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设计之意象

2024-04-30

中国园林设计之意象(精选四篇)

中国园林设计之意象 篇1

一、题材多来自生活经验

女性画家的意象油画作品在创作题材上有花意象、母性情怀、小资情结等。在女性画家的意象油画作品中呈现出二维、三维空间的多样组合以及不同的形态特征, 所选择的绘画题材多数来源于家庭和生活和情感表达, 多是女性画家自身直觉的感官所创作。意象油画多是艺术家最直接的情感表达, 女性艺术家将直觉发挥的淋漓尽致。她们冲破了原有的绘画模式, 在艺术构思中产生审美意象, 叙述出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情感, 独特的艺术造型由此随之衍变。其画面构图看似简单随意, 但又透露出一种精致的生活态度和感悟, 流露出对生活的希望、梦想以及对美好人生的依恋, 在不断风格化的同时, 她们的创作态度也越发的生活化。

二、发挥色彩想象, 借助色彩传达情感。

色彩的丰富表现力和它所产生的感情力量起着极其重要作用, 女性天生对色彩是敏锐的。在意象油画中, 女性画家更是有固执的偏爱和浪漫情怀, 用直觉对每一种颜色赋予特殊生命力和丰富语言, 其色彩多强烈、单纯、明快或坦然优雅。意象油画作品无论是在色彩均衡、层次上还是在色彩呼应、主从上, 还是具体到色彩的衬托上, 都可以看出她们煞费苦心经营的色彩构图。色彩是意象油画的重要语言, 决定了画面的意境, 那女性艺术家更是将色彩想象发挥到极致, 打破了时空色彩的限制, 重视艺术的感性特征和情感表达, 并随主题、意境需要对色彩作主观调配。“以意生色、以色表意”色彩与意境之间相互转换, 使其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

三、“女性方式”的强化

意象油画注重意境的表达, 强调主观创作。“女性方式”是指男性、女性由于社会性别的差异, 在认识世界 (包括感受、反映、转述等) 方式上2, 性格、气质、心理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性, 由此在创作出所凸显出的女性特有的方式。女性画家相较于男性的最大艺术特色, 则在于“女性方式”对其创作的强化作用:

第一, 女性大多是感性的, 凭借特有的直觉天赋和美感修养, 用直觉选择媒介 (包括描绘物象、材料、技法、表达方式) 。意象油画中, 女性艺术家更是将直觉发挥的淋漓极致, 并通过主观表达加以强化, 长期积淀于个人体验中的生存感受便在这种强化中有意无意地渗透到作品中。

第二, 关注细节。女性艺术家在意象油画创作中, 无论在题材选择和对画面的处理, 都流露出女性对生活细节和生命细微的关爱。她们在关心自身的生存状态、生命价值和执著追求完美的人性中, 表现出对艺术的真诚与自信, 从而进入了艺术的自在状态, 以其结构的完善、内涵的充实而有了艺术的定位。

第三, 女性艺术家享受创作体验, 意象油画作品呈现一种模糊性、潜行性和煽动性。女性艺术家享受创作过程, 呈现出自娱自乐的状态, 并在创作中注重本能身心的体验, 注重感性特征, 强调主观色彩和主观创作能力。男性画家的意象油画大多是对某种观念和认知的自我表达、阐释, 注重画面的气势和题材的指向性, 女性艺术家的所不同的是:她们更倾心于生命的繁衍, 感情, 生活方式等这种与自身息息相关的生命本质的问题, 作品几乎不具有明确的、直接的意义指向, 呈现一种模糊性、潜行性和煽动性。这正是生存环境对女性艺术家自己身心刺激、感染等体验的反应, 虽然欧洋、陈淑霞、张笑蕊等女性画家在题材和绘画语言的选择上大多是含蓄单纯的, 但正是这种简单反而流露出某种煽动意味。这种微妙的信息正以一种潜行的、静寂的、近乎听不见的方式, 闪动着女性由本性出发的个人感觉和自我意识。

四、结语

欣赏欧洋、陈淑霞、闫平、雷双、夏俊娜这些女性画家的意象油画作品, 无论是她们笔下的花意象、生活题材, 还是丰富细腻的色彩、视觉图式表达, 都对生存自叙进行着自我表述。她们用女性特有“女性方式”去体悟每一个生命、情感的事实, 并将这种关怀与感悟, 借用艺术媒介进行自我生存的观照、探索和反思, 以回归自我的方式去观察、体验和表述, 在反复的创作中强调自己的身份和主体创造意识, 进行自我价值的探寻, 叙述着长期积淀于个人体验中的生存感受, 借此反映出对社会细微观察体验。正如欧洋自己所说:“我希望开拓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希望按我自己——一个东方人的眼睛、感情和语言, 去发现、感悟、寻求艺术的真谛。”3中国当下女性油画家在意象油画上的探索和创作中正是如此, 用自己的语言对自身生命价值进行重新认定, 重建新的生存状态和方式, 叙述艺术真谛。

参考文献

[1].三尚.中国意象油画[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5.07.

[2].廖雯著.女性艺术——女性主义作为方式[M].吉林美术出版社, P134.

中国古典诗词中文化意象之翻译 篇2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具体物象的运用是诗人达到其以诗传情之目的所常用之手段.由于意象所蕴含之民族独特性,或许目的语中存在其对应物,然则翻译实践中却很难实现其真正对等.本文着重援引中国古诗英译的一些译例对古诗英译中就此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探讨,以期对文学翻译初习和爱好者有所启示思考并予以共勉.

作 者:谭金菊 陈凯华 TAN Jin-ju CHEN Kai-hua 作者单位:谭金菊,TAN Jin-ju(荆楚理工学院,英语系,湖北,荆门,448000)

陈凯华,CHEN Kai-hua(长江大学,外语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中国现代首饰图形的意象设计 篇3

意象美经过艺术想象的思维过程, 形成了作者意识中的理想美, 然后借助各种形式创造出艺术作品。意象的基础是“象”, 意象是意中之象, 并不是物象, 它是艺术表现的产物。我国有丰厚的文化积累, 远古的彩陶纹饰、夏商的青铜图案、战国的漆艺造型、汉代的画像石 (砖) 等都是首饰艺术可以在图形方面吸收借鉴的。这种吸收借鉴包括两种形式:第一是将图案作为一种符号、一种元素或一种形式直接应用到现代的首饰艺术作品中, 使人产生直接的印象;第二是在理解图案造型的精神实质、审美内涵的基础上, 运用这种精神、内涵来表现作者的思想和信息, 从而在首饰设计作品上创造出新的图案造型, 即主体赋予外在图形符号的意象。这是在设计师充分研究和理解中国风格的审美特征和精神实质后才能够实现的。这些作品能够体现民族文化的质朴和敦厚, 使人倍感亲切。

图形是一种表意符号。所以, 它的形成本身就蕴涵着意义。在图形的发展过程中, 其形态始终与其意义纠结在一起而无法摆脱。如吉祥艺术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是根植于本土的民俗观念, 是我国古老的装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远古时代, 先民们对宇宙万象、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动植物的形状与生活特性的幻想与猜测, 是吉祥图案的起源。福、禄、寿、喜、财、吉是吉祥文化的核心内容, 是彼此关联而又各具特色的吉瑞主题。吉祥图案是巧妙地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文字等, 以神话传说、民间谚语为题材, 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 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的美术形式。人们在图案中寄予祈福纳吉、功名利禄、延年增寿、交合化育、招财纳福、驱邪禳灾等愿望。这种种“意象”集中概括在传统图案中。由此可见, 图形的意和象直接发生联系。所以, 意象图形即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信息传载体系。图形的这种表意功能性的存在, 使传统首饰图形的意象被充分发挥出来。由于传统首饰具有图形的设计元素, 因此人们在设计制作它时很容易形成其形象的特质;但是这种形象又是不拘泥于实物而带有较多抽象性的, 因而更易于宣泄出设计者的心灵意象。意象图形的自身特点赋予了它“可意象性”———这是一种将人们心中意象的个性和结构特点与图形本身联系起来的物质特性。传统首饰图形中蕴涵着一种对于任何欣赏者都很有可能唤起强烈意象的特性。它不仅是被看见, 而且是清晰、强烈地被感知, 并且加入了创作者自身的心灵感受。意象图形的这种特性, 在首饰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首饰图形的意象设计也可称为意象变化图形。

再者, 意象化的图形赋予图形以图面以外的强烈意念, 通过丰富的联想别出心裁地展示浪漫色彩对首饰设计进行再创造。所变化出的意象设计超脱了具体的“形似”, 而是提炼出了抽象的“意”, 从而获得媒体功能意构传神的表达。由于意象图形的意义的多样性, 以及创作者心灵意象的多变性, 意象设计在传统首饰设计的方法上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面貌, 比如象征、比喻、含蓄渲染等方法。所以, 首饰图形意象设计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设计方法也在不断变化。当然, 不同的人表现出来的同一个图形又有所不同。

形义同构设计不仅具有视觉冲击力, 而且具有很强的心理效应。即把含义、形象两类同构综合起来, 利用含义的相似和形式的相仿进行双重同构。这种同构相对于图义形象设计来说, 不仅要表示出图形的意义, 而且要兼顾图形的外形。它也可以称为同质同构设计, 即利用图形外形特征的相似, 以另一物象及特征把创意传达出来。这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在首饰图形设计时, 经常采用一种移就的方法。移就是修辞学上的概念, 是为了取得某些特定的修辞效果, 将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移用于乙事物。移就大都是将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词语移用到其它物体上, 也就是把人的思想感情灌注到与人有关的事物上去。应用到首饰图形设计中就是创作者将对图形的感情移就到一个事物上去, 并把这个事物变形为图形的形状。首饰图形设计使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象之间外形结构相异而含义相同的表现形式, 图形的形已经不具有重要性了, 它的意义成为演绎创造者的激情的最佳寄托。意象设计是结合图形本身的含义或创作者对图形的看法而形成一种设计方法。它要求设计者不但要有较强的适形创作能力, 而且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意象设计虽然有一定的难度, 但由于图形本身的表意性的特点, 几乎每一个或每一组图形的设计都离不开意象的表达。尤其在现代首饰设计活动中, 图形的意象设计正不断地发展, 比如在标志设计、包装设计中越来越多地得以运用。

从古至今, 世世代代, 人们之所以反反复复地描摹着同一个图形, 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形具有多么美好的欣赏价值, 更重要的在于我们所看到的这些传统图形后面, 往往蕴藏着更多更深的吉祥意义。外在形态是内在意义借以表达的方式, 是内在涵义的外化和物化, 所以最初只是源生于人们对自然和宗教崇拜的传统图形, 经过时间的衍变, 进而延伸出期盼“生命繁衍昌盛, 生活富贵康乐”等许多美好象征意义来。从图形符号的这种“意”的历史延伸, 可以看出, 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形”的演变都不是对其原始“母题”的彻底否定, 而是以新的审美观念赋予其以新的形式, 从而使这些“母题”不断丰富与拓展。如, 中国传统图形———“盘长”, 在民间它常结合“方胜”图案来使用, 并以此表达人们四环贯彻、一切通明的美好意愿。在首饰图形设计中采用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盘长”的造型, 可取其“源远流长, 生生不息, 相辅相成”的本意来延展幸福婚姻日久天长的寓意, 使整个首饰图形洋溢着古老东方已流传的吉祥之气。所以, 将约定俗成, 并已经在中国民众心中形成共识的传统图形“意”, 沿用到首饰图形设计中所最求的内涵中, 从而可延展出更新、更深层次的理念精神, 可使其更具有文化性与社会性。

参考文献

[1]李祖定.中国传统吉祥图案[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2.

[2]任进.珠宝首饰设计[M].北京:海洋出版社, 1998.

[3]丛慧珠, 丛玲, 丛鹏编.中国吉祥图案释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

[4]邬烈炎.现代首饰艺术[M].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2-6.

[5]鲍小龙, 刘月蕊.现代装饰图案设计[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2.

[6]邹其昌.“意象美学”的现代形态——论叶朗的美学本体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中国园林设计之意象 篇4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美阐述

“意象”一词起源于我国的哲学领域,后来经过长时间的阐释、演化,逐渐应用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并成为美学领域的核心。意象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及其丰富,因为它经历了我国几千年文明的洗礼和锤炼,历经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才形成,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美学内容和结果。它区别于西方对美的理性认识。我国古代的《周易》、《文心雕龙》等著作中都对意象进行了阐述,明确了它的具体含义:象为艺术中的形象、形态,意为艺术中的内涵。老子也曾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来阐述意识的主导地位,指在客观的世界中,对虚实事物的认识,要站在想与不想的中间角度去感受和认识,这也是东方哲学观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我国审美精神形成的基础[1]。意象是相对于具象、抽象、视像、印象等而言的,它是我国古代人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对世间万物形态的概括和提炼,并将意象的感知与宇宙的空灵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虚无、灵动的人文境界。我国文化中的意象,并不单纯指对客观世界的简单描述,也不是主观世界的想象,而是客观世界与思想境界的融合,是主观观念对客观世界的影射以及融合的结果。我国古代的“俯仰自得”、“游心太虚”等精神境界,都体现出我国先人对自然的审美心态和遨游宇宙的畅想,彰显出了艺术创作中的“物我合一”的情韵。意境可以称为我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核心内容和主要审美范畴,其中充分体现了我国三大宗教儒释道的精神,极具中华民族的东方特色韵味[2]。

由此可知,我国传统意象的审美与西方理性的文化思维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意象思维摆脱了概念和逻辑的束缚,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理念,它更具创造性,强调宇宙中万物的和谐统一。

二、中国传统意象审美在艺术上的表达

(一)中国传统意象审美是艺术设计创作的源泉

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是当代艺术设计的源泉,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引用和借鉴能够为当代艺术的形式和内涵设计提供无尽的启示。在我国的传统艺术思想中认为意象是带有主观思想的客观物象,是利用客观物象来表达主观的情感。我国的传统艺术中一直强调创作意境的虚实相生,于无形处感受象之所生,于有形处感知意之所存。在审美的过程中,一些人为创作的或者天然形成的形式或符号给人某种情感的启示,它不是一种实际的具象,更不是一种完全的抽象,而是通过人们的情感与实践而由内心感觉出来的一种形象。

(二)艺术的审美意象的构成

在艺术审美意象中主要由两种因素构成,其一是意,其二是象,“象”是艺术创作中意象的具体表现形式,“意”是由“象”升华的情感。“意”需要借助于“象”来表达,观赏者通过对象暗示的领悟来感受其中包含的“意”,更形象的说就是“意”是“象”的灵魂,“象”是“意”的躯体[3]。将传统的审美意象与现代的艺术设计相结合必须要把握好应用的原则:首先,注意对形态性特征的把握,在意象化的形态表达中,既要保持客观事物的基本素材,又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表达出强烈的主观意象。意象化的形态与客观真实的形态对比,会发现意象化的形态与客观形态间的相似度在似与不似之间,这需要一定的尺度把握,它是主观与客观以及具象与抽象间的结合,它不仅是对客观事物某一部分的充分表达,也是对暗含在客观物象中的寓意和美感的表现。通过对具体物象的分析、了解和重构能够使再造的意象超越原有的物象,进而揭示出物象的本质,其表现出来的形态是具象和抽象间的视觉感受融合,是超越具体形象之上的。

(三)中国传统意象审美在艺术设计中的事例分析

中国传统意象审美为当代的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艺术题材和灵感,通过对现代艺术成功案例的分析,更能够表现出中国传统意象审美在当代艺术创作的深远影响,接下来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对中国传统意象审美对艺术设计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

2008年在我国召开了一场运动盛事———奥运会,奥运会会徽的设计是由五环构成,其整体结构类似于民间工艺的中国结,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打太极拳的形象。整体结构流畅、生动、又不失动感,象征着各国人民的团结、合作、发展,也体现出奥运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五环是奥运会的标志,一般都是采用上面三个环,下面两个环的形式排列,但是我国在设计的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造型,在保留五环元素的基础上在形式上进行创新,在创作的过程中借鉴的就是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方式,形象的将“中国”与“运动”两个寓意表现出来,在表现手法上不仅突出了东方的审美底蕴,同时也在艺术的创作中体现出了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厚重感,将本土的艺术精神和文化风格体现的淋漓尽致。

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在艺术设计上的创新意义

(一)使艺术中的“形”更具完整性和装饰性

形是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物象外形的统称。在我国古代的图形结构上更注重的是造型的完整性和装饰性,需要做到形与形之间能够相互呼应、穿插并能够突显出我国文化中的礼让品质。在整体形的结构中一般都遵循完整和对称的骨式结构。比如我国的太极纹,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的图形组成的形象。这种设计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现代艺术创作中要想突出中国风,展现意象美,仍然要注意“形”的塑造,因为“形”是“意”的表现形式,所以只有“形”的结构具有完整性和装饰性,才能够表现出“意”的韵味[4]。

(二)为艺术作品增添寓意

不同的符号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在整个文化世界中包含着很多的文化形式比如语言、宗教、艺术、科学等,这些文化是人类精神的客观体现。在卡希尔的观念中,认为人的世界不是客观存在的,它需要经过人们的不断构建,其中人类的文化就是人们对世界构建的表现,是人类经验客观化的一种方式,可以界定为人们情感、愿望、直觉以及印象的客观化。当代艺术作品的创作中也需要借助不同的符号元素来传达出更深刻的寓意。艺术之所以称之为艺术不仅是因为他们的设计精美、创作精细,更因为通过对这些艺术品的欣赏能够感受到更深刻的寓意,为观赏者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和震撼。而“意”的表现离不开“形”的刻画,要想使“形”与“意”更好的结合,就必须要融入我国的传统审美意象精神,将“意”与“象”准确的结合、互融,从而展现出以“形”表“意”的艺术创作。

(三)为我国文化的传承开辟道路

艺术设计的实质就是文化的设计,而文化的设计必须要植根于本土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和展开。所以传统文化是艺术设计赖以生存的土壤,在对艺术进行创作的过程中离不开我国传统文化的支持,因此在借鉴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也是对我国文化的传承。这种传承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而是要在其“形”的基础上,取其“意”,使其““魂”能够得到延续,也就是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这就要求艺术家们需要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探究,挖掘出其“形”之“神”,并能够对其“神”进行传承和延伸,在这个过程中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一直以其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屹立于世界的文化之巅,所以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延续和发扬不仅是国人的责任,也是世界的责任。而艺术的创作无疑为我国文化的传承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审美意象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虽然其在发展中经历过低谷,但是在现代的艺术创作中其又以崭新的姿态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我国的传统审美意象精神讲究虚实相生、情境相融、意象呼应,通过实例的讲解,能够发现传统的意象精神仍然影响着当代的艺术设计,所以我国传统审美意象仍然是艺术创作之源,值得艺术创作者不断的探究和挖掘,完善艺术创作的同时也使我国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思旋.谈意象表现主义对现代艺术的影响及前景[J].美术大观,2014(5):56.

[2]魏颖梅.试谈在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下的中国画的"意象"[J].商情,2010(13):158.

[3]周举,柴盖.新锐视角与时代意象——2013中国当代版画新人新作展暨学术研讨会综述[J].美术观察,2013(12):34.

上一篇:主题构思下一篇:薪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