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高考语文答题模板

2024-04-14

全高考语文答题模板(精选9篇)

篇1:全高考语文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每年都有一定变化,从答题难度上和题型上都有一定的调整,这让考生在答题过程中经常会很困惑。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考语文答题公式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它本身的作用

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八.易混术语区分

1、“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2、“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3、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高考语文答题公式模板

篇2:全高考语文答题模板

(一)话题作文的审题:

话题作文一般由“引入性材料+阐释性话语+话题核心词+写作要求”构成。“材料”主要用来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的走向起导向和提示作用;“提示语”主要是启发审题立意,打开写作思路;“要求”则是写作时注意的事项,写作时不可轻视。话题作文审题包括:审材料,审提示,审话题,审要求。最关键的是审话题,包括审准话题的写作范围与写作重点。

⑴单个词语型话题:其话题本身是一个字或词语。名词要注意其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如:“脸”本义“人脸部”,引申义“表情,情感”(妈妈的脸指妈妈的关爱),比喻义“面貌”(城市的脸)。形容词与动词话题,写作时根据立意,补出主语或宾语后,按后面的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的方法确定写作范围与重点。

⑵偏正短语型话题:正部是写作的重点,偏部限定写作范围。如:生存的智慧,“智慧”是写作的重点,“生存”限定写作范围,即“智慧”只能是“生存”方面的“智慧”。

⑶动宾短语型话题:动词是写作的重点,宾语是论述的对象范围。如:战胜诱惑,“战胜”是写作的重点(为什么要战胜,怎么样战胜),“诱惑”限定战胜的对象只能是“诱惑”而不是别的。

⑷主谓短语型话题:谓语是写作的重点,主语表示谓语论述的对象。如:答案丰富多彩,“丰富多彩”是写作的重点,“答案”则限制丰富多彩的对象只能是“答案”,而不是别的事物。

⑸并列短语型话题:主要是关系型话题,写作时以一者为主,两个方面对比贯穿全文。关系型话题的主要关系有:①依存关系,如《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②主次关系《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③取舍关系,如《材与非材》;④条件关系,如《人文素养与自我发展》。

⑹完整句子型话题:以谓语为写作重点,同时注意主语,宾语和修饰语对对象和范围的限制。如:细节决定成败,谓语“决定”是写作重点(为什么决定,怎么样决定),“细节”“成败”则表示“决定”的范围对象。

特别强调:审题时,要注意话题中的词语的本义、比喻义、引伸义或其它特殊意义。深入准确地挖掘这些含义,往往会适使文章立意深远深刻。

(二)命题作文审题与话题作文的比较:

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虽然不是同一概念,但二者有交叉的地方。有些命题本身就是话题,如“安”(05北京)、“愿景”(06天津)、“谈意气”(06湖南)等等,这样的命题与话题作文,二者立意完全相同。而有些命题就不能仅仅把它看作话题,因为它已经是作者的观点或主张了,如“我想握住你的手”(06上海),“今年花胜去年红”(05年辽宁)等,这样的命题作文,立意必须严格服从题目的指向(作文的标题也不得改变)。

值得指出的是,如以“一枝一叶一世界”(05年浙江),“雕琢心中的天使”(06广东)为话题作文,尽管话题即观点,但也可以反过来立意,“一枝一叶未必一世界”“心中的天使不需雕琢”(保持人的本真美)。广东省作文评分标准中对这样的立意是认可的(05年“纪念”也可以立意为“无须纪念”),因为它符合“在话题范围内”的要求。

(三)材料作文审题与话题作文的比较:

请比较下面两则材料并加以区别:

材料1:“一只老鸟指着开着门的鸟笼对它的几个孩子说“进去吧,我早就为你们准备好了家。”“不,我们要上天!”它的孩子回答说。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2:有人说当代中学生常常是矛盾的。一方面,带有个性的脸颊,他们开始认识到自我,自信“我就是我”;另一方面,在缤纷炫目、而且必须面对的生活面前,他们有时也迷茫,常常会问:“谁能告诉我,我是谁?”请你结合成长中的亲身经历,以“我的故事”为话题,讲出一段真实的体验和感受。

通过比较,我们很容易发现,由于材料的“功用”不同,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前一则材料,是文章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同学们必须找准材料的“焦点”,审清“自立”这个题旨后才能构思写作;而后一则材料,仅仅为我们提示了一个内容指向,其写作范围也要比前者大得多。

篇3:高考语文主观题答题“三维策略”

“三维策略”之一:明确“考什么”

一道试题摆在眼前, 不要急着提笔 就写, 答案想当然。倘若题目都没读完, 也没读懂, 更没读透, 就下笔千言, 即使答案不离题千里, 也谈不上周全, 毕竟还不很清楚命题者的意图究竟是什么。因而答题首先要明确试题“考什么”, 这是读题 的技巧。“考什 么”是答题的 前提, “知什么”才会有应对策略。例如2013年高考浙 江卷第11题“第四段中‘铁牛’、‘拖拉’加 上引号, 有什么用意?”部分考生一读题下意识地认为只考查引号的作用, 答案呈现的只是引号的作用;还有一部分考生认为是对“铁牛”、“拖拉”这两个词语的理解, 断“题”取义, 忽略题中引号的考查, 这两者丢分是显而易见的。而该题除考查引号外, 主要考查 “重要语句 在文中的 丰富含意”, 明确了这样的考题要求, 就可以进入到下一步的思考。

“三维策略”之二:“知识点”是什么

明确了“考什么”, 才会调出 相应的“知 识点”来作答, 这样作答既有针对性, 更是有效的答案。有一 大部分学生在作答时, 会本着“油多不坏菜”的原则, 把涉及问题的知识点都罗列出来, 而不是选择性地取用。如上文提到的考题, 就会把引 号的作用 什么“讽刺、突 出强调、特定称谓”等一一列举了。用准什么知识点, 就要联系原文读出文字背后折射的内涵。作者这样运用词语、安排叙述或情节, 以及文章结构等等, 都是围绕主旨来阐述中心、表明观点态度或抒发情感之类的。

知识点除了文本知识外, 还有鉴赏知识。语文学科的知识是条块系统, 如表现技巧系统就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语言特色等。再如修辞手法, 种类有很多, 但就应试来讲只要掌握考纲要求的九种。又如比喻, 什么是比喻, 比喻的种类和作用, 特别是要掌握它的作用, 要能结合句子分析运用比喻的妙处之类的。其他的条块知识也可采用层层“剥笋”法, 厘清每一个知识点, 熟记于心, 并运乎其妙。

“三维策略”之三:怎么答

如果说明确“考什么”是答题的前提, 那么“怎么答”应是答题的目的。但有了知识点, 分数还是不 高, 这就好比厨师有了主菜料和作料, 技术和火候不到还是烧不出好菜。因而“怎么答”是技巧和规范的问题。技巧要注意答题技巧和得分技巧。答题技巧讲究规范, 也就是用语规范和步骤规范。用语规范就是要使用适当的鉴赏术语。而步骤规范主要有三点:一是点出, 直接点出问题的答案;二是引文, 引原文与点出答案结合作表层分析;三是评析, 深层分析。这三个步骤至少要 具备其中两个步骤, 当然三步 齐全更好, 答什么主 要看“考什么”。得分技巧要关注答案要点是否齐全或怎样用模糊答案来表述的问题, 有几个要点可根据分值来判断, 如通常4分以下的题, 一般一点1分, 5、6分的题一般是一点2分。答案的结构可以采用总分总、分总、总分、并列等形式。

例如2012年浙江卷第11题:“简析第三段中的‘抓药’细节。 (3分) ”明确该题 考查人物 形象塑造 中的描写, 既然是“简析”就涉及知识点人物描写的技巧, 这就要直接点出, 再结合原文分析、评析。该题分值3分, 应该有3个得分点, 答案要点 可分两点 或三点。所给 答案:1用白描手 法, 通过“瞟”、“抓”、“称”、“添”、“减”、“包”、“扎”等一系列动作, 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与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2用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人物及相关场景。答案分了两点, 第一点直接点出技巧和结合原文分析, 两步骤写在了一起;第二点是总体分析, 结合文章旨意作深层分析, 这样答案就比较周全了。

基于上面的介绍, “三维策略”可以用下图来示意。

篇4:高考语文答题策略

一、两种答题方法及其运用

笔者从多年的临考指导中摸索出一点经验,做高考语文卷大体上有两种答题方法。一种是常规答题法,按照题号一一做下去,不打乱先后顺序。另一种是非常规答题法,不全按先后顺序答题,而是考生根据自己答题的进度,临时打乱顺序,尽可能地抢分。常规答题法适用于试卷偏易、答题顺利时,非常规答题法适用于试题偏难、时间紧迫时。

一般情况下,做高考语文卷要按试题的先后顺序进行,尤其是第Ⅰ卷,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应按先后次序作答。第Ⅱ卷可按先后顺序试着作答,但从语言运用到作文的答题顺序就值得研究。如果时间富余,仍然可按先后顺序作答,也就是整场考试都采用常规答题法;如果时间紧迫,就应先写作文,最后再来抢做语言运用题,即采用非常规答题法。

二、答题顺序的调整

做高考语文卷不能随便改变答题顺序,需要调整的地方平时就应当反复训练过。下面就谈谈调整顺序应注意的问题。

试卷作答到达全国卷的第五题(新课标卷的15题)结束,也就是作文之前的语言运题前面,可以算一个时间分界点。在这里看看所剩的时间,如果时间宽裕(可能试题相对容易),就可以按照常规答题法依次做下去;如果所剩时间不多(可能试题相对偏难),就要采用非常规答题法。

到分界点还剩下70—80分钟,就可以按照常规答题法依次答题,最后写作。当然,作文前面的几道小题分值不大,不要逗留,应该尽快做完,给作文留出足够的时间。

到分界点如果只剩下60分钟左右,就要采用非常规答题法,及时调整答题顺序。此时调整是否果断、得当,决定了考试的成败。因此,要毫不犹豫地调整做题顺序,先写作文,最后再抢做几道语言运用题。这样调整的好处是可以保证大分值的题得到较高的分数。有足够的时间写作文效果自然更好,作文基础好的考生有可能拿到50分左右,表达水平高的还可能得更高的分数。

到分界点只剩下60分钟,如果仍按常规法先攻作文前的几道小题是很危险的,即使答得完美,也只是十几分,何况不一定能拿到满分。很多同学预计十多分钟可以拿下这几道题,结果往往是用了15分钟,甚至20分钟。考生大都有寻求完美的心理,往往会埋头雕琢,等做完这几道题才发现时间所剩无几,最后用4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赶作文,即使才思敏捷,能一挥而就,质量也不会太高。如果考生作文基础差一些,就有可能写不完,那就痛失作文这半壁江山了。即使前面的语言运用拿到10分,如果作文没写好,只拿到36分,那么两项只得46分。如果保住了作文,拿了50分,即使语言运用才拿到6分,也是56分,显然要比前者高出10分。

三、不能留下的两类试题

在语文答题顺序的调整中,以下两类试题不能留在作文后面。

一是文言翻译题千万别留下。这类题即使感到困难,也千万别留下,最好是趁热打铁,做完文言选择题后马上接着做。此时原文印象较深,更容易理解准确。如果最后赶做翻译题,受诸多内容的干扰,原先获取的信息大多遗忘,得重新熟悉原文,势必浪费时间,费力不讨好。如果时间紧迫,来不及细看原文,脱离相关语境,仅凭此前残留的印象仓促下笔,就有可能翻译不准确。因此,文言翻译这块硬骨头最好是一次性啃了去,能理解多少是多少。如果迫近考试结束,情急之下再来啃它,细读原文已无可能,准确领悟就无从谈起。总之,最后做翻译题是毫无益处的,一则不会比前面接着做题得分高;二则如果试题偏难,这也留下,那也落下,受挫感加重,会造成慌乱,有可能来不及做这道题,或者半途而废。

二是现代文主观题不能留下。有不少考生惧怕现代文主观题,把它视为硬骨头,即便如此,也要硬着头皮先啃下去。在时间充裕、精力充沛的情况下做这几道题,能够静心思考,会组织得更充分、更完备。如果最后再来啃这块硬骨头,表面上因题目所剩无几而显得轻松,实际上情急之下会更加紧张。主观题阅读一般篇幅较长,精读要费些时间,问题又较零碎,情急之时来做不太轻松。有的题还比较难,得一步几回首地查找信息,加以整合,如果做起来不顺手,心乱如麻,越做越慌张,静心作答根本办不到,静不下心来又做不好。考场是残酷的,交卷时间渐渐迫近,心绪不能宁静,这种需要高水平组织的表达题就不容易答到位,有可能答得很肤浅,或者答漏了要点,甚至答非所问。所以,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应该趁精力充沛时把它啃下。

总而言之,本文探讨的高考语文答题策略中,如需调整顺序,除了语言运用题,其它题都别留在作文后面。语言运用题之所以可以留在后面做,是因为除了分值低以外,各题是独立的知识点,互不关联,审题不必瞻前顾后,适合抢答,抢到一题算一题。它不必像翻译题、现代文主观题那样,需要回到原文找依据,或者题与题之间相互关联,需连贯思索。

篇5:全高考语文答题模板

一、阅读技巧小结

1、关注题目

题目的内涵往往丰富,它可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题材类型等诸多重要信息。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山居”明示了诗的题材属归隐一类;“秋”点明季节;“暝”点明具体的时间。“秋”与“暝”在古人的笔下往往流淌着悲愁,如“万里悲秋常作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但“山居”那欲隐而难藏的惬意与满足就使“秋暝”的感情亮丽畅快起来了。

2、关注首尾句(联)

首句(联)经常开篇扣题、奠定情感基调,而尾句(联)则经常会隐含或点化主题。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首句“峨眉山月半轮秋”是对题目的具体描述和和延展,月是秋之月,月半轮喻人之别,秋半轮指秋未深,月与秋给人“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寒意。尾句“思君不见下渝州”是对主题的点化,君即月,月即故里和亲人,因别而思,思而不见更显其情深意切。

3、关注表情、表意的关键词

古诗词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情藏之于景因而含蓄,但作者经常有意无意地将景的一角撩起,让情显出山形水貌。如李煜的《浪淘沙》中的“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着一“寒”字,亡国之悲痛尽从心底泛起。

古诗词最讲究的是炼字,“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是炼字的最高境界,而“奇、险、新、色”皆因诗文炼出了情、炼出了意,字淡而味浓、文浅而情深。如温庭筠的《菩萨蛮》中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懒”表慵懒哀怨,“弄”表心绪不宁,“迟”表迟缓惆怅。

4、关注意象

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在经年累月的磨合之后,意与象的关系早已约定俗成。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当然,诗人用意象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如子规的常意为孤寂哀愁,而在“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中,子规却是一个对美好事物留恋、热爱和执著不懈地追求的形象。

5、关注文题间的注释

注释有对写作背景的必要交代,有对典故逸事的阐述,有对难于理解或易于误解的词语的解释,在理解时能起拨云见月的作用。如读“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时,骤观题目即知本诗写的是离别之思,但

细看诗文却又似云遮雾盖,难明其意。于是命题者在诗后题前附加两点注释:①此诗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②取次:任意,随便。注释②直言“取次”之意,使原本隐晦的诗意顿然明白晓畅;而注释①则如萤般轻掠过全诗的每一个字,使每一处暗喻都影影绰绰地明出情意,我们终于因注而释了:原来“离思”为夫妻的生离死别之思,字里行间满溢着恩爱、忠贞与怀念之情,温情脉脉、盟山誓海,感人至深。

6、关注题干提供的信息

题干多是直截了当地提出具体的问题,但有时也会在提问之前有所提示。这些提示既是对诗文的注释,也是对答题的导向。如“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节选自张九龄《感遇》)的题干是这样的:“《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请联系这句话,说一说你对‘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一句的理解。”本来初读时对“自有岁寒心”一句颇费躇踌,但《论语》之语让我们恍然顿悟:丹橘之所以经冬犹绿,并非缘于气候暖和,而是因为它具有像松柏一样耐寒的节操。

7、关注常用典故的特定含义

为了融千情万绪于片言之中,为了纳沧海桑田于方寸之内,诗词往往用典。但若不知典故的来龙去脉,我们实难报以会心的一笑,更遑论拍案惊奇了。如读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如果懂得中间两联所用四个典故的含义,那么我们就会因那天衣无缝的衔接、哀怨迷离的意境而由衷叹服诗人用典时出神入化的艺术功力了。

8、关注熟悉的作家的概况

时代在变迁,思想在传承,大凡杰出的诗人,其诗心总与时代之脉一起博动。因而要读懂作为思想载体的诗文,就必须能勾勒出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命轨迹及其思想流变,了解其为何喜极而泣又因何痛彻心肺,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其诗风诗意、诗情诗魂。教材所选的篇目都是历代大诗人的代表作,以此为窗可以洞悉诗人沉浮悲喜的人生,感悟其诗词中的徬惶与呐喊。如陆游在《书愤》中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明志:恢复中原之志至死不渝;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剖心:忧愤之情深如江海,忠义之心耿如日月。当此二人的其它同类诗作奔赴眼底时,我们便可据此联读而悟。

二、了解古代诗歌的常见主题

●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宫中词》:寂寞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杜牧《泊秦淮》 ● 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短歌行》、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常建《塞下曲》: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尽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诸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 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闺中怀人 如张仲素《春闺思》: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 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三、了解古代诗歌的主要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景衬情)、寓情于事、寓情于理等。

2、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主要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

4、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包括雄浑、旷达、冲淡、飘逸、沉郁、豪放、婉约等。

了解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陪衬另一个事物,使后者更突出。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对比:目的是突出二者的不同。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 语言特点类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 穷形尽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诗情画意 △ 文章结构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呼应 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篇6: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总结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1

政府(国家)

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的国家职能;③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持的原则;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

2、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3、政府(国家)在经济学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政府(国家)在政治学里面的行为是履行国家职能。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2

国际关系

1、(政治学)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

2、(政治学)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③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⑤国际竞争的实质;⑥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⑦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标等)。

3、(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②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④对外贸易的作用。

4、(哲学)国际关系

在《生活与哲学》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关系的哲学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③内因和外因的关系;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⑤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3

企业

企业是市场的重要活动主体,是《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高考政治在《经济生活》部分经常考到企业的知识,而且牵涉的知识面广,知识之间关联度大。但是也有规律可遵循。

我们在回答企业该怎么办之类的问题时,与企业有关知识如下: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因为企业生产的是商品、要重视产品质量)

②掌握市场信息,调整产品结构,面向市场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③加强管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④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以较少的资源,较低的成本,生产较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⑥经营者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还要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素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⑦企业要搞好售后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实施名牌战略,坚持正当竞争,反对恶性竞争;

⑧企业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情;要自觉遵守市场交易原则,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⑨企业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必须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

⑩坚持科学发展观。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4

公民

1、《政治生活》在公民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⑴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统一和谐的关系。国家权力机关由民主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政治方面,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该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⑵要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⑶三大原则: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⑷公民监督。

2、《生活与哲学》在公民(个人)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⑴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统一的关系;

⑵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⑶人与规律的关系;人与联系的关系;人与矛盾的关系;

⑷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⑸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3、《经济生活》在公民(消费者、劳动者)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⑴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⑵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劳动合同制度;

⑶公民应该有纳税人意识;

⑷公民的几种投资行为——购买股票、购买商业保险、存款储蓄、购买债券;

⑸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享受了权利,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5

《文化生活》主要命题点

1、文化的作用:文化精神力量;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的作用)。

2、文化发展与创新:创新的重要性;创新的途径(根本途径和具体途径);处理好两对关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创新的主体—人民。

3、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核心;为什么要弘扬(必要性和重要性);怎样弘扬。

4、先进文化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⑴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⑵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加强自主创新;

⑶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⑷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⑸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⑹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⑺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具体的又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公民角度回答:

从国家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履行国家职能和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方面回答

从党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及加强党的建设角度回答;

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的处理角度回答。

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

篇7:全高考语文答题模板

1、巩固基础

很多选择题基本考察的都是基础知识,所以我们如果想要得分,首先你对基础知识要很稳固,重点复习基础知识,全面扫描,尽早查漏补缺,这样我们才会更有把握去面对考试,我们做题可以从基础题做起,等我们真正熟悉掌握了再来慢慢提高难度。这样我们的基础知识就巩固了。

2、排除法

如果我们做选择题不知道答案的话,我们可以试着用排除法,直接排除不正确的选项,剩下一个就是正确答案了,如果剩下两三个的话,我们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最有可能的一个。

3、代入法

很多选择题需要计算,比如数学,我们可以适合拿一个特殊的数字比如-1、0、1代入进去,看看得出什么结果,我们就选择什么答案。

4、按顺序做题

篇8:全高考语文答题模板

在成人高考的语文系统复习中, 老师要起到主导的作用, 我个人认为首先要认真的研究教学大纲, 确定复习的方案。2011年成人高考语文教学大纲进行了改革, 基础题六小题为由18分提高到24分, “万丈高楼平地起”, 我及时更改了复习的方案, 把重中之重突出在基础部分。而我个人又觉得语文学习基础中的基础那就是字词的学习, 只有学好字词才能领悟句式, 才能写好作文。

在此我结合成考语文复习的课本、练习册以及近年来的全国成人高考考试试卷, 加上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初成文字如下:

一、语音考查

语音部分侧重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能力等级为A, 虽然能力等级是所有考查题里面相对简单的, 但是却是最不容易得分的。

通过这几年的复习, 我简单讲讲我的心得。

我们要明确语音题考什么。

从2005年至今, 成考的语音题重在考查形声字、多音字、形近字, 以双音节词和成语为主。字词基本上来自于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丛书《语文及解题指导》和习题册, 当然还有一些生活中的字词。

在考查形声字的时候, 我们一定要注意, 遇字千万不能读半边, 形声字声旁表音, 形旁表意, 但是命题人在考查你的时候, 往往会选择一些形声字不读它的声旁的音的字, 比如:“刹那”的“刹”不读声旁“杀”音, 而读chà。

“发酵”的“酵”不读声旁“孝”音, 而读jiào。

“歼敌”的“歼”不读声旁“千”音, 而读qiān。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形声字的声旁的韵母和声母全变了。

如:“泥淖”的“淖”不读“卓”音, 而读“nào”。

“亵渎”的“渎”不读“卖”音, 而读“dú”。

第二种考查形近字

比如:“陷”与“谄”、“馅”相近, 将“谄”误读成“陷”音。

“掣”与“擎”相近, 容易将“掣”误读成“qing”音。

“肆”与“肄”相近, 容易将“肄”误读成“sì”音。

在考查多音多义字的时候, 我们一定要熟练的掌握和积累一字多音的现象。

比如:“一哄而散”的“哄”字, 我们习惯读成“hōng”, 其实不然, 它读“hòng”, 还可以再补充给学生另一种音, 就是“hǒng”, “哄骗”。

“安步当车”的“当”字, 我们习惯读成“dāng”, 其实不然, 它读“dàng”。

“强人所难”的“强”字, 在这儿要读成“qiǎng”, 而不是“qiáng”。

因为字词比较多, 就不一一列举。下面以历年来的高考试题为例:

(2005年)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崛起茁壮罢黜咄咄逼人

B. 拾掇辍学啜泣缀字成文

C. 委托萎缩倭寇虚以委蛇

D. 亵渎木牍牛犊买椟还珠

答案为:A这条题目考查的全是形声字、形近字, 字形相近, 声旁相同, 读音不尽相同。

(2010年)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

A.解嘲解数善解人意不求甚解

B.和面和缓和衷共济随声附和

C.差池差距差额选举差强人意

D.标识识破博闻强识远见卓识

答案为:C这条题目考查的是多音字, 字词不难, 也多是一些常见字, 关键在于我们学生平时一定要多注意, 多积累, 多诵读。

二、字形考查

字形考查, 能力级别为A, 分值4分, 重视率是100%, 从07年开始, 《考纲》特意加上了“常用字”的考查, 明确了考查范围就是常说、常读、常写的字。但是如果写了错别字就会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不好的影响, 所以, 纠正错别字必须从主观上认真对待。

近几年来, 字形考查的主要对象是形似字、同音字、近义字等。

(1) 形似字的考查:

“宽敞”的“敞”字容易混淆成“凋敝”的“敝”。

“肄业”的“肄”容易混淆成“酒肆”的“肆”。

“草菅人命”的“菅”容易混淆成“管理”的“管”。

(2) 同音字的考查:

“涣然冰释”的“涣”容易混淆成“焕然一新”的“焕”。 (这两个字互相混淆)

“责无旁贷”的“贷”容易混淆成“以逸待劳”的“待”。

“各行其是”的“是”容易混淆成“无所事事”的“事”。

(3) 近义词的考查:

“串插”的“串”容易混淆成“穿插”的“穿”。

“略夺”的“略”容易混淆成“抢掠”的“掠”。

“融会贯通”的“融”容易混淆成“溶液”的“溶”。

(4) 音、形、义都相近而导致的错误:

“急躁”的“躁”容易混淆成“干燥”的“燥”。

“泄密”的“泄”容易混淆成“一泻千里”的“泄”。

“振聋发聩”的“振”容易混淆成“震耳欲聋”的“震”。

所以, 为了避免错别字, 我们一定要从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入手, 读准字音, 认准字形、理解字义, 做到万无一失。

下面举一个全国统考的试题给大家看看:

(2006年)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山清水秀磨拳擦掌大声疾呼苦心孤诣

B.出类拔萃防微杜渐再接再厉天网恢恢

C.言简意赅因地制宜强弩之末萍水相逢

D.永葆青春变幻莫测孤注一掷余勇可贾

此题答案为A, “摩拳擦掌”的“摩”写成“磨刀”的“磨”, 这条题目考查的是音、形、义都非常接近的形声字, 这就要求我们学生根据字形来理解字义, “磨”有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锋利或达到其他的目的。只要仔细辨别就不会错了。

从成考字词可以看出, 字形题以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为主。所以我们在复习时应该有针对性和侧重点的复习。

篇9:论高考语文的规范答题

一年一度的高考牵动着千家万户,结果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本也合乎情理,但通过改卷的经验,有些学子得分不是知识不到家,问题出在答题技巧和规范上。对此,有必要就高考答题说几句真话与学子切磋。

一、规范

回答问题时要按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不可随意作答。诸如分点面要求、字数要求等显性要求要保证满足。

(一)答题不规范之矫正

答题不规范的现象主要有不按题目要求答题、答题层次不清。

1.“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借代,夸张。

从规范角度分析失分原因:

点拨:违反题干只答一种的要求,答出了两种。

2.沈从文从20岁起就离开了家乡,有位评论家却说“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参考答案: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或生活在沅水上),二十岁以后生活在记忆里。

从规范角度分析失分原因:

点拨:“二十岁以后生活在记忆里”过于笼统,不够具体。比较圆满的答案应该是“二十岁以后生活在对沅水的怀念里,沐浴着沅水的光辉,他的生命和千里沅水一同流淌。”

3.分析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

参看答案:吴宮的花草长在小河边,近代的衣服成了古墓。几座山在青山外,水中有白鹭的影子。

从规范角度分析失分原因:

点拨:题干要求“概括”,答案成了翻译。

4.小说描写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参看答案:①鲍勃值得同情,因为他重情守信;②鲍勃罪有应得,因为他是通缉犯:③吉米忠于职守,因为他不徇私舞弊;④吉米背叛了友谊,因为他抓捕了朋友。

点拨:所列四点都只有简单的因果表述,未就小说谈出切实的依据,没有达到探究的要求。

5.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参看答案:体验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解的心情。

点拨:“始终无法排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解的心情”,既无对三个词语的具体分析,也没有做到题目要求的“简要分析”。

(二)常见常用的规范要求

1.有效的组织语言

(1)紧扣题目,选用恰当的句子,选取适宜的角度作答,即如何问如何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不宜一字不差摘录原文,应紧扣题干要求,对准文中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练、流畅而切合要求的答案。

(2)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答案中涉及的关键词语、句子往往就在原文中,应抓住这些重要词句,进行有效提取、剪辑、重组,如果丢弃文中重要词句不用,完全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绝对是不可以的。

(3)需要高度概括的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整合文中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它们转化为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4)最好在草案上列出答案要点,并反复推敲,仔细润色,再将答案写到答卷上,力求答案内容完美,书面整洁,以便获得较好的“印象分”。

2.能尽量用术语答题

3.答案要提要点,把答题关键词语写在显要位置上

4.书写工整

二、清晰

要做到三“清”

一“清”:答题要思路清晰,要点分明。分层分点,互不纠缠,答题要点要标出序号。

二“清”:多问题多个答案界线要清晰。

三“清”:语意清楚,字迹清晰。

另外,要点与分对应。一般说来,超过2分的题,其答案往往有两个以上的分值对应点,答案起码有两个词语或短语句子。

重要答题方法

(一)“关键词”答题法

阅卷老师阅卷是“采点赋分”,其实是“采关键词赋分”,只要把答案要点中的关键词答出来,就能得分。

那么,什么是答案中的“关键词”呢?

对于古代诗歌阅读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涉及景与情的字词。当然,具体到具体题目,“关键词”不尽相同:

1.情感分析题,诗歌中能揭示情感的词语就是答题的关键词。

2.分析技巧题,关键词就是所用技巧的名称。

3.形象题,关键词就是那些景物。

对于论述类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点名文章观点或作者观点的词语,几乎做所有的题都要借助这些关键词形成答案,“关键词”在组织答案中尤其重要。

对于文学类文本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原文中能够揭示小说主题或散文主旨的相关词句。无论答那类题目,都要尽量利用这些关键词串联成句,形成答案。

对于使用类文本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原文中出现的能够表明作者观点或情感态度的相关词句。对人物传记来说,这类词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写此类传记的目的与意义:对人物访谈来说,这类词句可以捕捉到被访问者关于某些问题的观点或态度。

(二)“分点”答题法

分点答题在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中被广泛运用。可是,如果仔细想想:分点作答,“点”从何来?这样看来,很有深究的必要,必须弄清“点从何来”这一关键问题。

1.“点”从文本中来

分出的“点”是否正确、全面,几乎都与阅读原文的深入程度密不可分。可以说,你阅读的越全面、深入,你的答题之“点”就越准确、全面。所以,现在考察特别强调考生对文本的细读、深读能力。

2.点从题目和分值中来

(1)看清题目规定的答题区间。命题人对题目的答题区间有两种表示。一是指定内容,明确地告诉考生,必须按照制定得内容寻找答案。二是指示答案的范围。考生答题时,先要根据答题内容,寻找有关语句在文中的位置,然后根据提示的范围寻找答案。

(2)看清题目规定的答题方向。答题的方向多种多样,有的答题方向是明确的。凡次类推,答案往往比简单一,只要根据方向作答即可。有的则是笼统的要求“简要赏析”“谈谈看法”“说出好处”等。此类题答案往往包括本身内容主题等若干个方面,需要全面回答。

(3)看清题目中蕴含的答题重点。

(4)要揣摩题中“点”的数量。有的数目“点”的数量比较明确,入题中的表述是“哪种”“何种”,那就说明只有一种,不可答两种以上。如是“哪两层”。那就只能答两层,既不能多答也不能少答。还有的是要求答“哪些”“有什么”“哪几件”,或者干脆没有任何具体要求,只有笼统的要求答“作用”“理由”“好处”等,那就是根据该题的赋分并结合文体内容来揣摩有几点了。

(5)因分赋点

一般而言,分值越高,分点越多。6分值至少有3个答题点,4分值至少有2个答题点。如果是4分概括题,则可能有4个答题点。

3.点从思考深入和全面中来

现在不少试题都是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有时同一小题,优生会高出一两分,就是这一两分,说明他在思考时比别人向前多思考了那么一点。我们特别提倡考生答题时思维往前多走一点,这样就可以多得一点。

(三)“点面”式答题法

“点面”式答题法有两种,一种是分点(面)作答,使用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分点(面)的角度要有变化,不能只是相同内容的简单相加。

2.不能随意分点,或者滥分点。有的考生为了得分,把所有能写出的点都写出来,6分题写了8个点,似乎在让阅卷老师做选择题。虽说老师阅卷“认对不认错”,但这样答题让阅卷老师产生反感,认为你缺乏基本点概括能力,因而扣分。

另一种是点面结合式,多用于概括题,题干常有“哪些方面”等字眼,一般要先“面”后“点”,先写出大的方面,再在“面”后列出要点

(四)“总分”式答题法

此法先总体说明,再具体展开,多用在对文体的整体分析说明上,有时探究题也采用这种答题法。

(五)“由实到虚”式答题法此法多用于分析词语、句子的丰富含义上,先答出其实指意思,后答出其包含的思想感情。

上一篇:科学兴趣小组活动总结下一篇:【制造行业】某公司薪酬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