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及管理措施

2024-04-26

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及管理措施(通用9篇)

篇1: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及管理措施

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

1、春季锋面雨带还没有到达,降水少;

2、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3、春季农业用水增加。

社会原因:

1、农作物进入生长期,需水量大,农业用水增加;

2、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加,造成水资源短缺。

管理措施:

1、合理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

2、人工增雨,海水淡化;发展节水农业;工业用水循环利用;

3、提高版公民的节水意识。

华北平原的气候状况

华北平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显然,冬季冰冷干燥,部分地区两年三熟。

华北平原大部在淮河以北属于暖温带潮湿或半潮湿气候。冬季干燥冰冷,夏季高温多雨,春季洪涝少雨,蒸发强烈。春季旱情较重,夏季常有干旱。年均温顺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随纬度增加而递减。

篇2: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及管理措施

1原因①自然原因: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少;降水季节不均衡,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②社会经济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需水量大;水污染和浪费严重。

2解决措施:包括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

1原因①自然原因:植被覆盖低,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夏季多暴雨冲刷能力强。

②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2治理:压缩农业用地,建高产稳产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合理放牧;小流域综合治理。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治理

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多大风。

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治理:恢复植被,合理放牧,退耕还草。

西气东输和西电东输对东西部的影响

1西部影响:可以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2东部影响: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优化东部能源的消费

结构,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减轻交通压力;改善因燃煤带来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主要气象灾害

梅雨:江淮地区,春末夏初,降水多涝灾,降水少旱灾 伏旱: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

台风:东南沿海,夏秋,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监测和预报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灾害意识。

春旱:华北,3-5月,引水灌溉。

夏涝:华北,6-8月,夏季风来的早,影响时间长,降水强度大。低洼地排水。

倒春寒:东部季风区,3-5月,极低大陆气团势力强盛。春季出现强低温、雨雪天气。

寒潮: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地区,秋末、冬季和初春,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降温使农作物冻害,大风能吹翻船只,吹毁建筑物,破坏牧场;大雪、冬雨可压断电线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受阻。

风沙天气:东北、西北、华北。冬季和春季,已春季严重。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雾霾天气

雾霾天气,造成城市里大面积低能见度的情况。在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的时候,形成的是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

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霾。这种现象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从2013年1月7日起,我国华北、黄淮、江淮、江南、西南地区东部等中东部大部分地区相继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对大气环境、人体健康、交通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北京市气象台更是发布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日前发布的《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显示,中国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中有7个在中国;因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基于疾病成本估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

PM2.5是指环境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主要来源还是认为排放,尤其是机动车尾气,石化、医化及喷涂废气,火电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煤烟尘,餐饮油烟,建筑、水泥及道路扬尘。

一、雾霾天气的影响因素

第一,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等污染源的大量排放,是造成雾霾重重的根本原因。在一些大城市,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冬季取暖燃煤等排放的有害物质难以扩散,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第二、扩散条件不利。一是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二是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三是

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

第三,区域污染与本地污染交互叠加是雾霾重重延续时间长的重要原因。

二、危害

大气环境、人体健康、交通安全

三、防治措施

1、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关键,从大的方面说,产业结构调

整、能源结构调整是必由之路。PM2.5等污染物的治理,需要综合手段,实现多项污染物协同减排。

2、加大科技、资金等要素投入,提升汽油和柴油等化石燃

料的质量标准。

篇3: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及管理措施

从气象科学的角度讲, 2010年浚县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冬季冷空气势力比较弱。中高纬度纬向环流盛行, 而偏北的经向气流较弱, 很难将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带入。这与2008年初南方大面积冰雪灾害的情况恰好相反。2008年“南支槽”发生频率高、维持时间长, 不断的输送暖湿空气。总的来说, 这个冬季冷暖空气的配合很不好, 相互作用很弱, 是造成降水较少的主要原因。北方地区, 春季气温回升快, 蒸发较强, 降水较少, 而春耕需水量大, 但雨季未到, 地下水位低。受旱程度严重, 各类农作物缺水灌溉, 严重影响耕作与生长。

1 对农作物的影响

1.1 对小麦的影响

干旱对作物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如:发育期、光合速率、产量等。在干旱的条件下, 小麦体内会大量的产生活性氧, 从而导致小麦身体内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伤, 这些伤害最终就会导致小麦株高、子粒的干重等。

1.2 对旱稻的影响

由于长时间的干旱天气使早稻植株出现普遍早衰现象, 使发育期提前, 影响了后期稻穗的充实灌浆, 导致籽粒不饱满、粒重下降, 稻米质量差, 影响了我区的早稻产量。

1.3 对蔬菜的影响

由于春季气温回升快, 加之旱情的发展, 通过了解种植户的情况, 发现对蔬菜种植的影响还是比较大。

1.3.1 由于旱情的不断发展, 对蔬菜灌溉的时间与方式也发生变化, 在正常情况下是通过沟渠灌溉, 而由于干旱缺水, 只能通过滴浇的方式, 这样做的好处是缓解了蔬菜缺水的现状, 但是蔬菜根系长时间在高湿度的环境下, 蔬菜的根系亦会发生烂根的现象, 从而导致产量下降

1.3.2 由于高温、干旱会使春季播种提前, 蔬菜的出苗不需要多少的水分, 所以蔬菜出苗同样也会偏早, 而一但在发生倒春寒等气象灾害的时候, 蔬菜幼苗的抵抗能力偏弱, 很容易受害

1.4 对其它农作物的影响

如:柑桔由于受长时间干旱的影响, 使柑桔引起严重的落果, 造成绝对挂果数剧减而影响产量;对棉花、甘薯、大豆等经济作物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2 预防措施

2.1 适时灌溉

“冬天地里一层冰, 春天地里一片青”。这就说明了, 在有条件的地方要进行冬灌, 第2年春天农作物就能达到出苗全、出苗齐。特别是在秋季干旱就有所发生的情况下, 冬灌就显得更加重要。因为, 冬灌可以起到蓄水保墒的作用, 春天即使干旱, 也能保证幼苗对水分的需要。冬灌的时间和灌水数量要因地制宜。土壤田间持水量小的地块可在封冻时进行, 达到随灌随渗随结冻。土壤田间持水量大些地块, 应在封冻后进行。一般为12月中旬~1月中旬开始。为了使冬灌达到效果, 要组织各农户编好灌水小组, (1) 做好供水准备, 特别是有机井、电灌站的地方, 一定要检修好抽水机器设备, 盖好井房及时采暖, 严防冻坏机器。用河水冬灌的地方, 要维修好河坝。 (2) 平整好土地, 整修渠遭, 使水流达到畅通无阻、防止跑水、漏水, 输水时间长时, 要防止渠道结冰、阻水。 (3) 组织好冬灌队伍, 编好班、组, 明确责任制, 昼夜不断供水。 (4) 灌完及时把水源、水管、水池中的水放净, 防止冻害。利用水库中的水, 灌完后要关好闸门, 利用河水灌溉, 灌完后要堵死引水口。

2.2 进行幼苗干旱锻炼

在苗期认为的不给作物进行灌溉, 使其达到一种亚死亡状态, 经受干旱胁迫的锻炼, 从而提高对干旱的适应能力。

2.3 喷施农药

比如, 在小麦幼苗时期, 在其叶面上喷施氯化胆碱。这样可以明显的促进在干旱条件下幼苗的生长状况, 提高小麦生命活动的强度, 从而能够暂时缓解干旱对小麦幼苗的伤害。

3 灾后措施

在春旱灾后, 应及时采取一些措施, 如:防涝、防衰、防晚等灾后管理工作防涝:受旱作物的后期常遇涝灾, 如同雪上加霜。要做到大雨早排, 小水灌溉, 以防在土壤板结、根系较弱的情况下, 影响作物根系呼吸, 甚至造成窒息死亡。

3.1 防虫

交替轮换用药, 多种措施并用, 科学控制虫害。

3.2 防衰

受旱作物叶小、根弱, 对养分吸收慢, 利用率低。要结合灌水增施速效肥料, 追肥要“少吃多餐”并开沟浅施。

摘要:2010年浚县发生的春旱对当地的农作物以及其他植物均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简单的介绍让我们对春旱有所认识, 以及简单论述了春旱对农业的影响, 并且在灾害发生后预防次生灾害所给农业带来的二次伤害。

关键词:春旱,农业,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王秀云.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现代农业, 2008.

篇4: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及管理措施

【关键词】 储蓄 投资 融资机制 蓄-投资转化机制

改革开放30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居民储蓄也飞快上升,但是1996年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开始处于回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一方面城乡居民储蓄大幅增长,存款持续沉淀在银行,据统计,2002年储蓄存款余额已高达1737亿元,是1985年的近37倍;另一方面,在1985-2002年间广西的平均投资率为27%,比同期平均储蓄率低了近10个百分点,这种储蓄膨胀与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制约了广西经济的进一步增长,GDP增长率由1994年的37.5%下降到2002年的10%。

一、广西地区融资机制阻塞的原因

根据统计数据计算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在1985-1995年间GDP增长与国民储蓄率这间的相关系数为0.54,1996年到2002年间的相关系数为-0.35,这说明该地区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存在缺陷,储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不协调的。在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过程中,制约因素有三:其一,转化的前提——具备必要的储蓄资源;其二,转化的关键——具备能发挥良好功能的金融媒介;其三,转化的主体——具有经济人假设和受到公平待遇的微观投资主体。第一条,我国基本具备,第三条我国不完全具备。至于第二条,金融媒介主要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等,我国处于麦金农?肖所谓的“金融压抑”状态。我国金融媒介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我国金融媒介在目前还有这样或那样的功能缺陷,离健康、有效的金融体制相差甚远。

第一,金融机构高度国有化,占垄断地位的国有大银行经营和服务效率低下,而且这种制度安排还存在自我强化的路径依赖机制。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都实行的是一级法人经营层层委托─代理关系的管理体制模式,从经济学上讲,在委托-代理关系下要想避免“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产生,达到最大化期望效用函数的目的,委托人必须满足来自于代理人的“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条件。而我国银行系统近年来为了加速压低形成的不良资产率,实行严格的贷款质量约束制度,甚至提出“零坏帐”要求,为此制定拖欠还款的负责制,甚至终身跟踪制等严格的风险约束机制。而在这种严格的约束机制下,并没有给予作为风险承受者以相应的激励作为补偿,即没满足来自于代理人的“激励相容”约束条件,具体讲相应的经营者选择制度、劳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激励没有到位。在这种状况下,信贷人员所作的理性反映只是减少贷款数量来降低风险承受,因而出现银行的“惜贷”现象,使一些潜在的高回报率的企业因得不到银行信贷支持而放弃投资。在我国银行系统的这种经营方式下,即使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够带来“储蓄效应”,但由于储蓄难以转化为投资,利率市场化的“投资数量效应”也难以达到。

第二,广西的融资渠道狭窄,资金市场化程度低,项目建设机制很多还要靠政府去包揽。再就是投资中介服务滞后,项目信息不灵。首先,广西为投资者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如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评估中介机构数量及其服务质量、业务水平都远落后于发达省份。据调查,目前投资者对中介机构服务的需求迫切,投资都要求中介机构尽快提高业务水平,为他们做好风险防范。其次,没有技术产权中介机构,至今为止,广西仍没有技术产权交易机构,建设项目难以通过技术产权中介机构对项目的技术水平、市场前景等进行评审论证,致使许多好项目找不到投资者,投资者也因不掌握项目信息和不了解项目情况而不敢投资。再次,风险投资担保机构少,基金少。目前广西尚无国家级的风险投资机构。据调查目前南宁市仅有三家小型风险投资基金机构,分别是区财政厅和区科技厅下属的中小企业高新技术风险担保基金、南宁市南方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基金、南宁高新区科技担保基金,其基金分别为5000万元、1150万元和1560万元,基金数额少,可担保的贷款十分有限,难以支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很多企业都苦于贷不到款而止步。就南宁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而言,目前只有一个风险基金机构,风险资金只有1560万元,由于资金太少,而无法面对900多个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此外,目前广西的几家信用担保公司在实际操作中的担保条件,主要还是以房地产作抵押,虽然《担保法》中规定交通工具可以办理抵押、质押登记,在实际操作中还没任何部门受理这方面的登记。一些地方政府也正在准备出资组建高科技担保基金,作为今后支持高科技项目的发展,但是由于受资金总量的限制,组建工作进展缓慢,与越来越多企业对资金担保支持的需求差距甚远。

第三,我国现行利率在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中所起的作用很不明显,这其中的原因有:一是利率的非市场化。我国存款利率还远未市场化,存款利率的变动完全由央行统一规定。央行利率的确定不是建立在市场资金供求的均衡水平上,而是将其当作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手段,较多地考虑通过利率改变存款人、借款人和金融中介机构的收入分配格局。二是利率的变动无法使居民储蓄有效地分流。银行存款始终是构成居民金融资产的主要形式,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方式也就始终采取以国有银行为转化的主要中介。由于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的同一性,使得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的债权是软约束,高额的银行贷款并没有形成高额的资本投入,而是成为对国有企业补贴的积累,使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越来越多。三是居民以有价证券形式所拥有的金融资产对于利率变动的非相关性也会造成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的低效率。由于现行利率的非市场化,银行储蓄存款利率无法真实反映资金商品的价格,也无法体现居民放弃当前消费所付出的机会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居民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本能地会寻求资产保全及其它的增值方式。而有价证券市场的狭小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这种需求,这就造成股市的高风险性。从目前的情况看,国家对改制上市后的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流通性方面的限制,使企业缺乏被购并的压力,使股市成为上市公司“圈钱”的场所。上市公司融入的资金,有些被用来偿还债务,从而大大降低了储蓄通过资本市场转化为投资的效率。

第四,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两者都是资金的争夺者,另一面两者又展开合作,共同推动着金融体系朝着有效率的理想的目标前进。我国金融机构主要指银行机构和金融市场相互隔离,不能达到合作创新的目的,这也阻碍了金融媒介大发展,同时也导致储蓄向投资转化渠道的呆滞、不畅。

第五,我国目前尚未形成适合风险投资发展的良好的法制环境,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风险投资机构在市场准入和具体的组织形式上存在较大的法律障碍。现行的《公司法》与风险投资运作规则相抵触的地方很多。比如《合伙企业法》只允许自然人合伙办企业,使国际上通行的有限合伙制形式在我国失去了生存的法律基础。因为法制不完善,对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还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致使风险投资机构效率低下。

二、改革措施

1、以资本经营为中心,构建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微观主体

企业是储蓄和投资主体,利润是企业储蓄的来源,要增加储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从根本上说是增加利润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因此,当前促进广西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任务,是建立以资本经营为中心,政企分开,所有者与投资者利益一致、风险共担、相互制衡的现代企业制度。实际操作可分两步走:短期内,根据产权清晰的原则完善国有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明确授权单位、授权者、经营者及各自的权责利,并建立以资本经营为中心,以资本最大增值为目标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考核体系,以此强化企业内部对经营者的约束监督和考核机制。长期看,要逐渐减少国家控股的企业(除农业、基础产业、公共事业、政策性银行等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或企业由国家控股外),将大部分国有企业改造成民营股份有限公司,允许向社会公开募集资本。再就是建立市场为微观投资主体的评价机制,给予非国有企业及中小企业与国企公平竞争的平台。在广西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非国有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小企业也因为灵活的适应和创新机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以提高融资效益为目标,构建储蓄向投资转化的金融中介体系

建立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新机制,必须以提高融资效益为目标,对我国金融中介体系进行改革。其基本思路是:(1)强化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发挥其政府金融机构的作用。首先,要合理界定政府集中的储蓄总量,增加政府储蓄份额。这一数量要与政府投资份额通盘考虑,并落实政府储蓄来源渠道,当前可考虑将具有一定规模且来源稳定的邮政储蓄划归政府金融机构使用。其次,严格划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界限。可考虑在增加政府可支配的储蓄总量的同时,将少数国有商业银行关系国计民生的国有大企业(如铁路、煤气、邮政、通讯等)的贷款划归政策性银行。(2)将国有商业银行改组成集团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改变银行机构庞大、人浮于事、效益低下、风险日益加大的现状,为此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已势在必行。与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和政策性银行职能的强化相配套,可考虑将国有商业银行改组成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金融企业法人。鉴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历史与现状,可建立二级法人集团股份制商业银行。二级法人分行根据经营需要下设支行,实行统一管理。与此同时要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并加强中央银行监管,降低金融业风险。(3)建立资本雄厚、规模适度的投资银行体系。在广西投资银行业才刚刚兴起,在资本实力、经营规模、业务种类与操作、内部经营与管理及风险防范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地制约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当前要做到:从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制改革需要出发,增加投资银行的业务种类和培训专业人才;从股权与债权的转让要求出发,建立投资银行业的电子化网络;从金融市场的规范化运作出发,强化投资银行的服务与监督职能;从资本市场规避风险出发,加强监管,并推出多种金融交易方式。

3、规范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

金融市场为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提供了市场机制,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建立储蓄向投资转化新机制的长期任务,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储蓄和投资主体错位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搞活企业债券市场,发挥其企业融资主渠道作用。第一,增发偿债基金债券,以降低企业债券风险。企业定期从收入中提取偿债基金,交投资银行专户存储,增强偿债能力。第二,建立企业整顿破产机制。对资不抵债,到期不能偿债的企业,限期整顿,符合条件的允许其破产,强化企业偿债意识。第三,建立企业债券评级、托管制度,发展企业债券流通市场,改变由券商垄断债券买卖、单方决定债券价格的状况,促进企业债权的转让。

4、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增加信用市场的透明度

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市场信用体系,其关键是要建立一套使守信者得到利益、失信者付出代价的制约机制,保证契约双方的权利不受侵害。改善信用秩序,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企关系,加大执法力度,提高企业及其他信用主体的违约成本,使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与发展真正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只有理顺银企关系、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改善信用秩序,才能真正建立起市场信用体系,使银行贷款的发放能做到“有的放矢”,不再盲目“惜贷”,而且从制度上控制了企业的逃废债行为,从而有利于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参考文献】

[1] 张天祀: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机制问题[J].金融研究,1997(6).

[2] 张杰:中国金融改革的检讨与进一步改革的途径[J].经济研究,1995(5).

[3] 李栋文:我国储蓄转化投资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01(9).

[4] 谢平:经济制度变迁和个人储蓄行为[J].财贸经济,2000(10).

篇5: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及管理措施

一、广西地区融资机制阻塞的原因

根据统计数据计算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在1985-1995年间GDP增长与国民储蓄率这间的相关系数为0.54, 1996年到2002年间的相关系数为-0.35,这说明该地区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存在缺陷,储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不协调的。在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过程中,制约因素有三:其一,转化的前提———具备必要的储蓄资源;其二,转化的关键———具备能发挥良好功能的金融媒介;其三,转化的主体———具有经济人假设和受到公平待遇的微观投资主体。第一条,我国基本具备,第三条我国不完全具备。至于第二条,金融媒介主要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等,我国处于麦金农?肖所谓的“金融压抑”状态。我国金融媒介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我国金融媒介在目前还有这样或那样的功能缺陷,离健康、有效的金融体制相差甚远。

第一,金融机构高度国有化,占垄断地位的国有大银行经营和服务效率低下,而且这种制度安排还存在自我强化的路径依赖机制。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都实行的是一级法人经营层层委托─代理关系的管理体制模式,从经济学上讲,在委托-代理关系下要想避免“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产生,达到最大化期望效用函数的目的,委托人必须满足来自于代理人的“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条件。而我国银行系统近年来为了加速压低形成的不良资产率,实行严格的贷款质量约束制度,甚至提出“零坏帐”要求,为此制定拖欠还款的负责制,甚至终身跟踪制等严格的风险约束机制。而在这种严格的约束机制下,并没有给予作为风险承受者以相应的激励作为补偿,即没满足来自于代理人的“激励相容”约束条件,具体讲相应的经营者选择制度、劳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激励没有到位。在这种状况下,信贷人员所作的理性反映只是减少贷款数量来降低风险承受,因而出现银行的“惜贷”现象,使一些潜在的高回报率的企业因得不到银行信贷支持而放弃投资。在我国银行系统的这种经营方式下,即使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够带来“储蓄效应”,但由于储蓄难以转化为投资,利率市场化的“投资数量效应”也难以达到。

第二,广西的融资渠道狭窄,资金市场化程度低,项目建设机制很多还要靠政府去包揽。再就是投资中介服务滞后,项目信息不灵。首先,广西为投资者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如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评估中介机构数量及其服务质量、业务水平都远落后于发达省份。据调查,目前投资者对中介机构服务的需求迫切,投资都要求中介机构尽快提高业务水平,为他们做好风险防范。其次,没有技术产权中介机构,至今为止,广西仍没有技术产权交易机构,建设项目难以通过技术产权中介机构对项目的技术水平、市场前景等进行评审论证,致使许多好项目找不到投资者,投资者也因不掌握项目信息和不了解项目情况而不敢投资。再次,风险投资担保机构少,基金少。目前广西尚无国家级的风险投资机构。据调查目前南宁市仅有三家小型风险投资基金机构,分别是区财政厅和区科技厅下属的中小企业高新技术风险担保基金、南宁市南方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基金、南宁高新区科技担保基金,其基金分别为5000万元、1150万元和1560万元,基金数额少,可担保的贷款十分有限,难以支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很多企业都苦于贷不到款而止步。就南宁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而言,目前只有一个风险基金机构,风险资金只有1560万元,由于资金太少,而无法面对900多个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此外,目前广西的几家信用担保公司在实际操作中的担保条件,主要还是以房地产作抵押,虽然《担保法》中规定交通工具可以办理抵押、质押登记,在实际操作中还没任何部门受理这方面的登记。一些地方政府也正在准备出资组建高科技担保基金,作为今后支持高科技项目的发展,但是由于受资金总量的限制,组建工作进展缓慢,与越来越多企业对资金担保支持的需求差距甚远。

第三,我国现行利率在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中所起的作用很不明显,这其中的原因有:一是利率的非市场化。我国存款利率还远未市场化,存款利率的变动完全由央行统一规定。央行利率的确定不是建立在市场资金供求的均衡水平上,而是将其当作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手段,较多地考虑通过利率改变存款人、借款人和金融中介机构的收入分配格局。二是利率的变动无法使居民储蓄有效地分流。银行存款始终是构成居民金融资产的主要形式,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方式也就始终采取以国有银行为转化的主要中介。由于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的同一性,使得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的债权是软约束,高额的银行贷款并没有形成高额的资本投入,而是成为对国有企业补贴的积累,使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越来越多。三是居民以有价证券形式所拥有的金融资产对于利率变动的非相关性也会造成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的低效率。由于现行利率的非市场化,银行储蓄存款利率无法真实反映资金商品的价格,也无法体现居民放弃当前消费所付出的机会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居民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本能地会寻求资产保全及其它的增值方式。而有价证券市场的狭小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这种需求,这就造成股市的高风险性。从目前的情况看,国家对改制上市后的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流通性方面的限制,使企业缺乏被购并的压力,使股市成为上市公司“圈钱”的场所。上市公司融入的资金,有些被用来偿还债务,从而大大降低了储蓄通过资本市场转化为投资的效率。

第四,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两者都是资金的争夺者,另一面两者又展开合作,共同推动着金融体系朝着有效率的理想的目标前进。我国金融机构主要指银行机构和金融市场相互隔离,不能达到合作创新的目的,这也阻碍了金融媒介大发展,同时也导致储蓄向投资转化渠道的呆滞、不畅。

第五,我国目前尚未形成适合风险投资发展的良好的法制环境,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风险投资机构在市场准入和具体的组织形式上存在较大的法律障碍。现行的《公司法》与风险投资运作规则相抵触的地方很多。比如《合伙企业法》只允许自然人合伙办企业,使国际上通行的有限合伙制形式在我国失去了生存的法律基础。因为法制不完善,对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还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致使风险投资机构效率低下。

二、改革措施

1、以资本经营为中心,构建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微观主体

企业是储蓄和投资主体,利润是企业储蓄的来源,要增加储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从根本上说是增加利润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因此,当前促进广西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任务,是建立以资本经营为中心,政企分开,所有者与投资者利益一致、风险共担、相互制衡的现代企业制度。实际操作可分两步走:短期内,根据产权清晰的原则完善国有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明确授权单位、授权者、经营者及各自的权责利,并建立以资本经营为中心,以资本最大增值为目标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考核体系,以此强化企业内部对经营者的约束监督和考核机制。长期看,要逐渐减少国家控股的企业(除农业、基础产业、公共事业、政策性银行等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或企业由国家控股外),将大部分国有企业改造成民营股份有限公司,允许向社会公开募集资本。再就是建立市场为微观投资主体的评价机制,给予非国有企业及中小企业与国企公平竞争的平台。在广西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非国有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小企业也因为灵活的适应和创新机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以提高融资效益为目标,构建储蓄向投资转化的金融中介体系

建立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新机制,必须以提高融资效益为目标,对我国金融中介体系进行改革。其基本思路是:(1)强化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发挥其政府金融机构的作用。首先,要合理界定政府集中的储蓄总量,增加政府储蓄份额。这一数量要与政府投资份额通盘考虑,并落实政府储蓄来源渠道,当前可考虑将具有一定规模且来源稳定的邮政储蓄划归政府金融机构使用。其次,严格划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界限。可考虑在增加政府可支配的储蓄总量的同时,将少数国有商业银行关系国计民生的国有大企业(如铁路、煤气、邮政、通讯等)的贷款划归政策性银行。(2)将国有商业银行改组成集团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改变银行机构庞大、人浮于事、效益低下、风险日益加大的现状,为此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已势在必行。与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和政策性银行职能的强化相配套,可考虑将国有商业银行改组成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金融企业法人。鉴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历史与现状,可建立二级法人集团股份制商业银行。二级法人分行根据经营需要下设支行,实行统一管理。与此同时要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并加强中央银行监管,降低金融业风险。(3)建立资本雄厚、规模适度的投资银行体系。在广西投资银行业才刚刚兴起,在资本实力、经营规模、业务种类与操作、内部经营与管理及风险防范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地制约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当前要做到:从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制改革需要出发,增加投资银行的业务种类和培训专业人才;从股权与债权的转让要求出发,建立投资银行业的电子化网络;从金融市场的规范化运作出发,强化投资银行的服务与监督职能;从资本市场规避风险出发,加强监管,并推出多种金融交易方式。

3、规范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

金融市场为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提供了市场机制,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建立储蓄向投资转化新机制的长期任务,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储蓄和投资主体错位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搞活企业债券市场,发挥其企业融资主渠道作用。第一,增发偿债基金债券,以降低企业债券风险。企业定期从收入中提取偿债基金,交投资银行专户存储,增强偿债能力。第二,建立企业整顿破产机制。对资不抵债,到期不能偿债的企业,限期整顿,符合条件的允许其破产,强化企业偿债意识。第三,建立企业债券评级、托管制度,发展企业债券流通市场,改变由券商垄断债券买卖、单方决定债券价格的状况,促进企业债权的转让。

4、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增加信用市场的透明度

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市场信用体系,其关键是要建立一套使守信者得到利益、失信者付出代价的制约机制,保证契约双方的权利不受侵害。改善信用秩序,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企关系,加大执法力度,提高企业及其他信用主体的违约成本,使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与发展真正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只有理顺银企关系、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改善信用秩序,才能真正建立起市场信用体系,使银行贷款的发放能做到“有的放矢”,不再盲目“惜贷”,而且从制度上控制了企业的逃废债行为,从而有利于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摘要:广西地区的储蓄与投资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储蓄─投资转化机制存在障碍。消除投资抑制因素, 健全投融资机制,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广西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储蓄,投资,融资机制,蓄-投资转化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天祀: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机制问题[J].金融研究, 1997 (6) .

[2]张杰:中国金融改革的检讨与进一步改革的途径[J].经济研究, 1995 (5) .

[3]李栋文:我国储蓄转化投资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 2001 (9) .

[4]谢平:经济制度变迁和个人储蓄行为[J].财贸经济, 2000 (10) .

篇6: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及管理措施

关键词:核桃;低产低质;原因;改造

文章编号:1005-345X(2015)04-0023-03 中图分类号:S664.2 文献标识码:B

截止2014年底,阿克苏核桃种植面积达到10.83万hm2,果品总产量17.65万t,核桃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但目前该区部分果园由于管理不当,造成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严重影响了其果业的整体效益。为此,我们从2012年开始对该区部分低产低质园进行改造,通过3年的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造成核桃低产低质的原因及改造措施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1 造成低产低质的原因

1.1 品种不纯

阿克苏地区大部分核桃园以温185和新新2号为主栽品种,也有一部分是扎343或新早丰。但目前部分果农的生产园还夹杂着一些实生树和产量较低的劣质品种。

1.2 肥水管理不科学

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施入农家肥数量偏少,质量差,有的果园甚至长期不施用农家肥;化肥施用氮、磷、钾比例不合理,偏施氮肥;幼树期肥水秋控不到位,春季抽干,延迟结果。树体长势弱导致果园产量低、果实品质差。

1.3 园相不齐

由于核桃园前期效益不好,农民只注重间作增加经济收入,忽视对核桃树的管理,果园缺株现象较严重,加之补栽不及时,致使同一果园树龄差异较大。

1.4 过密栽培

阿克苏地区核桃大部分为3 m×5 m密植定植模式,或在6 m×8 m或 5 m×6 m的基础上加密栽植。这些模式前期单位面积群体数量大,实现了早丰产、早见效,但农民在管理过程中,扩冠和控冠技术掌握不到位,核桃到了第6~7年行间和株间即开始出现交叉郁闭现象。

1.5 整形修剪不到位

对核桃树放任不修剪或修剪不到位。不及时控高,树冠高达6~7 m。大枝过多,外密内空,通风透光差,内膛小枝枯死,结果部位外移。

1.6 间作矛盾突出

核桃园内复播玉米等高秆作物,导致通风透光不良;间作棉花致使红蜘蛛危害严重,防控不到位;间作小麦则后期(8月下旬)灌水无法控制,秋梢贪青徒长,影响越冬。

1.7 气候影响

冬季低温冻害、早春枝条抽干、花期大风与沙尘、果期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均对核桃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2 低产低质改造措施

2.1 品种改良

对除主栽品种外的实生苗(树)和劣质品种进行良种改接。阿克苏地区核桃大树改接普遍采用夏季多头芽接,因为该方法嫁接点位多,伤口小,愈合好,树冠恢复快。在4月初,核桃萌芽前,选留3~5个方向、位置好的骨干枝,去除无用的大枝。对选留的骨干枝按树形重剪至2年生枝部位,促发新梢。萌芽后及时抹除无用芽,注意培养下部和内膛的砧芽,每枝留单芽。6月5-25日进行芽接。当接芽长到5 cm时剪砧,15~20 cm时解绑,并绑缚支棍,防止风折。新梢长至40 cm时及时摘心。未成活的进行补接。改接后要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2.2 间密补缺

对一些立地条件较好,已经开始出现严重郁闭,果品产量和质量开始下降的3 m×5 m或以上的加密园,应进行有计划地间挖,规范为5 m×6 m的建园模式。

对园相不齐的果园进行补植,最好结合密植园间挖进行就近移栽。移栽前对间挖的苗木重截干,截干后立即用油漆或伤口愈合剂涂抹锯口。起苗时带上土球,保证主、侧根完整。确保大苗大根,提高移栽成活率。

2.3 科学施肥

2.3.1 早施重施有机肥 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或在果实采收后尽快施入。每667 m2应施腐熟有机肥2 500~3 500 kg,混施二铵150 kg、硫酸钾6 kg,或再配合施入30 kg的复合有机肥。施肥后及时灌足冬水,每667 m2灌水约200 m3。

2.3.2 适期追肥 在生长期把握好3次追肥时间,第1次在3月下旬核桃萌芽前以N肥为主,第2次在5月上中旬花后以促果肥N、P、K配合施入,第3次7月上中旬核桃油脂转化期以P、K肥为主,严禁施入N肥。也可根据当年坐果量,8月份再增施1次。每次结合施肥,及时进行灌水,灌水量在120 m3左右,灌水后及时中耕、除草。幼龄核桃8月中下旬要控制肥水。

2.3.3 适时喷施叶肥 花期(4月中下旬)喷施0.5%尿素和0.3%蔗糖,以提高坐果率。新梢速长期(5月上旬)、花芽分化期(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及8月中下旬喷施0.3%~0.5%磷酸二氢钾促进树体生长及枝条成熟。

2.4 合理修剪

2.4.1 放任树的修剪 对立地条件较好、中心干明显的树,宜改造为小冠疏层形;立地条件较差的、中心干很弱或无明显中心干的,宜改造为自然开心形。改造树形时为避免一次疏除大枝过多,影响树势和产量,应分年进行,一部分可先回缩后疏除。着生在中心领导干和主枝上的多年生枝(中型枝),处理时首先要选留一定数量的侧枝,其余枝条采取间隔疏密和回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修剪,抬高枝体位势。对外围枝丛生密集的要适当疏除。衰老树的外围大部分是中短果枝和雄花枝,应适当疏除和回缩,用粗壮的枝带头。对枝组过多的树,要选留生长健壮的枝组,疏除衰弱的枝组,有空间的可适当回缩,去掉细弱枝、雄花枝和干枯枝,培养强壮结果枝组。

2.4.2 密植园的修剪 对株行距3 m×5 m以上出现郁闭的核桃园,应采取逐年改造的方法。首先根据行距大小,通过落头合理控高(行距的80%即为树高),然后标记好永久株和临时株。永久株仍按小冠疏层形树形修剪,对主、侧枝可向行间或株间延长扩冠,及时疏除或回缩下部过低的结果枝组,对衰弱的结果枝组进行更新。对临时株进行控冠修剪,疏除影响光照的大枝,回缩与永久株交接的骨干枝或大型结果枝组,保证永久株正常生长空间。小枝尽量不剪,多保留花芽,使之结果,夏季强拉骨干枝降低生长位势,转化为结果枝。将临时株的树冠不断地进行压缩变小,按照向行间伸展的“扇形”修剪。通过2~3年过渡期,临时株到了已无保留价值的时候,待果实采收后,可将临时株整株间挖移栽。

2.5 加强花果管理

核桃一般雄花量大,大大超过了授粉的需要,3月20日前后人工去雄,去雄量应达到全树雄花量的90%左右。保留顶部及外围10%雄花芽即可满足授粉用。从而减少树体养分消耗,促进雌花正常发育,提高核桃坐果率。5月中下旬及时疏除二次花,减少树体营养消耗。结果量大的年份,还应疏除弱树或细弱枝上的

果,适当疏除内膛和外围延长枝上的过密果。

2.6 综合防治病虫害

冬季清扫果园枯枝落叶、病虫枝、病虫果,主干涂白;春季萌芽前、果实采收后喷施5 °Be石硫合剂;2-8月挂杀虫灯;4-9月挂黄板防治黑斑蚜;在树干基部束膜,在膜上涂粘虫胶, 3月上中旬粘杀上树害螨,8月下旬粘杀下树越冬害螨。同时要加强病虫监测,配合化学防治。可选用40%克蚜星乳油8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防治黑斑蚜,喷施苏云金杆菌、灭幼脲、甲维盐等防治春尺蠖,用9.5%螨即死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4 000~5 000倍液防治害螨。

2.7 合理间作

核桃园内禁止间作玉米等高秆作物。间作小麦、棉花等作物时,幼龄期或初果期需留出2 m以上的保护带。成龄核桃树需在主干外围打一个永久性防水圈。

2.8 建立灾害预防机制

篇7:丹东地区板栗冻害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冻害产生的原因

1. 内部原因

品种、营养、树龄等不同, 其抗寒性也不同。当地适生区的品种较外来的的品种抗寒性强, 中、小型果类的品种比较大型果类的品种抗寒性强, 发生冻害时外来品种和大果品种受害重。不同营养状况的枝条抗寒性不同, 正常生长的枝条营养充分, 木质化程度高, 比生长不正常的枝条耐寒。未木质化的嫩枝受害重。年龄不同的树体抗寒性不同, 新植板栗幼树和衰弱的老树比成年树抗寒性差, 易受冻害。

2. 外部原因

板栗发生冻害除了与自身品种和自然条件有关外, 还与人为栽培管理因素有关, 良好的集约管理, 能够促使树体营养充分, 生长发育正常, 抗寒性增强。管理粗放, 肥水不足或者过量, 施肥浇水过早或过晚, 都会使树势衰弱、易感病虫害, 导致抗寒能力下降, 进而引起冻害。

10月上旬前后, 如果突然出现寒流, 树体由于营养不足和休眠深度不够, 极易发生冻害;深冬时节 (12月至翌年1月) , 如果低温超过树体忍耐限度, 持续时间又较长, 就会导致树体冻害;早春气温变化较大, 极易导致板栗根茎部位冻害。板栗苗木和幼树常因秋季低温多湿, 枝干内贮藏的干物质不充分, 木质化程度较低, 从而抗寒能力较差, 一旦遇到气候异常变化, 便会发生抽梢冻害, 严重时地上部位全部冻死。

二、预防措施

1. 选育耐寒品种

首先要选育当地的“乡土”品种。从外地引种要考虑与当地生态条件相适应, 最好在与当地生态条件相近的地区引种, 或者是采用经过一定时期引种驯化后的优良品种, 以达到预防冻害的目的。

2. 选圃地和园址要因地制宜

板栗品种多喜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上生长。在选择圃地和园址时, 应选择土层厚40厘米以上、土质较肥沃、排水良好、保肥性能较强的平地或缓坡地段, 以中性或微酸性的轻壤或棕壤为宜。

3. 幼苗越冬要防寒

幼苗要进行假植越冬, 在结冻前将苗木起出, 起苗时要保证苗木主根长度不短于20厘米, 侧根尽量不受伤害, 苗木进行大小分级, 每50棵为一捆, 同一等级的苗木在一起假植。假植沟应以东西向, 深30厘米, 宽度约20厘米。假植区的西、北侧设置10厘米厚秫秸防风障。

4. 采用高接换头改良品种

因为离地面越近温差变化越大, 温差变化越大越易使树体受冻害。据有关资料介绍, 距地表1米左右高处的温度趋于稳定, 可较地表提高温度1~2℃, 减少温差4~6℃, 因此, 应尽可能地减少低位嫁接, 以防治冻害。采用矮化密植的栽植方法可以增强群体防风防寒作用, 进而减轻冻害。

5. 加强管理与越冬保护

篇8: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及管理措施

1 玉米倒伏的原因

1.1 品种选择不当 品种支持根不发当,茎杆脆弱,植株高大而细弱,就容易引起倒伏。如前些年推广的沈单10、沈单16等品种在茎杆韧性上的缺陷,常会引起倒伏及倒折现象。

1.2 气候条件不利 近几年恶劣天气成为本地区玉米植株倒伏的主要原因。玉米拔节至抽雄阶段生长快,茎杆脆弱,遇大风大雨就会造成大面积倒伏,严重的甚至倒折而减产。2012年8月朝阳县某乡镇一场暴风雨导致玉米田一些地块全部倒伏在地,个别品种穗位以下茎杆倒折。2013年8月朝阳县台子乡也是一场暴风雨使玉米大部分倒伏,恶劣的天气成为玉米取得高产的一大障碍。因此这些自然灾害是玉米倒伏的主要原因之一。

1.3 施肥方法和使用时间不正确 施肥不平衡,氮、磷、钾配合不合理。玉米苗期及拔节期大水大肥、过多使用氮肥,都可能引发玉米倒伏的发生。幼苗期肥水过多会使基部2—3节过度伸长,植株增高和穗位增加,给后期倒伏造成潜在威胁。苗期施肥普遍存在重氮轻磷的情况,钾肥尤其缺乏严重,而钾肥的缺乏直接导致玉米苗弱、茎杆韧性减弱,增加倒伏的风险。部分农民为了省事,肥料在苗期一次性施入,这种施肥方式更加导致苗期旺长,株高增加,容易倒伏,因此氮肥用量过大,磷钾肥施用量不足,造成营养元素失衡。玉米的需肥高峰期是在大喇叭口期,氮肥的60%用量应在大嗽叭口期施用。

1.4 种植方式与田间管理不合理 目前,育种目标是提高密度,追求高产,促进早熟。重点是掌握合理密植,密植品种的推广,使部分农民产生密度越大产量越高的心理,加上部分农民有惜苗爱苗的习惯,机播后少间苗或不间苗,造成玉米田密度过大,这样就改变了玉米生的小环境,造成玉米间争肥争水,秸杆细弱,节间拉长,穗位增高,遇见大风大雨,造成倒伏。有的农民购买玉米品种不认真咨询技术员,不看品种说明,随意种植,将稀植品种种成密植,这样也增加的倒伏的潜在危机。

1.5 病虫害防治不及时 特别是玉米螟幼虫蛀食茎秆,造成孔洞,大小斑病、茎腐病危害茎秆等。

2 倒伏防治措施

2.1 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应针对品种特征特性,选择支持根发达、穗下节间粗壮、植株粗壮、柔韧性好的品种。

2.2 喷施调节剂促秸杆粗壮 针对那些茎秆脆弱,容易倒折的品种,可采取药物处理的方法,在拔节后或大喇叭口期喷施玉米矮壮素,一般可使玉米株高下降20—30厘米左右,穗位下降15厘米左右,茎秆粗壮,节间缩短,气生根增加,起到抗倒效果。倒伏的玉米由于光合作用差,生理机能受到扰乱,影响灌浆结实。不要人工扶起,否则会加重损伤情况,可适当疏散尽量使玉米叶片采光充足,叶面喷撒浓度为0.2%磷酸二氢钾+1%尿素混合液或其它叶面肥,以补充营养,增加玉米籽粒饱满度。

2.3 培育壮秆,合理施肥 一方面要适当早播,创造延长地下茎节生长时间,促进根系发育。一方面要精细整地,施足基肥和种肥,将氮肥重点放在大喇叭口期使用。在保证播种质量的基础上,苗期适当蹲苗,增施磷钾肥,控制浇水,控制基础茎节过分伸长,促进茎粗,增强韧性,使之成为节间下密上疏结构,即降低了株高和穗位,又使叶片均匀分布,加强光合作用。及时排除积水。对地势低洼、积水严重地块,要及时组织农民排除田间积水,防止发生洪涝灾害,造成新的损失。

2.4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追求高产,控制倒伏的一项主要技术,适宜的密度有利于培育壮秆,促进群体平衡发展,植株间相互不遮掩,授粉良好,减少秃尖,并且有利于光合作用。我地区由于地理条件所限,保苗数基本控制在密植品种亩保苗3500株左右,稀植品种亩保苗2800—3000株。

2.5 及时防治病虫害 玉米病虫害以防治玉米螟为主,一是在玉米心叶期,用40%氧化乐果加4.5%高效氯氰菊酯(或2.5%氟氯氰菊酯)或30%速克毙等菊酯类、有机磷类杀虫剂30一50倍液,把药液喷施在玉米植株上部叶片,杀死为害心叶的玉米螟幼虫。二是在玉米心叶末期用用50%辛硫磷乳油1公斤,拌50一75公斤过筛的细砂制成颗粒剂,投撒玉米心叶内杀死幼虫,1公顷1.5一2公斤辛硫磷即可。病害主要发大小斑病、锈病等,发病初期叶片初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5%百菌清300倍液7—10天喷施一次,连喷2—3次,并用石灰粉15—20公斤/亩拌细土50公斤均匀撒施田间,防止病害发生和蔓延。

篇9: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及管理措施

1 工程概况

1.1 南京河西地区地质概况

南京河西地区位于长江东侧凸岸,地势宽广低平,地貌单元属长江漫滩,其两岸和秦淮河入江径流处等狭长地带的沉积软弱土层厚度很大。区内沉积物在垂向剖面上呈自上而下由细变粗,层理由不清楚渐变至明显的规律性变化,显示出河漫滩相、河床边滩相、河床底部滞留相及河床基岩的纵向变化。河漫滩相以粒径小于0.075 mm的悬移质为主,组成淤泥质粘土和粉质粘土。该相厚度为4.2~34.7 m,厚度变化较大,土体状态在流塑~可塑之间变化[1]。河床边滩相自上往下分别为粉土、粉砂与粉质粘土交互层,粉砂层底部的粉细砂以中密为主,部分为密实。河床滞留相颗粒成分呈中砂—粉质粘土—粉质粘土混粗砂卵砾石变化,粉质粘土以软~流塑为主,粗砂、卵砾石含量不均匀,局部以粗砂为主混卵砾石。基岩为下白垩统葛村组沉积岩,强风化~中风化,仅局部揭露[2]。场地垂向剖面特征表明,在基岩冲刷面上的沉积物具典型的河流二元相沉积结构,即下部是侧向增长沉积形成的河床滞留和边滩沉积,上部是垂向增长加积形成的泛滥淤积。在推进河西开发中,其建筑基坑具有开挖面积大,深度大的特点。软土地基一些大型市政工程,尤其在人口密集区进行施工,容易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1.2 基坑开挖诱发地层移动与地面变形特征

一般基坑施工引起平面和纵面2种变形,基坑开挖引起的平面变形主要包括3个部分:基坑底部隆起、围护结构的变形以及围护结构边地表和邻近建筑物的变形,三者是相互关联的,其中围护结构边地表的变形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是研究的重点,图1为南京河西地区某市政工程开挖到一半基坑长度时引起周边路面的沉降曲线。

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工程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曲线很复杂,与一些学者根据理论、工程实测资料和有限元计算[3,4]提出的地表沉降曲线形式对应并不密切,同时也不能很好地利用Peck法、地层损失法、稳定安全系数法和时空效应法等经验方法进行沉降量预测。工程施工引起地表沉降量很大,达60 cm,已对地面交通和周边建筑构成严重威胁,为此分析该工程沉降机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沉降十分必要。

2 施工引起地表变形的原因分析

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根据该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对基坑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定性的研究。数值模拟方法主要是采用由荷兰Delft技术大学研制的、目前已广泛运用于各类岩土工程有限元设计计算软件———PLAXIS商业程序。

该基坑宽度为48 m,考虑对称性,模型取一半宽度为24 m,基坑深度为15 m,地下结构全部位于淤泥质粉质粘土中。计算边界水平方向取100 m,深度方向取50 m,左边界水平约束,竖向自由;底部边界全部约束,右部为对称边界,上部为自由面。土层分布上部为24 m的淤泥质粉质粘土,下部为粉细砂。土层的基本参数见表1。

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的形式,插入比1∶1,深度为30 m。基坑开挖共设置4道支撑:第1道位于地下0.5 m处,第2道支撑位于地下5.5 m处,第3道支撑位于地下9 m处,而第4道支撑位于地下12 m处。建模时土体本构按弹塑关系考虑,其破坏准则为摩尔-库仑准则;地连墙使用板单元来模拟,其本构类型为弹性关系,不考虑破坏;地连墙和土的相互作用以界面单元来模拟,考虑墙体与土之间的摩擦;软土中的水采取的是水土合算;围护结构的质量缺陷通过局部减低围护结构的弹模来模拟;4道支撑使用杆单元模拟,弹性,计算时需要输入支撑刚度等参数模拟,模拟中考虑了开挖过程和支撑施加顺序,但没有考虑基坑开挖的时空效应。具体计算模型见图2。

2.2 基底加固范围的影响分析

因该基坑基底位于淤泥质粉质粘土中,一般要对基底进行加固处理(见图3),以提高基坑的抗隆起能力和稳定性,减小施工期对围护结构、周边环境及后期沉降的影响。图4为基底加固3m深度工况的计算结果图(其中加固土压缩模量取100MPa),其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与地面沉降分布见图5和图6。

表2显示了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地面最大沉降与基底加固范围的变化关系。

从表2中可以看出基底加固对减小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和地面沉降量效果明显,特别是加固范围在1~3 m的时候。而当加固范围进一步加大时,基底加固对于减小支护水平位移和地面沉降量的效果增量已不如加固1~3 m时明显。

2.3 基坑边超载的影响分析

基坑施工时,由于有其他市政工程、建筑工程和地面交通等因素存在,使基坑边缘通常会有超载情况出现。图7为基坑边存在超载情况下的计算结果,其中超载考虑为基坑附近20 m范围内存在20 k Pa的超载。

从计算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基坑附近超载对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和周边地面沉降影响很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合理组织安排,尽量减小基坑边的超载大小及超载作用时间。

2.4 围护结构质量的影响分析

已开挖部分基坑表明:围护结构部分位置上可能存在一定问题。图8为选取的围护结构不同位置处质量缺陷的示意图。

表4列出了围护结构完整时与不同位置存在质量问题情况下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值。从表中可以看出:当基坑围护结构上部出现问题时,对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影响较大,而相对加支撑的位置,当不考虑问题部位对支撑力和支撑可能对问题部位造成损害的影响时,围护质量问题出在无支撑的位置对水平位移影响更大。

2.5 施工降水的影响分析

根据钻探揭示的地层结构,河西场地基岩面以上的地下水为典型的二元结构,即浅层潜水及深层承压水。浅层潜水层直接受降水和地表水补给的影响,水位埋深约0.6~1.5 m,年最大水位变幅小于1.0 m,一般在0.5 m左右。由人工填土层及全新世漫滩相软弱粘性土层构成孔隙含水层组。人工填土层由粉质粘土夹碎石、碎砖混填,在粗颗粒较高处往往存在架空现象而形成大孔隙,成为地下水的赋存空间,其透水性不均匀。全新世淤泥质粉质粘土饱含地下水,但透水性弱,根据室内试验,其渗透系数K=0.73~45.4×10-6cm/s,属弱~微透水层。深层承压水层由粉土及砂土层构成孔隙含水层组,水位埋深约2.2~3.4 m,平均埋深2.8 m。该层透水性、含水性较好,但有差异。粉土层饱含地下水,其透水性较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好,由于该层具水平层理,局部为粉土、粉砂与粉质粘土交互层,其薄层粉土、粉砂构成地下水的径流通道,水平渗透系数大于垂直渗透系数。粉土以下的砂层(粉细砂与中砂层)透水性好,厚度大,含水量丰富,为场地主要承压含水层。根据现场试验,承压水层渗透系数为10-2 cm/s量级,与长江有一定的水力联系,而与上层潜水的联系较弱。

本工程的开挖深度在15~20 m,开挖过程中一般要降低承压水水头,防止基坑突涌,该基坑管井降水经常在前期施工中会引起较大地面沉降。为控制基坑外水头下降,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采取分区降水及中部管井深度加大而周边管井深度减小的布井方法。此外还应及时布设足够的坑外观测井,监测坑外水位变化,在必要时做回灌井使用。

3 施工改进

根据上述分析,本市政工程基坑前期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基坑降水、基坑周边堆载过大,围护结构施工质量有缺陷等多方面因素引起,后期施工应采取措施,保持或者加强原有地层的稳定性,维持其稳定的应力平衡状态,确保施工本身及周边环境安全,其主要措施如下:

3.1 土方开挖

对于土方开挖方案应遵循分层、分区、分段、对称、限时的原则:

(1)竖向分层可按支撑情况明确分层、严格执行先撑后挖,每层支撑挖到支点以下30~40 cm,即架设钢支撑并施加预应力,把支护桩变形减小到最低程度;

(2)横向分区应控制分区的长度以满足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土方开挖并架设预应力支撑(坑中坑的支撑),当开挖至基坑设计底面时,开挖完成后应立即浇筑宽砼垫层以起到支撑作用,严格控制无撑暴露时间在24 h以内;

(3)纵向分段不宜过大,注意临时土坡的稳定,防止出现过大变形导致工程桩与立柱桩的超量变形和断裂现象;

(4)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与挖土过程,注意开挖的平衡与对称;不对称开挖往往导致支撑体系应力分布与设计工况不一致,从而使得部分构件出现剪力较大的现象;

(5)此外,分层分段地进行开挖,可以多次暴露深搅桩身,加快水泥土失水速度,快速提高水泥土的强度和深搅桩的刚度。

3.2 施工降水

(1)由于河西地质条件变化剧烈,建议在降水井施工时,施工方应在现场记录降水井位置的地质情况,以方便后期的分析研究与事故处理;

(2)降水井抽出水必须是清水,提前20 d抽水,可以查明围护结构止水的完整性或渗漏情况;

(3)减压井的深度以不超过支护桩深度为宜,这样可延长水的渗流路径、减小水力坡降;

(4)降水井应安装水表,每口井的排水量要有仔细记录登记,这样可分析水的渗流量与周围水位承压水头的降低关系;

(5)水泵功率应有足够的余量,且降水过程中应有确保降水井正常工作的措施;

(6)及时布设坑外观测井(也可按需要增设一些小口径的水位观测孔),主要是观测之用,监测坑外水位变化,但在必要时可以做回灌井使用,其井深应至下部粉砂层;

(7)对于横断面较大的基坑,可采取减小周边管井井深,加深中部管井深度的方法,或采取增加井数(减小井间距),减小井深度的办法,以减少基坑外侧地下水位降深。

3.3 卸载、补充加固与完善围护结构质量

(1)与周边市政工程和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沟通,取消本工程和其他工程的临时堆土和其他荷载,封闭交通路面、减少动荷载影响;

(2)对剩余土方进行加固处理,对本基坑内所有剩余淤泥质粘土进行加固,并加固到基底下3 m;

(3)由于围护结构施工质量或结构冷缝,坑壁在动水压力作用下会出现流砂、流土,造成基坑临近地的塌陷并危及四周,对于此问题应早发现、早处理、内外堵漏(坑外注浆或旋喷处理),内部也可采取各种堵漏措施,如挂网喷浆。

采取上述措施后,本工程后续施工质量得以正常进行,地面沉降得到了有效控制,其控制效果见图9,该曲线特征基本上与上海经验曲线基本相近,表明后期施工改进措施基本正确。

4 结语

软土地层的深基坑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机理尚难准确把握,建议视工程的地质水文条件和工程特点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工程措施。本工程实施的经验可供其他类似工程参考。

摘要:许多城市建设经验表明,软土地区的工程建设在施工期和使用期都会产生较大的地层沉降变形,该变形的控制尚未有成功经验。文章以南京河西地区某市政工程为例,分析了深基坑开挖诱发的地层移动与地面沉降变形特征,并从基底加固范围的影响、基坑边超载的影响、围护结构质量的影响、施工降水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相关施工建议。

关键词:软土地区,深基坑,地表变形

参考文献

[1]严三保,陈新民,罗国煜.南京城西漫滩相软土承载力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0,(6):23-25.

[2]斯月英.南京市城西长江漫滩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探讨[J].地基处理,2001,12(2):37-44.

[3]李铀,李小强,彭意.地铁施工中的地表沉陷控制方法与工程实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S2):5111-5171.

上一篇:庆祖国华诞的演讲稿下一篇:不打架的保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