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作家的作文范文

2024-04-29

关于大作家的作文范文(精选12篇)

篇1:关于大作家的作文范文

今年的四月一日愚人节变成了我记忆最深的一天,因为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什么是“小作怡情,大作伤人!”

记得那天天气很好,我们照常在教室上课。可就在第二节刚上课时,本来安静的教室里突然传来了一声非常恐怖的惨叫“啊~~~”

我们吓得扭头一看:发现小吴同学表情狰狞,脸上还“下起了雨”。

老师先是一惊,立即反应过来,赶紧走到小吴身边看看发生了什么。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一支被削得尖尖铅笔像一根大大的刺深深地插在小吴的臀部!

老师先是被吓着了,缓过神来就赶紧把吴同学去医务室休息,还打电话给家长带吴同学去医院治疗。

处理好吴同学,老师就开始找“始作俑者”了。只见老师眼睛像匕首一样瞪着我们,大声怒吼:“谁干的?太不像话了!”

我们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都投到赖同学身上。老师火眼金睛,一看就明白了,让赖同学站起来,生气地问:“赖同学这是怎么回事?你是不是得好好说明一下啊!”

赖同学低下了头,小声地说:“今天是愚人节,我就想捉弄他一下,就把铅笔插在他的椅子上,我也想不到铅笔就这样插进去了。”

老师和我们听了,都很无语。

因为赖同学一个小小的恶作剧,可怜的吴同学不得不住院了——因为铅笔芯断在里面拿不出来,必须开刀才能取出来,而且伤口很深,又缝了七八针,真是太倒霉了。

我亲眼看见了整个恶作剧的发生过程,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小作怡情,大作伤人”,真心希望大家引以为鉴,不要让这种伤人的恶作剧再次发生。

作者|提高一 朱天翔

公众号:奋进作文

篇2:关于大作家的作文范文

当了作家,我就可以写出很多很多动人的童话,童话就像天边最美的彩云。我会让小朋友从小就深受童话的启迪,做一个善良纯真的人。

当了作家,我就可以写很多很多的小说,让人赞不绝口。就像郭敬明写得小说一样,美妙耐读。我希望我写出的小说,也能像《小时代3》的结尾一样,把那片“火烧云”写得如此美丽壮观。

当然,通往作家之路是艰难的,不过没关系,我会向很多的写作大师学习。例如19世纪末俄罗斯的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安东·巴甫洛维奇·契科夫大师,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笔调幽默,寓意深刻,是值得我学习的榜样。

不论怎样,我一定会坚持自己的作家之梦,不轻言放弃。我相信,我的梦想,会在前路,向我遥遥招手……

篇3:关于大作家的作文范文

1.1 时代背景。

进入十九世纪后半期, 随着罗丹的出现, 雕塑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体裁, 拥有独自的思考和美学。进入现代雕塑时代, 在每个雕塑家的活动中, 逐渐形成一股思潮, 表现出独有的模式。雕塑艺术进入二十世纪初期开始普及的立体主义雕塑, 开创了现代雕塑新的篇章。立体主义是1907年到1914年在巴黎兴起的美术革新运动, 始于塞尚“将绘画中的一切物象都处理成圆球、圆锥、圆柱等形状”的理论。对绘画表现进行革新的立体主义是一场主张表现绝对自由的新的解放运动, 具有反自然主义的有形形象化特征, 给二十世纪的美术形成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与立体主义差不多时期兴起的艺术运动, 还有意大利波丘尼 (Boccioni Umberto) 主导的未来主义和以塔特林为中心的俄罗斯的结构主义。虽然未来主义以新的绘画立场跟随具有分析性的立体主义潮流, 但是不满足于静止的画面空间, 以体现速度、动感、喧哗等现代机械文明的冷峻、动态的美作为造型艺术的主题。他们达到自己理念的方法是在绘画中注入时间要素, 表现速度和运动, 破坏表现对象的物质性, 把立体主义采用的同时性表现描写为动态力量的作用。

结构主义是俄罗斯兴起的艺术运动。在现代美术史的反现实主义运动中, 结构主义是一个最为极端的派别, 排挤自然的描写和印象的表现, 主要想依靠几何学形态的合理、合目的结构来创造和表现新的形式美。结构主义是首先在美术和建筑中先提倡的,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1919年起发展为积极的运动。结构主义给绘画、雕塑、建筑等领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另外,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在瑞士的苏黎世诞生了让人纠结的反艺术、反美学的达达派 (Dadaisme) 。达达主义否定传统文明, 主张从以往一切社会、道德的束缚中得以精神解放, 使个人真正本能的欲望得以满足。1912年, 具有达达倾向的马塞尔·杜尚和曼·雷 (Man Ray, 1890-1976) 一起在纽约的“291画廊”举办了极具冲击性的画展, 由此成为了产生纽约达达的契机。他们的共同点是通过物体或活动的物体来表现机械的形象。比如, 杜尚把厕所里的便器冠以《泉》的题目展出, 目的就是为了完全抵制过去传统的绘画观或美学。

达达派一般作品的倾向具有反艺术、反美学的属性, 由此形成了现代实验艺术的基础。作家们试图以反美学的趣向来批判和抵制虚构的旧习和样式。为了欣赏否定性的诙谐, 他们创造了物体等的自由表现形式, 追求幻想型、象征型、幽默型、不定型、机械形态型的结构。

总之, 对他们来说, 一切都是夸张、反规则、无政府的。这样的倾向反映了战后不安的社会状况, 也是对战争的忏悔和破坏带来的价值观的挑战, 对传统的欧洲价值观的怀疑态度, 从而形成了否定传统的思潮, 给抽象美术、超现实主义, 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艺术等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1.2 史论的重要性。

高等美术教育中, 要让学生们理解现代雕塑的内涵, 重要的是要根据雕塑的变迁来观察表现内容、技巧和思想等。现代雕塑作品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审美性的作品, 另一种是实验性的作品。审美性作品采用形态美的原理进行表现和修饰, 具有强烈的视觉号召力。但是在欣赏作品时, 不要只关注表面的形状, 首先要了解创作该作品的作家的背景、思想等, 才能从更加深刻的审美角度去欣赏。

实验性作品是作家对现实的挑战, 采取发现和追求新的美的态度, 并且有可能在实验的过程中发表作品, 也有可能在实验阶段结束后发表作品。因此, 很多情况下实验性作品并不重视对审美性的表现。

2 代表性作家的生平和作品

2.1 阿希彭科。

阿希彭科1887年出生在乌克兰基辅 (Kiev) 。他13~14岁时, 因自行车事故伤了腿, 无法活动。他看了祖父给他买的米开朗基罗的画以后, 对艺术产生了兴趣。1902年, 通过学习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作品, 懂得了科学和数学都是艺术的根本。为了学习绘画和雕塑, 他考入了基辅大学, 由于对陈旧的填鸭式教育方法产生怀疑, 中途辍学, 前往莫斯科开始了创作活动。他把宗教的神秘性和东洋的神奇性升华为抽象性和象征性的艺术, 用雕塑和绘画加以表现。

1908年, 他来到巴黎, 在博物馆里学习美术技能, 并且找到了自己作品的表现根源。他继承了俄罗斯的传统思想, 又在巴黎直接接触了立体主义美术。他接受了塞尚关于“圆球、圆锥、圆柱”的理论, 作为创作的基本形态, 并采用了布朗库西的原始主义方法和自然主义。1935年创作的《拳击手》与立体主义的综合原理相一致, 强调动感。该作品以两个正在进行决斗的形态为主题, 所表现的现象是从人体中提取的形态结合成的结构物。两个尖利的三角形模样表示决斗者的头部和躯体, 激烈的肉体碰撞则以圆柱模样的形态冲突加以单纯化和抽象化。该作品突出了射线结构的效果, 着重描写了锐利的平面和专注于决斗的人。形象的正面看上去处于静止状态, 但是围着作品的周围来看的话, 映入眼帘的是拳来拳往、东倒西歪的活生生形态和充满动感的模样。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阿希彭科参加了美国大卫·考尔德等人发起的新彩雕运动, 并在1950~1960年达到了全盛期, 显示出多色雕塑的倾向, 给超现实主义和后结构主义雕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2 布朗库西。

布朗库西1876年出生于罗马尼亚提古丘霍比塔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12岁离家出走, 当牧童度过童年时节, 1898年从科莱奥巴工艺学校毕业后考入首都布加勒斯特 (Bucarest) 美术学校学习雕塑。1904年考入巴黎美术学校, 翌年, 在沙龙展出了雕塑作品《祈祷者》。利用该展览会的机会, 他在罗丹手下当了一名临时助手。没过多久, 他就离开了罗丹, 开始了独自的创作生活。

他的作品1907年在国立美术协会的“沙龙”展出作品中获得好评。此时, 他创作了雕塑作品《吻》。作品摆脱了罗丹的影响, 运用了结合容积的几何学结构, 把个人独特的思维与结构主义的表现样式进行了重新结构。《吻》作为最初的石膏作品, 对整块的正方形石膏进行了有计划的思想表现和模造, 尤其很好地表现了细节部分的微妙和纤细。他以吻为主题接连创作了9件作品。作品《吻》注入了当时结构主义的表现技法, 以抽象性的雕塑广为人知, 突出了对人体细部描写的关注, 好像把两个躯体用两块石膏压缩而成, 两块石膏的边角上手腕与脚跟保持一致。他有意识地进行独创性的形态变形, 使得作品既具有结构主义的概念, 又显得十分单纯。从《吻》整个作品来看, 由于尽量不损伤基本的形态, 所以能够让人产生男女拥抱在一起的简单形态的直觉, 从而完成了一件真正的作品。布朗库西一生探求内涵在物质中的宇宙本质, 极力想从视觉上加以表现。他的雕塑作品是对自然主观解释的结果, 用原始材料和单纯化的基本形象来突出渗透在自然中的精神。他的创作中包含的内容和概念, 对现代雕塑, 特别是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美国的极限主义 (Minimalist) (在极小意义的立体上呈现出来的一丝动向) 作家们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3 贾科梅蒂。

贾科梅蒂1901年出生在瑞士格里松 (Grisons) 州斯坦帕 (Stampa) 。1915年, 他中断了塞卢斯中学的学业, 1919年又中途放弃了日内瓦美术学校的学习。后来, 他又在其他美术学校和工艺美术学校学习素描、绘画和雕塑, 但是依然以辍学而告终。就在他无法适应学校生活, 四处辗转时, 跟随父亲去意大利旅行, 从而造成了他一生中重要的契机。他被古代艺术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所震撼, 并且仔细地模仿了收藏在博物馆里的大家们的作品。

1922年, 贾科梅蒂前往巴黎向布德尔学习临摹模特儿的雕塑和素描。这一时期, 他认识了创作超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作品的雕塑家里谢。里谢的作品与贾科梅蒂的作品看上去有些类似, 但是在根本的思考上存在着稍微的差异。他们创作的作品主题都突出了不可避免的死亡的恐怖和幻觉。作品《男女》摒弃了传统构思样式的雕塑, 以先锋派的艺术亮相, 表示了对原始艺术的关注。男女身体部分以公式化的方式表示, 受到非洲人物雕塑的影响, 同时又受到该时代女性多产性的影响, 将女子表现为卵子形状。作品以男女的性来表现, 通过男女整体的形象和被缩简后的解剖学纹线, 与其说是独立的人物, 倒不如说是生物学上的象征性的存在。该作品表现了纯粹几何学的抽象性, 体现了立体派的几何学和结构语言。从视觉上来说, 作品的正反两面不同, 将复合构图具体化, 采取了绘画的正面与雕塑的形式及空间相结合的形态。贾科梅蒂的雕塑作品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从超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 创作了大量非常优美的雕塑和颇具号召力的物象作品。他把人体极度简化, 追求达到细线的程度, 将人体不必要的部分和表情等方面完全排除, 造成超现实主义的氛围。他在实际存在中强烈的执着端创作出自己独特的作品, 剔除或极度压缩人的模样中的容量, 给人以似乎是从地里拔出来摆放在那里的感觉。现代雕塑始终是那个时代精神状况的积极代言人, 是超越时空的活证人。因此, 用现代的视觉形式和现代的造型语言来表现现代的真实, 是现代作家们最重大的使命和任务。鉴于这样的观点, 若要深刻理解最能真实反映时代状况的雕塑, 就必须结合造型技法中的雕塑要素和原理来进行理解和鉴赏。

3 造型要素和指导方向

3.1 造型要素。

(1) 空间。对空间的意识, 就是形成立体的全部过程。关于雕塑立体的空间直觉,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与绘画进行比较。就像绘画中在平面上画物形那样, 要在空间中创造形态的话, 要像前面的平面一样, 把空间变换成雕塑的要素, 从而产生与雕塑不可分离的有机关联性。空间中有物理的空间和造型的空间。造型空间中又有各种带有特性的空间。比如, 球心空间、圆心空间、无法触摸的空间、视觉空间和环境综合空间等。 (2) 量感。造型是通过物质表现的世界, 因此, 需要考虑物质的大小、密度、重量、弹性等。比如, 如何恰当地处理质量 (mass) , 是否考虑作家的审美意识和行动等, 都是重大的课题。 (3) 质感。质感是材料表面带有的特性, 既有触觉性质感, 也有视觉性质感;既有复合材料产生的质感, 也有表现技法产生的质感等。 (4) 色彩。这是造型要素中最为感性的、科学的、结构性的要素。 (5) 运动。呈现出造型物的动态, 为形态注入生理学的、情趣性的感觉, 给造型物带来动感、力量、速度感、时间感等。若要更加确切地理解现代雕塑家们的领域和技法, 就应该结合作家在美术史上的背景和造型要素及原理 (统一、均衡、变化、比例、对比、强调等) 来鉴赏作品, 有助于对现代作家们主张自我意识和个性的意志, 以及该时代的精神和造型美等进行鉴赏。

3.2 指导方向。

(1) 指导目标。a.了解作家在美术史上的背景和流派、美学思想、生平等。b.观察作品, 找出与其他作品的不同点, 以及艺术表现技法上的个性和特征等。c.了解作家的作品思想的时代价值及给现代雕塑带来的影响。d.通过雕塑作品的鉴赏和评价, 深刻理解和运用造型要素和原理。 (2) 准备物。作家的作品图片、论文、幻灯片等。 (3) 指导过程。a.了解雕塑形式特点, 是利用物质在空间创造某种三维形态的行为的基础上, 探讨艺术表现形态。b.了解雕塑中如何处理团块是造成量感表现的关键。c.了解雕塑是触觉艺术, 因而空间、均衡、色彩、运动等会影响到形态。 (4) 鉴赏及评价。a.通过作家的作品鉴赏, 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作家的时代背景和生平。那么, 作品中的作品性和思想性是以何种形态表现的呢?b.作为审美性作品和实验性作品, 在形态结构过程中很好地运用了造型要素和原理。那么, 是以何种形态加以视觉表现的呢?c.把作家的作品与其他作家相比较, 能够了解什么样的个性特点和优秀之处呢?

现代雕塑鉴赏在高等美术教育中具有广泛的知识性, 同时在专业领域里构筑深奥的理论背景, 并在剧变的现代美术潮流和变化中, 能够主观接受新的审美意识, 有助于熟悉不变的基本造型要素和原理, 以及感觉和方法等。作家的创作活动中, 应该选择适当的素材和开发新的技法, 并且要以实验性的体验为基础, 培养成为独立作家的高质量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甄巍.西方现代美术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篇4:60后作家关于现代战争的书写

文章虽写于2012年,但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今天读来更加有意义。

全文以儿童视角讲述了一段关于战争的个人经验,文中的儿童视角既可作为我们①走向作品内部的钥匙,又可以为我们解读《小桔灯》《城南旧事》等作品提供参考。

“儿童视角”即借助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叙事,因此思维、语言等皆具有鲜明的儿童特征,叙述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儿童的叙事视角。文学中儿童视角的“儿童”和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儿童”内涵不同,所指年龄更宽泛,更主要的是作品能够反映“儿童”心理特征,因此,《在躲避战争的日子里》的“我”和其他两个女学生,虽不在其他学科的“儿童”范畴内,我们仍认为是儿童视角。用这一理论观照本文,可进一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特色。采用儿童视角,作品中主人公对战争来临的心理状态是这样的:她“年龄小,不懂得打仗的可怕”“没意识到‘打仗’派生出来的死人、被害、强暴这些词语表达的内容已和我近在咫尺”,又因为“天天晚上有军车从南边开过来,一辆接一辆”,“当时没觉得害怕”。从表层看,似乎是作为儿童的主人公社会阅历有限造成的。因为在儿童成长中经验是重要的途径,没经历过自然不懂得害怕。但实际上,给她带来安全感的是那一辆辆军车。因为主人公是红色文化培养起来的,带有很浓的“红色少年”情怀。前文我们也提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作者是身份特殊的群体,在他们的童年乃至青少年时期,国家的政治生活与人民的日常生活联系得异常紧密,受“红色经典”文艺作品的深层影响,他们不知觉地总是把个人的生活遭遇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正如汪政曾说的,“对于6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虽然他们的文化立场与知识人格已走向多元与开放,但占主导地位的可能还是充满着温情的、具有强烈的群体意识和人道情怀的东西。”②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当人们带着些许慌乱去山上躲避战乱,一个高二女生从容镇定、坚守家园的形象,就会让读者很自然地想起《小桔灯》里的小女孩、电影《闪闪红星》里的潘冬子、小英雄刘胡兰、王二小。而她去山上躲避战乱,急忙离家的那个晚上,在车里看到沿途那些面目狰狞的枯树枝时的紧张和恐惧,又是儿童视角对女生心理的准确把握和体现。还有,为什么妈妈、我和妹妹撤退了,“三个哥哥和二姐不和我们一起撤”,“是不是他们要留在县里‘准备战斗’或觉得战事还不够紧张,不需要撤退?”按照常理,战争爆发时首先撤退的就应该是老人、妇女和孩子,青壮年要留下来保卫家园。但是儿童不懂这些道理,所以主人公以疑问的方式,表现了一个肯定的事实。

因为采用儿童视角,作品对主人公学习状态和学习动机的把握为性格上的“一根筋”。作品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不知道明天将会怎样的时候,她想到的仍然是要读书,要复习功课准备高考。而身边也没有一个人表现出“学那干啥?要打仗了”这一类消极的态度,相反,都予以羡慕、佩服和尊重。这是对知识的尊重,是一个民族大无畏品格的体现,但主人公作为一个高中生,是难以认识到这个高度的,于是,她把自己抛开“第二年太有可能没有高考了,甚至我命都没了”的顾虑,“一上午或一下午地不动地方”的学习,阐释为“性格比较简单”“一根筋”。如同那位在战败时看到日本妇女领孩子读书的记者说出“这是一个可怕的民族”一样,一个对知识尊重的民族必定是有希望的民族。因为任何一个曾创造出辉煌文明的民族都是对知识不断渴求、不断追求的民族。这样的民族只能被打倒而不能被驯服。二战后迅速崛起的日本和德国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作者对战争的回忆采用了儿童视角,所以,在插入二战期间日本难民营的叙述时,必须回到成人视角,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时间、反法西斯战争、自卫还击战的话语穿插和主题拓展得以自然展开。当我们看到文中几个年轻的孩子交流看书的情景时,心中会突然生出一种温暖。我想应该是知识的温暖让当年的主人公在寒冷的屋子里一学习就是大半天的时间,战争的阴霾完全没有将她心中知识的太阳遮住,不可知的明天也完全没有动摇她求学及憧憬未来的渴望。联想到2012年由世界末日的谣言闹出的风波,想到那些张皇失措的人们,我笑了。有时候,人就应该有可贵的一根筋啊!我们人人都应该来一根。

因为采用儿童视角,作品的主题以鲜花意象来升华。当读到“在回家的前一天,大姐、几个知青姐姐带着我们几个外来孩子去山里看清泉,站在潺潺流淌的山泉边,大姐随手指着四周的山坡说:‘等到春天来了,漫山遍野都是红彤彤的达子香’”这里时,我彻彻底底被感动了。我仿佛能听见泉水的流动,看见那满山坡的达子香。人类无论经历了多少人为灾难和自然灾害,只要还有春天,就有力量和希望。在主人公心中,达子香已经成为一个永恒的意象,它代表着人们对和平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绽放着个人和整个民族的希望,尽管当时他们没有看见,但在每个人的心中早已孕育和成长。女孩爱美,大多喜欢鲜花,作者通过鲜花意象表现了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

因为采用儿童视角,作品感情饱满,真挚感人。我们都知道儿童是单纯的,儿童的情感因没有被世俗浸染而真诚,而晶莹剔透。采用儿童视角的叙事也常借儿童单纯的美丽、单纯的真挚而富于亲和力和感染力。“但我确实曾穿过那段风雨岁月,今天突然想起它,竟觉得那个日子使我的人生陡增峥嵘和峻峭,而我也忽然涌起一股自豪和悲壮之感,仿佛自己高大起来。”“从战争的阴影中走过来的我们,迎来民族和自己人生春天的时候,也把青春和生命最壮丽的光华融入了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这两段文字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它把宏大叙事完全用个人视角展现出来,因此更为真诚。个人的小境界放到家国的大境界里,“就会陡增峥嵘和峻峭”,“就会涌起自豪和悲壮之感”。人微言轻没有关系,高贵的灵魂永远值得称颂。只要我们能多一份对历史的铭记和反思,多一份对民族使命的担当,并且永远保持对真理的执著追求,我们这个民族就会迈进一大步,就会春风万里,漫山红遍。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一部史诗,都可以成为个人历史的英雄。洪治纲将这种个体与历史之间的紧密联系概括为一种“隐秘的精神共振”,“这种精神共振主要体现为:革命化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价值观与少年心理上的冒险梦想之间的潜在契合;……它们构成了这一代人的集体潜意识……”③这种集体潜意识让这一类作家群体在面对宏大主题时总能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并全然没有矫饰之情,内心火热且无比真诚。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拒斥宏大叙事,他们总感觉虚伪,仿佛作者完全是在自己感动自己。看着电视上的影视剧不断地在消费历史、消费战争,不断制造雷人剧情,再看看《在躲避战争的日子里》《小桔灯》《百合花》,我们就能感受到真诚带给我们的震撼和精神塑造,从而能够进一步认识到60后作家对现代战争的个人经验书写对中国现当代战争文学的贡献。这可能是这篇散文的主要审美价值所在。

篇5:关于理想的优秀作文:我的作家梦

我的理想就是成为我梦寐以求的幻想类作家。

我酷爱读书,因为书中的一切让我沉醉,我的目光始终在书页上徘徊,流连忘返,在书籍的茫茫海洋中,我划着小舟,时而去登门拜访坚持不懈的海伦·凯勒;时而去尾随白发苍苍的姜子牙一齐封神;时而去看看福尔摩斯的断案推理;时而又去魔法世界目睹哈利·波特……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那扣人心弦的小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作家用笔一心一意写出来的,如果我能够写出那么好的书该有多好啊!于是,当一位作家的梦就这样萦绕于我的心中了。

欧·亨利、契诃夫、鲁迅、马克·吐温等都是著名的作家,而我如果想要成为一个想象作家,首先要博览群书要有厚实的文学功底。古今中外的名人书籍多得数不胜数,好像海滩上的细沙,不计其数,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我必须多读一些想象类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我最喜欢的是《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她曾经穷困潦倒到只能将《哈利·波特》写在小纸片上,但是她依然用她那惊人的毅力坚持完成了小说,并一举成名,她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神奇的魔法世界,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仿佛那一位位身着斗篷,手握魔杖,骑着飞天扫帚的巫师从我眼前晃过,令人回味无穷。

而在读书时不讲究有多快,你一目十行看过后便会一忘皆空,如果你细嚼慢咽,哪怕会花上几周的休息时间,只要知识收获满满也值得。同时还要多积累古诗词、文言文、成语,并在平常的习作中加以应用,才会使自己的习作水平渐渐提高。

其次,要多多练笔,平时多写写作文——这一方面我有所欠缺。再一个要心平气和,不烦不燥,一有时间我会上山开阔自己的视野,贴近大自然的气息,放松放松,或捧一本书坐在沙发上,在灿烂的阳光下静静阅读,让知识一点一点地渗入我的脑海,这样我的习作水平就会逐渐提高。只有坚持不懈,只有不断努力,只要去努力奋斗、拼搏,我相信,这个理想将会变成现实,在不远的将来,我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理想”,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但它,是为我指向成功的方向牌,同时也是我的作家梦。

篇6:关于大作家的作文范文

文心苑四年级赖金灵

咦,安静的教室怎么发出了响声?原来同学们正在玩踩气球的游戏呀!游戏分为吹——系——踩三个环节,规则是:三十秒钟吹气球,而踩气球只能踩五次,都没踩中就不算分数。老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像炸开了锅,同学们有的手舞足蹈,有的大喊大叫,有的跃跃欲试,我呢!也等待比赛开始。

老师先请了两位小队长出来,一位是丁子寒,凤凰队队长,另一位是王一意,天虎队的队长。不用我说,你也知道我们是怎么组队了吧!风凰队是女生队,而天虎队都是男生了。“开始吹”听到口令,我抓起一个气球,用手握住气球口,放在嘴边,深吸一口气,鼓起腮帮子,眼睛瞪得大大的,拼命吹,可这气球好像存心跟我作对,无论我怎么吹,它都还是和苹果一样大,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拼命地吹,直到老师说:“停!”我才把手放下,气球像个皮球这么大。终于到了我们女生表演的时候——系气球了,女生们心灵手巧,几下子就系好了。而天虎队呢,其中一位还是我帮他系好的,旁边的卢航宇咬着气球口,另外一边使劲地转呀转,可就是系不上。吹和系的环节,凤凰队加了十分,而天虎队只加了八分,真是太髙兴了!

最精彩的就是踩气球了,同学们有的捂着耳朵,有的蒙住双眼,有的转过身去,不敢看了。看,风凰队丁子寒,她一踩气球,气球就飞走了,飞来飞去,飞到一个角落里,丁子寒灵机一动,两手扶着桌子,两只脚一同踩到气球上,气球就一下子爆炸了。接下来的五个气球,陆陆续续都爆炸了,由于凤凰队的一位队员作弊,我们以18分比18的成绩平手了。

玩了这个游戏,我知道了: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合作,互相配合。

篇7:关于作家的故事

印度作家泰戈尔接到一个姑娘的来信:“您是我敬慕的作家,为了表示对您的敬仰,我打算用您的名字来命名我心爱的哈巴狗。”

泰戈尔给姑娘写了一封回信:“我同意您的打算,不过在命名之前,你最好和哈巴狗商量一下,看它是否同意。”

篇8:作文辅导软件引发作家忧虑

据中国网讯消息, 近日, 一款自称能帮助80%的中小学生提高作文成绩的软件“锦辞汇中文写作平台”浮出水面, 在多位作家中引发不同、甚至相对立的看法。据了解, 在这个平台2013年3月20日正式发售之前, 确实曾在部分中小学的学生中进行过小范围的市场测评, 84%的学生课堂作文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据介绍, 除鲁迅外, 中小学语文教材文章入选篇数最多的上海作协副主席赵丽宏先生任该软件的学术总顾问;《诗刊》杂志前主编叶延滨先生任修辞总编委。共有280名编辑借助一种智能语义分析技术的帮助, 从7万部名著中挑选出45万包罗万象的精美形容, 可以自动跟随笔尖随时借鉴、赏析。锦辞汇中文写作平台受到很多中小学生、家长和老师欢迎的同时, 在参与测评的专业文字工作者中却引发了相对立的看法:一些作家认为, 锦辞汇堪称是“一次颠覆作文方式的革命”;而另一部分作家 (其中就包括学术总指导赵丽宏) 则认为该软件“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甚至会让文学空洞化。作家邱华栋试用过该软件后, 则表达了深深的忧虑:“从纯文学的角度来说, 凡事有利则有弊, 对它惊艳的印象慢慢消褪之后, 我更多地是一种深深的忧虑:美文华章、锦辞雅句, 随手可得, 很难有人会克制住它的诱惑, 如果把文学局限于此, 那将是文学衰落的肇始。我们这个时代最缺的不是表达, 而是思考。作家应该走出书宅, 这款软件无疑会起到一个相反的作用。这种锦辞妙句跟随笔尖的软件, 确实堪称是一次写作方式的革命, 不过, 我不希望它把文学的命革掉!”

写得一手好字似乎不再是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现代人在键盘上都能“运笔如飞”, 但在快节奏的生活中, 提笔忘字的现象屡有发生, 中国人手写汉字能力明显下降。专门从事电视节目形态设计研发的关正文日前说:“书写能力下降不是件小事。世界上只有汉字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表意文字, 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 是中华文明最灿烂的瑰宝之一。但汉字又是最难书写的文字, 每一个字都需要不断记忆, 反复练习才能形成书写能力。依靠键盘等输入工具书写, 减少了手写汉字的机会, 也就降低了正确书写的能力。如果未来几代人汉字书写能力持续普遍下降, 文明传承的品质就会形成缺损。尽管汉字书写目前还不至于出现需要拯救的危机, 但对书写能力下降的趋势应该及早警觉。”关正文说, 在美国有英语的全国拼字比赛《National Spelling Bee》, 从1925年延续至今, 成为全民关注的带有民俗性质、国家精神的活动, “我们的汉字那么美, 也应该有这样的活动。这是一个全民族、全社会都应该重视的工作。”

篇9:关于法国作家

在我的一篇书评《背德者纪德》中,我曾写道:对我来说,纪德是法国人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一直觉得法国的文学以及艺术有她极为特殊的价值。自由的纪德来自自由的法国,或者说,只有法国才会产生出纪德这样的作家。法国的文学传统不仅仅是巴尔扎克,是雨果,是左拉,法国的文学中也还有《追忆似水年华》这样的现代主义的代表作。法国无疑是浪漫主义的国度,但法国同时是先锋的,前卫的,另类的,探索的,并且严肃的。应当说法国的无论电影还是小说,都始终走在世界的前沿。譬如以戈达尔为代表的法国新浪潮电影;譬如以罗布·格利耶为旗帜的法国“新小说派”。这些都是我曾深入研究并深深喜爱的东西,我因此而热爱法国,热爱法国对于艺术的追求和思想。所以我会说纪德是一位法国人无比重要,因为他不但代表了法兰西的浪漫同时还执着于精神的探索。

法国新小说派的作品对中国文坛的影响也很大。诸如罗布·格利耶的作品。克罗德·西蒙的作品。当然也包括杜拉的小说,特别是她早期的《琴声如诉》。这些充满了探索精神的作品无疑向我们展示了种种崭新的创作的可能性,使我们得以用他们的方式来写作我们的小说。比如西蒙在跑马中对行进的动感描述,以及他对于时空的一种崭新的解释;比如杜拉的那种情感的方式、语言的方式,她的那种电文式的短句子。

克罗德·西蒙是奇特的。他的小说甚至比批评还要难读。他的小说中那种可以称之为感性的、情感的东西很少,他的故事被他的色彩、气味、线条以及时空的解释全部淹没了。西蒙是一个过于形式化的作家。我喜欢他对状态的描述。比如他在《弗兰德公路》中所描写的战争。他说,在战后的一个炎热的午后,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那战争的光荣和气味就悬浮在刺刀的白刃上。我喜欢“悬浮”这两个字(尽管这是被翻译过来的词汇),因为这两个字使战后的一切成为可感可触的。你甚至能够透过他的文字,闻到太阳下腐尸的气味。西蒙还善于通过不同的视角,把状态描写得充满了动感。他还尝试着把动态做静止的描述,这样运动的过程便被无限止地拉长了。西蒙的种种探索仅仅是为了解释一种崭新的时空关系。他后来的作品越走越远,以至于纸面上呈现的文字状态都很奇异了。

西蒙是技术的,但同时也是哲学的。他的探索对于感性是一种提升。我一直觉得人不能只凭借感觉写作。透过西蒙我们知道,若想把写作继续下去,他的思考就应该是深邃的,哲学的,并且与众不同的。他的作品在充满灵性的同时,也要充满对技术的敏感和机智,并将此提升到形式哲学的高度来认识。要有一种形式的自觉。

最早把杜拉带来中国的,是王道乾先生。王先生把杜拉翻译得可谓至善至美。王先生的《琴声如诉》《情人》《痛苦》,还有后来的《物质生活》,我几乎都是在第一时间读到了他的译文。因为杜拉,我便也熟悉了王道乾先生的译文。王先生的文笔如泣如诉,异常优美。他不仅翻译了杜拉的句子,还翻译了她的灵魂。

最初结识杜拉,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读《如歌的行板》。想到柴可夫斯基那感人的乐章。从此被诱惑。听这个谜一样的法国女人那如歌般的诉说。就记住了琴声。还有海浪。男孩儿的手。那手的冰冷的骨骼。就像是我自己的故事。如此我结识了杜拉。那时候她还健在。在诺弗勒城堡或者特鲁维尔的黑岩旅馆,她正满怀激情地写着《情人》和《痛苦》。还有,她那永恒的经典《广岛之恋》。

就这样慢慢走近杜拉。一个如此深邃的女人。感慨于她竟然那样纯粹。那么彻底地把爱当作生命。一个年迈的女人怎么能这样?那是我们不能与之相比的,因为,我们的内心永远不会具备她那种那么强大的爱的力量。她仿佛是为爱而生。直到那个寒冷的早春她告别了巴黎。那个飞扬着而去了的杜拉斯。那段生命的永恒。而我们只有聆听。在她的书中。那所有的字和句。

很多年来我热爱杜拉。那是一种经久不息的也是非常疲惫的爱。没有谁要求我这样做,但是我做了。因为杜拉斯之于我,就是写作和激情。

很多朋友知道我喜欢杜拉。后来这成为一种持续不断的状态。这样无论好还是不好,却是我无法选择的。让生命中有一个女人,与你心心相印。你便有了依托。仿佛始终有人做伴。而且是一个熟人。在你的身边,说着她的故事。而你听。与她分享她的痛苦与爱情。那痛苦与爱情也是你所熟悉的。因为你了解她,就像了解你自己。

这就是一种关系。一种关于灵魂的关系。你不管那个女人是不是有时会让人难以忍受,但她就是亲近着你的灵魂的那个人,让你和她建立起了一种联系,一种牵挂,甚至一种信念。

慢慢地喜欢上了昆德拉还因为昆德拉终于成了那个法语写作者。他后来的作品几乎都是用法语写作的,这证明他驾驭法语的能力。之所以很在乎昆德拉的用法语写作,也因为我一直是法国小说最忠实的读者。我喜欢太多太多的法国作家,不论他们属于哪个时代哪个流派。而且我对法国文学的未来,也充满了憧憬和信念。

按照昆德拉的观点,在欧洲小说史中,整个19世纪都属于法国。那是因为在那个年代,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都生活在巴黎。但20世纪昆德拉没有把小说的历史留给法国,尽管在20世纪中,法国依然不乏文坛巨匠。譬如普鲁斯特、纪德、萨特、加缪,以及后来新小说派的那些如此优秀的作家们。如今置身于法国文学背景中的昆德拉,不仅成为法兰西文化中的一个宝贵的组成,而且还继承了法国小说探索的精神。在光彩夺目的法兰西文学中,昆德拉的加入,无疑又为这个文学的国度增添了一道灿烂的闪光。

篇10:关于作家的名言精选

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一一(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

作家、艺术家们,甚至于面对断头台,也依然忠实于他们的天雕。一一-(法国作家)巳尔扎克

作家是二分之一天生,三分之一学得,三分之-由时代以及社会环境造成的。一一(中国作家)郁达夫

有出格见地,方有千古品格;有千古品格,方有超凡学问;有超凡学问,方有盖世文章。-一(中国作家)弘一法师

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一一(中国作家)老舍

小说家的使命,并不在于叙述伟大的事件,乃是使细小的事件变得引人入胜。一-(德国哲学家)叔本华

一切伟大的作家都是他们自己时代的浪漫主义者。一一(法国作家)司汤达

作家…。必、须告诫自己:最卑劣的情操莫过于恐惧。他还要告诫自己:永远忘掉恐惧。一一(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

一个好作家不仅拥有他自己的才智,而且还拥有他的朋友的才智。一一一(德国哲学家)尼采

当一个作家深切地感到自己和人民的血肉联系的时候,这就会给他以美和力量。-一(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幽默作家决心要唤醒、引导你的爱,你的怜悯,你的仁慈……-一(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儿童作家是生就的,而不应该是造就的,这是一种天赋。一一-(俄国思想家)别林斯基

作家像画家不应该停止画笔一样,也是不应该停止笔头的。随便他写什么,必须每天写,要紧的是叫手学会完全服从思想。一一(俄国作家)果戈理

篇11:关于作家龙应台的散文

关于作家龙应台的散文:家,是什么?”

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天若下雨,他坚持要你带伞。烫的便当盒塞在书包里,书包挎在肩上,贴在身上还热。晚上,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夜晚的甜蜜时刻。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松软的被褥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缎般的栀子花香,就幽幽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帐里帐外都是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在很长的岁月里,一年只有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沓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然后,其中的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后,往窗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上,被推出去,也可能是被一张白布盖着,抬出去的。

和一个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曾经是某大学小城里一间简单的公寓,和其他一两家共用一个厨房。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卧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后来是一份又一份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几件重要的家具总是在运输的路上,其他就在每一个新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墙上,不敢挂什么和记忆终生不渝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家,也就是两个人刚好暂时落脚的地方。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很多,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质。渴望安定时,很多人进入一个家;渴望自由时,很多人又逃离一个家。渴望安定的人也许遇见的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寻找自由的人也许爱上的是一个寻找安定的人。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了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可能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能更寂寞。

很多人在家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

还有很多,很快就有了儿女。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把滚烫的便当盒塞进他书包里。周末,你骑车去市场,把两个儿女贴在身后,一个小的夹在前面两腿之间,虽然挤,但是儿女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甜蜜可爱。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一个个孩子回到自己身边。晚上,你把滚热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你觉得,好像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

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可是,这个家,又会怎样呢?

关于作家龙应台的散文:你是个好母亲吗?

你是个好母亲吗?来,试试“美丽母亲心理测验”,看看你能够得几分。

如果你怀疑半岁大的娃娃有鬼怪附身。所以你把她从十楼的窗口丢出去,或者把她塞在箱子里闷死(在纽约发生的)。如果,你一生气起来全身发抖,会情不自禁地拿香烟去烫小孩的腿;或者,六岁的小叮当不听你话,偷吃了巧克力,你就用铁箝把他的牙齿全敲下来(在台湾发生的),那么,你这个母亲的得分是负值的,也就是说,比零还低。你读完这篇文章就赶快去看精神科医生。

如果你给孩子吃得饱、穿得暖、用得足,可是你工作太忙,从来就抽不出时间跟孩子们聊天、放风筝、看场电影,换句电脑用语,你专门供给硬体——房子、冰淇淋、零用钱,但是不给软体——耐心、微笑、爱,你这个母亲,大概只值二十分。

如果你不仅让孩子们吃饭、穿暖,还刻意地花时间和他们去交朋友。胖妞跌伤的时候,找你吹一下就眉开眼笑。小毛被人欺负了,跟你耳语两句,就心满意足。孩子们认为,除了毛茸茸的小黑以外,你是他们最忠实、最温柔的伙伴。这样,你这个母亲可以得四十分——才四十分?当然啦!因为你跟小毛他爹三天两头仇人似地吵架。别以为房门关得严,孩子又睡得沉。花瓶把梳妆镜打个粉碎,隔村的人都听得见。孩子在被窝里头哭的样子你就没看见。

如果你这个妈妈不但是孩子们最亲密的伙伴,也是爹爹最温柔的助手;不但懂得家庭营养,也知晓儿童心理;不但对孩子管教有方,而且对公婆和睦周到。家里内外更是窗明几净,是所有的小朋友都爱来的窝。这样的母亲,该得一百分了吧?!

不,在“美丽测验”的标准中,这样慈爱、细心、“完美”的母亲,只能拿六十分。

为什么?

因为这样的母亲,就像一只辛勤的母鸟在枝叶深处努力地筑巢、喂哺,但她丝毫不知道,这株她所栖息的大树正受万虫蚀蛀,随时有倒塌的危险,看看胖妞和小毛正在进入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从十二到十五岁,他们的发育都还没有完全,但我们为他们准备的教育制度将把他们的肩膀拉斜,因为书包很重;要使他们视力衰退,戴上眼镜(你现在觉得胖妞眼睛清亮动人吗?多看两眼,不久了);要使他们眼布血丝、面目呆滞,因为睡眠不足;要把他们训练成高压下的竞争动物,因为他们发觉:一起捉青蛙的朋友其实是考场中的敌人。换句话说,对每一个胖妞和小毛,我们这个小岛上的成人世界都张着一张大网等他们闯进来,一进来就掐死他的童年与快乐。

这株“大树”里另外有只惊人的虫,正在把树上所有的叶子一寸一寸地吃掉,每吃掉一叶,就留下一圈焦黄的窟窿。这只虫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经济成长”。我们自己是胖妞和小毛的时候,街上有火红的凤凰花,河里有透明的细虾,海边有怪模怪样的沙蟹。我们现在所留给胖妞和小毛的,河里有垃圾和带汞的鱼,街上有“年年绿化”的脏牌子和秃死的树,海边有废弃的电池和金属,海里的珊瑚一片死亡。这,是胖妞和小毛的明天。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关起门来做个细心、温柔的母亲,你觉得够吗?想想看,你在家里教小孩“活”读书、重思想,学校为了联考,却强迫孩子死记生吞。你在家里给孩子准备最营养的早餐,商店供应你的,却是假的奶粉。你在家里教导孩子珍爱自然生命,出了门的孩子却根本看不见、感触不到自然生命。

关起门来做个“好”母亲,够吗?

解决问题要从根本治起。如果你真心爱你的子女,而且懂得如何去爱,你应该如切肤之痛地体认到:把小圈圈弄好是不够的,你必须发挥力量促成大环境的改造。先进国家的妇女早就诉诸行动了。日本的妈妈,发现巷口那家超级市场卖假冒的乳酪,她所加入的“主妇联”组织立即采取行动,抵制这家商店。美国的妈妈丧失了心爱的女儿——被酒醉的驾车人撞死,她马上组织所有关心的妈妈迫使警察作严格的取缔。德国的妈妈担心核子大战及生态的破坏——她希望德国代代子孙都能享受黑森林的呼吸,于是她开始阅读有关核害及污染的资料,甚至组织了一个政党,来实现她们的理想。

台湾的母亲,你又在做什么呢?为工作忙吗?为三餐操心吗?上插花班、有氧韵律体操课吗?打麻将吗?串门子吗?觉得空虚、寂寞、无聊吗?为孩子的未来忧虑吗?

如果只是在小圈圈里亲亲孩子的脸颊、吻吻他的手,我们究竟为孩子的明天做了什么?现代的母亲已经不是一个跟着三寸金莲、“父死从夫、夫死从子”的愚妇;你受过教育,有智慧、有能力、有思想,为什么不主动为孩子争取一个比较美好的未来?现行的教育制度有什么毛病、核电厂该不该建、环保局的预算够不够、卫生署的措施等等,并不是“男人”的问题;这些事切身地影响到胖姐和小毛的未来,就是母亲该关怀的问题,就是“女人”切身的问题。任何有胆识的母亲都应该抽出那么一点点时间,从厨房和梳妆台边走出来,大声地说话,勇敢地行动。

篇12:关于大作家的作文范文

摘要:三毛是台湾知名作家,其作品风行于70,80年代。她平生著作,译作都非常丰厚,且作品喜闻乐见,深受读者喜欢。她亦是一个共同的女人,其脚印普及世界各地,她质朴真诚的生活作风,神奇的阅历,漂泊的心态,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她注重人和生命内在的真善美,善用敏感的心和简单地道的文字记载看似琐碎生活的点点滴滴,是一个濒临爱和死的边缘,用生命书写的女人。

关键词:三毛共同爱和死生命书写

一、对万物充溢爱

三毛的整个心灵都受着爱的洗礼,其创作也绽放着人性的光芒,详细表现在对万物生灵的怜惜和酷爱之情。在《万水千山走遍》中,她在洪都拉斯坚决不去饭店吃牛排,就由于她忍耐不了与乞儿只一窗之隔,却恍若两个世界。她宁愿不吃牛排也不愿忍耐窗外企盼和无法的眼神。她不愿乘坐圣荷西通往里蒙港的火车,只因这条铁路的修成曾掩埋了大量的中国劳工。这种同胞之情使她的心隐隐作痛。她对公园卖爆米花男人的同情,一句“我见不得男人流泪,男人的泪和女人的泪不同”,[1](P.11)承载了太多感情的重量。她在异地对单独演戏的男人的怜惜和关心,从买票时选择置信他a并不断坚持在冰冷孤寂中看完一出戏,这是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尊重,是直达灵魂的沟通与关心。有怜悯之心的人不少,但能真正明白其深入含义并亲身理论的人却不多。三毛曾屡次强调她只会用第一人称写作,不会用第三人称写他人的故事,由于她写的故事都是她亲身阅历或感受的东西。《撒哈拉的沙漠》是一个淡漠的沙漠,三毛用一颗仁慈的心将一个黑暗的社会用轻松的笔调描写出来,让我们晓得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这样的一个部落。沙漠里的人们都不识字,妇女病了也不去医院,由于医院的医生是男人,沙漠里的婚礼是残忍而朴素的,沙漠里的妇女有着纯真的个性却位置低微。所以我们会为《娃娃新娘》里那个只要十岁的新娘心痛,会为《爱的寻求》里为了一个骗他钱的女人而甘愿蜕化的沙漠男人悲痛愤恨。从沙漠上的《悬壶济世》 到《温顺的夜》的热情助人,人们读出了三毛的博爱人生;从《沙巴军曹》到《哭泣的骆驼》,塑造的是特殊政治背景下的悲剧性人物,裸露的是三毛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读其文,如见其人,如知其心,但最后的停靠地都是三毛的心灵世界。如她所说:“由于上帝恒久不变的大爱,我就能学习着去爱每一个人,每一个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9](P.58)她本身就是爱能源的散播者,所以天性仁慈,纯真,率性而不做作。在一次聚会中,她曾向大家提议做一次小朋友吧,由于在她看来,偶然做回小孩子是最舒适的事情。但是当众人先是吃惊,然后附和着赞同并讯问怎样做小孩子时,三毛又戴上了成人世界那顶懂事的帽子。其实真心想要做小孩的人会是最为所欲为,不拘一格的。小孩的世界本没有过多的条例,一颗糖已足够暖和,所以问要怎样做小孩的人,必定是做不成小孩的。于是也想起《小王子》中所说的,大人只与高尔夫,金钱,政治这一类东西有关,却与大象,蛇,玫瑰无关。

二、对生活充溢爱

世间经常短少的不是美,而是一双发现美的眼,和一双勤于开辟美的脚。三毛,用本人的双眼和双脚,一生都在跟随着美的脚印。她酷爱生活的一种方式就是不时的游览,从一次次华美的冒险中体验人生的真理。在她看来,游览也是最能让人放松的方式。心与肉体同时回归大自然,双脚踩在真实的土地上,才干给身体注入最新颖而沸腾的血液。而一个人的游览,有时能改动一个人,影响其终身。一次次飞行,一次次浮光剪影,途中的花草人情,都是心灵的一次洗礼。而人,也于一次次阅历和缄默之后,得到更多对生活的感悟。在她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华美的波斯地毯,阿拉伯长刀,中国式锦囊,印度佛像,十八世纪的老画以及各种特征的雕塑,建筑这一类极富民族特征的字眼。她擅长寻觅和铭刻,是生活的珍藏家,生命的喜好者。她字典里的旅游跟朴素,奢华无关,却有如当地人般深化每天生活的最平凡的街头陋巷般惬意自在。对生活的酷爱也让这个传奇女子有如男人般的韧性和拼劲。在《万水千山走遍》中,她曾和两个男性友人外出划船,但两个男人都懒得划船,只要她兴致高扬。她以为凡事需亲力亲为,只要经过本人之手的东西才更有意义。好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本人的眼里才干出传奇。而这一切也培养了三毛大胆,豪放,敢拼敢闯之心。但是她又是情感丰厚,热烈之人,对细微的事物也极端用心,并顺其自然让它们留于心间。这本是酷爱生活,珍惜自然之人的圆满表现,却在一定水平上是惹起三毛悲剧的本源。感情太浓,记忆太深,有些东西一直放不下,一些回想一直环绕脑海,所以也易走入极端的泥潭。本身对真善美的等待太高,容易对一切充溢希望,希望四周的人和事物都安好。相对的,当希望幻灭时,也更容易绝望和失望,所谓高处不胜寒。三毛关于生活的酷爱,还在于她能将平凡以至单调的生活变腐朽为神奇般的阅历。沙漠生活看似乏味,她却也能令其繁花似锦。沙漠中那些神奇莫测的现象,与荷西屡次的沙漠历险记,对沙漠中的爱巢布置之用心,都能看出这是一个用全部的爱来生活的女人。唯有爱,才干将平凡的日子装点成金。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酷爱生活的人也绝不会在吃上亏待本人。三毛做一道粉丝煮鸡汤的菜,却能够将粉丝说成是浪漫富有诗意的雨。中国的古典文化向来博大精深,而她将文化内蕴与平凡生活停止了圆满的分离。

三、朴素的辩证哲理观

在《万水千山走遍》中,三毛曾对她的助手说:“等候的大多是平凡岁月,等待多就不好了。”[1](P.25)这也表现了中华文化千年沉淀下来的“中庸之道”。凡事都需遵照一个度,少了不好,过也不好。而于理想的昭示,就是我们应具有一颗恬淡明智,宠辱不惊之心。人生如戏,但是终有闭幕之时,当浮华褪去,唯有平淡是真。三毛的《随想》,这一本小小的诗集,却包含了大大的聪慧和哲理。她最注重时间和聪慧,以为大聪明人常常不能快乐,但是大聪慧人经常笑口常开。一个人需树立好对生活的态度,一个人能否真正快乐,常常能从清晨苏醒时第一瞬的表情得知。快乐和容易知足的人,才会关于将临的一日,没有那么深沉的算计。她以为人生应注重时间和生活,由于时间能冲淡一切苦痛,生活不一定发明更新的喜悦。所以,即便有阅历过大悲的苦痛,在她看来,也会胜于不死不活地跟那些小哀小愁讨价讨价的日子。人生苦短,既然无力延长其宽度,就只能不时扩展其深度了。生活本是一场华美的冒险,既然选择倾情投入,那就要轰轰烈烈才不枉此生。想本人所想,做本人所愿,敢爱敢恨,有如自取灭亡般壮烈和极致。她不是一个物质的人,却对金钱也有深化的见解:“金钱如此深入,它背后的故事,多于爱情” [5](P.37)

由于爱是万能和巨大的,所以当人们用爱的心来追逐金钱时,钱的能力就能够覆盖一切了。但是钱也是最公平的,无论是富人,穷人,还是不富不穷的人都不快乐,生活本就是个灾难的圈,没有人能走出来。继而惹起了她对生命循环的考虑:“婴儿出生,虽不知其将来,但仍会说祝贺;人死后,虽不知那个世界,却会说可惜。”[5](P.40)本是一个人来到这尘世,阅历终身后却多了各种挂念和羁盼,于是也就不能做到“不带走一片云彩”了。在《梦里花落知几》中,阅历了一场大劫难的三毛,继续用她平稳,哀而不伤的笔调,于字里行间透显露她对生命的深入感悟。她用“云在青山月在天”形容心灵的静谧与恬淡,虽不断对荷西的死不能放心,可后来在《归》中会叹“人不在,想念照旧”。[4](P.80)想念不是飘渺无形的风,它有重量和质感,她能带来光和热,于是她便成为一个富有的人,知足常乐。在考虑中,还随同着她对人生见解一向运用的辩证哲理。聚与散,舍与得,本就是一对矛盾体。不聚哪有散,不舍哪来得。于是真亦假,虚亦实,既然人生如梦,不如难得懵懂。关于本人跟荷西到底是永远的聚了还是散了,这个答案或许也不那么重要了。

四、宿命论

上一篇:致那年举杯人作文700字下一篇:蔬菜办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