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局201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2024-04-25

水利局201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精选8篇)

篇1:水利局201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呼伦贝尔市水利局

2011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市政府办公厅:

现将我局2011年政府公开工作总结如下。

2011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把主动公开作为一项常态工作,紧紧结合水利实际,不断规范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及监督保障措施,积极探索,注重实效,不断增强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有效地促进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基础工作

(一)加强领导,注重队伍建设。我局高度重视《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注重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发挥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安排专人负责信息公开申请的接收、答复等工作,切实保障信息公开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办。同时,局机关各科室和局属各单位确定了一名工作人员为信息公开工作联络员,负责开展本科室职责范围内信息公开各项工作,配合做好信息公开申请的信息答复及保密审查等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日常学习、宣传、培训。2011年,我局采取专题培训、座谈讨论和以会代训等方式,对局各科室和局属各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联络员开展了机关信息公开基本内容的培训、业务学习和交流,对我局政府信息公开的组织实施、内部审查和保密审查、发布协调、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七个方面的制度作了详细解读。通过学习,大家进一步加深了认识,增强了做好水利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力地推动了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提高了信息公开整体工作水平。

(三)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一是将信息公开的要求融入公文管理全过程。文件形成之初,即明确公开属性并随公文运作实行全过程审核,主动公开的公文类信息在发文后20天内进行公开。二是设置了政务公开便民措施。在局办公楼一楼设置了展示板,公开了我局内设机构、楼层、办公电话、行政许可办事指南、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等,方便了外来办事人员。三是制定了重大决策预公开制度,对涉及社会公共利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或者涉及本机关或个人重大利益的问题,决策(决定)前充分听取社会和群众的意见。四是落实了年度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公布制度,每年3月底完成了上年度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并公开。

(四)注重加强对全市水利系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组织进行了全市水利系统信息工作评比活动,推动了各旗市区水利部门信息公开工作建设,优化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手段和内容,公开的时效性进一步增强,内容更加丰富。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2011年,我局不断深化公开内容,逐步完善公开渠道,进一步加大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力度,2011年新增主动公开政府信息564条,全文电子化率达100%。这些信息的主动公开,有助于社会公众对我局各项工作的了解和实施有效监督。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主要类别。经认真梳理工作

职能,确定公开内容,我局将信息划分为机构职能、领导信息、法规、规范性文件、其它有关文件、发展规划、工作计划、政务动态、突发公共事件、公告公示、统计数据、行政事业性收费、执法依据、执法动态、面向企业等15类。一是做好向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府信息处报送的政府公开信息。既加强了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交流,又促进了我局的政务公开,树立良好形象的桥梁。近年来,我局不断加强信息公开,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我局收集、整理、编发全市最新水情、汛情、灾情和防洪抢险信息150余条,这些信息对指导各地抗洪抢险工作、稳定群众的情绪和增进了社会各界对我市防汛抢险工作进展情况了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是针对相关热点和重点事项,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通知》,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行总动员和全面部署,要求全市每年冬春两季掀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我局除平时注意通过简报等方式及时向社会发布水利建设有关信息外,还通过呼伦贝尔日报、内蒙古日报、中国水利报等媒体向社会公布。三是加强与社会公众的交流互动。我局机关有关科室负责人连续走进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做客“政风行风热线”“行风52”直播节目,与广大听众互动交流,解答大家关心的水利问题。四是努力拓宽信息公开形式。2011年,我局编印了《水利服务指南》一书,该书以问答的形式把社会公众关注度较高的河道采砂管理、水资源管理、水利规划、水利建设与管理、农村水利、水利科技、水土保持、防汛抗旱和水电站建设程序管理等九个方面的热点问题和有关水利知识一一罗列出来,放在一楼大厅供社会公众免费取阅,方便公众及时准确地获取水利信息。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

我局在《呼伦贝尔市政府信息公开实施细则》中,对依申请公开的公开范围、受理机构、公开程序、申请处理、收费标准等方面内容都作了具体说明。向社会公开了依申请公开受理电子邮箱。

四、政府信息公开举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2011年,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未收到任何举报、投诉,也未出现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案件。

五、存在的问题和下步改进措施

2011年我局虽然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互动能力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完善办事、领导信箱等栏目功能,增强互动交流功能。二是局属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发展还不均衡。要结合水利工作特点,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层层细化,分解落实到各单位,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全面均衡发展。

2012年,我局将着重开展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明确各科室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应负的责任,严格执行信息公开,加强监管力度。二是要加强培训指导。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业务培训,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规范办理流程,提高工作水平。三是加强调研分析,定期分析研究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篇2:水利局201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201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为全面有效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医疗卫生相关的政府信息。2010年我局的政府信息工作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xx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xx市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制度(试行)》等文件要求,扎实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的各项工作,现将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情况

(一)健全机制,完善制度。根据局机关人事变动,及时调整了市卫生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局长xx同志任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市卫生局政府信息公开协调领导小组。同时,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并统一纳入机关工作制度手册中,方便了科室学习和落实。

(二)组织培训,加强学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政策性、技术性强,从内容到形式上要求标准都很高。为将此项工作做准、做实、做细、做好,我们组织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及市直医疗卫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全面、系统地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特别注重学习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政策要求、内容标准、技术操作等内容,使大家对政府信息公开工 作有了深入的了解。为准确把握信息公开工作的各项要求,在市政府各项相关制度下发后,我们又及时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及工作人员进行了学习讨论,提高了大家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能力。

(三)加强审核,及时公开。按照市政府统一要求,将信息公开把关工作与文件生成和审签过程同步进行,并分季度编制了《xx市卫生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及时上传市政府门户网站、按时报送市档案馆、市图书馆,以备群众查询。同时,在市行政审批大厅卫生局窗口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查询台,方便了群众查询。在公开内容上,我们严格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在公开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公开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以及群众最关心、社会最敏感、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全年,共主动更新、公开信息近百条。年内,未收到依申请公开的信函和电话。

(四)监督检查,确保安全。一是对联网计算机进行了定时清理检查,配置了防毒和杀毒软件,关闭了不必要的应用、服务、端口和链接,限制易被攻击、利用的网站栏目和功能。二是严格按照《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规范信息的采集,审核和发布流程,严格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工作。三是年内未受到任何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举报、投诉及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

二、信息公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重视程度不够。一些科室对信息公开工作重视不够,在信息公开工作上表现为不主动,不积极,避重就轻,简单应付,流于形式。

(二)公开内容不够全面。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与公众的需求还存在一些距离,有关决策、规定、规划、计划和方案的草案公开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公开界限不易把握。针对政府信息的界定、政府信息公开与不公开的界限、公开工作中的保密问题等需要上级部门进一步帮助和指导。

三、下步信息公开的工作重点

1、继续抓好重点科室、重点项目及关键部位的信息公开。

2、继续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目标。

3、继续搞好对信息公开工作的宣传,提高各科室的重视程度。

4、继续完善信息公开的规章制度,确保信息公开工作收到实质性效果。

二〇一一年一月六日适应角 3 色转变,扎实开展团的工作

———共青团铁东区委书记的述职报告

2011年是适应角色转变、思想进一步成熟的一年。这一年,自己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立足本职岗位,较好地完成本线的工作任务。自己政治觉悟、理论水平、思想素质、工作作风等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总的来说,收获很大,感触颇深。

一、以德为先,进一步提升个人思想素质

过去的一年,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以一个团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个人的道德修养、党性锻炼、思想素质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是道德修养进一步提高。作为一个团干部,我的一言一行、我的自身形象将直接影响到团委各成员,甚至更广大的青少年。因此,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每时每刻提醒自己,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问题,做到干净做人、公正做事,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工作,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诚实、守信、廉洁、自律,起好表率作用。二是党性锻炼得到不断加强。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我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来要求和约束自己的行为,牢记党的宗旨,在团的工作中,以广大青少年的权益为出发点,务求时效。三是政治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一年来,我继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理论中心组学习,经常自发利用休息时间学习,积极参加团省委组织赴井冈山革命传统与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 班、区委区政府组织赴清华大学县域经济培训班,通过“看、听、学、思”,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进一步系统掌握了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共青团工作的要求。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我通过学习原文、听专家讲课等,开拓了思想新境界,政治思想素质有了新的飞跃。

二、以能为先,进一步加强组织工作能力

在上级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我本人也自加压力,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注重与同事、与兄弟单位团委书记的交流,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使各项工作都有序地开展。一是工作的统筹安排能力不断加强。我尽量做到工作提前一步,有计划、有安排、有预见性,保持思路清晰和决策的科学,力求操作有序,顺利开展。二是工作的协调能力不断加强。在工作中,我注重与上级的及时衔接、汇报,同时也注重与基层的交流沟通,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从大局出发,对上做好配合,对下做好团结。三是有创新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我注重不断创新,使工作保持生机,使管理不断趋向人性化、合理化。

三、以勤为先,进一步提高团的业务水平

担任团委书记以来,认真了解情况、掌握知识,积极向团委领导、向前任书记学习、请教,了解团情、团史,努力掌握团的基本运作方式程序,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加强沟通了解,增加感情,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有关情况,以“活动”来强化自己的知识和水平。一年来,我立足以活动来促使自己尽快适应角色,迎接挑战。今年五四,团区委以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为依托,以“五四火炬传承九十二载生生不息,铁东青年投入人居环境立志强区”为引领,积极开展了“共青团路,红领巾街”,“铁东青年林”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深化了理解,使自己对团务工作有了全面的、系统的提高,为今后更好地提高团的业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以绩为先,进一步完善团的组织建设

把《关于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到实处,把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团的建设中去,使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依托党建,从政策层面来解决和落实基层团组织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基层团干部的待遇问题。积极争取党组织在团干部配备上的重视和支持,基层团干“转业”得到了很好的安排(叶赫的荣威,住建局遇良,卫生局王国宴等);二是解决好基层团组织活动的经费问题。积极争取专项,今年为每个乡镇街道从团省委争取经费三千元,共计三万六千元;三是团的基层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按照“1+4+N”模式,通过换届调整选配了大批乡镇(街道)团干部,变原有的“团干部兼职”模式为现在的“兼职团干部”模式,提升了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此次工作得到了团市委的充分认可,2011年四平市组织部班工作会议在我区召开。以服务青年需求为目的,从单一组织青年开展活动转到生产环节,开展就业培训、创业交流、贫富结对;以服务党政中心为目的,发挥团组织自身优势,引导青年树立市场意识和投资意识,强化科技意识和参与意识,投身知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文明创建、环境整治、植绿护绿、社会治安等活动,把党政思路实践好。突出做好当前新兴的农村、社区和非公经济组织建团工作,延长团的工作手臂,丰富团的组织形式。先后与农联社、吉林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积极协调,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帮扶支持。特别是吉林银行的“吉青时代”小额贷款项目更得到团省委的无偿贴息。

五、以廉为先,进一步保持清正廉明形象

作为新任职的年轻干部、党员干部,我既感受到了组织的信任与关怀,同时也感受到了责任重大。我区在党委和政府的带领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越是这种时候,就越需要我们这些干部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深知,作为一级干部,应该努力做到“清正廉洁”。古人说“物必自腐而虫生”,腐败现象表现上看来是经济问题、道德问题,但深层次的原因却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要不断加强实践锻炼,要结合党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以及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来刻苦磨炼自己。勇于剖析自己,积极开展自我批评,净化自己的灵魂。不断增强拒腐防变意识。在思想上、在行动上、生活中争作表率。在团区委 开展“争做勤廉表率,竭诚服务青年”主题教育,召开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动员会,全面启动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活动。按照学习贯彻区委、区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精神,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我们根据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要求,为了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立了团区委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并由我任组长。按照“一岗双责”的责任要求,明确了单位正职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每年约谈团干部一次,就有关廉洁从政个人“不准”和“禁止”行为适时对所管的团干部进行廉政谈话。

篇3:动漫产业研究2010年度报告

一、动画产业现状

孙立军《盘点2009年的中国动画》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第1期) , 回顾2009年中国动画的五喜五忧。五喜:数量质量超过历年;政府关注和推动动漫产业发展, 国家广电总局设立了20家影视动画产业基地和8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网络游戏产业已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完备动画播映体系, 初步形成34个少儿频道和4个动画频道;影视优秀创作人才频频涌现。五忧:在浮躁的环境下无法诞生精品;垄断现象存在;动画电视高端人才严重匮乏;一些投资人盲目投资, 创作人盲目跟风模仿;资源分配不科学, 产业链的不平衡。邵奇《中国动画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探究》 (《当代电影》第6期) , 分析了问题, 如动画产业集群的缺乏, 动画产业链没有形成, 动画企业的融资渠道有限, 动画企业的创新力有待提高和动画企业的人才瓶颈问题。提出发展策略有:完善政策体系、调整扶持方向、强化市场意识、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动画产业链、扩大动画目标市场、拓展动画企业的融资渠道、引进电影高端人才、启动动画市场。窦利霞《中国动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经贸导刊》第9期) , 也较好地总结了动画产业现状。

在民营动画产业发展问题, 汪振城《论播映渠道对中国民营动画产业发展的限制》 (《当代电影》第6期) , 谈到中国动画播映渠道单一, 过分依赖电视媒体, 国内电视存在频道资源和内容资源不对等、播出机制不合理、渠道不畅、优质渠道少、制播分离不彻底等问题, 限制了不能控制播映渠道的民营公司的发展。

各地动漫产业的发展。王田《贵州动漫产业正破茧化蝶》 (《理论与当代》第5期) 、岳莹《黑龙江省动漫文化产业现状分析》 (《大众文艺》第7期) 、曾耀农《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策略:以湖南为例》 (《重庆社会科学》第1期) 等介绍了相关情况。李兰芳《营造中国“大动漫”时代——天津神界漫画公司陈维东创业纪实》 (《中国高新区》第4期) , 报道了天津神界漫画公司的创业故事。

何坦夜《解读杭州动漫文化》 (光明日报出版社) , 该书采用动漫文化理论与城市文化产业个案的视角, 诠释了杭州动漫文化与产业发展的本质特征、历史源流、功能特点、运行方式、发展方向和内在要素。

二、动画产业模式策略

郭蔓蔓《中国动画卫星频道运营模式探析》 (《现代传播》第6期) , 对中国动画频道运营模式提出建议:建立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谨慎面对动画市场竞争和资本市场;真正做到差异化经营, 创立特有的频道运营模式;动画频道运营应考虑社会责任感。沈玉燕、钱言《浙江动漫产业差异化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研究》 (《商业时代》第8期) , 通过提炼两家动漫公司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构建具有差异化特色的浙江动漫产业商业模式。玄机科技商业模式是:立足产品精良的制作;注重产品品牌塑造和形象授权;大力提升动漫衍生产品价值等。辉煌时代商业模式是:善用专业化的营销方式, 积极发挥自主知识产权, 依托专业B2C运营平台, 巩固现有赢利模式。盘剑、方明星《论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杭州模式”》 (《当代电影》第12期) , 解析了“杭州模式”, 为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实践思路和理论参照。何建平《深港两地动漫产业合作模式探讨》 (《当代电影》第10期) , 肯定了深圳香港动漫产业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并从政府、业界、学界和辅助性市场主体四个方面对具体的动漫产业合作模式进行了探讨。

饶黎《产业链开发: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路径》 (《视听界》第1期) , 提出的对策有:完善市场机制, 加大扶持力度;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品牌建设;形成“产学研”动画教育格局。杨然《动漫衍生产品的创意与开发》 (《青年记者》10月中刊) , 提出动漫衍生产品研发思路是:动漫原型的完善、动漫原型与衍生产品的契合, 并注重产品推广和市场反馈。

齐骥《动画行销学》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从文化产业市场规律和动画创作艺术规律的视角建构动画行销体系, 对中国动画市场的现实格局进行了客观的分析, 对世界动画市场的行销方式进行了应用性解读, 对动画产业发展与动画市场建设提出了研究框架。

潘瑞芳等《动漫产业模式研究与实践》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为国家广电总局社科研究基金项目。该书在学理上理清动漫产业相关的内在逻辑, 借鉴动漫强国的经验来探讨, 有助于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之路。潘瑞芳主编《泛动漫创意与人才培养研究》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是论文合集, 立足数字艺术与技术创意人才培养, 从艺术、技术融合等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培养理念及营造的环境。

《穿越与跨界——浙江电视艺术高峰论坛、中国动漫产业与艺术研讨会论文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收录27篇论文。该书把动漫研究分为艺术研究和产业研究两大类, 艺术研究主要探讨动漫艺术的创作, 产业研究主要探讨动漫的生产机制。该次研讨会分为四个板块, 分别是中国动漫艺术研究;中外动漫比较研究;动漫产业发展研究;动漫人才培养、受众和媒介研究。

三、动画品牌形象

胡瑞庭《动漫品牌的塑造与全产业链营运》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第7期) , 认为品牌塑造决定经营成败与优劣, 塑造动画核心品牌需要抓住以下核心要素:上乘的核心价值理念;妙趣横生、充满矛盾冲突、不失细腻情感的故事与情节;显著特征的“品牌人物”塑造;服化道、音舞美、声光电;打造与核心品牌的内外在特质相一致的子品牌或识别系统。朱矛量《浅谈国产动画片之嬗变及动漫产业发展中的品牌塑造》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第5期) , 提出动漫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文化品牌, 国产动画品牌必须准确表达中国文化精神。肖文婷《影视广告中的动画对提升品牌形象的价值体现》 (《包装工程》第5期) , 提出了动画为影视广告注入了活力, 使其成为影视广告中品牌形象价值持续提升的基础。

李儒奇、蔡大明《动漫中的“金蛋”》 (中国经济出版社) , 是动漫衍生产品授权/卡通品牌授权的普及性读物。作者的目的是借动漫这个“金蛋”, 生出自己的“金鸡”, 这样将有助于动漫的市场化和中国的内需型经济的发展。

四、国外动画产业经验

美国动漫产业经验。褚晓文《浅析好莱坞动画产业对中国内地动画产业的影响》 (《中国出版》8月上刊) , 总结了好莱坞动画产业的特点:坐拥美国文化的强势地位;拥有一大批专业而成熟的制作公司;拥有成熟而不断创新发展的技术;好莱坞形成了独有的品牌大军;好莱坞动画电影拥有较高的票房;拥有成熟的产业链条。内地动画产业劣势:产业链仍不完善;文化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缺乏较高动画技术支持;缺乏市场推广能力。宋磊《“动态漫画”:美国漫画的新潮流》 (《出版参考》5月上刊) , 谈到动态漫画是在原有漫画图片的基础上的类似动画视频的短片以及动态漫画的优势和劣势、发展前景。

日韩动漫产业经验。魏婷《日韩动漫贸易政策及其借鉴》 (《商业研究》第6期) , 认为中国应实施战略性的动漫产品国际贸易政策;引导鼓励多方合作;培养和引进人才, 促进人才对外交流;给国外提供免费午餐。卜彦芳、陈元元《以动养动:日本动漫企业运营模式探析——以虫制作公司和吉卜力工作室为例》 (《现代传播》第9期) , 总结了日本动漫企业“以动养动”运营模式的优点:资金链前置, 降低风险, 保证动画质量;市场化程度高, 有效的筛选机制。

在他山之石的启发下, 国产动画进行走出去的思考和行动。李三强《中国动画如何才能“走出去”〈三国演义〉动画版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电视》第1期) , 阐述了中国动画走出去的必然性和迫切性及在动画人才的选择、竞争策略的使用、挖掘优质资源、凸显自己特色等方面的要求。向宇《试论国产电视动画的海外营销》 (《当代电影》第6期) , 认为国产电视动画具有较高的成本优势、制作质量、美学风格, 具备海外发行的可能性, 在海外营销中需要注意在制作前应考虑营销、选择题材和风格、发行渠道的选择和建设、采取样本预售的策略。

五、动漫科研课题

动漫产业研究2010年度省部级及以上结项的科研课题共3项, 其中, 国家社科基金结项两项、各省市哲学社科课题结项1项。

2010年度动漫产业研究科研课题 (结项)

资料来源:全国及各省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

六、结语

篇4:欧洲专利局发布2015年度报告

在2015年度,共有来自世界范围的约279000件欧洲专利申请(直接申请和PCT申请总和)被提交,相比2014年的约274000件申请增长了1.6%。在欧专局的全部申请中,来自欧洲专利组织38个成员国的专利申请数量占到2015年度欧专局收到的全部申请数量的35%,维持此前所占比重基本不变,专利申请中有近三分之二仍来自于欧洲之外的国家和地区。2015年申请数量最多的五个国家为:美国(65754件,占总申请比重的24%)、日本(50597件,18%)、德国(31670件,11%)、中国内地(31504件,11%)和韩国(18215件,6%)。在欧洲国家中,继德国之后申请数量最多的国家分别为法国(13370件)、荷兰(8451件)、瑞士(8354件)和英国(7095件)。中国台湾地区提交的申请为1098件,香港为62件。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大多数PCT申请并没有进入欧洲地区阶段。因此,如果仅考虑直接申请和进入欧洲阶段的PCT申请总和的话,中国在上一年度一共有5721件欧洲专利申请。但与2015年(4680件)相比,来自中国的直接申请和进入欧洲阶段的PCT申请增长高达22.2%,约占受理的欧洲专利申请总数的4%。

在排名前十(直接申请和进入欧洲阶段的P C T申请总和)的申请人中,有四家欧洲公司、三家美国公司、两家韩国公司和一家中国公司。此次排行榜由飞利浦(Philips,2402件)占据头名,三星(Samsung,2366件)和LG(2091件)分列二、三位。中国华为(Huawei,1953件)位列第四,其后西门子(S i e m e n s,1894件,第五)、联合技术公司(UnitedTechnologies,1869件,第六),高通(Qualcomm,1705件,第七)、博世(RobertBosch,1493件,第八)、巴斯夫(BASF,1384件,第九)以及通用电气(GENERALELECTRIC,1316件,第十)。

欧洲国家居于领先的创新与科技实力可以通过国家人口与欧洲专利申请数量的关系反映出来。在2015年度,瑞士以每百万人拥有873件欧洲专利申请继续保榜首地位,第二名为荷兰(419件),第三名为瑞典(392件),芬兰(365件)和丹麦(346件)紧随其后。在非欧洲国家中,日本以每百万人拥有169件欧洲专利申请位居第九位。

在2015年度,医药技术领域依然占据欧洲专利申请领域排行榜的第一位,继续增长11%。电子通信领域位列第二,计算机领域第三。引擎、泵和涡轮领域18%的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许多为清洁引擎领域;医药制药领域增长10%,测量技术领域及计算机领域则为8%的增幅。

另外,欧洲专利的保护领域范围已经扩展到欧洲以外的国家。基于与欧专局达成的协议,自2015年3月1日起欧洲专利可在摩洛哥(第一个非欧洲专利公约组织成员国)生效。自2015年11月1日起欧洲专利也可在在摩尔多瓦共和国生效。这充分展现了欧洲专利体系的吸引力,申请人只需要提出一个单一的欧洲专利申请,即可在42个国家同时享有专利保护。

篇5:水利局201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201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转发省政府办公厅赣府发[2010]90号文件的通知》(吉青府办字[2011]9号,《关于全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关情况的通报》(吉青认办字[2011]23号),特编制及向社会公布《青原区发改委201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本报告由情况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诉讼和申诉的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共六个部分组成。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10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与青原区发改委联系(地址:青原区民政局二楼,邮编:343009;电话:0796—8203322(传真);电子邮箱:jaqy@jian.gov.cn)。

一、情况概述

一年来,我委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依照“严格依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的原则,扎实做好了我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确保了委信息

公开工作的全面、及时、规范与安全,取得了较好成效。到12月31日止,全委已发布信息223条,公开质量也获得公认和好评,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部署

为进一步规范提升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我委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区发改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一名同志任信息员并专职负责此项工作,上下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并先后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布置,要求全委干部职工切实高度重视信息公开工作,把做好此项工作上升到推进委机关效能建设、创先争优、创业服务年活动、树立机关良好形象高度上来抓紧抓好抓实。同时,委主要领导在机关行政例会上多次强调,要认真抓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各科室及所属单位要积极主动提供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在全委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有关单位和人员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组织健全、分工合理、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建章立制,落实责任

根据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要求,区发改委信息公开以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为依托,及时将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 的法规、政策、发展规划、工作动态、财经信息、行政执法、办事程序、服务内容、办结时限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重要举措等信息进行了全面公开,及时跟进,实时更新;选择了社会各界最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首先进行公开,在各科室及所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本委信息公开一直保持良好的推进势头,而且面广、质量较好,受到广大网民的关注和好评。如我委及时公开了吉安市青原区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实施方案核准情况,政府投资项目等审批、核准、备案以及下达投资计划情况,青原区发改委窗口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指南,青原区发改委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流程图,青原区发改委行政许可及其他服务项目办理流程图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结合本委实际,我委在精心编制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和工作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信息公开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机制,我委为深入开展创业服务年和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提升区改委政务公开水平,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向社会公开发改工作信息,以推进全委各项工作,更好地服务发展改革大局。做到责任、任务、措施三落实,确保了本委信息公开工作依法、有序的进行。

(三)认真收集,及时公开

在自身业务工作繁忙的情况下,各科室挤出时间,对应主动公开的相关政府信息认真收集整理,并按报审程序审定

后及时向委办公室提供电子文档,由专人录入并网上公布。8月份我委召开了专门会议后,接着又开展了公开情况“回头看”,对信息数量、发布质量、公开时效等全面进行了查缺补漏,每月各科室原则上收集发布信息量不得少于10条,经保密审查后予以及时公开,并对本委政府信息发布情况每月一次通报。为保证政府信息公开的时效性,做到本单位制定的文件等信息在5个工作日发布,其他类别信息在生成后10个工作日发布。

(四)规范操作,保证质量

严格遵循政府信息公开基本原则和政府信息分类和填报操作规程,本着“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公开不涉密,涉密不公开”的要求,注重防止搞形式主义和应付式的工作态度,做到“依法公开,真实公开,注重实效,有利监督”。对应主动公开的信息,依照提报、审核、公开的程序进行,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为保证录入规范,委信息员认真学习有关要求,积极借鉴兄弟单位好的做法,加强和区政府信息公开办的联系,对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提出的问题,迅速改进。同时,组织相关人员网上查看,现场纠正不规范问题,确保格式、内容、分类、时间等信息发布质量。

(五)创新形式,全面到位

为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实效,我们以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为依托和主要渠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公开的形式,我委政府信息公开除以网站为主要载体和第一平台外,对干部职工关心的人事任免、公共服务、评先评优、干部考核、民主考评、重大决策、行政执法、公共服务等信息一是加强了对我委门户网站更新改版和维护管理;二是以文件、会议纪要、发改简报的形式进行通报或在单位公开栏中张榜公布;三是以文件形式及时公开了机关人事、重要工作部署、项目简介、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流程、机关作风建设、实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创业服务年活动、党风廉政及岗位廉能等工作动态。

(六)建立奖惩机制

每年年终对各科室、各单位在区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市区改委专网和我委门户网站上的信息公开情况(包括时效、数量和质量)进行统计和评比,委里给予相关科室和单位负责人及具体责任人予以通报表彰和奖励;对信息更新慢、信息报送少以及网站栏目维护管理差的相关科室和单位在全委通报批评。

二、主要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1、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数。2010年区改委仅在青原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部门(区发改委)公开目录中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23条

2、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主要类别。根据《青原区发改委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的规定,2010年区发改委应主动公开的各类政府信息,主要是概况信息、法规文件、工作计划、工作动态、行政执法、财经信息、公共服务、面向企业等类别。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由于我委应公开的政府信息基本都已公开,当年无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我委认真按照《条例》规定公开政府信息,没有收取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任何费用。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诉讼和申诉情况

我委严格按照《条例》规定公开政府信息,没有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诉讼和申诉的情况发生。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1、信息公开的时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一些科室工作较繁忙,对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政府信息未及时提供委政府信息公开办进行公开,影响了时效。

2、信息公开的内容、质量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3、对发改委的工作职能、工作性质、工作动态、工作成效宣传力度还不够,形式还不多。在做好网上公开的同时,努力实行多层面、全方位的公开。

篇6:水利局201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县政府办《关于按时公布201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的通知》的要求,现将《襄安镇201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公布如下: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主动公开政府各项相关信息。在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的内容方面,我镇2010年度共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包括镇政府机构概况、政策法规、行政职权、规划计划、农经财政、村建土管、民政保障、计划生育、慈善救助等方面;在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的数量方面,全年共公开各类政府信息280多条,其中政府信息公开230多条,网上留言答复83条等。

二、行政机关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2010年度,我镇没有收到信息公开申请。

三、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201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因没有具体收费标准,故未施行收费制度。

四、复议、诉讼、申诉情况和情况。

2010年度,我镇没有出现就政府信息公开提出复议、诉讼和申诉的情况。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2010年,我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信息公开机制不完善;信息更新速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公开渠道有待于进一步拓宽;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建设问题。为了进一步做好我镇信息公开工作,2011年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建设,及时进行指导。制定一套适应我镇的信息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责任,保障信息通畅,要利用多种媒体和宣传渠道发布公开信息,提高村民对本镇有关信息的知晓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强化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水平。对信息公开工作内容、流程、要求进一步统一和规范;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及时统计信息,增加发布信息量等问题。提高采集业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

篇7:水利局201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2010年沈阳市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全面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市各类公开主体共发布信息237482条,其中,市政府各部门发布信息90932条,占全市发布总量的38.29%;县、区政府及其部门发布信息146550条,占总量的61.71%。

在沈阳政务公开服务网共发布政府信息44879条,其中,组织机构栏目发布信息2151条,占总数的4.79%;政策法规栏目(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部门文件)发布信息7434条,占总数的16.56%;工作动态栏目发布信息29396条,占总数的65.50%;其他栏目(包括行政执法、人事信息、规划计划、统计信息、财务公开、应急管理、工作总结、公众参与、专题栏目)共发布信息5898条,占总数的 13.14%;网站页面访问量达279万次。本市除在沈阳政务公开服务网发布信息外,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共发布政府信息39147条;在各级部门自行建立的门户网站上发布信息153456条。2010年以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规范性文件186件,均可在沈阳政务公开服务网上查询和获取。全年共印发市政府公报24期,累计发布政府信息218条,发行量达到24万册。

(二)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

2010年,我市共受理信息公开申请162条。其中信件受理83条、机关当面受理79条,公开信息144条,申请信息公开率88.88%。申请公开的信息主要集中在房屋动拆迁和土地补偿等方面问题。答复申请均以告知书附所申请信息形式,通过信件、自行领取等方式,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回复。

(三)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

2010年,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引起的行政复议2件、行政诉讼4件,有关部门已做出答复。

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

(一)建立政府信息公开领导机构

成立沈阳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沈阳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与沈阳市政务公开工作办公室合署办公。各区、县(市)政府、开发区和市政府各部门均设立相应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机构,明确了主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负责层层抓落实。全市已建立市、区(县)、乡(镇)、社区(村)四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体系。

(二)行政决策公开制度初见成效 今年,我市以完善听证会、论证会制度为基础,推进行政决策公开,市直部门建立相应决策规则和程序,特别是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在决策之前通过召开听证会、论证会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做到科学决策。今年市物价局、燃气总公司、水务集团、市交通局等部门召开听证会和论证会12次,就煤气调价、自来水调价、地铁票定价、出租车调价等重大事项进行充分论证,公开听取意见,接受社会监督,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渠道

一是沈阳政务公开服务网功能得到增强。为使网站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作用,我市在原有沈阳政务公开网基础上,扩充教育、房产、医疗、办事指南和家政服务等20余万条便民信息,升级为政务公开服务网,已成为集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信息发布、办事服务、咨询投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市民通过平台可随时查询到政府政策信息、便民服务信息和生活服务信息,实现了政府信息公开“一网通”。目前网站年点击量达279万人次,在百度第三方统计的同类政务公开专业网站R值排名第一位。

二是新闻发布会形成制度。为进一步扩大群众知情权,丰富信息公开内容,今年我市重点加大了社会热点问题的新闻发布力度,先后组织市物价局、市交通局、市农委、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和市林业局等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27次,及时向社会发布出租车运价调整、地铁票价听证、7〃19汛情、燃气调价听证等信息。

三是早午版《连心桥政务公开热线》节目得到社会好评。今年,我市为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在《午版连心桥政务公开热线》节目开办两年的基础上,开设了《早版连心桥政务公开热线》节目,早午版节目累计播出1108期,接听咨询诉求电话1049件,解决群众问题498件,群众送锦旗表示感谢,被市委宣传部评为“群众十分关注和喜爱的节目”。

四是拓展“114公民政务咨询热线”功能。为丰富“热线”内容,给市民提供更多的服务,今年“114公民政务咨询热线”增加了房产、教育、就业、卫生等10余个行业的便民服务信息。同时,为保证“热线”电话准确和畅通,今年对全市街道、社区原有政务公开咨询和投诉“热线”电话重新审核。目前热线累计接听420余万人次,接听率达96.23%。

五是开通政府信息公开手机短信平台。为拓展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及时公开政府信息,开通了政府信息公开手机短信服务平台,随时发布政府信息,目前在试运行中。

六是发挥已有公开载体作用。沈阳日报《政务公开专栏》开办两年多来,累计刊专栏129期,共解答群众疑问711件。对这种创新形式,新闻界给予充分肯定,并以“创新政务公开形式,搭建群众与政府沟通桥梁”为题刊发在《记者摇篮》杂志上;《政务公开报》成立了大东记者站,各部门投稿8313篇,全年刊发22期;为全面宣传政府信息公开载体,重新印刷3万份政府信息公开宣传海报,免费向社会发放。

七是政务服务建设进一步规范。一是统一全市便民服务事项标准。为方便群众办事,切实提高办事效率,今年对全市各区、县(市)和开发区所属街道(乡镇)、社区(村)的便民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建立全市统一便民服务事项标准。经过梳理后,我市街道(乡镇)便民服务事项由原来98项归并为60项,社区(村)便民服务事项由原来104项归并为65项。为方便市民了解统一标准后的便民服务事项内容,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编制《沈阳市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便民服务指南》和《沈阳市社区(村)便民服务指南》,向社会广泛宣传。目前全市街道(乡镇)和社区(村)政务服务中心全部按照统一便民服务事项标准执行,并上墙公示,方便群众查询和办事。二是建立网上政务服务中心。为拓宽办事渠道,延伸服务功能和手段,我市在“中国沈阳政务公开服务网”建立网上政务服务中心,市区两级便民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网上政务服务中心受理、办理。目前,市政府34个部门和15个区县(市)开发区所属单位涉及服务自然人的548多项服务事项的网上在线查询、填报、提交等系统已初步建立完成,现已正式运行。三是夯实政府信息查询点。为扩大基层政府信息查询面,方便群众了解和查询政府信息,今年在全市1041村建立了政府信息查询点,查询点全部实现网络连通。目前全市948个社区和1041村全部建立政务信息查询点,增加和更新了查询设备,配备人员提供查询服务。今年全市近2000个查询点日均查询量达1.2万余条,接待群众2万人次。四是开展政务公开走进农村活动。结合市政府今年出台的《沈阳市2010年扶持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在沈北新区开展了“政务公开进农村”活动,40余个市、区部门现场讲解了有关扶持政策,解答解决群众提出的关于土地流转、失地农民安置、动回迁、种子市场等问题。同时还举办了《农民办事通》赠书仪式。

(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全面推进

今年,按照权力“取得有据、配置科学、运行公开、行使依法、监督到位”的要求,制发了《关于依法梳理审核行政职权和编制行政职权目录及流程图的通知》(沈政务发[2010]8)和《关于对全市各部门行政自由裁量权进行梳理和上报的通知》(沈政务发[2010]9),并积极组织全市各部门结合机构改革三定方案,重新核定本部门行政职权,编制行政职权目录,绘制行政职权流程图。同时,对市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自由裁量权进行全面梳理,细化自由裁量标准,设定自由裁量额度。目前这两项工作的梳理上报工作全部完成,各部门共梳理上报行政职权和绘制行政职权流程图9753项,自由裁量权10448项,为市监察、法制部门深进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奠定了工作基础。

(五)公共服务单位办事公开进一步深化

为深入推进公共服务单位办事公开,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单位服务水准,我市在实行基层办事公开单位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把政府窗口部门纳入办事公开范围并予以推进。开展了“沈阳市公共服务单位百姓口碑榜评选”活动,对全市公共服务单位的服务事项、服务标准、服务承诺、服务态度、服务措施等内容进行全面检验,以此不断提升政府窗口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服务质量和水平。目前正在举办第二届公共服务单位百姓口碑榜评选活动,为贴近百姓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活动更有针对性,在原有14个行业、1659个部门基础上,增至共计25个行业(或系统)、4490个部门纳入评选范围。历时两个多月来,通过网站、报纸、手机短信和明信片参与投票评选的群众累计达105余万人次,有效选票总数达3611008票,社会反响热烈。

(六)结合“5〃15政务公开日”加大《条例》宣传力度

一是扩大宣传。各部门按照市政务公开办要求在办公楼前、繁华路段和街道、社区悬挂宣传标语;市交通局利用已有的宣传资源,在公交车移动电视、出租车LED屏上统一时段进行宣传,省市区媒体刊发相关报道64篇,张贴和悬挂宣传标语2608处,为“5〃15政务公开日”活动营造浓厚氛围。

二是形式多样。全市64个部门按照市政务公开办要求制定了活动方案,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政务公开日活动。与省政务公开办联合举办了第四届“5〃15政务公开日”大型政策咨询活动,省市区48个部门参加了现场咨询活动,并开设了“民生大讲堂”,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话题进行宣传讲解。蒲河新城管委会组织区属部门开展走进企业,为企业服务活动;浑南新区走进繁华街道进行宣传;市林业局、市物价局、市交通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政策信息。

三是领导重视。市长陈海波在沈阳日报发表了《深入推进政务公开 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署名文章,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顾春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凤波参加了5〃15政务公开日大型咨询活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计生委、市地方志、市中小企业局等部门一把领导参加现场活动,解答群众问题。

四是成果丰硕。政务公开日活动全市各部门共接待群众9050人次,现场解答群众问题6672件,事后督办60件,发放宣传资料15万余份,取得了很好效果。市政务公开办被省政务公开办评为第四届“5〃15政务公开日”先进单位,和平区、新民市、辽中县、蒲河新城、市人社局、市公安局、市林业局、市卫生局等八个部门为先进基层单位。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有的地区和部门对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有的地区和部门工作开展不扎实不规范,工作进展不平衡;三是个别部门主动公开和更新政府信息不够及时。

四、2011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安排

2011年,我市将继续以贯彻落实《条例》为重点,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不断深化政府信息公开,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依法行政和阳光施政,打造服务型政府,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为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营造良好政务环境。

(一)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1、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一是严格按照“主动、准确、及时、完整”的要求,主动公开和更新政府信息,重点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月审核。二是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严格执行公开前的各项审查程序,做到该保密的不泄密,该公开的不保密。三是严格执行依申请公开备案制度,做好依申请公开从受理、答复到备案过程中各环节的办理工作,减少因依申请公开处理不当引起举报投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发生。四是严格执行新闻发布会备案制度,组织好相关部门对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做到应公开尽公开。

2、推进热点难点问题公开。一是推进事关民生问题的公开。重点推进动拆迁、征地补偿、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物价等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信息的公开和工作运行情况的公开,做到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并建立快捷有效的公开方式便于群众知晓,力求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重点推进经济领域的信息公开。着重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包括建设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规划等内容的信息公开,细化公开内容,并通过沈阳政务公开服务网等载体及时向社会公开。三是推进财务公开。重点推进财政预决算、基本建设支出、行政经费支出预算和执行情况等内容的公开。各区县(市)开发区政府还要推进乡镇财务“一点通”系统建设,保障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

(二)规范行政决策和行政权力运行公开

一是加强各地区各部门行政决策程序建设,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公开制度,以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拓宽群众知情方式、完善重大决策听证制度等为工作重点,提高行政决策公开规范程度。对群众普遍关注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实行决策前公开、实施过程动态公开和实施结果公开。对群众合理的建议和意见要充分尊重,并适时采纳。重点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建立行政决策公开制度和程序、听证制度和程序的监督检查。二是推进各地区各部门行政权力运行公开,将行政职权、自由裁量权、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信息内容,通过沈阳政务公开服务网集中向社会公开,便于社会对政府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

(三)推进公共服务单位办事公开

进一步拓宽公共服务单位办事公开领域,重点推进政府服务单位办事公开,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单位和窗口都要全面推进办事公开制度。重点对房产交易、养老医保、住房公积金、食品药品、公交出行、户籍身份证、交通安全、建设质量、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出入境办理、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司法援助等群众关注度高的政府服务单位和窗口的办理事项、依据、程序、时限、结果,以及岗位职责、工作规范、服务承诺、收费项目和标准、办事纪律、监督渠道等方面加大公开力度,不断促进公共服务单位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准,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

(四)规范基层政务服务建设

在建立基层政务服务中心、实行全程代办服务制、统一乡镇(街道)和社区(村)便民服务事项标准基础上,重点推进14个区、县(市)、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区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要整合已有资源,本着方便办事、减少环节、规范服务的原则,将区县(市)开发区所属职能单位的便民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本级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切实为区域百姓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统一区、县(市)和开发区便民服务事项标准,方便市民和街道、社区人员办事。通过建立区县(市)开发区、乡镇(街道)、社区(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基层政务服务整体水平和质量。

(五)巩固和拓展公开载体

一是巩固已有公开载体,做实做强。重点完善沈阳政务公开服务网,推进网上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对已具备网上办事条件的部门,逐步实现便民服务事项网上咨询、申请、提交、受理等基本功能,方便群众通过互联网办事,提高现代化办事手段。同时,强化“114政务咨询热线”、“政务公开专栏”、“早午版连心桥政务公开热线节目”、手机短信、LED宣传屏等六个主要公开载体功能,充分发挥各自载体的优势和作用,不断为社会提供多渠道服务。二是拓展新的公开载体。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与电视媒体合作创办政务公开专题节目,宣传政府政策,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六)加大群众诉求办理力度

进一步做好群众诉求工作,重点强化省《民心网》群众咨询件办理工作,建立咨询件办理沟通、回访制度,力求每个回复件都能够达到回复及时、内容准确、依据充分、群众满意的工作标准,使我市政策咨询件的办结率、反馈率、及时率、满意率、优秀率继续保持100%。同时,加强“96515”和“114政务咨询热线”的接听和解答工作,增强工作力量,做到保证畅通,及时答复,按时反馈。

(七)加强监督考核和队伍建设

篇8:政府年度财务报告主体解析

政府财务报告主体, 是界定政府财务报告范围的关键因素, 同时也是构建阳光政府、责任政府的重点所在。

美国联邦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 (FASAB) 在《联邦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2号——主体与表述》中指出, 政府财务报告构成主体必须符合三个条件:该主体承担控制和部署资源, 提供产出和成果, 执行部分或全部预算的管理责任, 并能对其绩效负责;该主体需要提供有关其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该主体存在可能的信息使用者, 这些使用者对该主体资源使用情况有信息要求权, 依靠该主体披露的信息进行决策。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 (GASB) 在《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告第14号——财务报告的主体》中认为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的范围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基本政府;对基本政府负有财务受托责任的机构;构成政府财务报告不可或缺部分的其他机构, 如果不将这些机构纳入政府财务报告范围将会对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 并将导致政府财务报告不完整。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IFAC) 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委员会 (IPSASB) 在其《第11号研究报告——政府财务报告》中提出, 政府财务报告主体是指能够合理预期到有使用者存在的主体, 这些使用者依赖财务报告获取对政府 (部门) 履行公共受托责任进行评价和制定决策有用的信息。该报告归纳了四种决定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的概念和方法, 即基金核准分配标准、法律主体标准、政治性受托责任标准以及控制标准。IPSASB最新发布的关于公共部门会计概念框架的初步意见咨询稿也指出:一个报告主体应具备的关键特征是, 存在依赖于该主体通用财务报告信息以评价该主体受托责任和进行资源配置、政治和社会方面决策的使用者;并提出了判别单个公共部门报告主体是否能够纳入集团报告主体的判别标准: (1) “权力”标准; (2) “收益或财务负担/损失”标准。可见, 国际方面对于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的界定标准, 主要是针对独立报告主体的研究, 且大都体现出“信息需求”和“控制”的特征;只有IPSASB对集团报告主体问题进行了探讨。而国内目前则鲜有专门针对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的研究成果, 主要观点表现为政府主体和基金主体并用的“双主体”模式论 (叶龙, 冯兆大, 2006) 、控制论 (刘笑霞, 2007) 、包括组织主体和基金主体的双重主体论 (常丽, 2008) 。

二、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的界定方式及局限性

我国的政府财务报告主体仅仅停留在预算会计报告主体层面, 报告主体与预算主体完全一致, 也就是采用了IFAC的基金核准分配标准, 报告主体只包括那些完全或主要依靠政府基金核准分配来获取基金的主体。每年召开人大、政协会议期间, 各级政府官员、主管财政和计划的官员分别作政府工作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仅在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中提供预算执行情况及结果, 对于政府财务状况、运营绩效及现金流量的有关信息则没有涉及。

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的现行界定方法主要缺陷在于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概念模糊且范围太小, 难以全面地反映政府运营活动状况。政府财务信息报告只能总体性地反映政府合规性受托责任的履行状况, 无力提供不同性质的财政资金来源和使用的具体信息。当前我国呼吁建立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制度, 主要目的就是解脱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而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内涵不仅包括合规性受托责任, 也包括绩效性受托责任 (陆军伟, 李建发, 2006) 。完整反映我国政府资产、负债及现金流量, 是绩效报告的前提。当前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的界定方式尚难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不同层次的政府财务信息的需求。西方政府财务报告采用了组织主体和基金主体并用的双重主体模式, 以“基金”构造政府会计和报告主体, 能够细化政府在不同活动领域的受托责任, 防止政府在不同活动领域之间转嫁受托责任, 切实保证财政性资金的专款专用。这也反映出我国当前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界定方式存在的现实差距。

三、政府年度财务报告主体界定的重新解读与分析

FASAB在其发布的第2号公告中明确指出, 界定报告主体的原因在于四个方面的考虑:在成本和时间约束下保证向使用者提供所有与报告主体相关的信息;在每一报告层次进行合并时保证不遗漏任何主体;帮助在可比报告主体间进行比较;帮助评价政府业绩责任和内部控制等。我国出台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制度已成为社会公众的关注焦点, 当前建立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制度势在必行。而报告主体的选择对于政府财务信息反映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政府合并报表的编制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 结合我国现行政府财务报告主体存在的问题, 本文认为非常有必要对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制度的核心之一——报告主体的界定进行重新解读和分析。

其一, 厘清与政府会计主体 (即记账主体) 的关系。与企业会计不同, 政府会计的会计主体与财务报告主体在概念上有一定区别。会计主体要确定的是需要达成自相平衡的一组经济业务或经济活动, 而财务报告主体要确定的是纳入政府财务报告内容的范围和组成结构。会计主体强调的是确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会计系统边界的空间维, 而报告主体不仅强调报告主体的空间范围, 有时也对报告主体的时间维进行了规定。会计主体是报告主体存在的前提, 报告主体是实现会计核算目标的主要手段。报告主体一般是从财务报告的目标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出发, 以主体理论为基础确定。报告主体是报告会计核算的全部信息还是部分信息, 是分别报告还是合并报告, 取决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报告主体主要是考虑外部使用者的需要、为实现会计报告目标而构建;而会计记账主体除了考虑外部使用者的需要外, 很大程度上是为满足内部使用者的需要而确立的。政府会计主体是整个会计流程得以实现的实体性基础, 而政府财务报告主体是根据政府会计信息需求所合理确定的政府会计主体或主体集合, 因此,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政府财务报告主体是更高层次上的政府会计主体。

其二, 重塑我国政府年度财务报告主体。政府年度财务报告主体, 可以是单独的公共部门主体、某个政府部门或某项提供特殊服务的计划, 还可以是被视同为一个单个主体的由多个公共部门组织或计划组成的集团主体或合并主体。IPSASB于2006年启动了公共部门会计概念框架项目, 并在2008年9月30日发布了该项目第一阶段的咨询稿。IPSASB咨询稿认为, “公共部门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为通用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其评价报告主体的受托责任以及进行资源分配、政治和社会方面决策的有关报告主体的信息”。基于此, 一个报告主体的关键特征是存在依赖于该主体通用财务报告信息、以评价该主体受托责任和进行资源配置、政治和社会方面决策的信息使用者。当一个主体有权力统驭其他主体的战略决策、经营政策, 或者能够从其他主体活动中获得收益或承担损失时, 就可以视为一个集团报告主体。IPSASB咨询稿没有直接给出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的定义, 也未明确哪些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主体属于报告主体, 而是指出了报告主体所具有的关键特征以及应纳入集团报告主体的组成主体的确定标准。笔者借鉴IPSASB思想, 结合我国具体国情, 从独立报告主体和合并报告主体两方面对我国政府年度财务报告主体界定进行探讨。

一是独立报告主体界定。IPSASB咨询稿关于报告主体关键特征的提议, 可以借鉴引入作为我国政府独立报告主体界定标准。对于我国的政府年度财务报告独立报告主体, 本文支持采用“组织论和控制论并用”的双重界定标准, 具体判断依据为:该组织从事的活动具有非营利性;该组织的财务资源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强制征收;该组织的财务后果由政府负责;该组织存在需要依赖其财务信息实施政治或经济决策的信息使用者。基于该标准, 本文提出政府组织主体和基金主体结合的独立报告“双元主体”模式: (1) 政府组织主体。包括单个机关单位 (不仅含立法、行政、司法机关, 还包括政党机关, 因为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各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地位, 且其维持经费也基本来源于国库) 、事业单位 (接受全额拨款、纯粹公立型) 、大型公益性国有企业等。我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的社会公益性, 如果仅按照定义, 事业单位都可以纳入到政府财务报告主体中, 但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事业单位种类比较庞杂, 有部分事业单位不仅能够以收抵支, 而且具有准企业的性质, 显然不符合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确定标准的基本要求, 所以应排除在外。我国的国有企业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公立企业 (不以盈利为目的, 代行部分政府职能) , 不宜全部直接作为政府财务报告的主体。但我国公益性国有企业的业务活动实质上是政府职能的延伸, 以提供公共产品为主要目的, 其业务活动具有准财政活动的特征, 如果不将其纳入到政府财务报告主体中, 显然会影响政府财务信息的完整性。 (2) 基金主体。考虑政府运行环境的独特性, 即同时涉及政务活动、商务活动和受托活动。根据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区别性组合”原理, 报告主体可分别设置政务基金、权益基金和受托基金等。其中, 政务基金可依据是否涉及资本项目建设分别设置普通基金、特种基金和资本项目基金、偿债基金;权益基金可设置内部服务基金、企业基金;受托基金按照受托责任的性质设置信托基金和代理基金。而且, 根据报告需要可以进一步设置更明细化的基金主体, 如信托基金可进一步细分设置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等。当前我国在政府会计实务中对有些预算资金, 尤其是基金预算的管理实际上已经为采用基金报告主体打下了良好基础。一步到位式的系统化基金报告模式并不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 采用基金报告主体必须循序渐进, 以个别基金报告主体的设立为起点, 先易后难, 分清主次。IPSASB咨询稿认为, “一个公共部门报告主体可能具有独立的法律身份, 或者具有其他组织结构或安排”。可见, 独立报告主体一般都是独立的会计核算单位, 负责编制和提供本单位的财务报告, 独立承担受托责任, 通常具有与法律主体的一致性, 易于清晰地加以界定。

二是合并报告主体界定。IPSASB咨询稿指出, “集团报告主体是由两个以上的独立报告主体组成的, 整体上被视同为一个报告主体的报告主体”。根据相关资料, 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立法或制定相关法规时, 通常要求提供政府整体通用财务报告或其他公共部门集团报告主体通用财务报告, 其中包含了所有应当归属的行政单位和其他独立主体信息。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确定集团报告主体时, 对构成主体的确定所采用的标准表述众多, 且各有不同, 其中最为常用的是“控制基础”、“受托责任基础”和“监管和实质影响基础”。为体现与我国企业会计的一致性, 本文没有采用IPSASB集团报告主体的称谓, 而是沿用企业会计的合并报告主体的提法。按照交易共性原则来规划政府会计账户、进行日常会计业务处理, 是编制政府合并会计报表的前提。即无论承担会计核算的是哪一类别的组织, 都应当采用相同的会计账户对同质性交易进行记录与会计处理 (贝洪俊, 2007) 。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 会计方法通常也可以视作一种标准化。使用相同的“会计语言”来记录、处理和报告交易, 能够实现便利和高效率的信息流动, 并将极大地促进财政和预算信息的可比性, 为政府整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奠定坚实基础。可以预见的是, 按交易类别设置会计账户, 避免了以组织类别为基础可能导致的信息鸿沟和信息孤岛, 降低了编制合并报表可能出现的困难, 同时也规避了当前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仅按组织类别确定报告主体带来的局限性。结合当前实际, 笔者认为, 我国政府合并报告主体至少应包括:基本政府 (如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 ;各级政府部门 (如财政部、教育部等) 两个层次, 需要编制政府整体层面和政府部门层面的合并财务报告。考虑到我国公共领域受托责任关系错综复杂、重叠交叉涉及面广的特点, 采用受托责任基础缺乏可操作性。借鉴IPSASB提议, 我国目前可考虑采用“权力+利益”的标准来确定纳入合并财务报告的其他主体的范围。即合并报告主体对其他主体拥有“权力”:对该主体收支预算或财务计划拥有审批权;对该主体净资产大多数拥有所有权;对该主体产品或服务拥有定价权;对该主体关键人员拥有人事任免权。或合并报告主体对其他主体拥有“利益”:向该主体提供预算经费;从该主体获取剩余经济利益;从该主体获取服务潜能;为该主体承担剩余负债风险。当权力条件之一且利益条件之一同时具备时, 该主体即可纳入合并报告主体的合并范围。

参考文献

上一篇:九千年中医门诊部医疗保健信息诚信守法承诺书下一篇:英文面试:离职原因和应聘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