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大家

2024-04-29

楚辞大家(精选7篇)

篇1:楚辞大家

16.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楚辞·离骚》

17.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楚辞·离骚》

18.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楚辞》

19.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楚辞·九章·哀郢》

20.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楚辞·九章·橘颂》

2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楚辞》

22.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

《楚辞》

23.悯晨夜之摧挫,感春秋之欲暮。征夫辍而在位,御者局而载顾。

《楚辞》

篇2:楚辞大家

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楚辞》

8.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篇3:楚辞:珍爱洁净的精神

李贺《咏竹》诗云:“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笼千万枝。”他从楚辞中窥出了清洁精神。李商隐《木兰花》小诗云:“洞庭波冷晓侵寒,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驾着一叶小舟,日日在凄冷的洞庭湖上远行,去追求理想中的木兰花。然而自己所驾的就是木兰小舟,自己原来就在这木兰舟中。这首诗表达的就是楚辞中清香的精神境界,那种对真实生命的信心。

赵子昂在《洞庭东山图》上跋诗云:“木兰为舟兮桂为楫,渺予怀兮风一叶。”他以楚辞的格调来作画,以楚辞的精神深化画意。为什么以木兰为舟,以桂花为楫,很显然,香木香花表达的是对性灵护持的态度。在中国很多艺术家那里,艺术创造,其实就是精心结撰起性灵的木兰舟。一如辛弃疾词云:“千古离骚文物,芳至今,犹未歇。都休问,但千杯快饮,露荷翻叶。”

楚辞的精神,化为中国艺术的芳菲世界。楚辞吮吸着楚风中的爱香传统,楚辞的爱香传统又影响着中国艺术的香世界。“但千杯快饮,露荷翻叶”,艺术家何尝不是这样吮吸着楚辞的精魂!两晋时期士人的清逸追求,元代艺术家心目中的清清世界(在他们那里,“清”成为一个反映时代思想倾向的关键词),明末清初士人以楚辞的香意精心呵护着内在的灵蹊,都受到了楚辞香意的熏陶。

辛弃疾《蝶恋花》词云:“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娥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冉冉年花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宝瑟冷冷,芳草萋萋,真是一个很好的象征。它展示了这位乱世诗人的性灵追求。谭嗣同《洞庭夜泊》:“帝子遗清泪,湘累赋远游。汀洲芳草歇,何处寄离忧。”芳草,是楚辞的精魂,他将忧愁寄在潇湘的芳草中。

楚辞的香草美人传统,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也产生潜在影响。如花鸟画作为独立画科在中唐以后,两宋时已然形成与人物、山水鼎立而三的独立画科。从花鸟画发展的整体情况看,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是写实型的,如五代时黄家富贵之作,徽宗朝的写实花鸟等;一是寄托型的,就是通过花鸟寄托精神。在后一点上,楚辞的影响至为明显。

苏轼《春兰》题画诗云:“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一种传统,中国艺术家的花鸟情思,和追求高洁的情怀密不可分。元人张翥《楚兰》:“鹈夬鸟声中花片飞,楚兰遗思独依依。春风先自悲芳草,惆怅王孙又不归。”他所申说的就是这种精神。

南宋赵孟坚是王室画家,擅画花鸟。他将自己的故国旧梦,融进了他颇为擅长的墨梅、兰、竹、石之中。他的画的主调就是楚辞的清净精神、唯美情怀。元邓文原《题赵子固墨兰》诗云:“承平洒翰向丘园,芳佩累累寄墨痕。已有怀沙哀郢意,至今春草忆王孙。”元韩性《题赵子固墨兰》:“镂琼为佩翠为裳,冷落游蜂试采香。烟雨馆寒春寂寂,不知清梦到沅湘。”他们的点题中,抓住了楚辞的精神,点出了子固梅兰等的清魂。

郑思肖也是一位南宋时期的花鸟画家,他的画寄托的也是故国情思。倪云林《秋风蕙兰》:“秋风蕙兰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以香意表现故国之思,传达了故国虽不在、精神却长存的清净气质。他画画,就是在写《离骚》。

篇4:为《楚辞》的人生

《楚辞》之于《诗经》,犹大江之于九河,一则滂荡于北土,一则泛滥于南国。滂荡于北者为十五国之歌謡。泛滥于南者为十七卷之楚《骚》。江、河俱出于昆仑之墟,沛焉归之东海;《诗》《骚》同源乎商周之都,终然汇于华夏。是以研讨吾国文学与学术,溯其源而派其流,探其本而疏其末;则必逍遥乎江河之域,周章于南北之区;诵《诗》以探文章之因缘,哦《骚》而究诗赋之波澜。是以二千余载之文脉变迁,学术渊源,由此发轫而悬车,焉得回绕而轶逾乎哉!

…………

矻矻终日,穷老耽骚;孜孜历岁,考镜辨章。志同道合,汇辑楚辞文献于一集;沙披金简,综贯诸家注本于诸馆。第甲乙,发凡例,各献所藴之长;勘黄卷,溯源流,尽得相契之乐。

…………

洋洋千言,勾勒《楚辞》千古风流,诉说学人集腋艰辛。读罢,澎湃于心的,是先生的浩荡激情。

他要做一部百年之内无人再做的《楚辞文献丛刊》

黄灵庚又没有绷住,把《楚辞文献丛刊》的工作接了下来。

一年前,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殷梦霞向他提出这个选题时,他就在心里给这个选题打了分:这是一个极佳的选题。只是,当时的他刚做了大手术,元气大损,加之又强撑主持《重修金华丛书》这个大工程,何况与殷梦霞也就是一个约稿电话的缘分。于是,他婉言推脱了。

谁想,再次来京出差见到殷梦霞,选题还捂在她的手中,似乎执意非黄灵庚不与。“我真是被她的诚意和精神打动了,便正式接了过来,且协助她设计申报课题。”如今与殷梦霞已成忘年之交的黄灵庚如实道来。

此时,2009年,关于《楚辞》的丛书已有两部出版在先,但在《楚辞》文献中爬梳了近半个世纪的黄灵庚,心中有一片自己的天空。在他的视野中,两千余年的《楚辞》学术史,有一座分水岭,南宋以前,基本上以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为轴心,南宋以后至民国,基本上以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为轴心,分成 “章句”“补注”“文选”“白文”“集注”“明清”等系列,体现注家承传、版本因袭的内在联系。而以往编纂者单纯以时代先后或者以类编次,就显出了内在的逻辑缺憾。

黄灵庚走自己的路,从专业角度来确定《楚辞》文献的书目、版本,突出重点,由此体现出《楚辞》文献流传的轨迹与文献史的面貌。对版本的选择,黄灵庚更为自己设定了“要好中求好、精益求精”的标高。他深知,《楚辞章句》《楚辞补注》《楚辞集注》等著作,明代以后版刻甚多。选用哪种刻本,需颇费斟酌。如《楚辞章句》,自明正德至民国间,海内外大约有30来种刻本,虽然其间有承传、因袭关系,但是必须花费时间逐本对勘,才能发现其彼此间的差异,而后断其优劣。

“书山甲子浑忘却,白髪满头岁月催”,“矻矻终日,穷老耽骚;孜孜历岁,考镜辨章”,《楚辞文献丛刊》付梓,黄灵庚如此自画。丛书汇辑了各个历史时期《楚辞》的注本、稿本、排印本、批注本等,其中不乏举世罕见善本、孤本及明清名人圈点的批校本,辑自日本国的17种古籍、辑自美国哈佛大学的稿本,都是难得稀见的珍本。应该收录的书,基本上已齐备,全书凡207种,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楚辞》类的丛书,不仅是至今最齐全、规模最大的《楚辞》文献丛书,也是独一无二的。

邂逅《楚辞》

黄灵庚的《楚辞》研究之路,起点竟是从钞书开始。

童年教育几乎在牛背上度过的黄灵庚,大学又遭遇了“十年动乱”,先天不足。“逍遥”中的他,整天捧着一部残缺不全的《史记》销磨时日。一个个先贤名士在他的生命中掠过,但当他读完第八十四卷时,《屈原列传》的传主却停留了下来。黄灵庚承认他被震撼了,“第一次读着他的诗作的时候,不禁击缶高吟,连声称好,沉浸在‘伤怀永哀,汩徂南土’的苍凉悲忿的氛围中,似乎整个灵魂完全为其绚丽、奇倔、狂放的艺术魅力所俘虏。”他迷上了遥远而高古的《楚辞》,自得其乐,不能自拔。

一个偶然的机会,黄灵庚认识了郭在贻先生,并得知郭先生背着工宣队的监视,正偷偷地攻治《楚辞》。黄灵庚向郭先生请教入门的捷径。郭先生告诫他,读懂《楚辞》诚非易事,要看许多书。黄灵庚请先生为自己开个书目,郭先生推荐了姜亮夫先生《楚辞书目五种》,并圈定了其中必读的20余种注本。可这些书在当时是禁书,根本无处可借。

几经辗转,年近九旬的朱师辙先生杭州岳王路寓所就成了黄灵庚光顾的地方,那里藏有清代以前十余种《楚辞》注本。起初,书概不外借,只能在那看,后来破例允许黄灵庚每次可借一种,但是必须在十天内归还。

十天内要看懂《楚辞补注》对当时的黄灵庚尚是天方夜谭。无奈中,黄灵庚有了自救的办法。钞书!不管懂不懂,先把它原封不动地钞下来。钞书的日子黄灵庚至今难忘。日以继夜,十天之内把四册书全钞了下来。之后,明周拱辰的《离骚草木史》、李陈玉的《楚辞笺注》,清王夫之的《楚辞通释》、陈本礼的《屈辞精义》、朱骏声的《离骚补注》、于惺介的《文选集林》中《楚辞注》等七种典籍,都有了“黄灵庚钞本”,装订起来,也是蔚为大观了。

钞书带来的愉悦并没有维持多久,便因毕业后去部队农场“接受再教育”而中断。

一年多后,从农场出来的黄灵庚成了浙、苏、皖三省交界处一所煤矿职工子弟学校的教书先生。这时的他,除了一册语文教本以外,再不见有任何书可供阅读。无聊之际,黄灵庚翻出当日钞录的《楚辞》注本来打发空闲的日子。可是,许多地方还是看不懂,他以为这大约是读的注本还不够多的缘故,于是发誓要读完、钞完当今所能读到的全部《楚辞》注本。

黄灵庚重操旧业,继续钞书生涯。虽然生活拮据的他连一张书桌也没有,但尚有大量闲暇,于是,他将自己的生命定格于此。废寝忘食自不必说,冬天,两脚冻得发麻,仍然缀笔不止;夏天,为躲避蚊子叮咬,钻在蚊帐里钞写,憋出满身痱子。透支过度终于带来不堪后果,黄灵庚的身体垮了,几次被送进医院。可他躺在病床上吊着瓶子,脑子里依然跳动那些钞录下来的句子。似乎别的都可以放弃,就是这些书搁舍不下。“生活中的全部乐趣似乎都在读书和钞书上了,如果没这些书,心里便感到空荡荡的,变得无所适从。自那时开始,我对书的痴迷程度,用‘瘾’或者‘癖’来形容,不显得有何夸侈之处。然而这一切到底是为了追求什么?名耶?利乎?都不是。实在说不出任何功利目的,只是想把《楚辞》读懂,读通,仅此而已。”

这是怎样一个“仅此而已”?

1973年至1975年间,黄灵庚不仅钞写了《六臣文选〈楚辞〉注》《山带阁注楚辞》《楚辞集注》等20多种《楚辞》注本,而且还钞写《说文通训定声》《四声切韵表》《文心雕龙》……

光阴荏苒。至1976年,黄灵庚已钞录自东汉王逸以来历朝历代的各种《楚辞》注本达47种,连现代郭沫若的《屈原研究》《屈原赋今译》、文怀沙的《屈原〈离骚〉〈九章〉今绎》、闻一多的《楚辞校补》、游国恩的《楚辞概论》、陆侃如的《楚辞选》、姜亮夫的《屈原赋校注》、朱季海的《楚辞解诂》等也都一字不漏地钞了下来。这些钞本至今依然是黄灵庚经常翻阅的资料。

走近《楚辞》的路上,黄灵庚开始在文字、音韵、训诂方面下功夫。从1974年开始,他有计划地攻读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的《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等,俞樾的《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章太炎的《国故论衡》《新方言》等,差不多翻遍了清代的训诂笔记著作,而且对每部读过的书都做了词条性质的索隐卡片。发奋自学的黄灵庚得到了郭在贻、上海复旦大学张世禄先生的悉心指教。

有了这样的“小学”根底,黄灵庚萌生了全面注释《楚辞》之志。

1981年始至1986年,《楚辞校诂》的第一卷《离骚校诂》完成。1992年,待78万字的《离骚校诂》送交中州古籍出版社时,已经十年过去,其间,“上穷碧落下黄泉”,黄灵庚几乎翻遍了唐、宋以前上千种、数万卷文献,十易其稿。

以后,又纂写、出版了《楚辞异文辩证》《楚辞章句疏证》等5部著作,并在海内外重要刊物上先后发表百余篇论文。

“我知足了”

与学术上的光鲜相伴的,是黄灵庚生活中的困顿不堪。

1987年春天,已经发表30多篇论文的黄灵庚获准离开那所煤矿职工子弟学校。此时的他天真地以为,从此可以自由地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

他兴冲冲地去谋职,结果碰了壁。后来,在郭在贻、张世禄先生的推荐下,1988年3月,黄灵庚终于如愿以偿地来到了浙师大。“我来师大时,带着两个上中学的孩子。学校当时给我的住房,仅仅是一间八平米的平房,而且一住就是两年多。开头那三年,我基本被‘晾’在一边,硬是莫名其妙地被撵出了汉语组,不让我给本科生上专业课,经我反复请求后,直到第四年才给我‘落实政策’,生活才稳定下来。”

1998年,急性胰腺炎击倒了刚刚被评为教授的黄灵庚。生命垂危的他,被送进医院抢救。整整28天,高烧不退,滴水未进。在生命的边缘,他作了安排,万一不测,将《楚辞异文辩证》一书的校对托咐给好友蔡根林。

生命又是顽强的!走出医院的大门,虽然医生、亲友的劝告言犹在耳,可他满心想的已是“与其消极地等待生命结束,不如积极争取时间将应该做的事情做完”。

接下来的15年,黄灵庚的生命之火因顽强而灿烂,学术历程因坚忍而辉煌。他独力承担完成国家社科课题4项,教育部重大课题2项,省重点课题2项,跨境与香港大学合作课题1项,主编《吕祖谦全集》《重修金华丛书》。《楚辞章句疏证》200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2009年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2等奖。《楚辞集注》200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2年获浙江省人民政府一等奖,2012年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楚辞与简帛文献》2010年被选入国家成果文库,2012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2013年获浙江省人民政府一等奖。刚刚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楚辞文献丛刋》,甫一面世,好评纷至。“这四种著作,是对自己一生《楚辞》学术研究的总结。知我罪我,也全在乎此。我认为自己一生所写的著作,只有这四种书,差可传之后世。人生一世,我感到知足了。”

他哽咽了

在死神面前依旧从容的黄灵庚,此刻却哽咽得无法将发言继续下去。

本来,《楚辞文献丛刊》的出版座谈会有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不能缺席的,因为他与黄灵庚有过约定。可现在,约定的双方竟已是天地相隔。

在黄灵庚的《楚辞文献丛刊》后记里,有这样一段文字。“那天下午,我与石川先生一起复制了四种《楚辞》古籍。他脱了鞋子,站在桌子上,把相机固定在架子上,我蹲在地上翻页。拍完一页,他在上面喊一声‘嗨衣’,我在下面翻过一页。忙乎了五个多小时,直至关门才结束。”文字记述的是两位学者,黄灵庚与石川三佐男。

在黄灵庚写的《楚辞文献丛刊》后记中,关于石川的文字有长长的一段:

这部丛书辑录了17种日本国庋藏的《楚辞》文献,均属珍贵古籍,其中有海内外的孤本、稿本及名家批注本。可以说,现存于日本国的《楚辞》精品,皆已囊括在内。我们之所以能收集到这些著作,完全是日本著名汉学家、《楚辞》学专家、秋田大学教授石川三佐男先生的功劳,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石川先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最早访问中国的学者之一,一生频繁往返于中日两国之间,是中日人民友好的文化使者,在《楚辞》研究领域中作出了很大贡献。2010年7月,我特邀石川先生参与《楚辞》文献编纂,给其任务是收集、复制藏于日本国的《楚辞》著作。石川先生欣然接受了邀请,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征集数据工作,走遍了日本高校所有的图书馆及藏书室。同年11月,石川先生邀请我赴日本富山大学、东京大学讲学之机,带我专访大阪大学图书馆,日本著名的《楚辞》学家西村时彦先生生前珍藏的“读骚庐”百种《楚辞》,均藏于此馆。那天下午,我与石川先生一起复制了四种《楚辞》古籍。……没复制的书或阙漏的部分,后来石川先生自己专程从埼玉乘车去大阪补拍。之后,我又与石川先生合作,撰写从日本复制过来的《楚辞》著作的18篇“述要”。每篇都由我起草,然后寄石川先生审读。他看得极仔细、极认真,每条引文材料均作仔细核对,对于那些认为不甚恰当之处也作删改……孰料去年4月,石川先生身罹二竖,被诊断为‘脑癌’。旋即住院手术,竟从此一病不起,于今年2月7日在医院溘然长逝。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使我一方面为失去好友而伤心,另一方面又感到内疚,愧对石川先生。石川先生生前非常在意这部丛书,时常关心、垂询编纂的进度,并催促我尽快出版。后来,我发现在他的名片上加了一行“《楚辞文献丛刊》编委”,可见他以能参与编纂这部丛书感到自豪,自觉承担责任。石川先生还对我说,这部丛书出版后,一定要写评文向日本汉学界朋友介绍。遗憾的是,石川先生走得太匆促了,没能赶上这部丛书的正式出版……

这段文字,不仅让人们从中看到了日本学者石川对《楚辞》热爱,也读出了《楚辞文献丛刊》编撰的艰辛。

《楚辞文献丛刊》悬格如此,运作时的难度始料未及。正如黄灵庚所说,征集每一种注本、每一种刻本,都颇费周折,都有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清彭遹孙批校观妙斋刻《楚辞章句》本,藏于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多方交涉,仍复制不得。最后在其上级部门支持下,库门才得以打开。藏于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的清颜锡名钞本《屈子求志》,也是在几番交涉后藏方才答应复制,但开出了每拍200元的天价,锱铢必较,最后还价至120元,总算做成了这笔“交易”。

在《楚辞文献丛刊》六大文献系列中,“章句系列”无疑最为重要,是《楚辞》文献的基础。现存《楚辞》文献,以王逸《章句》为最早,探究《楚辞》文献的渊源离不开它。经反复比较、研究,编撰者在30余种现有的刻本中,精选了明正德以下11个重要的明、清刻本,并加以逐本、逐字、逐篇对勘。并在“述要”中列举大量事例,以说明其各本间异同,清理其间先后因袭的轨迹,使学者在引用某一刻本时,不至于执于一偏而忽略其间的差异,而不加区别一概误作是单行《章句》本。光是对勘这11个本子,就列出了近1200多条异文,其工作量也可想而知,其所花费精力、时间,也非常人所可想象的。

篇5:楚辞《大招》原文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春气奋发,万物遽只。冥凌浃行,魂无逃只。魂魄归来!无远遥只。魂乎归来!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只。

东有大海,溺水浟浟只。螭龙并流,上下悠悠只。雾雨淫淫,白皓胶只。魂乎无东!汤谷寂寥只。魂乎无南!南有炎火千里,蝮蛇蜒只。

山林险隘,虎豹蜿只。鰅鳙短狐,王虺骞只。魂乎无南!蜮伤躬只。魂乎无西!西方流沙,漭洋洋只。

豕首纵目,被发鬤只。长爪踞牙,诶笑狂只。魂乎无西!多害伤只。魂乎无北!北有寒山,趠龙赩只。

代水不可涉,深不可测只。天白颢颢,寒凝凝只。魂乎无往!盈北极只。魂魄归来!闲以静只。

自恣荆楚,安以定只。逞志究欲,心意安只。穷身永乐,年寿延只。魂乎归来!乐不可言只。

五谷六仞,设菰梁只。鼎?盈望,和致芳只。内鸧鸽鹄,味豺羹只。魂乎归来!恣所尝只。

鲜蠵甘鸡,和楚酷只。醢豚苦狗,脍苴[艹/专]只。吴酸蒿蒌,不沾薄只。魂兮归来!恣所择只。

炙鸹烝凫,?鹑陈只。煎[鱼责]臛雀,遽爽存只。魂乎归来!丽以先只。

四酎并孰,不涩嗌只。清馨冻饮,不歠役只。吴醴白蘖,和楚沥只。魂乎归来!不遽惕只。

代秦郑卫,鸣竽张只。伏戏驾辩,楚劳商只。讴和扬阿,赵萧倡只。魂乎归来!定空桑只。

二八接舞,投赋只。叩钟调磬,娱人乱只。四上竞气,极声变只。魂乎归来!听歌撰只。

朱唇皓齿,嫭以姱只。比德好闲,习以都只。丰肉微骨,调以娱只。魂乎归来!安以舒只。

嫮目宜笑,娥眉曼只。容则秀雅,稚朱颜只。魂乎归来!静以安只。

姱修滂浩,丽以佳只。曾颊倚耳,曲眉规只。滂心绰态,姣丽施只。小腰秀颈,若鲜卑只。魂乎归来!思怨移只。

易中利心,以动作只。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长袂拂面,善留客只。魂乎归来!以娱昔只。

青色直眉,美目媔只。靥辅奇牙,宜笑嘕只。丰肉微骨,体便娟只。魂乎归来!恣所便只。

夏屋广大,沙堂秀只。南房小坛,观绝溜只。曲屋步壛,宜扰畜只。腾驾步游,猎春囿只。琼毂错衡,英华假只。

茝兰桂树,郁弥路只。魂乎归来!恣志虑只。

孔雀盈园,畜鸾皇只!鵾鸿群晨,杂?鸧只。鸿鹄代游,曼?鹴只。魂乎归来!凤凰翔只。

曼泽怡面,血气盛只。永宜厥身,保寿命只。室家盈廷,爵禄盛只。魂乎归来!居室定只。

接径千里,出若云只。三圭重侯,听类神祇。察笃夭隐,孤寡存只。魂兮归来!正始昆只。

田邑千畛,人阜昌只。美冒众流,德泽章只。先威后文,善美明只。魂乎归来!赏罚当只。

名声若日,照四海只。德誉配天,万民理只。北至幽陵,南交址只。西薄羊肠,东穷海只。魂乎归来!尚贤士只。

发政献行,禁苛暴只。举杰压陛,诛讥罢只。直赢在位,近禹麾只。豪杰执政,流泽施只。魂乎归来!国家为只。

篇6:楚辞远游 翻译

真想飞翔起来远处周游。

性质微薄又没有依靠,

以什么为寄托乘着它上浮?

周围是污浊黑暗的气氛,

独自苦闷向谁去倾诉?

漫长的黑夜里不能安眠,

守着一缕孤魂直至破曙。

联想天地的无穷无尽,

哀叹人生的.坎坷苦辛。

过去的事我没能赶上,

未来的事我难以知闻。

徘徊不定思绪遥远,

惆怅失意心气不顺。

神志恍惚如水波激荡,

心中愁苦而悲哀愈增。

忽然间魂灵飞散不返,

只留下枯槁的肉体身形。

自我反省以坚持操守,

寻求天地正气从何而生。

清虚宁静中自有愉悦,

淡泊无为悠然自得是真。

听说赤松子清高绝俗,

愿继承遗风学其行事。

看重养真之人的美德,

羡慕古人能升仙超越生死。

形体虽然物化消失不见,

名声却显耀而长存后世。

傅说骑星升天多么神奇,

韩众服药成仙令人羡慕不已。

身形肃穆地渐渐远去,

离开人群而超迈高逸。

循着气的变化层层高飞,

把鬼神也惊得奔走诧异。

朦胧中似乎远远可见,

神灵光芒闪烁往来任意。

超越尘埃修善超过先祖,

再也不会返回故国乡里。

摆脱众多患难无所畏惧,

世人都不知他们的踪迹。

担心岁月流逝季节交替,

辉煌的太阳也已向西下行。

薄薄的秋霜下降大地,

可怜那芳草最先凋零。

姑且漫步游荡逍遥一番,

长久地一年年事业无成。

谁能与我赏玩残留的芳草?

早晨对着清风放松心情。

高阳帝的时代十分遥远,

我怎么效法他高洁的品行?

再说道:

春去秋来光阴不停留,

何必久久地留在故乡?

轩辕黄帝既然不能高攀,

我将跟着王子乔嬉娱游赏。

吞食六精之气而啜饮清露,

漱着正阳之气含着朝霞之光。

保持精神心灵清明澄澈,

将精气吸入将浊气扫荡。

跟随和畅的南风出游,

休息在南方神鸟的巢穴之旁。

见了王子乔就在那儿留宿。

询一元之气纯和之德之详。

王子乔说:

“道可以从内心感受,

不可以口耳相传。

说它小则无处不可容纳,

说它大则大到无边无沿。

不搅乱你的神魂,

它就自然而然地出现。

这一元之气非常神奇,

半夜寂静之时方才可感。

要以虚静之心来对待它,

不要万事只想着自己占先。

各类东西都是这样生成,

这就是得道的门槛。”

听罢至理名言便想远去,

忽然间我就出发前行。

随着飞仙升到丹丘仙境,

在神仙的不死之乡息停。

早晨在汤谷洗洗头发,

傍晚让九阳晒干我的全身。

吮吸飞泉的美液,

怀抱良玉的精英。

洁白的脸庞光泽滋润,

篇7:楚辞读书笔记

屈子精神感人之处,还在于他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对理想执着的追求。为了理想,他“虽九死犹未悔”、“虽体解犹未变”。当理想无法实现时,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效彭咸之所居,也不出走他国。汩罗江畔纵身一跳定格成伟岸人格的永恒。屈子作品理想的特点,是他赋予自己理想以香草、美人的品格,通过对女性的爱慕来寄托对理想的追求。

只有知荣明辱,才会视屈原文化为圭臬。如果荣辱颠倒、美丑混淆,就会把屈原文化当成糟粕。在那些“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者看来,屈原的是非分明、毫不妥协无疑是不谙世事、不识时务;只有知荣明辱,才能掌握屈原文化的真谛。如果我们没有正确的荣辱观,就读不懂屈原文化,如果我们从屈原文化中读不出荣辱观,那就是没有真正读懂屈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知耻”与“无耻”始终是评判行为好坏的道德标准,寡廉鲜耻被看作道德沦丧、世风衰微的明显标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关于知耻、知辱的论述。鲜明的荣辱观是屈原文化的内核,屈原的一言一行都受到荣辱观的支配,宁死不受辱。在一个物欲横流、世风日下的时代,屈原越发显得耀眼夺目。弘扬屈原文化,就是要行荣避辱,不能荣辱不分,更不能荣辱颠倒。-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对包括屈原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又赋予了鲜明的时代性。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应该大力弘扬屈原文化,弘扬屈原文化应该从知荣明辱做起。屈原的伟岸人格,是衡量荣辱的标杆,是检验荣辱观正确与否的试金石。把屈原作为一面镜子,经常照一照自己,以屈原之荣为荣,以屈原之耻为耻,修身养性,自己就会不断高尚起来,纯洁起来,美好起来!

现今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急剧转型的重要时期,变化之剧烈与屈原所处的时代有相似之处,变化之迅猛远超屈原所处的时代。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客观上形成了人们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多元化。加之全球化与信息网络化带来的外来文化的渗透,无一不对道德建设和社会风气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思想领域呈现“诸子百家”,新理论、新观点层出不穷,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美丑观、善恶观、荣辱观呈现出多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破除了人们的一些旧观念。

上一篇:世纪华联开业庆典主持词下一篇:成长主题励志演讲稿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