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为孩子的精神玩伴

2024-04-19

要成为孩子的精神玩伴(共6篇)

篇1:要成为孩子的精神玩伴

当妈后天天脑子里都是娃的那些事,这不昨天带两个孩子躺在床上,手机的qq信息不停的响,本来准备拿起手机关掉的,可是瞄了一眼信息原来是有个妈 妈正在诉苦呢?原来他家的孩子拿了二百元钱偷偷买了玩具,然后分给邻居家的小伙伴了。她打了孩子让孩子写事情的经过。自己呢?老公常年在外做生意,她一个人带孩子很累,现在孩子又不省心,一个人感觉好委屈,就开电脑找到了育儿群,来找妈 妈们诉诉苦。

本来他的孩子很老实、很乖巧,但是前一阵搬来了两个新邻居,邻居是从乡下来的,在教育孩子上面不是很注重,邻居家的孩子有偷过家里钱的劣习。本来她觉得孩子有了新玩伴会开心一些,但是现在自己家孩子也跟着学从家里拿钱去乱买东西送人。她想禁止孩子再去找那两个玩伴玩,但是又担心伤害孩子。很纠结,很矛盾。

养育孩子本来就是一个矛盾体。有时我们希望孩子快快长大,可有时我们又怕孩子长大了就会远离我们;有时我们想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但又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像这位妈 妈一方面她希望孩子能有玩伴过的快乐,跟着胆大的孩子玩锻炼孩子独立的性格,但另一方面她又怕孩子不是那些玩伴的对手,会跟着学坏。

可能是我的两个宝贝现在都比较小,对于选择玩伴上还没有过多的经验,现在基本上她愿意跟谁玩我都支持,再加上都是女孩不是很淘气,但是对于那个烦恼的妈 妈,她的孩子已经九岁了,九岁的孩子基本上已经有明辨事理的能力,对的行为和错的行为他也能进行区分。只是自制能力有限。长时间呆在一起可能会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影响孩子。

但是我觉得孩子的童年是属于自己的,当然玩具也应该自己选择,九岁多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没有那么多的心眼,再说除去上学、吃饭、睡觉,玩耍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影响应该也是有限的。如果怕玩伴的缺点影响到孩子,父母可以正确的进行引导,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当然也可以鼓励孩子主动去帮助玩伴改正缺点,还能培养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正义感呢。毕竟没有一个孩子出生后就是坏孩子,有的只是身上的行为习惯家长没有培养好。

虽然孩子都是自家的好,但是对于别人家孩子的小错误和不好的习惯,也不用太介意和纠结,只要孩子们玩的开心就好。当然最后我也建议那位妈 妈,如果真的真的不想让孩子再跟那些孩子玩,也不要采取强硬措施,可以让给孩子找一些新的玩伴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篇2:要成为孩子的精神玩伴

留守孩子的最大问题就是父母不在身边, 缺少“家”的监护和抚慰。现在他们到学校了, 就只有学校、老师才能带给他们“家”的温暖。

一、搭建精神避难所, 抚慰学生受伤的心灵

中学生由少年期向向青年期过渡, 既有追求独立、自主、成熟的一面。也有幼稚、被动、依赖性的一面, 教育工作者应该让学生在痛苦时得到安慰, 在茫然时得到点化, 在困难时得到帮助, 从而对学校产生一种依恋感。

1.重新审视、改革已有制度, 从源头上减少摩擦、减少冲突。妥善而巧妙地处理偶发事件, 化解好矛盾和争端, 帮助孩子找回安全感。

2.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 坚持"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开设“留校学生托管中心”, 做好饮食服务、饮水服务、用电服务、用书服务、影视服务, 抓好住宿管理工作, 让学生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温馨。

3.构建公平、正义的人际环境。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上, 应该公正平等、正直无私, 不偏袒, 不偏心, 对待不同相貌, 不同性别, 不同智力, 不同个性, 不同出身, 不同籍贯, 不同亲疏关系的学生, 一视同仁, 满腔热情地关心每个学生, 爱护每个学生。

4.营造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的集体氛围:组织学生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感恩教育、节日庆典、集体生日等交往活动, 促进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5.推进课外阅读活动, 举办各种论坛、讲座。让学生品读文学名著, 实现与思想大师的对话, 唤起他们的诗意情怀, 丰富他们的人生体验, 拂拭他们的心灵污垢, 撒播下智慧的种子, 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和生活品位。

二、加强师德建设, 培养学生的幸运守护神

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者, 教师的专业水平、思想观念、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学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中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育不是说教, 也不是教师把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知识搬到同学们头脑里的简单过程。学校要规范教师的一言一行, 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让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现自己的文化素养、精神境界, 对学生充满真情, 无害、无欺、有益, 成为学生健康成长, 健康发展的促进者。

三、倡导主流文化, 呵护学生美好的天然品质

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充满能量的内心世界, 这个世界充满着求知的渴望、自我实现的设想、社会交往的需求、两性关系的迷惘、五花八门的矛盾、突如其来的异想天开……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他们既有怜悯、同情, 天真无邪, 愤世嫉俗, 善良诚实的一面, 也有不好的一面。教育者的工作就是保护、呵护学生纯洁的、天然的、美好的品质。

1.学校要搞好建设的长远规划, 建立共同的发展愿景, 加强校史荣誉教育;加强校训、校歌教育, 每天都有《真心英雄》等励志歌曲回响在校园的上空, 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生机与活力, 从中看到个人的的前途和希望。

2.学校要给学生配备德育导师。师生定期谈话, 鼓励学生举行自省仪式, 鼓励学生写周记, 开辟“留言板”,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引导学生学生拷问自己的心灵,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定期“传箴言”、“讲故事”, 留存向上、向善之心, 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四、彰显主体性, 激发学生的内在活力

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分析批判能力还很弱小, 自觉性与被动性错综交织, 极易受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学校与其不准他们做这样, 不准他们做那样, 不如引导他们干这样, 干那样, 避开他们的逆反心理, 把旺盛的精力引到正道上来, 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学习的信心。

1.学校应该组织学生开展文艺体育竞赛, 寓教于乐,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组织学生开展社团活动,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推进素质教育,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集体对他的评价, 社会对他的期望, 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产生自尊、自豪、自强不息的精神。

2.学校应该开展学法介绍、知识竞赛、新书推荐等活动, 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 推行考后一百分制度, 帮助学生恢复学习上的信心。

3.学校应该开展职业理想教育, 引导学生进行人生规划, 组织学生参加学农、学工、学商等社会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恢复对生活的热爱。

4.学校应该让学生承担社会事务, 发挥学生会、团委的作用, 让他们参与班级、学校的管理, 定期召开“学代会”和“团代会”, 让学生自主开展各项活动, 为同学排忧解难, 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培养民主意识, 形成社会理想。

总之, 在学校工作、生活、学习的每一个人, 无论是校长、教师, 还是学生, 都应该思想纯, 境界高, 有理想, 有追求, 使学校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家园。

摘要:“留守儿童”是当前的一个社会现象, 留守儿童的最大问题就是父母不在身边, 到了学校, 就只有学校、老师才能带给他们“家”的温暖。学校应该是孩子们的生活乐园、更应该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重庆市妇联, 《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专题调研报告》, 2007年10月17日.

篇3:让卡通片成为孩子的玩伴

帮助学习规矩

由于孩子很喜爱卡通片里的人物,所以多会将自身投射到某一角色身上。比如很受女孩子欢迎的芭比娃娃,每个小姑娘都想变成她,既漂亮又可爱。因此,家长可能发现3岁左右的女孩开始注重打扮。其实这就是很好的教养契机。父母想要孩子学习良好的习惯,如讲卫生,可利用孩子喜欢模仿的特点来达到目的,比如对孩子说:“要随时注意个人卫生,才能像芭比娃娃一样讨人喜欢哦!”

当然,在利用卡通片里的角色来教养孩子时,必须考虑到该角色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事情确实有一定的关系,不能胡乱联系、乱给卡通人物戴帽子,否则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逐渐变强,就会认为家长是在糊弄人!

加速语言学习

说到卡通片有助于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很多家长可能感到难以置信。其实,只要孩子能够多接受语言刺激,就可以达到提升语言学习的效果。如果父母平时比较沉默寡言的话,不妨多让孩子收看卡通片,可间接增加其语言刺激。

比如片中人物说“哇!满山遍野的花,真漂亮!”,孩子可能模仿说“满山遍野……”,如此一来,卡通片中出现的词语、语法即成为孩子的语言学习内容。所以我们可利用动画卡通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学习更多的词语,但也必须留意其中是否出现不当的言词,一经发现要及时纠正。

增强思考能力

許多父母总是担心卡通片里存在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因子,为避免此类问题发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父母陪同收看。凡是卡通片中正面的、积极的内容,如《巧虎》中包含了教导孩子如何学习的生活细节,家长可借机将卡通片中的内容转化至日常生活,教导孩子思考自己如何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卡通片中的負面信息,如《哆啦A梦》中的胖虎,总是仗着自己身强体壮就欺负弱小,家长也可趁机告知孩子“不可仗势欺人,应当帮助别人”。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更好地去思考卡通片的故事情节,并且也让孩子生动形象地认识到美与丑、善与恶。

篇4:班主任要做孩子精神成长的引领者

一、基于儿童的幸福感

儿童具有独特的幸福感, 教育者常犯的错误就是将大人的幸福感强加于儿童。如学校组织“六一”文艺演出, 班主任为了班级能获得荣誉, 全班学生起早摸黑训练近一个月, 看似让孩子享受节日的幸福, 实际上, 许多孩子是“被幸福”。

曾有一群学生找我说想转班级, 理由是班主任不公平, 每次都把“寒假好少年”评给固定的那么几位同学。又有一次, 一些孩子对我说讨厌班主任, 原来班主任怕出安全问题, 禁止学生出校园玩。这些问题不是小事情, 在孩子的世界, 公平正义是主旋律, 游戏则是儿童的基本需要。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其根源在于班主任忽视了儿童的幸福感。

班主任若多些童心, 就特别容易受孩子欢迎。许多孩子喜欢玩沙, 可学校常常从“文明”角度给予禁止, 而有位班主任却与孩子一起玩沙, 引导孩子养成不能扔沙子, 玩沙之后要洗手的习惯, 孩子们都很喜欢。有一段时间, 学生中突然流行纸飞机, 学校布置加强管理。许多班主任简单禁止了事, 而有位班主任别出心裁, 起草玩纸飞机规则, 讨论什么时间可以玩, 如何避免纸飞机丢在地上等。在玩耍中, 孩子们品尝到游戏的幸福, 也自然与班主任更亲近。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个性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没有学习过程的幸福与成功的激励, 孩子不可能有更好的精神成长。班主任首先要不断提高课堂的感染力, 一位课上得不好的老师, 一般不太可能成为优秀班主任。要让课堂有魅力, 靠的是教师的学识魅力和人文精神的积淀。

教学的突出矛盾是教的共性与孩子学的个性的矛盾, 最好的教师, 也有最不适应的学生, 因此, 班主任要特别关注学习不适应的学生, 对个性化学习有要求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关爱与引导。当前, 特别要克服“扶”得过多的倾向。近几年来, 我在学校推行“自主作业”, 习惯相对较好的学生, 可以选择一个月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 或者不做老师作业中不喜欢的部分, 以自主设计的学习方案代替作业, 这种方式着力于转变孩子被动学习的状况, 并培养了孩子的规划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我发现, 认真实施的班主任, 特别容易受到孩子的喜欢, 这是引导个性化学习而来的魅力。

三、尊重与要求相结合

教育必定会对孩子提出要求, 但是, 应以尊重为前提。班主任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凡事多与孩子们商量。在一个被班主任高度控制的班级中, 看似纪律很好, 但往往以形成孩子的奴性为代价。特别要尊重孩子的差异, 关注孩子能力、气质、家庭背景、学习方式的不同点, 引导孩子形成不同的个性;在出台班规时, 要充分考虑有谁会做不到, 应该如何应对, 避免伤害个性学生, 又避免让自己下不了台。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免不了会犯各种错误, 班主任应该给予批评教育, 有时也需要给予惩罚。若在惩罚前听听孩子的意见, 也许会发现, 从孩子的角度看这个问题, 这次惩罚是没有必要的。即使必须要惩罚, 也可让孩子选择接受惩罚的方式。惩罚并不应该只是关注维护规则, 还要考虑让受罚的孩子有所感悟。听听孩子的意见, 显然更能让孩子多些内心的体验。

四、多一点哲学思维

班主任要面对一个又一个教育事件, 如何处理这些麻烦事, 正体现了教育的艺术。实际上, 平平淡淡的教育, 很难打动孩子的心灵, 往往班级里出现的“教育事件”, 正是走进孩子心灵的契机。所以, 班级工作中碰到一些棘手的事, 班主任千万不能因为心烦而草率处理。

我曾遇到许多特殊的儿童, 因为班主任处理得当, 都能平稳度过童年时光。某位老师班里曾有位学生, 被娇宠过度, 读一二年级时, 稍有不顺便躺在地上不起来, 有时一躺就是一节课, 该老师没有歧视他, 没有批评他, 而是静静地、微笑着陪孩子度过闹脾气的那一段时间。几年后孩子行为习惯大为好转, 学业成绩也很突出。我想, 这个孩子脑海中一定会永远珍藏该位老师的微笑。有个孩子拔劳动基地里的萝卜, 被同学看到, 班主任跟他经谈心后了解到, 原来孩子是想了解萝卜大小与叶子有什么关系, 班主任庆幸没有强势压人, 于是与该生约定一个时间一起去研究萝卜, 学生不仅没有因此受到批评, 反而在班主任的鼓励下, 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愈发浓厚。我认为这些事件的处理, 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孩子的精神成长。

五、以人格魅力影响孩子

对孩子来说, 教师本身就是一本特别的“书”, 其主题是人格。教师的人格和精神面貌, 将对孩子精神成长产生不可替代的影响, 特别是班主任, 在学生心目中的神奇地位不可取代。当前, 学生知识面广了,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是知识的化身”的形象受到挑战, 教师更应该挑战自我, 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正如教育家李希贵所说:“作为老师, 一定要在某个方面有一个高度, 以这种高度来影响学生。”我想, 班主任应该追求人格的高度, 以此来掌握教育的主动权。

班主任不仅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更要借助教育细节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人格魅力。有位60多岁的退休班主任说, 30年前教过的某学生像儿子一样对她好, 她说以前也没有特别之处, 只是有一次, 该生家里发生不幸, 她去家访, 拉着孩子的手一小时左右, 什么话也没说, 想不到这学生记了30年……这里的奥妙, 的确值得回味。

摘要:人的成功与否, 很大程度上依靠人的精神, 人特别容易被自己所打败, 只有精神强大, 才能克服困难达到成功的彼岸;人的幸福与否, 则完全取决于精神, 幸福是内心体验, 精神强大者更能品味幸福。班主任的天职是育人, 不能只做班级秩序的管理者, 不能只做学生活动的组织者, 更应该做孩子精神成长的引领者。

篇5:要成为孩子们的期待

我们不能忽视校长讲话的影响力。在孩子的心目里,校长就是他们“心中的太阳”。校长讲话要能温暖每个孩子的心房,启迪每个孩子的心智唤醒每个孩子对学习的期待。校长要珍视这钟作用,要珍惜每次与孩子们对话的机会。讲话要从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内容要让孩子们听得懂,兼顾不同年段的孩子;形式上要考虑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类型,能互动。

不久前,在过完元宵节返校后的开学典礼上,我在讲话前特意准备了三个红包,每个红包中都塞着一个灯谜。因为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传统,我顺势而为,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三层意思——做一个有责任的人,能担当;做一个有韧劲的人,能坚持,做一个有书香的人,能读书;化为三个关键词,即“责”“韧”“书”,用猜字谜的形式传递给每个孩子。开始时我在台上讲,孩子们听,现场有点闷。为了让孩子们“嗨”起来,我打破原定计划,走到孩子当中,随机请学生拆红包、念谜面、猜字谜。猜中了我就把谜面红包当纪念品送出。结果孩子们猜得不亦乐乎,我适时点拨,在开学初与孩子们签订了一份不一样的“责任书”。事后回想,我感觉自己与孩子们又走近了一步。

细细想来,拉近校长与孩子距离的讲话,一要“应景”,要顺应当前情况,把时情、校情与愿景结合起来考虑,讲的话就如时令蔬菜,既新鲜又有营养;二要“应心”,顺应每个孩子心里的想法,小孩子就爱“有趣”,“趣”是打开孩子心门的金钥匙。当然,校长讲话中如有承诺,那就要讲究“应验”。如学校确定“六一节”为“无批评日”,那就不折不扣地实施,如遇特殊就得解释,且要想个替补的办法。校长讲话算话,“期待”就不会有水分。

唤醒孩子学习的期待,校长责任在肩。校长要把每一次讲话都当成一堂大课,并充分利用孩子的信任,用温暖、智慧、奋进的话语点亮每个孩子的星空。

篇6:让语文课成为孩子的精神乐园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教学 调控内容 妙趣横生 读写结合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误尽苍生是语文。这句话更让我们这些语文老师对语文教学诚惶诚恐。因此,当我作为一名执教低年级的语文老师时,我也常常想:低年级的语文课究竟该怎么上才是成功的一节课?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让语文课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前不久,听了一位新老师执教的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草原的早晨》一课时,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

【细节一】

教师上的是第二课时,所有板书在课前就写好了。因为紧张,教师不小心把“早”写成了“草”,她没有及时发现,但是学生发现了。学生迅速提醒老师,老师经学生提醒后连忙拿出黑板擦把这个错字擦掉,写正确,然后继续上课。

思考:教师必须要有灵活的教学思维和足够的教学经验来应付课堂上随时出现的意外,并能随时调整教学环节,这是教师的教学机智。但是,这个新老师的教学机智明显不足。其实,教师不是圣人,教学错误有时也是难免的,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才是关键。其实,这里可以这样处理:教师可以先谢谢指出错误的这个学生,然后顺势引导学生区别“草”和“早”,让学生自己辨别一下。相信这样一来,既化解了自己的尴尬,又巧妙地把一次失误转化成教学资源,更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细节二】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本课的生字。来,跟老师读。读到“原”的时候,教师带领学生拼读了“yuán”这个音节。

思考:如果说第一个细节的处理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机智,但课堂中存在的知识性错误就不容小视了。“原(yuán)”是整体认读音节,教师却带领学生进行拼读,这就犯错误了。由此也可以推想,教师在备课时并不是特别认真。我认为,教师要上好课,首先得学会备课,新教师更应如此。备课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是课前的准备和设计。不认真的备课,不仅仅影响了教学效果,如果教给学生错误的知识,岂不是误人子弟?

【细节三】

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教师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有感情。还出示了一些有关草原早晨的精美图片。但是,学生读书表现依然不尽如人意,上课老师很着急,听课老师也觉得很惋惜。

思考:朗读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功,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读的不好的情况下,应该范读,让学生模仿。尤其是低年级语文老师更应如此。因为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语文老师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当你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时,学生一个个都听得如痴如醉。所以,教师的范读尤为重要。如果老师对自己的朗读水平不够自信,就可以采取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模仿朗读,这也是个很好的办法。

以上是我在听课中发现的几个细节,我仅仅是做了简单的剖析。那么,低年级语文课堂究竟该注意什么呢?

一、调控内容,收放自如

低年级的课堂上,学生散漫好动,注意力保持难以持久,约半数的孩子在学习活动进行约15分钟后开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倦怠:有的有口无心念经一样,有的开始玩文具盒或者铅笔,有的开始左顾右盼……学生后段时间的学习兴趣普遍减弱。因此,在我们语文阅读教学课上,我们需要对讲课内容进行调控。否则,在短短的40分钟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既要完成读通读顺课文和识字写字的保底工作,又要理解文章内容,进行相关的语言文字训练,必定很难做到,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疲劳,导致听课质量下降,课堂教学效果势必低效。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对于一些长的课文,要合理挤出有效的教学时间实现“长文短教”,做到立足文本,一课只求一得,落实字、词、句的低年级的训练重点,就足够了。

二、妙趣横生,激发欲望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语文教学如果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不仅要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可以将故事、游戏等环节融入其中,使课堂妙趣横生。比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6》时,里面有三个词语:牵牛、织女、北斗星。在教学到这组词串时,我在课堂上给学生深情并茂地讲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并用多媒体出示“牵牛星、织女星和银河”的位置。在我讲故事的时候,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课堂上安静极了。于是,我相机进行生字教学,学写“织、女”两个字,并对学生说:“织女那么漂亮,我们现在来写写她的名字。比一比,谁能把这两个字写得和织女一样好看。”学生一听,写得非常认真。

三、读写结合,牢记重点

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说简单了就是把书读好,把字写好。也就是说在读书写字中体现教学的语文味。

首先谈一下“读”。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读书。名师薛瑞萍无数次提到“琅琅书声,朗朗乾坤”,目的就是让学生去读书。语文老师的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但是,受到低年级学生心理年龄的影响,我觉得低年级语文课堂不需要对文本进行过细的分析。其实,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得深刻的,教师不必拔苗助长。因此,低年级的语文课上,第一课时的教学,教师只要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通顺即可。第二课时的教学,教师就要通过适当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训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然后再相机指导感情朗读就行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去读,带着个体感悟去读,读有所得,读有所悟。

说完“读”,再说“写”。识字写字是新课标提出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2011版课标指出,每天语文课要花不少于10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练字。因此,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灌输给学生这样一个思想:提笔即是练字时。无论何时,教师都要要求学生认真写字,注意姿势,不能有丝毫松懈。另外,低年级语文课堂还应该注意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读懂课文之后,以识记字形为主,找到汉字的构字规律,如:形声字、会意字、象形字等,注重趣味识字,以游戏、活动的方式巩固汉字。指导学生写字时,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习惯,端正学生的态度,遵照“一看,二写,三对照”的写字规律,指导学生认真描红,严格要求、监督和激励。

以上就是我对低年级语文课堂的一点看法和思考。我认为,关注每个生命个体成长的课堂,才是好的低语课堂;充满活力、兴趣盎然的低语课堂,才如一泓泓清泉在孩子们心中流淌;我们要做“胸中有略”教师,于细节处匠心独运、于毫微处引思启智,激励、启发、引领学生,让每个孩子感受到生命与智慧的共同成长!

上一篇:重建宗祠倡议书下一篇:2022-2023长江大学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结课作业_(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