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艺术教学设计

2024-04-08

意象艺术教学设计(通用8篇)

篇1:意象艺术教学设计

《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走进意象艺术》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中的第四课,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意象艺术。意象艺术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构成了美术鉴赏中的重要方面,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白意象艺术和前课所学的具象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清除一般人看到“不像”的作品时产生的排斥心理,从而提高审美的眼睛,开阔眼界,是提高美术鉴赏水平中相当重要的一环。本课主要有以下的内容:

①什么是意象艺术?

②“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指出意象艺术主要是与艺术家对现实的感觉,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的表现密切相关。

③“如何理解意象艺术”,是本课的关键,也是学生学习如何鉴赏意象艺术的入门处,并说明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有着巨大的差异。

二、教学目标

通过鉴赏一些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并结合教学大纲和高中生具有较强的判断辨别能力,主要是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组织与归纳,注重学生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因此,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意象艺术是美术作品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

2、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3、理解意象艺术在美术作品中更倾向于表现艺术家的心理真实,形象更集中,更典型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

三、学习重点

使学生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区别,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四、探索难点

如何解决清楚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艺术,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整合。

五、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应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思考,辨析意象艺术作品的主要特征。同时,还注意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自主找到意象艺术追求的艺术目标。因此,我将采用以下教法与学法:

1、在教法上我将采用分析讲解、提问法、引导观察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美术作品进行直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激发情趣。

2、在学法上主要是通过观察思考、比较、讨论等形式的学习。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在这一环节中,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来表演我先写好的几个表情词语,比如“惊讶、难过、开心”等,让下面的同学猜出那些表情所传达的意思。我则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那些词语表情。学生很快就能认出这些熟悉的图案就是我们都经常能见到的QQ表情图案,这些图案不再是再现人的脸多么真实,而是在于能传达某一种心理活动,而这就是意象艺术最重要的特征。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媒体展示课题:《走进意象艺术》

(采用这样的导入方式,主要就是在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意象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2、讲授新课

师:在上节课中,通过对具象艺术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具象艺术除了具有视觉真实性、客观性,典型性和情节性、叙事性等特点外,它还具有记录和社会干预的功能。那么什么又是意象艺术呢?

(1)媒体展示:什么是意象艺术?

师: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媒体展示:《星月夜》油画和星空的实景照片,让学生欣赏《星月夜》油画和星空实景照片,通过对比,结合课本,让学生找了出油画与实景照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从而找到什么是意象艺术?

学生回答:(略)

老师引导、归纳:

如经过艺术家创作出来的油画作品《星月夜》,画中的 天空都变成 象等。意象艺术就是对物象加于简略,对其富有表现的因素容纳作者的思想,形成概括的艺术形象。

(通过老师设问,学生讨论,老师归纳,师生共同探讨,增强师生互动。)

(2)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式怪异?

媒体展示:达利《内战的预感》、蒙克《呐喊》、让学生结合具象艺术的内容、艺术作品与之进行比较,谈谈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式怪异?

学生讨论,回答:略

老师引导、归纳:

美术作品不仅可以再现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观念、意识和审美理想等。所以,意象艺术不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为此,艺术家常常采用变形、夸张、重组等手段。

(3)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媒体展示《蒙娜丽莎》油画·达芬奇与《马蒂斯夫人》油画·马蒂斯

《呐喊》具象摄影作品与《呐喊》油画·蒙克。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结合本书前面所学过内容(如从点、线、面、色彩、具象、意象等)较为详细地寻找出以上作品的差异。

学生回答:(略)

老师引导、归纳:。

加入活动 看星空照片 我们来画一张星空(加入音乐 一个月光曲 另一个选激动点的)

意象艺术的特征大致可包括:

①背弃古典传统——也就是说在艺术的表现上与古典艺术观念,表现手法、风格面貌、审美趣味等方面是完全不同的。

②表现主体情节——从本人出发,从画家主体出发,对象表现的是画家本人的观念意识、丰富的情感、潜意识的反映等等。

③创造个性语言——拥有个性鲜明的艺术语言,而这些语言往往是不可复制的,具有很强的个人色彩。

④热衷多样探索——不拘泥于某一种固定的表现形式,喜欢挖掘丰富的艺术语言。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通过具象艺术作品与意象艺术作品的比较,探索意象艺术的特征。其实学生可能在讨论与分析的进程中,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解释了一些意象艺术的基本特征,比如夸张、变形、主观等等,因此,在这个阶段只要适度的引导,学生就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一些意象艺术的特征来,从而能挖掘出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4)媒体展示:

请同学讨论《教皇英诺森十世》油画·委拉斯凯兹与《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油画·培根两幅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有啥不同?

学生讨论回答:略

老师引导、归纳:

具像艺术与意象艺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它传递出的不是艺术家的“眼”中之“象”,而是艺术家的“意”中之“象”。我们看到,意象艺术更倾向于心理真实而不是眼见的真实传达,尽管它可能“怪异”甚至“丑陋”,但它在艺术上却更集中、更典型,因而形成它突出的长处,从整体上超越了具象美术在形象和时空上的限制,延伸了我们对事物和现实有了更为全面和客观的把握。因此,有人说,意象艺术更为本质地揭示了世界的真实,所以是最真实的艺术。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上节课通过具象艺术的学习,对《教皇英诺森十世》这一作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在这里设置这样的一个问题,目的就是能唤起学生自问、自答、探求知识的课堂环境,从而加深学生对意象艺术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

△注:根据学生情况与课堂的需要,可以给学生提供以上出现的相关美术作品的背景资料,供学生参考,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七、练习与巩固

(1)你最喜欢一幅画是意象艺术作品还是具象艺术作品?

(2)你是否认为意象艺术比具象艺术更有表现力?为什么?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广泛获取知识的可能性,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八、板书设计

走进意象艺术

1、什么是意象艺术。

2、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

3、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篇2:意象艺术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一年级

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本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二种——意象艺术。由于意象艺术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构成了美术鉴赏中的重要方面,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辨析意象艺术为主要内容来讲解的。

2、学生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有很好的学习自觉性,勇于探究,敢于否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与联想能力,但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仍单

一、稚嫩,本课将进一步丰富他们的审美知识结构,针对学生在绘画中不会通过特定的形象来准确的表达思想这一弱点,对美术作品中常用的象征性手法进行了介绍,并鼓励学生在绘画实践中进行尝试。

二、教学目标:

1、认知与技能:本课是具体了解认识和了解三大美术类型之一的意象艺术,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并通过分析鉴赏美术作品学会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方法采取对比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转换观念来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观点与视野对意象艺术作品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感悟艺术,用意象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思想等。

3、情感价值观: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感悟,增长知识,培养对意象艺术的鉴赏能力,提高欣赏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区别,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解释清楚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艺术,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表达。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PPT幻灯片。学生:

五、教学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出示课件《马蒂斯夫人像》

虚拟情境,在美术馆两个观众在欣赏《马蒂斯夫人像》。

甲说:“这画太难看了,一点也不像,我不能接受,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么表现人物肖像,这就能成画家了?这样的作品那我也能画!” 乙说:“哎,你这都不懂,越怪诞越看不懂,这才叫艺术!” 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

2、教师对他们的对话进行分析,进而引出本课主题。

这幅画是法国画家马蒂斯的油画,名叫《马蒂斯夫人像》,是意象艺术的代表作。

第一个学生把“像不像”当成了判断美术作品的唯一标准,因为他不太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用“像不像”去评判作品也是很多人存在的审美误区。第二个同学只说出了表象,也没能真正理解意象艺术。《马蒂斯夫人像》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画家在对着模特写生时,加入了自己对画面构图的设计,对人物的理解,对色彩的运用,而不是对客观对象机械的照搬。头像背景冷暖色块的对比,脸部的色彩组合,大红的上衣,特别是脸部中间那道绿颜色,起到了重要的平衡画面效果。这与《蒙娜丽莎》是完全不同的表现方式。《蒙娜丽莎》是具象作品,严谨的技法、柔美的画面,写实的人物。《马蒂斯夫人像》是意象艺术作品,用笔大胆、奔放、狂野,色彩绚丽。展现给观众视觉的冲击和丰富的想象。

[设计意图]创设人物对话情景,直入主题。并运用PPT课件中的图片开拓学生思维,使学生参与思考,更直观的认识、了解意象艺术作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什么是意象艺术?

“意象”有“意念之象”或者说“意念之象”是艺术家所感到的 或想象的要表达的事物。和“实像”是相对而言的。

让学生欣赏本课的《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找到《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不同的地方,从而找到什么叫意象艺术。意象艺术是对物象加以简略,对其富有表现的因素容纳作者的思想,形成概括的艺术形象。让学生试述实景和作品的不同,以及对作品作出初步评价。

2、为什么美术作品形象怪异?

让学生了解美术不仅可以再现客观世界,而且更可以表现艺术家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艺术家的感觉和意图越独特,越强烈,其形象就可能越是与众不同。

课件媒体展示《内战的预感》(油画)达利

《内战的预感》局部很真实,它属不属于意象?这样的置换组合的形象我们还能说出哪些?这幅画表达了主观世界的哪方面?学生讨论使学生感受意象艺术的表象特征——怪异。《鹌鹑图》(中国画)朱耷

意象艺术的怪异与艺术家的观念是怎样的关系?观察朱耷画中的鸟和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是动物的表情吗?朱耷把自己以鹌鹑自喻,并非自己的样子长得象鹌鹑,而是借画家笔下鹌鹑的神韵抒写自己孤傲冷漠的精神状态。

“作者觉得对事物客观的描绘已不能满足创作的需要,这时就要通过变形、夸张来表现自己的情绪和意识。”

教学活动随着这些有趣有意义的问题展开,这种提问是发散式的,调动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激发思维,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能力,使教学生动活泼,并达到对内容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与交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对意象艺术作品的理解,体会意象艺术怎样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

(三)理解与探究

1、如何理解意象艺术?“意象”是与“写实”相对而言的。

2、引导学生总结理解意象表现性美术的两个角度

(1)是从艺术家按照“我”感觉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的角度。(2)是从艺术家根据“我想”表现的意图的角度。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油画《呐喊》 作者 挪威画家 蒙克 请学生说出对作品的感受。

蒙克使用动荡的弯曲的线条,将桥梁、天空、大地联系在一起,强烈的色彩给人深刻的触动,把那个瘦骨嶙峋双手捂着耳朵的呐喊的人物置于画面的背景,仿佛这呐喊直接冲着观者,从而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

教师引领学生从画面、线条,色彩,形象处理等美术语言角度分析作品,了解意象艺术表现手法。并结合画家独特的经历,让学生更深层的感受意象艺术,理解画家对画面的主观处理。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星月夜》(油画)凡高

运用分析《呐喊》的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讨论探索中鉴赏能力得到提升。让学生对具体作品进行深层、全面的剖析,感受画面中蕴含的意境,体会画家的心境,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体会意象艺术是“表达作者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通过学生的发言、讨论与争辩,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归纳,学生对“意”与“象”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意象艺术的特征,挖掘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背景资料,对具体作品深入、全面的剖析,从而学会怎样真正去读懂一幅意象作品,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是如何与作者个人的主观意识、生活经验等进行整合与联系的,并抓住这个点深入挖掘拓展,使学生在探究中认识现实物象作用于心灵,经过艺术的创造成为意象的语言,构成心物一体的意象世界。

3、意象艺术在生活中的体现

列举生活中校徽、标志、服装的样式,以及我们对线条、颜色的感觉等意象艺术表现形式。以变形金刚的标志为例,说明人脸的变形和夸张。也增加了趣味性,可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启发学生举例说明,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踊跃发言,根据身边的事物展开联想,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意象艺术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身边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拉近和意象艺术的距离,消除艺术的神秘感。让学生感觉到艺术和生活息息相关,进一步加深理解意象艺术的特征。

(四)拓展与小结

1、教师让学生用意象艺术的手法表达自己的各种感受(如欢乐、痛苦、激动、害怕、恐怖等)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意象绘画练习。体会意象艺术的特点。

2、展示评价

以学生自评和互评为主,教师做最后总结。(1)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述自己的创作构思,展示学生作品。(2)让学生对自己的创作进行解释,谈谈自己在创作过程中是怎样运用意象艺术的语言的。

3、学生欣赏部分艺术作品

篇3:意象艺术教学设计

1 书法艺术元素之点线在现代设计的体现

中国的汉字, 由甲骨文、古文 (金文) 、大篆 (籀文) 、小篆、隶 (八分) 、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的依次演进, 都离不开点线的结合。所有古代书论中谈到书法本质特征的, 都涉及到线条的表现力;“书, 心画也。”“唯笔软则奇怪生焉”“书贵瘦硬方通神”“横如阵云, 点如坠石, 竖如枯藤”“折钗股, 屋漏痕”等等说法, 为人们熟知。书法中的笔法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唐代书法家、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里说:“篆尚婉而通, 隶欲精而密, 草贵流而畅, 章务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 温之以妍润, 鼓之以枯劲, 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情性, 形其哀乐, 验燥湿之殊节, 千古依然。”由于篆书、隶书、今草和章草, 工巧作用各自多有变化, 所以表现出的美妙也就各有特点:篆书崇尚委婉圆通, 隶书须要精巧严密, 今草贵在畅达奔放, 章草务求简约便捷。然后以严谨的风神使其凛峻, 以妍媚的姿致使其温润, 以枯涩的笔调使其劲健, 以安闲的态势使其和雅。这就在一定程度上, 表达书者的情性, 抒发着喜怒哀乐。

设计元素同样是由点、线乃至扩展到面相结合而构成的一门艺术, 点和线同样也是设计构成中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书法以抽象、单纯的“线”来描述生命流动的轨迹, 来讴歌情感和思绪的微妙变化, 来叙述宇宙洪荒和世态炎凉, 以形写意, 舍形求神, 无论在结构、章法、还是在表达情感上都与现代设计息息相关, 书法艺术和设计艺术一样, 因感物而动情, 通过线条构成的图画表达设计的情感和思想。设计者根据篆书崇尚委婉圆通, 隶书须要精巧严密, 今草贵在畅达奔放, 章草务求简约便捷这样的特点, 巧妙的将书法艺术元素中的线条和设计体系中的点线有效的相结合到一起, 增强了现代设计的个性特点, 使现代艺术极力达到了一定的境界, 比如字体设计、标志设计等设计体系中都包含了书法艺术的元素特点, 有效的融入使得整个现代设计体系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 书法艺术元素之文字在现代设计的体现

汉字, 是体现华夏先民丰富的审美意趣和创造性的形象视觉符号, 是几千年来华夏文明忠实的记录者和中国传统艺术坚实的载体, 汉字单体所含的文化意蕴是博大精深的, 从某种意义说, 中国汉字的演化历史, 就是中国人运用线形设计艺术的历史。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称中国书法是“艺中之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人的文明标志和象征。记得鲁迅先生说过, 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 音美以感耳, 形美以感目。书法艺术充分展示出汉字的美感, 这种艺术成分也融化于我们民族文化的细胞和血液之中, 成为一门至情至性的艺术, 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根和民族精神之魂。

现代设计要素中的文字要素, 很多都是以传统书法来进行表现和设计的, 唐代大书法家、思想家韩愈在“书论”中提到的, 学书必须专心致志, 做到法中求精, 韩愈曰:“苟可以寓其巧智, 使机应于心, 不挫于气, 则神完守固。虽外物至, 不胶于心。尧、舜、禹、汤治天下, 养叔治射, 庖丁治牛, 师旷治音声、扁鹊治病、僚之于丸、秋之于亦、伯伦之于酒, 乐之终身不厌, 奚暇外慕!夫外慕徒业者, 皆不造其堂, 不跻其者也。”这都是在说明书法艺术与文字设计创作书写意境。在现代文字设计中, 许多设计者也都欣赏到了书法艺术的表现审美意境, 一些国内设计者把篆书应用于贺年卡、请柬、徽章、图案等方面。从这里寻求灵感, 汲取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3 书法艺术元素之水墨在现代设计的体现

书法艺术中墨法尤为重要, 书法靠墨来表现其“色彩”虚实的神韵, 历代大家无不深究墨法。墨法可分为浓、淡、干、湿、渴、涨等。墨法的变化浓淡枯湿, 自然大方, 与笔法相结合, 从而烘托出书法线条的风格和意境。书法艺术与现代艺术存在着相似的地方, 一纸之上, 黑白之间, 运用黑、白之间的调和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今临古人之书, 殊不学其形势, 惟在求其骨力, 而形势自生耳。吾之所为, 皆先作意, 是以果能成也。”这就是书法艺术对唐太宗战争艺术的深刻影响。也正是老庄“弱之胜强, 柔之胜刚”的思想。黑因白出, 白随黑留, 虚起实结, 实起虚结, 彼此制约又相得益彰, 形成了顾盼生姿、让就传情的艺术妙趣。书法艺术的线条与平面设计的线条相互欣赏、理解、借鉴, 必然能丰富平面设计的表现语言, 更添平面设计的神秘魅力。

书法中的水墨元素为许多现代设计者在现代设计中找到了很多灵感, 在现代平面设计领域, 它以其特殊的视觉效果与严谨的印刷字体及图形形成鲜明的对比, 因而水墨元素更加成为极具东方审美意蕴的中国平面设计表现符号。

4 书法艺术元素与现代设计

中国传统艺术博大精深, 其中书法艺术是历史悠久的一门传统的艺术门类, 现代设计中实际很多灵感都是来源于书法元素, 有些人说, 书法与现代设计, 看似关系不大, 实则不然。书法, 作为抽象的形态, 给人们没的享受, 是因为客观存在着的美的构成规律被作者成功的运用, 书法艺术元素与现代设计中, 书法艺术元素拓展了现代设计的空间, 设计者在字体的设计上充分利用了书法元素的特点, 这种结合手法的表现把现代设计风格充分的展示了出来。

书法艺术元素与现代设计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例如, 采用篆书、隶书风格运用到现代设计中给人一种高雅、古朴的感觉, 特别是篆书的形态元素表现在现代设计中起到了一种高雅的艺术感, 主要体现在图案设计、书籍封面设计、包装设计等方面。采用行书、草书风格与现代设计结合, 通常表现线条的流动感, 行书、草书线条灵动, 笔意奔放, 给人开阔神飞的感觉, 主要体现在广告招贴、酒水包装、文字标志设计等方面。这种有效的相结合, 扩展了设计者的思路和灵感, 增强了设计的丰富性, 对整体的作品的设计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使作品更具有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孙过庭.书谱[M].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6.12.[1]孙过庭.书谱[M].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6.12.

篇4:意象,传统艺术的精灵

【关键词】 意象 图景 意境 技巧 情感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作为情感的载体在鉴赏诗歌中不可忽视。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诸多诗人对景物情有独钟,景物也就成了诗歌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笔者认为鉴赏诗歌中的景物是打开诗歌鉴赏大门的一把钥匙,是最基础的一环,也是最关键的一环。

景物类型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这里主要谈景物描写在鉴赏诗歌中的重要作用。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类型来看,鉴赏景物大致从以下两个角度:诗中赏画、画中品诗。

一、诗中赏画

1.借助意象描摹图景

何谓意象?意象即意与象的组合,是浸染了作者主观感情的景物,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

要想准确的描摹画面,就要抓住诗中意象的形、色、动、静。下面就以倪瓒的一首小令为例:(2003年春季安徽卷)

小桃红 秋江

倪瓒

一江秋水澹寒烟,水影明如练,眼底离愁数行雁。雪晴天,绿蓣红蓼参差见。吴歌荡桨,一声哀怨,惊起白鸥眠。

问题:描绘了意境幽远的秋水景色,读来如同欣赏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卷。请从动静和色彩两方面对这首小令进行赏析。

这首小令选取的意象为秋水、寒烟、数行雁、绿頻、红蓼,吴歌荡桨、惊起白鸥。头两句中江面水影洁白如绢,属静景描写,最后几句“吴歌……惊起白鸥眠”,则显出动景,首尾动静呼应,和谐统一。“雪晴天”、两句描写了在晴朗的天空之下,绿色的浮萍、粉红色的蓼花高低不齐地长在水边。作者将白、绿、红几种色彩巧妙地调和在一起,把秋天点缀得异常绮丽。可见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就是作者为我们倾情描摹的画面,能初步感知画面的特征,就为理解诗歌奠定了基础。

解答这类题一般从三方面入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静。要想解答这类题,具体的思路是先抓取诗歌中的意象(包括修饰语),再根据画面色彩,进一步把握画面特征,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完成对这幅画面的描摹。

2.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何谓意境?意境就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方面缺一不可。要品味意境就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下面就以2004年广东语文高考试题中的诗歌鉴赏为例: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题: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第一步先从诗歌中找到这些意象月是孤月,云是片云,日是落日,秋风萧瑟,营造一种凄凉、冷寂的意境。如果就此断定诗人的情感就是孤独悲苦的,那么显然有点武断,因为落日与孤月同时出现是自相矛盾的,从此就不难看出落日很可能不是眼前的景,为了印证这一点,下一步还要回到原诗搜取相关信息,诗中的“病欲苏”、“心犹壮”,这不意味着诗人身体即将康复,壮心不已吗?所以落日在这里就不是简单的景物描写,而是一种比喻,黄生说“落日乃借喻暮齿”,可见诗中是以落日来比喻人生暮年。即便落日是景物描写,我们也可以由此联想到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其落日不仅仅是凄凉之景,更是一种雄浑的意境,这开阔雄浑的意境不也体现作者心胸的乐观旷达吗?所以景乃人物情感的真实体现,情景相生,要理解情就得把握意境,品味意境就必须借助意象。

二、画中品诗

1.借助意象鉴赏表达技巧

借助意象可以描摹图景,体味意境,意象是否能够帮助我们鉴赏表达技巧呢?下面以杜甫的诗为例: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入诗的意象是碧波(荡漾)、水鸟(掠翅江面)、山(青翠欲滴)、花(红艳无比),“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竟丽。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看到这美丽的景色诗人的心情也应是愉悦的。可是,诗人却笔路陡转,慨而叹之“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由此得出本诗运用的是反衬的艺术手法,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再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不是巧用借代和拟人吗?柳永的《雨霖铃》上阕的眼前之景和下阕的想象之景不是虚实相生的手法吗?可见,借助景物描写,我们能很好地理解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2.借助意象体味思想感情

情感的把握离不开对意象的理解。下面以杜甫的诗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要解答这两道题,首先要看诗中描绘的景物,即迟日(春日)、春风,花草、沙(暖)、鸳鸯[步骤一]。景物的特征是春风和煦,花香草香,沙暖泥融。继而描绘这幅画面: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显然这幅画面情趣盎然,动静相宜,我们可以感觉到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结合“注”中的交代的背景,再加上这样美丽的春景图自然体会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四]。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一切景语皆情语,景就是情感的媒介,读懂了景物也就把握了情感。

鉴赏诗歌的目的就是要读懂作者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是理解诗歌的归宿。要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从景物入手,因为景物是浸透了作者感情的载体。抓住诗歌中的景物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意象,这个传统艺术的精灵在诗歌鉴赏中永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篇5:诗歌意象鉴赏与艺术的教学设计

1、本节课课件主要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融音乐、图片、文字为一体。凡课件设计到的诗歌意象尽可能配上清晰、优美的图片,音乐以极富古典韵味的古筝曲为主,用以营造良好的诗歌氛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歌的意象美和意境美。

2、本课采用“启发点拨式”的教学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学生的思维训练和鉴赏、审美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体,进行知识的课堂内化和布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本课以欣赏诗意盎然的音乐与图片导入,以诗歌语言符号为元点,引导学生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抽象的诗歌语言符号还原成具体形象的画面,建构心灵的图象,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绘制诗歌情景图,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具体生动的诗歌意象、情景,让学生比较、感悟,化无形为实体,变抽象为具象,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又有利于知识的保持记忆,便于学生在认知图式上建筑新的认知结构,切切实实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审美性的统一、理论引导与实践操作的统一、传授技能与培养能力的统一,做到师生互动,循序渐进,教学相长。

3、学生在课前积极搜集诗歌的传统意象,思考并将这些诗歌意象的寓意并进行归类;课堂上积极参与活动,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还原出诗歌的意象、意境,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陶冶情操。课后,认真进行发散引申训练,能举一反三,形成能力。

篇6:意象艺术教学设计

漳浦一中 许志东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深化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学科的文学性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诗歌以其高度概括的内容、凝练含蓄的语言和真挚纯美的情感,成为文学领域里最为璀璨夺目的明珠,并作为最集中精练的文学样式,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诗歌鉴赏也成了高考大家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课本必修1》第一单元就安排了诗歌鉴赏,单元教学要求这样写道“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这说明诗歌意象鉴赏与情感把握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众所周知,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也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单元,诗歌的意象鉴赏是开启诗歌大门的一把重要钥匙,可以说抓住了诗歌的意象也就能很快领悟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情感,传授给学生意象鉴赏的方法也就可以让学生拿着钥匙去打开诗歌殿堂之门,这是语文老师共同的心愿。教师只有授之以“渔”,教以方法,才能让学习主体以不变应万变,切实提高鉴赏能力,积极应对高考试卷中变换莫测的试题。而艺术还原法是诗歌意象鉴赏的一种有效且常用的方法,因此,本课试图通过意象鉴赏示例,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艺术还原法,切实提高鉴赏能力、审美能力。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虽然高一学生正处于诗一样的年龄,对诗歌充满向往,对诗歌鉴赏已有一定的常识与生活积累,但经典诗歌学习不多,鉴赏术语的积累还很单薄,面对诗歌的抽象语言符号不知从何下手;与此同时,学生的审美观正在逐步形成,有一定的审美冲动,因此,必须从审美兴趣的培养、鉴赏术语的积累、鉴赏方法的传授和鉴赏能力的培养上加以积极的引导,授之以“渔”。

三、设计思想

本课依据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制定教学目标,以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采用“启发点拨式”的教学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评价、点拨作用,借助多媒体,采用“受激共振”的教学法,用屏幕显示诗歌意象的画面,化无形为实体,变抽象为具象,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诗歌意象鉴赏的方法。教师将引导学生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抽象的诗歌语言符号还原成具体形象的画面,建构心灵的图象,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绘制诗歌情景图,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具体生动的诗歌意象、情景,让学生比较、感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意象鉴赏的“钥匙”交给学生。

四、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部分传统意象的寓意。

2、了解掌握意象鉴赏方法——艺术还原法。

3、提高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艺术还原法。

难点:鉴赏诗歌的意象。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多媒体教室

课前作业:要求学生搜集常见的诗歌意象并分析意象的寓意,按照学习小组集中讨论,尝试为意象下个定义。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先秦的诗经、楚辞,汉、魏晋的乐府古诗,唐诗、宋词、元曲以及现当代诗歌就是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发展史中一颗颗璀璨明珠。历代诗歌中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堪称我国文明史河的积淀、汉民族语言的结晶。本单元我们将学习一组现当代诗歌,先看单元学习要求第二段中“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这说明诗歌意象鉴赏与情感把握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众所周知,诗歌常常用具体的意象来营造诗歌的意境,表达抽象的思想情感,可以说诗歌的意象鉴赏是开启诗歌大门的一把重要钥匙,抓住了诗歌的意象也就能很快领悟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情感。

那么什么是意象呢?大家搜集了多少常见的诗歌意象?这些意象又有何寓意呢?

(二)介绍意象的概念,举例分析鉴赏诗歌的意象

1、请部分学习小组代表介绍所查找的常见的诗歌意象及其寓意,并尝试为意象下个定义。

教师等学生讨论结束后,展示一组诗歌意象图片,每张图片都配有诗句。归类总结:(屏幕展示)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它必须是经过诗人主观的筛选与情感化合,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与人格情趣的物象。

部分传统意象的寓意:

杨柳—惜别 圆月—思乡 落花—伤春 浮云—漂泊 流水—惜时 古迹—怀旧 黄叶—悲秋 莲花—高洁

[特别提醒] A.积累传统意象及其寓意。鉴赏古代诗歌需要了解这些意象特有的文化内涵,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它“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水仙”则是“冰清玉洁”的象征,“杜鹃”则代表一种悲剧氛围,倚栏杆而凭吊,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听梧桐细雨则倍感凄楚悲凉。

B、知人论世看意象。由于诗歌语言的多意性、不确定性决定了大部分的意象含义是不确定的,它随着诗人的生活阅历、情感体验、人生理想、审美情趣的不同而千差万别。

2、(屏幕展示)一组黄昏画面

同样是黄昏,不同情境,不同人有不同感受。看到这些画面,请大家说说感想。并用一句诗来描述该情景。

学生回答后,提示:同样是黄昏,在王勃笔下是“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雄阔壮美;在李清照看来却是“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哀婉悲凉;李商隐面对黄昏觉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发出了生命暮年,青春难再的人生感慨。

因此,解读诗歌的意象,要注意结合作者的身世、遭遇、心理状态去分析。

3、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2002年的鉴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引导学生联想柳树形象,分析提示:柳树长长的柳枝迎风飘动,像一支多情的手在挽留着远去的离人,由此有了《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情景,仿佛柳树要与戊守边关的人依依惜别。再者“柳”与“留”谐音,故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举。折柳表惜别之情。另外,人已去而柳树犹在、柳条依依,似乎在怀恋远方的亲朋,故又有怀恋、怀远之意。诗中的折柳是指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的《折杨柳枝》,诗人静夜闻笛,听折柳曲,思绪被悠扬的笛声勾动,引发浓浓的思乡之情,所以说,折柳是关键。

(三)介绍艺术还原法,授之以“渔”

刚才,我们在分析折柳这一词时,已自觉不自觉地用上一种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艺术还原法。众所周知,诗歌作品提供给我们的只是一个抽象的语言符号,而不是具体可感的形象、声音、画面,诗人创作时借助语言符号把他内心世界、思想感情、人生理想外化。因而阅读鉴赏时,我们只能依着语言符号所提供的线索。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艺术地还原出符号所指向的形象、声音、色彩、线条、画面,从而准确把握诗的意象与意境,领会诗人的内心情感与写作意图。这种方法就是艺术还原法。

(屏幕展示)艺术还原法的流程图:

还原 情境

符号————意象————意境————主旨

联想想象 情感

1、展示FLASH课件《致像树》,通过课件中意象与画面的对应还原,让学生对用艺术还原法还原意象有感性认知。

2、(屏幕展示)还原《天净沙·秋思》的意象,想象诗的情境,把还原的情景绘制成图像,并用语言描述情境,分析把握诗的意境。(要求学生讨论交流,推荐优秀图片。)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学生讨论后,教师巡视作图情况,表扬优秀图画作品,请部分同学描述诗歌的情景。

教师点评: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在一个深秋的傍晚,牵着一匹瘦马,于瑟瑟秋风中走在有“枯藤老树昏鸦”的古道上,猛一抬头,看见潺潺的水流上横着的小桥和炊烟缭绕着的人家,一种酸楚的流落感和着人生的失落感一起涌上心头,这滋味是难以诉说的,作者借助九个富有表现力的意象用蒙太奇的手法构织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画面,再加上“断肠人在天涯”,便把萧瑟之秋与游子之思有机结合起来,把悲秋推向极致。难怪有人因这首而称马致远为“秋思之祖”。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诗歌的意象鉴赏并不难,只要我们能根据诗歌的语言提供的信息,充分调动我们的生活积累,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艺术地还原出符号所指向的形象、声音、色彩、线条、画面,从而准确把握诗的意象与意境,领会诗人的内心情感与写作意图。那么,我们的鉴赏活动可以说已迈出了一大步。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诗歌意象,重点探索了诗歌意象鉴赏的方法——艺术还原法,分析了一些诗歌意象,希望能在诗歌方面找到一个突破口。

(五)布置思考题

1、同样写秋天,马致远用“枯藤老树昏鸦”写得萧瑟、凄凉,毛泽东却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写得气势磅礴,请阅读《沁园春 长沙》,分析鉴赏毛泽东笔下橘子洲头的秋天里的意象特点与传统写秋天的意象有何不同。

2、阅读《再别康桥》,鉴赏“金柳、夕阳、小草、彩虹、康桥”等意象,分析诗人在这些意象中融入了怎样的情感。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2000年高考题)

闻 雁 寒 塘

韦应物 赵 瑕

故园渺何处? 归思方悠哉。晓发梳临水,寒塘坐看秋。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简答: 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七、教学反思:

1、本节课课件主要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融音乐、图片、文字为一体。凡课件设计到的诗歌意象尽可能配上清晰、优美的图片,音乐以极富古典韵味的古筝曲为主,用以营造良好的诗歌氛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歌的意象美和意境美。

2、本课采用“启发点拨式”的教学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学生的思维训练和鉴赏、审美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体,进行知识的课堂内化和布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本课以欣赏诗意盎然的音乐与图片导入,以诗歌语言符号为元点,引导学生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抽象的诗歌语言符号还原成具体形象的画面,建构心灵的图象,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绘制诗歌情景图,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具体生动的诗歌意象、情景,让学生比较、感悟,化无形为实体,变抽象为具象,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又有利于知识的保持记忆,便于学生在认知图式上建筑新的认知结构,切切实实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审美性的统一、理论引导与实践操作的统一、传授技能与培养能力的统一,做到师生互动,循序渐进,教学相长。

3、学生在课前积极搜集诗歌的传统意象,思考并将这些诗歌意象的寓意并进行归类;课堂上积极参与活动,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还原出诗歌的意象、意境,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陶冶情操。课后,认真进行发散引申训练,能举一反三,形成能力。

点评

本设计能够突出新课程的理念,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和认知特点,教学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

关于诗歌意象的理解,作者能够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累,以学生已知的常见的诗歌意象及其寓意为支撑,进而导入对意象的整体把握。如何正确地理解意象?作者从“知人论世看意象”提出了“还原法”,意即借助诗歌所提供的诗句以及与诗篇相关的作者的身世、遭遇、心理状态等去分析。显然,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也符合文学作品“知人论世”的阅读规律。为了使学生真正把握这一方法,作者以《致橡树》和《天净沙·秋思》这二篇学生并不太陌生的作品为例子,验证并使学生掌握这一方法。按照这一思路,后面的练习,还是以掌握和巩固这一方法为训练的目标。可以说,本课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了。

篇7:意象艺术教学设计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海南省海口实验中学    邢述评撰写〖教学内容〗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4课 一、课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1课时二、课堂教学思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本课旨在通过欣赏意象艺术作品使学生明白意象艺术和前课所学的具象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本课中应立足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作品通过对比来找到意象艺术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应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紧抓以学生为主体来作为主线,让学生去思考意象艺术作品。同时在本课中,注意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能让学生自主找到意象艺术所追求的艺术目标。三、课业类型:欣赏四、教学目标 (一)认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意象艺术是美术作品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二)能力目标让学生对意象艺术有认识和理解。(三)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四)创造目标理解意象艺术在美术作品中更倾向于美术家心内真实,形象更集中、更典型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五、探索重点了解意象艺术在美术创作中是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六、探索难点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整合。七、教学用具(一)教师用具:1、油画作品:写实型艺术作品(具象艺术)如下图1;写意型艺术作品(意象艺术)如下图2、若干张。

篇8:意象艺术教学设计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美阐述

“意象”一词起源于我国的哲学领域,后来经过长时间的阐释、演化,逐渐应用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并成为美学领域的核心。意象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及其丰富,因为它经历了我国几千年文明的洗礼和锤炼,历经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才形成,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美学内容和结果。它区别于西方对美的理性认识。我国古代的《周易》、《文心雕龙》等著作中都对意象进行了阐述,明确了它的具体含义:象为艺术中的形象、形态,意为艺术中的内涵。老子也曾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来阐述意识的主导地位,指在客观的世界中,对虚实事物的认识,要站在想与不想的中间角度去感受和认识,这也是东方哲学观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我国审美精神形成的基础[1]。意象是相对于具象、抽象、视像、印象等而言的,它是我国古代人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对世间万物形态的概括和提炼,并将意象的感知与宇宙的空灵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虚无、灵动的人文境界。我国文化中的意象,并不单纯指对客观世界的简单描述,也不是主观世界的想象,而是客观世界与思想境界的融合,是主观观念对客观世界的影射以及融合的结果。我国古代的“俯仰自得”、“游心太虚”等精神境界,都体现出我国先人对自然的审美心态和遨游宇宙的畅想,彰显出了艺术创作中的“物我合一”的情韵。意境可以称为我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核心内容和主要审美范畴,其中充分体现了我国三大宗教儒释道的精神,极具中华民族的东方特色韵味[2]。

由此可知,我国传统意象的审美与西方理性的文化思维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意象思维摆脱了概念和逻辑的束缚,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理念,它更具创造性,强调宇宙中万物的和谐统一。

二、中国传统意象审美在艺术上的表达

(一)中国传统意象审美是艺术设计创作的源泉

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是当代艺术设计的源泉,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引用和借鉴能够为当代艺术的形式和内涵设计提供无尽的启示。在我国的传统艺术思想中认为意象是带有主观思想的客观物象,是利用客观物象来表达主观的情感。我国的传统艺术中一直强调创作意境的虚实相生,于无形处感受象之所生,于有形处感知意之所存。在审美的过程中,一些人为创作的或者天然形成的形式或符号给人某种情感的启示,它不是一种实际的具象,更不是一种完全的抽象,而是通过人们的情感与实践而由内心感觉出来的一种形象。

(二)艺术的审美意象的构成

在艺术审美意象中主要由两种因素构成,其一是意,其二是象,“象”是艺术创作中意象的具体表现形式,“意”是由“象”升华的情感。“意”需要借助于“象”来表达,观赏者通过对象暗示的领悟来感受其中包含的“意”,更形象的说就是“意”是“象”的灵魂,“象”是“意”的躯体[3]。将传统的审美意象与现代的艺术设计相结合必须要把握好应用的原则:首先,注意对形态性特征的把握,在意象化的形态表达中,既要保持客观事物的基本素材,又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表达出强烈的主观意象。意象化的形态与客观真实的形态对比,会发现意象化的形态与客观形态间的相似度在似与不似之间,这需要一定的尺度把握,它是主观与客观以及具象与抽象间的结合,它不仅是对客观事物某一部分的充分表达,也是对暗含在客观物象中的寓意和美感的表现。通过对具体物象的分析、了解和重构能够使再造的意象超越原有的物象,进而揭示出物象的本质,其表现出来的形态是具象和抽象间的视觉感受融合,是超越具体形象之上的。

(三)中国传统意象审美在艺术设计中的事例分析

中国传统意象审美为当代的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艺术题材和灵感,通过对现代艺术成功案例的分析,更能够表现出中国传统意象审美在当代艺术创作的深远影响,接下来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对中国传统意象审美对艺术设计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

2008年在我国召开了一场运动盛事———奥运会,奥运会会徽的设计是由五环构成,其整体结构类似于民间工艺的中国结,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打太极拳的形象。整体结构流畅、生动、又不失动感,象征着各国人民的团结、合作、发展,也体现出奥运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五环是奥运会的标志,一般都是采用上面三个环,下面两个环的形式排列,但是我国在设计的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造型,在保留五环元素的基础上在形式上进行创新,在创作的过程中借鉴的就是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方式,形象的将“中国”与“运动”两个寓意表现出来,在表现手法上不仅突出了东方的审美底蕴,同时也在艺术的创作中体现出了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厚重感,将本土的艺术精神和文化风格体现的淋漓尽致。

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在艺术设计上的创新意义

(一)使艺术中的“形”更具完整性和装饰性

形是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物象外形的统称。在我国古代的图形结构上更注重的是造型的完整性和装饰性,需要做到形与形之间能够相互呼应、穿插并能够突显出我国文化中的礼让品质。在整体形的结构中一般都遵循完整和对称的骨式结构。比如我国的太极纹,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的图形组成的形象。这种设计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现代艺术创作中要想突出中国风,展现意象美,仍然要注意“形”的塑造,因为“形”是“意”的表现形式,所以只有“形”的结构具有完整性和装饰性,才能够表现出“意”的韵味[4]。

(二)为艺术作品增添寓意

不同的符号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在整个文化世界中包含着很多的文化形式比如语言、宗教、艺术、科学等,这些文化是人类精神的客观体现。在卡希尔的观念中,认为人的世界不是客观存在的,它需要经过人们的不断构建,其中人类的文化就是人们对世界构建的表现,是人类经验客观化的一种方式,可以界定为人们情感、愿望、直觉以及印象的客观化。当代艺术作品的创作中也需要借助不同的符号元素来传达出更深刻的寓意。艺术之所以称之为艺术不仅是因为他们的设计精美、创作精细,更因为通过对这些艺术品的欣赏能够感受到更深刻的寓意,为观赏者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和震撼。而“意”的表现离不开“形”的刻画,要想使“形”与“意”更好的结合,就必须要融入我国的传统审美意象精神,将“意”与“象”准确的结合、互融,从而展现出以“形”表“意”的艺术创作。

(三)为我国文化的传承开辟道路

艺术设计的实质就是文化的设计,而文化的设计必须要植根于本土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和展开。所以传统文化是艺术设计赖以生存的土壤,在对艺术进行创作的过程中离不开我国传统文化的支持,因此在借鉴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也是对我国文化的传承。这种传承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而是要在其“形”的基础上,取其“意”,使其““魂”能够得到延续,也就是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这就要求艺术家们需要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探究,挖掘出其“形”之“神”,并能够对其“神”进行传承和延伸,在这个过程中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一直以其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屹立于世界的文化之巅,所以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延续和发扬不仅是国人的责任,也是世界的责任。而艺术的创作无疑为我国文化的传承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审美意象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虽然其在发展中经历过低谷,但是在现代的艺术创作中其又以崭新的姿态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我国的传统审美意象精神讲究虚实相生、情境相融、意象呼应,通过实例的讲解,能够发现传统的意象精神仍然影响着当代的艺术设计,所以我国传统审美意象仍然是艺术创作之源,值得艺术创作者不断的探究和挖掘,完善艺术创作的同时也使我国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思旋.谈意象表现主义对现代艺术的影响及前景[J].美术大观,2014(5):56.

[2]魏颖梅.试谈在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下的中国画的"意象"[J].商情,2010(13):158.

[3]周举,柴盖.新锐视角与时代意象——2013中国当代版画新人新作展暨学术研讨会综述[J].美术观察,2013(12):34.

上一篇:“没问题”就是“有问题”下一篇:读管理行为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