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大洋教案

2024-05-03

大洲大洋教案(精选6篇)

篇1:大洲大洋教案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要求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内容点析1.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面貌的基本特征,并且控制着地球表面其他地理要素和地理事物的分布格局。因此,教材以“地球?水球?”为题,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全球海陆分布大势。2.教材以“地球?水球?”为标题,其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更不是说地球起错了名称或要给地球改名,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图和数据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3.加加林是原苏联的一名宇航员,也是世界第一名航天员。1961年4月12日,他驾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太空飞行,使人类从太空观察到了自己居住的地球。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他的出生地改为加加林地区;月球背面有一座环形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教材以加加林本人提出地球是一个水球的论点,使学生感觉更加真实,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更有积极性。4.关于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大势,教材正文主要说明了两点:一是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二是海陆分布的特点(即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5.本节活动1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至于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的问题,这是因为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大于陆地面积。6.图2.4水陆半球是根据地表海陆分布状况而划分的两半球,水半球是海洋面积最大的半球,陆半球则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但即使是在陆半球,也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7.七大洲和四大洋一段正文,介绍了大洲、大洋的概念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这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正文删去了原教材中的一些常用地理名词,图2.5表示的大陆、半岛、岛屿、海和海峡等,不是让学生死记概念,而是重在读图识别。8.大洲大洋的位置、轮廓及分布特征,教材安排了一组读图、绘图、填图活动,意在通过运用地图让学生掌握这一重点内容。这组活动主要围绕世界地形图展开,4项活动前后呼应、自成系列,内容由浅入深,并且设计了一定的读图顺序、层次及认知阶梯。9.图2.8是由极地方位投影和分瓣伪圆柱投影等结合制成的世界地图,主要用于说明大陆的轮廓和分布特征。从图中可以看出,除南极洲外,其他六个大洲南北成对分布,即亚洲与大洋洲、欧洲与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构成三个南北向的瓣状图形,故称为大陆瓣。图中还点出了这种分布特点,科学家们目前还没有作出合理解释,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教学建议【地球?水球?】1.从地球和地图知识引入陆地和海洋是极自然的,因为地球内容涉及到的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和五带划分等都已经出现了陆地海洋的分布及轮廓;地图知识又为辨方向、量距离、识高低、认图例等打下了基础。所以无论从学习内容或学习工具等方面看,前后是可以衔接的。不过由于学生年龄所限,有些内容距其生活较远,需要特别加强直观手段的运用,通过大量感性认识建立表象,以便发挥想象,进行思考,从而获得理性认识,形成科学概念。2.本章第一幅出现的地图就是世界海陆分布图,这是一幅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图,它可以和前面已经出现过的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等对照判读,本图上虽无大洲大洋名称,但在第一章的图中已出现过大洲名称,可从轮廓上进行辨认,初步建立大洲相对位置的概念。3.对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要突出海陆面积百分比数字的记忆。图中用鲸和袋鼠分别表示了海洋和陆地,形象地加深了海洋和陆地的印象。观察本图对应与课文中内容对照(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4.对“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阅读材料的阅读建议。这段阅读材料很精炼地把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展示在学生面前,从空间上看,自中国至世界,不断拓宽;从时间上看,自公元前2世纪至16世纪直至近代,不断延伸;涉及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以至近代的航天英雄。学生从中不仅了解到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探究与拼搏奋斗的结果。当然尚有许多未被人类认识的领域,需要不断去发现探究。阅读本材料与学习课文不同,要给学生以更多自主选择、主动参与的空间,教师可提供一定地图(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路线、哥伦布及麦哲伦航行路线图),让学生去观察。有条件也可请学生就其中一两项内容向大家介绍。对阅读的内容无须作“掌握”的要求。5.对“地球还是水球”阅读图和讨论活动的建议。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说“我看到的地球更像水球!”小朋友在地球上的谈话,说明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都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叫地球,这反映了从古到今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对水半球和陆半球的读图活动,可联系前面看过的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图,并配合看地球仪演示,印证图侧所讲“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可提示划分界线(联系经度与纬度知识),水半球和陆半球的确定,可指出各自的中心(见参考资料)。【七大洲和四大洋】1.对“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的读图建议。该图以景观图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示了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等的分类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使概念的理解通过感知观察、概括描述、比较分析,进而独立说明,摆脱背诵定义文字的记忆概念的学法。①教师要让学生自己看图说明,如果用投影图片可去掉说明文字,使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而理解海陆分布的各种不同形式。②通过该图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迁移能力,可把立体景观图结合地图知识绘成平面图(参看第一章的分层设色地形图)。③有条件的学生还可让他们创造一幅多种海陆分布形式的平面图,以激发其创新思维。2.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和阅读材料“大洲的命名”的阅读建议。①大洲和大洋分布图以东、西半球的形式展示了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并在图上出现了洲界,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第一章已出现,此处可让学生说明20°w和160°e所在位置。②观察该图要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的涵义。③观察图的同时,可结合阅读“大洲的命名”逐一从图上了解其轮廓位置,使形象记忆与意义记忆结合,以加深印象。④同时将各大洲名称与课本最后的“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进行对照,要求学生会读,并写在笔记本上。3.关于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的活动建议。①第一道题是观察地球仪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可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某大洲面临哪些大洋?某大洋被哪些大洲包围等。②第二道题是查阅世界地形图(课本最后)了解大洲之间的关系,如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运河、海峡等),并结合观察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图。③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和分布特点,如各大洲几乎都是一南一北成对称分布,像北美洲与南美洲、欧洲与非洲、亚洲与大洋洲,南极洲在顶端。亚洲最大(4 400万km2)、大洋洲最小(897万km2),二者约占世界陆地35.4%;非洲次大(3 020万km2)、欧洲次小(1 016万km2),二者约占陆地面积27%;北美洲第三(2 422.8万km2),南美洲第四(1 797万km2),二者约占陆地28.2%;南极洲居第五(1 400万km2),约占陆地9.4%,从大陆瓣图也可看出,这种分布似乎在保持某种平衡。此外大陆轮廓多为北宽南窄,大致呈三角形,岛屿多在大陆东面等,可让学生观察,由于目前对以上现象尚无合理的解释,故不宜作过多的讨论。④第四题绘图要求不要太高,但应让学生抓住几条关键控制线与有关大洲的相对位置关系,先观察,然后动笔,只求大致“神”似,而不计细节,这种图宜粗不宜细,宜简不宜繁。

篇2:大洲大洋教案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从自然地理的《地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建立初步的世界地理基础知识为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作好必须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地理,准备。的第一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大洲和“陆地和海洋”本节教材位居第二章 大洋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初步形成了正确的地理位置观。作为新课程培训课例,面对的是没有学过地理的小学应届毕业生,组织教学应尽量符 合新课标的要求,体现新的教育理念,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学习与教学目标

知识积累与疏导:陆地和海洋的名称与分布特点,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1峡概念的理解。认知率达100% 技能掌握与指导:运用地图和地球仪判断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与分布,大洲、、2 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地球上的分布。

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共同观察与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难题。师生之间、、3

100% 生生之间相互答疑、发展智能、加强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互动率达、组织学生通过地球仪、地图学习、指认大洲、大陆、岛)1(情意修炼与开导:、4 屿、半岛、海峡在图上的位置等知识,同桌、小组互相讨论与检查,积极性高、气氛活跃。95%)学生综合历史、文学等知识学习地理,促进了各学科间的综合联系。投入率达2()通过对海陆位置的认识与学习,形成正确的海陆分布观。1(观念确认与引导:、5)能运用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指认正确图形。2(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评估,有利于教师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但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是协同为一体的。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式出现的海陆分布图,以“南半球、北学生习惯于看以“东半球、西半球”形)1(形式出现的图形。半球”可引导学生多看立体的地球仪,则能克服这种学生不易看懂分清。平面图形与立体实物间的转换障碍。学生在读以局部地点出现的大洲、大洋地图时,难以在脑海中想象形成大洲、)2(或从整体图形应加强培养学生在读图时能从图形的局部延伸到整体,大洋的整体分布图形。

回到局部的能力。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挂图;

集有关与本课有关的人文资料;学生准备:地球仪、地图册,收

(一)地球?水球? 1

、创设场景,引出问题1、录相:观看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宇宙飞船升入太空的录相,引导学生关注本课)1 中地球是个大水球的说法的原因。,可人们、教师设问:加加林认为,从太空看去,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的“水球”)2 当初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把它叫做“地球”呢?

限于当时的条件,人们并不知道陆地之外还有更广大的海洋,且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他(宇航员杨利伟是在校生崇拜的楷模,同学们熟悉他的事迹并引以为豪,通过观看)进入太空的录相,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地球知识的兴趣。、结合课本,自主学习2 :观察地球仪,比较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1学生活动 呈什么形势?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连成一片,陆地被分割成许多块。,看看陆地“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世界海陆分布图”:读图对比:2学生活动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陆地还 是海洋? 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北极地 区却是一块陆地。进行学习,这是教学情景(地球仪与地图是教学资源,也是学习媒体。利用学习媒体 生选择优质高校的教学资源,营造教学情场的主要表现形式,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解决问题。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 自主阅读,举例说明、3 学生阅读完课本中的“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这段文字,引导学生结合已学历 史、语文等知识,结合各人课外自学的知识,列举与本阅读材料有关的事例。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合作学习,理解概念1学生结合地图,自学课本上“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教师在黑板上列 表,学生补充概念。概念 大洲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面积广大的陆地 大陆 面积较小的陆地 岛屿 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半岛 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海峡 2

、运用概念,辩认图形2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检查学生理解概念,3学生活动 运用概念的情况。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古人云:学以致用,教师在课堂上要随时检查学生的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了解大洲、大洋的名称。东、西半球图”、3、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1(亚洲、欧洲、大洋州、非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南美洲、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2(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哪几个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穿南美洲、非洲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赤道横 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州大部分在南半球。、读“东、西半球图”找出四大洋的名称与位置,并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3(的位置与大小,给予学生(通过师生活动、生生互动,了解七大洲、四大洋在地球上)相互交流的机会,形成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比一比、认一认,看谁能准确、快速地说出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的简易地图上的七大、4 洲、四大洋的名称、相对位置与面积的大小。

大洲、大洋海陆分布图,板图教学:读“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和“东、西半球图”、5

界线。掌握下面几条洲际分

亚、欧分界线,亚、非分界线,南、北美分界线(教师不断创设教学情境,产生新的问题,优化教学情景,如抢答、辩论等,促使生能力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成新的教学资源,产生新的教学情境场,给学生提供展示各种)知识与运用知识的兴趣,为学生下节课迁移知识与情景做好准备。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地球?水球?

(一)、世界海陆分布

(二)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1 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2、七大洲和四大洋

(三)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的概念、1 及分布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2 大陆上的洲际分界线、3

六、练习与拓展选题 选择题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有、1

、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南半球陆地面积小,所以南半球被称为“水半球”A,且被陆地分割成互不相连的几个洋面71%、世界海洋面积B

、被三大洋环抱的大洲是大洋州C、按东西半球分,陆地主要分布在西半球D2 下面大洋中被五个大洲环抱的大洋组合是、、太平洋、印度洋A、大西洋、北冰洋B

、太平洋、大西洋C

、大西洋、印度洋D 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多与,跨纬度最多的大洲组合是、3

、亚洲、非洲A 4

、北美洲、亚洲B

、南极洲、亚洲C

、南美洲、欧洲D 探究活动有关的地理书籍,并学会、周末到书店看相关书籍,有经济能力的可购买与所学知识1 整理与己有关的资料、整理有关的资料后,下结课在全班展开讨论与交流,彼此互补短长、相得益彰2

七、个别与重点辅导 学生姓名略

八、反思与点评记录1 本课从知识点来看,难度不是太大,且学生对七大洲、四大洋知识已在生活中或、各种媒体中有了一点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系统地学习新知识。

学过程中,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2

篇3:大洲大洋教案

新课标提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的基本理念。在活动建议方面, 新课标也多处提到开展地理实验教学。

2. 课例研究——以《大洲和大洋》为例

2.1 航天梦想, 激发兴趣。展示杨利伟、翟志刚、加加林的照片导入新课, 用航天梦想, 激发学生的兴趣。2.2 海陆分布, 探索精神。读海陆面积比例图得出: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 陆地仅占29%, 概括地说, 地球上七分是海洋, 三分是陆地。读南北半球图得出: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 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南极周围是一块陆地。读东西半球图得出: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结论: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小活动】请每组同学拿出地球仪, 用桌上的红绳将地球仪以任何一种方式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 请学生观察任一半球是海洋面积大, 还是陆地面积大?学生通过活动观察得出: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 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2.3 七大洲、四大洋。读课本第32 页的图2.5 找出岛屿、半岛、海、海峡的概念并在地球仪上找出亚欧大陆、台湾岛、印度半岛、亚洲、太平洋、黄海和马六甲海峡。在了解了大洲的概念基础上, 我们知道地球上分布了七大洲。【小活动】2.3.1 请同学们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找出七大洲, 并结合书上P35 图2.11 七大洲的轮廓图和地图册P17 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图, 仔细观察七大洲的轮廓、相对位置和经纬度位置。2.3.2拼图游戏:请同学们首先写出各大洲的名称, 然后把它们放在标有经纬线的底图上, 看哪组同学完成的又快又好!通过拼图游戏得出: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是亚非南北美, 南极欧大洋。【小活动】“一笔画世界”:用简单几何图形一笔画出七大洲, 注意赤道和180 度经线。世界上除了七大洲还分布着四大洋。和老师一起在地球仪上找下四大洋的位置。被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和大洋洲包围的是太平洋, 它面积最大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一半以上。被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非洲包围的是大西洋, 它是世界第二大洋, 轮廓象“S”形。被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包围的是印度洋, 它是世界第三大洋。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纬度最高的是北冰洋, 它位于北极周围, 终年被冰覆盖。四大洋按照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是太大印北、四洋贯通。2.4 归纳小结, 理清思路。亚非南北美, 南极欧大洋。太大印北、四洋贯通。2.5 课后探究, 引发思考。请查阅世界地图, 观察哪些大洲是相连的?它们的分界线是什么?请查阅资料, 看看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所依次经过的大洲、大洋有哪些?

3.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在学生地理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3.1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地理实验教学中, 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 有意识地观察地理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现象, 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例如, 在用绳子将地球仪以任何一种方式分为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 并要求学生观察任一半球是海洋面积大, 还是陆地面积大时,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 得出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 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的结论。3.2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地理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学生按照教师提示, 亲自动手操作和制作, 有助于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提升。例如, 在拼图游戏中, 同学们写出各大洲的名称, 并把它们放在标有经纬线的底图上, 并思考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和各大洲所处的半球位置以及赤道穿过哪些大洲, 学生通过亲自尝试、动手操作以及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从而认识到七大洲的轮廓、相对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学生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3.3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初中生想象能力不足, 在地理实验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形象的实验引导学生对地理现象和规律的思考,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 在“一笔画世界”活动中,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绘出七大洲的轮廓和位置, 在画的过程中, 注意赤道和180 度经线穿过的位置, 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地理空间想象能力。3.4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好奇心比较强的特点, 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地理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学生通过自己实践, 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进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3.5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地理实验教学中, 多以小组合作形式为主, 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 共同探究, 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又有利于增强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摘要: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是一种通过地理实验更直观、形象的展现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教学方法。初中地理实验教学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从而培养了的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合作意识。笔者将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与地理能力有机结合, 以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为例, 探讨了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对学生地理能力培养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地理实验教学,课例研究,地理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郭红, 李春艳.深化地理实验教学改革, 加强学生智能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1 (5) :114-115.

篇4:大洲与大洋教案

课程 《大洲与大洋》

教材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课时 1课时

课程目标 1-1-1描述世界各大洲、各大洋的分布概况,说明陆地和海洋对人类生存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是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该单元的主题为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本课讲述的便是地球表面的两大组成部分:大洲和大洋,这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的第一步,学好本课,对之后的学习大有裨益。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课从海陆分布开始讲起,进而具体带领学生具体认识七大洲与四大洋,并时时注意突出人地关系的主题,结构突出,重点鲜明。

教学重点 七大洋、四大洲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各洲分界线、重要地理位置轮廓辨认

学情分析 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对本课内容多多少少知晓一些,但是这些知识是片段性的,零散性的。而且受年龄和经历所限,空间概念较为薄弱,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各大洲大洋的空间位置与联系,并需要大量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

教学目标 ①学生能通过观察地图及数字计算得出海陆分布不均的特点和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比例。②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地图和阅读书本说出四大洲和七大洋的名称、大体位置及大洲间的分界线。③学生在聆听教师讲课之后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半岛、海峡、大陆、岛屿的含义,并能在地图上准确找到重要的海峡、半岛。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前段时间有位中学老师的辞职信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封信只有一句话: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因为它说出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想出去看看世界吗?我也很想,只是很可惜不管是同学们还是我自己,我们暂时都还没办法去实现这个梦想。既然不能行这万里路,那我们不妨就先从书里来认识一下我们所共同生活着的广阔世界。

板块一:地球海陆面积分布教学

我们都知道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叫做地球,但是也有人对这个说法提出了异议,比如一个叫做加加林的苏联人。这个人特别幸运,因为他不仅能看世界,还能从非常特殊的角度去看,他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当他从飞船中看到地球时,他说地球更像是一个水球。这个说法的依据是什么呢?我们通过地球仪来体会一下。接下来我会旋转地球仪,由同学喊停,然后看看我们随机暂停到的地球半球是陆地的部分多还是海洋的部分多。

[旋转地球仪活动] 刚刚我们所暂停到的半球全都是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这是一个巧合吗?不是。实际上,哪怕是陆地最为集中的那个半球,也就是所谓的陆半球(以西经1°32′,北纬47°13′为中心),依然是海洋面积仍占到了52%,也就是说在任意一个地球半球中,海洋面积都大于大陆面积。[展示陆半球] 接下来我们用数据说话,来计算一下海陆总面积的比例是怎么样的,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

[海洋总面积:3.61亿平方公里;陆地总面积:1.49亿平方公里] [得出结果后展示饼状图] 好,通过计算我们知道陆地和海洋大概是三七分,那么这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是平均分布的吗?很明显不是。到这里我们就得出了地球海陆分布的两大特点:比例三七开,分布不均匀。大家记一下。

版块二:大洲位置形状教学

现在我们来深入认识一下陆地,它可以分为大陆和岛屿,这两者是人为划分的。大陆和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就叫做大洲,请大家阅读书本告诉老师,一共有几个大洲,他们从大到小是怎么排列的。

[展示大洲面积柱状图,总结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欧大洋洲] 各大洲的位置分布是我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其实大部分大洲的名字就暗示了它所在的位置,同学们能从书本中找到隐藏在名字中的暗示吗?

[p27阅读卡]

通过名字中的暗语,我们对各大洲的分布有了一个粗略的印象,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地图,回答老师下列问题。

1、大陆主体在赤道以南的大洲有哪些?大陆主体在赤道以北的大洲有哪些?

2、大陆主体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大陆主体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3、被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分别有哪些?

4、请描述其他六大洲相对于亚洲而言的地理位置。

我们常常都说中国地图像一只雄鸡,但具体是怎样的雄鸡,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理解,着表示大家的想象力是不尽相同的。老师希望大家也能发挥想象,描述一下你眼中的各大洲的形状。我们以组为单位进行一个想象力大比拼。

[展示各种雄鸡想象图

] 学到这里,我们对各大洲的位置和形状都有了一定了解,请同学们再最后观察半分钟然后合上书本,拿出草稿纸,看能不能凭借印象画出一副世界地图。不需要特别精准,大体能表现就好。

[待同学们画好之后展示一笔画世界的方法] 板块三 大洲分界教学

在我们画的时候发现各大洲都不是圆滑的边缘,有各种凸起凹进,这里就可以引进几个新概念。像印度这种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就叫做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而像这样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就叫做海峡。老师这里列出了一些著名海峡,请大家从书本后面附录的两张地图上找出它们的所在。(两轮,第一轮按名字找地点,第二轮靠形状说名称)[白令海峡、直布罗陀海峡、麦哲伦海峡、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土耳其海峡] 土耳其海峡在后面两幅图里没有明确标示,为什么老师还让你们找了呢?因为它有一个重要的意义,我们看书本图2-6,这里能找到土耳其海峡。在七大洲里面有欧洲和亚洲,但事实上欧亚大陆是一个整体,是人为划分了分界线,任何洲与洲的分界线都是人为划分的。土耳其海峡就是亚欧分界线上的一环,请大家观察地图,写出这条完整的分界线并找出其他相邻俩大洲的分界线。

由上,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大洲间的分界线可能会借助哪些?

由于大洲的面积较大,所以它往往还会有小的分区,请读图2-7回答按照地理方位,亚洲、欧洲可以分成几个地区。

[对亚洲分区稍加解释] 亚洲和欧洲各分成了哪几个地区?

亚洲: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 欧洲:东欧、南欧、西欧、北欧、中欧 中亚包括哪些国家?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南亚包括哪些国家?

尼泊尔、不丹、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东南亚包括哪些国家?

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

篇5:地理教案:大洲和大洋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记住海陆面积。

通过阅读教材配备的各种地图特别是“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通过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和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通过挖掘教材中开放性的可供讨论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中国学习联盟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教学建议

关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教材分析

本节是从地球和地图知识引入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的。因为有了地球知识的和图知识,教材配备了14张各种类型图,设计了多个从图中直接读取地理信息的环节。

本节主要讲述三部分内容:世界的海陆概况,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部分,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课本用了“七大洲”、“四大洋”两个标题,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如大陆和大洲、海和洋概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等,可作为学生的已有知识。但从读图的意义上,如何使学生在图中能直接概括描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特点,是新的教学任务。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上,有以下几个环节,1。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即哪个大洲面临哪些大洋?哪个大洋被那些大洲包围。2。大洲之间的关系,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运河、海峡)3。各大洲的轮廓、面积和分布的对比。

关于“七大洲、四大洋”的教法建议

对于七大洲三和四大洋部分,以读图为主:

第一步: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第二步: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掌握大洲的名称,位置和三条洲际分界线。

第三步: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第四步:读“东、西半球图”。读图讲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读图比较: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列表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教材分析

“世界海陆分布”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以下两个内容:

1、海陆面积的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或陆地占29%,海洋占71%);

2、海陆分布的大势,即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这里应补充说明一点,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配有14张分布图、示意图、比较图。在教学中,应尽量使用地图、图表,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由于图较多,设计问题不但要具体、明确,问题的难度要由浅到深,也要注意系统性、层次性。

对于世界海陆分布:设计了三个环节,1.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 2。组织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教师应鼓励中国学习联盟胆发表自己的观点。3.读图对比: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关于选学部分内容的教材分析

第三部分为选学主要介绍了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这一内容安排在这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紧接上面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说明了七大洲、四大洋这一海陆轮廊的形成原因;另一方面为第三节讲述地形变化、海陆变迁、地震和火山等知识打下基础。有关板块运动的内容比较抽象和概括,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为此课文首先介绍了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为讲述板块运动作了铺垫。

教材安排了一段的阅读材料,介绍了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魏格纳原先德国的一为位年轻的气象学家。传说他从世界地图上发现大西洋两岸轮廓相似而得到启示,转向对大陆漂移的研究,并且坚持不懈,直至为此而献出生命。这段阅读材料蕴涵丰富的非智力因素,它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主动学习精神和为探索真理而百折不挠、勇于献身的精神,还可使学生受到地壳“活动论”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关于选学部分的教法建议

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选学)的内容。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读故事,谈读后感,找证据,用魏格纳不畏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来学习他的学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读图训练方面,可引导学生读三幅不同地质时期的海陆分布图,说出两亿年来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的位置有了些什么变化? 读图讲解:读“六大板块示意图”,讲解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读书:为什么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从板块学说的角度做出解释:(1)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2)板块都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3)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关于“”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洋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样、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海廓和分布特征。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4.通过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形式进行科学史的教育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教材中的各种地图、示意图。〈教学过程 〉:

(引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先不要早下定论,还是看看地球的基本面貌以及海陆的分布。

(板书)第三章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海陆分布

(学生活动).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总结板书)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组织讨论:你认为是地球还是水球?两种说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觉的地球更象水球。而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地球。这反映了人们的认识的不断发展)(读图对比)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总结: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即是一块陆地,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提问:我们仔细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就会发现地球表面的海洋是连成一片的,陆地呢?和海洋一样也是连续的吗?

不是。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有的是大陆、有的是岛屿、半岛。你能把他们区分出来吗?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并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学生活动)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 看看地球上共分为哪几个大洲?并牢记七大洲的名称。并回答:

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的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3)掌握下面几条洲际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学生活动)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总结板书)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我们总结了陆地有七大洲,各洲的大小、轮廓都是不同的。那么浩瀚的海洋呢? 它被大陆分割了四大洋,下面通过读图了解它们的基本情况。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东、西半球图” 读图比较“四大洋面积比较图” 看看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哪几个彼此相通的大洋,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3)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洋,海洋的中心部 ;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总结板书)四大洋:大洋、海、海峡

我们已了解了世界的海陆分布,即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和大小。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地球表面的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七大洲、四大洋自古就是这样分布的吗?先讲一个故事。

(学生活动)p28 读一读“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魏格纳从地图上得到启示,然后,坚忍不拔的追求,形成科学假说,读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科学既需要大胆的想象,又要小心求证,更重要的是要有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决心和毅力)现在,我们用这种精神来探索一下这个科学假说。(板书)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选学)

(组织讨论)任何学说都要有依据,请你看书,列举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p28 “想一想” 总结证据:(1)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2)各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相吻合,说明在地质时期,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3)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至今尚在极其缓慢地变化着)

(学生活动)读图回答:地质时期的三幅海陆分布图。

说出两亿年来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的位置有了些什么变化?(南北美洲向西漂移,非洲向北漂移,大洋洲向东北漂移,南极洲向南漂移。)总结: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读“六大板块示意图”,讲解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1)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2)板块都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3)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总结板书)1.六大板块 2.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总结)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对地表的海陆轮廓的形成即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地表的差异,即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篇6:大洲与大洋优秀教案

本节课程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地图内容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并记住“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特点。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还在适应期,因此,我们在讲课时要注意做到生动有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只有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才能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步,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培养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观看加加林初等太空的电脑动画及对“地球”、“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全球海陆分步特点。

上一篇:美丽的紫藤长廊作文下一篇:在苦涩中寻觅清香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