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社区建设情况汇报

2024-04-14

×区社区建设情况汇报(精选8篇)

篇1:×区社区建设情况汇报

区社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区现有××个城市社区居委会,社区平均规模2200户,有社区专职干部285名。目前,全区70%的社区居委会办公活动用房面积达150平方米以上;建成综合性、多功能的区、街社区服务中心9个,总面积13600多平方米;建有便利民服务设施470多处,街道医疗服务中心8个,社区医疗服务站49个,老年公寓、残疾人康复中心16所,拥有床位400余张;建成上规模的社区文化站(室)11个,面积约7330平方米;设置社区文化广场79处,成立社区文体活动志愿者队伍49支。全区已建成“省级社区建设示范街道”3个,“省级社区建设示范社区”4个,“市级社区建设示范街道”6个,“市级社区建设示范社区”52个。1998年被命名为“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2002年创建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一、今年以来我区社区建设所做的工作今年来,我区上下以全市创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动员大会及全区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凝心聚力,立足新起点,瞄准新目标,落实新举措,切实强化社区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了社区建设的整体水平。(一)精心部署落实,进一步强化社区建设争先意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把社区建设作为我区率先发展的重要内容,列入2004年全区强力推进的五大重点建设之一。今年3月,全区召开了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出台了《2004年全区社区建设工作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的社区建设工作作了周密部署。5月份又趁热打铁,对三月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门督查。8月25日,我区召开了全区社区建设工作促进会,回顾、总结了上半年社区建设工作,对下半年的各项工作,特别是我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复检的迎检准备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动员,区委副书记×××在会上强调:全区要树立率先发展意识,高质量、高效率地加强社区建设,高标准、严要求地迎接复查,为我区成功创建“全区社区建设示范城”贡献一份力量。(二)加强组织建设,进一步形成社区建设整体合力组织建设是社区建设强力推进的重要保证。为切实加强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力度,进一步形成社区建设整体推进合力,今年6月,我区再一次调整了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分管副书记和副区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正科级建制的社区建设办公室,负责对全区社区建设工作的规划、指导、协调和督查。同时,还组织了由分管领导挂帅、30多个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社区环境、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社区文体、社区保障和社区文明“八个专项指导组,各专项指导组按照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力,积极指导和参与社区建设。我区社区建设组织网络的构建,为合力推进社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三)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加大社区建设的推进力度社区建设要发展,建设是基础,投入是关键。近年来,我区在社区建设的经费投入上不遗余力。去年,全区共投入×××万元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财政投入×××万元,在此基础上,区政府把社区建设项目列入财政预算。今年,区财政又投入×××多万元用于街道、社区基础设施项目的新建与改造。主要包括××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改扩建,××、××社区服务中心新建,××街道信息网站设施配置,××街道社区医疗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改建和老年公寓扩增内装,××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新建(该项目共投资800万元,报国家项目)等15个规模较大、设施较全、标准较高的社区建设项目,资金总投入达3000万元。目前,已有9个项目通过了峻工验收。与此同时,我区还提高了社区干部的待遇和工作经费。其中,书记、主任的生活补贴由原来500元/月提高至720元/月(大专以上学历的为870元/月);工作经费由原来每千户430元/月提高至660元/月,比上年提高了53%。今年1-3季度,全区共核拨社区专职干部生活补贴、社会保险经191万元,社区工作活动经费和劳动保障经费68.88万元。(四)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社区干部的服务水平一是结合全区第二届社区居委会换界选举,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选聘了一批年龄较轻、文化素质较高的社区干部。二是从区机关各部门选派了首批25名年科级后备青年干部到社区挂职工作,充实到社区干部队伍中,协助推进社区建设。三是对社区干部进行业务培训。今年5月,我区对103名社区干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促使广大社区干部认清职责,理清思路,明确任务,全面提高社区工作服务水平。目前,全区社区干部平均年龄为42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达92%以上,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66人,占社区干部总数的23%。(五)整合社区资源,广泛开展社区共驻共建活动结对共建,共驻共建是我区社区建设的一大特色。今年以来,我区继续深入开展机关党组织与社区结对共建和“四到社区”活动,区机关党组织与全区58个社区党组织已全部结成了共建对子,给予经费资助,帮助社区协调和解决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取得了较好成效。另一方面,社区与社区内企事业单位按照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原则,广泛开展共建活动,调动和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全区现有216个辖区单位与社区进行了结对共建,有60多个驻区单位主动将图书室、院校操场、电脑培训室等资源对社区居民开放,营造了社区成员共驻一域、共建社区、共享资源的良好氛围。(六)创新工作载体,积极实施特色型社区创建活动今年的社区建设,我区注重了特色型社区的创建,鼓励和引导各社区因地制宜创特色、提升服务顺民意,不断打造社区建设新品牌,塑造新亮点。3月份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创建星级社区活动的意见》,近期又下发了《关于开展特色型社区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在58个社区中积极开展“星级社区”创建活动,重点围绕8种特色型社区的创建来展开(即学习型社区、服务型社区、就业和再就业型社区、文体科普型社区、双拥共建型社区,平安型社区、环保型社区和数字型社区)。努力实现“一居一品”或“一居多品”,以特色品牌来影响和带动整个面上的工作,形成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社区建设新格局,年内力争30%的社区创建成“星级社区”。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经过新一轮社区建设力量的整合,我区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潮初步形成。下一步,我区将充分发挥社区建设的合力作用,进一步加压鼓劲,真抓实干,着力推进以下五方面工作,以崭新的面貌、昂扬的姿态,做好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的复检准备工作。(一)强化社区建设宣传力度一是要在《××日报》××××版中设一个“社区建设”专栏,充分展示我区社区建设的良好面貌,刊载我区社区建设中踊现出来的先进的人和事,通过这扇“窗口”把我区社区建设的亮点和精品展示给大家。二是准备制作一个多媒体演示片,形象、直观地反映我区社区建设的整体风貌和创建成果。三是积极筹办社区建设简报。近期,《××社区建设》第一期已经正式印发,通过《社区建设》简报这块阵地,把我区社区建设的动态及时传送到市、区、职能部门、街道、社区和居民,把社区建设好的经验总结出来,把好的典范树立起来,同时也把政策法规宣传给居民,把社区居民的意见和意愿反映给社区和街道,以一根无形纽带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调动和激发社区居民参与、配合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民共建共创“美好家园”的工作新局面。(二)加强区级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随着社区建设的强力推进,我区原有的区级社区服务中心受区位和规模的影响,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不能完全满足我区社区建设蓬勃发展和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进一步增强区社区服务中心对社区居民的服务功能,我区拟于2006年前,择址重建一个规模大、设施全、标准高、功能强的综合性区级社区服务中心,建一座新的平台,高效率、高质量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一门式”服务,进一步提升我区社区建设的档次和水平。(三)积极推行和完善“三制”建设一是推行社区工准入制。进一步理顺区政府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之间的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关系,进一步规范部门工作进社区的方式方法,促进简政放权,重心下移,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减轻社区工作负担,确立社区居民的主人翁地位和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地位。二是完善社区干部工作考核制。对社区干部实行目标管理,用制度来规范社区干部的行为,用可以量化的指标来考核干部工作业绩,促进社区干部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三是完善社区干部民主评议制。让社区居民直接参与评议本社区干部的日常工作,并以此作为干部选聘、任免的参考依据,培养和增强社区干部在社区居民中的亲和力和认同感。(四)强化社区特色建设近年来,我区社区建设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一些鲜明的特色、呈现出一些亮点,如社区党建、区机关与社区结对共建、选派干部到社区挂职锻炼、企事业单位与社区共驻共建和“星级社区”创建等,这些特色对推进全区社区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区将认真总结创建经验,结合××实际,在做好全局工作的同时,因势利导,进一步强化这些特色创建,打造精品,展示形象。

(五)稳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新一轮行政区划的调整为全区××个行政村的社区建设提供了全面发展的良好历史机遇。目前,我区正在积极实施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加强“撤村转居”的专题研究,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提高农村社区建设水平,改善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使农村社区建设与城市社区建设协调发展、共同进步。以上汇报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篇2:×区社区建设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区共有社区93个,其中城市社区75个,农村社区27个。84.8%的城市社区居民规模在1500户以上。近年来,随着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氛围的不断浓厚,和谐开福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的深入推进,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社区干部文化素质明显提升,队伍结构逐步优化。全区共有社区干部651人,“两委”成员438名,主职(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95人,其中交叉任职的37人,平均每个社区9.86人。一是从性别结构来看,男性170名,占26.1%,女性481名,占73.9%。二是从年龄结构来看,30岁以下的116名,占社区干部总数的17.8%;31岁至35岁的134名,占20.6%;36岁至45岁的社区干部293名,占45.9%;46岁至54岁的102名,占15.7%;55岁以上的6名,占1%。三是从文化层次来看,高中及以下学历的社区干部210人,占32.3%;大专学历的350人,占53.7%;大学本科学历的91人,占14%。四是从来源方式来看,选举产生的社区干部273名,占41.9%;聘用的217名,占33.3%;街道下派的78名,占12%;其他来源的83名,占12.8%。五是从工作年限来看,社区干部中有4年以上社区工作经历的占41.9%,其中10年以上的占20.5%。绝大多数社区干部思想稳定、工作责任心强,能认真履行职责,服务社区群众,特别是在城市建设拆迁、社区综合治理、文明城市创建以及抗冰救灾等重大工作中,坚持扎实工作、负重奋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居民和各界的广泛好评。

二、近几年加强社区建设的主要成效

1、基础设施逐步改善。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和街道、社区的努力下,我区社区建设的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进展,通过撤并社区、新建、购买、改扩建等途径,社区用房基本得到解决,办公条件有了明显改善,90%以上的社区建成了自有办公场地,93个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面积达到了300平方米以上。各社区逐步配套完善了“六室二站一场一校一市一中心”,大部分实行了“一站式”办公,功能上实现了办公、服务、学习、教育、活动“五位一体”,基本满足了社区办公、居民活动的需要。

2、保障投入普遍提高。2005年以来,市财政按照每年每个社区下拨4万元,区财政按1:2.5配套,使每个社区下拨经费由2003年的4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4万元以上。经统计,2007年各社区上级拨款共计1173.19万元,平均每个社区17.7万元。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为社区干部经济待遇提供了基本保障。2007年,我区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年平均收入为32487元,其中基本工资收入为17562元,奖金、福利及补贴14925元。各地主要是通过设立年终考评奖金、发放补贴等措施增加了社区干部的收入,**塘、**路等街道2007年对年终考核合格的社区书记、主任发放的补贴达到20000元以上。同时,全区90.9%的社区干部参加了养老保险,77.8%的社区干部参加了医疗保险,53%的社区干部参加了失业保险,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街道还落实了工伤和生育保险。2009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社区建设构建和谐城区的意见》,从6月开始,在全区社区经费提高到20万、24万、28万元,进一步提高了社区经费保障。

3、队伍建设明显加强。近年来,各街道按照“三个一批”(选任一批、下派一批、选聘一批)的方式选任社区干部,有效改善了社区干部队伍的素质和结构。一是民主“选”。在2006年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中,各社区普遍推行“两推一选”、“海选”,通过党内民主推荐、居民代表直选等方式把一批“自身能力强、群众基础好、服务意识优”的同志选进了社区干部队伍。二是机关“派”。对一些社情民意比较复杂、班子战斗力不强的社区,各街道有计划地从机关单位中选派一批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同志,通过法律程序到社区任职或挂职。当前全区下派干部的人数占社区干部总数的12%。三是公开“聘”。根据社区人才需求,从高校毕业生、企业改制下岗人员等群体中公开选聘优秀人才充实到社区队伍。当前,通过公开招聘进入社区的工作人员占社区干部总数的33.3%。

4、激励导向不断优化。一是重视典型激励,使其荣誉上有追求。对优秀的社区干部,在物质上给予奖励的同时,在舆论、宣传方面积极宣传其先进事迹。近几年来,我们重点宣传了在抗洪抢险一线牺牲的***同志的先进事迹,坚持两年一次评选“十佳村(社区)干部”,大张旗鼓地评选表彰拆迁建设一线的优秀社区干部,向基层倾斜大力推荐社区干部参加省市先进的评选表彰等。二是适当提拔重用,使其事业上有奔头。对于在社区工作多年,业绩突出,能力较强,群众评议较好的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加大提拔重用力度。几年来,先后从***街道**社区、**社区、***街道***社区的优秀干部中选拔了***、***、***三名同志进入街道领导班子,激发了广大社区干部的积极性和事业心。三是鼓励参政议政,使其政治上有成就。几年来,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每年都组织社区书记、主任参加不少于7天的集中培训或轮训,以提高社区干部的履职能力。区委在推荐上级“两代表一委员”人选和确定本级人选时,都明确规定社区等基层一线代表应占的比例。目前,全区社区干部中有市党代表1名、区党代表30名,市人大代表4名、区人大代表10名,市政协委员1名、区政协委员4名。

篇3:×区社区建设情况汇报

1 发展基本情况

几年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大激发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区农机总值突破7.6亿元,农机总动力达72.27万kW,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机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外出务工队伍越来越大,靠土地以外的增收正变得更现实、更可靠,大部分农村劳动力逐渐转向二、三产业。大农机与农户分散经营、劳动力转移的矛盾日渐突显。为此,兖州区政府及农机部门十分重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把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提高到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到目前,全区流转土地面积0.8万hm2(12万亩),占可耕土地面积的26%。6.7 hm2(100亩)以上种粮大户发展到70户,66.7 hm2(1 000亩)左右的种粮大户12户,村集体服务组织68个,农机大户130个。兖州区注册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有较完善的运行机制和健全的规章制度、综合效益明显的示范性农机专业合作社35个,合作社成员达1 390户,拥有大型机具4 257台(套)。两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获得省级示范社称号,在建设示范化农机专业合作社、推进“企社共建”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在全区发挥了很好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2 主要运营模式

(1)土地托管服务模式。合作社与土地承包者协商,不改变土地经营权,对农作物的生产环节进行托管,提供从种到收的全程服务,合作社从中收取一定的机械作业费用。这类托管对象主要为城镇周边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和集体机械能力不强的村。目前,兖州区实行托管作业的面积有0.27万hm2(4万余亩)。托管后的土地大部分是集中连片,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实现了农机作业的最大收益。在合作社取得效益的同时,对土地实行精细化管理,统一选用优良品种,对症施肥用药,既提高了粮食产量又提高了土地收益,实现了农户和合作社的共赢。

(2)土地租赁承包模式。农机合作社从土地承包者手中转包土地使用权,主要是针对常年外出打工或务工经商的中青年农民,以及缺少劳动力的村庄。这种类型的合作社运行规范,基本上是以农机大户联合或者是村支书牵头成立的,农户对他们比较信任。目前存在集中流转和散户流转两种情况。

(3)大面积订单作业模式。这种订单作业模式主要是针对“三夏”、“三秋”季节的农机跨区作业。通过开展订单作业,农机合作社有了固定的服务项目、区域和收益预期,形成了作业区域清晰、服务对象固定和作业收益稳定的发展模式。

3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对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认识不足。有些领导干部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等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支持不够到位。有些合作社社员甚至负责人自身素质不高,经营理念落后,管理运作不规范,对合作社发展方向难以把握。很多农民观念滞后,参与积极性不高。

(2)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仍显不够。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和经营性流动资金投入,而农业原本是个低收益的行业,合作社成员都是农民,收入偏低,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国家投入的扶持资金太少,奖励额度不足以调动农民入社的积极性,金融部门放贷资金额度有限,而且往往周期短、利息高,难以体现金融政策的扶持。

(3)管理机制亟待规范完善。部分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工商登记、财务管理、民主议事和科学决策等方面还不够规范。多数农机合作社组织紧密度不够,多以松散型为主,难以形成统一的经营机制,企业化管理程度较低。这虽然应了“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原则,却缺乏必要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成员之间联系不紧密,组织化程度不高,给合作社的稳定性发展带来了致命的伤害。

(4)合作社建设人才、管理人才普遍匮乏。合作社的主要管理者大部分是由合作社内部人员担任,其知识结构、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真正懂技术会管理、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而合作社的自身条件也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参与到合作社中来。

4 对策和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重要性的认识。政府及农机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和各种会议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发展、规范农机合作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合力支持农机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政府要整合各项惠农政策,争取财政部门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对农机合作社进行扶持和奖励;争取国土部门在用地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用地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予以统筹安排。政府及农机、财政、国土、工商、税务和金融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相互协作,密切配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共同促进农机合作社的规范快速健康发展。

(3)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规范化运营水平。农机部门要加强服务和指导,严格按照“五有”标准,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建立科学的组织机构、明晰的产权制度、规范的作业服务制度以及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指导合作社开展订单作业、承包作业和跨区作业,不断扩大合作社的服务规模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逐步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不断增强农机合作社的服务功能,进而提高农机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4:兖州区旅游业发展情况简析

一、兖州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兖州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众多,发展旅游业具有交通、资源、经济等众多优势。经过多年发展,截至目前,区内共有旅行社7家、分社1家、旅行社门市4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3处,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各1个,星级饭店6家,星级餐馆4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3处,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省级旅游强乡镇4个,省级旅游特色村5个,乡村旅游合作社1个,省级旅游自驾车营地1个,山东省精品采摘园1个,旅游产业体系逐渐完善。2013年,共接待游客254.6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4.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78%和13.94%,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旅游市场持续发展的原因

(一)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古文化遗址突出

兖州的旅游资源算类型和数量都不算多,但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并拥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兖州气候优越,土壤肥沃,水源丰富,交通便利,近万年来就是先民生存繁衍之地,故文明开发很早,人口众多,人工创造的物质文明比别处发达。可谓种类丰富、分布广泛,如盛传数朝的兴隆宗教文化、遍布全区的上百处古文化遗址、历朝名人留下的千年足迹等,都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兖州人文旅游资源的深厚底蕴。

(二)现代农业资源类型多样,开发利用潜力大

兖州地处黄淮平原的东部,与鲁中南山地丘陵的交接处,地貌基本上全是平原,亿万年东部丘陵的侵蚀风化,给这里带来深厚肥沃的土壤,故自古以来农业发达,农产品品质优良,粮食作物高产稳产,是有名的全国产粮大县。近年来高科技农业迅速崛起,现代农业资源类型多样,成为现代旅游产品的一个独特部分。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利康农业、华美农业等。从产业发展的趋势看,一方面符合趋势与潮流,另一方面也深具潜力,同时更契合现代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

(三)建筑与设施种类较多,旅游资源具有相应载体

从兖州旅游资源的种类和数量看,建筑类资源相对丰富,多样人文资源具有相应的物质载体,如少陵公园为游客缅怀诗圣杜甫提供了适宜的场所;如毛泽东思想胜利展览馆留下了文化大革命时代的印记,为后人认识那个时代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如兴隆古塔千年屹立,是宗教文化在此昌盛的有力佐证;如青莲阁静静地处在泗水岸边,给游客怀想当年诗仙李白的生活与游踪以极佳的场所。兴隆庄煤矿的拓展设施省内领先,井下旅游功能齐备。

(四)宗教文化影响很大,兴隆文化产业顺应时代

兖州的兴隆寺,建成年代久远,历史影响巨大,影响区域较广。2008年兴隆塔地宫出土佛顶骨舍利,更增强了它在佛教界的地位。总投资30亿元的兴隆文化园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一方面彰显了兴隆寺塔的历史地位,另一方面也顺应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时代潮流。既是兖州文化旅游产业的主打产品,又是宗教旅游的拳头产品。与曲阜的“儒”、泰山的“道”,在短距离内形成“儒释道”共存的文化旅游格局。

(五)工农业基础雄厚,旅游商品较发达

作为古九州之一的兖州,这里自古农业文明发达。建国几十年来兖州一直是全国闻名的农业产粮大县,再加之近二十年来借交通之便发展起来的一批新兴工业部门,使兖州工农业基础比周围县市明显雄厚,旅游商品因而种类众多,质量优异。其中,既有特色的糕点、酱菜、酒类,又有农林畜产品与制品的前海辣椒、漕河大蒜、王因西瓜,还有民间工艺品的姑村席编,更有菜品饮食的沫膏、壮馍、胡辣汤、大烧饼。

(六)资源区位交通便捷,邻近三孔得地利之便

兖州自古即是交通要道,当年司马迁、李白往来南北,这里即是必经之地。现在的兖州,地处京沪铁路和日菏铁路的交汇点,又距京福高速不过十多公里之邀,北部紧靠日东高速,境内交通网络发达,几乎所有景点景区都无交通之虞,因此也节省了许多基础建设投资。再者,兖州又东邻曲阜,两地间不过一河之隔。每年到曲阜去拜谒的千万游客,应该看作兖州旅游的重点客源。地利之便便于游客的顺访,泗河边上兴隆文化产业园就是一张迎客的名片,为兖州旅游业将来的大发展奠定了很好的交通接引基础。

三、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一)旅游资源多人文少自然,种类搭配不理想

除了泗河这一有名的自然景区之外,兖州缺乏有开发价值的自然旅游资源。种类搭配的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选择。

(二)人文资源古迹众多,但可观赏游览者极少

兖州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例如王因遗址、西吴寺遗址、暇丘古城遗址等,但由于当时的考古发掘只是为了考古,没有考虑将来的旅游开发利用,现在多已残败破落,文化资源载体明显不足,可供直接利用的建筑及物质性遗存十分缺乏,使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物质性旅游产品的难度加大。

四、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突出新特异,开放创新,以大手笔创意激活地域文化,以兴隆文化园为龙头项目,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突出佛教文化和兴隆文化,以“宗教文化、九州文化、李杜文化”为特色,打造“兴隆天下,自在兖州”的旅游品牌,构建四大特色文化产品,培育“自在兖州”的地域品牌。

3、高点定位,全力全速,重点突破,工业围绕旅游做强,建设工业强区,文旅一体开发,打造文化名城,商旅联动发展,构建商贸重镇,全力建设区域旅游发展极,推进区域经济全速发展。

4、沿河发展,以文化、旅游两条主线串起三大城区,形成特色老城宜居、生态东城休闲、西部新城商贸的城市格局,建设城市休闲目的地,提升区域整体形象,打造宜居宜游城市品牌。

篇5:黄村新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报

根据园区总体规划,黄村新农村社区位于紫阳东区,设计面积121亩,预计建设住宅楼14座,约容纳居民500余户。

2010年,我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园区率先启动。目前,3#楼4楼业已封顶(含地下室),4#楼2楼也已经于2011年春节前封顶(含地下室)。两座住宅楼建成后建筑面积将达到9100m²,可容纳住户60户,预计最迟于2011年9月底完工,10月份可正式交房。

2010年虽然我村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但是也遇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圆通路征占住宅的农户上楼难。我村圆通路修建征占住宅的农户绝大多数由于认为居住小区楼房农作不便等种种原因,不愿进住住宅楼,要求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能够规划一些每座占地二分半的农家小院;二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筹资难。由于物价大幅上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各种成本都有所增加,需要资金加大,对于筹资造成了一定困难;三是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我村新农村社区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为群众集资,基本都用于主体楼房的建设。而对于新农村社区的绿化、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目前仍没有可靠着落。2011年,我村村两委将积极寻求困难解决办法,在禹王路街道的指导和支持下继续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建设

3#楼、4#楼的同时,我村将于2011年3月底4月初开始1#楼及2#楼的建设。根据规划,1#楼、2#楼建成后,建筑面积约为9100m²,容纳住户约60户。

篇6:关于XXX区建设情况的汇报

尊敬的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各位专家:

现在,我代表XXXX区管委会向各位报告XXXX区建设有关情况。

一、XXXX区基本情况

XXXX年X月,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将XXX国际机场作为重点建设的十大国际航空枢纽之一,着力打造成面向北美的航空物流中心和东北亚面向欧洲的重要门户。XXXX年X月,省政府与中国民用航空局共同印发《XXX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为了充分发挥XXX国际航空枢纽资源禀赋优势,XXXX年X月,市政府印发《XXXXXXX区发展规划(XXXX—XXXX年)》,确定XXXX区总体规划面积XXX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城市建设用地XX平方公里。同时,依托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XXX自贸区联动发展区政策优势,重点发展航空保障服务、航空物流、航空制造、数字经济、航空旅游休闲、航空现代服务等产业,将其打造成为国家对外开放合作示范区、XX地区临空高端产业集聚区、全省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

根据工作需要,XXXX年X月,市政府成立XXXXXXX区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XXXX区建设,研究决策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XXXX年XX月,市政府决定以道里区政府为主体成立XXXXXXX区管委会,管委会办公室设在区临空产业发展局,负责XXXX区开发建设日常事务工作。

二、全面承接以来工作进展情况

自全面承接XXXX区工作以来,区政府坚持以我为主、不等不靠、勇挑重担,紧紧围绕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定位和打造省市新的经济增长极目标,科学谋划、缜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落地、土地征收和资金筹措等各项工作,努力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全面开创XXXX区开发建设新局面。

(一)规划编制情况。

坚持“多规合一”理念,对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发展规划、产业规划进行统筹,做到XXXX区规划“一张图”。结合《XXX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和《XXXXXXX区发展规划》,聘请美国AECOM公司编制完成《XXXX区总体规划》,修订完成起步区X.X平方公里控详规划。同时,完善起步区道路竖向规划,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等专项规划及管线综合规划,编制完成《起步区产业规划》和《起步区城市设计和设计导则》,为全面启动建设做好了规划准备。

(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XXXX年,XXXX区推进基础设施工程建设XX项,总投资XXX亿元。其中,XXXX区基础设施工程XX项,总投资XX亿元,提升XXX机场载体功能建设项目X项,总投资XXX亿元。一是加快推进园区道路建设。今年,进行园区道路工程X项,总投资X.XX亿元,包括太安路、太安东路、机场南侧辅路等X条连接机场、机场高速和主城区的外网道路工程,以及临空第二大道、第三大道、临空四路、五路、六路等X条XXXX区内部路网工程。二是同步建设市政配套工程。今年,进行市政配套工程X项,包括供水、污水、燃气、电力、松花江水源上移、雨排及水系等工程,总投资XX亿元。三是不断提升机场载体功能。今年,为提升XXX机场载体功能,主要进行机场东二跑道、机场TX、TX航站楼提升改造、机场第二通道迎宾路高架等X个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XXX亿元。TX、TX航站楼提升改造两项工程今年年底完工,其他两项工程XXXX年完工。

(三)产业项目建设情况。

XXXX年,XXXX区已签约落地项目XX个,计划总投资XX亿元。其中,航空物流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XX亿元,重点发展跨境电商物流、航空快递、口岸物流等业务。其中,中国邮政快件处理中心和跨境电商物流园已投入运营,预计XX月底前引入XX家企业入驻。目前,正在与中交建、云途、越海供应链等央企和独角兽企业深入对接,同时,园区正在向国家海关总署申报保税物流中心(B型)。航空制造产业园项目总投资X亿元,目前,已引进南京长城小卫星研究院、雷虎系列发动机、壮龙无人机等生产项目,现已完成开工准备工作。广州正创智慧制造产业总部基地项目总投资X亿美元,是今年全市单体投资最大的外资项目,也是近年我市少有的拉动作用和牵动性强的大型外资项目,主要建设标准厂房、配送中心、结算中心等为一体的智慧制造产业基地。项目投产后年结算额可达XX亿元,年实现税收XXXX万元,现正在办理开工前期手续。航空总部及商务服务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XX亿元,建设航空公司总部及配套服务基地。目前,深航维修中心项目已开工,川航XXX总部X月中旬开工,吉祥航空东北亚总部、深圳东南航空总部等项目正在洽谈中。此外,福州数字经济小镇、招商蛇口临空科创城等XX多个项目正在紧密对接推进中。

(四)土地征收出让情况。

今年XXXX区计划征收土地XX万平方米,计划投入资金X.X亿元。结合项目落地及开工计划,采取土地征收整片推进模式,成立土地征收指挥部,设立临时党委,组建征收队伍,明确时间节点,实施挂图作战。目前,已完成土地征收XX万平方米,完成征收任务的XX%。特别是临空污水处理厂地块征收,创造了道里区X天完成征收净地的新纪录。今年,XXXX区计划出让三个地块、总面积XX万平方米,预计资金收入X.X亿元。

(五)资金筹措情况。

一是首批申请的政府专项债,目前到位资金X亿元。二是将太安路、太安东路及相关商业地块打包申请专项债X.XX亿元,已按容缺申报形式上报,列入国家项目库。三是由区政府、央企和基金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园区新基建引导基金,为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四是与华夏幸福进行深入对接,研究整体规划、整体招商、整体运营的新模式。

(六)改革创新情况。

XXXX年,XXXX区重点开展五大方面XX项改革创新。一是用人及薪酬制度改革。包括全员聘任制以及薪酬多元的运营新模式,同时,组建了园区人力资源公司,面向全国进行专业人才猎头。二是搭建外脑智库平台改革。通过市场化手段,借助国家级智库资源,不断提高开发建设科学决策和运营管理水平。目前,已聘请国内高校及北京、郑州、杭州等临空区专业人士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三是复制新区经验改革。为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推行土地弹性出让、租让结合等新模式以及园区标准厂房分栋、分跨转让模式,加快促进企业发展。四是招商体制机制改革。包括抓住主导产业实施产业链招商,抓准协会和央企实施精准定向招商,对标新兴产业实施优选招商等。五是探索“孪生城市”创新。充分运用“数字孪生城市”理念,开发XXXX区基础设施数字管理系统,为未来园区管理运营奠定基础。

XXXX区由于刚刚全面启动建设,各方面基础条件不足,当前在土地征收、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产业项目以及建设资金筹措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进行破解。

三、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

今后一个时期,按照区委的工作部署,区政府将重点围绕XXXX区的战略定位,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狠抓推进落实,努力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重点围绕航空制造、航空物流、数字经济、商务服务四大主导产业进行招商引资。制定跨境电商物流园区招商图谱,组建跨境电商物流园区运营管理公司,组建X个招商团队,重点围绕电商、冷链物流、数据平台、供应链金融、物流等五大类企业进行招商。计划引进阿里巴巴速卖通、亚马逊等跨境电商贸易公司,建设国家级孵化器;计划引入航天丝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打造跨境电商通关服务平台,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集跨境支付、通关、物流、仓储、结汇、退税、金融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积极与宁波跨境电商物流园合作建设通关一体化企业服务平台,并以跨境电商物流园区为载体申报保税物流中心(B型)。与中邮XXX省分公司协商,推进中邮快件处理中心共建事宜。加快推进中交建冷链物流项目、招商蛇口临空科创城、深圳中南航空东北总部等项目洽谈进程,争取早日实现签约。

二是加快推进产业项目建设。

对今年组织实施的产业项目建设,进一步落实领导包保、定人定责、全程服务等措施,切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继续抓好项目前期,把项目做实,确保航空制造产业园、广州正创东北智慧制造产业总部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深航维修中心、川航XXX总部建设进程,确保按照建设计划如期推进。

三是不断夯实基础设施载体功能。

组织协调市城投公司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确保X条道路工程今年X月底全部完工,协调市直相关单位,推进污水处理厂、污水截流管线、燃气次高压管线新建、XXXKV输变电、XXX水源上移等市政配套工程建设,确保供水、燃气、雨排X项工程今年底完成主体建设,其他工程XXXX年底全部完工。继续配合市直相关部门完善起步区道路竖向规划和市政配套专项规划。积极统筹园区规划和乡镇规划,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是继续推进土地征收工作。

按照区委要求,为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项目落地,对计划征收的剩余地块,区政府将继续全力推进征收工作,争取最大程度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及项目落地用地需求。

五是积极筹措园区建设资金。

对太安路、太安东路基础设施工程及相关商业地块申请列入国家项目库的专项债,积极对接省市发改、财政等部门,全力争取专项债申请成功。同时,积极争取社会资本投入,加强与中交建、中铁建、中冶、招商蛇口等大型央企进行深入洽谈,共同研究合作开发建设事宜。加强与华夏幸福等基金公司沟通联系,积极搭建全方位合作平台,不断探索合作共建新模式,着力解决园区多元化融资和发展问题。

六是加快推进改革创新。

尽快形成全员聘任制改革实施方案,征求区编制、人社、财政、组织、纪检等部门意见,同时,就深化用人体制和薪酬发放办法,请市人社局相关处室进行政策把脉,待方案修改完善后,报请区深改会审议通过后第一时间进行实际操作。继续完善专家咨询委员会组织架构,聘请外脑提高临空区决策和运管水平。深入复制新区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和土地弹性出让、租让结合等经验,继续推进招商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出租、转让、入股等流转方式,机场、农垦、临空区资源要素共建共享改革创新。通过建立共享信息池、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共享招商项目库,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推动“三区一港”信息互通、业务互联、政策共享,实现要素聚集、优势互补、良性互动,构建临空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七是申请设立综合保税区。

借鉴杭州空港经济区正在通过土地置换方式实现综保区“一区多片”的成功经验,协调市政府积极申请在XXXX区设立综合保税区,并由市商务局牵头,成立工作专班,争取早日申请成功。

篇7:区农村公路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修好农村路,让农民兄弟走上沥青路和水泥路”,是**区委、区政府落实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的一项重大举措。“十一五”期间,全区将完成通村公路建设投资2.3亿元,建成通村公路1150公里,今年将完成304公里。截止目前,已完成路面204公里、路基304公里,分别占年计划的67.3、100,累计完成通村公路建设投资5080万元。我们坚持以“回报农民、反哺农业、扶持农村”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政策作驱动,以规划为指导,靠科技抓质量,积极推进县际及农村公路建设,为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政府支持,政策扶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爱民工程”实施。路网建设战线长、任务重、困难多,为了取得预期目标,我们把营造宽松环境作为必要前提来抓。

一是领导靠前指挥。省、市农村公路建设会议后,区委、区政府及时召开全区农村公路建设动员会,分析形势,宣传政策,部署任务。同时成立了**区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路网办),统一领导、协调、督办全区县际及农村公路建设。针对农村公路建设在推进、攻坚等不同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先后召开了两次现场会议,通报进度,研究措施,明确要求,对推进全区县际及农村公路建设顺利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各乡、镇、办、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指挥机构和专班,使我区农村公路建设形成了一个主管领导挂帅,部门配合,上下协调,齐抓共管的坚实组织体系。为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区政府采取了签订责任状、动员会上表硬态等形式,明确职责,落实奖惩条款,实行公开监督,形成了各方配合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责任机制。区四大家领导全员上阵,靠前指挥。区委书记袁善谋、区长胡超文等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农村公路建设现场,检查和指导,参与交通决策,为农村公路建设排忧解难,撑腰壮胆。区人大、区政协常委也先后对农村公路进行视察,专题听取农村公路建设报告,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政策重点倾斜。区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路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征地拆迁和路基工程施工实行乡镇属地负责制,通村油路路面由当地政府组织施工完成的,每公里奖励10万元;公路建设涉及到公安、土管、工商、劳动、水利、环保等职能部门的各种收费一律全免,各种税收实行先征后返的办法用于公路建设;乡、镇、办、场财政收入中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和通过“一事一议”收取的用于公路养建的资金,必须全额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强化交通事业的公益性地位,对按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管理的各项交通资金免征调控基金,用于公路建设。各乡镇也根据各自的实际,积极制订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和优惠政策。浮山办事处对在规划范围内已启动的通村公路,每公里补助4000元。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启动,使乡镇政府和农民修路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你追我赶的农村公路建设热潮在全区各乡镇全面展开。

三是宣传全面到位。干部群众蕴藏着巨大的修路热情,关键在于要引导好、调动好、组织好、保护好。我们借助省、市路网建设的强劲东风,大张旗鼓进行宣传,做到以村组为主要阵地,以报纸、广播、电视、标语、横幅为主要手段,以省、市、区农村公路建设会议精神和有关的政策为主要内容,全面展开宣传攻势,使全区干部群众形成了“交通好、流通活、群众富”的共识,激发了干部群众建设公路的热情。为了修路,有的拆除世代居住的房屋;有的让出赖以生存的田地;有的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有的奔赴工地,义务投工投劳。

四是协调督办有力。公路建设千头万绪,为使各方步调一致,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协调督办专班,并从区委办、区政府各抽调一名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副主任专门负责路网建设的协调督办。区政府办副主任邓仁杰同志常驻公路建设现场,在征拆迁、“三杆”迁移、房屋主青苗补偿等问题上做了大量的协调,减轻了交通部门的外部压力,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展。

2、精心组织,相互配合,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亲民工程”落实。农村公路建设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资金投入大,仅靠交通部门一家难以顺利实施。为此,我们积极发挥乡镇和部门的力量,形成合力。

一是充分发挥乡镇的主动性,履行职责,争当主角。各乡、镇、办、场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主体,克服困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当地农民打通致富道。各乡、镇、办、场党政一把手不仅把农村公路建设拿在手上亲自抓,而且做到现场指挥、现场督办。贺胜桥镇党委、政府为解决14个村近2万群众出行难问题,积极主动地跑上级交通部门、联系施工单位,通过“镇政府出一点,交通部门补助一点,在外人员赞助一点,区财政支持一点”的方式,筹措资金230万元,奋战两个多月,完成了全长15.6公里

的贺袁公路改造,成为我区最长的一条通村等级油路。

二是全面调动部门的积极性,顾全大局,各司其职。各相关部门围绕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以大局为重,各尽其职,各尽其责,紧密配合,通力合作打总体战。交通公路部门作为全区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者,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精心组织施工,全力筹措资金,义无反顾地战斗在第一线,为农村公路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计划部门积极制定全区路网建设总体规划,项目报批;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建设投资和资金监督;广播、电力、通讯等部门积极配合,组织专班,及时搬迁“三杆”;土地、城建、工商等职能部门改进服务方式,在公路建设占压面积拆迁、还建、土地征用等方面实行现场办公,做到优先照顾,特事特办;公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打击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强装强卸、强买强卖等违法行为,整治工程沿线治安环境;水利、环保、林业、税务等部门也积极予以配合,为公路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多轮驱动,多方筹资,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示范工程”建设。2006年农村公路建设明确实行的是奖励补助政策。在上级政策补助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区委、区政府坚持“不搞强行摊派,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原则,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一切有生力量,多方并举,多轮驱动,广筹建设资金,形成了“政府牵头、社会参与、多方支持”的交通建设多元投资渠道。

一是狠抓项目,积极向上“拱”资金。我区把农村公路项目建设作为交通建设的龙头,大力争取公路建设项目进入国家建设的笼子。为了交通项目建设,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带领计划局、交通局的同志上北京,跑武汉,争取国家以工代赈、国债资金投资和省、市补助资金。目前,已有3.97亿元投资项目已成功获省交通厅批准立项,另有1.76亿元投资项目预计可争取省交通厅立项,为我区“十一五”期间交通建设储备了充足的项目。

二是深挖潜力,各级向内“抠”资金。区委、区政府把交通建设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政府工程来抓,千方百计加大对交通的投入,加快路网建设步伐。区财政在十分吃紧的状态仍勒紧裤带挤出资金用于公路建养。同时通过采取将乡村公路建设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相结合,与农村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实行工程捆绑,同步规划,资金集中使用,一同建设,一步到位。各乡镇政府也积极投资,上半年全区各乡镇投入通村公路建设资金累计达130万元,其中贺胜桥镇政府一次性投入28万元建设贺滨公路。

三是广泛动员,引导社会“捐”资金。充分利用海外关系和**籍在外任职的领导、在外经商的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请求他们支持,为家乡公路建设捐资,同时发动全区干部职工勇跃捐款。桂花镇花园村在外经商人员何文中一次性捐款21万元资助家乡修路。大幕乡下岭村四组居民周有森是原市肉联厂一位退休职工,听说自己家门口的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要改建成油路,主动捐出了自己的退休金15586元。今年,全区企业老板和知名人士捐款达350万元,沿线群众和在外打工村民捐款达650万元,区直有关单位驻点乡镇对口扶贫助资40万元。

4、强化管理,建养结合,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长效工程”管理。保证公路路网建设的质量,发挥其效益,是公路路网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我们着重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

一是推行“五制”管理。严格推行“五制”管理,即项目法人制、合同管理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廉政建设制。对全区公路建设超过30万元的项目均实行招投标,杜绝暗箱操作,坚决制止在公路建设中出现腐败工程。同时明确项目法人,严格合同管理,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对公路建设进行监理,确保公路建设质量,并且对每个工程项目预留10的工程款,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工程竣工验收后拨付,如验收不合格的,待返工修复合格后拨付。

二是强化质量督查。我们把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质量意识和管理理念引进到农村公路建设中来,积极推行规范化、机械化施工。建立区路网办抽查、公路段巡查、施工单位自查、监理单位跟踪检查、村民义务督查五级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同时我们引入了新闻监督、纪检监督、群众监督等社会监督机制,让质量保证体系贯穿于农村公路建设的全过程。为进一步搞好工程监测验收,区交通局还投入40多万元购买了先进的检测设备,提高了工程验收检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由于有严格的监督体系,我区目前已完工的公路建设项目合格率达98,优良率达85以上。

三是强化技术指导。采取集中授课和现场示范等形式,组织各乡镇相关人员、村干部、质量监督员以及施工单位技术员100余人进行了技术培训和实践操作培训,提高了参建人员的工程建设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

四是严格资金监管。我区在路网建设中严格执行中央专项资金和国债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建设资金的监督和审计,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和超范围使用项目资金。严格实行中央专项资金和国债资金只能用于县乡公路的路面和防护排水工程,路基工程所属乡镇投资投劳,区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对公路建设资金实行按项目设立专户,实行专户存储,单独建帐,单独核算,由区路网办审批,按工程进度拨付。

五是加强养护管理。我们将已完成的通村油(水泥)路交由区公路段养护,每年按1000元/公里的标准从区财政中拨付专项养护资金。同时参照国、省道管养模式,鼓励乡镇设立农村非列养公路的养护管理专班,落实养护人员和专项资金,彻底改变了过去农村公路只注重投入,不注重养护而大大缩短其使用寿命、影响其发挥效益的局面。

《区农村公路建设情况汇报材料》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区农村公路建设情况汇报材料。78c的贺袁公路改造,成为我区最长的一条通村等级油路。

二是全面调动部门的积极性,顾全大局,各司其职。各相关部门围绕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以大局为重,各尽其职,各尽其责,紧密配合,通力合作打总体战。交通公路部门作为全区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者,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精心组织施工,全力筹措资金,义无反顾地战斗在第一线,为农村公路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计划部门积极制定全区路网建设总体规划,项目报批;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建设投资和资金监督;广播、电力、通讯等部门积极配合,组织专班,及时搬迁“三杆”;土地、城建、工商等职能部门改进服务方式,在公路建设占压面积拆迁、还建、土地征用等方面实行现场办公,做到优先照顾,特事特办;公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打击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强装强卸、强买强卖等违法行为,整治工程沿线治安环境;水利、环保、林业、税务等部门也积极予以配合,为公路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多轮驱动,多方筹资,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示范工程”建设。2006年农村公路建设明确实行的是奖励补助政策。在上级政策补助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区委、区政府坚持“不搞强行摊派,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原则,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一切有生力量,多方并举,多轮驱动,广筹建设资金,形成了“政府牵头、社会参与、多方支持”的交通建设多元投资渠道。

一是狠抓项目,积极向上“拱”资金。我区把农村公路项目建设作为交通建设的龙头,大力争取公路建设项目进入国家建设的笼子。为了交通项目建设,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带领计划局、交通局的同志上北京,跑武汉,争取国家以工代赈、国债资金投资和省、市补助资金。目前,已有3.97亿元投资项目已成功获省交通厅批准立项,另有1.76亿元投资项目预计可争取省交通厅立项,为我区“十一五”期间交通建设储备了充足的项目。

二是深挖潜力,各级向内“抠”资金。区委、区政府把交通建设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政府工程来抓,千方百计加大对交通的投入,加快路网建设步伐。区财政在十分吃紧的状态仍勒紧裤带挤出资金用于公路建养。同时通过采取将乡村公路建设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相结合,与农村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实行工程捆绑,同步规划,资金集中使用,一同建设,一步到位。各乡镇政府也积极投资,上半年全区各乡镇投入通村公路建设资金累计达130万元,其中贺胜桥镇政府一次性投入28万元建设贺滨公路。

三是广泛动员,引导社会“捐”资金。充分利用海外关系和**籍在外任职的领导、在外经商的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请求他们支持,为家乡公路建设捐资,同时发动全区干部职工勇跃捐款。桂花镇花园村在外经商人员何文中一次性捐款21万元资助家乡修路。大幕乡下岭村四组居民周有森是原市肉联厂一位退休职工,听说自己家门口的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要改建成油路,主动捐出了自己的退休金15586元。今年,全区企业老板和知名人士捐款达350万元,沿线群众和在外打工村民捐款达650万元,区直有关单位驻点乡镇对口扶贫助资40万元。

4、强化管理,建养结合,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长效工程”管理。保证公路路网建设的质量,发挥其效益,是公路路网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我们着重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

一是推行“五制”管理。严格推行“五制”管理,即项目法人制、合同管理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廉政建设制。对全区公路建设超过30万元的项目均实行招投标,杜绝暗箱操作,坚决制止在公路建设中出现腐败工程。同时明确项目法人,严格合同管理,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对公路建设进行监理,确保公路建设质量,并且对每个工程项目预留10的工程款,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工程竣工验收后拨付,如验收不合格的,待返工修复合格后拨付。

二是强化质量督查。我们把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质量意识和管理理念引进到农村公路建设中来,积极推行规范化、机械化施工。建立区路网办抽查、公路段巡查、施工单位自查、监理单位跟踪检查、村民义务督查五级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同时我们引入了新闻监督、纪检监督、群众监督等社会监督机制,让质量保证体系贯穿于农村公路建设的全过程。为进一步搞好工程监测验收,区交通局还投入40多万元购买了先进的检测设备,提高了工程验收检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由于有严格的监督体系,我区目前已完工的公路建设项目合格率达98,优良率达85以上。

三是强化技术指导。采取集中授课和现场示范等形式,组织各乡镇相关人员、村干部、质量监督员以及施工单位技术员100余人进行了技术培训和实践操作培训,提高了参建人员的工程建设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

四是严格资金监管。我区在路网建设中严格执行中央专项资金和国债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建设资金的监督和审计,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和超范围使用项目资金。严格实行中央专项资金和国债资金只能用于县乡公路的路面和防护排水工程,路基工程所属乡镇投资投劳,区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对公路建设资金实行按项目设立专户,实行专户存储,单独建帐,单独核算,由区路网办审批,按工程进度拨付。

五是加强养护管理。我们将已完成的通村油(水泥)路交由区公路段养护,每年按1000元/公里的标准从区财政中拨付专项养护资金。同时参照国、省道管养模式,鼓励乡镇设立农村非列养公路的养护管理专班,落实养护人员和专项资金,彻底改变了过去农村公路只注重投入,不注重养护而大大缩短其使用寿命、影响其发挥效益的局面。

篇8:×区社区建设情况汇报

1 牧业产业园区基本情况

1.1 牧业园区规划建设情况

目前, 该市在规划实施500万头生猪、2亿只家禽两个省级产业园区的同时, 还规划实施了5个特色产业园区。

1.2 园区畜禽饲养情况

截止到2009年底, 该市猪、牛、羊、禽分别发展到269万头、132万头、37.5万只和9 800万只, 同比分别增长11%、16%、15%和1%。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0.5万t、7.5万t和1.7万t, 同比分别增长10%、13%和45%。牧业产值55.5亿元, 同比增长23%, 占农业总产值的46%。农民人均牧业收入1 950元, 同比增长11%, 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35%。畜牧业已经成为该市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2 牧业产业园区建设中体现的特点

2.1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实现畜牧业区域化发展

根据市场需求和该地区区域资源特点, 积极调整和优化畜牧业经济结构, 构筑具有不同区域特色的地方主导产业架构, 实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战略。该市围绕畜牧业加快发展三年攻坚战规划实施了500万头生猪、2亿只家禽两个省级产业园区。并根据各地不同特点, 规划实施了肉牛、蜂业等五个特色产业园区。目前, 已形成了以梅河口市、柳河县、辉南县为主的粮牧结合型牧业经济带;以集安市、通化县为主的山区特色型牧业经济带;以东昌区、二道江区为主的围城型牧业经济带三个各具特色的牧业经济区域。该市在提升现有生猪、肉牛和肉鸡主要畜禽产业发展基础上, 还加快了奶牛、鹅鸭、鹿、兔、蜂以及特养业的开发利用和发展进程, 初步形成了生猪、肉牛、肉鸡三大产业为主, 奶牛、鹅鸭、绒山羊、鹿、兔、蜂及特养业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

2.2 推进标准规模养殖, 实现集约化发展

2.2.1 转变饲养方式

在充分考虑饲养环境、防疫条件和市场准入条件等情况下, 该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全面推进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场 (小区) 建设, 实行退出庭院、退出村屯, 进入小区、进入园区的发展战略, 对兴建标准化牧业小区的养殖户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扶持。

2.2.2 转变管理方式

目前, 该市畜禽规模饲养场户发展到4.5万户, 规模饲养畜禽比重已占畜禽饲养总量的72%。为了进一步管理, 各类畜禽标准化规模养场 (小区) 全部建立了养殖档案, 实行规范化、科学化、数据化管理, 每年都以130个以上的增长速度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 数量发展到2 430个, 拥有各类畜牧业装备设施4 019台/套, 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场 (小区) 饲养畜禽比重已占畜禽饲养总量的25%。

2.2.3 转变粪污处理方式

在推进标准规模养殖的同时, 该市加快了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步伐, 突出抓好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解决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在猪粪处理上, 实行“四位一体”生态处理法, 即建设沼气池, 集养猪、日光温室种植蔬菜、燃料于一体, 变废为宝。在牛粪处理上, 实行牛粪-繁殖蚯蚓-蚯蚓喂鸡 (或生物药原料) , 发展循环经济。在鸡粪处理上, 实行转化成生产有机肥的处理方式。如东昌区永镇禽业有限公司饲养蛋鸡10万只并建有鸡粪无害化处理厂, 以鸡粪为主原料, 生产有机复合肥装袋出售, 年可加工生产鸡粪有机复合肥2 000 t, 年可创利50万元, 效益非常可观, 目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又如二道江区恒远牧业开发公司对牛粪采取了牛粪-繁殖蚯蚓-蚯蚓喂鸡的循环利用模式, 公司生产的高蛋白鸡蛋价格是普通鸡蛋的两倍并且供不应求, 仅此一项就年可增加养殖收益20万元以上, 既有效的解决了粪污处理问题又提高了养殖效益。

2.3 突出龙头企业带动, 实现产业化发展

2.3.1 综合发展, 突出带动

该市在注重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建设的同时, 突出牧业龙头企业带动, 走牧业产业化发展道路。目前, 全市各类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3户, 产品达30个系列, 653个品种, 畜禽类加工能力达到1亿头 (只) 以上, 初步形成了肉鸡、鸭鹅、生猪、肉牛、蜂、肉兔等7个畜牧业加工企业群。该市突出发挥辉南卓越, 梅河正方、万家福、德坤禽业、东林兔业, 柳河康华, 集安永泰蜂业等企业自身优势, 带动周边8万余户农户通过种养两业增收致富, 周期性提供就业岗位5 000余个。

2.3.2 强企建制, 提高企业竞争力

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该市加强了企业的自身建设。辉南卓越、梅河正方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均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控制体系、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职业健康管理体系、QS质量安全体系认证, 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及国家批准使用的绿色食品标志。

2.3.3 加大认证, 突出品牌效应

正方公司产品还被北京奥运会指定为专供产品。全市已有7户企业获得无公害产地和产品认证证书, 其中生猪绿色饲养通过了国家肉品认证中心的认证。全市省级以上名牌畜产品达到13个, 其中2个产品获批加贴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一批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出口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尔巴尼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2.4 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 实现科技化发展

为了拓宽畜产品销售渠道和充分发挥科技的示范作用, 该市积极培育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采取统一科技知识培训、统一供给优良品种、统一供给饲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疫病防治、统一产品销售等方式, 引导农户进入合作经济组织, 科学组织生产, 积极推广新的科技知识和手段, 有效规避市场风险。目前, 全市各类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185个, 其中各类养殖协会61个, 各类养殖合作社124个, 会员及社员发展到9 200余人, 年经营数量达2 100余万头 (只、箱) , 辐射带动农户达1.72万余户。

2.5 强化综合防控措施, 实现安全化发展

坚持一手抓发展, 一手抓保护, 努力构建畜牧业产业发展安全屏障。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上, 以免疫为主的各项综合性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全市连续十多年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在投入品监管上, 定期开展对投入品的监督检查, 对全市496个饲料生产经营企业、225个兽药生产经营企业、7个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企业、2个奶站开展定期检查, 较好地实施了源头防控。在动物卫生安全监管工作上, 投资60多万元新建了市畜产品检测中心, 全面加强对畜产品质量的检测和检验;严把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关;严把流通环节监督关;严厉打击非法交易病死畜禽及其产品行为, 全市连续多年没有发生重大动物及其产品卫生安全事件。有效保障了畜牧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 今后工作打算

今后该市将继续围绕省、市畜牧业加快发展三年攻坚战实施方案和省局“十大工程、十大体系”确定的重点工作目标和任务, 强力推进牧业产业园区建设, 抓发展、抓重点、抓项目、抓落实, 推动该市畜牧业向更高、更强的目标发展。

3.1 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

该市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用项目建设统领牧业经济发展的全局。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办法和多种措施, 积极引进资金和项目, 推动园区牧业经济发展。

3.2 抓好牧业小区建设工作

围绕牧业产业园区规划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抓好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 力争每年完成130个以上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场 (小区) 的建设任务。

3.3 抓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作

重点抓好引种、育种和扩繁, 加强人工改良基础设施建设和畜禽原种场、扩繁场规划建设, 加速推进畜禽良种化进程。

3.4 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加大督促检查力度, 突出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五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和布病、结核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 扎实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 提高存栏牲畜耳标佩带率, 确保全市无重大动物疫情和人畜共患病发生。认真落实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制度, 确保畜禽产地检疫率和屠宰检疫率达到100%。

3.5 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加大对兽药、饲料生产及经营单位的安全监管和市场专项整治力度, 完善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 强化源头防控措施, 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完善通化市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 加大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支持力度, 全面开展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

3.6 抓好畜产品加工业工作

在全市不同区域, 围绕肉鸡、生猪、鹅鸭等主要畜禽品种, 加快组建由经纪人、加工企业、规模养殖场参加的产销合作社, 推进产品的精深加工, 扩大市场份额, 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畜禽副产品的开发利用, 延长产业链条。加快饲料工业的发展, 尽快实现饲料供应的自给自足并进入外地市场。

3.7 抓好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

加大改善养殖环境力度和排泄物无害化处理以及资源化利用工作, 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力度, 在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率先开展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 总结和推广经验, 尽快进入实施。深入开展秸秆资源产业调研工作, 摸清基础、现状和潜力, 研究引进和争取秸秆饲料转化项目, 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3.8 抓好融资体系建设工作

加快辉南卓越畜牧业专业担保公司试点组建和梅河东林 (万家福) 畜牧业专业担保公司运行工作, 帮助养殖业户解决标准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短缺问题。

3.9 抓好牧业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工作

上一篇:青门怨,青门怨无名氏,青门怨的意思,青门怨赏析下一篇:跳水的优秀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