访者应亮明自己真实的想法, 这样被采访者会进行真实的表达, 使讨论充分, 从而成就优秀的采访稿件。最后, 既要高效又要有效。新闻对时效性的要求非常高, 失去时效的新闻也就失去了一半甚至是全部的价值, 为此新闻采访一定要讲究速度, 这就要求新闻采访者在确定被采访者听清楚的情况下, 语速要适当地加快。同时, 提问题时要切中要害, 不要过于拖沓, 否则迟迟得不到想要的东西, 只是白白浪费双方的时间。有些时候需要进行现场采访, 对时间的要求就更高, 为此新闻采访者应该具备即兴采访, 即兴组织语言的能力, 能够通过简短的语言将新闻内容囊括其中。

2. 新闻采访中正确应用语言表达技巧的策略

2.1 吐字发音要清晰

这是新闻采访者所具有的基本的硬件要素, 无论采访哪种类型的人, 首先应该让其听清采访者的问话, 否则极容易引起笑话, 或者给人留下不专业的印象, 从而无心接受采访。

2.2 适当运用表现技巧

新闻采访者不仅要吐字发音清晰, 还要能够将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清楚地传达给被采访者, 这时新闻采访人员需要一定的表达技巧。

首先, 学会停连, 这看似简单, 而实际上包含着很多内容。要想完全掌握停连技巧, 就需要采访者认真学习, 比如当采访者提问之后, 被采访者没有给出答案, 这时采访者要适当地停顿, 给被采访者一定的考虑时间, 而不是马上提问下一个问题。其次, 在恰当地方使用重音, 通常而言, 新闻采访时间紧、任务重, 因此采访者在进行采访时, 为了能够重点突出采访内容, 需要使用重音强调, 以便被采访者能够抓住重点内容进行回答。再次, 注意语气, 这是十分关键的问题, 被采访者可以通过语气感受到采访者的态度, 进而决定是否进一步接受采访, 为此采访者一定要依据被采访对象的性格以及经历等恰当地控制好自己提问的语气, 尤其不能给人留下咄咄逼人的印象, 否则采访将难以继续。采访者要想真正地控制好自己的语气, 就要从内心深处尊重被采访者, 即使采访对象是罪犯, 采访者也不应该用鄙夷的语气或者是审问的语气来提问, 当采访对象说至伤心处或者兴奋处, 采访者的语气应该有所改变。随着被采访者的讲述而不断变换语气的采访者是具有感染力的, 这样被采访者才能够畅所欲言。另外, 采访者语气的变化, 实际上也能够影响采访对象, 进而使其能够按照采访者的思路进行回答。最后, 注重语言表达的节奏。尽管节奏是音乐领域的专有名词, 但它能够应用在语言表达中, 对于新闻采访者而言, 能够轻松自如地控制自己的节奏十分重要, 因为有些时候, 采访时间比较短, 或者临时出现问题, 这时就需要采访者能够快速地调整好自己的节奏, 在对方能够听清楚的前提下, 加快采访节奏。

3. 副语言

相关数据显示, 人际交往过程中大约有65%的信息都是由副语言传播出来的, 因此不管采访人员是否留意副语言, 都是存在的, 将其合理应用还能够辅助语言的表达。通常情况下, 副语言包括体态语与形象造型两方面。

结语

综上所述, 一个优秀的新闻采访作品由很多要素组成, 比如被采访者的积极配合等, 但是有一个要素最不能忽视, 即采访者的语言表达技巧。新闻采访中语言表达技巧有很多, 比如注重语言的规范性、控制好自己的语气、掌握好说话的节奏以及注重停顿等, 这些技巧看似简单, 可实际上并不简单, 需要采访者经过长期实践才能够体悟到其中的道理。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新闻采访中语言表达要求的介绍, 探讨了在新闻采访中正确应用语言表达技巧的策略。

关键词:新闻采访,语言表达技巧

参考文献

[1]辛香兰.突发新闻的现场采访技巧[J].新闻爱好者.2010 (03)

篇4:如何应用演讲技巧

【关键词】:口译理解公式 公众演讲技巧 交替传译 应用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6-0166-02

1. 引言

口译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语言交际活动,是指将一种语言所表述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即时准确地用口头表达出来。[1]由此看来,表达是口译的必要步骤也是最终结果,同时又是衡量口译质量的依据。译语表达要迅速,交替传译通常要在发言人话音刚落时即开始翻译,停顿时间一般不能超过5秒钟,否则会影响现场的气氛和听众的情绪。这实际上对译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就是说交传译员在表达时不仅要保持思维敏捷,同时也要在表达的过程中保持发音清晰,音量、语速适中,面对观众要沉着冷静落落大方,并与之保持目光交流,并且要根据讲话人的语气、措辞和风格等采取相应的表达方式。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与公众演讲时需要掌握的必要技巧有着共通之处。

显而易见,对于口译受训者来说,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公众演讲技能十分重要,因为要顺利完成口译任务,只有双语能力而没有经过系统的技能训练是很难成为合格的译员的。所以在口译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公众演讲的技巧训练能辅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住发言人的讲话信息,从而进一步快速、准确、得体地完成从源语到目的语的表达。本文试从Daniel Gile的口译理解公式着手,探析公众演讲技巧在交替传译中应用的必要性。

2.从口译理解公式谈公众演讲和交传的共通性

在口译中,理解源语是口译过程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对此,口译界世界知名教授丹尼•吉尔博士提出了C=KL+ELK+A的口译理解公式。其中,C代表Comprehension(理解),KL代表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语言知识),ELK代表Extralinguistic Language(语外知识),A代表Analysis(分析)。[2]这个公式诠释了理解的内涵,从本质上讲它是语言知识、语外知识和分析这三者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要快速准确地理解源语信息,译员首先需要很好地掌握源语的语言知识和语外知识。其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句法知识以及语域、衔接、连贯等语篇知识。语外知识指的是语言之外的知识体系,既包括广义上的百科知识,也包括狭义上的情境知识和专题知识。[3]另外,口译分析也是贯穿口译理解始终的关键,它为译员准确理解和顺畅表达提供了保障。分析包括对源语和目的语的话语和跨文化因素进行分析,它既作用于理解阶段以帮助译员获得讲话人所传递的信息,又作用于表达阶段以使译员将信息用听众所能接受的目的语表达出来。在口译中,译员通过对话语的分析,充分理解发言人要表达的本意,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的词汇、语域、语气和语体,将其译成目的语,以此完成口译任务。

同样,公众演讲也要求演讲者在语言表达上注重把握良好的韵律与节奏,强调语音的准确性和口语的流利度,同时也要做到准确达意,措辞恰当,内容完整。再者,掌握公众演讲的艺术也需要大量的语言以外的知识的积累。演讲者的讲话内容要达到令人信服的效果就必须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要达到这些要求仅凭有语言上的功夫是远远不够的,正所谓“功夫在诗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事实上,公众演讲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这包括对东西方文化的深入了解,对日常生活和周遭事物的关注了解。而这恰恰又是与口译中要求译员具备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的百科知识,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和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不谋而合的。另外,不论是公众演讲者还是交传译员都必须拥有的语外素质就是要有出众的记忆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方面在不可能有机会借阅工具书的情况下凭记忆准确详尽地进行表达,包括所需的大量词汇、成语、典故等等;另一方面能够承受来自现场的压力,面对听众不怯场、不心慌,不会因情绪紧张而影响发挥,乱了阵脚。谈到分析,公众演讲跟口译一样,在结合语言内和语言外知识的同时,需要快速、正确地分析和理解接收到的信息,并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根据听众的反应进行自我调整,在有限的时间内妥善处理随时出现的突发情况。

3.公众演讲技巧在交传中的应用

基于上述公众演讲和交替传译的共通性,在交替传译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公众演讲的技巧显得尤为必要,并逐步应该发展成为当今口译教学的一个环节,赢得对其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度。因此,口译课堂应该提倡将公众演讲的技巧与口译技能的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说来,第一,负责口译教学的老师应让学生在口译上让学生对现有的材料进行分析、论证和总结,公众演讲的这一技巧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口译上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原语信息的预测能力。第二,通过在公众演讲中作报告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材料收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这有利于学生衍生到口译当中,做好译前的背景资料储备工作和对有效信息的筛选工作。第三,由于交替传译和公众演讲都采用的是开放式的口头表达方式,因此,在语外知识方面,可以把公众演讲中对讲话者身势语以及眼神的交流应用到交传中来,应提醒学生在口译过程中举止、表情和手势等因素的把握,使他们在受训过程中使自己的口译表达更加传神,更加得体,从而达到和观众更为良好的交流效果。第四,把在公众演讲当中对语言组织的训练要求应用到交传中,使译员在瞬时做出选择,决定采用何种措辞,何种句式以及何种结构,在语言层次上做到清晰明了,自然流畅。

此外,由于公众演讲和交替传译都是即时即兴的口头表达,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成为了顺利完成任务的保障。因此,公众演讲中角色扮演的训练可以使学生不仅迅速地消化课堂上所掌握的技巧,同时也训练了自己如何在众人面前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并应对各种临场情况的处理能力。这一训练环节在交传中的应用能够帮助译员塑造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抗干扰能力,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临场口译中敏捷的思辨能力和社交场合适应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公众讲演技巧的训练能为口译教学提供一个积极动态的环境,对学生在语言和语外知识上的培养和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

4.结语

丹尼•吉尔博士的口译理解公式带给了我们在口译教学上新的启示:良好的公众口译技巧训练是交传训练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译员的语言素质,语言的组织和构架能力,各种语外因素的把握和关注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对现场的临时应变能力都直接决定着口译的成败,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口译人才必须要意识到在口译课堂的内外加强学生公众演讲能力的训练,这样才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口译综合能力以及他们的自信心。相信在口译课程技巧的优化改革下,口译教学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也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对高素质口译人才的需求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Gile, Daniel.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 [M]. Amserdam and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2]Gile, Daniel. Issues i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nto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A]. In Dimitrova and Hylyenstam (eds.)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C]. Amserdam and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0.

[3]雷天放,陈菁(主编).口译教程(第一版)[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篇5:“演讲时如何避免怯场”演讲技巧

文章简介:美国著名的演说家、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经作过一个调查,即让人们说说希望从口才演讲训练课中获得什么。调查发现,大多数人的中心愿望与基本需要都是一致的。他们的回答是这样的:当人们要我站起来讲话时,我觉得很不自在,很害怕,使我不能清晰地思考,不能集中精力,不知道自己要说的是什么。所以,我想获得自信,能泰然自„美国著名的演说家、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经作过一个调查,即让人们说说希望从口才演讲训练课中获得什么。调查发现,大多数人的中心愿望与基本需要都是一致的。

他们的回答是这样的:当人们要我站起来讲话时,我觉得很不自在,很害怕,使我不能清晰地思考,不能集中精力,不知道自己要说的是什么。所以,我想获得自信,能泰然自若,能随心所欲地思考,能依逻辑次序归纳自己的思想,能在公共场合侃侃而谈、让人信服。

由此可见,怯场是人们当众说话的普遍障碍,就连经常在电视上亮相的官员们真正拥有高超沟通能力和交流水平的也不多见。

怯场作为一种心理障碍,是如何产生的呢?当人们感到自己被说话场合气氛、形势所压迫,顾虑自己讲得公务员之家http://不好或者说错话的时候,都会畏首畏尾、诚惶诚恐。《领导讲话艺术》一书,就给出了控制怯场心理的几个办法。新晨范文网

豁出去的心理。任何人都不是天生就敢在公众场合自如说话,都有很艰难的“第一次”。美国总统罗斯福说过,每一个新手常常都有一种心慌病。心慌并不是胆小,而是一种过度的刺激。古罗马著名演讲家希斯洛第一次演讲时就脸色发白、四肢颤抖;美国雄辩家查理士初次登台时两个膝盖抖得不停地磕碰在一起;印度前总理英·甘地首次演讲时不敢看观众,脸孔朝天。可见,怯场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但是只要抱着豁出去的心态,就自如了。

发言前做必要准备。在单向交流时,必要的准备是容易做到的;双向交流时,同谁谈、涉及什么内容,也可做大体的言辞预测。只要大方向上有所准备,到时候就不会出现不敢说或者说不下去的情形。

篇6:演讲如何结尾的技巧

1989年,西班牙的卡米洛·何塞·塞拉·特鲁洛克获诺贝尔文学奖,塞拉在授奖仪式上发表了题为《虚构颂》的演讲,他这样结尾:“通过努力和想象,人最终可以成其为人。在这种很大一部分尚未完成的事业中,虚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一个决定性的工具:在通向自由的无尽的征途上,它能够给人们指引方向”。结尾直接回归演讲的主题《虚构颂》,强化了他自己所倡导的“虚构”的重要性,将他的文学主张重重地烙在了人们的心里。点题式结尾更能突出演讲的中心论点。

2.号召式

演讲稿《一位纪委书记的“小家”和“大家”》用号召式结尾。“同胞们,朋友们,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黄金时代,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需要全体人民的艰苦奋斗,特别是共产党人的模范带头作用。如果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能正确处理好‘小家’和‘大家’的关系,严格地按党性原则要求自己,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用党旗下那神圣的誓言激励自己,那么我们党的形象将会更加光彩照人,我们党将会更加坚强伟大广这种号召式的结尾是演讲者以慷慨激昂、扣人心弦的语言,对听众的理智和情感进行呼唤或提出希望,以激起听众感情的波涛,使听众产生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

3.决心式

演讲稿《无愧于伟大的时代》的结尾是:“同学们,让我们高举起,‘五四’的火炬,弘扬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救国之行,用我们的热血和汗水、青春和智慧,甚至是生命,向我们的先辈和后代,向我们的祖国和民族呐喊:我们将无愧于伟大的时代,无愧为炎黄子孙[我们将无愧为垮世纪的中国人!谢谢!”这种表决心的结尾方式,感情饱满,态度鲜明,激情奔放,有助于坚定听众的信念,增加演讲的感召力。

4.抒情式

演讲稿《奉献之歌》的结尾:“啊!奉献,这支朴实的歌,这支壮烈的欧,这支深远的歌,这支永远属于母亲——我们的祖国的歌,让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来唱这支歌吧!”演讲本身是一种思想和激情的燃烧,用诗情画意的语言结尾,最易激起听众心中感情的浪花,给听众以极大的鼓舞和力量。

5.名言式

上一篇:历史文学常识下一篇:闽教版六年级下册英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