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新课标培训方案

2024-04-25

教师新课标培训方案(精选8篇)

篇1:教师新课标培训方案

太平镇中心校教师新课程标准

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针,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新课程理念建设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根本目的,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善于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师队伍.二、培训对象

太平镇全体教师。

三、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明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内容及有关政策,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研究,使教师掌握课程标准,熟悉新教材,具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四、培训原则

1、全员培训原则。

学校所有教师人人参加培训。

2、学研结合的原则。

针对新课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确定研究专题,以研促学,以学促改,以改促得,以得促教,坚持学研结合的原则。

3、主体性原则。在培训中努力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鼓励教师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反思。

五、培训内容

1、新教材培训。

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内容、课程功能、课程评价、价值取向和要求等方面的特点。

2、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培训。

重点学习和研究各学科的课程目标,具体内容和评估要求等。

总之,把以上内容归纳为两个题目:《新教材培训》(16学时4学分)、《学科课程标准培训》(16学时4学分)。

六、培训时间

2016年8月26日~2016年11月18日。

七、培训形式与管理.以集中培训为辐射点(实验教师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阵地,以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以全员培训为目标。

1、“课程标准与新教材培训”原则上按进入新课程的进度实施,即承担新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进入一批,培训一批。培训时坚持专题辅导与合作研讨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应用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在课程标准与新教材培训时,把备课、说课、做课、评课、教学设计作为活动载体。

2、考核基本要求。

(1)《新教材培训》考核要求:参与培训活动;完成自学任务,写好笔记,对一些主要问题写出自己的心得,或者撰写一篇反思性论文。

(2)《新课程标准培训》(语文、数学)考核要求:参与培训活动;完成自学任务;完成一篇教学设计或教学案例并做一节新教材研究课。

3、通过培训,考核合格,记相应学时学分。此积分作为评先的一个条件。

篇2:教师新课标培训方案

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教基二[2011]9号)中关于切实组织开展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的全员培训的要求,结合我学区教师的现状,开展学习新课标、掌握新教材、走进新课堂系列培训活动。为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次培训以提高参训人员对新课标的认知水平,熟练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设置,切实把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为宗旨;以集中培训、分组研修与个人研修为基本培训模式,确保义务教育各学科新课程标准的全面落实,提高广大教师执行新课程标准能力;以学习新课标征文、说课标说教法大赛、课例研究、专题研修、教育教学征文为基本验收形式,全面摸底参研参训教师掌握新课标,使用新教材,驾驭新课堂的基本素养与能力;以渭南市阳光师训、县级学科研修日、专家报告视频为使用新课标新教材的专业化引领,全面提升我校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落实好教学反思的撰写,教育成果的收集。加强青年教师使用班班通的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新课堂的作用。

二、培训机构及培训人员 新课标新教材培训领导工作小组 组 长:李艳升(学区主任兼中学校长)副组长:武君华(学区专职教研员)

黄如海(中学副校长)

成 员:各学校教研组长 培训分组:中小学教研组

三、培训目标 1.通过培训使参训人员准确理解和掌握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目标、结构、内容和教学要求。

2.针对各学科课堂教学实际,通过有层次的课程内容培训、案例分析以及合作研修,提高教师实施课程标准、分析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调控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价及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

3.以本次培训为契机,培养一批县级教学骨干、教学新秀与能手,努力向市级教学能手迈进。大部分教师熟悉并掌握远程培训平台的操作以及网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熟悉掌握班班通使用。

4、通过本次培训,参训教师力争在渭南市组织的说课标说教材活动中脱颖而出,在县教研室组织的学习新课标征文活动创造佳绩,在每年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成果征集中有骄人的成绩,力求做到人人有独特的教学设计与成果。

四、培训学科 义务教育阶段全学科

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共14个学科。

五、培训周期

本次培训周期一年,2012年9月——2013年9月。

六、培训地点

1、集中培训:多媒体教室(会议室)、2、分组培训:教研组自定

3、个人研修与远程培训:个人办公室、4、教研组专题研修:电子备课室

5、课例研讨:办公室

6、教学观摩:授课教室

七、培训内容

采取专题培训与自主研修、专家引领与自主践行并重的原则,培训内容包括预设的培训课程与分组课标教材研修、自主实践研修、课例研修四部分。1.集中培训

⑴预设培训课程:新课标(2011年版)通识学习。内容包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理念及方案介绍,修订后的学科课程标准结构与内容解读等视频专题培训课程。

⑵阳光师训、学科研修:新课标中规定的主要教学内容与实施策略。围绕新修订的各学科课程标准,针对各学科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新课标教材、案例分析,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等培训课程。

2.分组培训:

(1)新课标研读活动:参训教师在组长及业务指导老师引领下研读新修订的各学科课标,围绕①课标在哪些方面做了修订?比较修订后与修订前的主要区别?为什么?②如何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修订的精神?③如何把课标精神贯彻在课堂教学中?④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将新课标内容落实到工作中。按要求提交培训心得及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好学习新课标论文。

(2)新教材研读活动:参训教师在组长及业务指导老师引领下研读新课标下的新教材,围绕①学科教材修订原则、目标是什么?②新修订教材与原教材有什么区别?③如何把教材修订精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按要求提交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撰写好与新教材新课堂相关的论文。

(3)教学反思活动:学习“新标准新课程”同时,参训教师要大力践行新课标新教材下的新课堂教学,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不断加强课前课中课后反思,树立起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的成长意识,参训教师每周提交一篇高质量值得研究的课后反思。

(4)开展说课标说教材活动

参训教师在组长及业务指导老师引领下研读新课标新教材的基础上,自主撰写某一册、某一单元、某一课的课标、教材分析、资源开发,在组内交流。每组选两名参加学校组织的说课标说教材竞赛活动。评分细则详见附件一:

Ⅰ说课标(1)说课程目标。依据本学科课程标准说总目标或阶段目标或本册目标或单元目标或本课目标等。

(2)说内容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分“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练习”等五个方面具体到本册、本单元、本课的内容要求是什么。

Ⅱ、说教材

(1)说教材的特点和知识结构,包括了解教材编写意图,清楚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能够把前后相关的知识纵向、横向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知识链。

(2)说教材的具体步骤:A、整体说:介绍本册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教材设计理念(或逻辑结构)、编写体例等;B、部分说:以教材某个单元某一课为例,说单元地位、课标依据、单元分析、处理策略、某课教材分析、课标依据、教材处理等。具体步骤如下:

A、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应如何落实? B、本套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是什么?

C、本套教材包括了哪些知识?是以什么样的逻辑线索把这些知识结构起来的。(可画出知识树或知识结构图加以介绍)

D、本套教材哪些知识可以前后整合起来?

E、本套教材所蕴含的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是什么?(三个维度可用一棵知识树表示,也可画三棵树:知识树、能力树、价值树)

F、如果让“我”从初始年级教到毕业班,我打算如何处理这套教材。

Ⅲ、说建议

(1)说教学建议。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谈具体的教学建议。(2)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个人研训:

参训教师在集体培训与分组研修的基础上,要围绕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不断通过网络远程资源、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征订的报刊杂志进行自我研修,每周自主研修的累计时间不少于225分钟,并做好学习笔记,学期末业务笔记力争超万字。

4.课例研训与赛教活动: 各学科教研组、参训教师要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教学能手教学新秀赛教活动,选派教学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参加学校的初评。积极参加学科研修。在使用新教材的学科要有计划的开展新课标新教材课例研究,注重收集资料,及时总结反思。

八、培训形式与流程 1.培训形式

以自主研修为主,采取集中培训与分组研修相结合、专家引领与同伴互助相结合、新课标新教材学习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在培训中以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为支持和引领,以教师自我研修为导向,以小组学习共同体的合作学习为环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教师的经验反思和问题探究为基本途径,着力打造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

2.学习要求

(1)培训教师要思想上高度重视,增强学习意识,必须按照规定时间学习,自觉遵守培训纪律。

(2)培训教师积极参与本学科课标教材研修,积极承担相关的培训任务,按时提交培训心得、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材分析、教学论文等研修成果。

(3)培训教师要积极践行培训成果,树立培训与教学实践一体化意识,牢固树立在培训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的成长模式。

九、培训评价与考核原则

(1)集中培训与自主研修相结合:既注重参训教师集中培训和分组培训,也要求参训教师积极参与备课组交流活动与自主研修。

(2)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既要考查参训教师平时学习过程与教学实践的情况,也要考查参训教师研修成果完成情况。

篇3:语文教师要适应新课标

一、转变教学理念

理念的转变, 是适应语文新课改的根本前提。

1.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 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 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 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因此, 教师必须改变彼此之间孤立与封闭的现象, 学会与他人合作, 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

2.新课标确认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要由课程知识体系的传授者转换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 就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及其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 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把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认识。

3.新的课程体系呼唤新的评价标准。 (1) 对学生的评价, 实现由单一化的评价模式向多元化的评价模式转变。 (2) 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标准也要改变, 应该把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放在关注学生的发展上, 同时通过对评价、考试内容、形式的改革来促使教师在教学中, 注重能力、情感的培养, 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二、转变教学行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 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行为转变。

1. 实现由教师权威的教授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转变。

传统教学中, 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 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对教师而言, 由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对教学而言, 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更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 意味着主体性的凸现, 个性的张扬。

2. 实现由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它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 设计课堂教学方法, 从而保证教法与学法相得益彰。

3. 实现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 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 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4. 实现由单一化的评价模式向多元化的评价模式转变。

传统的教师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惟一尺度, 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现代评价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 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 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 如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等。

三、形成新的学习方法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1.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它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对所学东西感兴趣, 并觉得富有挑战性, 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 使学习过程有情感的投入, 有内在动力的支持, 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 它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 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 互相学习, 共同发展。

3.探究学习是从学科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解决问题, 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和接受学习相比, 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篇4:教师新课标培训方案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信息技术 教师 培训体系 构建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010

本文在分析新课标背景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的基础上,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体系的构建,力求能够完善教师培训工作、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推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顺利发展。

一、新课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

(一)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要求教师转变“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树立“三维知识目标”。

1.知识目标。教师要传授学生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方法。

2.能力目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查询、编辑、储存、传输等专业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构建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提升专业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是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对于数据库管理、多媒体技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应用等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是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2.通用知识。信息技术是一门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异彩纷呈的多元化学科,要求教师对于自然科学、社会热点、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都有所了解,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旁征博引、融会贯通,满足新课标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需求。

3.教学知识。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宽容愉悦的课堂氛围,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熟悉基础教学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学实践能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体系的构建

(一)合理选择培训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既要充分考虑到高中阶段教学特点、信息技术教学需求以及信息技术与高中教学的整合,又要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办学实际及教师需求,合理选择培训内容,制定培训目标,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例如,对办学条件较为落后的农村高中,应该侧重于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基本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等内容,满足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需求;对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完备的重点高中,则应该侧重于信息技术前沿文化与技能、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优化与创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与发展等内容,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二)科学制定培训计划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应该有科学的组织规划,分阶段、分层次、分区域地针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职业操守、教学能力、学生管理、科研能力等方面内容进行培训,避免出现“大杂烩”的局面。例如,针对某一区域的高中,以学年为时间单位拟定总体培训计划,每学年一个培训主题,并在此基础上拟定阶段性培训计划,确定每个月乃至每次课的培训内容,体现信息技术培训的体系性和规划性。

(三)大胆创新培训模式

新课标要求高中教师不断改革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也要本着创新性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而变换培训模式,使教师培训起到推动教师职业发展、促进教师职业创新的目的。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创新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选修模式。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及客观情况,自主选择参与培训的时间、内容及考核方式,满足不同教师的不同培训需求。例如,个别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过硬,但是课堂管理能力和教学技术水平较弱,就可以选择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学理论课程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2.互助模式。为了节省培训资源、促进教师合作发展,安排不同区域的教师分别接受不同内容及领域的培训,然后再组建互助小组,鼓励教师内部之间相互学习、交流沟通,共同进步。例如,参与教学理论培训的教师与参与信息技术学科理论培训的教师组成互助小组,大家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成果,实现合作发展。

3.分层模式。新课标对课程提出了“国家、地方及校本”三级体系,对学生提出了分层次教学理念。因此,在教师培训中,也应该响应新课标的号召,采用分层模式,实现国家级、地方级及校内分层培训,尊重各个层次学校的教学实际及培训需求,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例如,一线城市的重点学校应以国家级培训为主,二三线城市的重点学校应以地方级培训为主,其他学校应以校内培训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层级滚动”制度,定期邀请参与上一层级培训的教师到较低层级的区域召开讲座,实现教学理念、技术知识及教研成果的共享与流通。

4.教研一体。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也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因此,教学培训机构可以考虑采用教研一体的培训模式,将教学研讨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促使信息技术教师对于新的学科领域及教学领域不断学习、研究与实践,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四)努力完善培训机制

为了提高培训效率、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培训组织机构应该不断完善培训机制,从考勤、培训表现、结业考试、业绩评价等方面规范教师的培训行为。在对教师的培训成果给予客观评价的同时,促使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中真正有所学、有所悟、有所得。

综上所述,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体系,在提高高中生信息素养、培养高中教师职业能力、推动新课标顺利实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希望通过教育机构、教研机构及一线教师的持续关注和不懈努力,能够不断完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体系,拓宽培训途径,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率,确保高中新课标的顺利实施与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申一顿.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4).

篇5:英语教师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已经工作二十七年。通过参加新课程培训,我学习到了新颖的教学理念,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在交流、学习、总结中不断获得新知。下面我就谈谈这几天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一、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程下教师首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我会结合这次学习的宝贵经验,从语音、词汇、语法、听说读写的教与学,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方面培养。运用规律举一反三,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纵向横向的去连接。这对指导我今后的教学和促进我的能力提高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二、创设情景教学,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以主题为引领,通过创设情景,运用图片,歌曲,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参与这些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一方面使得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紧密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也创造综合运用听说读写技能的机会。

三、积极探索有效的英语评价方法,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我们重点应该放在测试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而不是具体的语法知识点,重点放在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上,而不是某一单项的训练上。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少数优秀学生,而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改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

四、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英语的平台

在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每一节课前都要想方设法去给学生创设新颖的英语教学情景,并充分的利用图片,实物,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工具,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更加有趣。通过看新闻、浏览网站、收听广播,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开展知识的有效输出训练活动。

新课程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是我对新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才刚刚开始,它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我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面临的问题还很大。我会沿着这个方向不懈努力,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

篇6:高中教师新课标培训总结[定稿]

在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和视频学习中:不但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让我对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可以说,在学习的这些日子里每一天对于我来说都有触动,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也有一些感悟。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课改必须更新教师观念。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我们的课改不是细枝末节的小变化,而是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2.经过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大致内容。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

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3.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

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化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化学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思想方法等等。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4.通过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通过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化学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我已经认识到新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能力立意”。“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谓“能力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通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

篇7:教师新课标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新旧课标对照,总体上来看,在新课标学科课时设定上,英语课时的占比为6-8%,与道德与法治并列,在所有学科中排名倒数第三,课时减少显明。但是,课时量减少了,教学与学习的要求确变高了。20_年版课标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词汇量为1600个,而20_版新课标最高级别的词汇量是个。多出来的这400个词汇,就是出现新课标的最高级别——“三级+”。

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按照三个基本级别提出具体要求,对各“级别+”的内容用“+”标识,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词汇学习不只是记忆单词的音、形、义,还要学习一定的构词法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语篇中通过听、说、读、看、写等活动,理解和表达与各种主题相关的信息和观点。

除了词汇量增多,阅读写作要求也增多了,具体来说,以前学生做阅读理解题,即使读不懂文本意思,也能够根据问题中的关键词线索,来找到纸面上显性的答案。以后这种套路化应试技巧会越来越失灵,只有深入读懂了文章结构、内容,在结合语境对比分析归纳等有意义的思维活动参与后,才能真正拿到最难题目的分数。英语会逐渐从考察知识到考察能力。

篇8:新课标给教师书写“立规矩”

方块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它像人们的第二张脸,写得如何,的确关系重大。传统的三字(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的字迹往往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学生的书写功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的书写教育有力,学生时期养成的书写习惯又是其成人后书写习惯的基础,因此,教师写的字的确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若教师写的字缺乏美的感染力,就是要求学生写好字,效果也是大打折扣的。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凡是字写得漂亮的教师,学生的字大都写得较好,这验证了那句古训:“亲其师,信其道。”因为长期的熏陶、感染,会使学生不自觉地喜欢、模仿这位教师的字,进而自觉地把字写好。

现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的确为教学、办公提供了便利,丰富的网络资源也为教学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传统的教学基本功在有的老师看来似乎显得已不那么重要了。但它作为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在教学中依然起着重要的现代教学手段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反观如今有些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对其掌握的现状,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审视与反思。我校将教师规范、漂亮的书写作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的一个重要抓手,采取了一系列做法。

一、“下水文”→“下水字”,身教胜于言教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提倡语文老师写“下水文”,在当今的作文教学中已经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当前的写字教学中,教师一般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讲得多,写得少;卡片示范多,动笔范写少。学生对教师的字师从无门,这恐怕也是写字教学“高耗低效”的重要原因。我们提倡教师写“下水字”,跟学生用同样的纸和笔写,有时还当着学生的面写,并把写好的字与学生的字一同张贴在班级的“写字园地”上。教师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体验写字的甘苦,才能发现问题,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写字。“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写“下水字”,使学生亲眼目睹自己崇拜的老师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漂亮的字体,本身就具有榜样示范的作用,这既是对学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对学生写字的一种书面指导,更是对学生写字热情的驱动。

二、常态+考核,提高专业素质

青年教师板书质量每况愈下的主要原因还是重视不够。不少学校将板书列为公开课评选的一项内容,但很少有学校对日常教学的板书作出硬性要求,许多年轻教师对板书不甚关心。而事实上,写好板书并不容易,不仅布局上有讲究,就连写最基本的粉笔字也有窍门,“粉笔字宜写扁些、以拉开行间距,而粉笔字‘走’字底的角度。钝角比锐角大方而潇洒”。

学校采取了板书设计和书写常态化考核,通过公开课特色板书评比,将板书设计和书写作为课堂教学评优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常态课规范板书随检,对教师的板书情况及时进行反馈跟进,提出改进措施,对于优质板书进行推广。

在校本研训活动中,将板书书写水平作为教师的专业素养之一。把写好字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板书书写大赛”、“优秀板书展评”等措施激励教师练好粉笔字。

为了“逼”全校老师将“练粉笔字”内化为自觉行为,学校不用电子屏幕,重新启用普通黑板,在校门口的黑板上,全校每个老师每天轮流写“值日日志”,因为要展示给其他老师和学生看,老师们开始苦练粉笔字。于是,学校适时地让书法教师出样字,教师每天按照样字写好10个粉笔字。这样几年下来,教师大都能写出一手好字,课堂教学的板书字迹也有所优化。

三、电脑vs手写,温暖情感对话

在繁忙的工作中,为学生书写评语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评语书写存在于我们日常的、最细微的、不经意的行为之中:学生期末报告单、课堂作业本、家庭作业本、作文本、随堂质量检测练习等,写下寥寥数语,架起师生心灵沟通与交流的桥梁,蕴含尊重、信任和期待,其作用不可忽视。但近年来,随着电脑、多媒体等的广泛应用,教师的汉字书写能力呈下降趋势,尤其是青年教师,而教师的书写无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为提高教师的书写能力,规范教师的书写行为,并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我校特别重视教师评语书写。

课堂板书、作业批改的评语,教师应写正楷字,作文点评必须一字一格,不能接连不断、龙飞凤舞。学校在检查评语时除了关注评语内容的真诚、准确性外,还要特别检查书写的规范正确,并通过反馈表征求家长的意见,推介做得好的老师。

期末学生成绩报告单的评语也从原来的“现代方式”———电脑打印,回归“自然”———教师手写。电脑打印的“铅字评语”比手写评语清楚、工整,在网络时代、数码时代,这种做法似乎更前沿,更时髦,与“教育现代化”相接轨。但学校做了“手写好还是电脑打印好”的评语书写形式问询,大多数家长和学生都喜欢教师的亲笔书写,问其原因,他们的回答是“由教师亲自动笔书写的评语更具有人文关怀”。笔墨书写的评语,墨香飘洒的字里行间,仿佛更可以看见老师对学生的拳拳之心;笔墨书写的评语,还能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有些学生平时书写潦草,作业敷衍,如果拿到教师手写的评语,工整、美观的书写自然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生将会骄傲自豪地说“我们老师的字真潇洒”,并进行效仿。

四、备课本=练字本,打铁先要自身硬

现在有一种流行说法:老师的备课本被异化为抄教案的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不利因素

卢文隆

(正安县土坪镇中心小学,贵州正安

摘要:多媒体教学成了现代教育手段的代名词,只要是公开课、示范课、评比课,多媒体就必不可少。其实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不少弊端。文章归纳总结出:主要弊端在于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对语文学科的作用不大、有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和教师语言情感的交流。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教学不利因素

多媒体是信息时代的标志,改变着当今世界,教育领域当然也不例外。教师应该关注并积极利用这一新生事物。本文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谈谈看法,以引起语文界同行的关注,希望共谋良策,趋利避害,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可以说,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摘抄本”,唯一的用途就是应付学校业务部门的检查。打开这些备课本,字迹大都龙飞凤舞,比较潦草,这些纯粹为了应付检查赶抄出来的备课本,有什么意义呢?针对这个问题,我校弱化平时的检查,而是采用正视备课,不妨让学生瞧瞧老师的“备课本”的方法,提高教师备课质量。

其实,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空洞的说教往往是很难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不仅与教师的严格要求有关,教师的身教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师是学生识字与写字的直接传递者。教师一手端正、规范、漂亮的字,如一个个美妙的音符,会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谱出优美的乐章;苍劲有力、清新俊秀的书写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潜移默化的感染。教师的备课本,在一定意义上就相当于学生的“作业本”。要求学生作业字迹端正,教师自己的“作业本”又岂能一片潦草?

我校有一个老师,在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时,发现虽然学生都能把教学内容记全,可字却写得歪歪扭扭,敷衍了事。长此以往,笔记的质量会大打折扣,学生的书写也会变形。于是一次课堂上,她在实物投影仪上向学生“晒”出了自己的备课本。课后,一些学生主动围了上来,有的认真翻阅起她的备课本,有的在旁边啧啧称赞:“袁老师,你的备课真详细,整整齐齐的!”“袁老师,你的字写得真漂亮,下次能教教我吗?”“本来我以为自己的字已经练得不错了,看来还要继续努力呀!”

自此,这位老师会不定期地向学生展示备课本,让学生评点,也趁着这个契机给学生谈谈自己天天练字的体会,讲讲书法家的故事,还告诉他们为了备好一节课老师常常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反复思考,精益求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样坚持,学生记笔记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观,本子上的字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这位老师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多启发,老师要把备课本当成“练习本”,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精心书写,包括序号书写得规范、汉字书写地漂亮。提倡老师向学生亮出自己的备课本,在感同身受的同时,潜移默化,不露痕迹地引导学生写好字。

五、教师=学生,新增添的“业余生活”

2011年9月24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

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应该引起广大同行的重视,但这种重视必须坚持适量、适当的原则。有一些教育者夸大了多媒体作为辅助性手段的作用,一味追求,盲目地认为优质课少不了多媒体,用多媒体才能体现出老师的现代性。这势必导致多媒体运用中的许多误区。

一、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现代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更多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几乎都“退居二线”,成了被动的教和学。所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多媒体是现代教学工具,运用在教学实践中确实可以起到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但如果把多媒体看成是强化教育的意见》,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三至六年级的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书法课。意见颁发后引发的反响格外热烈。开书法课是好事,但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这方面的专职老师,加上课时太紧,开设起来确实有困难。

尽管有困难,但是,这已经是一个必然趋势。为了解决缺乏专职教师这个问题,我们在全体老师中摸排,发现了一批有书法“童子功”的老师,虽然任教学科不同,但是因为从小习练书法,有一定的基础,多加练习,是可以成为书法教师的。语文老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责任。

“中小学书法教育,非不能也,乃不为也。”为了能培训出一拨书法专职教师,解燃眉之急,学校成立“教师书法教学研习营”。有书法功底的老师、三到六年级语文老师参加,其余教师自愿报名。时间安排在周三、周五每天放学后4:10—5:00;研习营由校专职书法教师讲授,不定期聘请兰亭书法学院的老师辅导。主要内容是教授书法概论、书写用具的选用和保养、书写技巧、书体结构、书法欣赏、研习与讨论等,继而提高书法教学质量。为了让研习营活动更便于交流,还设校书法爱好者QQ群,推荐有关书法家的传记书籍或与书法欣赏相关的书籍的网站。通过交流和直接的研习活动,促进教师掌握书法教学技巧,然后通过校内考核,领取“书法教师上岗证”。

在这样的语言文字书写规范中,“提笔即练字”已经成为学校每个老师的内化行为:一笔一画,认真写好字、教好书、育好人,不断强化“以字树人、以字启智、以字修身、以字立德”的意识。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有些教师放松了对课堂板书的要求,往往直接用电脑打出板书,上课时用投影仪放映,影响了学生的写字练习。学校应采取多种措施,让教师把课堂板书、作业批语、备课、书法等写得正确、规范、工整、美观,不断增强“以字树人、以字启智、以字修身、以字立德”的意识。

关键词:基本功,下水字,板书,评语,备课本

参考文献

[1]张德银.教师要写“下水字”[J].小学语文教师,2007(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3]凤光宇.教师板书能力有待加强[J].上海教育,2007(6).

[4]孟祥杰.研究生字迹惨不忍睹[J].当代科学,2005(11).

上一篇:在太极拳开班仪式上的讲话下一篇:冬闲时节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