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角教学反思

2024-04-09

画角教学反思(精选12篇)

篇1:画角教学反思

材中安排角的分类与画角同课时教学,我觉得一节课里要掌握的知识点太多,学生肯定接受不了,所以,我把这部分内容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先教学角的分类,然后教学画角。

在教学画角时,我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提示自主探索画法。从大展示的效果来看,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在家庭作业中出的问题却较多,主要是画不准,有的学生甚至把钝角画成了锐角,锐角画成了钝角等。仔细反思,可能是以下几方面造成的:

1、学习画法时,有的学生在小组内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上来看学生好像已经学会了,实际由于体验不深刻,学生并没有把知识很好的吸收并内化,掌握得并不牢固,所以导致家庭作业效果不好。

2、学生出错最多的就是找不准数。这说明学生前面的基础还是没打好,对量角器上的刻度还是不熟悉,找不准数。特别是不是整十度时,错得更多,很多学生都少画了10度,说明他们在画角时,对于这个度数的取数范围在哪里心里都不是很清楚。

3、学生在画角时,内外刻度不分清。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把内外刻度弄混的状况也很多。这说明他们在画角时,头脑里并没有去认真想清楚该找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只是看到这个度数就马上打好了点,导致本来是锐角的画成了钝角,本来是钝角的画成了锐角。其实最主要的一点是,学生对于零刻度的理解不是十分到位,由于本单元过于抽象,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抽象数学知识,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数学抽象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渐摸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带入课堂,让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为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打下基础。

4、有的学生使用的量角器不好。有的学生量角器上的刻度线很少,有的量角器上面图案很多,有的量角器中心点是一个小洞,学生在重合的时候左移一点或者右移一点就会有10度的误差等,这些也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干扰。

5、有的学生利用内圈刻度画角,个位是5度的。如75度,不能直接在量角器内圈的75度的位置上打点,于是找不到记这个点的位置。他们不会在量角器上75度的位置一直向外看,有的会看的也把刻度线看歪了,偏离到别的刻度去了。还有很多学生对于内刻度的数对应外刻度的哪个数这一点并不熟悉,所以找不到点。

篇2:画角教学反思

1、在量的中心位置(凹槽处)点个点,做角的顶点。

2、将向下平移,画出角的一条边。

3、根据度数,确定辅助点的位置。

4、连接角的顶点和辅助点,画出另一条边。

看了生1的示范,学生有话想说。

生1:画顶点不用尺的,直接点。

生2:量角器老是移来移去,挺麻烦的生3:我们画第一条边要几步呢?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最后我们归纳为:定顶点、画边、找点、连边。 教材中安排的练习是:

以下面的射线为角的一条边,用量角器分别画出40°、70°和135°的角。 为了更好地帮助解决学生深刻理解画角的方法,纠正学生对量角器的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混淆不清的现象,我将题目改为:

篇3:“画角”教学实录与评析

“画角”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个内容, 是在学生已经会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度数, 并掌握了角的基本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通过让学生操作探究, 自主建构, 理解和掌握画角的方法;能按照画角的步骤正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并能根据已有经验拼摆特殊角;学会灵活选择方法画角, 加强量角和画角的沟通与联系, 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同时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以及画后认真检查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以旧引新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角的分类, 谁来说说角能分为几类?

生: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师:谁能具体描述一下各种角的特征?生:答 (略) 。

师:如果让你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 会不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角。

(板书课题:画角。)

(评析:在导入环节, 教师开门见山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复习, 找准学生的知识起点, 唤起学生对画角的关注, 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并为后续学习搭建阶梯。)

二、尝试体验, 探究新知

1. 初步探究, 感受画角。

(为每个学生发一张印有纸质量角器的作业纸。)

师:请大家用小棒在纸质量角器上摆一个75°的角, 看谁办法多。

(学生独立尝试摆角。)

师:先估一估摆的角是不是75°, 再来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生1:75°角是一个锐角, 我摆的也是一个锐角。我把一根小棒的一个端点和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 小棒和量角器的0刻度线重合, 另一根小棒摆到75°的位置上, 就摆了一个75°的角。

师:真不错!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2:还要说清楚小棒和量角器的哪一边0刻度线重合, 看刻度时看量角器上的外圈还是内圈?

师:你真会找关键点。每一位同学都看一看你的小棒和量角器的哪一边0刻度线重合, 该读哪一圈, 和同桌说一说。

生3:老师, 我摆的和他们不一样。我是把一根小棒的端点和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 小棒和量角器10°的刻度线重合, 另一根小棒摆到85°刻度的位置上, 摆的也是一个75°的角。

师:这个办法可以吗?

生4:可以, 但是这样摆还要计算, 有点麻烦。

师:大家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摆的方法。老师建议大家摆的时候选用最简单的方法。

2. 操作探究, 尝试画角。

师:刚才, 我们找到了很多摆角的办法, 如果自己动手来画一个75°的角, 怎样画呢? (学生独立画角。) 同桌互相说一说画角的方法, 先画什么, 再画什么。 (生互说。)

(教师指明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描述画法。)

生1:我用两个三角板画角, 一个30°, 一个45°, 拼在一起, 就画出了一个75°的角。

生2:我用量角器画角, 先画一条射线, 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和射线的端点对齐, 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顺着0刻度线找75°的刻度, 点上一个点, 把这个点和射线端点连起来, 就得到了75°的角。

师:两位同学都说得非常完整。你认为谁的方法好?

生3:我认为生1的方法真好, 一拼就可以画了。

生4:我觉得拼出来的角不够尖, 不够标准。

生5:找准两条边后, 拿掉三角板, 延长射线就可以把角画标准了。

师:这办法确实可以解决角不够尖的问题。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6:有些角可以通过拼摆画出来, 有些角不行。

师:请举例说一说, 好吗?

生7:比如:60°、90°、105°可以拼出来, 85°、38°不能拼出来。

师:大家同意这个观点吗?

生:同意。

师:大家思考一下哪些角可以用拼摆的方法来画, 小组动手研究一下。

(小组讨论拼摆, 做好记录。)

生汇报:

师:试一试, 用拼摆的方法画出150°的角。

(学生尝试画角, 同桌用量角器互相检验。)

师:不能拼摆的角怎样画呢?

生:我认为采用生2的方法比较好。

师:我们把生2的方法再回顾一遍。

(多媒体展示画角的步骤, 并配以文字描述。)

用量角器画角的步骤是:1.先画一条 () , 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 () 重合, 0刻度线和 () 重合;2.在量角器上75°的地方点一个 ()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 () , 通过刚画的点, 再画一条 () 。

师板书:点对齐 (量角器的中心点和射线的端点) , 边重合 (0刻度线和角的一边) , 找刻度 (要看准内圈还是外圈) , 再连线。

3. 巩固方法, 练习画角。

尝试画105°、65°的角。

师:通过再次画角, 哪位同学想给大家一些提醒, 说说画角时要注意什么?

生1:我认为画角时要看准量角器的0刻度线, 再判断看刻度时看内圈还是外圈。如果看错了, 钝角会错画成锐角, 锐角会错画成钝角。

生2:画好角后再根据角的大小估计一下就不会出错了。

师:刚才两位同学的提醒很关键, 同学们估计一下自己画的角是否正确, 及时修正。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匠心独具, 精心设计了初步探究, 感受画角———操作探究, 尝试画角——巩固方法, 练习画角几个环节。在初步探究时让学生通过摆角、估角、量角等一系列活动做到“胸中有角”。再通过操作探究, 尝试画75°的角, 展示了学生用拼摆画角和用量角器画角的操作过程, 教师抓住学生的两种不同方法引导学生辨析, 展示了思维过程, 明确哪些角可用拼摆法来画, 哪些角必须用量角器来画。整个过程教师适时引导, 放手让学生自主建构, 直至学生纷纷顿悟出画角的方法, 几个层次的动手操作活动浑然一体。凸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学习中设疑、解疑的良好氛围, 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 我会填。 (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1) 量角的大小, 要用 () 。

A.直尺B.量角器C.三角板

(2) 用量角器画角时, 要先画一条 () 。

A.直线B.线段C.射线

(3) 用一副三角板不能画出 ()

A.120°的角B.150°的角C.160°的角

2. 我会画。

自主选择工具画出98°、135°的角。

(同桌同学互相检验。)

3. 我会折。

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下面度数的角。并和同桌交流你折角的过程。

(评析:此环节练习设计形式多样, 可谓精彩纷呈, 高潮迭起, 有基础性练习, 也有拓展性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所学知识不断深化、内化, 较好地实现了当堂训练的目标。)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用量角器画角。

生2:我记住了同学提醒的用量角器画角时的注意事项。

篇4:“画角”教学实录与评析

“画角”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个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会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度数,并掌握了角的基本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通过让学生操作探究,自主建构,理解和掌握画角的方法;能按照画角的步骤正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并能根据已有经验拼摆特殊角;学会灵活选择方法画角,加强量角和画角的沟通与联系,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以及画后认真检查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以旧引新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角的分类,谁来说说角能分为几类?

生: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师:谁能具体描述一下各种角的特征?生:答(略)。

师:如果让你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会不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角。

(板书课题:画角。)

(评析:在导入环节,教师开门见山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复习,找准学生的知识起点,唤起学生对画角的关注,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并为后续学习搭建阶梯。)

二、尝试体验,探究新知

1.初步探究,感受画角。

(为每个学生发一张印有纸质量角器的作业纸。)

师:请大家用小棒在纸质量角器上摆一个75°的角,看谁办法多。

(学生独立尝试摆角。)

师:先估一估摆的角是不是75°,再来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生1:75°角是一个锐角,我摆的也是一个锐角。我把一根小棒的一个端点和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小棒和量角器的0刻度线重合,另一根小棒摆到75°的位置上,就摆了一个75°的角。

师:真不错!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2:还要说清楚小棒和量角器的哪一边0刻度线重合,看刻度时看量角器上的外圈还是内圈?

师:你真会找关键点。每一位同学都看一看你的小棒和量角器的哪一边0刻度线重合,该读哪一圈,和同桌说一说。

生3:老师,我摆的和他们不一样。我是把一根小棒的端点和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小棒和量角器10°的刻度线重合,另一根小棒摆到85°刻度的位置上,摆的也是一个75°的角。

师:这个办法可以吗?

生4:可以,但是这样摆还要计算,有点麻烦。

师:大家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摆的方法。老师建议大家摆的时候选用最简单的方法。

2.操作探究,尝试画角。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很多摆角的办法,如果自己动手来画一个75°的角,怎样画呢?(学生独立画角。)同桌互相说一说画角的方法,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生互说。)

(教师指明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描述画法。)

生1:我用两个三角板画角,一个30°,一个45°,拼在一起,就画出了一个75°的角。

生2:我用量角器画角,先画一条射线,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和射线的端点对齐,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顺着0刻度线找75°的刻度,点上一个点,把这个点和射线端点连起来,就得到了75°的角。

师:两位同学都说得非常完整。你认为谁的方法好?

生3:我认为生1的方法真好,一拼就可以画了。

生4:我觉得拼出来的角不够尖,不够标准。

生5:找准两条边后,拿掉三角板,延长射线就可以把角画标准了。

师:这办法确实可以解决角不够尖的问题。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6:有些角可以通过拼摆画出来,有些角不行。

师:请举例说一说,好吗?

生7:比如:60°、90°、105°可以拼出来,85°、38°不能拼出来。

师:大家同意这个观点吗?

生:同意。

师:大家思考一下哪些角可以用拼摆的方法来画,小组动手研究一下。

(小组讨论拼摆,做好记录。)

生汇报:

30°+45°=75° 30°+90°=120° 60°+45°=105°

90°+45°=135° 60°+90°=150° 90°+90°=180°

45°-30°=15° 60°-45°=15°

师:试一试,用拼摆的方法画出150°的角。

(学生尝试画角,同桌用量角器互相检验。)

师:不能拼摆的角怎样画呢?

生:我认为采用生2的方法比较好。

师:我们把生2的方法再回顾一遍。

(多媒体展示画角的步骤,并配以文字描述。)

用量角器画角的步骤是:1.先画一条( ),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 )重合,0刻度线和( )重合;2.在量角器上75°的地方点一个(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 ),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 )。

师板书:点对齐(量角器的中心点和射线的端点),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边),找刻度(要看准内圈还是外圈),再连线。

3.巩固方法,练习画角。

尝试画105°、65°的角。

师:通过再次画角,哪位同学想给大家一些提醒,说说画角时要注意什么?

生1:我认为画角时要看准量角器的0刻度线,再判断看刻度时看内圈还是外圈。如果看错了,钝角会错画成锐角,锐角会错画成钝角。

生2:画好角后再根据角的大小估计一下就不会出错了。

师:刚才两位同学的提醒很关键,同学们估计一下自己画的角是否正确,及时修正。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匠心独具,精心设计了初步探究,感受画角——操作探究,尝试画角——巩固方法,练习画角几个环节。在初步探究时让学生通过摆角、估角、量角等一系列活动做到“胸中有角”。再通过操作探究,尝试画75°的角,展示了学生用拼摆画角和用量角器画角的操作过程,教师抓住学生的两种不同方法引导学生辨析,展示了思维过程,明确哪些角可用拼摆法来画,哪些角必须用量角器来画。整个过程教师适时引导,放手让学生自主建构,直至学生纷纷顿悟出画角的方法,几个层次的动手操作活动浑然一体。凸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中设疑、解疑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我会填。(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1)量角的大小,要用( )。

A.直尺 B.量角器 C.三角板

(2)用量角器画角时,要先画一条( )。

A.直线 B.线段 C.射线

(3)用一副三角板不能画出( )

A.120°的角 B.150°的角 C.160°的角

2.我会画。

自主选择工具画出98°、135°的角。

(同桌同学互相检验。)

3.我会折。

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下面度数的角。并和同桌交流你折角的过程。

90° 45° 135°

(评析:此环节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可谓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有基础性练习,也有拓展性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所学知识不断深化、内化,较好地实现了当堂训练的目标。)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用量角器画角。

生2:我记住了同学提醒的用量角器画角时的注意事项。

………

(评析:让学生自主总结全课的学习内容,既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内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篇5:画角教学反思

在组织学生掌握“画角“这个知识点时,先让学生小组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在互动中对整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使学生的大脑中零散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形成牢固的印象。以“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为理念,利用学生的差异,放手让学生小组争论、互补,在相互纠偏、自我梳理中得出结论。

最后,让知识得到了升华。把画角的方法编成一个顺口溜,再一次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一个彻底的理解。

篇6:画角教学反思

画角这一教学过程,学生掌握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学生对画角的步骤掌握是教学的难点。学生真正能够理解画角的本质难度是比较大的。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我力求体现出由易到难、层层深入、逐步分散教学难点。由于用量角器量角和用量角器画角有一些共同之处,都是使用量角器,都是用量角器中心对准角的顶点,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对齐,量角时看另一边指的刻度,就是角的度数,而画角首先要心中有角,先在要画角的地方点一个点,再和原来画出的射线的顶点连接就画出了一个角。所以,在具体的设计时,我先进行量角的复习,说量角的方法这样就进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由于采用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方法,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了画角的过程,并通过自学质疑,可以进一步体会画角的步骤。这样处理以后,学生在自然而然之中学会了知识和方法,体现了新课不新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7:“画角”教学反思

一、量角时,学生经常出现量角器左放右放放不到位,量不不到角,角到量角器的外面去了;还有的学生,量角时不能确定读量角器上里面的数还是外面的数。

二、如果量角时存在“技术“问题,那画角问题就更大了,去以上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画角的方法掌握了,就是每一个画出来的角边很长,因为画角时要在量角器的刻度边点一个点作标记,这个点离射线的端点较远,学生要通过端点和自己所作的标记点画一条射线,作出角的另一条边,这条边还真够长的,有的孩子还画到书本外面去。

针对以上问题,我结合教材与学情,归纳了量角三步走:

一看角往哪边开,量角器的半圆就朝那边放(这样学生就不会盲目摆弄量角器);

二把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射线与零刻度线重合,看另一边对准量角器中的哪个刻度;

篇8:画角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这些新的学习方式已经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样的是角, 角的名称, 直角、钝角和锐角等知识。而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学生已经掌握了量角的方法和各种角的标准。但是对于角的度数的测量是新学习的知识, 学生的掌握情况还不是很扎实, 很容易读错数。特别是因为量角器上的度数有内圈和外圈, 里外两圈分别是从不同的方向读过来的, 所以在读数的时候到底是读内圈还是外圈的度数学生很容易弄错了。但是学生对量角器、三角板的认识与使用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 所以画角时的困难比量角时的困难减少了。于是在教学画角时, 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在实践中体会、总结出画角的基本方法。

二、案例描述

铃声一响, 学生就已经很快地坐在位置上了。我在屏幕上投出了由各种角构成的图片, 学生欣赏, 说观察的感受。然后我顺势问道:生活中的这些美丽图案是怎样画出来的?这些角又是怎样画出来的?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画角?

在学生好奇心的激发下, 教师又说:接下来老师准备了几项活动, 希望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画角的技能。

活动1:画出60°的角。

1.请学生猜一猜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度的角。

2.引导学生用三角板拼角, 用这些角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说说所拼的角的度数, 再用量角器量角验证, 小组合作完成。 (在这个活动中师只是提出画角的要求, 但是学生用什么方法没有限制。)

3.你用什么方法画出了60°的角?

学生自主画角, 同时发现了用三角板画60°的角要注意的地方。

活动2:画出85°的角。

1.师:如果要画的不是上面这些特殊角, 比如画一个85°的角应该怎么办?

(这个活动师仍然不提出具体的描画方法要求。学生会在活动中发现用三角板不容易画出这个角, 应该使用量角器才能准确的画出这个角。这时引导同学提出:三角板在画角时是有局限性的, 不是所有的角都能用三角板精确地画出来。)

2.学生自己动手画角, 可以讨论后再完成。

活动3: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

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完成。 (两个角组合可以画出15°、30°、45°、60°、75°、105°、90°、135°、150°、120°等角。)

活动4:画70°, 115°的角。

1.说说你想用什么工具帮助你画出这些角? (用量角器画这两个角。)

2.学生动手画角。

3.活动后师及时问, 怎样使用量角器画角?

活动5:归纳总结

1.先让学生说说画角的方法, 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2.让学生同桌讨论:画角时, 当量角器有两圈刻度时, 是看内圈还是看外圈?

小结:当先画的那条射线是与内圈的零刻度线重合, 那么找点时就应该在内圈找所要画的角刻度线;如果先画的那条射线是与外圈的零刻度线重合, 那么找点时就应该在外圈找所要画的角刻度线。

三、课后分析

以前我在教学这种操作性的知识时, 生怕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操作的步骤, 就一次次的示范操作的步骤, 强调要注意的地方, 这样学生对这种操作没有兴趣, 只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 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很辛苦, 但是效果却很差。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想尝试一下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在实践中体会、总结出自己画角的基本方法。在我意料之内, 学生很有兴趣, 积极性被很好的激发了。在整个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 深化操作的过程。新课程要求提倡学生的自主探究, 但是我们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 要真正的把这种方法运用到教学中。

四、案例反思

在这一节课中, 以用什么方法画60°、85°角的认知冲突作为目标, 主导全课, 并在画角时提供各种材料, 让不同的学生自主选择符合自己体验的信息, 在关于画角的方法的对话交流中整合目标的差异性。

我在本课教学时重点放在学生动手操作上, 通过“画角——记录——总结画角方法”的路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学习, 直观、有趣。在小组共同活动中学生体会到合作的愉悦。达到了在潜移默化中的情感交流。实现了新课标的:“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的要求。

学生在活动中有的用三角板上的60°的角描画出60°的角, 有的用量角器画出60°的角。活动后我让学生代表展示这两种方法。当同学们讨论的时候, 有的同学提出用三角板画出的60°的角不够标准, 因为三角板的尖角不好描画, 可是另外一个同学马上反对, 他说, 只要先描画出两条边, 再延长两条边相交, 角就出现了, 而且也很标准。看到同学都赞许地点头, 我不禁也露出了真心的微笑。这样, 同学一致认为两种方法都很好。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创设有效的情境要有“大问题”意识, 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首先, 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利用“画60°的角, 你想用什么方法?想动手画一画吗”将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 真正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理念, 进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进入了“活”的思维状态。其次, 要有一定的新颖性, 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 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利用三角板能画哪些角的时候学生对这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产生了学习欲望, 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最后, 要有灵活性和技巧性。这要通过教师的设疑和适时的评价, 让学生直奔主题, 很快进入探究状态。

篇9:画角教学反思

《画角》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之后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的方法,对于反过来探究角的画法兴趣非常浓厚。

课前我预想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在学习画法时主要以教师讲解,并结合讲解板演为主,没有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索画法。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学生动手练习上。从课堂的效果来看,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在回家作业中出的问题却较多,主要是画不准,有的学生甚至把钝角画成了锐角,锐角画成了钝角等。仔细反思,可能是以下几方面造成的:

1、学习画法时,以教师讲解为主,放手不够,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上来看学生好像已经学会了,实际由于体验不深刻,学生并没有把知识很好的吸收并内化,掌握得并不牢固,所以导致回家作业效果不好。

2、学生出错最多的就是找不准数。这说明学生前面的基础还是没打好,对量角器上的刻度还是不熟悉,找不准数。特别是不是整十度时,错得更多,很多学生都少画或多画了10度,说明他们在画角时,对于这个度数的取数范围在哪里心里都不是很清楚。

3、学生在画角时,内外刻度不分清。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把内外刻度弄混的状况也很多。这说明他们在画角时,头脑里并没有去认真想清楚该找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只是看到这个度数就马上打好了点,导致本来是锐角的画成了钝角,本来是钝角的画成了锐角

4、有的学生使用的量角器不好。有的学生量角器上的刻度线很少,有的量角器上面图案很多,有的量角器中心点是一个小洞,学生在重合的时候左移一点或者右移一点就会有10度的误差等,这些也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干扰。

5、有的学生利用内圈刻度画角,有5度的,如75度,不能直接在量角器内圈的75度的位置上打点,于是找不到记这个点的位置。他们不会在量角器上75度的位置一直向外看,有的会看的也把刻度线看歪了,偏离到别的刻度去了。还有很多学生对于内刻度的数对应外刻度的哪个数这一点并不熟悉,所以找不到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想有必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如下改进:

1、在学画法之前,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索的时间,使他们有一定的学习体验,经历学习的过程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深刻。

2、学生购买量角器时,最好选择量角器上没有图案,刻度比较清楚的,这样会更有利于量角和画角的准确。

3、在认识量角器时,有必要让学生知道内刻度的数对应的是外刻度的哪个数,这一点在教学时确实有所疏忽。

篇10:画角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关玉兰

画角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之后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的方法,对于反过来探究角的画法兴趣非常浓厚。

画角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以及掌握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在画角的操作过程中进一步体验角的定义和各类角的大小区域,其知识迁移点是量角器的使用--量角、画角的共同点,即两重合一对准。教材的例题出示了画角的步骤,让学生按照规定的步骤去画,是为了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并让学生体验运用迁移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垂直和确定物体的位置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出示了画角的四个步骤,让学生按照规定的步骤去画。

1、确定角的顶点(固定画角的位置),2、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3、在量角器65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4、以画出的射线和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这里,我结合前后知识,在给学生做画角示范时,有个疑问让学生解惑,那就是在连接两点成角时,这条射线我想画得短一些可以吗?学生给了一个充分的答案,可以画得短一些,原因说的也很好,边的长短与角的大小无关。这样即学会画角,同时有学会应用知识。还有画角里外圈的混淆,把60度画成120度,我了避免内外刻度混淆,因此在教师示范时,找60度的刻度点,应该找内刻度还是外刻度,怎样去决定呢?那就看第一条射线和0刻度线重合的是内0刻度线还是外0刻度线来决定找内刻度65还是外刻度65。抓住这点学生就不会混淆而画错角。

另外,在画完后,我也加了一步:检查,再用量角器量自己画的角是不是要求画的度数,然后标上弧度和度数。这样,才完成画角。

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提高了画角的正确率,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检验的好习惯。本课教学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情感上愿意学习就是积极学习,积极学习的情绪状态下学习效果最佳,因此积极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本节课从以下两个方面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是积极的,从以下两方面可以体现出来。

1、情绪饱满,积极学习。本节课从开头复习三角板的角的度数到用三角板画角,用量角器画角的步骤的归纳,学生都抢着说,交流热烈,充分说明了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与高昂的学习热情。

2、频繁交往,扩大参与。教者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交往空间,这种交往应该是多向式、交互式的,既有师生的交往,又有学生的交往。在本节课中,多次采用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学生都是人人参与,个个动脑,动口又动手。这些生生之间的交往,既为学生的交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又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篇11:最新数学画角的教学反思

数学画角的教学反思范文一

一、学习角的知识,并非仅仅是明确地提出需要达到的结果性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教材的充分挖掘,创设情境,把握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维的切入口,由此形成有助于学生发展的体验性目标。我在本课教学时重点放在学生动手操作上,通过“画角——记录——总结画角方法”的路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学习,直观、有趣。在小组共同活动中学生体会到合作的愉悦。达到了在潜移默化中的情感交流。实现了新课标的:“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的要求。

二、学生在活动中有的用三角板上的60°的角描画出60°的角,有的用量角器画出60°的角。活动后我让学生代表展示这两种方法。当同学们讨论的时候,有的同学提出用三角板画出的60°的角不够标准,因为三角板的尖角不好描画,可是另外一个同学马上反对,他说,只要先描画出两条边,再延长两条边相交,角就出现了,而且也很标准。看到同学都赞许地点头,我不禁也露出了真心的微笑。这样,同学一致认为两种方法都很好。

在活动中还有的学生在画直角时使用课本的一个角来画,我及时表扬了学生善于观察和运用,指导他们用三角板的直角去验证。这恰好说明了学习数学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与生活紧密相连。

数学画角的教学反思范文二

《画角》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之后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的方法,对于反过来探究角的画法兴趣非常浓厚。

课前我预想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在学习画法时主要以教师讲解,并结合讲解板演为主,没有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索画法。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学生动手练习上。从课堂的效果来看,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在回家作业中出的问题却较多,主要是画不准,有的学生甚至把钝角画成了锐角,锐角画成了钝角等。仔细反思,可能是以下几方面造成的:

1.学习画法时,以教师讲解为主,放手不够,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上来看学生好像已经学会了,实际由于体验不深刻,学生并没有把知识很好的吸收并内化,掌握得并不牢固,所以导致回家作业效果不好。

2.学生出错最多的就是找不准数。这说明学生前面的基础还是没打好,对量角器上的刻度还是不熟悉,找不准数。特别是 不是整十度时,错得更多,很多学生都少画或多画了10度,说明他们在画角时,对于这个度数的取数范围在哪里心里都不是很清楚。

3.学生在画角时,内外刻度不分清。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把内外刻度弄混的状况也很多。这说明他们在画角时,头脑里并没有去认真想清楚该找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只是看到这个度数就马上打好了点,导致本来是锐角的画成了钝角,本来是钝角的画成了锐角

4.有的学生使用的量角器不好。有的学生量角器上的刻度线很少,有的量角器上面图案很多,有的量角器中心点是一个小洞,学生在重合的时候左移一点或者右移一点就会有10度的误差等,这些也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干扰。

5.有的学生利用内圈刻度画角,有5度的,如75度,不能直接在量角器内圈的75度的位置上打点,于是找不到记这个点的位置。他们不会在量角器上75度的位置一直向外看,有的会看的也把刻度线看歪了,偏离到别的刻度去了。还有很多学生对于内刻度的数对应外刻度的哪个数这一点并不熟悉,所以找不到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想有必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如下改进:

1.在学画法之前,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索的时间,使他们有一定的学习体验,经历学习的过程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深刻。

2.学生购买量角器时,最好选择量角器上没有图案,刻度比较清楚的,这样会更有利于量角和画角的准确。

3.在认识量角器时,有必要让学生知道内刻度的数对应的是外刻度的哪个数,这一点在教学时确实有所疏忽。

4.画角之前,一定要求学生想清楚自己画的是钝角还是锐角,画完后一定要进行检验。

数学画角的教学反思范文三

曾经听过四年级《角的画法》数学,在教学中一直觉得画角是个教学的难点,其实也是学生的难点。课前我仔细思考过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教材中安排“角的分类”与“画角”同课时教学,但是我觉得对于我班学情,这样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一下掌握那么多的知识点,肯定会向走马观花一样,课上会缺少实践探索的机会,所以我决定分两课时教学,先教学“角的分类”,然后教学“画角”。

教学角的分类时,我就发现在画角时随意性很大,尤其在二年级学生已经会画直角,但我却发现学生很少用三角尺的直角去画,而是用直尺画一个近视的直角,甚至有的学生凭感觉直接画两条射线组成直角。所以课上我就从画直角入手,让学生说说:“在你认识的角中,那些角最好画?”学生很快提出平角、周角、直角,然后我就让学生去试画这些角,并让学生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画的过程,画后让学生评一评,议一议,学生很快指出画平角、周角的优点和不足,并集体进行订正。在画直角时,我有意找两名采用上述方法画角的同学板演。然后让学生议一议,“怎样才能知道画的直角是否规范?”学生就提出用量角器量一量或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学生照样检查发现用直尺画得直角不是很规范,更不用说凭感觉的了;接着让学生就讨论“怎样画直角规范呢?”有了检查的过程,学生很快就能思考出两种方法。学生尝试后,老师示范画直角,直角画法就此规范。

篇12:画角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分为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两方面,在传统教学中,知识传授一般采用课堂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更多地是学生课后通过完成作业、操作和实践予以实现。美国的两位老师却提出了与传统教学完全相反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被称为“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他们把课堂上要讲授的知识或者知识点制作成7—12分钟的视频,学生先在家看完这些教学视频,然后隔天回到课堂上,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完成作业和展开讨论。传统教学与翻转课堂的区别在于:传统课堂是先教后学,翻转课堂却是先学后教,它把传统课堂中由教师主导的新知讲解变成了让学生在家自学,回到学校后把课堂变成了答疑与评价检测,使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这种颠覆传统教学的模式自提出5年来,在北美各地学校广受欢迎,而2011年春季,可汗学院的创办人萨尔曼 ? 可汗(Salman Khan)《用视频再造教育》的演讲,更引发出大众对翻转课堂的关切[1]。2012年我国各地比较发达的地区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了研究,本校于2012年11月对这种模式进行了初次的课堂教学尝试,为了使经验更容易传播,笔者采用了最简易的公共邮箱作为传播平台,选择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画角》为教学内容,实施了一次完整的翻转课堂实验。

二、《画角》一课的教学过程和方法

(一)课前设计模块

1. 撰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整个翻转课堂的“剧本”,教学设计包括了翻转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决定了翻转课堂的微视频用何种方法呈现知识点、凸显教学重难点,它与普通教学设计最大的不同是要设计学生在家观看视频的要求与任务。

2. 制作微视频

微课视频一般以7-12分钟为主,最长不超过12分钟,视频可不出现教师的整体形象,拍摄以最大化呈现画角的画面为主要方式,让学生最清楚地看到画角的全过程,并通过观察、分析、模仿、内化,继而形成知识。

3. 制作学习任务卡

附《画角》一课的学习任务卡:

(二)翻转课堂的实施

1. 自主学习阶段

(1)在家观看视频(7分钟)。

(2)完成档案袋(档案袋内容包括学习任务卡、作业及在自主学习中产生的学习材料等)。

2. 教师准备工作:分析档案袋的材料,设计问题解决程序。

通过对档案袋材料的分析和学生的汇报,发现存在的问题是:

(1)“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和步骤”表述不清晰、语言表达科学性不够。

(2)使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说明了学生对“用量角器画角”的掌握只是存在记忆现象,缺少对画角的本质认识。

(3)创造性发现不多。思维定势、从众心理是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障碍,体现在档案袋中填写第5、6点的人较少,课堂汇报中学生对画角的汇报有“依葫芦画瓢”和“人云亦云”的感觉。

3. 课堂交流阶段(1 课时)

(1)组成4人学习小组交流学习经验,并提出问题在组内进行解决。

(2)小组汇报(汇报内容主要是学习任务卡的回答及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习材料的展示)。

(3)教师点拨。

(4)及时调整、目标达成。教师根据学生检测情况、教学目标要求设计若干检测题,学生完成、现场征集学生回答,让学生自我校正,以其教学目标的达成。

4. 巩固提高(摘抄部分题目):

(1)按照给定的一条射线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射线的方向有各种各样)

(2)用直角三角尺画各种度数的角。

……

(3)收获与体会。

三、《画角》一课翻转课堂教学的探讨

“画角”是一节技能课,它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直线、射线、角和量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将“画角”作为“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有其先天的优势,可以让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学习迁移,掌握画角。但也有其先天不足,因为画角本身的难度不大,容易导致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中思维深度不深、思维广度不阔,较难实现自主发现、资料收集、团队合作等能力发展的特点,必须通过课堂交流阶段中较大力度的调整,从而实现目标的达成。

通过以上案例的实践与反思,笔者对本次翻课堂教学进行了梳理与反思。

( 一 ) 对教师工作的重新认识

首先是数学教师角度的认识。翻转课堂使数学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这意味着数学教师不再是知识交互和应用的中心,但他们仍然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推动者,当学生需要指导的时候,教师便会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在以《画角》为蓝本的翻转课堂中发现,虽然学生通过自学视频,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卡可以让他们对“画角”这一知识有更多的自我认识,但是在课堂交流环节中也不难发现,某些学生对于“画角”的认识还存在着不同层面的缺失,部分学在视频观看后心中仍存有无法解答的疑问,在课堂交流中教师只要稍微点拨,学生便豁然开朗,所以说翻转课堂本质上是以“教”学生如何学、怎么学以及由此而形成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的变更,是教师定位转变的一个过程。

其次是数学教师能力要求的认识。教师教学能力要求不仅表现在如何将所掌握的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应当是通过管理的方式将学知识传播的过程中传递学习技能、创新思想。因此,数学教师的能力要从管理能力、组织能力、设计能力、实践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修炼。

(二)重视课前模块的设计

在翻转课堂教学的过程,很多人往往一开始便花费大量的精力在微视频制作上面,而忽略了课前模块的设计,这势必影响教学的效果。通过《画角》一课的翻转课堂实验,笔者认为课前模块设计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 学习目标难易适中。“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要求在7——12分钟,所以学习内容应适度分解,符合“知识粒度适中”和“碎片化”的要求,学习目标的设定需要根据学习内容进行调整,难易适中。

2. 教学视频的视觉效果、互动性、时间长度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制作教学视频时需要考虑视觉效果、支持和强调主题的要点、设计结构的互动策略等,帮助学生构建内容最丰富的学习平台。

3. 对于自主学习任务的数量和难易程度要合理设计,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帮助学生利用旧知识完成向新知识的过渡。可根据任务完成的时间分为“观前任务”和“观看任务”;也可根据网络的集群性特点,在设计个体学习任务的同时,适当考虑设计小组合作的学习任务。自主学习任务的设计应利于数据的分析,方便教师观察学生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的程度。

(三)翻转课堂实施的几个要点

1. 课前模块的数据分析策略体系指教师对学生学习档案袋统计的手段、分析方法与策略的总和。统计的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系数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数据分析应侧重于发现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不足,为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2. 确定问题。教师根据课前模块学生档案资料的分析,如课前练习中提出的疑问,总结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等,学生根据理解与兴趣选择相应的探究题目。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选择题目。根据所选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组,其中,选择同一个问题者将组成一个小组,小组规模控制在4人以内。然后,根据问题的难易、类型进行小组内部的协作分工设计。当问题涉及面较广并可以划分成若干子问题时,小组成员可以按照“拼图”学习法进行探究式学习。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一个子问题的探索,最后聚合在一起进行协作式探究。当问题涉及面较小、不容易进行划分时,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先对该问题进行独立研究,最后再进行协作探究。

3. 问题解决。翻转课堂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解决自主学习过程形成的问题。师生在课堂上要通过交互式活动来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商榷与研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随时捕捉学生的动态并及时加以指导,学生每个人都可以参与活动中;允许和鼓励学生以低风险、无威胁的方式有意义地参与;可以为参与者提供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并可随时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集思广益。指导翻转课堂小组活动的教师,要适时的做出决策,选择合适的交互策略,保证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常用的小组交互策略有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浅谈令牌、拼图学习、工作表等。

4. 目标成达。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交互式问题解决过程之后,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反馈与评价,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翻转课堂不但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通过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真正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评价的内容涉及问题的选择、独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小组学习中的表现、学习计划安排、时间安排、结果表达和成果展示等方面。对结果的评价强调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对过程的评价强调学生在实验记录、各种原始数据、活动记录表、调查表、访谈表、学习体会、反思日记等的内容中的表现[2]。

三、对“翻转课堂”的思考

(一)“翻转课堂”是否增加学习时间

从操作程序上讲,翻转课堂把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前置了,增加了学生的时间,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课后补救”过程变成了课堂教学。从效果讲,“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是相当的,但从总时间上讲,翻转课堂对学生学习的增加还是有的。其建立的理论基础是通过这种翻转要减少“补课”现象,这种理想化的模式,可能在目前的教育机制下,说翻转课堂增加学生学习时间是回避不了的。但如何解决,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

(二)“翻转课堂”是否有效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

从《画角》的教学案例中不难发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存在数学知识掌握的差异,单纯从数学课堂教学时间中看也不能看出“翻转课堂”课堂对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带来了多大的提高。但在“翻转课堂”上,传统课堂回家做作业的时间,翻转成了回家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更自主地学习。在“翻转课堂”上,一位从前上课不认真的学生,突然举手答对了一个颇有难度的问题——“翻转课堂”的实验就这样点燃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所以说“翻转课堂”带来的不是数学知识的深化,而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它使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数学学习动机、数学学习策略以及数学信息素养的发展得到了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乃至终身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三)翻转课堂是否值得大面积展开

从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上看,翻转课堂是值得大面积推广的,但从现实条件来看,目前只适宜进行教育改革试点。其理由如下:

1. 教育机制的不配套性。目前的教育评价与评估机制还一时难以适应翻转课堂,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期待的是平安地考出个好成绩。

2. 教师能力因素与思想意识不到位。教师习惯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对新的教学方式一时难以适应,同时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课前、课中、课后需要大量的精力投入,更需要智慧的支撑与思想的支持。

3. 不少学校办学条件(技术方面、经费方面、思想观点方面、管理方面等)还不足以支持大面积进行翻转课堂的实施。

上一篇:“心怀感恩、与爱同行、快乐成长”主题班会活动下一篇:盛放的梅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