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和大洋课时教案

2024-05-03

大洲和大洋课时教案(精选6篇)

篇1:大洲和大洋课时教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教学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其分界线。3.四大洋的分布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

1.大陆与大洲的联系、区别。

2.亚欧、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3.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教具准备

1.地球仪、投影仪。

2.自制有关投影片、大陆轮廓图卡。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地球?水球——海陆分布大势,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第二课时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

(加加林)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进入太空后,通过拍摄到的照片和观测

到的现象说过这么一句话——其实我们人类给地球起错了名字,不应叫

“地球”,而应改叫“水球”。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讲授新课]

一、地球?水球?

1.提出问题 让学生阅读课本P27图2.3,加入到宇航员和小朋友的讨论之中。

一半学生讨论的观点是:应该继续称我们居住的家园为“地球”。另一半学生

讨论的观点是:应该把地球改为“水球”更准确。

2.学生辩论 在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双方展开辩论,让学生说出证明各自观点 的理由。

3.印证观点 教师对双方的辩论给予评价鼓励后,印证说明双方的观点。

(1)出示地球仪,问答:蓝色表示什么?(海洋)地球仪上大部分是蓝色

说明什么?(海洋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2)投影展示“东、西半球图”,问答: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W和160°E)大部分是什么颜色?(蓝色)说明了什么?(海洋

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投影展示“南、北半球图”,回答: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

道)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北半球)在北半球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

积大?(海洋面积大)

(4)投影展示“水、陆半球图”,先说明水半球的中心在新西兰以东安蒂波

德斯群岛附近。陆半球的中心在法国西部卢瓦河河口附近。然后问答:在水

半球海洋面积占多少?(90%)在陆半球陆地面积超过海洋面积吗?(没有)

那陆地面积占多少?(只占48%)

4.总结过渡 通过以上的观察和印证,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

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地球,正如宇航员看到的确实

是个水球,但是,人类生存在这个“水球”的陆地上,还是习惯把我们的家园

叫“地球”。那么,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分布呈什么大势呢? 5.观察比较 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并对照课本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和

图2.2“世界海陆面积比较”。看看地球表面海陆的面积比例各占多少?海陆

分布呈什么形势?(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海洋连成一片,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6.读图对比 投影“南北半球图”,让学生读图指出: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

半球?(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南半球)北极和南极周围分

别是陆地还是海洋?(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南极周围是一块陆地)那么,世界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是什么?(海陆分布不均)

7.小结板书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评价后,从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的比例

和海陆分布的特点二个方面,边小结,边板书。(见板书设计)8.指导阅读 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阅读课本P26“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并结合自己对此了解的内容作介绍,谈感想。使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

艰苦历程,知道我们今天能够坐在教室,从课本上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

大势,这是无数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以至近代的航天英雄

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指出尚有许多还未被人类认识的领域,鼓励大家

好好学习,为将来去发现探究这些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9.承转过渡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全球海陆分布的大势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那么,这三分陆地和七分海洋又分成了几大洲和几大洋呢?

(七大洲和四大洋)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提出问题 投影展示课本P28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去掉说

明文字)说明这是一幅关于海陆分布各种不同形式的立体景观图。然后提出:

你能把这幅立体景观图结合学过的地图知识绘成平面图吗?图上这些海陆

分布的各种不同形式如何识别它们呢?

2.地图转绘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不同形式的陆地轮廓并画出来,平行画上斜

线表示陆地,空白表示海洋,然后标出海陆分布各种不同形式的名称,将立

体景观图转绘成平面示意图。

3.读图识别 在学生画好示意图后,投影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示

意图”,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分成学习小组边观察,边讨论下

列问题。

(1)大陆与岛屿有什么不同?(面积大的陆地是大陆;面积小的陆地

是岛屿)

(2)岛屿与半岛有什么不同?(岛屿四面临水;半岛三面临水,一面同

陆地相连)

(3)洋、海和海峡有什么联系与不同?(洋、海和海峡都是海洋的组成

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 的狭窄水道)

(4)我国东部濒临什么海,连接什么洋?(渤海、黄海、东海,连接太

平洋)

4.设置悬念 全球有六块大陆,但有七个大洲,你能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5.引导发现 投影展示课本P29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教师先指图

说明全球有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等六块大陆后,设问:六块大陆怎么会有七个大洲呢?请看亚欧

大陆上有几个大洲呢?(亚、欧两个大洲)

6.提出问题 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哪个大洲?(大洋洲)为什么不

叫澳洲?

大陆和大洲是不是一回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7.评价说明 学生议论回答,教师评价后说明大陆是大洲的组成部分,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为大洲,这样,全球分为七个大洲。8.读图回答 投影展示“七大洲和四大洋面积比较”(展示在“大洲和

大洋的分布”图的下面)。让学生指出全球有哪七大洲?你能说说这些

大洲名称的由来吗?比较七大洲的面积,并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

七大洲面积的比较 四大洋面积比较

(单位:百万平方千米)(单位:百万平方千米)

9.评价点拨 学生议论回答,教师评价后用顺口溜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

小的位次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10.读图回答 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相连的哪四大

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比较四大洋的面积最大的是哪

个洋?(太平洋)最小的是哪个洋?(北冰洋)知道这些大洋名称的由来吗?

11.评价点拨 学生议论发言后,教师评价,并用顺口溜总结大洋面积从

大到小的位次是“太大印北,四洋贯通”,继而对四大洋名称由来简要介

绍如下。

(1)太平洋 当年麦哲伦率领船队来到这片海域(指图),当时

天气格外

晴朗,风平浪静,好美的一幅景象啊,因而他把这片海域取名为“太平洋”,这个名字起的吉利,就一直沿用到今天。其实太平洋并不太平。(2)大西洋 “大西”一词,出自古希腊神话中大力士阿特拉斯的名字。

(3)印度洋 当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绕道非洲好望角(指图)向东寻

找印度大陆,将经过的这片海域(指图)称为“印度洋”。

(4)北冰洋 北冰洋位于北极,终年冰层封盖,因此而得名。[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概述全球海陆分布大势;强调读图识别海陆分布的各种不同形式。板书设计

一、地球?水球?

陆地占29% 1.海陆的面积比例 72.海陆的分布特点 海洋占71% 陆地主要在北半球

海洋大多在南半球

不均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陆地:大陆、岛屿、半岛、大洲

教学反思:

篇2:大洲和大洋课时教案

[导入新课]

同学们,会用英语说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吗?现在我们共同来试试看,[讲授新课]

1.辨认界线 让学生查阅课本最后的“世界地形图”回答投影展示的下 列问题。

(1)大洲与大洲之间的分界线用的是什么样的图例符号?

(2)哪些大洲是相连的?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3)以运河为分界线的是哪些大洲?(亚非——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4)以海峡为分界线的是哪些大洲?(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5)投影展示课本P27图2.7“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去掉说明文字)让2~3名学生上来边指图边说出每条分界线。然后教师告诉大家亚欧界线很长,可以简写为“乌—乌—大—土”来记,并启发学生在受了很大委屈时会怎么样:“呜(乌)—呜(乌)—大—哭(土)”,用谐音记。

(6)小结板书,强调三条重要大洲界线。

亚欧:乌—乌—大—土

板书 1.主要大洲界线 亚非:苏伊士运河 北南:巴拿马运河

2.读图回答 投影展示课本P29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并回答下列问题(指定两名学生上讲台,一名学生指图,一名学生手拿地球仪,两人分别在图上和地球仪上逐个指给学生看,学生边看、边思考、边回答)。(1)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2)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

(3)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

(4)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5)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的大陆?(南美洲和非洲的大陆。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该问题与赤道穿过哪几个大洲的区别)

(6)七大洲分别濒临哪些大洋?(亚洲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欧洲濒临大西洋、北冰洋;非洲濒临大西洋、印度洋;北美洲濒临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南美洲濒临太平洋和大西洋;大洋洲濒临印度洋和太平洋;南极洲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环抱)

3.列表归纳 让学生列出表格(见板书设计),再将上述问题,边看图,边填表,独立完成。

4.读图回答 教师先将投影片上的问题换成下列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分成 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再让各小组推荐代表上讲台指图回答。

(1)太平洋位于哪几个大洲之间?(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之间)

(2)大西洋位于哪几个大洲之间?(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之间)

(3)印度洋位于哪几个大洲之间?(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非洲之间)

(4)北冰洋被哪几个大洲环抱?(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环抱)5.列表归纳 同样让学生列出表格(见板书设计),将上述问题,独立填

表归纳。6.读图讨论

7.辨认轮廓 教师课前将七大洲的轮廓用硬塑纸剪下来(每洲剪两个)采用两种不同颜色分别代表东半球、西半球的大洲,并在背面注明名称。请7名学生在讲台上举起各洲轮廓图,让学生观察辨认。或者以学生的座位每行为一组,教师出示轮廓图,每组学生依次辨认,对一个记一分,看哪个组得分高。

8.拼图游戏 把学生分成男女生两大组,每组出15名同学进行接力赛。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两个长方形(根据所剪轮廓图的大小画),并用红粉笔 标出赤道,把轮廓图分成两组(顺序任意)放在讲桌两边。然后告诉学生 9.绘图比赛 在拼图游戏的基础上,再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绘图比赛。先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两幅拼图,再次对照“世界地形图”找出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观察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这几条关键控制线与有关大洲的相对位置的关系,然后让学生看课本P31活动4的要求,准备好铅笔,开始绘图,看谁绘的准确而且速度快。

10.对照校正 教师巡视查阅后可选几幅绘的比较好的图,让学生传阅,给予鼓励。(有实物投仪更好)然后投影展示下图,让学生对照找出自己

篇3:大洲和大洋课时教案

新课标提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的基本理念。在活动建议方面, 新课标也多处提到开展地理实验教学。

2. 课例研究——以《大洲和大洋》为例

2.1 航天梦想, 激发兴趣。展示杨利伟、翟志刚、加加林的照片导入新课, 用航天梦想, 激发学生的兴趣。2.2 海陆分布, 探索精神。读海陆面积比例图得出: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 陆地仅占29%, 概括地说, 地球上七分是海洋, 三分是陆地。读南北半球图得出: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 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南极周围是一块陆地。读东西半球图得出: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结论: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小活动】请每组同学拿出地球仪, 用桌上的红绳将地球仪以任何一种方式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 请学生观察任一半球是海洋面积大, 还是陆地面积大?学生通过活动观察得出: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 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2.3 七大洲、四大洋。读课本第32 页的图2.5 找出岛屿、半岛、海、海峡的概念并在地球仪上找出亚欧大陆、台湾岛、印度半岛、亚洲、太平洋、黄海和马六甲海峡。在了解了大洲的概念基础上, 我们知道地球上分布了七大洲。【小活动】2.3.1 请同学们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找出七大洲, 并结合书上P35 图2.11 七大洲的轮廓图和地图册P17 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图, 仔细观察七大洲的轮廓、相对位置和经纬度位置。2.3.2拼图游戏:请同学们首先写出各大洲的名称, 然后把它们放在标有经纬线的底图上, 看哪组同学完成的又快又好!通过拼图游戏得出: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是亚非南北美, 南极欧大洋。【小活动】“一笔画世界”:用简单几何图形一笔画出七大洲, 注意赤道和180 度经线。世界上除了七大洲还分布着四大洋。和老师一起在地球仪上找下四大洋的位置。被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和大洋洲包围的是太平洋, 它面积最大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一半以上。被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非洲包围的是大西洋, 它是世界第二大洋, 轮廓象“S”形。被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包围的是印度洋, 它是世界第三大洋。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纬度最高的是北冰洋, 它位于北极周围, 终年被冰覆盖。四大洋按照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是太大印北、四洋贯通。2.4 归纳小结, 理清思路。亚非南北美, 南极欧大洋。太大印北、四洋贯通。2.5 课后探究, 引发思考。请查阅世界地图, 观察哪些大洲是相连的?它们的分界线是什么?请查阅资料, 看看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所依次经过的大洲、大洋有哪些?

3.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在学生地理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3.1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地理实验教学中, 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 有意识地观察地理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现象, 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例如, 在用绳子将地球仪以任何一种方式分为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 并要求学生观察任一半球是海洋面积大, 还是陆地面积大时,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 得出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 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的结论。3.2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地理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学生按照教师提示, 亲自动手操作和制作, 有助于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提升。例如, 在拼图游戏中, 同学们写出各大洲的名称, 并把它们放在标有经纬线的底图上, 并思考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和各大洲所处的半球位置以及赤道穿过哪些大洲, 学生通过亲自尝试、动手操作以及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从而认识到七大洲的轮廓、相对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学生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3.3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初中生想象能力不足, 在地理实验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形象的实验引导学生对地理现象和规律的思考,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 在“一笔画世界”活动中,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绘出七大洲的轮廓和位置, 在画的过程中, 注意赤道和180 度经线穿过的位置, 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地理空间想象能力。3.4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好奇心比较强的特点, 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地理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学生通过自己实践, 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进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3.5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地理实验教学中, 多以小组合作形式为主, 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 共同探究, 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又有利于增强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摘要: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是一种通过地理实验更直观、形象的展现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教学方法。初中地理实验教学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从而培养了的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合作意识。笔者将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与地理能力有机结合, 以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为例, 探讨了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对学生地理能力培养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地理实验教学,课例研究,地理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郭红, 李春艳.深化地理实验教学改革, 加强学生智能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1 (5) :114-115.

篇4:《大洲和大洋》教案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要求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内容点析1.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面貌的基本特征,并且控制着地球表面其他地理要素和地理事物的分布格局。因此,教材以“地球?水球?”为题,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全球海陆分布大势。2.教材以“地球?水球?”为标题,其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更不是说地球起错了名称或要给地球改名,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图和数据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3.加加林是原苏联的一名宇航员,也是世界第一名航天员。1961年4月12日,他驾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太空飞行,使人类从太空观察到了自己居住的地球。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他的出生地改为加加林地区;月球背面有一座环形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教材以加加林本人提出地球是一个水球的论点,使学生感觉更加真实,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更有积极性。4.关于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大势,教材正文主要说明了两点:一是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二是海陆分布的特点(即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5.本节活动1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至于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的问题,这是因为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大于陆地面积。6.图2.4水陆半球是根据地表海陆分布状况而划分的两半球,水半球是海洋面积最大的半球,陆半球则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但即使是在陆半球,也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7.七大洲和四大洋一段正文,介绍了大洲、大洋的概念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这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正文删去了原教材中的一些常用地理名词,图2.5表示的大陆、半岛、岛屿、海和海峡等,不是让学生死记概念,而是重在读图识别。8.大洲大洋的位置、轮廓及分布特征,教材安排了一组读图、绘图、填图活动,意在通过运用地图让学生掌握这一重点内容。这组活动主要围绕世界地形图展开,4项活动前后呼应、自成系列,内容由浅入深,并且设计了一定的读图顺序、层次及认知阶梯。9.图2.8是由极地方位投影和分瓣伪圆柱投影等结合制成的世界地图,主要用于说明大陆的轮廓和分布特征。从图中可以看出,除南极洲外,其他六个大洲南北成对分布,即亚洲与大洋洲、欧洲与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构成三个南北向的瓣状图形,故称为大陆瓣。图中还点出了这种分布特点,科学家们目前还没有作出合理解释,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教学建议【地球?水球?】1.从地球和地图知识引入陆地和海洋是极自然的,因为地球内容涉及到的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和五带划分等都已经出现了陆地海洋的分布及轮廓;地图知识又为辨方向、量距离、识高低、认图例等打下了基础。所以无论从学习内容或学习工具等方面看,前后是可以衔接的。不过由于学生年龄所限,有些内容距其生活较远,需要特别加强直观手段的运用,通过大量感性认识建立表象,以便发挥想象,进行思考,从而获得理性认识,形成科学概念。2.本章第一幅出现的地图就是世界海陆分布图,这是一幅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图,它可以和前面已经出现过的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等对照判读,本图上虽无大洲大洋名称,但在第一章的图中已出现过大洲名称,可从轮廓上进行辨认,初步建立大洲相对位置的概念。3.对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要突出海陆面积百分比数字的记忆。图中用鲸和袋鼠分别表示了海洋和陆地,形象地加深了海洋和陆地的印象。观察本图对应与课文中内容对照(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4.对“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阅读材料的阅读建议。这段阅读材料很精炼地把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展示在学生面前,从空间上看,自中国至世界,不断拓宽;从时间上看,自公元前2世纪至16世纪直至近代,不断延伸;涉及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以至近代的航天英雄。学生从中不仅了解到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探究与拼搏奋斗的结果。当然尚有许多未被人类认识的领域,需要不断去发现探究。阅读本材料与学习课文不同,要给学生以更多自主选择、主动参与的空间,教师可提供一定地图(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路线、哥伦布及麦哲伦航行路线图),让学生去观察。有条件也可请学生就其中一两项内容向大家介绍。对阅读的内容无须作“掌握”的要求。5.对“地球还是水球”阅读图和讨论活动的建议。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说“我看到的地球更像水球!”小朋友在地球上的谈话,说明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都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叫地球,这反映了从古到今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对水半球和陆半球的读图活动,可联系前面看过的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图,并配合看地球仪演示,印证图侧所讲“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可提示划分界线(联系经度与纬度知识),水半球和陆半球的确定,可指出各自的中心(见参考资料)。【七大洲和四大洋】1.对“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的读图建议。该图以景观图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示了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等的分类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使概念的理解通过感知观察、概括描述、比较分析,进而独立说明,摆脱背诵定义文字的记忆概念的学法。①教师要让学生自己看图说明,如果用投影图片可去掉说明文字,使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而理解海陆分布的各种不同形式。②通过该图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迁移能力,可把立体景观图结合地图知识绘成平面图(参看第一章的分层设色地形图)。③有条件的学生还可让他们创造一幅多种海陆分布形式的平面图,以激发其创新思维。2.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和阅读材料“大洲的命名”的阅读建议。①大洲和大洋分布图以东、西半球的形式展示了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并在图上出现了洲界,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第一章已出现,此处可让学生说明20°w和160°e所在位置。②观察该图要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的涵义。③观察图的同时,可结合阅读“大洲的命名”逐一从图上了解其轮廓位置,使形象记忆与意义记忆结合,以加深印象。④同时将各大洲名称与课本最后的“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进行对照,要求学生会读,并写在笔记本上。3.关于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的活动建议。①第一道题是观察地球仪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可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某大洲面临哪些大洋?某大洋被哪些大洲包围等。②第二道题是查阅世界地形图(课本最后)了解大洲之间的关系,如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运河、海峡等),并结合观察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图。③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和分布特点,如各大洲几乎都是一南一北成对称分布,像北美洲与南美洲、欧洲与非洲、亚洲与大洋洲,南极洲在顶端。亚洲最大(4 400万km2)、大洋洲最小(897万km2),二者约占世界陆地35.4%;非洲次大(3 020万km2)、欧洲次小(1 016万km2),二者约占陆地面积27%;北美洲第三(2 422.8万km2),南美洲第四(1 797万km2),二者约占陆地28.2%;南极洲居第五(1 400万km2),约占陆地9.4%,从大陆瓣图也可看出,这种分布似乎在保持某种平衡。此外大陆轮廓多为北宽南窄,大致呈三角形,岛屿多在大陆东面等,可让学生观察,由于目前对以上现象尚无合理的解释,故不宜作过多的讨论。④第四题绘图要求不要太高,但应让学生抓住几条关键控制线与有关大洲的相对位置关系,先观察,然后动笔,只求大致“神”似,而不计细节,这种图宜粗不宜细,宜简不宜繁。

篇5:大洲和大洋讲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一)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二)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三)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

2、过程与方法:

(一)通过学生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及阅读材料、图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判断等能力。

(二)通过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训练,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情感目标:

(一)培养学生热爱地球家园的情感意识。

(二)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地理学习方法和基础地理知识还没掌握,对各种地图的使用也不熟练,他们所具备的地理知识很欠缺,他们可能知道有大陆和大洲的存在,但他们不知道这些大洲和大洋是如何分布的及它们有何特点。这就需要引导他们学习,让它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他们对于阅读有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但是对如何使用地图还缺乏基本技能和方法,所以这时候老师就要教会学生使用地图,让他们能通过地图的学习来学习地理知识。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四、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地球仪、世界地图册、拼图竞赛图。

五、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地球上以海洋为主,陆地面积小,分布不均衡。我们又把陆地分成七个部分,称为七大洲,海洋又分成四个部分,称为四大洋,我们一起来学习七大洲和四大洋相关的知识。

(二)讲授新课

【标题二】七大洲和四大洋(板书)

1、师;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2、师:利用地图册,找出地球上有哪些大陆,有哪些大洲,找出大的岛屿、半岛。(提醒学生,地球上大陆只有六个,但大洲有七个,其中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是一个整体,称作亚欧大陆。)

3、读课本图2.6图,了解七大洲的分布位置。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地图上找出七大洲。

师:①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是什么?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是什么?

师:②赤道穿过哪几个大洲的大陆?主要在北半球的有哪些大洲?主要在南半球的有有哪些大洲?

师:③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师:④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4、师:引导学生观察七大洲的分布特点如各大洲几乎都是一南一北成对称分布,怎样分布?

5、生:读图P35图2.11七大洲的轮廓和面积,给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师:用口诀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板书)。

6、师:各大洲的分界线

师:①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师: 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师:③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7、师: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相连的哪四大洋?大洋的位置是相对于大洲而确立的,怎样分布?

8、读图四大洋的形状和大小,比较四大洋的面积,最大的是哪个洋?最小的是哪个洋?

师:总结成口诀:太大印北,四洋贯通(板书)

【活动】

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通过练习活动让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

2、画世界

2、拼图练习七大洲和四大洋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板书设计: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篇6:大洋和大洲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识别大七大洲四大洋的形状,位置并记住它们的名字,大小以及界线。

3、通过观察,读图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空间,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热情,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地球)的感情。重点难点:

重点:第2、3 点

难点:第3点 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提取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课件形象生动的展示大洲,大洋的分布,易于学生接受。

3、指导学生合作探究,自己得出结论,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教学过程:

一、引入

由一组大陆与海洋的图片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授课内容

1、ppt画面播放,学生通过看图认识海陆分布特点。

2、看图,认识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海、洋的概念及区别。(插入练习——以亚洲地图为例考察学生对以上概念的掌握。)

3、学习7大洲4大洋的名称,形状,分布,大小,界线。(1)看图,了解大洲大洋的名称。

(2)发挥想象力,看谁能用有效实用的办法记住它们的形状。(3)了解各大洲大洋的分布特点(方位,哪一半球)(4)大洲大洋的界线。(5)认识大洲大洋的大小。(插入练习考察所学)

4、总结本节课知识

三、小结(培养学生热爱地球家园,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

四、作业布置

1、一笔画世界

上一篇:《看画识字真有趣》教学设计下一篇:家长心声大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