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水重点县管护制度

2024-04-20

小农水重点县管护制度(共8篇)

篇1:小农水重点县管护制度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管护

制 度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制度, 管护, 项目 第一条

指导原则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是国家扶持农业的重点项目,对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了将这一项目管护好、使用好,使其长期正常运转和发挥效益,特制定本管护制度,希望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第二条

制定管护制度 落实管护责任

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后要及时移交,项目乡(镇)村都要制定相应的管护制度和管理标准要求,具备产权置换,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做到责任明确、制度规范、落实到位。成立由农民用水户协会牵头的管护机构,建立专职管护队伍,经常性的进行检查监督,确保制度落实、责任到位,工程设施完好无损。

第三条 筹集管护经费 严格使用管理

经费是管护工作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各乡(镇)村要根据“谁受益、谁负担”、“以工程养工程”的原则,合理筹集资金,制定管护费用的使用办法。管护费用要用于工程 设施的维修、补植树木及管护人员的报酬及奖励,严禁挪用和浪费。

第四条

认真执行各项工程管护标准

⑴机耕路管护标准:路面平整、路沿石、砖完好平直,无杂草,无杂物,保持畅通,路碑、标志保持完好无损,清洁卫生。

⑵水利工程:水利设施定期检查,确保井、泵、井房、管道、桥、涵、闸、井台、渠道、出水口、配电等设施完好,保证正常运行,渠道要及时除草,疏浚。

⑶农田林网:做到定期修剪,适时浇水,缺额补栽,跌到扶正,当年成活率和三年保存率均达到85%以上。

⑷农机具管护标准:农机具要定期保养,及时维修,外观整洁,设备完好,保持正常操作。

第五条

创新管护运行机制

⑴农田机耕路:机耕路及其它公益性设施可采用专业队承包的管理机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⑵水利设施:对节水管道、输变电路采用集体投资安装,集体维修的机制运行管护;机电井的维修管护可采用民办民管、承包经营、拍卖、集体经营或股份经营等多种形式的管护机制。

⑶林业工程:对于常绿树采用统一规划设计,专业队统一栽植、集体管护的形式;对于用材树种的栽植管护,可采 用集体栽植、集体管护,集体栽植、承包管护,承包区域、个人栽植管护等形式的管护机制。

⑷农机具可由产权单位和农机户签订租赁使用协议,由农机户对项目区实行有偿服务,定期对农机具检修。

⑸制定并认真落实奖惩制度。各县要对各村工程运行管护检查,督促各村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护制度,落实管护人员和资金,对损坏工程。项目乡村要及时维修,经检查后仍不整改的,将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处罚。

第六条

搞好项目建后管护的宣传工作

各项目乡村要利用广播、电视、墙报、黑板报等形式,对项目管护的重要性进行宣传,提高项目区农民认识和管护自觉性,做到家喻户晓,形成人人爱工程管工程的良好社会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设施的利用率。

工程管护

第七条 管护的主要内容

整治沟渠和配套设施的管理:(1)正确的管理好、使用好,使其充分发挥效益;(2)有效地防止人为性的损失和破坏;(3)每年应组织人员于春、秋两季分别进行清淤排障,保持其畅通无阻;(4)对自然和人为性损坏的断面和设施进行及时的修复,并认真分析总结损失的原因,防止再次发生。

第八条 工程管护标准

项目工程竣工之后,坚持“谁所有、谁负责、谁受益、谁管护”原则,对所有的工程进行全方位的管护、维护,保证工程正常、永久使用。具体要分五个步骤将工程管护责任制度落实到人。第一步是项目竣工后,进行固定财产登记;第二步是将登记后的工程落实到乡、村;第三步是由乡、村结合实际情况,根据有关工程管护标准,共同制订工程和管护制度和标准要求;第四步是由乡、村共同负责将水利设施、农田林网、农机具等经营性的工程实施公开拍卖,产权置换,责任到人,具体落实管护制度和标准要求;第五步是由项目办和项目乡、村共同负责对工程和管护实施监督。

一、水利工程和管护标准:水利设施定期检查,确保井、井房、桥、闸、井台、渠道、出水口、配电设施完好,保证正常运行,渠道要及时除草、疏浚。

二、农田林网管护标准:做到定期修剪,适时浇水,缺树补栽,跌倒扶正,当年成活率、三年保存率均达到85%以上。

三、机耕路管护标准:路面平直路,沿石、砖完好平直,无杂草,无杂物,保持畅通。

四、农机具管护标准:农机具定期保养,及时维修,外观整洁,设备完好,保持正常操作。

第九条

工程标志设置标准

一、标碑标准:每个项目区要在明显位置建设一处高2-3米、宽4-5米的标碑,正面体现项目标志(统一为绿色),要有项目区简介。项目区的建筑工程上要印制统一的项目标志。

二、标志位置:要根据工程建筑大小,贴上不同规格的项目标志,标志贴在明显的位置,并要有相应的序号。标志、标碑损坏,要及时更换、维修。

第二十四条

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标准要求

一、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实行“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肋、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严格执行“自筹起步、国家达标、先干后补、报帐拔款”的办法。

二、项目资金管理采取集中审批报帐、财政监督的办法。项目办要根据工程设计规格、标准要求,对项目实施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监督指导,竣工后进行验收,符合标准要求的方能报帐拔款。

三、项目工程竣工并验收合格后,项目资金要留10%的资金作为三年后工程管护完好率、存活率、利用率等管护工作的奖励资金。

四、有偿资金使用要实行借款合同制,由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单位或财政供养人员担保。

五、有偿资金,实行谁投入,谁负责的回收办法,保证有偿资金到期后如数回收,回收率要达到100%。

第十条

工程管护措施及要求

为了用足用活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政策,发挥项目 资金的最大效益,各有关单位必须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规范化运行,制度化管理。具体要严格执行七项制度。

一、严格执行科学规划制度

项目区要本着集中、连片、科学、统一的原则,合理规划布局,借鉴先进市县的先进经验,进行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使项目区成为农业的样板工程、示范工程。

二、严格执行工程质量保证制度

项目区要按照规划设计标准进行施工建设,每项工程都不能低于设计标准和质量标准,否则不能验收,也不得报帐。

三、严格执行工程管护制度

工程竣工后,各项目乡、村都要制订相应的管护制度和管理标准,能进行产权置换的工程要及时进行产权拍卖,明确责任人,落实管护措施。所有的竣工项目,都要做到责任明确、制度规范、落实到位,确保工程永久完好,正常使用。对没有制订工程管护制度或管护制度落实不到位的,将扣取10%的奖励资金;对工程管护制度规范并落实到位的,将按照规定兑现奖励资金。

四、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制度

项目资金严格实行县级报帐制,新项目区工程只有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报帐。老项目区的整改工程资金以项目乡村筹集为主,县财政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兑现。

五、严格档案管理制度

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涉及规划设计、竣工验收、资金帐目等全过程的档案资料都要保存完整,留存归档。档案资料要按照规定标准进行建设管理,各有关单位和项目乡村都要规范整理档案,确定专人,专门管理。

六、严格目标责任管理制度

各项目乡镇都要对项目工程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明确领导责任和工作目标,确保工程进度、质量标准、管护制度的落实。农发办要严格督查指导,确保项目工程的高标准实施。

篇2:小农水重点县管护制度

1、县20XX年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建设总投资3309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1800万元(含中央财政补助85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95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509万元(含县级财政补助450万元,受益群众投工投劳及折资1059万元)。

2、项目进展情况:

20XX年6月,县水利局委托省兴禹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20XX年度实施方案并通过了省级有关部门的批准。

20XX年9月下旬,择优选定了招标代理机构,在完成招投标备案后及时发布了招标公告,并于10月9日召开了招投标会议。在选定各标段施工单位后,将及时签订施工合同,在第一时间组织开工。

3、20XX年度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按计划和批复内容全部完成。于20XX年4月10日完工,进度基本符合规定要求。

各参建单位均能积极履行职责,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监理单位成立了施工现场监理部,配备了专业监理人员,人员做到持证上岗。编写了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制定了质量检验、评定和验收工作程序,施工现场关键部位施工实施了旁站监理。

施工单位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资质等级符合要求,成立了项目经理部,制订了质量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建立了工地试验室,做到管理人员关键岗位持证上岗,质检员专业、数量配备满足施工质量检验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完成了工序、单元等质量评定和工程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质量缺陷按照规程规范要求及时进行处理。

4、前期工作经费落实情况。20XX年度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程目前到位资金13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850万元,县级财政450万元。

5、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受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尚未到位影响,我县重点县招投标工作已基本结束,不久将进入工程实施阶段,对工程的.正式开工建设将有一定的影响。

二是技术人员较为缺乏。近几年没有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或招入也留不住,对目前繁重的水利建设任务来说,是一大较为突出问题。

6、下阶段工作措施和建议

篇3:小农水重点县管护制度

小农水 (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是将灌溉水源引至田间地头的重要人工水利设施, 是农业基础设施的基本组成部分, 面对人增、地减及水少的严峻形势, 小农水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大中型农田水利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小农水正常运行要依次经过投资建设、管理维护和灌溉使用三个环节, 投资建设是前提和基础, 灌溉使用是最终目的, 管理维护则是连接投资建设与灌溉使用的中介环节, 是投资建设环节的继续, 也是灌溉使用环节有效运行的保证。近年来, 国家高度重视小农水建设和发展, 小农水运行状况明显改善, 但小农水治理中普遍存在的“重建轻管”现象却严重制约着小农水整体运行效率的发挥, 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如何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 亟需深入研究。从已有文献资料看, 小农水治理研究多集中于投资建设[1~6]和灌溉使用方面, [7~9]管理维护方面的研究则比较薄弱。鉴于此, 本文拟运用进化博弈论方法对小农水管护场域中农民之间的博弈关系进行研究, 并从制度嵌入视角提出促进农民积极参与小农水管护的对策建议。

二、进化博弈论概述

1. 基本含义

进化博弈论 (EvolutionaryGameTheory) 是把博弈论与动态演化过程分析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理论, 其研究对象是具有有限理性且随时间变化的某一群体, 研究目的在于探索该群体演化的动态过程及如何达到稳健均衡状态 (个体在给定信息条件下通过学习、模仿等动态调整过程做出决策, 其均衡的结果有赖于博弈的历史以及博弈所处的社会环境等) 。进化博弈论把群体行为的调整过程当作为一个动态系统, 并把这一动态系统中每一个体行为及其与群体间的关系、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的形成机制都纳入到自己的模型之中, 从而为经济现象提供比传统博弈论更具说服力的解释。进化博弈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Smith和Price提出进化稳定策略 (ESS, Evolutionarily StableStrategy) 后, 该理论的应用范围开始逐渐向生态学、社会学及经济学等领域拓展, 1992年在康奈尔大学召开的进化博弈论国际学术会议极大地推动了该理论在经济学领域的广泛应用。

2. 主要特征

与传统博弈论相比, 进化博弈论具有四个方面主要的特征: (1) 强调以有限理性为研究的假设前提。进化博弈论给定行为主体的理性是有限的而非完全的。 (2) 强调时间因素的重要性。进化博弈论强调, 行为主体在演化过程中修正、改进自己的行为及模仿成功的策略等均需较长时间, 且行为主体策略的演化与初始时间状态密切相关。 (3) 强调随机 (突变) 因素的重要性。进化博弈论模型中随机或突变因素起着关键作用, 演化过程被看作是一种模仿和学习过程。 (4) 强调动态演化均衡。进化博弈中具有真正稳定性从而具有较强预测能力的均衡, 只能通过博弈方模仿、学习的调整过程达到, 是一种能够经受错误偏离的干扰、在受到少量干扰之后仍能“恢复”的稳健均衡。[10]

3. 核心范畴

其一是进化稳定策略 (ESS) 。ESS最早由Smith和Price在解释生态现象时提出, [11,12]其基本思想是:若一个群体的行为模式能有效消除其中任何小的突变群体行为的干扰, 那么该种行为模式定能获取比突变群体更高的期望得益, 随着时间的不断演化突变群体将最终消失, 因此所谓进化稳定策略是指群体所选择的能有效消除任何小的突变的策略。[13]进化稳定策略具有以下两个基本性质: (1) 若k是一个进化稳定策略, 对任意的突变策略j都有u (k, k) ≥u (k, j) , 其中, u表示不同策略组合下的得益。这一性质说明:若k为进化稳定策略, 选择突变策略j的个体则在博弈中将获取较少得益, 因而不能侵入选择进化稳定策略k的群体之中。 (2) 若k是一个进化稳定策略, k≠j满足u (k, k) =u (k, j) , 则必有u (k, j) >u (j, j) 。这一性质说明:进化稳定策略k能够侵入到选择突变策略j的群体之中, 从而使得选择突变策略j的博弈方在演化中从群体中消失。[14]

其二是复制动态方程。复制动态方程是指描述某特定策略在一个群体内被采用比例变化速度的微分方程。假设采用Y策略博弈方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为y, e为采用Y策略的期望得益, ē是所有博弈方的平均得益, dy/dt为采用Y策略博弈方所占比例随时间的变化率, 则动态微分方程F (y) =dy/dt=y (e-ē) 即为复制动态方程, 该方程也说明:群体中采用Y策略博弈方所占比例随时间的变化率 (亦即博弈方学习、模仿的速度) 通常情况下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是模仿对象 (采用Y策略的博弈方) 数量大小, 可用采用Y策略博弈方的比例y表示, 反映学习、模仿的难易程度;第二是模仿对象的成功程度, 可用模仿对象的期望得益超过平均得益的差额 (e-ē) 来表示, 反映学习、模仿行为受到的激励程度。进一步地, 令F (y) =dy/dt=0可求出复制动态方程的平衡点y* (复制动态稳定状态) 。若y*处F (y) 的导数F′ (y*) <0, 亦即复制动态方程相位图上过y*处的切线斜率为负, 那么y*即为进化稳定策略。[15]

三、自然状态下小农水管护场域中农民进化博弈的“囚徒困境”

1. 基本假设

假设Ⅰ:同一村庄内的农民是同质的因而可作为一个群体加以分析, 农民之间的博弈属对称博弈。

假设Ⅱ:农民的理性是有限的而非完全的, 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学习速度较慢、调整策略的能力较弱, 农民之间的博弈往往不是快速学习和调整而是缓慢进化过程, 在渐进的学习、模仿及策略调整过程中寻求优势策略, 实现稳健均衡, 因此, 农民间的博弈属对称性进化博弈。

假设Ⅲ:村庄内共用的小农水日常管护属于村庄公共事务, 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 每一农民都面临“参与管护”和“搭便车”的策略选择。

假设Ⅳ:任一农民选择参与管护策略的概率为x (0≤x≤1) (或选择参与管护策略的农民占村庄农民总体的比例为x) , 则选择“搭便车”策略的概率为 (1-x) (或选择“搭便车”策略的农民比例为 (1-x) ) 。为不失一般性, 进一步假设: (1) 在农民共同参与小农水管护的情况下, 农民的得益均为u。 (2) 在一个农民参与管护、一个农民“搭便车”的情况下, 参与管护农民的得益为w, “搭便车”农民的得益为v, 由于管护成本全部由参与管护的农民承担, 收益却由参与管护的农民和“搭便车”的农民共同分享, 所以有v>u>0, 同时假设w<0。 (3) 农民都不参与小农水管护的情况下, 小农水功能失效, 农民从中享受到的得益均为0。农民之间博弈的得益矩阵如表1所示, 这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博弈。

2. 自然状态下小农水管护场域中农民进化博弈分析

本文所说的自然状态是指农民策略选择行为没有受到来自外部因素 (特别是制度因素) 刺激的状态, 自然状态下小农水管护场域中农民进化博弈的结果仍然是农民均选择“搭便车”的“囚徒困境”, 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 根据上述假设分别确定农民选择不同策略的期望得益、农民群体的平均得益, 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农民选择参与管护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

确定农民选择参与管护策略的期望得益e1:

确定农民选择“搭便车”策略的期望得益e2:

确定农民群体的平均得益ē:

构造农民选择管护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

其次, 确定复制动态方程F (x) =x (1-x) [x (u-v-w) +w]的平衡点。令F (x) =0得复制动态方程的三个平衡点:x1*=0;x2*=1;x3*=w/ (v-u+w) 。显然, 复制动态方程的平衡点x1*、x2*均在x的取值范围 (0≤x≤1) 之内。就x3*=w/ (v-u+w) 而言; (1) 若 (v-u+w) >0, 由于w<0, 则有x3*=w/ (v-u+w) <0。 (2) 若 (v-u+w) =0, 则x3*=w/ (v-u+w) 无意义。 (3) 若 (v-u+w) <0, 则有 (-w) - (v-u) >0, 由于v>u, 所以- (v-u) <0, 即 (-w) - (v-u) < (-w) , 所以有 (-w) /[ (-w) - (v-u) ]>1, 亦即x3*=w/ (v-u+w) = (-w) /[ (-w) - (v-u) ]>1。综合上述三种情况可知:x3*取值范围为x3*<0或x3*>1, 即x3*=w/ (v-u+w) 不在x的取值范围 (0≤x≤1) 之内。这样, 复制动态方程的平衡点仅有两个:x1*=0;x2*=1。

最后, 确定农民博弈的进化稳定策略。根据进化稳定策略的性质及求解方法可知:使F′ (x*) <0的x*为农民博弈的进化稳定策略。

由 (4) 式F (x) =x (1-x) [x (u-v-w) +w]得:

由 (5) 式得:

由于w<0, v>u即v-u>0

所以有:

可见, x1*=0, 即农民选择“搭便车”是唯一进化稳定策略 (见图1) 。从进化博弈论视角分析所得

出的这一结论说明:尽管农民均选择参与管护策略所获得益 (u, u) 超过均选择“搭便车”策略所获得益 (0, 0) , 但在自然状态下农民进化博弈的结果依然是农民均选择“搭便车”策略的“囚徒困境”。可见, 有限理性博弈的复制动态机制是对完全理性博弈纳什均衡分析的支持。[16]小农水管护场域中农民之间博弈的“囚徒困境”在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落后农村地区普遍存在, 小农水治理中“重建轻管”、“有建无管”、“建管脱节”现象严重制约着小农水功能的正常发挥。如何化解小农水管护场域中农民之间进化博弈的“囚徒困境”?本文试图从制度层面寻求答案。

四、制度嵌入与小农水管护场域中农民进化博弈的合作均衡

1. 制度嵌入机制

简而言之, 所谓制度嵌入是指通过制度建构和实施而对主体行为选择产生影响。[17]任何有效制度安排均有惩戒和激励两种基本功能:制度的惩戒功能是指当行为主体的某种行为选择对其他行为主体和社会有害时, 有效的制度安排会使这种行为选择受到惩罚, 使行为主体的利益减少, 从而抑制行为主体继续实施这种行为;制度的激励功能是指当行为主体的某种行为选择对其他行为主体和社会有益时, 有效的制度安排会给这种行为选择以奖励性的利益回报, 使行为主体的利益增加, 从而刺激行为主体继续实施这种行为。制度能够影响行为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惩戒和激励功能的发挥改变了行为主体的利益结构。从博弈论角度看, 制度的嵌入机制亦即制度对主体行为选择的影响机制具体表现为:制度嵌入→博弈方得益 (利益结构) 改变→博弈方策略选择改变→博弈方行为改变。制度有正式及非正式之分, 制度嵌入相应地可区分为正式制度嵌入及非正式制度嵌入两类。小农水管护场域中的制度嵌入就是通过相关制度的建构和实施来改变农民选择参与管护和选择“搭便车”两种策略的得益 (利益结构) , 具体到本模型中就是改变u、v、w之间的对比关系, 进而改变农民的策略及行为选择:通过制度惩戒功能的发挥使农民选择“搭便车”策略的得益v减少, 进而抑制其“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通过制度激励功能的发挥使农民选择参与管护策略的得益u和w增加, 进而激励其参与管护的合作行为。当制度嵌入使得u>v时, 小农水管护场域中农民进化博弈的合作均衡 (农民均选择参与管护策略的状况) 就可能实现;当制度嵌入使得u>v且w>0时, 小农水管护场域中农民进化博弈的合作均衡就必然实现。

2. 制度嵌入效应

其一, 当制度嵌入使u>v时, 小农水管护场域中农民进化博弈合作均衡就可能实现。由于u>v且w<0, 所以有 (v-u+w) <0, 即x3*=w/ (v-u+w) >0;由于 (v-u+w) <0, 所以有 (-w) - (v-u) >0, 由于v<u, 所以有- (v-u) >0, 即 (-w) - (v-u) > (-w) , 所以 (-w) /[ (-w) - (v-u) ]<1, 亦即x3*=w/ (v-u+w) = (-w) /[ (-w) - (v-u) ]<1。这样x3*取值范围为0<x3*<1, 即x3*=w/ (v-u+w) 在x (0≤x≤1) 范围之内。这样, x1*=0、x2*=1、x3*=w/ (v-u+w) 均为农民进化博弈中复制动态方程的平衡点。

由 (5) 式得:

由于u>v且w<0, 所以有:

所以, 只有x1*=0、x2*=1均为农民博弈的进化稳定策略 (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当x的初始位置落在 (0, w/ (v-u+w) ) 这一区间时, 农民博弈的进化稳定策略为x1*=0, 即农民均选择“搭便车”策略;当x的初始位置落在 (w/ (v-u+w) , 1) 这一区间时, 农民博弈的进化稳定策略为x2*=1, 即农民均选择参与管护策略。这一结论说明: (1) 通过制度嵌入改变了博弈方的得益状况, 从而也改变了当初农民之间的“囚徒困境”, 当x>w/ (v-u+w) 时, 农民就会在不断的模仿、学习和调整自己策略的过程中走向共同参与管护的这一博弈合作均衡。 (2) 在农民不同策略选择的进化博弈过程中, 经济利益是农民学习及模仿行为的内在动力, 参与管护策略的得益越大 (u越大以至于u>v) , 其经济利益上的诱因就越强, 农民学习及模仿参与管护策略的速度就越快, 行为效果也就越显著。 (3) 选择参与管护策略的农民所占比例越大, 其示范效应就越强, 选择“搭便车”策略的农民向选择参与管护策略的转化就越快, 当农民群体中选择参与管护策略的农民所占比例超过w/ (v-u+w) 时, 所有农民最终都会选择参与管护策略。

其二, 当制度嵌入使u>v且w>0时, 小农水管护场域中农民进化博弈合作均衡就必然实现。在u>v且w>0的情况下: (1) 若 (v-u+w) <0, 则有x*3=w/ (v-u+w) <0。 (2) 若 (v-u+w) =0, 则有x*3=w/ (v-u+w) 无意义。 (3) 若 (v-u+w) >0, 由于u>v, 所以 (v-u) <0, 即 (v-u+w) <w, 亦即x*3=w/ (v-u+w) >1, 这样x*3取值范围为x*3<0或x*3>1, 即x*3=w/ (v-u+w) 不在x (0≤x≤1) 范围之内, 从而得到农民进化博弈中复制动态方程的平衡点仅有两个:x*1=0;x*2=1。

由 (5) 式得:

由于u>v且w>0, 所以有:

所以, x2*=1即农户均选择参与管护策略为唯一的进化稳定策略, 即小农水管护场域中农民进化博弈的合作均衡必然出现 (见图3) 。

3. 制度嵌入路径

一方面, 建构和实施以声誉机制为主要内容的非正式制度。随着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普遍实施, 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之后, 原来用于小农水建设和管护的“两工” (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 被取消, 农民不再承担对小农水进行管护的强制性义务, 因此对小农水管护场域中农民“搭便车”行为进行惩戒的制度安排只能是非正式的, 而村庄社会中能有效克服农民“搭便车”行为的重要非正式制度安排之一便是声誉机制 (当然, 声誉机制也具有提升参与管护的农民长远利益的激励功能) 。我国村庄社会是典型的“熟人或半熟人”社会, 若某一农民经常采取“搭便车”策略, 其行为将受到其他农民的集体歧视, 其声誉也将随之丧失, 进而丧失与其他农民长期合作的机会及由此产生的长远利益, 因此, 声誉机制所产生的惩戒功能是长期和巨大的, 它会促使农民为实现长远利益而自觉抑制“搭便车”的行为冲动。特别是在目前我国传统的“共同体社会”破灭、习俗型信任解体、“秩序社会”尚未孕育成熟的农村社会转型期, [18]要构建声誉机制, 就要不断培育农民的契约、诚信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社会理念及互助、互惠、互动的合作精神, 以丰富农民声誉资本的内涵;构建声誉传递系统, 使实施“搭便车”行为的农民迅速受到“声誉”惩罚;加强村庄信息化建设、拓展农民沟通渠道、扩大农民交往范围、延长农民活动半径, 以优化声誉机制的运作环境。

另一方面, 创新和完善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为主要内容的正式制度。我国于2008年出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并自2011年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和推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既是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的完善, 也是我国目前仅有的与小农水管护有关的国家层面的激励性正式制度安排,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然而, 该项政策更多是关于对农村公益性项目建设进行财政奖补的规定, 而对小农水等公益性项目管护如何进行财政奖补尚未做出具体规定, 这也正是目前小农水管护经费普遍短缺的重要制度性根源。因此, 要创新和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 就要: (1) 进一步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从全国情况看, 虽然近年来各级财政奖补资金逐年增加, 但投入比例仍然偏低, 2008~2010年财政奖补资金占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投入资金的比例基本保持在20%的水平, [19]这样的财政奖补资金投入力度很难对农民产生有效激励。 (2) 进一步扩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补助范围。根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规定, 小农水项目管护不在财政奖补范围之内, 政策设计上存在“重建轻管”的弊端, 因此, 为更好地保障小农水的有效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同时也为了提高农民参与管护的积极性, 建议将小农水管护费用纳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 (3) 进一步强化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机制, 确保小农水管护专项资金 (本文建议各级财政增加该项资金预算) 真正用于小农水管护活动以及增加参与小农水管护农民的利益。

五、结论及启示

篇4:莒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探索与实践

一、坚持“两个原则”,增强小农水项目建设的实效性和示范性

莒县县委、县政府确立了“依托小农水、发展大水利、取得新发展”的总体思路,突出公益性和实效性,确保实现项目资金和工程效益“两个最大化”。具体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始终把握两个原则:一是项目选择坚持“灌区改造节水、流域增量蓄水、高效自压节水”的原则,突出解决山丘区供水用水矛盾;二是工程建设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注重规模”的原则,力求项目资金集中连续投入,确保实施一个项目,打造一个精品工程,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力求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构建新的支撑平台。截至2012年,莒县三年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先后建成青峰岭和仕峤两个灌区末级渠系节水示范片,以及小店、夏庄等7个高效自压节水示范片,累计完成投资9190.53万元,衬砌渠道282条、126.53公里,铺设管道 337.31公里,实施节水改造面积 10.67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23万亩。建设成效得到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省水利厅厅长杜昌文等领导的充分肯定,连续两年在省财政厅、水利厅联合组织的全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绩效考评和验收中获得优秀位次。全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小麦产业项目县建设启动会议在莒县召开,滨州、新疆喀什等50多个省内外市县先后来观摩学习。

二、注重“四项创新”,全面提高小农水项目建设质量

(一)创新质量监管措施,建立起县乡村“三级质量监督”与社会监督员相结合的质量监管模式。在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质量监督”与社会监督员相结合的质量监管模式,通过明确政府、部门、村庄和群众的责权利关系,构建了一个无缝隙、无盲区、全覆盖的质量监督、监控网络,有效解决了分散施工监控难的问题,确保了工程质量。其中,社会监督员以公开招聘与受益群众公推相结合的形式产生,他们不仅监督建设过程,还监督建设、管理及有关单位作为情况,增强了受益群众在工程建设中的全方位监督功能。

(二)创新资金监管方式,实行全过程跟踪监管。制定出台了《莒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工程资金拨付使用流程、管理要求作了明确规定。设立了小农水建设资金财政专户,实行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封闭运行。借鉴城市重点工程全程监管的成功做法,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并委托两家中介机构分别对两个项目区施工情况全程跟踪评审。严格执行报账提款制度,根据工程进度核拨资金,由监理单位及工程造价审核单位核实后,直接拨付给施工单位,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严格落实公示制度,将项目进展及资金管理情况及时公开,接受监督,杜绝了资金使用中的违规违纪现象,实现了有序、规范运转。

(三)创新工程应用技术,提高工程科技含量。在青峰岭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中,采用了渠道水位自动遥测系统,提高了灌区测水量水精度,减轻了田间水量匹配工作量,便于用水户协会按用水方量收费,为推行终端水价改革奠定了基础。在小店镇实施了以多库串联、自压供水、封闭输水为主要特点的“多库串联自压节水灌溉”模式,取得了“不用电,不用油,水流到地头”的理想效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及水利厅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称其为解决山丘区灌溉难题的有效途径,并要求在全省推广。2011年以来,该模式在全县得到进一步推广,以小店、寨里河等5处连线山丘区乡镇的7个示范片为基础,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大区建设初具规模。同时,还注重提升工程的科技含量和自动化水平,先后推广应用了渠道水位自动遥测系统、土壤墒情及管道压力流量信息采集系统等多项新技术,独立研制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出水口闸阀控制室也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创新工程管理制度,扩大项目建设综合效益。我县以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做好重点县工程与水管体制改革的结合文章,建立项目运行管护机制,探索实行了水库管理、农村供水、灌区灌溉“三位一体”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了管理主体,做到了责、权、利相统一,从根本上化解了水库防洪、综合利用与农村供水、农田灌溉的矛盾。鼓励和扶持用水户协会、供水公司发展,成立了青峰岭灌区用水户协会、莒县招贤镇用水户协会和莒县小店镇用水户协会,通过协会让群众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及早进入管理角色,用市场机制调节水利工程运行、经营管理,扭转了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的局面。在青峰岭灌区探索实行了用水经纪人配水制度,制订了《莒县青峰岭灌区用水经纪试行办法》,较好地解决了用水纠纷问题,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加大对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的改革,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方式,推动工程建设顺利开展;对较多农户受益的小型农村公共水利工程,推行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管理;对农村供水工程,积极推广“协会+公司”的运营模式;在所有斗渠进水口处安装测水量水设施及无线监控设备,提高了灌区管护自动化水平,为终端水价改革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三、完善“四项机制”,推进小农水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一)政府强力推动机制。把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程列为全县为民办实事重点工程,实行县级领导督导制、立项督查制和定期通报制。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全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莒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组建了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处,相关乡镇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办事机构,负责协调推进和督查调度。县政府与有关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奖惩与责任追究办法。

篇5:小农水重点县管护制度

(2012年3月9日)

同志们:

今年我区的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已进入最后攻坚迎检阶段,由于建设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部门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闯敢干的高昂斗志,精诚团结,通力合作,自加压力,奋力拼搏,扎实推进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圆满完成2011年度小农水建设任务,顺利迎接省、市的检查验收,同时努力做好下一个三年(2013-2015年)小农水项目的前期规划和争取立项工作。

一、关于小农水的实施我谈四点看法

一是建设内容。要优先实施农田水利建设最亟需,群众要求最迫切,施工条件好、投资少、见效大的项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高效益。二是建设标准。在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同时,要从本区实际出发,以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为基础,兼顾现实需求和可行性,合理确定和正确掌握建设标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既不能搞超出经济发展水平、缺乏推广价值的形象工程,也不能因陋就简,用不了几年又得重来。要根据各自的发展水平,尽快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标准,正确引导资金使用方向。三

是建设管理。重点县建设,既要抓好工程建设,更要注重建立管护机制,要从产权、事权、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深入研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主体、管理主体、采取什么方式管理等问题,积极推行“先建机制,再建工程”的模式,加快工程建管体制与机制创新,切实落实管理主体和责任主体,健全规章制度,保证长久受益。四是建设监管。重点县建设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为主,点多面广分散,单项投资小,相当多的项目无法按基建程序、按“四制”要求实施,难以监管。区水务和区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小农水建设的监管,从工程质量和工程资金上加强管理和指导,确保质量合格,资金合理。

二、关于下一步小农水项目规划立项前期工作

一是认清形势,抢抓机遇。2012年,水利发展迎来了新的良好机遇,去年中央专门就水利改革发展出台的一号文件,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重点县项目已作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建设内容,其数量和规模也将随之增加和扩大,我们要抓住和用好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超前做好重点县项目下一个三年(2013-2015年)争取工作。二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重点县项目前期及争取工作涉及的部门多、任务量大,还需大量的协调和决策性工作,区水务局抓紧向政府做好汇报,要尽早成立领导小组,为项目前期及争取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科学规划,保证质量。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方案的编制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编制质量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到能否在竞争中获得立项资格,还影响到获得资格后建设实施的效果。大家要对小农水项目的政策和办法认真理解、深刻体会,做到弄清疑惑,学到精髓,科学转变规划理念,提升业务水平,切实提高建设方案的编制质量。

篇6:小农水重点县管护制度

第一条

指导原则.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是国家扶持农业的重点项目,对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了将这一项目管护好、使用好,使其长期正常运转和发挥效益,特制定本管护制度。

第二条

明晰产权,及时移交。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包括新建和更新改造工程,工程完工并经过验收合格后,由县水务局组织落实工程管理体制和管护主体,管护主体单位制定管理运行办法和相应管护制度,项目建设单位进行资产登记,在县水务局的主持下由建设单位向管理主体正式移交。

对于所有权明确的更新改造工程,改造后仍移交原产权所有者;对于所有权不明确,管理不善的工程,按受益区域重新明确所有权,进行移交;对于新建工程,按受益区域明确产权,移交产权所有的当地镇村或农业机构;对于能够进行产权置换的应组织产权拍卖,实现产权置换。

第三条 制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

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后要及时移交,产权所有者要制定相应的管护制度和管理标准要求,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做到责任明确、制度规范、落实到位。成立由农民用水户协会牵头的管护机构,建立专职管护队伍,经常性的进行检查监督,确保制度落实、责任到位,工程设施完好无损。

第四条 筹集管护经费,严格使用管理。

经费是管护工作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各产权所有者要根据“谁受益、谁负担”、“以工程养工程”的原则,合理筹集资金,制定管护费用的使用办法。管护费用要用于工程设施的维修和管护人员的报酬及奖励,严禁挪用和浪费。

根据水利工程管护体制分类落实管护经费。对于由专管机构负责管理的水利设施和骨干工程,其管护经费纳入灌区统一的筹措,由财政资金按比例配套落实;对于由个人承包、社会团体经营管理的水利工程,按相应的管理制度,在核定水价时核算计入管护经费,从水费中收缴。

第五条

认真执行各项工程管护标准。

1、机井灌溉工程管护标准:保持机井设施完好,各项操作规范,田间暗管工程要随时检查各类构筑物完好、运行正常,管线无破损漏水。井房内外整洁,门窗完好,电气设备定时进行检查维护。

2、滴灌设施首部工程管护标准:保持泵站设施完好,定期检修,运行正常。管理区域干净整洁,无杂物,进出水池内水流顺畅,管道连接完好,构筑物无明显沉陷裂缝、漏水现象,各类设备安全运行无故障。

第六条

创新管护运行机制。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量大面广,各有特点,在管护运行上要创新机制,可采取个人或联户承包经营,拍卖使用权,股份经营,专管专营等多种形式的管护设施。

2、制定并认真落实奖惩制度。对工程运行管护检查,督促各管理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护制度,落实管护人员和资金,对损坏工程,要及时维修,经检查后仍不整改的,将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处罚。

第七条

搞好项目建后管护的宣传工作。

各项目产权所有者要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对项目管护的重要性进行宣传,提高项目区农民认识和管护自觉性,做到家喻户晓,形成人人爱工程管工程的良好社会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设施的利用率。

第八条 管护的主要内容

输水管道、滴灌配套设施的管理:(1)正确的管理好、使用好,使其充分发挥效益;(2)有效地防止人为性的损失和破坏;(3)每年灌溉前应组织人员进行清淤排障,保持其畅通无阻;(4)对自然和人为性损坏的断面和设施进行及时的修复,并认真分析总结损失的原因,防止再次发生。

第九条 工程管护工作步骤。

项目工程竣工之后,坚持“谁所有、谁负责、谁受益、谁管护”原则,对所有的工程进行全方位的管护、维护,保证工程正常、永久使用。具体要分五个步骤将工程管护责任制度落实到人。第一步是项目竣工后,进行固定资产登记;第二步是将登记后的工程移交给产权所有者;第三步是由产权所有者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制订工程管护制度和标准要求;第四步是由产权所有者负责将水利工程分类实施公开拍卖,产权置换,个体承包,联户承包等管理形式,责任到人,具体落实管护制度和标准要求;第五步是由县级水利部门、地方乡镇政府和产权所有者共同负责对工程运行管护实施监督。

第十条 其他规定

1、严格档案管理制度

小农水重点县工程涉及规划设计、竣工验收、资金帐目等全过程的档案资料,工程移交时的资产登记和工程管护制度资料都要保存完整,留存归档。档案资料要按照规定标准进行建设管理,项目建设管

理单位都要规范整理档案,确定专人,专门管理。

2、严格目标责任管理制度

篇7:小农水总结

工 作 总 结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2009年1号文件精神,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粮食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基础保障,湖北省财政厅、水利厅批准以“民办公助”的方式对范湖灌区工程进行配套建设和节水改造,批准项目建设总投资为503.0万元。我们紧抓这一机遇,坚持以田间工程建设为重点,以产权制度改革为载体,以民办公助为动力,通过对渠系硬化、建筑物配套、泵站建设等,有力地改善了项目区各村生产生活条件。工程自2009年1月28日正式开工以来,在地方政府及各部门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圆满完成了设计改造任务,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使工程发挥了应有的效益。

一、项目基本情况

范湖灌区是末端渠系灌区,土壤肥沃,是我县粮食主产区之一。灌区涉及4个行政村,总人口9246人,灌溉面积8076亩。本次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分为泵站工程、涵闸工程、沟渠护砌等三个部分。工程于2009年1月开工,2010年5月完工,完成的主要建设内容为:开挖沟、渠2.33万米,块石衬砌渠道3010米,田间砼U型渠衬砌1.994万米,新建斗门30个,涵管57处,倒虹吸53处,水闸6座、新建泵站5座及改造拦河堰一座等。完成主要工程量为:土方开挖8.72万方,土方回填2.15万方,砌石 0.774万方,砼 372方,U型槽安装 1.994万米。累计完成投资503.1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303.0万元。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是直接为灌区农民服务的项目。为了将这件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我们在项目建设前期和建设实施过程中坚持以民办公助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契机、转变建设观念、创新建管模式,以田间工程建设为重点,有力地改善了项目区各村生产生活条件。

1、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确保项目发挥应有效益

任何工程如果没有科学的规划,都将事倍功半,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范湖灌区工程由于建设年代早,受工程建设条件及投资水平限制,渠道设施不配套,输水线路长,淤积严重,灌溉面积逐年萎缩,灌溉效益十分低下,严重制约当地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多次深入乡镇、村、组、农户,广泛听取了当地干部群众的意见,经过两个月时间的精心调研、规划、结合当地水资源现状、生产需要及投资的可能性,委托设计院编制了《范湖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建设方案》,合理确定了工程建设的布局、规模和形式,确保项目建成后发挥应有的效益。

2、加强领导,组织专班,确保项目建设的组织结构

为了加强范湖灌区工程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保证工程项目顺利进行,保障工程质量,便于统一,协调工作,我们于2009年11月23日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县发改局、财政局、水利局及项目所在地刘河镇政府的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刘河镇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为组长、项目区所在村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在项目实施前召开项目村组负责人会议,村组代表会议,按照“一事一议”的形式与项目区各村签订了投劳折资协议,同时把中央关于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民投工投劳开展小农水建设的精神和小农水项目的建设范围,财政资金的补助原则与补助标准宣传到每家每户;县水利局成立了范湖灌区改造项目的组织机构,组建了办公室、工程、财务、安全保卫等管理机构,并制订了相关制度。由于组织措施得力、舆论宣传到位、范湖灌区“民办公助”工程项目受到项目区群众的普遍欢迎,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3、明确责任,多方筹资,确保项目进展顺利

为了保障项目建设顺利开展,我们在财政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按照上级要求投资3.0万元,保证了地方配套资金足额到位。

“民办公助”项目真正受益者是农民群众,因此,广泛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做好群众工作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及工程的正常运行。除了由县政府牵头,多次召开工程项目建设动员会和协调会外,在项目建设实施前,我们将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和使用安排情况向灌区农民公示,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定期公布工程建设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接受广大农户监督。由于政策宣传到位,项目建设布局合理、规模得当,农民积极性较高,项目建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4、规范运作,严格管理,确保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为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我们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建立了社会监理、建设单位、质监站、施工单位、群众代表组成的质量管理体系。每天保证三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督,对项目中工程量较大,技术性较强的项目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有相关工程施工资质及施工经验的单位承建;对U型槽等用量大的中间产品按照质量优、价格低的原则选定供应商,并派专人长驻生产现场监督预制砼构件的强度、尺寸等标准;在建设过程中,督促施工单位认真落实“三检”制度,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5、突破发展瓶颈,改革产权制度,确保项目长效受益

以前的农村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设施普遍存在“有人建,无人管”的现象,成为制约灌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确保灌区水利工程设施改造后合理管护,保障灌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就灌区改造后的运行管理与灌区用水户协会范湖分会各村签订了书面产权移交协议,并明确了管护制度和措施,采用“农民建设、农民受益、农民管护”的管理模式:

⑴ 水源单位负责西干渠的维修与管理,支渠由所在乡镇统一协调安排村级协会分片、分段维修管理,斗、农渠由各村级协会负责维护,毛渠和田间末级渠道的维护由受益农户自行负责。项目建成后,我们将修建的泵站、水闸、拦河堰、放水口、砌石渠、U型渠等水利工程设施列出详细的清单,移交给灌区用水户协会范湖分会各村,明确产权。

⑵ 在管理权限上,公用水利工程设施由刘河镇政府统一协调安排相关村级协会维修养护;各村单独使用的水利工程设施由各村级协会自行负责维护,具体责任人在移交清单上签收;各农户田间渠道的维护由受益农户自行负责。

⑶ 各村用水户协会除上述职责外,还负责本地区的用水调度、水费征收及水事纠纷处理等。

⑷ 各协会今后每年收取的水费,实行“三七开”,即向供水单位上交收取水费的70℅用于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和上游干渠运行的简单维修经费,其余30℅主要用于项目区水利工程设施的维修养护。

三、效益情况分析

项目实施后,田间配套齐全,渠道畅通,灌溉保证率和项目区水利用系数得到大幅度提高到,同时解决了一部分旱区死角,实现旱涝保收面积8076亩,其中恢复灌溉面积2856亩,年增加效益56.85万元,改善灌溉面积5220亩,年增加效益52.83万元,为灌区农民年增粮食94.46万公斤,油料、棉花等产量15.16万公斤,年增农业总产值264.90万元,农民人均年增加收入118.95元。

项目建成后,切实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减小农民劳动强度,增加了农民就业创收的机会,缓解了上、下游用水矛盾,杜绝了因争水、抢水发生的水事纠纷,和谐了邻里关系。

项目建成后,理顺了水系,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和环境,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区域小气候和生态环境;项目区的水利设施功能提升,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景观。“渠成网、沟涵通、水满塘、灌排畅”的理想模式变成了现实。

四、工程建设体会

通过项目实施,我们深刻体会到国家“民办公助”项目的实施,是党中央惠农政策的具体体现,要把这一工作做好、做实,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⑴ 做好群众工作是基础。民办公助项目真正受益的是农民群众,因此宣传好党的政策,做好群众工作,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及工程建成后的正常运行。

⑵ 搞好科学规划是前提。要想工程项目达到预期目标,实施前必须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多听取群众意见,因地制宜地科学规划。

⑶ 争取上级支持是关键。没有资金的扶持,再高的积极性、再好的规划都是纸上谈兵。因此,争取上级的大力支持,才能解决小农水工程建设资金紧缺的矛盾,切实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⑷ 确保工程质量是核心。工程建设的实施,如果没有专业队伍施工,没有专业人员把关,工程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并且还会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因此,工程施工中必须把质量作为核心工作来抓。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1、劳力组织难。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两工”,农民用工实行“一事一议”,但由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 人员多,导致“一事一议”成功率不高,而且在实际操作中群众思想较难统一,造成劳力组织困难。

2、投入缺口大,“小农水”建设任务艰巨。国家对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相对较小;群众筹资能力弱,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没有稳定的投入来源。建议今后加大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篇8:小农水重点县管护制度

关键词:临邑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与管理

一、项目概况

临邑县隶属德州市, 位于鲁北平原、李家岸大型引黄灌区范围内。全县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气候适宜, 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县和山东省重要的蔬菜基地。临邑县2011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小麦产业项目区位于临南镇的于庙干沟以北、李家岸引黄总干渠以东、王书干沟以南、104国道以西的范围, 涉及28个村, 14685人, 规划面积4.86万亩。项目区位于临邑县南部, 地处临邑、济阳、齐河三县交界处, 南距济南45km, 北距临邑县城12km, 属引黄灌溉区, 引黄总干渠纵贯项目区, 是德州市和临邑县的南大门, 104国道纵贯南北, 项目区公路四通八达, 临盘采油厂三矿坐落其中, 交通便利, 位置优越, 资源丰富。项目区建设完成低压管道灌溉节水工程21处, 小型灌溉泵站21座, 共4.86万亩, 埋设PVC管道327.57km、玻璃钢管道37.42km, 疏浚排水沟144.6km, 配套建筑物78座, 其中:新建生产桥6座、涵管桥32座、维修桥梁40座, 成立5个农民用水户协会。

二、小农水建设工作经验

1) 强化组织领导。临邑县政府成立了临邑县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临政办字【2010】21号) , 全权负责项目的运行、管理与协调。项目启动前, 我县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签订项目建设责任书, 项目建设开工前, 我县与重点县建设各相关单位层层建立责任制, 把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 落实到具体人员, 做到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确保临邑县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按时完成。2) 严格考核, 建立奖优罚劣机制。我县将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列入年度综合考核范畴, 实行“一票否决”制。因工作不积极, 影响项目进度的, 或责任心不强, 造成工程质量低劣的, 该单位不能参与评先树优;对于工作积极主动, 对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建设作出突出贡献或成绩明显的, 给予奖励。通过落实考评, 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促进了项目实施。3) 做好舆论宣传。在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建设过程中, 我们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车、标语等多种形式, 对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县建设的政策、措施、工程施工、资金整合以及成效进行宣传和报道。一是在各级媒体发表多篇稿件。二是在当地电视台播出专题片宣传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建设情况。三是根据有关要求, 在工程项目区和相关村庄对工程内容进行公示, 共设立公示牌21个, 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4) 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为提高临邑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小麦产业项目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标准, 真正发挥工程效益,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如:地埋分体式给水栓、超声波流量监测设施、变频器恒压供水系统、土壤墒情监测设备、无人监控设备等。

三、小农水建设管理措施

1) 农民用水协会成立及运转情况。临邑县2011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小麦产业项目建设之初, 成立了临南镇才庙供水协会、临南镇马呈黄供水协会、临南镇马坡供水协会、临南镇宁寺供水协会、临南镇双庙供水协会, 并在县民政局进行注册登记。研究出台了《协会财务管理制度》、《协会灌溉管理制度》、《协会工程管理制度》、《用水组灌溉管理制度》等制度和办法, 明确协会的职责范围和各用水组职责分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邀请协会会员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 同时动员项目区受益群众积极投工投劳, 参加到工程建设中来。工程建成后, 农民用水协会负责各辖区内的水量调度、流量监测和水费的收缴;负责工程维护和管理, 保障工程安全运行;负责组织管道及设备管护;积极为用水户提供与灌溉有关的技术、咨询服务。协会管理采用用水协会+小组的管理模式, 用水协会管理灌区内泵站、管道及配套建筑物, 用水小组管理给水栓等设施。

2) 积极推行水价改革。按照财政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制度》和水利部《水利工程供水生产成本费用核算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 结合2011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小麦产业项目试运行情况, 县物价局、水务局以临价发【2011】11号文件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小麦产业项目终端水价进行了测算。工程费用由管理费、大修费用、日常维护费、提水费用、其他费用和流动资金组成。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终端水价为0.3元/m3, 低压管道灌溉工程水价0.36元/m3, 滴灌工程水价为0.628元/m3。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所涉及5个农民用水者协会, 全部执行此水价。水费的收取、管理和使用由农民用水者协会负责, 水费征收实行按方收费, 一票到户, 专项用于灌区的建设与管理, 水费节余部分, 连年结转, 连续使用, 做到水价、水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定期公示、规范使用、民主理财, 促进了用水者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3) 产权移交。临邑县在推行小型农田水利体制改革的同时制订了临邑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产权移交方案, 明确将21处低压管道灌溉工程的产权在工程完工后, 移交给临南镇才庙、马呈黄等5个灌溉供水协会, 分别签订了产权移交协议书。

四、小农水建设成效

1) 社会效益。临邑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小麦产业项目建设工程, 总投资3575.26万元, 工程受益面积4.86万亩。该项目实施后, 新增灌溉面积0.8万亩, 恢复灌溉面积1.2万亩, 改善灌溉面积2.36万亩,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86万亩, 新增节水能力840万立方米, 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768万吨, 农民人均增加165元, 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山东省临邑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小麦产业项目实施后, 可使临邑县的水资源合理配置, 有效利用, 并且可以改善农田的灌溉条件, 有利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从而带动农业种植业和耕作技术变革, 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 促进经济作物加工业的发展, 极大的解放农业生产力;另可使粮食产量、经济作物丰收有保障, 粮食满足程度、保障供应能力进一步提高, 农民人均收人增加;将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 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将有利于改善并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将有利于促进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 促进社会安定;同时, 在保障农民健康、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扫除文盲率等方面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 该项目的实施, 不仅可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而且可以促进当地社会文明建设, 促进经济发展, 保障社会稳定, 改善生态环境, 社会效益显著。

上一篇:雨季三防自查自纠整改方案下一篇:宝华山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