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

2022-08-06

第一篇: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报告

一、导言

1、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2、 调查时间:2009年7月20日至2009年8月24日

3、 调查地点:部分高等院校(如湖南科技大学、湘潭大学、中南大学和湖南大

学等)、城市街头、互联网

4、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网络调查

5、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使我们能看到大学生的一

些消费理念,并认识到大学生的这些消费情况对社会的一些影响

二、摘要

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者集体。因此,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不但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状况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心理有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我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方面,2009年7月,对部分高等院校(以湖南科技大学、湘潭大学为主)的文、理院系的各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20份,收回有效问卷503份,有效率为96.73%;另一方面,通过个别谈话及网络资源,对其他学校的大学生进行个别调查和比较。分析大学生消费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略,以号召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关键字:大学生 消费 心理 观念

四、调查报告

1.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和现状:

(1)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

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一的同学中有1/2多数每学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大三的同学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2)消费的水平参差不齐。

月消费达到800元以上的占7.8%,低于350元的占15.9%,44.3%的学生月消费在350-500元之间,31.9%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中间层次的比重占绝对多数。

(3)消费产品越来越多样。

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接近60%

的大学生都拥有手机,而74.46%的学生都表示他们买了电脑,接近一半的同学表示如果条件允许,将会在旅游上进行消费。这些数据都表明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因为87.5%的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虽然8.9%的学生自己兼职,但挣的钱不多,一般不能完全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

2.当代大学生消费理念存在的问题

(1)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

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心愿。

(2)人际交往支出过度。

这方面主要表现为通讯与恋爱开支大,在拥有手机的同学中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

40.3%,16.2%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中大多数的同学都很难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缺乏经济独立的意识,并且理财观念淡薄。

在被调查的503位同学中,有将近400名同学表示自己主要还是依靠家庭的生活费

支持,而有67位同学表示自己没有做过家教或者兼职,这说明在大学生当中,家庭仍然是经济的主要来源,学生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经济意识;在理财方面,有20.45%的同学是有规划的使用每个月的收入,有40%多的同学则表示自己是随意消费,没有关注过自己的支出状况,而有18.37%的同学说自己每个月的钱经常不够花,这也充分揭示了部分大学生淡薄的理财意识,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3.当前大学生消费理念问题产生的原因

(1)大学生中间存在的个性展示与随波逐流的现象导致消费的不合理性。

当代的许多大学生都充满个性,并且十分佩服张扬个性的人,因此,自己也会想尽

办法消费去置办新潮的装扮,来博得其他人的关注,另外由于部分大学生有着攀比的心理,所以也随波逐流,争相效仿,形成了一种不合理消费的恶性循环。这种现象首先是由于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导致消费上面的争相效仿,而在满足了自身的审美需求之后,又要张扬个性,而另外消费以达到求异的目的。

(2)过分以自我的需要为中心而产生了消费自主心理,导致消费的盲目性。

现在许多大学生都觉得自己可以凭自己的意愿或喜好进行消费,过度的以自我为中

心,消费的时候忽视了客观的现实,这也就是消费的盲目性,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3)部分学生没有体验过生活的艰辛。

许多大学生如今都是独生子女,大都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自己的花

费一般都是向家里索取,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来的,因此,对于自己的生活费通常珍视的程度不够,随意花销甚至浪费,导致了消费的不合理性。

(4)缺乏针对大学生消费理念上必要的引导和教育

一般说来,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

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而在高校也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

3.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1) 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

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

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

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价值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政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3) 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

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4) 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

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五、调查总结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消费才会一路走好。

调查人:黄一钧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社会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

学院:XXXX

姓名:XX

专业:XX

班级:XXXX

学号:XXXXXX社会调查报告

前言: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 平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一变 化必然通过在校大学生物质文化生活的消费现状得到反映,也 必然要引起大学生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新变化。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使我们能看到大学生的一些消费理 念,并认识到大学生的这些消费情况对社会的一些影响。 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者集体。因此,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不但 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他们的学习、 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的 影响, 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状况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此次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消 费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略, 以号召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观, 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大学生消费观体现着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在一定程 度上展现着青年一代的精神文明程度。大学生是个特殊的消费 群体,他们的消费来源主要依赖于家庭。因此大学生 的消费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社会的主要消费状况。大学生是他 们同龄人中的特殊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现状以及消费观,既 表现出处于青年的年轻人消费现状以及消费观的新变化,又表 现出具有不同于同龄人的消费现状及消费观。由于大学生在同 龄人中是知识文化水平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好的群体, 因而在同龄人中就会具有表率和示范作用。重视大学生消费 观,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不仅有益于大学 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对社会消费行为及消费观的正确引导,也 必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而大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大学生消费观念、 消费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了解这一阶段学生的消费内容和消 费结构,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小组以福州大学城各高校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入手, 分享大学生消费观念行为,探讨如何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 费心理和行为,杜绝不健康的消费习惯和观念,进行合理的消 费理财。

调查报告内容:

1.资金收支概况: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有88%的同学选择了父母,14%的同学选择了贷款,5%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11%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2%的同学还有其他的经济来源。由此可见,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然而随着年级的上升这一比例略有下降,且来源趋向于多元化。由于课程安排和对大学生活的适应等影响,大二表现的尤为明显,有17%的同学选择了打工、7%同学获得奖学金、20%的同学进行了贷款。此时贷款也不再是农村同学的专利了,在贷款人群中约有40%来自城市。一位同学如是说:“父母为我付出了很多,我应该要学会减轻他们的负担了。”“贷款上学”成为可能后,一些持“超前消费”观的学生开始打起了它的主意。也不乏有同学认为,现在贷款有50%的贴息,比商业贷款负担轻,这笔钱可以用来进行投资或给家里购置房产。

大学生这一群体内部在经济消费水平上存在着一定差距。在问及“每个月生活费数额”时,有9%的同学少于300元,55%的同学少于500元,28%的同学少于800元,5%的同学少于1000元,另外有不到2%的同学大于1000元。据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年支出均值为8383.96元,其中消费最高的达到1.85万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2100元。

(1)通讯与电脑:在通讯费用方面,平均而言,每位手机用户每月消费76元,每位同学每月要打掉54元的电话卡(包括201卡及IP卡等)。

(2)网络。忘了是哪个广告的文案,却说出了许多大学生的心声:“e浪淘沙出名人。”不每日触网的莘莘学子仿佛就很难证明自己是信息时代的新人类。有的痴心网虫甚至可以凭对网络的无限热情来抵抗人类几百万年进化形成的自然欲求——食欲、睡眠。

(3)其他。旅游在大学生消费娱乐项目占有一定比例,但因费用较高,平均每人一年一次左右,其实如果有充足的时间以及合适的价位同学们还是很愿意去旅游的。同时去快餐店的次数也是平均每人一月1~2次。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 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 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 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 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 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 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 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 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 同样大学生消 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 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大学生市场是一个 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 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 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才能 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更好的成长成才!

第三篇:大学生消费观念

一、大学生消费观现状

1.在消费结构中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据网上调查显示,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如: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我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大学生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元~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00元,而这笔钱一是用来支付伙食费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二是用来购买学习资料(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有时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大学生非常关注的内容。

2.追求时尚和名牌受到大学生的亲睐

青年始终是大学校园中的主体,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在大学生消费中最突出的消费项目就是使用手机。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此外,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追求的目标。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3.体育健康消费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是大学生参与体育的前提,对体育与健康两者相关程度的认识,取决于大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是否全面,体育健康意识的需求必然转化为消费行为的桥梁,也必然是通过市场得以实现。据调查学校内设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学生欢迎,他们中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选择定期参加体育锻炼的,也有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去进行体育锻炼的。这表明大学生的健康消费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也逐渐提高了对体育促进人的身体、心理、审美等社会性各方面功能的了解,形成了一定的价值体系。

二、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的问题

1.缺乏消费理性,自控能力不强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大学生过分追逐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大学生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

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在消费问题上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因而追逐时尚,不仅是各种不同类型社会成员的消费特征,也同样符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3.盲目消费,过分展示自我

与成年消费者不同,大学生一般没有从众的心理特征,这一特征与追新求奇、自我表现的心理特征有关,处于这一年龄段的青年,心智、生理已经成熟,心理上要求独立,但生活、经济上却仍然有很大的依赖性,必须依靠家庭的资助才能良好的生活下去,并能在自由支配金钱的情况下,随行所欲地进行消费,追求、展示自我,如:吃讲究情调,穿追求时尚和名牌;谈恋爱追求情感,大量进行物质投入;交朋友不惜重金;网费、话费节节升高,追求“舒适、时尚、流行”的生活方式。当今社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财富持续增长,大学生也变得越来越有钱,也不断受到企业的广泛重视。

4.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我们曾经搞过一次关于大学生在消费调查,其结果有近16%的同学在350元以下在比较困难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近29%的同学在360元~520元之间,这属于中等水平,还算过得去。有近35%的同学在530元~850元之间,这是属于中上等水平了,手头稍为宽泛一点。有近15%的同学在860元~1350元之间,这就比较自由了。还有5%的同学月消费1360元以上可以说是无忧无虑,“该出手时就出手”了。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三、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大学生消费数额的增加,结构的变化,方式的多样化也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对这样一支群体是如何花钱,消费结构又是怎样?记者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不同年级之间,男女同学之间,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上都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年级越高,消费水平也随之增长时尚化、个性化,使消费标准不断增长,大学生个性化消费的增多已成为趋势与潮流。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的追求。1.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调查研究在先在思想理论教学中,大学生的消费意识教育应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变理论教学空洞无物的说教,为理论教学联系实际。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2.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倡导责任意识

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包括: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具有独立的意识与理智消费的观念。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

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3.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念,树立财商观念

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是现今的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的必备因素。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

4.加强对大学生消费意识,提高体育健康水平

大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和能力将随着其家庭收入的增加和个人的经济能力的增加而提高。当大学生的基本物质的到满足和满意的时候,他们才会把钱花在体育上,因此要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体育健康消费观。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5.加强对大学生消费意识,培养节约行为

面对大学生的花费问题,社会、家长、学校应该怎样看待?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更加合理健康地消费,我认为,应结合„消费教育”开节约课,甚至不仅是大学生,中小学生都应该配备从小节约的相关课程,不定期地给学生灌输节约理念。”同时,也向大学生提出倡议:“节约不是„丢面子‟,并希望更多的大学生都能做到„节约上大学‟,不仅节约自己私人财物,更要节约社会公物、社会能源。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些消费伦理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大学生消费伦理意识的培养。在大学生消费伦理意识的培养中,不仅要加强大学生消费伦理教育、提高大学生消费伦理认识能力;而且要加强大学生的消费伦理修养,还要努力营造节俭的社会氛围。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第四篇:浅谈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念(精选)

浅谈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念

【摘要】: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恋爱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普遍的现象,然而大学生处在特殊的时期,其恋爱观和恋爱行为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甚至会影响今后的事业和前途,影响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传统的大学生恋爱观不断受到着各种因素的冲击,形成了新的恋爱观念。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恋爱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爱情

人生

事业

爱情,指的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其中,性爱、理想、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爱情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涉及社会层面。爱情与人生密不可分,相互联系,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1、恋爱过程简单化。当代大学生的恋爱是简单的、快速的。社会在快节奏的生活,大学生的恋爱也开始简单化,从思想上没有了以前固有的“审时度势”,恋爱观简单了起来。男生们已经不喜欢欲言又止,欲进又退的恋爱花招,他们想爱就爱、想恨就恨,嘴上不明说,行为却很直接,遇到心仪的女孩,他们就会很快表示自己的爱意,追求的手段也由以前的“飞鸽传书”到现在的电话、短信、网络。女孩子们也没有了以前的“矜持”,当感觉还可以的时候,便开始了恋情。

2、恋爱过程片面化。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时,往往考虑的问题都比较片面,只考虑两个人在一起时的事情,如何让彼此的感情得到升华,而没有考虑到家庭、社会、周围事物的影响。往往在乎爱情的过程而不考虑结果,把爱情与婚姻相脱离。在一时的冲动下,不顾及后果和影响。想法的片面性,表现出当代大学生思想上的不成熟、做事不计较后果的心态。

3、恋爱过程浪漫化。当代大学生恋爱更多注重的是感情上的愉悦,追求现实的快乐感,在两个人交往期间,往往把每个节日排成了时刻表,互相送礼物是稀疏平常的事情,在校园里,经常看到男生跪拜在女友的前边,红色的鲜花数量及求爱的方式让人触目惊心,在情人节及恋人生日的时候则是劳师动众的大摆宴席、精心准备让对方感觉到惊喜。但在浪漫的同时,恋人对爱情的成功却并不看重,甚至认为恋爱和结婚是两码事。

4、恋爱过程理想化。当代大学生在其心里总有一种理想的恋爱模式,在思想上表现出理想化,在恋爱上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寻找对象,在交往的过程中也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进行交往,如果有一点与自己的模式不想符合,恋爱就即将失败,在交往和寻求对象的过程中,有许多实际的因素,但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不成熟,过于理想化,则忽视了实际的现实情况,最终导致不符合实际的恋爱。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

1、因为空虚而爱。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新的理想尚未建立,出现了理想真空地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择偶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习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有帮助。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攻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大学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寻找爱情,有的大学生甚至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

3、好奇心较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与异性交往。在中学时学习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4、不注重恋爱的后果。当代大学生的心里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很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所以“毕业那天一起分手”成为正常现象,但双方也表现出极为平静,这就是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5、道德观念淡化。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道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悔恨。

6、爱情与学业定位不当。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爱情与学业从其内涵是两个不相联系的概念,不可能相提并论,就算是有联系,也不可能耽误学习,因为在学习的时候心理根本没有爱情的存在。大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恋爱与学习没有关系,互不影响。

7、物质至上。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是建立在对方的家庭、社会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条件优越作为双方感情的基础,当代大学生男女功利性、权利性的色彩都明显越来越多起来,越来越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对方身上。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的建议

(一)、学校社会责任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的只能就是通过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实现对学生的精神、心灵塑造。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赋予学生先进的文化意识,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学生不自觉的形成这种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满足学生思想要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帮助学生保持健康心理

大学生心理虽正快速成长,但尚未真正成熟,处于青春期后期,性意识成熟,渴望交往异性,同时性审美和性道德意识薄弱,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诱惑,因此学校应重视性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咨询。

3、帮助学生树立大学目标

目标是人们行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是激发人的积极性使之产生自觉行为的必要前提。大学生刚进入大学校园,尚未建立新的目标,容易产生迷茫和困惑。学校应引导学生树立大学目标,制定职业规划,以目标激励行为。

(二)、大学生自身责任

1、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2、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许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对自己和他人极不负责。其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过分追求物质生活,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相反,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3、正确处理学习和恋爱的关系

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爱情不能影响学业,相反要促进彼此朝共同的目标努力。

4、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在不纯洁的恋爱动机里,尤其是女性同学更应该注意学会识别爱情,保护自己,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需要任何承诺的,有承诺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爱情的三要素性爱、理想、责任构成了爱情的有机统一整体,爱情与人生的相互促进则引入另一种境界。性爱的吸引,使爱情打上了情爱的烙印,并把异性间的爱情与友情区分开来;理想的契合,使爱情表现着对生活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使热恋中的人们投入以极大的热情;责任的担当,让爱情不再是自私的享受,而是自愿的为挚爱的人付出感情。爱情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理解和把握爱情、人生的真谛或本质,并融入到社会历史中去,才能真正理解爱情与人生。

当代大学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促进健康发展;有助于大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盛开幸福的爱情之花。

参考文献: 书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年修订版)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罗国杰等 书名:《粉色年华的困扰》

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

作者:周毅 书名:《爱情对大学生有哪些影响》

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演平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调查报告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学院 011210234 张建强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简析

价值观念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已成为各种思想信息的集散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了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念的更新,又使其呈现多元化的态势。深刻认识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多样化的特点及其成因,改造和整合大学生价值观,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调查数据显示:在对道德价值观的调查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宽厚仁义、诚实守信等为多数同学所认同。对于现代社会的道德体系,45%的大学生认为公民的道德意识有待增强,35%的大学生认为急需增强,说明当代大学生有较强的道德意识,他们已经认识到,道德规范在这个社会的重要性。在民族观念、集体观念、公德修养方面。他们关系集体和自己所属集体的荣誉,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更关心个人得失。但比较崇尚自我,强调在自我基础上和他人建立合作关系。对于学习观、职业价值观,大学生多是从自身的成才、发展需要发展出发,以实用有效为价值目标的自我设计方向和功利主义倾向而对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考虑较少。当代大学生追求消费时尚,消费行为往往强调个性和象征性,求新求美求变求异。他们炫耀消费、超前消费、攀比消费和冲动消费,注重身份,讲究情调,从而导致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蔓延。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的特征和形成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总体取向是积极向上的。大学生的价值观表现出两重性。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倾向。

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各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价值观发生改变的因素概括地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活消费的商品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闲暇时间和活动内容的增多,使人们享受到了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但是,某些生活方式的诱惑力也推动了享乐主义蔓延,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腐蚀着人们的灵魂。信息传播方式的变换诱发大学生的价值观冲突。计算机互联网信息传播方式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信息单向传播的局限,信息传播的互动超越了时空限制。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追求新颖、真实、及时、富有针对性的信息交流。不同文化形态、思想意识在网络上交融与冲突,再加上西方意识形态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前所未有的冲突局面。就业方式多样化对价值观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的就业不再由国家包分配,因而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学院 011210234 张建强 运用分配的杠杆来引导和制约学生在校表现的机制也就消失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一定找到合适的工作;一般化的学生甚至较差的学生,凭着人际关系,很快就落实了优越的工作岗位。

要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武装当代大学生,使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营造具有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消费。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决弘扬主旋律,以正面宣传为主,树立先进典型,抓好示范教育,为大学生价值观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结论

最后,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也相应地产生了变化.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并存.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应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宋专茂.大学教育价值观与大学教育综合诌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

[3]田毅.论大学生价值取向整合对策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

上一篇:道德讲堂榜样主持词下一篇:对创业者的访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