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高效管理要质量--通讯稿件

2024-04-29

向高效管理要质量--通讯稿件(精选5篇)

篇1:向高效管理要质量--通讯稿件

向高效管理、高效课堂要质量

——仁寿县四公乡九年制学校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仁寿县四公乡九年制学校在县教育局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精神鼓舞下,掀起了向高效管理要效益、向高效课堂要质量的新高潮。

在深入反思和广泛学习的基础上,四公学校进一步优化了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的“三三制”模式。一是学校突出教学中心,建机制、重投入、明奖惩;二是教导处一心抓质量,定制度,重检查,严考核;三是班主任负责班级质量:优化班科配合、重视特色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在深入学习课程改革排头兵“杜郎口中学”新课堂后,四公学校结合校情,努力建设具有四公特色的高效课堂“三三制”模式。一是新课堂要立足三个基本点:实施目标教学,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实施新课堂理念——快乐高效的学习;二是每堂课要分成三个教学时间段: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识记练习各占三分之一的时间;三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力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引导学生养成“先预习后学习,先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后请教“的学习习惯。

为了大幅度提升课堂效益,四公学校开展了“新课堂赛课月活动”,组织学生老师观看高效课堂视频,共同研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共同备课拟定优质教案,老师人人参加了学校大赛课活动,学校邀请了相关县区领导、教育专家、学生家长来到学校,走进课堂进行观摩、交流和指导,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赞誉。

目前,四公学校教职工同心协力,向同类示范学校的目标不断迈进!

(仁寿县四公乡九年制学校易学军刘冬供稿)

篇2:向高效管理要质量--通讯稿件

向管理要秩序 向管理要服务

向管理要效益

我院全面启动“医院管理年”活动

为了全面贯彻河南省卫生厅“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洛阳市卫生局制定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6月9日我院召开了“医院管理年”活动动员大会,拉开了我院“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序幕。赵勇刚院长、张新尧书记等院党政领导及全体职工参加了大会。会议由张新尧书记主持。

冯笑山副院长首先传达了我院“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及时间安排,此项工作从2005年6月持续到2006年2月,他从对医疗质量管理、服务流程管理、医疗服务管理、财务管理、医疗收费管理、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

为了保证此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我院成立了以赵勇刚院长为组长、全体院领导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

赵勇刚院长在动员大会上要求,全体职工充分认识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重要性,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及争创“廉医、诚信、为民”医院活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于“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医疗服务工作的全过程,通过为病人提供人性化、人文化医疗服务,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传达给广大患者。并以此为契机,推进医院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通过强化医院管理,不断提高全院工作的整体水平,实现以管理取胜、质量取胜、服务取胜、技术取胜、品牌取胜,从而不断提高群众对我院的信誉度和忠诚度,促进医院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李 群)

下半年医院工作重点有五

先进性教育、行风建设、医院管理、加强节约、对外宣传

8月4日,在我院召开的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安排会议上,院长赵勇刚对我院下半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继续抓好行风建设、加强医疗管理、加强节约节流意识、搞好对外宣传将是我院下半年的主要任务。具体内容为: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扎实实地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线。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党员先进教育活动是中央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其意义深远。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举措。思想建党始终是我们党的建设的重要原则。

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加速发展医院事业的强大动力。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凝聚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加快我院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继续抓好行风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我院下半年要继续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争创“廉医诚信为民”医院和“德技双星”标兵活动,开展行风建设评议,在全院营造廉洁行医、诚信服务的良好氛围,使全体医务人员真正做到:恪尽职守、敬业奉献;诚信服务,取信于民。积极创建省级“廉医诚信为民”医院。

三、继续以“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要进一步加强以医疗安全为目的,防范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全员教育,规范各种医疗行为,强化质量责任和法律意识。大力倡导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人道主义精神,要视病人的生命如同自己的生命,全院要认真贯彻执行《河南省医院管理评价指南》标准,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要把落实规章制度,完善奖惩措施作为突破口,使医院走上科学管理的轨道。要确保医疗抢救、护理管理、医技检查的各种承诺落到实处。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和延迟对重症伤病员的抢救。要进一步加强约束及督促机制,消除安全隐患。

要进一步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加大科研力度,加强人才培养,继续做好06年硕士生报考工作。

四、要加强节约、节能的意识,进一步开源节流,实现低成本高效经营。各部门、科室要进一步增强开源节流的意识,严格控制成本,千方百计降低各种能源及医疗损耗,将各种成本尤其是医疗、管理和后勤服务成本降下来,要成立节约工作办公室,专职负责节水、节电、节煤等工作,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五、进一步加强医院对外宣传,向社会展示医院精湛的技术、良好的服务。加强在省级报刊、电台的医院宣传,使我院创“名医、名科、名院”战略得以顺利实施。

深化医院管理

加速医院发展

我院医院管理年活动向纵深发展

制定详细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严格按照河南省医院管理评价标准实施自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和时间表,不断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为规范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强化服务意识,改善就珍环境,今年3月25日我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医疗管理的若干规定》,在洛阳市率先开展了医院管理年活动。

今年5月,卫生部正式在全国卫生行业发起了医院管理年活动。为此,6月份我院成立了医院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印发了医院《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了全院职工大会,对医院管理年活动全面动员部署。7月,赵勇刚院长在医院中层会议上传达了河南省医院管理评价标准工作会议精神,并对下半年工作全面部署。

为配合医院管理年活动深入开展,我院在对全院400余名医生(包括医技人员)进行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培训基础上,依据医院管理千分制目标,针对行政后勤管理、医疗、护理、门诊、感染管理等十二个项目制定了详细的质量考核标准,对各部门的人员进行分组分工,并逐项清查。针对临床仍存在的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内镜室没有单独清洗消毒室、门诊患者看病排长队等现象,制定了不定期抽查用药记录、定购清洗设备、增设挂号窗口等具体整改措施。

为了突出“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的宗旨,我院从人性化的角度制定了《查房新规范》,要求医务人员耐心向病人交待和解释病情,尊重患者文化和民族习惯,注重沟通技巧。新规范增进了医患沟通,拓宽了服务内涵。此次活动为我院硬件环境的改善、医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与良好医德医风的形成提供了契机,为医院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许文军

叶益民)

开展星级服务 争做星级护士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院护理工作整体质量水平,加强护理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护理先行”的服务理念,我院将在近期通过对照护士“德、能、勤、绩”的考核,结合医务人员、病人及其家属对护士满意度的综合结果,给护士评“星”并佩“星”上岗,使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理念进一步融入到护理文化建设中,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实现护理全程优质服务的目标。

9月5日,我院全体护理人员在综合病房楼学术报告厅召开动员大会。院党委书记张新尧、副院长冯笑山参加会议,同时,相关职能科室领导及活动考核小组成员也参加了会议。

在会上,张书记首先宣读了《关于开展护理星级服务活动及评选护理技术能手的实施方案》;冯院长作了动员报告,鼓励护理人员争当“三星级护士”。随后,护理部主任王朝娟对活动实施细则进行了说明,护士长、护士代表也进行了发言,表示要按照星级护士服务的要求,努力工作争当“三星级护士”。

据了解,“护理星级服务”活动从9月1日开始至明年5月12日结束。活动期间,医院将根据每一名临床护士的护理理论及护理技术操作;工作质量及工作数量;服务满意度测评;德、能、勤、绩综合测评;违反护理工作程序及一般护理差错扣分五个方面来为她们评分。分数在95分以上者三星级护士;90分以上者为二星级护士;85分以上者为一星级;85分以下者不评星,“星级护士”佩“星”上岗,接受患者、家属及社会的监督。

院活动领导小组将依据护士综合评分成绩,选出“洛阳市护理技术能手”候选人5名和医院的“技术能手”20名。对评选出“洛阳市护理技术能手”候选人5名,上报市评选办公室,进行洛阳市评选。对评选医院的20名授予“医院护理技术能手”,在2006年“5·12”护士节庆祝大会进行表彰。

篇3:向高效管理要质量--通讯稿件

在重视知识、强调技能、倡导创新、追求合协的今天, 全国各院校无不把实践性教学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实验课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可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而且还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课实验是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实验的延续, 若从学生未来从事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角度出发, 尤其是对毕业后绝大部分从事本专业的学生来说, 专业课实验不仅为他们巩固强化了所学知识, 提高了接合实际的动手能力, 而且也为他们毕业后能够缩短适应或胜任本专业工作的时间, 甚至于培养他们在专业方面的创新能力等, 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 随着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地发展, 尤其是近几年来高等教育全国性的扩招以来, 使得学校的各项教学资源都紧张了起来, 实验教学设备欠账较多已是不争的事实。更为突出的是, 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教学规模的扩大没有做到同步发展, 已处于滞后甚至是停止的状态。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 实验室硬件设施欠账较多

招生规模的扩大, 使得我们专业的在校生量近翻了一番, 过去的一个班, 现在可能是两班甚至三个班。在专业实验室经费不增加的情况下, 造成实验室的建设方面欠账较多, 尤其是在专业实验室方面更为突出。表现为:有的专业实验没有设备, 实验要靠兄弟院校实验室的支持;有的是有设备没场地;有的实验虽然有设备, 但数量严重不足, 甚至有的仅有一台, 等等, 给实验课安排与实施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 实验课的组织安排不尽合理

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 近些年来各专业的教学计划里都增加了许多专业选修课, 学校也开设了大量的公共选修课, 且规定学生一定要修一定量的选修学分才允许毕业。可由于学生的个人兴趣不同, 所选的课程也千差万别, 这就给排课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专业实验课是由校教务处安排的, 由各院系组织教师实施, 这样就为教师尤其是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经常会出现有的学生上课时间与实验时间冲突, 尤其是当实验组数多每组人数少的时候, 这种情况经常出现, 造成有的学生不能上课, 或是不作实验, 或是中途退堂的结果。这无论是对课程还是实验、对学生本人还是其它学生都是不好的, 影响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三、解决问题的设想

1.加强专业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加强专业实验室的硬件建设是解决问题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也是大多数人认为唯一可行的办法。但在日前教育规模日益增长的今天, 办学资金紧缺, 用钱的地方多, 一切都要通过加大投入来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 也是不正确的。当然, 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能够加大投入, 对实验室的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大有好处的。

2.变实验时间安排由教务处决定为学生教师自行决定。每个学期教师在编写教学日历的同时将本学期的专业实验课的学生申报时间表也做出来, 报到系办汇总, 系办将各实验的时间表统一汇总后报教务处上网,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决定作实验的时间。

变实验时间安排由教务处决定为学生教师自行决定有如下好处:

(1) 教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决定上实验课的时间, 可以避免以往的实验课与其它课程冲突现象的发生, 而且教师与学生都有了很大的自主权, 有利于各自的工作与学习时间的安排。

(2) 同一时间同一班的同学在作不同的实验, 在过去仅靠教务部门排课来解决是不可能实现的。从一些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教务部门就可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做好其它方面的教学管理工作。

(3) 由于时间上的回旋余地大, 可奖实验的组数分得更多, 每组的人数更少, 可让更多的学生有时间动手、动脑完成实验, 这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能力的提高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 对于设备少而学生多的实验项目, 这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实验课组织方法。尤其是现在扩招量较大的情况下,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5) 在资金紧缺的今天, 可以不一次性购买多台实验设备, 照样可以进行相应的实验, 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这样不仅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而且为少花钱办好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篇4:向高效管理要质量--通讯稿件

一、吃透教材,认真备课

自新课改以来,小学数学成了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领悟教材意图,灵活运用教材。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所以我们不能死教教材,必须要经过深加工,再创造,让学生在短暂的40分钟,理解知识,培养习惯,掌握技能,因此,教师只有在课前严密布置每一个环节才能充分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了解学生,营造气氛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建立“以生为本”,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体会到学习数学生动有趣。每一位学生不可能40分钟都聚精会神地听课,在注意力分散,课堂秩序混乱的情况下,教学效率就会下降,所以提高课堂教学技巧,关键也在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要用眼、用耳、用心、用嘴。做到动静结合,自然也就消除了枯燥乏味之感。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把学生分三个等级,即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课堂上要同时兼顾优等生和学困生!比如对于一些创新性的问题就让优等生来回答,让他们感受到挑战数学王国的趣味性;而对于一些学困生,充分给他们创造机会,对于课后一些简单的基础练习可以让他们来回答,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这个集体中并不落后,从而激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课堂教学也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探索新知,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充分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改进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以往的教学只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单纯的灌输。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教学手段也多样化。

1.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自主探索体现了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课标强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谓的学习,其实质是学生真正领悟知识中的道理、规律和解题的方法,并将其转化为一定的知识技能。能力的应用,只有在生活中才得以实现,从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经过“自主探索”找出一定的数学结论。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让学生把搜集到近几年的年历拿出来,自己去发现探索每一张年历都有哪些特点?有的学生发现二月怎么有的是28天还有的是29天呢? 这时老师再加以点拨:29天的这一年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索分析,发现每4年里有一个29天,直接得出“闰年、平年”这一概念。对于判断闰年与平年这一问题,学生对整百年除以400还不会除,让学生交流讨论,寻找更简单的方法。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只要用前两位除以4就可以了。

2.动手实践,得出真理

课标指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动手实践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做到学数学、用数学。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先出示一些对称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有哪些有趣的地方,带着好奇心把书后的图形剪下来,再折一折,自己找出答案。通过剪一剪,折一折,学生发现它们是对称的,教师再指导学生看中间的这道折痕,给它起一个新词叫对称轴、像这种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再让学生总结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最后,让学生再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也是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了学生爱数学、爱生活的情感。总之,动手实践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参与面也广,兼顾到全体,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培养思维,提高效率

课标指出: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所以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之一。如在教学“40+10=?”时先让学生回忆10以内的加减法4+1=5,以此类推4个十加1个十就是5个十,5个十就是50。教学“45+10=?”时让学生摆小棒并从中发现先把45分成40和5,再结合整十加整十的方法先算40+10=50,再算50+5=55。这样的教学使新旧知识环环相扣,层层递增,培养学生一定的思维方法。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习题是磨刀石。”针对性的习题练习,能培养学生思维技能的形成,使思维得以升华。教师每讲解一道例题后都要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总之,打造有效的数学课堂,因素有很多,既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师外在的因素,还受教学环境的制约。但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每一位数学教师,我们要结合教学对象,参照以上的几个观点学会调控应变,善于反思,重新建构,让每一位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感受学数学的乐趣。我坚信做到以上几点,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一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

篇5:着力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高等教育归根结底是育人伟业。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教育制度、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全面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必须彰显“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1.“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共同认知和发展趋势。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首届高等教育大会宣言中提出“高等教育需要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倡导国际高等教育决策者把学生及学生的需要作为关注的重点,把学生视为教育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并预言“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必将对21世纪的整个世界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1]。世纪之交,美国发布了《本科教育重建———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强调“重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推动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改革。2015年9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了《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包括教育发展在内的、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未来发展的17项重要目标。2015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的研究报告,认为教育应当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为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强调“教育是一项基本人权,并且有助于实现其他各项人权”,强调“要在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将教育和知识视为全球共同利益”,提出把“教育是全球共同利益,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2]。在我国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彰显“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把我们的实践融入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洪流,提供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经验、中国模式。

2. 以人为本的理念,表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它立足于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发展和作为社会成员的成长的全面需求上,凝聚在学生主动投入、积极探索的学习过程中,体现为学生延续终身的学习与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进而转化成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进步的成果。

以学生为中心,要更加注重面向每个学生,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即将到来的时代,更是如此。那种只重视少数精英而忽视全体学生的观念和做法,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在现代化的社会,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都是重要的,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精英人才、拔尖人才对社会是十分重要的,即所谓的“人才兴国、人才强国”。未来的学校当然应该培养出能够成为学术大师、业界精英的各类杰出人才,但更多的是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培养杰出人才与“负责任的公民”并不对立,杰出人才是在“负责任的公民”的竞争中涌现的,是在实践中成长的,这是人才成长的规律。那种“伯乐相马”式的识才用才的传统模式必然要让位于竞争出才、实践成才的现代模式。这不只是思想观念问题,更是关乎制度安排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就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既要有社会的普遍性、共同性要求,又要为每个学生提供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与此相适应,学校也必然是多元化的。

3. 落实“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刚性有余、柔性不足”的弊端,最重要的有两条:

其一,把关注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作为学校一切顶层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二,尊重学生的发展选择权,调动学生的发展主动性,让学生在多样化的选择中发现潜能、发展特长、培育创造性。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爱每个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这实质上是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评价手段的转变。

以此反观我们的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虽不乏精彩的、学生喜爱的课程,但味同嚼蜡的“水课”也屡见不鲜,课堂“低头族”群体日趋庞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越来越严重,有的高校实行“无手机课堂”虽能一定程度上让“低头族”在上课时不再那么依赖手机,但却不能保证他们抬起头来认真听课。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知识传播方式、获取渠道发生重大改变的今天,反躬自问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有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如果说有改变,那最集中的改变可能就是由照“本”宣科变为照“屏”宣科,用PPT代替“粉笔+黑板”。这说明我们的教学改革实践还只是虚应故事。提高教学质量的现实性和紧迫性,要求我们牢固确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二、构建活泼生动上进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需要研究“教”的改革,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需要研究“学”的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创新“教”和“学”的技术手段乃至教学形态;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久久为功,构建活泼生动上进的师生学习共同体。

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教学过程的本质要求。师生学习共同体要以学习为中心任务、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将课内与课外、线下与线上等多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以相互尊重、彼此信任、联系紧密、互动频繁、友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达成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扬弃与超越。

1.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师生学习共同体的主导。

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并不否认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主导作用,而是要强调“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在教学场域中,教师和学生是两大主体,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全体教师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一个也不能少。教师既是教学的设计者,也是实践者和推动者,是影响和决定教学质量的主导力量。因此,我们“需要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3]。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政府依法行政、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破除束缚高校教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活力。

今年9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的基本要求,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要求所有教师都必须承担教育教学工作,都负有关爱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责任,要将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落到实处;要求坚持服务国家需求和注重实际贡献作为科研工作评价导向[4]。这些既是考核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未来高校教师发展的方向。

3.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教师的倾心教学和敬业奉献,但我们也要看到,教师也有自己专业发展、职业成长的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广大教师,我们要多一份呵护与关爱,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教学工作环境,解决后顾之忧。只有当教师处处体会到站在三尺讲台上有帮助、有依靠、有归属、有荣耀,他们的教学信心、教学情感、教学责任心才能被激发和唤起,才能转化成奉献教学的实实在在的行动。“十三五”期间,我们要牢牢抓住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把支持和扶持拔尖人才与帮助培养广大教师结合起来,使高校教师队伍的职业能力和师德素养有一个整体性提升,为高等教育提高水平、办出特色、由大变强、实现现代化打下最为可靠的基础。四川大学自2014年起在全校设立“卓越教学”奖,就是让长期从事本科教学的优秀教师的辛勤劳动得到充分肯定与尊重,构建起专注教书育人的大环境[5]。厦门大学等不少高校建立了教师发展中心,研究和帮助教师发展成长。其他高校也有不少好的做法。我们要通过制度设计,让高校涌现出更多的好老师,让更多的好老师奉献出更多的好课程、培育出更多的好学生!

4. 学生是学习共同体的主体。

教师不仅要潜心研究“怎么教”,更要重视研究学生“怎么学”“如何让学生学得好”。今天,高校已经全面迎来了95后大学生。这一群体思想活跃、自信达观,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信息技术已全面嵌入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人际交往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对高校传统教学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知识建构方式的变化,依旧教条刻板地单向度、布道般的传授知识,我们就会彻底输掉这场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要顺势而为,这个“势”就包括当代大学生的学情特点与学习规律。现在欧美国家一些大学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如美国的“全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澳大利亚的“课程体验调查”和英国的“全国大学生调查”等,都把对学生学习的重视与研究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因此,我们要更加主动地去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要促使学生把学习视为第一要务,学校要建设良好的学风,支持和奖励爱学、勤学、善学的学生,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近一个时期上海市高校“中国系列”思政课走红,成为上海高校实实在在的热门课程。“治国理政”“读懂中国”“中国道路”“法治中国”“创新中国”等一批课程围绕当下青年学生最关心的国事,由授课教师和学生开展“头脑风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扩展视野、陶冶情操。“思政课程”开始向“课程思政”模式转变,成为学生追捧的精品课程。上海市高校“中国系列”课程之所以受到学生的追捧,就在于它回应了大学生的关切,启明了大学生的心智,采取了大学生喜爱的授课方式[6]。

只有我们每个教师都重视立德树人,都把教学视为第一任务,把教师作为第一身份;只有每个学生都勤于学习、热爱学习,把学习视为成长的第一需求,把学生作为第一身份;只有教师和学生在一个充满活力、生动活泼、奋发上进的学习共同体中如饥似渴地求知、孜孜不倦地探索,我们的教学改革才能成功,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从美好的愿景变为理想的现实。

三、课堂教学现代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其中的所有人和物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构成了育人的环境。近年来,很多学校抱着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的初心,活跃校园文化、丰富校园生活、开辟第二课堂、推进社会实践、推动创新创业,收到了一定成效。在这方面,很多高校的领导和教师动了不少脑筋,有不少创新,其中很多好的做法今后应当长期坚持。但是也要看到,不少学校对课堂这个主阵地关注不够,对课堂教学这个主业抓得不紧、不实、不力。应当十分明确: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育人水平,这是回归常识、回归本源的问题。不重视课堂教学的领导是不成熟的领导,成熟的领导应当首先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1. 课堂教学现代化,首先要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近年来,北京交通大学、燕山大学等高校以工程教育的国际实质性等效为标准、以培养我国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进行了持续的、系统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被《华盛顿协议》成员国专家高度认可。他们有很多经验,其中,在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上,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包括毕业五年后可能达成的目标,以培养目标确定以能力为中心的对应培养环节(课程、实验、实践、创新、设计、活动等)和教学内容,从而全面修订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北京交通大学、燕山大学重视课程体系的系统化设计的做法也与国际上先进的工程教育经验相吻合。如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大学就开始教学系统化设计改革,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其他几所著名高校研究开发的CDIO工程教学改革计划就是影响广泛的教学系统化设计改革成果。这项改革的显著成果就是大学的课程不再是一种模糊的“经验”安排,也不是学生在学校“课程超市”上的随意“选购”。当然,对不同科类学生的课程构成、要求和自由度是不同的。教学系统化设计体现的是对一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的规范性要求,它们与灵活性选课、灵活性学习相辅相成,实现对学生规范性要求与灵活性选择两者的平衡。

目前,我国高校虽在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上仍然滞后。正如一些专家分析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计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联系不紧、对应不足;课程内容严重落后于生产实际、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现实;课程以知识为中心,忽视能力培养,考核注重知识的记忆而不是能力的提高;重视理论课程,忽视实践课程;通识性课程和专业性课程缺乏整体考虑,理工科学生人文教育偏弱,文科学生科学教育偏弱;课程设置封闭,忽视跨学科课程和课程的社会化;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不能真正把握自己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在人才培养全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重点要求,只是一味地追求知识传授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去探究如何达成完整的人才培养目标。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我们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使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 课堂教学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革新。

对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批评,已经很多;呼吁教学方法革新的声音,也不绝于耳。七八年前,学会时任会长周远清就尖锐指出:“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对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更为迫切、更为强烈了。如果大家天天讲创新、讲创新能力培养,而丝毫不去触动在人才培养中扼杀创新能力、创新知识的教学方法,那就等于自己骗自己。”[7]2016年,时任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呼吁“掀起一场‘课堂革命’”。部长的呼吁,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对教学方法改革的急切和无奈。2016年10月,欧洲大学协会秘书长LESLEY WILSON在中欧教育政策智库论坛的演讲中提出,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欧盟各国的高校都在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方向。现在,我国不少的高校都在推动慕课、微课等,以期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一些高校为了改进课堂教学,开始对教室的容量和布局、桌椅的形状和摆放、电子设备的功能和配置等精心设计。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以“两主五性”的理念对传统教室的功能进行了全新的改造。“两主”是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而“五性”则是指教室形态要适应教学改革的需求,具备互动性、灵活性、多样性、先进性、舒适性。还有一些高校也在探索类似的改革。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教学方法的改革收效甚微。当前,我们急需真正“掀起一场‘课堂革命’”。这里有三点特别重要:一是“教有方法、教无定法”。好的教法来自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刻把握和对学生的挚爱。只有教师心中有大爱,手上有本事,才能凝练出体现因材施教理念的好的教学方法。二是教师在前台、领导当后盾。教学方法的改革最深厚的力量来自教师、最深刻的智慧来自教师。好的教学方法一定是呈现在课堂上,而不是点缀在领导的报告里的。学校各级领导,要以真招实策支持一线教师搞教学、搞教改,特别要扶持青年教师练好教学基本功。要把深化教学改革的要求真正传导到神经末梢,使“微循环”活跃起来。三是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要着眼于“育人”,在“融合”上下功夫。教学方法的改革还要注意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研究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我们真心期待着在广大一线教师中真正掀起一场“课堂革命”!

3. 课堂教学现代化,要把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作为着力方向。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提升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不是要学生马上去开公司办企业,不是一场热热闹闹的运动,重要的是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撬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落实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去。

4. 课堂教学现代化,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价值导向问题,把“育人”放在首位。

学术有自由,同时,学术有责任;思想要解放,同时,讲课有纪律。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是彰显国家意志和教育价值导向的主渠道。高校教师必须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自觉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引领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

5. 课堂教学现代化,积极构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创新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和教师考评机制,完善教学评估方法与程序。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工作持续提高质量。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关涉每一所高校,需要统筹谋划,打出“组合拳”,让所有高校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中都有可及性和获得感。对此,国家既要实施重点建设,也要带动一般,更要补齐短板。在当前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中,要重视办好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并以此示范带动其他高校共同提升教学质量。与此同时,还要更多关照占普通高校2/3强的地方本科高校和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高专院校。它们承载着培养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数以亿计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是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主要力量。这部分高校的建校时间大都较短,在我国1219所本科高校中,建校时间不足16年的有近700所,占近60%,1341所高职高专院校基本都是在新世纪建立的,这些新建高校办学经费比较紧张、办学经验不足、办学水平亟待提升[8]。中西部高校的困难更为突出。我们要本着补齐短板、协调发展的思路,加大扶持和支持力度,提高高等教育发展的协调性。只有全国的每一所高校都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真功夫,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才能有坚实的基础。

强国之本,在于重教;教育之本,在于育人。国外某著名大学的一位老教师讲课非常精彩,特别受学生欢迎,当最后一堂课结束的时候,全体学生起立报以持久不息的掌声,直至老师离开教室好久,掌声依旧在持续。学生们说,老师会在远方听到这“遥远的掌声”。真心期待我们的课堂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响起“遥远的掌声”,响起更多“遥远的掌声”!

摘要: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提高育人水平,而育人水平的提升直接取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基础在课堂教学,主阵地是课堂。没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就没有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也就没有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力,构建活泼生动上进的师生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现代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需要让所有高校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都有可及性和获得感。

关键词:学生,教师,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EB/OL].(2004-9)[2016-8-1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36/200409/712.html.

[2]Rethinking Education:Towards a global common good?[R].UNESCO,2015.

[3]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2014-9-10)[2016-7-18]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910/c70731-25629093.html.

[4]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2016-9-20)[2016-9-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151/201609/t20160920_281586.html.

[5]四川大学设“卓越教学奖”:特等奖100万一等奖50万[EB/OL].(2014-12-27)[2016-8-20]http://sc.people.com.cn/n/2014/1227/c345167-23361106.html.

[6]上海高校思政课大改革[N].文汇教育,2016-10-31.

[7]陈浩.不屑于教学方法:大学教改抹不去的痛[J].决策与信息,2016(3).

上一篇:中庄中学安全管理工作总结下一篇:领导干部家属经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