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

2024-05-08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共13篇)

篇1:《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海洋与陆地分布的基本概况以及大陆、岛屿、半岛、海等基本概念,掌握七大洲及其分界。

使学生了解海陆形成的基本理论——板块构造学说并记住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读图和用图的方法,掌握画大陆轮廓略图的技能。

课型 讲授新课,教学方法: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有关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及分布和七大洲及其分界。教学过程

[出示地球仪]将立体地表地球仪置于讲台上,并演示地球自转。

引入新课:这是演示地球在自转,请同学们观察地球的表面。这些广大的地区被水覆盖着,我们称其为海洋,这些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我们称为陆地。我们人类就是居住在陆地上。那么,地球上的海洋与陆地是如何分布的呢?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板书)

[提问] 观察地球仪,看一看海洋与陆地谁的面积大?(海洋)

一、海洋与陆地(板书)

[教师总结] 1.海陆的分布(板书)

[提问] 请看地球卫星照片,说一说从太空中看地球是什么样?(请学生描述教师总结时强调从太空中看地球,蔚蓝色,大部分为海洋水覆盖。)

[提问] 为什么地球最初未被命名为“水球”?(因为人类居住在陆地上。)[展示投影片] 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

[提问] 北极和南极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北极为海洋、南极为陆地。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下面我们具体地学习陆地知识。2.七大洲(板书)

[展示投影片] 大陆、半岛和岛屿示意图。[教师讲述] 讲解大陆、半岛和岛屿的概念。

[提问] 大陆、半岛和岛屿有什么区别?(面积大小和临海情况不同。)[展示教学挂图] 《世界地形图》。

[练习] 请学生在图上指出面积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面积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指出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及我国的台湾岛和海南岛。

[教师讲述]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提问] 请同学仔细观察世界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地球上共划分哪几个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共七个大洲。)

②哪几个大洲主体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体分布在西半球?(亚洲、欧洲、非洲主体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与南美洲主体分布在西半球。)

③赤道穿过哪几个大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南半球?(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大陆。北美洲和欧洲全部在北半球,亚洲、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④山脉、河流、海峡等常常成为大洲的分界,请在图上指出主要大洲的分界各是什么?(欧、亚两洲的分界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高加索山脉。亚洲与非洲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

[提问] 观察地球仪,注意七大洲的轮廓,按面积请说出七大洲的顺序是什么?(教师最后归纳: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大洋洲——900万平方千米)。

学完陆地基础知识,下面我们来学习洋和海。3.四大洋(板书)

[教师指图讲述] 地球表面广大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面积顺序,它们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提问] 观察地球仪,说出各大洋分别在哪些大洲之间?(学生回答时,教师在黑板上配合画出世界大洲、大洋略图)

[教师讲述] 大洋的边缘部分是海。海的面积较小,且靠近大陆,一般由半岛或岛屿把它与大洋隔开。有的海与大洋之间仅是海峡相连。海峡是沟通两个大洋或海与海、海与洋之间狭窄水道,它往往成为交通要道。

[练习] 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我国附近的海和海峡并在图上指出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与直布罗陀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布置作业:绘制海陆轮廓简图,并注意掌握绘制技能,在绘图中复习本节知识。

篇2:《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

[教师/Article/Index.html>总结]1.海陆的分布(板书)

[提问]请看教材封底的地球卫星照片,说一说从太空中看地球是什么样?(请学生描述教师/Article/Index.html>总结时强调从太空中看地球,蔚蓝色,大部分为海洋水覆盖。)

[提问]为什么地球最初未被命名为“水球”?(因为人类居住在陆地上。)

[展示投影片]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

[提问]北极和南极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北极为海洋、南极为陆地。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下面我们具体地学习陆地知识。

2.大陆与大洲(板书)

[展示投影片]大陆、半岛和岛屿示意图。

[教师讲述]讲解大陆、半岛和岛屿的概念。

[提问]大陆、半岛和岛屿有什么区别?(面积大小和临海情况不同。)

[展示教学挂图]《世界地形图》。

[练习]请学生在图上指出面积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面积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指出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及我国的台湾岛和海南岛。

[教师讲述]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

[提问]请同学仔细观察世界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地球上共划分哪几个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共七个大洲。)

②哪几个大洲主体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体分布在西半球?(亚洲、欧洲、非洲主体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与南美洲主体分布在西半球。)

③赤道穿过哪几个大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南半球?(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大陆。北美洲和欧洲全部在北半球,亚洲、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④山脉、河流、海峡等常常成为大洲的分界,请在图上指出主要大洲的分界各是什么?(欧、亚两洲的分界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高加索山脉。亚洲与非洲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

[提问]观察地球仪,注意七大洲的轮廓,按面积请说出七大洲的顺序是什么?(教师最后归纳: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大洋洲――900万平方千米)。

学完陆地基础知识,下面我们来学习洋和海。

3.洋与海(板书)

[教师指图讲述]地球表面广大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面积顺序,它们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各大洋分别在哪些大洲之间?(学生回答时,教师在黑板上配合画出世界大洲、大洋略图)

[教师讲述]大洋的边缘部分是海。海的面积较小,且靠近大陆,一般由半岛或岛屿把它与大洋隔开。有的海与大洋之间仅是海峡相连。海峡是沟通两个大洋或海与海、海与洋之间狭窄水道,它往往成为交通要道。

[练习]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我国附近的海和海峡并在图上指出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与直布罗陀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练习]完成第27―28页“做一做”。

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海陆的分布,那么今天的海洋与陆地的分布是怎样形成的呢?许多科学家都曾经或正在研究这个问题,他们提出了不少的学说。其中著名的是板块构造学说。

二、海陆的形成――板块构造学说(板书)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其他学说的基础上,于本世纪60年代提出的。

1.大陆漂移学说

[展示投影片]大陆漂移的三个阶段

[指导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28―29页的“读一读”及29页最后一段,思考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①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

②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③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证据是什么?

④在大陆漂移过程中,面积缩小的大洋和面积扩大的大洋是什么大洋?

[教师/Article/Index.html>总结]魏格纳为了研究大陆的漂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正是一种科学献身精神。今天人们已经接受了魏格纳所提出的“今天的海陆分布是因为大陆漂移的结果”观点。到了本世纪60年代,人们通过进一步研究,认为大陆的漂移是因板块运动造成的,从而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板书)

[展示教学挂图]六大板块示意图

[教师讲述]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被分成六大板块。(请同学指出六大板块名称)

②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的。当板块运动时,地球表面分属不同板块的大陆,便出现漂移现象。(请同学注意板块的边界和板块的运动方向。)

③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带。(配合展示投影片:世界主要火山和地震分布带。)

[练习]课文第30页“想一想”。

[提问]看六大板块示意图,解释为什么地中海在缩小,而红海在不断扩张?(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靠拢,而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在相互离开。)

布置作业绘制海陆轮廓简图,并注意掌握绘制技能,在绘图中复习本节知识。

★ 地理教案-大洲和大洋

★ 大洲与大洋说课稿

★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 七年级地理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 七年级地理教案合集

★ 七年级地理教案

★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

★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

★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篇3:《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

新课标提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的基本理念。在活动建议方面, 新课标也多处提到开展地理实验教学。

2. 课例研究——以《大洲和大洋》为例

2.1 航天梦想, 激发兴趣。展示杨利伟、翟志刚、加加林的照片导入新课, 用航天梦想, 激发学生的兴趣。2.2 海陆分布, 探索精神。读海陆面积比例图得出: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 陆地仅占29%, 概括地说, 地球上七分是海洋, 三分是陆地。读南北半球图得出: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 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南极周围是一块陆地。读东西半球图得出: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结论: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小活动】请每组同学拿出地球仪, 用桌上的红绳将地球仪以任何一种方式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 请学生观察任一半球是海洋面积大, 还是陆地面积大?学生通过活动观察得出: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 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2.3 七大洲、四大洋。读课本第32 页的图2.5 找出岛屿、半岛、海、海峡的概念并在地球仪上找出亚欧大陆、台湾岛、印度半岛、亚洲、太平洋、黄海和马六甲海峡。在了解了大洲的概念基础上, 我们知道地球上分布了七大洲。【小活动】2.3.1 请同学们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找出七大洲, 并结合书上P35 图2.11 七大洲的轮廓图和地图册P17 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图, 仔细观察七大洲的轮廓、相对位置和经纬度位置。2.3.2拼图游戏:请同学们首先写出各大洲的名称, 然后把它们放在标有经纬线的底图上, 看哪组同学完成的又快又好!通过拼图游戏得出: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是亚非南北美, 南极欧大洋。【小活动】“一笔画世界”:用简单几何图形一笔画出七大洲, 注意赤道和180 度经线。世界上除了七大洲还分布着四大洋。和老师一起在地球仪上找下四大洋的位置。被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和大洋洲包围的是太平洋, 它面积最大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一半以上。被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非洲包围的是大西洋, 它是世界第二大洋, 轮廓象“S”形。被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包围的是印度洋, 它是世界第三大洋。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纬度最高的是北冰洋, 它位于北极周围, 终年被冰覆盖。四大洋按照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是太大印北、四洋贯通。2.4 归纳小结, 理清思路。亚非南北美, 南极欧大洋。太大印北、四洋贯通。2.5 课后探究, 引发思考。请查阅世界地图, 观察哪些大洲是相连的?它们的分界线是什么?请查阅资料, 看看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所依次经过的大洲、大洋有哪些?

3.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在学生地理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3.1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地理实验教学中, 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 有意识地观察地理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现象, 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例如, 在用绳子将地球仪以任何一种方式分为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 并要求学生观察任一半球是海洋面积大, 还是陆地面积大时,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 得出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 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的结论。3.2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地理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学生按照教师提示, 亲自动手操作和制作, 有助于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提升。例如, 在拼图游戏中, 同学们写出各大洲的名称, 并把它们放在标有经纬线的底图上, 并思考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和各大洲所处的半球位置以及赤道穿过哪些大洲, 学生通过亲自尝试、动手操作以及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从而认识到七大洲的轮廓、相对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学生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3.3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初中生想象能力不足, 在地理实验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形象的实验引导学生对地理现象和规律的思考,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 在“一笔画世界”活动中,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绘出七大洲的轮廓和位置, 在画的过程中, 注意赤道和180 度经线穿过的位置, 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地理空间想象能力。3.4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好奇心比较强的特点, 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地理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学生通过自己实践, 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进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3.5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地理实验教学中, 多以小组合作形式为主, 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 共同探究, 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又有利于增强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摘要: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是一种通过地理实验更直观、形象的展现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教学方法。初中地理实验教学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从而培养了的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合作意识。笔者将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与地理能力有机结合, 以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为例, 探讨了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对学生地理能力培养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地理实验教学,课例研究,地理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郭红, 李春艳.深化地理实验教学改革, 加强学生智能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1 (5) :114-115.

篇4:《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通过课程引入,培养有关航天科学的兴趣。

2.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教学方法:启发、反思、互助、探究、讨论、提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七大洲和四大洋挂图、拼图、音乐、图片;学生准备:地球仪。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听音乐:高山流水

师:这首古筝曲的名字叫“高山流水”。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这首乐曲不仅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你知道吗?1978年美国探测外星生命的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带有一套“地球之声”唱片,集中了代表了地球人的声音、科学、形象、音乐、思想和感情,作为人类送给外星人的第一份礼物。在音乐节目中,有贝多芬、巴赫的名曲,还有各国的民族乐曲,这其中就有中国的这首古乐“高山流水”。

今年,可以说是人类太空活动频繁的一年。有谁知道,最近在我国的航天航空领域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发生吗?

生:嫦娥1号卫星成功发射。

师:可以这样说,人类现在已经进入了重返太空的黄金年代!(出示图片)我们知道,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是到太空旅行的第一人。1961年4月12日,东方1号宇宙飞船载着他围绕地球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轨道飞行。在这次长达108分钟的旅行中,他飞越了40,000千米。前苏联宇航员进入太空看到地球后,曾经说过,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应该叫水球。加加林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从太空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它更像一个“水球”。

板书:地球?水球?

师:虽然我们不能像加加林那样遨游太空,亲身观察我们的地球家园。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感受到这个现象。

游戏:滚动地球仪

(通过滚动地球仪,大部分同学接触到海洋部分。以此证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师:刚刚通过这个游戏,接触到洋部分的同学请举手。你有什么收获?

生: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师:(展示地球卫星图片)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板书:1.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师:指导学生观察图2.1你的收获是什么?

生: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板书: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师:读图2.4,你还有什么收获?

生:不论我们如何划分,任何两个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积总是大于陆地面积。

板书:3.不论我们如何划分,任何两个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积总是大于陆地面积。

师: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

生: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师:非常好,可见,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人类文明史上,记载着人类探险与认识世界的历程。请阅读材料: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学生一边阅读,老师一边展示图片:图片展示出张骞、马可·波罗、郑和、哥伦布、麦哲伦等一些旅行探险家的图片供学生欣赏。同时,老师按顺序依次出示各大洲拼图,完成七大洲分布雏形。

师:请大家阅读图2.5。(老师边指图,边讲解什么是大陆、大洲、半岛、岛屿、海洋)

师:请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找出任意一个半岛、岛屿、海洋或大陆,并说出他们的区别。

(学生在地球仪找出了很多半岛、岛屿、海洋,并能区别岛屿与半岛的概念)

游戏:搬动课桌

通过搬动摆放课桌,了解半岛、岛屿、海洋、大陆、大洲、海峡区别。几排课桌组成大陆,旁边单独的课桌是岛屿,课桌之间为海峡。

(教师介绍冰岛与格陵兰岛名称由来,增加趣味性。)

师: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板书:

二、七大洲四大洋

师:请几个同学上台来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七大洲与四大洋。

师:同学们,我们再进一步仔细观察地球仪或地图,你能告诉我哪些大洲位于东半球、哪些大洲位于西半球、哪些大洲位于北半球、哪些大洲位于南半球、哪些大洲被赤道穿过以及大洲与大洲之间的界线吗?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拼图游戏。

游戏:拼图游戏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七大洲几何图形,请同学们把它们放在标有经纬线的空白图上,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师:请大家认真阅读文字材料,了解各大洲名称的由来。然后参考课本地理名称的中英文对比,了解各大洲英文写法。

巩固练习: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1.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篇5: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矿区中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析图、填图、拼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享受探索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三、教法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读图比较法、讨论法、探究学习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原苏联的宇航员加加林,加加林是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他们惊讶于地球上会有那么多的水,说:“其实我们人类给地球起错了名字,不应叫地球,而应改叫水球。”

疑问:地球的名称是叫做地球还是叫做水球,哪样更准确呢? 【讲授新课】

板书: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课件展示:“世界海陆的分布图”

学生:观察地图,思考海陆面积哪个较大?比例大概是多少?

承转:那么根据科学家的计算,海洋和陆地各占全球面积的多少呢?

课件展示:“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学生:观看地图准确回答“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教师强调“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板书:

1、陆地29%、海洋71%(3/7)

课件展示:人造地球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

设疑:分小组讨论,针对海陆的分布比例,古人在给地球取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

课件展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图

提问:地球上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两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两个半球?

学生:观察地图,自由发言的结论。

板书:

2、海陆分布:陆地多在东半球,海洋多在西半球

陆地多在北半球,海洋多在南半球 承转:从地图上看全球的陆地都被海洋包围着,并被分割成面积广大的大陆和面积较小的岛屿,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几个大洋,我们也经常听到大陆、半岛、岛屿等众多的称谓,现在我们来了解这些概念?

课件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素描图“,学生自学。(教师提问)

学生:读图说出大陆、半岛、岛屿的概念及其区别。

板书:

3、陆地:大陆、半岛、岛屿。课件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素描图“,学生自学。(教师提问)

学生:读图说出洋、海、海峡的概念及其区别。板书:

3、海洋:洋、海、海峡。

承转:我们把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那么,同学们知道全球共分为哪几个大洲?它们又是怎样分布的呢?

板书: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的分布

课件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

提问:学生看图分小组抢答,看哪个组得分高:

①大部分在东半球还是西半球?

②大部分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③哪些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④哪些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⑤哪些大洲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⑥哪些大洲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

⑦赤道穿过哪些大洲?穿过哪些大洲的大陆?

抢答:在空白图上抢答大洲大洋名称

承转:有些大洲是相连的,请同学们在东西半球图中找到这些大洲及其分界线。思考回答哪些是自然界线?哪些是人为界线?

课件展示:”东西半球图“,学生看图回答后指出(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承转:世界上有那几个大洋?

板书:

2、四大洋的分布

课件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

提问:学生看图分小组抢答

①太平洋位于哪几个大洲之间?

②印度洋位于哪几个大洲之间?

③大西洋位于哪几个大洲之间?

④北冰洋位于哪几个大洲之间?

⑤南北美洲东岸临着

洋?西岸临着

洋?

⑥非洲东岸临着

洋?西岸临着

洋?

⑦欧洲西岸临着

洋?亚洲东岸临着

洋?

比赛:课件展示“东西半球空白图”,看谁懂得多?

课后总结:(略)

篇6:《大洲和大洋》教案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要求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内容点析1.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面貌的基本特征,并且控制着地球表面其他地理要素和地理事物的分布格局。因此,教材以“地球?水球?”为题,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全球海陆分布大势。2.教材以“地球?水球?”为标题,其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更不是说地球起错了名称或要给地球改名,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图和数据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3.加加林是原苏联的一名宇航员,也是世界第一名航天员。1961年4月12日,他驾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太空飞行,使人类从太空观察到了自己居住的地球。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他的出生地改为加加林地区;月球背面有一座环形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教材以加加林本人提出地球是一个水球的论点,使学生感觉更加真实,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更有积极性。4.关于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大势,教材正文主要说明了两点:一是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二是海陆分布的特点(即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5.本节活动1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至于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的问题,这是因为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大于陆地面积。6.图2.4水陆半球是根据地表海陆分布状况而划分的两半球,水半球是海洋面积最大的半球,陆半球则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但即使是在陆半球,也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7.七大洲和四大洋一段正文,介绍了大洲、大洋的概念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这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正文删去了原教材中的一些常用地理名词,图2.5表示的大陆、半岛、岛屿、海和海峡等,不是让学生死记概念,而是重在读图识别。8.大洲大洋的位置、轮廓及分布特征,教材安排了一组读图、绘图、填图活动,意在通过运用地图让学生掌握这一重点内容。这组活动主要围绕世界地形图展开,4项活动前后呼应、自成系列,内容由浅入深,并且设计了一定的读图顺序、层次及认知阶梯。9.图2.8是由极地方位投影和分瓣伪圆柱投影等结合制成的世界地图,主要用于说明大陆的轮廓和分布特征。从图中可以看出,除南极洲外,其他六个大洲南北成对分布,即亚洲与大洋洲、欧洲与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构成三个南北向的瓣状图形,故称为大陆瓣。图中还点出了这种分布特点,科学家们目前还没有作出合理解释,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教学建议【地球?水球?】1.从地球和地图知识引入陆地和海洋是极自然的,因为地球内容涉及到的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和五带划分等都已经出现了陆地海洋的分布及轮廓;地图知识又为辨方向、量距离、识高低、认图例等打下了基础。所以无论从学习内容或学习工具等方面看,前后是可以衔接的。不过由于学生年龄所限,有些内容距其生活较远,需要特别加强直观手段的运用,通过大量感性认识建立表象,以便发挥想象,进行思考,从而获得理性认识,形成科学概念。2.本章第一幅出现的地图就是世界海陆分布图,这是一幅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图,它可以和前面已经出现过的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等对照判读,本图上虽无大洲大洋名称,但在第一章的图中已出现过大洲名称,可从轮廓上进行辨认,初步建立大洲相对位置的概念。3.对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要突出海陆面积百分比数字的记忆。图中用鲸和袋鼠分别表示了海洋和陆地,形象地加深了海洋和陆地的印象。观察本图对应与课文中内容对照(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4.对“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阅读材料的阅读建议。这段阅读材料很精炼地把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展示在学生面前,从空间上看,自中国至世界,不断拓宽;从时间上看,自公元前2世纪至16世纪直至近代,不断延伸;涉及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以至近代的航天英雄。学生从中不仅了解到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探究与拼搏奋斗的结果。当然尚有许多未被人类认识的领域,需要不断去发现探究。阅读本材料与学习课文不同,要给学生以更多自主选择、主动参与的空间,教师可提供一定地图(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路线、哥伦布及麦哲伦航行路线图),让学生去观察。有条件也可请学生就其中一两项内容向大家介绍。对阅读的内容无须作“掌握”的要求。5.对“地球还是水球”阅读图和讨论活动的建议。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说“我看到的地球更像水球!”小朋友在地球上的谈话,说明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都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叫地球,这反映了从古到今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对水半球和陆半球的读图活动,可联系前面看过的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图,并配合看地球仪演示,印证图侧所讲“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可提示划分界线(联系经度与纬度知识),水半球和陆半球的确定,可指出各自的中心(见参考资料)。【七大洲和四大洋】1.对“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的读图建议。该图以景观图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示了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等的分类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使概念的理解通过感知观察、概括描述、比较分析,进而独立说明,摆脱背诵定义文字的记忆概念的学法。①教师要让学生自己看图说明,如果用投影图片可去掉说明文字,使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而理解海陆分布的各种不同形式。②通过该图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迁移能力,可把立体景观图结合地图知识绘成平面图(参看第一章的分层设色地形图)。③有条件的学生还可让他们创造一幅多种海陆分布形式的平面图,以激发其创新思维。2.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和阅读材料“大洲的命名”的阅读建议。①大洲和大洋分布图以东、西半球的形式展示了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并在图上出现了洲界,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第一章已出现,此处可让学生说明20°w和160°e所在位置。②观察该图要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的涵义。③观察图的同时,可结合阅读“大洲的命名”逐一从图上了解其轮廓位置,使形象记忆与意义记忆结合,以加深印象。④同时将各大洲名称与课本最后的“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进行对照,要求学生会读,并写在笔记本上。3.关于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的活动建议。①第一道题是观察地球仪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可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某大洲面临哪些大洋?某大洋被哪些大洲包围等。②第二道题是查阅世界地形图(课本最后)了解大洲之间的关系,如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运河、海峡等),并结合观察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图。③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和分布特点,如各大洲几乎都是一南一北成对称分布,像北美洲与南美洲、欧洲与非洲、亚洲与大洋洲,南极洲在顶端。亚洲最大(4 400万km2)、大洋洲最小(897万km2),二者约占世界陆地35.4%;非洲次大(3 020万km2)、欧洲次小(1 016万km2),二者约占陆地面积27%;北美洲第三(2 422.8万km2),南美洲第四(1 797万km2),二者约占陆地28.2%;南极洲居第五(1 400万km2),约占陆地9.4%,从大陆瓣图也可看出,这种分布似乎在保持某种平衡。此外大陆轮廓多为北宽南窄,大致呈三角形,岛屿多在大陆东面等,可让学生观察,由于目前对以上现象尚无合理的解释,故不宜作过多的讨论。④第四题绘图要求不要太高,但应让学生抓住几条关键控制线与有关大洲的相对位置关系,先观察,然后动笔,只求大致“神”似,而不计细节,这种图宜粗不宜细,宜简不宜繁。

篇7:大洲和大洋讲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一)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二)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三)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

2、过程与方法:

(一)通过学生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及阅读材料、图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判断等能力。

(二)通过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训练,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情感目标:

(一)培养学生热爱地球家园的情感意识。

(二)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地理学习方法和基础地理知识还没掌握,对各种地图的使用也不熟练,他们所具备的地理知识很欠缺,他们可能知道有大陆和大洲的存在,但他们不知道这些大洲和大洋是如何分布的及它们有何特点。这就需要引导他们学习,让它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他们对于阅读有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但是对如何使用地图还缺乏基本技能和方法,所以这时候老师就要教会学生使用地图,让他们能通过地图的学习来学习地理知识。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四、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地球仪、世界地图册、拼图竞赛图。

五、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地球上以海洋为主,陆地面积小,分布不均衡。我们又把陆地分成七个部分,称为七大洲,海洋又分成四个部分,称为四大洋,我们一起来学习七大洲和四大洋相关的知识。

(二)讲授新课

【标题二】七大洲和四大洋(板书)

1、师;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2、师:利用地图册,找出地球上有哪些大陆,有哪些大洲,找出大的岛屿、半岛。(提醒学生,地球上大陆只有六个,但大洲有七个,其中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是一个整体,称作亚欧大陆。)

3、读课本图2.6图,了解七大洲的分布位置。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地图上找出七大洲。

师:①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是什么?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是什么?

师:②赤道穿过哪几个大洲的大陆?主要在北半球的有哪些大洲?主要在南半球的有有哪些大洲?

师:③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师:④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4、师:引导学生观察七大洲的分布特点如各大洲几乎都是一南一北成对称分布,怎样分布?

5、生:读图P35图2.11七大洲的轮廓和面积,给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师:用口诀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板书)。

6、师:各大洲的分界线

师:①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师: 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师:③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7、师: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相连的哪四大洋?大洋的位置是相对于大洲而确立的,怎样分布?

8、读图四大洋的形状和大小,比较四大洋的面积,最大的是哪个洋?最小的是哪个洋?

师:总结成口诀:太大印北,四洋贯通(板书)

【活动】

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通过练习活动让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

2、画世界

2、拼图练习七大洲和四大洋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板书设计: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篇8:大洋和大洲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识别大七大洲四大洋的形状,位置并记住它们的名字,大小以及界线。

3、通过观察,读图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空间,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热情,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地球)的感情。重点难点:

重点:第2、3 点

难点:第3点 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提取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课件形象生动的展示大洲,大洋的分布,易于学生接受。

3、指导学生合作探究,自己得出结论,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教学过程:

一、引入

由一组大陆与海洋的图片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授课内容

1、ppt画面播放,学生通过看图认识海陆分布特点。

2、看图,认识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海、洋的概念及区别。(插入练习——以亚洲地图为例考察学生对以上概念的掌握。)

3、学习7大洲4大洋的名称,形状,分布,大小,界线。(1)看图,了解大洲大洋的名称。

(2)发挥想象力,看谁能用有效实用的办法记住它们的形状。(3)了解各大洲大洋的分布特点(方位,哪一半球)(4)大洲大洋的界线。(5)认识大洲大洋的大小。(插入练习考察所学)

4、总结本节课知识

三、小结(培养学生热爱地球家园,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

四、作业布置

1、一笔画世界

篇9:《大洲和大洋》的地理教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要求学生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知识和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并形成记忆。

2.要求学生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教学重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教学方法】

讨论法、举例分析法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只有全方位地认识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好地爱护它,更合理地利用它的资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有关知识,在学习这个重要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解决几个问题。

[教授新课]

一、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读教材图2.5,思考后回答: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追问:请大家阅读教材思考:

A、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B、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哪个?请在书后的“世界地形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并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指图告诉大家格陵兰岛的位置。

教师指图:比格陵兰岛大的陆地就是大陆,有这几块,比它小的就是岛屿,有很多,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

教师提问:请大家在“世界地形图”上找白令海峡,思考:

A、什么是海峡?白令海峡沟通哪两个大洋?

B、什么是海?这两大洋的边缘有什么海?

[过渡]知道了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这几个基本概念后,我们来认识七大洲。

二、七大洲

1.名称及轮廓: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图2.6及阅读材料,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和名 称的由来,并回答一组抢答题:

A、请说出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

B、亚洲是哪个洲的简称?它的英文有谁会读?

C、Europe是哪个洲的英文名称,它有什么含义?

D、“阳光灼热的大陆”指哪个洲?

E、大洋洲怎样得名?

教师引导:请大家观察七大洲的面积和轮廓图,哪个洲最大?哪个洲最小?(亚洲最大,大洋洲最小。)

教师引导: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可用“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来记忆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七大洲的轮廓有什么特征?请同学们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来认识大洲的轮廓。(学生分组讨论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很好,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说明任何一个事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就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今天我们先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来学习大洲的轮廓。

教师示范:教师在图上作示范,启发学生如何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把握大洲轮廓特征,勾画大洲轮廓。

师生互动:教师出示剪好的七大洲轮廓简图,学生说出它们的洲名。

学生活动:试勾画一个大洲的轮廓简图。

[过渡]知道了七大洲的轮廓后,我们来看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2.分布及位置

教师提问:请大家回忆一下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请两位同学回答。

教师提问:请大家认真阅读图2.6,回答一组抢答题:

A、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B、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C、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教师追问:请大家认真观察七大洲分布图和图2.7,抢答:

A、哪些大洲的陆地是相连的?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B、哪些大洲仅以运河或海峡相隔?

教师启发:刚才我们只是了解了七大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布情况,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一南一北成对分布,各大洲的轮廓大都是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为什么会这样呢?目前科学家们还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在座的同学都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只要大家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说不定这个奥秘将来就能被你们揭开。你们有没有信心?我期待这一天早日来临。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来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追问:这个组的同学认为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很好,那怎样确定呢?

教师指导:在“世界地形图”上以非洲为例用经纬网确定大洲位置。

教师提问:

A、非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回归线)

B、非洲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南回归线)

C、赤道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中部)

D、哪条特殊的经线穿过非洲大陆?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0度经线、西部)

E、请注意非洲最大的海湾几内亚湾的位置。

教师示范:边讲边在经纬网底图上贴上非洲的轮廓图。

教师引导:知道这种方法后,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贴亚洲的轮廓图。

教师提问:

A、亚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极圈)

B、亚洲南端的岛屿被赤道穿过没有?(被穿过)考资源网

C、东西经180~经线和东经90~经线穿过亚洲大陆没有?各穿过亚洲大陆的哪个部位?

教师示范:贴上亚洲轮廓图。

教师解释:教师边贴南极洲轮廓图边解释:由于地图的绘制方法不同,得到的大陆形状就会发生变化,在这幅图上,经线画成了平行的,所以位于极点附近的南极洲的面积和形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师提问:下面我请四个同学带着地图来贴出其余大洲的轮廓图。请大家看看他们贴对了没有?如果有错误,哪个同学来给他改正?

学生活动:学生贴出其余大洲的轮廓图。

教师总结: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

[过渡]上面我们学习了七大洲的名称、轮廓、分布、分界线以及怎样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四大洋。

三、四大洋

教师引导:根据对大洲的学习,你们认为认识四大洋,首先需要了解些什么?(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追问:那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教师引导:知道了四大洋的名称后,还需要了解什么呢?(四大洋的位置)

教师追问:怎样确定四大洋的位置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讲解:对,我们可以看某大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即用相对位置的方法来确定,例如: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指图)

教师提问:那么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呢?大西洋呢?印度洋呢?(学生读图回答)

教师启发:我们还可以用方位来描述四大洋的位置,如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以北,那太平洋和印度洋又怎样描述呢?

教师启发: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那北美洲又濒临哪些洋呢?

学生活动:学生上来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总结:教师评价学生回答情况,并启发学生小结:

A、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B、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C、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D、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E、怎样确定七大洲的位置?

F、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大西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印度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北冰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

G、确定大洋的方法是什么?

{巩固练习}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为了检查大家的学习情况,我要请一些同学来在电脑上完成七大洲和四大洋拼图练习,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请4~5位学生上来完成拼图练习,其他学生边看,边完成教材3l页的活动4。

教师小结:评价学生活动。

{小结}

教师启发: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些什么?(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还让我们学会了在地图上确定位置的两种方法,即用经纬网确定大洲的位置和用相对位

置来确定大洋的位置的方法。)

教师讲述:这些知识和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很有用,希望同学们回去认真复习。

【板书设计】

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二、七大洲、四大洋

1、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作业布置】

篇10: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授课教师:何茸霞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 班级:七三班

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能够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准确判别大洲、大洋、半岛、岛屿、海、洋和海峡。3.借助地图,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找出大洲的分界线,明确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大洲的分界线。

难点:七大洲的轮廓及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七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读图分析法。教学准备:ppt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说他看到的地球更像水球,而古人在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呢? 开始新课:

1.出示学习目标:详见ppt。

2.学生阅读课本30-31页图文资料,独立完成“学生活动一”。(详见PPT)学生展示,教师结合课件讲解。

3.阅读课本31-32页图2.3和2.4,完成课件学生活动二,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学生展示,教师总结。

4.活动三:学生阅读课本33页图文资料识别地图上的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海峡、海、洋。教师结合课件进行讲解。

5.活动四: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学生阅读课本33-35页及世界地图,小组合作找出,教师结合课件引导、讲解,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6.小结:

7.巩固检测:见ppt。8.作业:配练第二章第一节。

2、教学内容:海陆相关知识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及海峡等概念。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结合教师的讲解,理解各概念的含义并落实到地图上。

活动4【讲授】七大洲的名称和分布情况 评论

教学过程

3、教学内容:学习七大洲

教学活动:借助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大洲的轮廓、形状、位置。把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学生活动:观察各大洲的面积、轮廓,讨论交流各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并试勾画大洲的轮廓,展示各大洲示意图,请学生来判断。

活动5【讲授】七大洲的分界线 评论

教学过程

4、教学内容:各大洲的分界线

教学活动:教师结合地图介绍亚欧、亚非、欧非、南北美洲等大洲的分界线。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和地图,结合教师的讲解,弄清楚各大洲的分界线。

活动6【讲授】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评论

教学过程

5、教学内容:学习四大洋

教学活动:指图了解世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学生活动:在东西半球地图上指出四大洋的位置关系。

活动7【讲授】小结,指出重点难点 评论

教学过程

六、总结、板书提纲:

1、地球?水球?

世界海陆分布: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和四大洋

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的概念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大陆上的洲际分界线

活动8【练习】巩固练习评论

七、选择题精选: 1.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是()A.各占二分之一

B.三分之二是陆地 C.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D.四分之一是海洋 2.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A.亚洲

B.非洲

C.大洋州

D.南极洲

3.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白令海峡

伦海峡

四、当堂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大洲、大洋面积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非洲﹤欧洲 B.印度洋﹥大西洋 C.太平洋﹥亚洲 D.北美洲﹤南极洲 2.四大洋中,纬度位置最高的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3.下列大洲中,全部位于东半球的是()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北冰洋 D.太平洋 4.四大洋中,既不与亚洲相邻,又不与大洋洲相邻的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 5.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

A.南美洲 B.大洋洲 C.欧洲 D.南极洲 6.被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环抱的大洲是()

A.南极洲 B.北美洲 C.亚洲 D.大洋洲 7.位于北冰洋周围,且无阳光直射的大洲是()

A.亚洲 B.北美洲 C.欧洲 D.非洲

二、读图分析题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写出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大洲的名称。②,③,⑤,⑦。

麦哲

D.⑵写出图中字母代号所表示的大洋的名称。A,B,C,D。

⑶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填代号)

⑷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填代号)

⑸①②两大洲的分界线是。⑹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填代号)⑺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大洲有()A.①③⑤ B.③④⑦ C.②④⑥ D.②⑤⑥

篇11: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下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代号填在括号内。

1、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叫

A.半岛 B.海峡

C.岛屿 D.海湾

2、关于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又被称为“水星” B.六分海洋,四分陆地

C.约71﹪是海洋,29﹪是陆地 D.陆地彼此连成一片

3、纬度最高的大洲是

A.欧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4、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在陆地分布最集中的陆半球中,陆地约占

A.71% B.48% C.90% D.29%

5、中国东临的在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6、水半球的范围最接近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读图回答

7、甲、乙、丙、丁四大洲中,与其它三个洲都相邻的大洲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甲、丙、丙三大洲共同濒临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9、甲、乙、丙、丁四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甲丁乙丙

C.丁甲乙丙 D.甲乙丁丙

篇12:《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

吕红燕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

一、课标

(一)课标内容: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二)具体课时目标 运用海陆饼状图,说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读南北半球图、南北极俯视图、水陆半球图,说出海陆分布特点。

3在世界地图上,指出七大洲的位置,熟悉七大洲的轮廓,并能找出大洲分界线

4在世界地图上,指出四大洋的位置

二、重点和难点

教材重点:1海陆分布特点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学重点:1七大洲的轮廓与位置

2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教学难点:七大洲的位置与轮廓,及大洲分界线

三、学情分析

(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郭店中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吕红燕

1、海陆分布特点:95%学生能够掌握

2、七大洲的分界线:95%学生能够掌握

3、七大洲的位置与轮廓:60%学生能够掌握

(二)普遍性问题: 七大洲的位置与轮廓

四、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海、洋、海峡的概念 3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4 记住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 5能够运用地图七大洲的分界线

五、教学过程

【构建动场】

导入新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提问:同学们你认为是地球还是水球?

郭店中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吕红燕

【讲授新课】

活动一:认识海陆分布特点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 活动程序:观察——自主探究——交流反馈——总结提升

1.观察

郭店中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吕红燕

世界海陆分布图

东西半球图 南北半球图

2自主探究:

(1)读世界海陆分布图,结合课本的海陆面积比较饼状图,你能说出海陆大致的面积比例吗?

(2)读东西半球分布图和南北半球分布图,说说陆地相对集中在哪个半球。

(3)读水半球陆半球地图,说出海陆分布的数据比例(4)总结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3 交流反馈

学生展示自学结果,交流探讨

郭店中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吕红燕

4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概括的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南北半球相比,陆地更集中在北半球;东西半球相比,陆地更集中在东半球;读水半球陆半球图,我们可以发现,无论哪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活动二: 观察图2.5,明确部分概念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二 活动策略:读图描述——学以致用

(1)读图描述

请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图中的信息,熟悉概念,然后上台在图中指出大陆、岛屿、半岛、海、洋、海峡(2)学以致用:

利用以上所学概念,在世界地图上找出相应的大陆、岛屿、半岛、海、洋、海峡

郭店中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吕红燕

活动三:说出七大洲的分布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三

活动策略:上台指出七大洲所在的位置

请学生上台指出,老师给予指导 【综合建模】

(一)地球?水球? 1.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无论哪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几个概念 2.七大洲的位置 【教学评价】 填空题

郭店中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吕红燕

1.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小部分是陆地。据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________,而陆地面积仅占________。

2.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洲是________,最小的洲是________;四大洋中,________洋面积最大,它几乎占了全球海洋面积的________;________洋面积最小。

填表题

3.填出大洲、大陆、岛屿、半岛的名称或概念

4.填出海、洋、海峡的名称或概念

选择题

5.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有[

]

郭店中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吕红燕

A.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南半球陆地面积小,所以南半球称为“水半球”

B.世界海洋面积占71%,且被陆地分割成大大小小的海和洋

C.被三大洋环抱的大洲是大洋洲

D.按东西半球分,陆地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北半球比南半球陆地多 ②南半球比北半球陆地多 ③东半球比西半球陆地多 ④西半球比东半球陆地多[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7.下面关于海和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洋的边缘部分是海

B.大洋一般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把大洋与另一个大洋隔开

C.有的海与大洋之间仅以海峡相连

郭店中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吕红燕

D.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8.大洲是大陆和它附近岛屿的合称,那么全球应该有[

]

A.七个大洲和七个大陆C.八个大洲和七个大陆

B.七个大洲和六个大陆

篇13:《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

在地理环境的学习中,一个基础性的目标就是认识地球的海陆分布。从内涵上来看,海陆分布包括两方面,一是纯自然的状况,即海陆分布的特点;二是认为的划分,即七大洲和四大洋。

学情分析

1、知识经验分析。指学生对学习新内容之前具有的基本的、前提性的知识与技能的分析。

2、学习能力分析。主要包括观察判断能力、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

3、学习态度分析。泛指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的非智力因素的分析,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愿望和积极性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兴趣,也直接影响他们的能力发挥、潜能激发、知识建构、态度形成、价值认同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

2、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方法与过程:

1、通过地图学习大洲大洋在地图上的分布、培养阅读地图和空间想象能力。

2、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图上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各大洲的分布特点及科学家们目前还没有作出合理解释的成对分布状况,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七大洲的分布及其分界线。

2、四大洋的分布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1、亚欧、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上一篇:农村土地流转的实践与思考下一篇:基层工会换届选举大会议程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