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跌倒原因分析

2024-05-06

病人跌倒原因分析(精选8篇)

篇1:病人跌倒原因分析

心内科跌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原因分析

1、年龄因素 心内科以老年人居多,而随着年龄的增加,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且反应迟钝,发生跌倒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2、疾病因素 心血管疾病往往存在心脑缺氧、心绞痛、肢体肌力下降等。

3、疾病治疗因素 心内科常见的扩血管药物、利尿药物的应用,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压下降,意外跌到风险增加。

4、环境因素 如地面潮湿、有积水、光线不足、穿过大过长的衣裤等等。

5、护士人力资源相对不足,不能及时发现和满足患者的客观需求。责任心欠缺,不能及时协助患者完成生活护理。

6、护士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宣教能力不足,致使风险增加。预防措施

1、全面评估。首先患者入院时,均须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对住院患者还应适时进行再评估,及时发现高危对象,进行护理干预。

2、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防止患者跌倒的关键而有效的措施,无论患者是否存在跌倒的危险因素,护士均应对住院患者进行健康安全知识宣教,让患者及家属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3、对有跌倒高危患者,及时填写跌倒高危因素评估表,并有防跌倒标示,24小时留陪护,并注意生活细节,如将物品放置方便拿取处,呼叫器放在患者手边,有异常及时呼救等。

4、护士要加强工作责任心,按时巡视病房及时回应患者呼叫,重点时间做好主动护理,如清晨、傍晚、中午、夜间,有的放矢重点巡视。

5、保证安全的就医环境,保持地面清洁干燥、足够照明、保持人行通道通畅等。

6、重点交接班,以便每班重点巡视观察及预防。

篇2:病人跌倒原因分析

苏州市广济医院 穆桂如 潘伟华

【摘要】目的 探讨女精神病人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封闭女病房2008年02月到2009年02月一年间发生跌倒的2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针对引起病人跌倒的多种原因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结论

全面了解病人病情和治疗情况,对病人进行细致的观察,加强防范意识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及对病人的健康宣教,可减少病人跌倒的发生。

在精神科护理中,常常会遇到病人突然跌倒,为了解病人跌倒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和预防措施,本人收集了相关资料,对此进行总结分析,并探讨护理对策。临床资料:

患者20例,其中50岁以上17例,其余3例为35岁-50岁之间,发生跌倒的地点为床旁9例,厕所4例,洗漱间4例,病室3例;时间有晨醒后4例,晚间洗漱时4例,夜里12例;因不合作跌倒的有4例,因地面湿滑跌倒的有6例,因体位性低血压跌倒的有8例,坠床有2例;其中发生骨折2例,其余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软组织的损伤。原因分析:

(1)年龄 发生跌倒的以中老年为多,大多在50岁以上,这可能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和代偿性骨质增生有关;还有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的生理功能发生变化,视敏度减退,反应迟钝,行走速度和步态异常,平衡功能差有关;再由于有的老年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高血压等,常使病人伴有头昏,运动及感觉障碍,导致病人跌倒的危险系数增加;尤黎明等*认为体力和智力状况的下降使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增高。

(2)环境及基础设施因素 晨晚间洗漱后及女病人常在病房里洗衣服并把衣服晾在床边导致地面湿滑未及时拖干,有的病人鞋底磨损平滑或穿海绵底轻便鞋而易致跌倒,夜间光线暗淡等影响病人视觉以及走廊,厕所未设置扶手而致跌倒,另外,病床过高,未设置床档容易导致病人坠床。

(3)服用抗精神病药副作用 服用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可阻断肾上腺素能受体造成直立性低血压,一般口服药一小时即可出现降压反应,多出现在治疗初期,剂量调整或体位改变时,尤其是年老体弱,基础血压低及敏感者更易发生,新一代抗精神病药喹硫平也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应引起重视。有研究显示,随着抗精神病药的用药量及种类的增加,跌倒的危险性也跟着增加。

(4)精神症状 一些精神病人因精神症状,在夜间下床时,不知放下床档而企图翻越床档时跌倒,老年性痴呆病人伴有精神混乱,认知功能障碍而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极易发生坠床,另外兴奋的病人被约束在椅子上,躁动厉害时将椅子弄翻,自己也随之跌倒。

(5)发生时间 从资料分析显示,跌倒大多发生在中夜班病人起床上厕所时,这跟病人夜间睡意浓,灵敏度降低,尿意急,起床动作急,步态不稳有密切关系。

(6)(7)医务人员因素

根据我们的工作程序,我们也从自身找了两点原因:1 护理人员对跌倒的安全意识淡薄;2 在防止跌倒问题上,对病人及家属的教育不够。

其他

日常生活中存在不安全隐患如病人鞋底滑,鞋不合脚,裤子过长等。护理对策:

(1)

评估并标志目标人物 床位护士与医生通过共同评估确定目标人物,在住院一览表和床头卡上做明显的标志,一般以橙色作为预防跌倒的标志,让全体医务人员对目标人群做到心中有数,落实安全对策,预防意外跌倒的发生。

(2)

改善环境 加强病区安全管理

引导病人熟悉病区环境,对不安全地带进行重点说明,适当改变病区环境,如在厕所,洗澡间等容易积水的地方加防滑垫,危险地带有警示标志,如“跌倒危险”,并在厕所,活动室,洗澡间,走廊上安置扶手,夜间光线应柔和,不要太暗也不要太强烈,调低床的高度,加强病区管理,禁止病人在病房里洗和晾晒大件的衣物,晨晚间洗漱后应及时地托干地面,随时保持地面干燥,对潜在跌倒危险的病人进行教育,并提供预防措施,要求衣裤合身,特别裤子不要过长,走动时穿合脚的防滑布鞋,尽量不穿拖鞋。

(3)

指导合理用药 预防药物的影响

在使用精神病药物前反复向病人做好宣教工作,随着用药量及种类的增加护士要指导病人缓慢起床,下床及行走,对因用药引起的便秘的病人,指导其排便时不要过分用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对于晚间服用精神病药物,应在服药前督促病人完成洗漱,饮水,如厕等活动,以减少入眠后起床的次数*。

(4)

特殊病人的护理

对于可能发生跌倒的目标人群中的高危人群如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血压,血糖不稳定,有过跌倒史,步态不稳,体质虚弱的病人或以上几种情况的混合者,应安置在靠近一级病房附近的区域,与家属协商请看护阿姨,对看护阿姨做好培训及指导工作,像一级病房一样做到24小时不离工作人员,与恢复期病人分开管理,晨晚间工人阿姨打好水有看护阿姨协助洗漱,洗澡有阿姨陪护,提供坐式马桶,对有坠床危险的病人睡觉前放好床档,对老年痴呆,夜间入眠少且步态不稳的病人可适当予保护性约束,中夜班护士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并排除有跌倒的不安全因素。

(5)

护嘱叮咛

发现半闭眼而行的病人,即用严厉而简短的言语警示清醒度,如“××,睁开眼走,别撞了”;对于尿急,起床动作急的病人,言语提醒“慢点,别急”,并上前防护以免坠床;对于翻来覆去,睡姿差的病人要经常床边巡视,及时裹紧棉被,巡视中发现病人睡在靠近床边缘时,及时把病人推向床中央以防发生坠床。

(6)

加强护理安全知识教育

工作中让每一位工作人员必须分担减少跌倒危险的责任,在科室定时开展思想,道德,法律,业务方面的讨论学习,对已发生的跌倒事件及潜在隐患进行分析,提高大家的业务素质,法律意识及责任心,晨会提问,周会总结的方法提醒护士,促使护士自觉形成安全护理的概念。

(7)

健康教育

综上所述原因再加上封闭病房没有陪护,病人跌倒的危险性是很高的,因此,对病人及家属的健康宣教显得尤为重要,应从病人入院时医务人员就应向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图文并茂地将容易发生跌倒的原因,高危人群及预防跌倒的方法,跌倒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等的宣传展览张贴在会客室,病人的活动室及病房,让他们逐渐了解并重视跌倒这个问题,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及配合,平时床位护士根据每个病人病情的不同给予具体的宣教。同时,医院也应为每位工作人员提供教育,使他们具有预防病人跌倒的意识,能够识别高危人群,掌握熟练地护理干预技能。小结:

各种原因的跌倒直接影响精神病人的生活质量,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因此加强精神病人的看护,分析现存和潜在的危险因素,研究了相应的对策,可以减少病人的跌倒,提高了护理工作的预见性,为病人提供了满意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张军,刘可,等.老年人跌倒的有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571.(2)

穆桂如

女 29岁

本科

2003年毕业于徐州医学院专科段

篇3:神经内科住院病人跌倒原因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11例, 疾病诊断明确, 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意外。其中男性9例 (81.8%) , 女性2例 (18.2%) 。

1.2 方法

11份病历及护理记录, 根据护理记录对跌倒的描述确定为跌倒, 按年龄、有无跌倒史、疾病种类、肢体肌力、发生意外的场所、用药及陪护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年龄

56~77岁, 平均 (64.0±3) 岁, 其中≥70岁2例 (18.2%) , 60~70岁7例 (63.6%) , 50~60岁2例 (18.2%) 。有跌倒史者2例 (18.2%) , 无跌倒史者9例 (81.8%) ;脑卒中11例 (100%) ;陪护率100%;肢体肌力Ⅳ~Ⅴ级;跌倒发生场所厕所4例, 走廊2例, 床旁5例。

3 讨论

3.1 患者性别与跌倒发生率

在跌倒病例中, 男性患者占81.8%。男性患者情绪急躁、行动慌乱, 不服输, 过于自信, 易发生跌倒。而女性患者行动谨慎, 胆子小, 相对于男性患者发生跌倒的几率要小。因此男性患者跌倒发生率高于女性。

3.2 年龄与跌倒发生率

从本组患者可看出, 年龄在60~70岁的患者易发生跌倒, 这与虽然他们随着年龄增加, 平衡等方面的功能下降容易发生跌倒有关系外, 另外还与患者认为自己年轻, 过于自信, 不服输, 不承认自己进入老年不能自理也有一定关系。所以此年龄段比70岁以上年龄的患者发生跌倒的几率更高。

3.3 疾病与跌倒发生率

在本组跌倒患者, 100%是脑卒中患者, 因为此类患者多为血管性痴呆、脑梗死恢复期或脑卒中后遗症等, 此类患者往往存在认识功能下降, 再加上肢体运动障碍、共济失调等更易发生跌倒。

3.4 不麻烦别人的心理与跌倒发生率

大部分老年患者怕给别人带来麻烦、对自己的行为过于自信, 过高估计自己行动能力, 不承认自己的疾病会带来运动障碍等, 是发生跌倒的潜在原因。

3.5 陪护重视因素与跌倒的关系

发生跌倒的时间大部分均在4∶00~7∶00和17∶00~21∶00, 因为这个时间段处于下班后、上班前, 患者下床活动, 或清晨患者醒得早, 陪护人员困乏而患者又不忍心叫醒陪护、家属陪护者疏忽、不在床旁, 再加上夜间护理人员较少、监管不到位等均为跌倒的重要因素, 最终致使患者跌倒事件出现。

3.6 药物因素

服用降血压、利尿、镇静剂、精神类药均会有不同程度药物不良反应产生。如产生低血压、头晕、尿频、夜尿增加等问题, 患者极易在夜间上厕所时或突然体位发生转变时出现跌倒状况。但患者因头晕跌倒只有1例。

3.7 环境因素与跌倒的关系

地面有水迹或病房物品摆放不规范;病床过高, 夜间灯光昏暗或刺眼等均容易使患者跌倒;穿的裤子裤腿过长, 鞋子不合适、不防滑或拖鞋也容易引起跌倒。本组患者中没有因上述因素跌倒病例。

3.8 护理措施有效性与跌倒的关系

患者住院24 h内进行评估, 对存在高危因素风险的患者, 给予床旁标识并向病人及家属告知签字, 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而跌倒患者陪护率100%。除家属不重视外, 护士督导落实不到位是跌倒重要原因。

中国医院协会历年发布的患者安全目标中, 都明确规定要防范和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要求认真实施有效的防范跌倒措施, 建立健全跌倒等意外事件的报告制度。各家医院也都有相应制度与流程, 可是, 跌倒事件时有发生, 有资料显示,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34%[3]。这除了高龄体弱、中风后遗症等原因外, 长期使用镇静、降血糖、降血压药物也是主要原因[4]。有的可以避免, 有的很难预料, 对每1例跌倒案例, 我们可以找出薄弱环节, 从中吸取教训, 制定改进措施。综合我科跌倒病例原因分析, 主要是患者病程长, 家属不重视, 护士虽然评估、告知及时, 但缺少监管力度, 通过总结分析后培训护士强化安全意识, 加强健康宣教力度, 从患者入院起, 护士除为做全面评估外, 对跌倒的高危人群, 要不厌其烦地进行告知和强调防跌倒措施, 尤其是患者起床、行走时, 陪护不在身旁要及时干预。要求护士具备超前意识, 针对不同个体因人施教, 晚间及凌晨多加巡视, 收到明显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的原因。方法: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1例, 均诊断明确, 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意外。其中男性9例 (81.8%) , 女性2例 (18.2%) 。查阅11份病历及护理记录, 根据护理记录对跌倒的描述确定为跌倒, 按年龄、有无跌倒史、疾病种类、肢体肌力、发生意外的场所、用药等方面进行分析;所有结果均采用描述性统计学处理, 如均数、百分数, 找出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的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结果:年龄方面:≥70岁2例 (18.2%) , 6070岁7例 (63.6%) , 5060岁2例 (18.2%) ;有跌倒史者2例 (18.2%) , 无跌倒史者9例 (81.8%) ;脑卒中11例 (100%) ;陪护率100%;肢体肌力ⅣⅤ级;厕所跌倒4例, 走廊跌倒2例, 床旁跌倒5例。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发生跌倒的频率较高, 跌倒的发生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护士督导不到位及家属重视不够是目前最危险因素。

关键词:神经内科住院病人,跌倒,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1]陶筱琴, 端木欣荣, 陈恬茵, 等.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高危因素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 2011, 11 (9) :42-45.

[2]王艳.预见性护理对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意外发生的作用[J].临床护理杂志, 2005, 4 (5) :12-13.

[3]朱湘豫.神经内科临床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健康月刊, 2011, 30 (4) :195.

篇4:病人跌倒原因分析

【关键词】 跌倒;预防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52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61-01

跌倒是指出现突发的、不自住、非故意的体位改变而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老年人口大量增加,老年患者住院的安全护理成了一个热门话题,而跌倒是老年患者住院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了解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做好健康教育是预防其跌倒的有效护理。我总结了2011年10月——2012年10月的125例住院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5例患者,其中男75例,女50例。年龄20-102岁,平均69.5岁。125例患者有14例跌倒患者,病房跌倒患者2例,走廊跌倒患者3例,卫生间跌倒患者6例,吃了降压药后起床跌倒3例。

2 全面评估患者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患者在家或住院有无跌倒病史,最近3个月内有无跌倒记录;②不稳定的步态或不平衡的坐姿,步行时是否需要帮助;③接受药物治疗,患者是否使用了引起头晕、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④患者有无肢体的运动障碍、感觉障碍;⑤精神状态,认知行为受损,如意识混乱、意识恍惚、烦躁不安、焦虑等;⑥有无多个医疗诊断。

3 跌倒原因分析

3.1 生理因素 感觉迟钝老年人由于中枢处理能力下降,感觉到的信息就会简化、削弱,反应时间会增加;视力减退导致不能正确判断环境结构及障碍物,环境突然改变不能及时做出适宜的动作而跌倒;肌肉关节的因素下肢髋、膝、踝的退行性关节炎,导致步态和肌肉失常;腰背脊柱的劳损退变使脊柱对下肢的重新调整代偿能力下降诱发跌倒;短暂性脑缺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影响大脑的供血,引起间断性头晕而跌倒[2]。

3.2 环境因素 老年人身体功能下降,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除不平的路面、光线不足、环境杂乱、路边分界不清、地板过滑外,常因厕所、浴室,走廊无扶手、病床无护栏、坐在或躺在移动的未固定好的床、轮椅等。另外由于病床较小,过高,上床不方便,难以在床上坐稳,也使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性增加。

3.3 入院评估不准确,防跌倒评估不全面,未针对病人的高危情况开展宣教及护理,护士缺乏病人安全管理意识。

4 应对措施

4.1 做好入院评估介绍患者入院时,患者的视力情况,入院时或入院前用药是否有潜在跌倒的危机,步态及平衡能力,下肢能力,下肢肌肉骨骼是否有疾病,本身的肢体行动能力等,详细介绍病室环境,易引起跌倒的危险场所,如厕所,浴室、楼梯等,以引起患者的重视,对活动不便易跌倒的老年人建议家属陪护。

4.2 基本环境措施 ①患者常用物品放在患者随手可得的距离内;②尽量调低病床的高度,对可以活动的病床固定好床脚刹车;③在浴室、马桶附近装上扶手,浴室内置防滑垫;④病室地板保持干燥,通道、楼梯处应避免堆放杂物,保持通畅,病室的环境应该规范化[3]。

4.3 夜间护理工作 很多跌倒现象会发生在夜间,这是因为患者夜间意识比较涣散,灯光比较昏暗,护士要加强巡视,同时要告知患者夜间要上厕所时要家属陪伴或者叫护士协助。

4.4 加强健康教育 向跌倒的高危人群及其家属讲解跌倒的不良后果及提供教育,嘱其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清晨起床前,可在床上先躺半分钟,等完全清醒后,再坐半分针后起来。对于有过睡眠中坠床的患者,嘱其晚上睡觉时上好护栏。曾有过跌倒病史的患者,嘱其记住过去跌倒的方式、事件、地点而加以避免。

5 小 结

随着老年人口的大量增加,老年人的安全问题也成了我们关注的重点,如何预防老年人跌倒是重中之重,只有通过全面,细致的护理评估,必要时护理干预以及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止跌倒的发生,维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姚丽文,侯黎莉.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与评估表的建立[J].上海护理,2005,23(1):22.

[2] 张健,伍爱婵.广州3个城区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1,9(5):257.

篇5:病人跌倒原因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的住院病人6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将62例高危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47岁~82岁(69.3岁±6.8岁),其中40岁~49岁3例,50岁~59岁8例,60岁~79岁15例,80岁~89岁5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6例,中学17例,专科及以上8例;脑卒中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例,糖尿病4例,消化道出血4例,肝硬化6例,慢性肾衰竭2例,胸部损伤2例,头部损伤4例。观察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45岁~83岁(70.1岁±6.5岁),其中40岁~49岁3例,50岁~59岁7例,60岁~79岁16例,80岁~89岁5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7例,中学17例,专科及以上7例;脑卒中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例,糖尿病3例,消化道出血2例,肝硬化7例,慢性肾衰竭3例,胸部损伤3例,头部损伤5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防跌倒教育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传统方式进行安全知识宣教。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对病人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运用《住院病人预防跌倒/坠床安全告知书》,向病人讲解病区环境、自身危险因素、用药安全、活动注意事项等,落实各项安全措施;责任护士在病人入院24h、72h、第7天3个时点评估病人跌倒知识掌握情况,根据情况进行再宣教,了解该组病人跌倒事件发生情况。

1.2.2 观察组

应用病人版图文式《住院患者跌倒防范手册》进行宣教。首先对护士进行跌倒知识规范化培训,掌握护、患两个版本《跌倒防范手册》知识要点及沟通、宣教技巧。病人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对病人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根据病人版《住院患者跌倒防范手册》进行宣教,将手册发放给病人,以便查阅,落实各项安全措施。责任护士在病人入院24h、72h、第7天3个时点评估病人跌倒知识掌握情况,根据情况进行再宣教。了解该组病人跌倒事件发生情况。护士版《住院患者跌倒防范手册》以危险因素评估方法、防范措施、应急预案、急救措施、伤情分级、上报流程、案例分析等相关知识为主,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掌握防跌倒相关知识、评估方法及交流、沟通技巧,正确实施防范措施及应急处理;病人版《住院患者跌倒防范手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责任护士讲解后发放给病人,并动态评估病人对跌倒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整宣教方案,提高病人安全意识、防范能力及依从性,缩小护患双方的认知差距,积极主动参与病人安全管理,以防范及减少跌倒事件发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人跌倒事件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病人对跌倒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自制的评估量表对病人入院后24h、72h、1周3个时段进行测评,信度系数0.82,内容包括个人因素、躯体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疾病因素5个方面,其中每个方面有10道题目,答对得1分,共计10分。同时对病人跌倒知识掌握情况与跌倒事件发生的关联性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通过Spearman方法分析跌倒知识掌握情况与跌倒事件发生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病人跌倒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期间,观察组11例病人发生跌倒事件,其中入院24h内跌倒5例,72h跌倒4例,1周时跌倒2例,发生率为35.48%;对照组发生跌倒病人22例,于入院24h内跌倒11例,72h跌倒7例,1周时跌倒4例,发生率为70.97%。两组比较,跌倒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84,P<0.05)。两组病人具体跌倒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2.3 p="">0.05);72h后二者呈负相关(P<0.05);观察组病人在入院24h、72h、1周均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且相关性逐渐增大。

3、讨论

住院病人跌倒事件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病人风险意识差,医护人员宣教方式单一、频次少,未对宣教效果进行动态评估,且病人防范知识缺乏、方法不当、依从性差是导致跌倒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护士对跌倒相关知识的重视、掌握程度、宣教质量及病人的安全意识、防范能力是导致跌倒事件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很多文献报道:加强对医护人员安全意识及安全知识的培训、加强对病人的安全宣教后,跌倒事件发生率有所下降,但因缺乏系统、实用的指导教材,培训及宣教内容显得宽泛、散乱。

目前,虽然有些医院将《预防病患跌倒护士指引》用于临床,提高了护理人员对跌倒事件的系统认识,但该指引只适用于护士,对病人仅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发放《护理安全告知书》和《预防跌倒告知书》等形式进行安全知识宣教。本研究采用自制的护士版及病人版图文式《跌倒防范手册》用于临床,并通过对病人进行认知情况与跌倒事件发生的关联性研究,发现其具有显著临床效果。

本研究中,观察组应用图文式《住院患者跌倒防范手册》进行护理干预后,病人跌倒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说明图文式教育手册的应用对预防病人跌倒起了重要作用。护士版《跌倒防范手册》严谨、专业、系统,内容包括危险因素评估方法、防范措施、应急预案、急救措施、伤情分级、上报流程、案例分析等,能够指导临床;病人版《住院患者跌倒防范手册》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易于理解,便于携带、传阅。相比于以往的健康教育,将护士口头宣讲宣教方式变为有形的图片及言简意赅的文字,形成了一种系统的图文并茂的书面资料,克服了病人难以理解、记忆的缺点,尤其对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的病人及家属更有指导价值。通过追踪评价病人对跌倒事件的认知程度,发现观察组病人知识掌握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图文式手册的教育学习,观察组病人对自身跌倒事件的认知得到了明显提高,在药物、环境、个人、躯体、疾病等方面均有了新的认识,能够较好地规避风险,降低了跌倒发生率。通过追踪分析病人跌倒相关知识评分,对个别评分较低病人进行再教育,及时补救了病人跌倒认知的空缺,不仅如此,还积极地沟通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树立良好的医护形象。本研究通过Spearman方法分析跌倒知识掌握情况与跌倒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二者呈明显的负相关。对照组病人在入院24h内二者无明显相关性,72h后二者呈负相关(P<0.05)。

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对照组病人入院后尽管进行了传统的安全健康教育,但在24h内并未产生实质性效果,因而在入院24h时Spearman相关分析无明显统计学差异(r=-0.087,P=0.106);而此后进行的安全再教育,通过反复强调,对照组病人的预防跌倒知识掌握情况有所提高,跌倒事件发生率有所下降,使得72h后二者呈负相关。而观察组病人在入院2 4h、7 2h、1周均有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且相关性逐渐增大。说明观察组病人在入院后的第1次图文式《跌倒防范手册》应用即有效。并且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个时段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相关系数均较高,也进一步说明观察组教育方式优于对照组。

篇6:病人跌倒原因分析

陈玲玲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心内科,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老年病人的跌倒危险因素,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加强对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为心内科老年病人提供预防跌倒的自我护理知识,提高本科室的护理质量及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预防

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伤害事件,是老年人群伤残、失能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对老年人的健康威胁甚大,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据报道,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约有1/3的人跌倒1次以上,而且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8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的年发生率可高达50%。近年来一些调查发现老年人死亡的70%与跌倒有关:[1]影响脑血流灌注及氧供应的心血管疾病,如血压过高、症状性低血压、心房纤颤、心律失常等均可导致头晕、体力不支而跌倒。严重威胁着他们的身心健康。跌倒不仅使患者感到恐惧和焦虑,而且跌倒后5%~15%会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脱臼等并发症,最严重的损伤是髋部骨折;髋部骨折的老年人后期寿命会减少10%~15%,且生活质量也显著下降,约1/4髋部骨折的老年人可在6个月内死亡。[2]因此如何预防本科病人跌倒已成为护理安全中的一个内容。

一、跌倒的定义

1987年kellogg’国际老年人跌倒预防工作组将跌倒定义为无意图的摔倒在地上或一些更低的平面上,但不包括暴力、意识丧失、偏瘫或癫痫发作所致的跌倒。现在学者普遍认为跌倒是指身体的任何部位因失去平衡而意外地触及地面或其他低于平面的物体[3]。

二、跌倒危险因素分析

1、跌倒史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跌倒史是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因素。肖春梅等[4]有跌倒史的病人由于平衡功能的下降,很可能导致再次跌倒,所以入院患者入院时应进行评估患者有无跌倒史以及有无与疾病有关的跌倒史。.2.疾病因素 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由于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心输出量减少,脑血管供血不足,当病人由卧位、下蹲或坐位改为站立位时或进餐后血液重新分配,导致大脑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眩晕、站立不稳而跌倒。

3、药物因素 心血管内科高血压病人常选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当首次用药,增加药物或加大药物剂量时,可使血压下降过快,过低,引起病人晕厥,发生跌倒,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应用可使患者心率减慢而导致心输出量减少,也增加了跌倒的风险,而心律失常的病人在使用心律失常药时也可会引起心率减慢,引

起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跌倒,而心力衰竭的病人在使用利尿剂和扩管药及显著增加了老年人跌倒的可能性。

4、生理因素 60-90岁的老年人由于身体器官功能减退,视力减退、感觉迟钝、肌肉萎缩、平衡功能减退及认知功能减退等加上入院后由于本身疾病因素及环境的改变易导致跌倒事件的发生。

5、心理及社会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与跌倒有一定的联系,“担心跌倒”的心理可以限制老年人的活动,降低活动能力并导致功能缺陷,跌倒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5]但有些病人无人照顾,自理能力差,或由于疾病因素,一部分患者常因怕麻烦别人过高的估计自己的体能,固执要强拒绝陪护和护士的劝告与帮助,执意自行上厕所而在途中跌倒。

6、跌倒的时间段和地点 冬季及0:00~9:00是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易发生跌倒的季节和时段,此季节和时段也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护士应针对高危季节和时段加强防范.[6]病人在起床和上床时,其次为站立和坐下时,再次是行走、入厕时最易发生跌倒,患者离床或进行康复锻炼的跌倒机会最多,作为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

7、环境因素 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存在步态不稳和平衡功能较差的问题,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除不平的路面、光线不足、环境杂乱、路边分界不清、地板过滑外,常因厕所、浴室、走廊无扶手、病床无护栏、坐在或躺在移动的物体上(未固定好的床、轮椅)等,另外由于病床较小,过高,上床不方便,难以在床上坐稳,也使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性增加。新病人入住病区后对环境不熟悉,病房床位过高拥挤,当老年患者行走时稍有不慎极易跌倒。病室内家具摆放不合适等都可以增加病人跌倒的几率。

8护士人力资源缺乏 在老年病人跌倒事件中夜间至清晨跌倒的占了绝大多数,夜间时段病房内相当于日间,仅有2名护士当班但要承担起40-42名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和病情观察的重任,巡视病房的时间长,不能及时发现和满足病人的服务需求。

9.其他因素 穿着(鞋子过大、衣裤过长等均易引起跌倒)、不合适的辅助行走器等。

三、安全防范

1、明确危险因素 明确患者可能存在跌倒的危险因素,制订跌倒预防措施,不断完善预防对策。有研究者将跌倒划分为意外跌倒、不可预料的生理性跌倒、可预料的病理性跌倒三类,据文献报道20%的跌倒是不可预测的,从而发生是不可避免的[7].因此医务人员应对病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及诱因进行分析,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

2、做好入院评估,确立高危人群 入院时责任护士应多方面收集病人以往有没有跌倒史,本次患病及既往史是否有易引起跌倒的危险,评估病人的听力、视力、步态及平衡能力,肢体的活动度等,入院时或入院前用药是否有潜在跌倒的危机,确立高危人群,密切关注。

向病人及陪护家属详细介绍病室的环境,易引起跌倒的危险场所(楼梯,厕所),以引起患者的重视,对活动不便易跌倒的老年人建议家属陪护,对于种种原因家属无法陪护的应详细告知病情,书面告知家属重要性及相关注意事项.对于属高风险人群,宜引起注意,床尾设臵警示标语,病区申报,科护士长监控。

3、加强用药护理,预防药物影响 心内科护士应加强药物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避免擅自增减药物:在联合用药、服首剂药物或加量时,应密切监测血压的变化,告知病人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乏力、头晕、心悸、出汗等低血压表现,对服用安眠药者,护士夜间应加强巡视,指导用防护栏,床旁备便器;观察病人有无白天嗜睡、迟钝、判断力下降等药物后遗效应,防止跌倒。

4、改善病区设施,创建安全环境 病房的各项设施以病人安全方便为前提,病房一般不设门槛,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少于1m,病区走廊清洁干燥,地面采用防滑地板,厕所浴室应设臵扶手或坐便器及报警器,夜间鼓励患者开地灯,及时清除地面的障碍物及积水,病床适宜高度,老年病床高度55cm为宜),固定脚床刹车,病区走廊设臵防滑标志,以引起病人的警惕。

5、加强安全宣教 在治疗病人疾病时,应做好安全教育,根据患者所受的教育水平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其宣教疾病的相关知识,用药注意事项,药物的功效及不良反应,告知易发生跌倒的危险地带和事件段,活动不便和生活不能自理者,日常活动、入厕、散步、外出检查

应有专人陪护,指导病人穿防滑鞋、合适宽松的衣服,同时督促帮助步态不稳的患者使用步行辅助工具,合并烦躁易坠床的病人可考虑安全带,引起患者高度重视,尤其是对曾有跌倒史者,瞩其记住跌倒的方式、时间、地点,一起分析原因,避免再次跌倒。

6、加强对病人和家属的心理护理 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清楚需要采取安全措施的原因、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患者病情和家属病人本人一起探讨安全防跌的措施,使其理解并实施;对于那些家属由于种种原因不能陪护的,告知其重要性,可建议请护工等陪护照顾;对于跌倒的高发年龄段(70-80岁)的老人,帮助其正确评估活动和平衡能力,指导其进行适宜的活动,时刻提醒老年患者生活起居做到3个30秒,即醒后再坐30秒,坐立30秒再下床,站立30秒再行走;对于曾有跌倒史的患者,应该积极消除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嘱患者白痴乐观开朗的心情,摆脱跌倒的阴影。

7、指导患者进行有规律的锻炼,防治骨质疏松 加强体育锻炼是增强平衡功能、提高体能,减少老年人跌倒的重要措施,针对不同患者,由专业人员帮助其制定锻炼计划(内容、强度和时间),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老年人跌倒造成骨折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老年人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合理饮食补钙。

8、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 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和安全防范意识教育,提高起对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的认识,使每位护士建立安全防范的理念,主动服务的意识。对于有跌倒史,高血压(过高或过低的患者),糖

尿病的病人应在进行专科健康知识宣教的同时不断向其渗透预防跌倒的重要性和相关措施。

四、跌倒后的应急处理

发生跌倒,应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包括:

1、跌倒后不可着急扶起,观察滑到或坠床部位的肢体活动及皮肤受害情况。

2、通知医生并测量生命体征即T、P、R、Bp等。

3、根据医嘱予摄片、药物处理等。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人的主诉。

5、科室内进行评分、分析、寻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6、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五、小结

预防跌倒是心内科日常护理工作中应该被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正确评估老年患者身心状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创造适合老年患者特点的生活环境,加强对老年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防护措施的宣传,对预防老年患者跌倒具有现实意义。附主要参考文献:

[1]陆燕弟.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4A): 10411043 [2]罗朝晖 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 中华护理学杂志,2008, 5(21)

篇7:2014年压疮、跌倒半年分析

产科2014年1-6月使用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单共筛查孕妇1259名,其中<3分1257人,>3分2人,均未发生跌倒、坠床事件。压疮风险评估表筛查产妇2人,>12分2人,均未发生压疮。科室护理人员在使用跌倒、坠床及压疮评估表时对于分值>3分的病人未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

一、情况分析:

(一)产科均为孕妇,属于高风险科室。2014年1-6月份跌倒、坠床筛查率为100%。

(二)科室对存在高风险因素患者给予相关预防措施,2014年1-6月份压疮、跌倒发生率为0。

二、效果评价:

科室加强压疮风险评估培训后,护理人员落实了岗位职责和核心制度;实行手术及分娩病员严格床旁交接班,对于压疮的防范意识增强,责任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大大加强,主动服务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凝聚,无压疮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三、存在问题:

科室对跌倒、坠床培训不到位:科室护理人员对于>3分的高风险患者未在护理记录上做记录。

四、整改措施:

(一)科室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住院病人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再次进行相关知识培训,要求护理人员掌握评分标准及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在护理记录上做好记录。

(二)科室护理管理人员加强管理力度,不定期抽查护理人员跌倒、坠床评估及措施落实情况。对于存在高风险的患者给予相应预防措施。

篇8:病人跌倒原因分析

关键词:精神病人,跌倒,对策

精神病人由于其疾病本身的原因而表现出不同于其他疾病的特殊症状,在住院期间因受疾病控制及其他因素影响而易跌倒,导致机体损伤,功能状态衰退,自信心下降,病人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易引起医疗纠纷,不但影响医院的信誉度,也为病人及家属造成负担。因此,预防精神病人跌倒已逐渐成为评价精神科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笔者针对我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68例住院精神病病人发生跌倒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与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年10月—2008年10月5 924例住院精神病病人中发生跌倒者68例,年龄22岁~83岁(51.9岁±16.1岁)。

1.2 方法

回顾性调查,资料由病房交班本以及病历记录中获得,收集68例跌倒病人资料,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用Excel工作表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跌倒地点

该组病人在床周围跌倒者27例(39.7%);如厕跌倒者19例(27.9%);走廊跌倒者13例(19.1%);洗浴室跌倒者9例(13.3%)。

2.2 跌倒发生的时间

夜班跌倒者44例(64.7%);白班跌倒者24例(35.3%)。

2.3 病人跌倒情形

该组体位变化跌倒者22例(32.3%);如厕及洗漱跌倒者32例(47.1%);行走时跌倒者14例(20.6%)。服用氯氮平、氟哌啶醇、氯硝西泮等药物跌倒者45例(66.5%)。因精神活动紊乱发生跌倒者37例(54.4%)。

2.4 跌倒跌伤情况

无不良后果32例(47.1%);皮外伤缝合12例(17.6%);皮下血肿17例(25.0%);发生骨折7例(10.3%)。

2.5 住院精神病人跌倒发生率

我院5 924例病人中发生率为1.14%。其中60岁以上的发生跌倒22例,发生率为3.1%。

3 讨论

目前,因住院病人意外跌倒发生跌伤而引起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而导致精神病人跌倒的最主要的因素有环境、疾病、药物、心理、护理、下床方式等[1]。本调查68例病人中,因跌倒而致损伤的为36例,占总数的52.9%。损伤程度最为严重的是骨折,有7例,占总数的10.3%;其中有3例骨折病人家属向法院提起赔偿诉讼。

本调查显示:住院精神病人跌倒发生率为1.14%,与既往研究的发生率结果近似。跌倒病人中以老年住院者居多,既往研究表明:住院精神病病人跌倒的危险人群为60岁以上老人、反复住院、病程较长、住院时间较长、有较多躯体合并症者以及首次住院、入院20 d以内的病人。本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为3.1%。因此,精神病病人跌倒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老年病人。

本组资料还表明:病人跌倒在床周围、走廊、卫生间居多,药物的副反应造成头晕、反应迟钝、步态不稳,极易造成病人跌倒,坠床的发生。有研究表明,当夜间、清晨病人频繁如厕时更易发生跌倒。主要是护理人员配备不够,无人陪护。

本组资料研究还表明:夜班是跌倒发生的高峰时段,68例病人跌倒发生在夜班的44例(64.7%)。此时工作人员相对较少,护理工作较集中,同时精神科病人晚间用药相对较多,而夜间又是病人起床如厕最频繁的时候,清晨病人从睡眠状态到起床活动、如厕等体位变化极易造成病人跌倒,加之抗精神病药物多数具有镇静作用,傍晚及夜间由于灯光亮度不足、缺乏夜灯等易引起跌倒。

本组资料还显示: 精神症状的因素也是导致跌倒的原因之一。因精神活动紊乱跌倒37例(54.4%), 精神病人是以精神活动紊乱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兴奋、冲动、易激惹。常因动作过大、过激、过快、过多、对周围环境失去正确判断,造成跌伤、碰伤。

4 对策

4.1 掌握病情

对有跌倒史及被评估为高危跌倒的病人,做到心中有数,在其病室、床头做标记,提醒工作人员引起警惕。熟悉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将意识欠清、年老体弱、有躯体并发症、药物副反应、有行为紊乱者视为跌倒的高危人群,将其作为重点护理防范对象。病人一切活动在视线下进行,协助生活料理。

4.2 加强安全护理

对卧床病人加强巡视,及时发现睡姿不稳、有安全隐患的状态,以免翻身坠床;对嗜睡、半闭目而行的病人说“小心慢走”,给予搀扶;对起床急骤者说“慢一点,别心急”;对保护约束病人及时检查保护带,随时调整位置,调整松紧度,确保病人处在“保护状态”;对步态不稳、年老体弱者,给予搀扶行走。

4.3 环境设施利于病人活动方便

每日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光线充足,地面干燥。拖地应尽量放在病人休息或集中管理时进行;厕所安置坐式马桶和抓杆,在洗漱室醒目之处贴上防滑警示语;沿走廊、厕所设置扶栏,保证夜间照明;老年人及小儿应选择低矮的病床,穿防滑平底鞋,上卫生间及沐浴时应有人陪伴,必要时协助如厕。

4.4 治疗过程对病人的指导

在治疗过程中应关心病人的主诉,有头晕、反应迟钝、步态不稳、无力、嗜睡等症状,指导病人卧床休息,起床时动作要缓慢,如厕时应有人陪伴,防止发生意外跌倒。在入院时及住院期间,特别是在使用药物之前告知家属和病人服药物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告知家属造成病人意外跌倒的常见原因、发生时间及预防措施。

4.5 应加强健康教育

跌倒最常发生于病人上下床、起立或坐下时。因此,应向病人及家属详细介绍病房和病区的环境,将使用频率高的生活用品放置在易取的地方,避免因卧床时伸手取物发生坠床。服药后及时上床休息,便器放于床旁,以免药物引起头晕、步态不稳而跌倒损伤[2]。

4.6 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和管理

对于年龄大的病人,护士应做好病人的入院宣教,了解病人的病情及心理变化,向老年病人讲明住院期间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应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人的要求及生活习惯,减轻病人住院期间的心理负担,使其安心治疗,较好地解决住院期间病人出现的负性情绪及心理反应。在平时与病人交流时,关心其有无生活协助方面的需要,尤其在人员少的时段要主动询问病人所需,并及时解决,避免因病人怕麻烦他人而导致跌倒事件的发生[3]。

4.7 加强病房管理

夜班是病人跌倒发生的高峰期,因此,护理管理者应做好人力的合理安排,加强岗位责任制度的检查和落实。对重点病人加强巡视及安全防护。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特别应加强药理知识的学习,熟悉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护理人员要了解病人用药情况并加强临床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4]。

通过对精神病人跌倒原因的调查分析,笔者认为首先应充分认识到病人跌倒的危害性,重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和潜在的法律问题,要减少精神病人跌倒的发生,预防精神病人跌倒。预防措施不是仅注重某一种方法,而是采取多种方法,调整护理工作行为,尽可能减少精神病人跌倒的发生,以避免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安凤荣.精神病病人住院期间跌倒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8,22(4A):973.

[2]周咏,蒋林珍.老年病人跌倒的高危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7,8(12):93.

[3]奚从华,金其林,张郁慧.33例住院病人跌倒的原因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2008,12(5):37.

上一篇:柳宗元《闻黄鹂》赏析下一篇:合同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