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和孩子

2024-05-26

家长和孩子(共15篇)

篇1:家长和孩子

花朵和园丁的节日

首先祝幼儿领导和老师们为孩子所举行的节日活动圆满成功!然后祝孩子们“六一”节日快乐!虽然说“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但我说更是幼儿园里辛勤园丁们的节日,你们平时对每一个孩子的关心、照顾、教育,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看着孩子一天天的成长,一天天的懂事,与你们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我们做家长的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乐在心里,在此对你们说声:“老师辛苦了”!祝你们身体健康,节日快乐!

今天接孩子回家以后,认真听了他们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的所做所想。他们对游戏很满意。对每一种游戏的评价是滔滔不绝。当然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幼稚的。语言也仅是一个小孩子的语言,但我们做家长的从中能感觉到孩子确实从活动中得到了快乐,学到了知识,学校里的游戏很切合实际,极大地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自多体验的能力和融入一个集体的能力。

我们做家长的也认识教育孩子是重要的是正确引导。教育孩子就像培养一棵树苗一样,在给他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不断为他剪枝,以后让他经受住风吹雨打。这样才能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们的成长。做为父母应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积极配合老师,正确处理孩子们的一些事情。在此其中老师起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对每一个孩子情况的正确表述,就是给每一个家长教育孩子指引了方向!

孩子是家长的心肝宝贝,甚至重于自己的生命,都希望他们身心健康,有远大的志向前。更重要的是有所作为,有所成就。这就是望子成龙!

孩子虽小,我相信在家长和优秀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做得更好。

姜富乾 姜福坤的妈妈

篇2:家长和孩子

二、提供自由阅读环境,创造轻松学习氛围。

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往往不可能像大人那样把一本书从头至尾看完。表现为孩子总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那本。在上小学前,对此不要太在意。通常,在学前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

三、观察阅读爱好,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苏珊罗森韦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家长除了对不健康的读物进行控制外,不需要对孩子所读书籍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所以每次在书店选择图书以及为孩子征订各类杂志时,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书本,有的孩子特别喜欢卡通动画类书籍,但是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应该是范围越广越好。为了避免阅读上的“偏食”,在她选择书本的时候适时的给孩子推荐一些其他读物,给其介绍这些书籍的内容、特点,以提起孩子对这些书本的兴趣,而不对孩子的选择进行简单的干涉,尽量做到不影响孩子的阅读积极性。

四、亲子共读,营造阅读氛围。

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上有这样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亲子阅读”是以阅读为纽带,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互动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为孩子的心带去更多的关爱慰藉: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

所谓言教不如身教,要让孩子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且尽可能做到多和孩子一起看书,多与孩子交流,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与孩子分析、讨论。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变得更加浓郁,同时阅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这样既营造了和谐的亲子关系,又让孩子享受到读书的乐趣,还让孩子体会到了学习的满足。

篇3:家长和孩子

一、家长重视选师长, 深入考察择良师

古有孟子曰:“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 形正则影直。”的经典名言, 影响后世。今有俗语曰:“跟好人学好人, 跟着师傅下假神”。上述两句名言都告诉我们拜师交友要谨慎小心。所以, 琴童选择钢琴教师也是一样, 一定根据孩子的生理条件和心理特点以及孩子个性去选择适合的导师, 择师是家长为孩子学琴要做的首要任务, 不可小觑, 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钢琴教师的教师的学历经历、教育教学经验、教学水平、学术科研、专业素养、为人处世、个人品质、职业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以及是否有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背景和应用能力, 是家长为孩子择师的重要条件, 对于孩子在学琴思维、学琴理念、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创设良好的学琴环境, 培养孩子学琴的积极心态

(一) 家长积极配合。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主张父母先学琴, 在家庭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 能做到这一点是很好的。如果家长过于忙碌, 也要抽出时间来陪同孩子去上课, 与孩子一块学习, 多与孩子进行交流, 为孩子提供帮助, 解决思想上的困难。在孩子学琴过程中取得进步时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 激发学琴的兴趣;陪同孩子适当参加与自己水平相当的比赛和演出, 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的紧迫感与成就感, 是家长给孩子营造良好学习氛围重要保障。

(二) 琴房环境打造。孩子学琴的环境, 直接影响到孩子学琴的情绪与趣味, 良好的环境会给人以平稳、冷静的心态, 开阔、活跃的思维, 舒适愉悦的情绪, 符合孩子学琴的需要。很多家庭的琴房与卧室、客厅、书房共用, 难免会遇到外界环境的刺激与影响, 家长精心打造, 营造氛围十分重要。有条件者, 将单独房间设为琴房最佳。琴房要整洁、明亮、安静, 远离噪声源, 置放孩子喜爱的玩具或其它物品1-2件, 使孩子感到环境亲切与温馨。另外, 在孩子练琴的过程中, 家长应关掉电视、音响等可能影响孩子学琴的一切外界刺激因素;避免大声关门、大声说笑, 随意进出琴房, 找孩子说话, 打断孩子练琴等因素发生, 切记不要在琴房内喷洒香水等刺激性强的物品, 适当放置1-2盆清香的花草、盆景最好, 因为植物散发的气息能给人以自然清新的感觉, 植物还能够净化室内空气, 有利于孩子学琴集中精力, 激发灵感, 增强记忆, 提高练琴效率。

(三) 家长控制情绪, 善待孩子错误。孩子因为年龄特点, 活泼好动, 持久力差, 精力不集中, 练琴出错等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出现频繁, 这是一种正常的学习过程和现象, 家长不要大惊小怪, 要正确面对理智对待。家长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来引导孩子逐步改善不足, 要容忍孩子暂时的缺点, 切不可粗暴行事。

过去有过很多家长陪同孩子练琴打骂孩子的粗暴案例, 用打骂责罚来强迫孩子练琴, 容易造成孩子紧张、抵触和畏惧, 导致厌学。孩子练琴应具备热情与积极的心态, 孩子情绪消极或者身体欠佳时, 家长应停止孩子练琴, 陪同做一些喜欢的事情, 待情况好转后引导孩子再回到练琴中来。很多孩子, 在初学钢琴时, 因单调无味的练习曲、单音练习与识别和一些指法反复练习、手型练习, 让孩子失去兴趣与耐心, 家长应以平和的心态和情绪来对待孩子的变化, 随着练习的进一步深入, 曲目也会越来越丰富, 旋律的美也会越来越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可以让孩子觉得练琴是件愉快的事情。因此, 家长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必须的过程, 坚持就会自然过渡。

当孩子的表现迟迟不能达到要求时, 家长应持欣赏的态度对孩子进行鼓励, 切莫“动用武力”或者批评孩子, 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自尊, 从孩子的实际出发, 循循善诱, 多表扬、多鼓励、多督促就是最好的方式。积极的心态让孩子保持学习的热情, 而批评和冷眼则容易产生对抗心理。

(四) 配备音响设备, 培养孩子视听习惯。好的音响再加上好的耳朵去与音乐沟通, 聆听音乐的美, 品味音乐的内涵与力量, 能给予孩子无线的乐趣和快乐的记忆。这样的环境不仅能陶冶孩子的性格和情感, 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 为提高音乐修养打好基础, 这对于孩子学琴十分有帮助。但是, 对于这一点, 家长应从多方面引导孩子学会聆听, 一定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 不能急于一时, 因为孩子的乐感培养需要长时期的积累和平时的潜移默化。所以, 家长在平常环境的设计中, 要有选择性的准备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钢琴曲、其它器乐曲、轻音乐等, 尤其是孩子学习的钢琴内容, 都要选择一定时间和空间来播放给孩子听。如起床时, 播映一些生动、有力的乐曲;吃饭时, 播映一些美丽、舒缓的乐曲;临睡前, 播映一些轻松、安静的乐曲。对孩子进行“听”的训练并不是简单地让孩子听听音乐就行了。要想把孩子大脑中的音乐潜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家长就需要帮助孩子建立对音乐的“感觉”。教会孩子在音乐中唱、在音乐中跳跳舞、在音乐中运动、在音乐中游戏玩耍等,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记忆与表达能力。

摘要:钢琴学习已经成为当下孩子特长学习选取的重要科目, 家长在孩子学习钢琴中扮演着钢琴教师的助手的作用和总后勤的地位。孩子的择师、学琴环境的营造、辅助条件的帮助等都离不开家长。

篇4:唠叨家长和问题孩子

讲道理和唠叨的距离有多远

当上了妈妈,担心的东西就越来越多。孩子吃饭少了,睡觉少了,跟小朋友吵架了,什么都变得特别重要,什么理论都得千万遍地灌输给孩子。这个不行那个应该这样,妈妈简直就成了唠叨的代名词。但是很多妈妈并不觉得自己唠叨,总说我是在给孩子讲道理啊,谢导不也总在节目中说要跟孩子讲道理吗?在说教孩子的时候注意一下,如果自己的行为与下面这些条件挂上了钩,那么你的“讲道理”也许就已经掺杂了“唠叨”的意味,以后可要多加注意了哦!

1批评孩子言语反复或表达不当

2指责孩子简单化

3管教太严,孩子稍有小错,即新账旧账一起算

唠叨声中长大的孩子好不好

1反复同样的话,会让人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模糊听觉,明明在听,却根本不入心里去。这是长期重复听同样的声音产生的不在乎。做父母不要只怪孩子不听话,想想自己是否真的太唠叨了。

2在家长的唠叨声中长大,大多数孩子练就了对付唠叨的过硬本领,结果是父母唠叨越多,孩子防御能力越强。当孩子在心上构筑起唠叨“防火墙”,“金玉良言”,也很难穿透了。

3反复说教,不断给孩子施以相同的刺激,可使孩子养成“心理惰性”,失去对父母的敬畏。最终当再次出现相同刺激时,教育效果便随之下降,甚至消失。

成为孩子的好朋友沟通有技巧

做孩子的朋友放弃家长的权威,改变控制孩子的意愿。

给孩子宽容孩子在犯错中长大,任何时候都要接纳孩子。

肯定长处,赢得认同感。

说的话要合理,慎用批评,勿做对比。

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

学会倾听,给孩子申辩的机会。

给孩子更多的时间与空间。

讲究沟通的技巧。

要有耐心。

篇5:家长和孩子如何沟通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但是很多父母却认为这是自己的孩子,自己怎样说他就应该怎样做,没有真正的尊重自己的孩子。孩子从小就得不到尊重,长大后要么彻底的失去自信心,要么不懂得尊重其他人。尊重能提高父母在孩子心目当中的地位,同时,也是孩子与父母交流的润滑剂。

理解很重要

很多父母当孩子犯错后总是已自己的思想来理解孩子的行为,这对孩子为什么犯错的真正原因却不了解,这对孩子会造成伤害。孩子受到责骂后,会对自己的行为方式产生质疑,不仅对孩子的思维方式造成影响,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孩子对事物的看法。与孩子交流,首先要理解孩子,只有懂孩子才能和孩子更好的沟通。

正确的教育方式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非常重要。很多父母对孩子非常严厉,稍有不足就会责骂。其实,这样只会阻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父母应该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而不是一味的铁血手腕强制压迫。

陪伴才是最好的爱

篇6: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读书

在读书的时候,父母可以鼓励孩子读书给自己听,也可以和孩子采用轮换阅读法。这样可以让孩子养成一种敢于表现自己的自信心理,还能在孩子读的时候发现他们的不足。当然,如果孩子阅读出彩,也要适时地给予掌声和赞美。

家长孩子共读时,通过讨论可以让阅读更有趣味,也能让孩子真正汲取书中的营养。比如在读完一本书之后,可以问孩子:“你觉得这本书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也可以问他:你猜接下来会怎么样呢?你觉得主人公应该怎么做呢?不能对孩子的理解有所偏差就横加指责,要有意识地引导,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也锻炼了孩子对文章的思维理解能力。

选出一个固定的时间,作为家庭成员共同的阅读时间,例如“饭后一刻”、“周日半小时”、“睡前有约”等,大家可以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书读,也可以一起轮流朗读一本书,看看谁读得好,说谁体会啥的。既陪着孩子游戏一般读书,一举两得。给孩子们念书的时候,可以尽力设法将他们卷入其中。有时念到一句话的中间时,故意遗漏一些字,让孩子们去补充。有时也可以突然提问:“现在你们想想,这个故事往后会怎样发展,结局如何?”等等。

可以让他们自己选择书,幽默小品、民间故事、长诗、小说散文、古典名著以及侦探故事…..读一本新书之前,可以先让他们了解封面的内容,并让他们去猜想这本书将要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等等。读完一本书后,还可以为他们最喜欢其中什么或者希望以后的故事该如何发展?”

篇7:初中家长和孩子怎么沟通

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很多父母辛辛苦苦的为孩子付出,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还总是引起孩子的反感。前一段时间,就有一位孩子的妈妈找到我,很痛心的向我诉说,后来竟忍不住落泪。这位家长大学毕业,拥有一个很好的工作,可为了孩子中考,她辞去工作,专门陪着孩子,辅导孩子功课,陪孩子上补习班,可以说是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可孩子的成绩却总是提高不上去,心思也总是放不到学习上来。这里就存在一个与孩子沟通,怎样帮助孩子的问题。那么,怎样与孩子沟通才能起到引导,帮助孩子,促进他学习的目的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初中的孩子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1,极强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把双刃剑。作为父母,如果还像小学那样,出了问题,对孩子就是一味的申斥,尤其是当着其他人的面,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做,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效果,反而会引起他对你的排斥和反感。孩子听到你披头盖脸的教育,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很没有面子,今后怎么还能在同学们面前抬起头来,而不是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错了或错在哪里。

另一方面,孩子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势必要好好努力,通过学习成绩说话。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好好引导,将孩子对自尊心的维护转化为上进心,自信心。2,强烈的独立意识;

到了初中以后,很多孩子不再愿意事事都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单独来做。这时候,父母要自愿充当孩子的参谋,争当绿叶。虽然,孩子年龄还小,缺乏处理问题的经验。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尽可能的提供给孩子自我展现的平台。很多做父母的,尤其是母亲,总是怕孩子做不好,处处代劳。这样,一方面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

北京青年报上就曾有过一则报道,一个13岁的天才儿童,考入一所名牌大学,可是他无法自己料理日常生活,无法与其它的同学相处。入学不久就被退学了。原来,他过去的日常生活都是妈妈打理,就连学习也是妈妈跟着一起学,学完后再教给他的。3,容易受到坏的影响;

13岁—16岁的孩子思维敏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坏的影响。所以作为父母要经常关注孩子的各种情况,尤其是他交往的朋友。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单纯的、积极的成长空间。事实上,我们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中学的实验班,经过初中三年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高中的实

验班,以致将来考入名牌大学。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接受最优秀老师的指导,也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竞争环境。综合上面的特点,我们给家长们提供以下这些建议,以供参考: 1,在上初一之前,与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列举一下初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初中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并表达一下做父母的期望。很多孩子刚步入初一,经历了辛苦的小升初,都会出现松懈的情绪。所以父母一定要帮助他明确目标,为他鼓劲。

2,对孩子的教育尽量是单独的,谈话性的,避免公开的申斥。孩子在十几岁的年龄,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强。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师和同学的面前。

3,改变只说不做的教育方式。尽量避免苍白的说教,而是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表率。

去年,我的班上有个孩子特别喜欢在做作业的时候看电视,他的爸爸妈妈为了改正他的毛病,在孩子学习时,不仅不让孩子看,自己也不看电视,避免孩子分心,效果特别好。

4,对孩子一定要严格要求,避免在孩子面前过于随便,保持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5,切忌不要总是在孩子耳边讲,自己怎样为他付出,拿自己小时候与他对比或拿别的孩子与他对比。

这样做,只能招来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论事,具体的分析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埋怨,比较。

6,多跟老师交流,随时关注孩子的变化。但要跟孩子说明,自己只是关心他,愿意帮助他解决问题。不是想监视他,不是不信任他。7,引导孩子结交积极上进的朋友。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除了父母和老师,朋友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了。尤其有些问题,孩子不愿意跟父母和老师交流,更愿意与自己的朋友分享。一个好的朋友可以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健康的成长。8,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父母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拐杖,遇到孩子不懂的问题,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引导他自己动脑思考,而不是完全代劳。

篇8:家长和孩子

一、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

1. 学习上两级分化

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他们在知识掌握程度上已经比较明显地分出层次。

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来说,由于学习得较好,他们积极、自信的心理不断得到强化,学习兴趣不断上升,学习已经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乐趣和心理体验。

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来说,在一年级的学习中( 尤其是考试中) 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理也在逐渐固化,出现了兴趣的转移,他们将兴趣转移到学习以外的事情上去了。

有的家长可能感到疑惑: 我的孩子在初中学习成绩还可以,为什么到高中成绩就上不去了呢?

这是因为,初中教学和高中教学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我个人认为:就我县目前初、高中教学情况来说,初中阶段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高中阶段则比较重视能力的培养。因为高中教育在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高中阶段的教育必须为学生今后的深造乃至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就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而言,初中教学内容较少,而高中的教学内容则较多; 初中阶段重教,而高中阶段重学。高中阶段的学习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2. 偏科现象严重

我省现行的高考科目设置为: “3 + ( 文) 理综合”,新的高考方案刚刚出台,科目设置仍为“3 + ( 文) 理综合”。有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偏科现象,不喜欢的科目上课不听、下课不学,甚至出现了因为不喜欢某一位教师而不学他所教的科目的现象,导致成绩下滑越来越严重。这是非常危险和可怕的。

3. 孤独感和焦虑感较强

在高中教育阶段,一年是基础、二年是关键、三年是决战。研究表明:高中三个年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呈马鞍状: 一、三年级为高峰、二年级为低谷。高二时是学生高中阶段的“断层”期。因为,高一刚入校,学生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有新鲜的感觉。同时,其兴奋的心情也使得他们具有比较积极的学习态度。这一时期家长和老师给予他们的关注度也较高。高三的学生因为要参加高考,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给予更高的关注。相反,家长和老师对高二学生的关注相对较少,使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较强。

高二阶段由于很多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高三时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的时期。一旦遇到挫折,尤其是考试中受到打击,就会产生自我怀疑,产生焦虑。有调查显示: 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高中阶段学习成绩明显退步,其中大部分学生感到这个阶段在高二。

4. 恋爱现象增多

高二是高中阶段恋爱发生率最高的时期,其中除生理发展和社会影响的因素外,还有其心理原因。高二学生所要承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多,他们非常需要理解和关心。然而,由于家庭、学校对他们的关注不够,导致他们只能从外界获得关爱的感觉。有些学生谈恋爱就是要找一种被爱、被重视、被珍惜的感觉。另外,受电影、电视、网络等影响,很多学生把爱情过于美化、理想化,向往浪漫的爱情,因而会谈恋爱。

二、应对措施

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孩子是人类的希望和未来,更是每个家庭的寄托。教育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把他们培养成人、成才,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教子女做人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要素,人来到世上,一是做事,二是做人,学会了这两项,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学会做人,这是社会对人的起码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中心内容,更是家长的殷切希望。要教育孩子自爱: 明耻、有上进心、有荣誉感,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有: 《中学生守则》《中学生一日常规》《课堂常规》等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中,对学生一天里应该做什么,哪个时间应该做什么及怎样做,都有明确的规定,要教育他们认真遵守、严格执行。

文明办事、礼貌待人是做人的必备条件。要教育子女“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的道理,教会他们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讲文明、懂礼貌,给人以温和,给人以善良,以理服人,以礼待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有爱心: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要教育子女懂得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关心同学,关心集体,心中有他人。不能自私自利,只顾自己,心中无他人,要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宽容: 宽恕别人的过失,不仅能显示自己的修养和胸怀的宽阔,而且会使行为不良者得到感化。要从小培养人的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意识。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劳动可以使人变得勤快,可以使人变得坚强,可以使人变得具有一种责任感,可以使人知道劳动果实来之不易,可以使人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

全面健康不只是身体的、生理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精神的健康。要多抽出些时间关心孩子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学业,关心他们的成长。不要以为给足了钱就是对孩子的关心,钱买不来孩子健康的心态、良好的品质、高尚的道德。钱也买不到孩子的未来。教育子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人终生受益。

家长要使子女们明白: 生活是一次性的,错了就没有办法改正。要教育他们: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要趁短暂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

篇9:家长怎样和孩子沟通

问小不问大

很多父母爱问一个很大的开放性的问题,比如“你今天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其实,这个问题对孩子来说非常大,孩子不会跟大人似的给出一个总体评价,他们有的是具体的感受,比如被老师批评时很难受,跟小朋友玩得好又觉得很开心。孩子在幼儿园的一天里,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心情。这种宏观的问题让孩子很难回答。还有的父母会问今天学了什么,这也是一个非常宏大的问题。孩子在园里有好多活动,不同的课有不同的内容,孩子该从何说起呢,这无疑给孩子一个难题。所以父母要从小处着手,比如问孩子,“今天有画画课吗”,“画了什么”,这就是一些非常具体的问题,孩子容易回答。

不否定,只同理

在跟孩子沟通时,家长习惯于对孩子的行为直接作道理上、规范上的评价和纠正,总觉得这是教育,这是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其实,这也会让孩子不愿跟父母说话。杨谨老师说,要先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情感,以同理的姿态跟孩子说话,沟通就不会变得费劲。比如孩子回来说今天中午有个小朋友老做鬼脸,扰得自己没睡好觉。如果父母一开始就否定孩子说,那是别人的事情,你不用管人家的事,做好你自己就行了。孩子可能再也不往下说了,父母也失去了了解孩子的机会。如果换一种方式,问一问孩子那个小朋友为什么会那样呢,你当时在想什么呢……那么孩子可能就会一直往下说。只有孩子愿意说,沟通才能延续下去。

从别人的故事开始

父母想了解孩子在外面的表现,可以先问孩子有关小朋友的情况,比如今天甜甜来幼儿园了吗,你跟她做什么游戏了。孩子听到这样的问话,会自然地说起别人的故事,甚至还会滔滔不绝。因为孩子在说自己的故事时,会时刻注意父母对自己行为的态度,是认可还是反对,这事关他在这个家庭的生活质量,而说人家的故事总是更安全一些,不会招来任何说教和指责。趁孩子说得起劲,父母再慢慢地引向自己孩子的故事,问问他做了什么等问题。通过这种方式,父母就可以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发生的大概事情了,也有助于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

蹲下来跟孩子说话

“蹲下来跟孩子说话”,是杨谨老师非常强调的沟通方式。她认为蹲下来,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父母关心孩子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蹲下来也意味着家长放下权威的架子,和孩子做朋友,用爱与尊重作为引导。蹲下来不仅仅是从身体上蹲下来,而是从心理上蹲下来,了解、尊重孩子的需要和独特性,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思想。

父母为什么蹲不下来呢?

“这跟父母对孩子的爱的份量和自身的同理心有关,有些善于沟通的父母,善于捕捉沟通过程中的一些细微信号,就容易做到真正地蹲下来。”有些父母总是高高在上,凶巴巴地跟孩子说话,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父母往往是自己内心有一个很大的痛楚,自己也不愿意去碰触,看着孩子的某些情绪,自己就伪装一个堅硬的外壳去对待他们,因为他不知道怎么用柔软的方式去面对孩子的柔软,他们内心也怕被击倒。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自己小时候也未曾被父母蹲下来对待过。他会沿袭父母对待他的这种方式。有些孩子从小是被父母打大的,到了他为人父母的时候,就自然启用父母曾经的做法。”

那么父母又怎样才能真正蹲下来呢?

父母想真正蹲下来跟孩子说话,该从何着手呢?杨谨老师建议父母开启自己个人的心灵成长之旅,梳理自己。现在社会上心灵成长类的书籍和工作坊都很多,如果父母想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不妨尝试走进心灵成长工作坊,或走进心理咨询室,让专业人士帮助梳理整合自己的一生,明白自己这一生是怎么走到今天的,自己小时候有什么遗憾,有什么未完成的愿望,内心深处有什么渴望,思考怎么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怎么更好地面对孩子。

但现在很少的父母会在自己的心灵成长方面去下工夫,而是花很多的精力在孩子的教育上,比如报兴趣班,参加各种才艺考试。但其实这里有一个简单的道理,自己内心是一条干涸的河流,怎么可能匀出水来供给别人。给孩子的爱也一样,自己内心都没感受到爱,因为工作、家庭时常被烦燥困扰,怎么能给孩子高质量的爱呢,自然地蹲下来、温柔地对待孩子就变成了一件难事。

如果父母把自己梳理好了,生活就会有更合理的规划,不重要的事情和重要的事情的优先级就很容易区分开来,处理大小事情的时候会有条不紊,处理某件事情时不会牵挂其他,于是也会有更好的状态对待孩子。

篇10:家长对孩子期望和寄语

2、读书的苦。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一个人只有读书,才能聆听哲人智慧,才能见到更大的世界,才能拥有更广阔的胸怀与格局,读书吃的苦,将是你一辈子的财富,不要在最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享受,在最该学习的岁月里放弃读书。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努力的自己。

3、不论钞票有多少,只要每天开心就好,累了就睡觉,醒了就微笑生活是啥滋味,自己放调料但愿收到我的信息能会心的一笑!新年快乐!

4、不求一生富贵荣华,但求一世家人安康。

5、积重难返,生无可恋,归本溯源,初心方显,秉一执念,只为一愿~父母安康,怡享生活!

6、你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朋友,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追赶游戏。这学期你有了很大的进步。平时你喜欢画画,还特别爱看图书。就要上小学了,如果你再改掉一些坏毛病,比如上课喜欢掉头和别的小朋友讲话,那就更好了,加油噢!

7、如果你有那个实力,就好好利用它,绽放它。

8、父母抚吾头,祝愿吾永安康;临别高堂嘱,赤子焉能忘。

9、微笑是团火,快乐是干柴,生活是排骨,幸福是口锅。用微笑的火点燃快乐的柴,烧红幸福的锅熬出喷香的排骨汤,这就是我送给你的猪年祝福。春节快乐!

10、业精于勤,荒于嬉

11、老师您好,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孩子能分到这个班级是他莫大的荣幸,也是我们做家长的极大的欣慰,孩子自从到了这个班级有了很大变化,很多方面都进步了,我们作为家长的真是有说不出的感谢,没有别的要求,只请求老师对他再严厉一点,他会变得更优秀!

12、父母是我们心里最后一道堤防,没有什么值得祈祷,唯有父母安康!

13、亲爱的孩子,你有着最令人羡慕的年龄,你的面前条条道路金光灿灿,愿你快快成长起来,去获取你光明的未来。

14、宝贝你活泼聪明,热情开朗,是个好孩子。你吸收知识和接受新事物都很容易上手,要记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努力,再努力,为学习,为将来能够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15、教育孩子是个微妙的问题,管的.太严容易造成逆反,孩子如果叛逆起来后果很严重。管的太松懈也不好,孩子会娇惯的没有约束力,放纵自由,不守规矩,自由散漫,走向社会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一定要灵活掌握分寸,方式方法。

16、家是心灵深处的山泉;家是劳累相倚的大树;家是无拘无束的天堂;家是奋斗拼搏的目的。愿你拥有温暖的家,前程事业更如花!

篇11:家长怎么和孩子进行互动

在现在经济条件不断发展的现在,孩子依然是爸爸妈妈生活的中心,一切好的东西都会首先送到孩子面前,让孩子能够享受充裕的物质生活。

但是物质方面一点都不欠缺的孩子,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感觉到很开心的。曾经有儿童机构提供的儿童快乐指数调查报告指出:在经过调查以后,有一半的孩子感觉不快乐!

专家说明,有的孩子说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期待太大,让他感觉到压力很大,也有的孩子说自己每天要学的东西太多,除了这两个原因之外,亲子相处时间和互动过少,是导致孩子不开心的很大一个原因。

大人要有童趣

现在的妈妈已经不安于做家庭主妇了,她们希望能够在工作、事业上展露头角,一旦踏上了工作岗位,她们就很难做一个全职母亲了;如今的爸爸压力也很大,很多人会面临失业、工作、升迁等各种压力,所以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少了。

相关专家表示,对于那些工作比较忙的妈妈来说,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亲子操来增进与孩子间的互动。他强调,亲子操没有固定的形式,只要能够让孩子开心就可以了。爸爸妈妈在孩子的眼里不只是父母,更是孩子的朋友,他希望和你们一起玩。

简易4招亲子乐淘淘

为了让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有更多的互动,下面跟大家说4个亲子操的形式。

妈妈高,我可以跳更高

抱住孩子的腋下,让孩子能够跳起来,让孩子能够感受身体的运动。

妈妈累,我可以背着你

两个人石头剪子布,输了就背着对方走一段路。爸爸妈妈如果赢了的话,可以稍微加上一些适当的重量,陪他走10公尺啰!

妈妈躲,我可以抓住你

找一固定物,在抓人的过程中能够左右躲闪挡人,加强孩子的反应能力。

妈妈重,我可以推动你

玩相扑:两个人都站着,然后互相推对方。爸爸妈妈和孩子互相被推动、被推倒,这样是非常有乐趣的。

篇12:如何让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一、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永不退修的老师,家长和孩子朝夕相处,潜移默化。孩子是影子,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要想孩子改变,家长先要改变。表面上看是孩子和孩子的竞争,其实,在孩子背后是家长和家长的竞争。

二、关注优点

在我们的孩子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这就像小苹果树一样,有疯枝也有果枝,疯枝不结果实,如果把注意力放在疯枝上,疯枝越长越壮,最后颗粒无收;如果把注意力放在果枝上,果枝越长越壮,最后硕果累累。家长的目光像阳光,照到哪里哪里壮。

三、学会鼓励,学会期待

哪怕天底下所有人都看不起您的孩子,做父母的都应该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自豪!你要坚信您的孩子能做最好的自己。只要你没有绝望,你的孩子就有希望。

四、做一个学习型的家长

想当厨师,先学厨艺;想当律师,先学法律;想当家长呢?要学爱的智慧。家长不学习,就像医生无证行医。水要不来先叠坝。面对孩子,每一个负责任的父母都应该重新学习。

五、少用负向手段

篇13:家长和孩子

一、保证孩子要有良好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指孩子在幼儿园或学前班所进行的学习。很多家长对孩子上幼儿园持这样一种观念:孩子小, 没人看, 上幼儿园主要是解决没人带孩子的难题。孩子在幼儿园主要是吃好、玩好, 至于学习, 孩子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其实不然。在一年级的适应期, 很多孩子掉队并不是他没有上幼儿园, 而是他在幼儿园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个人的能力也没有什么提高, 而适应能力强的其他孩子, 在幼儿园学的东西多, 习惯养成得好。从这里看出, 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也很重要, 孩子的习惯养成就是从幼儿园起步的。对幼儿园老师教的知识, 家长还是要关注的, 至少要让孩子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 孩子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拼音的早期介入, 数学1~2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 可根据孩子情况提前灌输、指导。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孩子的生活习惯会对他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孩子, 在入学后, 会很快适应学校的新生活, 对老师提出的各项要求也能顺利完成。而生活习惯不好的孩子, 入学后, 既不能适应学校的新生活, 又不能完成老师的各项新要求, 造成孩子对学校生活产生恐惧感。而孩子的生活习惯的培养宜早不宜迟。在孩子上幼儿园阶段, 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 按时上幼儿园的习惯。吃饭时要教给孩子正确拿筷子和勺子的姿势, 吃饭不掉渣, 不用大人喂。写字或画画, 握笔要正确, 看电视要坐端正, 不躺着、歪着看。玩完玩具, 能主动收拾, 并把玩具放好, 会自己收拾书包, 整理文具盒。做事有头有尾, 有条理。与小朋友玩时懂得谦让, 不霸道。不随便撕废纸, 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对人有礼貌。这些生活习惯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家长不可小觑, 它们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悉心培养, 孩子就会有好习惯的。

三、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纪律意识

很多孩子刚上一年级, 就经常迟到, 没有时间观念和纪律意识。这样的孩子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其他孩子的指责与嘲笑, 从而造成迟到孩子的心理负担, 对上学有种紧张感和排斥感, 不喜欢上学, 不愿意上学。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家长就要端正思想, 转变观念, 从孩子上幼儿园时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纪律意识。

四、家长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刚上一年级, 有一部分孩子很难适应学校的生活, 在出操、站队、值日、收拾书桌、摆放文具、写作业、听讲等方面明显比别的孩子慢一拍, 究其原因是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弱, 动手能力较差造成的。要想避免这样的现象发生, 最好的办法是从孩子上幼儿园大班开始, 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五、家长要教给孩子一些浅显的生活常识, 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

孩子们入学后, 老师往往会让每个孩子介绍一下自己及爸爸妈妈, 可总有些孩子说不上爸爸、妈妈的名字及工作单位, 甚至连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也不知道, 个别孩子不会写自己的名字, 不会翻书找页数, 不会拿笔写字, 不会用本子写作业等等, 这些最基本的东西不会, 不仅让孩子难以适应小学生活, 而且给孩子心理造成巨大压力, 感觉在人前抬不起头, 被别的孩子笑话。其实, 只要家长稍加注意, 平时多给孩子灌输, 多训练孩子, 孩子完全能掌握。家长不要有错误的观念, 认为这些知识和能力小学老师会培养的, 不用自己费神费力,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这些老师也许会教, 但在多数孩子都会的情况下, 老师会为几个或者个别孩子再培训这些能力, 再教这些知识吗?或许老师会要求孩子记住家长的姓名和工作单位、电话号码, 但没有办法去教每一个孩子写自己的名字。家长只有在学前教育上提前迈出这一步, 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看时间, 认识水果、蔬菜, 了解四季, 了解爸爸妈妈, 了解安全信号灯, 能区分各种课本, 会听话, 守规矩, 能够处理一些同学间的小矛盾等等, 孩子的能力就能提高, 自信心就会增强, 那么老师的任何要求都能做到, 他 (她) 还会有什么不适应呢?

六、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孩子在入学之后, 他们的心理会常常受到打击, 如当他们犯了错误时, 老师的“铁面无私”很可能使他们认为老师对他们有偏见;当他们因为小事而跟同学们争吵时, 同学的“丝毫不退步”, 促使他们开始产生怨恨情绪;当他们遇到困难时, 家长和老师未能及时“拔刀相助”, 会引起他们强烈的不满;这些感受都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并没有跟随身体一起成长而造成的。而这往往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孩子对学校及学习的看法, 很容易促使他们厌烦情绪的产生。所以, 家长要提前帮助孩子, 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身份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篇14:孩子和家长比一比

可吃的东西多了,饥饿感少了,挑食的孩子却多了。

我们小的时候,那藏在柜子里的脆饼、几天才能吃上一个的煮鸡蛋、赶集时才能买到的棒棒糖,都让我们无比向往。相比之下,现在的孩子,家里人变着花样给他们做各种好吃的,超市里的食品柜更是几乎占有半壁江山。可吃的东西变多了,挑食的孩子却也变多了。因为太多的食物让孩子少了饥饿感,也少了吃嘛嘛香的食欲。

玩具多了,劲头却少了

我们小时候,简单的一根皮筋儿、几个弹珠,都能玩上半天。现在孩子,家里的玩具装了几大箱,有的玩具一年到头他们碰都不碰。可玩的东西变多了,孩子却更显得无所事事了,一个普通的玩具根本引不起他们的兴趣,他们不停地追逐着刺激的新玩具,尤其是跟动画片一起推出的那些机器人、陀螺等,但只图个新鲜,或只满足于动作上的刺激。

物质超多,但少了回味和珍惜

总之,虽然他们享受着我们那时想都不敢想的物质生活,可他们的生活中却少了我们偶尔尝到一个好吃的时的那种回味,少了我们对得来不易的玩具的珍惜。物欲永远无法满足,而孩子的精神生活在物质的膨胀下被挤到了角落。

对策:做有心家长,多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

我很羡慕一些外国小说、电影里描述的一家人或是三五朋友聚在家中弹唱舞蹈的情形。我也很想在儿童节时能让儿子感受到世界上除了吃零食、买玩具、去游乐场,还有其他快乐的过节方法。我希望让他在自己的节日这天,在这个对他来说有着与众不同的意义的一天,能够感受到精神生活的美好。

去年儿童节,儿子的幼儿园设计了“在故事中过节”的活动,老师给孩子们讲了好几个故事,还进行表演呢!当时我从网上给儿子买的小螃蟹服装一到家,他就迫不及待地套在身上演给我们看!后来老师还邀请所有的家长去儿童剧院看孩子们演出呢。老师把故事用音乐串联了起来,孩子们随着音乐和画外音的提示自由地表演,每个孩子都很投入。

儿子很喜欢恐龙,去年他问圣诞老人要的礼物就是恐龙模型。对了,何不找几本有关恐龙的故事:宫西达也的《你看起来很好吃》、《我是霸王龙》都很适合!再买上一套恐龙服装,全家总动员一起来表演?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谁说孩子只喜欢吃零食玩玩具?有心的家长可以多花时间来陪伴孩子,多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让儿童节在孩子心中不再是玩具、游乐场的代名词,而是一个充满着文化气息的节日。

篇15:亲子日记: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亲子日记我会坚持写下去。我要给孩子们做出榜样。我的儿子,因为我坚持写日记,儿子也写了快70篇了。看得出儿子的作文比以前进步了。表现比以前也更好了,写作业的时候也认真多啦。最让我开心的是儿子经常和我聊天谈心,以前好比是近在咫尺,却远隔千里。现在我感觉和孩子们是零距离。家长和孩子们,没有了隔阂,没有了恐惧。对我们家来说,经常是在欢声笑语中度过。

亲子日记力量大,带动成千上万家

今生如果拥有它,幸福生活到你家

我越来越喜欢亲子日记了。

牡丹区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六班张庆钊妈妈。

上一篇:小学师德标兵事迹材料下一篇:家庭美德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