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中的“画”

2024-04-17

日记中的“画”(精选8篇)

篇1:日记中的“画”

我们的画英语日记带翻译

美术课上小朋友们在画画,有的小朋友画蜻蜓和太阳;有的.小朋友画楼房;有的小朋友画松树;有的小朋友画小鱼;还有的小朋友画蝴蝶。墙上还贴有四幅画,它们分别是高高的楼房,机器人抗木头,塔楼和三辆小汽车。他们画得真漂亮啊!

In art class, children are drawing, some are drawing dragonflies and the sun; some are drawing buildings; some are drawing pine trees; some are drawing fish; some are drawing butterflies. There are also four pictures on the wall. They are tall buildings, robot anti wood, tower and three cars. How beautiful they are!

篇2:日记中的“画”

画画是一项特别有趣的爱好和兴趣,今天我画了一幅画就让我十分的开心!

晚上,吃饭后,我就跑到电脑前画玫瑰花,我先画玫瑰的花芯,花芯弯弯曲曲的,需要5条线来组成,我很用心的画出了它的形状来,然后,画它的花瓣,花瓣也是弯弯的,比较难画,不过我还是用心的一点点画着,然后,一层层画下去,一朵美丽的玫瑰就在我面前出现了,可是我左看看右看看都觉得少了点东西,最后我发现纸下面空空的,就把树枝画上去吧,树枝有许多刺。刺是尖尖的,我看了又想加几片叶会更加好看,就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又诞生了。不过涂了色后会更加好看,我先把花涂成彩色的,一层两种色,树枝和叶子涂成绿色,一幅画又诞生了。我拿画给妈妈看,叫她打分,她打了99.97分,我真是太高兴了。

篇3:日记中的“画”

“画味”一词, 顾名思义指一张画有画的味道, 故“画味”亦作“绘画味”, 是业内绘画同行中常用的术语, 也是衡量判定画作价值的标准之一。

“画味”作为名词来理解时是一种前人绘画艺术创作过程中认识总结出来的美学标准与绘画审美追求;“画味”作为动词来讲时, 是一种绘画创作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手工痕迹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画出的画很多, 但有的画由于过于制作、过于图像等种种因素而失去了绘画的味道。这如同生活中我们常常感觉出门在外吃不到新鲜可口的饭菜, 虽然有店主眼见为实的让顾客亲眼观看当场宰杀以视新鲜, 但鲜则鲜矣, 入口初时美味, 时间稍久总觉少点家中新鲜与自然。快节奏速食要求下的新鲜出炉, 始终少了些家常菜的从容, 即使辅与某某名牌高科技鸡精, 催生出的鲜美也渐渐失去了“新鲜”的本质背离了新鲜的本意;同理, 有画味的画有味道, 有味道的画不一定有画味, 也不等同于有画味的画, 有画味的画能让人反复咀嚼玩味, 并于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

“画味”的艺术物质呈现主要由笔触来实现。当油画创作一开始, 笔与画布一接触的同时, 笔触与肌理的问题就产生了, 如同中国画中所说的笔墨关系:笔借墨以成形, 墨借笔以生变。“中国画理论认为:论用笔法, 必兼用墨, 墨法之妙全以笔出。”可见用笔的得当是很重要的, 笔触作为画家艺术创作实现的外显, 是由画家作画情绪表现技巧的不同而显现不同的视觉表现力, 运笔的轻重缓急给人不同的力度感, 阿恩海姆认为在静态的自然物中, 所知觉到的强烈运动, 往往是由下述事实造成的。这就是这些自然物的现状, 往往是物理力作用之后留下的痕迹, 正是物理力的运动、扩展、收缩或成长等活动, 才把自然物的形状创造出来。 (2) 笔触的走势在塑造形体的同时还构成了画面的的张力, 笔触的力度不等于物理意义上的自然力度, 而是画家通过手握笔在画布上运笔留下的痕迹所呈现的图形视觉张力, 是画家生理和心理力量在画布上的呈现。笔触的外部静态形式随着笔迹在画布上行走的快慢、轻重、方圆、宽窄、断续、粗细、长短、曲折、藏露、虚实等的相互关联充盈着一种内在张力, 折射出画家对绘画本体用笔的感悟与理解。在朱沙画面的构成形式上, 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的偏爱和自己独特的理解, 在绘画审美观构成上更多取向于中国画的构图形式对点、线、面的控制, 对画面“空白”、疏密、动静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和强调。用笔也散发着书法“写”的审美倾向。

朱沙油画有“画味”, 其油画中的“画味”既有中国绘画审美中笔墨的审美因素, 又有油画材料特性本身所具有的材质美感和形式感。在形式所生成的意味取向上, 倾向于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意韵追求。在其画中, 山川草木都被艺术家赋予了一种人格化的抒情格调而显得颇具温情。田园诗意的全景式解构、揉碎并重新组合式大风景描绘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精神审美价值相承, 画中褪去城市的喧嚣, 俗世的纷繁, 营造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永融的清明桃花源。画面概括的色块, 沉稳雅致的颜色, 动静相宜的点线面布置使得“画味”更加浓郁。

笔触的有效运用可以使画面更具有绘画审美价值, 笔触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绘画中得当的保留笔触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理趣, 所谓用笔的理趣就是画理和艺术法则在用笔上的自如体现, 画面上的笔触是依据对比而存在的, 用笔的干湿浓淡, 强与弱, 虚与实、长与短等对比因素在画面中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通常我会采取层层作画的方法, 利用油画色层的先后关系来控制色层的厚薄, 每画一遍都力求以书写的方式进行, 为后面的效果做一些铺垫, 经过层层敷设后, 在获得丰富质感的同时, 也形成了肌理富于变化的表面结构, 使作品呈现出强烈的视觉效果, 具备独特的张力”。 (朱沙语) (1)

肌理的强化与强化与有效运用是朱沙油画创作中的重要表现手段, 所谓肌理是绘画呈现出的材料质感, 主要由画的底子材料、作画工具、颜料、技法等综合因素共同构成的, 在朱沙油画中充分利用了底子的材质感, 通过画画的过程, 不断的保留与覆盖, 色层的叠加因运笔的不同而能偶然保留底层色从而使每一块色彩在单纯的色层重叠之后, 视觉效果变得丰富而微妙, 同时也就获得了视觉强度较好的色彩, 在多次作画的过程中将色彩强度和色彩控制发挥到最佳状态。笔触与肌理的有效运用, 在丰富画面完整性的同时也展现出笔触与肌理本身独特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经典山水画法》周阳高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

[2]《写意油画教学戴士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寻找记忆中的风sss景》朱沙著, 《美术观察》总第195期, p87页

篇4:四大名绣中的画绣

清代各地的民间刺绣,伴随着刺绣市场的扩大、刺绣技术的提高和刺绣行会的出现,其地方特色愈加突出。至清代中后期,出现了苏、粤、湘、蜀四个系统,它们之间在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上相互影响,又各具风韵,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绣。四大名绣在以绣制实用品以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在顾绣艺术的昭示和影响下,先后创造出各具风采的画绣艺术,争奇斗艳,蔚为大观。

苏绣

清代苏绣中的画绣直接继承了顾绣的衣钵。如从纯粹的技术角度说,顾绣所用针法皆为苏绣所有,或曰顾绣实为苏绣的一个旁支。因为松江地邻苏州,而苏州在刺绣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程度上都较松江为甚,是江南地区刺绣工艺的魁首。明代的苏州是丝织业的中心,至迟在明代中叶,当地刺绣在原料、针法、色彩等方面已形成独特的地方风格特色。明代王鏊《姑苏志》曰:“精细雅洁称苏州绣”,确认了苏绣具有用色和谐文静,行针平匀熨贴的工艺特点和雅致明洁的艺术风格,不过这依然是针对实用绣而言。自从顾绣将始于宋代内院的画绣发扬光大后,模仿和表现中国绘画的形制、构图、造型和画体的观赏性绣品迅速在苏州地方得到推广。因而从艺术上来说,顾绣对苏绣的影响至巨。乾隆时所修《上海县志》载:“苏绣之巧,写生如画,他处所无,小民亦习糊口,略与纺织等。其法劈丝为之,针细如毫发。”所谓“写生如画”云云,正就顾绣之特点而言,至此则为苏绣全盘继承。那时苏州、上海等地凡经销刺绣品的商店都叫顾绣庄,苏州刺绣业亦以顾名世、顾名儒昆仲尊为“绣祖”,并立祠奉祀。

顾绣本属闺阁绣,为大户人家闺阁女眷修炼身性、消磨闲情之作,至多用于馈赠亲友同好,或用作功德供养,并不参与商品流通,故而精工细作,不计工本。其上往往加以题咏,与文人书画同调。苏州传统以妇女善绣为贤淑,加之其地文风昌盛,名门闺秀多有精于丹青翰墨之人。有清一代,苏州地区涌现出许多著名的绣女,见于文人笔记的即有杨卯君、沈关关、钱蕙、马江香、赵慧君、陈芸、曹墨琴、邵琨、丁佩等人。传世作品有上海博物馆藏赵慧君绣《金带围图》、南京博物院藏曹墨琴绣《萱花图》等。以上都属高层次的画绣,在艺术风格上与文人绘画结合紧密,受到知识阶层的青睐,如杨卯君、沈关关母女所绣佛像、山水,在当时有“过江人以不与题词为恨”之说。又如赵慧君绣《金带围图》,绣折枝芍药一枝,画稿为其夫顾春福所绘,风格为清初大画家恽寿平开创的“常州画派”之没骨写生法,造型谨练而姿态柔美,色彩淡雅和顺,绣艺精绝,一如图绘。绣面及裱边有程庭鹭、吴大澂等35位名人所题诗跋、观款,是一件典型的清代闺阁画绣精品。

清代嘉道年间的松江绣女丁佩在其《绣谱》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齐、光、直、匀、薄、顺、密”七字诀,将苏绣的传统技艺特点和规律作了总结。在全书的第六部分“论品”章中,以文品之高下、画理之浅深来品评刺绣的能、巧、妙、神、逸等5个等级,以及精工、富丽、清秀、高超等4个品格,第一次从理论层面上对画绣的艺术品格发表了系统的见解。《绣谱》为后来苏绣画绣艺术创作高峰的到来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从工艺手法来看,清代苏绣画绣主要以易转折丝理、镶色和顺的擞和针、套针表现色彩渲染效果,以水路为界内线条,以斜缠针绣书法,以滚针绣印章。其绣工相当精细,不露针眼,平服细密,而顾绣中常见的绣绘相结合运用的方法则遭到扬弃。

近代杰出的苏绣艺术家沈寿(1847-1921),毕生致力于刺绣技艺的研究,首创“仿真绣”,融西画肖神仿真的特点于刺绣之中,遂开一代新风。沈寿自幼从姐姐沈立学绣,早期画绣作品皆以传统的国画为画稿,讲究以丝线痕迹表现笔墨韵味。后自创新格,以油画和摄影为绣稿,追求西方绘画中讲究光色明暗的情趣。为表现透视、结构、明暗等西方美术形象真实的效果,沈寿独创了虚实绣、旋针绣等新技法,完美地利用了刺绣所独有的丝光效果。其得意弟子金静芬(1885-1970)之作品虽以绘画为底稿,但注重发挥刺绣针法、丝理、虚实和粗细等技法,在追求写真写意的同时富有工艺和装饰之趣,从而发展成为近现代苏绣画绣的主流风格。

除沈寿外,近代还有二位著名的苏绣画绣艺术家,也从表现西方绘画的艺术效果出发,发展和推进了苏绣艺术。华璂(1870-1940)独创了放针自由、线条活泼的列针绣,恰当地再现出西洋画的笔触、块面、丰富的色彩层次和立体感。杨守玉(1896-1981)一改 “排比其线,密接其针”的针法传统,创以长短参差、交叉重叠、分层加色的“乱针绣”,将西方绘画的画理与刺绣工艺融合为一,开辟了画绣的广阔前景。

乱针绣的传人、虚实乱针绣的创始人任嘒闲(1916-2003)以绣制人物肖像画见长,作品显示了深厚的艺术功底。这种新型绣法借鉴素描纯色单一的笔触来表现画面的空间层次和立体感,远可赏画之神韵,近可观绣迹交叉之出神入化。她在利用刺绣表现现实主义油画深沉凝重的艺术风格和严谨厚重的写实技艺方面别有会心,独得神韵,《齐白石像》为其晚年代表作。

现代苏绣画绣在继承传统中国画风也有长足的进步。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苏州市刺绣研究所以著名工艺美术家、工笔画家陈之佛先生的作品为绣稿的绣作已达百余幅。陈画笔墨精妙、风格典雅、色彩明丽、造型生动,与苏绣精细雅洁的风格天然凑泊,充分发挥了苏绣丝理转折和光泽明亮的特点,绣出的作品取得十分完美的艺术效果,成为当今古典风格画绣的典范。著名苏绣设计家徐绍青(1919-1995)是大画家吴湖帆的入室弟子,画风清新秀逸。投身苏绣设计事业后,精心揣摩画绣结合之道,逐渐探索出运用国画形式设计绣稿的艺术规律,在60余年中设计了大量绣稿,为建国后苏绣画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湘绣

长沙地区画绣艺术的起步和发展与顾绣的影响密不可分。近代湖南学者徐崇立在《沪渎羁居记》中谈到:“吾湘旧时绣店,亦题‘顾绣’,莫知所从来”,至“光绪末叶,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古云‘买丝绣平原’,绣像今复见湘工,且流播海外,非顾氏所能几矣。”顾绣以画绣声闻寰宇,可知湘绣一开始就以画绣作为重要的发展品种。故多以国画为题材,形态生动逼真,以至享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

早期湘绣杰出绣工胡莲仙(1832-1899)与另一名绣工魏氏(1842-1914)合作,在苏绣技法的基础上,吸收湖南民间刺绣的长处,并参考粤绣特点,初步确立了湘绣工艺。她们运用并推广了名门绣女李仪徽(1854-1928)由平套针基础上改进而出的参针技法,增强了绣品的艺术效果。参针主要用于同一色彩由深至浅或由浅到深的过渡,点染出画面的浓淡阴阳向背,通过逐渐变易又混合均匀的色阶,以表现物体本身各部分的色彩和受光程度,具有一定的真实感。参针有接参针、拗参针、挖参针、排参针、直参针等多种变化,施用于不同形状物体的刺绣。其画绣以小写意花鸟为主,更有模拟金石拓片效果的制作。她们对湘绣的发展还有一个很大的贡献,即改变了刺绣用线,并发明了“绒线劈丝”的特殊技能,劈线均细,光泽明亮,增强了绣品的独特效果。这种绣品当地称作“羊毛细绣”,现代湘绣绣品所具有的匀薄细腻的特点与这一技能的发明及劈丝技能的日益进步是密不可分的。

清末湘绣杰出画师杨世焯毕生致力于湘绣绣稿的创作设计,其绣稿将文人画与湘绣相结合,既有自运画本,也有选择合于绣艺的前人之作。他开设的“春红簃湘绣庄”专门绣制供士大夫阶层欣赏的各种字画屏联,声誉极高,盛极一时。由于熟悉刺绣的运针技巧,因而能将其绘画才能融合于刺绣艺术之中,不仅提高了湘绣的艺术内涵,也丰富了湘绣的工艺技巧,使湘绣在短短数十年间即跻身于名绣之林。故《宁乡县志》评价说:“湘绣之名驰中外,实世焯倡之。”其侄媳肖咏霞在他的指导下,“所绣山水、人物、花草、翎毛、走兽,精妙绝伦,一时有针神之誉,虽江苏沈寿不以过也。”

杨世焯的堂孙女杨佩珍是湘绣早期的名绣工,18岁起便师从杨世焯学习刺绣。作品用线匀薄,绣制精湛,选色清新,浓淡得宜。杨佩珍于1933年绣制的《罗斯福像》是近代湘绣的代表之作,至今陈列在美国亚特兰大市“小白宫”博物馆罗斯福生平事迹展览专馆。

另一擅长人物绣的湘绣艺术家廖家惠(1898-1959),作品绣工精细,形象逼真传神,所绣吴佩孚母亲像是湘绣人物绣品的代表作品。其于20世纪50年代领衔绣制的巨幅湘绣《伟大的会见》(毛泽东与斯大林),气魄宏大,绣艺精湛,是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讴歌伟大时代的写实巨作之一。此后湘绣艺术界出现的一系列大型作品,进一步奠定了湘绣在当代画绣艺坛中的独特地位。

湘绣画绣中最有名的是大幅动物绣,尤以狮虎绣最具震慑人心的艺术魅力,在1931年的“西湖博览会”上,湘绣《老虎》绣屏被评为最佳绣品,此后声名不衰。著名湘绣设计家和画家杨应修(1912-1993)从技法、形式、题材等多个方面为创造湘绣的独特风格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其创作的绣稿多为湘绣的精品,特别是狮、虎等走兽画,形象生动,自成一格,成为湘绣的经典。湘绣老艺人余振辉(1913-1984)在参针的基础上,变换施针的方法,创为鬅毛针。作品效果既有毛的质感,又隐隐现出斑纹,光泽柔软,色彩斑斓,极为自然生动。

粤绣

粤绣是广东刺绣艺术的总称,包括以广州为中心的“广绣”和以潮州为代表的“潮绣”。粤绣的特点,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善于利用多种质感的绣材。除丝线、绒线外,也用孔雀毛捻楼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并多用金银线,其针法有五类12种之多。另有珠绣,也是其传统品种。绣品风格色彩浓郁,金碧辉煌,构图饱满,装饰性极强,其中百鸟朝凤、龙凤、博古等是最具传统特色的题材。

粤绣的品种十分丰富,应用极广,涵盖了日常生活用品的各个方面,如裙褂、被面、枕套、床楣、靠垫、批巾、头巾、绣衣、绣鞋、绣袋、戏剧服装、帐衽、台帷等等,也有条幅、挂屏、台屏等高级绣品。清代的粤绣盛极一时,19世纪英国人波西尔在其著作《中国美术》一书中称赞道:“中国人长于刺绣花鸟,而广东人更精于此艺。”清代中叶许多外国商人慕广绣之名到广州大量订购广绣,有的商人还带来外国国王肖像、耶稣像或一些图画照片进行来样加工订货。绣品突出了西洋画的艺术风格,运用了透视和光线折射原理,对粤绣产生深远的影响。

《岭南丛述》有记:“清代粤绣工人大多是广州、潮州人,尤以潮州绣工为上,皆男子为之,精于女工,为其余省市所罕见。”由于文化传统的原因,江南地区盛行的以模拟文人绘画风格为尚的画绣并未在此地得到发展,其装饰趣味浓郁的各种针法亦不善于表现以清雅淡远为宗的传统绘画。清代粤绣中的画绣常以凤凰、牡丹、松鹤、猿、鹿以及鸡、鹅为题材,在构图和用色上都极具装饰效果,有着强烈的民间艺术色彩。近代以来,在刺绣艺术向西方绘画写真写实方向发展的大背景下,具有写实风格的粤绣画绣亦随之蓬勃发展。从绘画影响刺绣的角度来看,岭南地区的传统绘画艺术未能灌溉出当地的画绣之花,只到近代绘画改良运动兴起之后,方对粤绣有所滋润。

粤绣画绣以传统的绒绣为主要绣艺,充分发挥绒绣不同针法的特长和色彩丰富、丝线光泽的优点,画面十分写实,但又不同于西方写实绘画的那种空间和体积真实,而是一种既表现对象质感真实而又不失中国绘画意境营造的独特风格。粤绣中的潮绣更发挥了金银垫绣的传统长处,使绣面富有体积感,取得宛若浮雕的艺术效果。

蜀绣

蜀绣起源于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川西民间,其技艺特点是针线粗细兼用,运针自如,针迹平齐严谨,色彩和顺,丝路清晰。蜀绣的纯观赏品相对较少,以日用品居多,取材多数是花鸟虫鱼、民间吉语和传统纹饰等,颇具喜庆色彩。蜀绣中的画绣作品在清代已经出现,起初多由闺阁妇女绣制,著名的有杨遇春(杨忠武公)之女的发绣《水月观音像》(现藏成都文殊院)。另有成都名绣女王松轩,以自染彩线绣制名家绘画,尤工小品,绣工精巧,为社会人士争购。清末成都绣铺亦多打顾绣招牌,虽属借名包装,也意味着蜀绣能吸纳顾绣技艺。据说清道光年间有一从苏州调任四川的官员,其随带戏班中便有三个绣衣师傅,均为男子,皆工顾绣技法,后招徒授技,顾绣之法遂融于蜀绣云云。

清政府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成都成立四川省劝工总局,内设绣工科,由对刺绣颇有研究的画家张绍熙负责,所聘绣工均为男性。生产中堂、斗方、横批、条幅等画绣作品。当时以一批有特色的画家画作如刘子谦的山水、赵鹤琴的花鸟、杨建安的荷花、张致安的虫鱼入绣,同时这些画家还直接介入刺绣的研究、设计和指导。既提高了蜀绣的艺术欣赏性,同时也产生了一批刺绣名家,如张洪兴、王草廷、罗文胜、陈文胜等。张洪兴等名家绣制的动物四联屏曾获得巴拿马赛会金质奖章。张洪兴绣制的狮子滚绣球挂屏又得清王朝嘉奖,授予五品军功,为蜀绣赢得很大声誉。蜀绣中使用最普遍、适应性最强又最具特色的针法——晕针,也是在绣工科中由众人共同研究探索而锝。

民国时期蜀绣画绣市场进一步扩大,题材除以古代名家画作如苏东坡的怪石丛条、郑板桥的竹石、陈老莲的人物等为粉本外,又请当时名画家设计绣稿。抗战时期,随着政治和文化中心西迁,许多画家和技工来到成都,为蜀绣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新中国成立初期,几乎所有成都当地的名画家,如冯灌父、姚石倩、伍瘦梅、朱佩君、苏葆桢等皆为蜀绣画过绣稿,内容大都以四川的自然风光和熊猫、金丝猴、鲤鱼、公鸡等动物以及人物为题材。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鲤鱼图》逐渐发展成为蜀绣的名品,在清薄的绣地上以蜀绣特有的晕针、截针、沙针、浸针和虚实针等十余种针法和上百种色线绣出悠悠游动的鲤鱼,质感生动真实,虽然没有绣上一丝水纹,却给人以鱼水交融之感。

自唐宋以来,刺绣艺术即分为实用绣和观赏绣两大门类,而画绣又是观赏绣中层次最高的品种,可说是刺绣王国里的明珠,最为集中地体现了各种风格刺绣艺术的工艺技巧,也是一个绣种艺术价值的高端体现。画绣不同于一般刺绣制作的地方,在于要求绣制者必须具备绘画艺术和刺绣工艺两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同时还需有相当的文化素养,方能在这块狭小的艺术天地里尽情挥洒。江南地区自古书画艺术昌盛,具有相当的普及性,甚至成为闺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故而画绣早熟,名家辈出。其他地区的画绣则起步相对较晚,不过随着近代以来美术教育的普及,可说是后来居上,终成并驾齐驱、相与辉映之势。除前述苏、湘、粤、蜀四大名绣和顾绣外,同样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技艺的鲁绣和京绣,以及温州的瓯绣、开封的汴绣、武汉的汉绣,也以各具韵味的画绣艺术装点和美化着人们的生活。

篇5:3dmax中的画线怎样如何撤销

3dmax中画线怎样撤销,画线的时候画错了想要返回撤销删除一点怎么弄呢?3dsmax如何画线的时候取消上一个点,CAD里面是ctrl+z。3dsmax里面好像不行。3dsmax画线的时候,如果中途断掉了。以后又想接着原来的端点继续延伸这条线。这时如何捕捉到上次的那个端点。才能保证没有缝隙?如果把一个点改为Beziercorner(贝塞尔角点)。拖动点两边的绿色操纵杆。有时感觉可以任意的改变方向和长度,

有时又不能随意的改变长度和方向。好象被什东西限制住了。

首先画好线后,在修改器下的修改器列表的下拉按钮里有车削选项。还有在菜单栏里修改器--片面/样条线编辑-----撤销。如果是要删除撤销画线想要简单一点的话就是用删除回车键。启动捕捉命令且选择顶点类型。则可将2点确定在同一位置。要!相同位置的2点合并成一个顶点,则启动焊接命令。楼主,分2次画的线则可成为完整一条样条曲线了。是被坐标轴控制了。无意点击了视图中的坐标轴。若点了x轴则x轴被自动锁定。控制杆只能在x轴向运动。y轴同理,点击xy交叉区域,则控制杆在xy平面上运动。

篇6:我的画

我的画

2、我的画 教学目标:1、会运用自己的方法学会阅读中遇到的生字。2、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把文章读通、读懂、读出情感,并把优美的词句积累于心。3、培养爱读书、多读书的兴趣与习惯,并渗透“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4、加强学生的语言、想象以及思维的训练,使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和培养。教具学具准备:五色粉笔、实物投影、背诵提示卡、奇形卡片、“草坪”句卡课前谈话: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教室里已经认识了,而且还交了朋友。好朋友在一起,开不开心?(开心!)师:那我们先开心地做个游戏吧!(好!)师:会说反义词吗?(会!)来,试试!大----(小)多----(少)前----(后)笑----(哭)谁能自己一个人做出笑和哭的两种表情?抽生1,师提示:大家注意看,他前后的表情一不一样?生1做,众生笑。师:发现了吗?前后的表情(生:不一样!)师:先别笑,哪位聪明的同学能用一句话说说他刚才做了什么?生2:他笑了,又哭了。师:简单而又完整,很好。还有不同的说法吗?生3:他一边笑一边哭。师:也很完整,但谁能一边笑一边哭?(众生笑)我有一种说法,大家想不想听听?(想!)“他刚才笑了,现在却哭了。”听没听出在这句话里有一个词你们以前不太会用?众生:却!师:耳朵真灵!谁会写“却”?生4说笔顺,师生共同板书“却”。师:怎么拼?(生答,师板书拼音。)师:“却”字用在说话里就表示前后的意思不一样。来,我们试试!师做动作,让学生观察动脑,用“却”字说话。师:刚才老师的手向上指,现在(却向下指)。师:向上,向下,意思一不一样?(生:不一样!)师:刚才他是站着的,现在(却坐下了)。前几天,天气还那么热,现在(却变凉了)。夏天,小草是绿的,现在(却变黄了)。师:大家真会活学活用。刚才我们说到天气凉了,小草黄了,这些都告诉我们什么?生:秋天到了!师:这节课,我们就到秋天里走一走,瞧一瞧,大家喜欢吗?(喜欢!)师:那我们就开始上课吧!生活导入:师:刚才,大家由小草和天气的变化想到了秋天,如果把秋天变成一幅画,你说这画里都可以画些什么呢?生5:可以画果园。师:是啊,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那都有什么果子呢?生5:苹果、梨、柿子、香蕉……师:这么多,咱们就画两种秋天里最常见的果树吧!师板画果树,问:是什么呢?生:苹果树!师:那才不一定呢!等一会儿就知道了。师画完果树,举起卡片“苹果”、“梨子”,问:这是什么?生读。师:果然让你们猜对了!(板贴卡片)来,再读一遍,记住它们的名字吧!生6:可以画落叶。师:秋天的落叶可真是形状多多,颜色多多,什么树的`落叶最特别也最好看?(生齐:枫树!)师举卡片“枫树”,问:是它吗?读一遍!师板画枫树,并板贴卡片。同时口述:见过枫树的人都知道,一到秋天,满树的叶子都变(红了),红通通的一片多漂亮!生7:还可以画上桂花。师:这种花我们不常见,知道它是什么颜色的吗?生7:黄色。师:说成“金色”行吗?“金色、黄色”还可以换成什么词?生8:金灿灿。师:金灿灿的桂花可美可香了,老师也画上几朵。(师板画“桂花”)师举卡片“桂”:又忘了,这叫什么?(生读)师:刚才有同学读“挂花”,到底是什么?生齐:桂花!师:那“挂”字怎样写?生9:“挂”是提手旁。师:那“桂”是------(木字旁)看来“桂花”的名字大家也记住了。(师板贴“桂”,板书“花”)。师总结:大家看,一幅简单的画已经画出来了,这是谁画的?生:老师!我们!小朋友!师:对,这是我们大家自己的画,就叫“我的画”,行吗?(行!)(师贴课题)来,读一读!读通识字:师:有一个小朋友,和我们一样,也在想象秋天的画。他的画是什么样的,大家想不想知道?(想!)那就得赶快读读课文。哎?第一次读书,肯定会遇到许多不认识的生字,有办法解决吗?生:拼拼音,问同学,问老师……师:有了这些好办法,我相信你一定会把生字变成熟悉的好朋友。另外还要注意,这篇课文写得很美,但昨天我试了试,只读一两遍是读不出美来的。要想读出美,那至少得读五六遍,七八遍。同学们想不想把课文读美?(想!)那就放开声音多读几遍吧!(生自由读书。)师:看大家读得那么带劲,肯定能把课文读好吧!谁第一个站起来给大家读一段?生10读第四自然段。(读得不错)师:你既勇敢读得又好,老师佩服你。知道你刚才读得是第几自然段吗?大家一块找找!生纷纷发言:第四段!师:正确!(对生10)看来,你是第四段的冠军了!谁想当第一段的冠军?(很多同学举手)师:很有自信!来,举手的同学都起立,大家一块读!如果你们读完第一段,还想争夺第二段的冠军,就可以借着读。想争夺第三段的冠军,还可以接着读。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谁要是专心的读到最后,谁就是最后的冠军,有信心吗?(有!)坐着的同学什么时候也想得冠军了,就自动地站起来,和他们一起读,好吗?我看看,咱们班最后的冠军都有谁?我来起头!(师起头,生齐读。)师:这么长的课文,大家读得流畅又整齐,太不容易了。老师宣布,读到最后的同学都是冠军!高兴吗?(高兴!)这几个坐着的同学一直没有起立,我琢磨着,肯定还是有个别的生字你们不太认识。没关系,学好生字就能读好书。大家看,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张生字卡片,大家可以凑在一起互相考一考,然后再把难字记一记,开始吧!(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读字记字。)师:怎么样?记住难记的字了吗?生11:我记住了“毯”字。师:“毯”字在哪?我们找找。(师举奇形卡片)是它吗?生:不是!师:它是谁?生:是“它”。师:什么“它”?生:动物它。师指摄像机:可不可以指它?生:可以。师:对,只要不是人类,都可以用这个“它”。(以下几个生字的学习类同于以上方法,可以组词,可以造句……哪位同学最先说出组词或组词造句很特别,就让他根据字卡的外形上台板贴卡片,以巩固“苹果”“梨子”“枫树”“桂花”四个词。)综合训练:(师生最后找到“毯”字)师:可找到它了,刚才谁说自己记住了“毯”字?生11:毯子上有毛,所以“毯”字底下有个“毛”。两个“火”表示毯子很暖和。师:这个同学会根据生字的各个部分想到它的意思来记字,很巧妙!来,这个“毯”字就由你来贴!大家注意看他贴哪?(生11上台贴字,贴在树下。)师:请问,为什么贴在这?生11:因为地毯,就应该贴在地上。师:有道理,很会动脑筋!不过,这大自然里的地毯怎么画?生12:画草坪!师:你从哪里知道的,能读一读吗?(生12读有关草坪的句子。)师:你会边读句子边想它的意思,很会学习。你上来画画秋天的草坪吧!这里有各种颜色的笔,你自己选吧!(生12选了绿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画起了草坪。)师:(投影出示草坪一句)同学们,这个时间我们也来读读草坪这个句子,看看心里有什么感觉?(生自由朗读。)师:读了这个句子,心里感觉怎么样?生13:我感觉挺美的。师:我也有这种感觉。那你就来读读这句,让大家听听哪个地方美?(生13感情朗读。)师:哪个地方读得美,谁听出来了?生14:“一抹金黄”读得美。师出示卡片“一抹金黄”:是啊,“一抹金黄”多美,我们也来读读!(生齐读)师:不太美,再来一

篇7:红色的画

《红色的画》教学设计

罗集乡兴隆小学

武爽

红 色 的 画

教材分析:

《红色的画》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旨在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三原色中的红色及其邻近色,并学习用这些色彩进行表现。本课教学要使学生从低年级盲目、随意的涂抹颜色,转变为有意识的了解色彩、运用色彩、培养学生色彩美感;让学生了解到,红色代表着吉祥、喜庆、热烈和奔放。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欣赏各种红色的物象,使学生体会到红色的魅力,并能够快乐的运用所学技法,大胆尝试表现一幅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画。激发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及表现兴趣,让学生在以红色为主色调的世界中漫游,同时为下节课作铺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三原色,让学生感受和认识红色特有的美感,增强对色彩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红色的画产生的热烈、喜庆的艺术效果。能以红色为主调画一幅表达自己情感的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欣赏、分析和表现,启发学生感知红色带给人热烈、喜庆、欢快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色彩表现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共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情感。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强对学生探究式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三原色,感知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

难点: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用红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创作一幅红色的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自制教具。各种绘画工具,水粉或水彩等颜料,纸张。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组织教学。

1、魔术激趣,引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有了它我们看见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蔚蓝的天空,翠绿的松柏,金黄的油菜花,火红的枫叶。这么多丰富的色彩把我们的世界装扮的色彩斑斓绚丽多姿。同学们你们知道自然界有多少种颜色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答案:无数种。(电视和电脑可以显示1000多万种色彩,我们肉眼大约可以分辨100多万种色彩。)

在自然界无数的颜色当中,有三种非常奇妙的颜色。它们相互混合可以调出无数种颜色,而它们本身却不能用其他颜色调配。你们想见一见它们吗,下面老师就把它们变出来好吗?

小魔术:将盖子上涂有颜料的矿泉水瓶摇一摇,分别变出红、黄、蓝三种颜色。教师讲授三原色知识。

2、红色是三原色之一,是最鲜艳最喜庆的颜色。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红色,用红色画一幅画。板书课题:——《红色的画》

二、讲授新知

(一)、合作探究

生活中你经常见到的红颜色有哪些,谈一谈这些红色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学生看课件中的红色图片谈感受)

生活中还有那些红色的物体或情景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教师启发引导:甜 暖 福

骄傲 吉祥 喜庆

„„

在过年过节、重大活动庆祝以及婚礼上经常用到红色。红色是中国人的传统喜庆颜色,它鲜艳、热烈、代表红红火火,吉祥如意!中国人最喜欢红色。

(二)、欣赏评述、启发想象

刚才我们欣赏了那么多红色的物品,红色的景物,那么多用的红色装扮的节日,知道因为有了红色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有了红色我们的世界更加美丽,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画家们是如何运用红色表达情感表现生活的。

请同学们在欣赏作品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1、欣赏作品:赏析农民画《剥玉米》

(1)思考:请你认真观察作品,看一看这是一幅以什么颜色为主的画?画面用哪些物象来表现剥玉米的场景?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这幅画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画。画面中有成堆的红橙色玉米,代表喜庆、吉祥的凤凰,驮着谷物的驴子和利用红色花朵装扮的兔子。画面中没有表现热闹的人群,只画了一个妇女坐着掰玉米,她的脸上涂了两块玫瑰色来装饰,极其引人瞩目。

作者用浓重的橙红、大红、深红等颜色,以及夸张的人物和动物造型,让欣赏者感受到玉米大丰收后农民高兴喜悦的心情。

(2)考眼力:除了红色,你还有什么新发现? 还有黄色、蓝色、绿色、紫色、黑白等色彩。

(3)看看这些颜色在整幅画中占得比例大小,想一想画家为什么这样处理? 画家以红色为主色调,其他颜色起搭配作用,丰富画面色彩。衬托丰收喜悦的气氛。

2、游览小小画家画廊

同学们的画表现了哪些题材?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过年

丰收

喜庆场面。

构图饱满;色彩鲜艳响亮,其他颜色搭配协调;想象力丰富。

三、自主表现、创新体验

1、实践要求:

A、请以红色为主色调,将生活中感受最深的场景,创作成一幅红色的画,要表达出情感,注意红色的变化和其他色彩的搭配。(适合于平时绘画基本功比较扎实的同学)

B、从老师发给你们小组的线描作品中,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片,根据图片内容把它创作成一幅红色的画。(直接上色)

2、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指导要点:

A、选材方面:选择红色的物象和红色的景物来表现,主题鲜明。

B、用色方面:颜色要以红色或偏红色为主来表现,其它颜色起搭配装饰作用。做到和谐统一。

C、注意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启发和培养。

四、评价学生作业

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师生共同点评)自评互评要点:

1、从画面内容看,红色是否为主,画面色彩是否和谐统一。

2、从构图来看,是否饱满均衡、主次分明。

3、画面所运用的色彩是否与内容协调,能否很好的表现作者的情感。

师评: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鼓励性评价。

五、课堂小结

1、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教师总结。

六、课后延伸

希望同学们在课下,灵活运用在这节课上学到的知识体验感悟生活,创作出更美的红色画卷。

板书设计

红 色 的 画

三原色:

红 黄 蓝

感悟红色:

暖 福

吉祥 喜庆

红红火火

吉祥如意

篇8:日记中的“画”

一、“腈纶人的画与话”是企业生产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企业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优秀的企业必有优秀的企业文化, 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必有优秀的载体, 并能很好地反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腈纶化工厂是我国第一套采用技贸结合方式引进美国杜邦公司干法腈纶生产技术的大型化工化纤联合生产企业。十几年来, 在消化、吸收、完善杜邦干法腈纶生产技术的基础上, 虽经多次技术改造, 但面对腈纶干法生产装置工艺流程长、自动化程度高、纺位低、消耗大、成本高这些问题, 少数干部职工出现了工作“懒、散、满”, 不遵守工作纪律, 随意调整工艺参数等现象。针对这种局面, 我们深刻认识到:企业管理的过程就是激发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基于这种认识, 企业注重了对职工的人文关怀, 把四班倒变成五班倒, 装修了腈纶装置的办公室、厂房走廊和门厅, 更换了原来破损的操作台、操作椅;对倒班宿舍、职工休息室进行了重新修复, 更换了倒班人员的工作用具。在企业各种福利待遇方面, 厂党委厂部坚持向一线职工倾斜, 拉开一线职工与辅助系统、机关管理人员的奖金系数, 为一线生产车间职工提供免费澡票、送饭到现场, 使职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让职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企业的关心和关怀。在关心职工的同时, 厂党委根据企业的实际, 确立了企业文化是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安全生产的契合和结合点, 会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指导思想, 因势利导创建了特色企业文化——“腈纶人的画与话”活动, 并把该活动融合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去。让职工用简笔漫画形式表达对企业未来美好憧憬的心里话, 表达对安全生产、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建议。通过以人为本、从严管理, 干部职工队伍的责任心大大增强了, 遵章守纪的职工越来越多, 关心企业的职工越来越多, 主动学技术、学业务的职工越来越多, 过去不爱护环境、随意损坏公物的现象没有了, 自觉爱护环境、主动美化环境的人越来越多了, 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二、“腈纶人的画与话”活动是积极创新企业文化载体, 推动安全生产上台阶的有效手段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从企业生产管理的过程来说, 只有富有实效、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企业文化载体, 才能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为企业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最终实现企业的安全稳定生产,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腈纶人的画与话”活动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而开展的, 作为一种特色企业文化, 它因为“新”、因为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 而富有生机和活力, 因而受到了上级领导和新闻单位的高度评价与肯定;因为“实”, 符合安全生产的需要, 受到了职工的热烈欢迎。腈纶化工厂之所以把这一特色企业文化活动命名为“腈纶人的画与话”, 是因为“腈纶人的画与话”这七个字本身就浓缩了“三贴近”。即:“腈纶”二字就是贴近企业实际、贴近安全生产的代表, 事实正是如此, 一幅幅出自工人笔下的漫画, 无论怎样千变万化, 终究离不开安全生产这一主题。一位职工画了一幅“以人为本促进企业发展”的漫画, 这幅画中有一个大大的“企”字, 大写的“人”字则说明此项活动的主角是腈纶化工厂的职工群众, 即为贴近群众的缩影, 也是人本管理的缩影。因为从企业文化的内涵来讲, “企”字无人则止, 如果不考虑人的要素、文化的要素, 就没有进步与发展。我们认为只有懂得“事在人为”, 才能真正懂得管理, 因此企业十分注重人本管理, 建设人本文化, 大力开展“腈纶人的画与话”活动, 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使企业的目标、理念等深深扎根于每名职工的心目中, 形成他们的共识, 变成他们的共同信仰, 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从而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结在一起, 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而“画与话”则是“贴近生活”的充分体现, 因为源于生产、生活, 腈纶人才能绘出“画”, 才能通过“画”表达心中的“话”, 借画说话, 广开言路。比如, 一位职工画了一幅天平的漫画, 天平右边翘起的托盘里“装”的是泰山, 左边的托盘里“放”的是一块写有安全字样的砝码, 这幅画表达了职工对“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这句话的理解, 同时也提醒职工时刻牢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还有的职工用“灵巧的双手只属于你一次”提醒:要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通过开展广大职工乐于参与的“腈纶人的画与话”活动, 改变了以往安全教育空洞说教、职工被动接受的旧模式, 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 由过去的“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我懂安全”, 企业连续多年实现了安全生产, 获得辽宁省“安全生产达标单位”称号。

三、“腈纶人的画与话”活动是搞好安全生产, 营造健康向上文化环境的有效措施

创新了管理模式。用“腈纶人的画与话”这种特色企业文化来诠释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各项要求和各种规章管理制度, 职工们无论是在画“漫画”还是看“漫画”过程中, 都会自发地产生自我约束力和责任感。毛条车间一位“漫画”创作者说:“在创作漫画的过程中, 对自己也是一种教育与激励。”质检站一名职工说:“在我取样的时候, 总能看到墙上‘安全生产让企业家庭更安心’这幅漫画, 每次看到这幅画的时候, 我都会不自觉地检查一下防护用品的配戴情况, 同时提醒自己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注意安全。”“画与话”活动把刚性的强制实施的管理制度, 变成为职工的自觉行为和弹性的约束原则。

推进了创建学习型企业和管理创新工作。“画与话”活动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基层各单位目前都有资料室, 配备了报刊、杂志、电视、等物品, 为构建学习型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营造了“时时有学习之机, 处处为学习之所”的良好环境, 在企业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创建了各类学习型组织。车间创建了漫画协会、漫画创作小组。为了提高漫画创作职工的水平, 使“腈纶人的画与话”活动向纵深发展, 腈纶化工厂举办漫画创作人员学习班, 聘请省市专业人员授课, 有效提高了漫画创作人员的创作水平, 与此同时还组建了文艺宣传队等群众团体, 使基层车间和班组文化建设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开展。

企业实现了安全稳定生产, 经济效益不断攀升。通过开展“腈纶人的画与话”活动, 职工们都把遵章守纪、努力工作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 工作热情持续高涨, 各套生产装置连续多年实现了高负荷安全稳定生产。2010年实现营业利润1.78亿元, 创历史最好水平, 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双丰收。

四、“腈纶人的画与话”活动, 构建了企业和谐的干群关系, 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

“腈纶人画与话”活动进车间、进班组, 在全厂遍地开花。腈纶化工厂不但奖励漫画创作职工, 还把职工创作的漫画分挂在全厂各个单位, 把职工创作的漫画汇集成册分发到车间班组, 使“腈纶人的画与话”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企业领导和企业文化主管部门在各种场合鼓励、表扬漫画创作职工, 领导的鼓励与肯定, 使职工感到了温暖, 创作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画与话”活动拉近了企业领导和职工的距离, 密切了企业领导与职工的关系, 极大地调动了职工创作漫画的积极性。腈纶化工厂结合不同时期创作漫画, 利用全国安全生产活动月、质量月主题等创作漫画。创作出了安全生产漫画、产品质量漫画、节能环保漫画、遵章守纪漫画、廉洁自律等漫画。加强了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

几年来, 企业先后获得中油集团花园式单位、辽宁省花园式工厂、辽宁省文明企业、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抚顺市先进党委、抚顺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抚顺市文明工厂、AAA级生态式企业和质量管理奖等荣誉称号。2011年5月“腈纶人的画与话”活动获得抚顺石化公司优秀思想政治工作成果一等奖、“腈纶人的画与话”活动作为抚顺石化基层企业文化的品牌被中油集团评为“企业文化优秀成果”二等奖, 并作为企业管理的20个成功案例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组织召开的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交流会上进行了交流, 并入选《案例选编》一书。

摘要: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发展过程中, 出现了各种不同的企业文化理念, “腈纶人的画与话”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它简捷明了, 通俗易懂, 对企业安全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对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档案及印章管理规定下一篇:秋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