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香的人的经典散文

2024-04-24

留香的人的经典散文(精选6篇)

篇1:留香的人的经典散文

留香的人的经典散文

早晨……

我出去锻炼,走出不远,迎面扑来一股恶臭的气味。

抬眼一看,前面不远处,一根排污管,脱离了井口,从管内流出的污水夹杂着粪便的黄汤子,淹没了路面,臭气薰天,偶见路人掩鼻而过,无一不是怨天尤人,骂不绝口,这也使推着轮椅的我,不得不远远的停了下来,是转道回去,还是等待维修人员来处理?

就在我犹豫不决的当口,一个带墨镜,身着黑色T恤衫,白色短裤,足登高跟鞋的女士,牵着一条时髦的宠物狗,从路边走了过来,只见她寻视了一下路面,选择了一条水浅的路线,踏着黄色的,又臭又脏的污水,竟直走到排污管前,伸出白皙的双手,毫不犹豫的把沾满污垢的管子顺到井口里……瞬间,又臭又黄的污水从路上缓缓的向井口退却,不大的功夫,路面就露出来了……

那个牵着时髦宠物狗的`,着装入时的女士头也不回的向前走去……

刹那间,我仿佛感到她身后飘留着一缕淡淡的幽香,这缕宜人的幽香将空气中残留的恶臭荡涤的干干净净……

我沿着她开辟的路向前走去……

我并不认识她,但是,我要衷心的赞美她,望着她渐渐远去的背影,祝愿她前程似锦,万紫千红总是春。

篇2:留香的人的经典散文

而后来,当我们长大,才明白有些人牵了手却不能一生一起走,有些吻过的唇早已被岁月风干,有些我们曾以为会一辈子在一起的人,却迷失在人来人往的街头。从此,天各一方,互不打扰。

依稀记得,那时年少,那般青涩。

我们因一本课堂笔记而结缘,因同桌六载而相知,又因转学而离散;多年以后,再次相逢,你的身边已有了他和孩子。

我们相遇在街角,默然地看着对方,最终还是被那一句“嗨,好久不见,你还好吗?”而打破沉默,我们相视而笑,彬彬有礼的彼此寒暄……耳畔又一次响起那首《怀念青春》,可时光却再也回不到那年花开的季节,你走过我的身旁时,清风吹动你的刘海,那漫天的梨花迎风飞舞,偶尔有一两瓣飘落到你的发间。我不忍唤出你的名字,怕惊了你一个春天的梦。

那年的五月,小酌微醺,轻轻拾起散落在你身后的花瓣。我以春天为圆心,以山水为半径,画出一个生生世世与你相遇的同心圆。可造化弄人,命运跌宕,我有幸路过你的青春,却无缘陪你走向生命的终点。

时光如梭,岁月蹉跎。

转眼间90后都要步入中年之列。抖音上很多93、94年的小姐姐都戏称自己为老阿姨,或许,是时候与青春说再见了。

有人说,青春是道明丽的弧。从青丝到白头,从春天到盛夏,从青涩到成熟,这便是青春,也是成长。可是,我从朝阳升起到日落西山,一路披荆斩棘登峰极顶,赢了世界,却丢了你。或许,这也是我的青春。

怀念啊,我们的青春,留下的脚步拼成一幅画。

还有多少人记得你儿时的玩伴,又有多少人还与你儿时的那个她在同一个城市打拼,在同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同举一杯浊酒,默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有多少的人能够怀着一颗慈悲的心,于多年之后的夜晚,再次翻开那泛黄的笔记本,轻轻的抚摸你曾路过的花瓣,道一声“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最美的风景是你的笑容,那一句再见有太多的放不下。

是的,人活一世,有太多的不得已,有太多的无能为力。一如抖音上说的那般“一个男人最无助的时刻,就是在他遇到最想保护一生的她,却是在他最没有能力的年纪”。而有一天,当这个男孩终于衣冠楚楚的来到她的身旁,终于有能力带给她幸福时,她的身边却早有了别个他。

我想,青春就是这样,掺杂着些许遗憾、些许美丽、些许青涩,却可酿成一壶历久弥香的酒。只需轻轻一口,就足以醉倒那号称海量的大汉。

关于初恋,人的一生应该只有一次。

可这部电影,名叫《二次初恋》。

单是这个名字,就不经意间扣动我的心扉,让我一不留神,就入了心。

电影讲述的是一对夫妻在结婚20年的纪念日当天,因为一些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男主角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却不慎走进一辆穿越时空的列车。他不可思议的回到了20年前,回到了他们初识的那个年纪。

再次与她相逢,他是20年前的模样,可她却早已没了20年前的青春容颜,没了20年前的绝代风华。20年前,他和她都是舞蹈学院顶尖的苗子,都有很大的希望被保送出国深造。可考试选拔那天,她才发现自己忘带了舞鞋。他骑车去给她取鞋的路上不幸发生意外,腿部受伤,从此再也不能起舞。而她,在最后时刻毅然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留下来与他结为连理。

本应该是一个令人羡慕的爱情故事,可人生的道路总是充满波澜。20年后,他的双鬓已夹杂着些许白发,额前也爬上皱纹,孩子青春帅气但又极其叛逆;而她也变成了平凡的母亲,不再那般年轻美丽,为孩子的学业劳心劳力,对他的工作不顺颇有微词。彼时那一对甜蜜无间的恋人,此时却被生活的柴米油盐磨砺成平淡无奇的世俗男女。他们开始因为生活的琐碎而争吵,开始因为生活的不平馈赠而沉默寡言。

重回20岁的他,青春帅气,能歌善舞。他以他侄子的身份再次出现在了她的生活里。他与她共舞,与她一起陪着儿子成长。彼此,他的情敌(萧峰)也再次出现。20年后的他,从海外衣锦还乡,作为本次出国深造的主要评委,萧峰对她的孩子能否被选中出国有着很大的话语权。20年后再次相逢,萧峰对他的恋人再次展开了追求。

虽然20年后,萧峰衣冠楚楚,气宇轩昂,可谓是人生赢家。在经历一系列的考验与曲折后,她再次拒绝了萧峰。因为她说,她爱的一直都是他。

影片从头至尾不过短短的100分钟,却将一生的跌宕起伏与爱恨情仇演绎的淋漓极致。年少时,两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追梦,那时的青春时光是美得令人窒息。

她说,如果生活是一支舞,你就是我唯一的舞伴,你在哪儿,我就在哪儿,伴你一生,永不分离。

是的,如果生活是一支舞,那么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舞伴。年少时,我们步履轻盈,兴趣相投,可以舞出最美的舞姿;可随着人生的跌宕起伏,有的人节奏略显缓慢。而每每此时,如果你的舞伴不能停下来等等你,就会更换其他的舞伴。所以,有的人步履阑珊却依旧笑如春风,在夕阳下依旧可以细数她指尖的发;而有的人,因为不愿停下来等一等舞伴,最后曲终人散,江湖路茫茫。

看完这部电影,我想这或许是近年国产电视剧里拍的最为感人的爱情片吧。

单是朱茵的本色出演,就已经给整部影片赋予了爱的灵魂。一如当年的紫霞仙子,一生挚爱着至尊宝。而至尊宝深爱着白晶晶,虽隔了500年的时光,却依然会被朱茵那一双流泪的眼眸所倾倒。

她说,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云彩来娶我,我只猜中了前头,可是我却猜不中这结局。曾经,朱茵因一部《大话西游》让我们所有人记住了紫霞仙子这个名字。而周导却因当初没有勇气向她表白而终生未娶。是的,很多时候,一转身便是永远,我们猜中了开始,却猜不中结局,一如我们身处这飘摇不定的尘世间,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们虽然尽了力,却无法改变结局。

所以,只留下那一地的相思,慰藉着每一个寂静无声的夜晚。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看外国的爱情片,尤其是讲述老年生活的爱情片,一直以来都是催人泪下、备受欢迎的影片。

而我,也是在一个寂静的夜晚,走近这部《爱在记忆消逝前》。

该片改编自迈克尔?萨度里安的小说《TheLeisureSeeker》,讲述了一对患重病的老夫妻开着老旧的房车从马塞诸塞州出发前往海明威的故居,在旅途中回顾人生的故事。

影片男主人公约翰是一位文学教师兼作家,是海明威的忠实粉丝。尽管身患老年痴呆症而导致他常常忘记生活中的人和事,甚至会忘记儿女的名字,忘记他们的年龄,可他却清楚的记得海明威的所有作品,尤其是《老人与海》更是他的钟爱。他的妻子也是癌症晚期,就在他们生命进入最后的时刻,他们做了一个疯狂且大胆的决定,驾着他们那辆老旧的房车,从马塞诸塞州一路南行,回顾70年代曾和孩子们一起度假的旅程,目的地是西锁岛的海明威故居。

这是他们人生最后一次旅程,也是穿越了他们一生的旅程。

他们从青年时候的相恋,到中年时期的相守,到晚年时刻的相伴。生活中的各种诱惑、点滴琐事、邻里亲情等都被他们演绎的酣畅淋漓。

这一路的旅程,是伴随着他们的回忆开始的。

女主人公艾拉年轻的时候是一位英语老师,年轻美丽,青春时尚。她和他结婚后,生有一儿一女。子女都十分的孝顺,本应享受最美的晚年生活,却不想被命运妒忌,他们患上了疾病。

他们的这场旅行洋溢的是温暖和欢乐,在沿途醉人的风景中,除了那场抢劫的小插曲,其实是一连串的暖心的故事。他们在公园、在餐厅,总能碰到愿意听他们倾述的人,在养老院,人们纵容他们的任性。有一次因为约翰的老年痴呆症,他居然丢下妻子独自一人开着车走了。幸好有好心人的帮助,最终骑着摩托赶上了他。还有一次,因为他跟妻子在小咖啡厅休息,约翰错把他的妻子当成邻居莉莉安,从而回忆起了他与莉莉安的一段情事。女主艾拉知道了自己丈夫约翰婚内出轨过十分生气,决定将约翰送至老年公寓。在她经历一个人自我疗伤之后,最终她选择了原谅约翰,将他从老年公寓带走,继续了他们的旅程。

或许,这便是爱情。在失望过、伤心过,吵闹过、伤害过,最后真爱战胜一切,真爱选择了原谅与宽恕,他们再次执手而行。影片至最后处,还有一段十分感人。在一次晚宴之后,艾拉帮约翰擦洗完身体,约翰深情地望着艾拉的眼眸,动情地吻了她干瘪的唇,欲行巫山云雨之事。很多人看到这里,字幕上都在刷屏说什么“老爷爷乱开车”之类的话,可是很多人却忽略了当时他们的对话。

约翰问,它到了吗?

艾拉说,它到了,就在那儿。

是的,爱,就在那里。不离不弃,一生一世。

最终,他们到了海明威的故居,在一片迷人的海滩,他们在房车里与世长存。那是他们人生的最后一次旅行,也是他们命运的终点,更是他们相爱一生、生死相随的终点。

纵观整部影片,有太多的感人肺腑之处。导演对两个老人相守多年、相濡以沫给予了极致的刻画,老头偶尔会尿床,老太太会拿起毛巾帮他擦洗;两个人不想分开哪怕一分钟,所以当老太太早上睁开眼睛见不到对方时,才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寻找……

或许,这便是爱情最美的模样;或许,这便是平淡生活里爱情最初的模样。

人的一生很长,长长的时间里,我们或许因为青春年少,或许因为爱慕,而在年轻时犯过一些错、做过一些错事,甚至在彼此心底存在多多少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年轻时犯错并不见怪、甚至是一时糊涂出轨,关键是在经历这些生活所赐予的磨难后,我们是否还能初心如故的深爱着彼此,去原谅、去宽恕、去淡忘该淡忘的,铭记值得铭记的。

人的一生很短,短到一转身,青丝变白发。我们或许因为年少轻狂,或许因为贪玩淘气,或许因为自尊倔强,而在最美的年华里与她擦肩而过,在最好的时光里与她挥手而别,在最静的时光里黯然神伤。但,人的一生就是这样,有些人,有些事,注定会有遗憾。如果非要为他们找一个理由,我想那便是缘分还不够深吧,叹一句情深缘浅。

时间,在不经意间已然划过五月的河,六月已悄然而至。

蓦然回首,已近而立之年。或许,关于青春,关于爱情,总能勾起我们太多的回忆,总有太多或温情或悲伤的故事。但,我们活着,就当一切向前看,因为。我错过了青春,却不想再错过爱情。

抖音上说,一个男生一生只会认真三次。第一次是初恋,第二次是爱情,第三次是婚姻。而三次过后,他就不再那么认真。因为,他曾认真的时候,竟输的那么惨。我想,人的一生能有如此三次,便是上天最好的恩赐。

余生很长,青春很短。

若,可以在对的年华里遇到最好的她,那是一生的幸运。

若,不能在对的时间里遇到对的她,请你也不必气馁,因为只要你肯努力,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她只是在这条山水环绕的人生迷了路,请安静的等等。

青春渐远,唯爱留香。

篇3:留香的人的经典散文

一、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写于1845—1846年期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是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的重要著作之一。在这篇著作中, 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地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对历史中的人的地位的深刻思考。“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 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1]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了两种生产, 即物质资料的生产与人自身的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 一方面是由人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 另一方面又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所在, 因为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中形成了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不能只从人的肉体存在的再生产这方面来考察。人自身的生产, 即每天生产自己生命的人又生产另外一些人, 形成人口的敷衍。在这个过程中, 形成了夫妻之间的关系,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家庭。家庭关系起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 后来当需求不断增长, 社会关系日趋复杂时, 家庭关系才逐渐演变为从属的社会关系。马克思恩格斯精辟地指出:“生命的生产, 无论是通过劳动而达到的自己生命的生产, 或是通过生育而达到的他人生命的生产, 就立刻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 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含义在这里是指许多个人的共同活动, 至于这种活动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方式和为了什么目的而进行, 则是无关紧要的。”[2]

二、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实践性

把人单纯的只看作是自然的人而忘记了人是社会的人, 这是马克思主义所批评的旧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的主要错误。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 生产过程首先表现为是一种自然关系, 它表现了人与自然界的联系;同时生产过程又表现为一种社会关系, 它表现了人与自然界的差别。前者是人的自然属性, 后者是人的社会本质。因此,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哈是马克思主义以前德国最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但由于他对唯物主义这个名词的误解, 他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哲学是唯物主义而把自己的哲学称为人本主义。费尔巴哈所说的人, 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 是超越历史、超越时代的抽象的一般的人。虽然他把人看作感性的、物质的存在, 但这种人只是自然的感性, 而不是社会的感性。费尔巴哈在自然观上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在社会历史观上仍然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他虽然也提出了一个社会主义的理想, 但却沉溺于一种抽象的“类的平等化”, 把认识与改变社会的不合理现象, 仅仅局限于理论范围, 停留于空洞的道德说教。[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虽然只是一个提纲性的文件, 但却包含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萌芽。马克思阐述了他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同以前的所有的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强调实践的意义, 主张人是实践的主体, 人要通过实践来改造世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马克思不仅批评了费尔巴哈不懂得实践, 还批评了法国启蒙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爱尔维修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 这样, 环境和教育决定了人。这种观点比费尔巴哈前进了一步, 强调了人受制于社会环境的一面。但在马克思看来, 这样的认识还是不够的, 还没有认识到人的实践的本质。因为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 教育者本人也要受到教育。不仅社会生活是实践的, 人们的精神生活及其产物, 离开了实践, 也失去了意义。各种思想、观念, 是不是真理, 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 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马克思嘲笑以往的哲学家, 认为他们费尽心机的构建一个宏大的形而上学的体系去解释世界, 但他们忘记了最根本的任务在于通过实践改变世界。马克思把他的哲学作为精神武器交给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 让他们去为砸碎旧世界、创造新世界而努力奋斗。

三、无产阶级肩负着“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

人是具体的人, 社会的人, 在现实社会中, 受特定的经济关系的制约, 人必然会划分为不同的经济利益集团。近代以来, 当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 一个新兴的阶级即无产阶级也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 正确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认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抗是不可避免的。资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 曾经伪装成人民群众的普遍利益的代表, 但一旦掌握了政权, 他们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矛盾就尖锐化了。资产阶级曾经提出一些革命的口号和词句, 例如自由、平等、博爱等, 但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 根本不可能成为社会的现实。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 马克思把资产阶级的革命称为“政治革命”, 资产阶级实现的解放只是狭隘的“政治解放”。[5]在资本主义社会, 虽然从形式上来看, 无产者与资产者有法律上的平等, 但这种表面的、形式上的平等却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在资产阶级积累财富的同时, 无产阶级却积累着贫困。因此, 资产阶级是不可能完成人类解放的任务的, 他们所实现的只是少数个别人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人类解放”的历史任务。无产阶级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而登上历史舞台的。早期的无产者, 多数来自于农村, 他们大都在类似于英国的“圈地运动”的冲击下, 被迫背井离乡, 来到城市。通常他们居住在城市郊外的贫民区中, 生活困难, 饥寒交迫。当然, 就是因为他们受苦受难, 一无所有, 所以他们革命要求最强烈, 革命性最坚定。他们是一个被锁链束缚的阶级, 挣脱锁链是他们内在的愿望和渴求。在机器工业的时代, 大生产把他们组织起来, 联合起来, 他们的力量逐步壮大, 革命觉悟日益提高。如果说17世纪和18世纪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多数都处在自发的状态, 那么, 在马克思恩格斯那个年代, 即19世纪中上叶, 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已经逐渐走上自觉的阶段。当时欧洲的主要国家, 如英国、法国和德国, 工人阶级的罢工、起义此起彼伏, 互相呼应。一旦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他们, 无产阶级将迸发出惊天动地的革命力量, 人类解放的事业就会由他们来完成。为了说明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客观条件, 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进行了剖析。1843年到1845年,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 创立了科学的历史观, 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就是雇佣劳动制。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 马克思指出资本有一种盲目增长的趋势, 但资本愈增长就愈意味着生产资本的劳动者受到更大程度的剥削。马克思揭示了无产阶级受剥削的经济根源, 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如果不解体, 无产阶级的社会制度就不可能建立。无产阶级要获得自己的彻底解放, 就必须铲除资产阶级的经济制度, 从根源上获得无产阶级所要求的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完成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实现全人类的解放。[6]

四、人的解放包括物质解放与精神解放

从历史上来看, 马克思并不是首先提出人的解放理论的思想家。比较早的关于人的解放的观点, 表现为宗教神学中的关于个人的救赎的说法。例如基督教、佛教宣扬禁欲主义, 认为只要放弃尘世间的一切欲望, 人就可以脱离苦海而得到幸福。马克思认为, 宗教神学只不过是套在人民群众身上的精神枷锁, 是麻醉人民群众的鸦片。马克思还批判了19世纪上半叶德国思想界的种种唯心主义的错误。马克思认为, 不铲除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经济根源, 怎么可能铲除宗教观念呢?不是人们的社会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 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只有彻底改造现实, 彻底改造社会, 铲除宗教神学赖以滋生的土壤, 人们才有可能粉碎宗教观念的精神枷锁。因此无产阶级的解放必须深入到物质层面, 进入历史活动的深处。[7]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的物质解放与精神解放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先进的理论必须与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相结合。旧制度的存在是客观的, 是一个物质的存在, 因此它最终必须用物质的力量才能摧毁。物质产生精神, 但精神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变为物质。理论可以走在实践的前面, 指导实践, 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指明方向。[8]为了创造先进的理论来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 马克思恩格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致力于把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与历史进步的“为人”的目标统一起来, 并展望了共产主义的远大未来。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不能把共产主义只看作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事物, 共产主义就根植于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现实的革命运动中, 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共产主义的实现过程, 也就是人的彻底解放的实现过程。

五、联系实际的几点思考

今天, 我们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重温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诲, 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在揭示历史客观规律的同时, 全面地肯定了人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价值。但是, 在现实生活中, 有些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仍然存在“误读”, 把历史唯物主义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决定论”, 把经济指标的完成看成是衡量工作好坏的唯一尺度, 热衷于上大的工程, 搞大的投资, 经济工作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大跃进”式的思维。要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入手:

1. 在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

要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把思想道德、精神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要下大气力构建“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文化环境, 形成社会正气, 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使人的才能能够充分发挥, 人的聪明才智能够充分展示, 人的创造力能够充分实现。

2. 要扎实工作, 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内容的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我们党今天讲的以人为本, 就是要以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因此, 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 仍然是衡量我们各项工作成败的准则。在经济工作中, 要把生态环境、社会利益、百姓生活联系起来综合考虑。经济规划中不仅仅只考虑现在, 而且要考虑到将来, 考虑到我们的子孙后代。

3. 要重视社会建设和制度设计, 下大气力解决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的解决, 不仅靠思想的认识, 更重要的是要落到实处。领导者要开动脑筋, 做好各个层面的制度设计, 特别是要逐步建立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所关心的就业、医疗、养老、生育、住房等问题。在鼓励先进、人尽其才的同时, 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缩小社会差距, 创造共同富裕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 才能为每一个人的个性的自由地全面发展, 创造历史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德)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67.

[2] (德)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80.

[3]陈先达.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224.

[4] (德)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60.

[5] (德)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12.

[6] (德)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15.

[7] (德)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74—75.

篇4:留香的小学作文800字

当花阅离开花朵,暗香成留,却无人来要。

一题记

“爷爷,我想吃棒棒糖!”稚嫩的声音清脆动人。“好,好,爷爷买,爷爷买。”爷爷,我想要那个娃娃。”不懂事的小丫头继续索要着。“好,好,爷爷买,爷爷买,只要我乖孙女喜欢。”

记忆里,与爷爷相处的画面日渐模糊,可那朴实面又温柔的声音却一直在心中久久不能散去。那些话语,见证了我们爷孙俩充满温器的日子啊……

六岁之前,爷爷一直陪伴着我,可当初不懂事的我还不懂得珍情这短暂的时光。那时,我刚上小学,爷爷每天都起床很早,带我去吃早点,送我去上学,风雨无阻。在我幸福的`童年中,爷爷那厚实的肩膀是我的避风港。

那时屋旁的小巷里,总会出现一组组这样的镜头:清晨,天还蒙蒙亮,一个小丫头拉着爷爷历经沧桑的手,行走在这幽想之中。爷爷宽大的肩上挎着小丫头的书包,小丫头走路时一蹦一跳,爷爷便露出慈样的微笑,脸上的皱纹堆积成一座座小山,可那澄亮的双眼却追着小丫头的步伐,流露出满满的爱意。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色蕉。不经意间,时光染白了爷爷的发梢。

幸福的时光没能持续多久,爷爷就被病魔击倒了。病房里惨白一片,弥漫着浓浓的药水味。记忆中,爷爷带着呼吸器,本来结实的身体因为病症肿得不成样子了。年幼的我站在病床前,望着爷爷那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心中充满了恐慌。爷爷缓缓伸出手,耗尽了力量握着我的小手,我却不知道这是我最后一次握紧爷爷的手了。几天之后,病魔夺走了爷爷的生命。

我常常想,在那遥远的天堂,爷爷应该时常盯着我笑,继续守护着他心中的小丫头。

花瓣虽然离开了花朵,却残留着暗香;爷爷,您虽然离开了我,却在我心中留下了缕缕清香,连绵不断。

篇5:七月荷花香的经典散文

在我的家乡有许多种植荷花的河塘。到了七月,就是荷的天下,一汪汪、一片片满塘满河的荷叶,撑起一片绿的世界,小城的空气中也散发着荷叶缕缕的清香。流火的七月,静坐河塘边,赏着静雅芬芳的荷花,碧绿如盘的荷叶,微风轻轻拂过,河塘里散发着淡淡清香,几分清爽,几分惬意。

河塘岸边杨柳依依,绿树成荫,蝉儿在热风中鸣叫。俯视,满眼的绿荷,分明就是荷的海洋,荷的世界。坐上小船,向荷的世界行驶,清澈的河水托着连绵不断的荷叶和芦苇,满池碧荷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一片片荷叶参差不齐地遮挡碧清的河水,叶面上闪烁着一颗颗亮晶晶的水珠,娇艳欲滴的荷花从荷叶丛中站出,亭亭玉立,有含苞欲放的,有激情盛开的,还有略带残榭的。特别是初开的荷花,在阳光下带着妙龄少女的风姿,在绿色的舞池上跳起欢快的芭蕾。如胭脂般的荷花,其颜色白中带粉,粉中透红,是大自然调和出的最和谐最惊艳的色彩。荷的天地,有蜻蜓在荷花上下翻飞,有鱼儿“扑咚”跃升河面,让人感受到正面对一幅夏日水乡浓墨重彩的中国画。

我为荷的美丽而陶醉,“诗仙”李白赞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它总是那么飘逸洒脱,洁身自好,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高风亮节,难怪污浊的黑泥掩不住荷的自然美丽,世俗的名利改不了荷的`清高傲骨,清瘦的身形遮不住荷的内心坚强,我喜欢荷的清高,纯洁无瑕,更喜欢它蕴含的美好品质。置身河塘,目睹那清澈见底的河水、绿得淸纯的荷叶,心有感悟,觉得人在生活中,应该像荷一样,莫要刻意追求世俗奢华,莫要刻意追逐浮名浊禄,要像荷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任由风吹雨打,始终坚守自我,保持平淡一生。生活中的事,只在顺其自然中度过,有所求,有所不求。要像荷花一样冰清玉洁,始终俏立于清透的水中,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显现出别样的清丽和高贵。目睹荷的世界,感觉有风吹来,满池的凌波仙子都在轻姿荡漾,袅袅的香气在河塘上流淌,在空中弥漫,酷暑中营造一方清凉,烦躁中带来一份宁静,这样的佳境就是心灵的栖息地。那无边无际的翠绿,那扑鼻而来的馨香,刺激着视觉味觉,似乎感觉不到烈日炎炎的炙烤,多了一份惬意的宁静和柔美,让心灵享受着美的洗涤。

篇6:青烟袅袅火粪香的经典散文

傍晚时分,忽见小山冲里,缕缕青烟,袅袅而起。青烟渐渐升高,慢慢飘散,随风传来稻草燃烧后的淡淡的清香。原来,一位农妇正在烧火粪,我望着她劳作的身影,亲切感油然而生。

记忆中,烧火粪是乡亲们的重要农事。

晴朗的日子,从草垛上卸下一些稻草,把屋前屋后的垃圾扫到一起,捆成包子。这是稻草做“皮”、垃圾做“馅”的大“包子”,乡亲们这样称呼,怪形象的。捆包子的活儿,女人干得最棒。将稻草一束一束、一层一层地交叉叠好,捧一捧垃圾,放到中间,再将稻草从四周扭向中间。怪不得女人把捆包子叫做扭包子,功夫全在这个“扭”字上。女人手如绕花,干硬的稻草在她手里显得非常柔软,真的像扭面粉包子一样轻松。女人扭出的包子,紧密而光滑,用草绳扎起来,结结实实的。男人也想试试,可稻草到了手里就不听使唤,捆出的包子松弛而毛糙,像翻毛公鸡。女人见了,撇着嘴说,烧锅开水泡泡。男人不好意思,摇摇头,只好作罢。

捆好的包子运到地边垄头。闲时已捞了塘泥,铲了草皮,挖了土坷垃,都堆在那里。烧包子摆弄的是钯子锄头,要靠力气,大都是男人的事。把包子安放在挖开的泥土堆中,用火点着,等红色的火苗一出头,便及时地用泥土覆盖起来,让烟在泥土里薰烧。这样隔几天又烧一次,反复多次,直至泥土变为灰黑色,才算制成了火粪。还是用钯子锄头,把火粪散开,捣碎。又赶紧堆积起来,用稻草或塑料布盖好,防止出了香气,没有了肥效。看看这堆快要用完了,赶紧准备下一堆,一年四季,田地不闲,火粪不缺。养瓜,点豆,育棉花,插山芋,种小麦,栽油菜……落地生根,都要用火粪作底肥,人靠五谷养,苗靠粪土长,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是千万不能马虎的。

那时,人们也给大田烧包子。用来育秧的田,兴过午季的田,低洼冷脚的田,犁过来,翻个身,趁着大晴天,把包子烧了。家家户户齐出动,田畈里人声鼎沸,火光闪耀,袅绕的烟雾混和着泥土的芬芳,在空气中弥漫。女人们不断地把稻草包子运到自家的.田边,堆成小山似的。男人们负责把这些包子烧掉。大田里烧包子,玩不了半点假,比技术,拼力量,赶速度,是骡子是马,遛遛见分晓。男人们不甘示弱,甩开膀子,手起锄落,干净利索,一个个团团圆圆的火粪堆,密密匝匝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身边的田里,远远望去像一张张摆满子儿的棋盘。

乡亲们就这样忙活着,人累了,心里踏实了。他们不懂得火粪有调节土壤酸度和补钾作用的科学道理,但他们懂得必须要善待给人类带来食物的大地;他们不知道火粪是传统的农耕文化的精髓,但他们知道火粪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是不用花钱买的肥料;烧火粪还可以除去杂草,杀死害虫。总之,这老祖宗留传下来的办法很管用。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留香的人的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一指沧桑,岁月留香的散文04-12

送给迷茫的人的励志散文04-18

暗讽心计深的人的经典句子04-26

秋香的散文04-12

经典美文散文04-08

散文经典范文05-17

名家经典散文07-31

经典散文朗读07-31

经典散文欣赏07-31

前缘经典散文04-09

上一篇:《航拍中国》观后感800字下一篇:新门面租赁合同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