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教育处方

2024-05-07

中医健康教育处方(通用8篇)

篇1:中医健康教育处方

中医健康教育处方(0-12个月儿童)

日常保健

(一)饮食调养

1.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营养均衡。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4个月起及时添加辅食,8-10个月最佳断奶时期。

(二)起居调摄

1.婴儿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发育。婴幼儿衣者应寒温适宜,避免过暖。

2.婴幼儿要有足够的睡眠,注意逐步形成夜间以睡眠为主、白天以活动为主的作息习惯。

3.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

儿童常见中医保健适宜技术和方法 摩腹

主治: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位置:腹部。

操作: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环形有节律的移动的方法,称为摩法。摩3—5分钟。

捏脊

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位置:背脊正中,大椎至尾骨末端处。操作: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 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一个疗程。

中医健康教育处方(12-36个月儿童)

日常保健

(一)饮食调养

1.食物品种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食,同时进食牛奶、鱼、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多种食物,注意荤素搭配。

2.要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按时,相对定量,不多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培养独立进餐的能力。

(二)起居调摄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作息规律,定时排便。

2.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遵循古训“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一分饥与寒。”

(三)运动保健

1.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2.加强锻炼,适当运动,如跳绳、拍球等。

三、儿童饮食宜忌

1.大便干结:宜进食绿色蔬菜(芹菜、白菜、萝卜等)、水果(香蕉、苹果、火龙果等)、粗粮(玉米、燕麦等);忌食香燥、煎炸、辛辣、油腻食品。

2.腹泻:宜进食薏苡仁、山药等;忌食生冷、油腻食品。

3.食欲不振:宜进食扁豆、莲子、山楂等;忌食寒凉、煎炸、甜腻食品。儿童常见中医保健适宜技术和方法 揉足三里

主治:腹胀、腹痛、腹泻、呕吐、下肢萎软无力等。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100—300次。

揉按四神聪:增加大脑供血、醒神益智、助眠安神。

操作:用手指有节凑敲击或逐一揉按左右四神聪,再逐一揉按前后四神聪,共3分钟。

篇2:中医健康教育处方

骨与关节创伤性疾病是目前临床常见的骨伤科病变,主要包括骨折与脱位。做好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预防、治疗以及生活和饮食调理,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素质有积极的意义。

一、预防

注意交通安全,运动前做好准备运动及防护措施。老年人尽量避免爬高及在湿滑不平处行走,夜间起床时要特别注意,勿使绊倒。

二、生活调护

1、面对现实,尽快消除不良情绪,配合好医务人员尽快将病治好。

2、管理好受伤肢体的外固定器具,如夹板、石膏等。注意伤肢末端(手指或脚趾的感觉、活动、肿胀、血运等情况,若出现麻木、淤暗、肿胀较甚、疼痛加重时请及时告知医生。有时伤肢皮肤较痒,不要自行拆除外固定器具,可请医生检查处理。

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多晒太阳,饮食宜清淡,多饮水,进食易消化、高营养均衡食物。应戒烟酒。

4、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积极进行功能锻炼。方法可因伤情和个体而异,一般早期活动肢端(如握拳,中后期开始活动伤处邻近的关节。健康肢体在不影响伤肢的情况下也应多活动。

5、卧床的病人应多做呼吸及自体腹部按摩,可预防肺部感染及改善胃肠蠕动消化功能,定期翻身、拍背及揉按骨突处周围软组织,防止褥疮发生。

三、饮食调护

1、受伤早期或手术后常出现食欲较差,这时不宜进食肥腻、生冷 的食物,应进食清淡、可口的食物。有伤口者暂不进食虾、蟹、鹅、鸭等易引起身体反应的食物。

2、田七炖田鸡:田七15克,大枣5枚,田鸡200克,生姜2片。用于创伤早期。

3、祛淤生新汤:田七12克,生地30克,大枣4枚,瘦猪肉300克,用于创伤早期。

4、长骨滋补汤:党参25克,杞子15克,淮山25克,田七10克,猪脊骨500克,鸡脚100克。用于创伤中后期。

咨询电话:83654791 骨伤科饮食调养

骨折对机体创伤以后,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相对增高,需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饮食一般无明显的禁忌。为了调理消化吸收功能,保证营养的供应,需在以下方面适当注意:

1、损伤早期:此期肿痛明显,消化功能减退,饮食以清淡可口、润肠通便为原则,如豆制品、牛奶、面条、水饺、瘦肉、鱼、各类蔬菜、水果等。此期,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引起食欲不振、便秘等。

2、中期:此期肿痛已消,骨痂开始形成,宜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含丰富钙、铁、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骨头汤、猪蹄、海产品等。如食欲不振,可服用山楂花、山楂粥,以促进消化功能。

3、后期:以补充气血、强筋壮骨为原则,可在中期基础上增加动物内脏、肉桂炖鳖鱼等,全面调理人体气血功能。

咨询电话:8365479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事项

由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疗效非常显著,绝大多数病员日渐康复,但并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对各种可导致人工关节损害的动作注意防范,从而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

术后护理

1、平卧2-4周,维持下肢外展中立位、屈膝15°,坐起时床头抬高不超过45°。

2、观察患肢循环、运动、感觉,注意肢体有无肿胀或疼痛增加,以利及早发现关节滑脱,翻身时用枕头维持外展姿式,预防关节滑脱。

3、定期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注意引流液颜色、量的变化。

4、髋部不过度屈曲,术后一周不超过60°,一周后不超过90°,术后三周逐渐开始关节活动,并配合理疗和按摩。

5、一般术后10-12天拆线,4周后可下床活动。扶拐行走:

1、功能锻炼至下肢有力时方可弃拐,在外出旅游或长距离行走时,健侧扶单拐行走。

3、避免重体力活动及需髋关节大范围剧烈活动的运动项目,如奔跑、跳迪斯科等。

4、术后2个月内,应避免易导关节脱位的体位。

(1髋关节内收、内旋、半屈位;最易出现假体撞击脱位。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在髋关节内收内旋时自坐位站起的动作;避免在双膝并拢、双足分开的情况下,身体向术侧倾斜取东西、接电话等动作。(2髋关节过屈、内收、内旋位:如翘二郎腿、弯腰、穿鞋等;此外,坐厕

不宜过低。(36-8周内屈髋不要超过90度。

5、出现术侧髋关节的任何异常情况,均应及时与手术医生联系。每年定期复查X光片,保持与手术医生的联系。

咨询电话:83654791 痹症(痛风

痛风是一组长期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的异质性疾病。其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尿酸盐结晶、沉积及由此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严重者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

一、休息与卧位: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痛风急性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受累关节负重,疼痛缓解72h以后方可恢复活动,必要时患处敷药。

二、饮食:避免进食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鱼虾类、蛤蟹等海味、肉类、菠菜、蘑菇、碗豆、浓茶等,不宜用太浓或刺激性调味品,戒酒,指导病人进食碱性食物,如牛奶、鸡蛋、马铃薯、各类疏菜、柑橘类水果,使尿液的PH值≥7,减少尿酸盐结晶的沉积。

三、病情缠绵,行动不便,应保持心情愉悦,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避免情志致病。咨询电话:83654791 痹症(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炎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

自身免疫病,表现为对称性、多个周围性关节的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的过程,我国发病率0.32%-0.36%,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

健康指导:

1、类风湿关节炎应尽早、充分、合理治疗,因为此时关节炎尚有可逆性的可能,待关节软骨受到破坏时则往往不可逆的。

2、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期应行关节制动、卧床休息,而恢复期则应加强关节功能锻炼。

3、类风湿关节炎应减少富含动物脂肪之动物内脏,牛肉、羊肉、海带、海虾等海产品,花生、白酒等酸性食物,咸菜、咸蛋、咸鱼等过咸食物,辣椒、咖啡等刺激性强的食物的摄入,加强蔬菜、水果、胡萝卜、姜黄、玉米、鱼肝油等食物进食。

4、物理疗法如针灸、磁疗、中药浸泡、箱灸等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独特功效。

5、病情缠绵,行动不便,应保持心情愉悦,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避免情志致病。咨询电话:83654791 痹症(退行性关节炎

退行性骨关节病是由于滑膜关节的退变引起的以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为特征的关节病变。在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合并有自觉症状的各种疾病中,这是导致大多数人长期病废的最常见的原因。尽管退行性骨关节病在女性多见,但它可侵犯所有种族和各地区的男性和女性。

1、骨性关节炎的病人应避免长时间的站立、跪立和爬山以及爬楼梯运动,积极的休息能缓解疼痛,但长时间卧床和关节制动可导致关节僵硬及对关节的进一步损害。

2、对于肥胖患者,因嘱其减轻体重。

3、使用夹板、支架、手杖和拐杖能减轻关节的负荷,改善功能。

4、药物治疗中,长期使用止痛剂或激素内药物,应密切观察其毒副作用。

5、病情缠绵,行动不便,应保持心情愉悦,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避免情志致病。

6、骨性关节炎病人加强含钙食物的摄入,如海带、豆类、骨头汤等。

咨询电话:83654791 伤筋

1、注意休息,局部保暖,免受风寒。四肢扭挫伤者,应抬高患肢,必要时加以固定,限制活动。腰背部扭挫伤者,宜卧硬板床。

2、多食具有润肠通便、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忌辛辣肥甘厚腻之品,戒烟酒。

3、疼痛剧烈时,可给予止痛剂。

4、因疾病或疼痛等原因而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时,适当控制情绪,保持心情愉悦,积极配合治疗。

5、体力劳动或剧烈活动前,应先做好准备活动。

6、弯腰、负重、低头等活动时,注意正确的姿势和体位。

7、避免过度疲劳,平时锻炼身体,量力而行,避免发生伤筋。咨询电话:83654791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健康教育

一、术前指导

1、首先应加强患肢股四头肌的静力性收缩练习,以及踝关节的主动运动,要求股四头肌每次收缩保持10秒,每10次为1组,每天完成5-10组。

2、此外,还应教会患者如何使用拐杖行走,为术后执杖行走作准备。

二、术后康复训练

(一术后1周内:

1、手术当天:维持关节功能位,用石膏托板固定膝关节,并保持足高髋低位。

2、术后第2-7天,患肢做肌四头肌静力性收缩,每次保持10秒,每10次为1组,每天10组。

3、患者坐于床上,患肢做直腿抬高运动,不要求抬起高度,但要有10秒左右的滞空时间。

4、做患侧踝关节的背屈运动,使该关节保持90°,并做该关节的环绕运动重复15次,每天完成2-3次。

5、应用维持被动运动机给予患肢在无痛状态下的被动运动,起始角度为0°,终止角度为20°。在2min内完成一个来回,每天4小时,在1周内尽量达到或接近90°。

6、患肢局部理疗。

(二术后第2周:

1、重点加强患侧肢体不负重状态下的主动运动,改善关节主动活动范围。

2、进一步加强患肢直腿抬高运动。

3、鼓励病人下床,前半周在石膏托板作用下,在平行杠内练习站立,此时重心在健侧,患侧不负重触地;后半周,重心逐渐向患侧过渡,直至解除

石膏托板,直立于平行杠内。

(三术后第3周:继续主动直腿抬高运动巩固以往训练效果,恢复患肢负重能力,加强行走步态训练,训练患者平衡能力,进一步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四术后第4周-3个月:重点进一步加强提高第3周的效果,增加患肢活动范围及负重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咨询电话:83654791 上肢骨折

常见于: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骨折、桡骨下端骨折等。

一、健康指导

1、上肢骨折一般应使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腕关节背伸30°、前臂中立位、手半握拳、拇指对掌位,三角巾悬吊。

2、锁骨骨折患者在卧床休息时,应肩胛区垫高,以保持两肩后伸。

3、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在仰卧时,头部稍抬高,患肢垫高与躯干平行,避免肩关节前屈或后伸。帮助患者坐起时,应托扶背部及健侧肩部,以免引起患侧疼痛。

4、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5、因疾病或疼痛等原因而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时,适当控制情绪,保持心情愉悦,积极配合治疗。

6、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二、饮食指导

1、损伤早期:此期肿痛明显,消化功能减退,饮食以清淡可口、润肠通便为原则,如豆制品、牛奶、面条、水饺、瘦肉、鱼、各类蔬菜、水果等。此期,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引起食欲不振、便秘等。

2、中期:此期肿痛已消,骨痂开始形成,宜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含丰富钙、铁、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骨头汤、猪蹄、海产品等。如食欲不振,可服用山楂花、山楂粥,以促进消化功能。

3、后期:以补充气血、强筋壮骨为原则,可在中期基础上增加动物内脏、肉桂炖鳖鱼等,全面调理人体气血功能。

咨询电话:83654791 下肢骨折

常见于: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髌骨骨折、胫腓骨干骨折、踝部骨折等。

一、健康指导:

1、下肢骨折一般应使髋关节屈曲15°、外展20°、膝关节屈曲15°、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位。(2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内收。(3协助患者坐起,深呼吸并拍打背部,预防肺部感染。(4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骨折。

(5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能和身体的协调性,防止骨质疏松,减少骨折发生。(6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7指导患者定时更换体位,定时排便习惯,预防便秘。(8去除牵引和外固定后,鼓励患者尽量使用拐杖,防止负重再跌仆。(9因疾病或疼痛

等原因而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时,适当控制情绪,保持心情愉悦,积极配合治疗。(10定期到医院复查。

二、饮食指导

1、损伤早期:此期肿痛明显,消化功能减退,饮食以清淡可口、润肠通便为原则,如豆制品、牛奶、面条、水饺、瘦肉、鱼、各类蔬菜、水果等。此期,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引起食欲不振、便秘等。

2、中期:此期肿痛已消,骨痂开始形成,宜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含丰富钙、铁、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骨头汤、猪蹄、海产品等。如食欲不振,可服用山楂花、山楂粥,以促进消化功能。

3、后期:以补充气血、强筋壮骨为原则,可在中期基础上增加动物内脏、肉桂炖鳖鱼等,全面调理人体气血功能。

咨询电话:83654791 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法

全身各关节、肌肉等通过合理的运动,起到理气活血、舒筋活络、强壮筋骨的作用,以加速骨折愈合,恢复肢体功能的锻炼方法。

一、骨折早期:伤后2周以内。此期患肢肿胀疼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舒缩运动。原则上骨折部上、下关节不可活动,身体其他部位均应进行正常活动。此期进行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

1、上肢:整复固定后,即可鼓励患者做握拳及手指屈伸活动,腕关节做轻度背伸掌屈活动。根据骨折部位,做骨关节伸屈和提肩活动。

2、下肢:整复固定后,即可鼓励患者做脚趾自主活动、踝关节背伸和扩屈、股四头肌舒缩活动、髌骨按摩等每日3~4次。牵引患者,可酌情嘱其手拉吊环,做收腹提臀动作。

二、骨折中期:伤后2周,局部肿胀消退,疼痛减轻,骨折端已较稳定,骨痂开始生长。此期锻炼的形式除继续增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逐步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伤后5~6周,骨折部有足够的骨痂时,可以进一步加大关节活动的幅度,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但仍应注意限制不利于骨折连接和国定的活动。

1、上肢:鼓励患者做握紧拳头,做自主性关节屈伸活动,可由一个关节开始,继而几个关节协同锻炼。并可放下悬吊带,自主抬举上臂。

2、下肢:鼓励患者练习患肢足部轻度蹬床及直腿抬举动作。牵引者,可练习双手拉吊环,健肢逐步负重锻炼。小夹板外固定的患者,鼓励并协助患者扶双拐下床,做患肢逐步负重锻炼。

三、骨折后期:骨折临床愈合后,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的范围和肢体正常力量。

此期上肢可鼓励做力所能及的轻微工作,使关节得到全面的锻炼。下肢扶双拐者,应逐步改成单拐,继而弃拐行走,并逐步增加摆腿、蹲下起立及旋转摇膝等动作。

咨询电话:83654791 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法

全身各关节、肌肉等通过合理的运动,起到理气活血、舒筋活络、强壮筋骨的作用,以加速骨折愈合,恢复肢体功能的锻炼方法。

一、骨折早期:伤后2周以内。此期患肢肿胀疼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舒缩运动。原则上骨折部上、下关节不可活动,身体其他部位均应进行正常活动。此期进行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

1、上肢:整复固定后,即可鼓励患者做握拳及手指屈伸活动,腕关节做轻度背伸掌屈活动。根据骨折部位,做骨关节伸屈和提肩活动。

2、下肢:整复固定后,即可鼓励患者做脚趾自主活动、踝关节背伸和扩屈、股四头肌舒缩活动、髌骨按摩等每日3~4次。牵引患者,可酌情嘱其手拉吊环,做收腹提臀动作。

二、骨折中期:伤后2周,局部肿胀消退,疼痛减轻,骨折端已较稳定,骨痂开始生长。此期锻炼的形式除继续增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逐步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伤后5~6周,骨折部有足够的骨痂时,可以进一步加大关节活动的幅度,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但仍应注意限制不利于骨折连接和国定的活动。

1、上肢:鼓励患者做握紧拳头,做自主性关节屈伸活动,可由一个关节开始,继而几个关节协同锻炼。并可放下悬吊带,自主抬举上臂。

2、下肢:鼓励患者练习患肢足部轻度蹬床及直腿抬举动作。牵引者,可练习双手拉吊环,健肢逐步负重锻炼。小夹板外固定的患者,鼓励并协助患者扶双拐下床,做患肢逐步负重锻炼。

三、骨折后期:骨折临床愈合后,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的范围和肢体正常力量。

此期上肢可鼓励做力所能及的轻微工作,使关节得到全面的锻炼。下肢扶双拐者,应逐步改成单拐,继而弃拐行走,并逐步增加摆腿、蹲下起立及旋转摇膝等动作。

咨询电话:83654791 病友,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您的主管医师是,本病区科主任是鲁建国,护士长是张玉华,联系电话83654791,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您目前的中医诊断为: 现阶段为您用的药物有: 休息饮食指导: 病友,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您的主管医师是,本病区科主任是鲁建国,护士长是张玉华,联系电话83654791,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篇3: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处方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

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苏州市立医院中医科张筱文主任治疗慢性胃炎的处方1211张。

1.2 方法

将1211张处方用药进行统计, 统计单味药使用率, 药对使用率, 寒凉药、温热药使用比例, 理气药、消食药、活血化瘀药使用比例。

2 结果

在1211张处方中, 药对使用比例:川楝子-延胡索药对为489次, 43.6%;蒲黄-五灵脂 (失笑散) 454次, 37.5%;六曲-山楂药对为203次, 占16.8%。

以使用率在10%以上的药物有34种进行统计:以药性分类, 温热药占50.1%, 寒凉药占32.4%, 平性药占17.6%。以中医临床中药应用分类, 占比例较高的依次是:理气药占23.5%, 补益药占20.6%, 消食药、利水渗湿药分别为11.8%, 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分别为8.8% (表1) 。

3 讨论

从药性使用分析, 温热药的比例达到50%, 显著高于寒凉药的比例, 提示医者在治疗胃炎类疾病时以温为主, 辅以寒性药物。根据药物应用的种类分析, 理气药、补气药选用较多, 其次为消食药、利水渗湿药, 最后是清热药、活性化瘀药等, 胃肠疾病理气药理应首选, 而补气药的选用较多则反映了胃肠疾病病程日久导致功能不足的现象比较普遍。

从单味药看, 99.4%的处方选用甘草 (生品或炙品) , 无论生品还是炙品, 甘草均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的作用, 生品长于泻火解毒, 炙品长于补益。60%的处方选用有理气作用的枳壳;56.5%的处方选用了具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的生麦芽;50%以上的处方选用了疏肝作用的薄荷梗;40%的处方选用了具有化瘀作用的川楝子、失笑散、片姜黄, 而川楝子兼有舒肝、行气止痛作用, 失笑散兼有止血作用;50%的处方选用了生白芍, 白芍虽为补血药, 但在本病的治疗中主要用其平肝止痛的作用。在统计的处方中, 补气药除甘草外, 使用最多只有白术、太子参, 此两种药均有补脾益气作用, 白术兼有燥湿利水作用;太子参兼有生津作用。

从药对上分析[1], 川楝子-延胡索药对使用率达到43.6%, 川楝子善疏肝、清肝、理气止痛, 延胡索温助气行而活血, 行血中之气滞而止痛, 两药合用共奏疏肝、行气、泄热之效, 尤善于止痛。蒲黄-五灵脂 (失笑散) 药对使用率为37.5%, 该药对具有通利血脉, 祛瘀止痛作用。六曲-山楂药对使用率为16.8%, 二者为相须配对, 可增强消食除积、破滞除满之力。

综上所述, 医者治疗胃炎的基本用药特点是理气健脾、缓急止痛、化瘀止血。

一般认为, 无论浅表性胃炎还是萎缩性胃炎, 抑或其他胃炎, 均属中医“胃痛”、“心下痞满”等范畴[2,3]。其病机为气机郁滞、胃失所养, 由于病程日久, 后期常见脾虚、肾虚等证。根据中医“久病气虚致瘀”、“久病必瘀, 久病入络”、“气滞血瘀”等理论, 本病的后期阶段常伴有瘀血及出血现象。因此医者在治疗胃炎时采取了理气、健脾、缓急、化瘀止血的治法, 这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 因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从现代药理分析[4], 使用率比较高的药物共同体现了解痉、助消化、抗炎、镇痛、抗溃疡、化瘀止血等作用。这与西医治疗胃炎类疾病有着较多的相似之处, 然而从疗效看, 前者明显要优于后者。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特点。方法 收集苏州市立医院北区中医门诊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治疗慢性胃炎的1211张处方, 统计单味药、药对及寒热药的用药比例。结果 理气药、补益药使用相对较多, 温热药的比例显著高于寒性药。药对使用以川楝子-延胡索为最高 (43.6%) , 其次分别为蒲黄-五灵脂 (37.5%) 、六曲-山楂 (16.8%) 。单味药的使用率在50%以上的药物有:生甘草、枳壳、生麦芽、薄荷梗。结论 苏州市立医院中医科治疗慢性胃炎基本的用药特点理气健脾、缓急止痛、化瘀止血。

关键词:慢性胃炎,中医治疗,处方分析

参考文献

[1]胥庆华, 刘丽云, 赵瑞华等.中药药对大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6:299-383.

[2]刘雪琴.阴火论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探析[J].天津中医药, 2010, 27 (1) :37-38.

[3]韩丽华, 张庆荣.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医辨证治疗[J].吉林中医药, 2008, 28 (2) :100-101.

篇4:中医元素需反思中医处方渐失……

恢复传统中医处方的精华,更能彰显中医药特色

医生书写病案(古称脉案)和开具处方,是医生诊疗活动的文字表达。换句话说,医生书写病案、开具处方的过程,就是四诊信息收集、分析把握病机、立法处方用药思辨的轨迹记录,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医生的学术素养、诊疗技艺和临证水平。

由于现行医院信息化管理模式和无纸化办公的推进,外加中医的医药分家现象十分严重,大多医生已不关心自己处方所开出药物的质量、产地、规格、炮制、煎服法等了,中医处方已渐失中医元素。这种现象所带来的弊病是严重影响临床疗效,值得反思。

国医大师干祖望早年曾写过一篇题为《中医处方上逐渐消失的字》的文章,文中指出,大概从明代中叶開始,医生处方时每味药至少要写3个字,讲究的为4个字,内容涉及药名之外,还冠之以炮制、产地、规格、质量以及角注、特殊处理、煎煮方法等要求的字,可惜这些中医处方上常用的字,在现今的一些中医看来,可能会“莫明其妙”。

传统处方反映了医生的思辨

笔者跟随顾植山老师抄方及整理先生医案时,发现其处方依旧保持传统特色,坚持在药物前“冠之以炮制、产地、规格、质量以及角注特殊处理、煎煮方法等要求的字”。顾植山认为,处方上写三个字或四个字,实际上反映了医生处方过程中的思辨,以及对药物品种与疗效、煎服方法与疗效关系的掌握。如处方牛膝,是川牛膝还是怀牛膝;旋覆花带毛绒,代赭石粉状,具有刺激性,需要包煎;杏仁、桃仁等不经过打碎药性不宜煎出;还有葛根这味药物,浸泡一夜内部都不能析透,煎煮后内芯甚至还是干的,严重影响疗效,应打碎先煎去沫;还有的药需要炒炭存性,加强止血功效,有的需醋炙加强活血;麻黄,需要不需要先煎去沫以缓麻黄发汗之猛烈,都要通过在处方上以前缀或角注形式写出,就需要认真分析思考。

传统处方体现中药品种要求

顾植山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说“譬如你到饭店去点菜,就点鱼,是鲢鱼、鲫鱼还是鳜鱼呢?做法是清炖、红烧还是糖醋呢,这些应该要说清楚吧,开方不也是一样吗?你开五味子这味药,五味子有南北之分,北五味子,又叫辽五味,为传统正品,品质优良。南五味子,为五味子副品,品质较次,这你需要说清楚吧。”

一些年轻医生,开始对写处方用3个字或4个字表示好奇,在没有了解其内涵后,有时为了凑字数,有的甚至胡编乱造,有的人则认为没有必要,沽名钓誉,故弄玄虚。

如冠以地名者,有的是品种要求,如沙参、五味子、细辛等均有南北之别;对于肉苁蓉,有酒苁蓉,咸苁蓉,淡苁蓉,还有黑豆制的苁蓉等不同。再如沙参,虽在古代医学文献中,只有一种,即南沙参。至清代《本草纲目拾遗》《本经逢原》两书问世以后,始将沙参分为南、北两种。南沙参偏于清肺祛痰、而北沙参偏于养胃生津。再看看瓜蒌这一味药,根据用药部位不同,分为瓜蒌皮、瓜蒌仁、全瓜蒌,三者功效与主治有所差异。瓜蒌皮即瓜蒌除去瓤及种子的果皮,能清肺化痰、行气宽胸;瓜蒌仁即瓜蒌的种子,具有润肺化痰、润肠通便的功效;全瓜蒌皮、仁合用即为全瓜蒌,全瓜蒌除兼具皮、仁二者的功效,还能消肿散结,可用于治疗乳痈肿痛。

传统处方体现中药产地要求

对产地有要求的,顾植山处方上常有:“潞”党参(指产于潞州的党参,为道地药材);“滁”菊花(指产于滁州者);“宣”木瓜(产于安徽宣州,为道地药材);“苏”薄荷(产于江苏);“霍”石斛(安徽霍山),“建”泽泻(福建的道地药材),“云”茯苓(云南的茯苓为茯苓中上品),黄芪有“北”黄芪,“箭”黄芪(指产于甘肃定西,山西绵山等地者),川“雅”连(产于四川洪雅地区的黄连);“苏”薄荷、“苏”芡实(产于江苏)“广”陈皮(产于广东);杭白芍(浙江杭州),“川”桂枝(产于四川);“怀”山药(产于河南怀庆地区),等等。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在冠名产地时还需深入了解冠名某地的意义,及时吸收中药材鉴定方面的新知识,譬如射干与川射干,习惯认为带有地区标识的多为道地药材。新版2010《中国药典》中将川射干列为正品。而我国最早的本草文献《神农本草经》下品中分别列有射干、鸢尾两个药物。川射干用的是鸢尾科。《本经》载“鸢尾,味苦平,主蛊毒邪气,鬼注,诸毒,破癥瘕积聚,去水,下三虫。生山谷,射干。味苦平。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急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一名乌扇,一名乌蒲。生川谷。”如写上川射干,则此射干已非彼射干也。

——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

篇5:中医门诊病历处方格式

门(急)诊初诊病历书写模板(仅供参考)

主诉:

病史:(现病史、有意义的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等);(体现中医四诊情况)

体查:(阳性体征、必要的阴性体征)辅查:

初步诊断:(中西医诊断)处理意见:(中西医治疗)

医师签名:

注:根据2010年版《中医病历书写规范》及“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要求:①中医门诊病历中须体现中医四诊内容;②主病或主症须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处理意见中须写出具体方、药);③理法方药须一致;④中成药须辨证使用。

示例二:

门(急)诊复诊病历书写模板(仅供参考)

主诉:

病史:(上次诊治后的情况;上次建议检查的结果);(体现中医四诊情况)体查:(记录原来阳性体征变化和新的阳性体征及必要的阴性体征)辅查:

诊断:(中西医诊断)处理意见:(中西医治疗)

医师签名:

注:根据2010年版《中医病历书写规范》及“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要求:①中医门诊病历中须体现中医四诊内容;②主病或主症须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处理意见中须写出具体方、药);③理法方药须一致;④中成药须辨证使用。

示例三:

中医专家门诊病历书写模板(仅供参考)

主诉:

病史:(体现中医四诊情况)诊断: 治则: 方: 药:

医师签名:

篇6:中医健康教育处方

第一部分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

3.2.4上级医师正确指导下级医师进行中医药诊治工作。(5分)

抽查本年度5份归档病历。

3.2.5及时开展病历讨论,提高中医诊治急危重症、疑难病的水平。(5分)

抽查5份讨论病历。

3.3.3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4分)

抽查3份运行或归档病历。

3.3.5手术科室制定至少1个常见病种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手术病例能正确配合使用中医药治疗。(4分)查阅相关资料,抽查5份手术病历。

3.4.3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4分)

抽查2个科室,每个科室抽查2份运行或归档病历。

3.5严格执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符合《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25分)

抽查近1年10份归档病历,抽查近1年20张门诊饮片处方。3.6严格执行《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2分)

抽查近1年10份归档病历(辩证使用中成药或中药注射剂),抽查近1年20张中成药处方(合理配伍,符合联合用药原则,使用剂量、用法正确)。

3.10.2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60%;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30%。(7分)3.10.3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人次的比例≥50%。(2分)

查阅上年度统计资料,并抽查核实。查评审前一年度报表;评审当月某天的处方,也许再抽查另一天。(中成药和西药在一张处方按中药处方计算,计算时分别记录中药处方和处方总数)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

4.1.5专科诊断水平和中医疗效水平较高,中医辨证论治准确率达到100%。(6分)

查阅10份病房运行病历或10份门诊病历。4.3.3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6分)

抽查3份运行病历。

4.4.3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在专科临床中得到应用。(4分)查阅相关资料,检查代表性2份病历。第五章、中药药事管理

5.3.4毒性中药饮片、按麻醉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管理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2分)

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考查,并抽查10张毒性中药饮片、按麻醉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处方。

5.3.5建立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严格处方的审核和调剂复核,调剂复核率100%,每剂重量误差应在±5%以内。(5分)

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考查,并抽查1日中药饮片处方和调剂后的

中药饮片处方20剂。

5.7.2建立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和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制度,按规定报告中药不良反应。(2分)

查阅相关资料,并抽查2份病历。第六章、中医护理

6.2.1制定中医护理常规并组织实施.。6分)现场抽查2个病区的相关资料。

6.2.3在入院评估等资料中,体现辩证施护内容。(4分)

抽查2份相关记录,并实地考查。第二部分、患者安全

2.1.1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等)管理。(3分)

查阅相关资料,随机抽查评审前1年至少两个科室归档病历 5份。

2.2.1建立手术安全核查、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3分)

查阅相关资料,抽查5份三步安全核查记录,并现场考查。第三章、医疗质量

三、(一)临床检验质量管理

3.3.1.4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5分)

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考查并抽查10份检验报告单。

(二)医学影像质量管理

3.3.2.3.1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及时、规范,有审核制度与流程。(3分)

抽查近1年X线影像、超声检查各1份报告和片子。

四、(一)手术治疗管理

3.4.1.2.实行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制定诊疗和手术方案,落实患者知情同意管理的相关制度,并记录在病历中。(5分)

查阅相关资料,抽查近1年3份手术病历(不同科室)。3.4.1.3.1有重大手术(包括急诊情况下)报告审批制度,制定需要报告审批的手术目录。(3分)

查阅相关资料,并抽查近1年3份重大手术病历。

3.4.1.4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选择与使用时机符合规范。有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规范。(3分)

查阅相关资料,并抽查近1年3份手术病历(不同科室)。3.4.1.5.1术后首次病程记录于术后及时完成,手术主刀医师在术后24小时内完成手术记录(特殊情况下,由第一助手写,主刀签名)。(3分)抽查近1年3份手术病历(不同科室)。

3.4.1.5.2手术后标本的病理学检查有明确的规定与流程;送外院病理有协议和工作机制完善;肿瘤手术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送检率100%,明确术后诊断,并记录。(2分)

查阅相关资料,并抽查近1年3份手术病历。

(二)麻醉治疗管理

3.4.2.2实行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制定治疗计划、方案,风险评估结果记录在病历中。(4分)

查阅相关资料,并抽查近1年3份手术病历(不同科室)。3.4.2.3履行患者麻醉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治疗风险、优点及其它可能的选择)。(2分)

抽查近1年3份手术病历(不同科室)。

3.4.2.4.2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麻醉的全过程在病历、麻醉单上得到充分体现。(2分)

抽查近1年3份手术病历(不同科室)

3.4.2.4.3有麻醉效果评定规范与流程,并按规定进行麻醉效果评定。(2分)

查阅相关资料,并抽查近1年3份手术病历(不同科室)。

(四)输血管理

3.4.4.1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时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要,无非法自采、自供血液行为。(2分)

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考查,抽查5份运行或归档输血病历。3.4.4.2.2执行输血前相关检测规定,输血前向患者及其近亲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风险,并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2分)抽查5份运行或归档的输血病历。

3.4.4.3.2制定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制度与流程。(1分)

查阅相关资料,并现场考核1名医务人员,抽查3份运行或归档输血病历。

3.4.4.3.3制定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与实施情况记录。(1分)

查阅相关资料,并抽查3份运行或归档输血病历。

五、病历质量管理

3.5.4.2建立出院病案信息的查询功能.(1.5分)实地考查,并抽查近1年3份归档病历。第四章、药事管理

4.2.1医师处方签名或签章式样应留样备案,医师在处方和用药医嘱中的签字或签章与留样一致。(2分)

查阅相关资料,并抽查上年度处方10张。

4.2.2……处方书写规范完整,开具处方全部使用规定的药品通用名称……。处方用量和麻醉、精神等特殊药品开具符合规定。(4分)

抽查近1年50张西药处方(含麻、精药品处方20张),并抽查3份使用麻醉药的门诊病历。

4.3.3医院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并检查落实情况。(2分)查阅相关资料,并抽查20张抗菌药物处方。

4.4有药物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按照规定报告药物不良反应。(4分)

篇7:中医健康教育处方

茶饮”处方

2013-4-6 5:04:19来源:2013年04月05日 15:37:19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4月5日电(记者李亚红)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近日公布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并建议高危人群必要时,可采用“中药代茶饮”进行预防。

北京市中医局表示,北京市一旦出现H7N9禽流感流行趋势,将启动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中医药预防的高危人群包括:从事禽类宰杀、贩运、烹饪的人员及其他与禽类及禽产品密切接触的人群;儿童、高龄老人、有慢性基础疾病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

北京市中医局制定的中医药预防方案,除提示人们尽量减少与禽类接触,家庭食用禽肉、禽蛋应充分洗净、煮熟外,还明确提出必要时高危人群可以采用“中药代茶饮”进行预防。

“中药代茶饮”处方一:适合3至12岁儿童,组成是芦根10g、连翘3g,每日1剂,开水浸泡。处方二:适合成人,组成是白茅根5g、藿香3g、菊花3g、北沙参5g,每日1剂,开水浸泡。高龄体弱,慢性病气虚人群可加用玉屏风散。

篇8:中医健康教育处方

关键词:名中医,处方,基层中医人员,培养

中医处方, 特别是名中医的处方, 除了具备处方的一般性能外, 还具有特殊的价值和重要的功能。然而, 长期以来名中医处方的价值和功能, 特别是在培养城乡基层中医人员, 提高他们业务技术水平上的作用没有得以充分体现和利用。随着中医药进社区和城乡基层中医事业的发展, 名中医处方的价值, 特别是其在培养城乡基层中医人员中的重要性, 越来越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本文通过论述名中医处方如何在基层中医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进行培训和应用实践的实验, 并对此进行分析评价, 在此基础上, 对名中医处方如何在基层中医人才培养上作用的发挥及应用提出对策与建议。

1 主要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 本项目首先收集了6名国家级名中医, 4名省、市级名中医的21张处方 (包括每张处方的方名、组成、功能、方解及加减应用) 及如何学习应用名中医处方和临证实践应用具体要求汇编成《名中医处方应用培训教材》。在此基础上, 于2011年4月在浙江省桐庐县举办了第一期名中医处方应用培训班, 全县乡镇及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医人员参加培训, 培训内容为探索名中医的学术思想及独特的临床经验、分析名中医处方以体会其辩证思路和加减用药, 如何临床应用和总结提高, 论文范文格式介绍等, 并对培训学员进行2次调查问卷。之后4个月, 要求参加培训的基层中医对培训中所传授的名中医处方进行临证实践应用, 并写出应用心得体会。2011年8月仍在桐庐县又举办了第二期名中医处方应用培训班 (二期培训班参加人员160余人次) 。

培训中, 3位杭州市级名中医介绍了几位国家级及市级名中医处方的临床应用特色及要点, 联系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并介绍了部分名中医的学术思想和辩证体系。部分学员还在会上交流了应用名中医处方的临证心得体会。项目组还对参加培训学员的实践应用效果及认识要求进行了调研测评。

2 问卷调查结果

2.1 接受培训前问卷68人, 培训后问卷61人, 经过实践后接受问卷57人。培训前调查有82.35%表示接触过名中医处方, 17.65%反映从未接触过。培训前后名中医处方临床应用情况及对诊疗工作的影响见表1、表2。

2.2 培训前后及实践后对名中医处方的部分认知, 见表3。

2.3 培训前, 有79.40%的学员表示应用名中医处方有困难。培训及实践后, 有57.89%的学员表示应用名中医处方仍有困难, 主要困难见表4。

其它困难包括:中医基础差, 欠缺临床带教, 基层中药房药品不齐, 年纪大难记忆及掌握, 实践机会少, 不在中医科坐诊, 认识理解有欠缺, 患者信任度不高, 掌握中医处方量少等。

2.4 在实践后培训中对名中医处方在基层中医药人员培养中的作用调查, 认为作用明显的为49.12%, 有一定作用的为50.88%, 作用不明显为0, 愿意接受 (或继续接受) 名中医处方培训的占98.25%。对于名中医处方培训方式的选择, 见表5。

另外, 许多学员还提出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 如:师承带徒和临床实践相结合, 名医现场指导, 整理名中医经验集, 制作名医视频课件, 网上交流学习, 增加名中医处方培训次数, 名医单、验方交流, 病案分析, 开展处方点评等。

3 讨论与分析

培训前接受问卷的学员中有82.35%曾经接触过名中医处方, 并且有94.12%认为名中医处方对中医诊疗工作非常有必要, 这说明名中医处方在基层中医人员中有应用需求和主观能动基础, 这是名中医处方在基层中医人员培养中能起到独特作用的基本条件。

通过名中医处方的培训教育, 对基层中医人员名中医处方认知程度的提高起到了应有的效果, 其中一些内容的认知, 如临床应用、心得体会、同行交流等, 培训后认知提高的程度显著。

培训前, 79.40%的学员感到应用名中医处方有困难。通过培训有近58%的学员表示应用名中医处方仍有困难, 主要表现为:在技术上加减应用, 专科疾病的认识, 辨证论治水平, 中医处方掌握程度, 中医基础等有欠缺;其它方面如患者信认度不高、病员少、药房品种不齐、欠缺临床带教, 不在中医科坐诊等, 说明这方面的困难是多元性的。

培训和实践后参加问卷的学员中有98.25%表示愿意接受名中医处方的培训, 100%认为名中医处方在基层中医药人员培养中的作用明显或有一定作用, 这说明名中医处方培训在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培养中是有作用的, 并且绝大多数基层中医药人员愿意参加此类培训。基层中医人员对名中医处方的培训教育方式选择, 主要集中在“名医讲课”、“名医亲临指点”和“名医带徒”。

4 对策与建议

4.1 发挥名中医处方在城乡基层中医人员培养中的作用

桐庐县对基层中医人员名中医处方的培训, 提高了基层中医人员对于名中医处方的作用、价值, 以及在人才培养的推动和防病治病的效用等诸方面的认知水平;为基层中医人员的继续教育、业务学习和技术培训创新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培训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 促进了名中医处方在基层中医人员中的应用, 也促进了基层中医人员业务水平的快速提高;挖掘了名中医处方在中医人员、特别是基层中医人员培养教育中的潜力, 为中医药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参考与启迪。因此, 建议卫生行政部门积极支持“名中医处方对城乡基层中医人员培养”这项工作, 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加以推广。

4.2 采取多重措施, 解决名中医处方学习应用中的实际困难

针对基层中医人员在名中医处方培训中所反映的实际困难,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其一, 各级领导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 要加大对中医药工作的投入和宣传, 出台相关政策, 提升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培养力度, 在中医药人员分配及中医人才引进中予以政策倾斜及给予基层医疗单位以扶持。其二, 进一步加强县级中医院的建设, 使其充分发挥区域内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的龙头作用。建立和完善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训基地, 更好地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 (包括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常规诊疗和名中医处方应用等) 的培训及推广。其三, 结合县、乡一体化建设, 加强上下联系 (包括网络及通讯等) , 采取中医药人员短期进修学习、中医继承带教、名中医及中医骨干定期指导、中医药学术交流、病案分析会诊或请教答疑, 以及县、乡镇中医药技术对口支援、新分配中医药人员规范化中医培训、定期举行各种中医药技术培训班等多种措施培养中医人才。同时, 加强县级综合性医院中医科及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的规范化建设及配套政策的落实, 完善基层中医药人员的考核机制, 促进中医药业绩考核。要建立投入、培养、考核、提高的完善机制, 促进中医药人员基础理论水平和临床诊疗水平的全面提高。其四, 将名中医处方的培训常态化、制度化。建议在基层中医人员知识技能培训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 专设名中医处方培训, 从而使名中医处方培训常态化、制度化, 使名中医处方对基层中医人员培养的“桐庐模式”更为完善和易于推广。

4.3 加强以名中医处方为主要内容的中医处方教学研究与实践

中医处方是中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中医教科书中没有专设处方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成为中医教学中的一项空白。建议加强以名中医处方为主要内容的中医处方教学研究与实践。一是充分认识到以实例论证处方的重要性, 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鼓励中医人员积极大胆的临证运用名中医处方, 并开展交流、撰写心得体会与论文等活动。二是将处方教学穿插在中药、方剂教学中, 使中医人员进一步明确中医处方, 特别是名中医处方的特殊之处, 除了了解、熟悉处方的开方规则和格式外, 必须做到辩证精当、选药正确、剂量准确、给药途径无误。

4.4 充分挖掘名中医处方的文化内涵, 培育中医人员的人文精神

中医处方, 特别是名中医处方和一切文学艺术作品一样, 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它记载了我国历代医学的昌明进步和中国医学史的渊源和发展, 反映了医学流派和中医名家不同的个性和学术特征。要引导中医人员注意探索名中医处方的风格, 了解名家临证认识疾病、处理疾病的思想方法和逻辑规律, 增进中医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 有助于中医人员深刻认识丰富多彩的中医学术流派和中医学的科学特色, 从而提高医学理论修养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学习和应用名中医处方, 还要注意从名中医处方中学习优良的处方行为, 包括历来中医名家所提倡的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系统学习等精神;正确处理症状、证候、疾病、治则、方剂、药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还要重视药物配伍以外的处方内容, 如选择适当的药物炮制方法、剂型及煎服方法, 辅助措施及服药禁忌等。此外, 提倡正确、灵活地运用名医处方, 要懂得名家随证以立方, 旨在示人以法, 并非立方以套病的道理, 因为疾病是千变万化的, 人的体质, 气候、环境也不尽相同, 因此学习名中医处方不可机械搬用。这些都是在学习名中医处方时同时要学习的处方行为。

4.5 发扬名中医处方的优点, 纠正中医处方应用中的误区

目前, 随着传统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壮大, 越来越多的人群接受并喜爱应用中医药防病治病。但据文献报道, 当前在中医处方中出现了一些误区, 主要表现一是中医处方反映重复用药日益加剧的趋势, 二是中医处方反映“量偏重”的趋势, 三是中医处方出现“大处方”的趋势, 四是中医处方中出现不恰当的中西药联合应用的趋势。由于中药价格便宜, 副作用少, 安全度高, 对慢性病作用显著等优点而前景广阔。但目前中医处方中的问题如果不加以正视和解决, 那么传统中医就难以发扬光大。有专家提出中医处方应有科学的原则, 即最好的效果, 最少的副作用, 最好的配伍, 最少的开支, 四条有机结合, 有机协调, 才是优秀的中医处方。而绝大多数名中医处方由于经过名家长期的“精雕细琢”, 是最具备以上要求的中医处方。因此, 在中医处方教学中, 以名中医处方为楷模授以学员中医处方原则规范教育, 也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蒋建刚.中医处方教学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 2004, 22 (15) :24.

[2]张绚邦.中医处方的风格和美学问题[J].新疆中医药, 1987 (1) :1-5.

[3]于友华, 陈立典.试论中医处方行为范畴及其规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8, 14 (3) :199-200.

[4]肖永华.名老中医经验继承研究现状及“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应用前景[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0年, 17 (5) :1-3.

[5]陈玉平.小议中医处方的档案化管理[J].浙江档案, 2009 (2) :54.

[6]黄东安, 陈文滨.中医处方现状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23) :3138-3139.

[7]曾令渠, 唐霞.当归四逆汤临证心得:附3例报告[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 18 (5) :625.

[8]许经川.经方临证心得3则[J].中医杂志, 2009, 50 (12) :10-11.

[9]胡协鸣, 傅立宁.运用叶天士治肠麻痹法临证心得[J].浙江中医杂志, 2010, 45 (6) :442.

上一篇:第21课三国历史故事会下一篇:高考状元地理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