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2024-05-13

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报告(通用6篇)

篇1: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报告.txt什么叫神话?请听男人向你表达爱意;什么叫传说?请听男人对你的承诺;什么叫梦境?请看你自己听到前两者时的反应。【前言】

2010年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使生活更美好”。的确,感性地说,城市承载了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与梦想。

学习城市规划这个专业已经两年,但是对于城市与建筑的概念还是局限于书本和身边事物。2008年6月30日至7月7日为期8天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给予了我们一个“走出去”的机会。在于涛老师、张益峰老师的带领下,采用室内讲课与实地观察、讨论的形式,在南京、苏州、上海三地通过对典型城市空间和标志性建筑的实地考察、写生和认知,增强了我们将书本知识和城市发展建设实践结合在一起的能力,让我们大致了解一个城市发展的脉络、城市用地布局与空间结构、城市优秀地段和建筑空间的尺度和形式,让我们认识到评价一个城市不仅要学习它的成功之处,也要发现它的失败之处,汲取经验教训,完善自身的只是体系。

时间虽短,感触不少,遂整理成报告,以作总结。

一、城市规划展览馆

可以说,要了解一个城市的规划,首先要参观当地的城市规划展览馆。

1.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

时间:7月1日 地点:南京

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位于玄武门22号。整个建筑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共分三层。

一层是序厅,主要是接待处、规划公示厅以及金陵四十八景。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前身是江苏展览馆。当时所谓的对外开放只是用于市政间交流,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市民参与。2008年新的《城乡规划法》明确提出了公众参与的概念。所以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公示厅也可以说是新政策的一种反映。

二层是城市规划厅、建设成就厅、历史厅以及南京全景沙盘模型。整个展区从历史和整体出发,使人对南京的历史风貌、整体规划建设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沙盘利用影片、灯光等效果介绍了南京的空间布局、交通组织与标志建筑等内容,令人印象深刻。

第三层是南京分区规划展示厅以及3D环幕影院,分别展示了鼓楼、玄武、白下等13个区县的规划。

整个建筑大方简洁,外表面的石门与玻璃幕墙对比。

其区位条件也比较优越,它位于中央路口,接近地铁通道,便于组织交通;毗邻玄武湖、玄武饭店、明城墙等,离市区比较近。

但是我们发现整个展馆尽管是免费参观,来者却寥寥无几。

2.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

时间:7月6日 地点:上海

上海城市规划馆位于上海黄浦区,位于人民广场附近,周围有一系列的商业与服务性高层建筑,交通组织便捷,靠近地铁站,并且离上海著名的外滩也不远。整个展示馆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20670平方米,建筑高度43.3米,展馆大楼主体造型从中国传统的城门形态中获得设计灵感,以中心对称的结构图式巧妙地呼应着中国传统的美学思维,与现代感及富智慧地在同一建筑上体现出和谐美感,顶部寓意着盛开的上海市花——白玉兰,网络状的结构让建筑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

展馆分为地下一层以及地上五层。地下一层为上海1930风情街一层大堂为序厅,展示了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案模型(用于方案意见征询)以及陆家嘴金融中心的巨大金色模型艺术模型。在一层与二层之间有一个夹层,为历史文化名城厅,凭借影视、大型仿真书本、展板、模型等整体重现了老上海的沧桑岁月。二层为临时展厅,此时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方案展,详细的展示了其场址规划设计方案、历史保护建筑与保留建筑方案、道路与公共配套设施规划控制图等等,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各场馆建成后的效果。三层为总体规划一厅,以上海核心区域城市主体模型为中心分布城市总体规划展区、世界之窗展区、浦东新区展区、县区展区、以及在国内最先进的360度环幕虚拟演示厅。四层为总体规划二厅,重点展示了主要有中近期建设规划,涉及交通、环保、绿化、房产、旅游等内容。五层是服务休闲空间。

尽管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实行收费制度,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来参观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和南京尝试规划展览馆的门可罗雀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不得不值得的我们深思。毋庸置疑,两者的区位优势比较接近,但是上海展览馆的科技应用、趣味形象化以及品牌效应、网络系统化宣传更加贴近了普通大众的认知水平。

二、博物馆与纪念性建筑

1.苏州博物馆

时间:7月5日 地点:苏州

苏州博物馆新馆(下面简称苏博)位于苏州市东北街,忠王府西侧,与拙政园只有一墙之隔。

面积有8000多平方米,与拙政园、忠王府的布局一致,分中、东、西三部分。中部为入口、大厅和花园;西部为展厅;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服务行政空间以及和忠王府的通道。内部共分地下一层、地上2层。

苏博是贝聿铭先生的“封刀之作”,设计理念是“中而新,苏而新”。但是笔者参观后却发现苏博的贝氏风格要远远大于苏州传统风味,整个建筑运用了贝氏常用的几何体,充满现代感。馆内基本上是现代的风格,功能分区明确,交通导向性好。屋顶体现了贝氏“让光线来做设计”的名言。钢结构和木作斜向撑起的屋顶透光使光线斜射进来,既利于补光,又不会损坏藏品;横条长天窗使自然光线打在地上和墙上,充满了光影的虚实感;西部展馆楼梯的黑色大理石幕墙采用凹槽使水按流线下落,水谭上映着屋顶漏下的阳光,波光粼粼。在细节处理方面,在楼梯的台阶横向两侧,可以看到微微翘起的部分,有几分模仿传统屋顶瓦楞的感觉。

虽然,苏博借鉴了园林的粉黛外墙和叠山理水,但是线条却略有生硬。中庭中虽有园林林曲水游廊小亭的身影,也因亭的体量略显遗憾。中庭的片假山没有采用传统的太湖石,而给人一种远处山体连绵质感,但是这种感觉却经不起距离的推敲似乎只能远观而已,走近却失去味道。

据了解,苏博选址时因建馆要拆除周边的一些古建,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而过高的造价又使其备受争议。在拙政园等一片古建中选址要想不对原物毁损实属不易,而要想和真正周围融为一体更是难上加难。如何更好的保护历史遗迹,如何使新生的建筑和周边互生互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雨花台

时间:7月2日 地点:南京

雨花台位于南京中华门城堡南,是一座烈士陵园,也是纪念性的风景名胜区。全区分为中心纪念区、名胜古迹区、雨花石文化区、生态密林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6个区,其中以中心纪念区为布局中心,其他5个区环绕四周。我们参观的主要为中心纪念区。纪念区交通流线人车分流,外围一圈是车行道,同时也是和其他几个区的分隔线。进入区内则为步行路线,保证区内肃穆静谧的环境需求。区内的布局存在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中轴线上坐落分量最重的三座建筑,由南至北分别是忠魂亭、纪念堂和纪念碑,这条中轴线还贯穿了南北大门,成为了整个景区的主轴线。三座主体建筑依山而建,顺应地形,高起的纪念碑和忠魂亭形成了对景,纪念堂前后的广场简单而大气,具有纪念性和集合性的作用。主体建筑虽然采用了一定中式元素,如纪念馆屋顶选用中国传统的庑殿顶,但是并不是完全中式,在建筑体型上是采用了简单的几何体块,如纪念馆在平面上呈U字形,忠魂亭为立方体块,而纪念碑为巨型的长方体块,而建筑也选择了简单的浅灰砖石。越是简单的东西,其实越能表现出丰富的纪念意味。

在纪念性建筑设计中,树木和水面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树木和水给人宁静之感,更能让人思考生命与和平的寓意。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征集方案中,获得第二名的英国David Chipperfielc设计的方案中个地面部分全是有树木和水面构成,只有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往地下的主体部分中。

在整个纪念区中,从大部分的游览者身上看,纪念区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纪念和震撼效果。个人认为,就现在而言,过于夸大建筑的体量和过于明显的彰显纪念意义反而会使人产生心理上的忽视感与回避感。

三、传统居住游憩空间

1.园林——拙政园

时间:7月5日 地点:苏州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隅,始建于明正德四年间,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占地5.2公顷。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以及南部由住宅改建后的园林博物馆。园林布局以水为主,环以林木,西部由一曲形水池以及依水而建的卅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花馆构成。东部布局则以平冈草地为主,并配以山池亭阁,视野相对开阔。

中部是全园精华所在,面积18亩半,水面约占三分之一,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临水建有形体不同,高低错落的厅堂楼榭。原来供园主享乐生活用的建筑物,如远香堂、玉兰堂、香洲、小沧浪、等,集中分布在园南靠近住宅一侧,是住宅的延伸。园北部则山池树木并重,以建筑辅之。远香堂是中部的活动中心,回抱于山池之间,周围环境开阔。

总结之,拙政园有以下几个特点:

A、因地制宜、叠山理水。园林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然,山大多采用太湖石堆叠而成,皱瘦漏透。水以曲见长,灵石点缀。尽可能多的采用曲线,与西方园林的规整严谨大大不同。进门用一黄石假山抑景,以求豁然开朗之感;回廊曲折,采用对景,以求步移景异;众多建筑在窗户上采用框景、漏景、增加径深与光影的变化。

B、绿树荷香、色调天成。植物众多,自成一景,采用植物四季的颜色变化增加了丰富性。

C、庭院错落、疏朗有致。采用多种建筑形式,厅、堂、桥、亭、台、楼、阁、榭,置于水体、植物掩映之中,自然分割,相映成趣。

D、文者仁心、妙手成章。园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园中主人附庸风雅之地,匾额、楹联、石刻、题字都是文化与智慧的表现。

2.甘熙故居

时间:7月2日 地点:南京

甘熙故居包括南京城南的南捕厅15、17、19号以及大板巷42、46号,是南京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民间俗称“九十九间半”。这篇古建筑群有四条明显的中轴线形成四组多进穿堂式建筑,各组建筑间有备弄与腰门相连,同时所有后门均与后花园相通,充分体现主人居家理念,并表现一定科学性和合理性。整个建筑严格遵守儒家的封建等级观念,典型的表现是窄小而高墙耸立的备弄,它既有防火功能,同时也是供下人通行的通道。坐南朝北的朝向也是取商家风水的吉祥寓意。

住宅中有很多细节表现了传统民居的科学与智慧,带有徽派建筑的风格。例如,大厅对面墙上的小孔可以在夏天架竹竿搭芦席乘凉;室内有隐蔽的水井在夏天纳凉,保存瓜果蔬菜;跑马楼的天井通透,又可收集雨水;屋外墙角留白处栽一株芭蕉,即填补了色彩,又有了“雨打芭蕉”的妙处。

笔者认为,甘熙故居经过好好的打造是有可能成为南京的“第二个夫子庙”的。但是,又有保护与开发缺乏合理性,公共配套设施不够,与周边环境形成一个断层,使其成为一个淹没在庸庸市井中的“城中村”。

3.忠王府

时间:7月5日 地点:苏州

忠王府是忠王李秀成的府邸,是保存至今具有代表性的一处太平天国旧址。它接近拙政园,紧邻苏州博物馆,由苏博的出口可以直接进入王府,衔接自然。基本格局保持中、东、西三路。可以看出,王府在开间布局、色彩运用上比普通民居要更上一个层次,充分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其次,王府的院墙要比民居高几许,回廊也构造的横平竖直,体现了王府的尊严与霸气。但是,夹在开发完善的拙政园和设计细致的苏博之间,忠王府无疑成了一个附庸,处境及其尴尬。没有力度的开发与完善的公共设施以及多扇关闭的大门成了它的软肋。

在这些传统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了它的利用潜力。比如,拙政园的主题花卉节、园林博物馆,甘熙故居的梦回童年、民俗博物馆等等,这也是历史文物的保护途径之一。另外,这些建筑内的配套公共设施也是值得推敲的,比如无障碍通道的布局。

四、老城新貌与创意产业

1.上海新天地

时间:7月6日 地点:上海

上海新天地位于上海市中心,毗邻高雅、繁华的淮海中路以及黄陂南路地铁站。它是国际知名的旧房改造项目,以“传统与现代结合”为设计理念,用现代技术保留了建于20世纪初期的石库门老建筑。现在,新天地目前已经成了一个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休闲聚会场所,并纳入了上海旅游景点的清单中,还成了中国房地产区域改造的经典案例。

石库门是老上海的特色。当年设计者为了迎合中国传统的家族居住形式,石库门除了部分设计摹仿西洋排联式住宅外,其布局大致仿江南普通居民。进门后为一天井,天井后面为客厅,之后又是后天井,后天井后为灶间和后门。天井和客厅的两侧分别为左右厢房,二楼的布局基本与底层相近唯灶间的上面为“亭子间”,再上面是晒台。现在新天地建筑的外观还保留着当年的砖墙、屋瓦、石库门,但是,每座建筑内部,则为现代都市人度身定做,成为国际画廊、时装店、主题餐馆,咖啡酒吧。原先的一户户隔墙被全部打通,呈现宽敞的空间。

新天地为何如此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A.定位----上海新天地是一个“Mall ”

新天地的定位分为三个阶段:综合性 历史旅游景点 国际交流聚会地点

B.选址----以高档住宅支撑

上海新天地位于上海卢湾区、紧邻淮海南路,处于“市中心的中心”。而淮海路是上海高档消费的成熟商业区。其目标群体是上海小资一族、居住在上海的外籍人士以及中外游客,这与上海淮海路的消费群体实况相吻合。而且新天地是太平桥地区改造项目的一部分,与新天地一湖之隔就是高档物业“翠湖天地”,具有足够购买力。

C.模式----管理者与经营者分离

新天地只租不卖,管理与经营分离,这样的模式与国际Mall 运营模式同步,也被国内大部分专家认可。

D.盈利----以房地产来带动

表面上看来,上海新天地的投资高达10多亿元,但实际并非如此计算。由于“新天地”的品牌效应,带动了周边房地产地价的提升。翠湖天地可以说一分钱广告都没有投,现在还有2000 多人在排队买第二期,且平均房价业是最高的。(同理,当初投资方是以公益性质的人工湖以及绿地为代价从政府拿到了太平桥地区的52公顷土地。看似这片公共绿地浪费在市中心地段浪费了不少资金,但是对由此而房价上涨的翠湖天地无疑是一个最好的买卖。因此,这对房地产的开发来说却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现在有不少地区都在垂涎上海新天地的火爆。但是克隆上海新天地是需要有条件的,并不是将其原样搬过去就会成功。上海新天地的原版只能在上海,别的城市的“新天地”只能借鉴,不能照搬,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消费水平和地域文化来进行理性规划。时尚也是具有厚度的。

2、南京1912

时间:7月1日

地点:南京

南京1912“位于南京市长江路与太平北路交汇处,由17幢民国风格建筑及”共和“"博爱”“新世纪”“太平”4个街心广场组成,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这片青灰色与砖红色相间的建筑群,风格古朴精巧,错落有致地呈L形环绕“总统府”,成为以民国文化为特征的南京长江路文化街的新亮点,是南京人精彩的“夜生活”。

1912平面图

在空间和功能组织方面,L形广场以4个广场作为功能组团。西南端主要用于相对比较高档的餐饮和休闲。东北端的太平广场则主用用于酒吧业,把在传统观念里比较嘈杂的酒吧置于环境较隐蔽的总统府北侧,避免和长江路的文化气息起冲突,这样的布局也起到分流的作用。

17幢建筑,其中5幢是原有的民国建筑,最高的只有三层楼,大多数建筑是两层楼甚至是平房。在建筑外观上,大多数新建筑中,毫无修饰与浮华的青砖既是墙体,又是外部装饰,尽量做到简约无粉饰,尊重当时的风格。街面宽度和建筑的高度比例为1:1.5,适合漫步其中没有压迫感,临街建筑界面有所进退,绿色小品以及台阶、灯杆等都在统一中求变化。

当初规划1912时是有争议的。按照最初的规划,这一片地区都纳入总统府内,做成展馆的形式。但最后还是把它作为“总统府”的一个配套设施,总统府通过院墙的通透式窗户与1912相互融合。在这个项目的规划和开发商那里,1912的目标被表达成了“昔日总统府邸,今朝城市客厅”,将“南京1912”打造成一个“中西合璧、时尚互融、文化精彩”的现代城市客厅。尽管都是用于商业用途,我们可以看出1912对商家的定位和要求还是很严格的,避免和总统府的民国气息相去甚远。

可以说,1912是对新天地借鉴的一个成功案例。但是,两者还是存在不同。1912的消费人群还是市民为主,在白天的人气远不如晚上。这与两个城市的性质是相关的,南京相对保守,而上海是国际化的大都市,新天地这块时尚地标更易达到它的预定目标。

3、建国中路八号桥

时间:7月6日

地点:上海

八号桥位于建国中路10号,临近淮海中路商圈,交通方便。占地11亩,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其前身为上海汽车制动器厂旧工业厂房。

八号桥是由1~9号9座楼组成,它保留了老厂房原有斑驳的砖墙、管道和地面等工业特征,并且注入了新的元素。每栋楼内部分割成一件件小的工作空间,供不同租户入驻,保证其私密性,同时又预留出会议室等共享空间,保证了人与人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的交流。每座建筑都有天桥相连,通透的玻璃幕墙体现了视觉效果的现代感,整体风格延续,合理通畅。现在,8号桥已经成为了上海创意产业的重要标志,吸引了国内外著名的建筑、服装设计单位,还举办众多的时尚派对、艺术展、商业交流等。

八号桥对我们的启示很深刻。对于一些废弃的工业建筑,除了拆掉新建外,还是有另外的利用方法的。旧物利用,节约了成本,又体现了工业与创意的所在。但是,需要主要的是,这样的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与其区位有关,而且对建筑内排水、消防、通风等也有要求。

4、田子坊

时间:7月6日 地点:上海

田子坊位于上海泰康路,仅420 米。它原先的建筑形态是典型江南乡村民居、西式洋房、中式石库门建筑和新式里弄建筑,还有20 世纪70 年代前后的工业厂房建筑。在上海工业转型时,引入来自国内外一批从事创意设计的艺术家、画家和设计师,成为旧厂房改造成的“国际艺术家工厂”,被称为上海的视觉创意的硅谷,上海创意产业的发源地,其都市工业楼宇被称为“上海的苏荷”。

在田子坊狭小的弄堂里,各式小铺林立,这些小铺不仅仅是商铺,更是创意视觉的展示空间。虽然说白一些,田子坊的布局紧促拥挤,但是却保存了上海早年市井生活的痕迹和历史的记忆。在这些基础上发展的文化产业,使过去和现在完成了一个交接,形成了上海的文化品牌。政府也将从房地产和税收的增长上得到巨额财富。

五、大学城规划

1.仙林大学城

时间:7月3日 地点:南京

仙林新市区位于紫金山东麓,南至沪宁高速公路,北至312国道,西至绕城公路、东至七乡河,规划面积80平方千米,是南京市总体规划三大新市区之一。新市区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对外交通条件一应俱全,特别是地铁2号线的建设。仙林自然环境优越、生态结构特殊,规划以东西向的仙林大道和南北的九乡河为主轴,以两个“十”字形生态廊道为骨架,构建了“4个综合片区+2个IT团”d的组团式空间结构。其中,仙鹤片区是仙林大学城的主体地区,规划高校用地856ha,可容纳在校生约12万人,亦吸引了南师、南财、南理工等众多高等学府。通过对现有学校用地调整和新学校的布局引导,形成大学城内部南北向的公共设施轴和东西向的生活轴,作为大学城学生和居民的主要休闲活动交往场所,努力实现真正的设施共享,体现浓郁的文化氛围。

我们着重参观的是南京示范大学新校区。其教学区呈轴对称布置,主轴线是南北方向,为大门 世纪广场 教育广场 图书馆广场 图书馆阳光塔,贯穿了教学区与行政区组团。副轴线为东西走向,贯穿生活与文体设施组团。

整体道路网方向指向性好,功能组团分区明确。图书馆是校园的主体建筑,在形态上有如翻开的书本,又像展翅的雄鹰,颇有寓意。从立面来看,纵向为主,支柱粗大,横向较细,形成对比。屋顶用简洁的空架与复杂的屋面形成对比。

南师校园规模宏大,但在里面行走却发现了问题。校园尺度并不是以人的尺度作为衡量标准,而是按照车的尺度,所以建筑单体之间分布松散,道路过于宽阔,产生距离与疏远感。这种宏大的尺度在大学规划里其实是完全不必要的,不仅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是一种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2.江宁大学城

时间:7月3日 地点:南京

南京江宁大学城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毗邻江宁区东山镇。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约18公里,临近沪宁告诉公路,水陆交通比较方便。规划用地约24平方公里,容纳学生13万人。规划凸显环保特色,并设置了鹭鸟自然保护区。

我们参观的是南京工程学院。各功能组团以图书馆为中心环状分布。道路注意人车分流,环形路以及从中心放射出去延伸到各大门的映天、映山、映晖、映心四条路为车行道,其他以人行道为主。校区南部为一天然湖,形成生态区,行政与教学区分布于西部,生活文体组团分布与东北部。校区内的建筑主要为现代风格,体现工业元素,大气而富有时代感,与学校教学的特色相吻合。

大学城建设,着眼并不在与大字,而要讲究“小而精”,讲究人性。我们的浦口校区在空间尺度的把握上还是值得肯定的。而某些大学过于追求形式的宏大,形成现代的“圈地”现象,费财劳力,各大学间距离相距太远,难以形成体系规模。大学城中要重视资源共享,充分交流,还要发展城内的交通、生活配套设施。有人把南大浦口校区比作是“孤岛”是可以理解的,周边环境人文气息、都市气息不足,使大学得了贫血病。纵然大学城能够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但是力量还是有限的,还要靠政府等机构的帮助,形成多元化的社会模式。

六、城市CBD、工业园区与新城建设

1.陆家嘴CBD

时间:7月7日 地点:上海

陆家嘴中心区位于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是由黄浦江、浦东南路和东昌路围成的一块面积约为1.7km2的扇形区域。它处于上海的心脏部位,和外滩一江之隔,属最佳城市区域,是最具吸引力和辐射力的黄金地段,是发展金融、贸易等第三产业的最佳区域。被喻为“黄金心脏”。目前,陆家嘴CBD 是在国家大力开发浦东的大背景下建立发展起来的,是目前上海六大CBD 中唯一以“金融贸易区”命名的中央商务区,服务范围辐射至全国甚至国际。

空间布局是以世纪大道为主轴,由小陆家嘴金融中心区、竹园商贸区、花木行政文化中心和新上海国际博览中心及周边地区组成。地块内高层建筑林立,特别是东方明珠塔、金茂大厦等已经成为上海的地标性建筑。新建的环球金融中心大厦与金贸大厦毗邻,两者距离很近,高度也相差不多,两者并立并没有减弱金茂的标志之感,反而使整个建筑群更有腾飞的气势。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在陆家嘴华丽的外表下还存在不足。配套基础设施不足,功能比较单一,居住和工作地点的分离给过江交通造成了不少压力,需要再加强立体交通和轨道交通的建设。

2.河西新城、奥体中心

时间:7月4日 地点:南京

河西新城位于南京西南,河西新城规划定位为商务、商贸、文体三大功能为主的城市副中心,居住与就业兼顾的中高档居住区和以滨江风貌为特色的城市西部休闲游览地。河西新城区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以及西部江心洲四个地区。新城的道路为格网状,比较总要的交通线路为已经建成的地铁1号线、滨江大道以及梦都路和奥体大街,即将建成的地铁2号线与过江隧道将加强河西新城与主城的联系。

滨江风光带是河西新城打造的特色项目。它位于滨江大道与夹江之间,北起三汊河桥,南至长江三桥,全长约15公里,最宽处约600米,通过对扬子江的体验,设置一系列亲水景点,使它成为富有长江特色的公共游览区。它分为为活动区、休闲区、自然生态区以及景观轴线四部分。

奥体中心是河西标志性文化建筑,位于南京河西新城区中心区域,其西南部为南京地铁一号线终点站,东面是正在建设中的地铁二号线。奥体中心占地面积89.6公顷,总建筑面积约40.1万平方米。以体育场为中心,环列网球中心、游泳馆、奥运广场、体育馆、科技中心、田径场六

大功能区。整个场馆气势磅礴,造型现代而独特,既符合河西新城的现代气息,同特有的金陵红又是出自于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

现在河西地区存在人气不足的缺点,主要是由于社会阶层不够多样化,人口单一,应该适当发展混合用地。

3.苏州工业园

时间:7月5日 地点:苏州

苏州市以老城为中心,东、西两翼分别建设了新加坡园区和苏州新区,推动了苏州外向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发展面积80平方公里。

苏州工业园区具有十分优越的区位优势,它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腹地,位于中国沿海经济开放区与长江经济发展带的交汇处,离苏州老城区1公里,距上海80公里,靠近沪宁高速公路,交通便捷,到上海1小时,到南京2小时。

园区以现代大道为分界线,左侧主要为工业区和基础设施,右侧为生活区。并且沿着金鸡湖的岸线,增加了绿化积和亲水空间,提高的园区的宜居性。

【结语】:

这次实习虽然只有短短的7天,但是却给我们一个初步认识城市、认识建筑、认识规划的实践机会。感谢于老师和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一路上,从巧夺天工的古建到气势恢宏的现代建筑,从息息相关的大学城到高楼耸立的CBD,从娓娓道来的展馆到肃穆严谨的纪念性建筑,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更加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城市使生活更美好,而我们将会使城市更加美好

篇2: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一、城市规划展览馆

可以说,要了解一个城市的规划,首先要参观当地的城市规划展览馆。

1.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

时间:7月1日地点:南京

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位于玄武门22号。整个建筑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共分三层。

一层是序厅,主要是接待处、规划公示厅以及金陵四十八景。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前身是江苏展览馆。当时所谓的对外开放只是用于市政间交流,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市民参与。2012年新的《城乡规划法》明确提出了公众参与的概念。所以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公示厅也可以说是新政策的一种反映。

二层是城市规划厅、建设成就厅、历史厅以及南京全景沙盘模型。整个展区从历史和整体出发,使人对南京的历史风貌、整体规划建设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沙盘利用影片、灯光等效果介绍了南京的空间布局、交通组织与标志建筑等内容,令人印象深刻。

第三层是南京分区规划展示厅以及3d环幕影院,分别展示了鼓楼、玄武、白下等13个区县的规划。

整个建筑大方简洁,外表面的石门与玻璃幕墙对比。

其区位条件也比较优越,它位于中央路口,接近地铁通道,便于组织交通;毗邻玄武湖、玄武饭店、明城墙等,离市区比较近。

但是我们发现整个展馆尽管是免费参观,来者却寥寥无几。

2.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

时间:7月6日地点:上海

上海城市规划馆位于上海黄浦区,位于人民广场附近,周围有一系列的商业与服务性高层建筑,交通组织便捷,靠近地铁站,并且离上海的外滩也不远。整个展示馆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670平方米,建筑高度43.3米,展馆大楼主体造型从中国传统的城门形态中获得设计灵感,以中心对称的结构图式巧妙地呼应着中国传统的美学思维,与现代感及富智慧地在同一建筑上体现出和谐美感,顶部寓意着盛开的上海市花——白玉兰,网络状的结构让建筑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

展馆分为地下一层以及地上五层。地下一层为上海1930风情街一层大堂为序厅,展示了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案模型(用于方案意见征询)以及陆家嘴金融中心的巨大金色模型艺术模型。在一层与二层之间有一个夹层,为历史文化名城厅,凭借影视、大型仿真书本、展板、模型等整体重现了老上海的沧桑岁月。二层为临时展厅,此时作为2012年上海世博会规划方案展,详细的展示了其场址规划设计方案、历史保护建筑与保留建筑方案、道路与公共配套设施规划控制图等等,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各场馆建成后的效果。三层为总体规划一厅,以上海核心区域城市主体模型为中心分布城市总体规划展区、世界之窗展区、浦东新区展区、县区展区、以及在国内最先进的360度环幕虚拟演示厅。四层为总体规划二厅,重点展示了主要有中近期建设规划,涉及交通、环保、绿化、房产、旅游等内容。五层是服务休闲空间。

尽管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实行收费制度,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来参观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和南京尝试规划展览馆的门可罗雀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不得不值得的我们深思。毋庸置疑,两者的区位优势比较接近,但是上海展览馆的科技应用、趣味形象化以及品牌效应、网络系统化宣传更加贴近了普通大众的认知水平。

二、博物馆与纪念性建筑

1.苏州博物馆

时间:7月5日地点:苏州

苏州博物馆新馆(下面简称苏博)位于苏州市东北街,忠王府西侧,与拙政园只有一墙之隔。

面积有8000多平方米,与拙政园、忠王府的布局一致,分中、东、西三部分。中部为入口、大厅和花园;西部为展厅;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服务行政空间以及和忠王府的通道。内部共分地下一层、地上2层。

苏博是贝聿铭先生的“封刀之作”,设计理念是“中而新,苏而新”。但是笔者参观后却发现苏博的贝氏风格要远远大于苏州传统风味,整个建筑运用了贝氏常用的几何体,充满现代感。馆内基本上是现代的风格,功能分区明确,交通导向性好。屋顶体现了贝氏“让光线来做设计”的名言。钢结构和木作斜向撑起的屋顶透光使光线斜射进来,既利于补光,又不会损坏藏品;横条长天窗使自然光线打在地上和墙上,充满了光影的虚实感;西部展馆楼梯的黑色大理石幕墙采用凹槽使水按流线下落,水谭上映着屋顶漏下的阳光,波光粼粼。在细节处理方面,在楼梯的台阶横向两侧,可以看到微微翘起的部分,有几分模仿传统屋顶瓦楞的感觉。

虽然,苏博借鉴了园林的粉黛外墙和叠山理水,但是线条却略有生硬。中庭中虽有园林林曲水游廊小亭的身影,也因亭的体量略显遗憾。中庭的片假山没有采用传统的太湖石,而给人一种远处山体连绵质感,但是这种感觉却经不起距离的推敲似乎只能远观而已,走近却失去味道。

据了解,苏博选址时因建馆要拆除周边的一些古建,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而过高的造价又使其备受争议。在拙政园等一片古建中选址要想不对原物毁损实属不易,而要想和真正周围融为一体更是难上加难。如何更好的保护历史遗迹,如何使新生的建筑和周边互生互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雨花台

时间:7月2日地点:南京

雨花台位于南京中华门城堡南,是一座烈士陵园,也是纪念性的风景名胜区。全区分为中心纪念区、名胜古迹区、雨花石文化区、生态密林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6个区,其中以中心纪念区为布局中心,其他5个区环绕四周。我们参观的主要为中心纪念区。纪念区交通流线人车分流,外围一圈是车行道,同时也是和其他几个区的分隔线。进入区内则为步行路线,保证区内肃穆静谧的环境需求。区内的布局存在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中轴线上坐落分量最重的三座建筑,由南至北分别是忠魂亭、纪念堂和纪念碑,这条中轴线还贯穿了南北大门,成为了整个景区的主轴线。三座主体建筑依山而建,顺应地形,高起的纪念碑和忠魂亭形成了对景,纪念堂前后的广场简单而大气,具有纪念性和集合性的作用。主体建筑虽然采用了一定中式元素,如纪念馆屋顶选用中国传统的庑殿顶,但是并不是完全中式,在建筑体型上是采用了简单的几何体块,如纪念馆在平面上呈u字形,忠魂亭为立方体块,而纪念碑为巨型的长方体块,而建筑也选择了简单的浅灰砖石。越是简单的东西,其实越能表现出丰富的纪念意味。

在纪念性建筑设计中,树木和水面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树木和水给人宁静之感,更能让人思考生命与和平的寓意。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征集方案中,获得第二名的英国david chipperfielc设计的方案中个地面部分全是有树木和水面构成,只有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往地下的主体部分中。

在整个纪念区中,从大部分的游览者身上看,纪念区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纪念和震撼效果。个人认为,就现在而言,过于夸大建筑的体量和过于明显的彰显纪念意义反而会使人产生心理上的忽视感与回避感。

三、传统居住游憩空间

1.园林——拙政园

时间:7月5日地点:苏州

篇3: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一、人才培养目标

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科特征和高师院校的特点共同决定了其人才培养模式。自1998年国家设置城乡规划专业始到2006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25所院校设置城乡规划专业,从设置该专业的学校类别来看,有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农业院校、理工院校、地矿类院校、财经院校以及一些刚刚升本的地方学院。总体来看,以综合性院校、师范院校和理工院校为主[3]。不同院校根据其专业办学优势及师资情况制定了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4]。地方高师院校依托地理学及其师资办城乡规划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应该考虑学科性、地方性和市场性。

(一)学科性

师范院校办城乡规划专业,其学科背景是地理学,其具体学科应该是人文———经济地理学,因为城乡规划专业的前身即为经济地理学与城乡区域规划(1999年前)。

(二)地方性

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是高校的三大功能之一,而不同学校应该具有不同的服务范围与层次,地方院校的服务重点应该在其地方性,因此,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是最佳选择。

(三)市场性

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应对社会需要,而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面临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城乡需要合理的规划与管理,所以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具有很好的市场性。

基于如上分析,我们认为衡阳师范学院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掌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资源管理、城乡生态建设和城镇、村镇规划和环境评价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4]

二、认知实习定位

认知实习通常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进行,时间为两周,旨在通过调研、考察,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城市与区域主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科学地认知实际中的案例城市与区域,了解城市与区域的发展特点,提高对专业性质的认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逐步培养战略思维、全局观念、总体意识与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使低年级的学生有接触城市、认识城市与区域问题的机会,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和高年级的综合实习奠定基础。当前如何提高认识实习的教学效果,是从事城乡规划基础教学的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对此,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教研室教师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改革,认为认知实习应该至少达到以下五个目标。

(一)夯实学生理论基础

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学等方式,学生经过课堂教学已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对城乡规划专业学生来说,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系统地消化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只有通过认知区域与城市案例才能深化书本理论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知实习前,学生对城市的观察与一个旅游者差不多,认知是零碎的、表象的、非系统的。通过认知实习的一系列主题调查,使学生认识到区域与城市是复杂的系统,可以一项项来解剖。

(三)增强学生的调查技能

认知实习前,学生对区域与城市的认知只有现场观察一种方式,通过认知实习学生掌握文献调查、实地访谈、问卷调查、摄影摄像、绘图标图等一系列调查技能。

(四)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运用多种调查方式在对主题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区域与城市发展中存在各种问题,通过指导教师的积极引导,将其上升为一系列的专业问题,并思考其存在的原因,这样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强化。

(五)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指导教师积极引导,将其中一系列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提炼出来,并指导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检索等来寻求科学解释及解决对策,从而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及规划思维。

三、实习操作模式

地方高师院校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认知实习定位,从2008年开始对衡阳师范学院及南岳学院的城市与区域认知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总结为“一调查、两汇报、三阶段、四总结”的全程互动专业实习操作模式(图1)。

所谓全程互动,是指实习准备、实习调查、实习总结三个阶段,包括教师指导与学生学习的互动、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互动、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的互动、小组学习与个人学习的互动等四个互动。具体操作模式如下:

“一调查”,即调查“城市与区域”及其构成要素,初步了解城市与区域的发展特点,理解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发现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问题,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全局观念、总体意识与综合分析能力。

“两汇报”,即在实习的每晚,都要向指导教师汇报当天的实习情况;实习结束后,还要向全系学生汇报实习成果。

“三阶段”,即为了保障实习的效果,进行前移和后拖,将本来两周的实习时间拓展为四周,前一周为实习准备阶段,通过下发指导书、计划,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后一周为实习总结汇报阶段,将所有实习成果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总结提炼;中间两周为实习调研阶段,完成原计划的主题内容调查。

“四总结”,即为了提高实习的效果,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每个学生进行个人总结,每个实习小组进行专题总结,每个指导教师对其指导主题进行总结,实习队对实习指导模式进行总结。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本科教学质量是关键。通观世界高等教育,包括所有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无不把本科教育放在最重要的地位[6]。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结合衡阳师范学院实际,在充分尊重地理学科内涵的基础上,对地方高师院校城市与区域认知实习定位与操作模式进行初步探索。尽管目前本研究还在进行当中,但从目前已实施的“一调查、二阶段、三汇报、四总结”的效果来看,这种实习模式不仅操作性强,还深受学生和实习教师的喜爱,值得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摘要:本文针对城乡规划专业学科内涵和地方高师院校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对该专业城市与区域认知实习的定位进行思辨性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调查、二汇报、三阶段、四总结”的全程互动专业实习操作模式。

关键词:城乡规划,认知实习,地方高师院校

参考文献

[1]葛耀峥.暑期短学期教学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 2001, (3) .

[2]王逢贤等.学与教的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2-23.

[3]王如渊, 翟有龙.对我国高等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2007, (1) .

[4][5]杨立国.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78.

篇4:呼唤城市建筑设计回归感性认知

关键词:设计;城市建筑;感性认知

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不断进步,经济迅猛发展,科技突飞猛进,可是这个世界显得实在有些浮躁,有些城市建筑设计师为了满足心理那一点点的虚荣心,自以为在追随所谓的时尚设计潮流,去效仿国际知名设计师的方案,在别人设计基础上稍作改动就署上了自己大名。世界各地的城市建筑几乎都是一个样子,放眼望去,失去了本民族的味道,丢掉了自己传统的东西。

世界各地到处都是高大的玻璃写字楼、冰冷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人们忽视了情感的表达,也是设计界的一大弊端。如今设计已成为了一种商业手段的代名词,走进商场、书店等到处标有“设计”二字,纯因市场竞争激烈为了谋得一些经济而略施计策。对城市建筑设计要有发现美的认知,这种认识就是知识,把所有具备的知识完全消化、随时运用,成为有助于设计的东西,这才是智慧。罗丹说: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1]。

设计需要追求真理、精研穷究,一种慈悲的情怀,一种忧患的意识,一种精研穷究的学术精神[2]。这样的设计才能澄怀观道,静观万物,不为时尚所惑,不为烦躁所蔽。设计师要怀着纯洁的心情、执着的精神,设身处地地思考设计。我们要呼唤城市建筑设计,回归感性认知。

一、城市建筑设计的美学意义和价值

城市建筑设计要有视觉美感,建筑的呈现要美,同时观看城市建筑的人对美也有要一定的欣赏能力。虽然每个观赏者都有一双的眼睛,但是城市建筑设计所要传达的最深刻的秘密仅仅靠眼睛捕捉显然是不够的,还需心灵的体会,建筑的艺术美感无论是对于欣赏者还是对于创造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城市建筑设计留下来的不仅拥有美学价值同时是文化、历史价值的精华设计,拥有感性特点,反映一个时代的成果。现在建筑遍布世界的高楼,钢筋混凝土建筑,回望古今能被留下来的有价值的著名建筑,都能反应一个时代的成果。如中国北京的传统合院式建筑“四合院”、意大利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圣彼得大教堂”、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等。

二、城市建筑设计和环境的联系

韦太默首先提出组合原则,主要是指那些使得某些“部分”之间的关系看上去比另外一些“部分”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的因素[3]。在城市建筑设计中一个城市中的写字楼是城市的一部分,城市中的四合院也是城市的一部分,和它的周边建筑、景观都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影响城市的整体设计。

三、城市建筑设计中人们的审美体验

人是城市建筑的使用者,城市建筑和人要有情感上的交融。世界各地的人们生活方式不同,因而也并不是都适合生活在一样的建筑里,设计师忽视了建筑与人民情感的表达。建筑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理需求,优秀的城市建筑能给人们带来舒适的享受和丰富的精神的体验。城市建筑设计最需要人心灵的体验,使人们生活在其中感觉愉悦、放松,而不是对城市建筑设计的恐惧感。

当代社会应该重视的,而恰恰被淡漠了的,是人的感性情感。城市建筑设计要有生命力,是形态的本质。设计要有情感,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情感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古人说“道始于情”,如果设计离开人的情感,不以人的情感为基础,一切文明礼貌、道德,行善都成了虚伪。

四、城市建筑设计中文化地域和历史关系

城市建筑设计受文化地域和历史关系的影响,城市文明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它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理需求。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城市给人民带来了一些困扰,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记忆消失了,传统文化精髓散失了,有些人们向往西方经济的兴盛,不清楚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

城市不是钢筋、混凝土的对堆砌物,而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城市建筑设计需要文化的积淀。文化是一定历史、地域、人类群体生存状态和愿望的反映,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4]。城市建筑设计不是一个简单的设计,城市不仅是安居的住所,也是人的精神家园,人文精神、环境和氛围同样重要。因为文化如水、滋养万物、悄然无声。文化留存于城市建筑空间的每一个角落,融汇于城市生活的全部过程和每一个细节,对城市的发展、演变以及人们的生活、行为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城市建筑设计应保留自己的本土文化,做到本土文化和现代发展和谐统一,拥有文化的建筑设计才能使城市的设计拥有魅力,成为有灵魂的城市。

对于建筑设计者而言,应常怀感恩的心,回望历史,欣赏、学习前辈们的业绩与精神。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也终将成为历史。文化是设计的灵魂,城市建筑设计的未来,让人感到忧虑和期待。

五、城市建筑设计中设计师的忧患意识

一般而言,设计师往往走在时尚的最前端,引领着潮流发展,他们的效仿追风,对当今设计世界各地的城市建筑设计的雷同是有责任的。实际上,每个设计师的性格、出身、经历、教育背景等的不同,是应该能创作出不同的作品的。只要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的心灵,都能创作出非常好的作品。

建筑大师西班牙的安东尼高蒂,从小由于身体虚弱,很少和人在一起玩耍,养成了孤僻性格。在创作中主张将纯艺术和手工艺融为一体,从大自然中选取艺术创造和设计素材,很有自己的想法,从心底发出的感性设计思维,创建了著名的“米拉公寓”和极具震撼力的“圣家族大教堂”等建筑。法国的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著名建筑大师,他曾在巴黎以运用钢筋混凝土著名的建筑师奥古斯特·贝瑞处学习过,也在德国贝伦斯事务所工作过,彼得·贝伦斯事务所以尝试用新的建筑处理手法设计新颖的工业建筑而闻名,在那里他遇到了同时一起工作的格罗皮乌斯和密斯·凡·德·罗,他们互相之间都有影响,他的设计经历,也使他的设计有独特的感性设计思维,创作了著名建筑作品“朗香教堂”。建筑设计大师西班牙的安东尼高蒂和法国的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他们的教育背景、经历不同,创作出来的建筑风格不同,但他们都创造出了极具感性思维的著名建筑。

城市建筑设计师需要追求感性,追求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可以追求现代、时尚,没必要一味模仿别人,效仿欧美,这样只能,在别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没有了创新、感性和自己的意识。

城市建筑设计师和画家、音乐家一样,也需要有感性的思维,如画家莫奈《日出印象》、梵高的《星空》,从色调上的冷暖和颜色上给人不同的感觉。他们用自己对色彩的感觉、对光的感知,用自己的心灵在绘画,用油画的形式把心理的感受表达出来。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贝多芬用自己的心理感知在谱写乐曲。用感性去发现生活中美,城市建筑设计同样需要感性的认知,用感性的思维去观察、思考。

城市建筑设计师要有一种忧患的意识。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世界的融合,我们在态度上可以乐观一点,不要盲目地陷入其中,不是人家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我们有自己的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上下五千年,在城市建筑设计上可以融入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人文精神。艺术不仅是情感的表达,也是对于情感的抚慰和滋养[5]。

六、结语

建筑不是一个简单的设计,它不仅是生活的场所,也是人的精神家园。文化留存于建筑的每一个角落,融汇于城市生活的全部过程和每一个细节,对人们的生活、行为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环境和氛围同样非常重要。城市建筑设计师需要追求感性,有用生命做设计的态度,设身处地地想设计,要对自己的设计作品负责,可以去参考优秀的设计作品,同时也要要有自己的创意。注重人文关怀的灵魂,拥有文化才会使这个地方的设计拥有魅力,成为有灵魂的设计。城市建筑设计可以把本土文化和现代的发展相结合,既有特色又能让人们感觉亲切。

参考文献:

[1]罗萍.广告视觉设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09):139.

[2][5]孙家正.艺术的真谛[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01):28.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03):98.

[4]孙家正.艺术的真谛[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01):39.

作者简介:

篇5: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时间虽短,感触不少,遂整理成报告,以作总结。

一、城市规划展览馆

可以说,要了解一个城市的规划,首先要参观当地的城市规划展览馆。

1.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

时间:7月1日 地点:南京

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位于玄武门22号。整个建筑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共分三层。

一层是序厅,主要是接待处、规划公示厅以及金陵四十八景。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前身是江苏展览馆。当时所谓的对外开放只是用于市政间交流,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市民参与。XX年新的《城乡规划法》明确提出了公众参与的概念。所以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公示厅也可以说是新政策的一种反映。

二层是城市规划厅、建设成就厅、历史厅以及南京全景沙盘模型。整个展区从历史和整体出发,使人对南京的历史风貌、整体规划建设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沙盘利用影片、灯光等效果介绍了南京的空间布局、交通组织与标志建筑等内容,令人印象深刻。

第三层是南京分区规划展示厅以及3d环幕影院,分别展示了鼓楼、玄武、白下等13个区县的规划。

整个建筑大方简洁,外表面的石门与玻璃幕墙对比。

其区位条件也比较优越,它位于中央路口,接近地铁通道,便于组织交通;毗邻玄武湖、玄武饭店、明城墙等,离市区比较近。

但是我们发现整个展馆尽管是免费参观,来者却寥寥无几。

2.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

时间:7月6日 地点:上海

上海城市规划馆位于上海黄浦区,位于人民广场附近,周围有一系列的商业与服务性高层建筑,交通组织便捷,靠近地铁站,并且离上海著名的外滩也不远。整个展示馆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20670平方米,建筑高度43.3米,展馆大楼主体造型从中国传统的城门形态中获得设计灵感,以中心对称的结构图式巧妙地呼应着中国传统的美学思维,与现代感及富智慧地在同一建筑上体现出和谐美感,顶部寓意着盛开的上海市花——白玉兰,网络状的结构让建筑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

展馆分为地下一层以及地上五层。地下一层为上海1930风情街一层大堂为序厅,展示了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案模型(用于方案意见征询)以及陆家嘴金融中心的巨大金色模型艺术模型。在一层与二层之间有一个夹层,为历史文化名城厅,凭借影视、大型仿真书本、展板、模型等整体重现了老上海的沧桑岁月。二层为临时展厅,此时作为XX年上海世博会规划方案展,详细的展示了其场址规划设计方案、历史保护建筑与保留建筑方案、道路与公共配套设施规划控制图等等,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各场馆建成后的效果。三层为总体规划一厅,以上海核心区域城市主体模型为中心分布城市总体规划展区、世界之窗展区、浦东新区展区、县区展区、以及在国内最先进的360度环幕虚拟演示厅。四层为总体规划二厅,重点展示了主要有中近期建设规划,涉及交通、环保、绿化、房产、旅游等内容。五层是服务休闲空间。

在纪念性建筑设计中,树木和水面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树木和水给人宁静之感,更能让人思考生命与和平的寓意。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征集方案中,获得第二名的英国david chipperfielc设计的方案中个地面部分全是有树木和水面构成,只有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往地下的主体部分中。

在整个纪念区中,从大部分的游览者身上看,纪念区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纪念和震撼效果。个人认为,就现在而言,过于夸大建筑的体量和过于明显的彰显纪念意义反而会使人产生心理上的忽视感与回避感。

三、传统居住游憩空间

1.园林——拙政园

时间:7月5日 地点:苏州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隅,始建于明正德四年间,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占地5.2公顷。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以及南部由住宅改建后的园林博物馆。园林布局以水为主,环以林木,西部由一曲形水池以及依水而建的卅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花馆构成。东部布局则以平冈草地为主,并配以山池亭阁,视野相对开阔。

中部是全园精华所在,面积18亩半,水面约占三分之一,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临水建有形体不同,高低错落的厅堂楼榭。原来供园主享乐生活用的建筑物,如远香堂、玉兰堂、香洲、小沧浪、等,集中分布在园南靠近住宅一侧,是住宅的延伸。园北部则山池树木并重,以建筑辅之。远香堂是中部的活动中心,回抱于山池之间,周围环境开阔。

总结之,拙政园有以下几个特点:

a、因地制宜、叠山理水。园林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然,山大多采用太湖石堆叠而成,皱瘦漏透。水以曲见长,灵石点缀。尽可能多的采用曲线,与西方园林的规整严谨大大不同。进门用一黄石假山抑景,以求豁然开朗之感;回廊曲折,采用对景,以求步移景异;众多建筑在窗户上采用框景、漏景、增加径深与光影的变化。

b、绿树荷香、色调天成。植物众多,自成一景,采用植物四季的颜色变化增加了丰富性。

c、庭院错落、疏朗有致。采用多种建筑形式,厅、堂、桥、亭、台、楼、阁、榭,置于水体、植物掩映之中,自然分割,相映成趣。

d、文者仁心、妙手成章。园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园中主人附庸风雅之地,匾额、楹联、石刻、题字都是文化与智慧的表现。

2.甘熙故居

时间:7月2日 地点:南京

甘熙故居包括南京城南的南捕厅15、17、19号以及大板巷42、46号,是南京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民间俗称“九十九间半”。这篇古建筑群有四条明显的中轴线形成四组多进穿堂式建筑,各组建筑间有备弄与腰门相连,同时所有后门均与后花园相通,充分体现主人居家理念,并表现一定科学性和合理性。整个建筑严格遵守儒家的封建等级观念,典型的表现是窄小而高墙耸立的备弄,它既有防火功能,同时也是供下人通行的通道。坐南朝北的朝向也是取商家风水的吉祥寓意。

住宅中有很多细节表现了传统民居的科学与智慧,带有徽派建筑的风格。例如,大厅对面墙上的小孔可以在夏天架竹竿搭芦席乘凉;室内有隐蔽的水井在夏天纳凉,保存瓜果蔬菜;跑马楼的天井通透,又可收集雨水;屋外墙角留白处栽一株芭蕉,即填补了色彩,又有了“雨打芭蕉”的妙处。

笔者认为,甘熙故居经过好好的打造是有可能成为南京的“第二个夫子庙”的。但是,又有保护与开发缺乏合理性,公共配套设施不够,与周边环境形成一个断层,使其成为一个淹没在庸庸市井中的“城中村”。

3.忠王府

时间:7月5日 地点:苏州

忠王府是忠王李秀成的府邸,是保存至今具有代表性的一处太平天国旧址。它接近拙政园,紧邻苏州博物馆,由苏博的出口可以直接进入王府,衔接自然。基本格局保持中、东、西三路。可以看出,王府在开间布局、色彩运用上比普通民居要更上一个层次,充分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其次,王府的院墙要比民居高几许,回廊也构造的横平竖直,体现了王府的尊严与霸气。但是,夹在开发完善的拙政园和设计细致的苏博之间,忠王府无疑成了一个附庸,处境及其尴尬。没有力度的开发与完善的公共设施以及多扇关闭的大门成了它的软肋。

在这些传统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了它的利用潜力。比如,拙政园的主题花卉节、园林博物馆,甘熙故居的梦回童年、民俗博物馆等等,这也是历史文物的保护途径之一。另外,这些建筑内的配套公共设施也是值得推敲的,比如无障碍通道的布局。

四、老城新貌与创意产业

1.上海新天地

时间:7月6日 地点:上海

上海新天地位于上海市中心,毗邻高雅、繁华的淮海中路以及黄陂南路地铁站。它是国际知名的旧房改造项目,以“传统与现代结合”为设计理念,用现代技术保留了建于20世纪初期的石库门老建筑。现在,新天地目前已经成了一个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休闲聚会场所,并纳入了上海旅游景点的清单中,还成了中国房地产区域改造的经典案例。

石库门是老上海的特色。当年设计者为了迎合中国传统的家族居住形式,石库门除了部分设计摹仿西洋排联式住宅外,其布局大致仿江南普通居民。进门后为一天井,天井后面为客厅,之后又是后天井,后天井后为灶间和后门。天井和客厅的两侧分别为左右厢房,二楼的布局基本与底层相近唯灶间的上面为“亭子间”,再上面是晒台。现在新天地建筑的外观还保留着当年的砖墙、屋瓦、石库门,但是,每座建筑内部,则为现代都市人度身定做,成为国际画廊、时装店、主题餐馆,咖啡酒吧。原先的一户户隔墙被全部打通,呈现宽敞的空间。

新天地为何如此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a.定位----上海新天地是一个“mall ”

新天地的定位分为三个阶段:综合性 历史旅游景点 国际交流聚会地点

b.选址----以高档住宅支撑

上海新天地位于上海卢湾区、紧邻淮海南路,处于“市中心的中心”。而淮海路是上海高档消费的成熟商业区。其目标群体是上海小资一族、居住在上海的外籍人士以及中外游客,这与上海淮海路的消费群体实况相吻合。而且新天地是太平桥地区改造项目的一部分,与新天地一湖之隔就是高档物业“翠湖天地”,具有足够购买力。

c.模式----管理者与经营者分离

新天地只租不卖,管理与经营分离,这样的模式与国际mall 运营模式同步,也被国内大部分专家认可。

d.盈利----以房地产来带动

表面上看来,上海新天地的投资高达10多亿元,但实际并非如此计算。由于“新天地”的品牌效应,带动了周边房地产地价的提升。翠湖天地可以说一分钱广告都没有投,现在还有xx 多人在排队买第二期,且平均房价业是最高的。(同理,当初投资方是以公益性质的人工湖以及绿地为代价从政府拿到了太平桥地区的52公顷土地。看似这片公共绿地浪费在市中心地段浪费了不少资金,但是对由此而房价上涨的翠湖天地无疑是一个最好的买卖。因此,这对房地产的开发来说却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现在有不少地区都在垂涎上海新天地的火爆。但是克隆上海新天地是需要有条件的,并不是将其原样搬过去就会成功。上海新天地的原版只能在上海,别的城市的“新天地”只能借鉴,不能照搬,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消费水平和地域文化来进行理性规划。时尚也是具有厚度的。

2、南京191

2时间:7月1日地点:南京

南京1912“位于南京市长江路与太平北路交汇处,由17幢民国风格建筑及”共和“"博爱”“新世纪”“太平”4个街心广场组成,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这片青灰色与砖红色相间的建筑群,风格古朴精巧,错落有致地呈l形环绕“总统府”,成为以民国文化为特征的南京长江路文化街的新亮点,是南京人精彩的“******”。

1912平面图

在空间和功能组织方面,l形广场以4个广场作为功能组团。西南端主要用于相对比较高档的餐饮和休闲。东北端的太平广场则主用用于酒吧业,把在传统观念里比较嘈杂的酒吧置于环境较隐蔽的总统府北侧,避免和长江路的文化气息起冲突,这样的布局也起到分流的作用。

17幢建筑,其中5幢是原有的民国建筑,最高的只有三层楼,大多数建筑是两层楼甚至是平房。在建筑外观上,大多数新建筑中,毫无修饰与浮华的青砖既是墙体,又是外部装饰,尽量做到简约无粉饰,尊重当时的风格。街面宽度和建筑的高度比例为1:1.5,适合漫步其中没有压迫感,临街建筑界面有所进退,绿色小品以及台阶、灯杆等都在统一中求变化。

当初规划1912时是有争议的。按照最初的规划,这一片地区都纳入总统府内,做成展馆的形式。但最后还是把它作为“总统府”的一个配套设施,总统府通过院墙的通透式窗户与1912相互融合。在这个项目的规划和开发商那里,1912的目标被表达成了“昔日总统府邸,今朝城市客厅”,将“南京1912”打造成一个“中西合璧、时尚互融、文化精彩”的现代城市客厅。尽管都是用于商业用途,我们可以看出1912对商家的定位和要求还是很严格的,避免和总统府的民国气息相去甚远。

可以说,1912是对新天地借鉴的一个成功案例。但是,两者还是存在不同。1912的消费人群还是市民为主,在白天的人气远不如晚上。这与两个城市的性质是相关的,南京相对保守,而上海是国际化的大都市,新天地这块时尚地标更易达到它的预定目标。

3、建国中路八号桥

时间:7月6日地点:上海

八号桥位于建国中路10号,临近淮海中路商圈,交通方便。占地11亩,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其前身为上海汽车制动器厂旧工业厂房。

八号桥是由1~9号9座楼组成,它保留了老厂房原有斑驳的砖墙、管道和地面等工业特征,并且注入了新的元素。每栋楼内部分割成一件件小的工作空间,供不同租户入驻,保证其私密性,同时又预留出会议室等共享空间,保证了人与人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的交流。每座建筑都有天桥相连,通透的玻璃幕墙体现了视觉效果的现代感,整体风格延续,合理通畅。现在,8号桥已经成为了上海创意产业的重要标志,吸引了国内外著名的建筑、服装设计单位,还举办众多的时尚派对、艺术展、商业交流等。

八号桥对我们的启示很深刻。对于一些废弃的工业建筑,除了拆掉新建外,还是有另外的利用方法的。旧物利用,节约了成本,又体现了工业与创意的所在。但是,需要主要的是,这样的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与其区位有关,而且对建筑内排水、消防、通风等也有要求。

4、田子坊

时间:7月6日 地点:上海

篇6: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心得体会:三周时间了解一个专业的世界

·-·-·-·-·-·-·-·-·-·-·-·-·-·-·-·-·-·-·-·-·-·-·-·-·-·-·-·-·-·-·-·-·-·-·-·-·-·-

炎热的夏热里,享受着春季的风;寒冷的冬天中,感受着夏天的温暖,人潮的缝隙里是

清爽的风,睡梦里没有冷热的不适,夏季不潮,冬天不燥,电表跑的慢,钱包鼓不薄,干活

效率高,健康又环保,这是我原来对我们专业的认识。

读我们建环专业一年了,这次算是对我们专业有了新的较深程度的了解。三周的时间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教室的学习让我更明白原理,现场参观让我有了感性认识,周五的报告让

我们自学加深了专业的认识.三周很快就过去了,回忆我所学到的东西,我有了些新的想法,新的认识.首先是对我们专业在中国的前途,国家越来越重视我们专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地球面

临的各种重大问题证明人类应该重新反思自己,在能源资源方面做出新突破,同时改变自己的能源资源消费方式,开源节流才能让家园细水长流,让人类之河川流不息,我们专业正处

于人类这项事业的风头浪尖,可以说建环专业可以做很多事情,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们的事

业是崇高的,他不是单为经济效益而生的,它可以叫人类减缓能源危机,同时与其他系合作,寻找新能源在运用到实际中,从而减轻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同资源能源日益减少之间的矛盾,能在我们专业做出贡献,就相当于为人类做出贡献,作为此专业的一份子,我已经准

备好担当责任,为人类做出关乎生死存亡的重大课题重要答案的一份子。我们为人类舒适环

境方面做出主要贡献,以中国为例,东北冬季寒冷,我们专业所做的事情让冬天不再寒冷,同时降低成本让更多的穷人免受寒冻之苦;比如说北京,冬天也冷,夏天也热,缺了我们专

业人类的生存装款几乎回到了原始,南方夏季高于体温的热浪,而冬天又潮又凉的天气,很

容易让人的风湿之类的疾病,这都是我们专业的范畴,现在不管是生活还是其他,人类对环

境的需求越来越大,城市的热岛效应,工厂设备温湿度要求和生产空气除尘要求,让我们的专业与人类方方面面息息相关,甚至是航天器里的人工环境,对航天员的身体健康起到了决

定性作用,可以说我们专业设计范围之广与人居联系之密是其他专业没法比较的。从经济的角度讲,我们专业也可以创造无限的价值,我们节约的能源可以为客户节省大量的成本,从

而提高利润,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我们专业可以说是有巨大的贡献,在低碳经济的洪流中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实习期间我们还了解了主页学习的内容,大致了解了空调的构造,学习了溶液除湿,吸

收式换热机组,流体流动CFD模拟,蒸汽压缩式制冷,和建筑施工图这些讲座,其中的知识

正是我们专业的基础知识,所以我认真听讲,记好笔记,在图书馆查资料,努力完成学习任

务,周五认真准备报告,互相学习,增长见识。学习过程中,我看到了,想到了以前不可能

想到的创意,污水也能用来冷却,既节水又变废为宝,实现了神奇的环保过程;有地下水替

代空气做热源,温度恒定,提高效率,创造了节能环保的新纪元;用夜间低峰低价电制造冰,白天用冰制冷,实乃精打细算之创举;业内人士也许看淡了这些发明,可对于我们大一的新

鲜人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这些都极大的激发了我们的创造欲望,热爱我们建环专业,为人

类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关键的建设。有人说我们专业总把别人的发明拿过来,为我所用,而自己的发明有限,我想,我们的专业既然很容易应用相关专业的成果,说明建

环专业的各个方向都有它的光明未来,我们的专业在节能环保这方面还很年轻,正需要其他

专业的帮助和支持,当建环人多了时,可能各个方向会分成若干专业,做深入研究,我们没

必要说我们专业没其他专业好,就像我们不能怪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挣不到钱,他还年轻需

要我们这一代伴他成长,当今世界及国内形式决定了我们专业的巨大发展。我就看好了这个

专业与生活关系之密,市场需求之大。我不认为空调像家具一样空有一副外壳,空调是有心

脏的,就是它的技术核心,随着技术的革新,家家户户的空调会像电脑和汽车一样,不可或缺,未来的空调会需要更少的花钱能源,采用直接或间接的太阳能,实现耗能最小化,节能最大化,高度自动化,舒适人性化,或者把各种人工产生的废热回收,实现N级利用,未来无论是否能否运用氢能,还是研究出更先进的供能方式,节能都已经深入人心,无论电价未来会多低,人们都会记住当初使用石油时的情景,任何能都很有限,除了太阳能,至少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的专业很有发展,但愿我们能抓住这个时机,发光发热,为人类延长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的时间,期间寻找出路,减小资源能源的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习对我来说是件快乐的事情,如果说这段实习有什么特别的,那应该是我们真的学了看了摸了,不再是以一个第三者的视角而是一个身临其境的,接近实际的,现实的不能再现实的建环专业。说来我们的专业有些特殊,在清华它是热能系分数来的合在了建筑系,系馆建在了旧土木系,在游戏学校分在环境系或者机械系也有,可见它的涉及范围之广,涵盖知识之多,不可不谓之博大。加之计算机在我系的自动化建筑应用,是我们系需要各种知识,同时各行各业离不开我们,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离不开我们。

听中国建筑研究院的学长讲,工程热力学、传热学、传质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乃我专业的地基,恰好这学期大部分我们都学,所以从心里面我做好了准备,力求学得精,学得好。有人觉得我们专业在房地产公司或者设计院当不了老大,觉得很悲哀。我是这么想的,人们想到建筑总会想到形状,外观,往往忽视空调等设备,人们往往忽视角落里的设备,只有当人们感到不舒适了才想到设备的重要,当高额的电费压的人喘不过气来,才想起来节能,单二氧化碳浓度提高时才想到低碳,单臭氧层空洞时才减缓使用氟利昂。而我们专业的使命之一,就是解决困扰人类的诸类问。建筑就好比一个人,人往往是以貌取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吗,可是西子蒙不洁,则人亦掩而过之,设备的好坏,空气质量的好坏,就好比人的健康,健康是美貌的前提,得癌症的人都知道自己的美貌已经不重要了。我们的地球现在也在一个病态的时期,如果不及时治疗,和可能变成不可挽回的绝症,而我们的任务,正是让建筑健康,让建筑与地球环境和谐共存,让建筑健康的前提下人们再追求建筑的美。

在实习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一家地下水源热泵公司参观,听讲解时看到国家领导人如此关心建筑节能示范性建筑,给我们专业大展雄图的机会,公司接待人员的热情接待,精心的讲解,让我对本专业充满信心,一想到自己在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专业,就很有成就感,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经过我们刻苦的学习和不懈的钻研,能让我们的专业再上一个台阶。

好了,说点轻松的事。在的在实习期间,我们还认识了我们和蔼可亲幽默有加的孙建学长和我们侃侃而谈打破砂锅问到底刘兰斌老师,第一天他们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孙学长的那瓶水来的真是雪中送炭,参观过程中它总是有问必答直到我明白为止,话说孙学长很是幽默,让疲倦的下午变得有趣起来,再说说我们敬爱的刘老师,他的课我听起来真是享受,很少有多余的话,语速适中,切中我们的心理侃侃而谈,最后一天有带病听报告,让我们很是钦佩,课程不是很紧张,毕竟是假期,课程的内容也很容易消化,总之我随老师和助教都十分满意,十分感谢。感谢刘老师和孙学长的热心教导与宝贵时间,祝你们在建华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做好我们的表率。

另外我对我们专业学习还有些新的想法,既然我们专业本身分支如此之多,不如在大三的时候分出不同的方向,比如说研究自动化建筑,就得学学计算机,研究空气杂质和微生物,就得学学生物学中的微生物学,凡此种种,我觉得学吗就得学精学透,不能凡事都靠它系,这也是为了建环专业能有更好的发展,毕竟清华大学是一个研究高新技术的象牙塔,大学应该以学为主,我们专业要节能就不能做表面功夫,要深挖到不能挖为止,毕竟科技的创新才是这个时代最核心的生产力,在宏观的方面要研究,在微观的层面更有改进之处,我们学习了宏观的原理,但在工厂里,我认为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可以改进,各种传热工质的研发,我们都应该参与,我觉得,这方面应该拓宽一下我们专业的范围,还有身为建筑设备工程师,电灯是不是也应该属于我们专业呢,是的话大学专业可我想应该加进来,毕竟我们已经不是热能系的人了,我们和建筑相关,就该多为舒适,健康,节能,环保,美观十个字工作,在健康方面我们可能做的还不够,为此我们应该学学化学,在美观方面,我觉得我们有义务学学基本的美术,因为我们设计的东西美观与否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推广,我真心的希望我们系不仅能系间合作,还能研发,还能系内合作,分支与分支合作,懂空调又懂分支,效率会高一些,着我觉得能大大提高我们的竞争力,使我系拥有更高的技术自主产权,让建环人真真切切地感受自己系的强大,感自豪地说,我们自己的设备工程,我们骄傲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写的是真实的想法,可能很偏激,欢迎多提意见。

再次感谢刘老师和孙学长的热心教导与宝贵时间,祝你们在建华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做好我们的表率。

-·-·-·-·-·-·-·-·-·-·-·-·-·-·-·-·-·-·-·-·-·-·-·-·-·-·-·-·-·-·-·-·-·-·-·-·-·-

敬礼

上一篇:房产公司2017年会主持稿下一篇:班长开展工作不力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