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2024-05-07

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精选7篇)

篇1: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大气污染的防治,根据《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推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并采取措施,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同级人民政府提出的大气环境保护要求,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本行业的生产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四条 旗、县、区人民政府应根据环境保护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旗、县、区、乡镇(办事处)村委会(居委会)环境管理网络。设置专(兼)职环境监理人员,协助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搞好本辖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和监督工作。

第五条 大、中型企业及向大气环境排放污物的单位要设置环境保护机构或专(兼)职人员,并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

第二章 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执行以下规定:

(一)在本市西、西北工业区严格控制新建、扩建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项目;

(二)在集中供热范围内,禁止新建各类采暖工程项目;

(三)在呼包路以南、呼准路以东,小黑河以北,哈拉沁泄洪渠以西范围内不准新建、扩建、改建冶炼、石油、化工、水泥、火石、电石、沥青等产生有毒有害废气、粉尘、恶臭的生产项目;

(四)禁止在新华大街、中山东西路、锡林南北路、石羊桥东西路、大南街、大北街、公园东路、南路,呼伦南北路、东风路、乌兰察布东西路、海拉尔东西路、巴彦淖尔路、哲里木路、爱民路、兴安南北路、昭乌达路、新城东西街、新城南北街、车站东西街两侧内新建燃煤设施;

(五)在大召、席力图召、五塔寺、将军衙署、清真大寺、南寺、乌素图召、大青山公园、昭君坟、人民公园、满都海公园、乌兰夫纪念馆、植物园、白二爷沙坝、哈素海、哈达门森林公园、大窑遗址、乌素图森林公园、白塔周围不准建设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生产经营项目及采暖设施。

第七条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经同级环保部门审查同意后,各级经计委方可批准立项;

(二)初步设计中的环境保护 篇章未经环保部门审查同意的,规划部门不得发放规划许可证;金融部门不准贷款;财政部门不予拨款;

(三)建设项目中大气污染防治所需资金、材料和设备,须与主体工程统筹安排;

(四)项目试运行前15天应向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保护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报告,经批准后,方可投入试运行。

第八条 任何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及单位必须按照定分别向市、区环保部门提交《排污申报登记表》;注册登记后方可排放。

第九条 大气污染处理设施,要执行下列规定。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

(二)定期维护、保养、保证设施正常运行;

(三)需要拆除或闲置的,必须提前15天向环保部门申报。

第十条 一切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设施,经环保监测部门监测合格后,领取“环保准用证”,方可运行或投入使用。

第三章 烟尘污染的防治

第十一条 凡在集中供热、联片供暖区域内的供暖设施应无条件拆除,并入热网。

第十二条 按规划要求建设的联供点,必须依照规定接纳入网用户。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以任何借口擅自撤出热网,自建供热设施。

第十四条 推广型煤范围:

(一)市区、近郊区所有民用燃煤炉灶;茶浴炉、建筑工地及食堂大灶;

(二)市区,近郊区除燃气化街道外,所有具有燃煤设备的商业网点(包括临街摊点)。

第十五条 在市区、近郊区内禁止销售、使用无压炉;在用的各类无压炉一律改烧清洁燃料。

第十六条 市区、近郊区所有锅炉烟尘必须达标排放,其烟气黑度不得超过林格曼一级。

第十七条 司炉工必须参加市环保局举办的业务培训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第十八条 市区、近郊区生产及采暖用煤,实行定量使用。市经贸委核定生产用煤量;市环境保护局核定采暖用煤量,由核定部门发给“煤炭准用证”。

第十九条 由市环保局牵头,市公安局、交通局等部门组织力量,在进城口设卡检查有无“煤炭准用证”或超指标用煤者。

第二十条 由工商局牵头。市环保局、公安局、建设局等部门协助,取缔市内所有自发的原煤销售市场。

第二十一条 禁止单位为职工拉运福利煤。

第二十二条 凡在市区、近郊区内使用烟煤的单位和个人未能领取“煤炭准用证”的,每吨煤收取烟尘污染补偿费50元。

第二十三条 新建居民住宅,不得建设原煤散烧炉灶;凡现有楼房居民区使用液化气,煤气的,原煤散烧炉灶一律拆除,无供暖设施的楼房。必须将原煤散烧采暖改为型煤采暖。

第二十四条 凡使用液化气、煤气及普及型煤的用户不准再贮存原煤。

第四章 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的防治

第二十五条 在本细则第 六条第三款规定范围内严禁从事排放含有放射性物质气体的生产。

第二十六条 在本细则第 六条第四款规定范围内禁止新建排放含有有毒物质的废气和粉尘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的超标排放的项目,应当在内完成治理,达标排放。

第二十七条 在本细则第 六条第三款规定范围内不准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以及其它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物质;在此范围以外焚烧上述物质,须经环保部门批准,并设置焚烧炉集中焚烧。

第二十八条 本细则第 六条第四款规定范围内不准熔化沥青;在此范围外熔化必须使用密闭专用设备。

第二十九条 在本细则第 六条第四款规定的街道上禁止运输、装卸、贮存能够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的物质;市区其它主要干道在早6时至晚22时,不准运输、装卸上述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的物质。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第 二十九条规定的范围内从事经常性的露天喷漆、喷砂或其它散发大气污染物的作业;在此范围外从事上述作业的,必须在从事此项工作前一个月向环保部门提出书面申请,领取环保特殊作业许可证后,方可作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根据《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九条规定对下列行为给予以下处罚:

(一)违反本细则第 六条第一款和第三款规定的单位和个人,项目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下的,处以总投资2%的罚款,最多不超过10万元,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处以总投资1%的罚款,最多不超过20万元;

(二)在本细则第 六条第二款规定范围内,新建采暖工程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处以项目总投资的3%至5%的罚款;

(三)在本细则第 六条第四款规定范围内,新建燃煤设施的单位和个人,处以项目总投资的3%以下罚款;

(四)在本细则第 六条第五款规定范围内,建设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经营、生产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处以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细则第 九条规定,给予以下处罚:

(一)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立切实可行的操作管理制度;违反管理制度操作、无专人负责,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二)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因未进行定期维护检修,致使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的,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根据本细则第 十条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设施,未经环保监测部门监测,未领取环保“准用证”的,处以1000元以上至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细则第 十三条规定,给予以下处罚:

(一)具备集中供热或联片供暖条件,而不加入者。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二)未按照规划要求拒绝接纳热用户者,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三)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撤出热网的,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细则第 十四条规定,给予以下处罚:

(一)在指定时间和范围内应使用型煤而未使用者,居民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二)市区、近郊区所有商业网点(包括临街摊点)采暖未使用型煤或其它清洁燃料者,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细则第 十五条有关规定擅自使用无压炉的单位和个人,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根据本细则第 十六条有关规定,市区、近郊区锅炉烟气林格曼黑度超过一级的单位和个人,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林格曼黑度超过2级,处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根据本细则第 十七条有关规定,锅炉操作工,未取得“操作合格证”上岗者分别处以用人单位及单位领导1000元以下和2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根据本细则第 十八 、 二十一 、 二十二 、 二十三 、 二十四条有关规定,给予以下处罚:

(一)市区、近郊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生产和采暖用煤,未办理“煤炭准用证”者,处以每吨煤50元罚款,并补交烟尘污染补偿费;

(二)市区、近郊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生产和采暖用煤,超定量使用,超量部分,处以每吨煤50元罚款;

(三)不按规定交纳“烟尘污染补偿费”的单位和个人,除足额补交烟尘污染补偿费外,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四)为单位职工拉运福利煤的单位,处以每吨煤50元罚款;

(五)新建居民住宅,建有原煤散烧灶的单位和个人,责令限期拆除,拒不拆除的,每灶眼处以200元罚款;

(六)已使用液化气、煤气、型煤的用户原煤散烧炉灶未拆除者,每灶处以200元罚款;

(七)凡使用液化气、煤气及型煤用户,贮存原煤者没收其所有原煤。

第四十六条 根据本细则第 二十五 、 二十六 、 二十七 、 二十八条规定,给予以下处罚:

(一)在本细则第 六条第三款规定范围内从事排放含有放射性物质气体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二)在本细则第 六条第四款规定范围内,新建排放含有有毒物质,废气和粉尘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三)在本细则第 六条第四款规定范围内,已建成投入生产或使用的超标排放有毒物质废气和粉尘的项目,在19内未能达标排放的单位和个人,处以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四)在本细则第 六条第三款规定范围内,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及其它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物质的单位和个人,处以500元以上,元以下罚款;

(五)在本细则第 六条第三款规定范围外,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擅自焚烧上述物质的单位和个人,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在本细则第 六条第四款规定范围内熔化沥青的单位和个人,处以3000元罚款;在此范围外未使用密闭专用设备溶化沥青的单位和个人,处以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 根据本细则第 二十九条规定,给予以下处罚:

(一)在本细则第 六条第四款规定的街道上运输、装卸能够散发有毒有害气体的单位和个人,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二)在市区主要干道上早6时至晚22时运输装卸能够散发有毒、有害气体的单位和个人,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 环保执法人员应秉公执法,徇私舞弊的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者,交司法部门处理。

第四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据《行政复议条例》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既不申请复议,也不起诉的。作出处罚决定的环保机构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本细则由呼和浩特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2: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呼和浩特市近年来煤烟型大气污染变化趋势分析

本文对近年来的呼和浩特市煤烟型大气污染变化趋势分析,从燃料结构的`变化、工业结构、总的变化趋势等方面论证了煤烟型大气污染变化的趋势.

作 者:牟仁钧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年,卷(期):“”(12)分类号:X51关键词:呼和浩特市 煤烟型大气污染 变化趋势 结构

篇3: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关键词:大气污染,变化特征,气象因素

前言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资源、能源的消耗量和污染物产生量也在同步增加, 城市环境污染, 尤其是大气污染对于城市居住着的生存环境和健康的威胁日益突出, 并愈来愈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掌握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规律是进行城市大气环境科学研究的关键。

呼和浩特市能源消耗大部分由燃煤提供。因此, 呼和浩特市成为一个煤烟型大气污染的城市, 尤其是在冬季采暖期污染最为严重。2005年~2009年呼和浩特市年耗煤量 (见表1) 。

1 数据来源及分析标准

呼和浩特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目前有五个国控子站。其中市区西部工业区一个 (糖厂) , 中部居民区一个 (小召) , 北部居民文教区一个 (公安厅) , 东南部居民文教区一个 (牧机所) , 东部政府所在地一个 (如意) 。监测的污染因子有PM10、SO2、NO2。

监测数据为2001~2010年呼和浩特市5个国控监测点每日24小时监测数据。

分析标准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Ⅱ级标准 (表2) 。

2 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2.1 2008年~2010年大气污染物PM10、SO2、NO2浓度各月变化情况

由图1~图3看出, PM10、SO2、NO2月份污染曲线呈“马鞍”状。三年中1月、2月、11月和12月份PM10、SO2、NO2浓度值均高, 7月、8月、9月份PM10、SO2、NO2浓度值较低。

2.2 2008年~2010年大气污染物PM10、SO2、NO2浓度各季节变化情况

由图4~图6看出, 三年中冬季和春季PM10、SO2、NO2浓度值均较高, 夏、秋季节较低。

2.3 2008年~2010年大气污染物PM10、SO2、NO2浓度采暖期与非采暖期变化情况

由图7~图9看出, 三年中采暖期与非采暖期的监测结果表明PM10、SO2、NO2存在着明显的变化, 采暖期污染明显重于非采暖期。说明呼和浩特市是一个典型的煤烟型大气污染城市。

2.4 2001年~2010年大气污染物PM10、SO2、NO2浓度年变化情况

监测结果表明, 2004年~2010年PM10、SO2、NO2三项主要污染物年日均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由图10看出, 主要大气污染物PM10、SO2、NO2浓度呈下降趋势。

我们采用常见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综合污染指数 (P) 值方法进行评价。评价因子为PM10、SO2、NO2。

采用秩相关系统检验法对2006年~2010年综合污染指数进行趋势分析, 取N=5, 此时Wp=0.900, 计算得秩相关系数rs的值, 若rs<0表明是下降趋势, 若|rs|≥Wp表明变化趋势有显著意义。经计算得知我市rs=-1, 结果表明2006年~2010年期间我市空气污染程度呈下降趋势。2006年~2010年期间各项污染物浓度值及综合污染指数见表3。

3 气象因素对我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影响分析

呼和浩特市深居内陆, 地处内蒙古高原, 属典型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气候变化明显, 差异较大, 其特点:昼夜温差大, 冷热变化强烈。冬季漫长严寒, 夏季短暂炎热, 春秋两季气候变化剧烈。

1月、2月、11月和12月份是呼和浩特市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月份, 静风和小风频率最大, 为53.7% (夏、秋、冬静风和小风 (0.1m/s<风速≤1m/s) 频率见表4) , 稳定性层结出现的几率最高, 相对湿度较大, 也是采暖燃煤最多的时候, 造成污染加重的原因。

3月、4月份呼和浩特市降水少、干旱、多沙尘天气, 是造成PM10浓度高的原因。

7月、8月、9月份是多雨季节, 降雨对大气污染物有清洗和稀释的作用, 污染较轻。

4 结论

4.1 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物PM10、SO2、NO2浓度呈现的规律

4.1.1 2006年~2010年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物PM10、SO2、NO2浓度有逐渐下降趋势。

4.1.2 大气污染物PM10、SO2、NO2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冬季污染重、夏季污染轻, 采暖期污染明显重于非采暖期, 1月、12月份污染最为严重, 7月、8月份污染较轻。

4.2 控制对策

4.2.1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严禁审批在城区及城区附近建设高污染型企业, 力争做到不在城区及城区附近新增污染源。

4.2.2 加快重点节能环保工程建设, 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 做好电厂脱硫、脱硝、脱氮工作。

4.2.3 优化城市能源结构, 继续提高城市电、气化普及率, 要进一步推广城市集中供热, 热电联产, 从数量上减少污染源的分布。

4.2.4 控制低空污染。低空污染占整个污染物排放量的60%, 危害大且以居民生活为主。居民中要提倡使用清洁能源, 液化气等少污染能源的使用量要达90%以上。对进入城市的煤量实行准进制度。

4.2.5 加大对机动车尾气监测及监督管理力度。运用排污收费、限期治理、现场检查等各项制度, 确保机动车尾气达到国家标准, 不达标者不得上路行驶, 减少交通线源污染。

4.2.6 实施清洁生产, 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4.2.7 争取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严格执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制度, 对于难以达标排放的项目, 实施“关、停、并、转”, 进一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2.8 对环境容量和总量实行双重控制。

4.2.9 强化环境热潮队伍建设, 提高热潮队伍综合素质, 严肃执法形象, 并做好必要的宣传和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慧文, 潘秀丹.沈阳市大气二氧化硫污染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 2007, 24 (10) :762-765.

[2]林刚, 都英杰, 田村宪治等.抚顺城市大气悬浮颗粒物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相关性的定量分析[J].生态毒理学报, 2007, 2 (3) :280-283.

[3]司瑶冰, 宫春宁, 郑有飞.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与天气气候的关系[J].气象科技, 2005, 33 (2) :173-177.

[4]呼和浩特市环境监测站.2001年~2010年呼和浩特市环境监测年鉴.

[5]呼和浩特市环境监测站.2008年~2010年呼和浩特市环境质量报告书.

[6]国家环境保护局, 国家技术监督局.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6, 9.2-4.

[7]赵壁, 张建华, 刘献辉等.洛阳市大气污染特征与相关气象要素24小时变化分析[J].北京:中国环境监测, 2004, 1.21-24.

[8]孙向田, 王霞, 司瑶冰, 李小平.气象条件变化对呼市地区大气污染的影响[J].呼和浩特:内蒙古环境保护, 2005, 1.17-23.

篇4: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3月1日,北京市环境监察总队向北京宏翔鸿热力公司送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该公司因锅炉房超标排放,成为《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实施后的“第一案”。

当日,备受关注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开始实施。北京市环保部门在全市开展“零点行动”,以燃煤锅炉为重点,对涉及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行业进行检查和监测,特别是对2013年以来在执法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单位进行复查。在检查、检测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笼罩京城数日的雾霾刚刚过去,不少单位在排放等环节继续放任自由。

据统计,截至1日3时30分,执法人员已发现10余家单位存在违法行为。环保部门表示,将按照《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对这些违法单位从严处罚,并派执法人员定期复查,对于多次出现同类违法行为的单位将加倍处罚,对于造成严重污染、构成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后的“第一案”标志着北京向近年来以高浓度PM2.5污染为代表的持续多日的重污染天气正式宣战。《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实施,是北京市政府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指导下,针对当前雾霾等一系列大气污染问题,开展立法协商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创新,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如下:

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是该《条例》的一个创新。《条例》专设总量控制一章,对总量控制制度进行了系统设计,确定了削减存量与控制增量相结合的制度。《条例》提出,在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尽快削减总量,实现2017年的治理目标。第41条到第43条,分别对总量控制和逐步减少排放总量,总量控制的目标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排放总量的控制、要求以及如何确定实施并向社会公布,排污许可制度做了规定。并且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核定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

对于广受热议的“大气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条例》第45条作出严格规定:北京市在严格控制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实行排放总量削减计划的前提下,按照有利于总量减少的原则,可以试行大气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制度。北京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相关办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固定污染源污染防治

针对固定污染源,《条例》重点强调要综合运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工业布局的手段。一是调整工业产业结构,《条例》规定制定禁止新建、扩建的高污染项目名录、高污染工业行业调整名录和高污染工艺设备淘汰名录;二是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条例》规定对燃煤消耗总量进行控制,削减燃煤存量,北京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县政府应当制定能源清洁利用发展规划、清洁能源改造计划、划定和严格管理禁止燃煤的区域;三是优化产业布局,对工业企业实施集中治理,《条例》规定新建工业项目应当按照规定进入相应的生态工业园区。

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

1.备受关注的“停车三分钟熄火”未设罚则

条例规定,北京提倡环保驾驶。在学校、宾馆、商场、公园、办公场所、社区、医院的周边和停车场等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的地段,机动车驾驶员在停车三分钟以上时,应当熄灭发动机。法制委员会认为,对停车熄火设定处罚,存在执法主体难确定、现场取证困难等实际问题,难以执行到位。为维护法律严肃性、权威性,建议不设处罚。

2.减少怠速低速行驶污染首入法

“减少机动车怠速和低速行驶造成的污染”首次纳入立法。对机动车实施数量调控的同时,条例新增规定,本市优化道路设置和管理,减少机动车怠速和低速行驶造成的污染。所谓怠速,是指车辆处于驻车状态启动发动机,发动机稳定运转的最低转速。而汽车行驶中不给油,发动机转数还维持在怠速的阶段就是怠速行驶。一般汽车怠速运转一分钟以上所消耗的燃油要比重新起动所消耗燃油多,对空气污染自然影响不小。

扬尘污染防治

《条例》对施工工地扬尘污染规定了细化的行为控制措施,明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责任:一是明确建设单位应当将防治扬尘污染的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并在工程承发包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防治扬尘污染的责任;二是细化施工工地的扬尘污染控制措施;三是规定将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扬尘违法行为,纳入北京市施工企业市场行为信用评价系统。

总共130条的条例中,有1/3是罚则,且罚则由39条增加到40条。为防治扬尘污染,罚则中新增了一条:针对无准运证件或者不符合要求的运输车辆,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此外罚则还增加一款: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与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大气污染案件行政执法和司法衔接机制,完善案件移送、线索通报等制度。

法律责任

《条例》专设法律责任一章,定稿40条法律责任特别剑指恶意违法、多次违法。中外法治建设经验证明,如果法律仅仅对行为主体提出义务性要求,而没有赋予执法机关以必要的执法手段,那么,将无法实现立法的目标。有的法律实施不好,经过分析,发现原因在于其中的规定过“软”、过“虚”,执法机关对违法行为无能为力。

《条例》根据上位法规定和北京的实际情况,具体设立了40条法律责任。设计这些条款的指导思想是要提高违法成本,使排污者不敢排污,起到法悬人惧的作用。同时也考虑了“过罚相当”和“可操作,可执行”原则。特别是对恶意违法、多次违法加大了处罚力度,规定了加倍处罚的条款。同时,正在审议中的国家《环境保护法(草案)》中还有按日处罚制度,如正式颁布,执法部门可直接依法实施按日计罚。

《条例》中明确了治理大气污染中各方的责任,在对环保执法部门提供完善的法律支持的同时,针对遭受损失的单位和个人也提供了完善的法律保障。

相关保留

此次《条例》审议过程中与会代表针对许多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出建议,但法制委员会综合个方面因素决定予以保留,并作出解释。

1.禁放禁烟未纳入条例

审议中,有多位代表还提出增加环境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环境损害赔偿权,增加航空器大气污染防治、设立大气污染防治基金,增加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等意见。法制委员会表示,考虑到这些建议中,有的超出了地方立法权限、有的属于国务院管理范围、有的已经制定或者正在研究制定法规,所以未对条例做相应修改。

2.“按日计罚”期待上位法

不少代表在审议中提出,当前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应当加大处罚力度。一些省份在条款设定中,有“按日计罚”的规定,即企业只要违法,每日均罚,这样处罚力度很大,可以形成高压态势。法制委员会认为,由于国家《环境保护法(草案)》正在研究,里面有“按日计罚”条款,如果确定并正式颁布实施,北京执法部门可以直接依法实施,因此不增加按日计罚。

3.自由裁量权另有配套规定

篇5: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遵照《xxx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暨错峰生产污染管控方案》的要求,并结合《xxx交通运输行业xxx年蓝天工程实施方案》与本辖区管辖路段的实际情况,xxx管理处高度重视、抓好落实,现将有关冬季扬尘防治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进一步组织学习、传达冬季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暨错峰生产污染管控方案的精神,要求全处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角度,把此项工作提高到社会问题、民生问题和政治问题的高度来看待,要求各部门密切配合、各养护施工单位积极行动,全力做好xxx管理处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二、明确责任,明确任务

结合扬尘防治工作一岗双责的要求,xxx管理处坚决执行上级相关部署,明确责任、任务,处领导分头带队检查,责任到科、到人。养护科负责养护工程施工扬尘治理措施的落实;路产科任务为加强污染源巡查、及时纠正;征收科配合高速交警,做好高速公路收费站黄标车禁行和劝返工作;监控中心负责电子显示屏滚动标语宣传工作。

三、全力做好扬尘防治工作

(一)日常养护

我处已制定了《xxx管理处施工扬尘防治及机械化清扫、无尘化保洁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处主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领导为副组长,养护科工作人员及养护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为成员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养护工程扬尘防治的工作。

1、加大日常保洁力度和频次,及时清除路基、路面、中分带的白色垃圾。清扫车辆均为吸尘式清扫车,在做好机械清扫的同时,要求护路员切实负起责任,做好人工清扫的辅助工作。

2、加强对上下站口、匝道等易产生车辆洒落的段落巡查,并及时清除。

3、在降雨、降雪时,重点查看隧道洞口、挖方等路段,防止因泥土冲刷污染路面。截至目前,已通过疏通排水、修复排水沟、截水沟、制作挡墙等方案,处理了xx隧道上行出口、xxx隧道下行进口、xxx隧道下行进口、xxx隧道下行出口、xxx隧道上行出口泥水冲刷路面灌入隧道的污染。清理边沟、排水沟1025立方米。

4、养护施工现场的水泥、砂、回填土等易扬尘的建筑材 料全部封闭储存或覆盖,严禁露天堆放。在运输过程中对车辆用帆布覆盖,防止抛洒,且要求不能偷倒、乱倒。

5、对除草、绿化修剪作业后遗留的枯枝杂草及时清除,防止被吹向路面及路外污染环境;高速公路占地界内,禁止焚烧枯枝、树杆、垃圾;禁止边坡烧荒。

6、特殊天气,停止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养护工程施工作业,并积极对产生扬尘的源头和现场进行降尘控制,用湿法作业,确保不发生公路扬尘污染现象。

7.结合养护工作实际,除应急抢险工作,尽量减少冬季施工作业。

8、进一步加强冬季除雪融冰管理工作,规范作业流程,杜绝除雪作业造成的二次环境污染。

(二)养护专项工程

目前,xxx管理处xxx项工程施工。我处已在招标文件项目专用合同条款中约定“公路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责任目标,明确扬尘防治责任、施工中的各项要求。并在近三个月的施工阶段,抓好落实。

1、加强宣传教育,从源头杜绝可能存在的污染。

2、严格检查,对易扬尘污染工序加强监管,确保湿法施 工。

3、严格要求当天施工垃圾及时回收集中清理。通过严格管理,我处扬尘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今后,将持续抓好落实,巩固成效,确保圆满完成施工扬尘防治工作。

篇6: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2001年7月13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大气污染防治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将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规划工业布局,保证环境保护资金投入,采取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

第三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环保部门)对本市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并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区、县环保部门)对本辖区内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本市公安、交通、海洋以及铁道、海事、渔政管理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对各类车船污染大气实施监督管理。本市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本办法,履行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大气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有权对环保部门和其它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五条 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对在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奖励。

第二章 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 市环保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本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七条 本市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为大气环境质量一类功能区,应当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其他地区为大气环境质量二类功能区,应当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大气环境质量功能区的具体范围由市环保部门会同市计划、规划等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本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划分,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后组织实施。

第八条 市环保部门应当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和大气环境质量功能区的要求,提出本市大气污染重点整治地区及其整治目标、职责分工和限期达标计划的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九条 本市实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控制和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排放标准。

本市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具体办法,对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实施总量控制。主要大气污染物名录由市环保部门根据国家要求和本市实际情况拟订,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十条 市环保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核定的本市不同时期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大气环境容量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拟订本市不同时期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区、县环保部门根据本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拟订本辖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计划,经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市环保部门备案。

实施总量控制前已有的排污单位,其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由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依照国务院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各单位现有排放量、产业发展规划和清洁生产要求及本辖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计划拟订,报同级人民政府核定。

第十一条 本市对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实行许可证制度。

实施总量控制前已有的排污单位,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物未超过核定排放总量指标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核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以下简称排放许可证);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物超过核定排放总量指标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治理,在限期治理期间,由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核发主要大气污染物临时排放许可证(以下简称临时排放许可证)。被责令限期治理的单位必须如期完成治理任务。限期治理期满,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物达到核定排放总量指标的,换发排放许可证。

新建、扩建、改建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物的项目,应当按照规定获得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然后办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手续。该项目的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必须经过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取得排放许可证。

无排放许可证或者无临时排放许可证的,不得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物。

第十二条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其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必须保持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闲置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必须事先报经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 各单位应当加强对生产设施和污染物处理设施的保养、检修,采取措施防止大气污染事故的发生。排放或者可能泄漏有毒有害气体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气体或者气溶胶,可能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制订应急预案,并报环保部门、民防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备案。接受备案的部门,应当加强对备案单位的检查和技术指导。

第十四条 在本市大气受到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和安全的紧急情况下,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向当地居民公告,采取强制性应急措施,包括责令有关排污单位停止排放污染物,封闭部分道路,疏散受到或者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人员。

第十五条 市环保部门负责本市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和对大气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建立和完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

市环保部门应当定期发布本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并发布大气环境质量日报和预报。

第十六条 新建、扩建、改建额定蒸发量二十吨以上锅炉或者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其相当的窑炉的单位,以及市人民政府确定的排放大气污染物重点单位,必须配置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仪器设备,并由市环保部门纳入统一的监测网络。

第三章 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

第十七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进能源结构,发展集中供热,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市环保部门根据本市大气环境保护的要求,提出划定无燃煤区、基本无燃煤区的范围和实施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在无燃煤区内禁止使用煤和重油、渣油、石油焦等高污染燃料(以下统称高污染燃料);在基本无燃煤区内限制使用高污染燃料。

在无燃煤区、基本无燃煤区内的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改用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电等清洁能源(以下统称清洁能源)。

第十八条 本市不得新建燃煤电厂,已经批准建设的除外。

已建和已经批准建设的燃煤电厂、煤气厂,超过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总量控制指标的,必须建设配套脱硫、除尘装置或者采取其他措施,控制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并对产生的氮氧化物采取控制措施。

第十九条 禁止在本市内环线以内新建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锅炉和窑炉。

在本市内外环线之间的区域内新建额定蒸发量十吨以下的锅炉,以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其相当的窑炉,不得使用高污染燃料。已建额定蒸发量十吨以下的锅炉,以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其相当的窑炉,应当逐步改用清洁能源。

经批准建设的额定蒸发量十吨以上的燃煤或者燃重油锅炉,以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其相当的窑炉,超过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总量控制指标的,必须配套建设脱硫、除尘装置或者采取其他措施,控制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并对产生的氮氧化物采取控制措施。

第四章 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制造、销售或者进口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车。

销售有本市地方排放标准的机动车的,必须向市环保部门报送所售该型号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情况的资料;不符合排放标准的,不得在本市销售。市环保部门应当定期公布污染物排放符合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车型目录。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本市制造、销售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状况的监督检查,并向环保部门定期通报检测情况。

入境检验部门依法对进口机动车排气污染实施检验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 在本市行驶的机动车船向大气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排放标准的机动车,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不予核发牌证。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船,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不予注册登记。在本市行驶的机动车不得排放明显可见的黑烟。

第二十二条 机动车维修单位,应当按照防治大气污染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进行维修,使在用机动车达到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机动车二级维护、发动机总成大修、整车大修的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配备排气污染物检测仪器设备。机动车经过二级维护、发动机总成大修、整车大修及其他影响整车污染物排放的维修,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不得交付使用。

机动车经过前款所列项目维修后,在规定的维修质量保证期内正常使用时,其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车维修单位应当负责维修,使其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机动车维修单位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市环保部门可以委托具有机动车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排气污染检测,并公布检测单位目录。未经市环保部门委托的,不得进行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

接受市环保部门委托从事机动车排气污染年检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规范进行检测,如实提供检测报告,并定期将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情况报市环保部门备案。

提供不实的检测报告或者不按照规定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规范进行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情节严重的,由市环保部门撤销对其检测的委托。

第二十四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可以会同环保部门对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

环保部门可以在机动车停放地对在用机动车的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在用机动车车主或者驾驶人员应当配合公安、环保部门的监督抽测,不得拒绝、阻挠。

第二十五条 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标准的在用机动车无法修复的,应当及时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机动车报废手续,并不得上路行驶。

第二十六条 本市交通、海洋以及海事、渔政等有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应当加强对机动船污染物排放的监督检查。

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标准的在用机动船,由有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限期维修。

第二十七条 本市限制燃油助动车行驶的范围并逐步替换、淘汰燃油助动车,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八条 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车船用燃料。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本市加油站燃油质量的监督检查。

第五章 防治废气、尘和恶臭污染

第二十九条 在本市居民住宅区,以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禁止经营性的喷漆、喷塑、喷砂等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露天生产作业。

第三十条 废弃物焚烧炉必须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标准进行建设,由市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废弃物焚烧炉的运行,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产生二次污染,其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和排放总量指标。

第三十一条 在本市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以及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

第三十二条 在码头、堆场、露天仓库等地堆放货物,应当采取围挡、遮盖等防治扬尘污染的措施。施工场地和施工车辆应当采取围挡、喷淋、遮盖或者密闭等防治扬尘污染的措施。

在道路、广场和其他公共场所进行清扫保洁作业,应当符合规范,采取防治扬尘污染的措施。装卸、运输可能产生扬尘的货物的车辆,应当配备专用密闭装置或者其他防尘设施,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装卸、运输作业,防止产生扬尘污染。

第三十三条 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贮存、加工、制造或者使用产生恶臭气体的物质。 第三十四条 饮食服务业的经营者必须采取措施,防治油烟对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污染,排放的油烟、烟尘等污染物不得超过规定的标准。环保部门应当对饮食服务经营场所的油烟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在本市中心城、新城和中心镇范围的居民住宅楼内,不得新建产生油烟污染的饮食服务经营场所,规划作为饮食服务用房的除外。在商住综合楼或者居民住宅楼内规划作为饮食服务的用房,新建产生油烟污染的饮食服务经营场所,应当具备防治油烟污染的条件。

在前款规定范围内新建的饮食服务经营场所,应当使用清洁能源。已建的饮食服务经营场所应当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限期改用清洁能源。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无排放许可证、无临时排放许可证,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物的,由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责令停止排污,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有排放许可证,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物超过核定排放总量指标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治理,并由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有临时排放许可证,限期治理期满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物仍超过核定总量指标的,由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吊销其临时排放许可证,并由同级人民政府责令停业、关闭。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未制订应急预案的,由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建议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未按规定配置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仪器设备,或者拒绝纳入统一监测网络的,由市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三款、第三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在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届满后继续使用高污染燃料的,由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责令拆除或者没收使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

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在本市内环线以内新建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锅炉和窑炉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在本市内外环线之间区域内新建额定蒸发量十吨以下的锅炉或者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其相当的窑炉,使用高污染燃料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未建设配套脱硫、除尘装置或者未采取其他措施控制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的,或者未采取氮氧化物控制措施的。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三款规定,在本市行驶的机动车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排放明显可见黑烟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责令限期维修,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机动船在本市航道内行驶的,由有关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将维修后污染物排放仍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车交付使用的,由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未经市环保部门委托从事机动车排气污染年检的,由市环保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所得,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接受委托从事机动车排气污染年检的单位不按规定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规范进行检测,由市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提供不实的检测报告或者不按规定检测情节严重的,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由负责资质认定的部门取消承担机动车年检的资格。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在用机动车车主或者驾驶人员拒绝、阻挠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或者环保部门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抽测的,由公安部门或者环保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标准无法修复的在用机动车上路行驶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收回机动车号牌和机动车行驶证,责令拥有单位或者个人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注销登记,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车船用燃料的,由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保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污染较轻的可以处二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污染严重的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在居民住宅区或者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进行经营性的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露天生产作业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贮存、加工、制造或者使用产生恶臭气体的物质,造成周围环境污染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饮食服务业的经营者未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致使排放的油烟对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废弃物焚烧炉排放大气污染物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或排放总量指标的,责令限期治理,并可以由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限期治理期满后仍超过规定标准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责令停业、关闭。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在码头、堆场、露天仓库等地堆放货物,未采取有效扬尘防治措施,致使大气环境受到污染的,由环保部门或者其它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施工场地和施工车辆未采取有效防尘措施,致使大气环境受到污染的,由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第三款规定,未按照规范进行清扫保洁作业,致使大气环境受到污染的,由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第四款规定,运输车辆未配备专用密闭装置和其他防尘设施,或者未按操作规程进行装卸、运输作业,致使运输过程中产生扬尘污染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或者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逾期不配备专用密闭装置或者其他防尘设施的,可以由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暂扣或者吊销道路运输证。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二款、第十二条、第十八条第二款、第三十一条规定的,由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分别依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六条、第六十条、第五十七条的规定处理。

第五十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的单位,由环保部门依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处罚;情节较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第五十一条 环保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依法受理单位和个人的申请事项以及对污染大气环境行为的检举和控告,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对应当予以受理的事项不予受理,或者对应当予以查处的违法行为不予查处,致使公共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或者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 当事人对环保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 则

篇7: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法规分类号】C111040200101 【时效性】有效

【颁布单位】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颁布日期】2001/07/13 【实施日期】2002/01/01 【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大气环境

(2001年7月13日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0号公布)(编者注:修改内容见根据2007年10月10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 2007年10月10日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2号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的决定》修正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2007年修正本)》)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大气污染防治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将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规划工业布局,保证环境保护资金投入,采取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

第三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环保部门)对本市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并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区、县环保部门)对本辖区内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本市公安、交通、海洋以及铁道、海事、渔政管理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对各类车船污染大气实施监督管理。

本市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第四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本办法,履行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大气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 和控告,有权对环保部门和其它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五条 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对在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奖励。第二章 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 市环保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本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七条 本市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为大气环境质量一类功能区,应当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其他地区为大气环境质量二类功能区,应当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功能区的具体范围由市环保部门会同市计划、规划等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本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划分,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后组织实施。

第八条 市环保部门应当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和大气环境质量功能区的要求,提出本市大气污染重点整治地区及其整治目标、职责分工和限期达标计划的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九条 本市实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控制和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排放标准。本市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具体办法,对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实施总量控制。主要大气污染物名录由市环保部门根据国家要求和本市实际情况拟订,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十条 市环保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核定的本市不同时期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大气环境容量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拟订本市不同时期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区、县环保部门根据本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拟订本辖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计划,经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市环保部门备案。

实施总量控制前已有的排污单位,其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由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依照国务院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各单位现有排放量、产业发展规划和清洁生产要求及本辖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计划拟订,报同级人民政府核定。第十一条 本市对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实行许可证制度。

实施总量控制前已有的排污单位,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物未超过核定排放总量指标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核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以下简称排放许可证);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物超过核定排放总量指标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治理,在限期治理期间,由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核发主要大气污染物临时排放许可证(以下简称临时排放许可证)。被责令限期治理的单位必须如期完成治理任务。限期治理期满,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物达到核定排放总量指标的,换发排放许可证。

新建、扩建、改建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物的项目,应当按照规定获得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然后办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手续。该项目的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必须经过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取得排放许可证。无排放许可证或者无临时排放许可证的,不得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物。第十二条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其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必须保持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闲置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必须事先报经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 各单位应当加强对生产设施和污染物处理设施的保养、检修,采取措施防止大气污染事故的发生。

排放或者可能泄漏有毒有害气体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气体或者气溶胶,可能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制订应急预案,并报环保部门、民防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接受备案的部门,应当加强对备案单位的检查和技术指导。

第十四条 在本市大气受到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和安全的紧急情况下,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向当地居民公告,采取强制性应急措施,包括责令有关排污单位停止排放污染物,封闭部分道路,疏散受到或者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人员。

第十五条 市环保部门负责本市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和对大气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建立和完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

市环保部门应当定期发布本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并发布大气环境质量日报和预报。

第十六条 新建、扩建、改建额定蒸发量二十吨以上锅炉或者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其相当的窑炉的单位,以及市人民政府确定的排放大气污染物重点单位,必须配置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仪器设备,并由市环保部门纳入统一的监测网络。

第三章 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

第十七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进能源结构,发展集中供热,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市环保部门根据本市大气环境保护的要求,提出划定无燃煤区、基本无燃煤区的范围和实施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在无燃煤区内禁止使用煤和重油、渣油、石油焦等高污染燃料(以下统称高污染燃料);在基本无燃煤区内限制使用高污染燃料。

在无燃煤区、基本无燃煤区内的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改用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电等清洁能源(以下统称清洁能源)。第十八条 本市不得新建燃煤电厂,已经批准建设的除外。

已建和已经批准建设的燃煤电厂、煤气厂,超过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总量控制指标的,必须建设配套脱硫、除尘装置或者采取其他措施,控制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并对产生的氮氧化物采取控制措施。

第十九条 禁止在本市内环线以内新建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锅炉和窑炉。在本市内外环线之间的区域内新建额定蒸发量十吨以下的锅炉,以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其相当的窑炉,不得使用高污染燃料。已建额定蒸发量十吨以下的锅炉,以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其相当的窑炉,应当逐步改用清洁能源。经批准建设的额定蒸发量十吨以上的燃煤或者燃重油锅炉,以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其相当的窑炉,超过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总量控制指标的,必须配套建设脱硫、除尘装置或者采取其他措施,控制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并对产生的氮氧化物采取控制措施。第四章 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制造、销售或者进口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车。

销售有本市地方排放标准的机动车的,必须向市环保部门报送所售该型号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情况的资料;不符合排放标准的,不得在本市销售。市环保部门应当定期公布污染物排放符合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车型目录。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本市制造、销售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状况的监督检查,并向环保部门定期通报检测情况。

入境检验部门依法对进口机动车排气污染实施检验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 在本市行驶的机动车船向大气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排放标准。

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排放标准的机动车,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不予核发牌证。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船,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不予注册登记。

在本市行驶的机动车不得排放明显可见的黑烟。第二十二条 机动车维修单位,应当按照防治大气污染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进行维修,使在用机动车达到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机动车二级维护、发动机总成大修、整车大修的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配备排气污染物检测仪器设备。

机动车经过二级维护、发动机总成大修、整车大修及其他影响整车污染物排放的维修,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不得交付使用。

机动车经过前款所列项目维修后,在规定的维修质量保证期内正常使用时,其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车维修单位应当负责维修,使其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

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机动车维修单位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市环保部门可以委托具有机动车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排气污染检测,并公布检测单位目录。未经市环保部门委托的,不得进行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

接受市环保部门委托从事机动车排气污染年检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规范进行检测,如实提供检测报告,并定期将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情况报市环保部门备案。

提供不实的检测报告或者不按照规定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规范进行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情节严重的,由市环保部门撤销对其检测的委托。

第二十四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可以会同环保部门对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

环保部门可以在机动车停放地对在用机动车的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在用机动车车主或者驾驶人员应当配合公安、环保部门的监督抽测,不得拒绝、阻挠。

第二十五条 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标准的在用机动车无法修复的,应当及时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机动车报废手续,并不得上路行驶。

第二十六条 本市交通、海洋以及海事、渔政等有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应当加强对机动船污染物排放的监督检查。

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标准的在用机动船,由有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限期维修。第二十七条 本市限制燃油助动车行驶的范围并逐步替换、淘汰燃油助动车,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八条 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车船用燃料。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本市加油站燃油质量的监督检查。第五章 防治废气、尘和恶臭污染

第二十九条 在本市居民住宅区,以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禁止经营性的喷漆、喷塑、喷砂等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露天生产作业。

第三十条 废弃物焚烧炉必须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标准进行建设,由市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废弃物焚烧炉的运行,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产生二次污染,其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和排放总量指标。

第三十一条 在本市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以及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

第三十二条 在码头、堆场、露天仓库等地堆放货物,应当采取围挡、遮盖等防治扬尘污染的措施。

施工场地和施工车辆应当采取围挡、喷淋、遮盖或者密闭等防治扬尘污染的措施。

在道路、广场和其他公共场所进行清扫保洁作业,应当符合规范,采取防治扬尘污染的措施。

装卸、运输可能产生扬尘的货物的车辆,应当配备专用密闭装置或者其他防尘设施,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装卸、运输作业,防止产生扬尘污染。第三十三条 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贮存、加工、制造或者使用产生恶臭气体的物质。

第三十四条 饮食服务业的经营者必须采取措施,防治油烟对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污染,排放的油烟、烟尘等污染物不得超过规定的标准。环保部门应当对饮食服务经营场所的油烟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在本市中心城、新城和中心镇范围的居民住宅楼内,不得新建产生油烟污染的饮食服务经营场所,规划作为饮食服务用房的除外。在商住综合楼或者居民住宅楼内规划作为饮食服务的用房,新建产生油烟污染的饮食服务经营场所,应当具备防治油烟污染的条件。

在前款规定范围内新建的饮食服务经营场所,应当使用清洁能源。已建的饮食服务经营场所应当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限期改用清洁能源。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无排放许可证、无临时排放许可证,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物的,由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责令停止排污,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有排放许可证,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物超过核定排放总量指标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治理,并由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有临时排放许可证,限期治理期满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物仍超过核定总量指标的,由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吊销其临时排放许可证,并由同级人民政府责令停业、关闭。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未制订应急预案的,由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建议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未按规定配置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仪器设备,或者拒绝纳入统一监测网络的,由市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三款、第三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在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届满后继续使用高污染燃料的,由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责令拆除或者没收使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

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在本市内环线以内新建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锅炉和窑炉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在本市内外环线之间区域内新建额定蒸发量十吨以下的锅炉或者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其相当的窑炉,使用高污染燃料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未建设配套脱硫、除尘装置或者未采取其他措施控制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的,或者未采取氮氧化物控制措施的。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三款规定,在本市行驶的机动车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排放明显可见黑烟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责令限期维修,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机动船在本市航道内行驶的,由有关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处理。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将维修后污染物排放仍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车交付使用的,由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未经市环保部门委托从事机动车排气污染年检的,由市环保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所得,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接受委托从事机动车排气污染年检的单位不按规定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规范进行检测,由市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提供不实的检测报告或者不按规定检测情节严重的,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由负责资质认定的部门取消承担机动车年检的资格。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在用机动车车主或者驾驶人员拒绝、阻挠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或者环保部门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抽测的,由公安部门或者环保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标准无法修复的在用机动车上路行驶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收回机动车号牌和机动车行驶证,责令拥有单位或者个人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注销登记,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车船用燃料的,由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保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污染较轻的可以处二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污染严重的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在居民住宅区或者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进行经营性的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露天生产作业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贮存、加工、制造或者使用产生恶臭气体的物质,造成周围环境污染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饮食服务业的经营者未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致使排放的油烟对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废弃物焚烧炉排放大气污染物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或排放总量指标的,责令限期治理,并可以由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限期治理期满后仍超过规定标准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责令停业、关闭。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在码头、堆场、露天仓库等地堆放货物,未采取有效扬尘防治措施,致使大气环境受到污染的,由环保部门或者其它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施工场地和施工车辆未采取有效防尘措施,致使大气环境受到污染的,由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第三款规定,未按照规范进行清扫保洁作业,致使大气环境受到污染的,由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第四款规定,运输车辆未配备专用密闭装置和其他防尘设施,或者未按操作规程进行装卸、运输作业,致使运输过程中产生扬尘污染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或者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逾期不配备专用密闭装置或者其他防尘设施的,可以由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暂扣或者吊销道路运输证。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二款、第十二条、第十八条第二款、第三十一条规定的,由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分别依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六条、第六十条、第五十七条的规定处理。

第五十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的单位,由环保部门依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处罚;情节较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第五十一条 环保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依法受理单位和个人的申请事项以及对污染大气环境行为的检举和控告,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对应当予以受理的事项不予受理,或者对应当予以查处的违法行为不予查处,致使公共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或者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 当事人对环保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附件: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关条款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本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的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者处以五万元以下罚款:

(三)排污单位不正常使用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或者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的;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并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限期治理的决定权限和违反限期治理要求的行政处罚由国务院规定。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以及当地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内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建设配套设施,可以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二)排放含有硫化物气体的石油炼制、合成氨生产、煤气和燃煤焦化以及有色金属冶炼的企业,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配套脱硫装置或者未采取其他脱硫措施的。

上一篇:关爱和赞美残疾人的诗词下一篇:开设路口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