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焦虑家长范文

2022-05-27

第一篇:孩子焦虑家长范文

家长别把焦虑“传染”给孩子

开学一个多月,专家在发现其中大部分都是家长有“焦虑”心情,尤其是毕业班学生家长。家长们说:“我老想进屋看孩子做作业是否认真,但又怕打扰他。”“总是忍不住问孩子考了多少分,一听到孩子没考好就想发脾气。”“听说孩子要考试,我先坐立不安,压力比孩子还大,说话都怕惊动了他„„”作为家有儿女未长成的父母,您是不是也是一位“焦虑家长”?针对家长们的焦虑症状,本期家教信箱选取了几个案例,并请专家点评,帮助家长们摆脱“焦虑”状态。

“绞尽脑汁帮孩子补习,他却不领情”

张女士近来发现孩子很没精神,老师也反映孩子经常上课走神,有时候甚至在课堂上睡觉。晚上回家之后也不做作业,也不愿意学习。张女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看到孩子懈怠就忍不住唠叨。可是,她越是唠叨,孩子越烦,越不想学。原来,每天张女士把孩子接出学校就直接送到另一个学校继续上课外班,张女士这种“逼迫”孩子学习的方式,孩子觉得很反感。孩子的疲倦和懈怠,都源于张女士的“焦虑”。

建议家长不要把孩子摆在“对立面”上,就是要弄清楚孩子对家长所安排好的一切是否需要、适合、喜欢。如果孩子不需要、不适合、不喜欢,一定会产生逆反心理,孩子烦了,肯定什么都学不进去。专家认为,家长应该找一个时间,好好和孩子沟通一次。家长可以对孩子检讨,“妈妈也是第一次做毕业班学生的家长,也在学习,如果哪里做得不好,也请你帮助妈妈指出来。”家长真诚地征求孩子的意见,并且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让孩子“爱上”学习要先让孩子高兴起来。其实对待孩子的学习,急躁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之和气的应对,一切都会迎刃而解。这样解决了孩子的问题,也能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

“孩子不写作业,我寝食难安”

小东今年上高三,每天很晚放学,回到家后小东很累,想先睡会儿,第二天早起一会儿把作业写完。小东的妈妈听同事说家里高三的孩子每天都学到很晚,再看自己的孩子每天回到家就睡觉,连作业也不写,心里很着急,担心他这样会影响学习。因此她不断就叨唠:“你怎么能不写作业呢?你这样不行啊„„”“你再这样本科也上不了,只能上个高职„„”“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小东听到妈妈说的这些话之后既焦虑又自卑,成绩也开始像妈妈“预言”的那样,从能考上“一本”下滑到只能考上“专科”。

建议进入高中的孩子已经能掌握自己的学习尺度了,在不清楚学校教学安排、不了解哪个作业必须写的情况下,家长的焦虑只会给孩子帮倒忙。有些家长唯恐孩子“浪费时间”,事事都想包办代替。这样做无形中强化了孩子的心理压力,引起孩子心理紧张,致使学习不集中、效率下降,结果,就印证家长的预言——“你这样不行,肯定学不好”。专家表示,对于高中生,家长只要适度关注孩子的学习即可。家长的主要任务是做“后勤保障”和保持和谐的家庭气氛。当孩子有问题向家长求助时,与其进行真诚的沟通,多激励和肯定孩子的能力,增强孩子自信心,允许孩子面对压力时宣泄情绪,如发脾气。

“每次家长会后,我都压力巨大”

成女士的儿子今年六年级,因面临小升初,成女士的神经也在开学后紧。家长会上,老师特别强调孩子到了“关键的时刻”,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如果家长辅导不了孩子的功课,就要想办法寻求课外辅导等等。老师的话又给成女士增加了压力,回到家后,她把老师的话转述给孩子,并弄来一批试卷,让孩子加强训练,告诉孩子“绝不能在考试时有闪失”。一天,当成女士走进儿子的房间,发现孩子不见了,她找遍全屋,发现孩子躲在柜子里偷偷哭,孩子说:“我觉得自己活得一点乐趣都没有„„”

建议小学毕业生的家长的确会面临一些压力,家长会上,老师难免会给家长“施压”,因此家长会后,往往是家长最“焦虑”、压力最大的时候。此时,家长最常做的一个举动,就是把焦虑和压力转嫁给孩子。

因孩子小升初而焦虑,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做法却欠缺“智慧”。家长把焦虑传导给孩子,除了让孩子更恐慌,其实起不到积极作用。当孩子觉得父母对自己很失望,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时,只能更加焦虑、否定自我,甚者会出现“厌学”现象。专家提示,其实,在小学阶段,家长最需要关注的,既不是某一次考试的分数,也不是小升初考试的那个结果,而是——爱护孩子,让孩子不排斥学习,从而让孩子在未来几年的学习中,拥有持续的学习动力。因此,小学生家长也应转变教育观念,不对某一次考试焦虑,不为某一个没考好的分数焦虑,而是更多关注孩子的成长。

家长如何才能减少焦虑

在对待孩子的学习上,许多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需要什么,也不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更不管孩子是否愿意,固执地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辅导班、特长班。他们有很强的危机感,担心别人的孩子都报班,如果我的孩子不报班学习成绩会受影响、会落后,会考不好。这种盲从的心理和行为对孩子的心理也会有极大的消极影响。

想要摆脱焦虑,家长首先要强迫自己安静下来,给自己一个“心理安静期”。在这个时期中,需要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和焦躁情绪进行反思,想一想,为什么我的法子对孩子不起作用?如果我是孩子我希望家长怎样帮助我?尽可能地放松自己的紧张情绪,转移注意力。强迫自己不去过问孩子学习上的事,尽可能地避免不良情绪对孩子的影响;多听听其他人是怎样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以吸取别人的教子经验。

第二篇: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令无数焦虑家长醒悟的文章

一位家长说:这篇文章改变了我的很多观念,我只后悔太晚读到它:孩子,你慢慢来。你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你有权以自己的思想主宰成长。孩子,你慢慢来。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成熟需要时间。就连婴知岛海豚宝宝都说:小神童和小超人的人生,并不样样领先。

01 允许孩子慢慢成长,这恐怕是当前最着急,最不能慢慢来的事。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来! 别让孩子跑错方向。让孩子提前学习,避免“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违背规律的学习,最后带来的不仅仅是竞争中快和慢的问题,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问题。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比如3岁是直觉思维期,五岁才有形象思维,大班的孩子才开始出现逻辑思维的萌芽,8-12岁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让充满想象力,充满创造力的孩子去记忆汉字,背出一百以内的加法,他虽然不理解,但也能做到,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想象力的空间被固化的知识填满了。”

一项研究表明,在学前班认识较多汉字的孩子,一年级的语文会领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级,水平就与其它孩子持平了。 02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精明的商家发明出来的一句广告语。 再以画画为例,8岁的孩子才能按大人的视角观察临摹,在这之前孩子画画只是直觉思维的自我表达。让太小的孩子学习绘画技巧,告诉孩子太阳应该是圆的,云朵应该是白的,且不说这是对想象力的扼制,至少是一种浪费时间。

“美术教育中深受其害的就是社会上的这些考前教育。8笔画苹果,几笔调色彩,目的是为了应试,”清华美院教授方晓风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说,直接的后果是学生临募能力强,表达能力弱,当然产生不了大师。

幼教专家说,现在很多孩子三岁开始学轮滑,其实孩子的骨骼并没有发育好,轮滑会伤害到身体。太早学芭蕾也是一样,对孩子的骨膜等等都是挑战。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精明的商家发明出来的一句广告语,”鲁林岳说,“家长被高考绑架还可以原谅,但是如果被广告左右就太不合格了。”

兴趣班的使命就是把孩子送进名校。孩子们多才多艺,但却并不享受自己的爱好。“很多钢琴十级的孩子发誓再也不碰钢琴,他们不觉得音乐是终生的伴侣,因为音乐夺走了他们玩乐的时间。”一名专门教授钢琴的老师无奈地说。 “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太早、太急,家长反而把孩子的兴趣扼杀了。”时代小学校长高军玉讲了一个学生的亲身经历,“这个孩子来报名的时候,问我,你们学校要不要学奥数的,我说不学。她拍着手说太好了,我听到奥数就想吐。到了初中,老师发现她的数学天分,开始让她接触奥数,最后这个孩子对奥数非常着迷,拿到了大奖。” 同样学奥数的孩子,浙江一批孩子曾参加国际奥数比赛并获得一等奖,载誉归来时,主管基础教育的教育厅副厅长请孩子们谈感言,有一个孩子说,“我这辈子再也不要碰奥数了。”

03 事实上,在许多国家,超前教育都是被禁止的。

学者杨佩昌最近撰文《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别把孩子大脑当硬盘》。他说,欧洲许多国家都有相似立法,德国甚至把这一条写进基本法里,禁止家长在幼儿园的教学之外给孩子补课。

“让孩子一开始就进入快跑通道,非常不人道。”这位8岁孩子的父亲介绍说,德国的教育是一种逐渐加速的做法:幼儿园不学专业知识,而是教一些基本的道德伦理,学会与人相处,重要的任务是玩得开心。 小学也只是学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对中国小学而言),到了中学才开始进入跑步通道,但依然还是慢跑。 由于德国没有统一的高考,所以学生压力并不太大。只有到了大学,真正成年了,才开始进入快跑通道。到了这个时候,终于有了竞争,也才显示出每个人之间的差异。

“如果从幼儿园就开始快跑,需要跑几年的幼儿园、12年的中小学,那么到大学就精疲力竭了,大家都想休息喘一口气。所以,你看看中国大学生发展后劲不足,原因就在此。”

04 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案例简况:

A、男生: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进入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攻读研究生。28岁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B、男生:贫寒农家子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级重点高中,高中期间成绩优异,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全国物理奥数二等奖,后考入省属重点大学攻读生物技术专业……

C、男生:初中体育成绩优异,凭借长跑特长,进入重点高中,高一时七门功课不及格,从学校退学……

D、女生:七岁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顺利升入省级重点高中,从初中起担任班长,一直到高中毕业,高中学校辩论赛最佳辩手,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考入澳门科技大学…… E、男生:4岁选入申奥形象大使;4岁学习钢琴,师从中央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授韩剑明;8岁学习书法,师从清华大学方志文;获奖无数,10岁加入国家冰球队,读人大附中并留学美国……

问:这几个学生你最喜欢哪一个?按照你喜欢的程度做一下排列?为什么?站在什么角度排列的?

这几个人都是真实的案例,这只是一个简况,有一点需要说明:这仅仅是个案,并不是所有有这样经历的人都是这样,我们只是凭借这几个案例说明我们要说明的问题。

第一个人就是卢刚(1991年11月1日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了3位教授和副校长安-柯莱瑞以及一位和卢刚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在枪杀五人之后,卢刚随即当场饮弹自尽的枪击事件)。 第二位是马加爵; 第三位是韩寒;

第四位是一所重点中学的一个学生的事情,也是一个真实案例,一个非常优秀的女生,组织能力非常强,很会与人相处,人缘也很好,是全校老师和家长公认的好学生,当时高中毕业时她妈妈是做为优秀毕业生家长在全校做发言的。 谁都没有想到,在外人眼里这个优秀的孩子居然跳楼自杀,当这个消息传到学校以后,孩子的任课老师、校长等都非常受打击,都觉得他们的教育很失败。

第五位就是李双江之子李天一。

我们先来回答几个问题:

1、我们为什么生孩子?

2、做为父母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3、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也就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是什么?或者说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05 目前孩子最缺失的教育是什么?

让孩子快乐幸福是每一位父母共同的心愿,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随着我们的功利心不断的膨胀,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替你完成;因为你的工作不如意,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将来要超过你。

看到邻居家孩子考上重点高中,你就忙着给孩子报奥数班,看到同事家的孩子考上清华大学,你又开始忙找老师给孩子补习。

让孩子失去童年,失去快乐,失去自由,失去健康,最终不堪重压,采取最极端的做法:毁灭自己!等到那时候一切都悔之晚矣! 所以,让孩子幸福快乐,健康成长是我们对孩子的希望,所以考试考得怎么样不重要!

让孩子珍爱生命,不仅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样要珍惜别人的生命,所以活着是最美好的事情,不论什么样的事情和生命相比,一切都是“浮云”,健康快乐的活着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

我们最重要的是培养的一个具有健全人格能独自面对社会的人。这应该是底线,是最基本的。然后再根据孩子自身的能力去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

最后,与大家分享央视著名主持人张泉灵在微博中的话,以此共勉:“保养好自己身体,老了别给孩子添麻烦。教育好自家孩子,大了别给社会添麻烦。”

第三篇:有关孩子的教育心得:帮助孩子克服焦虑

文库:焦虑是随着压力而产生的,随着我们压力的增大,焦虑也会随之而增大,这对孩子的身心发育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帮助孩子克服焦虑》。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父母如何运用认知疗法帮助孩子克服焦虑情绪。

我们之所以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反应,往往并不是人或事本身的作用,而是由于我们对人或事情的认识和看法导致对自己的判断进而产生难过、伤心、焦虑等情绪。因此,当孩子经常出现焦虑情绪的时候,很可能是因为他对人或事的认识导致对自己有一些不好的判断,比如推断自己能力弱,推断自己被人小瞧,推断自己不被认可……

这个时候,家长最重要的不是去简单安慰孩子或者无根据地鼓励孩子。而是要观察分析导致孩子的推断依据,根据他的推断依据作出另外一种认识。在新的认识基础上就可以进行新的推论,进而也就改变了在同样人或事面前的反应轨迹。

当然,面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运用的方式也会有不同。对于低龄段的孩子,更多的用例子来让孩子明白,进而改变认知;而对大点的孩子可综合理性分析与生活案例;初中以上的孩子更多地给他们分析就可以明白。不过,要适时适度,否则越大的孩子越容易对道理反感。

公众号:小小支点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库

第四篇: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教育?献给焦虑的父母!

许多家长抱怨说,近来孩子特别不听话,爱和大人顶嘴,叫他向东他偏向西,叫他不干他非要干,逆反心理特别强。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迈入青春期的孩子会出现叛逆、对异性的好奇心加重等心理,这一时期的孩子如果教育不当或对孩子的一生造成影响,因此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刻不容缓。

孩子进入青春期,父母头疼!

现在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就进入了青春期,他们开始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应该受到大人的礼遇了,他们自我意识高涨,逆反心理增强。有些父母不了解这些,还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在父母眼里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管教,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教育好,甚至认为是爱人的教育方法不对头,夫妻相互抱怨。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希望独立,不再像儿时那样事事听从父母,如果父母过多地干预他们的事,他们则会不高兴,甚至产生对立情绪。许多父母对孩子的这种强烈的独立倾向表现不理解,感到悲伤和失望,认为自己为孩子吃了很多苦,而现在孩子翅膀硬了,不需要自己了,于是总是把孩子紧紧抓住不放!

青春期孩子的特点

第一、自我意识加强

青春期的孩子对于“自我”的体验和感受前所未有地清醒。如果说,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基本是服从成人意见的,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则完全不同了。他们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热衷于思考自己的优点、缺点、特点等,显得十分“自恋”,同时又经常夸大自己的缺陷,因为自己不够“完美”而沮丧。

第二、独立性增强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所以父母过多的约束都会造成孩子心里的不平衡,容易与父母顶嘴。

第三、开始关注同龄人之间的交往

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是这一时期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任何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不可能脱离同龄人的影响,总是将彼此之间的交往与认可看得极为重要。

第四、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变得敏感、易怒、任性,父母越是禁止,他就越有兴趣去做,并且做得变本加厉。叛逆,成了他们和父母沟通的方式。

教育青春期的孩子有大忌,需注意!

第一、忌恐吓、冷落孩子

每当孩子调皮或犯错误时,很多家长都会不自觉地用诸如“不要你了”等话恐吓孩子,让孩子因害怕而“就范”。也有的采取冷落的办法,给孩子“冷脸”看。长期这样恐吓、冷落孩子,孩子易产生紧张、焦虑、敏感等反应,甚至有可能导致发育不良、智力低下以及神经衰弱、偏执、强迫等症状。

第二、忌夸张言辞影响孩子

很多时候,家长都没有注意自己的言辞中带有夸张的成分,“小事化大”,有些家长还会把事情“歪曲”。如孩子不小心犯了错误,有的家长会夸大后 果,这样容量刺激孩子,孩子以后干什么事都畏首畏尾,变得胆小,而且更容易犯错。

第三、忌对比中“抹煞”孩子的努力

很多家长追求完美,忽视孩子的努力,仅仅因为孩子没达到“最佳”或“理想”标准,就抹煞其成绩。如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常常把自己的孩子与 邻居的孩子相比。这样长期下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就会不大,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厌学等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教育

第一、教育孩子正确看待自己

很多孩子都有眼高手低的毛病,做事情往往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做好,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自己比别人都强,而实际情况则是,孩子并不比别人强,甚至不如别的孩子,所以,家长要让孩子正确看待自己,以平常心去走自己的人生道路,才不会感觉累。

第二、少控制孩子

既然孩子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那我们要学会放权,不要给孩子安排好一切,给孩子自主权。比如,什么时候出门?怎么出门?游戏玩多久?交一些什么样的朋友?甚至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决策中,如果孩子有不错的意见,我们不妨采纳。

第三、就事论事

纠正孩子言行,要就事论事,避免谩骂及情绪性字眼,但也不可过度温柔或低声下气。各类规范、要求,宜用和缓但坚定的态度提出。

第四、和孩子沟通

这个时期的孩子大都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交流,认为父母很罗嗦,总是管闲事,作为父母虽然你的心意是好的,但是你可能会方法不对,让你的孩子不能够接受,所以说,你要先了解孩子的心理,然后在对症下药,必要的时候你还可以找你孩子的朋友了解情况,以便可以更好的和孩子交流。

第五、和孩子平等交往

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作为父母不能在想孩子小时候那样事事给孩子拿主意,要更多地听听孩子的建议,对于你认为不对的你可以给孩子提提意见,帮助他改正,态度要和蔼,千万不能够强制性的让孩子安照你的想法来做事,那只会让孩子和你越来越远。

第六、父母为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特别是青春期父母的脾气性格、行为习惯、兴趣爱好、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心理状态等对孩子的影响无处不在,在孩子身上总会找到其影子。因此,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要起到表率作用。

结束语:

青春期孩子由于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大部分是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形式。他们试图冲破约束和管教是正常的,甚至犯一些错误也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所以父母在教育青春期的孩子,一定要注意方式,要家长跟孩子一起成长,领着孩子选对方向,找对路。

第五篇:小结:面对新入园孩子的分离焦虑,老师该怎么做?

小结:面对新入园孩子的分离焦虑,老师该怎么做?

孩子开始崭新的幼儿园生活,离开家,进入了陌生的环境,孩子们总是有些不适应。主要表现为哭闹、认生、胆小、喜欢自由走动、不喜欢集体游戏与生活。这主要是分离焦虑的表现。面对如此混乱的场面,作为一名许久没带小班的成长型教师更是束手无策。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调节,情况已基本稳定。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一、教师心态要好

自己作为人母的我,自己的孩子多哭一会就会心烦。开学第一天,孩子一进教室门,这个哭脸就拉得老长老长的,甚至还有几个孩子是破天荒的大哭。就

一、二个小朋友的哭闹也就讲就过去了,但一半孩子进行哭泣,而且哄了这个哭了那个,哄了那个哭了这个,这样我想会使我们老师慢慢的感觉自己的身心无力,甚至会心烦。所以,作为新小班的老师,我们首先要放稳自己的心态,以耐心为主,安慰为主,把孩子一个一个的安抚好,稳定下来,尽量减少孩子的哭闹现象。所以面对新入园孩子的分离焦虑,老师的心一定要耐心、耐心、再耐心。

二、转移幼儿的注意

我班孩子在入园几天后哭闹的孩子逐渐增加,而开学哭闹的孩子则已稳定了情绪。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可以进行一些小游戏,开展一些小活动。但是活动一定要生动、有趣、符合小朋友的年龄特点。以此转移小朋友的注意力。让他们慢慢接受集体生活,暂时忘掉分离的情感。

三、家园合作养成幼儿良好的习惯

有一些家长一来园就跟老师交流自己孩子在家的表现:如从来不睡午觉、不吃饭菜只吃零食等等的一系列问题。所以我觉的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让孩子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避免分离焦虑,所以家长要配合教师在家做好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让幼儿每天逐渐养成小朋友在幼儿园的习惯作息。让其尽快适应,让其健康成长。

分离焦虑是幼儿园新生常见的问题。教师只要争对孩子自身特点应对分离焦虑的问题,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健康的快乐成长。

上一篇:怀孕了辞职信范文下一篇:杭州户籍政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