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菊“如何构建和谐文明的班集体”

2024-04-18

马艳菊“如何构建和谐文明的班集体”(精选6篇)

篇1:马艳菊“如何构建和谐文明的班集体”

如何构建和谐文明的班集体

新乡市一中东校区 马艳菊

“和谐班级”就是让学生在健康的集体和舒畅的心理气氛中通过多样的人际交往、丰富多彩的活动,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健全、充分、全面地发展而创设的一个友善、民主、平等、相互理解的集体。和谐的班级能够促进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成长,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健康、全面地发展。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是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班集体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保证,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造就适应现代化社会人才的客观要求。班主任应力争建立一个和谐文明的班集体,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如何构建和谐文明的班集体呢?通过几年来对班主任工作的观察和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 “爱”放在开展一切工作的首位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最可宝贵的品质之一,就是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亲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衡量一个班主任对事业的态度,集中反映在他所服务的对象——学生的身上。关心、爱护学生既是教师道德情操的集中体现,也是班主任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因此,关心、爱护学生是班主任应有的职责,也是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具体体现。

教师只有关心、热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任,才有了做好工作的首要条件,师生之间才更容易沟通、了解、逐渐产生一种亲切感、信任感。只有具备了这种感情基础,了解学生的思想、想法,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及时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学生才会“买帐”,才会全力支持班主任教师的工作,班级的各项工作才会得以顺利地开展。

二、树立明确的班级和个人目标

生活实践告诉我们,再没有比目标更能激发人、鼓舞人、催人奋进的了,因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高级心理需要。在这种需要的推动下,总是寻求到自己的潜能和优势。而一个班集体同其它所有群体一样,如果缺少一个明确的目标,就如同人缺少脊柱一样不能站立,也没有明确的行为方向。班级只有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才能使人产生自强的动力,并在这种动力的驱驶下,使行为更自觉,更主动。如果目标不明确,就不会有强烈的凝聚力。

根据本班情况,与同学们一起制定班级和个人的近期、中期、长期奋斗目标,并把目标制定的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如:我发现学生大多不明确学习的目的,自觉性较差,班级纪律涣散,就与学生一起制定了一个短期目标,半月之内班级课堂纪律有保证,每人每天保证自己每节课有二十分钟的听讲时间,剩下的二十分钟不能专心但也不能影响其他人。每天纪律委员要对当天的课堂纪律作汇报,每位学生要总结当天自己的纪律和学习情况,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不好的继续努力。经过半个月的尝试和努力,多数学生有了自控力。趁热打铁,制定中期目标——自习课能做到自主学习、学会自我管理;长远目标——争创本年度的文明班集体。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我班的纪律等几个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由此看来,长远目标对人更有诱惑力、感召力,近期目标则可容易见到效果,逐渐强化行为动机,使长期目标的难度相对降低。只有几者有机结合,协调一致,才能更好地发挥目标的功能。

三、建全的规章制度与学生思想素质的有机结合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严格的班规班约也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必需.一个班主任,当接了新班级后,首先应着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比如奖惩制度、学习制度、请假制度、考勤制度、班委会、团组织、科代表岗位责任制度、小组长、优秀生、优秀团员、优秀干部、文明生评比条件等。使学生有制可依,有章可循,职责分明。但班规班约不能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枷锁“,而应是学生自主需要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民主意识,积极参与班规班约的讨论制定,班主任教师只能作为班级的一员,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后由学生讨论决定.这样的班规班约或许不会很完美,但它是学生主动参与制定的,就更容易让学生在心平气和的和谐氛围里规范自己的言行,让遵守班规班约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只有从思想上乐意接受这些班规班约,执行起来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因为思想教育是软教育,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是硬教育,二者是相辅相承的,所以制定规章制度要体现思想教育,执行规章制度要坚持思想教育。

死的规章制度只有在活的思想政治工作下才有生命力。实践证明,在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简单地管、卡、压,往往效果适得其反,而通过对学生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过程,惩前毖后,奖勤罚懒,却能达到对全员的思想教育,使规章制度产生广泛的正效应。如:自习课上说话,除了要写二百字的说明外,还要主动打扫一星期的卫生,一些程度差的学生感觉二百字的说明字数有点多,老师就需要因势利导,告诉学生语文作文一般都在五百字左右,班规这样制定,一方面为了提高你们的作文水平,另一方面是要约束说明书字数写不够的学生,通过老师的教导,这条班规顺利地执行了下去,并收到了应有的效果。

四、重视培养班干部.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因素,是班级发展的关键.班主任必须始终抓紧对他们的教育工作,培养他们具有热爱同学,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习惯。自己错了,要有坚决承认错误,认真改正错误的勇气,能够倾听大家的意见,善于把大家的意见集中起来,通过讨论做出决定,避免作风生硬,和大家搞不好关系。当然,作为班主任应经常观察他们,提醒他们,布置任务后注意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一项工作完成后,要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对完成好的骨干要及时地、恰如其分地予以表扬。总之,要想方设法使他们成为班级出色的工作者。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人人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班干部要实行”定期改选,竞争上岗“制度.这样不仅能让更多的同学尝到当”官“的快乐,打破当班干部的神秘性,增强每一个同学的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班级管理能力,也能使班干部和其他同学更容易达成沟通和理解,班级管理也会更加和谐.。

五.建立完善的班级评价体系.班级评价要尽可能把机会,荣誉留给每一个学生,贯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个方面"的理念,让不同程度,不同价值取向的学生有实现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班主任要更多的欣赏他们,让他们付出的劳动得到认可,多一些对他们的激励,少一些对他们的抱怨;多一些对他们的肯定,少一些对他们的否认;让他们不仅学知识,更学做人,学审美,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方式,培养他们做讲诚信,有责任感的人.只有发自内心的评价才会真正的打动学生,使其受到感染,激励.因为学生在学习.纪律.生活等方面,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最忌讳教师无限的夸大问题而忽略学生的优点,只有给予一分为二的、辩证的、积极的肯定,才有利于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人性化、平等化、差异化、科学化,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被激发出来,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和谐,如春花灿烂,沁人心脾;和谐,如冬日阳光,使人倍感温暖;和谐,如沙漠里的绿洲,使人产生无限希望;和谐,给学生以宽松的学习生活空间,和谐的班级就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愿每个学生都能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的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篇2:小议如何构建和谐的班集体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一) 教师要具有爱生意识

教师的天职是给孩子希望, 不爱学生, 不懂得如何施爱于学生的教师就没有资格做老师。教师对学生的爱融合于师生实际交往中, 她实在、具体、可感, 主要表现在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与宽容学生、关心学生等方面。师生相互尊重是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对学生的尊重渗透于其语言、行为、和态度中, 学生心理细腻, 通过与教师的接触, 能深切感到教师是否尊重自己。另外, 学生喜欢老师真诚地对待自己, 信任能增生爱。一个学生如果能够得到老师的尊重和信任, 就会增强前进的信心, 获得前进的动力, 从而自觉地向着更高的目标发展。

(二) 教师要具有平等意识

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良师, 还要做学生的益友, 这就需要我们有平等意识。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 师生双方相互尊重和信任, 学生每天生活于其中, 会感到做人的尊严, 从而充满自信, 乐于施展自己的才能, 愿意参与教育过程, 提高学习的效率。成长中的学生渴望沟通、理解和帮助, 教育的现实要求教师改变姿态, 学会倾听, 由“训导者”转变为学生的知心人。师生在人格上相互交往, 品德上相互影响, 充分实现了人际交往的规则———平等交流。他们会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是班级的主人, 进而激发起主人翁的责任感。因此, 只有师生平等, 学生才能积极发表意愿而为师生教学相长提供刺激和可能。

(三) 教师要具有公正意识

公正意识是教师道德修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是教师个人威信的基础, 是教师处理学生之间关系和正确对待学生言行的客观规则。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 具有不同的个性、行为习惯、日常表现, 但他们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因此, 教师要公正地把爱的阳光和雨露洒向全体学生, 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而不应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失望。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必须克服成见, 公正无私, 不仅要爱“金凤凰”也要爱“丑小鸭”, 而且, 还要给“丑小鸭”更多的爱。因为非常调皮、经常惹是生非的孩子往往蕴藏着丰富的创造力, 如果轻易厌弃, 很有可能失去一个创造性的人才。

总之,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主动从自身做起, 要做有心人, 时刻注意去发现学生身上那些有价值的东西, 虚心向他们学习, 注意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不断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通过自我的变化来影响、引导学生的变化。

二、协调班级内部关系

建立和谐的班集体, 教师还要协调班级内部关系, 丰富班级的民主生活,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要把班级管理好, 就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一) 班集体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一个集体要想发展壮大下去, 就必须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没有目标的集体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班集体也是这样。所以在班级管理中要有一个明确的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这样可以加大班级的凝聚力。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订出本班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促使其形成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 班集体要有良好的班风

一个良好的班风, 可以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 也可以制约每个学生的行为。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 就具备了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对学习和生活在这个班级中的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 班集体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班级活动可以促进全体学生各方面得到发展, 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利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班主任可以对班级的学生进行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以集体的力量来感染、影响每一位学生, 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愉快地学习和生活, 快乐地交流和合作, 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

篇3:马艳菊“如何构建和谐文明的班集体”

没有和谐文明的班集体,集体教育就难以存在,班主任工作就成了游离状态,学生就成了一盘散沙,不仅不能凝聚成一种相互激励、相互影响的力量,反而会起到反作用;没有和谐文明的班集体,许多集体活动就不能开展,对学生的教育也难以实现,那么也就难以形成稳定的教育效果。

建设和培养和谐文明的班集体还可以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当一个班集体组织健全、学生积极向上、师生关系融洽、班级工作能够形成客观运行机制,班主任就可以从日常的琐事中解脱出来。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班集体,不但要求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班主任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班主任要认清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在学生面前的位置

结合几年来的工作经历,笔者认为班主任的角色特点决定着我们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有以下责任:一是教育责任,即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二是培养责任,即利用和创造条件,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健康和谐地发展;三是发现责任,即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特殊才能、发展的驱动力等,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得到充分的发展;四是激活责任,即提高学生的积极意识和进取心,引发他们产生健康的、积极的欲望和需求,使他们形成自我教育的要求和能力;五是夯实责任,即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提高其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班主任要认清自己对学生全面影响的教育因素

一是以自身的行为向学生提供教育信息,为学生提供形象示范。班主任在与学生交往的活动中,当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就成为一种教育信息。这种“信息”通过在学生面前的表现,告诉学生怎样做人、如何做事。这种信息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教育功能是潜移默化的。班主任的穿着打扮、举止言谈、兴趣爱好、人格风范、处世态度、工作表现、活力和热情等,都是重要的教育因素。因此,班主任在学生面前要始终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学生作表率。

二是靠自身的威望激发学生接受教育,形成自身教育的能力。教师的威望来自学生的向师性,而学生的向师性又来自教师的“表现”。当教师的“表现”能够被学生认同,在学生心目中成为教育形象时,其才能够产生威信。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会对学生提出许多要求。这些要求有时不仅是针对学生的,也是针对老师自身的。因此,班主任的威望很多地方是从自身合乎“要求”的表现中形成的。班主任的威信本身也是教育因素,威望越高,教育影响也就越强。威望能激发人的追求,当这种追求成为学生的心理表现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我教育的力量。这时候学生在学习做人、做事时,一种有形无形的目标就会激励他们奋发向上。这是一种无声的驱动力量,任何说教的方式和外在的要求都无法达到这一效果。

二、建设和谐文明的班级组织,发挥好集体教育作用

一是培养集体意识,使班集体中的全体成员能够自觉按照集体的目标理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确立“个人归属集体、献身社会”的道德和社会信念。

二是培养集体主义情感,引导学生在集体中友好合作、乐于助人、平等交往、相互团结,形成和发展热爱集体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等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是培养学生具有组织集体和管理集体的能力和技能。目前,笔者班级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模式。以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学会适应、学会学习、学会发展为主旨的日常教育。在班内每个人都是班级主人的情感归属教育。

四是培养公民意识,使班内每个成员自觉地意识到自己在班内的地位,扮演好不同的角色,为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打好坚实的基础。对于我们职业类学校来说,不但要做好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且要做好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

三、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环境

学生在校生活主要是在班集体中度过的,生活质量主要是班级生活的质量,而班级生活质量的高低,依赖于学生在班级中获得的显性教育以及班级文化满足他们发展需要的程度。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的生活方式。

(一)营造文化性物质环境

文化性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微观物质环境,如班级中的标语、图画、图书资料、学习园地、作品角、光荣榜等。这类物质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经常性影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作用,不仅能陶冶学生的心灵,而且会成为师生团结进取、顽强拼搏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营造社会化环境

当今社会的学生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又处在不利于社会化的环境之中。例如,独生子女与电视机、电脑作伴的时间越来越多;独门独户的公寓式建筑,使他们失去了许多与外界交往的机会;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加,更容易养成自我中心、自我封闭和不合群的孤僻性格,等等。因此,作为班集体要创设社会化环境,增长学生的社会知识和交往经验。尤其要注意发挥班级的社会功能,为学生提供有利于他们进行社会化交往的良好环境,让他们有机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学习社会和适应社会,获得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各种感受,从而增强人际沟通能力。

(三)营造和谐文明的人际环境

交往是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其主体和结构决定着人际关系的性质和水平。班主任指导班级学生交往,一是把学生作为交流的主体,研究学生的交往需要、能力的差异性,指导学生正确了解周围的人,懂得如何避免和解决冲突,积累积极的交往经验,正确地确立自己在班级中的角色。二是涉及内容充实、频率高的交往机构,即根据班级活动的目的、任务和班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学生和教师集体、成人社会的交往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多渠道、多层次、多维度的交往网络。

(四)营造正确的舆论和班风

舆论是在班级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班风是班集体长期形成的言论上、情绪上和行动上的共同的倾向,是学生思想道德、人际关系、舆论力量等方面的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舆论和班风对班集体建设和学生成长都有很大的作用,班主任必须努力培养正确的班级舆论和优良的班风。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来自明确的是非观念,教师要在重大的、基本的人生价值观念、社会观念、道德观念上对学生进行明确的教育,使他们懂得是非曲直;它又来自集体中的活动准则,来自通过规章制度体现的各种要求,因此,班级中的各种规章制度要健全,要明确具体,要深入学生的内心深处;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班风又来自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来自他们敢于坚持真理的精神,来自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正确态度。有了正确的认识和健全的规章制度,还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敢讲真话的好思想、好作风。

篇4:班主任如何构建和谐的班集体

一、多彩活动是班级和谐的黏合剂

良好的班风、和谐的班级精神对全班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它是一种内化的教育力量。班级精神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一方面要持之以恒,一方面要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实践中提炼。 没有活动便没有集体,更不可能产生集体凝聚力。工作中,我充分利用体育节、艺术节等各类文体德育活动,给学生创造协作机会, 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包容、懂得理解、彼此互助。运动会上,对待接力掉棒的运动员,同学由开始的牢骚满腹到最后的理解和宽容, 体育委员说:“别说他了,他自己掉棒已经很难过了,他这么努力训练,大家是看到的啊……”这种情况,我总顺势诱导:“班级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宽容,我们每个人尽了力,无论结果好坏,都是莫大的收获,因为我们从中体会到了成长,懂得了友谊……”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管理,为他们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的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责任意识得到增强。

二、平等待人是班级和谐的调味品

班级内学生学习程度不一,如何对待他们,大有学问,稍有不慎,就可能落个偏爱的“罪名”。

1.对学困生“偏爱”。学困生自卑感强,“偏爱”便是大爱,同情 “弱者”是大部分同学的共同心理。班级管理中,我努力将自己的爱心倾注给学困生,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学困生最需要老师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才会有归属感,才可能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 慢慢进步。

2.对优等生“严待”。优等生,人人爱,心理优势足。他们的缺点容易被忽视、掩盖,有时还可能被袒护。这类学生,我不宠,时刻教育他们优等生不只是成绩优,重要的是人品要优。生活在被人赞誉中的学生,要有更大的突破,最需要的是严格要求、警钟长鸣。

3.对中等生“博爱”。有人说班级管理抓两头促中间,其实不尽然。工作中,中等生成了班中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有较稳定的心理,既不优越,也不自暴自弃。他们有时是矛盾的,他们希望老师重视他们,但又害怕抛头露面。对他们,我始终调动积极因素,始终如一地尊重、理解、信任他们,让他们往优生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三、师爱是班级和谐的不竭动力

1.教师倾注教育爱心,是创建和谐班集体的条件。教育家夏丏尊有一句名言:“没有爱的教育就像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称其为池塘。”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只有把爱的阳光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学生心里才可能长出繁茂的枝叶,教育中的一切技巧和方法,离开“爱”这一基础都将变得苍白无力。

2.走进学生心灵,用“爱”感化学生。真诚关爱学生,体现在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个微笑上。对待农村一年级的孩子,我为他们擦鼻涕、冷了穿衣服,头发乱了梳头发,作业本坏了订作业,病了带他们去卫生室,手冻了给他们抹药……在我的眼中,有时他们的一些小错误,都是可爱的,因为他们是孩子,犯错很正常,我帮他们, 我要用无微不至的爱与孩子们在心灵架起桥梁,一旦孩子们感受到了,教育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3.不只是老师,还要做朋友。“一棵树上的每一片叶子都有它闪光的一面,但是如果只从一个侧面来看,亮点也许只有几片。”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及时给予肯定,多赏识、多竖大拇指,放弃食指。一旦我们走进了学生心灵,学生就不只会把我们当老师,还会把我们当作知心朋友,心与心贴得近了,还会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吗?

4.鼓励是百试不爽、点石成金的魔法棒。“不求你们人人考优秀,但求你们人人都进步。”老师的鼓励是学生进步的一剂良药,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只要他们取得了点滴进步,我都会真诚地给予鼓励,让他们产生自豪感、成就感,体验一个个小幸福,老师表扬一句话,学生兴奋几堂课。

四、班级文化是班级和谐的高境界

1.显性的物质文化。每天让值日生当课桌、教室的“美容师”。 干净的教室,整齐的桌椅,课桌上张张用美丽卡片做的座右铭,激励着每一位学生每天奋发向上。让墙壁“说话”,教室四周精心布置 ““风采栏”“荣誉栏”“展示栏”“制度角”。丰富多彩的活动照片、团结协作获得的荣誉、精美的书法作品、作文展示等,都见证着孩子们每天快乐的学习生活。“植物角”花草繁茂,学生轮流负责、精心养护,使教室散发着勃勃生机。

2.隐性的精神文化。和孩子们一起制订班风,创作班歌,歌声把孩子的心连在了一起,把家庭的氛围营造了出来。给每个孩子建立成长档案,在每个孩子生日时大家齐唱生日歌给他祝福。建立开心图书角,小书柜里面放着学生自己捐出的爱心图书,专人管理, 将学生从教室这一“小课堂”引向生活的“大课堂”,带着学生遨游书的海洋。设立“心灵驿站”信箱,让善解人意的学生担任站长,学生有烦恼可以写信倾诉,站长和老师会以良师诤友的身份为有困惑的同学排忧解难。每人每2周写一篇心灵日记,向教师倾诉最想说的话,让学生在感情上有归属感。创编特色报纸、手抄报、画报等等,文字编辑、新闻采写、设计版面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多彩,涵盖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自得其乐, 其乐无穷。

篇5:班主任如何构建和谐班集体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班级要和谐, 师生关系必须要和谐, 师生必须遵守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关爱的原则。2008年我国发生了几起弑师事件, 这说明有些学校师生关系紧张、对立、不和谐, 广大教育工作者有了更多深层的思考。笔者虽然尽心尽责地教育、培养学生, 希望学生成人成才, 但有的学生却不明白教师的良苦用心。因此, 笔者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让学生理解教师的苦与乐, 教师也需要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师生关系是相互的, 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 教师是关键, 是主导因素。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的自身魅力是条件, 师爱是基础, 欣赏学生是前提。

首先, 班主任要有自身魅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师使用强制手段要尽可能地少, 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泉源在于教师的德和才”。作为班主任教师, 必须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有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教学艺术, 有庄重的仪表和文明的举止。因此班主任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 完善自身人格, 提高自身素质, 既要言传, 要又身教。班主任只有具备人格魅力, 才能在学生中建立威信, 才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才能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其次, 班主任要关爱学生。“热爱学生是班主任的天职”。师爱是无私的爱, 学生得到班主任的爱, 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对班主任的爱。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说:“人心与人心之间, 像高山与高山一样, 你对对方心灵的大山呼喊:‘我尊重你!’对方回音便也是:‘我尊重你!’你喊:‘我理解你!’对方回音也是‘我理解你!’你喊:‘我恨你!’对方绝对不会回答:‘我爱你!’”可见师爱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基础。那么, 如何体现师爱呢?教师必须尊重、理解、关怀学生。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师生的角色不同, 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为此, 班主任不能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关怀学生是班主任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的催化剂。班主任唯有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 才能取信于学生。学生对班主任会更热爱、更信赖。理解是班主任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的桥梁。学生违纪犯错是难免的, 这就需要班主任理解学生, 与学生沟通, 做学生的知己, 学生也会把班主任当做知心朋友, 向班主任敞开心扉, 师生关系自然就会和谐密切。

再次, 班主任要欣赏学生。班主任作为教育活动主导, 要有一颗欣赏学生的心, 才能理解学生, 才能了解学生的愿望, 走进学生的心田, 步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班主任要欣赏学生的点滴进步, 适时、恰当、善意地表扬学生, 学生就会感到温暖, 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因而受到鼓舞和激励, 上进心更加强烈, 就会自觉按班主任的要求去做。

二、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 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和谐发展

人是有个性的, 不同的人, 性格特征和心理倾向各异, 在班级管理中, 由于学生的个性表现影响班级形象, 为此, 有些班主任不能容忍, 从而限制学生的个性表现, 以致引发师生矛盾, 不利于班级管理。实践证明, 个性与创新是密切联系的, 没有个性的人总是墨守成规, 没有创新, 没有发展。对于学生的个性表现, 班主任要持宽容的态度, 要优化学生的个性优势, 帮助学生克服缺点, 改正错误, 把劣势转为优势。尤其是做个性较强的后进生的思想工作, 他们厌学情绪高涨, 无心学习, 思想活跃, 精力旺盛, 经常违纪犯错。因此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建设和谐班集体重要的环节。一位教育家曾说:“要打开一把生锈的锁, 最好的方法就是给它注进润滑油。”因此, 班主任要特别关爱后进生, 送温暖给他们, 鼓励学生之间要团结友爱, 给予后进生以心灵的抚慰。

三、制定班规和建立激励机制

班主任要利用班会课宣传、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纪校规, 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制定本班的班规。例如:在近两年的班级管理中, 笔者结合学校的《桂岭二中学生管理条例》、《桂岭二中班级量化细则》, 经过学生的民主讨论, 制定了本班的班规和《学生日常操行量化细则》, 对学生客观、公正、公开地进行评价, 量化内容有:上课出勤、出操、集会、早晚读、午晚休、仪容仪表、好人好事、作业缺交、考试成绩、活动奖励和违纪行为等, 每项内容确定奖惩分数, 每个月统计一次, 期末平均分就是学生本学期的综合素质得分, 分为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对优秀等级的学生予以奖励, 对不及格等级的学生给予委婉的批评和适当的惩戒。此外还开展小组评比, 增强竞争意识, 这样的激励机制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总之, 《学生日常操行量化考核细则》可以反映学生的成长轨迹, 是对学生的鞭策和激励。这种有效的激励机制营造了良好的竞争氛围, 竞争促进了发展, 从而推动班集体健康、和谐地发展。

四、开展和谐的班级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可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使学生更加热爱班级大家庭。如果班主任只看分数、论成绩, 就会令学生生厌, 甚至导致师生严重对立。青少年性情活泼好动, 各种文娱、体育活动能激发他们的活力, 例如:班级开展诗歌朗诵、演讲、文艺、棋类、球类、田径等比赛和召开主题班会, 学生乐在其中, 促进了学习。另外班主任还要抓住学校开展活动的契机, 让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得到锻炼, 能力会得到加强。又如:在2010年12月的田径运动会中, 我班运动员积极参与, 情绪高昂, 顽强拼搏, 勇于争先, 获得了九年级团体总分第二名, 增强了全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此后, 我班学生更加团结友爱, 学习气氛浓厚, 好人好事不断涌现, 班级量化成绩名列前茅, 学生的学业成绩显著。可见班级活动的巨大作用。

和谐, 是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追求的主题, 一个和谐的班集体需要师生共同创建, 在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中, 笔者将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 努力探寻班级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 致力于构建和谐班集体, 让学生快乐学习、生活, 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朱新平.魏书生和欧阳代娜的教书育人之道[M].桂林:漓江出版社, 2002.

篇6:浅议如何构建文明和谐审计

一、执审者需要克服的四个认识误区

审计, 意味着要“挑毛病”, 和谐, 原义是“合群”, 现指配合群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 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概念合为一体, “和谐审计”的提法就应运而生。审计服务要“挑毛病”, 更要解决“毛病”。需要从被审计单位的角度考虑, “审计发现的很多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客观原因、制度不健全等造成的, 不是说一查了之, 一罚了之。”审计不仅要查问题, 更多是提出合理的建议。要帮他们想想怎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怎么把工作做得更好, 受被审计单位的欢迎, 要走出以下误区:和谐审计不是回避矛盾, 讲一团和气。和谐审计寓审计监督于审计服务之中, 在审计服务中实现有效的审计监督, 和谐审计并不是弱化审计的监督职能;和谐审计不是放弃或不坚持原则。尤其在交换审计意见、做出审计评价或者督促审计整改的过程中, 都必须始终坚持原则;和谐审计不是审计无能或无为。假借和谐审计而无所作为, 实际上是审计最大的不和谐;和谐审计不是工作保守, 缺乏创新。相反只有不断进取, 开拓创新, 才能推进和谐审计。

二、处理好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

审计与被审计, 就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监督与被监督是职业定位, 并不是人格的定位。处理好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 就是要在单位部门之间形成双赢互动的和谐审计氛围, 做到监督不缺位, 服务不越位, 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以往在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中存在某种模糊认识, 自觉不自觉地把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只片面地理解为检查与被检查的关系, 审计人员就是通过查账发现问题, 查出问题就对被审单位和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处罚。同时一些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也存在一些片面的理解, 认为审计就是查问题、找毛病, 对审计工作不能积极的支持与配合。因而造成审计与被审计对象的关系不够融洽、不够和谐, 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建立和谐的审计与被审计关系, 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重要任务, 也是构建和谐审计的重要内容。作为审计机关, 要与时俱进, 更新观念, 坚持以人为本,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工作。一是要用建设性的理念开展审计工作。要认识到, 审计查出问题后, 处理、处罚只是一种手段, 而通过审计工作促进被审计单位规范制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 才是审计的根本目的。审计人员要多沟通、多倾听、多分析和多建议, 不仅对查出的问题要做到定性准确, 把握得当, 而且要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问题线索, 善于从宏观和全局的角度去考虑和把握, 为被审计单位改善管理, 增加效益提出可操作性、有价值的建议, 真正实现审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二是要从积极的角度开展审计。要从促进被审计单位发展的目标出发, 审计中善于从积极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特别是在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时, 尽可能详细地通报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积极主动地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交流, 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和建议, 审计结论和意见力求做到既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又入情入理、合理合法。例如:今年在对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010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时, 既对不良资产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进行了指导, 也对医疗合作项目如何加大管理力度, 使其发挥最大效益提出了意见建议。公司领导称赞说:“你们不仅仅是来挑刺的, 还是来雪中送炭的!”三是以定期联系的办法开展审计。审计机关要建立与被审计单位的定期联系制度, 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帮助被审单位完善制度、挽回损失、提高资金效益和改善外部环境等, 真正发挥好“审、帮、促”作用, 形成彼此互动、双赢的格局。因此, 在审计工作中, 我们不能一味讲“斗争”, 不能把审计对象看成我们的对立面, 既要发现问题揭露问题, 又要善于化解矛盾化解怨恨, 为自己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三、处理好审计发展对审计要求的关系

企业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优化结构, 增强企业的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这对企业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企业审计的难度加大, 要求更高, 责任也更重, 我们必须适应这种新形势新要求, 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企业审计工作。尤其在国有企业审计、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和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 更要更新观念, 转变固有思维模式, 融入现代审计理念, 通过揭示风险、促进改善管理和提高效益使审计工作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在更高层次上得以发挥。要围绕审计发展对审计的要求, 紧扣促进社会和谐这个目标, 突出重点, 服务大局, 发展自我, 并注重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围绕规范预算管理, 深化预算执行审计。预算管理处于国家经济社会管理的关键环节, 其管理能力和水平, 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不断加强预算执行审计, 规范预算管理, 是《审计法》赋予审计工作的永恒主题。要以加强预算管理, 规范资金分配和部门预算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 进一步突出对部门预算编制、部门预算执行、部门决算以及专项资金的审计, 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预算执行的严肃性。二是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检查和考评制度, 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考核和评价审计工作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内容。要提高审计质量就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审计质量检查和考核指标体系, 以便全面正确地考核审计质量。审计检查有事中检查、事后检查, 检查审计活动是否符合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 是否按照会计制度和其他有关财经法规的规定执行, 然后进行考核和评比。通过检查、考核和评比, 可以了解审计工作的质量, 掌握有用的审计信息, 改善和提高审计部门和人员管理和业务水平, 深化审计工作, 最终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在考核和评比审计质量的基础上, 应根据考核结果对审计质量优良项目和有关人员进行表扬和奖励, 对审计质量差的项目和有关人员进行批评和处罚, 以促进审计工作质量不断提高。三是围绕维护群众利益, 完善专项资金审计。要用好每笔人民的“血汗钱”, 投资项目直接体现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和重点, 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基建项目进行审计, 压缩水分, 节约支出, 提高投资效益。尤其要注重检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 当好专项资金的“保健医生”, 给责任人经常“体检”, 做到有病治病, 无病预防, 通过审计严肃查处各种侵占群众利益的行为。四是围绕依法行政, 拓展经济责任审计。要从加强和完善领导干部监督机制的目标出发, 结合实际, 有条不紊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例如:在对河北金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时, 通过对该同志2007年至2011年在任期间, 如何抢抓机遇扩大企业规模和调整结构多元发展等, 概括了5个方面的工作业绩, 同时也通过审计对该同志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使接任者既有可继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又有超越前任的目标和任务。使经济责任审计不仅促进了廉政建设, 又通过审计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德、能、勤、绩、廉的成绩单, 实现了和谐审计的目的。

四、处理好审计业务与队伍建设的关系

当前, 我国审计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审计面临的任务越来越重, 它不仅仅要维护国家的财经秩序, 揭露查处违法违规问题, 更要考虑如何通过审计促进资金的使用效益问题, 同时要通过审计和调查为深化改革, 加强宏观调控, 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要处理好审计业务与队伍建设的关系, 在审计内部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环境就要坚持文明和谐审计, 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并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把握:一是抓好队伍建设, 增强履职能力。抓好队伍建设, 就是要着力培养一支纪律严明、作风优良、业务过硬、充满活力的审计队伍, 这是提高审计工作水平的前提条件。一方面, 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 努力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不断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另一方面, 要加强审计能力建设, 建立审计人员学习培训机制, 提高审计人员的依法审计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构建团结型、互助型、学习型、奉献型、竞争型的审计团队。二是围绕中心工作, 提升服务水平。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文明和谐社会作为审计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注政府性重点投资项目建设, 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强化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力度, 揭露违法违规问题;加大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力度, 提高审计成果运用水平, 维护财经纪律, 推进依法行政, 促进审计更好地发挥服务改革、发展、稳定的职能作用。三是创新审计手段, 提高工作效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不断进步, 要创新审计手段和方法, 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 加大软件和硬件建设的投入, 提高工作效率。同时, 要创新审计管理方式, 建立科学的审计项目管理体制, 合理界定审计责任, 切实加强审计管理, 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四是加强廉政建设, 树立良好形象。审计人员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和各项廉政规定, 加强廉政监督, 进一步严格纪律、严格管理、严格工作程序和监督检查, 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五是注重协调沟通, 营造和谐外部环境。要树立大局意识, 积极处理好部门之间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不断加强沟通协调, 在审计实践中, 注重建立与被审计单位的新型和谐关系, 做到既依法审计, 又实事求是;既坚持原则, 又保持灵活性;既注意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建议, 又注重用事实说话, 以理服人。同时建立经常性的沟通机制和合作机制, 积极主动地帮助被审计单位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研究对策, 改进管理, 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

上一篇:对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下一篇:中心小学防踩踏安全演练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