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画》教案设计

2024-04-11

《日记画》教案设计(共11篇)

篇1:《日记画》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用作画的方法来记录自己对生活的感受,配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叙述,使之达到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形式丰富的效果,是教材向学生介绍的一种新型的日记方法——日记画。

与一般日记相比,日记画有形象直观、色彩鲜明、内容丰富、概括力强等特点。日记画不仅在培养学生深入细致的观察、表现生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还在培养学生严谨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典型的事例与环境加以表述,帮助他们处理好画面内容与文字叙述的关系,使学生画得生动、写得有趣、学得带劲。

参考教案

课业类别:绘画创作课。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学习与语文知识的关系,了解日记画的特点。

2.引导学生多侧面地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表现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3.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平衡发展。

教学重点:典型事例的分析与表现方法;色彩、黑白关系的处理与空间层次的体现。

教学难点:画面与文字的相互关系,画面的表现形式。

教具准备:了解学生写作水平和日记的实际情况,收集学生的优秀日记画习作。

学具准备:选择一篇自己认为较好的日记,彩色水笔、钢笔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行为规范,稳定课堂学习秩序。

二、导入新课

1.复习语文知识:日记。(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用学过的语文知识回答问题。)

2.出示日记画范样、板书课题。(教师配合动作与板书,用语言进行衔接,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讲授新课

1.引导欣赏。

①这幅日记与我们通常所看到的日记有什么不同?(有形象、色彩、文字。)

②画面与文字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主要内容一致、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图文一体。)

③作者选择了生活中的什么事例进行表现?

(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或较为特殊的事例。)

2.赏析课中图例。

请学生把课本翻至第14页。

①图例表现方法分析。

有黑白、白底有色、有底色有色彩三种表现形式。

②图例是如何选择表现内容的?

《钓鱼》,小作者选择了星期日与父亲在湖边钓鱼的活动内容,仅用下饵的瞬间,概括了活动过程。

《帮妈妈做家务》,选择了整理家务中的扫地一事,小帮手手中的道具、屋里陈设反映了扫地的结果。

3.日记画的特点。

以画为主,文字叙述为辅,文画一体,相映成趣。

4.日记画的方法与要求。

方法:①选择利于自己表现的事和物;②合理分配画面与文字叙述的位置;③铅笔起稿;④草拟与画面相符的文字;⑤着色。

要求:①注意文与画的整体关系;②画要形象鲜明、主次分明,能反映出事情发生的特定环境;③文字叙述言简意赅,与画面相呼应。

(教师可结合上述方法和要求,作步骤演示,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日记画的方法与要求。)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根据自己的日记,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特点的形式完成一幅日记画(彩色、黑白均可)。要求事例典型,环境独特,语言冼练,构图饱满,主次分明,对比中有协调。

辅导要点:

①合理分配位置(根据学生日记的特点进行辅导);

②主体形象的刻划(出示学生能够接受的人物画资料,供学生借鉴、参考);

③环境气氛的渲染(强调对比关系的运用);

④草拟文字(注意语句的连贯、通顺及与画面的关系);

⑤黑白对比方法(点、线、面的合理运用);

⑥色彩关系的运用;

⑦文字书写(要求规范,注明时间、作者、年龄)。

五、小结

优秀日记画讲评。

篇2:《日记画》教案设计

1、学习用两个圆形组画不同动态的小鸡。

2、学习均匀有力地涂色。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难点:学会用流畅的线条勾画出圆形或椭圆形,均匀涂色。

活动准备

1、自制贴绒教具一套,表现小鸡的头和身体等动态的演示板。

2、范画几张。

3、绘画工具:水彩笔或油画棒。

活动过程

1、通过故事,导入主题。

鸡妈妈有一群鸡宝宝,有一天,鸡妈妈领着它们在草地上散步,有的抬头看天上的白云;有的懒洋洋地躺在草从里晒太阳;有的在捉虫子;有的在嬉戏打闹。它们玩的可高兴了。

2、用贴绒教具在黑板上设置情景,并引起幼儿的作画兴趣,教师模仿小鸡的叫声:“叽、叽、叽”,把注意力引到观察小鸡的形态上来,教师说: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小鸡用笔画下来?

引到幼儿观察小鸡的外形特征:椭圆形的身体,圆圆的头,穿着黄绒绒的衣服,头上长着尖嘴和眼睛,身体下面还有两条腿,小鸡真可爱。

3、出示范画和演示版,引导幼儿观察小鸡的不同动态。

(1)、观察范画,说说小鸡仔干什么?

(2)、出示演示版,表现范画中的动态。

4、教师示范画小鸡

用画笔先画一个椭做消极的身体,进阶着在椭圆的上方华一个小圆做小鸡的头,然后描画小鸡的嘴、眼睛和尾巴;再画出两条小腿用黄水彩笔给小鸡涂上颜色。一只小鸡就画成了。

5、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教师发给每人一张画有母鸡图案的画纸。

(2)、请幼儿展开画纸,在募集的旁边画一群小鸡。

(3)、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用大小不同的椭圆和圆,画一群不同形态的小鸡。

(4)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使画面布局合理,小鸡的形态多样,色彩丰富。

6、教师对幼儿的画进行评比。

篇3:幼儿心情日记画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一、营造宽松环境,支持幼儿宣泄情感

孩子在较宽松的环境中能够活跃思维,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因此,我们注重给孩子提供一种轻松、自由的气氛,让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孩子,都有一片自由表达的天地,尽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

(一)创设“我画我说”场所,在表达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心情日记画的持续活动,需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利于孩子进入绘画状态的场所。我们创设了一个拥有展示板、绘画台和绘画工具材料的“我画我说”角,让孩子乐在其中。孩子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带来粘贴在展示板上,介绍给同伴和老师,学会清晰地表现事件的主题,我们每天提供给孩子互相讲述日记画的时间;鼓励孩子用一段话向同伴讲述自己的画面;每周组织一次集体评价活动,帮助孩子把握绘画主题,提升孩子的绘画表现能力。

为了每个孩子都乐于参加心情日记画活动,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了富有童趣的爱心绘画本,用夹子悬挂在心情展示区。孩子拥有了富有个性的爱心画本后,绘画兴趣更加浓厚,“卡拉OK大赛”“等公共汽车”“超市购物”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他们搬上了爱心绘画本。孩子们对多彩生活充满了兴趣,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二)搭建“我的心情我的画”展示平台,在展览中分享快乐

我园为了更好地展示孩子们的独特作品,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展示活动,如“我的心情我的画”校园展示区,“心语童话”社区画展。形式多样的展览活动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把自己的作品讲述给同伴听,同时倾听别人的讲解。“我的心情我的画”幼儿园日记画展区是孩子们表达自己丰富情感的快乐舞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看、说说、评评,充分分享成功的快乐。而小“读”者们可以通过欣赏、读画活动开阔视野,学会大胆评价。时间一长,他们感受美、发现美、创作美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创作的作品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充实了。

二、运用“同一情境”,提升幼儿表达能力

孩子有了大胆表现的宽松环境,表现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但受到绘画技能的影响,有时不能确切地用绘画语言表现主题,表达自己内心丰富的感受,表现画面的美感。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学会表达,我们通过集体创设“同一情境”来引领幼儿,提升孩子表现表达生活的能力。

“同一情境”是指所有孩子都经历过的事,都看到过的物。这样大家可以一起讨论如何表现此情此境,可以为教师的指导带来便利,也可以提高心情日记画指导活动的有效性。

(一)注重美术课堂情境化,突破技能表现难点

创设“情境化美术课堂”是指组织集体美术活动,在美术活动中创设能激发孩子审美情趣的“生活化“”游戏化”情境,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孩子感知情境,让孩子直接去观察、积累丰富的表象。在持续的指导过程中,教师还会对幼儿在线条、构图、色彩等方面逐步提出不同的要求,提高孩子大胆表现生活的能力和美术感受力。

(二)捕捉孩子的“兴趣点”,丰富作品情感表现

在表现心情日记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捕捉“兴趣点”,在同一情境中互动、提升、拓展活动的内涵。

三、重视家园合作,帮助孩子展示心情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占据着重要位置,家庭日记画,是父母与孩子增进感情、互相学习的催化剂。在家园合作中开展日记画教学,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为取得家长配合,我们组织家长开展“走进童画,解读孩子”家园读画活动,让全园家长跟随孩子们的作品在专家的引领下做了一次新旧观念的强烈碰撞,“什么是儿童画”“儿童画与孩子的发展”——为家长开启了新时代艺术教育的大门;通过资料和家长沙龙活动探讨了什么是“心情日记画”,该怎么去开展心情日记画的指导,并制定了家长指导心情日记画的要点。整个活动带动了家长观念的转变和行为的转变。

四、心情日记画指导研究出成效

心情日记画改变了原有的教育观念,让孩子变“被动”为“主动”,让孩子们在作画中尽情地享受表达自我感受的乐趣。它以兴趣为主,扩展了孩子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培养了孩子大胆想象、创作、表达的能力。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给孩子和教师带来了不少的变化和促进。

(一)促进了孩子多元化发展

1.提高了孩子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创造性表现能力

心情日记常通过日记画记录生活中影响情绪的事,如愉快的事、受了委屈的事、难忘的事。通过心情日记,增强了孩子们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分析能力。它题材广泛,形式自由,具有相当大的想象空间,可根据事物进行创作和自由联想,有利于童心的释放和好奇心的张扬,更有利于孩子对生活创造性表现能力的培养。

2.增强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心情日记画既有美术造型的创作过程,又有文字写作过程,形成了既写又画的表达方式,家长帮孩子记录的过程就是培养发展孩子语言能力的过程。

通过心情日记画,不仅增强了孩子对生活的观察、理解及语言表达能力,还增强了孩子对美的感受力。通过创作,孩子们学会了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用心去感受美、创造美,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有积极愉快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了孩子健全人格的发展。如“妈妈的小帮手”“我来帮你吹吹”等都是孩子个性与情感的反应,是通过不断积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琐事,切切实实感受生活的乐趣所创作的。

3.形成了孩子良好的个性和乐观的态度

心情日记所表达的个性,是幼儿自信心和独立性的显现。孩子们除了积极表达自己的快乐,还会随意画出困扰了他们的事件和问题,通过宣泄使孩子们的心理得到了平衡,促进了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我们通过赏析孩子们的作品及时发现孩子们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并随时通过谈话和他们做情感上的沟通,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孩子们通过心情日记培养出了积极乐观的良好个性和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二)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教师们以前感到科研高不可攀,存在惧怕心理。通过这次研究,大家认识到科研必须扎根于自己的日常教学,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研究,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明显得到转变,科研意识、科研能力明显增强。

1.专家引领,更新了教育理念

研究期间,我们聆听了南京师范大学学前系教授孔起英、我国儿童艺术教育家杨景芝等专家的讲座。多次邀请浙江幼儿师范学院美术系专家到园指导;请资深教师给教师讲座和培训等,教师的视野得到了拓宽,艺术教育理念不断更新。

2.不断反思,促进了专业成长

研究初期,教师的绘画教学基本上处在经验型的水平上,通过科研,教师们在不断的实践反思中,切实提高了绘画教学实践水平,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其间,有不少心情日记相关的案例在县、市乃至全国获奖。如:《大班幼儿心情日记画教学初探》在全国县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生活、情趣、个性——在创新美术中体现本土特色》在市本土文化论文评比中获得了三等奖;美术教学课例《宁海古戏台》在全国第五届少儿美术课例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课例《我爱家乡戏——平调耍牙》在宁波市地方课例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等等。

五、心情日记指导研究的反思

心情日记画的指导必须注重孩子的生活感受,挖掘并运用来自于孩子的生活,能激发孩子兴趣的生活情境资源,引发孩子积极感知、体验、想象,才能让孩子在敏锐的观察中更好地个性化地创作。

篇4:从“说”日记到“画”日记

“写日记?”我不解地问儿子。

“是呀!老师说的,如果想写好文章,就要从小开始写日记,我要写‘童心日记’了。”儿子一本正经地说。

经过与儿子的一番谈话,我了解到,原来是老师请小朋友回家说说幼儿园的事,然后让家长把它记录下来。

第二天,我给儿子买了一本漂亮的笔记本,用来记他的“童心日记”。傍晚,儿子一进家门,就兴奋地把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游戏,滔滔不绝地告诉我,让我记录下来。从那以后,儿子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说日记。每天我们俩都忙得不亦乐乎。

记了一段时间的“童心日记”,我对儿子有了许多新的认识。首先,我了解了儿子幼儿园的生活、学习和游戏,知道儿子什么时候过得开心,什么时候感到伤心。有一天,他在日记中说到:“今天,我做了班长。豆豆和平平打架了。我问他们:为什么要打架?难道你们不知道打架是不对的吗?”听到儿子这么说后,我一下子感觉到儿子长大了很多。

其次是儿子的语言连贯性提高了很多,语言表达到位,能清楚地说出一件事情,词汇量也迅速增长。有的词语在日常生活中不常使用,但在儿子的日记中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有段时间,幼儿园的附近在盖房子,儿子在日记中说到:“我们幼儿园的附近每天都有机器在轰隆隆地响,一座高楼大厦正在建造。”同时,我也感觉到儿子做事情有责任心了。以前回到家,他就看电视、玩玩具,现在他首先想到要写“童心日记”,说完了日记才去玩。

有一段时间,看着儿子边说边催我快写时,我总觉得有点不对劲。直到有一天看着儿子正在画画,我忽然想到,我应该改变一下形式,请儿子把他一天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现在,儿子回家就先画一张图画,把他一天的喜、怒、哀、乐都表现在图画上,而后再用娓娓动听的语言说出他的图画,我做记录。这样,一篇图文并茂的日记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儿子开始“画日记”以后,他对图画有了浓厚的兴趣。为了画好“日记”,在日常生活中,他对事情的观察仔细了许多,懂得去抓物体的最主要特征,绘画技巧也在不断提高。

篇5:画小鸟教案设计

1.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画图软件的操作方法。

2. 利用画图软件部分工具绘制小鸟。

3. 通过运用画笔软件绘制小鸟,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画笔软件各部分工具的操作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对学习电脑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画图软件部分工具的应用与操作。

教学过程:

导言:

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画图”软件的操作与应用,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运用画图软件的部分工具画“小鸟”。

学习新课:

1.启动“画图”软件。

谈话:这节课,我们需要利用画笔软件的椭圆、直线、曲线及着色滚筒工具来绘制“小鸟”

2.操作步骤:(边讲解边投影演示)

A.画头部

讲解演示:单击椭圆工具,移动十字光标到绘图区,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图形就会朝鼠标器移动方向延伸,放开鼠标左键则完成绘制。按此方法,画出圆圆的小鸟头,再在小鸟头中画一个圆圆的小鸟眼睛。

A.直线的画法:

讲解演示:单击直线工具,移动十字形光标到小鸟眼睛的上面,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直线就会朝鼠标器移动方向改变长度及位置,放开鼠标左键则完成绘制。按此方法,在小鸟眼睛中间画一直线。

B.着色滚筒的用法:

讲解演示:着色滚筒主要是在一个封闭的区域内着色,单击着色滚筒,在封闭区内单击既可。

C.利用画直线的方法,画出小鸟嘴、两根绒毛及身体部分的直线。

D.曲线的画法:

讲解演示:单击曲线工具,在曲线的一个端点单击一下,然后继续按住鼠标左,移动到另一个端点,放开鼠标左键,则在两端点之间出现一直线。

在移动十字形光标到所绘线条的中间,向外拽出所需的形状。

E.利用画直线的方法,画出小鸟的其余部分,一只可爱的小鸟出现了。

F.选择“文件”菜单下的“保存”命令,可以将所绘制的图画保存到磁盘上。

3.学生上机操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练习:绘制下图所示的小鸟简笔画。

5.培养兴趣:(完成作业的同学可任选其中一个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篇6:《画家乡》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原、贝”等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运用语言,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4.鼓励学生用画笔画出自己的家乡。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生字词语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 一 课 时

示题导入

1.我们都有自己的家乡,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乡。让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几个小朋友,他们的家乡是怎么样的?

2.配合多媒体演示,师范读课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2.教师出示生字,学生主动拼读生字,并提醒大家容易读错的字。

朗读课文,了解大意,在语言环境中继续识字

1.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2.把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

3.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学会的生字。

4.读生字。(自读,齐读)

5.检查识字情况。(全班抽读,同桌互抽)

6.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指导书写

1.指导观察字形特点。本课字形结构较多:独体字:贝;半包围结构:原;上下结构:男、爱;左右结构:虾、跑。

2.学生独立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字形,找出关键笔画,如,“原”字的第二笔是“竖撇”;“爱”字的上下要写紧凑一点。

3.看范写。老师范写,边写边提示。

4.学生临写。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看看自己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把没写好的再写一写。

第二课时

复习生字词

复习上节课认识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朗读体会

1.用第1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引入:“孩子们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

大家翻开书,快速默读课文,然后自言自语说说:谁的家乡在哪里。(学生学习默读)

2.请学生说说谁的家乡在哪里。(学生做答时,教师依次出示挂图)

3.慢慢细读课文,你觉得谁的家乡很美?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美的?把这些句子用波浪线勾画下来。(指导体验性的阅读)

4.你觉得谁的家乡很美?把你勾画的句子读一读。(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指导,不一定按课文的顺序)

例如:学生觉得涛涛的家乡美。

a.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第2、3句话。

指导朗读句子:读好“那么……那么……”的句式,并让学生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指导背诵:看图背诵,闭上眼睛想象背诵。

b.涛涛的家乡真美呀!你们看,他在干什么呢?读最后一句,感受涛涛快乐的心情。

c.这么美的地方,怎么能让人不喜爱,不向往!请美美地把这一段课文读给同桌听。(或学生和老师比赛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由于课文的第2~6自然段是并列结构,所以不管学生先介绍谁的`家乡,均可用以上步骤进行教学,其他自然段则可放手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如:向小组里的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自己勾画出的句子,并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通过交流,互相感染)

5.引导学生发现第2~6自然段的表达顺序。(不仅有利于学生背诵,也有利于学生模仿学习运用语言)

a.(出示小黑板:①××的家乡在哪里;②××的家乡是什么样的;③××在哪儿干什么)请看第2自然段,这段先写了涛涛的家乡在哪儿;再写了涛涛的家乡是怎样的;最后写了涛涛在那儿干什么。看看第3~6自然段,是不是也按这样的顺序在写呢?

b.教师可通过引读帮助学生领悟。如,山山的家乡在哪里?山山的家乡是怎样的?山山在那里干什么?

c.师生小结:课文第2~6自然段,都是先写了谁的家乡在哪里,再写他的家乡是怎样的,最后写他自己在那里干什么。

积累语言,背诵喜欢的段落

你最喜欢谁的家乡?现在就请你美美地读那个自然段。呆会儿,你可以上台来当小解说员,指着图按这样的顺序(指小黑板)给大家介绍。

运用语言

1.读读说说(课后题)。

a.刚才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读到这两个句子,谁再来读一读?

b.这两个句子都有“那么……那么……”这个词语。用上“那么……那么……”可以突出你说的事物。你能用“那么……那么……”说一句话吗?

2.指导画家乡、赞家乡。

a.孩子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点。图上的小朋友分别生活在海边、山里、平原、草原、城市,这些小朋友通过画家乡(指课题),表达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板书:爱家乡赞家乡)你也想象他们一样,用五彩的画笔画出自己的家乡吗?

b.你的家乡在哪儿?你想画些什么?(教师归纳,突出特色:①标志性的建筑物;②有特色的景物;③把你自己画进去)

c.画好后,建议你像书上那样,按一定顺序写上几句话赞美自己的家乡:先写──我的家乡在哪儿?再写──我的家乡是怎样的?最后写──自己在那儿干什么?也可以不按书上的顺序,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篇7:画汽车教案设计

一、课前准备

(一)学生准备:玩具汽车、汽车图片、课本、彩色水笔、油画棒、剪刀、不同质地的纸张。

(二)教学准备:玩具汽车、汽车图片、学生作品、范画。

二、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嘟、嘟„„(教师模拟汽车喇叭声,展示汽车模型或图片)“小朋友们喜不喜欢各式各样的小汽车啊?”

(2)(学生回答:“喜欢”)今天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做一次汽车旅行,欣赏图片汽车。(教师介绍汽车的历史、发展过程及汽车现代的情况。)

2、讲授新课

(1)回忆、欣赏不同种类的汽车。

①汽车发展到今天不仅作为一种交通工具,还有很多新的功能,并且形成了一种文化。“小朋友想一想你见过哪些汽车?”

②欣赏多种用途的汽车的图片(用途分:货车、客车、推土车、赛车、挂车、吊车、救火车„„等。)

(2)分析概括汽车的特征。

①我们看了这么多种汽车图片,小朋友们结合你桌子上的汽车模型,小组边看边想一想讨论,这些车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通过学生的概括,教师用剪贴法演示汽车的组成。(或通过课件演示)如:车身、车门、灯、保险杠、车轮等。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展示概念汽车。

①未来汽车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不想提前看一看?工人叔叔为我们设计了很多未来的汽车。欣赏概念汽车的图片。

(4)结合小朋友的作品,感受不同的表现方法。小朋友的脑子中汽车是什么样的,老师很想知道了,我们就通过画笔把它画下来吧。我今天还为小朋友带来了其他同学的汽车,看一看他们用了什么方法。欣赏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说一说运用的方法(线、线色结合、色块、剪贴或者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设计成橡皮泥、立体纸盒等方法。)

3、学生完成作品。

提作业要求:每人选择一种方法,把见到过的汽车或想象中的汽车表现出来,参加我们小朋友的汽车展。、展示、评议作品。

(1)每个学生走下座位小组交流。介绍自己汽车的用途、功能、特点等。(2)集中讨论,请一位汽车设计师向全体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评价,鼓励学生的设计作品。

5、小结

篇8:原画人物设计教案

课程名称:原画人物设计 授课年级:10级 专业 / 班级:2班

课程时间:2011.09.22一 2011.10.30 课程名称:原画人物设计 授课年级:10级 专业 / 班级:1班

课程时间:2011.09.22一 2011.10.30

教学目的:通过对人物设定进行规律性的讲解,提升学生对于人物设计观察和表现;对原画概念进行系统的讲解,使学生对于动画专业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进一步的认知。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对原画和人物设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在具体动画制作中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对动画制作的专业性流程的认知,以及对人物动态的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结构:积极鼓励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实现个人性表现。

授课内容:

设计与绘画的区别:

相同性:画面表现,非人口述。

差异性:设计的服务性,为要求而作,客户的要求就是一切的根基。

设计的统一性,一个团队就是一个整体,系列性。

设计的效率性,超出必要的时间时效性就大大减弱。

设计的逻辑性,分好步骤,形成附加值,注重严谨性。

设计的艺术性,光源,透视,形体,色彩。学习内容:学标准,学规范,学技术,比效率,学经验,重积累。形式分类:1.效果图,2.设计稿3.比例图4.动态图5.结构图

设计说明:设计原型,设计方法,设计载体,设计说明(灵感来源)。具体包含角色名称,性别年龄(服饰,色彩,造型,武器,细节,亮点)概念把握:

1.boss:一般指领头、头目、老板,游戏中的“BOSS”是指难度较大、奖励较高(相对普通目标而言)、且出现在最后或剧情的关键时刻的人物或怪物,别称“老母”。

2.NPC : 非玩家控制角色 3.PCC:玩家控制角色

4.CG : 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 Graphics

5.原画:原画是指动画创作中一个场景动作之起始与终点的画面,以线条稿的模式画在纸上。原画就是关键动作,同时他也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转折点。例如喝水。

学习时注意:

1.线条的表现:平行线的表现,相等线的表现,阴线的表现,阳线的表现,相交线的表现。

明亮的地方线条纤细,阴暗的地方线条粗壮。建筑物用粗细线交叉绘画,会出现一种古旧感。轮廓线用粗线来画,内侧用细线来画,衬托出立体感。画两物体相邻边缘用粗线,表现厚度使用细线。

头发使用细线,为了体现质地柔软。(线条的使用方法不断细化)

2.注意人物动态线的把握,组合式人物要形成不同的动态,才会有形式美感。

3.注重修饰性,学会“掩饰”。

原画设计从属于设计,主要涵盖了角色设定,道具设定,场景设定三个部分。

角色设定包含人类,兽类,机械类等角色设定,根据前期策划中的角色的身份,年龄,性格,民族,职业等特点,对角色外部形象的造型进行的设计。注重角色的脸部特征,眼神,表情等等,对于可能出现的细部结构,运动方式等也要表现出来。

道具设定指的是角色所佩带和使用的武器,装备,交通工具,补给品等外部特征进行的设计。

道具设定人员要使后期制作人员明确道具的外观形态,样式,结构,工艺,材质,功能和使用角色群等,制作出三视图,甚至于爆炸图和鸟瞰图等。

场景设定指的是对于场景中的建筑物,构筑物,公共设施等造型进行的设计。

场景设定要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建筑的样式,风格,结构,自然气候等。

角色造型中不能随着个人的意愿进行设计,造型追求简练,明 快,明确故事中主角和配角的存在关系。

游戏人物设定主要有四种导向:属性设计,背景设计,形象设定,逻辑设定。

属性设定: 编号,姓名,等级,属性,职业,天赋,称号,阵营,好感,道具,装备。

背景设定:背景,身世,关系,组织,血统,任务,喜好,性格,对话(对白)。

形象设定:性别,年龄,身材,相貌,穿着,种族。

逻辑设定:脚本,坐标,权限,经验,物品。

国内现状:

插画,漫画:聂峻(丢丢侠),陆明,陈惟等

动画:火星时代,水晶石等

网游:完美时空(完美世界,诛仙,武林外传),网易(大话西游,魔兽世界),网龙,盛大,九成等

练习人物设计的基础:

解剖关系的完整性和透视准确度的把握是角色设计的造型基础的关键。

了解骨骼关键的结构以及影响外形的显露点和骨线,了解肌肉浅层的运动肌和他们的形状作用等,通过体表的形态,分析内外既相互之间的结构关系。了解人体或者动物在运动中内外肌结构的一些变化及透视产生的一些变化,从而在角色设定创作中,达到运用自如的效果。

人体的比例

男女人体的高度均为7.5个头长,躯干为3个头长,下颌至乳 下弧线,乳下弧线至脐孔稍下,脐孔稍下至耻骨为相等的头长,即一个头长。

上肢为三个头长,上臂为一又三分之一头长,前臂为一头长,手为三分之二头长。

下肢为四头长,大腿为两头长,小腿为两头长(膝关节至足底)。人体坐在椅子上约为5.5头长,席地而坐约为4头长,儿童的头部偏大,下肢短,上身长,10岁儿童约为6头长,5岁儿童约为5头长,幼儿约为4头长。

人体的体型 匀称:适中 肥胖:皮下脂肪多

主要集中在肩部,腰部,脐周,腹部,臀部,大腿,膝盖,内踝上部。

纤瘦:胸部长而窄,骨点和骨线明显。

人体的部位 头:球形加梯形体 胸廓:鼓形 骨盆:梯形体 臂和腿:圆柱形

手和脚:梯形体,分为三部分理解,手是工具,脚是支撑 手部的具体表现:除大拇指其余手指为一整体,手掌为一整体,45度角插拇指,四指并排时要寻求一指或者几指的变化。

人体的主要关节

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创立角色造型设计的素材库(为以后创作奠定基础)1.人类素材库

不同民族不同人种不同职业的男,女人群(涵盖服装类)

2.动物素材库

类狮,虎,象,马,犀牛,蜥蜴等

3.道具素材库

武器,装备,交通工具,例:弩,炮,盔甲,戒指,飞机,坦克等。

4.材质素材库 例皮革,木材,皮肤等

人物设计最基本的方法是嫁接与变形

嫁接是根据需要将角色,道具,场景原型与多种自然物或人工物的外部形态进行合成与集合。

变形常见的做法为:

改变比例(拉长或者缩短)

夸张特点(器官或者服饰)

拟人拟物(附物以人形,附人以物形)

错位组合(改变正常位置重新组合)

头部:确定头部的鸭蛋球体特征,将下颌单独设计,根据其性别,年龄,置业,性格等特征,针对性的刻画五官。要点:表情的变化夸张,但注意与躯干协调一致

头饰等外在表现的匹配程度

发型的设定

肤色与肌理的确定

身体:身体从结构上通常分为两部分,尤其要注意身体各部分的扭转,尤其是肩,腰,胯,肘,膝。1.姿态确立 2.盔甲服饰的设计 3.运动方式的确定 4.明确抓握方式

男女区别:

男:身体结实的肌肉感的描绘,夸张的处理肌肉纹理及肌肉块,营造出结实粗壮的风貌,强调腹部及手臂的肌肉。

女:脂肪较多,肌肉柔软,苗条的身体也要注意脂肪的表现,注意胸部和臀部的体积感和形态。

年龄:设计师在设计人物不同年龄段的时候,应该把握年龄对其本身对其的影响。

整体和细节都不能放过,既要注意细节,又要注重整体风格,这样设计的人物形象才能更加具备可信度。幼童:头大身小。

少年:消瘦,男女差异主要表现在服饰和发型上。

青壮年:肌肉皮肤紧实光洁,身材健壮,挺拔饱满,性特征明显。中年:体态稍显臃肿,男性胡须明显,肌肉明确。

老年:返童,额头变大,牙齿脱落,下颌干瘪,驼背,毛发稀少,皮肤上出现老年斑。

如何使女性看上去高挑:头部稍小,腰的宽度约为肩部的一半左右,这样做使女性的线条显得凹凸有致,膝盖以下小腿笔直,稍稍向外的X型腿是典型的美腿。

Q版角色设定更加概括简练,一目了然,包括人物的外形轮廓,服饰要设计简练,年龄特征及动态捕捉也要一目了然。

人类造型设计及变异人嫁接与变形图表见课件,结合讲述 合成:某身体与某身体的嫁接。集合:某部位结合了某元素。增减:夸张,增加,减少。生长:长出某体。不定,裂纹等。

动画剧本(秩序感的建立)

动画剧本是由画面讲述出来的一个故事,注重视听表现力,表现的是具体的具象事物,“感情”“氛围”等抽象特征靠观众自己想象,剧本表现的是外部情境,是具体细节。

分镜头剧本与文学剧本区别:

分镜头剧本:摄像机角度,镜头术语等具体细节

文学剧本:逐个场地,逐个剧本(每场戏的划分是有空间变化而产生的)

动画剧本的具体格式:

第一,场号,时间,空间(日景,夜景,内景,外景)第二,人物角色的基本状态和动作,(主次分明)

表现人物的某种想法的时候,不用单纯的叙述,而是将其用行为动作表现出来,让观众去感受和判断,对白适当,适度,用肢体语言替代,可以适当添加习惯动作或者口头禅。

剧本的发展脉络: 1.开端:时间,地点,人物,引出矛盾 2.发展:推动,推出高潮 3.高潮:关键

4.结尾:要有重量感的结局

作业

五人为一小组,探讨出一个动画剧本的雏形,根据剧本中的角色进行人物设计,每人表现一个角色。

1.人物正面图(A3),人物四十五度角图(A4),人物侧面图(A4),人物后侧四十五度角图(A4),人物背部图(A4)。2.原画1(A3),原画2(A4),原画3(A4).要求:

1.人体解剖知识应用准确,对画面的整体性有所把握。2.主次突出。

篇9:画高楼美术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前课盖高楼(制作),学生对高楼的印象是深的,教学本课画高楼记忆画画高楼,教师联系旧知,启发学生回忆高楼的外形及细部是怎样的,学生画一幢高楼不难。画高楼如何画成一幅画?则在于教师的启发辅导了。

1.审美教育:通过指导学生欣赏照片,认识开放改革以来,从城乡的建设看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充分反映出开放改革政策之正确,体现了人的力量在改造自然中创造了自然美,让学生受到一次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

2.本课要求学生作“高楼”的记忆画。教学时,指导学生认真地观察高楼照片,教会他们用口 的几何形概括形象的记忆练习,以一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建筑为中心,向四个方向扩展,作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记忆。以照片右方的一组高楼群为例,通过谈话法指导学生记忆,问:这组高楼群有几幢?最高的一幢在高楼群中哪一边?其余四幢的位置(前后左右)、高低大小怎样?每幢高楼像什么形?楼顶、门窗是怎样的?像什么形状?(这种局部的观察要深入细致)天空、楼房的色彩是怎样的呢?除了这些问题外,谁看到或感觉到什么有意义的事情?通过有目的`的一连串谈话,学生的观察体验及记忆加深了,要画记忆画便不难了。

3.欣赏课文下方的三幅学生作品,使学生知道作品的好处是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作者的审美体验,我们画画也要画自己的感受。这些学生作品主题鲜明,都能把高楼的前后、大小的关系表现出来,画面气魄宏大、色彩鲜明、刻划精细、构图饱满,是优秀的儿童画。

教学目的:

1、通过《画高楼》(记忆画)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辉煌,从而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

2、指导学生体验生活,学习形象记忆 的方法,并把记忆中最感兴趣的高楼画出来。

作业要求:

重在表现自我感受。高楼群的高低、大 小、前后的关系要清楚,色彩鲜明,还要有细部的刻划。构图要饱满。

课前准备:

1.各种楼房的彩照图片。

2.用硬纸剪成不同形状的楼房外形图若干。

教学过程:

第一节观察体验

一、引入新课:

前一节课我们设计盖成了高楼,这节课带同学们去看城市的新貌――高楼,要仔细看、记牢,回来后把它画出来。

二、观察体验:

1.审美教育:远眺城镇新貌,问:“是谁用什么把城市装扮得这么漂亮?为什么会有这样多的高楼大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2.指导学生观察记忆:

a.先看全貌,感受建设的雄伟气魄。

b.找有代表性的建筑,以它为中心,看前后左右的关系(高低大小)。

c.用几何形作概括记忆,观看每幢楼的门庭、楼体、顶部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d.仔细观察高楼的门窗、阳台各是怎样的?色彩(含天空、地面)又是怎样的?每人最感兴趣的高楼是哪一幢,更要仔细观察。

三、观察记忆练习:

在教师指导观察后,学生原地背向城市楼群,由教师指名讲述最感兴趣的高楼群形象:“代表性的建筑、周围的建筑群、形象的概括、细部特征、色彩等。”讲述后再观察,看记忆能力如何。

四、小结:

篇10:《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设计

教学时间: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3、小小竹排画中游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三个字。认识2个笔画“、”和3个偏旁“山、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理解词语和句子,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法

设疑法 教材分析:

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一个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他观赏着两岸美丽的风光,感觉自己如同在画中游览一样。课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情感线索,易激起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课文对两岸树木、禾苗的描述,饱含着赞美的感情。全诗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适宜学生诵读。学情分析:

《小小竹排画中游》描绘了竹排漂流,水乡旖旎,孩童欢快的江南风光,读来感觉自己如同在画中游览一样。

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反复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欣赏。

学生活动:朗读竞赛、“汉字开花”游戏 学法指导,课件设计:引导法

设疑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示课题

1、一边看图,一边听音乐。

2、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图上的内容谈体会)

3、出示课题,生齐读。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帮助正音。

3、自由读后,开展朗读竞赛。

4、当小老师带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读了诗歌,我们读了课文知道江南很美,谁能说一说?

(1)结合看图,理解“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是江南水乡的交通工具。

(2)看图理解树木密的“密”指一棵挨着一棵,而且树木特别密又特别绿。

(3)指出图中的禾苗。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江南鱼米乡”。课文哪个地方讲到鱼儿?(鱼儿游)哪个地方告诉我们这儿稻米多,稻米香?(禾苗绿油油)

师:江南一带小鱼多,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许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因为江南鱼米乡很美,就像一幅画。所以说小小竹排就像在画中游。

(四)、朗读、背诵

1、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美。

2、请学生朗读。先个人读,再小组读,最后全班伴随音乐朗读。

3、看图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课文背给大家听?

(二)、激发想象,丰富情感

1、一边听音乐,一边听老师朗读课文,想象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2、说说你自己查到的资料。

(三)、复习巩固生字词

1、不带拼音的词,学生认读。

2、显示红色的生字,学生记忆生字的字形。

3、出示课后“我会读”的词卡让学生认读,自由读,再同桌互相考一考。

4、做“汉字开花”游戏:一个花瓶上插着一些花,告诉小朋友,每一朵花可以开出一个词语。一小组为单位进行开花竞赛,比一比哪一组开的花多。

(四)、练习用“ABB的什么”说词语,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绿油油的小草 白茫茫的雾 黑糊糊的小屋 亮晶晶的星星 金灿灿的太阳

(五)、指导书写

1、出示“日”,先让学生跟老师书空,认识新的笔画横折钩,再仔细观察,说说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2、“中”先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压线笔,再跟老师一起书空,认识新的笔画“ ”。然后学生书写一个。

3、“口”由学生自己观察后书写。习题设计:

1、有感情背诵课文。

2、照样子说几个字。

游 江(河)(清)

唱 响()()

树()()()

板书设计:

3、小小竹排画中游 江南

江水

禾苗

树苗

树木

树叶

竹排

木排

两岸

两天

绿色

绿地

篇11:关于《画杨桃》的教案设计

作者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接着具体地叙述“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突出老师对“我们”循循善诱的教育,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学习目标

⒈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⒈出示杨桃实物: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简介杨桃

⒉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齐读课题。(板书:画杨桃)

⒊围绕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①谁画杨桃?②怎样画杨桃?③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④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课文,感知内容

⒈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⒉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⒊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⒋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理清层次

⒈指读生字词

⒉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⒊指读课文,交流: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⒋划分层次

第一段(1):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

第二段(2—18):具体地叙述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时发生的事

第三段(19):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用连接段意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接着具体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时发生的事,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四、再度课文,质疑问难

⒈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⒉师小结: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五、指导书写

六、布置作业

⒈抄写生字新词。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明确目标

⒈认读字词,朗读课文

⒉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读中感悟,探究课文

⒈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感悟重点:

⑴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⑵父亲是怎样教诲我的?“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即画画时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想当然”,是指不顾看到的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判断、做事情。“走了样”,是失去原来的样子;“画走了样”,就是画的和看到的不样。)

⑶“经常”“叮嘱”说明什么?(父亲对我的教诲很严。)

⑷指导朗读。

⒉学习第二段

指名读;重点感悟:

⑴“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说明“我”是严格按父亲的叮嘱去做的,对自己的画非常自信。)

“我”为什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两个原因:一是从“我”的座位看到的杨桃就是这个样子。因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二是“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认认真真地看”,就抓住了从“我”坐的这个角度看到的杨桃的特点;“老老实实地画”,就是按照父亲叮嘱“我”的那样画,看见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⑵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认为画得怎样?态度是怎样的?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深入读懂课文。(“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时同学们采取的是嘲笑的态度,而老师则通过:看、走、坐、审视一系列动作,从“我”的角度去观察实物。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老师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是因为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了他的沉思;)

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时可抓住学生此时与刚才态度的对比,刚才是好笑,现在是说话吞吞吐吐,不好意思,表明同学们已经知错。)

老师的态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师在教育同学们之后神情变得“和颜悦色”,是因为他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了。)

⑶引导学生分析老师的态度可分三步:审视→严肃→和颜悦色(首先,老师“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老师这样做,是从“我”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接着,老师请觉得好笑的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让他们也从“我”看杨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杨桃真的像个五角星。最后,老师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⑷同样的杨桃,为什么却画出了不同的样子?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提问,让学生实际观察后才说出道理?老师这样做说明什么?(说明老师做事严肃认真,教育学生讲究方法,表现出高超的教育艺术)

⑸理解老师讲的最后一段话?老师说的一段话,是理解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弄懂每句话的意思以及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这段话讲了三点意思:一是讲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二是讲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三是讲应该实事求是。)

把父亲和老师的话联系起来理解。他们说过哪些相似的话?这些话都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适用于画画吗?(通过老师与父亲的话的对比,找出共同点:进一步强调了做事要实事求是的道理。其道理不仅适用于画画,而且适用于做任何事情。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生受益。所以文章最后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见上)

⒊小结:

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突出老师对“我们”循循善诱的教育,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三、总结全文

⒈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⒉齐读倒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⒊总结:课文从一件事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来龙去脉交待得十分清楚。此外,课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具体细致,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老师神态由严肃到和颜悦色,老师的话语通俗易懂,循循善诱,饱含哲理,表现出高超的教育艺术。学生们开始嘻嘻哈哈,以为“我”把熟悉的杨桃画成五角星,非常好笑;了解真实情况后,显得很尴尬,反映学生们的率直、天真。

⒋ 中心:《画杨桃》这篇课文通过讲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教育我们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都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不能凭空想象,不要轻易下结论。

⒌课文的特点是运用对比手法,从一件事的叙述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时同学们采取的是嘲笑的态度,而老师则通过:看、走、坐、审视一系列动作,从“我”的角度去观察实物,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又发生了变化,学生此时与刚才态度的对比,刚才是好笑,现在是说话吞吞吐吐,不好意思,表明同学们已经知错;在课文最后一段,通过老师与父亲的话的对比,找出共同点:进一步强调了做事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四、课堂练习

⒈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⒉补充提示语: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_____。(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

“好,下一个。”

⒊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⑴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⑵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⑶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⑷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⑸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五、板书设计

教 诲 很 严: 经常叮嘱 是……就……不要

画: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准确

画杨桃 画杨桃受教育 生:嘲笑

师:审视 严肃 和颜悦色

一 生 受 用: 实事求是

六、布置作业

⒈思考: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⒉完成课后第三题。

附:参考资料

⒈杨桃 又名阳桃、羊桃,五敛子。常绿或半常绿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圆至椭圆形,顶有短尖头。花小,钟形,紫红色。浆果椭圆形,长5~8厘米,有五棱,间或三到六棱,未熟前果皮青绿色,熟时黄色。一年内开花数次,自夏至秋相继不绝,秋冬果熟时黄色。性喜高温多湿,好阴。分布于热带亚洲。我国华南地区均有栽培。果质生食或制成各种加工品,也供药用,能生津止渴。叶有利尿、散热毒、止痛、止血作用。

⒉想当然 成语,典出《后汉书·孔融传》。说的是三国时期,曹操打败袁绍,其子曹丕把袁绍儿子袁熙的娇妻甄氏占为己有。谋士孔融不满,又不便直说,就写信给曹操,说周王把纣王的宠妃妲己送给了辅佐自己建立周朝的周公。历史上本没有此事,曹问出自何典,孔融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用意在于讽刺曹操父子。后来,就用“想当然”为推想起来一定是如此的意思。

⒊《画杨桃》的三“妙”

一妙用“反复”质疑。在“我”画出了一张像五角星的杨桃后,先是“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老师问同学们:“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直到最后,老师教育学生:“……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这里连续出现了几个“笑”字,这就是“反复”。前几个“笑”字不仅使“我”,而且也使读者在心里画了一个又一个问号:有的同学为什么“笑”?为什么觉得“好笑”?为什么“发出嘻嘻的笑声”?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则使人茅塞顿开,找到了答案。

二妙以“标点”绘形。文中有一处用到了“——”,六处用到了“?”,四处用到了“!”,三处用到了“……”。“好——笑!”中的“——”表示声音的拖长,描摹了几个同学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而六个“?”,“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是同学们的责问;“这幅画画得像不像?”“它像什么?”“那么,像什么呢?”是老师的提问;“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是老师的反问。这是老师和“有的同学”对“我”画的杨桃截然不同的反应。四个“!”,“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不像!”“像五角星!”“好——笑!”则是“有的同学”幼稚可笑的表现。而“不……像。”“像……五……角星。”这里的三个“……”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有的同学”知道自己错误后不好意思的神态。由此可见,文中的标点符号具有多么神奇的作用!

三妙借“呼应”揭示主旨。在课文的开头一段中,引用了“我”的爸爸经常叮嘱的一句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而在课文的最后,又写了老师说“……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爸爸的话和老师的话是多么相似啊!在这里,文章运用了“呼应”的手法: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宗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要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

⒌词语

叮 嘱—再三嘱咐。如,妈妈嘱咐我过马路时要小心。

教 诲—教导;教训。如,我们要牢记老师的谆谆教诲。

受 用—得到益处。如,学好知识技能可以受用一生。

准 确—行动的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或预期。如,他的普通话发音很正确。

审 视—仔细看。如,我审视他的面孔,半天才认出他就是我的同学。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日记画》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连续观察日记教案设计01-17

画中国日记04-26

观察日记教案04-23

画教案教学设计04-17

日记中的“画”04-17

观察日记教案范文05-26

松鼠日记教案范文06-01

观察日记讲评教案06-29

观察日记作文教案06-29

作文教案观察日记07-29

上一篇:甲流感公益宣传活动策划书下一篇:玉米淀粉厂物料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