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游因特网》教学设计

2024-05-04

《遨游因特网》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遨游因特网》教学设计

第16课 遨游因特网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信息技术 3.课时:1 4.课前准备:(1)教学课件ppt;

(2)设置好网络连接,保证能够上网;

二、教学课题:

本课旨在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网络、认识网络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Internet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

通过学习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以及使用工具栏中“前进”、“后退”、“刷新”等工具浏览网上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教材第16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教材以了解“中国少年雏鹰网”为内容。为了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地方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我增加了浏览“泰兴银杏网”这一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浏览网页的基本操作。在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网络、认识网络在生活中的作用后,介绍浏览网页需用的专门软件,介绍IE浏览器的窗口引入“网址”——“网址”就如同学校或家庭的地址,学生比较容易理解。通过浏览“泰兴银杏网”,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浏览网页的基本操作,从而引入链接及其作用,接着再以自学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入“探究园”尝试使用IE浏览器窗口工具栏中的按钮,在尝试中了解这些按钮的作用后,教师可以多提供一些有趣的网站网址,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喜欢的网址进行练习,有利于提供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学目的与要求(1)知识与技能:

①初识因特网,学会打开IE浏览器窗口,认识IE浏览器窗口,学会在IE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

② 学会使用工具栏中“前进”、“后退”、“刷新”等工具浏览网上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实际操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

以“任务驱动”的原则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尝试、操作、观察、交流、讨论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探讨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②体会网络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学生热爱信息技术的情感。

③增强学生热爱家乡泰兴的情感。

④适当介绍现在网络的现状,教育学生上网要注意网德。3.教学重点

认识计算机网络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学会使用IE浏览器浏览网上有用信息;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4.教学难点

正确输入网址登录网页;网页中“链接”的概念;灵活运用工具栏中的“前进”、“后退”、“刷新”等按钮浏览网上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

四、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2)协作学习法;(3)自主探索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泰兴。你们肯定都认识家乡的银杏树吧,那你们了解银杏树吗?知道银杏树的动人传说吗?知道它的药用价值吗?

生:了解,它的„„

师:你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的?

生:看电视上的,听大人说的,还可以到网上看„„

师:是啊,我们了解一种事物或者一个地方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当今社会中“上网”是最方便、最快捷的一种方法。那我们上网做什么?怎么才能上网?

好了,下面我们看一些实际的例子:

教师活动:PPT展示各种各样的网站首页截图,如网易电子邮箱()等,要求同座学生讨论因特网的功能。

学生活动:分小组一起看PPT上网站截图,讨论因特网的功能。教师总结:因特网具有非常强大的功能。它包含有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从天文地理、社会百科,到新闻时事、娱乐休闲等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我们可以方便的交流、查找信息、娱乐休闲等。

【设计意图】了解自己家乡的银杏树,能更好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信息技术课充满人文关怀。

(二)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

任务一:浏览“泰兴银杏网”

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网上去进一步了解美丽的银杏树。【设计意图】任务驱动中的任务要具有“情境性”,让学生感受家乡的银杏树,激起他们进一步了解银杏的欲望,兴趣油然而生,学生根据自己内在的需要去探索和学习。

师:在上网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这位新朋友是IE浏览器,它是我们上网浏览信息常用的工具之一,看清楚它的样子。师:我们在电脑的哪些地方可以找到它?尝试一下如何启动它。

学生尝试操作,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遗忘,而要让他们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享受成功。

教师介绍浏览器各部分名称。

标题栏(Title bar)——显示当前网页的名称。

菜单栏(Menu bar)——包含了“文件”、“编辑”、“查看”、“收藏”、“工具”、“帮助”6个菜单项。

工具栏(Tool bar)—— 提供了一些常用的工具按钮,每个工具按钮代表一个常用的命令。

地址栏(Address bar)——显示正在浏览的网页所在的位置。输入网址可以访问对应的网站。

浏览区——显示网页信息。

状态栏(Status bar)——位于窗口最底一行,用于显示当前的状态信息及相关信息。

师:因特网是一条信息高速公路,浏览器是出租车,乘上出租车,你只要说一下你要去的地址,它就会带你到达目的地。不同的网站有不同的网址,网址就输入在地址栏中。同时让学生了解网址通常有它固定的格式,出示“泰兴银杏网”的网址:“http:// ④卡卡乐园:http:// 通讯地址:泰兴市鼓楼小学城西校区 邮编:225400 本人担任学校的专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积极与同行讨教经验,共同探讨信息技术的教学。课堂上,我开拓教学思路,上好每一节课,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等能力。平时,我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很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有了心得体会就及时记下来以备撰写论文所用。经过不断努力,在去年举行的泰兴市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大赛上,我获得了二等奖。

篇2:《遨游因特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以了解“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网”为内容,让学生学习使用360安全浏览器浏览网页的基本操作。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网络,认识网络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介绍360安全窗口引入网址的概念,网址就如同学校地址或者家庭住址,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通过浏览“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网”首页,介绍浏览网页的基本操作,这也是本课的重点。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鼠标指针的变化,从而引入链接的概念及其作用的介绍。接着以自学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入“探究屋”,尝试使用360安全浏览器窗口工具栏中的按钮,了解这些按钮的作用。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快速浏览网上信息,主要通过使用收藏夹、历史记录、网址列表以及设置主页来实现。教师可要求学生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提供一些有趣的网站网址,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喜欢的网址进行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对于现在的三年级学生,他们正生活在网络时代,大部分孩子对网络并不陌生,在家能熟练地操作电脑,但是他们并不熟悉相关概念。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因特网,什么是浏览器,除了IE浏览器以外还有哪些浏览器,让学生了解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如何输入网址登录网站,以及通过超链接浏览网页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初识因特网;

(2)认识360安全浏览器窗口;(3)学会输入网址,浏览网页;

(4)学习使用收藏夹、历史记录、网址列表和设置主页等方法,快速浏览网页。

2.过程与方法 以教师演示、讲授、启发引导,以及学生自己尝试、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会在因特网上浏览有用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算机网络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4.行为与创新

通过学习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以及使用工具栏中“前进”“后退”“刷新”等工具浏览网上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使用360安全浏览器浏览网上的有用信息,掌握收藏夹、历史记录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难点:了解“网址”“链接”的概念;能够正确输入网址浏览网页。【教学方法与手段】

演示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课时安排】 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

学生机房,互联网环境,准备一些适合学生的网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教师使用360安全浏览器浏览“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网”网站上“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栏目,展示给学生看。

2.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老师刚才在干什么?

3.什么是因特网?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因特网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4.教师总结:因特网(Internet)连接着世界各地许许多多的计算机,在因特网上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之间可以相互通信与交流。(出示课件)

5.通过因特网,我们可以浏览到很多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信息。你们是不是也想到网上去遨游一番,浏览网络上丰富多彩的信息呢?

6.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满足大家的要求,一同来学习“遨游因特网”。(出示课题)

二、新授 1.打开浏览器。

(1)要浏览网上的信息,必须要用到浏览器。就像你看电视节目要用到电视机一样。浏览器软件的种类很多。请大家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

师生共同归纳浏览器的种类。(出示课件)

(2)360安全浏览器是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一种浏览器,可以下载并安装在计算机中。双击图标或右击图标选择“打开”命令,我们就可以打开360安全浏览器窗口,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打开360安全浏览器窗口。

(3)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认识360安全浏览器。(1)360安全浏览器的窗口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教师出示课件,结合教材引导学生了解每一部分的名称)

(2)这些组成部分有什么作用呢? [菜单按钮]有很多命令可供选择使用。[地址栏]输入网址的地方。[工具栏]有很多工具可供选择使用。

[标签]可以在一个浏览器窗口中打开多个网页。[工作区]显示网页、进行交互操作的区域。[状态栏]显示一些有关信息的。3.网址的概念。

(1)我们知道每家每户都有地址,我要到你家去玩,就可以靠地址找到你家。那么在Internet上的每个网站也都有自己的名称和地址,通常叫简称“网址”。

(2)教材中有几个网址,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3)除了这些网址,你还知道哪些网址? 4.浏览网上信息。

(1)下面我们来完成一个任务:浏览“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网”网站。如果要访问这个网站,需要在地址栏中输入它的网址(http://)。请大家自己试一试,看看能不能通过输入网址来浏览这个网站。如果遇到问题可以相互讨论,还可以请教同学和教师。

(2)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巡视过程中强调输入完网址后,按回车键才能浏览网站)

(3)大家在输入网址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教师总结:

①输入网址时候容易输错。②“http://”可以省略不输。③输入完以后不能打开网页。④网页出现太慢。

(4)哪些同学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5)解决问题,再次登录。

(6)登录“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网”网站后,我们想看一看里面的信息,怎么办呢?

将鼠标指针指向“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这个栏目,鼠标指针会变成状,单击。

“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就是网页中的“链接”。(7)想办法查看其他栏目,看谁脑筋动得快? 教师提醒学生可以利用“后退”工具按钮回到前一页。

教师总结“讨论坊”中各工具按钮的作用(后退、前进、刷新、停止)。(8)练一练:

试着输入教材P53“讨论坊”中的网址,浏览不同网页。

三、总结

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读书可以获得知识,同样,通过在浏览网上的信息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还可以让自己放松一下。但是如果我们无节制地上网,或者通过上网去看一些无用的知识,甚至沉迷其中,那么网络对我们来说就有害无利了。同学们,让我们合理地使用网络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使用360安全浏览器访问“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网”,还记得它的网址吗?

2.比比谁的速度快,访问网站。

3.教师提出质疑:如果每次都要输入网址,实在是太麻烦了,有什么好办法能快速访问曾经浏览过的网站呢?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更快捷地访问网站。

二、新授 1.收藏夹。

(1)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收藏夹的使用方法,以及利用收藏夹快速打开网站。步骤:

①打开需要收藏的网页。②单击标签左侧的“侧边栏”按钮“收藏夹”按钮,窗口左侧出现侧边栏。单击其中的,在侧边栏右侧出现收藏夹栏。

③单击收藏夹栏中的“添加”按钮,弹出“添加到收藏夹”对话框,单击对话框中的“添加”按钮,将当前网页的地址添加到收藏夹中。

(2)请学生完成任务:收藏“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网”。设置疑问:如何利用收藏夹打开已收藏的网页? 请学生演示,教师进行总结。

(3)学生根据教师的总结,完成教材中的“实践园”,并与同学交流。2.历史记录。

(1)刚才我们在浏览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网的时候,计算机已经默默地把我们浏览过的网站记录下来了,你知道记在哪里吗?

(2)讨论:历史记录页面中的各种功能有什么使用技巧? 3.网址列表。

(1)最近访问了不少网站,计算机也喜欢上了它们,并且把它们列成了一张清单。让我们一起找一找它们在哪里,好不好?

(2)学生练习。

4.设置浏览器主页。

(1)当我们打开浏览器时,就会出现一个页面,这个页面有的时候是空白页,有的时候是一张网页,它叫做“主页”。今天,我们来把“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网”设置为主页,目的是一打开浏览器就可以看到这个网站。

(2)教师总结评价。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好几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快捷地访问网站,相信大家在欣赏动物的同时,也对浏览器的使用有了更深的了解,大家在以后的使用中要灵活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

这是网络学习单元的第一课,学生必然兴趣十足,特别期待在网上看到有趣的内容,所以教学中网站的选择十分重要,尽量选择访问速度快、内容丰富、能吸引孩子的网站。本课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有可能遇到各种小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尝试,找出自己遇到的问题,向全班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新发现。虽然本课时的大部分学习内容在教材中都有详细的介绍,但是教师的演示依然不可或缺,同时还结合同学示范、阅读教材、自主探究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从多种途径进行学习的能力。

篇3:《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教学设计

《因特网信息的查找》。

二、教材分析

《因特网信息的查找》这一节是教科版第二章《信息获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能够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支持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是新世纪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从网络上快速高效地获取信息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学习工作技能之一。本节通过体验网络信息查找的操作与应用,培养学生掌握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服务。

三、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平时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机会很少,操作技能比较薄弱,对一个网站信息的简单浏览和初步使用搜索引擎还不是很熟练,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设置的搜索任务不能太复杂,而且是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任务。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搜索引擎的概念及分类方法;

(2) 掌握使用搜索引擎来获取因特网上所需要信息的方法。

(3) 掌握搜索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培养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2) 培养利用网络资源为生活和学习服务的能力和习惯。

3. 情感与价值目标

培养高效地搜索因特网上的信息,宽视野地筛选信息源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教学重点

1. 搜索引擎的分类。

2. 搜索技巧的应用。

六、教学难点

搜索技巧。

七、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探究实践法等。

八、教学时间

1课时。

九、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机房。

十、教学过程

十一、教学反思

篇4:《走近因特网》教学设计

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是黑龙江省新编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本单元名称为《走进网络世界》,整体教学目标与要求是:了解网络和因特网的概念以及相关术语,体会网络在人类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重大作用。全面认识因特网的主要功能并加以理解,能够应用网络的信息服务、信息传输及共享资源等功能为学习和生活服务。掌握查找信息、下载保存、E-mail、博客、即时通信、论坛等常见的网络操作,能够利用因特网进行交流,自我探索和实践,了解因特网的新兴应用。了解计算机可能面临的安全威胁,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分类和特点,初步掌握保障计算机安全的途径和方法。用正确的道德法制观念去评价各种网络行为,理解“青少年文明上网公约”的意义,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和上网行为规范。

本节课的實施,应注意课节之间的衔接和承上启下,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注重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充分理解每节课栏目设置的意义,合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成长,联系实际,探索合理、有效、积极的学生评价体系。

二、学生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考虑到学生家庭的电脑装备条件以及学生本身水平的差异,大部分学生也曾经多多少少接触过因特网,因此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学本节内容,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三、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了解因特网及其描述性定义;掌握因特网中域名与IP地址的组成,了解域名与IP地址之间的关系和常见域名;了解常见的网络协议;了解因特网为接入用户提供的服务。

2.技能目标

会使用课件自学,会浏览网页。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应用网络、维护网上文明、遵守网络道德法规的思想意识;养成良好的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

四、教学重点

了解因特网、域名和IP地址;因特网为接入用户提供的服务与应用。

五、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因特网的定义;IP地址与域名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1.导言

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架起了连接世界的桥梁。我们从本节课启程,踏上信息高速公路,走进因特网的世界。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因特网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因特网的网络协议和基本服务;理解什么是域名和IP地址。

2.讨论

请大家说一说你所知道的网络带给我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它对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3.读文,了解因特网的一些基本知识

让学生读一读课文,大致了解一下因特网的一些基础知识(三分钟),然后教师根据事先发到学生机的PPT课件指导学生调阅,再让学生说一说,对这些知识是否增进了一些了解,教师再集中进行一下演示和讲解。着重在因特网、IP地址、域名、网络协议、网络服务等概念的内涵和现实生活例子来让学生了解其知识。教师可演示一些直观的应用,比如在讲解域名利用PING命令来PING哈尔滨师范大学的网址,来直观感受域名与IP地址的关系。再介绍一些常见的域名缩写使学生对这一知识增加进一步的理解。这个步骤还可穿插“博弈舞台”进行训练,让学生说一说:如何理解IP地址与域名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要将数字型的域名转换为字符型的IP地址?除了本课所介绍的域名缩写,你还知道哪些国家或组织的域名缩写?同学间交流一下。

4.课堂延伸阅读

指导学生分组阅读讨论“资源视窗”,了解因特网的历史,同学间探讨。也可以登录课本中的网易学院因特网教程等网站进行学习。教师还可以将事先准备的因特网相关知识、历史介绍的视频播放给学生或放在学生机中供学生观看。

5.写下收获

在“成长基石”文件夹的“学习表单.doc”文件内,写下学生在这节课里的收获。

七、教学反思

本课是对任务驱动和基于Internet资源型学习的信息技术课的一次尝试,教师由学科专家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

针对学生水平差异大这一特征,把学生分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协作学习的能力,但是要注意分组的时候对于各个学生的水平应该有一定的了解,避免把同等弱水平的学生分成

一组。

篇5:《遨游因特网》教学设计

2011-03-23 13:46:55| 分类: 教学与反思 | 标签:教学设计 |举报|字号 订阅

教材分析:

《遨游因特网》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7课的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浏览网页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如:浏览器的打开,网址的输入,打开网页链接等操作。目的是借助专题网站,让学生认识浏览器,初步了解Internet的作用和在Internet上搜索信息的意义,了解搜索信息的基本方法。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上网的基本操作;难点是:检索信息的方法。教学策略:

本课采用教学任务驱动、主题活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策略,充分体现了网络教学的优势。

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个感兴趣的小任务:登陆学校网站找找校园内的一些新闻,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出如何在Internet上查看信息。激发学生的欲望,促使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达到掌握操作和灵活运用的目的。以查找“学校网站有哪些版块、内容”为任务明线,技巧与方法培养为暗线,两条线路同时进行。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方法的学习,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培养了他们信息素养、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当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自然便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教师:我们学校是一所名校,有着许多的荣誉,你知道学校取得了那些荣誉?教师:我们可以怎样了解我们的学校?通过哪些途径了解的?

学生答:听大人说的,看到的……

教师:社会上的人怎么样来了解我们的学校? 学生答:还可以到网上看……

教师:是啊,我们了解一个地方或者一种事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当今社会中“上网”是最方便最快捷的一种方法。……

【这样能更好地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可以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体会到信息技术课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主动地进入探求的氛围之中,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并自主地要学,进而乐学。】

(二)师生合作,感受新知

合作学习是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组织合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当学习者与他人协作时,他们会学得更好,往往能正确地解决更多的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往往可以分为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和师生合作。……

教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网上去看看我们美丽的学校。

【任务驱动中的任务要具有“情境性”,从而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而任务的提出应该要根据学生自身的需求提出,以上环节从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美,激起他们进一步了解学校的欲望,学生完全会根据自己内在的需要去探索和学习。】

教师:在上网之前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这位新朋友是IE浏览器,(媒体出示图标)它是我们常用的上网工具,记清楚它的样子。

教师:我们在电脑的哪些地方可以找到它?尝试一下如何启动它呢?

老师在学生的介绍下进行操作,同时给学生讲解“浏览器图标”“浏览器窗口”“地址栏”等知识点。

小结:启动浏览器的方法很多,你可以自由选择。

教师介绍:因特网好像是一条信息高速公路,浏览器是出租车,乘上出租车,你只要说一下你要去的地址,就会到达目的地。不同的网站有不同的网址,网址就在地址栏中输入。同时让学生了解网址通常有它固定的格式,说明“http”表示超文本协议,“”,观察网站设立的版块。注意工具栏中的按钮作用。

【课堂教学应该提倡开放性、自主实践性、独立与合作性,提倡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用怎样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学习,应该更为自主地由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来确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可以看书自学,可以小组协作,也可以请教老师。而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指导者或主持人的角色。这样更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更具活力。】

(五)总结提炼,拓展应用

教师组织学生浏览专题网站,进行交流。交流内容、操作技法,进一步巩固网上浏览的基本技能。教师:网络带给我们许多方便之处,我们要牢牢的掌握上网的方法,让网络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服务。同时网上也有一些不良信息,对于这些信息,我们还是要加以防范,提高警觉,要遵守网络文明公约。教师推荐一些儿童网站和综合性的网站

【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向学生介绍雏鹰网、红泥巴网等优秀儿童网站。使学生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点,上这些网成为习惯,把学生吸引到健康的轨道上来。】

篇6:《遨游因特网》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遨游因特网》 年级:五年级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省编教材小学信息技术下册《遨游因特网》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第一课中Internet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浏览器的打开,网址的输入,链接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高层次的学习任务:是教会学生在Internet上信息搜索的方法,处理信息的能力。考虑到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个感兴趣的任务“做个小导游,介绍九寨沟”,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出如何在Internet上搜索信息。以查找“九寨沟有哪些特色”为任务明线,搜索的技巧与方法为暗线,两条线路同时进行。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搜索方法的学习,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贯穿着基于Internet的资源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在网上搜索“九寨沟”的有关信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内学生各有分工,合作查找所需的信息,通过讨论交流,确定有用的信息。使学生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社会知识,培养了他们信息素养、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

2、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学习成绩可能有差距,天才学生和一般学生及后进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3、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在Internet上搜索信息的意义,了解搜索信息的基本方法。(2)、掌握简单的关键词搜索的方法和保存网页信息的简单操作,培养学生信息的检索、搜集、筛选、整理、加工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通过小组

协作和主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利用Internet查询、收集信息的习惯;用关键词检索信息的方法;将收集到的信息加工处理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习法

3、分层教学法

4、赏识教育法

三、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本课尝试引导学生置身于网络这一开放的信息化资源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学生探索能力。

1、任务一——搜索信息的方法(1)任务启动: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当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自然便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结合学生在语文课本中学过的《九寨沟》一课,书中介绍的九寨沟是一个人间仙境,非常得美!如果老师现在想更多地了解一下九寨沟,你有什么办法吗?怎样才能在包罗万象的信息海洋里快速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呢?随即引出“搜索引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主动地进入探求的氛围之中。(2)操作指导:在网上查询信息也需要一个工具—搜索引擎,但是在我们自己的计算机中是没有的,他一般在一些大型的门户网站中才有,比如有名的网站:搜狐、雅虎、新浪等,那么同学们可以跟我来看一看。打开两个搜索窗口,让学生观察他们有什么异同点?一个是IE浏览器自带的搜索窗口,一个是大型门户网站上(如搜狐)的搜索窗口。搜索引擎常用的查询方法有两种:关键字检索服务和分类检索服务。教师解说以上两检索的区别:目录检索适用于按主题(某一类别)查找

信息,而关键字检索适用于按只言片语查找的信息。教师演示操作过程。(3)学生操作: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进行操作,也可通过教师提供的可自主交互的网络课件平台,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有搜索引擎的网站,如搜狐:;等一些相关网站;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网上搜索信息的方法,如分类检索、关键词搜索。还可以请同学们进入搜狐网站首页,看一看,想想如何在这里搜索信息(他们可以通过网站上的搜索帮助,了解搜索的方法,锻炼学生的自学与信息获取能力。)(4)信息反馈:学生就进入具体的操作过程,在实践与体验中,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在大量的信息源中选择有效方式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会对资料的检索与分类。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两类检索的区别之处,个别学生操作演示给大家看,他是用什么方法,如何来查找信息的;信息搜索记录有几条,查找到了哪些九寨沟的资料等等。(5)归纳总结:网上的资料浩如烟海,纷繁复杂,我们只有通过关键词搜索、分类查询的方法,才能很快地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素材。大家通过访问不同的网站,都能发现有自己需要查找的内容,那么想把它为自己所用,又该怎么办呢?

2、任务二—加工处理信息的方法(1)任务启动:把网上搜索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加工,把自己需要的内容保存到下表。(2)操作指导:学生在保存搜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时,可以将鼠标移到被选中的文字或图片上单击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命令,再打开word新建一个文档,将光标定位到新文档中,通过“粘贴”命令,被选中的文字或图片就被复制到word文档中去,再保存word文档。教师操作演示。(3)学生操作:学生认真观察老师每一步的演示并聆听老师的讲解。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思考,去尝试新的创作,同时上课环境是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下,这样就使得学生除了获得老师提供的信息资源外还可获取大量新的信息,通过整理加工形成自己所需的信息。(4)信息反馈:学生将搜集到的各类信息填入老师布置的表格中,形式一份调查报告,以小组合作汇报或展开答辩会等形式。展示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语言组织能力,这也是与语文学科知识的结合,通过交流,分享成果,拓展了思路,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5)归纳总结: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充分

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同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学生在展示作品时,教师多给学生扬长性地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本课是对任务驱动和基于Internet资源型学习的信息技术课的一次尝试,教师由学科专家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习的主要资源不再是课本而是Internet这一拥有相对无限信息的资源,学生更注重问题,强调学生发现信息的过程。由于学习是由学生的计算机及网络运用能力控制的,因此我在这一过程中指导学生认识信息资源的特点,指引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最直接相关的信息上,以最快的速度,查找最准确的信息。

3、分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习惯的培养 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一方面我在提供的课件中的辅导区里明确分类,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对学生调控过程中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让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因为本节课的特点是一节综合实践课,基本知识学生已经在前一课学习过,因此本节课,教师讲解少,主要任务是适时适当对学生加以组织调控,所以我留给了学生极大的空间,让他们去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4、评价总结,再次深入展开,周而复始 最后用1-2分钟的时间简单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内容,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提升。并对学生在网络中产生的新问题到下一课再次展开研究,让研究再次深入,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做到研究不止追求可持续发展。

篇7:接入因特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接入因特网”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网络技术应用》(信息技术选修3)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因特网的接入管理”是从一个用户的角度清楚地了解因特网的实现技术和因特网的管理方法和思想。因特网是世界是最大的网络,如何接入因特网成为网络社会中的一员?所以,因特网的接入是学生迈入更广阔的网络大门、了解因特网技术的关键一步。本节内容主要包括通过了解不同因特网服务供应商的服务类型与特点,选择合适的因特网服务供应商为自己提供服务,了解多种因特网接入技术,并对这些技术进行比较。

学生分析:教学的主体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较好地使用因特网,但是对于如何接入因特网,使用了何种技术等却并不很了解。本 节课内容理论性强,操作层面上的内容少,学生会觉得枯燥,缺乏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问题,采用了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很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设计思想

1、设计理念

(1)根据本节课内容理论性强,操作层面上的内容少的特点,我采用了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讲授法和自主学习等方式开展教学。在问题的选择上以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小问题,将学习的过程贯穿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2)以学生为主体。问题设置上让学生感兴趣的并贴近生活,学生在课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

2、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

(2)自主探究: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师引导,展开学习。

教学方法:基于问题,任务驱动,讲授法,讨论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描述因特网服务供应商的作用。②了解因特网的常用接入方式。

③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因特网接入方式。

2、过程与方法:

①能够从众多的材料中通过阅读、分析、比较,了解技术的异同,在多种因特网接入方式中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接入方式。

②能够对各种接入方式进行分析、比较、选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能利用网络的优势服务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效地使用网络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②懂得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并选择问题合适的解,培养科学的精神和优化意识。

教学重点:因特网服务供应商及其提供的各种服务 教学难点:因特网接入技术的比较。教具: 多媒体网络机房,投影仪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教学引入:

教师:同学们,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大家平时都上网吗,有谁没有上过因特网?

学生答:都上过。

教师:我们通过因特网查找学习资料、相互交流、参与讨论、听歌、看电影电视、娱乐、购物等,这一切都说明了因特网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那么,大家都在哪里上过因特网?

学生答:家、学校、网吧、父母单位等。

问:你们知道这些地方的计算机是怎样接入因特网的吗?我们今天就一起学习:如何接入因特网。

设计意图:创设现场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1、教师设置问题:在讲新课之前我们收到了一个小朋友的求助,它请大家帮助解决3个问题,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学习完毕之后我们来共同解决。

问题1:我家有一台计算机想接入因特网,我该怎么做?

问题2:我家有两台计算机想接入因特网,请你帮我选择出一种合适的接入方式?其中有一台是笔记本电脑,在我家哪个房间它都能方便上因特网,请帮我选择出一种合适的接入方式?

问题

3、我们单元有10台计算机都想上网,我该如何接入因特网?

设计意图:明确通过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了解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2、讲解因特网服务组织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是向用户提供接入因特网以及其他相关服务的公司。可以分为两种:因特网接入提供商(IAP)和因特网内容提供商(ICP)。教师点拨 简单了解因特网的服务组织,知道它的作用和分类。

3、单台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的方式,针对不同的接入方式分块进行讲解

以拨号方式接入:(1)普通拨号 一般电话上网的必要条件和特点

【学生活动】任务一:在电话拨号中,出现的modem,让学生上网查询什么是调制解调器?

为什么叫“猫”? 调制解调器有什么功能?

找同学回答问题,教师点评,使学生明确调制解调器的作用。

(2)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俗称“一线通”。通过一个NT的转换盒,打电话、上网、收发传真可同时进行。

(3)ADSL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它在同一铜线上分别传送数据和语音信号,属于专线上网(租用线路)方式。

教师总结对比这三种拨号方式]对比这三种接入方式的特点,传输速率适用范围和计费方式等,使同学们明确每种接入方式的优劣.以专线形式介入:(1)Cable Modem 即电缆调制解调器,俗称有线猫,是一种利用专用电缆或有线电视网

(CATV)进行数据传输的接入技术.(2)DDN 即数字数据网络,利用光纤、微波或卫星等数字信道,以传输数字信号为信息网络,为 用户提供全数字、高质量的数据专线传输通道,传送各种数据业务。(3)光纤接入即 FTTX+LAN 方式,是一种宽带接入方式。用户的计算机是小区或大楼局域网中的一员。光纤方式采用专线接入,无需拨号.[教师总结对比这三种拨号方式]对比这三种接入方式的特点,传输速率适用范围和计费方式等,使同学们明确每种接入方式的优劣.以无线形式介入:(1)(2)(3)(4)GSM接入技术 CDMA接入技术 GPRS接入技术 3G接入技术 【教师点拨】无线接入方式具有高速传输、不受电缆束缚、可移动,能解决有线网布线困难所带来的问题。

【学生活动】任务二:解决问题1:我家买了一台电脑,请大家帮忙接入因特网!

找同学回答问题,教师点评,通过处理问题使学生在了解因特网接入的基础上真正学会选择。

4、多台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的方式,针对不同的接入方式分块进行讲解(1)使用路由器接入因特网(2)通过代理服务器接入因特网

(3)使用windows ICS实现ADSL连接共享

【学生活动】任务三:解决问题2:我家两台电脑,请大家帮忙接入因特网!其中一台是是笔记本,我要在任意一个房间都能使用它,又该怎么办呢?

找同学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明确这几种多台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的特点。

【学生活动】任务四:解决问题3:我们单元有10台计算机,大家只想花一份接入费就都能接入因特网,请大家帮忙接入因特网。

找同学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明确使用代理服务器接入因特网的优点。

5、课堂总结

教师提问:请问哪位同学能对今天所学内容进行总结,等待举手。教师评价,教师补充性总结

参考如下:单台计算机接入因特网

1.拨号上网方式:

2.专线接入方式

3、无线连接方式 多台计算机接入因特网

1、路由 2.双网卡代理

篇8:“因特网”教学分析

1.1 本章节为《计算机应用基础 (Windows XP+Office 2003) 》第

三章, 本章从用户的角度出发, 介绍“开通网络服务到获取网络服务”的操作过程, 沿着这一个线索讲述了从网络连接、使用、应用网络服务等过程, 在这一个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网络应用技能, 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网络学习环境。

1.2 本章教学侧重用户享受因特网服务的过程, 教学内容分为三大块:

因特网的接入、浏览器等软件的使用、网络服务功能的使用等。

1.3 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因特网应用;如何获取网络信息;收发电子邮件及使用网络服务。b.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网络的开通、浏览、信息资源搜索、使用网络服务等能力, 同时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c.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的网络学习心理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4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a.教学重点:Internet连接、获取网络信息、收发电子邮件及使用网络服务。b.教学难点:Internet连接;收发电子邮件。c.教学关键点:使用浏览器获取网络信息。

2 教学对象分析

现在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 理论基础比较薄弱, 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较差, 在教学中, 通过老师的操作演示和学生操作练习, 将理论知识实例化、实践化, 让学生在“观看”中学, 在“操作”中学。学生对上网是十分感兴趣的, 尤其本章教学中涉及到的QQ软件和博客的开通使用, 应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 充分利用这个“关键点”辐射到整个教学中去, 让学生认识到网络并不只是聊天、游戏, 同时也是给我们提供服务的, 在适当娱乐的时候也要充分利用网络来获取学习资料和社会实践知识, 为将来的就业打基础。

3 教法分析

3.1 网络教学法。

多媒体网络教学, 能够实现教学一体化, 通过教师端将教学内容在学生端展示, 同时也能实现师生互动, 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在线交流探讨。

3.2 实例演示法。

计算机课程不同于其他科目, 她注重实际的操作能力培养, 因此, 在教学中演示法是必不可少的, 这也是老师将理论知识传化为实际动手能力传递给学生的重要途径, 演示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但不能以枯燥的演示一贯到底, 还要在教学中利用本章教学内容特点, 在常规操作演示的同时, 添加一些新颖和学生感兴趣的演示, 对教学效果也是有促进作用。

3.3 任务驱动法。

结合教学内容, 给学生下一定的“任务”, 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 让学生明确自己操作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操作?使教学目标得到针对性的体现。

3.4 兴趣激发法。采用一定的激发性教学和布置一定的激发性操作练习, 让学生在乐中学,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兴趣。

3.5 体验探索法。

结合学习内容, 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操作, 探索发现新知识, 解决新知识, 理解新知识, 起到对知识点扩展和对学习内容的充实, 从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法分析

4.1 观察熟记。

老师操作演示的时候, 学生观察老师是如何操作?老师将实际操作和教学课件中事例演示图, 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 加深印象, 巩固操作要领。

4.2 实战演练。根据教学内容安排, 在教师演示的基础上, 学生

通过一定的实例练习到达对知识点的巩固。

4.3 规范指导。

由于本章教学任务实用性强, 许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已经提前接触到, 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老师统一指导势必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 老师可进行现场有针对性的指导, 规范学生的操作, 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有效且规范的指导。

4.4 师生互动。

本章所讲内容为网络的应用, 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资源共享。在教学中, 利用网络的这个特点, 具体应用教学软件, 实现师生在线交流, 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其中在讲授QQ软件的应用的时候, 利用QQ这个即时通信工具, 建立班级学习群, 实现学习交流的共享平台, 这样, 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不仅仅限制于课堂。课外时间还可以进行交流, 这样不仅有助于老师教学的渗透和对学生的了解。

5 教学过程分析

6 教学评价设计

教师评价:教学方案评价、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效果评价。

学生评价:学生知识和概念形成性评价、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效果评价。

7 教学反思

7.1 反思自己的成功做法。

7.2 反思失败、失误之处。

7.3 反思课堂灵感

7.4 反思同行之共识。

7.5 反思学生方面的问题。

7.6 反思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意。

7.7 反思对新理论新经验的认识。

7.8 反思再教设想。

摘要:简要对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us XP+Office 2003》的教学过程和方法等进行分析。

上一篇:赛头中学校车运行情况汇报专题下一篇:党章党史党规知识竞赛题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