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梅作文

2024-04-16

品梅作文(共8篇)

篇1:品梅作文

品梅写景作文

或许是因为生在有梅花的季节,或许是因为在看见梅花时,我莫名地崇敬梅花。所以,我特别喜欢探梅,特别喜欢写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不知不久,秋带走了他的寂寥悲伤,在呼啸的北风中走了;一场大雪在秋后将冬带来,也带来了那缕幽芳——梅花。

拆开“梅”字一看,左边的“木”仿佛是告诉我,她开于树上,她像树般坚贞;右边的“每”又似乎向我诉说,她每每绽于寒冬,失掉了她,冬日,就失色了。

风欺雪压仍不屈,唯有冬日梅花绽。

有一场雪过后,梅花已在冬的世界里开遍,在一个雪后之晴的下午,我坐在梅树边的小椅上细细地赏梅。我看见,虽然枝头仍有残雪,周围也尽布着雪,但梅花仍旧傲然立着。一阵寒风吹来,一片秋日还没落下的枯叶,飞舞,旋转,飘落在我的脚边,我也被这一阵风吹得打了寒颤。可我身边的梅花呢,却依然在寒风中微笑,那一笑,却依稀映射出人还不如梅花坚强,不惧寒冬呢!

梅花只有不开,一开便会给你热烈的色彩,梅花只有不开,一开便会让你在香中沉醉。

在梅花边欣赏着冬日唯一的芳姿,看看她火红、金黄的色彩,就会使我宛如徜徉在暖色调的.世界里,为这热烈的颜色而不断迷醉。在梅花便细细一嗅,闻闻她那犹似桂花般沁人却又更高洁的幽芳雅香,就会使我在诗海中遨游,不由自主的吟诵起那些赞美梅的诗句:“梅花香自苦寒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这更使我品出其中的意味深长,品味出梅花那超脱世俗的品质: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梅花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不也是我们泱泱中华的品格么?想我中华在遭受耻辱后的那一次次奋起,正印证了中华民族如梅般的品格。

梅——冷艳而坚贞;梅——孤独而高洁。

我爱梅花,她教会无数人坚贞高洁。当你在赏梅品梅时,你会发现她无数美丽的······

篇2:品梅作文

趣味语文 - 品梅

一、 引言:

今天,冯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玩一个猜谜游戏,冯老师来说,大家来猜一猜这个谜底是什么?好吗?它是一种花,寒冬腊月,百花凋谢之际,唯它独自迎雪绽放。虽然,它不如茉莉清香、不如菊花淡雅、不如桃花艳丽。但是,中国人都特别地喜爱它。它是”凌寒独自开;”它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它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同学们,猜到这是什么花了吗?

是的,这就是象征咱们中国人秉性的梅花。同学们,真聪明,反应真敏捷!

二、 不仅我们喜爱梅花,连古人也非常热爱梅花,接下来,冯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品一品这首写梅花的古诗。《梅花》王安石(可能有的同学已经会背诵这首古诗咯,大家一起来背一背。)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下面,老师将带着大家一起来解读、欣赏这首梅花诗。

这是一首咏梅诗。

前两句写梅花生长的环境和品性:生长在偏僻的墙角,独自冒着严寒盛开,不张扬,也不退缩,可见梅花不同流俗、不畏严寒的精神。

后两句写出梅花的独特,一从视觉写,“不是雪”暗含了远看梅花似雪的意思,可以想象出梅花的颜色多么洁白,开的多么繁盛;一从嗅觉写,为什么说“不是雪”呢,因为有隐隐的香气暗暗地随风飘来。这是梅花特有的暗香,不是浓烈扑鼻,而是沁人心脾。诗中的梅花不求热闹、在寒风中默默开放散播香气的高洁品质,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同学们,现在我们再来品以品这首诗,一部分同学带着感情地朗诵这首诗,一部分同学闭上眼睛,想象梅花傲然迎雪绽放的的情景。)

三、 我们刚刚学习了王安石的梅花,下面冯老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梅花的古诗句或者名言警句?并简单说一说表现出了梅花怎样的品性。

《墨梅》王冕

吾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无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坚贞纯洁、淡泊名利、坚守节操)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凌寒独放、不畏艰险、乐观谦虚、不居功自傲、)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坚守高洁的品格、不同流合污、与世无争、胸怀开阔、坦荡无私)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四、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梅花在我们语文中是怎样运用的?

阅读、古诗理解、写作

五、 创新思维-国花之争。(最终,引导告诉孩子我们可以一国两花)

一国两花:日本:樱花、菊花。墨西哥:仙人掌、大丽花。

牡丹派:雍容华贵,国色天香,代表着繁荣富强的物质文明。

梅花派:坚忍不拔,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子孙们对梅花深爱有加。

篇3:“作文”之外学“作文”

利兴趣和爱好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学生在“作文”之外学作文, 在不经作意间爱上古人说:了作“欲想文, 写提高了好诗, 写作水平工夫在诗。文外。”当有人问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答提高学:“生我的秘诀是让学生每成绩的秘诀是什么?”天坚魏

持5000米长跑。”这话令人深思。

1. 教师常发表稿件, 影响学生。

《大语文教学法》编著者姚竹青老师说过:“语文教师要当教练, 不当讲师。”《礼记·学记》中说:“善歌者, 使人继其声;善教者, 使人继其志。”教师首先要有其志, 对于作文教学更是这样。教师经常把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写一些习作, 把教学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写成论文、实验报告等, 发表在各类杂志、报纸上, 这样, 学生在报刊上看到自己老师的文章, 对学生自己将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将会认为自己的老师了不起, 对老师产生崇拜和敬佩之感, 从而产生行为模仿, 积极写作文。如教师的论文《教师非语言沟通效应》、《要选准课文的最佳切入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研究实验报告《农村小学生广阔性敏捷性思维品质培养实验报告》等在刊物上登载。教师的小小说《救济》、《军军的生日》、《提水》, 散文《家乡柿子红》, 寓言故事《小猴子捞皮球》, 杂谈《“混沌之死”的启示》, 游记《观海印象记》等习作以及多篇新闻稿件常在本地报纸上刊发, 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很大, 学生看后, 习作欲望高涨, 大大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2. 推荐发表学生习作, 激励学生。一般来说, 遥远

的榜样没有身边的榜样影响作用大。平时, 教师在向学生推荐报刊上的优秀作文的同时, 着重在学生作文里, 发现好的有深意的就推荐给当地报纸发表出来。学生一看见自己同学的作文登在报纸上, 喜不自禁, 争相传阅, 并积极仿效, 欲也试之。于是学生写作之火被点燃。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大自然千变万化。处处留心皆文章。学生什么都可以写, 只要有真情实感。这样一批好的作文写出来了。如《党的恩情比海深》、《家乡的小庙》、《永亮哥》、《星》、《为春天喝彩》、《爷爷的老屋》、《书与生活》、《我愿———献给我的老师》、《校园美》、《一只风筝》、《带灰尘的风筝》、《表哥家的大门》、《自行车摔坏之后》、《老槐树下》、《春游黑鹿河》等学生作文, 陆续登载于当地报纸上。《家乡的小庙》一文编者还加了《编后话》:“一个中学生, 能从农村的变化中, 感受时代的脉搏, 宣传科学, 反对迷信, 确实难能可贵。希望以后多出现这类作品。”学生看到自己的习作居然也能变成铅字, 欣喜若狂, 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也觉得可写的东西到处都有。这样, 大大地鼓舞了学生。

3. 择优广播学生习作, 鼓励学生。教学中, 我们发

现, 学生对熟悉的人、身边的事, 以及自己的进步与成功特别感兴趣, 且能从中产生内驱力, 使自己再奋进前行 (其实成人也是如此) 。如有一学生的作文《割麦大有学问》, 写得生动形象, 且有一定深意。老师在课堂上给以称赞, 并读给大家听。这位学生很受鼓舞, 此后对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 作文水平提高很快。还有一位学生写了一篇读后感, 很有内涵, 条理也很清晰。在校园广播播出后, 他也同样产生了强烈的写作热情, 以前平常不能按时交的作文, 后来不但能按时交, 有时还能一次交两篇。校园广播组成员具有开放性, 除固定几个学生外, 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谁的文章写得较好, 就可以自己到广播组播出自己的文章。这样学生有了体验的机会, 对作文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写出的文章也有了较高的水平。

4. 自编校园习作集, 鼓动学生。

我校语文组常年指导学生办校刊《山里红》, 刊登学生优秀习作, 对学生影响很大, 使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写作水平也显著提高了。《山里红》刊发学生优秀作文和学生自愿交上来的习作稿件。稿件先由各语文老师审阅, 发现优秀之作由学生自己工整抄写。学校给抄写者发放统一的纸张, 告诉学生要留出页面的天、地、左、右, 天地左右统一要求, 以便于美观和装订。不满整页的可以用格言、警句、古诗或插图补满。抄写后再由老师择优编排目录、页码。然后交到学校文印室进行复印, 再由学生分捡、装订, 最后成册, 发放到各班及校领导和老师手中, 一般一个月出一期。学生自己的文章能拥有读者, 这无疑是一种激励。在这种形式的影响下,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写作兴趣很浓。学生交稿者多, 参与者众, 活动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通过体验当作者、编辑、出版者的感觉, 他们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

总之, 通过以上的探索与实践, 学生对作文有了爱好, 产生了兴趣, 写作时有内容可写了, 文章不空洞了。只有有了真情实感, 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有明显的提高。学生在“作文”之外学“作文”, 不是学作文,

篇4:品梅别有天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朝诗人林和靖,他隐居孤山,不结婚,不做官,以种梅养鹤为生,人称梅妻鹤子。他有一首咏梅诗,其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是咏梅名句,画家以“暗香疏影”来形容梅花,就是由这两句两来。君不见,月下梅花,是何等清逸雅致。

千禧年笔者创作一幅《梅开五福》,并附诗一首:“问君何意龙虎山?笑而不答心自闲;采药炼丹品梅去,虚灵求真活神仙”。欲解品梅与养生之秘诀,其关键之处在于:以梅喻志,以梅明节;以梅花作鉴,以梅花激情。在恬静的心态之中,去体悟道家“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养生哲理。如此,您品梅的意境,韵味、品位等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进而读懂道家“天道无言”的玄机!

梅,“清高”而胸怀大志。古人云:“梅花本是有情物,郁香散作万里春。”品梅应先视其神韵,光有梅花,而没有雪和霜陪衬的话,就感觉不出一丝神韵。诗人认为,不是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对此,宋代诗人卢梅坡在《雪梅》中赞誉道:“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人生更是如此,“受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您只有经得起严格的锻炼和考验,才能有苦尽甘来的特殊成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以上咏梅名句,就是对人才成就事业的最好注解。

梅的傲骨,表现在“平生多傲骨,不畏雪霜寒”。梅的淡泊,表现在“君能洗尽世间念,何处楼台无月明”?一个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以没有傲骨。在没有争夺名利欲望的时候,才能感悟老子《道德经》中“不争”的处世原则;才能“致虚极,守静笃”,淡泊空灵;才能虚怀若谷,道法自然,心如止水;才能达到:“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您理解其中三层真意,对养生延寿,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以及身与心融,意与气合,“人生处处道常在”有深刻感悟。您自然而然地眼界阔宽,潇洒自在,恬然自得。

篇5:品梅作文

一、引导学生观察, 积累写作素材

要让学生开放写作文, 首先要解决学生“无米之炊”的问题。现在不少教师还是采用“教师讲, 学生写”的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 尽管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 可学生还是写不出有新意的作文来。即使写出了作文也是像“挤牙膏”式的记流水账, 或是翻阅作文选, 改头换面地进行所谓的仿写。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肚子空空, 没有墨水, 写不出作文来。

要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收集、积累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 学生要认真仔细观察, 切不可抱着看热闹的态度“走马观花”。在日常生活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每到一个地方, 看到一处景物, 听到一个新闻, 都要处处留心, 时时在意。不论是春夏秋冬, 还是晨昏午夜;不论阴晴雨雪, 还是鱼虫鸟兽;不论山川风光, 还是江湖景色, 都要认真观察、细心品味, 描绘下来。老舍先生说过:“刮一阵风, 你记下来, 下一阵雨, 你也记下来, 因为不知道哪一天, 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 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 就写不丰富。”由此可见, 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多留心观察能获取丰富的生活素材。

如写《秋天的公园》《秋天的校园》《秋天的田野》这些题目, 在写之前的一周布置同学们去观察秋天的公园、校园、田野中有哪些景物, 从形状、颜色、特征等方面去观察, 特别要抓住最能表现秋天的特点进行观察, 到了上作文课时, 教师只需要适当地点拨, 大部分学生能写出比较生动感人的文章。又如以《我的妈妈》为题, 估计, 大多数学生可能都是写妈妈如何在学习上、生活中关心自己。教师在写作前, 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有不少学生能从观察中选出较新的材料写这篇作文。例如, 一位同学写自己妈妈下岗后, 刻苦学习缝纫技术, 后来被一家服装厂聘用, 又重新上岗了。还有一位同学写自己妈妈经常泡在麻将场上, 为此常跟爸爸吵架, 闹得家里乌烟瘴气, 自己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整天很苦恼, 她多么希望妈妈能为她着想, 改邪归正。由此可见, 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教给观察的方法, 就能让学生头脑中积累许多素材, 让学生在写作时“有米可炊”了。

二、开拓玩境, 玩中激发写作兴趣

玩是儿童的天性, 玩既能开发学生的智力, 又能捕捉生活的素材。教师应要求学生要玩得有意义、有趣味。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任何活动 (其中包括学习活动) 的成就,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积极的学习动机。”而“积极动机的形成首先是教师激励的结果。”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外“如何玩”“玩哪些有意义的活动”“怎样从玩中寻趣”“捕捉写作素材”。如组织学生进行参观、游览、调查、访问、登山、做游戏、讲故事等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根据习作要求搜集写作素材, 让学生从玩中、从活动中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发现、捕捉生活的能力就会增强, 从而使头脑的材料越积越丰富, 作文时便“文思泉涌”。

如一天上午, 快下早读课时, 突然下起绿豆大的雪粒, 打在屋顶上噼里啪啦地响。不一会儿就下起鹅毛般的大雪, 我立即让学生去外面玩耍、去观察, 听其声、观其形、察其色, 去感受、体会雪带来的喜悦。学生们玩够了, 观察完毕, 再让学生以《雪》为题材写一篇作文。由于学生们身临其境、感受真切, 写出来的文章就显得生动、活泼、形象, 感情真挚。如有的写道:雪粒落在地上乱蹦乱跳, 像淘气的孩子;有的学生写晶莹的雪粒落下来, 像炒豆子一样;有的学生写那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那洁白晶莹透亮的白雪, 它到底甜不甜;还有的学生说这场雪给农民带来喜悦和快乐, 明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 来源于身边的人、事、景、物, 只有开拓环境, 玩中寻趣, 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那么, 写作内容就充实、丰富了。

三、展开丰富想象, 培养创新能力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最美好的莫过于创造未来的梦想。”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 想象往往是创造发明的先导。可以说, 没有想象就没有人类的进步。传说中的“千里眼”可以透视远看千里之外, “顺风耳”可以遥听万里声音, 这在当时好像都是空想。可如今, 电子应用技术的普及, 计算机网络的诞生不都使它们成为事实了吗?

在作文教学中, 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呢?

1. 问题想象式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或感到某一问题必须解决而又无法解决, 可引导学生超出现实展开想象寻找解决办法。如一位学生, 他爸爸脾气不好, 他就幻想研制了“改换脾气药”;一位学生惋惜恐龙绝迹, 他就幻想“恐龙再生”;一位学生发觉雷电浪费可惜, 就幻想怎样“捕捉雷电”等, 就属于这种形式。

2. 域外想象式

平时的作文大多写看到听到亲身经历的事, 写真实的事。而域外想象作文则是把你想象的触角伸向你从未到过的领域。如有的学生写《月球桃花源》《难忘的火星夏令营》《体验可可星》即属这一类。

3. 憧憬想象式

这种想象大多指向未来。可以把自己的理想, 对日常衣食住行的愿望, 对未来世界的向往等进行理想化的想象, 作完美无缺的设计。如一位学生写《十八岁的我》, 幻想自己18岁时, 发明了三种“神衣”。1.多功能的“神衣”, 冬暖夏凉, 可以防火、防盗;2.小孩穿的“神衣”, 当遇到一些拐卖儿童的坏人, 一碰到“神衣”, 就会自动报“110”, 警察立即赶来抓“拐骗犯”。小孩穿这种衣服, 走到哪里都安全, 无忧无虑;3.老人穿的“神衣”, 老人像机器一样, 由于使用运转多年, 磨损厉害, 容易出故障, 多疾病。这种“神衣”不仅具有防盗, 保暖功能, 还有医治高血压、心脏病的药效, 这就是一种憧憬。想象是多么神奇啊!

写想象作文, 老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任飞扬的思绪在无限的时间、无垠的空间中自由翱翔, 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自由想象, 去创造一个美好的空间, 去想象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 让学生描绘出那丰富与灿烂的明天。

篇6:到惠州品梅菜

惠州地处岭南,地气温暖,四季常青,要说起来,这里应该是一年四季都不缺蔬菜的。可是,惠州人有忧患意识,即使身处四季温暖之地,家家户户依然要保存蔬菜以备不时之需,于是就有了梅菜。

惠州梅菜是客家人最负盛名的特产。其实,梅菜就是由肥美的芥菜半腌半晒制成的腌菜,它的味道由于风物特殊而显得非常丰富而微妙。上品的惠州梅菜绝不是风尘仆仆的,尽管梅菜是腌制的,依然鲜亮动人,尤其是在清水里一淘,更是灿烂夺目,它和绍兴油黑的霉干菜、宁波以及上海碧绿如翡翠的雪菜相映生辉,成为腌菜中的佳品。

在惠州和当地的朋友闲聊的时候,说起了惠州梅菜,朋友告诉我,惠州梅菜是在明朝末年才有的,当时,惠州城北四十里处有一位女子,人称卢夫人,她出身名门,知书达理,为人善良。有一天,一位姓梅的仙子给了她一包菜的种子,说是广济苍生之物。卢夫人在秋分时节将菜子种下,不几天就长出了碧绿的菜苗,极为茁壮。腊月的时候,正值收获季节,菜长得又大又肥,采来煮食,分外可口。于是,卢夫人叫左邻右舍都来采用,大家你一筐他一筐,仍剩下一片未及采收,眼见再不采收就要扔掉了,真是可惜。这时,卢夫人忽然想起了腊猪肉,她觉得猪肉可以腌制,菜也应该可以腌制。于是,她将菜腌制贮藏起来,宴客时取出此菜与猪肉同煮,鲜甜可口,别有一番风味。亲朋好友问及此乃何物,卢夫人道,是姓梅的仙子送的菜种,就叫梅菜吧。此后经亲朋好友引种,很快在东江流域一带传开,广为种植,从此,惠州就有了梅菜。这当然是一个传奇故事,但是,这样的传奇使得惠州梅菜更显得风韵十足了。

惠州有不少卖梅菜的,都是整棵整棵地腌好,然后包装整齐,进行外卖,吃的时候,要把梅菜的咸味泡去,再切碎食用。

惠州梅菜可以和多种荤素食品搭配在一起做成美味佳肴。不过,惠州梅菜喜油润,因此,大多与重油之物一起蒸。比如有名的梅菜扣肉,就是把连皮的五花肉拿来用水煮,煮到七分熟,再把肉放到油锅里炸至金黄,切成大片并排放入碗中,中间填满梅菜,蒸上两三个小时,梅菜扣肉就做成了,其肥美之味令人吃了还想吃。还可以将肥鸭、大鹅切成片,略微油炸一下,铺在梅菜上,放在锅里蒸,吃起来比梅菜扣肉的味道丝毫不差。若是想吃清淡一点的,可以吃梅菜蒸肉、梅菜蒸鱼。梅菜蒸肉是把五花肉或切片或剁碎,和梅菜放在一起搅匀,放到锅里蒸。这道菜极其简单,是新手下厨烹调的首选项目。梅菜蒸鱼是选肥嫩而新鲜的草鱼,切段,再从中一分为二,放在梅菜上,加酒、姜丝,蒸熟,可以做米饭佐餐之用。

惠州梅菜不只适合与丰腴之品相配,也可以和素菜在一起炒,炒出来也是难得的美味。比如梅菜炒芥菜,听上去觉得这样的组合有点不大可能,然而,梅菜炒芥菜却苦中回甘,清里透香,回味无穷,和清粥、米饭同食,都是上佳的美味,只是知道的人不多罢了。还有,用梅菜加新鲜白菜一起煮汤,汤中放入腊鸭头或腊鸭胗和瘦肉,看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搭配,却和当前流行的混搭一样,其味道是很美的。慢条斯理地炖上三四个小时以后,金黄明亮如琥珀的梅菜白菜汤就成了。尝过这种汤的人,是难以相忘的。

篇7:让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

一、丰富训练形式, 夯实写作基础

“意在笔先, 文无定法”。教学时应从内容入手, 指导学生通过留心观察、侧耳倾听、广泛阅读等途径去丰富写作内容, 并以范文为指导, 掌握基本写作方法。

1. 创设情景,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是学生认识周围事物、获得心灵感悟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发生在身边的点点滴滴, 培养学生时时观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通过观察来积累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 使作文教学逐步由课内走向课外, 走向社会, 走向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 而且还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游览、生活制作、小记者行, 为学生提供观察生活的环境和机会, 激发他们的热爱生活之情, 尝试做定期观察和不定期观察, 并鼓励学生把一些印象深刻的事情用本子记录下来。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 抓住事物特征, 注意有序观察。利用图画、插图、投影等教学媒介帮助学生观察了解事物, 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 把图中未表现的情节、对话、内心活动, 加以合理的想象, 表达出来。

2. 以说为切入点, 为写作做好铺垫。

人的思维通过语言来呈现, 以说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能促进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敏捷性和逻辑性。学生可以进行演讲、朗读、讲故事等多种活动。写作前为了让优秀同学示范引路, 可让他们说选材、思路、立意, 发展学生的思维模式, 启发带动所有同学的作文思路。为了锻炼说的能力, 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 模仿生活中的人物进行交流, 如“营业员与客人”、“爸爸与儿子”, 学会与他人交际, 锻炼其语言组织能力、思维敏捷能力, 并让学生评定角色是否逼真, 语言运用是否恰如其分, 进一步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3. 作文教学与阅读相结合。

广泛阅读、充分积累是写作的前提。学生除了读书本上的课文外, 还要阅读课外的文章, 拓宽阅读的范围, 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取丰富的营养, 并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式, 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摘抄妙词佳句, 可以写写读书心得, 还可以进行好书推荐, 并定期进行评比, 激励学生广泛阅读, 读有益的书。

4. 利用范文引路。

以仿写为先导, 继而发展到改写, 再发展到创作。课文中一篇篇文质精美的文章, 用为首选范文, 教师可以经常把课文片断拿过来让学生扩充或续写,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

叶圣陶老先生曾提出教师“下水”作文法, 师生同步作文过程中, 与学生共同感受, 更易和学生心灵交融, 并能随时指导学生的写作思路。

二、准确把握作文要求的“度”

小学生对作文的消极对待与教师过度拔高作文的要求不无关系。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作文时牢牢把握“能写”, 切实做到“简单”。首先命题时, 要考虑贴近学生生活, 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而且要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写他们最想写的内容。作文命题简单, 使学生信心十足地去写作。内容要求逐步达到“有中心, 内容具体, 语句通顺, 感情真实”。而且作文时要“注重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 对作文水平低的同学适当降低要求, 只要文通字顺, 感情真实;对水平高的同学从描写细腻, 遣词造句等方面加大要求, 要注意抓学生作文中的创造性思维, 写出自己的个性特点。

三、修改作文, 是提高作文质量的保障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大都是以教师为主体, 进行修改讲评活动。学生参与的机会极少, 得到的收获也少。针对这种情形, 笔者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1. 自行修改。既当作者又当评论者, 自读习作, 检查有何不足, 是否符合作文要求, 推敲词语是否恰当等。

2. 互改。

教师首先在全班修改一至两名学生作文, 意在进行示范引导, 然后让学生模仿进行生生互改, 可以由学生一个人修改, 也可分小组进行。对学生作文进行互评, 有助于学生互相取长补短。

3. 共同批改。

对于作文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加以强调。在师生共评中, 先范读, 让学生各抒己见, 广开言路, 再由教师总评。在这其中要注意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 以正面表扬为主, 不挫伤孩子写作的热情。

4. 教师批改。

在教师单独批改过程中, 可不点明错处, 给学生留有积极思考的余地。例如, “这句话不当”、“用词不准”, 因人而异, 灵活点拨, 拓展学生思维。例如, “换个比喻方式”、“再具体形象些”;对于条理不清, 语无伦次, 可借助批语促进其有序表达。批改学生作文“宜粗不宜细”, 一般不要求重作, 只要合乎要求就应给予鼓励。

篇8:创新作文教学,提高作文能力

一、明确目标, 使学生写有所依

从教师方面看, 作文教学一般过于随心所欲, 缺乏明确严密的教学计划, 缺乏系统性和递进性。一学期下来, 只求满足于作文的次数, 根本不去管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这样进行作文教学, 只会使学生成为一味完成作文任务的机器, 学生很难从作文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所得所失, 很难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作文水平自然不会提高。因此, 语文教师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的作文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作文能力方面得到循序渐进的提高。比如, 每次作文都应该有重点地训练一两项写作能力, 让学生通过作文训练在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使他们每次都能找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 找到写作的新动力, 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 在自我努力下不断提高作文能力。

二、改进教学, 使学生积极写作

要让学生改变对作文课的定式态度, 从而接受作文课喜欢写作文, 教师必须勇于进行作文教法的改革, 应针对不同类型的作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尽量让学生更形象更客观地去感受身边的生活,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近年来, 许多优秀语文教师在一线工作中, 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妨大胆借鉴。但无论何种方法和模式, 都要以阅读积累、勤于练笔为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好好把握这一点。

三、批改多样化, 使学生乐于写作

作文批改应针对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批改方式, 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 多次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重新认识自己的作文的机会, 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学会了修改作文。这样, 学生下次作文时就会有所注意有所借鉴。再如抽组批改, 其优点是能更快更有效地反映学生的作文水平, 因为一个小组基本可以反映全班学生在作文时出现的普遍问题。当然, 作文批改方式有很多, 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 让他们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 让他们自发地产生写作的欲望。另外, 可以在作文评语上下工夫。首先, 评语要有重点, 因为一篇作文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去批改, 但基本要求是评语与本次作文训练目标相符合;其次, 应特别强调表扬学生作文的优点, 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感, 有效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兴趣为本, 使学生学以致用

兴趣, 是写作的原动力, 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快乐作文的根本所在。学生的兴趣要靠老师去激发, 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时, 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 应多表扬学生的习作, 善于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 然后在肯定长处的基础上指出不足和注意事项, 这样, 学生才能乐于接受老师的指导进而寻求进步。其次, 教师力求使作文训练内容与学生生活贴近, 使他们有东西可写, 有写东西的欲望, 让他们能够以自己的文字来表现内心的真情实感。最后, 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新颖的语文课外活动, 来配合作文教学———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古诗词欣赏、历史知识大比拼、同题辩论会、课外阅读等, 让学生真正参与语文教学活动, 锻炼他们的能力,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在此基础上积累材料和语言。

五、体验成功, 使学生彰显个性

素质教育的真谛是为学生创设个性化发展的机会, 教师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 不能只为完成作文训练而让学生进行写作。学生因为喜好的不同和个性的差异, 对不同类型的作文和不同内容的作文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当他们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内进行作文时, 就能最大限度地体验到成功的快感, 从而增强作文的自信心。教师在进行作文训练时, 要尽量放宽作文体裁和内容, 使每个学生都能各尽其才, 从而有最好的表现。各类报纸杂志的征文, 在内容设计和作文样式的要求上, 更为宽松更为合理, 更能贴近高中生实际, 往往为学生所喜欢,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此类活动。

上一篇:51劳动节祝福语短信下一篇:墩身施工安全专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