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狼借路教学反思

2024-04-19

向狼借路教学反思(精选7篇)

篇1:向狼借路教学反思

《向狼借路》教学反思 宾西中心学校 王艳春

一、教学所得

回顾本节课堂教学,在这节课我设计的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森林狼有什么特点?作者具有哪些惊人的表现?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教师做配角,引导学生自己走进文本,学生能够轻松地学习语文。将内容的感悟,方法的习得,思维的训练,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品味语言和体验情感有效地结合

1、从狼的凶残本性中体会勇敢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揭示狼的外形又猛又凶,借助资料体会狼的高大凶猛,继而又通过语言训练体会狼凶残的本性,以上二个片断均借助语文特有的训练手段,以狼为媒介,使文中的“我”形象逐渐高大,让文中“我”的勇敢突显。

2、层层递进体会勇敢。通过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问题中寻找答案,学生完全走进了文本,体会到作者面临着生死存亡那一刻惊险和作者的睿智,在朗读中体会勇敢,引领学生从行动之勇读出智慧之勇。

巧妙设计与扎实训练有效地结合。

1、训练关键处踏实:高年级词句教学仍是重点。在“井然有序”一词处理时,我先让学生找出“井然有序”,再动笔画出能表现“井然有序”的句子,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出文中“井然有序”的意思。这里学生既习得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又透过词语感受到狼是充满智慧的动物,为后文的我的“勇敢”理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朗读训练与品味语言相融合:全文朗读训练以趣引路,设计上力求通过读让学生品味语言奥妙,喜欢上祖国的语言文字。如在体会作者勇敢的表现时利用课件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于是在稚嫩的讲述声中枯燥的汉字有了生命,孩子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狼的可怕更感受到作者行文的奥妙。

二、教学思索

在课堂上我一直怕超时,所以在引领学生感受智慧之勇时有些不够充分。读的还不够充分,学生谈感悟的时间给的很匆忙,不然课堂上可能会呈现出意想不到的精彩。

三、反思改正

如果重新设计,我关注狼的“嗥”叫声引导学生作者能向狼借路成功是多么的不易,从而更好地体会勇敢。还有要关注“我的力量源自于我”的知识积累。这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引领至关重要。

另外我在教学时,时间有些拖拉,各个环节安排的不够紧凑,在这方面要加以改正。

篇2:向狼借路教学反思

在上课之前,就这节课的设计,有连个思路。一是,通过每一段狼的不同的招数以及我的不同的对应方式来讲解,二是从整体上分析和对比,先分析狼的招数,然后再找出我所对应的招数。按照这两种思路,我整理出了两种教学设计。第一次是按照整体分析来讲的,可是效果并不是很好,学生并没有完全融入到其中的境界里去。于是又采取第二种教学设计来讲,感觉比第一次的效果要好,学生的思维没有太大的跳跃性,能更好地融入到其中的情景之中。

在这节课讲完之后,给我最大的感受有亮点,一是在朗读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气氛的烘托,自己的语言锤炼的力度不够,不能过很好地感染学生,以至于学生读的不是很到位。这节课通过学生的朗读能感受到其中紧张的氛围,这是其中的一点。另外还有这节课的一个目标,就是通过学习文本来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在和狼的斗争中,狼使出了三个招数,列队对峙、大声嗥叫、静观其变。而我每次都通过了,虽然这些完成这些动作是那样的不容易,虽然这五十米远的.路是那样的难走,可我依然通过了,通过体会狼的智慧与我的冷静,来理解勇敢。在最后的交谈中,学生们有的已经谈出了自己的体会:知难而进是勇敢,冷静是勇敢,……如果在最后我能用一两句简单但是很有说服力的语言来总结,让学生心中对勇敢在有一个明确而完整的印象的话就更好了!

在最后的拓展中,我选择的是《鲁宾逊漂流记》这本书,通过文中的“我“结合鲁宾逊来进一步加深对勇敢的理解,在写自己对勇敢的理解的时候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所以说平时看书还是有非常打的好处的!

篇3:《向狼借路》教学纪实与评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训练有素”“井然有序”等文中出现的4字词语的意思。

2.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3.能根据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读懂课文内容,能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动作的细节描写的语句,体会其勇敢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硬着头皮”“像一个将军在他的士兵面前走过一样”等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在读文中体会“我”面对狼群时,由开始的紧张、恐惧,到后来勇敢的情感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感受狼的可怕

师:(出示图片。)认识这个动物吗?看图片中的狼,你感觉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生1:残暴的。

生2:凶恶的。

师:正如大家所说,狼是凶狠、残暴的。美国作家丹德奎尔在一次深山旅行时就碰到了一群森林狼,想要求生,就只能从狼群中走过。今天我们就跟随他一起去向狼借路!

师:看老师板书课题,同学们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自由读文。)

师:课文读过了,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效果,看看本课生字表当中要求认的字都记住了没有。

(出示词语,开火车读翻掘、撇下、胆怯、畜牲、面目可憎。)

(出示4字词语:个头高大、瘦骨嶙峋、皮毛蓬松、筋强骨健、丧魂落魄、心惊胆战、全身发颤、无所畏惧。)

师:这是本课出现的4字词语,轻声读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前4个词都是描写狼的外形特点,后4个词都是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师:通过这4个描写狼的外形特点的词语,我们能感受到狼的——

生1:凶狠。

生2:又野又凶。

师: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生齐读。)

师:描写人物心理变化的词,我们请女同学来读。(女生开火车。)

师:这是一篇叙事的文章,三年级的时候大家一定学习过关于记事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现在就请你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一下主要内容。

三、读文感悟,体会人物心理变化

师:这个故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作者是要向群狼借路,人与狼的较量就此拉开了帷幕!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默读2-5自然段,看看“我”与狼进行了几次交锋,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每一次交锋中描写狼的行为和“我”的表现的语句。画完读一读,根据理解在句子旁边做简单的标注。

(师巡视过程中相机评价。)

(一)第一次交锋,与群狼相距大约50多米远

师:现在就来汇报一下刚才你画出的语句吧。

生:我找到了描写狼的行动的语句:为首的那只狼……第二只狼……后边的4只狼……直到6只狼……它们的行动……一动不动地蹲着。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师:其他同学和他画的不一样的,请你修改一下。孩子,结合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吧。

生:通过“它们的行动恰似训练有素的士兵,就那样一动不动地蹲着”能感受到狼群是训练有素的,非常可怕。

师:你可真会读书,能抓住这一段中的比喻句来谈自己的体会。大家看,这里把6只狼整齐划一的行动比作了——

生:训练有素的士兵。

师:同学们,平时在生活里或者电视中见过训练有素的士兵吗?

生1:我在电视里见过,他们步伐一致,军容统一,从这两点能看出他们是训练有素的。

生2:我在阅兵仪式上见过训练有素的士兵,他们排成整齐的方阵,迈着矫健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这就是我心目中的训练有素的士兵。

师:我们心目中训练有素的士兵就是这样,那这一段中哪些语句具体写出了狼群是训练有素的呢?

生1:“为首的那只狼……第二只狼……后边的4只狼……直到6只狼……”具体写出了狼群是训练有素的,第一只狼蹲在地上,其他的5只狼也像为首的那只狼那样做。

生2:我觉得狼群是非常团结一心的,它们看到第一只狼怎么做,就都按照它的标准去做了。

师:体会得非常好!这里的哪个词更能让我们感受到群狼像是经过了严格训练的呢?

生:是“依次”,我觉得“依次”这个词能看出每一只狼都是按照顺序蹲在地上。

师:是啊,它们的行动多有顺序啊,狼群这样的表现就是书中所说的“训练有素”!

师:把这样的感受送人朗读中,自己练习读一读这段话。(指名读。)

师:从你的朗读中能感受到你非常从容、淡定。(出示6只狼的图片。)同学们,面对这样训练有素的6只狼,一动不动地蹲着,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你,此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生1:我会很恐惧。

生2:此时我的心里会很胆怯。

生3:我会觉得心惊胆战。

师:你能把刚才认读中学习的词语恰当地用在这里,真好!

师:此时此刻,我们是这样的心情,读这段话时语调就应该——低沉些,语速——慢一点,把“训练有素”“一动不动”这些表现狼群行动特点的词读得——重一些。

师:就按大家说的,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狼群这样的行动让人紧张到了极点,恐惧到了极点!而此时我们的距离大约是——50多米。(课件出示:大约50多米远。)

师:面对着与自己相距50多米远的6只狼,“我”——

(出示句子:不敢流露出丝毫的胆怯,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师:生活中你有过硬着头皮去做的事情吗?

生1:我在学游泳的时候,不敢下水,可是我怕旁边的小朋友嘲笑我,我就得硬着头皮下水。

师:虽然害怕,但也不得不做,就得——

生:硬着头皮去做!

生:有一次我被狗咬了,就得去打针,不打针后果会很严重的,我虽然害怕打针,但也得硬着头皮去!

师:生活中的小事尚且如此,更何况作者面对的是一群狼呢!此时此刻,“我”内心真正的想法是什么呢?

生:我觉得作者内心一定是充满了恐惧的,又有些进退两难。往前走吧,害怕!往回走吧,狼群一定会扑上来!

师:那文中的哪些语句恰好写出了“我”此时充满恐惧又进退两难呢?

生:“瞧着它们,我不禁全身发颤……它们的行动那样的井然有序。”

师:是啊,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就提到了作者怕狼,而且是最怕狼!这是我与狼的第一次交锋,我们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分别读一读狼的行动和“我”的表现。(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谁来读呢?大家推荐一下吧!(男女生对读,学生自发鼓掌。)

(二)第二次交锋,与狼群相距大约25~30米

师:“我”与狼的距离越来越近,从50多米缩短到了大约——

生齐:25米到30米远。

(出示文字:25米到30米远。)

师:继续汇报刚才所画的句子。

生1:“领头的狼把头……回声的回声。”(根据生回答出示句子。)从这段话中我感受到狼群非常可怕,把周围变得阴森恐怖!

生2:我觉得狼的叫声令人丧魂落魄,因为河谷很寂静,而狼的嗥叫声在这样的河谷里就显得更加恐怖。

师:说得真好,能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来谈自己的体会。

师:这悠长而持久的嗥叫声听过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作者当时面对的这一切。(播放狼嗥的声音。)

师:可怕吗?

生:可怕!

师:恐怖吗?

生:恐怖!

师引读:这种嗥叫声是我从未听见过的——

生接读:极为阴森恐怖……传来回声的回声。

师:狼群又一次井然有序的集体行动,由开始无声的震慑变为了此时有声的挑战!我又是如何应对的呢?我们继续汇报。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我总算保持了原来的步态……就像一个将军在他的士兵面前走过一样”。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我们在汇报的时候最好也能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说,看一看,前面有没有没说到的,自己能补充一下吗?

生:“我想整个狼群……左轮手枪。”

师:这句话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对人物哪一方面的描写?

生:这是人物细节描写中的心理活动描写。

(教师板书:心理活动。)

生:从中我能感受到作者非常恐惧,宁愿把自己的全部财物换成一把左轮手枪。

师:是呀,在生命面前,一切财物都显得微不足道了。还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狼群随时都会向作者扑来。狼群开始是无声的示威,后来变成有声的示威,所以随时可能会扑来,作者的心情是很紧张,很害怕的。

师:接着看,下面这一部分是哪一方面的描写?

生:动作描写。(板书:动作。)

师:人物的细节描写除了心理活动和动作以外,还有——

生:语言和神态描写。

师:根据文章的特点不同,所选择的人物描写方法也会各有侧重。结合作者的动作来谈谈感受吧。

生1:作者当时是极度的紧张,极力克制自己的恐惧,才保持了原来的步态。

生2:这里说他总算保持了原来的步态,就说明没那么容易保持原来的步态,想控制住内心的恐惧是很艰难的。

生3:“我”从“排成一行的狼群面前经过,就像一个将军在他的士兵面前走过一样”,看出作者已经能如同将军一般从容走过了。

师:这里把“我”此时的表现比作了——将军。将军是什么样的?

生1:应该是威风凛凛的。

生2:我心中的将军是英姿飒爽的。

生3:将军应该是从容不迫的。

师:将军就是这样的形象,而此时的“我”就是一个将军。文章中前后两个比喻句,对比地写出了同样是面对训练有素的群狼,但“我”已经从开始的恐惧变得勇敢坚强了,像检阅士兵的将军一样从容镇定地从士兵面前走过!

师:把这样的感受送入朗读中,大家练习读一读。(指名读。)

师:有点儿将军的气势了!谁还想读?(再指名读。)

师:读得真棒!老师也想跟大家一起合作读一读。我读前一句,同学们齐读后一句,一起做一回检阅士兵的将军!

(师生合作配乐读文。)

(三)第三次交锋,走过狼群之后

师:虽然走过了狼群,但“我”与狼的较量还在继续,我们接着来汇报。

生1:“群狼一动不动地蹲着……又回到那具动物尸体旁边去”,从中我能感受到狼群是非常有耐性的,一直等着“我”露出破绽。

生2:我有补充,我觉得狼群能“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很狡猾的。

师:它们这是在静观其变!正如书上所说:“如果我在它们……扑在我身上。”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知呢?答案就在文中,谁找到了?

生:在第一自然段,“我老早就听说过……人或动物”。

师:联系前文我们找到了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使群狼没有袭击我,就在这段中,找到了吗?

(文字变红:又回到那具动物尸体旁边去了。)

生:因为狼群现在有猎物,所以发现“我”一直没有露出破绽就没有袭击“我”。

师:是呀,这是个重要原因,正是因为狼群有食物,再加上“我”生活中积累的知识经验,以及莫大的勇气,才使“我”敢于做出这样的尝试!

四、升华主题。体会“勇敢”真正内涵

师:三个回合的较量,惊心动魄。在这次心理的比拼上,在这次精神的对决中,作者赢了吗?那他是凭借什么成功地向狼借路的?

生:“我表现出来的勇敢精神使它们畏葸不前,把它们镇住了。”

(屏幕出示句子。)

师:齐读!

师:在整个故事中,作者真的什么都不怕吗?你是怎样理解“勇者无畏”的?

生1:真正的勇敢是无所畏惧,什么都不怕的!

生2:真正的勇敢是明明害怕,但能克服内心的恐惧。

生3:我觉得课文中的“我”所表现出来的勇敢是用惊人的勇气去战胜自己恐惧,勇往直前!

师:无所畏惧是一种勇敢,克服内心的恐惧直面困境与危险,也是一种勇敢!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能有勇气面对一切挫折,成为这样的强者!

评析:

一、以生为本,关注了学生的需求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都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令教学扎实有效。一张狼的图片,目光寒气逼人,学生的情绪立刻紧张起来,与文本的基调相统一。继而通过结合图片交流狼性的特点,结合词语了解群狼的外形,结合句子明晰群狼的行动,结合音频感受狼嚎的恐怖。如此层层铺垫,步步渲染,使学生加深对狼凶残本性的认识,切身感受到作者当时所处的险境。再结合语言训练,反复品读,以词入句、以句入文、以文动情,具有浓浓的语文味。最终,以狼的凶恶反衬出“我”形象的高大,让“我”的勇敢更加凸显。

二、以读为本,体现了鲜明的层次

课堂中以有梯度的教学内容为载体,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本节课的朗读训练伴随着人与狼的三次较量有层次地展开,学生都能在学中读,读中悟。一读,整体把握文本。通过自由读、默读的形式扫清了字词障碍,理清了文章脉络。再读,直切重点段落。学生自主阅读,感受人物的内心变化,读中体会到“我”的情感由最初的恐惧变为最终的勇敢。三读,感悟文章中心。最后的朗读再次回归主题,探究“勇敢”的真正内涵。三个层次的朗读指导形式多样:自由读、默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齐读、师生接读、配乐读等,使课堂教学书声琅琅,张弛有度,训练到位。

三、准确定位,落实了精准的目标

刘老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读懂课文内容,能抓住心理活动、动作的细节描写的语句,体会其勇敢的精神”。叙事类文章正是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特点的,而教学中学生也正是抓住这一点体会作者写作的精妙和准确的。在教学文本时,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导向,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点,而在重点句、段的学习中各有侧重,体现语文姓“语”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最终目的不是停留在本节课文章的分析、人物的品读、形象的获得,而是要通过教材的范本,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为自主阅读铺路。刘老师在教学中很好地引导学生去领会,并在最后进行高度的总结,方法的梳理,将所学知识进行内化、活化,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篇4:向狼借路教学反思

《向狼借路》讲述的是“我”在一次旅行的时候经过一个河谷的时候碰到六只森林狼,并勇敢地向他们借路的故事。

这节课我设计的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我”对付狼的不同的招数,勇敢的向狼借路的过程,从而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勇敢的理解。在这节课讲完之后,给我最大的感受有两点,一是在朗读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气氛的烘托,自己的语言锤炼的力度不够,不能过很好地感染学生,以至于学生读的不是很到位。这节课通过学生的朗读能感受到其中紧张的氛围,这是其中的一点。另外还有这节课的一个目标,就是通过学习文本来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在和狼的斗争中,狼使出了三个招数,列队对峙、大声嗥叫、静观其变。而我每次都通过了,虽然这些完成这些动作是那样的不容易,虽然这五十米远的路是那样的难走,可我依然通过了,通过体会狼的智慧与我的冷静,来理解勇敢。在最后的交谈中,学生们有的已经谈出了自己的体会:知难而进是勇敢,冷静是勇敢,……

篇5:向狼借路教学设计

14《向狼借路》》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六团中心校:宋旭玲

本文写了“我”在一次独自旅行的途中,遇到了凶狠的狼群,“我”没有畏惧,而是像一个将军在他的士兵面前走过一样,勇敢的走过了狼群,脱离了险境。告诉我们:面对危险保持冷静,镇定;面对困难不退缩、不绝望。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面对危险能够战胜自己,向所有看似不可能的困难借一条生存之路。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困难面前所具有的临危不惧、镇定、勇敢的精神。

理解并积累课文中出现的词语。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学会抓关键词的方法,体会作者勇敢无畏的精神。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学习写作方法。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内容生动,描写细腻的文章。描写了我如何从狼群面前经过的惊险经历,从而体现了“我”身上所具有的勇敢、临危不惧的精神品质。教学本课从三个版块进行,第一版块:体会狼群的可怕,通过朗读,在读中感受。第二版块:从作者的行动中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勇敢。第三版块感悟写话:勇敢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 同学们,你们向别人借过东西吗?(借过)那么你们向狼借过东西吗?(没有)你们敢向狼借东西吗?(不敢)你们看!这就是一只狼,给你怎样的感觉呢?(出示图片)你们看!这就是一只狼,给你怎样的感觉呢?(出示图片)你们知道吗?有人就向这样凶猛的动物借了一条生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向狼借路。谁来读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他为什么要向狼借路。

生:我想知道他是怎么借路的,最后借没借到路。

师:是啊,那就让我们带着问题来自由读读课文吧。到文章中找答案。

二、新授

(一)学习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解决问题。

2、出示读不准的词语。

残暴 翻掘 侵袭 嗥叫 寂静 无所畏惧 瘦骨嶙峋 训练有素

面目可憎 井然有序 心惊胆战 丧魂落魄 畏葸不前

指名读词

师:那谁在读课文的时候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了。

师:他为什么要向狼借路?

生:他只身一人来到森林,要过的路就在狼的身边。

师:那结果如何呢?

生:他最后成功的向狼借了一条路。

师:谁试着把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一说。

生:这篇课文讲了我在森林里遇到一只狼,我要过的路就在狼的身边,我向狼借了一条路,最后终于成功的向狼借了一条逃生之路。

师:对啊,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一说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呀。

第一版块:在朗读中感受狼的可怕

师:这个故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作者是要向一群狼借路,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狼啊?请你在书中画一画,找一找。

生:这是一群可怕的狼。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在我眼里,这些狼个头高大、瘦骨嶙(lin)峋(xun)、皮毛蓬松,前面那只狼身上的毛足有一英尺长。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好像不那么可怕。

师:看来他还没有体会到这狼有多么可怕,大家看这群狼什么样?

生:个头高大

师:是啊,一只成年的森林狼当它后腿站立的时候,足有一米八十多。你再读读这个词。

生:个头高大。

师:这回有感觉了。它不仅个头高大,而且瘦骨嶙峋。看这个词,“嶙峋”一般指山峰的样了,大家想一下,什么样的山峰才能称之为“嶙峋”呢?

生:陡峭突兀的。

师:对啊,这里形容狼瘦骨嶙峋,那是说狼瘦得可以看到它的骨头,说明什么?

生:它十分饥饿。

师:是的,就是这样一群可怕的狼啊,谁再来读读。

生:在我眼里,这些狼个头高大、瘦骨嶙(lin)峋(xun)、皮毛蓬松,前面那只狼身上的毛足有一英尺长。(读得能突出重点词语)

师:就这样带着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想像去读文章,会让人身临其境。那么当我走近时,狼摆出了怎样的阵势呢?

生:我看到一群行动有序的狼。当我走近时,那几只狼撇(pie)下动物尸体,挨个向我走来,走到离我大约50多米远的距离时,为首的那只狼侧过身蹲在地上,第二只狼走过来,也侧身蹲在地上,后边的四只狼同样依次侧身蹲下,直到六只狼蹲成整齐的一行。它们的行动恰似训练有素的士兵,就那样一动不动的蹲着。当我渐渐走近时,所有狼的眼睛和尖鼻子都转过来对着我。

师:用一个词来形容你刚才说的这段话就是—— 生:井然有序。

师:它们就那样注视着我,观察着我的一举一动,它们在—— 生:它们在等待我露出破绽。生:它们在等待随时扑上来。

生:它们也在观察,看我是不是它们的对手。师:我是怎么做的呢?谁来说一说。

生:我不敢流露出丝毫的胆怯,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师:凭作者的经验,狼不敢去袭击在它走近时并不逃跑的人或动物。

师:对于这段话,你有哪些感受呢?

生:我感到作者很害怕,又不得不往前走。

师:那走的时候他一定表现得很害怕。

生:不是,他不能表现出丝毫的胆怯。

师:为什么呢?你能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吗?

出示:

如果我________________,那么这些狼就会________。

生:如果我的脚步稍一迟疑,它们就会看出我的破绽,那么这些狼就会扑上来把我吃掉。

生:如果我流露出一点一滴的胆怯,它们就会看穿我,那么这些狼就会马上扑过来。

师:是啊,在危险面前毫不慌乱,你来读——(生读)

师:在紧急关头面不改色,你来读——(生读)

师:这就叫镇定自若啊!

第二版块:在品读中感受作者的勇敢

师:在读书中品味,你会发现文字背后藏着的意思,让我们就这样慢慢读,慢慢品味,当我离狼群只有不到30米的时候,我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我想,整个狼群随时都会向我扑来。当时我宁愿把我的全部财物换成一把左轮手枪。我总算保持了原来了步态,也没改变行进的路线。我从排一行的狼群面前经过,就像一个将军在它的士兵面前走过一样。

师:距离越近,危险越大,我面对的是随时会扑上来把我撕得粉碎的狼群,从它们面前走过该是怎样的一种困难,你能读书这种艰难吗?(生读)

师:这个总算强调得好,从中我听出了作者的心声。作者知道:

出示:

面对狼群我不能___不能___只能____.面对恐惧我不能___不能___只能____.生:面对狼群我不能退缩,不能迟疑,只能前行。

师:不仅不能退缩,还要表现得更加镇定,你来读读。(生读)

师:像将军在检阅自己的士兵一样,多么镇定,多么从容。在危险面前丝毫没有流露出点滴的恐惧,这就是临危不惧,这就是从容不迫。(板书:临危不惧)

师:你能读出这份临危不惧吗?(生读)你能读出这份从容不迫吗?(生读)

师:这是怎样一场惊心动魄的人与狼的战争啊。一首好的曲子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美,一篇好文章有使读者身临其境之感,让我们再回到这个惊险的场面中,和作者一起完成这个完整的惊险之旅。怎么样,有信心顺利通过吗?

生:有!(师生合读课文重点环节。)

师:在50多米远的地方,它们的行动恰似训练有素的士兵,就那样一动不动地蹲着。当我渐渐走近时,所有狼的眼睛和尖鼻子都转过来对着我。

生:我不敢流露出丝毫的胆怯,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师:距离越来越近,只有不到30米了,这时领头的狼把头往后一仰,大声嗥叫起来,声音悠长而持久,其余的狼也一起嗥叫起来。这是怎样的令人毛骨悚然啊!

生:我总算保持了原来的步态,也没有改变行进了路线。我从排成一行的狼群面前经过,就像一个将军在他的士兵面前走过一样。

师:就这样,我从狼群身边经过,群狼一动不动地蹲着,看着我,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此时的我终于松了一品气。

生:我表现出来的勇敢精神使它们畏葸不前,把它们镇住了.师:你读出了一份危险过后的轻松。你来读。

生:我表现出来的勇敢精神使它们畏葸不前,把它们镇住了.师:你读出了一份战胜危险后的喜悦。是啊,我终于脱险了,那究竟是什么让我成功的向这群狼借了一条路呢?(出示:我用_____向______的狼借了一条路。)

生:我用智慧向凶猛的狼借了一条路。

生:我用镇定向狡猾的狼借了一条路。

生:我用勇敢向可怕的狼借了一条路。

第三版块:感悟勇敢的含义,体会文章的中心。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在你们的发言中听到一个词“勇敢”一个我们特别熟悉的词,当我们和作者一起经历了生死之险之后,你对“勇敢”的理解是否有所有同呢?简单写一写你此时对勇敢的理解。

生:(写话)

生:勇敢就是面对危险毫不退缩。

生:勇敢是一个人能够战胜自己的弱点,勇敢前行。

„„

师:(梳理板书)是啊,真正的勇敢是在危险面前保持镇定,在困难面前从容不迫,拥有一份临危不惧的气魄,才是真正的勇者。让我们一起学着勇敢,面对今后生中的切未知的困难,好,我们今在上到这,下课。

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如何统一

——《向狼借路》教学反思

记得曾经有人这样感性的描述过,语文是太阳升起时美丽的图景。那么我们的学生不仅要欣赏到这份来自于同心的美丽画卷,更要掌握太阳升起时的力量,所以我想语文应该是语文课应该是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的。

在讲到这节课的时候,我被这篇课文中蕴藏着的人文主题——勇敢所打动。什么是真正的勇敢,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勇敢。在困难面前怀着希望,在危险面前保持镇定,在紧张面前能有一份从容,在一切不可能之中就会孕育着可能的希望。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世界太需要这份勇敢了。所以我想通过课文把这份勇敢传递给更多的学生。但语文课毕竟不是思品课,语文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通过语言训练达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目标,那到如何在勇敢的主题下,通过语言训练让学生学习到语言、体会到情感呢?我设计了三个版块;第一:学习新词,扫清障碍。在这篇课文中有不少难以读准的词语,通过对它们读音的么复强调,给学生一个鲜明正确的第一印像。并通过抓到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让学生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不只是这一篇,而是这样一类课文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概括。正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第二版块:感授狼的可怕。在这个环节中,充分利用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第三版块:感悟勇敢的含义。通过对作者一系列的细节描写的分析和语言训练,让学生通过语言训练来感受到作者的勇敢是什么,学生通过感受,对于勇敢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达到了这篇文的人文目标。

从课堂来看,第一、二版块完成较好,学生通过学习、朗读对文中的词语和对狼的形象的感受都了进一步的提高。第三版块对于勇敢的感受有些拖沓,在感受勇敢这里,由于时间比较紧张,所以没有让学生充分地读,对勇敢的理解学生感悟的也不够深。五年级的语文课堂应是读写的有机结合,由于时间仓促也没动笔写,只是说了说,感觉有些遗憾。

篇6:向狼借路教学反思

全文共5个自然段,内容可以分成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写“我”去深山旅行碰到了6只森林狼。

第二部分,也就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写“我”以勇敢无畏的精神成功地向狼“借路”。

文章以两条主线狼的行动,我的心理感受,将一场与狼斗智斗勇的无声战斗描绘的真实生动,极富感染力。

学情分析:整篇文章在层层推进的故事情节带动下,学生阅读兴趣不成问题。就目前高年级阅读教学,我发现我们的学生在阅读时大多是“独眼龙”,睁大了注视内容的眼睛,紧闭着本该聚集语言形式的目。对文字的理解只是表面的,对文字背后的含义很少去思考。

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将以读为突破口,依托文本,构建开放而又具有生成空间的阅读话题,引导学生体验语言文字精妙的同时挖掘文本价值,落实教学目标,在简简单当的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体会文中“我”临危不惧,沉着应对的勇敢无畏精神。

2.学习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当时心情,把握人物特点。

3.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4.通过有感情朗读文本,渗透朗读技巧,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当时心情,把握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品词析句,体会不同的“勇敢”。

教学用具:小黑板

一、激趣导入

用篆体狼字导入,引导学生认识狼凶残本性。揭示课题。

[语文是传承民族文化最重要的工具,一堂语文课,如果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文化味,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它具有语文味。在追忆起源,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中既激发学生对母语的热爱又对狼凶残本性进行了认识,为理解文本进行铺垫。]

二、读好课题

回答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读好课题

师:听老师问题,用语言作答。怎样读就能回答向谁借路?怎样读就回答了向狼借什么?

[语文不用概念说话,它是感悟的,用轻重缓急作答]

三、初读课文

1.结合预习检测,指生分自然段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关注重点: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引导学生概括全篇课文主要内容。

关注点: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及概括力。

拓展:拟题方法。

[小语姓小名语,一课教一点点,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这样形成了。]

3.浏览课文,找出借路成功的原因。

[浏览课文是高年级重点训练的阅读方式之一,而借路原因中的“勇敢”一词又是本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

四、层层剖析,感悟勇敢

(一)在战胜自我中品味“勇敢”

1、离狼群大约50米距离。

引导重点:词:井然有序。

方法:联系上下文。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扫除阅读障碍的一项重要能力。所以一定要扎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具体要求。]

句:我的心理活动句子。

方法:抓关键词品读。

2、离狼群25米-30米距离

引导重点:狼挑战性的嗥叫声之恐怖。

方法:有感情朗读(把文字读成流动的画面)

[中高年级的朗读要求都提到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叶老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本处设计意在从狼嗥恐怖中品味出我的“勇敢”。]

体会我的心里活动,感悟作者用词准确。

方法:删词法。读出总算背后的含义。

(二)体会充满智慧的勇敢

引发讨论:我已经经过狼群了,可不可以跑?

关注点:人类的智慧。

[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载体,让学生深入文本,与作者达到情感共鸣,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情感感悟,学生的思维才会被真正激活。]

五作业:收集有关勇者的故事以“勇者无畏”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篇7:《向狼借路》教学纪实与评析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体会文中的“我”临危不俱、沉着应对的勇敢无畏精神。

2.能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把握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探究在意外遇到狼群时“我”的表现。

教学难点:抓住“硬着头皮”“像一个将军在他的士兵面前走过一样”等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向狼借路》,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你了解狼吗?

生:狼很凶猛,冷血无情,攻击力很强。

生:狼属于肉食动物,善奔跑。

生:狼是群居动物,很凶残,吃人,人遇到狼特别危险。

师:这么凶残,这么恐怖,可“我”却偏偏要向它……

生:借路!

师:此时此刻,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为什么要向狼借路?

生:怎样向狼借路?

生:借路成功了吗?

生:借路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师:那就赶快读读课文,到书中去找答案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相信读完后,你一定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讲了“我”在深山旅行,向狼借路,成功脱险的事。

1.介绍学法。

师:说得很准确。你想过刚才概括的主要内容与文题有什么关系吗?

生:把文题扩充成一句完整的话,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我非常赞同你的意见。把文题扩充成一句完整的话,说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叫做“题目扩展法”。大家看,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向狼借路”,事情的起因是“我”在深山旅行,经过是向狼借路,结果是成功脱险。把文题扩充一下,就成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板书:题目扩展法。)

2.检查字词。

师:同学们读课文读得很认真,老师很高兴,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你们都会读吗?谁愿意开火车来领读?

表现狼和“我”的词语:

井然有序 心惊胆战

大声嗥叫 全身发颤

阴森恐怖 丧魂落魄

畏葸不前 勇敢精神

描写狼的词语:

个头高大   瘦骨嶙峋   皮毛蓬松

筋强骨健   皮毛厚重   又野又凶

师:(指着描写“狼”的词语。)读了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词都是描写狼的词语。

三、探究感悟,交流分享

1.边读边悟,体会狼的凶猛。

师:找到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描写“狼”的词语),给大家读一读。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狼。为什么?

生:我觉得这是一群可怕的狼。因为这些狼个头高大、瘦骨嶙峋、毛足有一英尺长,这就足以让人很害怕了。

生:我觉得这是一群饥饿的狼。“瘦骨嶙峋”说明这些狼可能好久都没吃食物了,骨头突兀,都饿坏了。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生:我觉得这是一群凶残的狼。因为文中说“这些狼个头高大”。

师:有多高大?资料显示,狼站直后足有一米八十多,比老师还高很多呢!(师打手势示意。)你能读出感受吗?

(指名读。)

生:这是一群强壮的狼。我从“毛足有一英尺长”看出来的。一英尺长大约相当于30厘米,如果毛就这么长的话,这只狼一定很高大、凶猛。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在我眼里……一英尺长”一句。)

生:“它们筋强骨健……在雪地上一掠而过。”也说明这是一群强壮的狼,文中说“筋强骨健”。

师:那你就读出强壮的感觉来。

生:我认为这是一只跑得飞快的狼,皮毛那么厚重,还能在雪地上一掠而过。

(师范读、指名四人读“一掠而过”。)

师:文中哪个词语最能够体现狼的特点?

生:又野又凶。

师:是啊,“我”常常去深山旅行,最怕狼了,可就偏偏遇上了狼,一群个头高大、瘦骨嶙峋、又野又凶的狼。此时此刻,“我”是什么心情?

生:害怕。

生:毛骨悚然。

生:恐惧。(师板书:“恐惧”。)

师:(出示狼的图片。)“我”和你们的感受是一样的,可“我”却偏偏要与狼进行一场生死较量!

2.细读课文,体会人狼较量。

师:谁来读一下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默读课文2~5自然段,看看“我”与狼进行了几次较量,用直线画出狼的行为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我”的表现的语句。

(生自学后集体交流。)

生:三次。分别是距离50米、25~30米和走过后的较量。

师:首先来看看50米较量时狼的行为。

生:“为首的那只狼侧过身去蹲在地上……所有狼的眼睛和鼻尖都转过来对着我。”

师:找出狼的动作。

生:像训练有素的士兵,一动不动地蹲着。眼睛和鼻尖都转过来对着我。

师:是呀,那第一只、第二只,6只狼(板书:“齐蹲”)和“我”的表现呢?

生:我全身发颤,头发根有种异样的感觉,心惊胆颤。

生:“我不敢流露出丝毫的胆怯,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板书“走”。)

补白练习:如果我             ,这群狼就会            。

生1:如果我快速跑过去,这群狼就会扑上来吃掉我。

生2:如果我往回跑,这群狼也会扑上来吃掉我。

生3:如果我跑,这群狼就会扑上来吃掉我!

师:我只能……

生:走!硬着头皮往前走!

师:我这里有两句话,你看哪句更好。

“我不敢流露出丝毫的胆怯,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我不敢流露出丝毫的胆怯,继续往前走。”

生:第一句好。第二句少了“硬着头皮”,没有写出恐惧感来。

师:谁来读一读?

师:你能体会到“我”当时的心情吗?

生:恐惧在增长,加倍恐惧。(板书“加倍恐惧”。)

师:来看在25米到30米时的较量。

师:走!“我”继续向前走,咬着牙,硬着头皮往前走!越来越近了,在25米到30米时,狼的表现是什么,我的表现呢?

生:狼在嗥叫。

师:读第三自然段。(板书:“嗥叫”。)

师:听到嗥叫声还有回声,“我”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我”的表现呢?

生:狼的叫声是特别可怕的,而且还是6只狼一起叫,叫声悠长而持久,响彻整个山谷,再加上回声,“我”真是丧魂落魄,恐惧到了极点。(板书:“极度恐惧”。)

生:我的表现是“像将军在他士兵面前走过一样”,继续往前走。(板书:“走”。)

师:请大家观察并展开想象,这幅图中的“我”极度恐惧 ,但又必须从狼的身边通过,你会怎样来读呢?

(采用评读、自由读、指名、比赛读和齐读等多种方式来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我”在极度恐惧下是如何勇敢地向狼借路的。)

师:来看在走过后的较量。

师:终于“我”走过狼群,可是狼的行为是怎样的呢?

生:一动不动地蹲着,看着“我”,持续了很长时间。(板书:“不动”。)

师:“我”的恐惧减轻了吗?谁来读一读?

生:没有。(板书:“恐惧不减”。)

师:直到“我”已经走得很远了,它们才一齐向后转。“我”借路成功了!(板书:“成功”。)

四、深入文本,升华主题

师:是什么让“我”成功借路?

生:“我”表现出来的勇敢精神使它们畏葸不前,把它们镇住了。(板书:“勇敢”,生齐读。)

师:勇敢体现在哪里?

生:文中的勇敢体现在“我”面对又野又凶的狼,不但没有逃跑,反而向它们借路。

师:其实,勇敢并不意味着不怕。虽然怕,但勇于克制恐惧、征服恐惧、战胜自己,这是勇敢。临危不惧是一种勇敢,沉着应对是一种勇敢,克服恐惧、战胜自己更是一种勇敢。今天,因为勇敢,所以“我”向狼借路成功!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评析:

《向狼借路》所在单元的主题是“勇者无惧”。本文以极为生动的语言和扣人心弦的悬念,讲述了一个“向狼借路”的故事,说明勇敢无畏的精神具有威慑一切的巨大力量,甚至可以战胜凶残的动物。整节课,以词入句、以句入文、以文动情,钱老师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综合体现,具有浓浓的语文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巧妙设计,走进文本

这是一场与狼斗智斗勇的无声较量,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只有真正地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学生才能体会到作者的处境,从而感受到“我”的勇敢。在具体的实施中,钱老师以自己沉稳睿智扎实的教学风格,用饱满的情绪、激情的语言及多媒体课件恰到好处地运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拉近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将学生引入惊心动魄的人狼较量的情境之中,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让文本牵动了学生的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体会“我”的紧张、恐惧、勇敢,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切入适时并有效实施,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层层深入,揭示中心

钱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很好地贯彻了作者的意图。首先以问题质疑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进而走近森林狼,抓住“个头高大、瘦骨嶙峋、皮毛蓬松、毛足有一英尺长、筋骨强健、皮毛厚重、像鸟儿一样在雪地上一掠而过”体会狼的又野又凶。接下来,钱老师以人狼三次较量作为全课主体,将文章重点呈现出来,学生谈感悟——交流个性化的理解,意在水到渠成。最后教师精准的总结点拨,使主题内涵得到进一步提炼和升华。通过钱老师的讲读更好地向学生诠释了课文中要展现的人性矛盾对立的双方互相斗争的结果,其结果告诉我们一个普遍的真理,那就是关键时刻临危不惧,在内心极度恐惧的状态下,也要保持头脑的清醒和沉着,这才是勇敢的真正含义。

三、朗读感悟,突出个性

钱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勇敢含义的过程中采用了语文学习最常用的、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以读为主,这是贯穿全文的教学方式。朗读指导有层次性、有针对性,朗读的形式也多样化,分别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默读、评读、齐读、师生读、比赛读等形式,整节课书声琅琅,张弛有度,训练到位。

细读课文、朗读感悟的过程中,每个教学环节的展示都有令人心动的亮点,个性化十分突出。比如在学习狼的样子时,抓住重点词语,学生汇报,谈出自己的理解,有的说“可怕” 、有的说“强壮”、有的说“恐惧”,为学生搭建了个性化交流的平台。在体会人与狼50米的距离时,抓住重点语句采用了对比感悟朗读,指导得非常细腻。这样通过朗读来帮助学生理解“我”“硬着头皮”的感觉和心理,通过句式对比,揣摩了当时人物的复杂心理状态,很好地落实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倡导个性化朗读的要求。这部分教学实施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四、词语教学,扎实灵活

词语教学凸显了扎实和灵活的特点。像“一英尺”“硬着头皮”“像一个将军”等,采用了比较等方法来体会,这样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语句表达的情感,做到既“悟情”又“悟理”。

总之,钱老师这节课显示出了其致力于教学研究所积累的扎实的语文教学功底,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一节语文课。

上一篇:连花清瘟胶囊说明书下一篇:母猪应如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