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一中高二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研讨记录

2024-05-04

鱼台一中高二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研讨记录(精选3篇)

篇1:鱼台一中高二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研讨记录

鱼台一中高二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研讨记录

一、时间:

二、主讲人:

三、参加人员:

四、教研内容: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

3、教学难点:

4、教材分析

5、教学设想:

6、作业:

篇2:鱼台一中高二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研讨记录

时间:2014年9月9日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一、传达市教研会议精神:对新老师的要求;工作作风的转变,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东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政治教师的特别要求;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2.重难点分析:哲学的产生;哲学的含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突破方法:以形象的事例来说明哲学的产生;以有神论和无神论为例分析世界观和方法论,说明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以进化论与马哲学的关系来分析说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第二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2.重难点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3.突破方法:用结构图来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用课文中的古人的观点逐一进行分析点评,来分析唯物与唯心的基本形态。

第三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哲学史上的变革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升华 2.重难点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3.突破方法:分析实例,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例如,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对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近代西方社会进步的影响。

第四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物质 运动 规律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重难点分析:

1、物质观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理解)

(2)世界的物质性特别是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识记)

2、运动观

(1)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及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识记)(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理解)

3、规律观

(1)规律的含义及其普遍性与客观性(理解)(2)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理解)

(3)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即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运用)3.突破方法: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例如,有神论与无神论的争辩,尊重规律或违背规律的事例,从中得出物质世界和客观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结论。

从社会物质生产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世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探讨客观世界,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讨论:以“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为题。包括精神状态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精神状态与发挥潜能的关系,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客观规律的关系。

第五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2.重难点分析:(1)意识的本质及特点(理解)

(2)意识的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理解)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及意识反作用原理(简单应用)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综合应用)

3.突破方法: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例如,有神论与无神论的争辩,尊重规律或违背规律的事例,从中得出物质世界和客观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结论。

从社会物质生产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世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探讨客观世界,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讨论:以“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为题。包括精神状态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精神状态与发挥潜能的关系,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客观规律的关系。

第六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实践 认识 真理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2.重难点分析:

1、实践观

(1)实践的基本含义及其特点(理解)(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综合应用)

2、真理观

(1)真理的含义及特点: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及真理与谬误(理解并运用)(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及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运用)

3.突破方法: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例如,过去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历程,当前尚未破解的自然之谜和新出现的社会问题。

讨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

追求真理的信念与坚持实践标准相统一,就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撰文:《实践论》读后感。

第七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期中考试复习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期中考试复习范围第一二单元 2.重难点分析: 重点复习第二单元唯物论和认识论 3.突破方法:第一二单元训练及讲评

第八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联系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重难点分析:联系的含义 联系的特点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3.突破方法: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演示: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实例。如生物链的存在,病毒的出现与人口密度、生活习惯、环境之间的关系。

策划一个项目:如学习生活中的课程组合、经济生活中的资源配置,用系统优化的观点和方法制定实施方案,并说明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道理。

第九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发展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之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2.重难点分析: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

3.突破方法: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例如,生产工具的演变,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等。

针对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阐发可持续发展的哲学依据。

撰文:用哲学观点,阐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第十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发展 矛盾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之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九课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重难点分析: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矛盾的含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3.突破方法: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祸福相倚”与“得失转化”的有关事例,揭示了对立统一关系。

用“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讨论生活中的实例,并说明其普遍意义。

“牵牛要牵牛鼻子”蕴涵着抓主要矛盾的观点。

“对症下药” “因地制宜”等蕴涵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撰文:《矛盾论》读后感。

第十一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矛盾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重难点分析:矛盾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矛盾特殊性原理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意义

3.突破方法: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祸福相倚”与“得失转化”的有关事例,揭示了对立统一关系。

用“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讨论生活中的实例,并说明其普遍意义。

“牵牛要牵牛鼻子”蕴涵着抓主要矛盾的观点。

“对症下药” “因地制宜”等蕴涵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撰文:《矛盾论》读后感。

第十二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2.重难点分析: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3.突破方法:列举多方面的创新表现和成果,辩证地说明批判性思维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阐释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

生活中有许多实例表明迷信权威的危害和独立思考的价值。

收集以批判性思维获得创新成果的事例。

讨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开拓创新的意义。

第十三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第三单元复习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三单元复习及测评

2.重难点分析:联系 发展 矛盾 创新 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3.突破方法:第三单元训练测试及讲评

第十四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认识社会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2.重难点分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3.突破方法: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调查:了解不同的人对某项改革措施的不同反应,用哲学观点探讨其原因。

从不同历史时期人物的言论中,探究影响其价值判断的因素。

以历史事实说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两大规律,形象的分析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第十五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价值 2.重难点分析:价值的含义 人的价值的表现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内涵 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3.突破方法:识别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意义,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是人们行为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以校训、班徽的制定为例,可说明价值判断在人们的行为选择中的作用。

讨论:报刊媒体中关于事实陈述和观点陈述的内容。

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 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例如,竞争与友情,关爱与惩罚,传统与时尚等。

讨论:选择解决某项公共问题的不同方案,应遵循的价值准则,可采取的策略与方法。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要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和标准。

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讲评: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劳动者的生活轨迹。

讲演:面对人生旅途中挫折与成功、曲折与前进、机遇与挑战的选择。

人生理想的实现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需要每个人去创造。

第十六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期末考试安排 期末考试安排:

一、时事政治

1、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2014年10月22日——10月23日在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非正式领导人会议于2014年11月10日在北京举行,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合作伙伴关系。习近平强调,应对经济新形势,亚太经济体应深入推进经济一体化,打造亚太经济带,形成利益融合、开放型的亚太经济格局,共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3、2014年2月24日,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4、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审议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定为国家宪法日。

二、期末考试问答题

1、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社会现象。

2、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事物。

3、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谈改革

篇3:高二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2008年12月11日

地点:语文学科活动室

参加人员:闫校长、教研处尹奇主任、语文教研组组长郭素贞老师、田芸老师、董明实老师、郭宏老师、高玉英老师、密晓霞老师、邵新老师、温长伟老师、宿朝阳老师、沈黎江老师、李婷婷老师、杨筱春老师

备课过程:

田芸:今天集体备课的内容主要有两部分:第一,郭老师汇报小课题研究进展情况,郭老师准备得很充分,可以作为我们小课题研究的一个范例和指导;第二,温老师的汇报课及课后集体评课。下面请郭老师主讲。

郭宏:我们备课组集体研究的小课题是《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我们将这个课题分成七个子课题,我负责的子课题是《批判的力量》,即鲁迅作品拓展阅读。我将这个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分成以下三个部分展示:计划、教案、总结,我的工作就是按照这样的步骤做的(具体内容详见郭老师的课题计划,可在校园网上查阅)。下面主要讲学生的心得体会和我自己的总结。以学生袁野的文章《批判和继承》为例,我的评语是:“生活就是这样,既要批判,又要继承。而这不可偏废。正如你所言,任何民族都有劣根性,我们总不能把人类灭绝吧。哲学中的“扬弃”,就是批判的继承。你对现实的批判是正确的、有力的。”下面我详细谈我的总结(具体内容见郭老师的课题研究总结,可在校园网上查阅)。我认为学校的小课题研究的设想是非常好的,如果真的能落实得好的话,是很有意思的。

田芸:郭老师的汇报非常具有示范性,从形式到内容都非常扎实。大家可以以此为例,将自己的课题研究进一步完善。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想法。

董明实:小课题研究对学生来说是主动参与的学习,学生应该很有热情,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展示,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校能不能给学生创造这样一个平台,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就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郭素贞:我们语文教师是应该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上多想办法。我所在的备课组曾出过一个学生的优秀作文集,在家长和学生中很受欢迎,很多家长表示没想到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认识深度,希望能多买几本,留作纪念。我们的语文教学多年来一直坚持让学生写读书札记,我们能不能也将其中的好文章出成文集。我们最近进行教学交流的哈密二中也是这样做的。希望郭老师将学生的好文章整理出来展示。我们语文备课组的老师对学校开展的“走出去”教学交流活动感触非常多。前段时间,学校组织我们到昌吉州一中听曹文轩教授的报告,我觉得对开拓学生阅读阵地,以及应对高考应试作文的写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高一语文备课组去哈密二中听课,我们带的课引起很好的反响。哈密二中的老师也展示了两堂课,课堂流程非常自然,非常扎实,学生的反映也非常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如果要是把我们的“灵气”和哈密二中的“扎实”这两种风格结合起来,那么我们的课会更加精彩。

宿朝阳:小课题研究的工作需要一个学生展示的平台,哈密二中也在做。这件事可能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真正有成效。课题计划应该装订成册,在这方面哈密二中走在前面。

郭素贞:到外校听课给我们非常大的激励,我们都希望以后把工作做得更好。

上一篇:一年级上册拼音测试下一篇: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