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布西耶建筑空间释读

2024-04-16

柯布西耶建筑空间释读(共6篇)

篇1:柯布西耶建筑空间释读

1.思想激进的柯布西耶

在建筑史上,柯布西耶是思想激进而赋有争议人物,是西方现代建筑的代表,他无时不存在着内心的自我否定与创新的自觉,实际上早期的柯布西耶依然受古典主义的影响较深,如1912年的建筑作品在其家乡瑞士拉绍德封(la chaux-de-fonds)附近的让纳雷别墅(jeanneret and jacot villas)更多的借鉴了简化而保守的古典主义风格。

柯布西耶大胆尝试新的技术,在1914年他发明了“多米诺式住宅(标准化,泰勒化,自由平面,自由立面,屋顶花园)”,使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模式,才使得建筑概念的简洁与易于重复生产成为一种可能,也使他形成了“自发的现代主义”者。柯布西耶极力反对装饰,“装饰,总是掩盖构造的错误”,倡导机器美学或厂房式的纯净,他认为建筑是“居住的机器”将有可能与城市建立一个新型的关系与秩序,这对于古典主义盛行的时代是一个全面的反思。他对建筑的重新诠释“现代主义是一种几何的精神,一种构筑精神与综合精神”而创立了机器般的隐喻(建筑应给新机器文明时的人类以欢愉,而非最底限的益用,柯布西耶语),更多的是超脱于古典主义同时又对先锋派给予了一个新的定义,即他创立了纯净主义的建筑语汇,同时他认为建筑学的任务是创造形式的秩序感,城市的秩序感体现了绝对的和谐性。

他同时强调建筑与城市相互和谐的文脉关系,传统的古典现象成为一系列新建筑中的片断,也是历史的片断,成为城市文明的发展与演绎参照,城市成为建筑或者说文化的博物馆。柯布西耶非常珍惜他所发现的每一个概念,并会用一生的时间来反复的将其完善,在他的建筑中同样如此,他越来越自由!

2.建筑的构造

然而,柯布西耶的创作思想绝不是单纯的对“居住机器(居住装置)”的阐释,正相反他试图从一切可形成他建筑语汇的自然界、动物、植物中找到他所能够突破古典主义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这种反叛的心理作用下“建筑将由自觉转变成自发的结果”(柯布西耶给JOHANNESBOURG现代建筑小组的一封信中描述了创作的思考方向:恬静的完美。植物,动物,陆地,海洋,原野和山峰。甚至自然的灾害,地理的大构造都蕴涵着和谐完美。┄┄ 从狭隘的专业讨论中走出来,深怀激情的投身于对事物缘理的探求中,那么建筑便变为自发性的结果。)

柯布西耶通过否定装饰(形式)风格因素而直接探询建筑内在有机结构的本质,(有机结构对当代事物有概括和表达能力,柯布西耶语),他认为对本质问题的揭示才是最终形式发展的本原,这也是自然界中“自生自发”形成有机形态给予他的启示,

在当时使用钢筋水泥这一全新的建造过程必将带来全新的建筑态度,这是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建设者们不懈地对算术、新材料、钢材、钢筋混凝土和玻璃以及对当时尚在酝酿中的反映伟大潮流的美学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这些人是:拉布鲁斯特,埃菲尔,圣吉埃,de Baudot,托尼C嘎涅尔,奥古斯特C贝瑞。这是柯布西耶所坚持认为的,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必然将带来不同的结果,对于当今建筑同样也是如此。

3.居住的机器(或居住的装置)

柯布西耶称之为“居住的机器”中“机器(machine)”这个单词源于拉丁文和希腊文,原意是“技能(artifice)”和“装置(device)”,“一个建造以用于产生某种特定结果的工具”。而“装置”这个词是指控制日益危险的状况并从中创造出充分且必要的生活构架。以“居住机器”来描述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还不如以“居住装置”来阐述更为清晰而准确。柯布西耶对“居住的机器”的提出揭示了“居住――怎么住?”这一“本质”的问题,其结果是他在“构成”中找到了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式,由此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建筑形态与秩序。

他认为一个居所(一个庇护工作,财产,习惯,也庇护人的思想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在其周围维持一种平和的家庭氛围,验证人存在的价值这一自然法则,他认为“给人类建构一个新的家园将无疑决定一个文明的特征”。“建筑是爱的行为,而不是场景和道具布置”,柯布西耶进入了一个普遍建构的阶段,它超越了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通过这么一种新意识的纯粹、实质、根本的表达,构建新社会反映其自身的住宅,即成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基本框架――人的居所与城镇的关系,文化的延续发展,根据新技术条件形成一种普适的革新性,一切都自自然然发生了演化(或进化)。柯布西耶对古典主义、理性主义、功能主义、先锋派运动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尽管他的语言无不透视了一种绝对性的反叛,但由其创作的活动来看,有其自生的脉络,即由古典与现代建筑逐步完成了他对于居住诗意、自由与隐喻的探索,建立了一个自身庞大的建筑语汇系统。

追求问题与事物的本质性问题是柯布西耶一直保持的习惯性思维,在其著名的马赛公寓和拉土雷特修道院,关注于社会与个体,聚集与独处之间的矛盾成为他一生的焦点。“建筑成为问题的表达,同时也是问题的解答”。

更多建筑类经验免费阅读下载请访问:

篇2:柯布西耶建筑空间释读

①上世纪二十年代,一位建筑师这样规划理想中的“光辉城市”:

②“一天早上,你在宽敞明亮的房间中醒来,室内温湿度宜人,这是因为配备了先进的中央空调系统。房屋的尽头是一面完整的中空玻璃墙,清澈的绿意在窗外徐徐展开。”

③今天的我们惊讶地发现,某些瑰丽的想象,比如中央空调系统、玻璃幕墙等都已成为现实,而比现实更瑰丽的想象,比如底层架空所带来的苍茫、道路从地面删除所带来的自由,这种全新的空间秩序,依然诱惑着今天城市钢筋森林里的我们。

④这位建筑师就是勒·柯布西耶。1887年10月6日,他出生于瑞士,由画家转型为建筑师。

⑤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是20张城市规划图纸,笔笔倾注着他的心血,像一本详尽的城市使用说明书。是一本厚厚的书籍,他在书中写尽了对未来城市的狂热想象。是一种深刻的批评,针对的不是科技本身,而是科技的滥用所造成的重大社会危机;不是财富的积累,而是以财富积累为唯一目的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是人类正常的欲望和享乐,而是贪婪、惰性和懦弱,以及各种各样的挥霍。

⑥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分为两个阶段:上世纪50年代以前是合理主义、功能主义和国家样式的主要领袖,以1929年的萨伏伊别墅和1945年的.马赛公寓为代表,许多建筑结构承重墙被钢筋水泥取代,建筑往往腾空于地面之上;上世纪50年代以后,他转向表现主义、后现代主义,朗香教堂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⑦在柯布西耶所有的经典作品中,朗香教堂是经典中的经典。

⑧朗香教堂,位于法国东部的一座小山顶上,1950开始设计建造,1955年落成,被誉为20世纪最为震撼、最具表现力的建筑之一。柯布西耶摒弃了传统教堂的模式和现代建筑的一般手法,把它当作一件混凝土雕塑作品加以创造。

⑨教堂的墙体几乎全是弯曲的,有的还倾斜着;塔楼式祈祷室的外形更像是座粮仓;沉重的屋顶向上翻卷着,与墙体之间留有一条40厘米的带形空隙;粗糙的白色墙面上开着大大小小的方形或矩形的窗洞,镶嵌着彩色玻璃;入口隐在卷曲墙面与塔楼交接的夹缝处;室内主要空间也不规则,墙面呈弧线形,光线在透过屋顶与墙面之间的缝隙进入室内之前,又被彩色玻璃所晕染,产生一种神秘的美感。

⑩教堂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有着一个非常复杂的结构。上世纪初期,柯布西耶和他的现代主义同道们与美术界的立体主义派遥相呼应,提倡建筑形象的简化、净化,在这段时期,他设计的住宅即使内部相当复杂,其外形总是处理得光净简单。萨伏伊别墅即是一例,人们很难找出一个比它更简单光溜的建筑名作了。然而,在朗香教堂这个项目上,柯布西耶走向简单的反面——复杂。小小的教堂,四个立面竟然各个不同,仅看一面,绝想象不出其他三面会是什么模样;即使看完了三面,第四面仍会给你惊叹。再看那些窗洞形式,也是不怕变化,只怕单一。再看那些墙线和由它们组成的室内空间,也都极其复杂。平面构图上既找不出一点规律,立面上也看不出所谓章法。中世纪哥特式教堂的复杂在于细部,总体布局结构倒是简单的,而朗香教堂的复杂性则相反,它是结构性的复杂,其细部,无论是墙面还是屋檐,外观还是内里,仍然相当简洁。

面对如此怪异的建筑,人们总要追问,设计灵感从何而来。在教堂建成好多年后,柯布西耶又回到那里,他同样喃喃自问:“我是从哪儿想出这一切来的呢?”他不是故弄玄虚,也不是卖关子,艺术创作至今仍是难以说清的问题。关于自己的创作方法,他曾经这样描述:“一项任务定下来,我的习惯是把它存在脑子里,几个月一笔也不画。人的大脑有独立性,那是一个匣子,尽可往里面大量存入同问题有关的资料信息,让其在里面游动、煨煮、发酵。然后,到某一天,喀哒一下,内在的自然创造过程完成。我抓过一支铅笔,一根炭条,一些色笔(颜色很关键),在纸上画来画去,想法就出来了。”针对朗香教堂,他说希望能设计成一个“视觉领域的听觉器件”、“像(人的)听觉器官一样柔软、微妙、精确和不容改变”。用建筑激发音响效果,真是一个别开生面的立意。

1、柯布西耶关于“光辉城市”的20张规划图纸是针对哪些城市发展弊端而构画的?(3分)

2、第⑩段中作者写到中世纪哥特式教堂的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说明朗香教堂与中世纪哥特式教堂都有复杂的特点。

B、通过对比突出朗香教堂的结构性复杂的更胜一筹。

C、通过比较说明朗香教堂是结构性复杂而细部简洁。

D、为了体现柯布西耶建筑思想的突破章法与众不同。

3、第⑾段中“视觉领域的听觉器件”的含义是 。(2分)

4、文中插入“朗香教堂”的图片的作用是 。(2分)

5、概括朗香教堂的独特性。(4分)

篇3:柯布西耶建筑空间释读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原名Charles Edouard Jeannert-Gris,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以及弗兰克·洛依德·赖特并称为四大现代建筑大师。

萨伏伊别墅,1930年建成,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位于巴黎的近郊,是一个完美的现代主义作品。它是柯布西耶建筑设计生涯中最为杰出的建筑作品,以后他相当部分作品的设计都是以此为基点的。作为现代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萨伏依别墅因为“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横向长窗;自由立面“而被载入建筑史册。然而,萨伏依别墅并不仅仅扮演一部新建筑五点的宣言书式的角色,柯布在其中注入了更多对于空间运动的思考。住宅周围被丛密的树林所环绕,俯瞰着圣因山谷,这里风景宜人。勒·柯布西耶选择了一个正方形平面来强调四周视野。建筑的入口和车库入口故意设置在建筑远离道路的一侧,让行进者在树林般的柱子围合的空间里漫游,以欣赏住宅四周的优美景观。

柯布西耶在萨伏依别墅中充分反映了他“建筑漫步”(Promenade Architecture)的思想,以室内坡道架构起空间结构。总得来说,追求丰富的界面变化,运用类似电影的蒙太奇手法,重视室内外空间的过渡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但在空间路径的叙事方式、主次性以及表达方式以及坡道等重要运动元素的运用上,两者既有相似又有不同。柯布的空间运动呈现出很强的序列性、引导性和等级性。这种特点与柯布追求秩序、完形的审美倾向密切相关。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对其进行剖析,从空间运动的角度对于大师进行重新的解读。

二“建筑漫步”的空间特质

作为现代主义的大师,人们常常将柯布视为“方盒子“的代表,萨伏耶别墅更为其中的代表,然而大师则在其中表现出了空间意向的拼贴性等某些看起来与传统意义上的现代主义有一定偏移的特质,以建筑散步为主线解读其内部空间,我们或许对于大师能够有着更深的理解。

2.1蒙太奇般的叙事性

何谓蒙太奇,作为电影中的常见处理手段,可以理解为一种空间的剪贴。在《柯布西耶的住宅空间构成》一书中也用电影镜头来类比柯布的漫步空间。电影是一种时间、空间的艺术,非常类似于建筑学里“空间运动”的概念,建筑学的意义上,运动背景的分层类似于电影结构的三个层次景框,镜头和蒙太奇。这三个层次暗含在时间线索内,随着人的运动依次呈现出来。在建筑中的应用即将不同场景中不同个性的画面通过空间错位或是反射等手法同时呈现在眼前。

萨伏依别墅的三层结构虽有明确的路径设计,各层却均有各自不同的剖面特征。建筑内部并没有中心场所,而是均被包含在外壳之内形成一个整体。于是,剖面可以看出就是将多样的构造要素整合在一个整体的箱型空间中,经过长距离的折返就可以贯穿建筑的内部。

萨伏依别墅的组织架构明确严谨,犹如内部有一架时间机器,环环相扣。与其说建筑元素的设置正好能够反映人的视线移动和身体转移的规律,不如说是其设置的最初目标正是将人的行为镶嵌在行进的路径中加以控制,追求空间在时间维度上的单向连续性。而在这样的流线中,不同的景象拼贴出现则带给了人们错乱而有序的空间意向。

2.2空间的牵引

柯布的空间移动是有主次与明确方向的,萨伏依别墅的方向性是一种动力引导关系,其空间是不断转化的层级体系。人在空间中运动时不断地被目标点所吸引暗示,改变运动的方向。所以在这里用镜头的方式进行分析。首先是底层弧形门厅,沿坡道上行,坡道的高窗采光产生了向上的吸引力。来到二层过厅。虽然边上有走道,但因为其暗示着空间等级的下降不会产生太大的吸引力于是我们自然会登上坡道。在沿坡道上行的过程中景观要素的引入不断刺激着人的感官鼓励人继续前行的欲望。我们可以看到从二层平台射入的阳光投在坡道侧墙上,平台上的植物景观也随着我们的运动逐渐映入眼帘。于是我们在不自觉中经过坡道上三层。运动方向的暗示、转换是自然而然的.这主要是通过创造视觉的吸引点达到的。如果将其放置在一个更为大的视野看,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牵引是随着地形而展开的。

2.3空间等级与路径

柯布西耶在建筑中强调理性主义,功能空间布局强调合理性。整个空间序列也依据空间合理性呈现出不同的等级。

萨伏依别墅在门厅中面临三个选择:坡道、楼梯和通向服务区的走道。坡道设在建筑中轴线上.地位显要。楼梯和坡道呈九十度布置.避免方向上的重复并且有意弱化楼梯的引导性。所以人会很自然地选择坡道作为上行的主要方式。柯布的屋顶花园显然是整个空间运动的终点和高潮,在这里有丰富的空间运动和室内外关系的转换。

在萨伏依别墅里,从他对中央坡道的处理来看,他相当关注坡道周围的实体要素构成。比如坡道的左侧——极具雕塑感的旋转楼梯,立柱和具有独立支座的洗手盆;右侧界面较简单——洁白的墙面以及从二层花园进入的光线。再往上,旋转楼梯再次出现在坡道右侧,光线透过三角形的玻璃窗,在实墙上留下窗棂的投影。对此我们将在下文中有更为详尽的叙述。在这两幢住宅路径剖面上,众多独立而完整的空间组合成使用者的行进路径。设计者都十分强调行进过程中的界面变化。在萨伏依别墅里,从他对中央坡道的处理来看,他相当关注坡道周围的实体要素构成。比如坡道的左侧——极具雕塑感的旋转楼梯,立柱和具有独立支座的洗手盆;右侧界面较简单——洁白的墙面以及从二层花园进入的光线。再往上,旋转楼梯再次出现在坡道右侧,光线透过三角形的玻璃窗,在实墙上留下窗棂的投影。对于界面的光影效果柯布则是用比较传统的方式,在坡道的室内部分里,主要通过靠近二层露台处的三角形玻璃进行采光,光线从坡道右侧上方进入,与人的行进方向是垂直的。沿着坡道上升的过程中,光线的方向一直在变化,从侧面高光变成水平进入的光线。

三“坡道”元素解析

在整个柯布与其他现代主义大师的明显不同的空间流动构想中,坡道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甚至可以说整个构想实现的直接承载体。坡道作为一种新的模式,并不只拘泥于上下交通的基本功能,而是打破了传统建筑中的界面限定,通过人的行为因素的体现,把时间、空间和感受相联系,产生扎根于大地般的那种存在感、运动感和空间感的效果。相较于楼梯将一个楼层与另一个楼层隔开,坡道是将楼层连接起来,它们对于人的行为感受全然不同。

在萨伏伊别墅中实现的对三维空间的占有是一种新的象征性的自由,而这种感受是在秩序之中产生的。嵌于柱网之间的坡道不对称但富于规整感,然而其上的空间运动却是自如而不受拘束的。柯布亦曾这样描述“在这所住宅中,我们经历真正的建筑漫步。在一个严格的梁柱结构体系中却存在着如此多的丰富性,这恰是有趣之处。”

坡道上的“建筑散步”实质是一种多维度的运动体验。沿着萨伏伊别墅的坡道缓缓上升,视线被屋外渐渐清晰的景致吸引而去。坡道的运用使画廊的开敞空间、三层平台与室外的绿景成为人沿着坡道行走时交替观察的景观。

坡道的丰富性不止在其本身,柯布还试图使光线和色彩这两个元素在行进的过程中被感知。当我们从萨伏伊别墅的入口漫步至屋顶,底层的半暗空间逐渐过渡到愈加明亮的主层和室外。而沿拉罗什别墅的坡道而下,两侧开高窗引入的漫射光线使建筑空间光照均匀,整个展览室尽收眼底。人们能够在坡道的行进对于建筑的光线和色彩有着渐进的认识,我们可以在许多后世的著名建筑师的作品里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

萨伏伊别墅集中体现了坡道与室外空间的联系。位于坡道两端的入口和顶层一堵有开口的墙,使整个坡道的体验经过外-内-外的过程而变得完整,建筑漫步的概念贯彻得十分充分。尽端墙上的开口暗示着坡道不仅通向屋顶,同时还是一个开放空间。它使建筑的路径主题成为生动的真实情境。

场所精神是柯布一直试图为建筑植入的灵魂。在萨伏伊别墅中,为重现雅典卫城的场所精神而产生的坡道将柯布抽象的“建筑漫步”的概念具像化,使人在上升过程中实现景观变化和室外到室内空间的转换。

四总结

众所周知,柯布早期游历欧洲。在希腊的游历对柯布产生深刻影响。他对雅典卫城的布局十分推崇,为了再现这种由人的行为来感知的场所精神,柯布建筑漫步思想将建筑自由度的内涵变得完整,为现代建筑的空间创造了更多可能性,也深深的影响了后世建筑师。库哈斯的达尔瓦别墅,西扎的波尔图建筑学院中我们都可以找到萨伏耶别墅的痕迹。然而对于大师而言,他的现代主义建筑的纯粹性在其内,独立的形体并不和周围的场地产生关联。坡道空间本身虽承载着一种室外向室内的延续,但这种延续到了建筑的外围便因遭遇顶而戛然而止。因此,柯布对于坡道的定位或许仅是通过它来表达建筑本身的漫步特性与自由空间,而并非后世的建筑师将坡道自然而然地融入周围的环境中,不再是孤立的或是封闭在建筑中的元素或者作为单纯炫形的工具。

摘要:本文通过对萨伏依别墅的空间运动分析,剖析柯布西耶对于“建筑漫步“的现代主义构想,对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坡道元素进行深入探讨,从空间运动的角度解读柯布西耶。

关键词:萨伏依别墅,柯布西耶,建筑漫步,空间运动,坡道

参考文献

[1][日]富永让,勒·柯布西耶的住宅空间构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美]洛菲尔·莫内欧,哈佛大学建筑系的八堂课:八位当代建筑师作品的理论焦虑及设计策略

[3]胡铮:两种空间运动观——从柯布西耶到库哈斯,《建筑师》2004,第5期,P72~78

[4]邓文君:七座独立住宅的路径剖面研究,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7

篇4:柯布西耶建筑空间释读

他丰富多变作品和充满激情建筑哲学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城市面貌和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从早年的白色系列的别墅建筑、马塞公寓到朗香教堂,从巴黎改建规划到加尔新城,从《走向新建筑》到《模度》,他不断变化的建筑与城市思想始终将追者远远的抛在身后。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一取之不尽的建筑思想的源泉。

不止是位建筑师

他曾是一位画家、一位雕塑家,并且不为人所知的是,他还是一位诗人。他既没为绘画奋斗,也没为雕塑奋斗过,甚至也没为他的诗奋斗过,他之奋斗终身的只是他的建筑。

作为建筑师同时是画家或雕塑家,而他有着米开朗基罗同样的禀赋,身肩三种才华。他让那亥的名字与奥赞芳一道开创了绘画史的“纯粹主义”,以展开对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的批判;他利用建筑物巨大的场地所展开的杰出雕塑群使它们可以媲美于雅典卫城—他甚至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那嘹亮的《走向新建筑》不但被喻为上一世纪对建筑影响最大的书籍,也直接改变了那个时代的生活与城市。

如果雨果曾以纸张印刷的《巴黎圣母院》让我们对古老的哥特建筑有了重新认识,那么在他的那本被称为现代建筑宣言书的《走向新建筑》中,激烈否定十九世纪以来的因循守旧的建筑观点、复古主义的建筑风格,歌颂现代工业的成就,提出“我们的时代正在每天决定自己的样式”,称颂工程师的工作方法,“工程师受经济法则推动,受数学公式所指导,使我们与自然法则一致,达到了和谐。”提出“住房是居住的机器”,鼓吹以工业的方法大规模地建造房屋“建筑的首要任务是促进降低造价,减少房屋的组成构件。”对建筑设计强调“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赞美简单的几何形体,并且他以他悲剧性的矛盾式所建造的五十七幢建筑不但启示也同样激怒了几代人。

仅仅在建筑领域,柯布就导致现代建筑的两次风格转变:从他早期的纯粹主义机器般的精致到后来粗主义时期的粗犷的地域特征。

后现代建筑大师斯特林在柯布的转变中发现了一种变化的连续性,他就可以继而发现现代主义的普遍理想有向地域主义的特殊热转化的可能,这种转化发生并主导着上个世纪70至80年代的建筑;艾森曼将后现代的建筑大旗接了过来,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世界各地摇晃,这位自誉的德里达解构主义哲学在建筑里的身体力行者,他承认他解构主义建筑的自明性最初就是从柯布的多米诺住宅体系里获得启示;西扎,这位被誉为惟一在世的大师从柯布的萨伏别墅里学习到柯布西耶在持续不断的变化中所呈现的矛盾张力与孩子般的放松。

在几何中观察这个时代

柯布西耶的全部生涯都与住宅设计有关,而且他的最大贡献也是住宅,住宅是人和空间最初也是直接发生关系的载体,因此通过住宅设计可以衡量一位建筑家是否优秀。我们通过分析这些小小的住宅模型,了解到柯布西耶对每一个设计都寻求新的意匠。

他是一个想象力的建筑师,他对理想城市的诠释、对自然环境的领悟以及对传统的强烈信仰和崇敬都相当别具一格。1914年,他已经通过多米诺型住宅预见到近代建筑的诞生,他曾经为劳动者设计了量产型住宅,也有白色试验住宅群,其中包括最小限的住宅,同时柯布还发明了为了非熟练技工的构筑法,由于地域差别而设计的地方性住宅也是柯布的领域,柯布西耶的工作很像一位建筑界的人类学家,他对全世界与住宅有关的类型都有兴趣,柯布还在非西欧圈展开以原始小屋为蓝本的住宅研究,为了战争受难者的住宅以及寸法系统等等。通过广泛的住宅设计,表达柯布西耶对人类的关照。

他用格子、立方体进行设计,还经常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一般的方形、圆形以及三角形等图形建成看似简单的模式。作为一名艺术家,勒·柯布西耶懂得控制体积、表面以及轮廓的重要性,他所创造的大量抽象的雕刻图样也体现了这一点。因此,在勒·柯布西耶的设计中,通过大量的图样以产生一种栩栩如生的视觉效应占据了支配地位,而其建筑模式转化为建筑实物的情况如同艺术家在陶土的模子上进行雕刻和削减一样。通过精心的设计,在明暗光线的对比下,他成功地将有限的空间最大化,并能产生良好的视觉效应。

1911年,勒·柯布西耶在书中如是写道:“我在几何中寻找,我疯狂般的寻找着各种色彩以及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和金字塔形。棱柱的升高和彼此之间的平衡能够使正午的阳光透过立方体进入建筑表面,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在傍晚时分的彩虹也仿佛能够一直延续到清晨,当然,这种效果需要在事先的设计中使光与影充分的融合。我们不再是艺术家,而是深入这个时代的观察者。虽然我们过去的时代也是高贵、美好而富有价值的,但是我们应该一如既往地做到更好,那也是我的信仰。”

安藤忠雄眼中的柯布建筑

作为日本TOTO(东陶)企业文化支援活动一部分的建筑专业画廊“GALLERY间”,曾经接受著名建筑家安藤忠雄的一项建议,即将由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安藤忠雄研究室和学生们发起的手工作业,根据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遗留的图纸和草图,复元了106个比例为1/200的住宅模型进行展出。这是一个好主意,画廊方面欣然接受,其展出效果非常之好,立刻成为日本建筑界的话题。与此相联,TOTO同时推出安藤忠雄研究室编辑的《勒柯布西耶的全住宅》一书,为建筑界研究柯布西耶的建筑遗产,提供了全面的形象数据,初版3000册,在展览3个月之类又追加印刷3000册。

为什么电子时代我们仍然眷恋柯布西耶的那些普通住宅设计?因为通过那些建成的住宅,以及未能实现仅留下图纸的方案,我们可以看到巨匠柯布西耶的思考轨迹,住宅是他整个建筑生涯的设计基础。

安藤忠雄为《勒·柯布西耶的全住宅》一书的撰文中写道:通过这些住宅,我们了解到孤独的巨人,有着奋斗的苦恼和创作的纠葛,对于生长在资讯时代的年轻学生来说,是一次新鲜的体验。

同时安藤忠雄也借此机会回忆了自己:安藤最初看到的勒·柯布西耶住宅是“萨伏耶别墅”,那是35年前的事情,当时他才24岁。尽管那时这座别墅处于修复前的状态,即一片废墟,然而柯布西耶的建筑概念,却极为直接,无修饰地,很强地呈现在眼前。面对厚重的石造的西欧城市,勒·柯布西耶用白色住宅寻找和追求什么?安藤忠雄认为那是寻求自由。通过实验住宅柯布获得了明晰的建筑理论,从而确立了他的近代建筑的五项原则。

TIPS:柯布西耶的建筑体系

城市规划五要点:

a、功能分区明确

b、市中心建高层,降低密度,空出绿地

c、底层透空(解放地面,视线通透)

d、棋盘式道路,人车分流

e、建立小城镇式的居住单位

现代建筑观:

1、新建筑是新时代的建筑。

2、工业化的建造方法。

3、设计方法:由内而外,平面是设计的发动机,功能合适。运用基本形式和有比例的几何体,超脱个人情感,反对装饰。

4、新建筑的五个特点: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带形长窗和自由立面。

5、城市集中主义者,大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

马赛公寓

1946-1957建于马赛市郊的一座大型公寓住宅。被设计者称之为“居住单元盒子”,为缓解二战后欧洲房屋紧缺的状况而设计的新型密集型住宅,充分地体现了勒·柯布西耶战前要把住宅群和城市联合在一起的想法。

朗香教堂

这是一座位于群山之中的小小天主教堂,它突破了几千年来天主教堂的所有形制,超常变形,怪诞神秘,如岩石般稳重地几立在群山环绕的一处被视为圣地的山丘之上,朗香教堂建成之时,即获得世界建筑界的广泛赞誉它表现了勒氏后期对建筑艺术的独特理解、娴熟的驾驭体形的技艺和对光的处理能力。无论人们赞赏与否,都得承认勒·柯布西耶的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巴黎郊区萨伏伊别墅

篇5:柯布西耶建筑空间释读

(一) 无处不在的情节

1. 生活情节。

如果说生活是一棵树的话, 那么情节便是这棵树上的枝叶, 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如果生活没有了情节, 那么生活也就失去了枝叶, 失去了色彩, 失去了文化传承的基因。印度伟大的诗人泰戈尔 (Rabindranath Tagore, 1861—1941) 曾写道:“我访问过世界很多地方, 听到和看到了很多事情, 但是, 很遗憾的是, 十分重要的事情都已记不清楚了, 不过在住所的附近小草的叶子上附着的一滴露水, 让人难以忘却。”那就是一种场所记忆, 一种对生活情节的记忆:有时间、有场景、有情感、有体验。其实, 当我们翻出儿时收集的彩色玻璃弹珠, 抑或是一张小小的画着中国传说人物的火柴盒皮的时候, 虽然它不像是一个特别的纪念品, 却让人回想起许多儿时某一个时间, 某一场所的生活情节。情节的题材与内容是生活的一部分, 情节对于每一个人, 每一个种族、民族和地区的文化生活及其传承都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2. 文学剧作中的情节。

文学剧作中的情节是我们所熟悉的一个用词, 常常以表现主题活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由环绕主要人物所展开的一系列矛盾冲突构成, 或是由典型性格成长和发展的历史构成的。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图1) , 根据鲁迅小说《祝福》改编现代剧《祥林嫂》。

3. 中国传统诗画作品中的情节。

我国的诗画作品中, 有许多以朴实简约的文字描写了一种诗情画意, 而这种诗情画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情节紧密相关。如民间流行的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鱼戏”这一情节将不同的时空方位串联起来, 展现了一副充满画意的水墨图 (图2) 。

(二) 柯布西耶住宅的空间情节

1. 空间情节。

虽然聚居空间本身既无时间范畴又无运动, 不可能有着同文学剧作一样的故事情节, 但是空间承载的是生活, 也就是承载着生活的一枝一叶, 即生活情节;空间是生活的一部分, 脱离不了生活情节;空间设计同样也是一门艺术创作, 摆脱不了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从生活之树上摘取情节枝叶, 进行艺术加工。并且, 人们在空间结构的序列体验中, 有一种感受———场景及其秩序的变化, 就犹如音乐与戏剧中的主题与结构变化, 可从中同样体验到愉悦感、趣味性和艺术感染力。

2. 感受萨伏伊别墅的空间情节与艺术感染力。

萨伏伊 (Savoye) 别墅是为工作在巴黎罗伊兹海上保险公司的萨伏伊夫妇设计的周末住宅。萨伏伊别墅等灵感来自立体派的雏形———船上的生活意象。在《走向新建筑》中能看出大师对船钟情, 在大师看来, 船便是一种无意识的立体派作品:统一的曲面分解为各种自然色块, 整个形体就这样消失了。大师试图在新建筑中建立起一种立体派框架。多种色彩构图给人一种绝无重量的错觉。你看到的不是支撑与被支撑构件, 你会感到所应用的建筑艺术原理完全不同于传统重型建筑的应用原理。长带子的窗户犹如巨轮甲板上的窗户, 同时大师把整座房子放在纤细的柱子上, 这样的处理手法使得建筑仿佛浮在空中, 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一般。大师将对船的感受与模仿不只是停留在形与要素上, 而且延伸到建筑内部空间之中。向天空敞开的屋顶花园:框景的墙洞口、简洁的坡道、白色的金属栏杆等, 俨然是甲板场所的空间转换。置身其中, 使人遐想起船上生活的浪漫情节。站在屋顶上, 如同海上航行一般, 这是源自大师的一种难忘的生活体验, 一种场所记忆, 一种建构新生活的元素。

空间情节不是一种特定的空间功能, 更不是一种风格形态或是一种什么评判的标准, 而是一种超越形式、功能, 又与形式、功能捆绑在一起的空间感受, 一种基于生活体验的空间结构编排艺术, 表现在空间关系上就是一种有张力的场所意象。

二、空间体验

(一) 空间体验———拥有空间记忆的过程

1. 独有的空间体验。

当我们试图改变自身所处的环境时, 可以主观有所作为地改变身边的环境, 亦可以从一个客观的空间进入另一个客观的空间。正如蝴蝶虫要从茧中钻出来, 它的蜕变即是在寻找一种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的体验。

人从诞生之日起, 就一直在用自己的双手建造自己的居所环境, 并在可触摸的环境建成过程中一步一步地体验场所。我们可以通过厨房的窗户和落在街道上的树叶来体验场所的季节轮换;可以沿着公园小径漫步, 在林间的光影中体验场所的花香鸟语, 也可以循着小镇的旧巷漫步, 在阑珊的街灯中找寻儿时的欢声笑语……无论是住所还是花园, 无论是视觉、气体、声音、行为事件、沉思还是情感反射, 都是一种生活体验, 一种场所体验。

2. 无法替代的个体体验。

空间体验是一种个体的体验, 这种体验没法让他人来代替, 也无法替代他人来完成。我们就是通过这种体验将自己的聚居环境空间相连接。沉思的空间体验使得生活在场所中的意义超越了时空。如果这种时空关系是和谐的, 那么这种体验也是令人愉快的, 同时也产生了一种美, 一种艺术的感染力。聚居空间设计常常是依据以往体验的结果来创造一种美的空间关系。我们的空间规划设计也是在整体体验之上的各种最佳关系的创造, 并不是对形式的追求, 也不是原则的应用。我们所重视的就是这种关系:一种生活与给定的环境之间的最佳关系。这种关系揭示了生活的深层结构, 它来源于我们对环境空间的体验, 同时又能被使用者感知。我们不可能控制这么多的感受, 但是它最优框架和最大机会的模式属于一种特定时刻和特定地点, 当且只有当所有的关系被认为和谐时所产生的现象。

(二) 柯布西耶的多米诺型和Monol型住宅空间体验

1. 建筑———改变的仅是外观, 不变的是建筑的形式。

在现存的勒·柯布西耶的三十四个成品住宅和五十多个设计方案中, 所有的方案设计都是以两个建筑设计原型为基础展开的。将两个建筑原型以简单的方式还原, 可以看到明显的对应关系, 对空间的释义和以建筑师为视角的设计理念完全与之吻合。多米诺型住宅 (图3) (1915) 与其说是水平层得地面靠几根柱子支撑, 倒不如说是雪铁龙型住宅 (图4) 。另一种就是Monol住宅 (图5) (1919) , 即是由板状屋顶的连续和支撑其的墙壁构成的体系。

与生活的关联赋予了空间不同情形下的情节, 多米诺系列拥有长方体的轮廓, 它刻意展示从地坪上矗立的墙壁的造型, 如果从利用人工因素来对场地进行设计的角度来看, Monol系列就是以“板”为基本单元的水平的连续空间, 追求屋顶的造型, 刻意展示从地坪上引申出来的形态, 努力将自然界中的材料融入建筑中, 以期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前者会是观者感受到空间存在的同时, 也感受到受工业革命影响的建筑形式的内在空间所蕴含的大师在受到工业革命影响的那部分情节;后者却蕴含了更加细腻的情节———乡土风格的空间情节, 是大师反思工业革命影响下建筑形式的不足之处所派生出来的一种建筑形式。

2. 两种类型建筑的空间情节。

勒·柯布西耶追求的两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形式, 就像《直角诗》 (1) 形式是在水平与垂直交错中产生的, 它所展示的是一种符号形式, 多米诺型 (雪铁龙型) 建筑和Monol型建筑是两种建筑风格形式, 这两种建筑形式的融合构成了勒·柯布西耶的住宅建筑的设计基础。

多米诺型系列建筑展示的是地中海的强烈的阳光下, 客观上给人以强烈的男性话的建筑风格, 所展示的是规尺的使用, 其风格有些循规蹈矩, 展示直立的墙壁、四度墙壁所围成的建筑空间。多米诺型建筑的典型代表是萨伏伊别墅, 前文已对萨伏伊别墅的空间情节做了较详细的描述, 就建筑物本身而言, 如果从与周围的空间关系来看, 他可以以人为目标展开———在背面高大的树木间进行散步, 视野一下子开阔了, 面向北方, 在平缓、倾斜的绿草地上部就看到了拔地而起的白色箱型建筑。左侧建了一栋幕墙, 以阻挡不和谐的学校的光景, 右方越过丘陵的景观就可以看到塞纳河和颇阿斯市的风景。北面可以远眺, 但与太阳光是相反的, 南侧是一面立墙, 汽车可以沿着柱下的空间导引进北面的正门厅。沿着细砂石铺就的汽车道前行, 就可以看到北面正面的草地, 穿越这一地带可以看到在二层还有一个中空的空间。横穿中空体的是一扇横长的玻璃窗 (取景器) , 据此可以欣赏到周围的森林和风景。这是一栋充满孔洞 (窗户) 的直方体。

Monol型系列建筑展示的是努力拓展不受主观意识限制的空间、并且具有女性化的建筑风格。它所展示的是圆规的使用, 即强调由一个直角发散出去的放射线所构成的发散形状。Monol型建筑的代表作是圣·克劳德住宅, Monol型住宅呈现连续的波形屋顶, 下面是墙壁支撑体系。

闹中取静的选址, 清新自然的宽阔庭院, 将住宅融入自然;内部的材料、自然的材料自然的运用, 将爱情主题融入其中进行仔细斟酌。空间中蕴含的情节已不再是简单的空间感受记忆, 有一种对理想的憧憬和对大自然的神往。

三、乡土风格的空间情节表现

(一) 空间记忆的表达

如果说空间体验是空间记忆的过程, 那么空间设计即是空间记忆的一种表达方式。空间情节源于生活的体验, 目的是唤起感觉、幻想和记忆, 在体验中获得秩序感、场所感, 在体验中审美升华获得场所精神。体验既是空间情节的源泉, 又是目标, 创作过程。可以说, 体验是空间情节的来源与目的———来龙去脉。空间情节的本质特征是:空间与其承载的生活情节是一个整体。生活情节又伴随着人的行为被记忆在人的大脑里, 当受到某个引发物的刺激后, 将唤醒与之相关联的情节记忆。

圣·克劳德住宅的设计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整个设计过程都充满了情节, 从设计师的角度来看, 自然巢穴灵感的由来取决于设计师对大自然中的鸟类巢穴的情节体验, 将住宅设计成像巢穴与自然无比和谐相处形式使之融入大自然中, 是勒·柯布西耶设计住宅时考虑的问题。

(二) Monol型圣·克劳德住宅中的空间情节分析

设计这样一幢住宅需要特别小心, 因为唯一的建筑手段就是构造要素。建筑主题围绕一个典型开间确立, 其影响一直扩展到花园里的小亭。在这里, 人们可以看到裸露的石筑墙, 外表面是自然的, 内表面是刷白的, 木墙面和天棚, 一座用粗砖砌筑的烟囱, 瓷砖地面, 加上内华达玻璃砖砌筑的墙和一张西波利诺大理石的桌子。

———勒·柯布西耶

1. 选址。

这个设计的过程是依据一个点子一气呵成的, 追求的树林中建造住宅, 仔细寻觅、难见真容的感觉。就像作者在本住宅的设计说明中叙述的那样, 在遵循这样设计方针的设计草图中看到了其中的影子。在巴黎郊外, 圣·克劳德住宅是约占地800m2、由杂木林围合而成、南北方向长的台形场地, 其西侧和南侧有公路经过。它是地势低洼、生机盎然的别墅地。它是依据两条公路相交的角部区域建造的。室内自然和人工材料的自然运用, 将爱情作为主题, 每一处都经过深思熟虑, 到处充满了安闲、和谐的气氛。

2. 设计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场地一角的三角形区域内像巢穴那样建一堵墙和连续的建筑物, 这是在大自然中建造的非常朴素的巢穴, 墙面自然隆起, 面向庭院的部分开有窗户。在长满野草的钢筋混凝土屋顶的下面, 是粗犷的毛石垒砌的墙, 强调了由此围合而成的一部分生活场所。

第二阶段是在雁形的场地条件下构筑外形, 在反复研究, 完成了最终的设计草案, 在保持建筑外观新颖的同时, 把建筑整体做成平屋顶, 层高设定在了较低的2.6m。第三阶段是以此为目标, 开始回归到宽敞的一室空间进行设计, 并使其回归自然的形态, 在住宅空间的中央设置了壁炉, 并使其与装饰棚融为一体, 这就体现了与最初的平面设计有关, 又进行了平面分割的概念。

3. 空间构成。

从这套住宅的设计过程可以看出, 当初并不是按Monol原型进行设计的。它追求的是“在树林中建造住宅, 费尽力气难觅其踪”的感觉。根据这一灵感展开就采用了Monol原型设计方案。波形的屋顶被从地面爬岩而上的草遮盖了, 融入场地中的巢穴被现代感的材料表现出来了。

三个筒状空间在空间关系上形成了雁形排列, 外观呈现单纯的平面, 入口处最短的弧形是从属部分, 其他的两个弧形是居室、餐厅、卧室的主室部分。在室外, 由门厅延伸出去的弧形的部分还设置了亭子, 强调了列状的空间方向感。在大自然中营造出了极为自然优雅的巢穴 (图6) 。

以圣·克劳德住宅为首的Monol型住宅, 其空间的框架并不是由均一的素材装饰的。它是由毛石、玻璃砖、胶合板等多种素材装饰的空间结构体系。建筑形态上的操作并不是被部分采用, 而是在波形屋顶的整体框架下附加了另一个波形屋顶。不仅在整体上强调这一形态要素, 而且在一室空间中强调这一形态要素。

四、结语

研究空间才能更好地体验空间, 追寻大师的足迹探索空间设计中的情节, 是了解大师的设计思想的一种方法。多米诺型和Monol型是勒·柯布西耶的两个建筑设计原型, 我们可以受到大师的启发, 探索室内空间设计的内在的本质原型。

摘要:我们在居室里, 时间在身边不停地流逝, 我们记住了居室里发生的每个情节, 或许是一个房间, 或许是一面墙, 或许是一块地砖上的划痕。空间在我们的感知下变得有意义, 它不再是一个静止的物体, 它充实着情节, 而这些情节与人与空间息息相关。勒.柯布西耶一直在追求着一种符合自然法则的、能够使人的生命力重新焕发的设计方式, 他对于住宅空间的设计可归纳为两个建筑设计原型:多米诺型 (雪铁龙型) 和Monol型。两种不同类型的建筑模式却有着内在相同的空间形式所蕴含的情节。

关键词:勒·柯布西耶,建筑设计原型,空间情节,空间体验

参考文献

[1]陆邵明.建筑体验——空间中的情节.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2][日]富永让著.刘京梁译.勒.柯布西耶的住宅空间构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篇6:品味柯布西耶

感谢本书的编著者和译者,他们集萃了从一九○七年到一九六五年的柯氏三百二十九封书信,编成如此精美的书信集。

阅读这本书,我切身感受到这位富有激情的建筑大师的建筑观念,聆听他振聋发聩的建筑警句,欣赏到他由衷地赞美他所认同的那些(甚至包括民间的不知名的)建筑师的优美语言,这本书是柯氏建筑思想的经典之作。

在这本书信集中,柯布西耶说:“纵观历史,我探索伟大建筑诞生的缘由。站在一个独特的高度,我发现,人类所有的努力和天赋都倾注于一点——创造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就像一个人,拥有心脏、消化系统,还有提供运动的肌肉。而人体看上去是那么美。同样的,拥有根基、身体和生命的建筑,才是美的建筑。”

作为现代建筑运动的旗手柯布西耶贡献给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不仅仅是几个成功的建筑物和几个成功的城市规划设计,柯布西耶是一位高屋建瓴的百科全书式的建筑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柯氏谢世前的三个月(一九六五年五月二十八日),在写给巴黎美术学院学生会主席菲利普·莫勒先生的信中曾经说过“建筑师关注人”这样的话。柯氏类似人生谢幕词的这句话,言简意深、无限开放,值得我们长久地品味和解读。

柯布西耶的一生是开放的一生、矛盾的一生,又是直奔伟大建筑师的一生。他终其一生都在持续不断地学习,持续不断地思考和创新,而他的思考和实践又始终向科学开放、向社会开放,向未来开放。可以说,开放使柯氏知识广博,开放使柯氏视野高远,开放造就了柯氏的伟大。

柯布西耶的建筑观是全方位开放的建筑观。建筑观念的开放使柯氏对建筑的学习和创造也是跨领域的、没有任何框框的——为解决全社会大众的居住问题,他号召建筑要成为住人的机器,向飞机学习,向轮船学习。

他呼吁建筑要工业化、标准化,建筑要革命。

柯布西耶认为,一个建筑师首先应当是一个爱思考的人。他说:“艺术反映的只是抽象的关系……过于娴熟的技艺对艺术家来说可能是致命的。作为一名韵律的支配者,他必须具备高度发达极端灵活的大脑。”

柯布西耶怎样走上伟大的建筑师之路?

他早年从绘画、雕塑的艺术角度进入建筑。一九○○年,当他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孩子时就进入拉绍德封工艺美术学校,学习雕镂技术,在启蒙老师夏尔·艾普拉特尼尔启发下,他对绘画和建筑有了兴趣,从此这一兴趣贯穿了他的一生。但他并不把自己局限在艺术的小圈子里,他尤其不喜欢模仿与跟风。他说,在我看来,普遍的文明是一切的基础。

他做事常常持有的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和眼光,他是面对国内国外各行、各业、各界(包括官方和民间社会)进行长期对话与合作的成功者。他从事过的职业五花八门,但每每都有骄人的成绩。他既是建筑师、规划师、画家,又是雕塑家、编辑、作家、建筑理论家、艺术评论家、旅行家、企业家、教师、社会活动家。他的足迹遍及整个世界,他的作品遍及整个世界。

柯氏在建筑学上的飞速成长与他孜孜不倦地边学习边实践,及时总结经验进行理论上的思考紧密相关。十三岁小学毕业后,柯氏即开始全面自学建筑学,他不但参与各种建筑项目,而且云游各国,观察、研究和学习欧洲历代的建筑结构和风格特点。所以他曾诙谐地说他学建筑的成才之路,是走的超常规的野路子。

柯氏开放的建筑观是建立在坚实的现代科学基础之上的。

什么样的建筑师是伟大的建筑师?

什么样的建筑是成功的建筑?

这些问题是柯布西耶一生都在思考的问题。

一九一三年五月九日在致朋友的信中,他郑重地向朋友请教三个问题:

我该何去何从?

深夜里,何以让小小的火苗不致熄灭?

你觉得我该做些什么呢?

在同一封信中,他逐渐理清自己的思路:

……我已清晰阐释了我的想法。一个二十五岁的年轻人,应当处于运动之中;三十岁,他停下来,环顾四周,探测并检验他周围的土壤;四十岁,他选定一块地方,把根扎下去。

一九○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他曾这样说:

作为一名建筑师,必须有一颗辩证的脑袋:既要有缜密的逻辑,又要保持对造型的热爱;既要有理性,又要有情感;既要博学多识,又要不失对艺术的鉴赏力。

在这同一封信中柯氏强调:

所谓创作,必须有意识,必须知道。……没有真正的学习……没有经历任何痛苦任何磨难,就不可能诞生艺术——艺术是一颗跳动的心的呐喊。

可敬的柯布西耶,他是一个向大洋彼岸冲刺永不回头的孤独的泳者!

一九六五年九月一日,在勒·柯布西耶棺椁前,安德烈·马尔罗(Andre Malraux,法国作家、政治家。曾担任法国总统府国务部长,总理代表。一九五九——一九六九年任文化部部长。)说:“勒·柯布西耶一生有很多对手……但是,没有哪一位像他那样长久以来招致各方的攻击,也没有哪一位像他那样坚定而有力地倡导了建筑的革命。”

柯氏一百年前已经达到这样开放的、高超的建筑思想境界,他所倡导的建筑革命,我们许多中国建筑师和建筑界的朋友直到今天尚未理解尚未达到这样的境界!

中国建筑的开放很晚而且开放的程度远远不够!中国建筑界的对话环境不敢恭维,中国科学的建筑理论和科学的建筑评论长期被忽视,必须改变现状。从这个意义上讲,《勒·柯布西耶书信集》是我们不可不读的一本建筑科学专著,也是一本极好的建筑思想的经典之作。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柯布西耶建筑空间释读】相关文章:

丹柯教案04-13

丹柯人物形象04-18

实习报告高立柯05-22

参观柯渡范文05-16

贾樟柯影评范文05-20

马卡连柯名言04-22

格列柯绘画艺术论文04-18

安全柯安全生产职责08-02

贾樟柯小武关于友情04-12

丹柯教学设计原05-01

上一篇:冬是可敬的作文下一篇:写阳朔的作文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