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卷答题模板

2024-04-13

高考语文试卷答题模板(精选8篇)

篇1:高考语文试卷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每年都有一定变化,从答题难度上和题型上都有一定的调整,这让考生在答题过程中经常会很困惑。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考语文答题公式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它本身的作用

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八.易混术语区分

1、“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2、“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3、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高考语文答题公式模板

篇2:高考语文试卷答题模板

(一)话题作文的审题:

话题作文一般由“引入性材料+阐释性话语+话题核心词+写作要求”构成。“材料”主要用来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的走向起导向和提示作用;“提示语”主要是启发审题立意,打开写作思路;“要求”则是写作时注意的事项,写作时不可轻视。话题作文审题包括:审材料,审提示,审话题,审要求。最关键的是审话题,包括审准话题的写作范围与写作重点。

⑴单个词语型话题:其话题本身是一个字或词语。名词要注意其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如:“脸”本义“人脸部”,引申义“表情,情感”(妈妈的脸指妈妈的关爱),比喻义“面貌”(城市的脸)。形容词与动词话题,写作时根据立意,补出主语或宾语后,按后面的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的方法确定写作范围与重点。

⑵偏正短语型话题:正部是写作的重点,偏部限定写作范围。如:生存的智慧,“智慧”是写作的重点,“生存”限定写作范围,即“智慧”只能是“生存”方面的“智慧”。

⑶动宾短语型话题:动词是写作的重点,宾语是论述的对象范围。如:战胜诱惑,“战胜”是写作的重点(为什么要战胜,怎么样战胜),“诱惑”限定战胜的对象只能是“诱惑”而不是别的。

⑷主谓短语型话题:谓语是写作的重点,主语表示谓语论述的对象。如:答案丰富多彩,“丰富多彩”是写作的重点,“答案”则限制丰富多彩的对象只能是“答案”,而不是别的事物。

⑸并列短语型话题:主要是关系型话题,写作时以一者为主,两个方面对比贯穿全文。关系型话题的主要关系有:①依存关系,如《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②主次关系《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③取舍关系,如《材与非材》;④条件关系,如《人文素养与自我发展》。

⑹完整句子型话题:以谓语为写作重点,同时注意主语,宾语和修饰语对对象和范围的限制。如:细节决定成败,谓语“决定”是写作重点(为什么决定,怎么样决定),“细节”“成败”则表示“决定”的范围对象。

特别强调:审题时,要注意话题中的词语的本义、比喻义、引伸义或其它特殊意义。深入准确地挖掘这些含义,往往会适使文章立意深远深刻。

(二)命题作文审题与话题作文的比较:

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虽然不是同一概念,但二者有交叉的地方。有些命题本身就是话题,如“安”(05北京)、“愿景”(06天津)、“谈意气”(06湖南)等等,这样的命题与话题作文,二者立意完全相同。而有些命题就不能仅仅把它看作话题,因为它已经是作者的观点或主张了,如“我想握住你的手”(06上海),“今年花胜去年红”(05年辽宁)等,这样的命题作文,立意必须严格服从题目的指向(作文的标题也不得改变)。

值得指出的是,如以“一枝一叶一世界”(05年浙江),“雕琢心中的天使”(06广东)为话题作文,尽管话题即观点,但也可以反过来立意,“一枝一叶未必一世界”“心中的天使不需雕琢”(保持人的本真美)。广东省作文评分标准中对这样的立意是认可的(05年“纪念”也可以立意为“无须纪念”),因为它符合“在话题范围内”的要求。

(三)材料作文审题与话题作文的比较:

请比较下面两则材料并加以区别:

材料1:“一只老鸟指着开着门的鸟笼对它的几个孩子说“进去吧,我早就为你们准备好了家。”“不,我们要上天!”它的孩子回答说。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2:有人说当代中学生常常是矛盾的。一方面,带有个性的脸颊,他们开始认识到自我,自信“我就是我”;另一方面,在缤纷炫目、而且必须面对的生活面前,他们有时也迷茫,常常会问:“谁能告诉我,我是谁?”请你结合成长中的亲身经历,以“我的故事”为话题,讲出一段真实的体验和感受。

通过比较,我们很容易发现,由于材料的“功用”不同,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前一则材料,是文章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同学们必须找准材料的“焦点”,审清“自立”这个题旨后才能构思写作;而后一则材料,仅仅为我们提示了一个内容指向,其写作范围也要比前者大得多。

篇3:高考语文试卷答题模板

一、2009年高考试卷特点

1. 试题设计选材新颖, 重视了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

高考大纲在考试内容中的开篇之句就是“生物学科的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因此, 重视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是课标高考试题的必考内容。生物学素养的高低, 首先反映在对生物科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上。因此, 在高考理综试题中, 都加大了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涉及到人类的生产、生活等多个方面。

2.核心知识重点考查, 昭示高中生物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课程的内容标准有了较大的灵活性, 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考虑到课改实验区的不同学校使用不同版本的教科书, 试题的命制比较灵活, 回避了教材的少许差异, 保证了在同一套试卷下, 对所有考生都能公平的竞争, 从而体现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

试卷的结构也很合理, 跟考试说明上的要求、样卷都一致。像必考的5道选择题、2道大题, 选考的一些题目都非常符合考试说明上的要求。考题的质量较好, 既严谨又有改革, 设问非常巧妙, 又没有偏题、怪题。

3.突出了对体验性、实践性内容的考查, 着力倡导开展探究性学习

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 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探究也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高中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 就是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 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 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然而, 在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过程中, 高中生物教学仍然存在着:象征性地“讲”实验, 为了赶超备考进度放弃实验, 致使探究性学习很难实施。因此, 高考试题的考查方向, 将直接影响着高中生物教学。2009年的高考理综试题, 则继续加大了对体验性、实践性内容的考查力度, 意在倡导高中教学切切实实地开展探究性学习。

4.选修内容的考查“点到为止”, 有效地减缓了师生教学、备考压力

在课标教科书的教学过程中, 选修教材的学习与备考, 一直让课改实验区的师生感到困惑:“怎样处理教材的繁杂与考纲的简约要求之间的矛盾?众多的概念、程序和应用事例是否应该深入挖掘、广泛展开?那些与考纲知识点有密切关系、但又不在考纲要求范围之内的知识点要不要补充?”等, 这些让一线老师们难以解答的问题, 随着2009年高考试题的问世而得到了解答。随着今年第一届新课改高考卷的浮出水面, 不约而同地出现了“点到为止”、以“填空”为主的特点, 所考查的内容多为科技常识或一些常见考查点, 考生只要认真选学了选修教材中某些模块, 便可稳稳地拿到高分, 这一命题信息将有效的缓解师生教学和备考的压力, 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

综上所述, 2009年的高考理综生物学试题回归平实, 回归基础, 回归教学的实际。大部分试题似曾相识, 意在减轻高考复习教学的负担;试题表述简洁明了, 所需解题思路清晰易找, 意在突出学科思想;试题不过分刻意追求能力立意, 意在彰显生命科学的本色内涵。

二、2010年考向预测及备考策略

(一) 考向预测

1.注重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的考查:分子与细胞、遗传与变异、代谢与调节和稳态现代生物科技等, 这都是历年来高考命题不可回避的重点。

福建三明沙县一中巫晔

2. 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仍是高考命题的基础, 但对双基的考查不再是简单知识再现, 而是把它放置在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情景之中。

3. 注重学科内综合能力的考查。

4. 注重图解、图、表格中所含信息的分析、解读和处理 (包括建立新的图表) :

图解、图、表格等是对一些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规律性处理的工具。对图解、图、表格的解读考查在逐年增加和完善。

5. 注重生物学中的推理和计算问题的考查:

遗传变异中基因型的推导和有关遗传概率的计算是考查计算和推理能力以及科学思维的良好载体。

(二) 复习备考策略

1.夯实基础:课本是教学之本, 泛泛地阅教材或丢开教材学习一些参考资料, 往往收效不大。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一方面要全面复习理清知识结构, 搞清各知识点, 把分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构建知识网络和体系;二是抓基础知识的复习也要突出重点, 对重点知识和与实践联系密切、容易出能力考查题的知识点应多下功夫, 以达到融会贯通、应用自如。如光合作用、遗传育种、调节等;三是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应注意理解和综合、应用, 要善于联想、迁移, 从而有利于提高运用能力。

2.开阔视野, 注重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 还要进行全面学习, 开阔视野, 形成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实施途径:

(1) 培养自学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 课外阅读获得知识信息。平时注意收集一些阅读材料, 通过阅读扩大视野。

(2) 做好专题复习。就生物学的一些热点问题, 应用性较强的知识点, 进行专题复习。

(3) 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在进行双基复习的同时, 掌握与科学、技术等联系比较紧密的常识性的知识, 不断扩充知识面。

篇4:高考语文试卷答题模板

综合题一般以区域地理为基础,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从不同层面来设问。因此,必须用区域研究的方法、用整体性思维围绕着“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来思考回答。

一、常见问题

1.审题不明确,不能与课本知识建立联系。

2.概念掌握不牢固,不能从头脑中准确提取。

3.忽略题干中的限定语,导致答题的针对性差。

4.不注重答题指导语,不能准确把握各种行为指令的不同要求。

5.专业术语运用不准确、不规范。

二、应对措施

上述问题的出现,审题不清是关键,因此考生答题时应注重三个方面。下面以“简要评述东北地区突出的自然资源优势”为例进行分析。

1.首先找题干中核心的地理概念。

题目中核心的地理概念为“自然资源”。

2.再看限定性语言。限定性语言包括:①空间限定语(如图示地区);②时间限定语(如某月某日);③角度限定语(如优势、特点、分布、规律);④程度限定语(如突出的、主要的)。

题目中空间限定语为“东北地区”;角度限定语为“优势”;程度限定语为“突出的”。这样本题就定位为“东北地区突出的优势自然资源”,然后就很容易与课本选修二的相应知识联系起来。

3.最后看指导语。指导语包括:①指出、说出(答题时点到为止,无需展开);②比较(答题时既要注意不同点,又要注意相同点);③描述、阐述、简述、综述(答题时要具体描述,多角度地用地理术语分析);④解释、分析、说明(答题时应有铺垫);⑤评价(既要写优势,又要写不足)。

题目中的指导语为“评述”,因此答题时就要对东北地区突出的自然资源优势进行具体描述,尽量用地理术语进行全面分析。

三、答题原则

1.首先要读图。读图要看清图例、图名、经纬度、河海、交通线等,以便准确定位,树立全局意识。

2.其次要紧紧围绕材料。如果遇到新材料、新背景或有一定难度的题也不要慌乱,要稳定心神,从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以备答题之用。在读材料时要把主题干和分题干都读清楚,不能只读分题干,忽略主题干,以免失去有用的信息。

3.最后要注意题目的重点词。比如“一声秦腔吼,吓死山坡老黄牛”中的重点词为“秦腔”,抓住了秦腔就能准确定位此地为黄土高原。

四、如何准确回答主观题

1.审题概念化,思维原理化,结合书本化。(便于将题目设问与所学课本知识联系起来)

2.答题具体化,答案要点化。(将地理概念的要素与基本题型的答案模式联系起来组织答案)

3.表达专业化,语言规范化。(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尽量使用关键词,多用词组,少用句子)

篇5:高考语文试卷答题模板

“名句名篇”、“文学作品阅读”两个板块的得分情况均不如人意。4分的名句默写,浙江省平均分仅为1.6分。“文学作品阅读”题考的是外国小说阅读,总分18分,浙江省平均分仅为8.71分。

客观地说,整个文学作品阅读题这一大题的4道小题考点集中,难度也不大,客观上有利于学生得分,之所以考得并不理想,与考生本身平时基础不扎实关系很大。还有的一些考生是因为不会分点答题和不会使用文学术语而失分。

也许是考虑到前面除语用题之外的试题难度过大的缘故,作文题的阅卷尺度也和语用题一样被放宽,只要考生不偏离题目,不宿构和抄袭,字数也差不多,一般考生的分数都还说得过去。据统计,今年高考浙江省作文平均分达到42.43分,略高于往年。与往年一样,今年的满分作文凤毛麟角,55分以上的作文也是少数,大量考生在47分至54分之间,网上阅卷分数“趋中”的问题依然没有有效解决。

考生作文以写乡村的居多(包括城里的考生)。然而,他们大多着眼于写乡村风光和乡土人情以及童年生活,很少触及乡村的灵魂,而只是浮光掠影,以旁观者的身份去看待乡村,或者寻找过去在乡村留下的记忆,缺少现实的真切感受,很少出现对乡村生活有深入思考的佳作;而“春夏秋冬”的“流水账”般的结构模式,“农家乐”式的“到此一游”的家庭聚餐,外加“牛背牧童”和“炊烟袅袅”之类的乡土风光,便构成了比较普遍的所谓“乡村题材”。

而写“触摸都市”的考生,也同样以做表面文章为主,停留在都市的繁华与嘈杂、都市的冷漠与爱心、都市的噪音和废气等都市表象,真正能够触及都市“灵魂”,对都市文明进行严肃思考的作文也屈指可数。写“触摸城市”还存在着片面和幼稚的问题,城市在有些考生眼里变成了“钢筋水泥的灰色森林”、“藏污纳垢的腐朽场所”,充满失望和颓废之感,而没有用心触摸城市的个性和魅力。所以,作文写作除了需要学生有宽广的阅读面和训练之外,更需要有对生活的独到个性体验,善于挖掘生活细节中蕴藏着的“金子”。

篇6:高考化学各类题型答题模板

一、实验操作类规范语言表述

1.测定溶液 pH的操作

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待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答题模板:

答题关键词:pH试纸、表面皿、玻璃棒、蘸待测液、比色卡、对照。

四步:①取放试纸→②蘸待测液→③点滴试纸→④与比色卡对照。

概括为“取、蘸、点、比”。

抓住关键词和四步操作环节,此类问题一定不失分。

2.沉淀洗涤

()沉淀洗涤的目的:除去沉淀表面附着或沉淀中包夹的可溶性离子。

(2)洗涤方法:向漏斗内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出后,重复操作2~3次。

(3)误差分析:若沉淀不洗涤或洗涤不干净,则使沉淀的质量偏高。若沉淀洗涤次数过多,则会使部分沉淀溶解而使其质量偏低。

(4)沉淀剂是否过量的判断方法

答题模板:

※加沉淀剂: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

※加入与沉淀剂反应的试剂:静置,取适量上层清液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试剂,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

注意:若需称量沉淀的质量而进行有关定量计算时则只能选用方法(1)。

(5)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

答题模板: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洗净

3.容量瓶捡漏操作

答题模板:

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倒立观察。然后再将容量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再倒立。若均无水渗出,则容量瓶不漏水。

4.滴定管检查是否漏水的操作

答题模板:

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滴定管夹将其固定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将活塞塞旋转180°后,重复上述操作。

碱式滴定管: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滴定管夹将其固定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轻轻挤压玻璃球,放出少量液体,再次观察滴定管是否漏水。

5.滴定管赶气泡的操作

答题模板:

酸式滴定管:右手将滴定管倾斜30°左右,左手迅速打开活塞使溶液冲出,从而使溶液充满尖嘴。

碱式滴定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向上倾斜,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球,是溶液从尖嘴流出,即可赶出气泡。

6.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答题模板:

形成封闭体系——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水等)―→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微热法——关键词是:封闭(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微热、气泡、水柱;

液差(封)法——关键词是:封闭(用止水夹关闭右侧导气管,向--漏斗中加水)、液差(--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停止注水后,水柱不变化)。

整套装置气密性检查:为使其产生明显的现象,用酒精灯对装置中某个可加热容器微热,观察插入水中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也可对整套装置适当分割,分段检查气密性。

7.萃取分液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8.焰色反应的操作

先将铂丝沾盐酸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反复几次,直到与酒精灯火焰颜色接近为止。然后用铂丝沾取少量待测液,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如为黄色,则说明溶液中含Na+;若透过蓝色钴玻璃呈紫色,则说明溶液中含K+。

9.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当溶液变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

10.从溶液中结晶实验操作

答题模板: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蒸发→结晶→过滤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或带结晶水的: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二、实验设计类规范语言表述

1.性质实验设计

从实验原理出发(含性质),按操作过程(或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顺序来表述答案。

答题模板:

操作→现象→结论

取样,加入……→有……生成→……的是……

(1)水蒸气最先检验;

(2)有干扰的气体先检验:例如,气体甲对气体乙检验有干扰,检验思路:检验气体甲→除去气体甲→确定气体甲除尽→检验气体乙。

例1.设计合理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答案:以下方案任选一个。)

方案一:配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和NaHSO3溶液,用酸度计(或pH试纸)测两种溶液的pH。前者的pH小于后者,证明H2SO3的酸性比H2CO3强。

方案二:将SO2气体依次通过NaHCO3(或Na2CO3)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方案三:将CO2气体依次通过NaHSO3(或Na2SO3)溶液、品红溶液。品红溶液不褪色,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2.定量实验误差分析

对于定量实验,要采用措施减小误差。减小误差从以下角度考虑:

(1)装置气密性良好;

(2)排除装置中气体;

(3)减少副反应;

(4)避免气体带杂质(如测定水的质量,气体必须干燥);

(5)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进入装置等。

燃烧法定量测定实验一般设计思路: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干燥装置→主反应装置→吸收产物(1)→吸收产物(2)→干燥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例2:某混有CuO粉末的金属铜样品,从浓硫酸、浓硝酸、蒸馏水、双氧水中选用合适的试剂,设计一个测定样品中金属铜质量分数的方案。

①设计方案的主要步骤是(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

②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要测定铜的质量分数,可以把浓硫酸稀释,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即可求出铜的质量分数。

①设计方案的主要步骤是将浓硫酸用蒸馏水稀释,将样品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干燥,称量剩余固体铜的质量即可。

②CuO+H2SO4=CuSO4+H2O

3.实验现象描述

有关化学实验的描述不仅要求准确,还要求全,有时还需要指明是何处产生了什么现象,其答题规范可利用下面的模板来处理。

例1.(溶液)―→

(1)颜色由……变成……(2)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3)溶液变浑浊

(4)生成(产生)……沉淀(5)溶液发生倒吸(6)产生大量气泡

(7)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8)有液体溢出。

例2.(固体)―→

(1)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2)固体逐渐溶解

(3)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4)颜色由……变成……

例3.(气体)―→

(1)生成……色(味)气体(2)气体由……色变成……色

(3)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4)色、味。

4.仪器或装置作用

答题模板

有利于……(这样做的好处),以防止……(这样做的坏处)

尾气吸收:吸收……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例如:有机实验中玻璃长导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某瓶的作用:安全瓶作用,防止……中的液体倒吸进入……中

或者,平衡气压,便于……中的液体顺利进入……中

5.原因、理由类

答题模板:

“有理”——化学原理,“有据”——事实依据

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正说”——“直接原因+根本目的”

(2)“反说”——“如果……就……”

6.理论型简答题

答题模板:

……存在……平衡,……(条件)使平衡向……(方向)移动,……(结论)

三、图表、图象类试题规范语言表述

1.图象题

(1)会识图:一看面,二看线,三看点(弄清纵、横坐标的意义,弄清起点、拐点、终点的意义;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四看量变,五看是否作辅助线。

(2)会分析:分析图象中隐含的信息,将其加工成化学语言,同时联系化学概念、化学原理,从而快速解决问题。

2.表格数据题

(1)明含义:理解表格中各个列项中数字的含义,巧妙地将表格语言转换成化学语言。

(2)析数据:理顺表格中数据间的变化趋势,联系相关的化学知识,寻找其中的变化规律,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

口诀:图象题要细心,全面观察得高分;

曲线题能速答,分析走势好办法;

表格题要解好,转化数据离不了。

四、有机化学问题的答题规范

1.有机物中文名称与化学式不能混淆,有机物命名要规范。

2.化学式、键线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等不能混同,勿多氢少氢。

3.官能团、取代基及原子间的连接方式要正确。官能团写在左边时特别要注意。

4.书写有机方程式时,有机物一般要写成结构简式或结构式,不用等号而要用“→”。有机反应条件要记清。

篇7:高考语文试卷答题模板

一、保持字迹工整,答案清晰

在备考期间,相信同学们听得最多的就是老师反复强调试卷要书写工整,字迹清晰,分点答题。高考老师阅卷是通过电子扫描答案,在电脑屏幕上阅卷的,考生要是卷面字迹不工整,扫描的时候可能电脑上的显示比较迷糊,老师阅卷看不清答案,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老师的打分。

二、认真审题,避免跑题

在做题的时候,同学们要认真审好题目,在试卷中圈出题目的关键字眼,时时提醒自己不要看漏看错题目,防止答案牛头不对马嘴,偏离题意。在平时的训练中,同学们要养成审题的好习惯,做好细节问题。

三、保持平稳的心态

在高考考场上最忌讳紧张,考生如果紧张就会导致大脑空白,发挥失常。所以,同学们高考前要调整好心态,平常心对待高考,据调查显示,考试时心态平稳的考生,发挥正常,考试成绩自然也会高。

四、做完题后认真检查

篇8:高考语文主观题答题“三维策略”

“三维策略”之一:明确“考什么”

一道试题摆在眼前, 不要急着提笔 就写, 答案想当然。倘若题目都没读完, 也没读懂, 更没读透, 就下笔千言, 即使答案不离题千里, 也谈不上周全, 毕竟还不很清楚命题者的意图究竟是什么。因而答题首先要明确试题“考什么”, 这是读题 的技巧。“考什 么”是答题的 前提, “知什么”才会有应对策略。例如2013年高考浙 江卷第11题“第四段中‘铁牛’、‘拖拉’加 上引号, 有什么用意?”部分考生一读题下意识地认为只考查引号的作用, 答案呈现的只是引号的作用;还有一部分考生认为是对“铁牛”、“拖拉”这两个词语的理解, 断“题”取义, 忽略题中引号的考查, 这两者丢分是显而易见的。而该题除考查引号外, 主要考查 “重要语句 在文中的 丰富含意”, 明确了这样的考题要求, 就可以进入到下一步的思考。

“三维策略”之二:“知识点”是什么

明确了“考什么”, 才会调出 相应的“知 识点”来作答, 这样作答既有针对性, 更是有效的答案。有一 大部分学生在作答时, 会本着“油多不坏菜”的原则, 把涉及问题的知识点都罗列出来, 而不是选择性地取用。如上文提到的考题, 就会把引 号的作用 什么“讽刺、突 出强调、特定称谓”等一一列举了。用准什么知识点, 就要联系原文读出文字背后折射的内涵。作者这样运用词语、安排叙述或情节, 以及文章结构等等, 都是围绕主旨来阐述中心、表明观点态度或抒发情感之类的。

知识点除了文本知识外, 还有鉴赏知识。语文学科的知识是条块系统, 如表现技巧系统就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语言特色等。再如修辞手法, 种类有很多, 但就应试来讲只要掌握考纲要求的九种。又如比喻, 什么是比喻, 比喻的种类和作用, 特别是要掌握它的作用, 要能结合句子分析运用比喻的妙处之类的。其他的条块知识也可采用层层“剥笋”法, 厘清每一个知识点, 熟记于心, 并运乎其妙。

“三维策略”之三:怎么答

如果说明确“考什么”是答题的前提, 那么“怎么答”应是答题的目的。但有了知识点, 分数还是不 高, 这就好比厨师有了主菜料和作料, 技术和火候不到还是烧不出好菜。因而“怎么答”是技巧和规范的问题。技巧要注意答题技巧和得分技巧。答题技巧讲究规范, 也就是用语规范和步骤规范。用语规范就是要使用适当的鉴赏术语。而步骤规范主要有三点:一是点出, 直接点出问题的答案;二是引文, 引原文与点出答案结合作表层分析;三是评析, 深层分析。这三个步骤至少要 具备其中两个步骤, 当然三步 齐全更好, 答什么主 要看“考什么”。得分技巧要关注答案要点是否齐全或怎样用模糊答案来表述的问题, 有几个要点可根据分值来判断, 如通常4分以下的题, 一般一点1分, 5、6分的题一般是一点2分。答案的结构可以采用总分总、分总、总分、并列等形式。

例如2012年浙江卷第11题:“简析第三段中的‘抓药’细节。 (3分) ”明确该题 考查人物 形象塑造 中的描写, 既然是“简析”就涉及知识点人物描写的技巧, 这就要直接点出, 再结合原文分析、评析。该题分值3分, 应该有3个得分点, 答案要点 可分两点 或三点。所给 答案:1用白描手 法, 通过“瞟”、“抓”、“称”、“添”、“减”、“包”、“扎”等一系列动作, 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与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2用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人物及相关场景。答案分了两点, 第一点直接点出技巧和结合原文分析, 两步骤写在了一起;第二点是总体分析, 结合文章旨意作深层分析, 这样答案就比较周全了。

基于上面的介绍, “三维策略”可以用下图来示意。

上一篇:2010文员面试自我介绍下一篇:笑神写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