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么教育孩子

2024-05-08

家长怎么教育孩子(精选6篇)

篇1:家长怎么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环境之一,家长不重视家庭教育会对孩子带来巨大的影响,让我们一起阅读下面的内容,反思家庭教育该怎么做吧!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一

做人第一,学习第二

一个人的性格与幼年所受的家庭教育有着密切关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实践中得出的真理是有一定道理的。家庭教育是给孩子打基础的教育,父母的为人处事、言行举止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在家庭中,每位家长都应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重视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因为孩子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中,同父母亲人朝夕相处,那么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的方式、家长的自身修养将给孩子的个性品质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又正是性格形成的时期,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形戍有着重要的影响,每位家长应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采取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促进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一、幼儿时期是性格初步形成时期

性格是人在对待客观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而习惯的个性心理特征。人的性格发展又有着阶段性。大体分为四个阶段:“5至11岁左右为性格形成期;12至17岁左右是性格的定塑期;18至55岁为性格成热期;56岁以上为性格更年期或老年期。”儿童是人的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一至三岁前为个性萌芽时期;二是学前期是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个性初步形成是从学前期开始的,正如有国外学者指出:“学前期是个性最初开始实际地形成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着最初的联系和关系,这些联系和关系构成活功的新的,更高级的统一休。同时也构成个性的新的,更高级的统一体。学前期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这个时期的孩子虽然初步形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但还极易接受社会环境的熏染,尤其是家庭中的影响。幼儿时期的个性形成是在素质、环境、教育统一作用中实现的。素质是个性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前提,生理基础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而后天的环境和教育起决定的意义,其中教育在一定条件下起主导作用。孩子们自“哇吐”堕地就与家庭息息相关。出生后就会哭、吃奶,这些都是生物生存的需要,当他们在各自的家庭中一天天成一长起来,就会表现出:有的聪明、伶俐、智慧才能出众,有的智力发展水平一般;有的形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有的就比较任性;有的勇敢、坚强、有毅力,有的胆小、懦弱、无耐力;有的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有的孤僻、无热情和主动性等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说明了幼儿阶段的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能否在性格形成期奠定较好的基础,将影响他们以后的人生。如果打下了好的基础能促进他们积极向上,努力学习,走上工作岗位有一个热情的工作态度。因此,在幼儿性格的形成时期,每位家长不可忽视家庭中教育的方法以及自身的性格修养。

二、家长的自身素质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家长的言传身教促进幼儿时期良好性格的形成。众所周知,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孩子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以及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与父母的言传身教关系密切,在家庭中,父母的言行举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和教育着孩子,当孩子形成了优良的性格将对学习产生着积极的作用,就能把今天的学习与个人价值的体现以及与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联系起来,自觉的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从一点来说,父母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就曾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和儿童谈话的时候,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执行教育儿童的工作。在你们的每一瞬间,其实都在教育着儿童,甚至在你们不在家里的时候,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家长是孩子们特殊的老师,家庭是孩子们特殊的课堂,在孩子性格形成时期,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显得格外重要。言,指言教;行,指身教,两者一致,孩子才能学有道理,行有榜样,自然而然在家庭中的一日生活里受到教育,对孩子良好和不良好的影响是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这种耳濡目染的作用,比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要强烈深刻的多。有的父母不懂这个道理,往往造成不良的后果。据资料显示,80%的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有关,尤其是父母品行不端的,

行为不美的占相当的比例。无数的实践证明,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性格形成起着极大的作用。采取民主型的正确教育态度,孩子表现出活泼大方,聪明可爱,善于与人合作,具有独立性,有坚强的毅力等优良的性格品质;而粗暴、溺爱的、专制的等不正确的教育态度,孩子们表现为孤独、任性、依赖的、自我为中心的等等,由此,需要我们每位家长根据性格可塑性的特征,结合孩子们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严要适度,爱而不溺,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等正确的教育方式,去影响孩子逐步形成良好的性格。又因性格的可变性,决定了性格是可以培养的,这就为家长对孩子性格形成教育提供前提。孩子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父母为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式和性格特征。婴幼儿对父母的态度特别敏感,父母的言行举止足以影响孩子的情绪、意志和行为,久而久之化为孩子的性格,所以,父母要保持常态的、稳定的情绪。父母对孩子爱意的表达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对小婴儿的爱可以外露,使他感受到父母的疼爱和保护。对两三岁的孩子则应爱意不外露,对他既平等严肃,又呵护有加,这样孩子才能快乐、自信、开朗,而且独立性强。和睦的家庭有助于孩子形成开朗的性格。所以,父母必须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成一长环境,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和积极主动的态度,培养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做人第一,学习第二

“做人第一,学习第二”,通俗的说,就是要“先成人,后成才”。学校只能教给孩子知识,性格的养成则往往直接关系到孩子的一生。然而,这样朴素的道理却难以在教育实践中得以落实,以升学为旨归的功利主义教育已经成为孩子教育的主流。究其原因,在于整个社会对教育的评价产生了误差。于是乎,学校教育中就自然而然地出现重智育轻德育,重学生文化课成绩轻品质培养的不良倾向。现在的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每个孩子之间天资有高低,成绩有好坏,家长如果对孩子提出好高骛远的要求,往往会形成孩子的不良心理。—方面会导致孩子抱负水平过高,屡战屡败,使孩子原有的自信心受到负面冲击,以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另一方面造成孩子心理压力太大,动机状态太强,对成败得失过分看重,形成了过度的焦虑。俗话说:“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因此,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制定合适的培养目标,因材施教,才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使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父母的言行影响孩子的性格。研究表明,在民主、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里,孩子会情绪稳定、性格开朗、感情丰富、自信心强。所以,父母要首先给孩子营造—个温馨、有安全感的家庭氛围。其次,要满足孩子的归属感,使孩子感到被爱、被尊重,不要盲目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孩子的活动,要保留孩子合理要求的选择权。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价值观教育最早的地方,家庭对孩子的价值观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它能优化社会风气与生活情趣,能有效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足鼎立”,相辅相成。真心的呼吁,所有父母对孩子多一点关怀,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心灵的沟通,让孩子的性格饱满、健康,友爱,让人与人之间多一点信任,少一点隔阂,让孩子的世界保持一份纯真。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二

教育在孩子成才过程中起着主导甚至决定性作用,而教育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内涵。这里主要谈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看来,用爱心去感染孩子,用爱心去关怀孩子,是家庭教育之根本所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家庭应当怎样去做呢?

首先、家庭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显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才起着积极作用。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是,要是它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这就特别强调了成长环境的作用。

其次、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先天优势来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才能。

比如有的孩子天生的好噪子,音质纯美、音域宽广,这就为培养他们成为歌手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可能性;有的孩子生来好观察,这就为他们学绘画、搞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记忆力好的孩子,学外语可能会成功;好思考的孩子,学理科搞思辩可能有乐观的前景……根据孩子的遗传素质,因势利导,让孩子如鱼得水,能有效地发挥他遗传优势,培养他成为有大用之才。

第三、家庭要对社会环境影响进行过滤,不断培养孩子的能力。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式教育时代一去不复返,传统一元化道德观念的瓦解,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家庭德育环境的多种德育源的产生和发展,社会道德层面上多种道德信息的传播,大量道德媒体的辐射,社会影响因素在孩子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明显增强。这些都使家庭道德教育在大环境中走出了封闭模式,直接面临社会变革的八面来风。 开放时代的到来,导致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伴之以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以及社会群体阶层化的出现和加速形成,都使得家庭教育置身于多元道德观念互相冲突的社会当中。传统道德规范约束力减弱,社会控制逐渐松弛,新生的各种道德问题和道德难题横亘于父母面前。

在正义与邪恶面前孩子迷茫;在个人利益极度膨胀,在物欲横流、贪利成风、功利为上的社会现实面前,孩子贪利自私;孩子言语粗俗,懒惰,放任、不懂礼貌、嫉妒。因此,应打破封闭,实行开放,加强引导、严格要求,大胆地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分析解剖其丑恶现象,去认真阅读理解社会这部错综复杂的教科书,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社会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鉴别力、判断力和批判力、自我教育力,学会自动筛选过滤社会信息,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树立国家至上、社会为先的道德观念。坚守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财不占,取财有道,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信念。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的良好品质。

第四、家庭担负着培养孩子多种能力的责任。

父母要努力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生活技能”,不单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还包括一个人的社会心理能力。这是一个人能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也是使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行为的能力。

1、让孩子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

孩子往往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甚了解,对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不认识,对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清楚,对将来的奋斗目标心中无数。多数情况下是父母和老师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短处,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因而产生自卑心理;更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忽视了自己的短处,因而产生骄傲情绪,瞧不起别人。这时,做家长的就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才能培养乐观健全的个性。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才不至于盲目自大。教育他们懂得客观评价自己,有客观明确的生活目标,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这样才能在快乐的情绪中循序渐进,健康成长。

2、让孩子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自己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认真倾听他人谈话和意见,使用恰当的语言同他人交流和沟通思想,这种“听”和“说”的技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 一些儿童往往在与人交往时,不注意听他人的讲话有时甚至表现出不耐烦和不理睬,使人感到不尊重他人,排斥他人;有些儿童不愿意讲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时候缺乏自然坦诚的态度,妨碍了与人的沟通,有快乐的事不能同他人分享,有烦恼的事不能同他人分担。这样,由于长期听不进来,说不出去,容易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造成独来独往,孤僻苦闷或固执偏激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父母要帮孩子在与人交往时恰当地运用言语和非言语进行自我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望和需求,而且尽量避免别人的误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使他们懂得要对人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己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采取宽容、公平、有理有节的处理方式。培养父(母)子(女)情、师生情,正确对待同学情、朋友情以及朦胧的恋情等,学会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与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励中健康成长。

3、让孩子把握情绪,培养缓解压力的能力

孩子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对自己的情绪有时难以把握,在遇到困难和矛盾的时候可能由于不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带来许多额外的烦恼和冲突,而且长期的情绪压抑更是精神疾病的根源。因此,要培养他们学会缓解精神压力,尤其是对一些情绪压抑的事,要教育他们懂得和学会宣泄和放松,这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态,不仅从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难时有能力做出冷静的处理。

4、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

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容易受到父母溺爱,导致一些青少年儿童往往只关心自己眼前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人漠不关心。在这种时候,应培养他们懂得什么叫理解,什么叫爱心。在这当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思考,这时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既是交友的必须,更是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要求。帮助和支持他人是一种付出,但自己却在这种付出中获得了“快乐”。这是培养孩子快乐心情、健康行为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5、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应对能力

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社会中,生活在父母、亲戚、老师、同学和朋友等许多人中,既然生活在社会的人群中就难免产生矛盾,即使是在非常和睦的家庭,也会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怎样有效地解决这种矛盾和问题,需要学会应对的技巧和方法。

对孩子来说,他们往往缺乏应对的技巧和方法,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着手解决。这样就容易产生苦闷、难过、恐慌等心理,长此以往,将使他们处于抑郁和焦虑之中。因此,应该教育和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应对的技巧,帮助他们认识问题出现和存在的客观性,帮助他们寻求解决矛盾的突破口和方法步骤,与孩子多讨论,多协商,多探讨,多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学会主动地适应环境,尽快地处理好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在解决矛盾和问题中成长。

6、避免攻击性言行,培养自律能力

孩子之间容易因一点小事产生摩擦和矛盾,轻者闹意见,闹不团结,重者会一时冲动,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矫正和制止,发展下去不仅对他人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对自己更是遗患终生。

因此,要培养他们严格的自律能力,不为自己利益受损而迁怒别人,学会用和平的方法替代攻击性行为,多想自己的不是。这既是为人之道,也是健康心理素质养成的基本要求。

第五、父母应关心重视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

孩子在1-3岁前,父母关爱有加,这阶段可任其发展。宝宝如偏爱某些玩具,可让其在玩中学。对宝宝力所能及的劳动适时放手,鼓励宝宝的第一次“我自己来”;逐渐训练他从地上拣起小东西、取报纸、拿拖鞋,玩完后收拾玩具、帮助喂养小动物,把塑料杯子、碟子收好,折叠围巾,把定量东西放进不同碗里,用小扫把扫地,收拾扫帚和垃圾箱;慢慢学会拖小块地,整理杂志、沙发垫,刷牙、洗脸、穿衣、脱衣,擦掉家具上的灰尘,倒空小垃圾箱,把衣服放进洗衣机,把衣服从甩干机中取出,把一堆堆衣服运到房间里,叠衣服,起床时叠好被子等行为。

2-5岁时 ,语言和思维能力有一定发展。这阶段应引导、限制发展,从小严格要求,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早慧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书。从小爱书的孩子会更专注,并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时教育孩子爱书,就等于交给了孩子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因此在婴幼儿时期 ,多给孩子买一些内容多样化小人书,订阅一些涉及范围广的婴幼儿报刊,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先让孩子自己看一看,能翻多少翻多少,能看多少看多少,不必强求。这阶段应引导孩子怎样看,看哪些。并且诱导孩子讲小故事、唱儿歌,动手填图、手工制作, 小测验、背浅显的诗歌,不一定非要知道全部意义,重在培养他们求知的兴趣,养成良好习惯。

重视孩子的小学阶段。此时重在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关健时期。一个孩子知识学习的最重要阶段在小学。如果 失去了孩子小学阶段应学的知识,就等于失去了孩子的未来。饭是一口口吃的,孩子是一步步成长的,功课也是慢慢落下来的。一二年级,差距不明显,即使期末考试差了几分,一般家长也只认为是孩子马虎了,并不是没学好。他们想:那么简单的题还能不会吗?几加几的问题怎么不会呢?忘了进位,只是马虎了而已。但是,马虎的不仅是孩子,还包括父母本身。因为自己孩子和别的孩子的差距,其实就是这样一点点拉开的,是父母马虎而失察造成的。小学的三四年级,又是整个小学时期最关键的阶段。这时候,数学多了四则运算和正负数知识、,语文多了作文和阅读,而且难度加大了,如果马虎的毛病没克服,旧病未除,新病又加,孩子的功课便容易越落越多,新课旧课交错在一起,补起来出现了困难,往往容易按下葫芦起了瓢。一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在马虎和不马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习惯面前,已经在小学阶段慢慢地养成了,再想扭转,恐怕要花费非常的力气。

这一阶段,多数孩子已离开家庭,过着独立的学习生活。这时家长重视情感培养,多关爱交流,在交流中,思想被触动也将触动对方,心灵被净化也将净化对方!让孩子大胆、有个性、有主见、有正义感,对于学习,孩子认为只要自己努力过,不拿第一也不要紧。“学习是一辈子的过程,可慢慢来。”

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苦事、难事做起,培养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培养他们经历挫折、忍受磨难的毅力,是我们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俗话说:“父母有爱心,孩子才有孝心。”这是天底下的至理。如果用我们的爱给孩子营造一个理想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成为有用之才。

篇2:家长怎么教育孩子

生活中我们碰见了熊孩子都会很苦恼,如若自己家里也有一位熊孩子那我们做家长的怎么教育呢?

以下是近段时间一些关于熊孩子的报道:

西安一个11岁的熊孩子在街边用钻头一连划伤了九辆车,最便宜的轿车价值十万元,最贵的价值300万元。车主当场将他抓住,据悉维修费高达数万元。

日本一宅男房间惨遭亲戚熊孩子入侵,熊孩子毁坏全部手办,父母被索赔400万日元

美国一个中学Arkansas City High School,几个熊孩子不想上学,于是一合计就把学校挂网上卖了,标价美元,广告语是:‘我们不想要这学校了,我们要钱还债。’ 他们还特别强调学校里有好多好多停车位,买了很合算,这个网站很快就把广告信息撤了,因为害怕不明真相的人真的拍下来就不知道怎么收场了。

看吧,熊孩子的杀伤力就是有如此之大。问题来了:家有熊孩子,怎么教育好呢?

1、允许“熊”但要有度

“熊”是孩子的一种天性,作为大人应允许孩子有“熊”的行为,但不能没有限度。孩子在“熊”时,也在观察大人的底线,如果一味溺爱放纵,只会让他们变本加厉,养成孩子的不良习惯。

2、转移孩子注意力

面对熊孩子们,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当孩子要表现出熊的一面时家长应用其他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这样就可以避免孩子破坏物品,也免除了与孩子的正面冲突。对于孩子,无论是打骂说教或许都会给他造成不良影响,要尽量避免。

3、需要循序渐进

想要把熊孩子改造成好孩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可急于求成,切不可因为孩子的出格举动当众严厉训斥或体罚,应该将其带到没人的地方再进行耐心教育。孩子虽小但是自尊心很强,这对孩子的自尊心伤害至深,或许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性格。要想让熊孩子真正有所转变,需要平时长期的训练。

4、家长要赏罚分明

其实熊孩子所表现出的,都是孩子的天性,比如好奇、探索、吸引大人注意等,不必对他们过于苛求,要想让熊孩子真正转变成人见人爱、乖巧听话的萌孩子,需要平时长期的教导。家长必须赏罚分明、言出必行,平时给孩子订好规矩、做好榜样,言传身教的将正能量传递给孩子,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5、给孩子立个规矩

篇3:与家长携手共同教育孩子

一、掌握原则, 平等共处

管仲这样说过:“善气迎人, 亲如兄弟;恶气迎人, 害于戈兵。”意思是:待人和颜悦色, 就会如兄弟般亲近;待人恶颜相向, 就无异于兵刃相见。他也说过:“善人者, 人亦善之。”意思是:你对人好, 别人对你也好。所以我心平气和地对待每一个家长, 从来不把孩子的不懂事迁怒到家长的身上, 用心倾听他们的想法。这样, 家长们也很乐意与我交谈, 谈谈他们教育孩子的烦恼, 谈谈孩子之间的“小秘密” (这可是孩子们不会主动告诉我的) 。这使我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孩子们的思想动态。在与家长交流时, 我知道了孩子们对老师的看法:严格的老师会让他们上课精神振作, 作业认真;和气的老师会使他们上课懒散……我还知道孩子们在家喜欢干什么, 干了什么, 如某某在什么时候和什么人在QQ聊天;孩子们在家和父母说了什么, 等等。有时, 孩子们会把我说成“神仙”, 用他们的话说:没有老师不知道的事情。同时, 我也能在无形中积累我的教育经验, 提高我教育的敏感性和先觉性。

二、巧用“家校通”, 加强联系

“家校通”是家、校沟通的最及时的途径。若能充分发挥它的功能, 必定能事半功倍。

1.利用节假日, 送去一片温情。每逢节假日, 我都会送去温馨的祝福。比如, 在三八节来临时, 我会这样写:祝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 孩子顺心!并教育孩子用心为他们的母亲做一件事:为劳累一天的妈妈洗洗脚, 或沏上一杯热茶, 或帮妈妈干点家务活等等。因为我通晓“礼即理也。” (朱熹) 这样, 家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我的情感教育。曾有好几个家长对我说:“裘老师, 你不仅在学习上严格要求他们, 而且教会他们怎样做人, 怎样处事。现在我的孩子比以前懂事多了。你的教育理念始终在影响着他。”显然, 班主任和家长的距离拉近了许多, 彼此间有更多的了解, 也增强了我的教育魅力。

2.利用周末, 嘱咐一二三。记得有人说过“教育无处不在”。当周末来临时, 我会这样嘱咐家长:周末好!我又把孩子交给你们了。希望你们能督促孩子在家学习和复习, 教育孩子注意安全。谢谢!再写上孩子们该完成的作业。这样, 家长知道孩子们该完成什么, 该怎样督促孩子们, 而且让他们知道这两天是学校教育的延续, 是家长能否配合学校教育的最好考验。他们大多数会回复一下:“谢谢!知道了!我会配合的!”这几年下来, 我一直在坚持, 可喜的是家长把我的这种坚持作为孩子的教育材料。有孩子对我这么说:“我妈总是这样说:就是裘老师的坚持和毅力把你们这群孩子教育得这么好。你看, 坚持对你来说多重要啊!”能让家长感动, 能使家长和我们站在同一教育起跑线上, 靠的是我们的坚持和我们强烈的责任心。

3.利用“家校通”, 探讨教育问题

我知道, 单单靠我的单向传输, 还没有达到家长主动和我一起共事的境界。所以, 我会利用“家校通”, 发一些当前有关我班孩子敏感的话题, 如孩子长大意味着什么?当孩子不敢认识错误的时候, 该怎么办?孩子老是顶嘴怎么办?等等。家长们会在百忙中回复一下他们的观点。记得有家长这样写道:长大了, 也学会了顶嘴。呵呵!虽然他没有给我“指点迷津”, 但“呵呵”两个字就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有家长说, 孩子长大意味着孩子自己要独立;有的说孩子长大意味着孩子应该有责任心了, 等等。看着这一条条简短的回复, 一股股暖流在心间淌过, 没有一个家长不回复的, 我被感动了。记得我这样回复道:谢谢!你们的每一条建议对我启发很大。谢谢你们有一颗无私的心!…… (总结一下所有来自他们的观点和我的一点点见解) 为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共同努力!这样, 就创造了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 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家长们, 让他们体会到共同教育孩子的香甜。

四、用书信述说心声, 消除彼此间的隔阂

每一个孩子都有受不同程度教育的家长。有的家长通情达理, 有的家长自行一套, 让人有些无法忍受。记得孩子们刚上初中时, 有个孩子作业拖拉, 字迹潦草, 我打个电话告诉家长, 希望家长督促一下孩子。不料, 他这样回答我:双休日是让孩子休息, 怎么会有作业呢?当时的我差点晕了过去。由于他忙于搓麻将, 我也没有多说什么。后来, 我静下心来想, 如果这件事不与他沟通, 这个孩子我该怎么教育呢?以后怎样开展工作呢?于是, 我心平气和地给这位家长写了第一封信。在信中, 我真诚地写下了我的观点, 写下了我心中的疑惑, 写下了我对这个孩子的担忧及对他孩子的希望。第二天, 我收到这个家长的回信, 他说他没想到我会给他写信, 而且写了那么多页;在信中, 他也谈了他的不足, 他的抱歉及他的决心。现在想想, 如果我当时没有主动化解彼此间的误会, 很难想象现在是何种情形。是呀, 真诚能化解一切的不愉快。因为每个人都渴望对方的真诚和友好。

篇4:家长怎么说孩子才领情

你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是否时常会感到“牛头不对马嘴”?原本是关心孩子,可是小家伙却不领情;想说点知心话,却发现孩子心不在焉……其实,孩子在与家长沟通时是有选择性的,如果你无法开启他的心扉,自然也就无法正确地与他进行交流,好话未必能起到好作用。那么,如何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呢?

关心话语要简练说

林女士送孩子去上学,出门前,边给他整理衣服边叮嘱他:“乐乐,路上要小心,过马路时要等绿灯,遇到生人别随便搭腔,遇到什么困难,记得找警察……”可林女士的孩子却头也不抬:“妈妈,您真烦人,每天都讲这一套!”

专家建议: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家长的关心和爱抚,但“小大人”意识又使他常表现出不愿接受的样子,尤其不喜欢家长“穷追猛打”式的提问和喋喋不休的说教。

有位聪明的妈妈在儿子上学前故意问:“路上应该注意什么?”儿子快乐而骄傲地回答:“注意安全!”由此可见,对于关心的话,家长干脆、简练的嘱咐会更加有效。

知心话语要含情说

王先生发现儿子这两天心情不好,闷闷不乐的,于是去和儿子说说知心话,沟通一下,可是,才6岁的儿子居然发脾气了,说爸爸侵犯他的隐私权,这让王先生哭笑不得。

专家建议:随着小家伙的渐渐成长,你会发现,他内心的秘密越来越多,有时甚至用谎言来搪塞你的关心。家长若想与孩子交心,首先要注意营造融洽的氛围。劝导孩子,也应注意方式,比如以“小强,爸爸给你讲故事,讲爸爸像你这么大时的淘气事儿……”就这样,两代人或隔代人的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知心话才能为孩子所接受、理解。

忧心话语要变通说

徐女士3岁的儿子变成了“小霸王”,不让任何人动他的玩具、零食、动画书,徐女士知道这样不好,可是孩子这么小,说大道理他不懂,于是只好吓唬他:“宝宝,将你的东西分一点给大家吧,否则妈妈就不高兴了!”小家伙才不管您高兴不高兴,依然“霸道”。

专家建议:孩子让家长忧心、烦心的事情不少,如何将忧心话语变通说可是一门学问。因为,说得好能使孩子改变坏习惯,得到好心情;说得不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变成孩子的“心病”。如果是“小霸王”,您可以让孩子试着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玩具、零食,他一旦感触到友谊和分享换来更多的东西和快乐,自然会改掉这个陋习。对于一些不适合直接同孩子当面说的话题,可采取留纸条、写信、向孩子推荐一篇文章、一本好书等方式进行沟通。总之,家长间接式的变通做法,既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

专家提醒

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在对孩子说话时,比较多地从“应该对孩子说什么”角度出发,而很少考虑“怎样说孩子才能接受”。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知识容量、心理特点、生活经验以及社会背景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并且是处在一个日益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如果家长对孩子说话的内容、方式,不能与孩子的变化相吻合,结果只能是家长的话孩子越来越不听,或者“听不懂”。孩子在接受教育时是有选择性的,并非所有正确的、应该实施的教育内容都会为他所接受。孩子只接受乐于接受的内容和方式。因此,与孩子正确的对话方式,是家长的必学课。

[厨房篇]

大米保存妙招

家里买的大米放久了可能发霉、生虫。怎样保存才比较好呢?

方法一:买回的大米放入密封米缸中,在大米中间挖一个小坑。按5千克大米放入50克干海带的比例在坑中放入干海带,并用大米把海带埋起来,然后密闭缸盖保存。海带具有很好的吸潮、杀虫作用,可以杀灭大米中的粉螨、霉菌等。

方法二:把50克花椒均匀地分成4份,每份分别用纱布包好,并用棉线扎紧。在有盖的米缸中放入10千克大米,把纱布包裹的花椒放入米缸的四角,埋入大米中。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大米生虫。

糖泡干蘑味更鲜

干香菇或干蘑菇用于炖肉或烧汤,味道鲜美,非常好吃,但泡发时间长,很麻烦。有这样一个泡干菇的方法,就是在每次烧菜前,先将干蘑菇放入45℃左右的温水中浸泡,并在水中加一匙白糖,干蘑菇就会很快泡开。并且,用这种方法浸泡出的蘑菇用来烧菜,味道更加鲜美可口。

教你煎鱼不粘锅

1.煎鱼前将锅洗净,擦干后烧热,然后放油,将锅稍加转动,使锅内四周都有油,并应保证鱼皮变成金黄色后再翻动。

2.将鱼洗净后(大鱼可切成块),薄薄沾上一层面粉,待锅里油热后,将鱼放进去煎至金黄色再翻煎另一面。

3.将鸡蛋打碎倒入碗中搅匀,再将洗净的鱼或者鱼块分别放入碗中,使鱼裹上一层蛋汁,然后放入热油锅中煎,这样一来,鱼块与蛋汁形成一个整体,不容易粘锅或者因翻炒使鱼块变碎。

4.将锅洗净擦干烧热后,用鲜姜在锅底涂上一层姜汁,然后放油,待油热后,再将鱼放进去煎。

[清洁篇]

风油精除油漆

1.明矾法。人造纤维衣服洗涤时,要在水中加一些食盐;洗高级的衣料可以在水里加少量的明矾,这些都可以避免或减少衣服褪色。

2.酸洗法。洗涤有色布料衣服时,在洗涤剂中加1-2匙食醋,也能防止衣服褪色。

3.双氧水法:漂白丝、毛织物,可用3%的双氧水在室温下浸泡5-10小时,洗净晾干。

4.柠檬汁法:洗白色丝织物时,在水里加点柠檬汁,浸泡10分钟再洗,最后用清水漂洗干净,可使衣物更加洁白。

凉席用前最好先烫洗

由于螨虫和其他寄生虫卵具有极强的热敏性,在凉席刚买来或每年使用前后,应认真用毛刷蘸热水烫洗席面和缝隙处,然后在阳光下晾晒20分钟,可在清除汗渍的同时,杀死引起过敏和炎症的虫体及虫卵,保证清洁健康。

电视病

一位年轻的妻子,她丈夫每晚连续看电视中的拳击节目,什么也不顾。她一气之下回了娘家。一进门,只见她父亲一个人坐在电视机前,也在看拳击节目。她问:“妈妈呢。”她父亲头也没回,说:“你妈回你外婆家去了。”

外遇

甲妇:“如果你的老公有外遇,你会怎么样?”

乙妇:“我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甲妇:“喔?!你这么大方!”

乙妇:“不,我是要用枪瞄准他。”

尝尝我带的饭吧

午饭时间,小明把自己的碗推到旁边的小刚面前:“尝尝我带的饭吧……”

小刚舀了一大勺放进嘴里。

小明补充道:“怎么样?放了两天了,还能吃吗?”

度蜜月

孩子:“妈妈,什么叫度蜜月?”

妈妈:“就是我和你爸爸结婚后一起去旅行,很好玩的。”

孩子:“我去了么?”

妈妈:“当然去了!”

孩子:“我怎么不知道?”

妈妈:“你还小嘛,当时是你爸爸带你去的,是我带你回来的。”

我就敢舔

一个小孩站在铁匠铺旁边,看铁匠打铁!铁匠有些讨厌她,便拿出烧红的铁,凑到小孩面前吓唬她!

小孩眨了眨眼说:“你给我一块钱,我就敢舔一舔它!”

铁匠听后,马上拿出一块钱给了小女孩!

小孩接过钱用舌头舔了一下,放进兜里走了……

如果我是90后

◎谁谁谁

1989年出生的美女作家蒋方舟大学一毕业就进了一家杂志社当副主编,这让我不禁暗想,如果我是90后,职业与生活轨迹会是什么样的?

首先,我不可能在30岁之前任职什么“制作人”或者“总监”。70后遇到的“人才空窗期”不会重来了。90后的升职空间比20年前小了,因为有太多资深80后还没有升为“资深”呢,而经理与总监级的70后们,都还壮志未酬身未老。我可能得做好在初级岗位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如果我不甘心,就得付出比我当年更多的努力。而在我大学毕业的时候,上世纪90年代末,别说像蒋方舟这样具有全国知名度的人当副主编了,默默无闻的小伙子,也许只因为有个海外学历,就可以拿到总经理的头衔。而现在,沃顿商学院的也不一定能找到像样的工作。

但我应该还是会选择在一二线城市试水,尤其是大学所在地的城市,这可以节约房租与路费的成本。我应该还是会像当年一样,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就出去实习,主要目的是获取社会经验,观察公司运作,同时学会掩饰自己的真实目的,对面试官说:“我希望给你们带来帮助。”我不会指望实习的公司会给我工资,但我会努力给他们留下一个好印象。

如今体制外的就业空间比20年前广阔太多了。如果碰巧有一家名气大、规模大的公司看上了我,留我实习,要我做一个与专业不符的工作,出于谋生与发展的本能,我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我的日子会过得比我当年清贫。如果毕业后我不接受父母的任何支援,在最初的一两年如果不勒紧裤腰带的话,很可能不仅成为月光族,甚至成为卡奴。当年我的第一份工作虽然工资很低,但工作单位提供宿舍与每顿3元的早中晚三餐,并且因为住在单位宿舍,上下班没有成本,但我很怀疑现在还有找到这样工作的可能性,如果没有过硬的后台关系的话。

我在30岁前基本不可能买房子。根本买不起。家人很可能会在生活费和买房的首付款上给我资助。如果我很勇敢地拒绝了他们的援助,应该会加入“裸婚”族,选择用不多的存款在临近相对小一点的城市买房做投资。我的孩子则会在“民办”学校一路读下去。唯一让我庆幸的是,现在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也不差,我所要做的就是赚钱支付比公立学校高昂得多的学费。

但我最后也很可能因为受不了苦,或者对付出的回报要求过高,最后离开了一二线城市,回到小城市。毕竟,作为从出生起衣食无忧的90后,我可能比70后更关注自己的感受与付出,更在意分配的公平与否,对是否被人性化地平等对待更敏感。70后在实习的时候,会帮实习的老师跑腿拿资料,帮实习老师端茶倒水,帮办公室扫地。但我是90后,没有哪位老师有这个胆子支使我们做这样的事。

我对职业与生活的期望值比70后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生存不是我的目标,我要的是发展。这在一点上,当70后向我诉说他们的奋斗史时,我也许只会用怜悯的目光看着他们,就像70后用怜悯的目光看着对他们诉说当年大饥荒的日子的父母时一样。

篇5:寒假在家,家长怎么教育孩子?

寒假教育孩子,在管和不管之间,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培养孩子的驱动力,这才是王道!只有孩子主动了,教育才会达到效果,因此,寒假在家,家长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的,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现在的孩子真的太难教了,家庭条件好了,什么都不缺,唯独缺的就是学习积极性”,小编经常会听到有家长这么说。

其实,归根结底,家长们最纠结的是——管还是不管?

不管吧,作业还是需要按时交,成绩还是要盯着的,真的做不到。

管吧,却总是隐隐觉得哪里不对,毕竟,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啊,一直逼着学也不是一回事。

其实管得太多,适得其反!

心理学上有一个叫做“超限效应”的说法,意思就是说:如果外来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使人感觉不耐烦,甚至产生心理逆反。

这恰恰说明了——家长越管,孩子成绩反而平平的原因。

我们建议,不管是要求孩子做事还是要求成人做事,都要恰到好处,如果一直用一种反复、单调的刺激,无异于“疲劳轰炸”,往往会引起孩子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那么,如果过多的管教会让孩子逆反,是不是家长就要放任孩子“自由生长”呢?

NO!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在寒假,管理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分寸。

所以说,培养驱动力,才是王道!

寒假了,孩子放假回家,教育孩子最关键的就是要激发孩子内在的积极性,让孩子可以自发主动地想要变好、想要学习。

这是需要培养的,越早有这个意识以后就越受益,这就是所谓“驱动力”的概念,因为人类其实天生就有自我发展和探索的驱动力,但是这个本能的驱动力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增强或者削弱。

寒假在家,家长要做到的.就是唤醒孩子自发的驱动力,建议父母应该这么做:

关于夸奖:

有一个大的因素就是技能,夸奖孩子,要有技巧,使孩子觉得掌握这项技能本身才是重要的,而不是超过别人、赢过别人。

孩子放假回家,有些进步也许在我们看来特别不起眼,但是对于当时那个阶段的孩子来说,这就是他们最大、最成功的进步,所以,当孩子取得一点小进步时,家长就要及时表扬。

而家长倘若想要让表扬达到正面效果,就要掌握三条原则:夸具体不夸全部、表扬可以改变的品质、避免与他人比较的表扬。

关于自主:

寒假在家,让孩子可以“做自己”。

自主的意思就是控制自己的生活,这其实是孩子一直在追求的一件事,这种“自主”的追求过程有时会让我们觉得孩子越来越淘气不乖了,但正是因为孩子想变得自主,他们才有驱动力去变得更好。

聪明的家长不会用打骂吼叫来镇压,而是开始懂得给予孩子适合他们年纪和发展的责任——在学习方面,家长要做的就是让孩子自己担负对学习的责任,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

我们家长只需要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提出总体的要求,具体的细节让孩子去把握,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增强学习的效果。

你会发现,让孩子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学习就会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而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信任后,他们就会有更大的动力去承担更大的责任。

关于关系:

“关系”是最关键的,这告诉家长:父母需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也就是说,家长要让孩子很清楚地明白,父母爱我,是爱我本身的模样。

类似于“你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你要好好读书,不能给父母丢脸”这种话,就是在告诉孩子,我们爱的是孩子的行为,并不是他本身。

寒假在家,家长和孩子的相处时间多了起来,我们铭记:你对孩子的爱是因为“他是谁”而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

当孩子接受到家长错误的关系信息,产生的将是“害怕”,这样的孩子也许也能有驱动力,但这样的驱动力是源于外界的,一旦没有了父母的严防死守,他们就不会去努力。

想要孩子主动学习,家长要区分“无条件的爱”和“有条件的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给足孩子真正爱的意义上的信赖。

结语

十几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步加强,有了自己的小圈子,对父母的依赖开始减少,对父母的权威渐渐发起挑战,这时候父母如果管得太多,且一遍又一遍地唠叨,很容易引发一场父母与孩子间的大战。

寒假教育孩子,给孩子划定目标,尽管短期内可以给孩子一定的动力,但终究不利于孩子长远规划自己的人生。

篇6:家长怎么教育好孩子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长怎么教育好孩子,希望有所帮助!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一流的父母什么样?

姑且不讨论这句话的对与错,无论是怎样的父母,“榜样”也好、“教练”也好,“保姆”也罢,都有一个共同问题要面对,就是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

对父亲来说,父亲拿什么去教育孩子,就是用自己的风度。父亲必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一种质量,在什么时候表现风度,尤其要在遇到逆境,遇到自己接受不了的人,遇到别人犯错误的时候,父亲如何表现风度,这是带给孩子内心的一种力量,也是带给孩子的一个空间。母亲的情绪对于孩子来说意义更为重要。妈妈的性格与脾气,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妈妈性格温和,孩子性情也趋于平和,内心世界稳定;妈妈如果性格暴躁、喜怒无常,孩子也心浮气躁,遇事情绪化,做事容易诸多不成。所以,控制情绪是做现代妈妈需要学习的重要一课。

1、妈妈要学的第一个字是“虚”

很多妈妈很精明,一眼就能看出孩子的问题,而且忍不住很快就要指出来,这不是母亲的内涵。在看到自己孩子优缺点的时候,做母亲的都不要立即就反应出来。为什么不要动,因为孩子需要空间去自己成长,母亲随意而过多的评价,往往使孩子丧失内在的动力,而更多在意母亲的反应。有的家长很纳闷,孩子在别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自己的妈妈就变了另一个人似的,变得急躁又不可理解。为什么这样,可能就是这个“虚”没做好。做不到不露声色、不能够虚下来的母亲,无法给孩子的情绪提供一个空间。孩子的情绪得不到母亲情绪的包容,要么变得谨小慎微,要么对抗性强,亲子关系难以顺畅。

2、妈妈要学的第二个字是:“弱”

母亲在孩子面前要学会示“弱”。强势妈妈的孩子很难自信,孩子的自信会在妈妈一直强势的状态里一点点削弱。能够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亲,实际上是通过示弱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孩子的内心会因此逐渐自信而坚强。所以,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就要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凡是对孩子一直强势的父母,实际上是在压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3、妈妈要学的第三个字是:“柔”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母亲真正的教育力量在于“柔和”。你会发现,越柔和的母亲,有时候带动孩子的能力越强,越是扯着嗓门整天对孩子叫嚷的母亲,则往往难以胜任真正引导和带动孩子的重担。

每位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学习,但是,家长的心态应该放在哪?请千万不要急着报班、着急找家教、着急找一些方法层面的东西来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

家庭教育重在养,而非在教。我们需要特别解读以下两个字:一是心,二是情。教育需要有情有礼,这是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必须遵守的原则。教无定法,对待不同家庭的孩子以及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需要的方法肯定是不同的。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原则需要注意,那就是要有情有礼,情在礼的前面。

现在家庭教育的现状是什么呢,有情无礼。家长爱孩子的时候爱得没边,关心孩子的时候,连孩子的袜子都要给他穿、给他洗(已经足够大的孩子)。这叫爱吗?这个情已经失去了教育的价值。

另一个现状是有礼无情,尤其是家长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没有感情铺垫。任何层面的教育,首先是要给被教育者传达教育者本身的真实的内在情感。感情做足了,等到孩子渴望我们讲一些东西的时候,家长再把道理点出来。一定是情感交流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孩子才会主动说:“妈妈,那我该怎么呢?”这个时候一个小道理过去,才有可能实现带给孩子的一种引导能力。

家长内心焦虑与浮躁,比孩子有学习问题更可怕

孩子出现学习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导致孩子内心不安的干扰源。也就是说,孩子内在基础层面的支撑乱了,才是最可怕的事。家长必须拥有情绪自控的能力,孩子出现问题时,你先不要急躁,先平静下来,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好,然后再面对问题。

如何实现情绪的自我调控和管理,这是对家长提出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只有平静的内心,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只有我们家长的内心平静下来,才能把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到内心里面,沉淀为自己的一种状态。如果没有这一种过程,无法把它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状态,你读任何教育理念都是无效的。因为不能内化和沉淀,你就无法拥有实施教育的资本,无法拿着教育专家的东西在自己家庭里去实现。

家庭教育的空间一定要留给孩子

家庭教育要想做好,应该下功夫做的事在两头,一头是父亲,一头是母亲,中间这一段,任何孩子的成长都是在蜿蜒曲折的过程中完成的,这个空间要留给孩子,不要管它。

一流的家长靠放,不懂教育的家长靠管,管孩子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放孩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天天抓着孩子不放的家庭跳到错误的空间里来了,这个空间是每个孩子自己独立完成的,但是很多家长参与到这个空间里面盯着不放,拔不出来,不让他管不行,不让他管就没有别的事可管了。

有的家长说,你让我放就不管了吗?让你放不是不管,让你站到你的角色里面。要对孩子的情绪做养护,而不是对孩子的行为层面的东西过多地参与。过多的参与等于我们不知不觉、兢兢业业在犯错误。

家长的教育能量释放出来,足以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

当一个人对学习失去热情之后,再好的智商也谈不上很好的发挥。有的家长说孩子表现不好,不好好学习。事实上,“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学”。中国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内视,《大学》里讲“正心、然后诚意”,正谁的心?正家长的心,然后再正孩子的心。

其实,气质决定了孩子的学习差异,孩子的气质就是父母的状态慢慢内化给他们的一种气质,就像我们的职业习惯一样。如果一个家长的内心永远是冷漠、浮躁的状态,任何教育思想在他的心理面落下去就像乒乓球一样弹回来了,孩子也一样。父母的情绪孕育着孩子学习的情绪与气质。

启动家庭教育的能量,首先要启动家长和孩子内心流通的天然情感。我们父母和孩子之间情绪和情感的力量,要达到“炽”的程度。炽就是热,热到能够烧烤孩子内心的程度。拿什么去塑造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气质,就是拿我们父母恰当的情。

今天很多孩子不是才能上的欠缺,而是情的不足,义的模糊。家长是孩子情和义最大的启蒙者,如果你们这一块的启蒙力量失去了,对孩子才能上的表现肯定是一个遗憾。

家庭教育是真情的回归和文化的守望与传承,家庭教育不能再站到方法和技术层面来折腾了,应该站到文化和哲学的空间去审视。

所有的父母都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家庭文化培养出来的孩子的气质是不同的。文化是教育的旗帜,教育做到最高点就是文化,文而化之,不用说话孩子内心就被我们感化了,同时产生另外一种生命力。

家长自身对教育素质的修养和提升,仅仅是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开始。孩子们内心的逻辑,和我们成人之间内心遵守的逻辑思维是不一样的、是有冲突的。但是他们的这种逻辑未必是不好的,需要我们去开发、面对、指导。我们要反问的是:我们的教育储备够不够,我们的家庭教育能量够不够,我们的教育修养够不够。

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

在教育上,方法的力量是有限的,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真正欠缺的是什么呢,真正欠缺的不是方法,是状态,是父母的教育状态。现在有很多母亲的理性让我觉得比较可怕,在谈及孩子的时候,缺乏情感的基础,缺乏情感的支撑。母亲的这种理性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是很可怕的。父亲和教育是有距离的,有距离不可怕,但父亲要表明在家庭教育这个空间里的位置,要表达清楚在家里对孩子的精神导向是什么。

教育的最佳状态在于一个“养”字。家庭教育重在养,而不在教。现在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心力的不足,心里面对学习热情不足。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

如果一个孩子的心在家里面得不到养护,得不到有效的滋养,天赋的聪明就没有基础;智商再高,没有恰当的、相应的心态支撑,天赋很难发挥。我们先不讲孩子的心如何,先看看养孩子心的人,也就是父母的心适不适合养孩子,或者如何达到养孩子的状态。

上一篇:关于开展2013年秋学期书画协会书画沙龙活动方案下一篇:医院理念文化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