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橡树作文评讲

2024-04-22

小橡树作文评讲(共10篇)

篇1:小橡树作文评讲

我看了一个故事,现在用自己的话把它讲出来:

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长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有苹果树、梧桐树、橡树、玫瑰花、栀子花,每一棵植物都长得生机勃勃。

可是,在前一段时间里,有一棵小橡树天天闷闷不乐,一个问题困扰着它:它不知道自己是谁。大家众说纷纭,把小橡树弄得困惑不已。苹果树说:“如果你真的尽力了,你就能结出又大又甜得苹果。”小橡树心想:我已经非常努力了,比你们想象的还要努力,可是还结不出苹果。它越来越伤心。玫瑰花说:“别听苹果树的。能结出玫瑰花才更好。这样很简单。”小橡树努力去开玫瑰花,还是不行。它看着玫瑰花那么娇嫩,它想:我想像别人那样子,却总是不行。

一天,鸟中的智者——雕来到这片花园里,看见可爱的小橡树闷闷不乐,就上前去打听。雕知道了小橡树的困扰后,说:“你就是你自己,永远变不成别人的样子,而且更没必要变成别人的样子。你要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说完雕飞走了,留下小橡树独自思考。

小橡树自言自语道:“我就是我自己?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突然,小橡树茅塞顿开,它闭上眼睛,终于听见了自己内心的声音:你永远都结不出苹果,因为你不是苹果树;你也永远开不出玫瑰花,因为你不是玫瑰。你就是一棵橡树,要长得高大茂盛,让鸟儿在枝头唱歌,让游人在树下乘凉,这就是你的使命。

“我要快点长大。”小橡树说。很快,小橡树长成了一棵大树,它得到了大家的尊重。

篇2:小橡树作文评讲

花园里的所有成员都是那么快乐,唯独一棵小橡树愁容满面。

可怜的小家伙被一个问题困扰着,那就是,它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能有什么用。

苹果树认为它不够专心,“如果你真的努力了,一定会结出美味的苹果,你看多容易!”

玫瑰花说:“别听它的,开出玫瑰花来才更容易,你看多漂亮。”

花园里的朋友们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小橡树按照朋友们的建议拼命努力着,但它越想和别人一样,就越觉得自己失败,越觉得自己没有用。

一天,鸟中的智者雕来到了花园,听说了小树的困惑后,它说:“你别担心,你的问题并不严重,地球上的许多生灵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我来告诉你怎么办。”

“不要把生命浪费在去变成别人希望你成为的样子,你就是你自己,可以先试着了解你自己,如果要想做到这一点,那就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话。”说完,雕就飞走了。

小橡树自言自语道:“了解自己?倾听自己的内心声音?做自己?"

小橡树听了智者的话,沉思良久,突然茅塞顿开。它闭上眼睛,静下心来,终于听到了自己内心的话:“你永远都结不出苹果,因为你不是苹果树;你也不会每年每天都开花,因为你不是玫瑰。你是一棵橡树,你的命运就是要长得高大挺拔,给鸟儿们栖息,给游人们遮阴,创造美丽的环境。你有你的使命,去完成它吧!”

小橡树顿觉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和自信,它开始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很快它就长成了一棵大橡树。

篇3:注重作文评讲,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作文评讲,评讲目标,评讲主体,评讲方式

作文评讲, 是对学生作文的优缺点和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评论、分析, 既是批改的继续和发展, 又是作文教学的总结和提高阶段, 是指导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新大纲在作文评讲的要求中指出:“评讲要肯定成绩, 抓住带有共性的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批改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 尊重学生意愿, 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讲究实效, 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

统观作文评讲的现状, 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 (1) 学生对作文评讲的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有些学生认为, 自己写了, 老师批了, 任务完成。有的学生认为作文评讲对自己写作水平的提高没什么帮助, 上评讲课的时候, 注意力不集中, 左耳进, 右耳出。 (2) 教师只注重写作, 不注重写后评讲。有些老师认为批改任务重, 耗时长, 完成一次作文批改的时间是两到三个星期, 写与评相隔的时间太长, 学生都不记得自己写什么了, 此时评讲意义已不大。有的教师认为, 作文教学重在动笔, 理论可讲可不讲。 (3) 教师注重评讲, 但面面俱到, 重点不明, 效果不佳。

作文评讲的目的、任务是引导学生体会自己习作的成功之乐, 是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探索习作的有效途径、提高写作质量。要想达到新大纲在作文评讲这方面提出的要求, 实现作文评讲目的, 完成作文评讲的任务, 就要切实提高作文评讲的效率, 我认为, 重在夯实基础。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

一、评讲目标要明确

人生无目标, 不容易取得成功。作文评讲, 目标不明确, 就会重点不明, 主次难分, 影响评讲效果。写作要求与评讲目标关系密切, 一般而言, 写作要求即评讲目标, 所以在批改作文时, 可以依照评讲目标进行批改, 评讲目标不宜设立过多, 一般一到三个便可, 以免加重批改负担, 延长批改时间, 从而贻误评讲时机, 造成评讲效率低下。确立评讲目标, 其实就是为学生写作指明他们要努力的方向。讲评习作时, 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让目标贯穿评讲的全过程, 以求突出此目标, 让学生明白这个目标是他们今后要努力追求和实现的。

比如在指导写人叙事类作文时, 评讲习作前, 首先让学生回顾一下写作要求: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性格。然后明确告诉他们, 这次写作要求就是评讲目标。在示评引路、自评自赏、再次修改的过程中, 学生认识到多种描写方法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继而便对自己写作中的不足之处有了修改的动力, 描写方法渐趋多种化, 还把它作为日后自己努力的方向。如可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人物描写方法, 有了明确可行的目标对照衡量, 学生的习作评讲有效果、修改有依据。所以, 在作文教学中紧扣目标, 才能更有效、更扎实地满足习作的要求。

又如指导写议论文, 评讲时, 引导学生回忆写作要求:观点要明确;事例要典型, 有说服力。当学生有了这些更明确的、印象更深的指引, 对照自己的习作, 他们会更明白自己文章的不足之处在哪里。

目标的确立可以适当采取“因材施教”, 即面对不同写作基础的学生, 讲评目标可以略有不同。布卢姆说:“只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适合其特点的帮助。一个学生能够学得好, 其他学生也能够学好;学生的差异主要在速度, 不在智力。”这句话说明了方法正确的重要性, 也说明教师评讲时目标要明, 方法可异。

二、评价主体共同参与

传统的作文评价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文章做出评价, 肯定与表扬仅属于少数同学, 大多数同学在教师的点评中体验到的只是写作的结果, 也就是说, 评价的主体太过单一, 学生对自己的习作没有发言权, 听课积极性不高, 评讲效率低下。

鉴于此, 作文评讲应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尽量让学生参与作文评讲。教师可建立一个自身评价、生生评价、组内评价、组外评价、师生互评相统一的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他们体会到作文评讲的快乐与激情, 让学生在习作后能进行信息和情感的交流, 在交流中拓展思维空间, 互补个性差异, 促进探究热情。若能做到这样, 评讲效率肯定就会得到提高。

如在《我的××》作文中, 很多同学对人物做了肖像描写, 写眼睛用“炯炯有神”、“水汪汪”或“暗淡无光”等词语形容。当然, 这总比不用这些词语去描写眼睛要好很多了, 但是千人一眼, 好像用同一个模板复制出来的一样, 这样就把各具神态的不同类型的人的眼睛写俗了。我结合学习过的《列夫·托尔斯泰》引导学生:茨威格用“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写他观察的广度;用“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写目光的锐利;用“这对珠宝有魔力, 有磁性, 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 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写他对社会生活的准确表现;用“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 因为锋刃无情, 直戳要害, 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写他的批判深刻而准确;用“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 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 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写他的不幸遭遇。

然后叫个别学生对照老师的引例进行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结束之后, 请同学分组讨论, 之后请每组选出一篇较为优秀的习作用于展示。再请组外的其他同学评议, 说精彩道不足, 提建议谈设想。最后将学生的评价总结与老师对学生此次习作的评价结合起来, 指出文中突出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这种做法既点燃了学生的评论激情, 又为习作修改提供了动力。众人拾柴火焰高, 有了评价主体的共同参与, 评讲效率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三、评价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作文评价都是趋于一种模式, 先是教师分析学生此次习作的达标情况, 然后选一佳作进行宣读, 最后提出改进和努力方向。这种评价方式单调枯燥, 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效果自然不佳, 所以在评价方式上要力求多样化。

1. 自评式评价

这种评价是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文章做出评价。学生自己写的文章, 他明白写了些什么, 他们会说有所依, 答有所据。因为学生能力有限, 评价水平不会很高。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出回答, 当然“某些方面”应为此次习作要求的重点方面, 即评价目标。学生在教师的目标指引下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评价, 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明确了自己文章的优点和不足, 又增强了作文评讲的效果。

2. 比较式评价

没有比较, 就没有优劣高下。比较式评价是拿两篇或两篇以上具有对照或反衬效果的文章, 置于同一标准下———评价目标进行分析比较, 让学生明确孰优孰劣, 达到评价及改进目的。如张三和李四两人的文章, 通过比较, 学生会明白谁的开头好, 谁的结尾简不简洁, 扣不扣题, 谁对人物的刻画较细致传神, 谁的中心较明朗, 等等。比较评价后, 让学生本人或其他同学做出一定的修改, 再由教师点评, 这样可以达到一箭多雕的效果———既表扬了文章写得好的同学, 又让文章写得较差的同学增长了知识, 还对其他同学起到借鉴的作用, 更减轻了教师批改的负担。

比较式评价, 能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愉悦, 有助于学生习作的精益求精, 并且养成积极主动修改习作的习惯。

3. 范文式评价

范文式评价是拿优秀例文做对照参考标准, 使学生明白自己的文章与好文章的差距及努力的方向。范文式评价与比较式评价有相似之处, 但对照范围较集中, 即一切向好的看齐。

鲁迅说:“要描写一个人, 极省俭的方法就是描写眼睛。”我告诉学生, 只有深入观察生活, 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来, 并用《列夫·托尔斯泰》、《祝福》等这样的优秀范文给学生评讲有关刻画人物的作文, 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启发性。学生作文在结构、语法、修辞、选材、拟标题等方面的问题, 我都常用范文进行比照, 让学生发现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 进而取长补短, 夯实了评讲的效果。实践证明, 范文式评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文评讲方法。

西汉著名辞赋学家杨雄说:“能读千赋, 则善为之矣!”杜甫则称:“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程端礼说:“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这些都强调了读与写的密切关系。可见, 将所学与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范文学习的兴趣, 而且在读评结合中完成了由借鉴到升华的转化。

在作文评讲中, 重在夯实基础。教师应充当“主持人”, 起引导、点拨、归纳的作用, 让学生来扮演主角, 让他们见仁见智, 各抒己见。这种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评讲方式, 不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作文评讲的积极性, 一扫过去的沉闷与抑郁的现象, 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切实提高了学生的鉴赏和写作能力。

叶澜教授在《生命·实践教育》中说:“教师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对待工作, 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欢乐, 使教师真正成为令人羡慕和富有内在尊严的职业, 成为充满人类智慧和人性光辉的职业。”那么, 语文教师在作文评讲上得用创造的态度, 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 帮助学生达到新的高度, 使作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伯石.写作与作文评改.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6.

[2]首都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报刊社, 2004 (八) .

[3]韩湖初, 陈良运.古代文论名篇选读.中国古籍出版社, 1998.7.

篇4:作文评讲浅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A-0037-02

作文评讲是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说和总结,其目的是综合分析学生作文中的主要优缺点,提升到规律上来认识和评述,以便学生举一反三,最终提高作文水平。作文讲评是作文指导的升华,是一个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为学生今后作文指明了努力方向。

一、专题的单一性

由于受时间等因素的制约,想通过一次评讲解决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既要考虑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训练重点及本次作文指导要求的重点,又要结合实际情况,集中解决一两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提倡“重锤敲打”,切忌面面俱到。这样就可以使师生集中精力,确保讲评效果。

例如,为使学生掌握记事的基本方法,讲评《童年趣事》一文,笔者以“根据中心选取典型材料”为专题,解决材料的庞杂与单薄的问题;讲评《我的老师》一文,以“外貌描写与人物特点”为专题,解决“貌似神离,千人一面”的问题;讲评《班级小能人》一文,以“人物言行与个性特点相统一”为专题,解决言行描写无个性、简单化的问题;讲评《自我介绍》一文,以“逼真的心理描写”为专题,解决心理描写粗糙、不切实际的问题。这样将学生在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化整为零,确保了训练重点的逐一落实,从而体现了作文评讲的针对性和有序性。

二、形式的多样性

作文评讲的形式要做到多样化,这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讲评效果的重要条件。为此,笔者根据评讲专题,采用以下五种形式:

一是对比性评讲。即运用对比的方法把优秀作文和问题作文,范文和学生作文,原稿和修改稿,整篇文章和片段等作对比进行评讲,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在分析对比中获取方法,培养能力。

二是欣赏性评讲。选择优秀作文或片段进行深入分析,以典型指导一般。

三是挖掘性评讲。选择学困生的作文(或片段),引导学生“沙里淘金”,挖掘闪光点,同时指出其不足,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

四是鞭策性评讲。选择优秀生的作文或片段,围绕专题引导学生挑“刺”,使优秀生认识自身之不足,以鞭策先进。

五是展览性评讲。期中和期末将学生的优秀作文或片段编辑成小报,大家共同品鉴优秀作文,相互交流心得体会,使展览性评讲成为“小作家”的“颁奖盛典”,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不竭的动力。

三、语言的激励性

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作文评讲是对学生作文作出的公开评价,影响到学生的自尊心和写作积极性,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恰当表扬,慎用批评,坚持正面教育,对每个学生给予热情恳切的鼓励,帮助学生增强作文的兴趣和动力。笔者对学生的每次作文,都选取在批改中发现的优秀作文及精彩片段,在班上用激励性的语言读给学生听;在班级板报开辟“作文园地”,供学生欣赏借鉴;将优秀作文编辑成小报《七色光》或推荐到相关报刊杂志。

对成绩优秀的学生不能一味地抬高,有时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棒喝”,要让他们感受到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对于不理想的作文,应认真分析,以发现可取之处。课上也充满信心和鼓励地向大家展示学生的点滴成功,唤起他们心灵的共鸣,能时时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也应提出善意批评,使其能面对现实,朝着所期望的目标,更加主动地努力学习。

四、方法的指导性

作文评讲和阅读教学一样,也需“授人以渔”,只有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自我评讲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评讲中的主体作用。在评讲中,笔者一般采用以下评讲程序:①引导学生围绕专题评讲一篇范文(课前抄写印发或实物投影呈现),在评讲中归纳出评讲方法。②运用上述方法各自评议同桌作文,并作记录。③小组(4~6人为宜)交流评议情况,小组逐篇再次评议,并推选发言代表。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的建议比教师的评语更直观、更易接受。学生通过互读互评,学会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听取和采纳他人的意见。④小组代表汇报评议情况,要求发言简明扼要,重点突出。⑤学生完成评讲作业。这样的评讲,可以达到评一篇,带多篇,人人参与的效果。同时增加课堂训练密度,促进信息多向传递,提高评讲效率。

五、练习的适度性

传统的作文讲评课,主要形式是师生的语言互动,鲜有学生的动笔练习。讲评中,既要有教师的巧妙点拨,又要有学生的尝试练习,教师可边评边改,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要“趁热打铁”,随时予以纠正。针对共性的问题,教师在讲评结束后可布置相应练习,让学生一练一得。如要求学生课后用同样的题目再写一篇不同角度、不同主题的文章,相信学生在语言的锤炼、思想的磨砺、技巧的驾驭上都会得以提升。教师也可要求学生用作文讲评课上学到的知识技法去修改自己或他人的文章。

六、讲评的时效性

作文讲评应当速批速评,趁热打铁。教师将作文批阅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这是提高讲评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刚刚完成作文,学生的大脑神经较为兴奋,对于作文要求和内容仍记忆犹新,他们也急于知道成绩及老师的点评。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望最为强烈,毫无疑问,此时讲评效果最佳。反之,如果时间间隔太长,学生对作文内容就会逐渐淡忘,学习的热情就会逐渐消失,最终致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

篇5:小橡树作文500字

橡树看见了这一情景,很是疑惑:我每日首在这里当护花使者,不让别人破坏它们,可花儿们都不跟我玩,反而跟不经常来的春姑娘一起玩,这是为什么呢?“不行,它们不跟我玩,我也不让它们玩。”橡树想着想着就决定这样做了,下次春姑娘来时,一定不让她进来。

又到了一个春天,春姑娘像往常一样来到了这里,可橡树居然一直挺拔地立在那里,不让春姑娘进去,无论春姑娘怎样乞求,无论花儿们怎样恳求,橡树还是下了“逐客令。”春姑娘只好伤心地走了。

橡树为自己的做法感到很自豪:春姑娘走了,现在花儿们该和我玩了吧。可橡树却没有想到,没了春姑娘的推动,胖胖的乌云大叔根本道不了这里,这里整天烈日炎炎,尽管橡树努力张开枝叶,为花儿们提供一片阴凉,单着只是杯水车薪。橡树后悔极了,她现在努力地呼唤春姑娘,可还是无济于事。

烈日下,一个死气沉沉的花园里,橡树一个人立在那里,它终于明白:每个人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大家应该相互为对方带来快乐。

★ 老橡树阅读答案

★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 路旁的橡树课文原文

★ 《路旁的橡树》语文教案素材

★ 三年级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

★ 小学生作文范文

★ 小学生作文

★ 做橡树不做小草的名人故事

★ 亲子共读故事《老橡树的愿望》

篇6:小鼹鼠和大橡树的故事

夏天的大橡树枝茂叶绿,大橡树那些宽宽大大的绿叶,象一张张绿色的大手掌,整个夏天那绿色的手掌都在蓝天下不停地挥舞着,好像在和天空里每一只飞过的鸟,地面上每一只走过的小动物招呼着。

这时,小鼹鼠会抬起头来,对大橡树说一声:

“大橡树,夏天好!”

篇7:小橡树作文评讲

高考话题作文的诞生,宣告给材料作文时代的终结和话题作文时代的到来。在过去的五年中,摒弃了千篇 一律,面目可憎的新八股,随之是涌现一大批立意灵活,个性张扬,题材丰富,文体多样等为特点的作文。加之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推波助澜,一批以韩寒

,郭敬明等为代表的少年作家横空出世,网络时代的快餐文化等的影响下。中学生作文中出现了一大批以一种新的语言表达方式:或调侃戏谑;或心灵独白;或打情骂俏;或嬉笑怒骂等。一种新的故事情节:或情感冲突;或嘲讽师长;或玩味人生等。一种新的人生态度:或玩世不恭;或亦庄亦谐;或自谑孟浪;或崇高猥琐等。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不足为奇,也不足为怪。现代的中学生不再是封闭和羞涩的。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个性各异,题材多样,体裁多变的作文怎样评讲,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下面就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在作文评讲上的一点想法。首先谈一下作文评讲的几条原则。

一, 粗批快评 趁热打铁

一篇优秀作文,不是老师批改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写出来的。以前对学生作文精批细改,讲究旁批,眉批,总评等。加上正常的教学工作,全班学生的一篇作文改下来,加班加点最迟也要两周左右。两周后再去评讲作文,学生早就对写的什么主题,什么内容忘的一干二净。费力费神而收效甚微。现在我对学生作文粗批快改,加快反馈速度,收效很好。所谓粗批,并不意味对学生的作文采取敷衍塞责的态度,而是对学生作文中所出现最明显的失误,一言两语作结,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深切要害。反馈的时间不超过一周。再在评讲的过程中再来查漏补缺,以补批改之不足。这样学生既能知晓自己的失误,又能在趁热打铁的过程中获益匪浅。

二, 随改随评 给学生惊喜

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发现优秀作文,随时可利用课前两三分钟的时间在全班朗读,时时给学生以惊喜。我们知道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发现优秀作文,我就会在全班朗读。在朗读作文的过程中,学生知道教师重视作文训练而不敢有丝毫的松怠。写出本篇作文的学生,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而更加勤奋。而其它的学生则心神向往之。例如,我布置了一篇“感受生活”为话题的作文,第二天在批改的过程中,就发现了一篇佳作。他写的是本班的一位同学在足球场上腿被骨折之后,他的父母每天背他上下教学楼,这位学生对这位同学伏在母亲的背上的笑进行了细描细绘。因为他知道他沐浴在爱河中。我朗读完这篇作文之后,学生为之动容。这就是一场无声的心灵对话。课堂随评之后,又有几位学生自动重做了本次作文。有一次记事作文的训练中,其中有一篇写的是本班的一个学生在上课中突然犯病,此病须平躺,老师为他脱衣垫在冰冷的地上,同学为他脱衣盖在冰冷的身上,这位同学对课堂中的寂静----无言的帮助,进行了回环复沓的`歌咏,让文章达到表达情感的高潮。我读完之后教室同样是一片寂静,但传来那位同学的啜泣声。这就是文章的魅力所在。通过对作文的随改随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学生也对关注生活,感受身边小事,表达情感从小处着笔有了全面有认识。

三, 当面个别评 与学生平等对话

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被别人重视的需要,学生写作也是如此。老师不关注每个学生的写作过程,势必会有大部分学生对写作文兴味寡然。我每次对学生的个别评讲都作了详细记载。把每一次的作文得分等级登在记分册在,因此哪些同学还没在当面评讲过,一目了然。我把与学生的当面评讲当成是一次与学生的平等的对话。先是讲作文中的可取之处,以给学生成就感,然后再就文章的不足一一指出。和风细雨化着甘露以润心田。每一次的当面评讲都是学生前进的动力。

四, 评文评人 自评自改

我们说文如其人,那是很高的境界,但是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可以窥见学生对人生,社会的理解和看法。有些学生对社会一些弊端

的看法非常偏激,我们就要教他们辩证地看问题;有些学生对男女情感的描写如痴如醉,我们教化他们,人只有活着,爱才能有所附丽;有些学生周记写的很出色,作文总是作茧涂鸦,我们就要教他们保持开放的心态;有些学生对陈旧老事一写再写,我们要鼓励他们力求创新;有些学生对新概念文风的摹仿乐此不疲,我们就要教他们,万丈高楼平地起等。一篇作文练不出好的写手,一次作文评讲讲不透彻。我们要将专门的作文评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穿针引线,才能让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一个学期可让学自改作文一到两次,让学生从高处来俯视自己的作文,进得去也要能跳得出来。自评前讲清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然后根据标准对书写,文意,思想内容,语言作自我评价,再自荐优秀作文。自评自改不等于放任自流,老师要抽查部分学生自评作文的情况,然后作适当的点评。

以上是本人在评讲作文中所遵循的几条原则,但任何一条原则它不是僵化的,更不孤立的。只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有的放矢才是最好的。以下就自己在评讲的过程上作一下简单的阐述。

一, 板书错别字

在现在的电子词典,文曲星,电脑拼音输入法等的冲击下,学生形成了懒查词典,疏于辩别错别字等恶习。导致一篇作文中出现大量的错别字,针对现状我在每一篇作文评讲中都将学生典型的错别字收录后然后板书,以让学生警醒。例如一次板书的错别字有:其〈奇〉怪,望〈忘〉记,失〈施〉舍,毫〈豪〉华,来无综〈踪〉,哥首〈手〉,汽迪〈笛〉,招骋〈聘〉等等,板书完后,学生啼笑皆非,哭笑不得。有是字是学生一时疏忽,而有的是因基础问题造成的,只有狠抓书写规范〈包括标点,病句〉,才能夯实作文基础;才能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二, 板书典型失误

批改完作文后,老师要善于归纳总结,将学生在本次作文中的失误从主到次一一罗列,不求面面俱到,但力求在某个问题上讲清讲透。

例如有一次以“辨析品位”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主要针对学生偏离话题------品位不等于品味,学会辩证-----西方文化无品位,时髦时尚无品位,这两个方面大做文章。要让学生明白在写作文过程中第一要素是围绕话题做文章。第二是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不管是西文文化还是中国传统文化,都有糟粕和精华。而不是一味的视西文文化为异类。

还有一次是在以“苦难”为话题的作文的评讲中,我列举了①材料堆积②论证脱节③东拉西扯④无病呻吟⑤盲人摸象⑥言必圣贤⑦晦涩难懂⑧调侃嬉笑,八条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指引学生在作文过程要注意一些技巧,方法。让学生明白写作文不要回避生活,要关注生活,介入生活。动辄就古圣先贤,远离生活,就会言不及意,不得要领。清?唐彪《读书作文谱》中“文章读之极熟,刚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歆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绝”。这是要强调熟读背诵,有背诵中积累语言。

三, 朗读,张贴优秀作文

列举出作文中的失误之后,就要表扬一批写出优秀作文的同学,给他们以信心和动力。先让某位同学谈谈本次作文的构思和一些想法,给其他的同学以启迪。然后师生分析优点和不足在哪,最后将优秀作文张贴到教室或推荐给报刊杂志。用学生身边的同学现身说法,去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不失落感为一种好的方法和途径。经我推荐的后发表的学生习作在这几年不下百余篇。

篇8:初中作文评讲之我见

我认为好的作文评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 概述作文状况

在评讲作文之前, 要及时全班学生作文, 做到精批和粗批相结合, 为了有的放矢地主导课堂, 还要对批阅情况进行记录和整理。这样更有助于发现全班同学作文有没有进步, 从而在作文讲评时给予热情的鼓励。表扬鼓励要照顾全面, 不要总是表扬少数几个写得好的学生, 而忽视多数学生的苦心和进步。教师要特别注意发现作文比较差的学生的点滴进步, 当众加以表扬, 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促进学生下次写得更好。对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 既要肯定优点, 又要指出不足, 切实地帮助他找出问题, 指点方法, 纠正偏差;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 既要保护其自尊心, 又要激发其自信心。

2. 作文诵读

这一环节涉及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优秀作文交流。在学生评改的基础上, 教师浏览一遍后, 筛选出四五篇优秀的作文在全班交流。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读文章, 每次交流的人应有所变更, 争取一学期所有同学能在班上交流一次。这样能激发同学们的写作热情, 调动写作的积极性, 全身心地投入作文之中去。

二是精彩段落欣赏。学生写文章不是次次都写得好, 篇篇都写得成功, 但为了激发全班同学的写作兴趣, 我采用欣赏精彩段落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即每次在学生作文中, 挖掘出两三段闪光之处, 让学生在全班交流, 这样既能开阔学生视野, 又能让学生知晓全篇文章要写好, 某一段某一句都要斟酌好, 养成具有严谨文风的好习惯。

如写军训生活的文章, 有一位写作水平极差的同学整篇文章并不好, 但写“矮之步”这一段写得非常生动, 描写具体。我就让这位同学把这一精彩段落在班上交流, 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在周记中他称:“这是我第一次心情舒畅的时刻”。

三是作文比较交流。把存在共同问题的文章放在一起和优秀文章进行比较交流,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不足, 这样对学生的触动会较大, 不仅能锻炼学生听读和分辨的能力, 而且能逐步培养并增强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

3. 学生自由点评

诵读文章后需要学生学会互相欣赏, 让学生善于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 即使一个句子写得生动, 一个语段写得有哲理, 一个观点有新意, 也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使学生品出其味道来, 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从心理学角度来说, 人本身是有非常强的自我价值实现欲望的, 而这种欲望的实现就是依靠博得他人的认可才能得到自我体认。常言道:人都希望多一点别人的夸奖。当然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不足, 也要客观地指出, 但必须从善意出发, 摆事实, 讲道理, 绝不可挖苦、讽刺。把作文交给学生自己, 学生评得多、改得多, 便会在实践中摸索到一些作文技巧, 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自由点评学生作文, 既可以倾听吸纳同龄人的意见, 学会沟通和合作, 又可以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

4. 学生完成后记

看了老师的评语和同学的评论, 回过头来再看自己的作文, 品味别人给自己的评语, 有一个重新看待、重新认识自己作文的过程。这就是在评价、比较过程中, 在眼界比较开阔、标准比较明确的前提下, 进行一个比较客观的自我掂量, 从而写出后记, 写出此次作文的感受, 这无疑是知识、能力提高升华的过程。后记附在作文后面, 还可以带回去请家长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有时候老师和学生可以在评语里面反复对话, 这也是心的交流。

在作文评讲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 遵循写作规律

写作有着自身的内在规律, 比如对生活的认识, 对命题的把握, 对写作方法的运用, 对写作能力的提高, 等等。语文教师对此要有比较准确的把握, 并且尽可能地有自身的体验, 否则从本本出发, 从他人的经验出发, 从套套出发, 对学生来说就是隔靴搔痒, 很难有理想的效果。这个规律包括对作文课程新理念的接受和理解, 不可排斥抵制, 也不可简单化, 更不可走极端。这样才能保证作文评讲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进行, 才能不说、少说外行话、空话和废话, 多说有用的话。

2. 引导学生的参与

教学活动是两方面的活动, 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没有学生的努力配合是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只有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 , 才能更好地激发强烈的作文兴趣和作文欲望。作文评讲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不仅要引导学生参与对他人作文的评讲, 而且要引导他们参与对自己作文的评讲, 交流写作的过程, 提出评价和修改的意见, 包括对别人批评的反驳。在这样的评讲过程中, 学生的收获是多方面的, 更是鲜活的。

3. 突出写作的过程

作文评讲不是学生习作的表彰大会和宣判大会, 树立一个个先进人物, 或者拎出一个个“不法”分子, 或表彰或示众。千万不能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对学生作文中一些明显的错误作过多的发挥。因为它虽能引起哄堂大笑, 但会产生副作用, 挫伤被评讲学生的积极性。再者, 对学生作文的分析评讲还要及时。心理学告诉我们, 希望是人们奋斗的动力。完成一篇作文之后, 学生都会急切地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果, 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如果时间拖长了, 学生的期待感淡薄以致消失, 再组织讲评, 效果就往往会大打折扣。

篇9:高中作文评讲初探

一、 粗批快评,趁热打铁

一篇优秀作文,不是老师批改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写出来的。以前对学生作文精批细改,旁批,眉批,不一而足,加上正常的教学工作,全班学生的作文改下来,即使加班加点也要两周时间。两周后再去评讲作文,学生对写的内容早忘得一干二净,费力费神而收效甚微。现在我对学生作文粗批快改,加快反馈速度,收效很好。所谓粗批,并不意味对学生的作文采取敷衍塞责的态度,而是对学生作文中出现最明显的失误,一言两语作结,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切中要害。反馈的时间不超过一周。在以后的评讲过程中再来查漏补缺,以补批改之不足。这样趁热打铁学生能迅速知晓失误,获益匪浅。

二、 随改随评,学生惊喜

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发现优秀作文,随时利用课前两三分钟的时间在全班朗读,时时给学生以惊喜。作文教学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狠下工夫。学生从朗读作文知道教师重视作文训练而不敢有丝毫的松怠,而写出本篇作文的学生,知道自己成功了而更加勤奋,其他的学生则心神向往。例如,我布置了一篇“感受生活”为话题的作文,在批改的过程中第二天就发现了一篇佳作。他写的是本班一位同学在足球场上腿摔骨折之后,他的父母每天背他上下教学楼的事情,这篇作文对伏在母亲背上的这位同学面容进行了细致描绘。我朗读完这篇作文之后,学生为之动容,这是一次无声的心灵对话。课堂随评之后,有几位学生自动重写本次作文。

三、 当面讲评,平等对话

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希望受到别人重视的精神需要,老师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一定会使学生对写作充满兴趣。于是我把每次跟学生的当面评讲都详细记载下来,把每一次的作文得分登在记分册上,因此哪些同学还没在当面评讲过,一目了然。我把当面评讲看成是一次与学生的平等的对话。先是讲作文中的可取之处,给学生以成就感,然后再一一指出文章的不足。和风细雨,力争每一次的当面评讲都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

四、 评文评人,自评自改

文如其人,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也可以窥见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和看法。有些学生对社会一些弊端的看法非常偏激,我们就教育他们辩证地看问题;有些学生对男女情感的描写如痴如醉,我们教育他们,人只有高尚,爱才能美丽;有些学生对陈旧事情一写再写,我们就鼓励他们开拓创新……只有把作文评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坚持不懈,才能让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一个学期可让学生自改作文一到两次,让学生从高处来俯视自己的作文,进得去也要能跳得出来。自评前讲清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然后根据标准作自我评价,再自荐优秀作文。自评自改不等于放任自流,老师要抽查部分学生自评作文的情况,然后作适当的点评。

以上是本人在评讲作文中所遵循的几条原则,但任何一条原则都不是僵化的,更不是孤立的。只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有的放矢才是最好的。另外评讲过程还要做到:

1. 板书错别字。现在电脑、电子词典、文曲星十分普及,致使学生懒查词典,作文中出现大量的错别字,每次作文评讲,我都将学生典型的错别字板书在黑板上,警醒学生。板书后,学生看了哭笑不得,受到很大震动。只有狠抓书写规范,才能夯实学生作文基础,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 板书失误典型。批改完作文后,老师要归纳总结,将学生在本次作文中的失误从主到次一一罗列,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在某个问题上讲清讲透。

一次评讲以“苦难”为话题的作文,我列举了作文中出现的① 材料堆积② 论证脱节③ 东拉西扯④ 无病呻吟⑤ 盲人摸象⑥ 言必圣贤⑦ 晦涩难懂⑧ 调侃嬉笑等八大问题。着重告诉学生写作文不要回避生活,而要关注生活,介入生活。我要求学生深入生活、思考生活、辩证看待生活,从生活中提取新颖的观念。

3. 朗读优秀作文。讲评作文重在表扬,表扬写出优秀作文的同学,给他们以信心和力量。读他们作文,请他们谈构思、想法,师生共同分析优缺点,最后将优秀作文张贴到教室或推荐给报纸杂志。现身说法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经我推荐后发表在报刊上的学生习作这几年不下百余篇。

篇10:高度作文评讲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人类的追求中,“高度”历来是个焕发着魅力的词。央视有段经典的广告词:“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一位著名企业家也说过:“世界上最难以征服的是自己,每前进一步,都是一个新的高度。”

请以“高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作文题目】

(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云雀见麻雀整天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就问:“麻雀太太,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 麻雀斜着眼睛瞟了它一眼,说:“难道我还非得不高吗?你瞧瞧公鸡!”

“公鸡伯伯,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公鸡骄傲地在屋顶上迈着八字步,反问:“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鹌鹑!”

“你为什么不能飞得高一点呢?鹌鹑姐姐?”鹌鹑奋力从草尖上飞过去,得意地对云雀说:“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癞蛤蟆!”

后来,云雀遇见雄鹰,向雄鹰请教:“雄鹰叔叔,你为什么飞得那么高呢?”“不,不!”雄鹰谦虚的说:“离蓝天,我还差得远呢!”

这则寓言故事中的麻雀、鹌鹑、雄鹰对所飞的高度有着不同的认识,你对“高度”又有怎样的认识呢?请以“高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写作导引】

(一)什么是高度?一个人能达到怎样的“高度”?怎样面对自己的极限?怎样才能达到自己的高度?文章可论对自我“高度”这一问题的看法,也可记叙某人在自己能力及客观条件范围下创造出自己的成绩,达到了自己的“最高度”的事迹。“高度”要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要客观,只有正视自己,才可尽自己的能力达到自己奋斗的最高点。

我们还可以这样立意:每个人都要尽自己的能力以达到自己奋斗的最高点,而不能以某种情况为借口,不愿迎难而上,不愿为奋斗付出牺牲,这样的人 是平庸的。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立意:虽然在比赛中跳高运动员总是以失败告终,总有一个高度无法逾越,但正是这种向自己“高度”——极限挑战,才能超越自己,创造出一个新的高度。

【审题指导】

(二)这是一篇带材料的话题作文,审题时应紧扣材料。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麻雀、公鸡、鹌鹑是一种类型,它们以不如自己的对象为参照高度,目光短浅,孤芳自赏,不思进取;而雄赢属于另一种类型,它以蓝天为高度,胸怀大志,永不满足,积极进取。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多种立意。也可以从整体寓意着手,立意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飞得高才能看得远”等。

【审题指导】

(三)这是一篇带材料的话题作文,审题时应紧扣材料。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麻雀、公鸡、鹌鹑是一种类型,它们以不如自己的对象为参照高度,目光短浅,孤芳自赏,不思进取;而雄赢属于另一种类型,它以蓝天为高度,胸怀大志,永不满足,积极进取。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多种立意。也可以从整体寓意着手,立意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飞得高才能看得远”等。

一、对本次作文审题的分析

从所给的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两则关键性的东西:以麻雀为代表的鸟类象征的是当下社会中那些目光短浅、比低不比高的人;而以云雀为代表的鸟类象征的是当下社会中那些目光远大、志当存高远 的人。所以,可以看出两类鸟象征了社会中的两类人,他们的境界截然不同的原因在于他们对人生的定位差异决定的。

二、本次作文的立意方向

1、批判低矮的人生高度,倡导高远的人生高度。

2、赞扬高远的人生高度。

3、不管是低矮的人生高度还是高远的人生高度,不直接表态,得出适合自己的人生高度就是最美的结论。

4、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矮和高的人生态度进行客观的评述。

三、如何在作文中应用好材料

材料型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是有用的,它除了引出话题之外,还决定着文意的指向,在为文时我们不能把材料撂在一边不管,而是在行文过程中时时扣一下材料,点一下题。横式分解法(并列结构)

示例A、中心论点:与蓝天搏击,与白云共舞。

分论点 一:你的目标决定你的高度;分论点二: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

分论点三:你的学识决定你的高度。

示例B:

中心论点:高度无极限

分论点一:高度从积累中来;分论点二:高度从无畏中来;分论点三:高度在心中放飞。示例C:

中心论点:目标的高度。

分论点一:一个人事业目标的高度往往决定他的一生。分论点二:一个企业经营目标的高度往往决定它的前途。分论点三:一所大学发展目标的高度常常决定它的地位。

纵式分解法(递进结构)

示例A、中心论点:奋蹄原野,驰骋天下。

分论点 一:心灵的高度决定了生活的高度。分论点二:生活的高度影响了社会的高度。分论点三:社会的高度体现了国家的高度。

示例B、中心论点:山外山,景外景。

分论点一:站在人生的山麓,我们要敢于采摘树梢上的坚果。分论点二:采到树梢上的坚果之后,我们要敢于采摘山腰上的灵芝。分论点三:采到山腰上的灵芝之后,我们要敢于采摘雪峰上的雪莲。

示例C、中心论点:决定高度的条件。

分论点一:无论做什么事,勇气决定高度。分论点二:除了需要勇气,还要有正确的态度。分论点三:决定高度的因素中,信念最重要。

对比分解法

示例A、中心论点:昂首长嘶,立马昆仑。

分论点一:过高的目标,是我们失败的源头。分论点二:过低的目标,会使人玩物丧志。示例B、中心论点:向目标逼近。

分论点一:树立凌云之志是达到全新高度的立足点。分论点二:胸无大志则是事业成功的拦路虎。

示例C、中心论点:做振翅云霄的雄鹰。

分论点一:行动是达到心中高度的青云梯。分论点二:空想是通往心中高度的绊脚石。辨证分析法

示例A、中心论点:种子与参天大树。

分论点一:撒一棵种子,立一个目标,畅想未来。分论点二:施一点肥料,不畏严寒与酷暑,茁壮成长。分论点三:多一点耐心,品味过程的酸甜苦辣。

示例B、中心论点:高度,由你决定。

分论点一:高度是夜空中的启明星。分论点二:高度是随着阶段而变化的。分论点三:高度还需要机会的保证。

【佳作示例】超越自我,创造高度

张婷如

蚕,破茧而出,尝到了飞翔的快乐;种子,钻出深深的土层,长成了参天大树;雄鹰,不断搏击,练就直插云霄的双翅„„

自然万物都在超越自我、创造高度,更何况人呢?

历史是一面镜子,东坡让文学闪光——

聆听雨滴穿林打叶,一双芒鞋,一根竹杖,东坡在雨中吟啸徐行。遭“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的他也曾迷惘失落过。但他没有因此被打倒,他面对着官场、世俗的鄙视和诽谤,跨过了心灵受伤的那道坎,在雨后初晴的小路上,道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道出了“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夕阳的余晖,将苏轼的身影拉长,他,超越了自我,创造了文学的高度,让后人深深地景仰!

生活是一场考试,海伦 ?凯勒 让人性的光辉彰显、升华——

海伦?凯勒,亦是超越了自我,一个生活在没有阳光、没有色彩、没有鸟声的世界里的坚强女孩!试想,看不到世界的斑斓,听不到悦耳的音乐,唯一认识漆黑的颜色,那是怎样的痛苦?但她却以内心的坚强与乐观,在旁人体会不到的世界里活得多姿多彩。试想,倘若她没有逾越过痛苦和绝望这道坎,又怎能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抒写着那一份乐观的祈愿,又怎能记录下依然精彩的点滴生活?她,超越了自我,创造了人性的高度,让全世界都为之肃然起敬!

生命是一个高度,人类在不断地超越、创造——

五月,中国的四川地动山摇!在那断壁残垣的废墟下,跳动着多少坚强的生命?那黑若点漆的眸子,曾望见过多少惊心的生离死别?那柔弱的身躯,曾经受住多少楼房的重压?那小小的生命,又该如何重新热烈地跳动呢?四川的孩子们,在灾难中留下的心灵阴影,或许是他们人生中最惨痛的记忆吧,但他们却没有因此被打倒,他们在心中呐喊着坚强,超越自我,一次次地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他们,被磨练得不平凡!他们,创造了生命的高度,让所有的人都为之深深感动!

或许,人生有许许多多的困难,但只要你能够超越自我,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正如一名企业家说过:“世界上最难以征服的是自己,每前进一步,都是一个新的高度。”人,要不断地学会超越自我的智慧,创造新的高度,让人性的光辉在你人生的巅峰闪光!

【点评】这是一篇情理兼胜的文章,体现了作者一定的生活积累、思想沉淀和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开篇不俗,起兴、排比句信手拈来,文采斐然,并顺势提出作者的观点;再以苏轼、海伦?凯勒、四川地震中坚强的孩子们为例展开深入论证,很有说服力;结尾呼应开头,强调中心论点。全文一气呵成而又自然从容,抒写出独特的生命体悟,不少的精彩语句让文章熠熠生辉,展现了较好的文学素养。

【佳作展示】给梦想一个高度

给梦想一个高度,如同给梯子增加一个横档;给梦想一个高度,好比给满弦的弓箭搭上一支锋利的箭;给梦想一个高度,就像给雄鹰一对翅膀;给梦想一个高度,生活也会因此不平凡。

郎平,已是国人耳熟能详的人物。她不愿囿于一方小的天地,她要去寻找一个更大的舞台。事实证明,郎平找到了,2008年,郎平带着她的“郎家军”——美国队 在奥运的赛场上展现了满载激情的活力,国人也为之呐喊、助威。是的,我们崇拜有梦想的人,我们看到的郎平就是追求梦想的艰难跋涉者,她亲手给自己的梦想增添了一个高度。

菲尔普斯,有谁不知。他是2008年奥运会最闪耀的冠军之一。他在比赛之前就发誓要夺得八金,此语一出,石破天惊。他并不是狂妄,为了这一高度,他已经付出甚多。每天不分昼夜的训练,每周累计要游上八万千米。一个充满斗志,不服输的菲尔普斯终于登上了梦想的高处。我们看见了菲尔普斯斩获八金的灿烂而又腼腆的笑容,北京的天空仿佛也显得格外澄澈。正是这梦想的高度,才鞭策着菲尔普斯不断地前进,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俞洪敏。新东方 的创造者。他把自己的理想称之为“穿越地平线的渴望”。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梦想,有这样的渴望,这个农村孩子在失败的情况下不消磨继续高考的锐气,最终被北大录取,开始了一段人生的新纪元,并在若干年后,创造响誉中国大江南北的“新东方”。俞洪敏的人生是不断给自己设置有高度的梦想的过程。每个阶段,每个历程,都承载着他无上的梦想与付出。他就像摘苹果的顽童,爬得越高,摘得越多,人生也因此变得充盈丰润。给梦想一个高度,它能让你避开脚下绊人的荆棘杂草,避免我们跌倒在污浊的泥潭之中。拥有一份有高度的梦想,我们一定能把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铸就我们人生的金字塔,并在塔顶品读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

【点评】本文的亮点之一是巧用修辞,如开头扣住“给梦想一个高度”连用三个排比,既点了题,又增添了不少文采。另一个亮点是,紧承社会热点,选择典型新颖的事例做论据,如选择奥运明星郎平、菲尔普斯和新东方的创造者俞洪敏为论据,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给梦想一个高度,生活也会因此不平凡。

【佳作展示】心比天高

天空已没有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我常想我是个骄傲的小女人吧!我会为自己构建一个世界,在其中自娱自乐,不管是怕面对现实也好,还是作茧自缚也罢。我骄傲着自己的骄傲,笑谈着自己的人生。

阳光一直是我的钟爱。心台太高,我常将自己当成太阳之女,骄傲地与之对视,让阳光可以灼痛我的眼。我就可以骄傲地说,没有人比我勇敢。

我不高,甚至有点矮,但你知道一个人的心灵可以多么高旷多么渺远吗?因为我们是凡人,免不了要被俗世所抛弃,因为生而为人的悲哀让我常想庸俗之人就应该这样一辈子庸俗下去。但是我想跳出凡世的牢笼,在人群中寂寞地观望,在人潮中辗转着寻找一个隐约的誓言。我看不穿红尘,也毫无慧根我不敢说我能放掉一切,我不敢说我能给心灵一个旷远的高度。但我可以站在人群之外,寻找一个目标,可以将心寄托在一个无法触碰的高度,供奉它,仰望它,勤拂拭,勿使染尘埃。但这样好吗?

哲人的高度来自对心灵的窥视后那一次顿悟。流出的烟云也碎于那一次的恣意放逐太高的天空,流云停留不住它的脚步,高处不胜寒,才输给了世俗。

“契阔谈燕君 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那个有情有义的曼殊和尚,那句婉转的诗词,那些青卷黄灯,破钵草履,他的心灵站在那不高不矮的一垛墙上,让阳光的双足一次次踏进又踏出。既出世又入世,貌是无情和尚却是有情文人。上等微墨在曼殊手中磨出一枝午夜绝荷,因着心灵的寂寞和高旷,他才能在世俗与超脱间来去自如。灵魂之血液透明无比,不似人的血之绯红,也非植物之血纯绿。因为他心灵的高傲让一切如琉璃的质感、光滑细致。

有人教导过我们,给心灵筑一个高高的心台,才能尽收那远处的胜景,才能窥视那荒芜遮蔽的繁盛,但生命走入一条长长的胡同黑暗没有尽头,上帝在云端只眨了一眨眼,便为我开启一扇光明的窗,走过去,便看到了世界。这个世界的外层是否有另一层世界呢,撑开的结果是禁锢还是保护?我想我是否应该筑一个高高的心台,让一切云淡风清直至寂寞。

但心台太高,那剩下的便是寂寞的湿衣,难受却无法挣脱,出世的人都是大寂寞过的人,而大寂寞的人一定有着孤独情绪。而孤独却是因为心台太高,看尽了繁华似水,尝尽了冷暖殊俗。管它是秦淮河畔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还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于人于己是一场浪费。只留下一堆梅妻鹤子,竹友菊仙,小径疏篱和驾鹤西归的旧事让后人凭吊。

于是我想是他们心比天高吗?还是我们过于庸人自扰,太高的心,便成了束缚,太短的精神,却又是一种庸俗。

但愿我心的高度是像曼殊一样不高不矮,逍遥着世人的脚步。

风物长宜放眼量

如雄鹰般穿梭云间,俯首,有麻雀、鹌鹑;抬头,却有不曾抵达的蓝天。生命中,要有远大的目标,方能有生命的高度。

面对澄澈秋水,与身后的士大夫,庄子 最终选择了“曳尾于涂中”,他宁肯“三月聚粮”,幻化作一株观望月亮的树,一只待机腾飞的鸿鹄,追求着他生命中的高度,他的远大理想。面对生与死,林黛玉 选择了死亡。她高度的归宿是震撼人心的缠绵悱恻的爱情。凡·高 在光明中被太阳光割得剧痛就是他的高度,还有贝多芬抵达蓝天的灵感和至极的黑白键谱出的壮美乐章„„

生命,只有拥有了一定的高度,才能称其为生命。我渴望着成为一名耿介 拔俗之人,兴许这就是我的高度。

芸芸众生,世界又有几人能够真正地活过,他们不是目光短浅,就是庸庸碌碌,重蹈覆辙,完全失去自我。

柳三变被黜免之后,没有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 人”的豪迈,没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品质,不去追求人生新的高度,却成了酒徒之类。再说当今,又有几人能够超脱世人的俗欲。如徐本禹走进大山?眼中只有“低于自己”,对“高出自己”的人视而不见,对“高出自己”的呼唤置若罔闻。

生命,没有高度,怎能享有生命的桂冠?没有高度的生命简直就是一种对生命、对创业者的亵渎。没有高度的生命只是背负着生命的重壳,如西西弗斯一样在盲目的山间缓缓前进,他们的眼里只有阴霾,没有阴霾后隐藏的缕缕阳光。

“风物长宜放眼量”,只要领悟了这句话的本质含义,生死又有何区别?文天祥的死、三毛的彻底感悟——“死”岂非是生的最好的方式?生命,有了高度之后,杜甫 的茅屋、霍金的残疾便变得微乎其微了,因为有了人生高度的成功。生命中有了远大梦想,爱迪生 实验多次地失败、玛丽·居里青春的埋葬又能算得了什么呢?他的心中早已有了一个更加美丽、更加现代化的新世界。

上一篇:给092班同学的一封信下一篇:孝之思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