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发言稿:如何培养孩子诚信和友善的品质

2024-05-09

家长会发言稿:如何培养孩子诚信和友善的品质(共4篇)

篇1:家长会发言稿:如何培养孩子诚信和友善的品质

家长会发言稿:如何培养孩子诚信和

友善的品质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大家好!我是四年级五班段xx、段xx的家长。今天在这里能作为家长代表发言我感到十分荣幸。如何使孩子的成长符合社会道德的期望,可以说是每一个家长都十分关注的问题。那么,作为一个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如何去做才能使孩子的成长符合社会道德的期望,我认为我们可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关键词中找到一点点启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关键词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这十二个关键词中,我认为诚

信和友善对于一个孩子尤其是一个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我们只要培养了孩子诚信和友善的品质,那么孩子的成长就一定能符合社会首先的期望,所以,我今天发言的题目的《如何培养孩子诚信和友善的品质》,不恰当的地方,还望各位老师和家长在会后多给我提出一些建议或意见。

首先我认为要培养孩子诚信和友善的品质应当从我们家长自身做起。诚实守信是立人之本。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只有讲诚信,才会有人帮助你、拥挤你、相信你;诚信应当从少年做起。为了培养孩子诚信的品质,作为家长,我从不在孩子面前说谎话,凡是说到的就一定做到。记得三年前我们一家人去华山旅游,我对孩子们说:“你们只要能坚持爬到华山峰顶,回家以后,想买什么我都会给你们买。”孩子们受到了我的话的鼓舞,最终都凭借自己的力量爬到华山北峰峰顶。回家以后,他们想买的东西我都认认真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每逢考试,我的孩子们都会天真地问我:“妈妈,如果我这一次考试考得很优秀,我想要个什么玩具行不行?”只要孩子提出的要求不算过分,为了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考出成绩,我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他们的要求。考试过后,只要他们的成绩达到了要求,我就一定会兑现我的承诺。

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我总是让诚信教育贯穿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不说谎话,平常要遵守学校和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考试的时候要诚信考试,不作弊。有了错误,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兑现了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的承诺就是诚信。有时,为了培养孩子们诚信的品质,我会给他们讲一些名人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是有关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华盛顿小时候很调皮。有一次,他用斧头把他家种值园里的几棵珍贵的樱桃树砍倒了。他的父亲从外地出差回到家里,看到北美仅有的几株樱桃树被砍倒了,不禁大发雷霆:”谁把我心爱的

樱桃树砍倒了?我一定要严惩这个家伙。”少年的华盛顿听了,走到父亲跟前,怯怯地说:“爸爸,那些樱桃树是我玩耍时用斧头砍倒的,我不知道它们是那么地珍贵。”他的爸爸听了一把抱起了小华盛顿,抚摸着他的头,和蔼地说:“孩子,我亲爱的孩子,只要你是个诚实的人,这比多少棵樱桃树都要珍贵的多。”这个故事也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要培养孩子诚信的品质,家长须得宽容大度。孩子天生是诚实守信的。如果自己的孩子某一天,弄碎了父母心爱的花盆,在孩子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之后,父母并没有去宽恕他,而是一顿训斥,继而拳脚相加。从此,孩子的心理上就会蒙上了一层阴影,以至于越来越会说谎话了。真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孩子学会说谎话,家长最少要负百分之八十的责任。

总之,要使孩子的成长符合社会道德的期望,就必须先从培养诚信的品质入手。因为诚实守信是立人之本。人无

信不立,国无信不强。而要培养孩子诚信的品质,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做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诚信教育始终贯穿其中。家长,一定要拿出自己应有的宽容与大度,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能够培养诚信品质的家庭氛围,使孩子敢于直面错误,敢于承认错误,而不是害怕得不敢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不敢承认自己所犯下的错误以至于谎话连篇,最后说谎成性。孩子如果不诚实守信,作为家长,一定要好好反思一下。

下面再来谈谈友善的问题。

友善是建立友谊的桥梁。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教育自己的孩子主动按照友善的标准去做事做人。什么是友善呢?友善就是友爱、和善,重友谊求和谐,存真善讲爱心,包含善待亲友,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等。

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孩子友善的品质呢?我认为,家长朋友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夫妻和睦、孝敬老人。我们的家庭如果一直处于这种良好的生活氛围中,我们的孩子的友善品质就有了一种不可改变的根基。诚想,一个家庭中,夫妻经常反目,婆媳经常吵架,孩子耳濡目染,慢慢地是不是会养成一种仇视别人的思想?因此,为了培养孩子友善的品质,我们一定会做到夫妻和睦,孝敬老人。唯有如此,孩子才会健康成长,孩子的成长才会符合社会首先的期望,孩子才能养成友善的品质。

篇2:家长会发言稿:如何培养孩子诚信和友善的品质

那么,到底是谁造就了这样的悲哀?央视一栏目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女生叫明子,是一个非常温顺乖巧的孩子,在去年中秋节那天,被班主任拉住红领巾猛拽了几下(因为她父亲在当天早上到学校投诉班主任乱收费),造成颈椎脱节住院治疗十多天后痊愈。

家长四处反映未果,悲愤之余求助于新闻媒体,引起了几家新闻单位的关注,进行调查曝光。法院经审理判决班主任侵害事实成立,赔偿明子医药费1800元,精神损失费4000元。但明子伤愈返校后,被全体同学所孤立,更有甚者,有的同学还组织了一个“跟踪团”来监视她的行动。这个“跟踪团”有组织,有分工,情报直接送给班主任。一个小男孩还用刀当面威胁恐吓明子,收到满意的效果后,旋即给班主任写了一份“喜报”。这对明子的打击,远远大于先前所受的暴力侵害。

电视里的小女孩哭着说:“我再也不想上学了。”当明子同班的二十几个孩子面对镜头,回答“有没有看见老师拽明子的红领巾”的提问时,这些孩子像统一训练过一样,齐声高喊:“没-有-”。

看着这些天真无邪的小脸,我们的心里难以抑制地涌出厌恶和悲哀。

这些孩子其实明知自己是在撒谎。不但撒谎,还懂得以积极的迫害行动取得老师的欢心。这只是一群不到10岁的孩子啊!他们已懂得了利害关系,已经明白得罪同学与得罪老师,哪样对自己最有害。他们甚至非常成熟地知道把握这个来之不易的向老师邀宠的机会,他们唯一不关心的,是受害同学的感觉和命运,因为与他们无关。

这些孩子,以后要进入大学,后会成为官员、学者、法官。他们将掌握整个社会的命运,他们将不断面对舍已为人还是损人利己的选择。而童年的烙印,会在其中发挥多大的影响?

我们不能不感到深深的悲哀,可是,这样的悲哀又是谁造成的呢?

有一位父亲说,生活中我们拿来哄骗孩子的话都没有去做,说过了就当耳边风。要知道,这些微小、毫无恶意的小事一点一滴积攒起来,孩子们就会发现:所有的大人都在随便说话,他们的言行之间根本没有相互联系。

受到诚实教育的孩子大多能够开心地坦然地生活,问心无愧地面对他人,面对社会和人生。反之,不诚实的孩子总承担着较大的心理负担,严重的会影响身心的健康。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二)擦亮孩子做人的招牌

作为导师,我们应该随时擦亮孩子做人的牌子,让诚信的品质永驻他们的心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是这样,如果欺骗了别人一次,就有可能影响自己的一生。

郑凯是上海某小学的学生,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跃为第三名,期末名列全班第一,下学期由于学习松懈,成绩有些下滑,期中考试仅名列班内第九。可能是由于虚荣心太强,或者怕爸爸、妈妈责怪,于是涂改了两科成绩,使总分列班内第三。这是他长大以来第一次欺骗父母。

期中考试刚过,他的父母在参加一次文化沙龙时,巧遇郑凯的班主任,和他谈起郑凯的学习,自然说到期中考试成绩。老师说:“郑凯这次成绩不太理想,只考了第九名。”他爸爸说:“听郑凯说,好像是第三名,从成绩上推算也应是第三名。”老师却肯定地说是第九名。

参加晚会回家,父母问郑凯这是怎么回事,他觉得纸包不住火,便把实情告诉了父母。这件事对一个只有12岁的孩子老说,虽然算不上大错,但关系着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由于当时心情激动,他爸爸很想狠狠打他一顿,但出于对孩子自尊心的保护,他没有那样做。而是语重心长对他说:“不管考第几名,爸爸、妈妈都不会责怪你,关键是你不诚实,用假成绩哄骗家长,实际上也是自欺欺人,这样的孩子将来怎么能有所成就?”郑凯不仅对自己的过错十分痛悔,而且还写了反省日记。从那以后,他再没有欺骗过家长。

对孩子的不诚实行为家长要及时纠正。如果不及时改正,孩子长大成人后,很可能做出害人害己的事来,后果不堪设想。正如巴甫洛夫所指出的:“永远不要企图掩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即便用最大胆的推测和假设去掩饰,这也是要不得的。不管这种肥皂泡的色彩多么炫目,但肥皂泡必然是要破裂的,于是你们除了惭愧以外,是会毫无所得的。”

对于一个人来说,名誉是像生命一样宝贵和值得用一切去捍卫的东西。任何欺骗和不诚信的举动,都有可能让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搁浅”,做父母的应该记住时时擦亮孩子的“招牌”。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最坏的事,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进行教育。这种做法摧残孩子的感情、诚实和自信。诚信就是实在,不虚假。诚信是一个人的美德,有了诚信二字,一个人就会表露出坦荡从容的气度。

伊索寓言中有则故事,有一位穷孩子在河边砍柴,不小心把斧子掉到河里,被河水冲走了。他坐在河岸上失声痛哭。河神知道了此事,很可怜他,走来问明原因后,便下到河里,捞起一把金斧头来,问是否是他的,他说不是;接着河神又捞起一把银斧子来问是不是他掉下去的,他仍说不是;河神第三次下去,捞起孩子自己的斧头来时,孩子说这才是自己所失掉的那一把。河神很赞赏孩子为人诚实,便把金斧、银斧都作为礼物送给他。孩子带着三把斧头回到家里,把事情经过详细地告诉了朋友们。其中有一个十分眼红,决定也去碰碰运气,跑到河边,故意把自己的斧子丢到急流中,然后坐在那儿痛苦起来。河神来到在他的面前,问明了他痛苦的原因,便下河捞起一把金斧子来,问是不是他所丢失的。那人高兴地说:“呀,正是!正是!”然而他那贪婪和不诚实的样子却遭到了河神的痛恨,不但没赏给他那把金斧子,就连他自己的那把斧子也没给他。

诚信既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素质和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在此,我有一些建议:

(1)要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和愿望。

如适时地给孩子添置玩具、图书及彩笔等。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只要是合理的,家庭又是力所能及的,是会得到满足的。这样可避免孩子因需要不能满足而把别人的东西随便拿回家的现象。

(2)要创造一个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因为只有家庭成员相互保持诚实真挚的态度,使孩子感到成人的爱护和关心,他才能够信赖成人,有了过失才敢于承认。

(3)让“诚实教育”主动化。

由于孩子年龄小,必须把道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孩子才能接受。所以,可利用故事,把做诚实人的道理寓于故事之中,使孩子明白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假和欺骗,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

(4)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

当发现孩子有不诚实的言行时,要采取细致、耐心的方法,冷静地听听孩子的想法,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切不可急躁、粗暴,甚至施加暴力,进行大骂、体罚等,这样只会适得其反,造成孩子为了躲避责罚打骂而说谎。

(5)和孩子建立真诚和相互信任的关系。

“人之初,性本善。”年初的孩子是非常纯真的,家长要利用这个良好的条件,和孩子建立并保持真诚与互相信任的关系。家长对孩子必须言而有信,以诚相待,这样,孩子才会信任家长,有什么事、有什么想法都愿意告诉家长。

(6)制定一些规则并严格要求。

例如,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带回家;没有得到别人的同意,不可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了人家的东西要及时归还;有了错要勇于承认;凡是答应别人的请求就要一定要想方设法去做好,等等。这些规则一经提出就要严格执行,不能朝令夕改,并要重视克服“第一次”出现的问题。对执行规则,家长要态度坚决,严格要求,切不可迁就、姑息。

诚信是一种无形资本,从小培养孩子诚信的品格就等于为孩子的未来融资。一个人是否诚信,和他受到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直接关系,特别是童年时期的引导培养,是一个人形成这一品质的关键。培养孩子诚信品质,是每一位老师和家长都必须重视的一项责

篇3:家长会发言稿:如何培养孩子诚信和友善的品质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决定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人就是他的品质。一个人的品质是由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营造环境并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形成的,而家庭教育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孩子的品质教育要家长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培养,从生活点滴中养成。

心理学中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人们最喜欢与具有真诚的、诚挚的、诚实的等品质的人交往。这些品质的共同特征就是“真”。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细心呵护孩子的真心。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抹杀孩子童真的想法。我們应该牢记住一点:每个人的身世中,都有一段称得上“伟大”的时光,那就是他的童年。童年之所以成为每个人的“伟大”时光,就因为它的童真可爱。拥有正常童年的孩子,即便再普通,也会比一个失去童年的天才更健康快乐、更可亲可爱。德国作家凯斯特纳说:“只有长大成人并保持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可见,家长要呵护孩子的真心是特别的重要。

一年级开学之初,孩子对我说:“妈妈,我要是现在就上二年级就好了。”我当时听了就有些生气,心里想:“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扎实,刚开学就想跳着上二年级,简直是不想付出就想收获啊!”然而,接下来,孩子的话让我惭愧,觉得自己简直是太自以为是了。幸亏我没有把刚才想到的话直接说出来,而是想听听孩子自己的理由。我就问:“你为什么想这么快就上二年级呀?”他说:“因为上了二年级就可以带红领巾呀!还有朵朵(他小时侯最好的小伙伴)也上一年级了,我在学校里就可以见到她了。”孩子的回答透露出他真挚的想法,多么纯洁,多么天真啊!红领巾在孩子心里是多么鲜艳啊!孩子小时侯的伙伴又是多么重要啊!

心理专家说:“如果6岁前,一个孩子的自发行为都没被压制,那么,这个孩子就会成为一个心智模式非常健全,而且极富有创造力和自主能力的人。”善心是我们与身俱来的天性,但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如果不细心呵护就有可能丧失。

那天,同事和我说起她的儿子。孩子感冒了,她带着孩子去看病,医生看后,她去抓药。不想,护士在扎针时,第一次没有成功,让孩子白疼了一次,第二次才打好。她说:“孩子虽然很配合,但还是觉得打针很疼,尤其是在扎第二次的时候,又怕又疼。”过了一会儿,孩子神秘地在她耳边轻轻地说:“妈妈,我长大了要当医生。”她当时很惊奇,就问:“为什么想当医生?”孩子说:“不让小朋友疼,只打一次就好了。”同事想了想,然后说:“你当然可以当医生,但要当最好的医生才能不让小朋友疼啊”。孩子高兴地说:“我要当最好的医生。”她顺势说:“好的,妈妈支持你当最好的医生。”同事的做法令我佩服,她这样既培育了孩子的理想的种子,又呵护孩子善良的天性。这样孩子自发的善良的行为也得到健康的发展。

《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古今都遵循的教育宗旨,无论你是伟人还是平凡的人都要有一颗善心啊!教孩子善良,呵护孩子善良的天性是家长最应该做的。

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以爱为纽带的,家长以自己的爱心培育孩子的爱心是最好的方式。

记得有一天早晨,我送孩子去幼儿园。在路过校园里花池时,他说:“妈妈,你看那花,多好看啊!我想摘一朵。”我说:“我也觉得很好看的。其实小花也象小朋友一样,离开妈妈就会伤心。如果你摘走了这朵小花,其他人就看不到他了呀!”他就说:“妈妈,我不摘了,我走过去摸摸,可以吗?”我高兴地说:“当然可以啦!”他就蹦蹦跳跳地过去,蹲下来轻轻地摸摸了那些花,并把一枝斜倒在地上的花枝扶起来靠在另一枝上。在看到我凑上去闻香味的时候,他也把小鼻子凑上去闻了闻。我看他也在闻,就问他:“香不香?”他仿佛一个小大人似的说:“真香啊!”我就顺势和他说:“这是黄色的菊花,菊花有很多种,有黄色的,白色的,紫色,还有红白相间的。还有最令人感动的是:菊花在枯萎的时候,花瓣不会落下来。”他惊奇地说:“真的吗?我要等它枯萎的时候再来看看!”多有爱心的孩子呀!

我们要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品质,更要培养孩子热爱平凡的生活。平时我们要言传身教,不抱怨生活。有一个抑郁症孩子的妈妈,她把自己对工作的厌倦,对生活的埋怨,对丈夫的冷漠一股脑儿全部给了孩子。她从来没有教孩子怎样去爱生活、爱他人。

现在的事实是:家长们正在用有限的家庭教育知识、有限的家庭经验和对孩子的无限期待、无限担忧煎熬着自己。对于这种现实,我们做家长的不妨呵护孩子的好奇心,用自己有限的经验把孩子引向优秀,引向经典。当然,也要尊崇孩子的内心,引向孩子感兴趣的书的世界之中。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家长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

与此相反的是,有的家长用“生气”和“不高兴”来管教孩子。生气是有巨大威力的。家长的“生气”对孩子的自尊心有强烈的杀伤力。家长“生气”让孩子惧怕,惧怕与爱无法共存。据专家介绍,对6岁前孩子最要不得,孩子会形成消极的负面个性:自卑、内向、忧郁、自杀倾向严重。国际赏识教育学会副会长魏建惠认为,家长应该无条件的爱孩子,以花苞的心态给孩子以尊重、信任、包容、鼓励和提醒,这样孩子才能够人格健全,幸福快乐。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是孩子人格健全重要基石。

篇4:家长会发言稿:如何培养孩子诚信和友善的品质

1
为孩子做诚实的榜样

“曾子杀猪”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看过。如果父母不能做一个诚实的榜样,实在很难说服孩子要诚实。父母在要求孩子诚实的同时,自己应该先以身作则,不要轻易地在孩子面前说出做不到的承诺,或骗人的话,你可能不以为然,但是孩子却牢记于心。所以作为家长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做到言行一致,诚实守信。

对孩子或他人的承诺要认真履行,犯错后要及时承认错误,并认真改正,这样孩子便可从中学习到好的行为。尊重和孩子之间的约定,在向孩子许诺之前一定要三思,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不要随便欺骗孩子;其次是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谎,即使有时因为需要而不得不说一些善意的谎言,也要尽量避开孩子,如果实在无法避开,事后应当向孩子解释清楚;最重要的是不能让孩子帮自己说谎,否则无论如何教育也是于事无补。

2
从小事培养

俗话说以小见大,所以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它既要求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又要有足够的细心,从日常生活的琐碎点滴做起,贯穿家庭生活和亲子成长的全过程。

家长应从小就要求孩子说真话,不说假话;做错事时,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能及时改正;不拿别人的东西,借别人的东西要还;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针对社会上那种坑蒙拐骗的行为,父母要态度鲜明地进行批判,要让孩子坚信,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是必将受到惩罚的。这样,孩子长大以后才能成为一个光明磊落的人。总之,父母要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塑造孩子的诚实之心。

3
满足孩子合理的需要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守信,但许多孩子却表现得不如人意。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孩子的某种需要引起的,比如为了得到某个玩具、得到某种零食,这些都助长了孩子撒谎的恶习。

父母应该认真分析孩子的需要,尽量满足其合理的部分。而满足孩子的时候应该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要分析孩子的需要,认真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而不要以成人的想法推测孩子的心理。当孩子向父母讲述了他的需要后,父母应该跟孩子一起分析,让孩子明白哪些是合理的、正确的,然后及时满足孩子合理的需要;对于不合理的需要,则要对孩子讲明道理。千万不要觉得孩子还小,或者觉得事情无关紧要就随意满足孩子或者放纵他们。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不断地强化不良行为,形成不良的品格,最终影响到他的人生。

4
不要惩罚认错的孩子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孩子因为考试不及格,父母往往是劈头盖脸一通严厉的批评,甚至体罚孩子。如果下次考试成绩不好或犯了什么错误时,孩子就会想尽办法说谎隐瞒过去,以逃避惩罚。

因此,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孩子第一次告诉你他在外面闯了什么祸或学习成绩不好,家长首先要表扬孩子的诚实,然后帮助孩子分析为什么会出错,一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来。这样孩子以后就不怕对家长讲实话,有了困难也愿意求助于家长。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到孩子取得的成果,更要看到孩子努力的过程,并对孩子努力的过程给予表扬。

即使要对孩子进行惩罚,也要明确告诉孩子,之所以要惩罚他是因为他的撒谎行为,而不是犯的错误,犯错后主动承认错误则不会受到这样的惩罚。

结语

上一篇:音乐老师简历下一篇:音乐教师的工作总结报告书