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培训工作简报

2024-05-07

新课标培训工作简报(精选9篇)

篇1:新课标培训工作简报

按照市教科所、县师训中心的要求,在中心校各位领导的指导下,我校于2013年5月13日组织全乡教师在中心校会议室进行小学语文新课标二级培训。

培训会上,由教研组长牟大平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培训中,老师们热情很高,积极参与,都迫切地想了解新课标的具体内容,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提出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参与讨论。通过对新课标和(实验稿)小学语文课标“课程目标”对比研究,让老师们对新课标内容变化有了一个认识,明白了新课标的目的意义,掌握了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这次培训让老师们明确教学的目的,即对语言的学习,对语言的运用。我们只有明确了让学生掌握对语言能力的学习,对语言方式的运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养成自觉的去学习语文的习惯。

总之,培训让老师们把握小学语文新课标的标准,不能脱离根本,也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听、说、读、写的能力。把握好小学语文每一个年级段的目标,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去落实,不能随心所欲。把每一块砖都给它垒好了,这样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的各段目标,最终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篇2:新课标培训工作简报

6月17日,江夏区201x年普通高中新课程专题培训会议在区教育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了暑期普通高中一、二年级授课教师的培训工作,从而标志着江夏区20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工作正式全面启动。

上午8:30时,江夏区教育局助理调研员李宏清、师训科科长付耀胜、基教科副科长梁春山、区继教中心、区教研室相关领导以及五所普通高中学校项目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会上,高中新课程项目区级负责人、继教中心王安松副主任做了动员报告。王主任总结了江夏区、的高中新课程培训工作,并就201x年的高中新课程培训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即6月28日-7月7日组织全区新高一年级的教师(含近2年未培人员)参加区内组织的`普通高中新课程通识培训和学科课程标准培训,并按照一个学科一个班(原则上一个班不超过50人)分学科集中培训,采取专家讲座、观看光碟、讨论交流等形式进行。7月中下旬组织新高一年级、新高二年级的教师参加由市教科院组织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具体培训时间等市局通知)。要求各高中学校高度重视,明确培训的任务目标;培训学校、项目管理者要认真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参培率和提供优质服务;班主任、辅导教师要严格要求学员,确保培训质量;学员要对照标准,认真学习,参与网上、网下活动,保证人人过关。

篇3:新课标培训工作简报

一、坚持正确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新课标”修订过程中, 首要解决的是学校体育工作应该确立怎样的指导思想来引领“新课标”的修订工作。

首先, 学校体育必须突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其实,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最早提出者是毛泽东同志, 他在解放初给马叙伦的信中指出学校应该“健康第一、学习第二”。“学习第二”凸现“健康第一”的重大意义。1999年, 国家在《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的规定》中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服务的基本前提, 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但是, 理论地位与社会现实落差巨大。在社会稳定、物质丰富、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 我国青少年体质某些指标连续20多年下滑, 严峻的现实引起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社会高度重视和忧虑, 因此, 突出“健康第一”既是学校教育应有之义, 又是青少年体质下降的现实诉求。

其次, 学校体育必须坚持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终身体育是指根据人体生长发育的各个不同时期的身心特点, 所从事工作及所处环境, 所接受的体育教育、参加的体育活动和坚持的体育锻炼的总和。“新课标”强调体育课程的性质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 以增进学生健康,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这里用了三个“主要”, 清晰地表明, 身体练习是主要手段和学习内容, 体育课程是活动性课程;增进学生健康是本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是主要目标。这就要求学校体育必须将学生在校期间的阶段效益与长远效益相结合;现实目标与未来目标相结合。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习惯与能力作为根本目标。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养成锻炼习惯, 成为“新课标”实施过程的一个焦点。一位古琴家在答如何学习古琴时, 他用了“只要你喜欢, 你一定能学会;只要你热爱, 你一定能学好;只要你狂热, 你一定能学精”来回答。一般认为, 要对体育有兴趣, 必须对体育真义有所认识, 激发其学习动机, 即从认知到认同, 内化为理念, 外化为行动。要注意直接兴趣的激发和间接兴趣的维持。激发兴趣不能等同于迎合偏好。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无论怎样进行, 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性质始终不变, 是教学活动就必须有知识内容的传承, 通过运动技术的传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过程的快乐, 学有所获的快乐, 甚至是艰辛和痛苦过后的快乐, 这才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正确选择。还必须指出的是, 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非要弱化运动技能的掌握, 兴趣和技能是相得益彰的两个方面, 越有兴趣, 越能学好, 技能越高, 越有兴趣。

再次, 学校体育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生本思想是以人为本在学校教育中的体现。现代化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 同时却产生了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这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现实诉求。以人为本并非人学本体论, 而是人学价值论。人的终极关怀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学校的本质功能是培育人, 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从这个角度出发, 更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字里行间也用学习目标、学习评价等来表述, 无处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新课标”的又一亮点。

综上所述, “健康第一”是学校工作的指导方针, “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 “以生为本”是教育教学的具体指引, 它们形成“新课标”的核心理念, 应当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体系。

二、全面实施“新课标”, 开创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

“新课标”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实施涉及方方面面, 它本身不是教学内容, 而是学生学习达成目标。所以在准确解读“新课标”基础上编写出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教育性的教材, 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新课标”实行三级课程管理, 这意味着中央、省 (市、区) 、学校必须共同肩负起实施任务, 各省 (市、区) 必须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方案。令人忧虑的是三级课程管理出现“两头热, 中间冷”的现象;没有按规定开足体育课时数的情况还有一定普遍性, 农村学校, 尤其是小学由于师资和条件限制将是实施的薄弱环节。因此, 端正办学思想, “三级”齐动, 关注农村学校将是实施中应该特别关注的问题。

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它不可能毕全功于一役。“新课标”从启动、制订、试验、修订过程来看, 已经10余年了。它的产生体现了教育部领导、专家认真研究, 全社会共同关心, 广大学者积极参与, 一线教师踊跃实践的过程。但它仍需由实践来体验。新的课程建设应该是不断实践、总结、完善、发展和积淀的过程。比如, “新课标”的学习评价强化激励功能、发展功能而弱化甄别功能、选拔功能, 这无疑是正确的。它作为“新课标”的一个亮点, 同时也是教育部组织的调查中满意级别最低的一项。其主要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操作性。评价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也有学者对评价主体多元存疑。实际上这是长期有争议的问题。修订时注意到教师是学生学习信息的主要掌握者, 评价时应“多元归主”, 以教师为主但不仅是教师。因为学生发展的影响具有全面性, 学校教育具有局限性。例如, “中国狼爸”箫天佑的家庭教育, 这里并非讨论其对错, 仅仅说明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的。单纯是教师的评价就显得不够全面了。又如, “新课标”不是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需在“新课标”解读基础上, 编写出教材, 各省 (市、区) 还应有课程实施方案, 各校有校本教学内容, 形成国家要求、地方方案、校本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这个教学内容体系如何让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是需要深入研究、不断凝练的重要问题。哪些内容最有效、最有益、最有趣的, 这要学习者才最有发言权。“新课标”按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划分学习阶段和目标, 教学内容打破原有按竞技运动项目内在规律安排的方法, 如何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 呈现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这又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体育课程是一个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活动性课程。而技能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兴趣的激发、习惯的形成、效率的大小。“新课标”坚持运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把学习健康知识, 传承体育文化放在首要的位置。

“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要努力地创造良好实施环境。其中, 有认识问题、条件问题、师资问题, “新课标”实施与学校体育其他工作关系问题。现有师资中, 坚持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研究相结合, 倡导学习型教师、研究性教学。在学校体育中, 协调好“新课标”与《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体育中考、“艺术体育2+1”、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等的关系, 避免过多试验课冲击“新课标”的实施。

“新课标”形成的过程, 体现了统一领导、自上而下、上下联动, 体育工作者广泛参与的过程。如此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开放式的过程还应加强和扩大。现在, “新课标”已经到了实施阶段, “新课标”为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开拓了宽广的实践舞台和创新空间, 只要准确理解“新课标”, 在新的教育理念引领下, 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 一定能开创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篇4:有感于“新课标培训”

一、高考趋势:联系实际多,思维容量大,着重探究、实践及运用

高考既比基础、比能力、比知识,又比信心、比静心、比耐心。“应试教育”犹如批量生产的馒头、包子店,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毫无创新意识,也缺乏情感交流,应尽快向“素质教育”转变,还学生一个蓝蓝的天空、多彩的世界。

二、读书学习:“读书是教育之母”,“跳出题海,跳入书海”

要走进图书馆,广泛阅读与学习,形成“书香校园”,提升底蕴和内功。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江水。杯水有限、不活,江水无限、充满活力。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越来越难教,其中固然有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更多的还是教育者的问题。我们不应以弘博的知识赢得学生的崇拜,而要以好学深思的精神来获得孩子的尊敬。教师只是比孩子多读了几本书、早读了几天书,仅此而已。一个理想的教师,必须从基础抓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树立终身的观念,缩短知识更新的周期。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必然会涵养出一种超越常人的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儒雅风度。

三、德育工作:生活化、人格化、细节化

1、如“吃”:要学会吃饭,大鱼大肉叫不会吃饭,会产生肥胖症,影响健康。小餐桌大学问,科学营养,不挑食,荤素搭配吃,不剩饭菜。同理,在学习上也不能偏科,要全面发展,不留问题。要学会整理书桌(或书房)的书籍,也会梳理好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卫生:日本人的“认真”程度值得学习,如洗厕所要求学生清洗六遍。有些学生洗二、三遍,自以为够“干净”了,老师当即言传身教,现场示范,清洗到第六遍,用自己的茶杯,在盂缸里舀了一杯水当着学生的面喝下去,霎时学生惊异而感动了。

3、仪表:教师不穿拖鞋、不吃大蒜或葱去上课。男教师不穿无袖、无领衣服上课,着装以深颜色为宜;女教师不染发,白发可染成黑发,但好好的黑发不必染成红发或黄头发。

4、言行:老师新学年上第一节课,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把姓名、手机号码告诉学生,以免学生叫老师以学科名称呼(如数学老师、动物老师等)。教师要用高度的责任感感化人,用表扬、鼓励、赞许、认同等鼓舞人,不要让学生害怕自己,要努力让学生尊重自己,更要让学生亲近自己。教师不要轻易瞧不起学生、埋怨学生,而要先问自己的能力和态度。多反思自己的教学,就能找出解决学生学不好的问题的办法。学生接受你的领导有两大原因:一是你能使他佩服;二是可以从你这里得到利益。学生花时间来听你课的就是对你最大的支持,所以你要竭尽全力地回报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你不要老是站在学生的“上面”和“对面”,要多站在学生的“旁边”和“中间”,要知道他们最想要什么、最不想要什么,也要让他们知道你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老师不准体罚、谩骂学生。一等老师用“眼”教,二等老师用“话”教,三等老师用“拳头”教。学生叹言:在家,老爸最凶,打得脸皮红肿;在校,老师最凶,关到七、八点钟。(流言:财政是爹,银行是娘,工商、税务二匹狼,电老虎,水霸王,公、检、法是流氓,白衣天使黑心肠,人民教师虐待狂。)

四、坚持教研

有言:“一等教师做领导,面带笑容到处跑;二等教师音体美,办公室里喝茶水;三等教师政史地,一天到晚发脾气;四等教师理化生,高考成绩不算分;五等教师语数外,自相残杀死得快。”要热情搞教研,认真备好课。有条件的学校,可通过“摄像头”录制出“常态课”,看自己在一堂课里有多少废话、无用功、口头禅,看出问题,集体探究,共同提高。问题是教师教学的心脏,也是学习的心脏,没有问题的学生对外界的信息反应迟钝,对诸多有意义的现象熟视无睹,关在图书馆也不会用书,锁在实验室也不会有什么发现。教育的过程不仅是传输知识的过程,还应是一个启迪智慧的过程。教育需要有学生的自主观察、感受、体验、发现和领悟。

五、新型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应该将自己打造成充满正气、富有才气、彰显魅力、引领时代的创新型教师

篇5:数学新课标培训简报77

思南县双塘小学 主办 第77期 2012年11月23日

聆听中理解 实践中深化

——我校开展《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二级培训 根据《县教育局关于组织参加小学语文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暨名师经典课例观摩培训会的通知》精神,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新课程理念建设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根本目的,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善于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师队伍。

2012年11月22日,我校全体数学教师组织开展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二级培训工作。在兰大霞老师的精

心组织下,会中教师们严格遵守会场纪律,与会老师进行了反思和提升并有针对性的撰写学习感悟以供交流,让老师们不仅能听学到更能感悟到。

本次培训由兰大霞主持,主要内容是2011版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解读,联系教材讲解在教学中有关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等的教学。并把11月10日在铜仁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所获得的信息与我校数学教师共享。老师们聆听兰老师的新课标解读,理解着,深化着,在研讨中琢磨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实践着。

新课标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所带来的快乐!

(思南县双塘小学教导处

篇6:新课标培训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和实验稿比较,(新课标已经发下去啦,)你会发现其变化、修订量比较小的,基本上是实验稿课标精神的一种贯彻。今天我们就新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整体思路,尤其是新课标修订部分的主要内容,和大家共同解读、共同学习。

1、新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整体思路(读)“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我们讲文以载道,任何一篇文章都承载着一定的意义,一定的内容)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解读: 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啦,变化很快的世界,对我们的语言文字,对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会有一种影响,会有一种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课程标准进行了今天的修订。

语文课程依然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解读:语文素养到底是什么?探索了10年之后,没有清晰的,明确地解读。一定包括语文知识的运用,更是一种语文能力的运用,更是通过语言文字流畅清晰表达自己思路的一种运用,所以说讲素养一定是多方位的,全方面的。

课程的性质:说到10年前的课程标准,大家熟悉的一句话,“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实验稿课标对语文性质的定位最核心的内容。我们看修订后的课标,这句话依然保留着,但前面加了长长一段描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们来看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前面加了几个修饰语,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孩子要学会听说读写,要靠语文课来完成。所以它是要学习运用的一个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它又是带有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过去走过一段弯路,课标提出来了,“语文一定是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好,在每一节课上就去找,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结合点,被听课时,被质疑,说上了一节识字课,识字课上的不错,但是你只注重了工具性的一面,你教给了孩子许多识字的方法,培养了识字的能力。但看不到人文性的所在。如孩子的情感怎么样?孩子有没有对文章内容深刻的理解认识呀?再如 一节高年级的课,这节课老师声情并茂,学生听得也很激动,对这篇文章所渲染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感受的很深。校长又会提出问题,说孩子是很动情啦,孩子很动情

很投入了。这节课很好注重了他人文性的一面,没有看到工具性的一面。当我们听到这样的质疑时,一线老师就我所是从啦。到底怎样做才是真正实现这种统一,可不可以做到这种完美的统一?应该可以。但看课人的眼光、标准应变一变。但是没有必要掰开了、揉碎啦,说他哪是人文性,哪是工具性 ?也许,上了一节识字课,利用集中识字的方法,大量识记了汉字.效率很高,这节课的指向,就是识字,就是工具性的一面。所以没有必要,在短短的一节课上非得要分开。即使不分开,任何一节语文课,都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在内,一定有孩子听说读写在内的多种活动的一种交织。只不过,侧重点不同。

实践性,谁的实践性?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谁来学习?孩子来学习,我们来教孩子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从这个角度来说,课堂的指向,课堂上一定要有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实践。请了一位名师,上了一节高年级的课,学位老师,对文本的解读 很深入、很细致,角度狠心 还对文章的写法人物进行了质疑?学生听得很木讷,一点儿都不配合。这种细致深入,是他自己的东西,个人的见解。课堂的展现过程,是他把自己对文本的深入细致的解读,向学生展示的过程,这堂课上,孩子只不过是听众而已。真正需要的语文课是什么 ?

需要教给孩子,能够像这位优秀老师一样,有这样的思维能力。拿到一篇文章,他自己的解读可能浅表层次的,但是要有他的理解在内,你的课堂深入过程,一定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之上,在你的引领之下,在他的理解范畴之内逐渐深入的一个过程。我们要清楚,语文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这种实践,一定是学生的实践,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进行的。你的个人阅读实践可能越深入,学生可能跟着你解读得更深入。

语文课程的性质,延续了10年前的课标,这就决定语文课标不会有大的变化。

基本理念 0

课程设计思路0

二新修订《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这次课标特别强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想象力。我们的课程是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要培养善于回答问题的人?还是善于提出问题的人 ?是培养善于总结概括的人,还是善于演绎推理的人?接受知识的人? 还是善于运用知识的人?目标不同,方式、方法、方略不同。很多课上,老师会加一个质疑的环节,如,拿到课题,通过课题你想到了哪些问题?或读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问题? 当孩子提出之后,聪明的老师一定要发现,哪些是真问题,哪些是假问题?有很多孩子,是无疑而问,有疑而不问。比如说,越是他读懂的地方,越要问一个问题,读不懂的往往就忽略掉了,他不会问,他也不想问,为什么不会提问 ?举个例子:

落花生

很多时候,我们说发现问题比解决更重要,所以要培养学生有真正的问题。他发现了,只不过想问问其他的孩子,只不过想表露一下,如果在课堂上,总是肯定、总是表扬那些有真问题的孩子,久而久之,他就会提问啦,就知道从哪些角度去提问 ?

想象力的培养,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的孩子为什么缺乏想象力? 因为在课堂上被老师领着解读文章,领惯了,他用不着去想象,用不着去发挥。所以很多时候,不要过多去领,拿到一篇文章以后,更多的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在体验过程中他会有更多的想象。

好,具体解读每一部分,特别是评价部分做了哪些修改;识字写字,大家一看这8个字,基本理念多认少写,识写分开 ,很熟悉, 因为实验版课标也是这样说的。

延续了实验版课标多认少写,识写分开 , 这一理念,老师们经过十年的实践,会发现我们今天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识字量上比10年前同龄孩子,有了飞跃,再加上对阅读的重视,特别是 课外阅读的重视,孩子一二年级结束时,基本能阅读浅显的文学读物。

读将“识字写字”提到了前所未有的的高度。。。。。

回顾一下,可以做一个观察,回到班级,有多少学生,握笔姿势不正确

,有多少孩子坐姿不端正。有多少孩子本子放歪了才能写字。南京大赛上,给全场老师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南京小学生。老师一说,拿出本写两个生字,30个学生很难看到姿势不正确的。老师的引领,班级里马上有个小孩儿,带领大家说口诀,边说边做 头要正 身要直 纸放平,脚步自然要放松。类似的口诀有很多。可能从一年级开始的,用意是什么?

自我解释。对小孩子来说很重要。在自我解释的同时尤其在低年级段,老师要纠正那些不正确的姿势。习惯养成了是很难改变的。好习惯、坏习惯都是这样。

重点讲一下两个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这两个字表的意义何在? 第一个字表起什么作用? 如果说的直白一点,一二年级在学其它字之前,或在学其他汉字同时,这300个汉字必须要先掌握的。为什么取这300个字呢? 因为构型简单,重现率高,其中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份。所以如果说,“先认后写,识写分开”,是课程标准原来提到的八个字,这次又加上一个词,有一部分是(先认先写)就这300个汉字。考试评价,一二年级,这些字表,应该是标尺。这些字应最先记住。先认先写基本理念符合汉字学习的规律。也反映出对传统识字写字教学经验的一种借鉴。其实历来古人识写分开的。古人一上学,读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这是识字教材。靠三百千识字。而真正写字的教材另有一套的,上大人孔乙己乙,没什么意义,但笔画简单放前边先去写他。

第二个字表 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字表,表一 表二列出了3500个常用字。小学阶段要掌握的是表一2500个。

强调写字教学,其实近些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强调写字教学,因为这些专家,感觉到,写字教学已经到了非拯救不可的地步啦!字要天天练 读

有这样一句话 课标专家争论了很长时间,写进课标。这样一段话,小学各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堂上要安排10分钟的时间。有这个必要吗? 在老师的引领下 增强

电脑对我们的冲击,打出来便捷,偶尔收到朋友来一封手写的书信你会 感觉觉得很亲切,好像从朋友的笔端能感受到他的真情。

汉字是一种文化,如果把汉字丢掉,丢掉的是一种文化。也许从这样一个意义上说,因此课程专家非常强调写字教学。

看表,错别字量提高了

汉语拼音就是工具,拼读是重点,要不要默写音节,会默。拼音放在识字 工具 识字的一部分 不要因写拼音。考察最好的方式 给带拼音的读物 同桌

识字写字评价

识字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随文识字、语境识字。当前 字理识字很流行,但需要提醒大家,如果这个字有严格的字理,科学的字理,讲给学生听,是有意义的,有必要的。也是对汉字文化的传承教育。如火“ 灾

”的灾,上面的,相当于房子,房子里着火了,一定有灾难了。穴字头,一般指房子里有窗户,突下面有犬,狗从屋子里飞快地跑出来,说明有突变。有很突然的事情出现

。这些字理讲给孩子听,很有意思的。但也有为讲字理而将自理,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以讹传讹。举例;

我就犯过类似的错误

经常看到这样的识字课,同学们看看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学生就说,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有的编谜语,老师说很好。那么编谜语真的恰当?真的就有助于记住这个汉字吗?这谜语编的是不是科学,没有进行过探究。如果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应该交给孩子科学的知识。字理教学应追根溯源找他原本的意义,交给科学严谨的方法。如,一个老师区别“ 爪字的爪和瓜藤的瓜” 你看爪 手指、动物爪的这个形状。老实画了瓜藤,藤的中间有个瓜的形状,所以记住,瓜中间竖钩是有点儿的。那些跟瓜有关系,哪些爪有关系。又引出了一系列汉字。一定要科学。

写字的评价 读,(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

基本笔画、基本字,指的哪些字?就是那300个。第三学段关注毛笔书写,毛笔书写 更是到了等同于没有的地步啦。应拾起来,不是作为课外兴趣小组,而是作为对全体学生的一种影响。一种教育。

重要的一块儿,阅读,这些文字表述,大家以往都很熟悉。

1、是师生间 生生间 师生和编者对话的过程,师生和作者对话的过程,四心相通。真正实现对话不是特别容易。有这样一个笑话,老师分析的头头是道,深入透彻,问作者,搞得莫名其妙。也许没有那么深的意思。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当你把文字呈现在大家面前,这些就不再属于你啦,可以进行多种的解读,作者可能没有想到的意思,未必不含有这样的意思。说到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 一定是在教师学生深入地研读了解教材,了解文本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基础之上的对话,多了另外一种对话,很多老师不跟作者对话,不跟文本对话,只听教参编者的话。三年级一篇课文,《 金子 》,意思 上个世纪美国西部有股淘金热,有这么个人 也加入了这样的队伍,他找了块地方,挖了很多天,一遍遍一遍遍都筛过啦,也没找到。很快,钱财不够用了,第二天要走时,下了场大雨。三天三夜没出门,一出门,眼前出现了为之一亮,被翻过的草地,长出了毛茸茸、绿茸茸小草。因为来了很多人,装饰房屋。于是,他就 买草坪、养花,发家啦。他 对别人说。我是这里唯一找着金子的人。这位老师把主旨,认定了挖金子的人是一个什么这样的人? 一遍遍带孩子读课文,挖了一遍又一遍。找出这是一个勤劳的人,坚持不懈的人。问题,问学生如果这天不下雨,会发生什么?

什么不会发生。这个故事,定位在人身上还是事情上? 如果这个事情呈现在我们面前,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机遇也很重要。当然它是一个善于动脑筋的人,人要善于在环境中改变自己,另谋出路,不能一个树上吊死。等等 带给我们的启发很多。后来发现教参就是这样写的。教教参的编者本身对文本的一种误解,可能把我们带到沟里,并不是说,教参对我们没帮助。真正好的教参摆在我们面前,那是别人对文本的解读。

4、重视阅读的过程和方法 过程 和方法可能比结果更重要。讲找中心句 四年级学生有的达在开头 结尾

有的自己里出来不急于管他 梳理的过程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在过程中翻了汗多错误,把过程丢掉了 结果没多大意义。

生物入侵者 说明顺序是什么?什么顺序

学生说逻辑顺序。为什么?一他不是时间,第二不是空间顺序, 所以逻辑顺序,排除法。实际上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逻辑顺序。什么是逻辑?逻辑一定有讲道理,一定有推理,用严密的推理来讲道理。就叫符合逻辑。用这样的顺序来写的说明文,就叫

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怎么入侵的?入侵之后有什么结果?人类应怎么办?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办 ?只有真正从思路上条理 不要省略过程和方法,真正化为自己的东西是需要一个体验、一个过程的。比如有这样一个比喻

馒头和饼。死的知识是没用的。学了之后实际去写这就是价值所在。

34朗读和默读应小学阶段训练的重点

为什么?小学低年级学到一篇课文,可能表达不出来,但可以用读显示他自己的理解。朗读强调自然,语文课的朗读,跟表演性的朗诵是有区别的。朗读的重点,朗读的起点一定是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感情朗读。正确流利是基础,你得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把词句理解的基础上,一定有你对文本本身的理解。抛开这种理解的朗读是没有价值的。不要带着朗读腔。知名大家的朗读更自然,对文本的理解很到位的。有些老师感情的基调把握不准,理解的基础首先是找出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激昂的? 朴实自然的 ?欢快的、兴奋地、真切的?学课文时,老师经常说,同学们对那段感兴趣,找出来,多读几遍,能不能读出高兴的语气来,激动的语气来,是不是,应高兴激动。她在全篇中起一个什么作用?举个例子,孩子读一段话,“ 我的爸爸是经济学硕士,他精通四国语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有的老师指导,你看他的爸爸,多了不起,你能不能把自豪感读出来 ?孩子就很激的一种语调。其实这段文字,是在哪段后边 ? 爸爸参加维和部队去了,我和妈妈到机场送行,我和爸爸约好,爸爸回来时

戴一顶蓝盔回来。说,今天蓝盔回来了,是定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下面紧接着讲我的爸爸是经济学硕士。全篇是一种悲愤的基调,非得读出自豪来。显然和全篇感情基调是格格不入的。有的老师爱就某一个词语指导朗读,《鸟的天堂 》 美一个叶片上都有一个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老师说这树美不美呀? 能不能把这美丽读出来呀!其实当巴金看到这棵树的时候,不由自主发出感概!()一种深深地陶醉、发出的一种感慨。进入情境里边去指导某一句子更准确。默读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会影响到人一生的能力。有的人一辈子不会默读。我们要从默读的速度、理解力、注意力三方面去训练,课标规定,每分钟默读300字。训练默读最好的方式,是课外阅读。

文章的阅读目标

是指阅读各类文章时一些共通的基本要求。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二是关于文章篇章结构方面的,三是关于文章语言表达方面的。思想内容,你得知道讲的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章篇章结构方面的,怎样布局谋篇的。文章语言方面的,用怎样的方式表情达意的?好,还是不好?有哪些值得借鉴的?

阅读的前提是从文章的整体出发,即“整体感知”

这是以往教学中,一再强调的,很多老师教学中,忽略这一点,缺乏对孩子一种整体引导。比如市里在一次调研中,写学校或公园,很多学生仅就花坛,蝴蝶飞。而其他的都被忽略了,你比如写学校,教学楼、操场都被忽略了。缺乏一种布局谋篇的整体感。专家们分析,原因在老师讲课中时常拎出一部分,而全篇的布局谋篇,缺乏一种输入。

关于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读(不是指文章学的知识点,也不是程式化的抽象表述,而是通过感受、思考、揣摩,对文章表达上的特殊性获得自己的认识。)解读: 自己的认识很重要。比如讲修辞(反复)爷爷一定有办法

爷爷给约瑟做了一条小毯子,破了,妈妈说扔掉吧,约瑟说 爷爷一定有办法,于是找来剪刀,剪子咔嚓咔嚓得剪,反过来,翻过去,缝进缝出,变成了小坎肩,破了又变成小领带一系列反反复复的动作这种修辞叫反复。没错,想一想我们的父辈,也包括我们自己,每一天每一天也在反复当中劳作着,为了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儿女,这就是反复的真正意义。也包括排比、夸张。修辞和生活和生命结合起来才有意义。

课标对文章的分类

课标把文章分为两类,文学作品为一类,其他非文学作品,都可归为实用性文章,是另一类,如说明性文章、议论文、新闻报道、科技文、日常应用文等。首次提出“非连续文本”的概念。这次课标中明确提出了一个概念非连续文本。

非连续文本不是由段落构成,它基本是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解读:不是连续文字,为什么提出?2009年世界金和组织,在一次测验中,上海代表中国进行测试,发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不占优势。因为课堂上更多教的是连续性文本。国外强调语文和生活的一种联系,如,写说明书,图文并广告等,经常去做。有人进行了预测,可能不出三年,非典型性的连续性文本将列入中考题。

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自己读)

如果语文教学紧靠课内阅读,是肯定学不好的。要通过大量课外阅读来实现。语文教什么?教孩子具有终身阅读的习惯,终身积累的习惯、终身写作的习惯。放开了一定让学生读书。没要有读书的计划,读书的方略,为什么不爱读书? 没有好书吸引她,把它真正愿意读的摆在跟前来,可能自己读了感受不到乐趣,给他营造读书氛围,在同学面前让他觉得读书是很骄傲的事,经常展览读书心得,让他有收获。所以从我们开始,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读书习惯。

重点看习作口语交际的评价的要求。

粗略解读了一下课标。

篇7:新课标培训心得

第一,读进去,跳出来

在新课标公布电子版的时候,我就已经自己打印好开始研读。偶尔跟随线上名师的解读进行梳理。那时只是在理解“是什么”的问题,什么是学习任务群,增添了什么,修改了什么。而这次的集中研修,在专家老师的解读下,我在一定程度上明白了“为什么”的问题,课标的修订在社会发展、政策背景下的必然需求。对于新课标的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将内容熟记于心,更要跳出来更全方位地理解新课标。

第二,学进去,用起来

18日的两位专家老师在讲座中都重点提到了“语言文字运用”的核心意义,并且通过对课例的解析来凸显学以致用的重要性。这三天的学习收获让我对新学期的课堂教学充满了信心,新学期我执教的是二年级语文,在内化理解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紧抓“语言文字的运用”,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活动的“语文味儿”。这段时间我也在围绕学习任务群,探索二年级上册的语文实践活动,努力找到统编教材与新课标的`融合点。也希望自己在实践中始终保持着研究的姿态进行再学习。

第三,领进去,研起来

篇8:新课标培训工作简报

1. 注重“双基”考查, 坚持能力立意

“知能并举”一直是高考数学命题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新课程的旗帜下, 它又被增添了新的内涵。《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论述课程的基本理念时着重强调了要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高科技, 尤其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 我省所采用的人教A版数学教材中新增的算法初步、三视图、定积分、几何证明选讲、不等式选讲 (理科选考) 等知识以及对应的基本技能, 都是考生应掌握的新“双基”。鉴于数学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 因此, “双基”作为数学的主要内容, 必然成为高考考查的重要知识内容之一。

2. 强化数学思想, 彰显思考深度

数学思想是数学思维的核心, 是学习数学的根本要义。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 是数学知识的神髓。因此, 重点强化数学思想, 必将是新课程数学高考命题坚持并发扬光大的举措。反思现今我国的中等数学教育, 一个让人很揪心的现象就是很多学生厌恶数学学习, 成绩走低自然不足为奇。我认为:学生对数学有严重抵触情绪, 除了对数学重要性认识不足外, 一个重要的症结在于学生未能从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愉悦与畅快。如果我们教师能八面玲珑地将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以及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与思维价值传递给学生的话, 学生必将敞开心扉, 用心体会数学那些缤纷要素的瑰丽!

3. 关注知识交汇, 适度彰显创新

《高考考试大纲》 (课程标准实验版) 在考查要求上开门见山地强调了“知识交汇”: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 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 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一直是高考命题所坚持的原则, 《命题说明》以及《考试大纲》等几乎所有的官方文件都对“创新”给予了浓重的笔墨。“创新”的试题需要“创新”的土壤, “知识交汇”则为“创新”提供了平台。创新在命题中的应用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命题内容及背景上的创新, 二是命题手法上的创新。而“知识交汇”则是两种创新方式的有机结合。为适应新课程发展, 《课标》的内容标准及《考试大纲》的考试范围所涉及的知识点, 相对以前增加了不少。

从2010新课标的全国卷来看, 试题的难度比老教材的要简单, 但几乎每道题都是若干个知识点的交汇。如理1 (复数与函数) 、理7 (导数和不等式结合) 、理10 (二项式与不等式结合) 、理14 (不等式与方程结合) 、理17 (概率统计与不等式结合) 、文17 (函数与导数结合) 等。

篇9:新课标培训工作简报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信息技术 教师 培训体系 构建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010

本文在分析新课标背景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的基础上,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体系的构建,力求能够完善教师培训工作、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推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顺利发展。

一、新课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

(一)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要求教师转变“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树立“三维知识目标”。

1.知识目标。教师要传授学生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方法。

2.能力目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查询、编辑、储存、传输等专业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构建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提升专业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是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对于数据库管理、多媒体技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应用等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是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2.通用知识。信息技术是一门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异彩纷呈的多元化学科,要求教师对于自然科学、社会热点、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都有所了解,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旁征博引、融会贯通,满足新课标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需求。

3.教学知识。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宽容愉悦的课堂氛围,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熟悉基础教学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学实践能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体系的构建

(一)合理选择培训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既要充分考虑到高中阶段教学特点、信息技术教学需求以及信息技术与高中教学的整合,又要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办学实际及教师需求,合理选择培训内容,制定培训目标,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例如,对办学条件较为落后的农村高中,应该侧重于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基本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等内容,满足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需求;对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完备的重点高中,则应该侧重于信息技术前沿文化与技能、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优化与创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与发展等内容,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二)科学制定培训计划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应该有科学的组织规划,分阶段、分层次、分区域地针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职业操守、教学能力、学生管理、科研能力等方面内容进行培训,避免出现“大杂烩”的局面。例如,针对某一区域的高中,以学年为时间单位拟定总体培训计划,每学年一个培训主题,并在此基础上拟定阶段性培训计划,确定每个月乃至每次课的培训内容,体现信息技术培训的体系性和规划性。

(三)大胆创新培训模式

新课标要求高中教师不断改革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也要本着创新性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而变换培训模式,使教师培训起到推动教师职业发展、促进教师职业创新的目的。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创新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选修模式。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及客观情况,自主选择参与培训的时间、内容及考核方式,满足不同教师的不同培训需求。例如,个别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过硬,但是课堂管理能力和教学技术水平较弱,就可以选择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学理论课程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2.互助模式。为了节省培训资源、促进教师合作发展,安排不同区域的教师分别接受不同内容及领域的培训,然后再组建互助小组,鼓励教师内部之间相互学习、交流沟通,共同进步。例如,参与教学理论培训的教师与参与信息技术学科理论培训的教师组成互助小组,大家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成果,实现合作发展。

3.分层模式。新课标对课程提出了“国家、地方及校本”三级体系,对学生提出了分层次教学理念。因此,在教师培训中,也应该响应新课标的号召,采用分层模式,实现国家级、地方级及校内分层培训,尊重各个层次学校的教学实际及培训需求,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例如,一线城市的重点学校应以国家级培训为主,二三线城市的重点学校应以地方级培训为主,其他学校应以校内培训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层级滚动”制度,定期邀请参与上一层级培训的教师到较低层级的区域召开讲座,实现教学理念、技术知识及教研成果的共享与流通。

4.教研一体。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也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因此,教学培训机构可以考虑采用教研一体的培训模式,将教学研讨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促使信息技术教师对于新的学科领域及教学领域不断学习、研究与实践,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四)努力完善培训机制

为了提高培训效率、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培训组织机构应该不断完善培训机制,从考勤、培训表现、结业考试、业绩评价等方面规范教师的培训行为。在对教师的培训成果给予客观评价的同时,促使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中真正有所学、有所悟、有所得。

综上所述,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体系,在提高高中生信息素养、培养高中教师职业能力、推动新课标顺利实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希望通过教育机构、教研机构及一线教师的持续关注和不懈努力,能够不断完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体系,拓宽培训途径,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率,确保高中新课标的顺利实施与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申一顿.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4).

上一篇: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策略和技巧下一篇:报告掌小门销售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