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市认知实习报告

2024-05-11

苏州城市认知实习报告(精选6篇)

篇1:苏州城市认知实习报告

苏州城市认知实习报告

专 业:2011级建筑学 班 级:建筑二班 学 生:王远坤 学 号:201115010010

2014年8月

摘要:本次独自在苏州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城市认知实习,开阔了眼界,增长了阅历,见识了太多从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苏州古城区的历史文化特色已是众所周知,源远流长,而如今,苏州新城区也处于蓬勃发展中,出现了很多极具代表性的建筑,展现出新的现代风貌,并且与苏州的历史文化处于融合中。本次实习的目的就是让我们通过对城市建筑的了解,将学习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的建筑结合,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并且在实习中发现问题,思考解决办法。关键词:苏州 博物馆 园林 地标性建筑 城市开放空间

正文:苏州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承的城市,可分为新老两个城区,苏州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而新城区则是高楼林立,大力发展经济,城市建筑处于高速发展中。以下是我在实习中所见到的具有代表性的几处城市建筑,园林,和城市开放空间。

一、苏州博物馆新馆

贝聿铭大师所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将古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的融合是很完美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北靠拙政园,东傍忠王府。其中,拙政园西花园的南端正好楔入新馆。虽然新馆的选址很特殊,但是新馆还是做到了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与历史文化遗存的相协调,并且让两组年代悬殊的建筑物,做到古今对话、新旧拥抱和二元渗透,使两者相得益彰,共存共荣,从而提升了彼此的使用价值、社会价值乃至长久的历史价值。

新馆可以说从整体到局部都做到了既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将中国传统建筑符号和现代主义的建筑理念完美结合。这座博物馆主要采用江南山水园林概念来设计,兼顾传统与现代元素。尊重周边环境历史风貌,主体建筑不超过六公尺,地下和地上各一层,内外风格均和谐统一,结合了苏州山水园林的特质,现代元素中兼古风,并与周边传统民居融为一体。

从建筑形式上,采用了现代建筑中常使用的几何形体,然而整个建筑群在现代几何造型中又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特色。

从结构上,新馆建筑用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了苏州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在新馆的大门、天窗廊道、凉厅以及各个不同的展厅的内顶上都可以看到这一特点。开放式钢结构既是建筑的骨架,又成为造型上的特色,它带给建筑以简洁和明快,更使建筑的创新和功能的拓展有了可能和保障。钢材和玻璃的使用,使得建筑物具有了极佳的透光性,营造出了几何构图美感,并兼具有苏州园林移步换景的趣味。它明快硬朗的线条,冲破了苏州老房子的一片婉约妩媚,颜色淡雅朴素,却又和四邻相映相成。

从选材上,深灰色石材的屋面和墙体边饰,与白墙相配,清新雅洁,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内涵。

从采光上,新馆建筑充分体现了“让光线来做设计”的理念。它独特的屋面形态,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新馆屋顶之上,立体几何形框体内的金字塔形玻璃天窗的设计,充满了智慧、情趣与匠心。光线经过色调柔和的遮光条的调节和过滤所产生的层次变化,以及不同空间光线的明暗对比,仿佛能让周围的线条流动起来。

苏州博物馆新馆可以说是一个现代版的苏州园林,借鉴了许多传统园林透视借景的处理方法,在一块面积很有限的基地上营造出了层叠递进,景深不断的意境。大量采用立窗借景,不但满足了室内的采光要求,更若隐若现地透露出室外的竹林曲桥、小庭池水。而窗与窗也不是千篇一律。有完全透明的玻璃窗,直截了当,有嵌上裂纹玻璃的窗,奇幻迷人,还有蒙上沙的大落地窗,隐隐显出窗后景物的剪影,显得朦胧如画。

二、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隅,始建于明正德四年间,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占地5.2公顷。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以及南部由住宅改建后的园林博物馆。园林布局以水为主,环以林木,西部由一曲形水池以及依水而建的卅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花馆构成。东部布局则以平冈草地为主,并配以山池亭阁,视野相对开阔。

中部是全园精华所在,面积18亩半,水面约占三分之一,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临水建有形体不同,高低错落的厅堂楼榭。原来供园主享乐生活用的建筑物,如远香堂、玉兰堂、香洲、小沧浪、等,集中分布在园南靠近住宅一侧,是住宅的延伸。园北部则山池树木并重,以建筑辅之。远香堂是中部的活动中心,回抱于山池之间,周围环境开阔。

拙政园里有石板桥、石拱桥等,其中小飞虹桥的型制很特别,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小飞虹桥体为三跨石梁,微微拱起,呈八字型。桥面两侧设有万字护栏,三间八柱,覆盖廊屋,檐枋下饰以倒挂楣子,桥两端与曲廊相连,是一座精美的廊桥。

三、环球188和东方之门

在东方之门未建之前,环球188是作为园区的地标性建筑的,而现在即将建成的东方之门则成为了园区新的地标建筑。

1、环球188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中央商贸区地段,南临苏惠路,北临相门塘,东依“城市之眼”金鸡湖,西靠中央公园,位于左岸商业步行街后方。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环球 188萃取钻石永恒闪耀的灵感,设计出凸现尊贵与高雅之美的钻石穹顶。现代风格的建筑立面,俊朗建筑语言体现简约之美。大面积玻璃幕墙,配合光的节奏,营造出强烈的时代气质。

挑空大堂恢宏气派与生俱来,豪华而不失庄重,置身其中高贵典雅之情自然流露;精致电梯厅,人性化设计,处处显示出大宅的显赫气派与精致品位。从内到外,与环境产生交流,透露出建设者对缔造完美生活品质的追求。

2、东方之门,这座伟岸而优雅的标志性建筑位于苏州工业园区CBD轴线的末端,东临星港街及波光粼粼的金鸡湖,西面为国际大厦及世纪金融大厦。这座摩天大楼有着独特的构造,整个楼是双子塔结构,但在顶部双子塔合二为一,构成一张弓或是一扇门的形状,门式的建筑形象灵感来源于道统的花瓶门与城门的巧妙结合,并透过简洁的几何曲线生动地表现出来。

东方之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CBD轴线的东端的龙头位置,毗邻星港街及金鸡湖。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及六号线穿过本项目下方并设置“东方之门站”换乘站点。基于本项目的显著位置,以门形作为建筑设计的立意自然形成,它以CBD轴线为中心对称,门洞正座于轴线上方。东方之门项目在整体外观塑造上同代表着苏州园林典型风格的月洞门之间产生意向上的联系,同时中空呈塔状,是以苏州名塔虎丘塔的轮廊演变而来。以阴刻形式勾勒轮廓,给人留下想象空间。传达了创建苏州新门户的喻意。三百米高度的“门”形外观,既表达了独特的古典神韵又体现了高超的现代科技;同时它标志着CBD轴线的起始,又将空间向金鸡湖作了延伸。

东方之门在立面幕墙的处理上蕴含着中国化的精细,双塔东西表面的弧形幕墙如同苏州的丝绸一般,从300米塔顶一泻如瀑,体现着东方之门的气势。南北侧立面及内拱的幕墙设计明显区别于东西面,设置遮阳挑檐,利用光照阴影产生较含蓄的效果,与率直的东西面互相映衬。建筑顶端的玻璃穹顶用流畅的曲线,将东西幕墙自然而光滑的连接起来,使得整个建筑浑然一体。,是一座双塔连体门式建筑。

为了与苏州这个充满道统中国园林建筑文化的历史古城相协调,设计选择了黑、白、灰三色作为整个建筑的基色,与古典园林的黛瓦白墙相呼应。

四、城市开放空间

1、圆融时代广场

苏州圆融时代广场位于工业园区金鸡湖东岸,园区钻石地段,未来CBD核心位置。项目东临金鸡湖广场、园区行政中心,西迎晋合洲际酒店、苏州科技文艺中心,南北紧邻建屋新罗酒店、凯悦酒店,并有高档住宅群分布周边。广场占地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1万平方米,是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商务、文化、旅游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大规模、综合性、现代化、高品质的商业综合体。广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现代大道、机场路、金鸡湖大桥、苏胜大桥、金鸡湖隧道、独墅湖隧道等遍布周边。公交线路与水上巴士将金鸡湖周边与时代广场连为一体;六大地铁出入口连接苏州最重要的城市节点与商业、文脉动线。

外部流线:华池街连通园区主干道,人流主要从现代大道进出。

内部流线:地面上,由华池街串联起主道,在周边四块区域展开流动人群,同时在天幕下形成一条完整的流线;空中由一条走廊连接生活休闲区与久光百货,疏散部分人流。

整个广场大致可分为5个区:①、生活休闲区:包括家居、家电、数码及儿童天地等主题专业商场,充分满足家庭式消费;②、久光百货区:17万平方米的苏州久光百货,目前是苏州也是中国大陆单一百货店最大面积的旗舰商业航母,汇聚了世界及国内一流品牌时尚潮流产品,为苏州注入时尚都会魅力;③、圆融天幕东街:由多个独立建筑有机串联,全权代言活色生香的游购情景体验;④、圆融天幕西街:汇集环球无国界美食;⑤、商务办公区:由四栋国际标准写字楼组成的CBD地标级国际商务建筑。

2、独墅湖生态公园 公园在东方大道上有一个广场式的主入口,其南侧还有数个出入口。公园是畅开式的,南边是生态绿地景观。

在公园内设有架在稍高处的人行观光天桥,由木架和钢架构成,下面有柱支撑,还有观景平台,可尽情观赏园内风景,园内有多架桥梁,可站在桥上,远眺独墅湖;还设有多处亭子和休息平台,每一个亭子都作为一个园内游览区的重心。还分设有人行道与车行道,用它们将各个游览区连接沟通在一起。

苏州的城市建筑对于古建筑的保存和古建筑元素的传承的是积极主动的,在古城区的很多古建筑完好的保存下来,例如观前街,山塘街,很多新的建筑依然继承了古建筑的黛瓦白墙,有很多公交站牌和桥上的人行道也是模仿古建筑中的廊道而设计的,虽然建筑材料并不相同,但是这种传承是非常有必要的。总结:在本次实习中,通过参观拙政园,虎丘,狮子林等古典园林,了解了江南园林的造景手法和设计艺术;通过参观工业园区的环球188和东方之门,见到了苏州现代建筑的蓬勃发展;通过参观苏州博物馆,学习了将古典元素与现在建筑融合的手法;通过参观各个城市广场和公园,学习到了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手法。并认识到了很多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往后的学习中,要更加的开阔眼界,积极努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篇2:苏州城市认知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加深对国内发达城市苏州的了解,让我们从专业化的角度去亲自感受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熟悉苏州城市规划及建设的情况,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养成在实践过程中多思多想多看的习惯。二.实习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三.实习时间:2017年8月29号—2017年9月2号(为期四天)四.实习主要内容: 具体实习路线:

第一天:参观苏州城市规划展览馆;苏州规划局规划处处长解读了苏州城市的总体规划。

第二天:参观拙政园+苏州博物馆+盘门风景区+平江历史文化街。

第三天:游览金鸡湖+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周庄古镇。五.实习的综合报告

在去苏州实习之前,我和室友曾结伴游览苏州一趟,对于苏州的各个景点都有了的大致的了解。也许是因为自身的原因,相比较于苏州的园林,我对苏州古镇更感兴趣。但是不得不说的是苏州这座城市其独特的园林魅力和现代化气息都让人沉迷。

在去苏州前,老师给我们分享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很多详细资料,让我们提前了解苏州在现代规划建设中许多先进的思想。然而这座城市却依旧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保存完整的古韵老城。不仅如此,现代化的建设与快节奏的生活并没有打破人们原有的生活习惯和节奏。我至今记忆犹新的便是当时导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苏州人从不追求工资要有多高多高,生活要过得多好多好,也没有特别大的追求,他们只要过得舒心就好”。原谅我一时的不能理解。但是现在看来,这种生活何尝不是一种享受。何尝不是一种态度。也正是这次实习让我看到了不同的苏州。

篇3:苏州城市认知实习报告

一、人才培养目标

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科特征和高师院校的特点共同决定了其人才培养模式。自1998年国家设置城乡规划专业始到2006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25所院校设置城乡规划专业,从设置该专业的学校类别来看,有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农业院校、理工院校、地矿类院校、财经院校以及一些刚刚升本的地方学院。总体来看,以综合性院校、师范院校和理工院校为主[3]。不同院校根据其专业办学优势及师资情况制定了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4]。地方高师院校依托地理学及其师资办城乡规划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应该考虑学科性、地方性和市场性。

(一)学科性

师范院校办城乡规划专业,其学科背景是地理学,其具体学科应该是人文———经济地理学,因为城乡规划专业的前身即为经济地理学与城乡区域规划(1999年前)。

(二)地方性

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是高校的三大功能之一,而不同学校应该具有不同的服务范围与层次,地方院校的服务重点应该在其地方性,因此,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是最佳选择。

(三)市场性

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应对社会需要,而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面临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城乡需要合理的规划与管理,所以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具有很好的市场性。

基于如上分析,我们认为衡阳师范学院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掌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资源管理、城乡生态建设和城镇、村镇规划和环境评价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4]

二、认知实习定位

认知实习通常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进行,时间为两周,旨在通过调研、考察,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城市与区域主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科学地认知实际中的案例城市与区域,了解城市与区域的发展特点,提高对专业性质的认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逐步培养战略思维、全局观念、总体意识与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使低年级的学生有接触城市、认识城市与区域问题的机会,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和高年级的综合实习奠定基础。当前如何提高认识实习的教学效果,是从事城乡规划基础教学的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对此,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教研室教师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改革,认为认知实习应该至少达到以下五个目标。

(一)夯实学生理论基础

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学等方式,学生经过课堂教学已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对城乡规划专业学生来说,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系统地消化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只有通过认知区域与城市案例才能深化书本理论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知实习前,学生对城市的观察与一个旅游者差不多,认知是零碎的、表象的、非系统的。通过认知实习的一系列主题调查,使学生认识到区域与城市是复杂的系统,可以一项项来解剖。

(三)增强学生的调查技能

认知实习前,学生对区域与城市的认知只有现场观察一种方式,通过认知实习学生掌握文献调查、实地访谈、问卷调查、摄影摄像、绘图标图等一系列调查技能。

(四)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运用多种调查方式在对主题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区域与城市发展中存在各种问题,通过指导教师的积极引导,将其上升为一系列的专业问题,并思考其存在的原因,这样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强化。

(五)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指导教师积极引导,将其中一系列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提炼出来,并指导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检索等来寻求科学解释及解决对策,从而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及规划思维。

三、实习操作模式

地方高师院校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认知实习定位,从2008年开始对衡阳师范学院及南岳学院的城市与区域认知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总结为“一调查、两汇报、三阶段、四总结”的全程互动专业实习操作模式(图1)。

所谓全程互动,是指实习准备、实习调查、实习总结三个阶段,包括教师指导与学生学习的互动、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互动、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的互动、小组学习与个人学习的互动等四个互动。具体操作模式如下:

“一调查”,即调查“城市与区域”及其构成要素,初步了解城市与区域的发展特点,理解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发现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问题,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全局观念、总体意识与综合分析能力。

“两汇报”,即在实习的每晚,都要向指导教师汇报当天的实习情况;实习结束后,还要向全系学生汇报实习成果。

“三阶段”,即为了保障实习的效果,进行前移和后拖,将本来两周的实习时间拓展为四周,前一周为实习准备阶段,通过下发指导书、计划,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后一周为实习总结汇报阶段,将所有实习成果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总结提炼;中间两周为实习调研阶段,完成原计划的主题内容调查。

“四总结”,即为了提高实习的效果,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每个学生进行个人总结,每个实习小组进行专题总结,每个指导教师对其指导主题进行总结,实习队对实习指导模式进行总结。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本科教学质量是关键。通观世界高等教育,包括所有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无不把本科教育放在最重要的地位[6]。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结合衡阳师范学院实际,在充分尊重地理学科内涵的基础上,对地方高师院校城市与区域认知实习定位与操作模式进行初步探索。尽管目前本研究还在进行当中,但从目前已实施的“一调查、二阶段、三汇报、四总结”的效果来看,这种实习模式不仅操作性强,还深受学生和实习教师的喜爱,值得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摘要:本文针对城乡规划专业学科内涵和地方高师院校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对该专业城市与区域认知实习的定位进行思辨性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调查、二汇报、三阶段、四总结”的全程互动专业实习操作模式。

关键词:城乡规划,认知实习,地方高师院校

参考文献

[1]葛耀峥.暑期短学期教学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 2001, (3) .

[2]王逢贤等.学与教的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2-23.

[3]王如渊, 翟有龙.对我国高等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2007, (1) .

[4][5]杨立国.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78.

篇4:苏州新城市格局

国庆节,苏州护城河畔将有三处新的景观向游人开放,平门、阊门、相门总长1500米的城墙将重现苏州古城的旧时风景。

这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却也是一座崭新的城市。

在14.2平方公里的古城范围内,新建筑都严格限高,采用粉墙黛瓦的立面形式,与原有建筑浑然一体。但在古城之外的苏州工业园区,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从278米的东方之门,282米的环球188,310米的新鸿基,直到450米的九龙仓项目,不到10年,作为苏州现代化的地标——这里的高层建筑纪录不断被刷高,整整“长高”了362米。

在保留了“小家碧玉”般的古城的同时,苏州以惊人的城市化速度迈入现代都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体两翼”格局,到新世纪初东、西、南、北、中“五区组团”的框架,再到“一核四城”的城市发展新定位,苏州城不断壮大的背后,是工业化、国际化与城市化的浪潮汹涌,是经济社会发展能级不断“扩容”的强烈需求。

这座城市的变化发展,将重新定义中国城市的未来模式。

大城时代启幕

不用回到2500年前去看“阖闾大城”,也不用对照“平江图”中存留的苏州旧貌。

只要回到25年前,就会看到苏州仍然是一个田园城市,一个不到100平方公里的小城被四周的农田所包围着。随后这座城市开始了其脱胎换骨的扩张,从1986年到2011年的25年间,苏州城区规划面积翻了20倍,而城市规模加速成长是最近10多年的事。

1986年,苏州市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获批时的城区规划面积为131平方公里。到14年之后,苏州市第二个总体规划出台时,城区面积则扩大到2014平方公里,形成了东、西、南、北、中“五区组团”的布局。但只过了7年,苏州再次调整了城市总体规划,2007年8月,新的规划将时间推至2020年,中心城区面积扩大到599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面积则达到2597平方公里。

五年之后的2012年,苏州行政区划再次调整。随着吴江以市辖区的形式并入苏州市,苏州市区面积一跃达到4467.3平方公里。据测算,新的市区面积堪比同为苏南经济强市无锡、常州市区面积的总和。

从内到外、从发展空间到区域格局的不断战略“求变”,既有自身发展的诉求所在,也缘于国内外大环境的复杂变化。“因为我们苏州使用的每一亩土地都是在规划许可范围之内的,目前苏州的建设用地指标仅有32万亩,如果按照传统的开发模式,‘十三五’期间,苏州将无地可用。”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曾算了一笔“土地账”。他说,按照国际标准,土地开发程度超过45%,就会降低人类的生存质量。而目前苏州的开发程度已经接近这个限度,依靠要素和投资拉动的传统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

这也是苏州近年大力推进从外向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型的战略初衷。

作为城市GDP万亿俱乐部一员的苏州市,其下辖包括吴江在内的昆山、常熟、张家港、太仓五个县级市皆是百强县中的前十强。然而与县域经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州市区经济规模比例甚至低于苏南其他地级市。

数据显示,2011年苏州市区GDP占全市的比重仅为37.9%。其中,沧浪、平江、金阊三区地区生产总值合计仅占苏州市区地区生产总值的11%,正是由于区划规模较小,发展模式同质化现象严重,财政实力偏弱。而区划调整后,仅从指标来看,新市区大部分的经济社会指标占全市的比重都将超过50%。

此前数次区划调整,均给苏州发展带来巨大变化。

2001年,苏州将吴县市撤市,设立吴中、相城两区,主城区从409平方公里扩大到1650平方公里;经过城市东西、南北道路拓宽,苏州市城区由过去的“扁担形”变为“方块形”,形成了东西联动、南北畅通的格局。到2011年,吴中区、相城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700亿元和421亿元,相当于撤市建区前吴县市的6倍。

城市格局的不断扩张,给城市发展引擎提供了更多增长的空间,苏州高新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年前,位于古运河西6.8平方公里的区域被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随着园区承载企业能力不断增强,现在区域面积已扩展到258平方公里,高新区也从“古运河”迈向了“太湖美”。

“如今的太湖之滨已成为高新区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文化产业富民的聚集区和生态山水新城的承载地。”苏州科技城副主任徐军对《小康》记者说。2009年9月,苏州西部生态城启动建设,一个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新型产业与绿色生态相得益彰的生态山水新城正在破壳而出。

2012年,吴江并入市区,则从另外一个方面使得苏州城市布局趋于完整。在“一核四城”的规划中,南部的“滨湖新城”正是重中之重。但此前吴中区与吴江市,各自下大力气打造了不同的“滨湖新城”,两个滨湖新城虽然在區位上是不同的,但是从规划上,从功能定位、交通、市政设施等方面又相当接近,从地图上看,二者实则为一个整体。

吴江区并入苏州城区版图,除了从地理上将苏州市区的面积扩大了一倍,更为重要的则是,使苏州南部未来的发展成为了一个整体。

大城时代,一个完整的古城正在修复与更新之中,四核辐射之下,又将苏州辖下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圈了进来,这片8848平方公里土地上构建出了一个完整的现代化城市群。

2万只马桶与古城改造

“小桥流水人家”是一幅美丽的风景。但如果出现两万只马桶,不仅大煞风景,对于城市水系的污染也相当严重。

在苏州平江区桃花坞地区,许多人家现在还保持着使用老式马桶的生活习惯,每天早上和黄昏都可以见到放在门前的河道旁各式各样的木制马桶。此前25年中,苏州历届政府都在与“马桶”作斗争,已经“消灭”马桶近8万只,但是古城区仍保留有近两万只马桶。

如何将惠民工程与古城改造进行完美的结合、让人民生活方式伴随着经济发展成果一起走向现代化,这是赴任苏州以来蒋宏坤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摔掉马桶走向现代化”,不是简单地将马桶扔到垃圾桶里了事。

从2010年开始,苏州市、区两级就率先进行了调查摸底、方案制定和征求意见、深入论证等大量前期准备工作,这一工程最终采取了“项目带动”、“危旧房改造”、“个案解决”三种改造类型加以推进,政府投入高达30多亿元。

要消灭这批马桶,苏州市意识到,必须有计划地实施保护性的住宅更新。

深宅大院里的独居老人,怎么改?沧浪区引进飞机、高铁上常用的整体卫生间,周期既短,又很节约。

金阊区在西信记里33号居民楼外接卫生间工程中,增加了平改坡、楼道整治、增设感应灯、管线梳理、墙面整修、安装电子防盗门等工程内容。

“以古城改造为契机,加快推进‘改厕’工程,让古城居民住得更舒心是件利市、利民的大好事。”蒋宏坤多次强调,“改厕”工程必须立足长远,尊重和保障居民利益,把实施城区居民家庭“改厕”工程,与解决住房困难相结合、与危旧房改造相结合、与疏解居住密度相结合、与历史文化传承相结合、与水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全力推动苏州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

“改厕”工程不仅改变了古城的环境,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马桶改造背后,是古城保护理念的变化。要“活保”,不要“死保”,在这样的理念之下,阊门重建、历史街区保护、历史建筑修缮、桃花坞整治、古城墙复建工程等逐一开工。而且这些工作皆由民间推动,由文化人士提出建议,或者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议案、提案,政府再主导大力推进,以人为本进行系统科学的整体规划,成为推动苏州“古城元素”重新焕发青春的重要前提。

苏州市规划局总建筑师葛昕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正以苏州古城保护范围“一城、二线、三片”(一城,即古城;二线,即山塘线和上塘线;三片为虎丘片、留园片和寒山片)22.63平方公里范围为规划研究对象,对其中121个文保建筑和232处控保建筑,根据每个古建老宅的历史沿革、人文内涵、历史功能、建筑面积及周边交通区位等因素,建立信息库,分别提出保护、整治等引导性意见。

未来的乡村

亭台楼阁、绿树成荫、街道整洁是苏州相城区灵峰村随处可以看到的景色。

在居民集中居住区有一个设施非常齐全的休闲广场,几年前这里还是灵峰村一块无人问津的臭水塘。在广场边上,有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棋牌室、健身房等设施的文体中心,甚至还有堪比“五星级宾馆”水准的养老院。

“城乡一体化,在我看来就是农民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苏州相城区北桥街道灵峰村村委会书记高兴元说,灵峰村事实上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村里给幼儿园孩子每学期发800元补贴,投资近400万元实行自来水定量免费,投资一亿多帮助村民转成城市社保。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留在村里发展,越来越多走出去的人又回来了。

苏州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根本制度创新在于“三置换”和“三集中”。实行这项政策后,农民变成了股民,收入依靠经济发展而不单纯依靠农业。

在苏州市吴江区东联村,60岁的李建国因为加入村里成立的土地合作社,现在每年从合作社得到的分红,加上为合作社打工的收入共有5万多元,远远超过他自己以前的种田收入。《小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成立农村合作组织并非苏州城乡协调发展的唯一思路,通过资产资本运作、优化土地配置等多维探索,苏州在建立富民强村长效机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农民收入构成不断多元。

张家港市永联村是全国最大的現代化农民集中居住区,这里将集体资源变成集体资本,参与永钢重组,变成集体股份,从而壮大了集体经济,不断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在昆山、太仓、常熟,在苏州的各个区县,城市和乡村的界限已经逐渐模糊,有比城市里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有城市公共服务所能提供的各种设施,有着现代化的产业体系,苏州的城乡一体化正在改变这个城市的发展格局。

按照“十二五”规划目标,到2015年,苏州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将超过2.5万元,力争达到2.8万元,其中财产投资性收入占比超过40%,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1.9∶1。

篇5:城市认知实习报告

习报 告

学院:152班

20150634223 园艺园林学院 2015年9月21日至2015年9月30日我们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城市认知实习,为我们从课本走出校园,从图片走向实体迈出了巨大的一步,非常感谢学院和老师给我们这个机会。实习过程中有苦也有泪,有心酸也有快乐,大家苦中作乐,团结紧张,最后圆满完成了任务,我们也从中学到了很多没有接触到的知识,了解到很多没有想到的问题,理论加上实践让我们的知识库存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为期两周的城市认知实习,让我们发现城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让我们思考,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能提出哪些解决方案及措施。因此,不仅加强了我们的实际锻炼,而且使我们对以后我们可能要面对的问题有所了解,更有助于加强我们对专业问题的思考。我们将课本知识得到了较好的实践,对城市有了比较合理的认识,加深了对城乡规划的理解。

这次实习我们主要考查了现行规划并具规模的新乡市东风文化步行街以及市政府周边商业街,省会郑州CBD及龙子湖大学城,鹤壁市的淇河湿地公园及“海绵城市”桃园公园,最后对新乡市区的“城中村”张庄村和比较有特色的“合村并居”的古固寨新村以及比较有新乡本地文化内涵的景点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以上地点涵盖范围较广,上至规划体系完好2 的具有完整商务体系的郑州CBD商务内环,下至规划体系杂乱的“城市毒瘤”的城中村,地理位置各异,对比度较大,能够完全体现问题的根本,加上对“海绵城市”的实地了解,不再局限于图片,让我对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有了新的认识,让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我的思想中进一步提升。

郑州CBD,是郑州市的中央商务区,也是郑东新区的核心区,规划面积约3.45平方公里,是由两环60栋高层建筑组成的环形城市,内环建筑高80米,外环建筑高120米,两环之间是繁华、舒适的商业步行街和24小时不夜城。环形建筑群中间布置有国际会展中心、河南省艺术中心和高达280米的会展宾馆等标志性建筑。环形建筑群的中间是椭圆形的中心公园,由中心湖、标志性建筑和绿地组成。椭圆形中心公园内布置了国际会展中心、河南省艺术中心和郑州宾馆等标志性建筑。国际会展中心由展览中心、会议中心和多功能大厅组成,第一期工程约 22 万平方米。与其相连的郑州会展宾馆是集商业、休闲、办公、五星级酒店和观光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由主楼和裙楼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其中主楼共63层,地上60层,地下3层,总高度为280米,主楼曲线与“嵩岳古塔”吻合。金黄3 色河南艺术中心主体外观酷似陶埙。CBD 的中心湖通过运河与CBD 副中心的湖泊公园相连接,船舶、游艇穿梭其间。高层建筑林立的环形城市将使 CBD 成为世界上独具匠心的新型城市中心区。龙子湖高校园区,规划面积约22平方公里,主要由高等院校组成。高校园区内规划有龙子湖,取“望子成龙”之意。湖面伸入各大学校区,湖中有近两千亩的湖心岛,岛上规划有图书馆、体育场等公共设施。龙子湖通过运河与龙湖及其他河渠相连,是郑东新区生态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高校园区的莘莘学子们创造了优美独特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龙湖地区规划范围西起中州大道、东至107辅道,北靠连霍高速,南倚东风渠,总规划面积约40平方公里,约700公顷。根据规划,龙湖地区将形成“一心、一轴、两环、四片”的功能布局结构,“一心”是指CBD副中心,主要安排商务休闲、旅游度假及餐饮娱乐等设施。“一轴”指以运河为纽带连接CBD中心及副中心,主要安排商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公共服务设施,“两环”是指生态旅游休闲环和生活居住服务环。“四片”则是指四个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城市片区。龙湖地区将建设成为土地与空间资源配置合理,配套设施完善,景观优美,环境宜人,富于水景特色的未来型新城区。龙湖地区的建筑高度按照100米、80米、60米、45米、24米、18米六个高度层次进行控制,形成一个中间低、四周高的湖水景观。伸入龙湖半岛的CBD副中心,面积约1.07平方公里,由两5 环共40栋高100米、80米的写字楼、宾馆和特色住宅等组成另一个环形城市,其间有湖中湖,是商务、居住、旅游、休闲的胜地。CBD与CBD副中心通过一条长约3.7公里、宽100米的运河相连,运河两岸依次为42米高的建筑。龙湖地区规划环路有:外环、中环、内环,主要解决规划区各组团间的交通联系;放射形道路主要由众意路、如意西路、如意东路、九如路等组成。龙湖中环路为城市主干道,两侧规划有大量的商业、娱乐等设施。龙湖地区东北部规划有1处中长途汽车站,设置公交站场13处。环形轻轨线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接驳系统,沟通CBD主、副中心的交通联系。龙湖地区规划中学10所、小学6 18所、幼儿园60所,医院6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按1万人配置一处。龙湖地区的绿地特点是“绿廊环绕、绿轴串联、绿点均布”,人均公共绿地约17平方米,带状休闲绿化带是市民的健身步道。同时,龙湖地区将大量使用生态技术,太阳能为市民提供热水系统,雨水和中水可浇地、道路浇洒等。

在黑川纪章的大笔之下,8年之间在黄河以南又矗立一座新城——郑东新区。东区中心CBD,副中心龙湖,龙子湖组成交相呼应的三个商圈,黑川抓住中国的传统文化,将三个圈组成“如意”型,造型独特。

亲临了规划完整和布局统一的现代化城市郑州,领略了大都市美丽与繁华,还要感受感受小城市的魅力和性感。鹤壁市淇河湿地公园和具有“地球之肾”的海绵城市的典型桃园公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先弄明白一个概念——湿地公园,是指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湿地公园是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淇河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我国中部,太行山地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型气候,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区内地质结构复杂,地形多样,温泉较多,水量充沛,据有关水文资料表明淇河六到九月以以雨水补给为主,除雨季外均为地下水补给,其中许沟湿地一带泉水补给量最大。达1.0~1.5m3 / s,流量稳定,水质良好。区域内河面宽阔,水道蜿蜒,两岸及河滩的植被良好,湿地以河流、浅滩为主,是我国北方典型的河流湿地景观。该区域内有罗贯中著书处、许沟温泉和火山地质岩景观;著名的淇河鲫鱼、许沟缠丝鸭蛋都产于此处。淇河湿地公园主要包括生态保育区、科普宣教区、生态恢复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公园建设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方针,坚持自然生态、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等原则,倡导“生态、科普、景观”的主题,展现具有豫北特色的生态湿地景观。目前,淇河湿地公园已完成造林1300亩,栽植各类苗木18万株,主要选择突出地方特色、适合鸟类生存繁衍、展现湿地景观、体现四季景色各异的树种。淇河湿地公园完成管理服务区道路、停车场、观景平台、下山台阶等基础9 设施和科普宣教区的扩大水面等工程。完成建设提高水面的拦河坝工程以及淇河湿地公园的环形道路工程。

桃园公园——“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公园中各种建设都是依据海绵城市的概念来进行,比如透水性极好的地上透水砖,不用铺设下水管道,既降低了成本,又补充了地下水;在公园内设计的“雨水花园”,在其中种植耐淹的植物,地下铺设基层不同的材料来过滤雨水;设计的植草沟,雨量大时可以将水排到提前准备好的储水池,可以浇灌也可以冲洗厕所,很好的利用了雨水。

公园建设主要包括园林绿化工程,道路、园路工程,体育健身场地及景观灯塔、管理房、公厕等工程,绿化率将达80%。公园绿化设计包括缤纷、芳香、秋实、春华、凌波五个主题园,其中乔木配置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宜北方地区生长,像迎春、国槐、雪松等,将形成一定层次感,以乔木种植为背景,运用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使公园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在新乡市区,我们主要参观了比较有文化特色的东方文化步行街以及市政府周边的商业街,属于规划完整且形成规模,比较典型具有学习典范。新乡东方文化商业步行街,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城市商业中心区。东西延绵近700米,东起胜利路;西至解放路;占地76亩,地理位置优越,周边大型商业设施云集,有着良好的商业、商务文化氛围,市政配套设施完善。集商业、居住、休闲、文化、旅游、娱乐、餐饮七大功能于一体,代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城市商业发展理念,是2004年市政府重点工程。是与历史人文景观相互映衬的现代人文景观。在700米长的商业步行街上,结合场地条件,规划设置四个街区文化景观广场,利用建筑群体的精巧布局,围合形成舒适宜人的有机建筑空间,以精美的雕塑、碑文、水体、景观植物,来展现传统与现代文化及现代商业的内涵,体现新时代都市风貌。新乡东方文化商业步行街的整体布局充满韵律感,以一条东西向的纯步行景观商业街为主轴线,串联四个街区文化广场,建筑沿景观轴线两侧蜿蜒展开,形成建筑群体的纵向韵律感,赋予步行街以鲜明的个性。步移景异的生动空间感受,增强商业街区的识别性和情趣,创造出时尚、舒适、11 现代的购物环境。为人们创建一处理想的市民休闲文化广场。

经过了两周的实习,我们学到了很多,第一次深刻的理解了城市规划的含义,第一次把课本上的东西搬到了现实,势必会影响深远。了解的更多,会让我们认识到本专业的真正目标,会让我们走的更快更好。

篇6:苏州地区园林城市创建考察报告

9月23日至24日,我市创建园林城市考察组对苏州市及苏州工业园区、常熟市和张家港市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短短两天的学习考察,虽属走马观花,但苏州地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建设的气魄和胆略、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先进理念以及创建园林城市的工作做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益匪浅,感受良多。

一、认识高度统一,城市基础设施迅速完善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苏州地区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为了将城市做大、做强、做优、做美,苏州市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将创建园林城市作为优化发展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来抓,通过完善机制,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强化宣传,周密部署,全力推进创园工作,做到意识到位、规划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管养到位,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面积迅速扩张,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市逐步由建设型向功能型、质量型、美化型转变。目前苏州各市已路成网、林成带、树成荫、花满园、夜如昼。如苏州新区基本完成了70平方公里合作区主要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其中30平方公里建成区达到“九通一平(通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国际水准;常熟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3479公顷,绿化覆盖率为57.12%,绿地率为55.98%,人均公共绿地16.96平方米;张家港市城市绿地面积是建县时的860多倍,建市时的45倍,绿地率为36.5%,绿化覆盖率为40.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6平方米,被授予“江苏人居环境奖”和“中国人居范例奖”。通过创建园林城市,全面提升了城市环境水平,推进了城市建设大发展,促进了城乡经济大飞跃。

二、高起点规划,城市绿化建设品位不断提升

常言规划是“龙头”,苏州地区在“龙头”上大做文章,形成了完善的城市绿化规划体系,一是编制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以此作为指导城市绿化建设的总纲,全面照章实施;二是编制城市道路系统绿化专业规划。苏州新区按照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超前构思,将每一条道路绿化带宽度、树种配置、绿化景观及灯光亮化配备编制了详细规划,并先行实施到位,做到一路一树种,一路一景观,车随林走,步随景移;三是高水平编制公共绿地规划,通过聘请国内外高水平规划设计单位精心规划设计,确保了规划设计的高水平、高档次和高质量。无论是苏州市环城河、苏州新区的金鸡湖,还是常熟虞山、尚湖、张家港暨阳湖的绿地系统规划,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历史人文景观和秀雅迷人的自然山水风光为一体,达到了以城市园林化标准来设计城市,大手笔构建山水园林城市,营造最佳人居环境的效果。

三、高强度投入,城市绿化建设快速推进

苏州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城市绿化建设的高标准又促使周边土地产生高附加值,反过来又保障了城市建设的高投入。苏州市投入了38亿元整治老运河,其建设的高标准、人性化、自然性令人赞叹,沿河土地价格较整治前提高数倍;苏州新区7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了300多亿元,城市绿化建设在200x年达200多万平方米,200x年

达300万平方米,2005年计划达390多万平方米;常熟市近三年直接用于城市绿化建设的资金近10亿元、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每年增加1.5平方米以上;张家港市200x年、200x年两年全市各级财政投入3.8亿元用于绿化建设,200x年投入达3.5亿元,同时通过拆房建绿、建路增绿、破墙透绿、见缝插绿等形式扩绿增绿,绿地总量大幅度上升。高投入带来高回报,凡是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周边区域地价急剧攀升,如常熟市虞山风景区旁的土地价格每亩超千万元,苏州新区金鸡湖边房价两年内翻了一倍。张家港市利用沿江高速公路建设集中取土的契机,规划建设了4.25平方公里的暨阳湖生态园区,开挖了占地800亩的水面,基本完成了区内全部道路和绿化建设,区内面积20.5公顷、容积率为1.4的湖滨住宅区每亩地价达270多万元。200x年常熟市、张家港市土地净收益均在20亿元以上,为城市绿化建设筹集了充足的资金。

四、高水平管理,园林绿化管养机制逐步完善

苏州地区近年来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规章,制订规范性文件,依法治绿,确保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同时城市绿化建设管理由制度化转为人性化。一是严格实行绿线控制制度。市政建设与绿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张家港市明确市域12条主干道两侧规定范围内为绿化控制区,其中张构路两侧各60米、苏虞张一级公路两侧各50米,其它道路两侧各20-30米,绿线控制区内不得改作它用,所有建筑只拆不建;二是实行绿色图章制度。凡是新建项目,无绿化审批不得开工,无绿化验收不得交付,同时逐步推进老城区绿化达标工作,凡绿化不达标单位一律要缴纳绿化异地建设费,造绿增绿;三是完善责任机制,落实长效管护措施。按照谁所有谁管理的原则,落实各有关产权单位的管理职责;由园林绿化、城管、城投公司等部门组成管护督查小组,每月不定期进行检查考核,评分通报,不合要求的责令其迅速整改;对公园绿地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制订了管护标准和考核细则,充分引入市场机制,将日常管养全面推向市场,实行公开招标,竞争承包。目前苏州新区、常熟、张家港均无政府部门所属的园林绿化养护队伍,管理人员大幅度减少,苏州新区从事绿化行政管理的仅两人。由于各项制度完善落实到位,不仅提高了管养水平,也大大降低了政府财政支出。

苏州地区园林城市建设的经验启示我们,园林绿化建设管理要上水平,只有从创新机制,理顺体制,完善管理,提高品位等方面入手。要创出能充分体现自身特色的园林城市,我们认为,我市创园工作应着重在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绿化规划建设管理,形成全社会参与绿化建设的氛围。一是完善城乡绿化规划体系,加快编制城市绿地系统专业规划。突出旅游资源特色的南部山区及天目湖绿色旅游规划,突出自然山林特色的燕山风景区和西郊风景区休闲园林规划,突出绿色景观特色的沿护城河、湾溪河市民游憩绿化带建设规划,结合居住区绿化和城市公园、小游园规划,形成完整城市绿化体系;二是完善绿化建设管理体制,在城管局园林处基础上成立园林局,可为二级局建制,参照张家港市等地办法,实行城乡绿化一体化管理,严格绿化建设审批,实行严格的绿线和绿色图章制度,确保城市绿化不欠新债;三是完善园林绿化达标制度,通过拆房建绿,异地建绿,逐步还清老债,提高单位绿化达标率;四是建立全民植树机制,全民造绿,通过划片包干、建特色林等手段,形成全社会参与园林绿化建设的

浓郁氛围。

二、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营造山水园林城市特色。围绕溧阳多山、多水、多森林,山水相依的特色,做足山水特色文章。首先是凸现天目湖山水资源特色,大力推进天目湖自然山水旅游园林建设,让其成为都市后花园中的盆景;其次是加快启动燕山风景区和西郊风景区建设,建成市民近郊休闲乐园,融山在城中,园在城中,绿在城中;第三是加快实施湾溪河沿线绿化景观带建设,形成城区南北向绿化轴线;第四是严格控制城区三块契形绿地,为远期园林绿化建设大发展创造条件;第五是逐步实施沿宁杭高速公路、104国道、芜太运河和S239线两侧绿化防护林带,形成市区东西向四条绿色走廊。

上一篇:我的奶奶一千字作文下一篇:百色市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考核验收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