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海里遨游作文

2024-05-14

在书海里遨游作文(精选6篇)

篇1:在书海里遨游作文

在书海里遨游600字作文

书--是陪伴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挚友,多少酸甜苦辣,多少春风秋雨,是书教我懂得做人的道理,是书让我一天天成长……我从一开始抗拒她,到渐渐地喜欢她,爱上她。她就像一个魔术师,有时能让我破涕为笑,有时又能让我感动落泪,具有神奇魔力。

记得在我7岁那年,刚上一年级的我已经在爸爸妈妈的安排下看一些历史小故事。有时看不懂,他们会讲给我听。其实,那时候的`我很讨厌他们让看的历史故事,只喜欢看有插图的,充满童趣的书。可妈妈说:“你已经上一年级了,不能总是看那些连幼儿园小孩子都能看得懂的书了,太幼稚!”我不知天高地厚的跟妈妈顶嘴:“哼,我偏不看!”但是,又有什么用呢?妈妈还是照样逼着我看。为了这事,爸爸还当过一次“夹心饼干”,两边讨好“和稀泥”。到了后来,我也不知怎的,不讨厌了,能看得进去了。每次看完一本书,妈妈就给我出几道题,说是得一百分有奖。我第一次做题,心里特别兴奋,不到20分钟,就“耶!耶!”欢呼起来,那是我做题胜利的欢呼。得了一百分后,我急切地问妈妈:“礼物是什么呀?”

妈妈笑着说:“一本书和一支笔,满意吗?”

我既兴奋又有点失望,兴奋的是又有书看了,失望的是为什么没有吃的。我说:“礼物打50分。”

妈妈疑惑不解:“什么意思?”

我意味深长地说:“我只满意一样东西。”

“哦,我明白了,你这个小鬼呀!”

现在我11岁了,渐渐长大了。随着学习负担的逐渐加重,我不知不觉地又看起了那些浅显有趣的书籍。那天,我正在入迷得看着一本被妈妈认为是纯小说的书--《我要的幸福》,耳旁突然想起妈妈的声音:“小雨啊,今天我跟你老师通电话了,她给了你四个字‘精益求精’。”

“哦?”我的注意力转移到妈妈身上,“刘老师还说了什么呀?”

“刘老师还说你的知识积累不够丰富,阅读面不广泛,尤其要多看看历史书籍。”

嗯?老师也要我多看历史书,不会这么巧吧!我小心地回答妈妈:“我小时候已经看过不少了呀!”

“你都还记得吗?”妈妈用目光逼近我问道。

“不记得了。”我心虚地低下了头。

这一次,妈妈让我看历史书我竟然没有说不。已经长大的我,明白了老师和父母的良苦用心。

我将一如既往,勤奋努力在书的海洋里遨游!

篇2:在书海里遨游作文

书真是个宝物!每次买来新书,我都会先嗅嗅它的香气,让我感觉真像是在书的大海中遨游。轻轻的海浪打在我的背上,让我凉爽无比;迸溅的水花打在我的脸上,使我精神百倍书海中所有的书都焕发光彩。

揭开《三国演义》,我闻到了各位大臣斗智斗勇,士兵们惊天动地的杀声和荡气回肠的战争;掰开《论语》,我闻到了孔夫子对弟子的循循善诱,平凡的道理在弟子脑中回荡和精明的弟子在学堂闻着燃香,人声鼎沸的读书;翻开《鲁滨逊漂流记》,我又嗅到了电闪雷鸣,恶劣又舒畅的大自然,鲁滨逊惊人的勇气和与大自然相依相存的本领一本本名著,一篇篇,一部部文言文,让我不得不陶醉其中,甚至不能自拔。

正如大家所悟到的一样,和老师、的家长讲的也一样:书能使人懂得许多道理,书能使人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原来在政治书、在语文书上背的知识搬到这儿来比一比,不也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吗?我们不仅要知道这些道理,还要亲身感悟体验,这样读书,才会身临其境,引发更多的思考来满足我们的求知欲。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说话。”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我以前见书犹见奈何桥,脑袋胀,心里慌,读书还不如干家务,罚体育活动呢!我那时只爱看漫画,什么《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都一问三不知。那时一、二年前的暑假之初,妈妈四处打听,给我买了一本《男生日记》,是杨红樱写的,妈妈强制着我读这本书,我才硬着头皮去读。是一个男孩日记的口吻,写了主角吴缅六年级的暑假生活,它让我变得更懂事,与爸爸的关系更好了,让我产生了责任感,让我对新学期的初中学习生活作好了准备。同时也让我变得更坚强,懂得了男子汉敢做敢当的义气。

这让我以后更爱读书了。

紧接着,我又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奥特洛夫斯基。这本书是一部以苏维革命为背景的史诗性长篇小说。该书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光辉形象,歌颂了他在革命战争时期自强不息、意志刚强、历经磨难、勇斗病魔的精神。书中洋溢着革命激情和理想主义精神,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我爱读书了!

这就是我读书的过程,不必说假期期间,周六周末;也不必说晚上睡觉之前,白天阅读上;单是余时间、茶余饭后,我都会认真读书,很有趣!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确实医好了我许多病,所以常去书海游泳,就好像去保养所,让我站直了!

篇3:让孩子们畅游在浩瀚的书海里

前不久, 笔者与几位教研员再次 (以前也曾做过两次同样的调查) 对我们城区某小学22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只有20.8%的同学有课外阅读的习惯, 49.3%的同学有偶尔阅读的习惯, 29.9%的同学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通过与该校的多位语文老师进行交流得到:大部分老师在班级中都会强调阅读课外书的重要性, 可是大部分孩子对阅读课外书的兴趣依然不大, 有部分同学六年下来竟然没有认认真真地读过一本书。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状呢?究其成因主要有:

1.课外阅读的时间被挤占了

素质教育提倡了很多年, 但高考的指挥棒依然在强有力地挥舞着。学校、教师、家长更看重的只是孩子们每次考试后的那一组组数字, 所以大量的练习题、这样或那样的辅导班已经把孩子平日的时间挤得满满当当的。即使孩子也有那么丁点的时间大都放在了精彩纷呈的电视节目或网络游戏上了。我们的孩子哪里还有时间捧起课外书来读呢?

2.课外阅读的氛围没有了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 不断加快的工作节奏、开足马力运转的城市以及物欲横流的社会, 都让在这样环境中的人们变得狂躁。在这般躁动不安的氛围中, 孩子们哪里还有心思安静地捧出书本来读呢?

3.课外阅读的指导缺失了

在日常教学中, 许多老师无暇顾及孩子课外阅读的情况, 多是泛泛要求, 未能具体计划、落实。孩子的家长有些是无暇、也有些是无“能”关注孩子课外阅读的情况。老师和家长都缺少了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引导与帮助, 如对孩子课外读物的选择、阅读方法的指导等, 这些都势必会影响孩子课外阅读的数量及质量。

那么, 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保证孩子课外阅读真正、有效地实行呢?多年来, 笔者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 收到一定成效。

一、营造氛围, 激发兴趣, 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生命成长的渴望

“阅读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因此, 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 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有书读, 形成“阅读是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须臾离不开阅读”的观念。具体的做法有:以班级为基地, 建立图书柜、读书园地;老师在课堂上定期不定期地安排时间与学生共同阅读课外读物。同时, 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沟通, 请家长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如果条件允许, 家长要成为孩子读书的伙伴, 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孩子喜欢阅读。

在给孩子尽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的同时, 教师要努力激发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阅读兴趣, 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 如:在读书时, 留下悬念给孩子, 促使孩子继续读书;只讲故事的大致内容, 激发孩子去阅读全篇、全本书;抓住好的电视剧的播出机会, 因势利导, 向孩子介绍相应的读物等。

二、推荐读物, 保证时间, 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的“有米之炊”

指导与敲定孩子去买什么样的课外读物, 是保证课外阅读真正实施的第一步, 如果随其自然, 孩子手中有什么读物就读什么, 想买什么读物就买什么, 只能导致教师无从指导, 更无法检查、督促。时间一长, 课外阅读就会变成课外不读了。要解决“读什么”的问题, 我主要采取的方法是:由课内向课外扩展, 介绍、引荐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 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同学之间交流各自所读之书;另外, 还要联系生活实际, 及时推介一些读物, 像前面所提到的抓住好的电视剧的播出机会推介读物。总之, 要做到美文共赏、有书可读、好书共读。

三、点拨指导, 活动促进, 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里畅游

恩格斯说:真正有价值的方法可以长久地启人心智、发人深思。教给孩子必要的阅读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方法得当, 阅读效果就好。教师要以课内带课外, 用课堂上掌握的读书方法去进行课外阅读, 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促进课上的学习。在课内阅读中我教给我的学生读书“六字诀”即读、查、划、摘、想、记。“读”就是读内容, 知其概要;“查”就是碰到不懂的字词查字典, 结合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划”就是给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加点划线;“摘”就是摘抄好词佳句;“想”就是读后思考所感所得;“记”就是背诵精彩片断、优美范文。同时给孩子们介绍了几种主要的课外阅读方法:一是“全读法” (容易读懂的书, 一次读完) ;二是“分读法” (比较生疏或难读的, 一部分一部分地读) ;三是“学思结合读书法”;四是“快速阅读法”;五是“重点精读法”。

篇4:带学生在书海中遨游

一、教师要积极地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大都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当他们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后,就会自己寻找各种书籍阅读,因为世界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显得那么新奇,而书籍正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光靠课本,是远远满足不了他们这种需求的。叶圣陶先生曾说:“科内教材有定量,虽足使儿童感兴趣,尚不能满足。唯有取兴味相类的书籍供给儿童,使他们有取之不尽的乐趣。”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很投入地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需要教师用拨弦、点火的方法去引导去感染,以期引起学生的共鸣。只要有机会,我就有意无意地给学生讲讲李白的孤傲、鲁迅的激昂、朱自清的深情等,在必要的时候,我还会向学生展示自己阅读的体验过程及体验结果。我们也听说过,许多书卷气十足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认为,作为向导的教师有一个责任,即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设法缩短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文本与读者的距离,使学生对作品发生兴趣,产生阅读与对话的欲望。心仪之,再读之,效果自不必说。

二、要留给学生专门的阅读时间

所谓专门的阅读时间,是指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进行自由阅读的时间。因为只有进行自由的阅读,学生才可能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视书为朋友。我所在的学校就充分考虑了这个问题,在排课的时候,每周排一节阅读课,而这节阅读课,就是学生自由阅读的天堂。同时要切实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让学生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课余时间,从而有工夫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

三、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首先我们要给学生可以选择的图书,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有利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当看到满目的图书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但学生对阅读对象的选择是不确定的、模糊的,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还可以组织学生组建自己的班级图书角,每人配备两本或两本以上的课外书籍,编写好号码,归置于班级图书角实行专人管理。这样让每名学生在捧出两本书的同时就拥有全班一百本书。同时这项举措也能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易于形成团结、互助、乐学、上进的良好班风。

四、厚积薄发,在学习语文中让学生享受读书的情趣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时常会运用到课外知识,正是这种课内外的相互促进才使得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尤其是在古诗教学中,这种效果更是显而易见,在那些耳熟能详的古诗中,学生们可以更好地领略诗的意境。课外阅读成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利臂膀。古人有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渐过渡到写“小心文”。对低年级学生来讲,所谓“放胆文”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我手写我口”。因此,当他们为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或喜或悲的时候,我鼓励他们自己编写童话;当他们被英雄的事迹深深感动的时候,我指导他们写下自己的感受;当他们漫游在科技王国的时候,我陪同他们搜集相关的资料与大家分享;当他们觉得写的形式单一的时候,我建议他们出版一期期的作文报。课外知识的积累丰富了语文课堂,学生在学语文的同时尽情享受着读书带来的乐趣。

五、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应当适时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如“读书会”、“文学社”、“阅读组”等,也可举办如“故事大王比赛”、“开心词典”等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阅读所获得的新信息,并给予其积极的评价。这样,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快感,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发自己再去广泛阅读,使自己的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此反复,学生便在自我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构建起了自己的认知体系。

篇5:在书海里遨游作文

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将于201月7日、8日举行,现在距离考试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那一个个奋战在备考线上的莘莘学子的生活状态如何?精神压力大不大?日前,记者零距离体验考研生活,感受在那书海里遨游的青春。

累并快乐着

“考研的人儿伤不起啊!”英语专业大四的小张用最近流行的网络语言调侃道。在重庆三峡学院老校区旧图书馆二楼自习室,偌大的教室里一眼望去简直是书、课桌、备考学生的完美结合。一张张课桌被各种类型的书占得满满当当,教室里几乎都是准备考研的学生,座无虚席。

采访中,记者和重庆三峡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小杨一道,早上7点去图书馆看书,晚上10点半出图书馆,做了一天的“考研学生”。考研备考那种紧张的氛围记者算是体验到了。

“每天早上我6点钟准时起床,早点起来上午就能多看一些内容。晚上回寝室了再看一会儿,一般12点钟睡觉。虽然很枯燥很辛苦,但为了我的研究生梦,这段时间辛苦一下是值得的。有时候想想现在的生活也觉得挺充实,累并快乐着嘛!”小杨说,华东师范大学是她一直的梦想,通过努力,相信自己的`未来不是梦。

排压方式很多种

在三峡学院百安坝新校区,学校专门为考研的学生在寝室每层楼准备了一间自习室,以方便复习。在女生公寓A5四楼的自习室内,墙上挂历上写着的“离考研还有50天”的字样格外引人注目,同学们的复习都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文学与新闻学院陈同学告诉记者,越临近考试,越到后期,自己的压力越大。“有时候做英语真题,做下来分数很低,当时真有一种想把所有书都扔掉的冲动!”对待考研的压力,她总在寻找一种排压的方式。“寝室对面就是大山,我心情烦躁的时候就对着山吼吼,吼完后会觉得轻松很多。”她笑着说道。

对于考研备考期间的心理调节,很多同学表示考研考的就是心理战,把心理大关通过了,研究生的门槛就步入了一半。经管院级小黄的排压方式就别出心裁,“每当我看书很累,心中很纠结的时候,我就把心中的不快都写到纸上,然后找个地方把这些纸都烧了,感觉烦恼也就跟着烧掉一样。”

过来人支招

明年就毕业的西南大学研究生小王认为,复习的“连续性”很重要,考生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有“弹性”的复习计划。注意“适量”,不能一股脑儿往前冲,这样会让自己失去兴趣,效率也不见得好。

完成报名以后,也许很多同学都会信誓旦旦地买下一大堆书,但到最后你可能会发现有很多书其实都用不着,所以向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学长学姐请教甚至是借用书籍,是不错的选择。

篇6:如何让学生在书海中遨游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越来越多的学校高度重视课外阅读,他们创设读书氛围,购买大量书籍,开足阅读课,探索读书方法,希望让学生们徜徉于优美的语言文学中,品味着笔墨书香,在书海中尽情遨游。下面我浅谈如何让学生在书海中遨游:

一、读议故事,带领学生走进阅读。

新学期一开学,我就买了一整套杨红樱小说集,并在每节语文课前为学生读一个故事。这本书中的故事,前后之间总是有联系,听了前因就想知后果。这样坚持了两个月,我惊奇地发现我并没有让学生买这套书来看,而课间教室里却多了很多看书的学生,就连平时爱打闹的也变得文明了很多,对课外书爱不释手。我统计了一下,我班41位学生人人都看过其中的几本,有一部分学生是看了整套。有这套书的学生达35人。有些家长告诉我,孩子晚上一定要看了课外书才肯睡觉。没想到,自己的这一做法却收到意外的效果。

除了在课前读故事外,有时还组织学生谈故事。我会设一些问题:你最欣赏哪个故事?哪个人物?为什么?引导学生就故事中的事件谈看法,互相辩论。学生们会说出一大堆的理由来说服对方,还有的学生学会了进行补充,我也会参与其中。每当这时我就觉得跟学生好近,我们之间有了共同的话题。就在这读故事、谈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也逐渐有了提高。

二、推荐读物,引领学生爱上阅读。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阅读视野将会更开阔,他们的阅读兴趣也将会出现诸多的偏差。如果说一年级学生接触更多的是精美的绘画读本,那么二年级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多、阅读能力的提高,我们可以针对班级的阅读基点充实以文字为主的书籍。不定期为学生开出自助书单,指导学生针对自身阅读面,去书店酌情考虑筛选书目。为低、中段学生推荐课外读物,首先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读物,为学生筛选的阅读书目要呈现阶梯状和文化层次上螺旋式的上升,学生在吸纳的同时,“心根”才越发丰盈。1.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推荐读物。

学生的年龄大小不同,他所喜欢的读物也各不相同,因此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提供其所喜好的读物,才能迅速点燃学生的读书热情。因此,我把学生分为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的学生尽管他们对故事的内容,不能十分正确地把握所蕴含的真正意义,但是,这个阶段却是儿童想像力发展的顶峰时期。这期间要及时为学生推荐故事书、童话、寓言、卡通等图文并茂、篇幅短小、趣味性强、通俗易懂的书籍。如《看图学成语》(注音本)、《小学生智慧快餐》(注音本)、《儿童学古诗》、《笑话谜语大全》、《跟我学儿歌》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十分感兴趣,其阅读的欲望就在此点燃。

第二学段的学生已经认识和掌握了大部分常用汉字,已能读懂短篇和中篇童话故事,然而,由于学生的兴趣广泛,思想容易开小差,易受外界的干扰,因此,我便多向学生推荐和提供节奏感强,富有变化和趣味的读物,如《木偶奇遇记》、《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民间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国革命历史故事》、《西游记》、《唐诗三百首》、《名人名言》、《春笋报》等,保持学生的读书热情。第三学段的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广泛,他们开始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开始懂得关心别人,同情弱者,有了较明确的时空概念。因此,我注重引导学生多看电视新闻、多读报,为学生提供表现神秘、玄奥、超自然的科幻读物、富有哲理的历史故事或人物传记等,如《鲁滨逊漂流记》、《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外名人故事》、《福尔摩斯探案》、《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国儿童短篇小说选》、《100部优秀爱国主义影视篇故事荟萃》、《世界儿童文学名著故事大全》、《现代背诵散文选》、《唐诗三百首》、《全国小学生获奖作文精选》等让学生阅读的兴趣得以充分扩张。

2.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推荐读物。

课外阅读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课外阅读要推荐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如家乡的历史人物、风光名胜、地理环境等方面的读物。3.课外阅读应该配合课堂教学,推荐读物。

我们知道,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学习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而课外阅读是对课堂学习的拓展和延伸。教师推荐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的联系,使课内外阅读得以相互促进。如高年级教材中还有许多文章是从名著中选出来的,就可以要求学生尝试着读一读原著:如《草船借鉴》一课节选自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猴王出世》一课节选自名著——《西游记》;《田忌赛马》选自《孙子兵法》;《林冲棒打洪教头》、《武松打虎》选自长篇小说《水浒传》;学到《詹天佑》,推荐学生读《伟大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少年时代的詹天佑》、《留学国外时的詹天佑》、《京张铁路通车以后》等有关詹天佑的故事。如果老师在课余时间有意识引导学生去读原著,就能激起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同时也能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唤起他们读书的欲望。

三、开展活动,不断激励深层阅读。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课外阅读更是一种纯粹的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因此,其阅读的结果一定是有差异的,教师应该尊重、支持和鼓励这种差异,经常走进学生的心灵,捕捉其兴奋点,并尽可能地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或尽情抒发自己的感受,或自觉纠正自己的偏执观点,让美好的时光在书海中浸润墨香,让如歌的岁月在交流中滋养精神。

1.读书伴侣,畅谈抒发。

学生们有了对书籍的独特感受,他们多么渴望有人听他诉说,和他分享快乐啊!有的甚至在梦中还想着所读的故事。于是我开展了“读书结对子”活动,让学生在班上找个志趣相投的伙伴,结成“读书伴侣”,要求他们在同一段时间里,读相同的几本书,读完后一起交流,各抒己见,看着他们尽情地交流自己的思考、见解,共同分享彼此的快乐、忧伤,我便暗自庆幸:多亏我关注了学生的兴奋点,让他们的心灵之舟扬帆远航!2.开故事会。

定期举办课件读物故事会,弘扬正气,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故事会可先分小组开,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表现的机会,然后评出优秀故事员到班上参加比赛。3.知识竞赛。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采用抢答形式,说出其中的成语、典故、名句、格言等,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巩固课外阅读效果。

4.语文实践活动,增添了读书的活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活动正是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最佳手段。每隔两个星期,我们就要举行一次与学生读书密切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读名人传记时,我们组织“走近名人,剖析你我”,读《三字经》、《弟子规》,我们举行“古代经典共吟咏”……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增添了读书的活力,为厌倦者敲响了警钟,他们在比较、学习中找到了动力,让读书成为一件幸福的事。5.“幸运点将、争霸擂主”,让厌倦点无踪。

阅读是一项快乐但枯燥的活动,尤其是名著,因为学生年龄尚小,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都有待提高,所以不少学生虽然在教师的诱惑下捧起了书,但时间不长他们就厌倦了,有的虽然身在,但心早不知飞到哪儿去了。作为教师就应准确地把握学生厌倦点出现的时间,提前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打造绚丽的阅读时空。如何让学生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天天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我们开设了“幸运点将”天天读书活动。首先让全班同学将自己的姓名制作成各种可爱的小标签投放在幸运桶中,每天课前2分钟抽签。第一天由教师抽取,为了调动积极性,教师可以像电视节目主持人一样先卖几个关子,充分吊起学生们的胃口,然后郑重地宣布首届幸运星,以后每天可以由前一天的幸运星来抽,幸运星不仅能得到同学们的热烈掌声,而且能自豪地站到讲台上,向同学们展示自己最近的读书成果(可以介绍所读的书目,可以复述主要故事内容,可以谈感受、表见解,也可以创造性地发挥。)

“争霸擂主”是继“幸运点将”之后的又一个同学们喜欢的读书活动。我们在教室的刊板上开辟了一方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每天课前5分钟,同学们向擂主挑战,谁挑战成功就可以将自己的照片配上自我读书名言展示刊板内,本班擂主还可以向其他班级的“擂主”挑战。“擂主”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学生陈凛炜在班内属“小草型”人物,看到同学们纷纷亮相擂场,侃侃而谈的“酷”样,他狠下决心,也要当回“擂主”。你看,他将《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和故事一一罗列出来,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整理。争霸擂主时,他第一个抢到讲台上,手捧表格滔滔不绝,条理是那么清晰,语句是那么精彩,听得同学们掌声一浪高过一浪。同学们惊诧于他的出众表现,纷纷请教秘诀。他也毫无保留,把自己的经验一一讲给同学们听,同学们若有所悟。以后的擂主解数越来越多,演讲也越来越精彩。

“争霸擂主”和“幸运点将”吸引了众多学生们的目光,他们读书天天有激情,日日有收获,有效地遏止了厌倦点的产生。

四、“小书虫评价体系”,强化阅读磁场。

课外阅读全程开放,它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的约束,因此评价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永葆读书热情,我设计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可操作性强的升级评价制度,即“小书虫评价体系”。

“小书虫”是诙谐的说法,是对爱书学生的高度赞扬。要想当一名合格的小书虫,必须经过层层筛选;只要每天读书半个小时,并坚持一个周,就可获得一枚“读书章”;积累4枚读书章,读书笔记超过2000字才被评为“班级小书虫”;如果能吟诵20篇优秀诗文,对书中人物或故事发表独特的见解,积极参与班级组织的各项读书实践活动,起到榜样、示范作用的,就可以荣获“读书小博士”发喜报一张;有的学生不仅能熟练运用各种读书方法(如通读、精读、泛读、品读)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而且每学期能够读10本书,摘抄4000字,积累30篇优秀诗文,就可加入学校的“小书虫俱乐部”,成为“读书之星”,与校长一起为学生选购图书。“小书虫”不仅是一种称呼,一种评价机制,更是一个巨大的磁场,我们以此为中心,辐射出各种与之相关的活动,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们,让他们乐此不疲。走进我们班,你会发现教室的门上粘贴着一张“小书虫展牌”,上面有班级读书之星——“小书虫”的个人档案和读书心得,以此激励学生不断阅读。“小书虫评价体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它贯穿于学期始终,形成强烈的阅读磁场,感染着学生,震撼着学生。

上一篇: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下一篇:XX年奶粉企业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