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镇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自查报告

2024-04-12

甘棠镇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自查报告(精选6篇)

篇1:甘棠镇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自查报告

甘棠镇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自查报告

根据区政府办文件《黄山市黄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电话传真关于开展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自查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甘棠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各有关部门对我镇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自查。基本情况如下:

一、制度建立情况

我镇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安徽省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暂行办法》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参照《黄山区人民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出台了《甘棠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甘棠镇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甘棠镇政务公开内部公开制度》、《甘棠镇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检查制度》,并经有关会议讨论通过,以文件形式发布。

二、工作机制和责任制落实情况

在《甘棠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规定的基础上,我镇进一步明确有关保密审查的职责分工、审查程序和责任追究办法,确保不发生泄密事件,做到以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顺利开展。

对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由相关科室确定并制作、更新,并交由分管领导审批后发布;对属于免于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说明具体理由,由科室负责人审核报审查领导审批。对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按照“统一受理、分别办理”的原则,根据工作职责分流到相关内设科室。相关科室负责办理,经本科室负责人审核报分管领导审批并发布。

三、政府公开信息发布情况

我镇严格遵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安徽省政府信息公布保密审查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对维护稳定、政法、信访、民族宗教、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等涉密信息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涉密信息不上网”。

经审查,截止目前,我镇在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平台上未发现涉密信息。

四、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保密工作的教育力度需要不断加强。以宣传教育为主导,强化保密意识。加强宣传力度,增强保密意识,提高做好保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和重视网上信息的保密管理,确保信息公开审查到位。

(二)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严格规范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是做好保密审查管理的保障。虽然已经建立了有关保密审查制度,但审查的依据范围广,有时难以找到依据,因此,必须结合单位实际,进一步细化保密审查依据。认真贯彻执行上级保密部门文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不断增强依法做好保密审查管理的能力。针对信息发布中存在的不规范等问题,要求对上网信息严格审查、严格控制、严格把关,从制度上杜绝泄密隐患,做到“上网信息不涉密、涉密信息不上网”。

(三)以督促检查为手段,堵塞管理漏洞。为了确保保密审查管理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及时发现保密审查工作中存在的泄密隐患,堵塞管理漏洞,采取自查与抽查相结合,常规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对计算机及其网络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涉密网络的建设和使用情况以及涉密计算机、涉密网络采取的管理和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篇2:甘棠镇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自查报告

根据市保密局转发《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保密委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办接到通知后高度重视,组织相关科室对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自查。基本情况如下:

一、制度建立情况

我办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出台了《德州仲裁办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网站审批制度》,并经有关会议讨论通过,以文件形式发布。

二、工作机制和责任制落实情况

在《德州仲裁办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规定的基础上,我办进一步明确有关保密审查的职责分工、审查程序和责任追究办法,确保不发生泄密事件,做到以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确保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顺利开展。对主动公开的信息,由相关科室确定并制作、更新,并交由分管领导审批后发布。对依申请公开的信息,按照“统一受理、分别办理”的原则,根据工作职责分流到相关内设科室。相关科室负责办理,经本科室负责人审核报分管领导审批并发布。

三、网站信息发布情况

我办严格遵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德州仲裁办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的有关规定,对维护稳定、政法、信访、民族宗教、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等涉密信息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涉密信息不上网”。

经审查,截止目前,我办在门户网站发布平台上未发现涉密信息。

四、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保密工作的教育力度需要不断加强。以宣传教育为主导,强化保密意识。加强宣传力度,增强保密意识,提高做好保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和重视网上信息的保密管理。

(二)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严格规范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是做好保密审查管理的保障。虽然已经建立了有关保密审查制度,但审查的依据范围广,有时难以找到依据,因此,必须结合单位实际,进一步细化保密审查依据。认真贯彻执行上级保密部门文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不断增强依法做好保密审查管理的能力。针对信息发布中存在的不规范等问题,要求对上网信息严格审查、严格控制、严格把关,从制度上杜绝泄密隐患,做到“上网信息不涉密、涉密信息不上网”。

篇3:甘棠镇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自查报告

一、王清事件与问题的提出

南阳市民王清在2008年12月底向南阳市上至市政府下至一个区的蔬菜办公室共181个行政部门, 提交7项政府信息公开书面申请。共性问题是“三公” (公车、公款吃喝、公费旅游) 消费, 公开2007年、2008年对各项财政专项资金、专项经费的分配、使用情况以及职务消费、公款报销、公务接待、公款出国等具体信息。王清这个申请发出之后, 很多政府部门是不理不睬, 有些部门怀疑王清是不是“间谍”。面对各部门的迥异态度, 他又或通过行政复议或走司法途径, 最终在2009年7月初拿到了最后一份回复。

根据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一章第二条, “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 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以及第一章第六条中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 可以看出,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制订精神是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 不公开为例外”。原本应该是政府主动公开的信息, 反而需要公民主动申请查看, 在申请查看的过程中还被怀疑为“间谍”, 这又是何因?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被误解的“遮羞布”

《保密法》是1988年9月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实施, 2010年4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 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保密法》依据《宪法》第五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保守国家秘密, 爱护公共财产, 遵守劳动纪律, 遵守公共秩序, 尊重社会公德”;第五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制定实施。这些条款为保密法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宪法依据。

在王清事件中, 部分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据《保密法》中第一章第三条规定:“任何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 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断章取义地认为王清申请本部门政府信息的行为涉嫌危害到国家秘密安全, 有刺探情报的嫌疑。而对于国家秘密的界定在《保密法》第二章第九条中有规定明确的范围:国家事务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秘密事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经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其他秘密事项。政党的秘密事项中符合前款规定的, 属于国家秘密。

就王清事件中所涉及的申请查看的政府信息的内容显然不在所列的属于国家秘密的范围内, 而且《保密法》第一章第四条明确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 应当依法公开”。很明显《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的需要政府主动公开项目也属于《保密法》中所规定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 应当依法公开”。因此, 以《保密法》作为不公开政府信息的借口是明显站不住脚的。

三、辩证看待《条例》与《保密法》的关系, 避免两种思想

对于《条例》与《保密法》应避免的两种思想。

1.保密服从公开。“保密法必须与信息公开法的立法通盘考虑, 而且保密法的原则应服从于信息公开法。”他们认为: (1) 信息自由与公民的知情权是公民的基本《宪法》权利, 因此为了保障公民的信息自由权和知情权, 应该制订信息自由的有关法律, 而不仅仅是出台一部《条例》; (2) 近年来, 很多公民就信息公开向政府提出的知情诉求都遭遇了保密法的阻隔, 公众期望通过修改《保密法》, 进一步保障和扩大公民信息自由。

2.保密为原则, 公开为例外。传统体制下的保密工作采用的是“以保密为原则, 以公开为例外”模式, 趋向于将所有政府信息定密, 这样做的原因一是部门工作人员不习惯于将自己的工作公开, 这源于多年形成的习惯和传统;二是不方便公开, 说是不方便、其实是不敢说;三是不公开也不会得到惩罚。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政府部门在公民申请查询时, 以一句“保密”了事。从信息所规定的公开和限制之范围来看,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 那就是所规定公开的条款比限制的要多得多, 几乎达到了四倍。这说明中央政府在信息上的极力严格主张还是“以公开为原则, 不公开为例外”。同时, 更为关键或重要的, 那就是所要求公开的范围内容也并不与所要求保密的范围内容相矛盾或抵触。从执法实践看, 保密法并不是“实施信息公开法、实现公民知情权的障碍”。实际情形正相反, 近年来政府信息公开中因保密审查不严而泄密的事件层出不穷并造成严重后果。但保密与公开既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 我们就不能简单地讲公开影响了保密, 或保密影响了公开。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二者关系, 做到依法合理, 控制适度。况且任何法律的实施, 都有因具体执法者的自由裁量甚至故意曲解而出现偏差的可能。

对于信息的公开还得有个最起码的“度”。于是, 依法限制一些信息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也可从《保密法》的“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章节里清楚明确地看到哪些信息该限制于特定的公开的范围而列为保密级别。之所以要保密, 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信息,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 那些列为保密的信息, 即使民众知道了也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和作用, 但是, 如果因此而泄漏了, 则后果就严重, 甚至不可收拾, 或者造成的一切损失就更大了。同时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明确规定了省市县乡各级政府应该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的款项, 并且还规定了未列出事项可以申请查询。这些信息的公开也是很有必要和很有作用的, 因为其能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 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促进依法行政, 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

四、实际工作中的博弈

《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 并且规定了“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有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等程序保障。随着近年来政府上网工程和《条例》有效地实施, 绝大多数政府部门在其政府网站上都开辟了政务信息专栏, 但所列信息并不能完全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在信息公开的执行方面, 一些地方政府部门还会出现“以保密为原则, 公开为例外”的现象。

但是, 这都不是真正基于《保密法》种种限制的原因所造成。这些动不动就随意以《保密法》为借口而不公开信息的做法是一种“欺骗”性质的借口。不过, 随着信息渠道的越来越密而多, 并越来越畅通。同时, 全民综合素质逐步提升, 这也包括法律维权意识等。加之, 民众的监督意识越来越高, 以及其力度越来越大。于是, 如果政府在信息方面予以遮掩, 甚至无任何正面或正确的作为而表现得透明度不高的话, 这将会是徒劳无用或适得其反的。所以, 政府应该积极主动地依法公开信息。

五、公民知情权实现的障碍与策略

1.政府信息公开途径、内容单一。依照《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但是实际情况是公众很少能从上述途径得到需要的政府信息。随着网络的普及, 公众取得信息的途径更多的集中于网络信息, 然而政府公务网站信息更新速度慢, 信息陈旧以及内容多以会议、文件为主涉及公众切身的信息不多, 导致这一条信息公开的主要途径也不能为民众所用。

2.公民权利意识薄弱。民主不是上天赐予的, 是广大有公民意识的公民, 通过行使公民权而争取来的。正如一位先哲所言, 再好的法律, 如果没有人民的力量也是一纸空文。面对所需的政府信息公民要有知情权的权利意识, 学习《保密法》和《条例》的有关规定, 勇于争取自己的合法权利。

因此, 建立涉密纠纷的救济机制势在必行, 政府不主动公开《条例》中规定的政府信息将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某一独立部门提出限期整改意见, 并对相关负责人作出处罚。将某一信息定为国家秘密, 并拒绝公民针对该信息的公开申请, 那么可以由行政复议机关, 最后由法院对该信息秘密性进行审查并裁决, 该信息如不属于国家秘密则必须公开。只有如此公众才能真正实现公民对信息行使知情权。

摘要: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保密法》与《条例》的有关法律条款, 认为《保密法》与《条例》之间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 以及真正阻碍《条例》贯彻执行的原因。

关键词:博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保密法,知情权

参考文献

[1]王向前:河南南阳青年王清要求政府公开信息被当成间谍[N].河南商报, 2009-8-4.

[2]蔡定剑:如何平衡国家秘密与政府信息公开?[N].南方周末, 2009-8-6.

[3]王玲《.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与公民知情权的充分实现[J].财经政法咨询, 2009 (5) .

篇4:甘棠镇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自查报告

一、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的主要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四条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在公开政府信息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审查。”这就是说,拟定公开的政府信息,在发布前要先过“保密审查”关,审查无误后,才能向社会公布。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哪些政府信息可以公开,哪些不能公开、甚至禁止公开,这对于各个负有政府信息公开责任和义务的行政机关及相关单位来说,是一个新的实践难题。我们在贯彻实施《条例》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

(一)建立健全保密审查机制,为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充分体现“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公开和保密是一对矛盾,要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公开和保密的关系。行政机关无论是制作的,还是获取的政府信息,只要适用《条例》的规定,就必须进行保密审查。如何开展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呢?结合我们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实践,首先是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

为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前的保密审查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办法(以下简称《保密法》及其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我们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暂行规定,明确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的程序和责任。各级行政机关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在公开前,应对其内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公开后是否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进行审查,并就是否公开作出审查结论或者提出处理意见。我们制定的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暂行规定,明确了保密审查工作实行行政机关主管领导下的职能机构负责制,由各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形成部门、分管领导、行政机关主管领导逐级负责,指定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协调、督促。保密工作部门对同级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对同级行政机关不能确定是否属于国家秘密政府信息进行确定。

(二)严格规范政府信息保密审查程序,把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在实际工作操作上,我们的政府信息保密审查工作程序实行三步走:

第一步:初审。由制作、获取政府信息的各行政机关具体工作人员进行初次保密审查。即由承办人员及相关科室对拟公开的信息进行保密审查,然后将初步审查意见及理由提交相关科室的行政机关分管领导进行复审。这些部门或者科室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获取的政府信息同其工作内容密切相关,业务上具有明显优势。由这些部门或者科室首先进行审查是符合“谁制作,谁审查;谁获取,谁审查”的总体要求。在进行保密审查时主要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是否涉及国家秘密。确定拟公开的信息是否涉及国家秘密,主要依据是国家保密局会同中央和国家机关制定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通常称为“保密范围”。这些保密范围是我们确定国家秘密及其密级最直接的法律依据,也是保密审查必须遵循的具体标准和依据。

2、是否涉及商业秘密。商业秘密属于无形资产,具有秘密性。它包括政府所掌握的企事业单位或者私人的经营、技术等方面的秘密,或者其向政府提供的商业或金融信息。

3、是否涉及个人隐私。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是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世界各国基本上都将个人隐私列为政府信息公开的豁免范围。但如同对于涉及商业秘密的政府信息,并不是绝对的不公开一样,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也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同样是可以公开的。当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信息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应予以公开,并将决定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和理由书面通知第三方。

4、是否涉及其他敏感信息。行政机关在管理国家事务活动中会产生大量工作秘密,一般也不适宜公开。工作秘密一旦泄露,可能造成行政机关工作被动,影响决策过程或者引起公众混乱,妨碍行政机关正常履行职责。因而,对于这类信息的公开,行政机关必須认真对待,权衡利弊,审慎把握,掌握好此类信息公开的时间和方式。

第二步,复审。由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及行政机关分管领导对上报的初步审查意见及政府信息能否公开进行专题复审,并作出书面审查结论,说明理由,将审查结论报送主管领导审核。

对于一些较特殊情况的政府信息公开,我们采取不同的处理:一是在保密审查过程中,我们对含有涉及国家秘密的不应公开内容的政府信息,认为能够作区分处理的,作区分处理,删除不应公开的内容,区分处理结果报送同级国家保密工作部门审核确认再及时公开,接受保密工作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二是对于保密期限届满的国家秘密信息,认为需要公开的,我们仍然按照保密审查程序进行审查,确定是否可以公开,从而确保“公开信息不涉密,涉密信息不公开”。

第三步:审核批准。行政机关主管领导根据上述初审、复审意见,审核批准确定该政府信息是否公开,行政机关主管领导对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的最终结果负领导责任。整个保密审查的过程和结论有完整、真实的文字记载,保密审查文字记载自产生之日起,应当保存三年以上备查。

(三)明确责任追究,加强监督检查,务求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产生实效。

我们明确区政府办公室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区政府信息公开办(设在区政府办)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各行政机关的办公室是本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和同级监察机关履行监督检查职责,负责对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评议,不定期组织力量进行检查和抽查,检查中发现问题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予以通报批评,及时纠正违反《条例》规定的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检查中发现严重问题的,以及考核、评议不合格的,依法追究《条例》规定的承担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的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二、政府门户网站安全保密的主要做法

(一)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安全保密:

充分发挥政府门户网站公开政府信息的平台作用,使区一级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各行政机关的网站都开设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并建立通畅链接。根据实际情况,我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保障安全、务求实效”的原则进行管理,区政府办公室总体负责政府门户网站的规划、建设、监督和管理等,为各行政机关提供统一标准规范的信息平台,并按照“谁上网公开、谁管理负责”的原则对公开的信息进行保密审核发布。

(二)政府门户网站网络安全保密:

区级网络平台建设统一出口管理、统一用户管理。根据网络安全保密要求,对办公资源网和政务外网严格实施了物理隔离,进一步规范了网络接入审批制度,并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对政府中心机房重新规划,内外网两套网络设备完全独立,各信息点按单双号分配为内、外网信息点,并重新调整配线架,将内外网信息点配线分开。内、外网服务器通过网闸进行数据交换。

1、内、外网应用规划:区政府网络办公系统及各种文件服务器和数据库系统建设在内网平台。区政府信息门户、区政府外部邮件系统、网上申报、数据直报等对外服务系统建设在外网平台。

2、内、外网接入管理与监控:各单位现有计算机首先保证内网需求,全部接入内网作为网络办公系统终端。接入内网计算机全部登记造册,并通过保密局监控系统监控非法外联行为。工作性质需求须接入外网的计算机,应按规定程序报批,先由单位自己核准,再报区保密局审批,并登记造册存档。符合物理隔离条件的计算机可接入外网,终端电脑采取隔离卡方案。外网平台进行地址绑定和行为监控,控制非法接入,规范上网行为。

三、保密审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突出的问题是“公开的群众不关心,群众关心的不公开”。由于对有的政府信息是否可以公开把握不准,特别是对敏感信息审查把握不准,导致一些行政机关以保密为借口,宁可不公开或少公开政府信息,认为政府信息“保密保得越多越保险”,反映出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过于谨慎的观念。

二是保密知识比较缺乏。有的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机关对国家秘密界定不清,对本行业的保密范围掌握不准,程序不够熟悉,不能及时确定政府信息属性,定密随意性大,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政府信息的及时公开。

三是审查制度不够完善。一些政府信息公開行政机关制定或修订的保密审查制度的内容过于简单,有的可操作性不强,不利于规范和指导政府信息保密审查工作。

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政府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各级行政机关要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保密意识。政府信息公开与否,要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通过权衡利弊得失来作出选择。在保密审查过程中,要善于通过对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进行分析权衡,决定公开的内容和时机。

(二)加强学习,保放适度。

定密是基础性工作。定密不准、不当,不论是对保密工作,还是信息公开工作,都有全局性影响。该定密的信息没有定密,会导致国家秘密信息不当公开,造成泄密;不该定的信息定密或者不该继续保密的信息不及时解密,会加大保密审查工作难度。各单位、各部门要严格执行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认真做好信息公开中的保密审查工作,真正做到保放有度。同时,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提高保密知识和技能水平,促进政府信息公开的健康发展。

(三)积极探索,完善制度。

目前的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尤其缺乏具体的实施办法和细则。在当前和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从公开和保密两个角度来细化信息公开目录和保密范围,明确审查内容,规范审查程序,强化审查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同保密部门沟通联系,不断完善和提高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的质量和效率。我们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务实的态度,大胆探索积累和完善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的办法和经验,善于总结和推广好做法好经验,在巩固已有成效的基础上,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健康稳定发展。

篇5:甘棠镇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

市政府办:

依据《关于开展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自查工作的紧急通知》(宣政办明电[2010]19号)精神,我局按照要求认真开展了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我局高度重视保密工作,成立了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以及局保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保密审查的日常工作,对拟公开的公文、信息是否涉密进行严格把关。2009年初,我局制定下发《全市教育系统2009年保密工作计划》,把保密工作纳入对县市区教育局目标管理考核之中,与其他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进一步推动了全市教育系统保密管理。

二、完善制度,按章保密

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了《市教育局保密工作制度》、《市教育局信息公开审核制度》、《市教育局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着重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工作审查的办事机构和审查范围、原则、程序、要求、责任追究等有关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各科室能按照要求,严格执行信息公开申请、发布、保密和审核制度,保证了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不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深化教育,增强保密意识 为增强局机关全体人员保密意识,我局把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作为“五五”普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利用行政例会和干部职工大会经常学、反复学,使保密工作挂在嘴上、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做到了警钟长鸣。今年3月份,局机关保密领导小组根据上级有关要求,与各科室签订了保密承诺书,有效预防了泄密事件的发生。

四、狠抓落实,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按照宣政办明电[2010]19号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视,积极开展自查工作,重点清查了近年来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和局机关非涉密计算机。通过清理整顿,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干部职工保密意识,有力推动了依法行政、依法治密工作,近年来,我局未发生泄密现象。

五、存在的问题

1、开展政府信息公开是近年来一项全新工作,我局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人员少,工作牵涉面广,任务繁重,与市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2、一些科室和干部对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的重要性未引起足够重视,需要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篇6:甘棠镇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自查报告

本政办发„2010‟113号

各自治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直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本溪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七月十五日

本溪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规范全市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各级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相关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是指对政府信息是否公开做出审查结论或提出处理意见的行为。

第四条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机制,未经审查的政府信息不得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由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承办,保密工作机构协助,与被审查信息有关的工作机构参与。

第五条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应遵循“谁公开、谁审查、谁负责”的原则。

第六条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时,应重点审查政府信息是否涉及以下内容:

(一)国家秘密;

(二)商业秘密;

(三)个人隐私;

(四)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容;

(五)法律法规不允许公开的其他信息。

第七条行政机关制作政府信息时,要根据以下原则明确该政府信息是否应当公开:

(一)涉及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不得公开;对主要内容需要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但其中部分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应经法定程序解密内容后,予以公开。

(二)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不得公开。但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经审查同意后,可以予以公开。

(三)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府信息(敏感信息),不得公开。

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按规定主动公开。

第八条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应履行初审、复审和批准的程序。

初审,是指按照本办法第六条的规定,对政府信息的内容进行审查,提出是否公开意见。

复审,是指对初审结果进行复查。

批准,是指对经过初审、复审政府信息做出是否公开的最终决定。批准人对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的最终结果负领导责任。

第九条保密审查必须有完整真实的文字记载并妥善保存,记载的基本内容包括被审查信息的名称、类别、载体的形式、生成日期,初审、复审、批准人的意见(批准人签字)和批准的日期等。

公文类政府信息保密审查的文字记载应在制作时体现在公文处理单上。

第十条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过程中发现国家秘密事项错定或者漏定的,要及时纠正。

第十一条行政机关对政府信息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时,应报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审查确定。

第十二条行政机关对涉及其他职能部门的政府信息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时,应商请相关部门协助审查,必要时报请同级保密工作部门审查确定。

第十三条行政机关在向相关职能部门、有关业务主管部

门或者同级保密工作部门提出保密审查申请时,应当说明不能确定是否公开的原因,提供申请审查的政府信息和受理部门认为需要的其他材料。

第十四条行政机关、相关职能部门或者保密工作部门收到协助保密审查的申请后,应在7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在原期限届满前告知申请机关,延长答复期限最长不得超过7个工作日。

第十五条行政机关应定期对本机关涉密政府信息进行复核和清理,该解密的予以解密,符合公开要求的予以公开。定期复核和清理的周期为每年至少一次。

第十六条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和保密工作部门应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第十七条各级行政机关进行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或保密工作部门责令改正:

(一)未建立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的;

(二)未经保密审查程序而公开政府信息的;

(三)未履行保密审查责任或保密审查程序不规范的;

(四)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十八条对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的信息公开保密审查,适用本办法。

本市教育、医疗卫生、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等

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公开信息时,参照本办法进行保密审查。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市政府办公厅会同市国家保密局负责解释。

上一篇:公司车辆管理制度新下一篇:楚门的世界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