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

2024-04-30

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精选11篇)

篇1: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

方法:收集8月~4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大护理干预力度,控制患者体重、适当进行运动、合理搭配饮食、遵照医嘱进行用药等措施观察两组患者遵医行为的情况。

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按时复查、饮食控制、规范治疗、运动治疗和自我检查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遵医行为中,通过正确的护理干预计划,因地制宜,可以全面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病症。

篇2: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干预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摘要: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策略把73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在饮食制约、运动疗法、遵医服药和血糖自我监测4个方面的遵医率发现,护理干预组各项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康复情况,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并且对患者疾病出院后的控制和康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早期干预可以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干预;遵医行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发病率极高。据有关报道60%的糖尿病患者不了解糖尿病的治疗手段和预后调养,导致血糖制约不良,引起心血管、肾脏等多种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如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和干预,以提高患者遵医率是多年来探讨的课题。我院对7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和跟踪随访。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策略

11一般资料2月——4月,我院将收治的73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8例对照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11岁;35例干预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514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策略在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为其进行全面的治疗指导。主要包括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等方面。

121干预内容跟踪随访两组患者出院后的情况,包括饮食情况、药物服用情况、血糖的自我检测等疾病制约方面,分析其遵医行为,强化依从性。

122干预方式跟踪随访,对患者进行综合指导,包括糖尿病的认识、治疗手段、饮食调养、合理运动、遵医服药、血糖的自我检测等。针对共有疾病理由进行集体教育,组织学习讨论,个体疾病差异进行针对性指导。并准确记录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前后变化。

123干预时间初次护理干预在患者出院后1周内进行。第一个月,每7天进行一次干预。第2个月开始,半个月干预一次。到第3个月,即每月护理干预一次。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用(χ±s)表示计量资料,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遵医情况通过饮食制约、运动疗法、遵医服药和血糖监测4个方面进行遵医行为的`比较。干预组的遵医率分别为798%、715%、897%、812%。对照组分别为 403%、372%、626%、483%。比较各项参数,护理干预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跟踪随访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康复情况发现,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是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血糖过高,出现糖尿,进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是一种常见的可遗传性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临床上可出现多尿、烦渴、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重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或血管、神经等慢性并发症。变化快,死忙率高[2]。因此患者自觉的制约饮食,按时检测血糖,积极进行药物治疗等可以有效地制约的血糖值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这就要求患者有良好的遵医行为。遵医行为是指,患者在求医后的行为与医嘱的符合程度[3]。为能长期地制约疾病,减少疾病痛苦和生命威胁,遵从医嘱对糖尿病患者有着重大的作用。

本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在饮食制约、运动疗法、遵医服药和血糖自我监测 4 个方面的遵医率,护理干预组各项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通过对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分析,干预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护理干预可以督促和提醒糖尿病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了解,使患者可以听从医嘱,积极地配合治疗,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3]。

笔者认为,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层次,采用形象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知识宣教和护理干预。调动患者及家属治疗的积极性,增强患者的遵医性。并通过入院宣教,住院指导,跟踪随访等方式监督患者的遵医过程。同时提高医护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完善的随访咨询服务制度,通过门诊或电话对患者进行预后监督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综上所述,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能力,提高遵义率,并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起到了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长玲,穆信利,史晓红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12(20):150

[2]马平均,张秀平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3):69

篇3: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

1.1 对象

对2007年出院的符合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 共90例, 男52例, 女38例, 年龄26~70岁, 1型患者6例, 2型患者84例, 全部为已婚患者。

1.2 方法

将上述90例患者按出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 即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5例, 2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了本科系统的健康教育, 在饮食疗法, 药物疗法, 自我监测, 运动疗法几方面进行指导, 并有书面内容, 出院时, 患者均表示已接受并掌握所指导的内容。出院后即对实验组进行社区干预, 具体措施有: (1) 出院1个月左右进行1次家庭随访, 目的是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 取得家庭的最大支持, 为患者遵医提供家庭帮助, 并指导患者与周围的DM患者建立联系, 互相帮助。 (2) 从第2个月开始每月发放1次病情追踪卡, 目的是了解患者在控制疾病方面遵医行为如何, 存在什问题, 以便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3) 与患者保持电话联系, 不定时询问患者的遵医情况, 患者也可随时来电话咨询, 以经常提醒和监督患者遵医。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影响。

2 评价

对2组患者遵医率的调查, 患者出院半年后即进行自行设计的遵医行为问卷调查, 内容包括是否按时检查、饮食疗法、药物疗法、自我监测、运动疗法几方面的遵医情况, 分组进行统计, 获得2组患者的遵医率。

对2组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者的平均数值进行比较, Hb A1c测定, 并对2组患者的平均数值进行比较。Hb A1c反映患者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是患者血糖控制好坏的重要指标, 正常值为<6.0。

3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例和8例患者由于种种原因先后失去联系, 未收回问卷, 未做Hb A1c的测定。

4 讨论

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率及很好地控制血糖有重要作用。患者的遵医行为是指患者在求医后其行为 (服药、饮食控制、或改变生活方式等) 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 为遵循医嘱的行为活动: (1) 糖尿病患者只有很好地遵从医嘱, 才能长期控制疾病, 保持血糖稳定, 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但由于并发症的缓慢出现, 使患者有短时间内看不到疾病带来的严重后果, 同时, 疾病的长期折磨, 也使患者极易产生懈怠情绪, 另有一部分患者在遵医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 这几方面的原因, 导致患者不能严格遵医。社区护理干预对患者是一种支持作用, 可以时时提醒和帮助患者遵从医嘱, 达到很好控制疾病的目的。干预组的遵医率在按时检查、饮食控制、药物疗法、自我监测四个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Hb A1c值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的患者血糖控制较好。

医院内的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是远远不够的, 社区护理干预是护理工作的延续, 对患者的支持更有针对性。虽然90例患者均接受了本科的系统健康教育, 但患者出院后的遵医率仍不理想, 表1中可以看出对照组在按时检查、饮食控制、药物疗法、自我监测、运动疗法5个方面的遵医率分别为48.6%、43.2%、70.2%、37.8%、32%。实施社区护理干预, 可以随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 及时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 如针对老年患者经常忘记服药问题, 帮助他们设计了3个不同颜色的药杯, 分早、中、晚用, 每晚摆出1d的药, 并把药杯放在床头桌或茶几容易看得见的地方, 这种方法有效地避免了漏服药的现象。

社区护理干预中, 更注重了家庭对患者的支持, 更有利于患者遵医DM患者控制疾病, 离不开家庭的支持, 尤其是饮食控制方面。教会患者低血糖的防止, 糖尿病患者应归纳出定量按时进餐, 按时用药和定时监测的规律性, 不要过于饥饿, 也不要过饱, 不能盲目地限制食物和水分的摄入, 外出时必须随身携带面包、饼干、糖块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病程长, 治疗效果不明显, 不易坚持用药, 并且为终身性疾病的特点, 给患者造成许多心理障碍。因此, 社区护士应对社区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和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和兴趣爱好组织文化娱乐活动,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加强患者积极的情感, 降低不良情绪, 保持积极、稳定、愉悦的心理, 有利于糖尿病的康复和控制。

指导并督促进行活动治疗,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运动疗法的重要性, 运动疗法的原则是因人而异, 循序渐进, 相对定时、定量适可而止, 教会患者运动量的简易计算方法:运动中脉率次数达到170-年龄, 进餐后1h运动, 最好不要空腹运动, 以免发生低血糖。

篇4: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

关键词:护理干预 糖尿病 遵医行为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91-02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糖尿病已成为全球威胁人类健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三大病症之一[1]。糖尿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容易出现并发症。本文重点对糖尿病患者在遵医行为中的护理干预进行的观察研究,有效地预防了各类疾病的并发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将2011年8月~2012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45-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65±0.5岁,病程在4-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0.2±1.2年;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11例,年龄在21-3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1.94岁,病程在5-19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0.25年;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18-4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0.36±1.1岁,病程在1-14年之间,平均病程在8.54±0.5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无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基本方法。对60例患者在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组进行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并进行跟踪观察。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由4到5名经过专科培训资深护士组成护理于预治疗小组。对治疗组患者的糖尿病程度和并发症等详细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与论证。再根据患者所指出的健康要求和问题的先后顺序,确定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案。给每位患者专门设立档案,详细记录姓名、年龄、性别、职业、病情、病程、文化程度、经济收入、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等一般资料。然后在常规护理、治疗、健康教育前提下,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连续的、系统的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3个月。

1.2.2 心理护理。糖尿病人在长久的治疗中急需家庭和社会的鼓励帮助,积极的社会支持会给患者心理健康起到很大作用。当糖尿病患者确证为糖尿病时,患者的心理往往会承受很大的压力,处于恐惧、烦躁和焦虑的状态。或患者对糖尿病病症认识不清,对饮食没有控制,不按时用药,还有一些患者因为错误的心理认识和经济条件等原因放弃对疾病的治疗,没有正确的对待疾病[2]。针对这些心理特征,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掌握患者对疾病的理解和重视程度,肯定患者积极的治疗方式,对消极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给予提醒,并帮助患者进行改正。对患者多用鼓励话语,提高患者心理和生理的舒适度。

1.2.3 遵医行为护理干预。糖尿病患者要进行时间较长的规范化治疗,长期大量服用药物,大多数患者对疾病的治疗不能有效地坚持下去,经常会出现不按照遵医行为的现象,通常表现为不配合治疗、不规范用药、不定期就诊、不按时吃药等现象[3]。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制定了一套科学有效地教育计划。首先,对患者普及糖尿病有关知识,详细讲解病例解剖、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等知识。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糖尿病症的诊断、表现、预后及并发症;同时让患者详细掌握和了解常规药物的用药方式和作用机制。使用真实案例,指出患者不遵医行为的严重后果,使患者认识到遵医行为的重要性,自觉抵制不遵医行为。

2 结果

经过对所有患者3个月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行比较观察。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见表1。

3 讨论

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对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行护理干预大大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对患者的多方面恢复治疗都有明显的改善,有效减少了患者所受的痛苦,缩短病程。综上所述,说明护理干预在糖尿病遵医行为当中的重要性,通过正确的护理干预计划,因地制宜,可以全面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病症。

护理干预方法对糖尿病人的遵医行为经过實验证明,是具有确切的临床效果的,可以在临床糖尿病遵医行为护理过程中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美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6):7-8

[2]李莉.临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0,30(09):123~124

篇5: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

糖尿病是因为体内胰岛素含量过低,导致血糖过高而引起尿糖,从而导致了代谢异常,以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为主要临床表现[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需要长时间的治疗,所以患者具备良好的遵医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据笔者调查,患者出院后的遵医行为并不高。

为了证实社区护理干预的有效性,笔者对出院的12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3月-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糖尿病患者中的120例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试验组女22例,男38例,年龄43~65岁,平均(53.4±0.8)岁。

对照组女35例,男25例,年龄45~68岁,平均(55.9±0.6)岁。

两组患者经过全面细致的身体检查后均未发现其他重大系统疾病,同时两组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已出院的糖尿病患者同时进行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试验组患者进行以下方式的社区护理:首先,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终身性疾病,一般患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所以笔者对已出院的患者进行定期的家访,护理人员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年龄、病情有的放矢,耐心细致地开展精神心理教育,帮助患者和家属正确对待疾病,鼓励患者坚持治疗,还要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给患者及他们的家属传授糖尿病预防的知识,让家属能够更好地监督患者的遵医行为,也可以给患者介绍临近的糖尿病患者,让他们建立联系,多参加一些糖尿病的友谊会,这样可以使他们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其次,每个月给患者安排一次讲课,主要讲解有关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教会患者定量按时进餐、按时用药和定时监测血糖的规律,教会患者循序渐进、定时定量、适可而止的运动方法,空腹和餐后都不能进行运动。

也可以组织患者进行小组讨论,以提问的方式增加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最后与患者经常保持电话联系,定期询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对药物的反应,经常提醒患者按时用药、合理饮食、坚持运动,同时患者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及时联系相关人员,这对患者病情的恢复有很大帮助。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护理20周后,记录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复住院率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遵医行为比较

两组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复住院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3.33%(26/60)和复住院率31.67%(19/60)明显高于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00%(6/60)和复住院率8.3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几年以来,糖尿病的患病率成直线上升趋势,已成为公认的三大疾病之一,且该病严重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所以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

据调查可知,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即有目地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3-5];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与患者经常联系,了解患者的情况;给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6-7]。

这些措施对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对糖尿病的认识有良好效果,使患者更好地控制饮食、规律饮食,促使体重变化范围减小,很大程度上减轻糖尿病给患者生活带来的不利。

通过本研究笔者发现,采取社区护理干预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高于普通护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通过普通护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43.33%)和复住院率(31.67%)明显高于通过社区护理干预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0.00%)和复住院率(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以上论述,采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可以明显地增加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住院率。

参考文献

[1]银芳.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19(6):31-33.

[2]叶小梅.社区糖尿病病人的护理[J].家庭护士,,6(26):2440.

[3]陈小慧.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及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7(22):123-124.

[4]侯岩芳,刁振明.应用ADL量表实施分级护理对基础护理及分级服务满意度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60-62.

[5]徐君.糖尿病患者持续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J].职业与健康,2008,24(22):2438-2439.

[6]丁雅琼.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101.

篇6: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心理行为干预;康复;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

护理干预指运用教育性等理论指导护理行为以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社会功能的综合护理措施。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的多发病、致残率较高,部分患者症状缓解后仍有残留症状,如:社会功能缺陷等,影响患者的恢复和回归社会。为此,我们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了早期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并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3年3月~2004年5月在南阳市精神病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精神病大体评定量表(GAS)评定>51分。(3)年龄<50 a,病程<5 a。(4)排除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人格障碍、酒精及药物滥用。共入组80例,男60例,女20例。按患者就诊时间先后,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年龄、性别、抗精神病药物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行为干预。

1.2.2 心理行为干预 (1)社会、生活技能的训练性活动:采用行为矫正,按照护理程序,依据标准行为矫正训练计划针对患者的具体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①自理能力训练:包括按时作息、穿衣铺床、料理个人卫生等内容。②就业行为技能训练:让患者参加各种手工训练劳动及集体劳动,采用任务指标结合奖励措施等方法激发患者的参与热情,为其回归社会做准备。③社会交往能力训练:包括娱疗、体疗及学习交流讨论活动,使患者逐步习惯并能主动参与,从而达到改善人际交往状况的目的。(2)家庭支持和教育:①精神病的基本概念,强调精神病是可以治疗和有效控制并能取得较好效果的。②精神病常见症状表现及自杀的预防,使家属懂得什么是幻觉、妄想等以及相应的对策。③抗精神病药物的正确应用,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处理原则和长期用药的重要性。④预防复发,及早发现前驱期症状,及时处理,防止进入症状的`活跃期;恢复期和康复期患者应以药物维持治疗。⑤心理干预:知识讲座1次・w1。(3)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采用集体心理治疗与个别心理治疗,集体心理治疗1次・w1;个别心理治疗3次・w1。

1.2.3 效果评定 于治疗前后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1]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评定患者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激动、退缩、抑郁等,并进行对比分析。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NOSIE评分结果显示,治疗第2 w末起,干预组患者的社会兴趣、个人卫生、总积极因素和病情总估计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总消极因素及其相关因子分(激动、精神病表现和退缩)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

3 讨论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对精神病患者既要治疗精神症状,更要注重患者社会功能的整体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常出现明显的生理、心理、社会学方面的功能障碍,通过系统早期干预手段可以阻止患者生物学变化的进展,防止慢性症状的产生、减缓衰退、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其早日回归社会[2~4]。为此,综合护理干预的作用日益受到护理界的普遍重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精神科护士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们根据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心理治疗、认知理论的领悟来帮助患者逐步修正其不符合社会规范的不良行为,从而达到社会功能的康复。本结果显示,治疗第2 w末起,干预组患者的社会兴趣、个人卫生、总积极因素和病情总估计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总消极因素及其相关因子分(激动、精神病表现和退缩)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说明在有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开展心理、社会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日重建人际关系、树立生活信心、学习新的社会技能,从而提高社会适应水平,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46~219

[2] 陈淑清,王述彭,刘静芬.精神科护理学[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27~129

[3] 姜和球 .家庭心理教育与精神分裂症康复随访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2):128

篇7: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

关键词:护理干预,糖尿病,遵医行为

为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提高患者的遵医依从性, 笔者对收治的88例糖尿病患者行不同的护理方式, 效果较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8例, 男53例, 女35例;年龄35~70岁, 中位年龄51.2岁;病程2~7年, 平均3.4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文化28例, 高中及以上文化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4例, 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指导、运动指导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对2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遵医行为、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危险因素知晓情况等进行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情况

2组患者干预前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h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干预后护理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明显低于常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常规组比较, *P<0.05

2.2 遵医行为、糖尿病知识及危险因素知晓情况

护理组遵从医嘱, 知晓糖尿病相关知识, 知晓糖尿病危险因素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常规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 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且病程长, 往往会伴随患者终身[1]。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人们饮食习惯等的改变, 我国的糖尿病患者逐渐增多。然而由于患者缺乏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 加之该病往往需长时间治疗等极易对患者的遵医行为产生影响, 甚至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从而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2]。因此, 加强对患者遵医行为的重视, 提高患者的遵医依从性就显得至关重要。我院为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提高患者的遵医依从性,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护理组患者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3.1 心理护理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 患者往往需长时间服药或控制饮食, 因此, 极易出现焦虑、松懈等不良情绪。因此, 护理人员必须耐心地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 使患者明白遵医行为的重要性, 同时还要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使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 并且还要及时给予患者帮助和鼓励, 逐渐消除其不良情绪, 使其积极主动的和医护人员进行配合。

3.2 饮食护理

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护理人员一定要耐心的向患者讲解合理饮食对病情的帮助, 并且要让患者了解不良饮食习惯对自身的影响, 从而逐渐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嘱咐患者饮食均衡、切忌暴饮暴食, 同时要做到定时、定量、主副食合理、营养平衡、粗细粮搭配[3]。

3.3 用药指导

药物治疗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式, 护理人员一定要以患者的血糖情况为依据为其制定针对性的用药方案, 同时还应严格监督患者服药;同时还应告知患者正确服药的重要性, 并且还应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方式、胰岛素存放方式等;此外, 由于老年患者记忆力下降等原因, 往往会出现漏服、误服现象, 因此, 护理人员应对药物的服用方式及服用量进行清晰标注, 并且要嘱咐患者将药物放在显眼位置, 从而防止漏服、误服现象发生。

3.4 运动指导

护理人员要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指导其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 比如散步、打羽毛球、慢跑等, 从而在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有效地增强其机体抵抗力。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运动前应适量进食, 禁止空腹运动, 同时运动期间应随身携带果糖, 一旦有低血糖现象发生则要立即食用。

本结果显示, 护理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糖尿病知识及危险因素知晓情况等均明显优于常规组 (P<0.05) 。说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糖尿病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提高患者遵医依从性,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唐修芳.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社区干预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6 (13) :187-188.

[2] 付英.临床护理路径对中青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6 (11) :176-177.

篇8: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

【关键词】 糖尿病;家庭随访;遵医行为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86-01

糖尿病是终身治疗性疾病,据报道我国目前约有3千万患者,且呈上升趋势,患者出院后需长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实施自行服药治疗,能否按医嘱正确用药,定期复诊检查或准确的自测血(尿)糖指标,是否建立了良好的生活规律和饮食结构,直接关系到康复质量。患者在自行服药治疗中按医嘱指导下实施定时定量服药和自检,认真自我保健的过程为遵医行为[1] 。建立较规范的院后患者随访服务项目,预防不遵医行为的出现,对提高糖尿病患者院后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3~10月收治糖尿病患者139例,男79例,女60例,年龄38~78岁,平均62.3岁,均为2型糖尿病,病程2~10年。其中2例并发酮症酸中毒,1例并发右小腿溃疡,按出院日期单日出院77例为试验组,双日出院62例为对照组。两组住院时均接受护理人员对其系统疾病宣教。试验组出院前详细向患者介绍了家庭随访的意义和健康教育。对照组则不进行。两组患者均在院后建立院后调查卡,分别记录了姓名、年龄、性别、入院日期、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住址、家庭及联系电话、住院期间用药、出院后用药(含剂量)、出院时检查结果、康复状态等相关内容。调查登记表中有一备注栏,专项记录患者对家庭随访的要求,如代购药品、自检、血糖试纸、注射器等,在下一次随访时认真检查,不可遗漏。

1.2 方法

1.2.1 随访时间 出院后2周随访1次,1个月以后每月随访1次。平时患者可以随时用电话咨询,受理后详细解答并在2~3日电话回访征询是否满意或另有疑难,实施双向交流。

1.2.2 家庭随访重点 患者用药是否正确,饮食习惯是否良好,康复程度是否理想,是否按时到医院或自检。随访前事先与患者或家人取得联系,随访中与家人及亲属要真诚交流,听取患者和家属的要求和意见,着重了解在控制疾病方面的咨询,并给予认真的建议和指导。若疑有病情有进展或并发症,要及时告知患者或家属及时到院就诊。

1.3 调查及评分 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按设计的调查项目内容逐项如实纪录后进行评分见表1,调查项目内容采用调查问卷,对患者遵医用药、饮食控制、适当运动、自我监测、定期复查。每项设计3个问题,每题3个选项:(1)规范遵守医嘱3分;(2)因故不能完成漏缺医嘱内容者2分;(3)更换医嘱或完全不能遵守医嘱者1分,综合评分12分以上的遵医行为良好,9分以下为遵医行为不良。登门随访是取得真实资料的可靠手段,调查时亦采取登门了解情况,帮助患者检查自己记录的治疗登记等。表1 遵医行为调查情况

2 结果

6個月后调查结果显示,77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出院后随访在知信行3个方面有很大改善。提高了对糖尿病的认识,掌握了一定有关疾病知识,遵医行为明显改善。其中完全遵医71.4%,不完全遵医24.7%,完全不遵医嘱3.9%,说明有效的家庭随访对院后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自我护理非常重要,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能提高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从而自觉地进行除用药物控制外,日常生活规律、饮食控制方面也很重要,其中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2] ,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必不可少的措施,我国传统的家庭模式是一家几口一起就餐,并且多数没有分餐,这就不利于患者的饮食控制,做到定时、定量、主副食合理,营养平衡粗细粮搭配[3] 。另外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因此,在社区护理中指导家庭成员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协助患者建立有规律的健康生活秩序的同时,注意减少发病危险因素,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有意义。

如何让糖尿病患者充分认识到运动疗法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是临床护士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糖尿病的发病与患者缺少运动肥胖有关,首先要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单独或配合药物治疗获得理想的代谢指标,运动治疗的原则:主要是适量、经常、个体化,运动疗法尚未引起患者的重视,分析其原因:(1)患者没有认识到运动也是一种治疗;(2)我们尚没有运动治疗的专职人员,在健康教育时可能有非常明确、操作性很强的指导,影响了患者对运动疗法的重要程序,提示我们要加强运动疗法方面的健康教育。

社区护理对于帮助慢性病患者战胜疾病时有重要意义,社区护理势在必行。我国目前医院体制决定了从事医院工作的医务人员没有过多的人力、精力、财务将工作延伸到社区。在研究中,我们仅对139例患者进行了6个月的干预,就已力不从心,但研究证明社区护理对患者又必不可少,因此,亟需建立完善的社区护理体系,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在目前社区护理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将患者组织起来,建立一些小群体,共同抵御疾病,是一种最简便、最有效的方式,能使患者之间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对他们长期控制疾病很有益处。

参考文献

[1] 潘晓黎.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指导,中华护理杂志,2006,7(40):668-669.

[2]郭秀珍,冯霞.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60例评价.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24):2238.

篇9: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糖尿病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35例。其中男40例, 女30例, 平均年龄 (65.14±7.89) , 均为2型糖尿病, 全部已婚, 无精神障碍及恶性肿瘤, 无智力及语言障碍, 愿意合作的患者。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及文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 对照组实施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 住院期间每周集中授课1次, 由专业责任护士系统讲解糖尿病防治知识。实验组在实施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基础上, 由专人负责, 各班协作, 实施现代综合护理。现代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由专业责任护士评估患者入院前的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及饮食、运动、用药等情况, 了解其在糖尿病中的错误认识, 据此设立档案, 并由护士长安排授课, 请患者及家属参与。教育形式可采用个体教育或小组加个体教育, 授课授课内容包括 (1) 饮食指导, 少量多餐, 以清淡饮食为主, 不宜吃含有糖分、淀粉多的食物。制定小册子, 根据年龄、性别、体重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 合理调整营养比例, 制定一日三餐食谱, 即达到治疗目的又保证人体正常需求。 (2) 控制体重, 控制体重对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 多数患者体重超标, 需要控制体重。 (3) 运动指导, 糖尿病患者只有很好地遵守医疗要求进行自身管理和控制, 才能控制疾病, 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2]。可根据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情况制定运动处方, 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踢毽子、球类运动等有氧运动, 必须坚持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的原则, 需要注意剧烈的运动可兴奋交感神经, 导致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加, 血糖升高[3]。 (4) 用药指导, 糖尿病系终身性疾病, 药物治疗是重要手段之一。教会患者正确掌握用药的时间、用法及用量, 并且注意在服药过程中, 必须监测血糖, 尤其是开始用药后的1~2个月[4], 根据血糖情况, 由医生来调整药物的剂量及种类。 (5) 患者心理疏导, 由于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 患者又缺乏医学知识, 加之环境因素的影响, 可能会产生孤独、焦虑、恐惧心理, 因此, 在临床工作中即要做好患者的基础治疗工作, 也要关注患者心理, 对患者表示理解和尊重, 引导患者走出误区, 树立信心, 配合治疗和护理。出院后, 建立电话联系卡, 每周定时发送短消息给予相关健康指导与提醒, 每月随访1次并邀请患者参加医院举办的糖尿病知识讲座、糖尿病患者联谊会。

1.3 遵医行为评定方法

采用上门调查的方式发放自行设计的遵医行为调查问卷, 该表经过糖尿病专家知道和认可, 调查内容包括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遵医用药、监测血糖。每个项目有十个条目, 每题1分, 共50分。问卷各项采用三级评分方法评定, 完全依从性>40分, 部分依从性20~40分, 不依从<2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8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现代综合护理干预一年, 实验组与对照组遵医行为比较, 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遵医用药、监测血糖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一年期间统计, 低血糖次数对照组平均为 (8.6±1.2) 次, 实验组平均为 (2.0±1.0) 次,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遵从医嘱行为直接影响到糖尿病的治疗与转归[5]。只有遵从医嘱, 才能长期控制疾病, 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及糖尿病治疗效果, 这还有赖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控制, 但由于疾病的长期折磨, 使患者极易产生懈怠情绪, 有一部分患者在遵医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 这几方面的原因, 导致患者不能严格遵医。本研究表明, 实验组干预后的患者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 说明护理干预调动了患者的主动能动性, 提高了保健意识。另外, 糖尿病患者不仅在住院期间接受护理干预, 因为糖尿病是长期慢性病, 在出院后的定期测血糖、用药、饮食及运动更需要长期坚持。这护理干预不仅只局限于住院的糖尿病患者, 还应包括普通人群、高危人群及患者家属。据了解我国糖尿病患者分布广, 管理难度大。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000万[6,7], 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帮助广大的糖尿病患者战胜疾病、控制好血糖、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这需要广大的医护人员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达杰, 姚华庭.医学分流工程与遵医行为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1995, 15 (2) :37.

[2]薛耀明.糖尿病诊断和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51-57.

[3]王敏, 任万年.社区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 2010, 29 (14) :147.

[4]Ulrich P A, Abner N.Diabtes Under Control:Meter, meds, meals, move, and more[J].Am J Nurs, 2010, 11 (7) :62-65.

[5]方巍.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9) :86.

[6]蔺会芳.糖尿病社区护理与自我管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3:2.

篇10: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及血糖的影响。方法将我社区5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并建议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患者被动服从,不加任何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综合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心理干预,用药指导等,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及血糖情况。结果干预组在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在遵医用药、定期监测血糖、控制饮食、合理运动等4个方面的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糖尿病提高了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控制了病情的发展,值得在广大社区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干预;遵医行为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和作用障碍以致血糖升高,进而引起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综合性疾病,一旦发病需长期终身治疗,而临床上单靠药物往往不能完全控制糖尿病的发展,糖尿病患者只有很好地遵从医疗要求进行自身管理和控制,才能长期控制疾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鉴于此,我社区于2009年成立了“慢性病管理中心”,根据“以患者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理念,把社区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集中管理,给予综合性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笔者所在社区内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严重糖尿病并发症患者。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8例,其中观察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0.5±4.5)岁;病程1~15年。对照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59.8±3.7)岁;病程1—16年。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为所有患者建立个人档案,记录患者姓名、亲属姓名、性别、年龄、既往史、家族史、初诊时间、检查化验结果、家庭地址、联系方式等以便追踪访视。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建议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患者被动服从。观察组由2名主治医师,1名预防保健医师和1名护士组成糖尿病管理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一系列综合干预,一年后统一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及FPG、2hPG的情况,具体如下.

1.2.1健康教育根据糖尿病病人常见的问题制定教育课程,采用群体授课和个别指导的形式。每季度制作一期健康宣传栏,每月进行1次糖尿病防治科普知识讲座,由医务人员、病人和家属共同参与,讲述糖尿病的相关知识、非药物控制疗法、血糖监测、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等,并发放《健康教育教育手册》[1],并给予详细讲解,定期组织患者和家属参加小组座谈会,互相交流自我的经验和体会。同时开通热线电话接受病人的咨询,并坚持电话随访,针对其薄弱环节进行上门指导等全程式服务.

1.2.2饮食干预控制饮食是治疗各型糖尿病的最基本措施,药物治疗都要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发挥作用。首先了解患者饮食习惯,烹调方法,再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饮食计划,掌握好三大产热营养素的比例,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促使能量的摄入与支出能够达到平衡。同时少量多餐,多饮水,戒烟、限酒、避免高糖份、煎炸及高脂类食品.

1.2.3运动干预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居住的环境选择低强度的有氧运动项目,注意长期坚持,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时间安排在饭后1h进行,一般20~30min,运动强度以运动时的脉率来判断,安全运动心率≤(170一年龄数)/min,运动时应随身的携带血糖仪、救助卡、方糖、饼干等,如有不适,应及时监测血糖,一旦出现低血糖,需要立即补充.

1.2.4心理干预糖尿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的一种,受情绪的影响比较大,且糖尿病患者大多为老年人,病史较长,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焦虑、消极、悲观、失望等情绪。医护人员应了解每一位患者的心理变化,和家属配合对患者对其做好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2.5用药指导遵医嘱用藥是控制血糖的关键,因糖尿病需终生用药,患者很难坚持,因此必须端正患者的用药意识。告知病人一定遵医嘱用药,按时按量,切忌随意增减,并要定时测血糖。并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药物的作用机理、用法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教会其胰岛素注射技术、识别低血糖反应的表现并掌握自救方法.

1.3观察指标1年后比较两组的FPG、2hPG的变化。并发放问卷调查表比较两组在遵医用药、定期监测血糖、控制饮食、合理运动等方面的依从性.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本文58例患者均完成全程随访,一年后,在FPG、2hPG方面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传统的就医模式为医院就诊一医生开药-患者回家服药,而糖尿病康复过程大多需在院外进行,这种传统的治疗模式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邢燕丽等[2]通过调查表明仅19%的患者能按时服药,控制饮食及坚持运动,说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差。由于大医院的门诊量已经饱和,且医生的时间和精力也有限,而社区医院离患者最近,可以随时观察患者的遵医行为及疾病的进展,因此社区服务已成为慢病干预措施的重要环节。我们把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作为一个团体统一管理,开展了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模式,让患者变被动为主动参与治疗[3],本研究中对观察组在健康教育、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心理干预,用药指导等五个方面进行干预,使患者全面了解糖尿病,消除负性情绪,正确对待疾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遵医用药,做到知与行的良好统一。结果观察组遵医行为明显好转,血糖控制效果较好,其结果与林英等[4]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社区综合干预糖尿病在实践中的疗效确切,是社区医疗中可实施的工作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雪梅.健康教育对提高糖尿病住院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5):47—48

[2]邢燕丽,任文.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5,1(3):39

[3]刘春梅等.2型糖尿病患者量化行为干预效果[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17(6):628

篇11: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09年3月~2010年6月在社区已建档并且在二级以上医院根据1999年WHO诊断标准确诊为Ⅱ型糖尿病患者110例,空腹血糖水平7.0~13.0mmol/L,自愿参加社区定期活动,定期测定血糖和相关生化指标,并进行遵医系列测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7.6±12.3)岁。对照组男28例,女27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6.8±11.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预法两组患者均为病情严重住院治疗后回家继续治疗的Ⅱ型糖病患者,对糖尿病的常规保健知识,饮食控制,药物治疗,运动疗法及自我监控等等均已掌握。对照组在社区主要由家属照顾,观察组由社区医生护士定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护理干预,内容包括:①强化健康教育:使患者和家属都加深对糖尿病的认识,熟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特征。②饮食控制:掌握日食3~4餐,食物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比例,控制每天的总热量(提供各种食物含热量的图片,教会患者家属计算每日热量的加合法)定时进食,不食或少食甜食品,指导低血糖昏迷的紧急处理方法,患者外出随手携带糖尿病名卡。③药物治疗:患者应每天定时定量服用(使用)对症的糖尿病药物,熟悉所用药物的作用机制及注意事项。④运动疗法:指导患者根据药物治疗,控制饮食和自身身体情况适当运动,运动方式主要以步行、太极拳、健身操为主,不空腹运动,不剧烈运动,每次运动只要自我感觉运动后有微汗及轻度肌肉酸痛,经过休息次日精力充沛,食浴和睡眠均好为度,以保持标准体质量。⑤心理护理:讲明心理情绪因素对患者血糖、病情变化及并发症的影响,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全心全意遵医嘱行事。⑥自我监测:指导患者家庭备用血糖仪、血压计、定期测试血糖、血压并记录判断血糖、血压控制情况。发现异常即就诊。在2级以上的医院每3个月定期预约门诊检测血糖血压。

1.2.2判定标准①患者出院接受社区护理干预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遵医行为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是否按时检查,饮食控制、药物疗法、运动疗法、自我监测等几个方面的遵医情况,分组进行统计,获得遵医嘱率;并调查患者生活满意度,生活满意度主要指对目前生活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4个级别,将满意与较满意视为生活满意[1]。②社区护理干预6个月后分别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BC),餐后2h血糖(PBC)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并以对照组比较。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a与对照组比较,P<0.05

注:a与对照组比较,P<0.05

2结果

2.1两组遵医嘱情况比较

见表1。观察组按时检查率、饮食控制率、药物疗法率、运动疗法率和自我监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满意程度比较

见表2。观察组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社区护理干预6个月后血糖、血压比较

见表3。观察组社区护理干预前后,血糖的FBG,PBG及HbAlc均有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6个月前后的血糖FBG及HbAle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血压的收缩压和收张压两组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在患病后漫长的日子里坚持治疗,且必须由患者实施。糖尿病患者出院不代表治愈,糖尿病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加强自我管理才能战胜疾病的威胁[2,3]。临床发现,患者在住院期间血糖、体质量、饮食等指标均控制得较好,而出院一段时间后,由于角色转变,思想麻痹从而放松治疗,致使血糖再次升高,急慢性并发症及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导致再次住院率的增高[4]。

社区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的延伸,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社区护理干预中,更注重了家庭对患者的支持,更有利于患者遵医。社区护士应对社区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和心理护理,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和兴趣爱好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加强患者积极的情感,降低不良情绪,保持积极、稳定、愉悦的心理,有利于糖尿病的康复和控制。运动是控制糖尿病症状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可增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控制血糖和体质量,改善心肺功能,促进机体代谢,增强机体抵抗力。制订运动计划,应因人而异,选择运动强度较小的项目,如散步、做各种保健操,并且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运动不能过快过急。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按时检查率、饮食控制率、药物疗法率、运动疗法率和自我监测率分别为70.9%、87.3%、90.9%、80.0%和7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9%、49.1%、58.2%、34.5%和2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经社区护理干预后,血糖的FBG、PBG及HbAlc以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保健意识和生活质量,经过社区护理干预后,患者不仅掌握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改变了不良的生活习惯,而且建立了良好的心态,能积极面对疾病,取得更好的疗效。

在国外,美国[5]、德国[6]等国家对哮喘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均已设立相当社区卫生服务(Community Health care.CHC)或老年保健机构上门服务。国内上海、浙江等地也推行社区卫生服务[7,8],城市社区护理干预(医院-社区-家庭)联合康复模式对老年哮喘病、糖尿病、脑卒中、肿瘤等慢性病患者均能有效改善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这已成为现代临床护理关注的热点。看来,研究和实施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上述老年慢性病患者延长寿命是必然的和必要的措施。因此,深圳市政府口号,发展社康服务,提升民生幸福。

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经社区护理干预促进遵医行为后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均已接受常规医护指导,出院后观察组(55例)采用社区护理干预督促患者遵医嘱,加强自我管理,对照组(55例)未采用社区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遵医嘱率、血糖波动情况及生活满意程度。结果:两组在按时检查率、饮食控制率、药物疗法率、运动疗法率及自我监测率等方面有明显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糖检测数据也相对稳定,生活满意程度亦较高(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主动自我管理,血糖相对稳定,生活满意程度提高。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社区护理干预,遵医行为,自我管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江友,王育珊,祁星驰.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3;18(6):411

[2]任桂卿,姚明兰.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影响因素的分析[J].临床医学实践,2006;15(3):225-226

[3] Jones H.Rossi JS,Edwards L.et al.Changes in diabetes self-care behaviors make a difference in glycemic control:the Diabetes stages of chang(Disc) study[J]. Diabetes care,20O3;26(3):732

[4]冯红英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1):74-75

[5] Chnstensen DB,Farris KB.Pharmaceutical care in community pharmacies:Practice and research in the US[J].Ann Pharmacother,2006;40(7):1400

[6] Eickhoff CSchulz M.Pharmaceutical care in community pharmacies:Practice and research in Germany[J].Ann Pharmacother,2006;41(4):729

[7]王忠壮,张理功,龙本明,等.关于上海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和社区药学服务发展的调研[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7;7(1):1

上一篇:美丽有约活动主持稿下一篇:部编教材二上登鹳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