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苏州考察报告

2024-05-15

艺术生苏州考察报告(通用6篇)

篇1:艺术生苏州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2年10月19日至2012年11月1日 考察地点:上海、苏州、西塘、杭州

考察成员:09届室内设计的全体同学及付老师和方老师 考察目的: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增长见识

这是一次持续2周外出上海、苏州、西塘、杭州的考察学习,除了观赏这一路的美景外我们更多的是了解每处建筑特设及空间布置的设计方式与设计理念,我们这次前去就是奔着这样一个目的去参观学习。

上海艺术考察

上海外滩及步行街

上海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外滩,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的黄浦江畔,它是上海的风景线,是到上海观光的游客必到之地。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而外滩夜景却是绝不可错过的。

南京路和淮海路是上海最繁华的街区,素有“中华商业第一街”之誉是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购物、餐饮、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环境优雅、文化层次高,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步行商业街。南京路商业街特点集购物、旅游、商务、展示和文化五大功能为一体,这种综合性的步行街是我第一见过的。漫步在步行街上,游客们可以充分体会“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地表路面全部用花岗岩铺设,一条大理石铺就的“金色之带”汇聚了各类现代化城市公共设施,其中,有赏心悦目的花坛,可供查询商品、服务的电脑亭,造型别致、供游客小憩的椅子等。步行街上不时驶过既有现代造型又不失古朴特色的观光车,力求处处为游客提供方便和舒适。商业繁荣是南京路永恒的主题。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是一个具有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都市旅游景点,它是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造成的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的休闲步行街。以中西融合、新旧结合为基调,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融为一体。上海新天地就是由石库门建筑与现代建筑组成的时尚休闲步行街。是一个具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都市旅游景点。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新馆)位于上海市的中心——人民广场的南侧。上海博物馆是与北京、南京、西安齐名的中国四大博物馆之一,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开设12个专题陈列室,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包括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玉牙器、竹木漆器、甲骨、玺印、少数民族工艺等21个门类,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

上海博物馆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地上五层,地下二层,建筑高度29.5米。象征“天圆地方”的圆形放射与方形基座构成了新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在世界博物馆之林独树一帜。该馆的设计者邢同和先生对“天圆地方”的阐释是:“上海博物馆的‘天圆地方’寓意,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展示了一种天地均衡之美,上下五千年时空循环升华之力。‘天圆地方’组合,创造了圆形放射与方形基座和谐交融的新颖造型,带来了特有的空间轮廓,给人以回眸历史、追寻文化的联想,引发人们对形象与技术碰撞后产生的建筑文化魅力的关注、憧憬。”

苏州艺术考察

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十里的枫桥镇,创建于梁代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塘贞年间寒山子曾住于此,遂改名寒山寺。宋太平兴国初节度使孙承佑曾建七级之塔,元末塔寺俱毁。明洪武年间重建,正统年间知府况锺再次重建。唐代诗人张继有《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四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脍炙人口,诗韵钟声,传播中外。拙政园

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除山石树木外,建筑物的巧妙安排也十分重要。如花间隐榭、水边安亭。利用长墙、曲桥漏窗等,构成各种画面,使空间更加扩大,层次分明。)

西塘艺术考察 西塘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最具水乡魅力影视基地。西塘古镇地理位置优越,属浙江省嘉善县,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有“吴根越角”之称。西塘全镇总面积83.61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面积1.01平方公里。到了西塘,临河而建的沿街廊棚最为引人,这里的街道临河而建,商铺的生意就在河边做成。实用的廊棚是水乡特有的建筑,西塘至今保存着1300多米长的廊棚已变成当代人赏古、探幽的休闲一餐,西塘的独特魅力令留宿旅者陶醉!

杭州艺术考察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空间布局上可归纳为“三区、一廊、三带”。整个保护区分成三大区域:东部是2.4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实行完全封闭,主要任务是保育、恢复、培育,营造具有湿地多样性物种的原始湿地沼泽地;西部是1.78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实行一定年限的全封闭保护,营造原始湿生沼泽地;中部是5.9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一条50米宽的多层式绿色景观长廊将环绕保护区,犹如一条绿色的绸带,“绸带”自外而内由常绿高乔木、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边植物五个层次组成,不仅可观赏,还有着提示漫游线路、限制随意进入等导引功能。“三带”指的是紫金港路“都市林阴风情带”、沿山河“滨水湿地景观带”、五常港“运河田园风光带”。西湖

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西湖依杭州而名,杭州因西湖而盛。自古以来就有“天下西湖三十六,此中最美是杭州”。

西湖之美,美在其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美在湖山与人文的自然相融;更美在人们对她的呵护及对其历史文脉的传承。

西湖四周,绿荫环抱,山色葱茏,画桥烟柳,云树笼纱。逶迤群山之间,林泉秀美,溪涧幽深。西湖不仅独擅 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且更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把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千岛湖

千岛湖位于浙江淳安境内(部分位于安徽歙县),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湖。千岛湖又叫新安江水库,是在距浙江建德市新安江镇以上4千米处建坝蓄水所致千岛湖是修水库大坝而成的人工湖,其主要源水为安徽境内的新安江及其支流,汇水来自安徽徽州的歙县、休宁、屯溪、绩溪,以及祁门和黄山区的南部千岛湖水在中国大江大湖中位居优质水之首,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千岛湖风景区群山绵延,森林繁茂,绿视率 100%,湖区573平方公里的湖水晶莹透澈,能见度达12米,属国家一级水体,被赞誉为“天下第一秀水”。2009年,千岛湖以1078个岛屿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最多岛屿的湖,创造了世界之最。] 千岛湖中大小岛屿形态各异,群岛分布有疏有密,罗列有致。群集处形成众岛似连非连,湖面被分隔得宽窄不同、曲折多变、方向难辨,形成湖上迷宫的特色景观,更有百湖岛、百岛湖、珍珠岛等千姿百态的群岛、列岛景观;岛屿稀疏处,湖面开阔、深远、浩渺,宛如海面。湖湾幽深多姿,景色绚丽多彩。

这次考察学习给了我很多的感受,西湖之美、拙政园林的画意、上海的国际都市味道,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要好好把握这份美好的精神财富。此行大大开阔了我的眼之美感,最想说的就是“美”,确实,真的很美。美的建筑,美的设计,美的灵感,美的风景,美的经历。

篇2:艺术生苏州考察报告

一、考察主题

考察城市视觉传达方面的概念设计和视野开阔,能够在毕业设计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概述

(一)调查目的。

通过参观博物馆、现代艺术馆了解其平面设计作品的意义,针对我们艺术设计视觉传达方向的学生通过这次南方考察主要学习先进的设计,吸收和熏陶设计观念和意识。参观古代建筑室内外装饰、博物馆收藏品、以及商业街的视觉装置,了解一些反映古代以及超现代艺术设计思想的设计成分的具体运用。学会以视觉为方式、以平面为元素分析设计作品的功能与形式。通过对艺术设计创意区以及户外平面设计作品的考察,了解现代设计的创意及作品的时尚风格,这些认识让我们得到的最新信息,加固我们的理论知识,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时间、地点、对象、范围、调查要点及所要解答的问题。

调查时间:2012年10月22号

调查地点:杭州、苏州、上海、田子坊艺术区 调查范围:杭州西湖、拙政园、周庄、上海现代艺术馆 调查要点:学习顶尖上的艺术

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考察,了解所在城市的艺术,尤其是视觉传达方面的,通过对色彩、造型方面的考察来完成此次目的。

(三)调查研究的方法。

采用团队考察的方式,分小组进行,通过拍照的方式记录所见所闻。

三、正文

(一)杭州——中国美院

作为一个大学生,不容置疑我们都对国美有无限的向往,这样的学校,进一步讲,美术学院,作为一种教学场所,既有自己实际用途上的特殊需求,也有作为公共场所时人生活于其中的普遍性需求。完美的追求了“艺术性”、“文化性”,这给我留下了很强的视觉艺术感。不愧是国美,真的非常漂亮,能在里面读书真的是很幸福。在校园里边走边看指示牌,校园将景观作为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随着时间展开,建立一个自然的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景色。将自然的演变和发展进程纳入开放的景观体系之中。象山校区中有许许多多的廊道,曲曲折折,看似无规则,但却是应“自然”二字,而且这种曲折变化,均与观景有关,妙在其中。既兴奋又激动。很开心的一天。希望有机会,以后能旧地重游。国美一日游颇有收获。我们坐上开往杭州的大巴上,在车上我们说说笑笑,别有一番情致,还和老师一起玩游戏,中午到达苏堤,导游带着我们边讲解边走进去,到达西湖旁边,哇,我想终于看到西湖了,坐在游艇上游了西湖一圈,总结一下导游的说辞,杭州西湖就是“断桥不断,孤山不孤!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最重要的是我们还看到了人名币纸币后面的背景,原来就是拍的西湖,我又涨了见识,之后导游告诉我们可以去雷峰塔或者中国美术学院,我们三五成群的就步行去了美院,搞笑的是,一位打扫卫生的阿姨说过了前面的红绿灯就可以到达,结果我们走了半个多小时才看到,不过去的是国美的研究院,途中还经过浙江美术馆,有幸看了董小明水墨作品展,美术馆的建筑特色更富现代化,与其作品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次日去了中美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我们参观了视觉传达楼,其楼的外形建造是许多可以打开的黄色门构成,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区别于其他的建筑走进大厅的感觉就是一个共厂,到处都是学生的作品,有壁画、空间展示、雕刻、版画等一系列作品看的我们顿时有种挫败感,美院和别的学校最大的区别就是更注重实践,上课就好像是开会一样,各抒己见,对我影响最深的作品是《静观·自得》

(二)苏州——苏州博物馆

其中我们最重要的一站就是苏州博物馆。为什么要去看它呢?你一定不知道,这可是贝聿铭大师的封笔之作。在这里,还展示出了许多在苏州出土的文物。艺术,历史,技术兼而有之。我概括用三个字“太精美”来形容它,当我博物馆建筑引入眼帘时,苏州的博物馆的设计就深深的吸引了我,它充分考虑了苏州的人文内涵,借鉴了苏州古典园林的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庭园中的竹和树,姿态优美,线条柔和,在与建筑刚柔相济的对比中,产生了视觉上的对比之美和和谐之美。馆内展出的艺术珍品,也从另一侧面体现着苏州古今文明的风貌与个性,是对文明记忆的一种汇聚、凝练与传承,反映着古城苏州的品位、个性、内在风格和历史文脉。吴塔国宝,熠熠生辉;史前陶瓷、玉器,千姿百态、琳琅满目。我们驻足观赏,进一步了解了苏州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古风古韵,也使我领略到了先辈们的勤劳朴实和聪明才智。这种珍品不仅给我学习上带来了极大帮助,而且使我深深的感悟到生活的点点滴滴。

(三)上海——外滩

上海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我们来到外滩,体验真正的上海。外滩,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的黄浦江畔,它是上海的风景线,是到上海观光的游客必到之地。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而外滩夜景却是绝不可错过的。

(四)上海——田子坊艺术区

如果说中国最具有现代性、艺术性、时尚性的城市是上海,那么田子坊就是上海最具艺术人才的地方。对于我个人来讲这次考察最难忘的就是田子坊艺术区这个地方。喜欢田子坊的物品设计摆设以及物品装置色彩的添加,很独特,色彩冲击力很强。拥有世界最前线的事物和灵魂。它不仅仅结合中国的传统元素还融入了西方各国的设计新潮。说起它的历史,它是艺术家们最初发现这一区域并入驻,引来和拉动当地的人气和知名度,引起社会的关注度的地方。98年,一路发文化发展公司看中了这里的建筑价值,对它进行个别改造;不久,著名画家陈逸飞、王颉音、王家俊等艺术家和一些工艺品商店先后入驻泰康路,使原来默默无闻的小街渐渐吹起了艺术之风。很佩服这些艺术家们可以把泰康路210弄,原是典型的弄堂工厂,打造成创意产业集聚地;并且在这里设立了设计室、工作室。

若厂门前有10根旗杆上飘着10面不同国家的旗子,代表着个各国间的设计精英象在开一个小型的国际艺术博览会一样。中西方的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闪烁着光和热。

印象中很深刻的一个展厅设计得特别有空间感,长条雕花古木拼出的方桌和木鱼状长凳,在展厅里显得更加富有古意,使我及其佩服艺术家的艺术思维方式,让我在短暂的时间里不仅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且增加了不少观念上的提升。这块幽静的艺术宝地,是我最向往的地方。

我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学习到了很多之前没有想到艺术创作思路和很多在书本之外的知识。我们不仅要学习苏杭古代建筑设计的简约风格,更要学习上海等各大中城市的先进设计,先进的经营理念,以此提高我们的思想水平,从实际观察到切身体验,以及老师的讲解中得到了更多的宝贵的经验。此次考察,不仅拓展了我的专业视野,学到了许多关于视觉设计的知识,对造型包装和传统元素的运用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四、结论与建议

篇3:艺术生苏州考察报告

关键词:昆曲艺术,周瘦鹃,时代精神,文学性,移注与渗透

谈及周瘦鹃及其早年, 毋庸置疑, 他以通俗小说为人熟知;到其晚年, 则专攻散文小品, 五百多篇的精品散文流传后世, 可谓现代文坛上一朵瑰丽的奇葩。 作为土生土长的苏州作家, 苏州地域文化对周瘦的文学创作有着不言而喻的影响。

有江南水乡之称的苏州, 以昆曲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 “五四”以来, 主流研究者通常将对周瘦鹃定位为鸳鸯蝴蝶派作家。不可否认, 在周瘦鹃的短、中、长篇小说中, 大城市生活的林林总总———青年一代的感情生活、 日趋琐屑的婚姻爱情、金钱诱惑下的得失, 以及劳苦人民的悲惨境遇, 都在其中得到描绘[1]。 他的散文小品呢? 范培松在《苏州文学通史》中将其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描写苏州花木、盆栽、园林的散文;

第二类是描写传统节日苏州地域的特定风俗的散文;

第三类是歌颂时代苏州地域明朗向上的散文[2]。

与昆曲艺术相关的作品大致有随笔、家书、艺界交游及影剧评论《十五贯》、《回首当年话昆剧》等, 可谓成果丰硕。如果用两个词概括, 就是“温婉”与“秀丽”。因此, 下面讨论昆曲艺术对周瘦鹃创作的影响, 主要从两个角度入手:第一, 从显在影响来看, 周瘦鹃作品直接描写与昆曲艺术相关的文字主要集中在他的短篇小说与散文小品中, 对于这部分作品, 昆曲艺术对其滋养主要体现在这些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地域文化的描写上;第二, 周瘦鹃各个时期的文学创作都体现其独特的文学风格, 无论是艺术技巧还是语言表现, 都与昆曲的精髓密切相关。

一、知识分子“时代精神”的真实抒写

周瘦鹃的散文小品主要集中在《紫兰忆语》中。 这些文字看似淡然平静, 实则隐藏着他早期的生命体验和内心的矛盾压抑[3]。 《紫兰忆语》问世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也就是周先生的晚年。 周瘦鹃并没有延续以往的写作风格, 而是一刀斩断往昔哀情脉络的写作路线, 实现了文体的华丽蜕变。这一点, 《家书二通》体现得尤为突出。 这两封家书都以瑛儿入笔, 而瑛儿又是谁? 周瘦鹃在中学毕业后, 认识了年轻貌美的务本女校的学生周吟萍, 两人常常书信往来, 不久便发展成恋人关系。 由于周吟萍的父母早已将女儿许配给了一位富家子弟, 二周的好事终成遗憾。“瑛”与“吟”谐音, 可见在这以昆曲为主题的家书中, 表现出对周吟萍无限的怀念与思恋。 第一封家书讲道:

一连半个多月, 夜夜如此, 这是我生命史上从未有过的新纪录。 但你可不要吃惊, 当作爸爸出了什么意外的事, 其实是忙着看戏罢了, 你想我夜夜看戏, 连看半个多月, 不是够忙了吗?[4]18

作为老一辈艺术家, 难道真的无所事事, 只好靠看戏打发时间么? 周瘦鹃曾多次谈到当年家书中的“戏”, 无论是湘昆剧还是京昆剧, 都令他难以割舍, 足见其吴地昆曲情结之浓厚。联系文末所署日期, 1962年是“左”的倾向较为明显, 可想而知被打为“右派”的周瘦鹃处于怎样的心境。 一方面, 周先生写家书给瑛儿, 隐约地流露出对他往事点点滴滴的回忆:中学的美好时代, 与初恋情人周吟萍交往的细节, 正如行文中的昆曲一般, 纯洁、优雅, 不掺杂任何杂质。另一方面, 深处政治斗争的涡流中, 周瘦鹃百感交集, 温婉与激荡在心头回忆起来, 如一杯香茗, 愈嚼愈有味道, 这是移情于景。 外部环境险恶打击的只是外在的皮囊, 周先生通过对往事的回忆与反思, 通过将情感移注到此时此刻正在眼前欣赏的昆曲之中, 转写自己的不忙而忙, 舒缓内心的激荡与矛盾, 真谓高明之处。

确切而言, 《紫兰忆语》中的作品均属于“潜在写作”的范畴。 周瘦鹃借用昆曲这一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 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在动荡不安的年代特殊的生活方式、 生活经历和审美情趣。 此时的周瘦鹃正处于政治敏感时期, “反右倾”斗争使其身心俱疲。在颠倒是非的年代, “左倾”思想愈演愈烈, 而在周瘦鹃的笔下, 昆曲艺术的恬淡闲适冲淡了灾难的阴森恐怖, 他巧妙地利用民间文化形态特有的 “藏污纳垢”的艺术表现形式, 曲折地渗透着自己的历史观、价值观:在人人恐慌的大政治环境下, 用昆曲作为题材, 写自己的日常点滴, 以家书、小品文、短篇笔记的形式, 为读者、后人展示出昆曲艺术别样的审美效果, 在这其中朦胧的历史痕迹, 我们可以循着昆曲艺术的自然表露, 寻根摸底。

二、昆曲艺术的文学性记载

在众多的直接以昆曲行文的作品中, 有一点是值得身为吴地人自豪的, 那就是周先生用文学的形式完整地记录下了昆曲艺术, 使得昆曲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历史的长河与现代文明中得以绵延不息。

在周先生笔下, 昆曲特有的韵味是“慢”, 这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的“险”、“急”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对比。 透过先生的墨迹我们可以聆听昆曲艺术额柔软、湿润、惆怅、无尽的缠绵、吴侬软语。 至醇至烈的昆曲如周先生在其作品中所写:

湘昆的 “醉打山门”、“武松杀嫂”、“议剑献剑”、“出猎诉猎”等折子戏, 都是粗线条的表演, 技巧非常熟练, 举手投足, 俱见功夫, 把武松、鲁智深、王允、董卓、吕布、咬脐郎全都演活了[4]23。

在小品文中, 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将昆曲艺术带上了舞台, 赋予了其旺盛的生命力, 这不仅是对昆曲艺术的再塑造, 而且为年轻一代人了解昆曲艺术、走进昆曲艺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如果说周先生的文字仅仅是对昆曲的客观描写, 无法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话, 那么读他的文字我们只会理解为昆曲也不过是一种“唱”、“念”、“做”、“打”的艺术样式; 如果说周先生的文字全部是对昆曲客观写实的记叙的话, 那么昆曲艺术的魅力又在何处? 周先生的老友范烟桥曾经对昆曲这么评价, “百花齐放看今朝, 名树新枝分外娇”, “此日曲高非寡和, 阳春白雪满苏州”, 足见老一辈艺术家对昆曲的赞美, 而周先生是这么写诗歌颂昆曲的:

平生顾曲爱苏昆, 玉振金声殢梦魂, 难得群英来会齐, 长留余韵在吴门。 百花齐放竞翻新, 旧曲霓裳亦可珍, 但愿师传传久远, 继承世世况长春[4]23。

末两句中, 把“传”、“继”、“世”、“承”, 老艺人和青年艺人, 全都嵌进去了。 足见周瘦鹃对昆曲的喜爱程度。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这是对昆曲艺术最好的评价, 至今尚无人能够超越。 用文学的形式写昆曲的苏州现当代作家群无外乎周瘦鹃、俞平伯、苏童等人, 但周瘦鹃确实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在《家书二通》中, 周先生细致地描绘了湖南省郴州专区的湘昆剧团和江苏省苏昆剧团的一团三团联合公演的三个夜场, 用周先生的原话来讲就是“劳累”并“快乐”。 为何“劳累”, 无须解释, 周先生的“快乐”确实源于昆曲。 据文中所讲, 这几日的昆曲艺术夜场是周先生与其第二任妻子周吟萍共同观摩的, 十三日上海京昆剧团演出的“打虎游街”、“昭君出塞”等四个经典昆曲曲目;十四日之夜浙江昆苏剧团的演出, 以及十五日之夜的江苏省苏昆剧团和上海青年京昆剧团的联合演出, 都是“精细雕刻的艺术品”, 它们都在传统的古典美———“唱”、“念”、“做”、“打” 中渗透着现代艺术的气息— ——东西方舞台魅力, 赋予了昆曲艺术新的生命力。

时间流逝, 老一辈艺术家终究会离开我们, 但这种舞台的定格和文字的记录永远不会磨灭, 这些艺术品让我们认识了不一样的昆曲艺术, 它不仅直接丰富了苏州现代文学创作, 而且为昆曲爱好者探寻文学作品中昆曲艺术的源泉提供了线索。 如果没有这些记录赏析昆曲的文学作品, 那么如何能深入了解“十七年”时期的周瘦鹃的思想精神状态;如果没有这些文学作品的保存, 那么我们怎会被昆曲深深地吸引, 如果昆曲没有走进周先生的精神世界, 那么谈何寻找宝贵的文化遗产呢? 无怪乎周先生要发此感慨:

这一次的昆曲会演, 是集南昆之大成, 使昆曲这朵花, 更显得丰富多彩, 永远在百花园中欣欣向荣, 再也没有凋谢的—天[4]23。

三、昆曲艺术精髓的移注与渗透

昆曲艺术的精髓是慢、小、细、软和雅, 尤其是在文学语言方面, 惟妙惟肖地融合了古典诗词、曲目的优点和长处, 句与句之间错落有致、疏密相间, 把中国语言的韵律性与层级性的发挥得淋漓尽致, 通过节拍、章法、词法结构, 达到刚柔相济的艺术表现效果。 尽管周瘦鹃的部分文学创作在内容上与昆曲的联系不大, 但它们的传情达意都与昆曲艺术一脉相承, 并不断地渗透进他的创作中。

无论是《此恨绵绵无绝期》、《千钧一发》、《娶后》, 还是《酒徒之妻 》等, 这些作品的传情达意都可以用 “哀情”、“婉转”、“缠绵”形容。 尤其是《此恨绵绵无绝期》:

宗雄与妻子或操琴, 或唱歌, 或猜灯谜, 或弄叶子, 寓野外一精舍中, 上下仅二三间, 生活简单并不富裕, 却依然郎鼓批亚那, 妾唱定情歌, 如神仙美眷一般[5]58。

这是宗雄与妻子纫芳婚后的生活场景, 周先生在场景的描写中可谓独具匠心, 温婉的笔触将二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刻画得淋漓尽致, 此处的婚姻爱情故事由传统的一见钟情延伸到客观现实生活中, 转而对人本身自我情感的外在流露, 这种抒情方式不是与昆曲的外放有异曲同工之处么?

往大处讲, 正是因为对情感的强调, 人的意识在为情感的抗争中而觉醒;在追求情感的同时, 发现了人性的健康与否对于情感乃至生活的重要性[6]。 就这些文字本身而言, 周瘦鹃依然采用短句为文, 诸如“郎鼓批亚那, 妾唱定情歌”, 虽不是名篇佳句, 却读来朗朗上口。 而在之后的小说, 如《酒徒之妻》:

两口儿住在静安寺路一所西式精舍里头, 过吾门花好月圆的光阴。 郎君办公回来, 总同吾立在窗前阳台上, 并肩笑语。 惹得楼下行人, 抬头望着吾们夫妇, 一个个羡艳不至。直等到黄昏月上, 屋子里电灯如雪, 方才携手而入[5]76。

他更多处使用“花好月圆”、“郎君”、“黄昏月”, 包括后文的“星眸”、“玉容”等, 都是精致优雅的古典诗词用语, 虽然这些都是中古汉语词汇, 但并不给读者带来阅读上的障碍, 反而陶冶情操, 给人一种视觉的冲击。 我想, 在现代苏州, 除了昆曲等高雅艺术仍然保留这类丰富的文言词外, 其他场合使用的频率应该是屈指可数。 由此足见昆曲艺术对周先生的滋养并不仅仅停留在视觉的刺激上, 它已经与周先生的文字融为一体, 毫不夸张地说, 细细品读, 在文字的背后都留驻着昆曲的影子, 有时候让人难以分清。

从婚姻到外在生活, 情感是作为一种精神寄托而存在的, 正如昆曲, 丰富了周瘦鹃先生的精神世界, 二者相辅相成提高了他的文学创作水准, 这大概是昆曲与现代作家有着极深渊源的缘故。

四、结语

纵观周瘦鹃的文学创作, 无论是昆曲艺术对他有着怎样的滋养与陶冶, 有一点很明确, 那就是昆曲艺术丰富了他的文学创作内涵。

当然, 由于地域文化的影响, 周瘦鹃笔下的文字始终难以走出“细”、“软”、“雅”的江南水乡特色圈, 导致行文中缺少一股阳刚之气。 可以说, 这不仅仅是周瘦鹃个人创作中暴露出来的不足, 大多数现当代苏州作家也有此倾向。 不过, 正是因为有了昆曲艺术的滋润, 才使得江南作家的文学作品更有“水”一般的灵气。

参考文献

[1]辜也平.当代散文园地中的艺术奇葩———论周瘦鹃的散文小品[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03) .

[2]范培松.苏州文学通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368.

[3]王智毅.周瘦鹃资料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3:217.

[4]周瘦鹃.姑苏书简[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5.

[5]周瘦鹃.周瘦鹃文集 (小说卷) [M].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1.1.

篇4:艺术生就业前景报告

2011年,在大学生整体就业压力大的背景下,与日渐升温的“艺考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稍显堪忧,不少毕业生抱怨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但是,据麦可思公司出台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0届艺术类专业就业率既非最高,也非最低,居于中间水平。

那么,艺术生的就业状况如何?让我们一探究竟吧!

专业:坚守、擦肩还是改行?

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70%的艺术专业毕业生为了生存,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改行,仅有少数学生能实现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完全对口,尤其是传统艺术门类。中央戏剧学院舞蹈老师韩鑫说,她带的24名研究生中,毕业后工作和舞蹈有关的不到10人:毕业于圆号专业的李再言说,他们班上30多人,现在从事圆号演奏的仅有两人,其他同学遍布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甚至有不少人完全改行,自谋出路或自主创业。

我们换个角度看,毅然改行,灵活就业也可以说是艺术类毕业生的明智之举。灵活性强可以说是艺术专业的优点——这直接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避免了把学生“栓死”在狭窄专业上的弊端。可以看到,当前迅猛发展的文化产业为艺术类毕业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对于艺术类毕业生而言,也不失为工作机会。

坚守:巅峰星光与梦想飘荡

在大学中进行艺术深造的学生,他们的内心或多或少都有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希望能纵横艺术天地,在创作上有所成就。还有一些艺考生看到中戏、北电等艺术院校走出的毕业生中,不少成为明星,他们把艺术院校看成“明星梦工场”。于是,怀揣明星梦的少男少女纷纷走进艺术专业的大门,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功成名就。

学习音乐、美术、舞蹈专业最对口、最完美的成就无非是音乐家(歌唱家、演奏家、指挥家等)、画家、舞蹈家,即使不能成“家”,成为普通的歌唱演员、画师、舞蹈演员,活跃文艺圈也算功德圆满。然而,个别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已出现严重供需失衡的现象:以前被艺术类大学生看好的中小学校音乐、美术教师,现已达到饱和状态:能进专业歌舞团、画院的毕业生可谓凤毛麟角:影视表演专业毕业生成为中国明星的几率为0,003%。

有个奇特的现象:似乎存在艺术院校的地方,就流行“漂”,艺术院校和艺术机构集中的北京便产生了的家喻户晓的“北漂”。“漂”,是艺术生为了梦想的一种选择。

章林晓是2011届美术专业毕业生,年初,父母曾找关系安排他回南方家乡工作,但他不想回去。7月毕业后他就留在北京,他说:“我早就对未来做好了规划,无论多么艰难,都会在北京‘漂’着。”大学期间,章林晓的一些作品已在艺术交易市场拿到了实际的收益,但他觉得其中许多都是临摹之作,并不能显示自己的风格。谈不上“创作”。最近,他正在与经纪公司协商,希望能参加北京某画展,借此积累一些人脉资源,推广自己的作品。同时,他也感觉,未来很渺茫:“我只是在为梦想‘使劲地撑着’——至少目前是这样。”

擦肩:龋“相关行业”栖身立足

进不了专业院团,成不了明星,从事一份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也不错——这是绝大部分艺术类毕业生的想法和做法。他们希望带着自己的兴趣爱好投入工作,最好能稳定一些。因为就业现状和学校的引导,音乐类毕业生常常选择乐器(琴)行,美术、影视类毕业生往往选择传媒(广告)公司。

在武汉中音琴行举办的英昌钢琴、电子琴展示会上,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党委书记彭才田如是说:“三十年前,全国音乐类院校只有9所,现在有1400所:我就读武音时全校学生400人,现在有5 000多人。”他坦言,当前的音乐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以往我们是为艺术表演团体培育后备军,现在武汉音乐学院80%的学生是在琴行或培训市场就业。”

云南艺术学院2010届毕业生王志理两个月前已经在昆明一家图文广告公司找到了一份文案工作,他马上就能够转正,拿到每月2000元的薪水。他说:“我们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必须讲实际操作能力,来不得虚的。能力如何、水平怎样,人家一看就知道。我身边的很多同学不愿意去小公司,只想进大企业,但我觉得小公司更能全面地锻炼自己。”

轮回:转身引领“艺考热,,

看到“艺考热”的商机,另有一些毕业生灵机一动,总结自己当年艺考的心得,进入了一种另类的轮回——艺考培训。艺考异军突起,催“火”了高考艺术培训。这是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现象:不少艺术类毕业生因为就业难,转而做起了艺术培训。各种画室、培训学校、集训班搞得风风火火。这些毕业生通常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他们之前可能准备进入中小学当老师,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实现。

200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的杨吴天在一家以美术培训为特色的民办教育机构教课,她负责的课程既有高考培训,也有少儿培训。她说:“中小学侧重文化课程,不重视音乐、美术方面的教育,对艺术教师的需求也少:相反,家长特别重视孩子的美术素质培养。”她对目前的工作状态非常满意:“再加上艺考辅导市场火爆,我们当培训老师收入反而更高,同时也圆了我的教师梦。”

今年从一所民办艺术院校毕业的赵凌峰,和2名同学筹资共同开办了艺考培训中心。暑假,他们新开的培训中心就招到了100多名艺考生。赵凌峰说,如果发展趋势好,他们明年将招募一些兼职或专职教师。

转化:创意产业大有作为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与传媒有关的影视制作、动漫设计、网络游戏等新兴产业的迅速壮大,这为艺术类尤其是应用性艺术专业人才提供了一些新的就业渠道。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普遍提高,人才市场需求更多的工业设计、科技产品设计人才。许多知名品牌产品之所以受到消费者喜爱,与其独特新颖的产品设计是分不开的。国外许多大型企业都拥有庞大的设计机构,像日本东芝拥有数以百计的工业设计师,海尔集团也高薪聘用了多名外国工业设计专家。而我国目前的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数量有限,人才紧缺。

来自就业市场的信息显示,上海创意产业对服装设计、软件设计、环境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艺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创业:做朝气蓬勃小老板

国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并有专门的优惠政策。对于一些具有创业胆识,经济条件允许的大

学生来讲,他们不会放过这样的“优待”: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获得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开业指导等“一条龙”服务。尤其是那些投资不大、见效较快的创业方式受到大学毕业生的青睐。

张一若是2009届编导专业毕业生,他的特长是摄影摄像和专题片策划。大学期间,他曾连续两年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到“金夫人”影楼实习,参与婚庆摄像和制作工作,学到了不少知识。毕业后,他邀上学美术设计的杨晓柳和学动画的吴泽,成立了影视工作室。经过一年的试营业,今年9月,他们重新成立了注资近30万元的婚庆公司。张一若说:“试营业的一年里,虽然压力大,但收获很多,在实践中学到了很多经营方法,因此才敢重新注资。”三名毕业生的努力没有白费,新公司很快进入了正轨,每月有高达万元的纯利润。“这算是对艺术类大学生艰辛创业的回报吧!”张一若欣慰地说。在他们的店铺里,处处张扬着个性的布置。杨晓柳介绍说:“正是这些不断的创新、另类的创意让我们在婚庆行业越做越大。”

零散:自由组合,有苦有乐

艺术专业所学课程覆盖面广,能够兼容不少行业的工作。灵活就业,真不知道这是艺术生就业的优势还是劣势。如果按“老一辈”的眼光,没有一个稳定的单位,就靠一些零散的工作,行吗?但在当下一些独具个『生气息的大学生看来,品质的生活不需要一个固定的单位来支撑。很多同学都选择了灵活就业,他们觉得,不用受固定单位约束,自由自在。

王洁雅是杭州师范大学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生,大学期间,她和死党就开始陆陆续续地做兼职。她说:“上一堂钢琴课有100元:主持一场婚礼收入在1000元左右:一些公司组织的商业表演活动也可以拿到几百元的收入。”因此,她积累了不少社会交往、求职、工作的经验。“我们一个师兄,靠着市区内的各种商业宣传演出,毕业不久,就买房买车了。”王洁雅说。另外,杭州的一些艺术生还说,自由职业者可以很方便地为自己缴纳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和有单位的人没什么区别:不少超大型的民营企业,招聘了艺术院校的学生,成立了一个专门的部门来负责公司的文艺宣传表演活动。

键接·艺术类自立门户

2011年是艺术教育界的大喜之年!今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将原来下属“文学”学科的“艺术学”单列为一个学科门类,升级成为与文学、经济学、教育学、理学、农学、医学等并列学科门类。它包括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和设计学五大“家庭成员”。

篇5:苏州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2年5月

考察地点:北京、苏州、上海

考察目的:公共艺术主要通过参观各城市规划馆、城市规划、博物馆藏品、古代园林设计、现代公园广场设计了解现代建筑、古代建筑、以及各种公共场所的规划、策划原理,通过这些认识把已经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巩固与加深,同进补充新的知识点,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的封山之作,选址位于历史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该地块被贝聿铭先生称为“圣地”,在这一地块上设计博物馆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战”,既要有传统的东西,但又一定要有创新,传统的东西就是要运用传统的元素,让人感到很协调、很舒服;创新的东西就是要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让人感到很好看,有吸引力。

苏州博物馆给我的印象就是在光和水的处理上很到位,当然还有中国古园林建筑的窗。

一、灵动的光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梁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二、精致的景

苏州博物馆把苏州园林借鉴了江南圆领的立窗借景,窗外的美在一个不露声色的刻意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贝聿铭先生在此展现得更加为妙,光影结合虚实并用尤为巧妙。

此外凡是有休息之处都有大块的落地玻璃,窗外翠竹成荫,老树虬枝,池鱼游曳,可谓几步一窗,一窗一景,移步换景,景随人动。

三、恬静的水

在中国园林中,水是最为活跃的,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水体景观的成败,最终会影响整个园林的成败。我国造园学者陈从周先生曾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凡是成功的园林,都能注意水的应用,正如一个美女一样,那一双秋波是最迷人的地方。”在苏州博物馆里更可以看到平静之水的魔力。

小结:这是我们到苏州的第一站,苏州给我的第一映像真的很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不是吹的、苏州博物馆

苏州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我们这次参观考察的是苏州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拙政园和虎丘。

拙政园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拙政园占地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是典型的民居,东部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中部为拙政园是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状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西部主题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虎丘,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写意山水的艺术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苏州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代园林其特征是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加以人工的布置提炼,形成“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富有自然情趣的意境,这便是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自然风景式园林”。从园林艺术的匠心方面而言,有以下特点:

一:“巧”

中国园林艺术之“巧”,主要是结构、造型、空间的处理上,讲究整体与布局、局部与局部之间的灵活多变,和谐一致,无论是小范围内的私家园林,还是大范围内的自然风景区,都必须作到“景到随机”,“得景随形”,即通过对园林的自然风景区,建筑布局和园林整体氛围的考察设计,在每个景上都能创造出符合自己身份的形象来,依据这些特点要求,配置各种组园要素,自由组合,灵活多变,错落有致。苏州园林的小景布置上更见“巧”的匠心独具。尤其突出的是,中国园林对空间处理的“巧”表现更佳,在中国园林中赏玩游乐,决非轴线变动,多半是在曲折变幻的道路回廊,景点中穿插运行,给人造成戏剧性变化,幻觉和空间审美意识的兴奋。

二:“宜”

“宜”不仅是指情于景,物于境相宜,而且还指人处于任何一种审美心理都能从园林的布局中觉察出这种布局组合的和谐美,显然,它与“巧”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园林建筑的理论史上,一直讲求,“精在体宜”、“格式随宜”、“各有所宜”。这些“宜”,其中心点还在于人的审美感觉上,人于园中,觉若画中,这是“宜”才是一种审美境界。三:“精”

中国园林艺术之“精”体现在从整体到布局的涵咏中不因时代、心境的变迁而有一种缺乏感,相反,在任何时代、任何心境下,置身于园林中都能够发觉出结构上的精心,装饰上的景致,设置上的精巧。这样,就不可能有堆砌、炫弄的矫揉,气造成的景致,无论是视觉感受,还是触觉,还是听觉,给人造成总有不同以为的亲切感,造园艺术家所要竭思殚虑的追求目标。

四:“雅”

雅的意味是从园林的格调、境界上而言的。中国园林艺术对雅的追求表现在很多方面: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而言要“幽雅”;从建筑的造型、装饰、细部处理上应“雅致”;从色泽、景物的视觉感受上讲,要“淡雅”;从整个园林的综合效果而言要“高雅”。这些雅的意味很大程度上要求的是含蓄,要使人工景点涵融到大自然中去,造成曲径通幽的氛围,即使是画梁雕栋,也不追求严厉华新,总是使色泽与周围景观相映。其实,这也是中国民居与园林都具有的特色,要求从整体形象到细部装饰都应简朴而有风韵。另外,就园林艺术中所用材料及色彩而言,都讲求充分发挥组园要素自身所具有的质美,不求雕饰而追求庸雅的俗味。一般都以白粉墙、雅朴味,欣赏层次上达到高雅淡泊的境界。金鸡湖景区

登上吴中胜地虎丘山朝东远眺,只见一泓碧波在阳光下闪现着迷人的光彩,这就是位于苏州东部的金鸡湖。传说有金鸡落于湖中船上而得名,湖面面积10768亩,水深平均2.5至3米,为一浅小湖泊,有河道与周围水系相通。比杭州西湖大一点八平方公里的金鸡湖,原先只是万倾太湖的一个支脉。目前中国最大的城市湖泊公园。

区域功能

金鸡湖的规划目标是打造以游憩活动为主的大型城市湖泊公园,并作为苏州市未来现代化城市景观的重要体现。与此同时一方面需要表现苏州古城的历史文化内涵,另外一方面帮助其实现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际都市的目标。他的区域功能分区有:文化会展区、时尚购物区、休闲美食区、城市观光区、中央水景区。

金鸡湖景区的优点

·创造各种不同用途、大小不一的开放空间。

·将岸线空间与已建成的环境融合起来,精心处理开放空间和建筑地区交界的边缘线,使之富有变化,以创造一个充满趣味的空间和生动的湖滨环境。

·将商业和公共建筑融入重要的开放间区域,以带动空间的流动性和开放性。

·在开放空间系统中提供各种娱乐性和教育性的场所。

·针对每个不同的小区塑造特色,同时在视觉及建筑语汇上,保持一定程度的连贯性。

·限制开放空间中的车流量至最低程度,提倡利用公交车到公共公园和水边.尽量减少自用车流量。

·所有街道的朝向面向金鸡湖,使每个住户皆有良好的视野。·留心水质改善的最新科技,从生态的角度改善金鸡湖水质。

设计原理

金鸡湖的设计原理是通过采用最少的景观设计元素,来提升人们对于天然景观元素的感受,而不是像中国传统的古典园林一样,用各类丰富的景观元素在狭小的空间中表达主旨。设计当中鼓励使用本地出产的材料,如花岗岩和木材,并通过传统的技术进行加工。对本土材料的选择主要是为了与苏州旧城相呼应,对苏州旧城所具有的风格、材质以及色彩用一种国际化的现代手法进行诠释。金鸡湖设计中所采用的技术要求为中国的景观设计设立了一个全新的标准,目前国内很多地区的公共空间设计也以此来做衡量与评估。在金鸡湖的景观设计中,细部设计都非常简洁,而且易于维护、保养与建设。植栽设计也尽可能采用乡土品种,并结合色彩和季相的变化进行植栽设计。通过对天空、水体以及开放空间的巧妙构图,使放空间的重要性与总体的开阔感都得到了加强。

景观设计涉及到的设计方向非常之广.从节庆广场到亲水步道,从滨水大型步道到地形起伏的景观公园,以及繁茂的樟树林.包罗万象,变化繁多。这些公园与开放空间将会以全昼夜开放的形式面向公众,并根据季节的变化设计不同的特色与主题,在设计当中同时考虑了景观的安全性与易维护性的因素。互动性的喷泉设计提供了人们更多的亲水机会。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向来很注重公共开放空间元素,金鸡湖岸的大量公共场所再次激发起人们对于土地的热爱。每个周末,来自苏州旧城区与上海地区(距金鸡湖只需一个小时的车程)的人们蜂拥而至,在此享受周末的休闲时光。

金鸡湖的雕塑节点安全警示措施

景观雕塑是环境景观设计手法之一。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环境景观都是采用景观雕塑设计手法。有许多环境景观主体就是景观雕塑,并且又景观雕塑来定名这个环境。所以景观雕塑在环境景观设计中起着特殊而积极的作用。世界上许多优秀景观雕塑成为城市标志和象征的载体。金鸡湖的景区的雕塑很多有现代的也有各种融合于景的雕塑。金鸡湖安全警示措施

安全警示措施应该简介明了,一目了然。金鸡湖的安全警示标志也格外的突出,湖旁边有大量的标示牌。还有在湖周围有一圈黄色的灯,以防晚上光线昏暗时候的安全。还有有很多有灯光效果的。在晚上起到很好的作用。

总结: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次考察我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认识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从实际观察,及老师的讲解中得到了更多的宝贵的经验。此次考察,不仅拓展了我的专业视野,学到了许多关于建筑和视觉的知识,对建筑的结构、园林的造型和传统元素的运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特此感谢老师,谢谢大学三年来的教导,老师您辛苦了,祝身体健康合家欢乐。

姓名:

指导老师:

篇6:上海苏州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1年10月10日至2011年10月15日 考察地点:上海、苏州

考察主要地方:上海城市规划馆、南京路步行街、新天地、上海博物馆、上海世博馆、拙政园、苏州博物馆、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上海m50、宜家家居商城、田子坊、外滩、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考察目的:丰富阅历,增长见识,开发设计思维

这一次的外出考察是前往上海、苏州两地进行为期5天的考察学习工作,除了观赏上海外滩美景与苏州传统的园林以外,进一步是了解每处考察点从房子构架到空间布置的设计方式与设计理念。而我们这次前去就是奔着这样一个目的去参观学习,并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去。上海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千姿百态的高楼,耸立在我的眼前,感觉每一座高楼都富有他们各自的生命气息,上海的外滩的夜景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真是美不胜收,即便用相机拍下那先所谓美的画面,也无法体会上海外滩夜景真实夜景,这里是上海的标志,是时尚化的代表。外滩1号到18号与新天地的欧式建筑与,古老的欧式风格,罗马柱,细致的雕工,一层层的小阁楼,似乎又把我带回到了20年代初期的英租借区的上海,所有的历史都在这里永久保存。正是因为它如此的与城市的不同,吸引全世界的人愿意留在上海发展与生活。【上海南京路步行街】

上海的去过的几个考察地点,除了上海的外滩与新天地的建筑让人看了瞠目结舌以外,还有有一条富有里历史意义的路,同样也富有特殊的设计在里面,这就是上海的南京路。

南京路是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是上海的城市标志之一,是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购物、餐饮、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环境优雅、文化层次高、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步行商业街。南京路商业街特点集购物、旅游、商务、展示和文化五大功能为一体,这种综合性的步行街是我第一见过的。

南京路在1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造就了各种风格的建筑,而且建筑物高低错落,广场设计:

① 世纪广场:位于南京路以南、湖北路以东、九江路以北、福建路以西,东侧安置了一座时鸣钟,这是为纪念中国和瑞士建交50周年,瑞士人民赠送给上海人民的礼物,到正点,时钟会响起中国民歌旋律的钟声。广场东侧有管理用房、led大屏幕、旱喷泉、停车场等设施。从步行街进入世纪广场,空间豁然开朗,既丰富了城市景观,又为游人提供了开阔的绿化休闲场所。世纪广场也是演出、商品展示、大型活动的理想场所。交通设计

南京路步行街开设一条观光旅游线路,采用无污染的电动车,外观模仿30~40年代的有轨电车,给游人提供了方便。走累了不妨坐坐光观车游览整条步行街。同样路障、信号灯、标志 为配合南京路步行街的交通组织,沿线设置了许多新颖的路障、信号灯及标志,保障交通安全。

景观设计

南京路步行街景观环境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各种小品、街道家具、灯杆的尺度与人、建筑的尺度相协调,为游人创造一个舒适、悠闲的购物环境。如“金带”贯穿于整 条步行街,集中布置城市公共设施,是步行街的灵魂。它作为步行街的休闲停留空间与其两侧的步行空间形成强烈的动静对比。

南京路步行街建成近两年,百年南京路重新焕发出青春。每天游客如织,商店营业额不断攀高,确实取得了经济、环境、社会三个效益的丰收。全国各地建设商业街的热情也十分高涨。我认为由于南京路的殖民统治和租界划分,形成街坊较小、路网较密的城市格局,所以只要适当拓宽与之平行的相邻道路,即可取代其车行功能,解决交通问题。加之其紧邻人民广场地铁枢纽站,保证了客流交通便捷的需求,步行街改建的客观条件较为成熟。目前我国的步行街建设,多属“后天”改造情况,我认为应从客观环境出发,因地制宜,而不应盲目地追随“步行街热”这股建设潮流。

【田子坊文化】

要说“上海新天地”在20世纪初期是外国人殖民范围,因此有着浓厚的欧式风格建筑气息,所以吸引了很多外国友人来此消费与餐饮。但到看到“田子坊”的建筑,这整条街都带着中国20世纪初期红墙黛瓦的建筑群时,我不知道为什么这里同样吸引这众多的外国游客前来。也许田子坊这样一个富有上海典型的小弄,让你一踏进田子坊,每分每秒都能感受到那热气腾腾的上海味道,这也许就是吸引游客前来吧。田子坊位于中国上海市泰康路210弄,1998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马路集市,1998年底,著自陈逸飞、尔冬强等著名艺术家在这里利用废弃的小仓库、小面厂、澡堂等打造成自己的艺术工作室后,这里如同被艺术重新点睛,焕发出新的格调与气质,这也才有今天的田子坊繁荣 【田子坊的布局】

后来设计师们巧妙利用弄堂内建筑结构,开设了艺术 画廊,民俗酒吧,咖啡馆。小小的一条弄堂里,中国传统 与异域风情此起彼伏,又有相 得益彰。秋日凉爽的下午,阳光透过顶棚的斜射在幽暗的店堂内,调制一杯创意鸡尾 酒,斜躺在老式藤椅上,门外青砖红墙古朴凝重弄堂门顶 的浮雕浸透了岁月的 斑驳,一时间,恍若身处时空间隙,怡然忘我。

在泰康路420米长的马路两旁,人们可以看到清朝时 期的乡村民居,也有新式里弄、西班牙建筑风格和英国式 城堡建筑,其中尤以石库门建筑最为丰富,20多种形态,类型之多、保存之完整为上海鲜见,浓缩了上海从小渔村 到开埠后五方杂陈中西交融的市井风貌。

最值得骄傲的是,这里的原有建筑丝毫未被损坏,还 保持着原汁原味的上海里弄特色,相当一部分民宅稳扎于 其中,从小在这里出生的居民照样过着自己平实的日子。

这里不仅有建筑,更有生活,纠结缠绕在石库门上面的电 线、弄堂里排满的自行车、阳台上迎风招展的毛巾拖把、吱吱作响的木楼梯、还有穿着很上海的里弄人家,其实,这些也正是让老外游客真正追逐的元素:原汁原味的上 海气味。

田子坊又绝对不是只呈现上海单纯的旧,令人们心动 的,还有许多活色生香的新。在弯弯曲曲的深巷里,藏着 无数令人眼前一亮的时尚宝贝:来自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 的老外及华人在这里开了200多家艺术工作室及时尚小店。服装、藏饰、陶艺、剪纸、油画等应有尽有。上海还有比较有现代化气息的建筑,上海博物馆富有现代城市的成功建筑标致,无论从造型还是内部展厅设计都是有它自己的空间展示,博物馆建筑前端是一个大广场,方便众多游客在此等候参观,惬意的是广场正中间设置一个大型的喷泉,活跃游客们的心智,也为建筑带来了活力与张力。

篇二:苏州考察报告 苏州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2年5月 考察地点:北京、苏州、上海

考察目的:公共艺术主要通过参观各城市规划馆、城市规划、博物馆藏品、古代园林设计、现代公园广场设计了解现代建筑、古代建筑、以及各种公共场所的规划、策划原理,通过这些认识把已经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巩固与加深,同进补充新的知识点,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的封山之作,选址位于历史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该地块被贝聿铭先生称为“圣地”,在这一地块上设计博物馆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战”,既要有传统的东西,但又一定要有创新,传统的东西就是要运用传统的元素,让人感到很协调、很舒服;创新的东西就是要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让人感到很好看,有吸引力。苏州博物馆给我的印象就是在光和水的处理上很到位,当然还有中国古园林建筑的窗。

一、灵动的光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 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 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 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 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 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 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 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 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玻璃 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 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梁 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 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 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 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

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二、精致的景 苏州博物馆把苏州园林借鉴了江南圆领的立窗借景,窗外的美在一个不露声色的刻意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贝聿铭先生在此展现得更加为妙,光影结合虚实并用尤为巧妙。此外凡是有休息之处都有大块的落地玻璃,窗外翠竹成荫,老树虬枝,池鱼游曳,可谓几步一窗,一窗一景,移步换景,景随人动。

三、恬静的水

在中国园林中,水是最为活跃的,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水体景观的成败,最终会影响整个园林的成败。我国造园学者陈从周先生曾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凡是成功的园林,都能注意水的应用,正如一个美女一样,那一双秋波是最迷人的地方。”在苏州博物馆里更可以看到平静之水的魔力。

小结:这是我们到苏州的第一站,苏州给我的第一映像真的很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不是吹的、苏州博物馆 苏州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我们这次参观考察的是苏州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拙政园和虎丘。

拙政园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拙政园占地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是典型的民居,东部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中部为拙政园是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状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西部主题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虎丘,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写意山水的艺术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 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 大、严整、堂皇、浓丽 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 小巧、自由、精致、淡 雅、写意见长。由于后 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 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 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 境、创作思想、建筑技 巧、人文内容上,也大 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

“写意”手法。篇三:上海、苏州、杭州考察报告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时间:

一、实习时间、地点 时间: 地点:上海、苏州、杭州

二、实习目的

我们这次实习考察目的是走出校园,面向社会,开阔视野,了解当今市场对设计的要求;感受地方文化,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三、实习要求 赴上海、苏州、杭州三地,了解当前设计潮流及存在的问题,考察大中城市商业状况,感悟园林艺术及建筑特色等。

四、实习考察的内容

1、上海部分

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到了上海我第一次体验到了中国第一现代化都市的繁华,鳞次栉比的高楼,繁华的街道,个性多样的建筑,还有万国建筑群等让我们体会到现代建筑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类的智慧。上海的近代文化充满活性,充满欣欣向上、富于想象、敢于冒险、敏于领悟、善于接受新事物的气质。因此近代上海就成为全国经济的最大实体,在科技、文教诸方面都走在前列。

东方明珠塔位于上海黄浦江畔、浦东陆家嘴嘴尖上,1991年7月30日动工,1994年10月1日建成,塔高468米,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1994年2月,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了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塔名。现已成为90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观和十佳旅游景点之一。

上海博物馆新馆外圆内方和天圆地方的圆顶方体基座够成了新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在世界博物馆之林独树一帜。这里既有传统建筑的召唤,也有当今时代的大跨度展示。它从中国青铜器的早期文饰中抽象而出,有以现代构图加以创作,并用现代表现手法,让人耐看,引起遐想。在灯光设计方面,涉及无紫外线射灯、无紫外线日光灯、光导纤维射灯和带红外自动感应调光控制器的射灯等多种灯具,强调灯光的照射间距、高度、角度、照度和色温等需要精心的计算和调试,从而达到真实还原文物本来风采的目的。从远处眺望,圆形屋顶加拱门的上部弧线,整座建筑宛如一尊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四座拱门挺拔耸立,象征向四面八方开放,同时又有回聚。

2、苏州部分

网师园:位于苏州市友谊路,苏州中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当时的园主人为吏部侍郎史正志,园名“渔隐”。后几经兴废,到清乾隆年间归宋宗元所有,改名“网师园”。

网师园占地0.4公顷,平面略呈丁字形。主景区居中,以一个水池为中心,建筑物和游览路线沿水池四周布置。以下主要通过照片及写生来做报告。

网师园建筑密度高达30%,人工建筑过多势必影响园林的自然天成之趣,网师园却能把这一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以致置身其间并无囿于建筑空间之感,却能体会到一派大自然的盎然生机。不愧是江南名园,中国名园!

山塘街:苏州除了有古典园林闻名中外,她那美丽的水乡也令所有去过的人回味无穷。”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名胜山塘街,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其原因,我想大概有几条:一是山塘街是一条有1100多年历史的古街;二是它的格局具有最能代表苏州街巷的特点;三是它与许多名人、名事相关。

山塘街可以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这一段大多是商铺和住家,各种商店一家挨着一家,东段又以星桥一带最为热闹繁华。山塘街的西段指半塘桥至虎丘山。这一段渐近郊外,河面比东段要开阔,河边或绿树成阴、芳草依依,或蒹葭苍苍、村舍野艇。这里有普济桥、野芳浜等胜景,还有“五人墓”、“葛贤墓”等古迹。

拙政园:全园占地62亩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本次实习参观重点在中西部景区,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18.5亩。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

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另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

3、杭州部分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名城,享有‘东南第一州’之誉。

西湖位于杭州城西,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湖面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水面原面积5.66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水的平均深度在2.27米左右,最泞处有5米多,最浅处不到1米。如今伴随着“西湖西进”扩大为6.5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积。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西湖与钱塘江沟通后,每天引入钱塘江水约30万立方米,西湖水由原来的一年一换变成每月一换,透明度由原来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中国古代以西湖命名的湖有36个之多,其中以杭州西湖最著名,如单称西湖通常指的就是杭州西湖。西湖是一个历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古迹遍布,山水秀丽,景色宜人。概括起来西湖风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园、七洞、八墓、九溪、十景为胜。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而西湖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夏日里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西泠印社坐落于孤山南麓,西泠桥畔。这是一个台地园,走在园中,体会起承转合的景观序列,倘若称入口处及柏堂为起景,则转景部分为山川雨露阁和四照阁,蜿蜒而上至园中高潮部分:华严经塔这个院落,最后的下山路线则为合景也即结尾部分。这里的每栋建筑均有良好的景观,且置身园中至高处,又能远眺西湖美景,可谓借景

柳浪闻莺公园全园分友谊、闻莺、聚景、南园四个景区。园林布局开朗、清新、雅丽、朴实。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广玉兰及碧桃、海棠、月季等异木名花。

花港观鱼位于西湖西南角,东连苏堤,西接环湖西路,解放前曾是一潭死水,解放后对其进行规划布局: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恢复和发展历史可承的景色,组成六个景色,其中牡丹园是本次实习的重点,并对牡丹亭进行写生。总之这六个景区划分明确,各具鲜明的主题和特色。花港观鱼原本很小一块地方,发展至今天的大型城市公园,可谓不易。曲院风荷公园位于西湖西北隅,是西湖环湖绿地中一座最大的、并以夏观荷为主的名胜公园,全园的布局突出“碧、红、香、凉”四个字,即荷叶的碧,荷花的红,熏风的香,环境的凉。公园的水面设计突出风荷的景色,而在公园的布局和建筑小品的设置上突出“曲院”的意境。园内融建筑于自然,突出荷花及山水的自然情趣。

五、实习心得与总结: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认识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从实际观察,及老师的讲解中得到了更多的宝贵的经验。去一个城市,就要了解当地的文化和民俗风情,作为专业综合实习,更要通过实习来加深专业知识,增强我们的实际空间感受和对江南园林艺术、城市景观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实践能力,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积累素材,为更深一步的学习和以后工作打好基础。刚下火车,就被这里明媚的阳光和蔚蓝的天空所吸引,这也让我感受到杭州空气质量的良好,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杭州在园林绿化方面的工作确实到位。我们本次实习重点在西湖景区的新十景和旧十景。西湖旁边古迹遍布,山水秀丽,景色宜人。而且西湖水由原来的一年一换变成每月一换,透明度由原来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我第一天晚上随小组的其他组员一起游赏了西湖夜景,美丽动感的音乐喷泉,温和舒适的湖风,艺人优美的江南小调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作为一个大四的学生,也即将踏入社会,这次专业综合实习,对我来说也算是一个实地接触和了解中国古典园林和江南园林特色。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可谓“世界园林之母”,而江南私家园林作为三大流派之一,其造园手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我们现代景观人员在以后的设计中,一定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造园的精髓,在对历史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也是我本次实习的一个总结。

上一篇: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医院文化建设探究下一篇:子公司组织架构管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