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教育三乱工作总结

2024-04-20

治理教育三乱工作总结(共9篇)

篇1:治理教育三乱工作总结

职业高中治理教育三乱

工作总结

教育三乱问题是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也是各级领导高度关注及我校自身始终坚持重点整治的问题。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校规范管理,严格要求,结合自身教育工作中的实际情况,通过广泛开展治理教育三乱活动,教育教学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校始终坚持把纠正教师的不正之风摆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特别是坚持把治理乱收费、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强化了监督检查措施,加大了查处力度。同时,通过例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以评促纠、以评促教的目标上来。

(二)加强领导,拟定措施,组织落实。为深入开展治理工作,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加强对三乱治理工作的领导,同时结合我校教育工作实际,制定了《治理三乱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内容、组织领导、实施步骤和监督措施。做到“事事有人抓、件件能落实”。

(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完善制度。从制度上约束,从管理上下功夫,努力转变教师作风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四)成效

1、教育收费“一费制”得到较好落实。积极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费制”收费办法,推行收费公示制度,增强收费工作透

明度。设立公示板,对收费标准、项目、金额向社会进行公示,严格执行教育收费“一费制”标准,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反响好。

2、在治理教育“三乱”问题上,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在教育收费工作上,没有出现一丝纰漏,坚持严格控制,始终警钟常鸣。

篇2:治理教育三乱工作总结

为了净化育人环境,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弘扬正气,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加强我校教育教学行风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永城市教育体育局“十个一”落实及专项检查的文件精神,按照市上级的总体部署,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决定在全校范围内集中开展“三乱(乱收费、乱补课、乱发教辅资料)”专项整治活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标

通过深入治理教育 “三乱”活动,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进 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促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提高办学理念,将治理 “三乱”纳入治校体系,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教育良性竞争,树立教育良好形象,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推进教育行风建设,提升治教治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大对教育“三乱”的惩处力度,营造全社会自觉抵制教育“三乱”氛围,遏制教育不正之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使学校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确保教育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

二、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进一步完善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治 理“三乱”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提出要求,确保所有工作落到 实处。组 长:副组长:组员:

2、治理乱收费。重点治理在职教师各类因乱办班、乱辅导、乱

活动行为产生的乱收费。从重处理在职教师自行收费和以学校、学段、班级、家长委员会、社会办学机构及假借他人名义的收费行为,从严 处理在职教师介绍学生收取回扣及学校以“无偿辅导为幌、行乱收费之实”的行为。坚决禁止以各种名目向学生推销、推荐各种学习资料、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保健用品等。

3、治理乱办班。重点治理学校或在职教师利用学生午休、下午、放学后或者节假日时间,在校或者租用校外场地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辅 导,在职教师擅自外出兼课。

4、落实责任。学校与每位教师签订承诺书。在教师中开展“教 学教育新风尚”,真正把纠风治乱工作落实到实处。

5、加强监督。加大对治理“三乱”工作的督查力度。学校设立 “举报箱”对群众举报、家长来信、来访等进行及时处理。对违反 “三 乱”的教师一经查实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6、常规管理工作。

(1)各种会议上进行宣讲教育,学校利用升旗仪式、周一例会集中宣讲教育,校务例会上宣讲教育。

(2)召开座谈会进行教育落实调查等工作。

(3)家长会上进行宣传教育,传达学校的要求与措施。

(4)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相关人员到教师家里进 行实地抽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拓宽沟通渠道,校务办公室,设立举报箱。

四、方法步骤: 此项专项治理行动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动员阶段(2014 年3月3 日至5日)

1、召开校中层以上领导会议,传达文件、制定方案、全面部署。

2、组织教师学习、领会文件精神,要求有关精神传达至全体教职员工。

3、建立组织,明确分工,落实校领导责任。

4、学校向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掌握每位教师遵纪情况。

5、召开重点教师座谈会,听取教师的表态性发言。

6、学校组织教师签订承诺书。

7、以学校名义向学生及家长发一封《致家长的一封信》,就乱补课问题向家长做出公开承诺。

8、在学校大门口醒目处,悬挂宣传标语,张贴公告。公布举报电话、投诉电话,设立举报箱。

(二)自查自纠阶段(2014 年3 月6 日至3月10 日)

自此阶段开始,学校组织教师按照方案要求进行自查、自评、自纠,按照边查、边评、边改原则,查找本校乱补课方面仍然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突出重点,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认真解决存在问题。每位教师写出一份心得体会。

(三)监督查处阶段(2014 年3 月11 日至8 月20 日)

1、为保证方案有效实施,治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学校领导小组将进行检查,采取听听学生汇报、与学生座谈、查工作记录、调查问卷、暗访等方式,进行严查。

2、对重点教师,按学校所报信息到住宅或补课地点拉网式检查,抽查、暗访,结合群众举报、电话,深入居民区,有关出租房屋的教室等补习场所进行检查,一经发现,将按规定严肃处理。

(四)总结汇报阶段(2014 年8 月21 日——8 月31 日)

1、领导小组对学校前三阶段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汇总,对违规的相关责任人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对专项治理出现问题的教师,学校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其评选各级各类先进的资格。

3、各校对专项治理工作进行认真总结。针对治理中发现的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五、责任追究

对存在问题的个人,凡在自查自纠期限内没有及时整改的,一经 查实,予以处理。

1、凡出现带生现象禁而不止的,将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降低绩效工资等处理。

2、凡教师办班,及时予以制止,如不改正就上报中心校,形成材料后上报市局纪检会。

3、凡任课老师或其他校内人员委托相关人员或社会机构实施教 育“三乱”行为的,一经查实,一律视为本人行为处理。学校考核按 末位处理,并追究责任。

Xxxxxxxx小学

篇3:治理教育三乱工作总结

一、社会治理创新背景下社会工作教育改革与创新十分必要

作为社会矛盾减压器和润滑剂的社会工作服务与社会治理本来就有着必然的联系。在社会创新的新背景下,社会治理创新的新形势要求、社会工作发展及社会工作教育演进过程中自身的天然不足、社会服务本土化要求等众因素呼唤社会工作教育改革、创新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机制,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一)社会工作服务与社会治理创新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首先,社会工作独特的价值观、工作领域和方法是参与社会治理的基础。社会治理是为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的,与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理念相契合。社会工作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除困扰、回归正常生活的服务是在促进社会正义和进步,社会工作和社会治理是一种相依关系,“就社会工作而言,它可以在狭义的社会管理中发挥作用,通过解决问题、增强社会成员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参与,来实现各种社会关系的协调,促进社会秩序。”[2]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力量的组成部分可以对社会治理发挥制度性协同和功能性协同两种作用。

其次,社会工作服务在社会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社会工作通过服务理念、过程、内容和评估机制介入社会治理创新,使社会治理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从而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关键变革力量[3]。社会工作对于特殊人群的服务是社会治理的主要方面,社会工作要“开展社会关爱行动,对流浪儿童、精神病人、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者、吸毒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人群进行专业心理疏导和矫治,帮助他们修复社会功能,回归社会[4]”,这是社会治理中源头治理的基本内容。职业化、专业化的社工队伍建设是创新社会治理重点领域之一[5]。

第三,社会工作服务以基础———服务型治理参与社会治理并发挥作用。社会工作通过基层服务来解决民生问题,通过以社区为平台的多领域、全覆盖的社会工作服务网络和一批扎根社区、面向家庭、服务居民的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等途径来推动社会治理[6],以社会中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特殊群体等在利益上受伤害的最基层民众为服务对象,向城乡贫困者、失依老人、残障人士、精神病人和下岗失业人员等弱势困难人群施以援手,解决困难并促进问题解决,以达到源头解决的效果,这正是社会工作基础-服务型治理的基本内容。

第四,社会工作的社会化运作方式将政府的刚性政策转化为温和的社会治理服务,同时,社会工作进行社会倡导来实现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关怀,通过政策建议呼吁改善或改变政策以对困难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予以整体关注,更好地化解矛盾冲突,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增进社会发展,有效传递社会公共服务。

(二)创新社会治理对高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国家政策对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有较高的要求。为推进社会治理理念、体制、机制、制度、方法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法律、能力建设,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成为新时期社会治理的必然趋势,社会治理人才的培养成为重中之重。为此,《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基础上增设了社会工作人才,他们成为社会建设和治理的六支人才队伍,明确提出“到2015年培养200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2020年培养300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发展目标。政府明文要求要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开展社会关爱行动,关心帮助困难家庭和个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7]。政府官员也撰文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以此作为社会建设的人才支撑[8]。

其次,高校要在社会治理创新中为人才培养提供动力和保障。高校参与创新社会治理是其本然的职能所在,具有其他社会组织不可替代的功能优势。具体言之,人才培养是高校参与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木功能。高校要从适应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人才培养、富有前瞻性的社会治理领域的对策性研究和引领社会治理事业发展的社会服务等方面参与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构建。高校参与创新社会治理,可以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功能,为社会培养大量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知识创新能力、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社会治理人才。同时,通过高校大学生对社会的辐射作用培育和提高社会公民意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9]。第三,社会工作服务要多样化地发展。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社区要从实际出发,结合理论与实践开展特色服务,重点围绕应急管理机制、特殊人群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组织服务、社会动员、流动人群服务等六个方面进行治理创新,探索本土化实践模式。社会工作机构要立足当前社会转型与变迁的现实,从实现社会治理创新战略目标、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目的出发,分析自身现状,探索与社会治理相适应的发展路径[10]。

第四,学界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多样化要求。作为与社会治理理念相契合的社会工作在服务上具有自身的一定优势,但要能够与社会治理协同作用,发挥社会治理功能,社会工作者还要有社会管理的知识和能力,社会工作人才还要有社会管理的素质,还要培养社会管理型社会工作人才,在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上尝试管理与服务等不同方向或增设管理方面的课程[11],加强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的改革,突出社会治理素质教育,培养社会治理型社会工作人才。

(三)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现状需要进行改革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正在探索中的人才培养途径,需要不断研究与改革。

首先,国家高等教育的整体形势不容乐观,专业人才培养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需要。正如《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指出的那样,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紧缺;全社会希望深化教育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鼓励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是教育改革的普遍要求,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社会工作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务之急。

其次,我国社会工作教育“教育先行性”和“后生快发性(较短时间较多大学办社会工作专业)”已经致使社会工作教育不适应社会工作一线服务,这种状况源自于社会工作教育发展中“拿来即用”与“食洋不化”、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内在决定”而非“内外结合”的历史原因,较少考虑国家和地区社会变迁的需要以及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需要[12]。这就需要依据社会发展需要进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改革闭门办学的传统育人模式。

第三,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处在政策、教育人才、社会有效需求等资源短缺的境况和国家绝对行政主导的社会工作职业化模式之中[13],这些是阻碍社会工作发展的不利因素。

第四,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实际社会需要,轻视专业实习环节使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理念难以培养,需要思考课程改革或重置、注重实践教学[14]。面对如上难题与困境,需要研究社会发展需要,思考如何开放办学,定位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创新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

二、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社会工作教育改革的意义、目标、任务、内容与要求

面对当前创新社会治理的新要求和社会工作发展的新形势,社会工作教育发展中有弱势、劣势,自身存在先天不足,是时候认真全面考虑社会工作教育改革了!在社会工作教育界动手改革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很多,首先要在认识上重新认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的意义与价值,即为什么要进行社会工作教育研究与改革?改革的目标、任务是什么?其次,要考虑如何改革,即改革的内容、方法、步骤,主要思考如何做以及取得好的改革的效果?具体要思考以下问题:如何创新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新时期社会治理创新的形势要求?如何将社会治理理念、价值观、思想化作人才培养的实践?如何实现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引领作用和社会治理协同作用?如何在专业教育实践中办出学院特色?如何通过专业人才的培养发挥社会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辐射作用?第三,还要考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评估问题,谁来评估?什么时候评估?评估的标准是什么?总之是要考虑:在创新社会治理的新要求、新形势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机构重新思考学院人才培养的意义、目标、任务、内容和模式。

(一)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为教育政策和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以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现实状况为基础而进行的理论探讨,具有实效性、针对性,因而本项目的研究不仅可以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高等教育宏观政策提供决策依据,而且也可以为高校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或教学方案提供理论依据;2)创新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理论研究。虽然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整体上还处于摸索阶段,至今还没有成熟的理论来支持或指导实践。改革要对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理论上的准确把握,改变长期以来人才以“专”与“通”区分的较为单一的状态,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向多样化与多适应性方向发展。在吸收国外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基础上,为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奠定理论上的基础,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3)创新社会工作教育人才培养实践.通过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与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相呼应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架构,包括根本任务、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组织形式、非教学途径等,使他们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从而指导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本项目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对高校实施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多途径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做出探索性的贡献。因此,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社会工作教育改革的目标、任务、内容

第一,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教育改革要以创新社会治理为背景,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现行本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评价、分析,从而探寻一条提升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综合能力的道路,实现学校与社会组织的零磨合,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未来社会治理中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实现学校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社会治理创新形势下的社会工作教育改革要按照中央《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社会工作教育教学要求进行,同时要完成以下一些任务:研究探索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体系及评价方法;构建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包括社会工作教育根本任务、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活动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的管理混乱、缺乏评估的问题,尤其要突出以下研究重点:一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二是创新社会治理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能力重估及评价体系构建;三是创新社会治理形势下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任务、目标重构,课程的开发与整合,教学模式的创新;四是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管理与评估。第三,社会工作教育改革的内容:要加强社会工作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制定科学的专业设置标准,完善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规范;推动社会工作学科重点研究及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实践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比重,健全实习督导制度,加大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建立教师参与社会工作实践制度,鼓励一线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高校授课;系统总结中国社会工作经验和做法,借鉴国外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方法,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课程和教材体系。

(三)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教育改革要重新思考,进一步深化认识

第一,社会工作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是什么,存在何种问题;第二,创新社会治理对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提出了哪些新的能力要求;第三,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各种能力之间作用及相互关系如何,怎样对这些能力进行培养,能力培养的效果如何?教育者要思考能力考核及评估方法;第四,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及其保障思路实施的有力措施;第五,科学定位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任务、目标,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内容补充、深化,整合、优化课程内容及其结构;第六,创新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中的专业教学活动体系,含教学方法、学习途径等;第七,发挥各院校资源优势,探索社会工作本科人才培养特色,形成学院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优势领域;第八,探索评估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法。

(四)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的要求

篇4:治理教育三乱工作总结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局、委)、公安厅(局)、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农业厅(局)、林业厅(局):

现将《2010年治理公路“三乱”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交通运输部

公安部

国务院纠风办

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

二0一0年四月二十七日

2010年治理公路“三乱”工作要点

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和全国纠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现提出2010年治理公路“三乱”工作要点。

一、落实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政策.规范收费公路管理工作。加强税费改革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已经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不得收取或变相收取。有序推进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工作。严格规范和控制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取消收费后改建为一级公路继续收费。坚决纠正违规设置收费站点、擅自提高收费标准、违规延长收费期限等问题。

二、落实涉农优惠政策,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畅通。各地要严格执行交通运输部、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通知》(交公路发[2009]784号)要求,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着力构建由国家和区域性“绿色通道”共同组成的、覆盖全国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同时采取措施,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畅通,坚决落实免收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通行费的相关政策。

三、落实治超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源头治理力度。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要继续保持路面执法协作和联合治超机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切实纠正以罚代卸、以罚代管等问题。尽快出台《公路超限检测站管理办法》,加强治超站点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推广运管人员货运源头派驻和巡查制度,依法开展货运源头治超工作。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发现严重违法超限超载车辆上路行驶的,要对货运源头、车辆源头和监管源头实行责任倒查。追究相关部门和企业的责任。研究建立超限超载车辆管理信用体系,尽快实行违法车辆信息登记抄报和信息反馈制度。对违法责任人的驾驶资格、从业资格等实施信用管理。

四、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路设站检查行为。严禁没有权限的部门在公路上设站或者上路检查车辆,加强和规范各类已设立的公路检查(收费)站管理,交通运输、公安、农业、林业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不得越权执法。严格规范木材检查站的设置和检查执法行为。严格临时动、植物检疫站设置的审批程序,切实做到疫情结束后立即撤站;进一步明确检疫程序和技术措施,坚决杜绝目测检查和收费放行。继续规范移动测速等电子执法设备的设置、使用和管理。

篇5:治理教育“三乱”的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党的先进性作用,统一思想认识,坚持执政为民。认真贯彻国家、省、市下发的有关治理教育“三乱”指示精神,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综合治理的方针,围绕教育系统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依法纠正、查处教育“三乱”等行业不正之风,建立健全学校的监督管理机制,转变工作作风,切实规范办学行为,为创设良好教育环境,打造我校先进形象而努力工作。

二、工作目标

1、完善我校内部治理“三乱”工作的长效监管机制。

2、树立一批治理“三乱”工作的正面典型,及时推广。

3、从严查处“三乱”的反面典型,震慑乱补课、乱办班、乱收费行为。

4、力争社会满意率达90%以上,保持在区教育系统纠风治乱工作中的领先地位。

三、组织机构

为使治理教育“三乱”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顺利进行,我校成立治理教育“三乱”工作领导小组做好此项工作。治理教育“三乱”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杨晗

副组长:刘玉龙

王太义

组员:孟庆岭

陈祖恩

乔金山

袁燕

王国兴

张延涛

乔永琴

马俊杰

四、治理内容

依据市、县、乡有关文件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的具体情况治理内容如下:

1、认真实行“一次性收费”两公开制度,“收费通知单”、“收费公示板”使用率达到100%;坚决治理自行确定收费项目,超标准、超范围收费,干预学生对自选项目的选择以及在一次性收费以外的收费现象。

2、坚决治理坐收坐支、截留、挪用、私分收费收入和私设小金库及违规截留学生代收代支的剩余款。

3、坚决治理教师违反规定利用家长委员会的名义要求和强求学生及家长搞捐资、捐物等赞助活动。

4、坚决治理教师擅自开办“特长班”、“尖子班”或巧立名目办班向学生收费现象以及组织学生大面积补课。

5、坚决治理教师在校内外办班收费补课、接受社会办学单位或家长的聘请对中小学生进行补课或为他人提供学生。

6、坚决治理学校强行向学生提供饮食服务收取相关费用;擅自增加收费项目;强迫或变相强迫学生入保险;违反规定招收择校生收取择校费。

凡有违纪行为一经查实,给予责任教师行政记过外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并延缓教师职务评聘三年,在五年内不得评选任何先进;违纪两次的取消教师资格。追究其主管人员相应的责任,情节严重的免去其领导职务,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责令其将所收取费用如数返还给学生家长。

五、治理方式

为保证治理教育“三乱”工作取得实效,真正遏止教育“三乱”问题,我校将采取科学、客观、有效的治理方式进行。

1、明查暗访相结合。教育“三乱”现象是顽症,因此要采取明查暗访相结合,以暗访为主的方式,通过对学生、家长的调查,了解“三乱”情况,特别对热点问题、投诉举报多的项目进行重点检查。从而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2、采取“纠建并举、堵导结合”的办法。一手抓检查,一手搞调研,及时总结经验,研究治理“三乱”对策,争取从根本上遏制“三乱”的发生。

3、专项检查为主、常规检查为辅。把教育“三乱”的治理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除统一组织的专项检查外,要对各项责任人进行不定期的常规检查,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避免检查工作的一拥而上和检查后的死灰复燃。

六、具体措施

1、统一思想,明确责任。要把思想统一到治理教育“三乱”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和社会稳定的大事上,把治理教育“三乱”作为新学期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继续实行“一把手负责工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校领导包班的承包责任制,明确责任,层层落实,形成网络。

2、实行责任追究,加大查外力度。建立“治乱”承包责任制。学校领导包班级,实行承包连带责任制。如在国家、省、市、区检查中查出违纪问题,相关领导将受到批评,情节严重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3、认真受理投诉举报,加强社会监督。完善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继续全面实施校务(政务)公开,要做到措施具体可行、设施齐全、形式多样。群众的满意率高,校务公开(政务)公开率要达到100%。学校对群众举报和反映的问题要认真查处,查处率达到100%,无群众越级上访、集体上访事件。

治理教育“三乱”的工作方案

XX学校

篇6:治理教育三乱工作总结

长:蒋

闯(布置工作、开展活动)副组长:赵长林(行风宣传、督导检查)

易丽娟(政治学习、督导检查)

尚亚芬(行风学习、督导检查)组

员:黄成伟(师德活动、督导检查)

媛(师德活动、督导检查)

丹(师德活动、督导检查)

曲艳云(师德活动、督导检查)

龚月婷(师德活动、督导检查)

王守铜(师德宣传)

“三乱”包保作领导小组。

长:蒋

闯(工做部署、师德宣讲)副组长:赵长林(包保五年组)

尚雅芬(包保四年组)易丽娟(包保三年组)

成员:

黄诚伟(包保英语、音乐、美术、体育教师)陈

媛(包保一年组)王

丹(包保二年组)龚月婷(包保六年组)

篇7:治理教育三乱

为切实清还群众利益,坚决扼制“教育三乱”及严重违反师德现象的发生,特作如下承诺:

1、信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廉洁从教,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拒绝有偿家教。

2、3、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补课班。不为社会机构或个人针对学生举办各类培训班提供场地、组织生源,不参与有组织的校外补课。

4、不向外泄露本校学生名册、成绩单、班主任联系方式、学籍资料、学生试卷等档案资料。

5、不自立名目乱收费、乱罚款、不向学生推销商品或强迫学生购买规定以外的学习资料。

6、7、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挖苦讽刺学生。发扬奉献精神,坚守高尚情操,廉洁从教,不从事第二职业,不接受学生家长的宴请、礼品、礼金,不要求学生家长为自己或亲友办私事,不向学生、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

承诺人:

单位名称:故城县郑口镇育才中学

篇8:治理教育三乱工作总结

关键词:中国特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1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质

1.1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提出了我党在现阶段进行全面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这一总目标的要求和领导下, 教育领域与之遥呼相应, 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要求。这一提法激发了人们对教育改革的新期待。在教育领域, 我们以前经常提到的是“教育管理”, 而现在出现的新名词是“教育治理”, 看似只有一个字眼的差别, 内涵却是大大不一样。“治理”强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这一提法标志着我们党在执政理念与治国方略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成为《决定》的最大亮点。我们应该明确从“管理”到“治理”的深刻内涵, “管理”是由上级到下级、政府到学校、地方的;而“治理”则是在我国现阶段实际国情的前提下, 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市场在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背景下, 政府、学校和地方在目标的指引下进行协调与互动。

从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发生转变, 是一个深刻的变化, 从教育管理变革教育在教育领域, 要从思想、方式到不同的组织、结构、体制和机制等都要发生变革。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保证我们正在施行的教育制度能够适应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下, 根据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和我国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 在政府、学校、社会之间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为核心, 以促进管、办、评分离 (即管理、办学、评价分工、分立协作) 为基本要求。把改革的重点放在转变政府职能的方面, 改变原来那种政府包办的格局, 创建起科学、系统、有效的教育规制, 形成政府能够宏观管理学校、学校能够自主办理学校、社会能够广泛参与到管理和办学中的新格局,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管理能力, 调动每个学校的积极性, 实现全社会共同协作。

1.2 完善教育治理能力体系和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义

首先,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教育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新目标,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层面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 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要求不仅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明要现代化, 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文明建设也要现代化。《决定》这一目标的提出, 在理论上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 使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体现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 也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其次,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建领域治理能力的提升与教育治理能力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完善是一体的。上述六个领域治理水平的提高是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效率的重要保证。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本身便包含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 这是一个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教育治理能力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 也直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最后, 教育本身的复杂变化以及教育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 使得我们迫切要求我们的教育制度要与以市场为中心的经济体制相适应, 在就业中保证市场发挥的决定作用, 要求我们尽快与国际接轨, 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教育自身的快速生长和教育外部的急剧变革告诉我们, 如果还用过去“管理”的老路子来发展当今的教育事业, 显然已经不合适了。

2 我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状

2.1 我国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取得的成就

回顾2013年,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 在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下, 我们在促进教育公平、调整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的改革, 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在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方面, 启动教育扶贫计划的实施工程, 上调了乡村教师的生活补助;在农民工子女流入地进行升学考试的格局开始打破;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为了造福贫困学生, 实施的营养改善计划。在深化改革、转变职能方面, 全国的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初步建立;全面启动高校章程制定;小学和中学的上市监管基本实现全面覆盖;职业教育产、学、研进一步紧密结合, 促进就业。在改进工作作风方面, 保持稳定, 并坚决贯彻中央的八项规定,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扎实推行群众路线,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2.2 我国现阶段在完善教育治理体系和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政府方面, “一放就乱, 一乱就收, 一收就死”。政府长期在放权和收权之间纠结, 为了维护自身权利和利益, 政府一直手握权力不放, 管得过死。虽然已经多次提出要放权, 但还是“雷声大, 雨点小”, 感觉放权只是纸上谈兵, 没有过多应用于实践, 也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成效。

学校方面, 即便政府有放权, 学校也不愿接。学校活力不足, 应对能力不强。我国学校大多数是公办学校, 而公办学校办学基本听命于政府, 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

社会方面, 社会的参与程度不高, 教育事业的评价机构很大程度上依附于教育行政部门, 大多数监督和指导活动都是政府自己进行, 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这样政府既办学, 又管学, 还评学, 是决策、执行、监督的主体, 在这种政府“掌门”的情况下, 学校必然难以有大作为, 难免缺乏公众说服力, 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组织之间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 在运行过程中无论哪一个部门或者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难以问责, 也就无法及时改进, 这样长此以往形成定势, 就容易陷入僵化的困境, 教育发展失去动力, 缺乏活力和生命力。

2.3 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是因为中国地理面积广阔, 人口多且分布不均匀, 东部多西部少, 教育情况复杂, 东部发达西部落后, 这种差距要保持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但是没有强有力的政府来治理;二是因为我国的学校尤其是中小学绝大多数是政府公办的, 且内部治理结构还不完善, 民办学校历史短暂, 且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民办学校以及公私合作办学并不受大众认可;三是因为改革者在切割自身利益方面, 难以下决心、出狠手, 放权并不多。这种状况导致的尴尬局面便是政府“不放权不行, 放权也不行”, 因此, 要实行改革, 最大的困难不是改别人, 而是先改自己, 想要轻装上阵取得理想的效果就要勇于把利益的包袱卸下, 有舍才有得。

3 怎样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的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速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首要的就是“中国特色”四个字, 必须要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方向,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进行改革。深化教育改革, 主要方向是建立一个新型的合作关系, 那么怎样才能形成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相互协作的理想关系呢?这就不能再是“拿着新瓶装旧酒”了, 而是必须要改革, 必须要推进。

首先, 转变政府职能, 转变“管理”学校的思维, 改进政府管理方式, 从以前那种微观管理中走出来, 加强宏观管理, 树立起以学校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工作机制。以往政府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 是单调、唯一的方式, 我们要摒弃这种单一的管理方式, 综合运用立法、财政、战略以及其他必要的相关措施, 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坚决实行简政放权。

其次, 加强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如人事、财务、教学、招生等一系列权限, 独立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职责。学校应该是办学的主体, 并且承担责任和完成相应的义务。根据实际具体情况, 建设遵章办学、自主经管、社会参预的新型现代化学校制度, 实现自主管理教师、自主实施课程、自主招生、按照章程办学。

再次, 发挥社会组织在教育评估监测中的作用, 加强社会在参与学校办学中实现对学校的监督, 进一步调动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治理的热情, 鼓励社会中介及专门评估机构进行教育评估, 政府机构应适时将委托社会组织开展的教育评估监测纳入其购买的服务程序之中, 并将其作为完善评估监测制度体系的重要运作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11/15/c_118164235.htm.

[2]俞水易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中国教育报, 2013-12-05003.

[3]瞿振元.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J].中国高教研究, 2014.1:1-4.

篇9:治理教育三乱工作总结

一、深化改革是动力,突出协同推进

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整合职教资源,加快筹建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支持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与河南科技大学合作建设河南科技大学应用工程学院。继续推动区域内中职学校创建国家、省级示范校以及省级特色校、特色专业,努力打造一批立足当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职教品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地处豫、晋、陕黄河金三角这一实际,筹建黄河金三角教育网络交流平台,促进三门峡、运城、临汾、渭南三省四市间的教育交流合作,提升区域教育整体实力。

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在县域内轮岗交流制度,建立校长三年任期目标考评办法及由同行、学生、家长、教育机关等参加的多元评议制度,促进校长、教师专业化发展。根据所在区域范围,市级以上示范性学校均与薄弱学校结成盟校或组建教育发展共同体,探索在招生、教学管理、设施使用、教师调配、课程资源、教学活动、备课、教师培训研修、质量监测、绩效评价激励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招生制度改革。科学引导初中生毕业升学合理分流,使职教和普教在校生数量大体相当,促进职教和普教协调发展。合理划分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覆盖区域,规范招生和组班程序、秩序,实行阳光招生、均衡编班。合理调整完善普通高中录取办法。根据往年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动态确定中招录取批次和招生计划,调动各办学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形成竞争充分、联动发展、梯次推进的良好态势。

二、队伍建设是关键,着眼内涵提升

校长队伍素质提升工程。以增加文化涵养、开阔知识视野、倡导学思结合为宗旨,用心办好校、县、市三级“校长读书论坛”,推动“经典研读”收到实效。围绕“强化十项工作”,自下而上,分阶段举办“校长讲校”活动,分享治校经验,交流管理心得,提高校长治校能力,打造一支理念超前、业务精湛、能力高超、实绩突出、享誉当地的校长队伍。

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在坚持修师德、正师风、铸师魂前提下,以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为平台,以河南省首届中原名师、灵宝市实验高中英语教师杜振龙的名师工作室为龙头,扎实推进省、市、县、校名师工作室及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的建设,切实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

班主任队伍素质提升工程。设立市、县、校三级班主任德育工作指导机构,建立指导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相关专家团队,建立班主任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形成系统的班主任成长网络课程资源。在市、县两级培训的基础上,设立市级班主任培训基地,发现苗子,培养骨干,选树典型,激励广大班主任争先创优,实现班主任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行政机关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工程。以“书香沁润机关,文化滋润心灵”为主题,大力提高市、县两级教育机关干部业务水平、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建立机关工作创新奖励机制,引入奖励考评机制,每年举办一次机关工作创新奖评选活动,召开一次机关干部职工创新工作研讨会,持续提升谋划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全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教育行政机关,肃政风、树行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活动载体是抓手,注重细化举措

“争办人民满意学校”活动是规范学校管理、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帮助学校找准定位,真正把思维方式、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的尝试。具体内容包括:

促进学校建设标准化。以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实施“全面改薄” “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计划”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以及普通高中改造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基础教育学校基本建设标准化。

促进学校管理法制化。坚持依法依规治校,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各项制度合乎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突出便捷性和可操作性。重视各项工作的部署、落实、检查、总结、提升等各个环节。建立学校校务会议制度,完善教代会、家长会参与学校决策的范围、形式、程序等规章制度,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促进德育工作实效化。在注重内容设计的生活化和学生个体的体验性、参与性基础上,借鉴学科教育之长,按照国家对课程设置和实施的要求,对德育活动进行设计、组织、实施、评价,以提升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促进课堂教学高效化。以调动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意识为出发点,结合教学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在“堂清”的基础上求有效,在有效的前提下求高效,努力打造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教学新形态。

促进教育手段现代化。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三通两平台”建设,全面铺开、有序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全市大部分中小学宽带接入互联网的基础上,开展数字校园示范校创建活动。

促进教师研修校本化。加强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校本研修的指导,开展校本研修示范校创建活动,引导各校因地制宜,通过拜师结对、典型教学案例研修、课题研究、读书交流等形式,以校本业务精英为旗帜,激活一个团队,培养一批有追求、有潜力、有素质的青年教师,进而改造一所学校,形成“1+X”的放大效应。

促进体艺培养特色化。落实体音美课程计划,转变教学方式,探索简便有效、富有特色、符合实际的体育艺术教育方法和活动。抓好课堂教学和社团活动的紧密结合,扩大学生体音美活动的参与面,让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掌握一项体育锻炼技能,至少参加一项艺术活动,养成一项艺术爱好。

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品牌化。开展文化建设示范校创建活动。在做好校园环境美化基础上,突出校本课程建设和校风、学风、教风等内涵建设。立足学校实际,突出发展特色,研究制订学校文化建设近期和长远发展规划以及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思路、策略和步骤,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学校文化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工作。

促进学校安全稳定常态化。按照校园安全设施配置标准,提高学校的人防、技防、物防水平,尤其是要提高专业保安的配置率。以“50查200看”为主要内容,开展平安校园示范校创建活动。加强指导,提高学校法治安全教育、应急演练的针对性,努力实现法治安全教育、应急演练、校车管理、食堂卫生、家校互动、隐患排查整改、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常态化。

促进组织保障立体化。充分发挥党、团、群、工、妇等组织作用,形成并深化教育改革发展合力。加强教育宣传骨干培训,强化各级宣传队伍建设,实施教育宣传网格化管理,逐级明确教育宣传任务,着力打造报刊、电视、微信、网络立体宣传平台,充分展示全市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树立教育系统良好形象。

实施“四个工程”、推进“三项活动”和创建“十化学校”这个一揽子方案,既是深化区域教育改革、增强教育内涵而进行的顶层设计,也是推进教育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一种努力。通过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我们正在打出一套底气足、力道准的“组合拳”,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建设“创新开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生态宜居”的三门峡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三门峡市教育局局长)

上一篇:《钗头凤》陆游教学设计下一篇:剪纸特色班级名称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