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答题规律

2024-04-11

高考答题规律(精选6篇)

篇1:高考答题规律

考生应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能够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运用,解决试题中提出的问题。考生首先必须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中心含义,以及试题答题要求。

答题时要注意反馈教材的相关信息,从而使答案尽可能简洁明了,切中要害。因此,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认真分析图中的组成要素,区分有用条件和迷惑条件,特别是图中有无指向标、隐含风向和河流流向、图例和注记等容易忽略的内容,做到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答题时要仔细,对选择题的每个选项都要甄别,以减少失误。

简答题做题时必须问自己三个问题。即题目考什么?在书本和考点的什么地方?书本和考点怎么解释?在问了三个问题之后,再来根据题目设问组织答案。这样的答案就有依据,而不是自己编造的答案。答题书写要工整清晰,避免出现错别字。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

1、洲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大洲陆界:亚非界河苏伊士,运河穿过埃及境,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把此分两边。

3、世界居民:世界人口分布数,最多亚洲次非洲,最少要数大洋洲,无人居住南极洲。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南美洲欧,极地沙漠高山区,热带雨林少人口。

4、澳大利亚知识总结:澳大利亚大洋环,南回归线过中间,地广人稀国发达,高原面积占一半,气候植被呈半环,动物稀有多奇观。骑在羊背坐矿车,首都设在堪培拉。

5、我国领土四端: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踩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6、中国十四邻国名称: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丹,南部还有缅老越。

7、中国的行政区划: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云贵川蒙青陕甘,新藏两宁加海南,港澳是我好河山,台归之日盼团圆。

8、我国的主要山脉: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台湾山脉东分布。喜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

9、我国铁路干线:南北京广与京九,京哈京沪列在东。焦枝、枝柳和宝成,向南延伸交贵昆。东西京包和包兰,陇海兰新至北疆,沪杭-浙赣至株洲,湘黔株洲至贵阳,贵阳-昆明是贵昆。

高考地理如何快速提分

1、重视课本

每一个文综老师都会对学生说课本的重要性,可是我们对课本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我知道大多数小伙伴可能和我一样会有眼高手低的毛病,过于着急的做题,甚至上手就做高考题。我们应该明白,高考题是考察综合能力的,每一道题可能都涉及了诸多知识点,忽视知识点的掌握直接做题是没有效果的,简单的知识点在做错了之后再去看书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表现。我自己的方法是每复习一节,在做作业之前都会把书先读一遍,必要的话摘抄出基础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做题去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不要觉得课本很简单就忽略它,每一次读课本都应该认真,你会发现很多之前没有注意到的小重点,每一遍读都是对基础的夯实。当然,相对于政治历史而言,地理的课本内容较少,必要的时候可以阅读参考书中基础知识讲解的部分。从每一个细微的知识点抓起,在真正理解了每一个概念后,做题你会觉得得心应手。

2、记忆,理解与总结

高中地理主要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个部分。

高一我们首先学习的自然地理可能打击了很多刚进入高中同学们的自信心,因为它涉及的部分是偏理性的,只记忆对提分没有很大的帮助。

事实上,在高考复习中你会发现,自然地理是整个地理学科的基础,综合题不会单独考察自然地理部分,但多以它作为背景,所以学好这一部分是必要的。

同样,你也会发现,自然地理是稳定的得分来源,只要你理解了,做题中不粗心,分数一定能拿到手。当时我也在自然地理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学好这一部分重要的是理解,认真读课本,参考书,将书上的图多在草稿本上画几遍,直到烂熟于心。

下面我们来说人文地理,这一部分主要是多总结。例如水库的作用,某一种农业类型的优点等等,每遇到一道可能在其他题中遇到的主观题,就总结在自己的笔记本上,除特别记忆外平常做题前多看看,会有效提高主观大题的得分率。

最后区域地理我们从初中开始就学习了,这一部分体现出的是地图和记忆的重要性,如果你之前的基础很扎实,不用太担心,但如果你对世界著名地区的地图还不熟悉,就需要抽出点滴的时间来记忆了。

也许你会说,所有科目都要求花费时间提高,一天只有24小时。我曾经也抱怨过时间太少,但你应该这样想:时间对每个人是公平的,课间的几分钟,吃午饭后睡觉之前的几分钟,甚至是晚上洗脚的时候都有可能是你能利用的时间,与其抱怨时间不够,不如思考还能从哪个地方抽出一点时间来记忆一些重要的东西。

3、模拟题

现在我们来说说模拟题对地理的重要性,如果按我个人的实际经历来讲,从高三上学期后期开始,我的老师就安排做限时疯狂高考提分密卷,而我觉得模拟题对地理的提高十分大。

首先在做题的时候你要全身心投入,把平时当作考试,只有每一次都认真考试,你才能看出来自己在这一科目上的漏洞在哪,同时你也会看到自己一步一步的提高。

其次最重要的是你要认真改错,将标准答案誊抄到试卷上,最好用不同颜色的笔,然后逐条分析每一个要点,对于你漏掉的点,你要花时间记忆,争取下次出现类型题的时候你可以开阔思路,想到这个点涉及的方面;对于你没有漏掉的点,你也要认真分析,看你写在卷面上的答案和标准答案的差距在哪里,争取下次写得更规范一些。最后你要总体分析你在哪种题型上薄弱,选择题或者主观题,在这种题型上多下功夫。

每做一套模拟题都得需要两个半小时的整顿时间,而且做文综卷本身就要写很多字,很累也很辛苦,我觉得一星期限时做一次,认真改错,坚持下来就会有很大的收获。如果有条件老师选题和同学们一起做对提高就更有利了,多去学习同学在会回答主观题时候的长处。

4、规范程度

认真的人更容易成功,对于文综而言书写要整齐,要点要分开作答,卷面要干净整洁,把每一个小细节做到,老师会感动于你的认真,你的分数会比乱七八糟的卷面高很多。

【相关阅读】

1.考前深抓课本和地图。考试的内容基本都是课本上的内容,考试大纲与课本知识也是大同小异,一些没有的老师在平常讲课的时候也会有补充,这时候,课本就非常重要。结合课本上的知识点,再结合中国地图或者世界地图,图文并茂,知识点就更容易记住。比如,记忆天山的位置,你要记得“三山夹两盆”是指的那几个山,那几个盆地,还比如冷锋暖风准静止锋这些,最好自己动手画画图。

2.跟着老师理思路。这时候老师往往会把知识点在课堂上进行梳理,你可以边听边用脑子想象,还有没有陌生的地方,如果有一定要随手记下了,下课重点去看。尤其是关于时区的问题,关于太阳直射与纬线之间的夹角等问题,这些都是高频考点。

3.认真做好讲义。这个时期老师发的试题往往都是根据考试大纲调整来的,所以必须用心对待,在规定的时间内一次性做完。”只有把平时当高考,才能把高考当平时“。所以,这时候也是通过做题差缺补漏的时候。

4。熟悉考试大纲,知道考试范围。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时候,你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有重点的复习,考试也不会遇到生题不知所措。

5.保持良好的心态。浮躁在这个时间是常有的事,很正常。一点浮躁怎么办,教你个方法,那就是去找老师谈心,保证每次从办公室出来你肯定信心满满,更加脚踏实地的复习。认知这5点,高考地理提分不是问题。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和规律

篇2:高考答题规律

2.剔除法:利用已知条件和选择支所提供的信息,从四个选项中剔除掉三个错误的答案,从而达到正确选择的目的。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尤其是答案为定值,或者有数值范围时,取特殊点代入验证即可排除。

3.递推归纳法:通过题目条件进行推理,寻找规律,从而归纳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4.顺推破-解法:利用数学定理、公式、法则、定义和题意,通过直接演算推理得出结果的方法。

5.逆推验证法(代答案入题干验证法):将选择支代入题干进行验证,从而否定错误选择支而得出正确选择支的方法。

6.正难则反法:从题的正面解决比较难时,可从选择支出发逐步逆推找出符合条件的结论,或从反面出发得出结论。

篇3:高考答题规律

地理主观题类型多样, 其中成因分析类主观题思路灵活, 结构严谨, 答题的方法多样。下面以成因分析类主观题为例, 分析答题方法, 提高地理答题水平。

一、重视地理要素过程的推导

认真分析很多成因分析类主观题, 其思维过程实际上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过程, 答案要点的上半部分为自然地理要素, 下半部分为人文地理要素, 或上半部分为人文地理要素, 下半部分为自然地理要素。具体如下:

例1: (四川高考文综节选)

材料四

材料五

交通可以缩小时空距离。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 使不同地域间相互交流联系, 实现互补。今日世界交通运输联系不仅局限于一国之内, 而且扩大到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交通建设要受控于地理环境, 亦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

昆曼公路北起中国昆明, 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 南止于秦国曼谷, 长达1850千米, 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显著地地域差异铸就了这条斑斓的彩带。

分析该区域不利自然条件对昆曼公路建设的影响。 (4分)

【答案】地势起伏大 (或山谷相间) , 地质条件复杂 (或喀斯特地貌发育) , 选线受限制大 (或工程量大) (2分) ;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 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 增加了施工难度 (2分) 。

【评析】本设问很多学生答成了列举该区域的不利自然条件, 忽略了“对公路建设”, 答案要点中没有“对公路建设的影响”的话句, 结果只得一半的分。认真分析该设问, 不难发现其实就是上面分析中提到的自然要素对人文要素 (交通) 的影响。

二、重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应用

在人文地理的成因分析类主观题中, 特别是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城市区位、交通区位、人口区位等, 其掌握知识的模式是:先掌握某一个具体的区位要素 (特殊性) , 再上升到这一类地理事物的区位要素 (普遍性) , 最后用这一类地理事物的区位要素理论分析另一具体的区位要素 (特殊性) 。

例如:教材在讲交通运输线的铁路运输线时, 只介绍了京九铁路 (特殊性) , 同学们要从京九铁路的区位因素, 得出铁路运输线的一般性区位因素 (普遍性) , 再运用该一般性区位理论分析其他铁路线 (特殊性) , 如大丽线 (大理—丽江) 。

学生在平时学习和习题训练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这类知识的收集、积累, 这样在地理答题过程中, 才能得心应手, 答出比较标准的答案要点。

三、重视答题语言的完整性, 避免说“半截话”

在成因分析类主观试题的答题中, 很多考生在组织答题语言的时候, 由于没有讲究答题语言的完整性, 答案要点只有“半截话”, 结果只得了该答案要点一半的分。这是个重要的损失, 不是因为知识点没有掌握而没有得到分, 而是因为答题的方法问题而没有得到分, 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半截话”与“全话”的衡量标准:此答案要点是否是独立的一句话。如“土壤肥沃”用在东北平原就叫“半截话”, 前面还要加“黑土广布, 土壤肥沃”, 而在其他地区就可以叫“全话”。考生们答题过程中的很多口头语“交通便利”、“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基本上都是“半截话”。

例2: (2011年四川高考文综) (题干和图见上) 乙城市在国内最大粮食批发市场基础上, 建立了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试分析乙城市布局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的有利区位条件。 (8分)

【答案】

a.乙城市位于华北平原, 邻长江中下游平原, 近东北平原等粮食主产区, 粮食商品来源丰富 (2分) ;

b.乙城市位于东部人口稠密区, 该区域粮食消费量大 (2分) ;

c.乙城市地处东西、南北交通枢纽 (或京广、陇海铁路交汇地) , 交通运输便利 (2分) ;

d.乙城市是省会, 信息、金融、仓储等服务条件好 (2分) 。

【评析】对于答案要点a, 很多学生只答了“乙城市位于华北平原, 邻长江中下游平原, 近东北平原等粮食主产区”, 或只答了“粮食商品来源丰富”, 结果成了“半截话”, 只得了1分。对于答案要点bcd也是如此, 要么答前半截, 要么答后半截, 结果只得一半的分。

四、重视其他的答题技巧

1. 具体与模糊的技巧

对于答案中自己似是而非的部分, 在不影响答案完整和得分的情况下尽量回避、少写。例如北海道渔场的成因, 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的交汇处, 如果不清楚洋流的名称, 则不妨模糊回答:是寒暖流的交汇处, 营养盐类物质丰富, 饵料丰富。

2. 多与少的技巧

对于自己确信无误的部分要准确、有条理地书写, 并且要全面。注意答案尽可能简洁准确, 条理分明, 把握答案的方向性、逻辑性与全面性。高考评卷是多写不扣分, 但少写绝对得不了高分。在某些时候不妨坚持“三多”:多写、多分点、多用术语。多写, 即在审题之后结合题意, 把知道的相关东西都搬上去;多分点, 显得答题有条理, 高考评卷时, 教师往往是提纲挈领看分点、看标题, 分点明显可避免教师把两点看成一点而造成失分。

3. 主要与次要的技巧

尽量抓住主要方面, 切中要害。实在没把握怕抓不到, 则主次一把抓, 把自己认为最好, 最关键、答得最到位的要点放前面。

4. 段落与分点的技巧

一个问题答一段, 一个问题的分点用序号, 显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篇4:高考小说阅读答题规律指导(二)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董师傅游湖

宗璞

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都有他的业绩。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

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

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

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这时月亮却看不见。也许日子不对,也许灯太亮了。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他无所谓。

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大同乡,名唤小翠。她怯怯地说:“奶奶说我可以出来走走,现在我走不回去了。”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想一想,又说:“你看过了吗?”小翠仍怯怯地说:“什么也没看见,只顾看路了。”董师傅一笑,领看小翠在人群中沿着湖边走,走到一座小桥上,指点说:“从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通体发光的塔,在水里也发着光。小翠惊呼道:“还有一条大鱼呢!”那是一条石鱼,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光辉中跳动。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亭中有几幅楹联,他们并不研究。董师傅又介绍了几个景点,转过山坡,走到那座仿古建筑前,特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小翠一路赞叹不已,对雕花窗户没有评论。董师傅也不在意,只说:“不用多久,你就惯了,就是这地方的熟人了。大家都是这样的。”他顿了一顿,又说:“可惜的是,有些人整天对着这湖、这树,倒不觉得好看了。”

俩人走到校门口,董师傅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两根冰棍。俩人举着冰棍,慢慢走。一个卖花的女孩跑过来,向他们看了看,转身去找别人了。不多时,小翠说她认得路了。董师傅叮嘱小翠,冰棍的木棒不要随地扔,自己转身慢慢向住处走去。他很快乐。

11. 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4分)

12. 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6分)

(1)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13. 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启迪。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问题进行探究:文末说“他很快乐”。请举例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说出两点即可)(8分)

【答题误区】

回答第13题时,容易被“意蕴”二字迷惑,不能针对具体要求“快乐的原因”回答,或者回答的要点不全面、不准确。如,有考生答案为:为他的钱足够用了而快乐;有的回答是把小翠送回家了而快乐。这样的答案或是因为不能理解文章的意旨,或是因为不能全面把握试题要求的信息范围,造成答非所问。

【答题思路】

小说阅读试题有其内在的答题规律。下面,我们谈谈上述试题的答题思路。

第11题要求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考查概括作品内容(情节)的能力,设问直接,我们先找出小说的表现“对象”,然后概括这一对象“怎么样”或“做什么”就能找到答题思路。解题时需要理出作品中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并能简要概括,然后用主谓句的形式加以表达。这道题的答案很简单,就是: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第12题是小说表现手法的鉴赏题。试题要求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一般地,答题要从刻画人物性格和与下文情节的内在关系两个角度去分析。这样,就可以比较完整地得出答案:反映董师傅平和淡定的性格,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第13题是稍有难度的试题。但仔细琢磨,这道题问的是“快乐的原因”。试题的实质是“归纳”出文本中体现快乐的语言信息。

该题本质上是考查对小说内容的鉴赏。这类“归纳”题的基本思路是:找到内容相关文本区域(文段),将该区域文本分层分类,然后概括各个层次的意义。

文中的“他很快乐”,是说他平常一直很快乐呢,还是今天发生了这么件事情之后,他觉得很快乐?毫无疑问,从文本看是后者。那么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可以将文本内容分析成几个小的层次,很容易得到下列内容:

他带领小翠游湖;他指导小翠如何欣赏美景;他着重介绍了自己的杰作——雕花窗户(小翠没能很好欣赏);他表达了自己对有些人整天面对美景却熟视无睹而感到的遗憾。这个“很快乐”,源于他能助人为乐,带小翠游湖,并送她到了熟悉的路;也源于他指导小翠欣赏美景,并表达了自己的审美观——要对景物之美保持不倦的欣赏热情,要有一颗发现美的心灵。

于是,我们得到该题参考答案:①因关心、帮助别人而快乐。如:董师傅领小翠游湖;送小翠回家。②因生活知足、心态平和而快乐。如:家里平安;日子平静;钱足够用;小翠对雕花窗户不作评价,董师傅也不在意。③因有生活情趣,善于发现美而快乐。如:董师傅看夕阳西下,看月上柳梢;向小翠介绍如何看塔影。④因工作上得心应手,有成就而快乐。如:董师傅在校园许多地方都有业绩;特地向小翠介绍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

【仿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火 驹

谢志强

他的居室,贴满了千姿百态的马的图片。最醒目的是卧室床头的一幅徐悲鸿的奔马图,那丹青极为传神,仿佛能听到马蹄得得和昂首嘶鸣。他一直期望能有一匹活生生的马相伴。他一生无所作为,平平庸庸,却独爱马。他说,要能亲眼看见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就好了。

他豁不出去,既没有去草原,更没见骏马,直到年老病卧不起。整天,唯一的生活乐趣就是欣赏壁上那静立或奔腾的马。他恍惚觉得死亡之神即将降临。我多么虚弱、衰老呀!他想。他遥想了意气奋发的少年时代和朝气蓬勃的青年时代。

一天,他对在一旁照料他的儿子说:“院子里进来一匹马。”

儿子说:“哪儿可能?城里没有马,有也是公园里的马,驯服得再老实不过了。”

他说:“你上院子里去看看。”

儿子回来说:“院子里空空的,恐怕是风吹梨树发出的声音。”

他固执地说:“我分明听得马蹄声,像踏在我的心里。”

儿子倒出砂锅内的药汁:“该吃药了。”

喝了苦涩的药汁,他像是经过一番长途跋涉,疲乏不堪,垂下眼皮。

儿子问他晚餐的蔬菜,他说没有胃口。于是,儿子告辞。可是,他认定院子里有匹马,甚至在撞击门,欲闯进他的卧室。他担心门没上锁。闯进居室多麻烦,他想。他甚至想象室内践踏得乱糟糟的情景,他受不了。他一向讲究清洁、整齐。只是,现在,他身不由己,无力起来阻止那匹野性勃勃的马了。他甚至想象出那匹马像红绸缎一样的皮毛。

这种担忧持续到钥匙在锁孔内咯噔一声,他说:“那匹马折腾了一个下午,它要冲进来。”

儿子诧异地说:“门关得很牢。”

他说:“你去把马赶远点,我心里很不舒服。”

儿子出去片刻,说:“我已把它赶出院门外了。”

他舒了口气:“一下午,它又是叫,又是撞,它闯进来,我还真拿它没办法。”

“怎么可能?”儿子说,“爸爸,你可能太乏了,以往,你那么喜欢马。”

“我讨厌和马一道,它太喧闹。”

“爸爸,你先喝药还是先吃饭?”

“我嘴里发苦。”他想撑起身子,终于没起来,他指指壁上的画,“揭下来。”

“这……”

“闯进院子的那匹马可能有什么感应,我这儿有这么多马,马喜欢合群……”停了片刻,他又说,“对,全部揭下来,你带走。”

“怎么处理?”

“随你。”他说,“我曾经想抛开一切,去牧场,我连这也没勇气,现在……”隔两日,他咽了气。

送葬时,儿子将他搜集了一生的马的图片点燃。儿子默默看着火苗渐渐大起来,形成很猛的火势,最旺时,仿佛一匹辉煌的火驹脱颖而出,原地挺立、嘶鸣,似乎一只无形的手在扯拉缰绳。那是爸爸。儿子想。末了,火驹离去,留下纸烬,翩翩飞舞,儿子看着父亲的遗像,默默地说:“爸爸,你安息吧!”

1. 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

2.“我已把它赶出院门外了”和“对,全部揭下来,你带走”这两句语言描写,分别表现了怎样的人物心理?(5分)

3. 结尾段画线语句在表现手法方面有何特色?从中可以看出“儿子”对“爸爸”“独爱马”持什么态度?(6分)

参考答案

1. 写“爸爸”因一生爱马却没勇气实现,无所作为,到临终出现对马的幻觉时的无奈与痛苦。

2. 前者是“儿子”善意的谎言,表现了对“爸爸”的体贴。(2分)后者是“爸爸”临死前要把马画揭走,表现了他对理想执著而没能实现的痛苦。(3分)

3. 运用了修辞中的比喻和浪漫主义的想象。(2分)

“仿佛一匹辉煌的火驹脱颖而出”,“似乎一只无形的手在扯拉缰绳,那是爸爸”,从这些可以看出“儿子”对“爸爸”执著于理想的精神很崇敬。(4分)

(作者单位:广州市东圃中学)

责任编校彭琳

篇5:高考古代诗词鉴赏题型及答题规律

一、意境型题目的鉴赏评价

(一)提问方式

1、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

2、前人评论这首诗的意象(意境)图的优或劣,你同意吗?为什么?请就全诗某一联赏析。

3、诗中某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或关系。

(二)答题步骤

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表达作者诗情。解答提示:

1描摹诗歌图景。描摹主要景物而非面面俱到。

2概括意境特点。概括意境特点时用一两个双音节的形容词即可。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生机勃勃等。

3表达作者诗情。如:①送别诗:A离愁 别绪,依依不舍;B情深意长,互为勉励;C别后思念,坦陈心志。②怀古诗:A抒物是人非,盛衰无常之感慨;B是古非今,借以劝谏当朝统治者。C赞古人业绩,表缅怀之情,抒英雄迟暮之感慨;D渴望建功立业,悲叹壮志难酬。③战争诗:A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B统者的穷兵黩武,百姓的和平向往;C怀才不遇,渴望建功立业;D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④思乡怀人诗:A征人厌战,向往团聚安宁的生活;B贬滴时,思乡怀人;C闺中怀人。⑤咏物诗:咏物言志,表赞美、仰慕、怜悯、哀伤之情。⑥写景诗:一切景语皆情语。抒已忧愁哀思、远大抱负、伤春悲秋、田园归隐等。(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只注意了“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的正衬思维方式,而忽略了王夫之“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反衬的思维方式。)

(三)答题示例1 阅读宋·林景熙的诗《溪亭》,然后回答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表现其情感?(07广东卷)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答案参考:(描摹图景)诗人以清秋、落叶表明季节已入深秋,万物凋零,一片萧索;以日暮月初白、孤灯表明一天之中的时间变化,(概括意境特点)构成了冷情幽寂的氛围,(表达诗情)表现诗人心绪不宁、孤独寂寞之感。

二、形象型题目的鉴赏评价

(一)提问方式:

1、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刻画了什么形象)?

2、运用什么手法刻画形象的?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二)答题步骤

塑造的什么形象——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特征——分析形象意义 解答提示:

1塑造的什么形象。形象是由客观之“象” 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的。它既指叙事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翁(包括作者)。如:豪放洒脱的形象,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林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爱恨情长的形象等。形象更多的也指即兴即景中的景和物。这些景和物已被人们赋予了特定的含义而成为具有审美意义的形象——意象。如:梅花的傲霜斗雪、不畏权贵,大雁的春秋迁徙、游子怀乡,杨柳的缠绵悱恻、惜别怀远,流水的时光易逝、怀古思念等。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①分析景物形象要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来分析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借助诗歌中人物的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体会作品主人翁鲜活的形象,进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思想感情。②一定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里特别区分一下意象、意境和形象:意象侧重于融入作者主观情感的物象;意境侧重 由一个或一个以上意象组成的环境氛围;形象可以由一个意象承担,如梅花常用来比喻敢为人先、不畏权贵的君子形象;形象也可由人物直接出场,如白居易《卖炭翁》;形象也可是从意境氛围中感觉出来,如王维《山居秋暝》,我们通过山村月夜清幽明丽的景色的描写,窥见诗人闲适超逸的隐者形象;也可以通过诗中的抒情或议论分析出形象意义,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塑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形象。3总结形象意义。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

(三)答题示例2 阅读宋·刘一止①《小斋即事》一诗回答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07全国卷III)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者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释:①刘一止:宋微宋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水会”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答案参考:(什么形象)托琴棋二物言志。(形象具体特征或个性特征)诗人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方正、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学的兴亡了。(总结形象意义)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三、“诗眼”型题目的鉴赏评价

(一)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2、某个字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3、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二)答题步骤

释该字表面义和句中义——还原析句,描摹图景——烘托意境,表达诗情 解答提示:

释该字表面义和句中义。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力争一字传神,为全诗增色甚至成为诗眼,关键在几类词上极下功夫。①炼动词或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如“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不仅突出了山花火红的颜色,而且赋予了一种动态美。②炼形容词。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人一种坚毅挺拔之美,浑圆之美。③炼数量词。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说明梅花之少,暗中突出一个“早”字,④炼虚词。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写出了戍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⑤词类活用。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绿”在句中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道出了作者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抓住了这些词,就抓住了诗的关键。

还原析句,描摹图景。将关键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或想象,并结合全诗的意 境情感分析字句、描摹图景,以品味炼字的精妙。动词,抓住它的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形容词,抓住它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身临其境。数量词,抓住它意蕴深刻,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词类活用,化腐朽为神奇,增强表现力、感染力。再如叠韵词,可增强韵律感和起强调作用;颜色词,既可表心情,也可增强描写的色彩感、画面感。还应注意某个炼字使用的修辞手法。诗中用的较多的是拟人、夸张和通感。从稍大点的角度入手,应注意,该字处于写景句中,应抓住形象性、生动性;处在抒情句中,应从给定词上强化感情上入手;处在起始句、结尾句,应从结构上领起下文或总结上文入手。有的题目说某字词是全诗关键,为什么?应特别注意从该字词对突出主旨的作用和结构上的作用两方面考虑。

(三)答题示例3 阅读王安石《葛溪驿》,回答问题。诗人 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07四川卷)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答案参考:(1、2点合答)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的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烘托意境、表达诗情)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四、语言特色型题目的鉴赏评价

(一)提问方式

1、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二)答题步骤

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具体分析语言特 色——表达怎样的诗情 解答提示:

这类题不重在炼字运用的巧妙,也不是对某一两句采用何种手法做分析;而是重在对整首诗的语言风格的鉴赏。语言风格类的词语有:平淡、工丽、直率、委婉、自然、清幽、雄奇、奔放、悲慨、洗练、沉郁、清新等等;语言特色类的词语有: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洗练、浅显如话、平淡无奇、词藻华丽、雄健雄浑、低沉、苍劲、舒缓、悲凉、淋漓尽致等等;前者侧重对整首诗的语言评价,后者侧重对语言运用时特色上的整体评价。

准确点明语言特色。一般选择一两个词即可。所以必须牢记一些语言风格特色的术语。

具体分析语言特色。要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注意即使在描摹图景,组织语言答案时也尽量要体现出这种特色。

表达怎样诗情。诗情也一定要体现分析 的这种特色。

(三)答题示例4 读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答案参考:(点特色)该诗语言如行云流水,冲和而不平淡,情深而不直露。(析特色)首句点明“荆吴”比邻,先说宽慰话;次句写眼前景点,写出了诗人心中的茫然,前两句平和含蓄,情不外露。三句承上句的“渺茫”,十分自然;“何处泊”一问,含说不尽的殷切之意和关怀之情。结句恰如巨闸顿开,将惜别之情推上顶峰。(析诗情)款款深情,浓浓别意,尽在“天涯一望”之中,“断肠人”抒离情又不在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矣。

五、技巧型题目的鉴赏评价

(一)提问方式

1、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艺术表现手法(表现技巧),来抒发作者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2、前人说该诗中的某句某联有如何如何的效果,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试结合全诗分析。

(二)答题步骤

指出何种手法——怎样使用该手法——该手法表达怎样诗情、主旨或艺术效果 解答提示:

指出何种手法。首先应准确,其次应熟悉掌握一些表现方法。如:①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手法分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后者又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哲理诗)三类。②表现手法分。A衬托:正衬、反衬,后者又分动静相衬,声寂相衬,乐哀相衬三种。B象征

C烘托

D白描

E虚实结合 F动静结合,化静为动

E点面、抑扬 正侧面结合G起兴

H色彩渲染

I观察角度变化

③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夸张、双关、用典、反问,顶针、互文等。

怎样使用该手法,一定要结合诗句赏析。要特别注意:勿对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如果具体分析到某诗句时,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答题示例5 阅读清代徐兰《出关》一诗回答问题。“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07山东卷)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 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ei):旌旗。

答案参考:(何种手法)描写、对比、象征(借代),(怎样使用该手法,也可两点合起来答)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桃花”与“雪”分别指代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该手法表达怎样诗情、主旨或艺术效果)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六、主旨型题目的鉴赏评价

(一)提问方式

1、关于这首诗的主旨或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你的看法怎样?试简要说明理由。

2、这首诗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的沧桑。结合有关诗句加以赏析。

(二)答题步骤:

析具体诗句写什么——说表达什么情感或暗寓什么(答时可调换,也可融在一起答)。解答提示:

该类题型侧重的通过分析诗句的具体内容,以得到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

(三)答题示例6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比作简要分析。(07江西卷)

金陵晚望(高蟾)

金陵图(韦庄)曾伴浮云归晚翠,谁谓伤心画不成,犹陪落日泛秋声。

画人心逐世人情。世间无限丹青手,君看六幅南朝事,一片伤心画不成。

老木寒云满古城。

答案参考:两着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沉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对国势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画得成的。

七、句意型题目的鉴赏评价

(一)提问方式:

1、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未联或未句的理解或赏析

(二)答题步骤

阐明句表义(可挖掘深层义)——指出描写作用或诗情意趣 解答题示:

解释诗句时一定注意分两层:句表义和句里义,然后结合全诗指出其作用或表 达何种情感、意趣和观点。句意型题里一般侧重的未联未句中的分析鉴赏。

(三)答题示例7 阅读王维《新晴野望》一诗回答问题。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07全国卷II)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篇6:高考答题规律

题型一: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是一种重在测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填空补缺式障碍性阅读。.它具有考查学生的总体语言知识水平,.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双重功能。是当前最先进的英语测试方法之一,同时也是难度较大的题目,对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完形填空的命题特点

1.题型稳定,结构严谨,难易恰当

各个选项大多为一个单词,有时是一个短语。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一般都属于相同词类,语义范畴也接近的词。.难度一般分三个层次:底档题-占10%~20%,只需要考虑设空所在的句子便可看出答案;.中档题-.需要弄清楚前后几个句子甚至上下一两段才能找出答案,中等难度的题占大多数;.难题-需通观全文,从整体角度来考虑才能做出最佳选择。.中等难度的题占大多数。

2.逻辑性强,实词为主,虚词为辅

主要考查考生对语境(短文上下文)的理解,四个选项往往在语法方面都成立,但在文章所提供的特定语境中只有一个最佳选项。重在考查考生对短文内容的综合理解能力。完形填空的设计多以实词(即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为主,虚词(即介词、连词等)为辅,因为实词载意,而虚词往往只是文章结构的需要,更多地反映语法方面的问题,而语法在高考中会逐步淡化。

3.短文题材常为说明文或夹叙夹议的文章

4.侧重于篇章,体现语用判断和内在逻辑

5.考察近义词语细微差别的辨析

二、学生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不善于抓文章的主旨.;

2.容易受定时思维的干扰;一看到自己比较熟悉的语法结构、句子、短语,便不假思索地去选,忽视了对特定语境的理解,.导致思维定势错误。

3..厌倦、恐惧心理;

三、完型填空考查能力

a.词语辨析能力

b.语法结构分析能力

c.语篇理解能力

d.逻辑推理能力

e.文化背景透析能力

f.作者意图剖析能力

g.生活常识综合运用能力

四、解题策略

1.总体思路:抓准主旨、透析文意、理清逻辑、增强信心

2.具体策略

A. 要完“形”,先完“意”-总原则

a.跳读,抓首尾句:首句通常是文章的主题句,开宗明义,引出主题,引出全文,是了解文章全貌的“窗口”,由此可判断文章体裁,推测文章大意,提示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多方面信息,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尾句往往提示文章主旨,显示故事结局,展示作者观点,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b.通读,寻找信息,掌握大意:跳过空格,不看选项,“硬着头皮”把文章从头至尾快速阅读一至两遍,整体感知,掌握大意。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文中的暗示,找出关键词,抓住了文章的主旨,较好地理解全文。

B.上下求索,瞻前顾后-八字方针

c.细读,在整体把握和全篇理解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短文结构、语义和逻辑,进行纵向联系,横向对比,理解难点、关键点,确定选项。

d.复读,反复推敲来调整答案,检查答案的正确性。把答案填入空白处恢复文章原貌,通读全文。一方面根据文章中心思想和各段落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检查文章内容是否连贯完整、浑然一体,一方面从词语意义辨析、固定搭配等细节方面进行检查,验证所选答案,修改不合理之处。.

五、训练策略

1.选题

a.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及较大型的联考试卷中选题;

b.题材多样,长度适中,难易适中;

2.训练

a.每周2-3练(限时训练,13-15分钟);;

b.背诵高考完形填空,直观感受高考完形填空;

c.每完成一篇,要求用自己的话把短文主旨大意表达出来,旨在了解语篇结构及行文逻辑。

d.设计开放式的完形填空练习,即在一些结构比较简单,内容比较熟悉的文章中设置10个左右的空格,不提供选项,要求学生依据对文章的理解填入合适的词,训练学生对上下文的联想能力、运用常识和语境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结合词汇惯用法来补全句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

3.讲评

讲其当讲,多作方法指导。

题型二:阅读理解

高考阅读理解题主要考查考生在单位时间内快速阅读英语短文,了解短文的主题思想,抓住短文中所包含的信息(事实、细节等),并通过短文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把握上下文事实、细节之间的时空顺序、逻辑联系及作者的意图、态度、观念和文章寓意的能力,具有阅读量大、占分比例重的特点,广大考生应高度重视。

一、文章体裁和内容

高考英语试题中出现的五篇阅读选文,体裁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广告和新闻。内容涉及人物介绍、科普、教育、文化、历史、地理、生态、环保、体育、时事等。

二、阅读理解的题型设计

A.五种题型

事实细节题

语意理解题

推理判断题

主旨大意题

观点态度题

其中重在考查推理判断题、事实细节题和主旨大意题,其次是观点态度题、语意理解题。

B.两大类型

表层理解题(客观信息题)

a.认定事实; b.猜测词义、句意、片断意义。

深层理解题(主观判断题)

文章大意; b.推论结论及隐含之意; c.作者的观点及态度。

三、应试策略

应试策略1:

a、审标题,抓中心;

b、读全文,窥全貌

c、瞟答题,明要求

d、带问题,逐解答

e、再回读,细核对

应试策略2:

a.审题,心中有数

b、略读,弄懂大意

c、琢磨,选择答案

d、复读,核实验证

四、训练策略

a.选题

b.训练

c.讲评

题型三:短文改错

一、命题特点

短文改错是高考英语中一个分值较多、难度较大的题型。该题涉及的知识层次多,覆盖面广,主要考查学生从语篇的角度识别错误并改正错误的能力。既考查考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阅读短文的能力,又考查考生利用所学知识发现、判断和改正错误的能力。可以说该题是直接针对学生学习英语的薄弱环节设计的,是得分率较低的一种题型。

二、短文该错的特点

1.文体简单,语言通俗:通常以说明文、叙述文或应用文(书信、日记)为主;

2.内容完整,意义正确,字数在100--120之间;.

3.设疑方式固定,答案比例趋向稳定:设疑方式通常有四种类型,即多一词、缺一词、错一词、无错误;其比例大致为:1:1:7:1.(其考查情况如下表1,,表2);

4.考点分布广,知识层次多,覆盖面大:

a.词类,如名词、动词、连词、代词、介词以及其他词类的用法。其中动词、名词考查较多;虚词多为缺词,如介词冠词不定式符号to情态动词助动词连系动词等.

b.词尾曲折变化,如动词的各种时态、语态变化,各种非谓语动词形式等。

c.固定搭配,包括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等。

d.基本句型,包括简单句和复合句。

e.英语中的“一致性”现象,包括主谓一致、时态一致、代词的人称、格、性、数的一致等。.

f.汉英表达方式上的一些典型差异。

g.句子之间、语篇的逻辑意义等;

5. 多词常考重叠现象;

从属连词与并列连词的连用(although...but...,because...so...);

介词与副词的连用(on the way to home ,sat at there );

词义的重叠(return...back,enter into;repeat again);

从句中的成分重叠;

抽象名词前多余的关次词;

不及物动词前多余的be(what was happened);

使役动词、感官动词之后的宾补中多余的to(make/let/have sb. To do sth.)

否定的重叠(no one/neither /little/ few...not 及惯用法。)

6.词法方面的错误多表现在:词性误用、易混词的误用、习语搭配错误、词性变化错误等

7短文多以第一人称为主体人称;

8设疑处多为学生在书面表达中常犯的错误;

句法错误多表现为:

a.成分的残缺或多余;

b习惯句型套用的错误;

c.句子结构混乱;

d.语序问题等。

唯一性:每行有且仅有一处错误,动只能动其一词;

忠实于原文,不得改变作者的表达意图.

上一篇:社区联谊文明城市签名活动方案下一篇:以班集体活动为抓手建设班级文化-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